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ows95下PC与单片机的串行通信

Windows95下PC与单片机的串行通信

一、在Windows95下PC机和单片机的串行通信(论文文献综述)

蔡云鹏[1](2009)在《炮兵射击指挥室内考核与评估系统软件设计》文中提出考试一直是高校用于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是学校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学校通过考试检验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炮兵射击指挥问题始终都是教学、训练、演习、实战过程中所遇到的最大问题,炮兵射击指挥能力的考核和评估等问题的研究对炮兵部队的战法训法研究和实战演练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炮兵射击指挥室内考核与评估系统,具有一般计算机考试的通用性,又具有射击指挥学科的特殊性。本系统在理论和实践论证的基础上,借鉴通用考试系统,并充分考虑到炮兵射击指挥的特殊性和成本问题,本系统在硬件设计上采用PC机为主机,多台单片机为终端,通过串口进行通信的方式进行组网。PC机负责具体的试题库管理模块、试卷生成模块、考核模块、评估模块和通信控制模块。单片机终端主要完成学员考试结果的输入模块,以及相应的通信模块。本设计既有硬件设计又有软件设计,两者紧密配合,解决了如下问题:PC机与单片机的组网问题PC机与几十台单片机进行组网使用串口进行通信,保障了高可靠性,解决可能存在的干扰性等问题。考试时间控制问题完成题目所用的时间是重要的考核指标,通过软硬件配合很好的解决了考试时间精确记录的问题。试题生成问题炮兵指挥室内考核的科目是射击开始诸元、射击修正量和测地诸元的计算。在试题生成的过程充分考虑到考试大纲、学科特点、难度等多方面问题。考核与评估问题根据具体的考核标准和答案,对学员的考试结果进行客观公正的判定。该平台实现计算机出题、阅卷、评估一体化,提高了工作效率,进一步保障炮兵射击指挥室内考核的准确性和客观性,为指挥员提供炮兵射击指挥能力考核的全新平台。

胡晓岳,冯宁[2](2007)在《基于AT89C51串行通信的位置测量与电机控制卡》文中研究表明针对基于ISA总线的分布式测控系统,提出了一种在Windows环境下PC机与中间控制器串行通信的实现方法,并利用该方法研制了基于AT89C51串行通信的位置测量与电机控制系统,实现了PC机与多台单片机的实时通信。实验证明该方法可保证通信的可靠性和效率。

黄兴琦,陈初开,刘二军[3](2007)在《单片机与WINDOWS下PC机的串口通信研究》文中提出本文主要介绍如何实现运行WINDOWS操作系统的PC机与MCS -51单片机系统之间的通信。PC机的程序设计使用VB实现,PC机调用通信程序,控制RS232串口,而MCS-51单片机的程序则通过汇编语言实现对RS232串口的控制。为了保证数据通信的可靠性,要制定通信协议。设计成功后,通过PC机的一个界面上的一个按钮就能实现接收和发送,并能看到接收到的数据。

胡晓岳[4](2007)在《基于AT89C51串行通信的智能误差测控系统》文中研究表明针对基于ISA总线的智能误差测控系统,提出了一种在Windows环境下PC机与中间控制器串行通信的实现方法,并利用该方法研制了基于AT89C51串行通信的位置测量与电机控制系统,实现了PC机与多台单片机的实时通信。实验证明该方法可保证通信的可靠性和效率。

苏争妍[5](2007)在《地铁无线招援系统的研究》文中提出本论文设计的是一套地铁无线招援系统。它实现了地铁站中乘客的援助请求,使乘客的困难得到及时的解决。地铁无线招援系统主要由上位机和多台下位机组成,系统采用基于无线网络的设计思想和多CPU设计技术,无线传输避免了远距离布线所带来的施工困难、成本高的缺点。上位机由两片单片机构成,单片机AT89C2051作为主单片机主要完成控制以及与通讯单片机数据传输的功能;通讯单片机AT89C2051用于无线收发控制。下位机由一片单片机构成,用于接收上位机的控制信号和发送招援信息。无线通讯网络制定了完备的通讯协议,采用循环扫描的工作方式,采用CRC校验技术校验数据,以保证无线传输的可靠性。主单片机通过RS-232与PC机相连,使用VB编程,开发系统界面,实现数据的处理与显示,并生成数据库,方便工作人员使用。本文完成了整个地铁无线招援系统的软硬件设计,提出了一种可以用于地铁站的无线招援系统。

