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三个着力点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三个着力点

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三个着力点(论文文献综述)

葛英儒[1](2021)在《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制度体系构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政党的第一属性是政治性,政党自我建设的核心和关键是政治建设。中国共产党是按照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的基本理论、政治原则以及严明纪律组织起来的先进政党。在历史变迁和实践发展中,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从自发到自觉、从表面到深层、从理论到实践,逐渐形成了相应的基本规范和制度体系,不断呈现出系统性、工程性、集成性的鲜明特征。在不断加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历史进行中,政治建设的规范化、程序化和制度化水平实现了新发展、新跃进。因此,“党的政治建设制度体系构建”命题的提出是基于历史基础和现实需要而形成,是一个科学的党建研究命题。党的政治建设的制度体系,是新时代落实党的建设总要求和不断提升党的政治建设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重要保障,是党的政治自觉和制度自信的充分彰显,是管党治党的长效机制。党的政治建设制度体系构建是一项宏大工程,也是一项长期工程。全党必须从各个方面考量促进党的建设“政治要素”和“制度要素”的共生共长、融合协同,致力于为党的政治建设构建坚实制度保障,并顺利推进建设“系统完备、科学有效的政治规范体系”。本研究遵循“概念阐释—思想资鉴—历史考察—问题分析—逻辑解析—内容构建—实践展开”的研究思路,既进行历史性的考察,也开展共时性的分析,深入分析和探索党的政治建设制度体系的历史、理论和实践问题,实现对党的政治建设制度体系构建这一新命题、新课题的进一步思考和解答,从制度层面不断强化党的政治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党的政治建设制度体系是围绕党的政治建设的基本原则、主要方面和实践要求建立起来的一系列制度规范,并具有体系化的结构特质。这一制度体系既是从党的政治建设本身出发进行的制度设计,经过历史积累和演进形成了制度基础,又是从科学建构的维度出发形成制度保障,是现实可操作性的实践方案,具有权威性、统领性和稳定性的基本特点。党的政治建设制度体系作为党的制度体系的主体制度系统,在管党治党中发挥着强制约束功能、持久维护功能、正向激励功能和文化涵育功能。因此,党的政治建设制度体系构建的命题意义重大。从理论上看,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国外执政党治党理政的制度实践和中国古代治国理政的政治智慧也为制度体系构建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借鉴。在伟大的百年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推进自身政治建设及其制度构建,不仅形成了深厚的优良传统,也塑造了科学的制度体系。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新时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不同历史阶段,既有新的制度生成,也有对已有制度的创新发展。整体来看,主要围绕民主集中、组织领导、政治纪律、政治生活、监督检查、干部管理等方面对党的政治建设制度体系进行构建和发展。应该说,既往一切制度努力为党的政治建设制度体系的形成和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要看到,党的政治建设制度体系构建还面临着一些现实性的问题,仍需要以严肃、审慎的态度加以应对。党的政治建设制度体系构建既不是漫无目的的试错,也不是先入为主的试对,而是要始终遵循内在规律、围绕具体内容、结合具体实际进行有效梳理、整合和演绎,必须始终坚定方向、坚持原则、筑牢基础,进一步破解现实发展困境和引领实践方向。在内容上,本研究从政治信仰制度、政治领导制度、政治生活制度、政治文化制度、政治能力提升制度等方面对党的政治建设制度体系进行构建和描述,将党的政治建设制度体系的具体制度系统完整呈现出来,不断完善制度体系的框架和内容。在实践上,注重从组织领导、思想引领、动态优化、条件创设等方面综合协力地推进和实施,确保制度体系构建能够顺利推进和达到更高水平,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周茜[2](2021)在《习近平关于党的政治建设重要论述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建设的灵魂和总纲,是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加强和改进党的政治建设高度重视,就如何强化党的政治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新举措。在多个场合多次讲话中,常用到“首位”、“第一”、“统领”这些词语,凸显了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中的重要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涵深刻,科学回答了“为什么要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如何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这一重大问题。并特别强调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突出了马克思主义政党鲜明的政治属性,抓住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根本点、关键点。深化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政治建设重要论述的研究,是新形势下党建理论研究的重点领域,对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政治建设重要论述的精髓要义,持续推动党的建设,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习近平党的政治建设重要论述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坚实的实践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在无产阶级政党的缔造过程中,重视党的政治建设,明确提出过党的政治立场、政治目标和政治要求等光辉的思想理论,是共产党人政治建设思想的理论源头。列宁在创建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和指导俄国革命、建设实践中,形成了丰富的党建思想,为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撑。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注重党的政治建设,从古田会议上毛泽东提出的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到1945年党的七大提出的“着重在思想上、政治上进行建设”;从建国后毛泽东提出“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到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对“什么时候都得讲政治”的强调,都表明政治建党是我们党不断发展壮大、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这构成了习近平党的政治建设重要论述形成的历史依据。习近平党的政治建设重要论述也是在深刻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国内外政党建设经验教训和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实践经验、科学回答为什么加强和怎样加强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等实践问题的基础上形成的科学理论,具有坚实的实践基础。政治关乎根本,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如果不抓好党的政治建设或偏离党的政治建设指引的方向,党的其他建设就难以取得预期成效,因此,必须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要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始终保持政治清醒,既要把人民立场作为自觉的立场追求,又要将其作为现实的工作取向,确立正确处理党同人民群众关系的根本态度与方法。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对广大党员干部进行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守做人底线,营造优良政治生态,形成正气弘扬的大气候。习近平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论述体现了辩证思维,在党的建设实践中,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善于抓住关键、找准重点。习近平关于党的政治建设重要论述,正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探索和把握党的建设规律的重大成果,是对实践创新的科学概括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方法的运用。中国共产党对实事求是思想方法的掌握和运用是一以贯之的,既是我们党开展工作的起点,也是我们党开展工作过程中的重要思想方法。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地位和统领作用,正是我们党坚持实事求是的时代表现。在习近平关于党的政治建设论述中,表现出对群体主体和个人主体政治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视。强调对党组织政治功能的突出、对国家机关政治属性的彰显以及党员干部政治能力训练和政治实践历练。习近平党的政治建设重要论述将唯物辩证法贯穿始终,使其显示出独特的特征,实现了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统领性与整体性的统一、革命性与科学性的统一、党的自我革命与推动社会革命的统一。习近平关于党的政治建设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党建思想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指明了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方向,是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行动指南,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助推器;从国际大历史视角来看,新时代全面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探索也发挥了典型示范作用,有利于各国政党在比较鉴别中认识自身的长短优劣,有利于加强沟通交流,学习借鉴。全面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提出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的路径和方法,既是贯彻习近平关于党的政治建设重要论述的有效途径,也是推动党的政治建设创新发展的客观要求。要着力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提升网上作战能力、批判错误思潮以及发挥制度保障。唯此,才能推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向前。

