过氧乙酸和漂白粉对模拟医院污水消毒效果研究

过氧乙酸和漂白粉对模拟医院污水消毒效果研究

一、过氧乙酸与漂白粉对模拟医院污水消毒效果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叶利兰,甘春娟,陈垚,袁绍春[1](2021)在《疫情防控期间含氯消毒剂大量使用对水生生物的影响综述》文中提出家庭和公共场所消毒是有效防控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的重要手段。合理使用含氯消毒剂可以杀灭或抑制病毒的生长和繁殖,但大剂量、高浓度的含氯消毒剂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潜在毒性危害。综述了含氯消毒剂对冠状病毒的灭活特性,总结分析了含氯消毒剂进入水环境的主要途径,及其对水中浮游植物、水生动物的毒理作用和对水生群落结构的影响,并提出了规范化使用含氯消毒剂的相关建议。

张斌斌[2](2020)在《基于高中新课标的“传染病与防控”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实践》文中认为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校本课程越来越得到国家和地方的重视。《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版)》中明确指出要开发出具有地方和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同时,近年来,传染病疫情的形势越来越严峻,传染病的爆发流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类的生命健康安全,也影响了整个社会的秩序。对学生进行传染病知识的教育势在必行,不仅能让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健康观念,也有助于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本研究基于高中新课标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以及选修模块的开设建议,以“传染病与防控”为主题,结合广州市东涌中学的学校特色和学生需求,尝试开发出具有地区或学校特色的高中校本教材,以便于对学生进行传染病与防控知识的教育和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首先,对广州市东涌中学进行内外部环境分析,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东涌中学的高一、高二学生以及高校大一、大二学生进行学习需求分析和传染病知识知晓率调查。其次,根据选修模块的开设建议与学校、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课程目标的设计和教材内容的组织编排,最终将校本教材的章节定为3章15节6活动。接着以学生自主报名的方式组建实验班,运用多种教学模式和方法对实验班进行校本教材的教学。最后,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对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实践环节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检测学生在知识、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并判断校本教材开发与实践的实际效果,进行总结与反思。结果表明:实验班学生通过“传染病与防控”校本教材的学习,对传染病的相关知识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达到了以新课标为基准的课程目标要求,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也得到了提高,其学业测试的平均分提高了13.45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合作探讨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得到了提升;形成了“防控并重”的观念;提高了学生对生物学课程的兴趣,加强了学生应用生物学原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的自我健康保护意识有了大幅度地提升。在课程回访中,学生表明在学习完本教材后,他们在新冠肺炎流行期间做好了个人的防疫工作,并向父母或身边的人宣传了新冠的危害性,教会他们应对新冠的方法,很好地保障了自身及周围人的生命安全,也为自己的行动而感到满足。此外,在开发与实践过程中,教师的专业能力得到了发展,对教育教学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提高了课程编制与组织的能力。

吴冲[3](2019)在《羟基磷灰石负载Cu-Ni金属催化剂上非均相催化臭氧化处理模拟草酸废水的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冶金工业、医药行业、化学工程等部门都积蓄了大量有毒性含草酸废水需排出。一旦人们不小心接触到未经处理的草酸废水,它会与钙和锌形成草酸钙和草酸锌,不易吸收和排出体外,如果接触量较大,人体血液中钙离子含量,会通过草酸废水的持续作用,进而降低至临界水平,人体对于钙的吸收会因此而受到不利的影响,严重时亦会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因此,草酸废水的有效处理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本实验进行的是羟基磷灰石负载Cu–Ni金属催化剂上非均相催化臭氧化处理模拟草酸废水的研究。首先用硝酸盐(铜、镍)与羟基磷灰石进行离子交换反应,开发了Ni-HAP、Cu-HAP、Cu-Ni-HAP催化剂。并且通过BET,SEM,TEM,XRD和XPS表征催化剂。表征结果显示,催化剂整片的呈现布纹形貌,活性组分是以Cu O、Ni O的形式成功的负载在载体上,羟基磷灰石负载了两种活性组分以后可以进一步促进活性组分负载量的提升,有助于羟基磷灰石载体更好的负载活性组分。接着进一步研究了催化剂的制备条件。不同的制备条件会对催化剂的活性产生相应的影响,具体包括催化剂活性组分含量、焙烧温度及焙烧时间。(1)随着催化剂的活性组分负载量的增加,催化剂的活性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而且减小的幅度要比增加的幅度快;(2)随着催化剂的焙烧温度的增加,催化剂的活性也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但增加的幅度要比减小的幅度快;(3)随着催化剂的焙烧时间的增加,催化剂的活性呈现持续增加的趋势,只是后续增加的幅度要稍慢一些,差别不大。由此探究出了催化剂制备的最佳工艺参数如下:活性组分Cu、Ni负载量分别为0.5%、0.1%,焙烧温度700oC,焙烧时间5h。随后研究了非均相催化臭氧化技术的影响因素,不同的反应条件会对非均相催化臭氧化处理模拟草酸废水的效果产生影响,具体包括催化剂的投加量、臭氧浓度、温度。(1)催化剂投加量越多,处理模拟草酸废水的效果持续增大,但后面的趋势有所放缓;(2)臭氧浓度越高,处理模拟草酸废水的效果也持续增大,但从中段开始趋势便有所放缓;(3)温度越高,处理模拟草酸废水的效果先增大后减小,且增大的幅度要比减小的幅度快。由此探究出了非均相催化臭氧化处理模拟草酸废水的适宜反应条件如下:催化剂量为2g,臭氧浓度为5mg/L,温度为25oC。