秦洪英[6](2007)在《自动排液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本系统是利用单片机和PC机通过串口通信实现气液分离器自动排液的监测系统。在系统设计中,将单片机作为下位机,将PC机作为上位机,通过串行口RS-232实现串行通信。单片机采用AT89C2051芯片,由单片机组成的下位机检测系统的工作,即时将气液分离器中的水位状态反馈给上位PC机。上位机通过串行口RS-232得到系统的工作情况后,通过用户界面在PC机中反映出来,同时上位机根据设定的参数指示下位机做出相应的反应,控制电磁阀动作。在生产现场,检测杆内安装了传感器,通过对传感器的检测来判断水位置,从而下位机即可控制电磁阀通断。系统中上位微机(PC机)承担监测显示控制任务,程序由Visual Basic6.0编写,利用Visual Basic6.0中的通信控件MSCOMM实现通信。上位机和下位机均采用查询方式发送控制字符和数据、中断方式接收控制字符和数据。系统设计结构紧凑、运行性能稳定可靠,广泛应用于天然气井场、集气站气液分离器,内含H2S及CL根的气田水的自动控制排放。采用本系统,可以大大提高现场信号的实时监测,保证气液分离器顶部不翻塔、不跑液、底部不串气。对实验操作人员来说人机界面良好,简单易懂。对确保输气质量,净化环境,消除安全隐患,改善工人劳动条件均具有显着作用,进一步减少了有毒物质对人体的伤害。

陈幸粟[7](2007)在《基于PWM通信的制药设备参数监视研究》文中提出开发高性价比的计算机监控系统是制药企业提高生产效益的有效手段之一。PWM(脉冲宽度调制)技术具有通信技术设备简单、性价比高、抗干扰能力强,在实现生产现场数据采集处理方面有诸多优势,同时分布式体系具有结构开放、系统集成灵活和易扩展的特点,因此研究基于PWM通信技术的分布式参数监视系统是必要的和可行的。本文在综合分析了现有PWM数据通信技术的基础上,借鉴数字通信技术、PWM调制技术、现场总线技术和分布式计算机控制技术,并结合现场数据采集处理对通信的要求,提出了PWM通信基本原理,并借鉴分布式体系结构原理,结合应用到现场设备参数监视系统中;探讨了提高PWM通信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的相关技术,提出了“限制脉冲高电平和低电平的最窄宽度”、采取了“变周期数据发送”、“脉冲信号的高低电平宽度均包含数据信息”等简单易行的软件方法措施提高抗干扰和通信的效率,综合这些措施制定通信协议来实现现场层和智能层单片机之间PWM信号的传输,智能层接收的信号采用串行通信技术实现与上位机主从式通信;对PWM通信信号时域和频谱的分析,得出PWM通信信号频率低,传输损耗小,易于实现通信的结论:建立了基于PWM通信技术分布式监视系统的硬件原理结构,并搭建了系统简化的实验硬件结构,编制了实现系统功能的实验程序,来证明PWM通信理论及其相关技术可行和可靠性,同时验证了系统软硬件设计的合理性,为系统推广应用于实际的生产现场数据监控做深入研究和尝试准备。