杨成龙[3](2021)在《高校基层党建质量研究 ——以上海高校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高校党的建设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党的建设中具有特殊地位。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是高校党建工作的基石,是有效推进高校党的建设各项工作的重要基础,提升高校基层党建质量既是贯彻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现实需要。本文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初步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域下的高校基层党建质量概念,提出高校基层党建质量应包括正确的目标价值、组织建设质量、党员队伍建设质量、制度建设质量、考核评价质量等五个方面的内容。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基层党建理论进行梳理和阐述,系统考察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有关基层党建的重要论述,提出马克思主义基层党建理论中国化的理论命题。在此基础上,论文阐明高校基层党建质量的基本特征,论述高校基层党建五个方面的目标——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学校治理、团结动员师生、推动学校改革发展,提出高校基层党建三大价值取向,即服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阐述基层党建应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在初步构建高校基层党建质量理论框架的基础上,论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上海高校基层党建进行历史考察,分析上海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有益的经验和历史启示。同时对新时代上海高校基层党建现状进行分析,总结高校基层党建取得的五个方面的成绩,分析院(系)党组织建设、基层党支部建设、基层党务工作队伍建设、党员队伍建设、基层党建制度建设及基层党建考核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从六个方面提升新时代高校基层党建质量的主要路径,在此基础上初步构建高校基层党建质量评价体系。

张艳艳,冉雅榕[4](2021)在《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三个着力点》文中研究说明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的方向和效果,事关统揽推进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要从党的建设出发,凸显政治建设的重要性,突出政治建设对党的建设各要素的统领性作用;要从突出国家事业发展的政治属性出发,将党的政治建设贯穿于国家事业发展的全过程,强化党对国家事业发展的政治领导;要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巩固党的执政根基,紧抓"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因此,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应抓好三个着力点:一要深化管党治党,突出党的政治建设的政治性;二要强化政治引领,拓展党的政治建设的覆盖面;三要夯实群众基础,站稳党的政治建设的人民立场。

张晓旭[5](2021)在《中国共产党组织路线的历史演进研究》文中提出百年党建,组织为先。一部百年党建史就是一部党的组织路线的演进史。作为党的建设和党事业发展的生命线,组织路线是党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政党组织路线理论运用到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而形成的内涵丰富、品格独立、特点鲜明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组织路线理论。纵观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组织路线的历史演进,它主要经历了开始创建、曲折发展、恢复发展、新发展四个阶段,不仅实现了党的组织路线的确立与重新确立,更形成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这一伟大理论成果,为构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布局,促进党的组织建设和组织工作理论形态与实践形态的不断跃升奠定了坚实基础。因此,准确、客观、真实地认识这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组织路线的理论创新史、艰苦奋斗史、自身建设史,自然成为党的组织路线历史演进研究的应有之义。研究中国共产党组织路线的历史演进,首先要弄清党的组织路线是什么的问题。党的组织路线既是一个动态演变的过程,具有客观性、阶段性、复杂性和多变性特征,又是一个复合概念和系统概念,包含诸多要素。因此,对党的组织路线的构成要素进行全方位解读是研究党的组织路线的基础理论前提,也是研究党的组织路线历史演进问题的逻辑起点。从基本构成上看,党的组织路线包含五重要素,分别为党员、党的干部、严密的组织体系、民主集中制原则以及人才和知识分子。要厘清这些构成要素,必须立足百年演进这一基点,从历史维度、内容维度、创新维度、价值维度和世界维度廓清党的组织路线的科学内涵。这是研究党的组织路线历史演进的客观要求,是建构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组织路线的理论是中国共产党组织路线的直接理论来源。马克思恩格斯在领导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中较早地提出建立“独立的”无产阶级政党组织,重视无产阶级政党组织成为独立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发挥党员干部和专门人才优势,强调党的纪律和民主原则对无产阶级政党组织工作的基本保障作用。列宁创造性地阐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组织路线问题,并在实践中指出无产阶级政党是有组织的先锋队,它必须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必须实行严格的“铁的纪律”、坚持把党员干部和专门人才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组织工作的“第一资源”,充分体现出经典作家关于马克思主义政党组织路线相关论述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整体性与个体性的统一。中国共产党成立伊始,将党的组织路线置于极其重要的位置,开始对党的组织路线的初步探索。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创造性地运用经典作家关于马克思主义政党组织路线理论的基本观点,按照革命与实践的现实需要,既在理论上实现了无产阶级政党组织路线理论的中国化,又在实践中形成并发展了一条包括组织体系、组织原则、组织纪律、党员标准、干部队伍建设在内的组织路线,创造出党的组织工作发展的奇迹。新中国成立后,党的组织路线进入了曲折发展期,这一极其复杂的演变过程主要经历了三次转变:第一次是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党作为执政党对组织路线的初步探索。其路向沿着干部队伍建设、组织体系建设、党员标准的确立、完善与健全组织原则与组织纪律这样一条逻辑路径延伸,使党的组织路线为党的组织建设和巩固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提供了重要组织保障。第二次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党对组织路线的独特探索。党的组织机构和基层组织、民主集中制原则和党员干部与知识分子队伍的深相结合,都对社会主义建设任务的开展奠定了组织基础。第三次是“文化大革命”时期党对组织路线的曲折探索。由于受到“文革”影响,党的组织路线偏离正确的轨道,面临组织机构建设陷于停滞、民主集中制原则“从肯定走向否定”、党员干部队伍遭遇“选择性失误”的被动局面。由此证明,党的组织路线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它是在组织建设的曲折发展中逐渐发展形成的基本路线,具有重要的历史与实践价值。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党坚持廓清思想迷雾,坚持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在伟大历史转折中实现了党的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通过对社会发展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历史任务的研判,使党的组织路线进入发展新阶段,这使党的组织路线的一些重要内容,如思想路线、政治路线与组织路线的关系,组织体系的锻造锤炼,党员干部和人才队伍建设的内在逻辑演进等在演绎发展中进一步成为提升党的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和政治领导力的重要法宝。进入新时代,在社会环境、党内考验、思想观念以及国际趋势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影响下,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作为一个全新命题被首次提出。科学解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命题可知,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新发展主要体现在新的理论阐释、新的实践路径和新的品质特征三方面。理论层面之“新”涵括在提出过程、理论意蕴和主要目标当中,实践层面之“新”体现在科学把握“四对关系”、组织体系建设和干部、党员、人才队伍建设的路径选择上,品质特征层面之“新”体现为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所具备的时代性、实践性和创新性品质。总之,中国共产党成立近百年来,始终高度重视对组织路线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呈现出党的组织路线基本理论形态的显着特点。这些特点主要体现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党的指导思想的引领、阶段性历史任务和组织制度层面的理论认知。同时,党的组织路线的历史演进涵括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相统一、立足理论与顺应时代相统一、组织原则与组织纪律相统一、组织体系与关键群体相统一四条基本经验,它们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奠定了重要组织基础。

