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弹性开环人工晶状体前房植入26例临床观察

新型弹性开环人工晶状体前房植入26例临床观察

一、26例新型弹性开放襻前房人工晶体植入的临床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安良宝[1](2020)在《两种不同方式固定后房型人工晶体疗效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究无线结人工晶体经睫状沟巩膜缝线固定和无缝线人工晶体巩膜内固定两种不同术式人工晶体巩膜悬吊固定术的疗效,为临床医生在工作中选择人工晶体巩膜悬吊固定手术方式提供更多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自2015年1月到2019年6月于沈阳何氏眼科医院进行人工晶体巩膜悬吊固定手术治疗的患者共39例(40眼),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划分为A、B两组,A组18例(19眼)无线结人工晶体经睫状沟巩膜缝线固定,B组21例(21眼)无缝线人工晶体巩膜内固定。以上患者手术均由该医院同一位手术医生完成。收集记录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6个月最佳矫正视力,手术前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手术时间,术后早晚期并发症发生率,应用SPSS 24.0软件对获得的组间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收集两组患者术后角膜水肿、眼压异常、玻璃体积血与手术相关早期并发症,随访期间记录缝线暴露、人工晶体位置、人工晶体再脱位、黄斑水肿、视网膜脱离等晚期并发症。结果:1.A组手术时间34.3±7.4min、B组22.7±8.0min,A、B两组手术时间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00,P<0.05)。2.A组术前最佳矫正视力log MAR0.35±0.24,B组术前最佳矫正视力log MAR0.37±0.26,两组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无统计学差异(P=0.861,P>0.05)。术后1周A组最佳矫正视力log MAR0.48±0.17,B组最佳矫正视力log MAR0.36±0.14,A、B组两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8,P<0.05)。术后6个月A组最佳矫正视力分别为log MAR0.25±0.15,B组最佳矫正视力log MAR0.24±0.14,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753,P>0.05)。得出B组术式较A组术式对患者术后恢复提升视力更快,长期观察两组患者视力恢复相当。3.A组术前角膜内皮细胞计数2480±332个/mm2,B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2376±317个/mm2,两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972,P>0.05),术后6个月A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2414±321个/mm2,B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2275±297个/mm2,两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843,P>0.05)。得出两组手术方式对角膜内皮细胞数减少相当。4.眼压:收集患者术后1天,1周及3个月眼压数值;术后1天A组1例低眼压,予以包扎术眼,安静休息,1周后恢复正常;术后1天A组有2例高眼压,B组有1例高眼压,但均未超过30mmhg,予以2%美开朗滴眼液,日2次滴术眼,术后1周A、B两组患者眼压均正常;术后3个月A、B两组患者眼压均正常。5.术后并发症:早期并发症,A组角膜水肿1例(5.3%),高眼压2例(10.5%),低眼压1例(5.3%),玻璃体积血1例(5.3%),;B组高眼压1例(4.8%),玻璃体积血2例(9.5%)。晚期并发症:A组缝线暴露5例(26.3%),人工晶体脱位1例(5.3%),网膜脱离1例(5.3%),黄斑水肿1例(5.3%),虹膜夹持1例(5.3%);B组黄斑水肿1例(4.8%),虹膜夹持1例(4.8%),随访观察中。A组早期并发症总体发生率26.3%,B组早期并发症总体发生率14.3%;A组晚期并发症总体发生率21.1%,B组晚期并发症总体发生率9.5%;因只有A组手术方式术中需悬吊缝线,所以A组晚期缝线暴露并发症未作为两组比较内容。早晚期并发症发生率B组低于A组,但两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无线结人工晶体经睫状沟巩膜缝线悬吊和无缝线人工晶体巩膜内固定均能显着提高和改善缺少有效囊膜支撑的无晶体眼患者术后视力和视觉质量,两种手术方法安全可行,均可作为此类手术的选择。2.无缝线人工晶体巩膜内固定手术是近年人工晶体悬吊固定的新技术,手术用时短,术后视力提升恢复迅速,规避了传统和既往改良悬吊手术中缝线相关并发症,其他短期和长期并发症发生率也较低;同时手术所用耗材少,患者花费减少,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3.本研究两组患者入选病例数有限,缺乏大样本对照;人工晶体巩膜内固定手术的长期稳定性还需更长时间随访观察。

郑丁瑞[2](2012)在《新型弹性开放襻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新型弹性开放襻前房型人工晶状体(AC-IOL)植入术的效果和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处理方法。方法对我院2003年7月—2011年5月15例15眼白内障后囊破损较大者行Ⅰ期和Ⅱ期植入前房型人工晶状体,随访1年~5年。结果末次随访,术后矫正视力≥0.5者7例,0.4者3例,0.3者3例,0.2者2例。结论新型弹性开放襻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操作简单,并发症少,是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良好补充。