徐晓贝[8](2006)在《汽车行驶记录仪数据采集分析与管理系统的设计实现》文中研究表明汽车行驶记录仪是能够对车辆行驶速度、时间、里程以及有关车辆行驶的其他状态信息进行记录、存储,并通过RS-232串口或USB口实现数据输出的数字式电子记录装置。本文详细介绍了汽车行驶记录仪的软硬件系统:硬件系统主要介绍了其各部分的结构,总体设计并对USB技术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软件系统主要完成了通过RS-232口和USB口的对记录仪的数据采集分析和处理,对其进行分析结果绘制曲线图,以达到对驾驶员行车记录进行监控的功能,并提供了对车队、驾驶员及车辆的信息管理。

杨喜荣[9](2006)在《深海水下作业型机械手控制系统研究》文中认为论文研究了深海水下作业型机械手的压力适应型电控系统和以机械手位置闭环控制为核心的计算机控制软件。针对目前国内外深海水下机械手控制系统中某些重要元件不抗压,需要用耐压壳体密封,而导致系统可靠性降低,电路板复杂程度增加的问题,提出了水下电控系统的充油与抗压技术,采用水下控制电路全部充油与外压平衡,空腔原件开孔通油的方法,研究开发适合大深度水下作业的压力适应型水下机械手电控系统;针对目前抗压型水下控制电路的集成度低,导致电路腔和机械手整体系统的尺寸与重量偏大的问题,对各功能电路板进行小型化设计,并采用信号分配底板来实现水下控制电路各功能板之间的电气连接,节省空间,减小体积,工作可靠;针对目前商业化的抗压型传感器产品,尺寸大,成本高等问题,对常规位置传感器进行压力适应改造,使其具备抗压性;针对目前主从控制系统未能实现闭环控制导致机械手关节位置定位困难、重复操作过多等不足,论文研究开发了作业机械手关节位置闭环的计算机控制软件,提高了控制精度,避免了手柄的重复操纵和调整。 论文通过系统联调和现场实验对提出的深海水下作业机械手控制系统设计方案进行了检验,实验结果表明:论文给出的压力适应型电控系统能够满足大深度水下作业要求,控制软件能够达到对于深海作业机械手进行准确控制的闭环控制要求,控制精度在允许的控制范围内,误差比较合理,使作业控制更加有效和准确。 论文总共分为六章: 第一章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以及国内外深海水下作业机械手控制系统中,电控设备的压力适应技术及机械手位置控制技术方面的研究现状,分析了目前该项技术中存在的不足,并由此引出了论文的研究目的和内容,阐述了论文研究的意义。 第二章通过对水下作业机械手控制系统的特点进行分析,提出了论文研究的关键技术,建立了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处理器控制结构,分析了水上、水下电控系统硬件和软件设计方案。 第三章以压力适应型深海水下电控系统为重点研究对象,提出了水下控制电路的充油与抗压技术及常规位置传感器的压力适应改造技术,深入分析了整个电控系统的开发过程。 第四章重点研究水下机械手的闭环位置控制策略,在对系统模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PID控制算法实现机械手位置的准确控制,并给出控制软件各功能模块的设计方法。 第五章介绍了深海水下作业机械手控制系统的联合调试过程与实验研究,给出了实验方法、过程和结果分析。 第六章在总结论文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论文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分析。

张海良[10](2006)在《光伏电站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光伏发电技术是一项优化未来能源构成的高新发电技术,目前,光伏电站系统是解决我国无电地区广大农牧民生活用电和微波中继站等供电的重要方式,针对这些边远地区光伏电站不易值守的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利用VC开发Modem通信来实施远程监控的系统。本文首先对光伏电站远程监控系统进行了总体设计,介绍了光伏电站远程监控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根据光伏电站的控制需求,选取了89C51单片机作为光伏电站系统的智能控制器。重点研究了该控制器的硬件设计和软件实现,实现了对系统的运行状态的监控和参数的实时采集,并具备状态显示和参数设定等功能。其次,阐述了PC机和单片机的串行通信原理,给出了系统设计中的串行通讯协议,重点叙述了基于Visual C++6.0中MSComm通信控件实现本系统串行通信的原理和软件设计。基于现有的公用电话网络,采用Modem通信技术实现PC机对光伏电站运行的远程监控。再次,基于Visual C++6.0设计了上位机的人机界面。通过界面可以实现光伏电站运行参数和状态的实时显示、通讯设置、实时曲线绘制、历史数据查询和状态远程监控等功能。另外,当电站运行出现故障或监测量超限时,能弹出告警窗口,可进行告警确认。最后在实验室环境下对系统进行了模拟调试,系统运行良好,能够达到远程数据采集和状态监控的预期目的。另外,结合无线数传电台和GPRS技术,提出了两种光伏电站远程监控系统设计新方案。