文丰安[6](2020)在《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重要性、理论逻辑及实践向度》文中研究说明党的政治建设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来处理现实问题,制定符合现实的纲领、路线和方针政策,并有效地贯彻执行。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需要,是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内在要求,为新时代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就理论逻辑而言,党的政治建设来自于在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中产生和发展的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党建思想,在中国的革命实践中不断加强和完善了党的政治建设、在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体要求和实践中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在实践上加强政治建设就是要做到维护党的领导、坚定政治道路,坚持政治原则、把准政治方向,严守政治规矩、强化政治纪律,突出政治标准、营造良好政治生态,优化政治文化、提高政治能力,确保我们党做到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努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许文娟[7](2020)在《新时代增强中国共产党生机活力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任何时代、任何国家和地区,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有序与活力一直都是统治者和人民追求的目标。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伴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期限日渐临近,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过程中也面临着许多从未遇到过的风险与挑战。稳定、有序已不是最主要的社会治理目标,和谐、充满生机活力变成了最大的追求。政党是人民群众中具有先进思想和行动的集合体。现代国家大多采取政党政治的方式,中国也不例外。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所以探寻中国社会发展的活力机制,重点在于探寻中国共产党如何进一步增强活力。新时代增强中国共产党的生机活力,有其深刻的理论依据、历史依据与现实依据。首先,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活力思想的科学继承、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关于政党活力的论述,是必须遵循的理论依据。其次,中外无产阶级政党兴衰的历史以及由此产生的成功经验、失败教训,是一定要借鉴的宝贵财富。最后,新时代不断变化的党情、世情和国情,以及随之变化的新的目标、挑战和任务,是增强党的生机活力面临的最直观的现实。在此依据之上,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增强生机活力的探索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坚持问题导向,直面党自身存在的问题;二是坚持自我革命,清除党肌体存在的毒瘤;三是固本培元,着力提高党员与干部的觉悟与素质。这三个方面的探索,呈现出相同的特点,即:以上率下,覆盖全党;采取多种方式,灵活多样;始终紧扣活力,坚持问题导向。在实际的增强中国共产党的生机活力的过程中,也会存在很多的影响因素。是否呈现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是否具有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以及是否贯彻科学有效的奖励惩罚制度等因素决定了新时代进一步增强中国共产党的生机活力需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需要保证政党内部系统的良性运行。具体来讲,就是一要坚定指导思想不动摇,建设学习型政党。二要全面增强执政能力。三要尊重政党建设的客观规律。四要加强党的民主建设,克服错误倾向。五要加强组织建设,尤其重视基层组织的作用。这五个方面涵盖了党中央、基层党组织与党员个人三个层次,体现了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是新时代保持生机活力的重要举措。另一方面,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政党系统内部的良性运行离不开与外部系统的良好沟通。突出表现在人才的吸纳与先进思想的吸取方面。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来自于人民群众的人才更是可以给政党系统带来源源不断的活力。他们所具有的先进的思想、独具创新性的科技,都可以为共产党带来新的生机。除此之外,马克思主义以及由此产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是具有开放性的。在执政党建设方面,除了继承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中国共产党也注重借鉴世界上其他政党的有益经验与深刻教训,汲取先进思想,丰富理论体系,使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先进性,不断增强自身的生机与活力。

蒋琴[8](2020)在《新时代加强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能力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法治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之利器,是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也是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必由之路。那么,我们党作为唯一合法的执政党,依法执政则必然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关键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坚强保证。因此,党依法执政能力的高低决定着法治中国建设的进程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度。研究新时代党的依法执政能力建设,对于增强党的执政本领,改进和完善党的执政方式,推动我国全面走向现代法治国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价值。本文首先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法治思想和西方法治思想进行初步的梳理和总结,探寻了党依法执政能力建设的理论来源,并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下,进一步深入考察了党加强依法执政能力建设的实践过程,归纳出了宝贵的经验,为正确界定新时代依法执政、依法执政能力内涵,增强党依法执政本领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随后,鉴于依法执政能力与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三方面密切联系,而这三者正是党完成新使命的关键,所以围绕这三点来分析加强党依法执政能力建设的必要性,凸显了增强党依法执政本领的极端重要性。在此基础上,通过深刻剖析党依法执政能力建设的现状,深入了解了党充分发挥依法执政能力所取得的成就,认清了党依法执政能力建设面临的严峻形势,明晰了党依法执政能力与党的新任务新使命还未完全相配,尚存在问题,概括而言,主要涵盖以下三点:一是“关键少数”的依法执政能力亟待提升;二是党政体制尚需进一步改革;三是监督机制有待健全,因此,需要坚持导向,从三个方面探索加强党依法执政能力建设的有效途径,即:抓牢“关键少数”,增强领导干部的依法执政本领;构建科学合理的党政体制,打造新型党政关系;构建有效的监督机制,确保权力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以期提高党治国理政的能力,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我们党需要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努力提高依法执政能力,将法治贯穿于国家建设各方面各环节,充分发挥法治的作用,带领人民群众驶向美好生活的彼岸。

廖婉婷[9](2020)在《习近平关于党的政治建设重要论述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十八大以来,中国面临着复杂而严峻的国内外考验。国际上政治形势云谲风诡、经济形势发生着深刻变化、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竞争激烈。在国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经济进入新常态阶段性特征、思想观念呈现多元化。这些都影响着党内的政治生态环境,与党内凸显的政治问题息息相关。这也要求中国共产党通过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来改善党内生态环境,保证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基于以上背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论述。这些论述鲜明地体现了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因此,深入探究此课题,在理论层面可以丰富马克思主义党的政治建设理论,并为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提供相应理论指导。在实践上有助于人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党的政治建设理论以及有利于推动党的政治建设。本文首先系统梳理了习近平关于党的政治建设重要论述产生形成的背景和理论来源。在此基础上提炼了习近平关于党的政治建设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与特点,主要内容包括: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定理想信念、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加强党员党性锻炼、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完善和落实民主集中制在内。并归纳其所展现出的特点:缜密完整的系统性,统筹推进的统领性,解决问题的导向性。第三部分是对新时代推进党的政治建设实现路径的具体解读。本文从五个大的方面着手进行详细阐释,这部分也是本文的创新点和重点所在。最后本文总结了习近平关于党的政治建设重要论述的时代意义。其意义在于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实现了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的创新,为新时代党的建设提供科学理论指导,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在实践方面,有利于推进党的建设、实现中国梦,为发展中国家的执政党建设提供中国智慧。

