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能耗计算机模拟技术

建筑能耗计算机模拟技术

一、建筑能耗的计算机模拟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崔百兴[1](2021)在《光热性能目标差异化导向的超高层综合体表皮设计研究》文中认为进入21世纪以来,超高层建筑的发展越来越快,同时随着高度和体量的不断增加,超高层综合体的能耗问题也更加突出,而且也引发了一系列关于建筑和城市文化的传统的探讨。而超高层综合体在大体量的尺度下为了满足功能空间的需求逐步具备了功能复合化的特征,根据综合体的不同开发策略,办公、商业、酒店、公寓不同类型的功能相互结合,从而构成了不同组合类型的超高层综合体。建筑表皮是建筑物的围护结构,是建筑的皮肤,它不仅具有表情,能表达建筑的精神内涵和文化意义;同时它是建筑与外界环境交流的主要界面,具有很强的功能意义,因此对于建筑表皮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而以往的大面积玻璃玻璃幕墙表皮的做法不仅会加剧建筑能耗的运用,也为室内自然光环境的舒适度带来了挑战,同时该做法也无法考虑到超高层综合体不同的功能空间对于光热性能需求的差异性。因此,本文以超高层综合体不同功能空间对于光热性能差异性需求为导向,同时考虑环境气候对不同朝向建筑空间的影响,进行超高层综合体的表皮设计。研究通过对超高层综合体不同功能空间对于光热性能目标的差异性特征分析、超高层综合体的分类、超高层综合体的表皮特征分析以及超高层综合体表皮的原型梳理,通过建立超高层综合体办公、酒店客房和公寓三种不同空间类型的空间单元表皮参数化模型,在Rhino&Grasshopper以及Ladybug&Honeybee等参数化建模和建筑性能模拟平台上进行性能分析,进而应用Octopus模块完成多目标优化,完成参数化建模、性能模拟与多目标优化的全过程。同时,根据优化结果进行多目标优化和遗传算法的结果分析,寻找适宜的超高层综合体表皮设计参数。最终将不同功能空间和不同朝向的表皮形态设计参数值进行分析总结,通过Rhino&Grasshopper平台强大的参数化建模和数据处理能力进行参数化表皮设计,并通过该表皮呼应超高层综合体不同功能空间光热性能需求的差异性。研究验证了光热性能目标差异化导向下,超高层综合体表皮设计的科学性和适应性。针对该空间类型复杂、体量巨大的超高层综合体提出相应的表皮设计策略,优化了光热性能导向下的表皮设计流程,可以有效辅助建筑师在方案设计以及表皮设计过程中进行表皮优化设计和决策,创造高性能的表皮形态。

梁爽[2](2021)在《基于大空间厂房的CFD气流组织模拟和优化》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工业的进步,近年来,国内外出现越来越多的内部空间体积大、设备多、散热量大、空调负荷高的高大空间建筑,如大型商场、工业车间等。而其中,空调系统承担了最主要的空气调节的功能。为了响应国家的低碳节能和可持续发展的号召,绿色建筑的概念被提出,人们希望通过对空调系统的改进,来达到改善建筑室内工作环境和降低空调能耗的目的。针对工业车间、洁净实验室、制药车间等大空间建筑,空调系统的改进首当其冲的就是解决气流组织分布的问题。本文研究的是一个制药厂包装车间,主要运用CFD数值模拟仿真和对比择优法,对空调系统的送风形式进行优化设计,达到包装车间内温度控制在25℃以下、气流组织分布均匀及工作环境改善的目的。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根据现场勘察和建筑图纸,建立三维数据模型。现场布点分时实测数据,以此作为边界条件进行仿真模拟,与实际结果进行对比,验证CFD仿真模拟方法可行性。(2)在相同的边界条件下,对不同送风方式进行CFD模拟,从温度场和速度场分布进行对比选择最优方案,并通过模拟云图发现问题,寻求解决办法。(3)针对风口进行优化设计,以“N点动量模型”取代基本模型。结合多种评价指标,更好地表征气流组织分布情况。将新型风口运用到不同方案进行对比模拟分析,结合评价指标选择最优方案。(4)改变送风高度、角度、温度和风速四个参数进行多次模拟,并将结果拟合为数学模型,探究各项参数对模拟结果的影响程度。