莫正波[4](2018)在《ClO2制备数学模型及其室内消毒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空气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物质,但空气中病原微生物可以通过呼吸系统进入人体内,从而导致疾病传播。空气消毒是控制室内空气污染和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二氧化氯消毒是在目前使用的空气消毒方法中最理想的一种,它无刺激气味、没有致癌性和致畸性,被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简称WHO)列为Al级消毒剂。当气体二氧化氯的浓度在美国环保局(U.S.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EPA)规定的0.10.28mg/m3范围内时,可以在人员不撤离的情况下进行不间断消毒,尤其适合的大型室内公共场所。二氧化氯消毒系统的最终目的,是制备出高纯度的浓度符合要求的二氧化氯空气混合气体。本文在济南市科技局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201403044)与山东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技计划项目(J15LG05)的支持下,围绕制备纯度与浓度符合要求的二氧化氯与空气混合气体这个目的,从理论上对常见结构的二氧化氯发生器建立了物料衡算的数学模型。数学模型中的反应速度及总传质系数等参数,需要通过实验测定。因此文中首先通过实验测定反应速度方程;然后设计安全可靠的二氧化氯消毒系统与设备,以此为基础测定总传质系数,完善数学模型。采用完善后的数学模型,模拟分析气相二氧化氯浓度与最终二氧化氯得率的影响因素,对该套消毒流程的操作条件进行优化,确定出控制方案。采用CFD模拟确定出关键设备气体混合器的结构与参数,并测定了消毒系统的消毒效果。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根据化学反应过程的质量守恒和气液传质理论,从理论上建立了常见结构的二氧化氯发生器的物料衡算数学模型。(2)通过对低浓度下亚氯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氯的实验研究,推导得出低浓度反应液状态下,盐酸与亚氯酸钠反应的动力学方程。分析时间、温度、各反应物浓度及配比等因素对亚氯酸钠转化率的影响。推导的宏观动力学方程为完善数学模型以及后续消毒系统与设备设计及操作提供了理论指导。(3)设计安全可靠的二氧化氯消毒系统以及紧凑的二氧化氯发生器的结构。以此为基础,采用实验测定与迭代计算相结合的方法,推导得出针对该套系统总传质系数的表达式。(4)根据推导的动力学方程和测定的总传质系数表达式,完善二氧化氯发生器物料衡算数学模型。采用完善后的数学模型,对消毒系统操作条件进行正交模拟,分析了气相二氧化氯浓度与最终二氧化氯得率的影响因素,对该套消毒系统的操作条件进行优化,确定出控制方案。(5)确定消毒系统关键设备之一——气体混合器的结构与参数。消毒系统中,二氧化氯与空气混合器是决定气体混合是否均匀的一个重要设备,论文中采用了CFD(计算流体动力学)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气体混合器结构设计进行了优化,选定多孔式文丘里气体混合器;并通过正交实验模拟,确定出混合器的最佳参数。(6)对消毒系统的消毒效果进行实验测定。启用消毒系统,通过实验测定消毒系统的杀菌效果。实验中,杀菌30min,室内空气生物性已经达标。杀菌240min,杀菌率接近90%。实验证明,本文建立的数学模型完全可以用来指导二氧化氯发生和消毒系统的设计与操作。文中设计的二氧化氯消毒装置性能稳定、操作方便、成本低、不产生有害残留,消毒效果良好,能够满足室内空气动态消毒的要求。二氧化氯动态消毒作为一种新兴的空气消毒方法,在空气消毒行业中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李志萍[5](2012)在《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实验全过程实验室微环境集群监测和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实验室研究流感病毒的过程中很多操作都会产生气溶胶,除了产生一些沉降于物体表面的粒径较大的气溶胶颗粒以外,更多的操作会产生粒径在15μm的气溶胶,比如离心,混匀等操作。这种微小粒径的气溶胶可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并保持其感染性,一旦吸入进呼吸道最终将沉降在肺泡,未发病前,很难被诊断和治疗。实验人员在未知状态下吸入气溶胶引发病毒的感染,是实验室内感染的主要原因。由于病毒气溶胶收集困难,在空气中相对浓度低,检测的方法灵敏度不高,导致无法对实验室内微环境进行检测和评价。因此本课题组采用了一种新的气溶胶收集系统,该系统是由一个控制终端和六台便携式生物气溶胶收集器通过无线网络连接,可以同时、多点的收集微生物气溶胶。通过已知ELD50的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的滴度递减稀释,比较细胞培养吸附法、RT-PCR法、膜吸附洗脱-PCR法、RT-LAMP法几种方法的灵敏度,建立了一种针对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气溶胶的高敏感度检测方法,即固相病毒吸附-增殖PCR法。为了确保实验室的安全,研究实验操作禽流感病毒产生气溶胶的可能性。我们分组模拟了实验室内正常操作流感病毒的过程,分别为动物解剖组、研磨组、离心组、移液组、磁力搅拌组、鸡胚接种组和实验动物感染组,以及对照组。此外,还模拟了与正常操作相关的常见事故,包括打碎装有病毒液的玻璃容器,注射器喷射病毒液和离心管破裂。在各组操作过程中利用设计的集群式空气微生物采集系统分别进行空气样本采集。对采集到的样本进行病毒吸附-增殖的检测,即利用流感病毒凝集红细胞的特点,浓缩后接种鸡胚进行病毒增殖,再用RT-PCR的方法对增殖后得病毒液进行检测。选取2种能产生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气溶胶的实验室操作,评价紫外照射消毒、过氧乙酸喷雾消毒、过氧化氢喷雾消毒和二氧化氯喷雾消毒的效果,并撰写操作标准和应急预案,为实验室安全评价和规范化处理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细胞培养吸附法和膜吸附洗脱-PCR法灵敏度最低,无法检测到10倍稀释后的病毒液;RT-PCR法仅可以检测到10倍稀释的病毒液;RT-LAMP法灵敏度略高,可以检测到100倍稀释的病毒液,以上方法均不能用于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气溶胶的检测。新建立的固相病毒吸附-增殖法结合RT-PCR,可以检测到1013倍稀释的病毒液,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性。利用这种方法,对实验室各种正常操作及相关的失误操作进行病毒气溶胶检测,判断实验室可能产生气溶胶的操作程序。结果显示,离心组及对照组为阴性,其他组均为阳性。选择磁力搅拌病毒液和打碎装有病毒液的玻璃容器2种模拟操作,对2种操作过程产生的病毒气溶胶进行消毒显示,紫外线照射消毒无法消杀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气溶胶,而过氧化氢喷雾、过氧乙酸喷雾和二氧化氯喷雾都有很好的消毒效果,由于二氧化氯对人体无伤害,因此在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气溶胶的应急处理中,首选二氧化氯喷雾式消毒。实验的结果证明了实验室很多种H5N1亚型禽流感的操作都会产生病毒气溶胶,只是由于病毒气溶胶在空气中的浓度低,不易收集和检测,本实验利用新建立的高敏感度的方法,对各模拟实验操作产生的气溶胶进行检测,推荐了最佳的气溶胶消毒方法,以确保实验室的环境健康。实验人员应该了解实验操作过程暴露的风险,积极做好安全防护工作,才能更好的防止实验室内病毒气溶胶感染以及实验室泄露风险。