刘栋[10](2020)在《延安时期党的政治建设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政党是政治组织,政治属性是政党第一位的属性。加强自身政治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着标志。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勇于自我革命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诞生以来,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都十分重视党的政治建设,形成了讲政治的优良传统。运用马克思的“从后思索法”,结合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的理论框架,追溯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建设历史,梳理和总结延安时期党的政治建设的基本经验,能够深刻认识党的政治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进行自身政治建设具有深厚的理论渊源和特殊的历史条件。通过对延安时期党的历史资料的挖掘,重点挖掘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三位经典作家关于无产阶级政党政治建设的思想,梳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政治建设思想,总结延安时期以前中国共产党进行自身政治建设的经验,以求“研之有理”。厘清延安时期党的政治建设的历史条件和实践要求,是实现“研之有据”的重要前提。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既肩负着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又面临着异常复杂的社会环境,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是现实所需。从党面临的外部环境来看,既有国民党反动派的进攻,又有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必须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以提高战斗力。从我们党领导社会革命的角度来看,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处于局部执政阶段,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是边区经济和民生建设的需要。从党的自我革命的角度来看,中国共产党组织内部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延安时期党的政治建设是一种复杂的系统性存在,中国共产党这一时期围绕自身政治建设进行了丰富实践,主要包括夯实思想根基以坚定政治信仰,完善党的领导机制加强政治领导,加强党性锻炼不断提高政治能力,依托局部执政着力净化政治生态等。延安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通过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保证了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方向和效果,形成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培养了大批德才兼备的党员干部,营造了一个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推动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的进程。这一时期党的政治建设的特点在于,残酷的革命战争环境凸显了党的政治建设任务的艰巨性,斗争中突出了理论指导的创新性,出于革命的需要党的政治建设在军队方面表现尤其突出,价值追求方面凸显人民性。善于总结历史经验、汲取历史智慧,是一个政党保持自身活力的重要法宝。循着历史逻辑,回顾和总结延安时期党的政治建设的实践,中国共产党在方向引领、核心领导、路线遵循、示范引领、整风运动、纪律约束等方面积累了党的政治建设的宝贵经验。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必须坚持党的初心和使命不动摇;把坚决维护党的领导核心、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作为重中之重;密切结合复杂环境,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加强党员党性修养,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强化制度保障,不断推进党的政治建设制度化;推动党的政治建设与党的其他各项建设协调共进。历史发展表明,只有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才能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增强党组织战斗力,促进党的事业顺利发展。党的政治建设是一个永恒课题,无论党的建设推进到什么阶段,政治建设这个根本都不能有丝毫动摇。