张琛[3](2021)在《基于DeST模拟的太原市既有办公建筑节能改造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建筑产业产生的建筑能耗在社会总能耗的占比中尤为突出。实行各项节能政策后,既有公共建筑仍然具备很大的节能空间。而既有公共建筑中,办公建筑由于其能耗占比大、节能策略不足等问题,存在很大的节能潜力。太原市作为山西省的省会城市,在逐步推进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中,除了不断开发城市空间以外,对城市现存的既有建筑进行改造也是其中重要一环。太原市许多九十年代、二十世纪初甚至更早建造的既有办公建筑存量很大,其办公条件和建筑能耗都存在无法忽视的问题。而山西省政府近年来不断推出各项建筑节能改造政策,在各项政策中明确提出了对于既有办公建筑的处理要严防大拆大建、要因地制宜进行合理的改造工作。因此本文以太原市既有办公建筑为研究对象,研究路线为通过对太原市典型性既有办公建筑能耗各类因素进行分析,从而提出以太原市为代表的寒冷地区适宜性节能改造技术。本文首先对论文的研究的目的与研究意义进行了阐述,目的在于分析如今的城市化大背景下既有办公建筑存在的能耗问题,并对其能耗因素进行分析以及提出相应的改造技术;研究意义在于为寒冷地区办公建筑节能改造相关研究进行补充和完善。这部分内容首先通过文献调查与实际走访等调研方式调研了太原市的既有办公建筑。调研内容主要包含分析调研对象的围护结构现状和暖通空调设备现状进而了解其能耗结构及节能空间所在,为下一步节能改造技术的研究打下基础。其次,在了解了太原市既有办公建筑现状问题之后,论文的第二部分内容是对影响既有办公建筑能耗的各因素进行分析,以期得出各因素对建筑的不同影响程度。在具体的研究方法上,采用DeST动态模拟软件建立典型性办公建筑基准模型,首先对围护结构的主要改造部位进行单因素分析,分析其具体传热系数对节能效果的影响程度并得出适宜的传热系数值。然后通过spss分析软件及回归分析法对提取的影响既有办公建筑能耗的十个因素进行全局分析,分析其对能耗的影响程度的大小。最后,在前文研究基础上总结和归纳太原市既有办公建筑节能改造目标及改造准则,进而提出当前建筑实践中各类节能改造技术和改造措施的具体运用,进一步提出针对太原市这一寒冷地区城市的适宜性节能改造技术策略。论文最后,通过实例研究,对太原市具体的项目案例进行节能改造技术方案设计,并利用DeST软件对改造前后的节能效果做出对比,同时对选出的具体改造方案中节能技术的应用及构造做法进行分析,进一步验证本文研究的可行性和科学性。本文希望通过上述研究,为山西省既有办公建筑的节能改造发展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帮助进行既有办公建筑节能改造的决策者、管理者以及相关设计人员对既有建筑的改造有更加系统的了解,同时希望山西省既有办公建筑的节能改造发展能更进一步。