二、在Windows95下PC机和单片机的串行通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在Windows95下PC机和单片机的串行通信(论文提纲范文)

(1)炮兵射击指挥室内考核与评估系统软件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综述
    1.1 研究背景
        1.1.1 计算机考试系统简介
        1.1.2 计算机考试系统的特点
    1.2 应用意义和价值
    1.3 最终目标和实施方案
    1.4 论文的重难点
第二章 系统总体体系结构
    2.1 需求分析
    2.2 总体硬件结构
    2.3 开发工具和运行环境
        2.3.1 C++ Builder
        2.3.2 单片机C 语言
        2.3.3 SQL-Server
第三章 单片机终端(下位机)设计
    3.1 系统总体结构
    3.2 液晶屏显示模块
        3.2.1 液晶屏特点
        3.2.2 引脚及外部信号
        3.2.3 操作指令
        3.2.4 汉字和字符显示
        3.2.5 液晶屏控制相关代码示例
    3.3 键盘录入模块
    3.4 通信控制
        3.4.1 串口介绍
        3.4.2 接口的典型应用
        3.4.3 串口相关设置
        3.4.4 相关代码
    3.5 考试时间控制模块
    3.6 小结
第四章 炮兵射击指挥室内考核与评估系统(上位机)软件设计
    4.1 软件总体结构
    4.2 通信控制模块
        4.2.1 PC 机串口通信原理
        4.2.2 相关代码
        4.2.3 PC 机与单片机握手协议
        4.2.4 考试操作流程及相关界面
    4.3 试题库管理模块
    4.4 随机出题及自动组题模块
    4.5 自动评分模块
    4.6 成绩查询模块
    4.7 考试组织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2)基于AT89C51串行通信的位置测量与电机控制卡(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方 案
2 控制卡的设计
    2.1 PC机与单片机的通信模块
    2.2 光栅信号处理模块
    2.3 位置检测模块
    2.4 步进电机控制模块
3 通信程序设计
    3.1 PC机通信软件
        (1) 基于VC++的标准通信函数inp () 和outp () 的通信
        ①串口初始化
        ②发送子程序
        ③接收子程序
        (2) 基于API的Windows通信
    3.2 PC机的任务函数
    3.3 AT89C51单片机通信程序
4 RS232接口无源隔离器设计
5 结束语