顾宁[6](2012)在《二氧化氯和超细氧化铁在废水处理中的组合应用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恐怖袭击从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有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的严峻趋势,以制造恐怖为手段,达到实现政治、社会、个人动机的目的。恐怖活动是指以制造社会恐慌、危害公共安全或者胁迫国家机关、国际组织为目的,采取暴力、破坏、恐吓等手段,造成或者意图造成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公共设施损坏、社会秩序混乱等严重社会危害的行为,以及煽动、资助或者以其他方式协助实施上述活动的行为。目前世界各国基本上都已形成了对于包括抢劫、刺杀、临时爆炸装置、自杀性炸弹和绑架等恐怖袭击发生的危险级别的规定及其相应的预警系统。但是反恐事业具有多元性,相比于其他恐怖袭击来说,尤以生物和化学恐怖袭击因其具有不确定性、隐蔽性以及不可控性,其应对措施显得尤为重要。生物恐怖袭击在形式上主要是一些致病微生物,而化学恐怖袭击则主要包括重金属等在内的有毒化学物质,在使用上主要是通过食品、水体等为载体。因此,研究针对生物和化学恐怖袭击的易于大面积防控的技术和方法意义重大。基于这样的现实背景,在微生物的杀菌控制方面,由于二氧化氯(ClO2)具有强氧化性,是一种具有高效广谱杀菌性能和较低的有毒付产物的环保型绿色杀菌消毒剂,且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Al级安全灭菌消毒剂,因此本文研究讨论了ClO2对微生物的杀菌效果。在重金属污染防控方面,由于超细磁性氧化铁(Fe2O3)粒径小、易分散,具有铁的磁性以及良好的耐候性、耐光性,对紫外线具有良好的吸收和屏蔽效应等优点。因此,本文以军用印制板的重金属废水废液为目标物进行处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⑴采用盐酸和亚氯酸钠反应制备了ClO2,并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ClO2浓度。⑵研究制备了一种新型3D花状超细Fe2O3微粒,并对其进行相关的表征。表征结果表明,该微粒具有多孔、渗透性结构,可有效的去除水体中的重金属离子,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⑶研究了ClO2的杀菌消毒试验。一方面,以葡萄为微生物载体,研究了气体ClO2对葡萄表面接种的腐败致病菌——灰葡萄霉菌、青霉菌和交链孢霉菌的杀菌效果。结果表明,气体ClO2可有效地杀灭葡萄表面的微生物,从而达到食用安全的目的。另一方面,利用液体ClO2对污水进行处理,并比较各影响因素在杀菌消毒中的影响大小,并得出结论:杀菌消毒中各影响因素的大小依次为接触时间>反应温度> ClO2投加量>搅拌速度,pH值的影响不大。⑷研究了ClO2对水体中有机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ClO2投加量、反应时间、pH值以及水样中COD浓度对有机物去除效果有直接影响。研究了超细Fe2O3对水体中Cu2+的去除效果以及影响因素。以印制板综合废水为例,研究了“ClO2+超细Fe2O3”组合工艺处理,处理后废水出水水质达到了国家一级排放标准。

朱丹[7](2012)在《医院污水膜生物反应器剩余污泥的消毒研究》文中提出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 bioreactor,MBR)对医院污水具有很好的处理效果,且具有物理消毒作用。由于微滤膜的高效分离功能,病原微生物被截留在反应器内,因此MBR污泥的消毒工艺十分重要。本课题针对这一问题,以MBR产生的剩余污泥(混合液)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污泥的特性,使用过氧乙酸(PAA)作为消毒剂,探讨了其消毒效果及机理。实验发现:MBR实现了对医院污水中病原微生物的有效去除。但排出的污泥中积聚了大量的微生物,其含量远远大于进水中的微生物含量。为了更准确的使用平皿计数法测定污泥中的细菌含量,本文中使用一种表面活性剂将污泥絮体中的微生物提取到上清液中。对该方法进行5次试验,结果显示:平均提取率达80%以上,最高可达97%。所以在本研究中,采用该方法来检测污泥中的细菌总数。同时,研究了投加浓度和接触时间对PAA消毒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消毒过程都出现明显的“拖尾现象”;当PAA投加浓度为400 mg/L,接触时间为1 h时,污泥中的细菌总数为112 CFU/mL,总大肠菌群数为91 MPN/100mL,粪大肠菌群数为12 MPN/100mL(81.4 MPN/g干污泥),达到《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中的要求。在投加浓度一定时,接触时间越长,杀菌率越高。当过氧乙酸投加量为400 mg/L,接触时间为3 h时,粪大肠菌群未检出;当过氧乙酸投加量为600 mg/L,接触时间为3 h时,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均未检出。以细菌和粪大肠菌群为微生物指标,Collins-selleck模型对消毒过程拟合效果较好。此外,pH和过氧化氢均对过氧乙酸的消毒效果做出了贡献。由于过氧乙酸的消毒成本比传统氯消毒高,为减小工程应用时的费用,对30 min沉降后的污泥进行了消毒研究,结果表明:在SV30为37%时,待消毒的污泥体积可减少63%,PAA投加量也相应减少。当投加量为400 mg/L的,接触时间为1 h时,消毒后污泥中粪大肠菌群数为69 MPN/g干污泥,可以达到《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的要求。在实际应用中,将MBR排出污泥沉降后,使上清液回流至反应器内,仅对沉降污泥做消毒处理。这样既节省了PAA的费用,还可以减小消毒池的容积,降低建造费用和占地面积。

刘真[8](2011)在《地震灾难中传染病控制措施及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提出地震是自然灾难中最频发、最严重的一种灾难。其不仅导致人员大量伤亡,还会引起传染病暴发和流行。在地震应急期、过渡期和恢复期传染病疫情是灾区人群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因为,灾难后,由于生物链的破坏和断裂,动物种类和密度发生变化,可导致自然疫源性疾病的流行;动物和媒介动物分布和栖息地发生变化,动物的迁徙或逃离,有可能导致疫源地扩散;人群大规模流动、生存环境恶劣,个体抵抗力降低,可增加疾病的发生强度,传染源的数量增加。自然灾难是无法阻挡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灾难预测和灾难控制以达到避免伤害、降低伤害的目的。本研究拟通过对2008年我校四批汶川地震救援队防疫队员现场工作的定性研究和相关文献资料的二次研究,探索和建立地震灾难传染病防控的有效措施和方法,以期为有效应对相关自然灾难问题提供科学、实用数据。研究方法1.地震防疫救援定性研究以第三军医大学参加抗震救灾的卫生防疫队队员为对象,以不同专业(流行病学、环境卫生学、营养卫生学和劳动卫生学)和工作经验(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及在读研究生学员)分层。以教研室为单位选取代表,根据救灾任务实际情况,采用非概率抽样的滚雪球法增加样本量,提高样本代表性。样本量以获取信息达到饱和为准。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进行调查。根据研究目的,访谈提纲涉及防疫措施、现场有效技术、问题和建议等5个内容;应用MAXqda10.0软件,依据主题框架对转录资料进行标记,整理和分析。2.自然灾害水处理技术系统评价检索资源包括专业性、综合性中英文电子数据库、灰色文献数据库、相关卫生机构官方网站及检索引擎。限定的检索年份为1990年1月至2009年12月;检索式采用主题词和自由词结合的方式;按照研究质量规范设定论文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系统回顾全球近20年来有关灾后饮用水卫生问题的干预措施和方法,分析评价灾后饮用水最佳证据。3.不同含氯消毒剂系统评价文献检索和纳入方法同上。系统回顾全球近10年来不同含氯消毒剂杀菌效果研究数据,定性、定量评价灾后紧急条件下含氯消毒剂使用证据。研究结果1.定性研究纳入了20个访谈对象,涉及4个专业。高级、中级和初级专业人员的比例为1:1:1. 3。所有资料经归纳分析后集中体现了3个主题和9个副主题:震后灾区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环境卫生,卫生习惯,卫生资源)、灾区防疫有效策略与方法(环境卫生,疾病监测,健康教育)、灾后防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组织协调,科学防疫,卫生评估)。提示相关内容是地震灾难防疫措施拟订和技术构建的核心内容。2.深入分析显示:(1)饮用水安全、处理和质量检测是地震灾难中最关键、最繁重的工作任务;(2)消毒、杀虫措施是防疫工作中执行频率最高的任务;(3)手机信息发送和人工口头报告的相互补充式疫情报告和主动监测模式是地震灾区有效的疾病监测方式;(4)深入社区、家庭和个人的健康宣传和教育使灾区疫情控制得到有效巩固;(5)地震急性期防疫组织管理以及重要措施的实施方法、效果评价急需开展研究。3.从77篇合格文献中进一步纳入22篇,分析内容主要包括灾后水源重建、临时供水、水源管理和饮用水净化处理技术等内容。分析结果显示:灾害发生后,重建水源、水源保护和水源质量监测是灾难控制的关键措施之一;目前,在紧急状态时,有瓶装水、水车供水和小型一体化移动供水处理装置三种临时供水方案。灾难现场新型水处理设备的应用被广泛推广,但其成本较高;收集雨水、阳光蒸馏法、存储与沉淀法等简易的水处理技术在灾难救援中具有实用价值,发挥着重要作用。4.从146篇合格文献中进一步纳入102篇。分析内容涉及含氯消毒剂的种类、有效成分含量、杀菌效果等内容;分析结果显示:有关含氯消毒剂杀菌效果的研究报道数量在化学消毒剂中仍居前列;目前常用种类包括氯气、二氧化氯、次氯酸钠、优氯净(二氯异氰尿酸钠)、三氯异氰尿酸、次氯酸钙以及氯胺T;综合杀菌效力由强到弱依次为二氧化氯,三氯异氰尿酸,二氯异氰尿酸钠,次氯酸钠。其中,固体二氧化氯与三氯异氰尿酸最适于作为地震等灾害现场的消毒制剂。