郝杰林[3](2010)在《26例前房型人工晶体Ⅰ期植入术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方法结果结论探讨前房型人工晶体临床应用价值。2005年8月-2009年4月我院实施26例Ⅰ期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回顾分析术后效果及并发症。术后高眼压4例,轻度虹膜炎症12例,无角膜失代偿、前房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术后6个月,视力≥0.3者18例。前房型人工晶体Ⅰ期植入术安全可靠,可作为常规白内障手术中无后囊支撑时的一种选择。

黄钰森,谢立信,吴晓明,韩冬生[4](2006)在《新型弹性开放襻前房型人工晶状体的长期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新型弹性开放襻前房型人工晶状体(ACIOL)植入的手术方法,评价其长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34只眼行白内障摘除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及Ⅰ期ACIOL植入术、49只术后无晶状体眼行Ⅱ期ACIOL植入术。年龄16~80岁,平均43.5岁。检查视力、眼压、角膜内皮细胞、房角和手术并发症等情况。随访3~7年,平均4.8年。结果65只眼(78.3%)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5,Ⅱ期植入者裸眼或矫正视力均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眼压术前平均为(13.55±3.21)mmHg(1mmHg=0.133kPa),末次随访时(13.40±4.29)mmHg(t=0.5427,P=0.5888)。角膜内皮细胞密度:Ⅰ期植入组术前平均为(2497±629)个/mm2,末次随访时(1995±648)个/mm2,细胞损失率为(20.6±14.1)%;Ⅱ期植入组分别为(2459±681)个/mm2,(2238±817)个/mm2和(10.0±17.4)%。两组比较,Ⅰ期植入组损失率较高(P=0.023)。人工晶状体(IOL)支点多位于房角隐窝或巩膜突,少数位于虹膜根部或小梁网,未见有触及角膜内皮细胞者。小梁网色素较术前有不同程度地增加。术后早期并发症:高眼压7只眼(8.4%)、低眼压5只眼(6.0%)、前房出血2只眼(2.4%)、IOL旋转及移位3只眼(3.6%);晚期并发症有继发性青光眼2只眼(2.4%)、瞳孔变形1只眼(1.2%)、视网膜脱离2只眼(2.4%)和角膜内皮功能失代偿2只眼(2.4%)。结论新型弹性开放襻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于无囊膜支撑的无晶状体眼是一种可选择的手术方式,术后需长期随访以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并注重手术技巧,可以减少手术并发症。

吴强,陈国辉,马晓昀[5](2004)在《无晶状体眼二期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后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 探讨无晶状体眼二期植入弹性开放襻一体式前房型人工晶状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37例 37眼白内障术后无晶状体眼在表面麻醉下经巩膜隧道式切口二期植入新型弹性开放襻一体式前房型人工晶状体 ,并联合周边虹膜切除术。术后随访 5~ 2 8个月 ,平均 18.4个月。结果 37只无晶状体眼均顺利植入新型弹性开放襻一体式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术前矫正视力为 0 .1~ 0 .6 ,术后 3个月达 0 .2~ 0 .8,2 7眼≥ 0 .5(73.0 % ) ,35眼 (94 .6 % )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以上。术前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平均为 (194 7± 5 81)个 /mm2 ,术后 3个月平均为 (1871± 4 6 2 )个 /mm2 ,手术前、后的差异无显着性 (P >0 .0 5 )。术后常见并发症为角膜水肿、葡萄膜炎、一过性高眼压。结论 无晶状体眼二期植入新型弹性开放襻一体式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梁策,阙鹏志,卢宇玲,沈白云[6](2004)在《新型前房人工晶状体植入的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探讨新型前房型人工晶状体I期或II期植入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38例(39眼)无条件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者,植入新型前房型人工晶状体并对其术后视力及并发症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术后1wk,脱盲率及脱残率分别为92%及64%,并发症较少。结论:新型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是安全有效的,可作为不能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的替代术式,但必须随访以及时发现及处理远期并发症。

刘翔,吴楠[7](2004)在《26例新型弹性开放襻前房人工晶体植入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

马伟建,胡磊,陈迪[8](2002)在《弹性开放襻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文中研究表明目的 探讨弹性开放襻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方法、适应证及疗效。方法 对后囊膜破裂、玻璃体溢出 5 7例白内障病人植入前房型人工晶状体 ,Ⅰ期植入 46例 ,术后Ⅱ期植入 11例。术后随访 3个月~ 3年。结果 术后视力达 0 .5以上 43例 (占 75 .4% ) ,术后并发症 :角膜水肿 ,一过性眼压高 ,前房内玻璃体残留 ,瞳孔轻度上移 ,人工晶状体夹持。结论 对白内障术中后囊膜破裂玻璃体溢出者植入前房型人工晶状体 ,方法简洁 ,术后并发症少 ,疗效满意