(5)地铁无线招援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前言
    1.2 地铁设施的发展现状
    1.3 地铁无线招援的构想与意义
    1.4 地铁无线招援系统的含义
    1.5 信号传输与通讯
    1.6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2 地铁无线招援方案设计
    2.1 引言
    2.2 地铁无线招援系统总体设计
        2.2.1 无线 LAN网络拓扑结构
        2.2.2 地铁无线招援系统总体框图
        2.2.3 地铁无线招援系统的工作过程分析
    2.3 地铁无线招援系统的通讯组成
        2.3.1 数字通讯系统的组成
        2.3.2 招援信号的获得
        2.3.3 数据的通讯
        2.3.4 微波通信
        2.3.5 调制与编码
        2.3.6 数据的显示与处理
    2.4 本章小结
3 地铁无线招援系统硬件设计
    3.1 下位机的整体设计
        3.1.1 单片机的选用
        3.1.2 无线传输
        3.1.3 硬件抗干扰
        3.1.4 后备电源设计
        3.1.4.1 后备电源设计电路
        3.1.4.2 后备电源的计算说明
        3.1.5 下位机设计电路图
    3.2 主控机的整体设计
        3.2.1 主控机的结构
        3.2.2 通讯接口设计
        3.2.3 主控机电路图
    3.3 本章小结
4 地铁无线招援系统软件设计
    4.1 下位机的主程序流程图
    4.2 主控机程序流程图
    4.3 数据的无线传输
        4.3.1 工作方式
        4.3.2 无线传输的帧格式
    4.4 传输数据的 CRC校验
        4.4.1 检错与纠错
        4.4.2 CRC校验的原理
        4.4.3 系统中 CRC-16的校验过程
    4.5 本章小结
5 上位机测试
    5.1 概述
    5.2 测试软件设计思想
    5.3 数据采集程序模块
        5.3.1 串口通信基础知识
        5.3.2 MSComm控件
        5.3.3 数据采集
    5.4 数据库
        5.4.1 数据库的构建
        5.4.2 VB对数据库的访问
        5.4.3 数据库查询
    5.5 系统调试
    5.6 本章小结
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6)自动排液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LYLCA—Ⅲ节电型自动排液系统简介
    1.2 LYLCA—Ⅲ节电型自动排液系统改进的背景和意义
    1.3 单片机和PC 机串行通信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本论文的选题和研究内容
第二章 系统总体设计
    2.1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2.2 通信协议
    2.3 关键技术与算法
        2.3.1 RS-232 通信
        2.3.2 串行通信控件(MSCOMM)
        2.3.3 单片机程序设计方案
        2.3.4 PC 端 VB 程序设计方案
第三章 系统实现
    3.1 单片机工作原理和实现过程
    3.2 PC 端程序设计
        3.2.1 PC 端排液监测主系统
        3.2.2 系统登录
        3.2.3 主系统初始化
        3.2.4 排液量设置
        3.2.5 系统设置
        3.2.6 数据管理
        3.2.7 系统测试
        3.2.8 系统附件
        3.2.9 系统帮助
        3.2.10 退出系统
第四章 系统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7)基于PWM通信的制药设备参数监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1.2 计算机控制系统概述
        1.2.1 集散型控制系统
        1.2.2 现场总线技术的特点
    1.3 基于单片机技术和PWM通信研究现状
        1.3.1 单片机系统符合嵌入式设备的特点
        1.3.2 PWM通信技术的研究现状
    1.4 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
    1.5 课题的来源
    1.6 本文重点探索和解决的问题
    1.7 本章小结
第2章 PWM通信的原理和关键技术
    2.1 通信原理及通信系统概述
    2.2 脉宽调制(PWM)技术
        2.2.1 PWM与其他PTM方式的关系及性能比较
        2.2.2 脉宽调制的原理
    2.3 PWM通信技术原理
        2.3.1 原理及信号流程
        2.3.2 PWM通信技术的特点
    2.4 PWM信号的产生和接收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PWM通信的监视系统体系结构
    3.1 分布式监视系统的基本结构(仿照DCS分层结构)
    3.2 系统的网络结构
        3.2.1 现场网络拓扑结构及控制
        3.2.2 系统的特点
    3.3 串口通信和接口技术
        3.3.1 RS232和RS485接口
        3.3.2 串口通信参数
    3.4 VB串行通信的控件
        3.4.1 工作方式
        3.4.2 属性说明
        3.4.3 串口通信步骤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PWM通信的监视系统硬件结构设计
    4.1 系统硬件结构原理图
    4.2 需求分析和硬件总体设计
        4.2.1 单片机模块的选择
        4.2.2 开关量输入/输出模块
        4.2.3 模拟量输入
        4.2.4 电源部分
        4.2.5 LCD显示硬件
        4.2.6 通信功能接口设计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PWM通信的监视系统软件设计
    5.1 开发环境和工具介绍
    5.2 单片机PWM通信的软件设计
    5.3 单片机与上位机串行通信软件设计
        5.3.1 MSP430F149单片机的串行特点
        5.3.2 通信协议的设计
        5.3.3 主机和单片机通信的握手流程设计