吴丽云[9](2011)在《利用啤酒废弃物为原料进行Bt液态发酵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简称Bt)是迄今最成功、最广泛使用的一种微生物杀虫剂。与使用化学农药导致严重的“3R”问题相比,该微生物杀虫剂具有易于生产、专一性、对脊椎动物无毒的特点。目前原料成本高是Bt难于推广的最重要原因之一,迫切需要研发一种便宜、易得的生产培养基及经济的发酵路线。啤酒厂废水及其废弃物来源广,废水属中、高浓度的有机废水,非常适合开发高附加值的生物制品,但目前国内外尚未见有关啤酒废水培养Bt的报道。本研究思路是以啤酒废弃物为培养基培养Bt,可缓解其他原料的缺陷,以期达到减少环境污染,降低Bt生产成本,促进Bt生产推广的目的。(1)本研究跟踪观测了啤酒废水、城市污水COD的日/月变化,并以不同污水处理工段污水(+污泥)为原料培养苏云金杆菌BRC-WLY1。研究表明:啤酒废水的年平均COD达1342.0 mg/L,是城市污水(COD 167.7 mg/L)的8倍,其平均COD月间变异系数分别为16.7%、57.3%,日变异系数分别在42-52.4%、184.4-391.3%范围;与城市污水相比,啤酒废水具有高且稳定的COD,可生化性强、卫生好等特点;以不同工段的啤酒废水+废弃物为原料发酵Bt,其活芽胞数均可达109 cfu/mL级,产晶体蛋白高、而发酵时间仅20 h左右;较好的组合是4/5(1/2酸化废水+1/2啤酒原废水)+1/5酵母液,适当地补充碳、氮有利于BRC-WLY1的发酵。由于啤酒废弃物来源丰富且易得,完全适合做为Bt发酵的工业化生产原料。(2)为了提高酵母泥的利用率,减轻后期发酵的灭菌工作,本研究率先采用环境工程预处理污水、污泥的处理方式,对啤酒废弃物进行预处理,研究发现A处理方式是较好的处理方法;并采用正交优化处理酵母泥,其最佳的预处理条件是新鲜酵母泥稀释6倍、A处理方式处理时间2 min、pH 5、高压蒸汽灭菌消毒时间45 min,其中稀释倍数对还原糖和氨基氮生成的影响最大。处理后啤酒废水、城市污泥、酵母泥氨基氮分别提高了73%、64.2%、198%,酵母泥按优化条件预处理后,氨基氮收得率为4.37%(处理后称酵母液)。不但提高原料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又可达到无菌要求。(3)为了寻求适合污水为培养基的Bt菌株,本研究从不同的污水处理厂及其不同工段分离Bt菌株。40个样品中分离到芽胞菌112株,其中镜检有2株为Bt,占2.7%;对分离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形态学、生理生化指标等进行测定;通过SDS-PAGE分析其蛋白质片段,并采用cry1-cry11、cyt、vip3A、aiiA和inhA 14对引物,通过PCR-RFLP鉴定体系对其cry基因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BRC-WLY1、BRC-WLY2均含有65 kD蛋白片段,且都含有cry1(cry1Ag,cry1Ba,cry1Gb,cry1La)、cry2(cry2Ac)、vip3A和aiiA基因,BRC-WLY1还含有inhA基因。与标准菌株8010和HD-1相比,分离的两株菌可缩短发酵时间6-8 h(缩短20%-30%),BRC-WLY1发酵周期最短仅15 h,能缩短近50%的发酵时间,活菌数和晶体蛋白均较高,BRC-WLY1发酵所得晶胞混合物为0.1312 g/25mL,对2-3龄小菜蛾具更高的毒力,48 h校正死亡率分别达到96.6%和100%,而8010和HD-1分别为89.7%,93.1%。(4)为了寻找啤酒废水+酵母液培养BRC-WLY1可能缺陷的营养因子,采用单因素实验确定葡萄糖、N物质、(NH4)2SO4、酵母液、KH2PO4、ZnSO4、吐温80、NaCl为主要的营养限制因子,并采用PB(Plackett-Burman)、RSM(响应面优化)进一步优化培养基,获得的优化培养基组成(W/V)为:以1/2啤酒原废水+1/2酸化废水为溶液,添加葡萄糖0.2%、(NH4)2SO4 0.1%、ZnSO4 0.05%、吐温80 0.15%、NaCl 0.6%、N物质0.4%、酵母液30%(V/V)、KH2PO4 0.12%。优化后芽胞数可达10.86×108 cfu/mL,比优化前增加了5.1倍,OD595由0.194增加至0.258。优化的最佳发酵条件是:初始pH 7.5-8、装液量80 mL(500 mL三角瓶)、发酵温度30-34℃、接种量5%。最佳补料方式为发酵8 h,加入10%的酵母液,与未补料相比,芽胞数、晶体干重和生产强度和单位糖产量分别提高了8、1.78、0.98、3.07倍。综上所述,啤酒废弃物适合作为Bt发酵的工业化生产原料,从“老”污水系统分离的高效Bt菌株,更适合于啤酒废弃物为培养基的发酵,可达到有效转化啤酒废弃物和生产高效低成本Bt杀虫剂的双盈利目的。