陈石玮[4](2021)在《环保型混凝土施工的环境影响计量与施工方案决策研究》文中提出混凝土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最主要的建筑材料之一。自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国家经济的蓬勃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的建筑业发展迅速,建筑混凝土材料的需求量也十分庞大。而混凝土在供应链和施工养护等建造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不利环境影响,给自然环境造成了巨大负担。为改善建造过程的环境表现,许多研究指出应当采用环保型混凝土的施工方式,包括应用环保型混凝土材料和采用环境友好的混凝土养护措施。然而,现有的施工环境影响计量评价的理论与方法难以对环保型混凝土施工决策问题中的复杂性、方案多样性和动态性进行分析,不足以为施工决策者提供有效的环保型混凝土施工决策支持。为此,本文结合计算机科学的离散事件模拟技术、环境科学的环境影响计量理论、以及材料科学的混凝土材料特性理论和混凝土成熟度分析相关理论,构建了能够处理施工系统复杂性、方案多样性和动态性的环保型混凝土施工表现计量和施工方案决策模型,在保证工程项目的传统经济目标的前提下,优化混凝土施工的环境表现,为施工决策者应用环保型混凝土施工提供决策支持。环保型混凝土材料选型决策问题中,施工系统具有显着的复杂性特点,即施工资源、材料、天气和施工活动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影响,同时它们共同影响着施工表现。这使得传统以人工分析为主的生命周期评价方法难以分析施工系统和计量施工表现。为应对施工系统的复杂性特点,本文构建环保型混凝土材料选型表现计量模型,采用离散事件模拟技术模拟施工活动之间的复杂逻辑关联,并结合模拟和不确定性分析处理施工资源和施工天气的不确定性引起的复杂性,采用混凝土材料特性理论分析环保型混凝土材料对施工养护活动的复杂影响。以上内容共同为施工阶段的环境影响计量方法提供分析数据,以支持施工表现的计量。本文提出的环保型混凝土材料选型表现计量模型能够综合量化计量混凝土在供应链阶段和施工阶段的环境和经济表现,以辅助施工决策者进行混凝土材料选型决策。由于环保型混凝土材料选型决策处于施工的早期规划阶段,方案具有多样性特点,采用模拟进行穷举式方案对比的决策效率较低。因此,本文通过耦合模拟与优化技术,建立了混凝土材料选型的高效决策方法。模拟-优化决策方法能够减少找到最优方案所需的模拟次数,从而提高决策效率。由于不同的模拟-优化方法适合解决不同的决策问题,为找到最适用于环保型混凝土材料选型的决策方法,本文构建了三种模拟-优化方法,包括离散事件模拟-粒子群算法、离散事件模拟-替代模型-粒子群算法和离散事件模拟-简化模型-粒子群算法,并系统地从优化效果和优化效率两项指标比较了三种模拟-优化方法与穷举式模拟的表现。发现离散事件模拟-替代模型-粒子群算法是最适宜本文中环保型混凝土材料选型的高效决策方法。环保型混凝土养护措施决策发生在标准层施工阶段,受到天气-施工系统的动态性影响,而以往的环境影响计量方法多为静态方法,不能够分析现场不断变化的天气对施工养护活动产生的动态影响。为在动态的施工系统中计量施工表现,本文集成离散事件模拟技术、环境影响计量理论和混凝土成熟度分析技术,构建混凝土养护措施表现的自动化计量与决策模型。此模型能够依据不断变化的天气数据,预测养护措施和天气对施工养护活动的影响,计量养护措施表现,并筛选出最适合当前天气的养护措施方案,以辅助施工决策者进行养护措施决策。基于构建的理论模型和方法,本文集成模拟平台SIMIO、计算平台MATLAB、My SQL数据库和混凝土成熟度分析工具Hett,构建了系统原型,包括环保型混凝土材料选型表现计量系统、环保型混凝土材料选型模拟-优化系统和养护措施表现计量与决策系统,并采用一个典型的混凝土施工建筑项目作为案例,测试了系统原型,验证了本文构建的理论模型和方法的适用性和有效性。本研究对环保型混凝土施工决策提供了更加全面、高效且实用的决策方法。考虑施工系统复杂性、包含环境目标和经济目标、涵盖供应链表现和施工表现的环保型混凝土材料选型表现计量模型,将环保型混凝土施工的环境影响计量范围扩大为从摇篮到施工,补充了传统环境影响计量理论对于施工阶段的缺失,为决策者提供了更加全面的计量结果,能够更好地支持混凝土材料选型决策。为提高环保型混凝土材料选型决策的效率,本文构建了三种模拟-优化方法,为模拟技术和优化方法的耦合在施工领域中的应用做出了探索,扩充了模拟-优化方法的应用范围。针对天气-施工系统动态性而构建的养护措施表现计量与决策模型,能够支持施工进程中随时的养护措施调整,给决策者提供了更加实用的动态性决策方法,也提高了混凝土养护过程的分析方法的准确性,补充了施工模拟理论无法分析混凝土养护过程的不足。施工决策者能够利用提出的模型与方法从施工早期规划阶段选择环保的混凝土材料,并在标准层施工阶段选择环保的养护措施,从整体上优化混凝土施工的环境表现。本文的研究成果为施工决策者应用环保型混凝土施工方式和改善混凝土施工的环境表现提供了系统有效的方法。