        5.3.4 主机和单片机通信的发送/接收阶段
        5.3.5 串行通信中单片机软件设计
    5.4 抗干扰和提高效率的措施
        5.4.1 系统的硬件抗干扰
        5.4.2 使用定时器和自动请求重发技术
        5.4.3 差错控制
        5.4.4 PWM通信中软件抗干扰和提高传输的效率的措施
        5.4.5 单片机运行过程中的抗干扰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PWM通信技术的信号分析
    6.1 PWM通信信号的时域结构
    6.2 PMW通信信号的频谱分析
        6.2.1 未调制PWM信号的频谱表达式
        6.2.2 调制PWM信号的频谱分析
    6.3 PWM通信实验信号的频谱图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总结和展望
    7.1 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
    7.2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8)汽车行驶记录仪数据采集分析与管理系统的设计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汽车行驶记录仪概述
    1.2 该课题的工程背景和应用价值
    1.3 对该项目的工程性的理解及所承担的工作
2 汽车行驶记录仪总体介绍
    2.1 总体结构
    2.2 主要功能
    2.3 数据分析软件
    2.4 硬件设计简介
        2.4.1 电源和采集接口
        2.4.2 微处理器和存储器
        2.4.3 键盘及显示电路
        2.4.4 RS-232接口和USB接口
3 数据通信协议
    3.1 概述
    3.2 通信传输约定
    3.3 数据格式
    3.4 命令字列表
4 单片机与 U盘数据通信的实现
    4.1 USB传输
        4.1.1 USB接口概述
        4.1.2 电气特性
        4.1.3 传输方式
        4.1.4 枚举
    4.2 U盘存储
        4.2.1 硬盘的物理结构
        4.2.2 硬盘的数据结构
        4.2.3 Flash盘的FAT结构
        4.2.4 Flash的读写
    4.3 SCSI
    4.4 USB模块程序
        4.4.1 RS-232和USB接口转换的底层协议软件
        4.4.2 单片机系统写USB存储器操作的实现
5 数据分析管理及串口通信的实现
    5.1 COM组件技术的应用
        5.1.1 COM概述
        5.1.2 COM组件技术在本项目中的应用
    5.3 管理模块的详细设计
        5.3.1 业务流程图
        5.3.2 数据流图
        5.3.3 程序界面演示
    5.4 数据库的详细设计
        5.4.1 数据库设计思路
        5.4.2 ERD关系图
    5.5 数据分析曲线图的详细设计
        5.5.1 事故疑点曲线
        5.5.2 360小时全程时间-速度状态曲线
        5.5.3 加速度(减速度)状态曲线
    5.6 RS-232串口通信模块的详细设计
        5.6.1 Delphi中串行通信的实现
        5.6.2 下载数据(硬件初始化)
        5.6.3 上载数据
        5.6.4 对数据传输中产生的异常的处理
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9)深海水下作业型机械手控制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水下机械手发展概况
        1.1.1 深海水下机械手的发展
        1.1.2 国外水下机械手研究现状
        1.1.3 国内水下机械手研究现状
    1.2 深海水下机械手的电液控制系统综述
        1.2.1 深海水下机械手的控制方式
        1.2.2 深海水下机械手电液控制系统的结构特点
    1.3 论文研究目的、内容和意义
        1.3.1 论文研究的目的
        1.3.2 论文研究的内容
        1.3.3 论文研究的意义
第二章 深海水下作业型机械手控制系统研究
    2.1 引言
    2.2 深海水下作业机械手控制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2.2.1 本文研究的水下机械手控制系统的特点
        2.2.2 水下作业机械手结构简介
        2.2.3 水下作业机械手控制系统总体构成
    2.3 控制系统工作原理
    2.4 深海水下作业机械手控制系统关键技术
        2.4.1 压力适应型深海水下作业型机械手电控系统的研制
        2.4.2 水下电控系统的集成化与小型化
        2.4.3 多处理器结构下计算机控制软件的编制
        2.4.4 机械手位置的准确控制
        2.4.5 计算机多程序信息共享
    2.5 控制系统硬件结构
    2.6 控制系统软件结构
        2.6.1 主控制器程序
        2.6.2 计算机控制程序
        2.6.3 从控制器控制程序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压力适应型深海水下作业机械手电控系统研究
    3.1 引言
    3.2 适用于大深度水下作业的电控系统结构设计
        3.2.1 水下电控系统的压力补偿技术
        3.2.2 水下控制器的小型化与集成化
    3.3 深海水下机械手电控系统充油与抗压技术
        3.3.1 位置传感器的压力适应改造
        3.3.2 压力适应型水下单片机控制系统
        3.3.3 电源板设计
        3.3.4 比例阀控制驱动电路
    3.4 水上单片机控制系统
    3.5 抗干扰措施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深海水下作业型机械手计算机控制软件研究
    4.1 引言
    4.2 计算机控制软件总体设计方案
        4.2.1 本文研究的计算机软件控制系统的特点
        4.2.2 计算机控制软件结构与设计要求
    4.3 机械手电液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
        4.3.1 阀控非对称缸电液控制系统数学模型
        4.3.2 阀控液压马达电液控制系统数学模型
    4.4 机械手PID位置控制算法研究
        4.4.1 单关节PID控制器模型的建立