王宇峰[10](2011)在《医疗废物焚烧飞(?)重金属的迁移、浸出特性及二恶英的水热法降解研究》文中指出在我国,医疗废物的处理方法应用最普遍的是焚烧法。焚烧法是一种可同时实现废物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处理技术,但也带来了一些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焚烧过程产生的飞灰含有强烈的致癌、致畸、致突变的二恶英和重金属等,如果排放前没有得到妥善的处理,它们将从排放源通过大气传输到各处而污染水源,进入食物链,给人和环境带来危害。因此,飞灰在排放前必须经过处理以降低其毒性。本文从医疗废物的定义出发,对医疗废物的处置、焚烧飞灰的处置,飞灰重金属的危害、焚烧过程飞灰重金属的迁移特性以及浸出特性等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分析,同时还利用水热法对医疗废物焚烧飞灰中重金属的稳定和二恶英的降解进行了详细的实验研究。1)在管式炉试验台上结合电镜、能谱、X射线衍射、原子吸收光谱等分析手段研究了模拟医疗废物热解及焚烧后飞灰的颗粒形态、化学组成以及重金属含量等。也分析了实际医疗废物焚烧飞灰的重金属蒸发特性。2)研究了医疗废物焚烧飞灰重金属的浸出特性。重金属的浸出能力受到浸取剂pH值、浸取剂种类、液固比、浸取时间等四种控制因素不同程度的影响。3)研究了在水热条件下医疗废物焚烧飞灰中重金属的稳定化和二恶英的降解。反应后飞灰中的重金属由于形成了稳定的硅铝酸盐而使浸出毒性降低,同时二恶英的降解效果显着。

二、过氧乙酸与漂白粉对模拟医院污水消毒效果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过氧乙酸与漂白粉对模拟医院污水消毒效果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疫情防控期间含氯消毒剂大量使用对水生生物的影响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含氯消毒剂对CoV的灭活特性
2 含氯消毒剂对水生生物及群落结构的影响
    2.1 含氯消毒剂进入水环境的主要途径
    2.2 含氯消毒剂对浮游植物的毒理作用
    2.3 含氯消毒剂对水生动物的毒理作用
    2.4 含氯消毒剂对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3 含氯消毒剂的规范化使用
    3.1 源头削减
    3.2 过程控制
    3.3 末端治理
4 结 论

(2)基于高中新课标的“传染病与防控”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新课改下的背景
        1.1.2 当前社会的需求
    1.2 问题的提出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国内外研究概况
        1.4.1 国外研究概况
        1.4.2 国内研究概况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校本课程与校本课程开发
        2.1.2 校本教材与“传染病与防控”校本教材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2.2 课程编制的目标模式
        2.2.3 校本课程开发的情景模式
    2.3 研究方法
        2.3.1 文献法
        2.3.2 问卷调查法
        2.3.3 访谈法
        2.3.4 实验法
        2.3.5 行动研究法
    2.4 技术路线
第三章 基于高中新课标的“传染病与防控”校本教材的开发与设计分析
    3.1 环境分析
        3.1.1 学校外部环境分析
        3.1.2 学校内部环境分析
    3.2 学生学习需求分析
        3.2.1 问卷的设计
        3.2.2 问卷的发放
        3.2.3 结果分析
    3.3 课程目标的设计
        3.3.1 课程目标的来源
        3.3.2 “传染病与防控”校本教材课程目标的设计
    3.4 教材内容的设计
        3.4.1 教材内容的来源
        3.4.2 教材内容的选择原则
        3.4.3 教材内容的组织原则
        3.4.4 基于高中新课标《传染病与防控》校本教材内容的选择与编排
第四章 基于高中新课标的“传染病与防控”校本教材的教学实施
    4.1 基于高中新课标的“传染病与防控”校本教材的教学实施方案
        4.1.1 实施对象
        4.1.2 实施时间
        4.1.3 实施过程
    4.2 基于高中新课标的“传染病与防控”校本教材的教学实施原则
        4.2.1 学生发展性原则
        4.2.2 理论联系实践原则
        4.2.3 教材生活化原则
    4.3 基于高中新课标的“传染病与防控”校本教材教学方法的选择
        4.3.1 讲授法
        4.3.2 专题讲座法
        4.3.3 直观演示法
        4.3.4 情境教学法
        4.3.5 案例教学法
        4.3.6 讨论法
        4.3.7 参观法
        4.3.8 活动教学法
    4.4 基于高中新课标的“传染病与防控”校本教材的教学实施案例
        4.4.1 案例一:《传染病的流行》
        4.4.2 案例二:《狂犬病》
        4.4.3 案例三:《结核病(讲座)》
        4.4.4 案例四:《校园高发性传染病的宣传活动》
第五章 基于高中新课标的“传染病与防控”校本教材评价及教学评价
    5.1 基于高中新课标的“传染病与防控”校本教材评价及教学评价目的
    5.2 基于高中新课标的“传染病与防控”校本教材评价及教学评价维度
        5.2.1 评审教师对校本教材的评价
        5.2.2 课堂教学评价
        5.2.3 学生学业评价
    5.3 基于高中新课标的“传染病与防控”校本教材评价及教学评价结果
        5.3.1 评审教师对校本教材的评价结果
        5.3.2 课堂教学评价结果
        5.3.3 学生学业评价结果
第六章 讨论
    6.1 校本教材对学生的发展要有积极影响
        6.1.1 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有积极作用
        6.1.2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
        6.1.3 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2 教材内容的组织应综合考虑
    6.3 评价方式的选择要多样化
    6.4 对教师的发展有促进作用
第七章 结论与反思
    7.1 结论
        7.1.1 学生的发展
        7.1.2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7.2 建议
    7.3 反思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 基于高中新课标的传染病与防控课程学生调查问卷(高中生版)
    附录 B 传染病与防控知识了解情况调查问卷(大学生版)
    附录 C “传染病与防控”校本教材内容(部分)
    附录 D “传染病与防控”校本教材本身评价表
    附录 E 评审教师的教材评语
    附录 F “传染病与防控”校本教材课堂教学评价表
    附录 G 实验班前测试卷
    附录 H 实验班后测试卷
    附录 I “传染病与防控”校本教材学生表现评价表
    附录 J 学生访谈记录
    附录 K 学生回访记录
    附录 L 课堂教学剪影
后记
致谢