白晓伟[5](2020)在《基于自然通风性能的全民健身中心空间形态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伴随我国全民健身事业的不断推进,全民健身中心开始在各地涌现。作为一种全新的体育建筑类型,全民健身中心的功能强调群众参与性、弱化观演性,建筑内部多个大空间立体叠加组合。空间布局的高度紧凑性降低了全民健身中心内部空间与外界环境接触的机会,由此导致对空调系统的普遍依赖,而适宜季节内的自然通风则有助于缓解空调系统运行能耗的巨大压力。在全民健身中心的各类设计因素中,空间形态作为建筑与环境的交互媒介,对气流具有重要的调控与引导作用。因此,亟待针对全民健身中心的空间特殊性与低成本运营要求,开展自然通风性能导向下的空间形态研究。本研究旨在整合各层级空间形态要素构建全民健身中心的自然通风系统,探索空间形态参数对自然通风性能的影响规律,进而建立基于预测模型的快速优化方法,对空间形态参数的最优组合方式展开搜索。对我国全民健身设施的发展动因和全民健身中心的基本特质进行解析,在此基础上从必要性、可行性及气候潜力3方面出发,对全民健身中心与自然通风之间的关联性进行分析。对全国范围内48座典型全民健身中心进行调研分析,提取空间形态特征;对典型全民健身中心展开现场测试,获取室内风环境特征。从自然通风降温、改善空气品质和运动项目要求3方面出发,提取空气温度、空气龄和风速作为全民健身中心自然通风性能评价目标。以此目标为导向,围绕空间形态要素对自然通风性能的作用机制展开深入研究。从进风口、形体空间、竖向腔体、出风口4个层级出发,对影响全民健身中心自然通风的空间形态要素进行分类解析。基于形态学分析方法,系统整合全民健身中心4个层级的空间形态要素,经过整体建筑的单元分区、形态要素的分区植入、分区系统的整合重构等一系列操作流程,建构整体的自然通风系统。结合全民健身中心的典型案例展开实践探讨,验证自然通风系统的建构流程在方案设计阶段的有效性。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全民健身中心自然通风系统的几何控制参数展开模拟分析。基于调研统计数据建立基础实验模型,提取4个层级空间形态要素的15个基本几何控制参数构建参数化模型,采用Flunet软件对空气温度、空气龄和风速值进行批量计算。采用控制变量分组实验对几何参数展开局部敏感性分析,探索单一参数变化对自然通风性能的影响趋势和作用规律;采用参数相关性方法展开全局敏感性分析,探索多个参数同时变化时对自然通风性能的影响,计算各几何参数的敏感性指标。为了实现自然通风性能导向下的全民健身中心空间形态快速优化,结合响应面方法建立自然通风性能预测模型,用以替代流程复杂、计算耗时的CFD数值模拟,采用遗传算法调用响应面模型展开多目标优化,并快速获取优化解集,从而为方案阶段空间形态设计决策的制定提供有效支持。同时,搭建各功能模块协同工作的优化平台,开发易于操作的人机交互界面。结合敏感性分析和多目标优化结果,提出基于自然通风性能的全民健身中心空间形态设计策略。研究建立了基于形态学分析方法的全民健身中心自然通风系统建构流程,揭示了空间形态参数对自然通风性能的影响规律,并确定了参数的敏感性指标。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响应面的自然通风优化模型,实现了自然通风性能导向下全民健身中心空间形态的快速优化,并提出了空间形态的设计策略。本研究能够充实大空间体育建筑自然通风设计的方法体系,更新建筑自然通风性能优化的流程和方法,有助于实现全民健身中心的低成本可持续运营。

刘科[6](2021)在《夏热冬冷地区高大空间公共建筑低碳设计研究》文中认为碳排放是指以CO2为主的温室气体排放,大量碳排放加剧气候变化,造成温室效应,使全球气温上升,威胁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人类活动对化石能源的过度依赖是导致碳排放问题的主要诱因。目前全球主要通过碳排放量衡量各行业对气候变化的影响程度,建筑业是主要碳排放行业之一,建筑业的低碳发展是引领我国低碳道路的周期引擎。目前针对建筑低碳设计研究已有相关成果,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于建筑的低碳化发展不够重视,低碳设计理念认识模糊,多通过相关技术的堆叠,注重相关低碳措施的应用,忽视了建筑低碳化的指标性效果。如何在建筑设计阶段基于相关碳排放量化指标真正实现公共建筑的低碳化是本研究的重要内容。高大空间公共建筑是碳排放强度最高的公共建筑之一,具有巨大的低碳潜力。本文基于地域性特征,针对夏热冬冷地区高大空间公共建筑展开具体的低碳设计研究。首先梳理建筑低碳设计相关理论基础,通过对相关低碳评价体系的研究,总结落实建筑低碳设计的要素指标。其次落实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化与评测方法,开发相应的建筑低碳设计辅助工具。进而从设计策略和技术措施两方面具体展开建筑低碳设计研究。最后通过盐城城南新区教师培训中心项目的应用验证研究的可行性与低碳设计效果。本研究主要成果有:明确了建筑的低碳化特征与低碳设计理念,建筑的低碳设计应从全生命周期视角兼顾建筑各阶段,包含但不等同于节能设计;构建了以碳排放指标为效果导向的建筑低碳设计方法,初步建立了建筑低碳设计流程框架;建筑设计应着重考虑的低碳环节包括:建材的使用、能源的使用、植被的碳汇、建筑碳排放量的计算;完善了适用于设计阶段的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化与评测分析方法,开发夏热冬冷地区公共建筑碳排放量化与评测工具(CEQE-PB HSCW);针对夏热冬冷地区高大空间公共建筑,提供了包含设计策略与技术措施的低碳设计指导;通过在盐城城南新区教师培训中心项目中采用可再生能源、被动式空间调节、主动式节约技术、绿植碳汇系统、绿色低碳建材和低碳施工等方面的具体设计措施17项,最终求得项目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情况,项目符合碳排放量比2005年基准值降低45%的低碳目标,年碳排放量比2005年基准值降低了61%。在进一步优化设计中,得出低碳化使用建材带来的减排贡献率可达67%。针对建筑全生命周期的低碳设计优化,不仅需要通过运行阶段的节能与绿植固碳,同时要强调低碳化地使用建材。论文正文17.2万余字,图片202张,表格85幅。