        4.4.2 PID控制在系统应用中的几个实际问题
        4.4.3 PID控制算法的改进
        4.4.4 PID控制参数的整定
    4.5 机械手位置控制软件
        4.5.1 机械手PID位置控制软件实现
        4.5.2 机械手位置和状态信息实时显示
        4.5.3 机械手位置跟踪曲线绘制
        4.5.4 位置控制软件设计中的关键问题
    4.6 串行通讯设计
        4.6.1 串口编程方法的选择
        4.6.2 串口工作方式和信息结构
        4.6.3 串口通讯的实现
    4.7 不同功能程序之间的信息共享
        4.7.1 JoyStick操纵杆信息的共享
        4.7.2 实时位移变化数据的共享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机械手控制系统调试与实验
    5.1 引言
    5.2 控制系统的调试步骤
    5.3 电控系统的硬件调试
        5.3.1 电子元器件的抗压试验
        5.3.2 功能电路调试
        5.3.3 水下控制电路的充油抗压试验
        5.3.4 位置传感器的安装与调整
    5.4 计算机控制软件的调试
        5.4.1 串口通讯程序的调试
        5.4.2 控制程序的调试
    5.5 控制系统的综合联调
        5.5.1 机械手闭环控制位置跟踪实验曲线
        5.5.2 实验中有关PID控制参数的整定规则
        5.5.3 实验结果分析
第六章 论文总结和展望
    6.1 论文总结
    6.2 论文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光伏电站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光伏发电的发展状况和前景
    1.2 光伏发电系统监控技术国内外发展现状
    1.3 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光伏电站远程监控系统的总体设计
    2.1 引言
    2.2 光伏电站监控系统的总体设计
        2.2.1 远程监控系统的组成和原理
        2.2.2 负载指标的确定
        2.2.3 太阳能电池方阵的设计和安装
        2.2.4 蓄电池的选取
        2.2.5 光伏电站单片机控制器的选取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光伏电站单片机控制器的设计
    3.1 引言
    3.2 单片机控制器硬件接口电路设计
        3.2.1 控制器的硬件结构组成
        3.2.2 模拟量输入接口电路设计
        3.2.3 传感器的选择
        3.2.4 复位和看门狗电路设计
        3.2.5 蓄电池充放电控制接口电路设计
        3.2.6 键盘接口电路设计
        3.2.7 控制器显示接口电路设计
        3.2.8 控制器时钟芯片
        3.2.9 控制器串行通讯接口设计
    3.3 单片机控制器的软件实现
        3.3.1 主程序设计
        3.3.2 数据采集子程序的设计
        3.3.3 显示子程序的设计
        3.3.4 键盘子程序的设计
        3.3.5 中断子程序的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PC 机和单片机的串行通讯
    4.1 引言
    4.2 串行通讯的基本原理
        4.2.1 同步传输和异步传输
        4.2.2 单工、半双工和全双工通信
        4.2.3 串行通讯协议
        4.2.4 串口标准RS-232
    4.3 单片机的串行通讯
        4.3.1 串行口的结构
        4.3.2 波特率的设定
    4.4 Windows 环境下的 VC 语言串行通讯
        4.4.1 Visual C++软件简介
        4.4.2 VC 开发串口通讯三种方法
        4.4.3 MSComm 控件串口编程
    4.5 Modem 通信技术
        4.5.1 Modem 的基本工作原理
        4.5.2 Modem 通信的规则和标准
    4.6 PC 机和单片机的远程通讯
        4.6.1 通讯协议
        4.6.2 MSComm 控件实现串口通讯的编程流程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VC6.0 的远程监控系统上位机人机界面设计
    5.1 引言
    5.2 系统功能简介
    5.3 监控系统人机界面的设计
        5.3.1 监控系统启动界面的设计
        5.3.2 监控系统主控界面的设计
        5.3.3 通讯设置界面的设计
        5.3.4 实时动态曲线界面的设计
        5.3.5 历史数据界面的设计
        5.3.6 状态监控和报警界面的设计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系统调试
    6.1 引言
    6.2 单片机控制系统的调试
    6.3 Modem 的安装和调试
    6.4 串行通讯波特率误差分析
        6.4.1 串行通讯允许的波特率误差
        6.4.2 常见波特率误差
    6.5 串口调试助手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基于无线数传电台和GPRS 的光伏电站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
    7.1 引言
    7.2 基于无线数传电台的光伏电站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
        7.2.1 系统组成和主要功能
        7.2.2 光伏电站单片机控制系统的设计
        7.2.3 无线数传电台
    7.3 基于GPRS 的光伏电站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
        7.3.1 系统组成和主要功能
        7.3.2 GPRS 网络
        7.3.3 GPRS 无线模块
        7.3.4 监控中心
    7.4 本章小结
结论
附录1 单片机控制器硬件电路图(部分)
附录2 下位机控制程序(部分)
附录3 上位机监控程序(部分)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四、在Windows95下PC机和单片机的串行通信(论文参考文献)