(3)羟基磷灰石负载Cu-Ni金属催化剂上非均相催化臭氧化处理模拟草酸废水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水污染现状
    1.2 草酸废水来源
    1.3 草酸废水危害
    1.4 草酸废水处理方法
        1.4.1 膜技术处理法
        1.4.2 酸碱中和法
        1.4.3 沉淀回收法
        1.4.4 氧化法
    1.5 催化臭氧氧化技术
        1.5.1 均相催化臭氧化
        1.5.2 非均相催化臭氧化
    1.6 非均相催化臭氧化处理模拟草酸废水机理
    1.7 非均相催化臭氧化技术的研究进展
        1.7.1 金属氧化物
        1.7.2 固体金属
        1.7.3 负载在载体上的金属或金属氧化物
        1.7.4 其他
    1.8 羟基磷灰石
    1.9 催化剂活性组分Cu、Ni
    1.10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实验材料、仪器和方法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2.1.1 实验材料与试剂
        2.1.2 实验仪器与设备
        2.1.3 其他
    2.2 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2.2.1 制备羟基磷灰石负载型单金属催化剂
        2.2.2 制备羟基磷灰石负载型Cu-Ni金属催化剂
    2.3 催化剂性能评价方法
        2.3.1 催化剂的活性评价
        2.3.2 臭氧浓度的测定
    2.4 COD的测定方法
    2.5 催化剂的物理表征方法
第三章 催化剂的制备及表征
    3.1 引言
    3.2 空白实验
    3.3 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评价
    3.4 催化剂的物理表征
        3.4.1 催化剂的BET表征
        3.4.2 催化剂的SEM表征
        3.4.3 催化剂的TEM表征
        3.4.4 催化剂的XRD表征
        3.4.5 催化剂的XPS表征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非均相催化臭氧化处理模拟草酸废水体系的研究
    4.1 引言
    4.2 催化剂活性组分负载量的研究
        4.2.1 Cu负载量的研究
        4.2.2 Ni负载量的研究
    4.3 催化剂焙烧温度的研究
    4.4 催化剂焙烧时间的研究
    4.5 催化剂投加量的研究
    4.6 臭氧浓度的研究
    4.7 温度的研究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实验总结
    5.1 实验结论
    5.2 实验创新点
    5.3 实验完善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致谢

(4)ClO2制备数学模型及其室内消毒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和目的
    1.2 空气消毒方法与现状
        1.2.1 紫外线消毒
        1.2.2 臭氧消毒
        1.2.3 过氧化物类消毒
        1.2.4 醛类消毒
        1.2.5 二氧化氯消毒
    1.3 二氧化氯的制备方法与消毒设备研究现状
        1.3.1 二氧化氯的制备方法
        1.3.2 国内外二氧化氯制备研究与二氧化氯消毒设备现状
        1.3.3 问题的提出
    1.4 课题研究内容
        1.4.1 课题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2章 二氧化氯制备数学模型的建立
    2.1 理论基础
        2.1.1 物料衡算的理论基础
        2.1.2 亨利定律
        2.1.3 气液传质理论
    2.2 预混合反应器数学模型的建立
    2.3 曝气吹脱部分数学模型的建立
    2.4 小结
第3章 盐酸亚氯酸钠制备二氧化氯动力学实验研究
    3.1 实验试剂和仪器
        3.1.1 实验试剂
        3.1.2 实验仪器
    3.2 实验方案和步骤
        3.2.1 实验流程装置
        3.2.2 实验方案
        3.2.3 实验步骤
    3.3 实验分析方法
        3.3.1 连续碘量法
        3.3.2 分析准备工作
        3.3.3 试样的分析方法
    3.4 实验结果与分析
        3.4.1 实验结果
        3.4.2 亚氯酸钠转化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3.5 二氧化氯制备反应的动力学研究
        3.5.1 表观反应级数的确定
        3.5.2 反应活化能与指前因子的确定
        3.5.3 宏观反应速度方程
    3.6 小结
第4章 空气消毒系统的设计与数学模型的完善
    4.1 二氧化氯发生器的结构设计
        4.1.1 二氧化氯发生器容积的计算
        4.1.2 预混合反应器容积的确定
        4.1.3 曝气盘结构
    4.2 二氧化氯消毒系统设计
        4.2.1 二氧化氯消毒系统设计
        4.2.2 该消毒系统的特点
    4.3 二氧化氯发生器数学模型的完善与总传质系数的测定
        4.3.1 预混合反应器数学模型的完善
        4.3.2 二氧化氯发生器总传质系数的推导
        4.3.3 总传质系数的测定与拟合
        4.3.4 完善后的数学模型及验证
    4.4 小结
第5章 二氧化氯发生系统的模拟与操作条件的优化
    5.1 基于正交实验的数学模拟
    5.2 各操作条件对二氧化氯得率的影响分析
    5.3 各操作条件对气相二氧化氯浓度的影响分析
    5.4 工艺条件、控制方案与控制设备的选择
        5.4.1 工艺条件分析与控制方案的选择
        5.4.2 控制框图
        5.4.3 控制设备的选型
    5.5 小结
第6章 气体混合器结构的模拟优化
    6.1 混合器设计要求与模拟方法
        6.1.1 混合器的设计要求
        6.1.2 CFD特点及工作步骤
    6.2 混合器结构的CFD模拟优化
        6.2.1 混合器混合效果的表征参数
        6.2.2 控制方程
        6.2.3 建立模型、生成网格与边界条件的设置
        6.2.4 混合器结构的比较与选择
    6.3 基于正交实验的多孔式气体混合器CFD模拟
        6.3.1 正交实验方案的确定
        6.3.2 模拟步骤与数据结果
    6.4 模拟结果讨论与最优参数的确定
        6.4.1 速度场与压力场的变化
        6.4.2 二氧化氯浓度场的变化及分析
        6.4.3 最优结构与参数模拟
    6.5 小结
第7章 室内气体消毒应用实验
    7.1 系统装配
    7.2 室内气体杀菌消毒应用实验
        7.2.1 空气消毒实验试剂和仪器
        7.2.2 空气消毒实验方案
        7.2.3 空气消毒实验过程
        7.2.4 空气消毒实验结果分析
第8章 结论及展望
    8.1 本文主要结论
    8.2 创新点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致谢