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三个着力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三个着力点(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制度体系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四、研究创新与研究不足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制度体系概述
    一、党的政治建设制度体系的概念辨析
        (一)制度、制度化与制度体系
        (二)党的政治建设与制度建设
        (三)党的政治建设制度体系及其构建的内涵
    二、党的政治建设制度体系的特点、功能和构建意义
        (一)党的政治建设制度体系的主要特点
        (二)党的政治建设制度体系的功能作用
        (三)党的政治建设制度体系的构建意义
    三、党的政治建设制度体系构建的理论渊源与借鉴
        (一)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建设理论的指导
        (二)国外执政党治党理政制度实践的借鉴
        (三)中国古代治国理政政治智慧的滋养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制度体系构建的历史考察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政治建设的制度初构
        (一)党内权力运行中集中领导制度的建立
        (二)党员权利实现中党内民主制度的确立
        (三)党的政治活动中政治纪律规矩的形成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的政治建设的制度发展
        (一)党的领导制度的深入发展
        (二)干部学习制度的系统建设
        (三)党的纪律制度的持续加强
    三、改革开放新时期党的政治建设的制度变革
        (一)党内政治生活等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二)党的民主集中制的正确坚持和发展
        (三)党员和党组织政治标准的严格规定
        (四)党的监督制度及纪律检查体制的改进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的制度创新
        (一)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坚持和完善
        (二)党内政治生活制度的重塑和强化
        (三)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的健全和执行
        (四)党的选人用人体制的完善和优化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制度体系构建的问题审思
    一、党的政治建设制度体系构建的权威问题
        (一)党的政治建设权威主体边界模糊
        (二)党的政治建设权威运行过程失范
        (三)党的政治建设制度权威意识欠强
    二、党的政治建设制度体系构建的动力问题
        (一)党员参与制度创新实践不够充分
        (二)落后分子对于制度建设形成阻滞
        (三)基层党建基础工作推进存在短板
    三、党的政治建设制度体系构建的要素问题
        (一)政治建设制度系统发展程度不尽相同
        (二)政治建设制度体系内部衔接不够通畅
        (三)政治建设制度相应配套机制尚不健全
    四、党的政治建设制度体系构建的条件问题
        (一)党的政治建设制度供给的现实困境
        (二)党内政治生活非制度化行为的侵扰
        (三)党的政治建设外部环境的多维影响
第四章 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制度体系构建的基本遵循
    一、坚定党的政治建设制度体系构建的方向
        (一)维护党中央权威性的核心指向
        (二)保持党组织有效性的突出指向
        (三)增强党员个体先进性的具体指向
    二、坚持党的政治建设制度体系构建的原则
        (一)坚持政治强化与科学规范相统一
        (二)坚持整体推进与系统建构相统一
        (三)坚持教育引导与刚性约束相统一
        (四)坚持现实针对与战略设计相统一
    三、筑牢党的政治建设制度体系构建的基础
        (一)发扬旗帜鲜明讲政治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二)把握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的政治形态跃升
        (三)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不断成熟定型
第五章 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制度体系构建的主要内容
    一、巩固政治信仰制度
        (一)坚持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头脑的制度
        (二)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
        (三)坚持党的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的制度
    二、强化政治领导制度
        (一)落实“两个维护”的制度
        (二)健全党中央对重大工作领导的体制机制
        (三)坚持党组织在同级组织中领导核心地位的制度
    三、完善政治生活制度
        (一)完善党的组织生活和民主生活的制度
        (二)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制度
        (三)坚持正确干部选拔和任用使用的制度
        (四)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和服务群众的制度
        (五)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民主监督的制度
    四、建立政治文化制度
        (一)建立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制度
        (二)建立坚持和发扬优秀文化传统的制度
        (三)建立自觉抵制不良文化影响的制度
    五、健全政治能力提升制度
        (一)健全提升广大党员维护党的团结统一能力的制度
        (二)健全提升党员干部把握大局和防范风险能力的制度
        (三)健全提升各级各类组织政治属性政治功能的制度
第六章 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制度体系构建的实践推进
    一、加强政治建设制度体系构建的组织领导
        (一)坚持党的中央组织顶层设计
        (二)强化各级各类组织政治责任
        (三)激发广大基层党员积极参与
    二、强化政治建设制度体系构建的思想引领
        (一)坚持科学理论的正确指导
        (二)加强制度体系的宣传教育
        (三)注重制度执行的意识培育
    三、推进政治建设制度体系构建的动态优化
        (一)科学评估制度体系的基本要素
        (二)及时回应政治建设的制度诉求
        (三)有序推进制度体系的结构调适
    四、创设政治建设制度体系构建的有利条件
        (一)营造制度改革创新的良好氛围
        (二)积极破解不良制度因素的困扰
        (三)有效推进与法律体系衔接联动
结语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2)习近平关于党的政治建设重要论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与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
    四、创新之处
第一章 习近平关于党的政治建设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
    第一节 习近平关于党的政治建设重要论述的时代背景
    第二节 习近平关于党的政治建设重要论述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 习近平关于党的政治建设重要论述的历史逻辑
    第四节 习近平关于党的政治建设重要论述的现实依据
第二章 习近平关于党的政治建设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党的政治建设的地位作用
    第二节 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
    第三节 党的政治建设的基本要求
    第四节 党的政治建设的实践路径
第三章 习近平关于党的政治建设重要论述的思想方法与特质
    第一节 习近平关于党的政治建设重要论述的思想方法
    第二节 习近平关于党的政治建设重要论述的特质
第四章 习近平关于党的政治建设重要论述的价值意蕴
    第一节 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的继承和创新
    第二节 党的政治建设的科学指南
    第三节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助推器
    第四节 为国际共产主义事业贡献中国力量
第五章 习近平关于党的政治建设重要论述的实践要求
    第一节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第二节 净化党内政治生态
    第三节 提升网上作战能力
    第四节 抵制错误思潮袭扰
    第五节 发挥制度保障力量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3)高校基层党建质量研究 ——以上海高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缘由和意义
        (一)选题缘由
        (二)选题意义
    二、研究现状综述
        (一)研究现状
        (二)研究述评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研究的主要创新和不足
        (一)主要创新
        (二)不足之处
第一章 高校基层党建质量研究的相关概念界定及基本理论阐释
    第一节 高校基层党建质量的内涵
        一、基层党建的内涵
        二、高校基层党建的内涵
        三、高校基层党建质量的内涵
    第二节 高校基层党建质量的主要内容
        一、高校基层党建的目标与价值
        二、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质量
        三、高校党员队伍建设的质量
        四、高校基层党建制度建设质量
        五、高校基层党建考核评价质量
        六、高校基层党建质量的内在逻辑
        七、影响高校基层党建质量的主要因素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高校基层党建质量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马克思列宁主义基层党建理论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基层党建的重要论述
        二、列宁关于基层党建的重要论述
    第二节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关于基层党建的重要论述
        一、毛泽东基层党建思想
        二、邓小平关于基层党建的重要论述
        三、江泽民关于基层党建的重要论述
        四、胡锦涛关于基层党建的重要论述
    第三节 习近平关于基层党建的重要论述
        一、抓基层、打基础,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二、创新组织形式,扩大党组织覆盖面
        三、纯洁党的队伍,保持党的先进性
        四、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开展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
        五、严肃党内生活,提高党内生活质量
        六、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发扬党内民主
        七、加强党员发展,优化结构提高质量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校基层党建的特征、目标、价值与导向
    第一节 高校基层党建质量的基本特征
        一、紧迫性——基于对农村、企业基层党建的比较分析
        二、艰巨性——基于高校承担的特殊使命
        三、复杂性——基于在职教师、学生、退休教师三类人员比较分析
        四、创新性——基于对基层党建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第二节 高校基层党建的目标
        一、宣传党的主张的战斗堡垒
        二、贯彻党的决定的战斗堡垒
        三、领导学校治理的战斗堡垒
        四、团结动员师生的战斗堡垒
        五、推动学校改革发展的战斗堡垒
    第三节 高校基层党建的价值取向
        一、坚持服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二、突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
        三、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
    第四节 基层党建的导向
        一、坚持目标导向
        二、坚持问题导向
        三、坚持结果导向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上海高校基层党建的历史考察(1949-2012)
    第一节 上海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公开与建设(1949-1956)
        一、基层党组织的公开与积极建党
        二、团结教育改造知识分子与党员发展
    第二节 上海高校基层党建的快速发展(1956-1966年)
        一、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快速发展
        二、注重在高级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与“左倾错误”
    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的浩劫与上海高校基层党组织的瘫痪(1966-1976)
        一、基层党组织受到极大冲击,基本瘫痪
        二、知识份子沦为“臭老九”,党员发展缓慢
    第四节:上海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恢复与发展(1976-1989)
        一、基层党组织的恢复与发展
        二、拨乱反正与积极发展党员
    第五节 上海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改革发展(1989—2012)
        一、“八九”动乱与基层党组织的改革发展
        二、“八九”动乱反思与党员快速发展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新时代上海高校基层党建现状分析
    第一节 新时代上海高校基层党建高质量创新发展
        一、实施高校党建重点任务,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进一步增强
        二、注重在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高校党员发展质量不断提升
        三、严格党员教育管理,党员队伍建设质量明显提升
        四、从严要求,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层层落实
        五、加大支持,队伍建设和制度保障日趋增强
    第二节 新时代上海高校基层党建问题分析
        一、院(系)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
        二、基层党支部建设存在的问题
        三、基层党务工作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四、党员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五、基层党建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
        六、基层党建考核评价存在的问题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新时代上海高校基层党建质量提升的路径
    第一节 提升院(系)党组织建设质量的基本路径
        一、加强院(系)党组织班子建设
        二、增强院(系)党组织政治功能
        三、提升院(系)党组织组织力
        四、健全院(系)党组织党建责任考核评价机制
        五、强化院(系)党组织的支撑保障
    第二节 提升基层党支部建设质量的基本路径
        一、优化党支部设置
        二、选优建强党支部班子
        三、强化党支部政治功能
        四、提升党支部组织力
        五、健全党支部考核、保障体系
    第三节 提升基层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质量的基本路径
        一、完善配套政策,做好顶层设计
        二、明确职业标准,加强队伍选聘
        三、着力选优配强,重点抓好三支队伍建设
        四、强化培养管理,提升队伍素质能力
        五、完善考核激励,激发队伍活力
    第四节 提升高校党员队伍建设质量的基本路径
        一、提升发展党员质量
        二、提升党员教育管理质量
    第五节 提升高校基层党建制度质量的基本路径
        一、健全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度
        二、完善基层党建工作制度
        三、进一步健全基层党建工作督查制度
        四、健全党建投入和队伍保障制度
    第六节 提升高校基层党建考核评价质量的基本路径
        一、健全基层党建考核评价制度
        二、充实基层党建考核评价主体
        三、完善基层党建考核评价指标
        四、优化基层党建考核评价方法与程序
        五、强化基层党建考核评价结果运用
    本章小结
第七章 高校基层党建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第一节 高校基层党建质量评价的内涵
        一、评价目标
        二、评价内容
        三、评价指标
        四、评价方法
        五、评价主体
        六、评价结果运用
    第二节 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质量评价内容及指标
        一、院(系)党组织建设质量评价及主要指标
        二、党支部建设质量评价及主要指标
        三、基层党务工作队伍建设质量评价及主要指标
    第三节 高校党员队伍建设质量评价内容及指标
        一、发展党员工作质量评价及主要指标
        二、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质量评价及主要指标
    第四节 高校基层党建制度建设质量评价内容及指标
        一、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制度质量评价
        二、高校党员队伍建设制度质量评价
        三、高校基层党务工作队伍建设制度质量评价
        四、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考核激励制度质量评价
    第五节 高校基层党建考核评价质量评价内容及指标
        一、基层党建考核评价主体质量及指标
        二、基层党建考核评价内容质量及指标
        三、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质量及指标
        四、高校基层党建考核评价方法的质量及指标
        五、高校基层党建考核评价结果的运用质量及指标
    附 1:高校基层党建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致谢