冯秉民,杨杰,涂宏刚,赵海[9](2001)在《新型弹性开放襻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体会》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俞淑华,刘兴芳,郭庆,刘文青[10](2001)在《白内障术中后囊膜破裂人工晶体植入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对白内障手术中后囊膜破裂、玻璃体溢出 6 7例 ,术中同期 (Ⅰ期 )植入前房型人工晶体 2 2例 ,后房型人工晶体 18例 ;术后Ⅱ期植入前房型人工晶体 2 7例。术后随访 1~ 3年。结果 ,术后最佳视力达 0 .5以上 38例 ,其中Ⅰ期前房型人工晶体 5例 (占 2 2 .7% ) ,后房型人工晶体 15例 (占 83.3% ) ;术后Ⅱ期植入前房型人工晶体 18例 (占6 6 .6 %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Ⅰ期植入前房型人工晶体 95 .5 % (2 1/2 2 ) ,后房型人工晶体 33.3% (6 /18) ,术后Ⅱ期植入前房型人工晶体 18.5 % (5 /2 7)。认为对白内障术中后囊膜破裂玻璃体溢出 ,尽量采用同期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安全有效。若无法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 ,尽量采用Ⅱ期植入前房型人工晶体 ,手术方法简洁 ,术后并发症少 ,疗效满意。

二、26例新型弹性开放襻前房人工晶体植入的临床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6例新型弹性开放襻前房人工晶体植入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两种不同方式固定后房型人工晶体疗效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和方法
    一、临床资料
    二、术前检查
    三、手术方法
    四、术后检查数据收录采集
    五、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2)新型弹性开放襻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材料
    1.3 术前准备
    1.4 手术方法
2 结果
    2.1 术后视力
    2.2 并发症
3 讨论

(3)26例前房型人工晶体Ⅰ期植入术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一、临床资料
二、人工晶体
三、操作步骤
四、虹膜睫状体炎
    1、前房玻璃体的处理
    2、人工晶体的位置
    3、预防性虹膜切除

(6)新型前房人工晶状体植入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1 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1.2方法
2结果
    2.1术后视力
    2.2并发症
3讨论

(7)26例新型弹性开放襻前房人工晶体植入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2 结果
3 讨论
    3.1 前房晶体植入的适应症
    3.2 前房晶体植入的手术操作要点
    3.3 前房晶体植入的优点

(8)弹性开放襻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2 结 果
    2.1 术后视力
    2.2 并发症
3 讨 论
    3.1 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囊袋内植入符合正常生理位置, 可获得满意的术后视力。
    3.2 手术适应证
    3.3 手术要点

(9)新型弹性开放襻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2 结 果
3 讨 论
    3.1 适应证选择
    3.2 术中玻璃体脱出的处理
    3.3 虹膜周边切除

(10)白内障术中后囊膜破裂人工晶体植入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手术方法
    1.3 术后随访
    1.4 结果
2 讨论

四、26例新型弹性开放襻前房人工晶体植入的临床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两种不同方式固定后房型人工晶体疗效的临床观察[D]. 安良宝. 大连医科大学, 2020(03)
  • [2]新型弹性开放襻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的临床观察[J]. 郑丁瑞. 基层医学论坛, 2012(29)
  • [3]26例前房型人工晶体Ⅰ期植入术临床观察[J]. 郝杰林. 实用防盲技术, 2010(01)
  • [4]新型弹性开放襻前房型人工晶状体的长期疗效观察[J]. 黄钰森,谢立信,吴晓明,韩冬生. 中华眼科杂志, 2006(05)
  • [5]无晶状体眼二期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后的临床观察[J]. 吴强,陈国辉,马晓昀. 上海医学, 2004(09)
  • [6]新型前房人工晶状体植入的临床观察[J]. 梁策,阙鹏志,卢宇玲,沈白云. 国际眼科杂志, 2004(03)
  • [7]26例新型弹性开放襻前房人工晶体植入的临床观察[J]. 刘翔,吴楠.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04(01)
  • [8]弹性开放襻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J]. 马伟建,胡磊,陈迪. 泰山医学院学报, 2002(04)
  • [9]新型弹性开放襻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体会[J]. 冯秉民,杨杰,涂宏刚,赵海. 贵州医药, 2001(05)
  • [10]白内障术中后囊膜破裂人工晶体植入疗效观察[J]. 俞淑华,刘兴芳,郭庆,刘文青. 苏州医学院学报, 2001(01)

标签:;  ;  ;  ;  ;  

新型弹性开环人工晶状体前房植入26例临床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