(5)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实验全过程实验室微环境集群监测和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篇 综述
    第1章 禽流感的研究进展
        1.1 病原学
        1.2 宿主范围
        1.3 哺乳动物感染禽流感
        1.4 禽流感病毒气溶胶的传播
    第2章 气溶胶的研究进展
        2.1 气溶胶的产生
        2.2 气溶胶的分类
        2.3 气溶胶感染的特点
        2.4 影响病毒气溶胶感染力的因素
        2.5 气溶胶收集
        2.6 空气中的病毒的实验室研究
        2.7 气溶胶的检测
第2篇 研究内容
    第1章 H5N1 亚型禽流感病毒气溶胶检测方法的建立
        1.1 材料与方法
        1.2 结果
        1.3 讨论
        1.4 小结
    第2章 实验操作 H5N1 亚型禽流感病毒所产生气溶胶的收集与检测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2.4 小结
    第3章 不同消毒方法对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气溶胶消毒效果的比较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
        3.3 讨论
        3.4 小结
第3篇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导师及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6)二氧化氯和超细氧化铁在废水处理中的组合应用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ClO_2研究进展及应用
        1.2.2 超细 Fe_2O_3的研究进展及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1.2.3 印制电路板废水处理现状
    1.3 本课题研究目的与主要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理论基础研究
    2.1 ClO_2的性能
        2.1.1 ClO_2的性质
        2.1.2 ClO_2制备原理及方法
        2.1.3 ClO_2杀菌机理
    2.2 超细 Fe_2O_3制备方法与性质
        2.2.1 超细 Fe_2O_3的制备方法
        2.2.2 超细 Fe_2O_3的性质
    2.3 军用印制电路板废水水质状况分析及处理工艺
        2.3.1 低浓度金属清洗废水
        2.3.2 有机废水
        2.3.3 络合废水
        2.3.4 浓酸废水、浓碱废水、回收废液
第三章 ClO_2杀菌试验研究
    3.1 ClO_2的制备和分析测试
        3.1.1 ClO_2的制备
        3.1.2 ClO_2制备结果
        3.1.3 ClO_2的分析测试
    3.2 ClO_2杀菌实验研究
        3.2.1 ClO_2对葡萄表面微生物的杀菌试验研究
        3.2.2 ClO_2对水中微生物的杀菌试验研究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超细 Fe_2O_3的制备及其与 ClO_2组合处理军工印制板废水研究
    4.1 超细 Fe_2O_3的制备及表征
        4.1.1 超细 Fe_2O_3的制备
        4.1.2 超细 Fe_2O_3的表征
    4.2 ClO_2/超细 Fe_2O_3组合处理军工印制板废水实验研究
        4.2.1 废水的污染物测定
        4.2.2 废水处理实验
    4.3 ClO_2/超细 Fe_2O_3组合处理军工印制板废水结果与讨论
        4.3.1 ClO_2对军工印制板废水中有机物的去除效果
        4.3.2 超细 Fe_2O_3对军工印制板废水中铜的去除效果
        4.3.3 ClO_2/超细 Fe_2O_3联合处理印制板综合废水研究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1.1 ClO_2杀菌实验研究
        5.1.2 ClO_2/超细 Fe_2O_3处理印制板综合废水研究
    5.2 本论文的主要创新性工作
    5.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成果

(7)医院污水膜生物反应器剩余污泥的消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医院污水
        1.1.1 医院污水处理方法
        1.1.2 医院污水消毒方法
        1.1.3 水质标准中的生物学指标
        1.1.4 国内外医院污水处理现状
    1.2 膜生物反应器(MBR)在医院污水处理领域的发展
        1.2.1 MBR 处理医院污水的优势
        1.2.2 MBR 处理微生物的效果
        1.2.3 MBR 去除微生物的机理
    1.3 污泥概述
        1.3.1 污泥处理现状和必要性
        1.3.2 医院污泥
    1.4 污泥的消毒现状
        1.4.1 厌氧消化
        1.4.2 堆肥处理
        1.4.3 石灰稳定
        1.4.4 化学消毒
        1.4.5 辐射消毒
    1.5 过氧乙酸概述
        1.5.1 过氧乙酸的制备
        1.5.2 过氧乙酸的消毒作用
        1.5.3 过氧乙酸的应用
    1.6 研究目的和内容
        1.6.1 研究目的
        1.6.2 试验内容
第二章 试验分析方法与反应器运行情况
    2.1 工艺运行概况
        2.1.1 试验装置及运行参数
        2.1.2 MBR 反应器处理效果
        2.1.3 污泥的处理处置及特性
    2.2 试验试剂
        2.2.1 消毒剂
        2.2.2 脱PAA 还原剂
    2.3 分析项目及试验方法
        2.3.1 主要分析项目及其分析方法
        2.3.2 微生物指标的测定分析方法
    2.4 测定污泥中细菌总数方法的确立
        2.4.1 试验方法
        2.4.2 可靠性验证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过氧乙酸对污泥消毒研究
    3.1 投加浓度对消毒效果的影响
        3.1.1 细菌总数的消毒效果
        3.1.2 总大肠菌群数的消毒效果
        3.1.3 粪大肠菌群数的消毒效果
    3.2 时间对消毒效果的影响
        3.2.1 细菌总数
        3.2.2 粪大肠菌群数
    3.3 其他因素对消毒作用的贡献
        3.3.1 pH
        3.3.2 过氧化氢(H_20_2)
    3.4 浓缩混合液的消毒处理
        3.4.1 混合液中沉淀污泥和上清液中微生物浓度
        3.4.2 投加浓度对沉淀污泥和混合液的消毒效果
        3.4.3 接触时间对沉淀污泥和混合液的消毒效果
    3.5 过氧乙酸消毒的经济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消毒机理及其动力学研究
    4.1 消毒机理
        4.1.1 接触时间
        4.1.2 CT 值
    4.2 Chick 模型的拟合
        4.2.1 Collins-Selleck 模型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1.1 MBR 工艺对医院污水的消毒特性
        5.1.2 过氧乙酸对污泥消毒的效果
        5.1.3 消毒过程中其他因素的影响
        5.1.4 动力学拟合
    5.2 建议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8)地震灾难中传染病控制措施及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写一览表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研究背景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汶川抗震救灾传染病控制措施及技术的定性研究
    前言
    技术路线
    对象与方法
    数据分析及质量控制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自然灾害现场饮用水处理技术的系统评价
    前言
    研究目的
    技术路线
    研究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附表
第三部分 近十年含氯制剂消毒效果的系统评价
    前言
    研究目的
    研究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结论
本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致谢
文献综述 自然灾害后常发传染病及其防控对策
    参考文献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文章及专利