  • [1]炮兵射击指挥室内考核与评估系统软件设计[D]. 蔡云鹏. 电子科技大学, 2009(03)
  • [2]基于AT89C51串行通信的位置测量与电机控制卡[J]. 胡晓岳,冯宁. 轻工机械, 2007(04)
  • [3]单片机与WINDOWS下PC机的串口通信研究[J]. 黄兴琦,陈初开,刘二军. 仪器仪表用户, 2007(04)
  • [4]基于AT89C51串行通信的智能误差测控系统[J]. 胡晓岳. 机电工程技术, 2007(06)
  • [5]地铁无线招援系统的研究[D]. 苏争妍. 南京理工大学, 2007(11)
  • [6]自动排液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秦洪英. 电子科技大学, 2007(03)
  • [7]基于PWM通信的制药设备参数监视研究[D]. 陈幸粟. 同济大学, 2007(05)
  • [8]汽车行驶记录仪数据采集分析与管理系统的设计实现[D]. 徐晓贝. 南京理工大学, 2006(06)
  • [9]深海水下作业型机械手控制系统研究[D]. 杨喜荣. 浙江大学, 2006(01)
  • [10]光伏电站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和研究[D]. 张海良. 燕山大学, 2006(08)

标签:;  ;  ;  ;  ;  

Windows95下PC与单片机的串行通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