(4)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三个着力点(论文提纲范文)

一、深化管党治党,突出党的政治建设的政治性
    (一)旗帜鲜明讲政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优良传统
    (二)从政治上管党治党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题中应有之义
    (三)实现政治强党是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的必然要求
二、强化政治引领,拓展党的政治建设的覆盖面
    (一)彰显国家机关政治属性
    (二)发挥群团组织政治作用
    (三)强化国有企事业单位政治导向
三、夯实群众基础,站稳党的政治建设的人民立场
    (一)巩固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二)增强党的政治引领力,激发人民群众创造活力
    (三)弘扬党内政治文化,增强人民群众政治认同

(5)中国共产党组织路线的历史演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由及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基本概念界定
    四、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五、创新和不足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组织路线的构成要素及多维解读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组织路线的构成要素
        一、党员是党的组织路线的细胞
        二、党的干部是党的组织路线的关键
        三、严密的组织体系是党的组织路线的重点
        四、民主集中制是党的组织路线的根本组织原则
        五、人才和知识分子是党的组织路线的重要支撑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组织路线的多维解读
        一、历史之维:党的组织路线在不懈奋斗中的丰富和发展
        二、理论之维:党的组织路线基本内容的深层延展
        三、创新之维:党的组织路线主题、话语、制度的承继与创新
        四、价值之维:党的组织路线内在价值意蕴的历史传承
        五、世界之维:党的组织路线在不同话语体系中的交流互鉴
第二章 经典作家对马克思主义政党组织路线的奠基与发展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对无产阶级政党组织路线的理论奠基
        一、“独立的”政党是无产阶级“组织自己独立运动”的前提和基础
        二、“先进性”和“纯洁性”是无产阶级组成独立政党的核心与方向
        三、“党的干部”和“专门人才”是无产阶级政党组织的主体要素
        四、“党的纪律”和“民主原则”是无产阶级政党组织的重要保障
    第二节 列宁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组织路线的理论与实践
        一、无产阶级政党是有组织的先锋队
        二、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按照“民主集中制”来组织
        三、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实行严格的“铁的纪律”
        四、“党员干部”和“专门人才”是无产阶级政党组织的“第一资源”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组织路线的创建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严密组织体系的基本成型
        一、中央组织机构的整合完善
        二、中央派出机构的“多元化”历史演变
        三、地方组织机构建设的初步探索
        四、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组织原则与组织纪律的确立及发展
        一、组织原则:从“民主制的实行”到“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
        二、组织纪律:从“组织纪律源于什么”到“如何实行组织纪律”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一、党员队伍建设:党员标准的确立及有计划地教育管理
        二、干部队伍建设:选拔什么样的干部、如何选拔培养
第四章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组织路线的曲折发展
    第一节 社会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组织路线的初步探索
        一、从严管理干部,培养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二、重视组织体系建设,“谨慎地发展党的组织”
        三、探赜党员标准,“为更高的共产党员的条件而斗争”
        四、完善党的组织原则,在严明党纪中巩固党的团结统一
    第二节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中国共产党组织路线的接续探索
        一、“两个核心”:党的组织机构和基层组织的协同发展
        二、“一个基本点”:坚持以民主集中制原则为中心
        三、“三个着力点”:稳定干部队伍、提高党员标准与造就知识分子队伍深相结合
    第三节 “文革”时期中国共产党组织路线偏离正确的轨道
        一、党的组织机构建设陷于停滞
        二、民主集中制原则“从肯定走向否定”
        三、党员干部队伍建设遭遇“选择性失误”
第五章 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组织路线的恢复发展
    第一节 在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中恢复发展中国共产党的组织路线
        一、党的组织路线的初步恢复
        二、伟大历史转折中党的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
        三、党的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要靠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来保证
    第二节 “组织强党”:锻造锤炼党的组织体系的三重维度
        一、民主集中制原则的拓展与深化
        二、党组织机构的健全与完善
        三、党基层组织核心作用的发挥
    第三节 “关键在人”:干部、党员与人才队伍发展的内在逻辑演进
        一、变革与发展:干部队伍发展的“破”与“立”
        二、传承与创新:党员队伍发展的“变”与“不变”
        三、认识与深化:人才队伍发展的“立”与“行”
第六章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组织路线的新发展
    第一节 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理论新阐释
        一、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提出过程
        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理论意蕴
        三、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主要目标
    第二节 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实践新路径
        一、科学把握“四对关系”,树立积极健康的组织观
        二、强化组织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党的组织力
        三、培养高素质党员干部,厚植近悦远来的人才沃土
    第三节 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品质新特征
        一、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时代性品质
        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实践性品质
        三、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创新性品质
第七章 中国共产党组织路线演进的主要特点和基本经验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组织路线历史演进的主要特点
        一、党的组织路线以马克思主义政党组织路线为理论原点
        二、党的组织路线始终以党的指导思想为根本遵循
        三、基于不同时期的历史任务发展党的组织路线
        四、在组织制度保障下把党的组织路线和党的建设统一起来
    第二节 历史思鉴:中国共产党组织路线历史演进的基本经验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组织路线理论与党的组织建设实际相结合
        二、强调党的组织路线既是理论的也是实践的
        三、党的组织原则和组织纪律是践行党的组织路线的根本力量
        四、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体系、党员干部与专门人才的整合作用
结语 不断开辟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新境界
参考文献
后记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6)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重要性、理论逻辑及实践向度(论文提纲范文)