(9)利用啤酒废弃物为原料进行Bt液态发酵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1 废弃物为原料的Bt 液态发酵研究进展
        1.1 工业废水、废弃物为原料进行Bt 发酵
        1.2 污泥/污水为原料进行Bt 发酵
        1.3 啤酒废弃物为原料的研究
    2 污水/污泥、酵母泥原料的预处理
        2.1 污泥的预处理研究
        2.2 啤酒厂酵母泥的预处理
        2.3 污水的预处理消毒研究
    3 水源中Bt 的分离
    4 营养因子和环境因子对Bt 产毒的影响
        4.1 Bt 的代谢特征
        4.2 芽胞和晶体的产生
        4.3 培养基成分对Bt 产毒的影响
        4.4 环境因子对Bt 产毒的影响
    5 发酵优化
        5.1 固态、液态发酵方式
        5.2 液态发酵方式
        5.3 Bt 发酵优化的研究
    6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6.1 研究内容
        6.2 技术路线
第一章 Bt 发酵原料的选择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啤酒厂、污水厂污水日COD 统计对比
        2.2 啤酒厂、污水厂污水月COD 统计对比
        2.3 不同来源的啤酒废水与城市污水的比较
        2.4 啤酒厂、污水厂污水处理温度和pH 的对比
        2.5 不同原料的发酵对比
    3 讨论
第二章 原料预处理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啤酒废水的预处理
        2.2 城市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预处理效果
        2.3 啤酒厂新鲜酵母泥预处理效果
        2.4 酵母泥预处理正交试验结果
    3 讨论
第三章 污水、污泥中Bt 的分离及其生理生化鉴定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分离
        2.2 生理生化鉴定
        2.3 不同菌株的发酵比较
    3 讨论
第四章 分离菌株的基因和蛋白质鉴定
    1 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实验仪器
        1.2 培养基及培养条件
        1.3 主要试剂
        1.4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SDS-PAGE 凝胶电泳
        2.2 基因型鉴定结果
    3 讨论
第五章 啤酒废水培养基所缺营养因子的筛选
    1 材料与方法
        1.1 培养基与菌株
        1.2 主要仪器
        1.3 检测方法
        1.4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第六章 啤酒废弃物为原料发酵培养基的响应面优化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Plackett-Burman 设计筛选产毒重要影响因子
        2.2 最陡爬坡实验结果
        2.3 响应面分析优化培养基组成
    3 讨论
第七章 发酵条件优化及补料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初始pH 对发酵的影响
        2.2 不同装液量对发酵的影响
        2.3 不同发酵温度对发酵的影响
        2.4 不同接种量对发酵的影响
        2.5 优化培养菌株BRC-WLY1 的生理曲线
        2.6 补料优化结果
    3 讨论
第八章 BRC-WLY1、BRC-WLY2菌株生测
    1 材料与方法
        1.1 培养基与培养条件
        1.2 供试虫源及菌株
        1.3 主要实验器材
        1.4 生物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黄曲条跳甲的生物测定
        2.2 对蟑螂的生物测定
        2.3 对刺足根螨的生物测定
        2.4 对病原细菌的抑制
        2.5 对小菜蛾的生物测定
    3 讨论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1 总体结论
    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和经济分析
    3 本研究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检测方法
        1.1 还原糖测定
        1.2 氨基氮测定
        1.3 OD_(600) 测定
        1.4 OD_(595) 测定
        1.5 活菌数、芽胞计数
        1.6 芽胞晶体干重测定
    附录2 培养基及发酵培养条件
        2.1 培养基
        2.2 发酵培养条件
    附录3
        3.1 菌株BRC -WLY1 的aiiA 基因序列
    附录4 缩写词英汉对照
    附录5 附图
        5.1 城市污水厂取样图
        5.2 啤酒废水处理厂取样图
        5.3 啤酒废弃物发酵图片
个人简介
致谢

(10)医疗废物焚烧飞(?)重金属的迁移、浸出特性及二恶英的水热法降解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危险废物的定义
    1.2 医疗废物的定义和分类
    1.3 医疗废物处置方法
        1.3.1 焚烧法
        1.3.2 高温高压蒸汽灭菌法
        1.3.3 微波灭菌法
        1.3.4 化学消毒法
        1.3.5 填埋法
    1.4 焚烧产物灰渣分类
        1.4.1 细渣
        1.4.2 底灰
        1.4.3 热回收系统灰
        1.4.4 飞灰
        1.4.5 烟气净化装置飞灰
    1.5 医疗废物焚烧飞灰处理
        1.5.1 固化/稳定化
        1.5.2 化学处理
        1.5.3 酸提取技术
        1.5.4 热处理技术
        1.5.5 水热处理技术
    1.6 研究背景与意义
    参考文献
2 模拟医疗废物热解/焚烧底灰特性分析及重金属蒸发特性研究
    2.1 重金属概述
        2.1.1 重金属的定义
        2.1.2 单个金属特性
        2.1.3 重金属的污染
        2.1.4 焚烧过程中重金属的迁移机制
        2.1.5 焚烧过程中重金属的控制技术
    2.2 模拟医疗废物热解焚烧实验
        2.2.1 实验材料
        2.2.1.1 模拟医疗废物的制备
        2.2.1.2 实验药品
        2.2.2 实验步骤
        2.2.3 测定分析仪器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2.3.1 重金属含量分析
        2.3.2 热解/焚烧底灰质量回收率的比较
        2.3.3 热解/焚烧重金属挥发特性
        2.3.4 热解/焚烧后底灰的形态分析
        2.3.5 热解/焚烧后底灰的化学组分
    2.4 小结
    参考文献
3 医疗废物焚烧飞灰重金属蒸发特性实验研究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3 实验结果及分析
        3.3.1 温度对重金属蒸发特性的影响
        3.3.2 时间对重金属蒸发特性的影响
        3.3.3 氯对重金属蒸发特性的影响
    3.4 小结
    参考文献
4 医疗废物焚烧飞灰重金属浸出特性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与方法
        4.2.1 实验材料
        4.2.2 实验步骤及方法
        4.2.3 实验结果和讨论
    4.3 控制条件的作用机理
    4.4 小结
    参考文献
5 水热法降解医疗废物焚烧飞灰中二恶英的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材料与方法
        5.2.1 实验材料与药品
        5.2.2 实验步骤
        5.2.3 飞灰二恶英的测定
        5.2.4 飞灰重金属渗滤毒性测试步骤
        5.2.5 飞灰主要结晶矿物相测试
    5.3 结果和讨论
        5.3.1 原始飞灰的二恶英分布
        5.3.2 二恶英降解的影响因素
        5.3.3 重金属的浸出毒性
    5.4 小结
    参考文献
6 全文总结
    6.1 全文研究工作总结
    6.2 全文研究创新之处
    6.3 下一步研究工作展望
发表论文

四、过氧乙酸与漂白粉对模拟医院污水消毒效果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疫情防控期间含氯消毒剂大量使用对水生生物的影响综述[J]. 叶利兰,甘春娟,陈垚,袁绍春.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21(05)
  • [2]基于高中新课标的“传染病与防控”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实践[D]. 张斌斌. 广州大学, 2020(02)
  • [3]羟基磷灰石负载Cu-Ni金属催化剂上非均相催化臭氧化处理模拟草酸废水的研究[D]. 吴冲. 云南大学, 2019(03)
  • [4]ClO2制备数学模型及其室内消毒系统研究[D]. 莫正波. 青岛理工大学, 2018(12)
  • [5]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实验全过程实验室微环境集群监测和评价[D]. 李志萍. 吉林大学, 2012(03)
  • [6]二氧化氯和超细氧化铁在废水处理中的组合应用技术研究[D]. 顾宁. 中北大学, 2012(08)
  • [7]医院污水膜生物反应器剩余污泥的消毒研究[D]. 朱丹. 天津大学, 2012(07)
  • [8]地震灾难中传染病控制措施及关键技术研究[D]. 刘真. 第三军医大学, 2011(12)
  • [9]利用啤酒废弃物为原料进行Bt液态发酵的研究[D]. 吴丽云. 福建农林大学, 2011(09)
  • [10]医疗废物焚烧飞(?)重金属的迁移、浸出特性及二恶英的水热法降解研究[D]. 王宇峰. 浙江大学, 2011(07)

标签:;  ;  ;  ;  ;  

过氧乙酸和漂白粉对模拟医院污水消毒效果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