一、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二、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性
    (一)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要求
    (二)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
    (三)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需要
    (四)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是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内在要求
    (五)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为新时代党的建设指明方向
三、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理论逻辑
    (一)在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中产生和发展的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党建思想
    (二)在中国的革命实践中不断加强和完善了党的政治建设
    (三)在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要求和实践中加强了党的政治建设
四、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实践向度
    (一)维护党的领导,坚定政治道路
    (二)坚持政治原则,把准政治方向
    (三)严守政治规矩,强化政治纪律
    (四)突出政治标准,营造良好政治生态
    (五)优化政治文化,提高政治能力

(7)新时代增强中国共产党生机活力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论文选题的缘由和意义
        (一)选题的缘由
        (二)选题的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生机活力概念内涵的界定
    四、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一)研究方法
        (二)创新之处
第一章 新时代增强中国共产党生机活力的基本依据
    一、理论依据——无产阶级政党有关活力的论述
        (一)马克思恩格斯对个人与社会活力的阐述
        (二)列宁对共产党保持生命力的探索
        (三)中国共产党关于增强党自身生机活力的重要论述
    二、历史依据——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有益经验与深刻教训
        (一)百年政党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与教训
        (二)东欧与苏联体制僵化,共产党丧失政权
    三、现实依据——新时代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内在需要
        (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中国共产党增强生机活力
        (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进入低潮
        (三)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面临的现实考验
第二章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增强生机活力的探索
    一、坚持问题导向,直面党自身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僵化,固守本本
        (二)脱离群众,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广泛存在
        (三)党员干部中贪污腐败现象严重
        (四)一些党员干部包括高级干部信仰缺失信念动摇
    二、坚持自我革命,清除党肌体存在的毒瘤
        (一)大刀阔斧反腐败
        (二)力戒形式主义与官僚主义
    三、固本培元,着力提高党员与干部的觉悟与素质
        (一)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用新思想新理论武装全党
        (二)加强学习教育活动,提升党员思想境界和治国本领
        (三)强化政治纪律,维护党的权威
        (四)强化制度建设,建立党永葆活力的保障机制
    四、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增强生机活力的特点
        (一)以上率下,覆盖全党
        (二)采取多种方式,灵活多样
        (三)始终紧扣活力,坚持问题导向
第三章 新时代影响党生机活力的因素及进一步对策
    一、影响党生机活力的主要因素
        (一)是否呈现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
        (二)是否具有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
        (三)是否贯彻科学有效的奖励惩罚制度
    二、进一步增强中国共产党生机活力的主要措施
        (一)保证中国共产党内部系统的良性运行是进一步增强生机活力的基本保障.
        (二)建立与外部系统的良好沟通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着

(8)新时代加强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能力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概念界定
        1.2.1 “依法执政”
        1.2.2 “依法执政能力”
        1.2.3 依法执政与依法执政能力的辩证关系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析
        1.3.1 国内研究现状评析
        1.3.2 国外研究现状评析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创新之处
第2章 中国共产党加强依法执政能力建设的理论来源和实践考察
    2.1 中国共产党加强依法执政能力建设的理论来源
        2.1.1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法治思想为主体
        2.1.2 积极吸收借鉴西方的法治思想
    2.2 中国共产党加强依法执政能力建设的实践历程
        2.2.1 革命战争年代党对依法执政的初步探索
        2.2.2 建国以来党依法执政的曲折实践
        2.2.3 改革开放以来党初步确立依法执政的新格局
        2.2.4 十八大以来党依法执政理论和实践的新飞跃
    2.3 中国共产党加强依法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启示
        2.3.1 坚持党的领导是前提
        2.3.2 正确处理党政关系是关键
        2.3.3 构建科学完备的法律体系是基础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新时代加强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能力建设的必要性
    3.1 巩固党的全面领导的关键一招
        3.1.1 加速“党大还是法大”这一伪命题终结
        3.1.2 切实保障党的政策严格贯彻执行
        3.1.3 助推党执政能力提升
    3.2 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的必然要求
        3.2.1 彰显人民意志
        3.2.2 扞卫人民民主权利
        3.2.3 凝聚人民智慧
    3.3 落实全面依法治国方略的重点环节
        3.3.1 提高立法质量
        3.3.2 确保政府依法行政
        3.3.3 筑牢司法公正防线
        3.3.4 引领全民守法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能力建设的现状分析
    4.1 党依法执政能力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
        4.1.1 推进经济建设法治化
        4.1.2 领导政治建设法治化
        4.1.3 带动文化建设法治化
        4.1.4 引领社会建设法治化
        4.1.5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法治化
    4.2 党依法执政能力建设面临的严峻形势
        4.2.1 深刻变化的党情对党的依法执政能力提出了新考验
        4.2.2 亟需破解的国内发展难题对党的依法执政能力提出了新要求
        4.2.3 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对党的依法执政能力提出了新挑战
    4.3 党依法执政能力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4.3.1 “关键少数”的依法执政能力亟待提升
        4.3.2 党政体制尚需进一步改革
        4.3.3 监督机制有待健全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新时代加强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能力建设的有效路径
    5.1 抓牢“关键少数”,增强领导干部的依法执政本领
        5.1.1 抓好领导干部的法治教育培训,强化法治意识和思维
        5.1.2 加大党内法规制度建设,规范领导干部的行为
        5.1.3 培育领导干部的民主思维和德性,增强法治底蕴
    5.2 构建科学合理的党政体制,打造新型党政关系
        5.2.1 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5.2.2 优化党政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
        5.2.3 强化党政机构协同配合
    5.3 构建有效的监督机制,确保权力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
        5.3.1 加强党内监督,发挥震慑作用
        5.3.2 打造各种民众参与平台,扩大群众监督
        5.3.3 整合多种监督资源,构筑强大监督格局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9)习近平关于党的政治建设重要论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
        1. 研究背景
        2. 研究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国内研究现状
        2. 国外研究现状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
        1. 研究思路
        2. 研究方法
    (四) 创新点与不足
        1. 创新点
        2. 不足
一、习近平关于党的政治建设重要论述的背景及来源
    (一) 国际背景
        1. 国际政治形势的深刻变化
        2. 国际经济形势的深刻变化
        3. 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的激烈竞争
    (二) 国内背景
        1. 市场经济发展的深刻变化
        2.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阶段性特征
        3. 思想观念呈现多元化
        4. 党内政治问题突显
    (三) 思想来源
        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党的政治建设的论述
        2. 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关于党的政治建设的论述
        3. 苏联共产党建设的经验教训
二、习近平关于党的政治建设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一) 习近平关于党的政治建设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
        1. 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2. 坚定理想信念
        3. 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4. 加强党员党性锻炼
        5.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
        6. 完善和落实民主集中制
    (二) 习近平关于党的政治建设重要论述的特点
        1. 系统性
        2. 统领性
        3. 问题导向性
三、习近平关于党的政治建设重要论述的实践路径
    (一) 坚定政治信仰
        1. 坚持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头脑
        2. 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
        3. 坚决站稳政治立场
    (二) 强化政治领导
        1. 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2. 完善党的领导体制
        3. 改进党的领导方式
    (三) 提高政治能力
        1. 彰显国家机关政治属性
        2. 发挥群团组织政治作用
        3. 提高党员干部政治本领
    (四) 净化政治生态
        1. 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
        2. 突出政治标准选人用人
        3. 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五) 强化组织实施
        1. 落实领导责任
        2. 抓住“关键少数”
        3. 强化制度保障
        4. 加强监督问责
四、习近平关于党的政治建设重要论述的时代意义
    (一) 习近平关于党的政治建设重要论述的理论意义
        1.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的政治建设理论
        2. 实现了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的创新
        3. 为新时代推进党的建设提供科学理论指导
    (二) 习近平关于党的政治建设重要论述的实践意义
        1. 有利于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2. 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3. 为发展中国家的执政党建设提供中国智慧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10)延安时期党的政治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情况
        (三)对国内外研究状况的评析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的基本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研究创新点
第一章 相关概念界定
    一、延安时期和延安时期党的政治建设
        (一)延安时期
        (二)党的政治建设
        (三)延安时期党的政治建设
    二、政治和讲政治
        (一)政治
        (二)讲政治
    三、党的建设与政治建设
        (一)党的建设
        (二)党的建设层面的政治建设
        (三)国家建设层面的政治建设
    四、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和党的政治建设
第二章 延安时期党的政治建设的思想来源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党的政治建设思想
        (一)无产阶级政党发展必须坚定政治信仰
        (二)坚持无产阶级政党对革命事业的政治领导
        (三)政治能力的提高是共产党发展的重要条件
        (四)无产阶级政党发展离不开良好的政治生态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政治思想
        (一)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理论精华
        (二)中国传统政治忠诚观涵养政德
        (三)中国传统大局观给予历史启迪
        (四)中国传统廉洁文化的养料滋养
    三、中国共产党自身政治建设积累的经验
        (一)思想政治教育是党员思想政治化的要求
        (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
        (三)提高政治能力是从政治上建设党的着眼点
        (四)良好的政治生态是政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第三章 延安时期党的政治建设的历史条件和实践要求
    一、历史条件:相对稳固的根据地得以创建
        (一)根据地发展提供了相对稳定的环境
        (二)局部执政奠定了较坚实的经济基础
        (三)共产国际的变化增强了党的自主性
    二、实践需要:应对复杂的革命形势的迫切要求
        (一)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可靠保证
        (二)应对外部困境和危机的内在要求
        (三)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必然结果
    三、党建要求: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内在逻辑使然
        (一)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影响党员政治信仰
        (二)党的政治领导弱化的状况需要及时扭转
        (三)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政治能力亟待提高
        (四)保持党的自身肌体健康需净化政治生态
第四章 延安时期党的政治建设的具体实践
    一、夯实思想根基以坚定政治信仰
        (一)加强理论武装以提高党的战斗力
        (二)实事求是地制定和执行党的路线
        (三)毫不动摇地坚持人民立场
    二、完善党的领导机制加强政治领导
        (一)确立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核心地位
        (二)建立中国共产党一元化领导体制
        (三)坚持民主集中制这一根本领导制度
        (四)坚持群众路线这一基本领导方法
    三、加强党性锻炼不断提高政治能力
        (一)增强各级党组织政治功能
        (二)彰显边区各机关政治属性
        (三)发挥群团组织桥梁和纽带作用
        (四)在政治历练中提高党员干部政治能力
    四、依托局部执政着力净化政治生态
        (一)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增强党内生活政治性
        (二)严明党的政治纪律以促进全党团结统一
        (三)突出政治标准选拔干部以确保德才兼备
        (四)建设廉洁政治以保持党员干部清正廉洁
第五章 延安时期党的政治建设的成就及特点
    一、延安时期党的政治建设的历史成就
        (一)保证了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方向和效果
        (二)形成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
        (三)培养了大批德才兼备的党员领导干部
        (四)营造了一个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
        (五)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进程
    二、延安时期党的政治建设的基本特点
        (一)形势严峻彰显任务艰巨性
        (二)理论指导方面创新性突出
        (三)具体实践方面侧重于军队
        (四)价值追求方面凸显人民性
第六章 延安时期党的政治建设的经验及当代启示
    一、延安时期党的政治建设的基本经验
        (一)坚定正确政治方向是延安时期党的政治建设的灵魂
        (二)保证全党服从中央是延安时期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
        (三)坚持正确政治路线是延安时期党的政治建设的根本遵循
        (四)党员干部示范引领是延安时期党的政治建设的关键
        (五)延安时期以整风形式加强政治建设是党的伟大创举
        (六)严明党的政治纪律是延安时期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保障
    二、延安时期党的政治建设对当代的启示
        (一)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必须紧密结合党的历史使命
        (二)将维护党的核心和集中统一领导作为重中之重
        (三)环境越是严峻复杂,越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
        (四)加强党员党性修养,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五)强化制度保障,不断推进党的政治建设制度化
        (六)推动党的政治建设与党的其他各项建设协调共进
结语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三个着力点(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制度体系构建研究[D]. 葛英儒. 兰州大学, 2021(09)
  • [2]习近平关于党的政治建设重要论述研究[D]. 周茜. 贵州师范大学, 2021(09)
  • [3]高校基层党建质量研究 ——以上海高校为例[D]. 杨成龙.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8)
  • [4]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三个着力点[J]. 张艳艳,冉雅榕.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21(02)
  • [5]中国共产党组织路线的历史演进研究[D]. 张晓旭.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6]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重要性、理论逻辑及实践向度[J]. 文丰安. 社会主义研究, 2020(06)
  • [7]新时代增强中国共产党生机活力问题研究[D]. 许文娟.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9)
  • [8]新时代加强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能力建设研究[D]. 蒋琴. 北京工业大学, 2020(06)
  • [9]习近平关于党的政治建设重要论述研究[D]. 廖婉婷.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 [10]延安时期党的政治建设研究[D]. 刘栋. 兰州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三个着力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