田志超[7](2020)在《数据驱动的建筑能耗分析及节能设计方法研究》文中认为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实施的重要战略,提高建筑的能效水平是推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有效的建筑能耗分析技术是实现低能耗的核心。然而,由于预测值和实际的差别,现有的能耗模拟技术的可靠性受到了从业者质疑。近年来,随着建筑性能认证和实测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机构搜集了大量的建筑性能信息数据,这使得数据驱动的建筑能耗分析成为可能。数据驱动的建筑节能设计指应用统计和机器学习算法从大量建筑数据中挖掘出有利于节能的设计方案或措施。虽然以往也有一些研究使用统计和机器学习的算法分析建筑能耗,但是很少有研究是基于大量真实建筑数据来解决单栋建筑节能设计问题。从理论上说,缺少系统的数据驱动的建筑能耗分析的理论和技术方法。从实践上来说,缺少适合于工程应用的数据驱动的建筑节能设计的解决方案。针对这些问题,本课题结合计算机领域的数据挖掘技术系统地对数据驱动的建筑能耗分析及节能设计进行深入研究,主要内容包括:1)基于数据挖掘的理论和建筑能耗分析需求,提出了数据驱动的建筑能耗分析和节能设计的理论框架。2)设计了用于搜集建筑能耗信息的模型——建筑能耗信息模型。为搜集大量建筑的信息并形成数据库奠定基础。3)整理了大量的建筑的设计数据,形成了数据库,并对数据进行了数据填补和清洗等预处理过程。对数据库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揭示了过去新建建筑设计现状。4)揭示了影响供暖和供冷能耗的决定性因素,为实现针对性的设计和政策奠定基础;应用高级回归和分类算法对建筑能耗进行了预测;研究了运行时间和气候因素在建筑能效评比中的影响。5)提出并实现了应用数据挖掘技术解决不同建筑节能设计问题的理论和技术方案,包括对新建和既有建筑的设计,也包括对决定性参数和非决定性参数取值的分析。6)以两栋办公建筑为案例,应用提出的理论和技术方法对建筑进行了被动设计、主动设计、能效评估和节能方案挖掘。本研究提出的数据驱动的建筑能耗分析拓展了建筑能耗分析的理论和实践的范围,让快速、高效地进行建筑能耗分析和节能设计成为可能。

田雨[8](2020)在《亚热带体育建筑的气候适应性设计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地处亚热带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举办了一系列重大体育赛事,体育建筑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由于湿热的气候环境,以及自身巨大的体量与较高的环境要求,亚热带体育建筑一直无法摆脱“高能耗、高碳排放”的老大难问题。当前,在重视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大环境下,针对亚热带气候的湿热特点强化体育建筑的气候适应性设计,尽量减少体育建筑的空调使用时间,是实现亚热带体育建筑绿色低碳化发展的必要路径。本研究从建筑的风环境、日射环境以及光环境三个方面出发,以珠三角地区的30余个中大型体育建筑实例为基础,提炼出一套具有代表性的标准化抽象模型,利用这套体育建筑的抽象模型,对体育建筑的外、内部空间的通风、遮阳、采光问题予以模拟研究。然后以“模拟—量化—比较”的方法对体育建筑风、日射、光环境的相关设计措施逐一进行分析,从中探索具体设计措施对建筑风、日射、光环境的影响关系,进而得到一套具有气候适应性的设计策略建议,以作为参考辅助同类设计。本文首先介绍了当今倡导绿色低碳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亚热带体育建筑设计问题的相关研究趋势与已有研究成果,确立目标与研究架构,为顺利开展本研究铺路;其次,阐明了气候设计对于绿色建筑发展的重要性,并归纳了亚热带体育建筑气候设计的原则与要点;第三,简述珠三角地区体育场馆的发展脉络与时下趋势,分析亚热带体育建筑的使用特点与空间特点,从中发现问题,提出模拟量化分析的研究方法与由外及内的空间研究框架,并介绍了研究相关要求与设定,为具体分析研究打好基础;第四,从城市空间、建筑单体、建筑布局三个尺度探讨了具体设计变量对于亚热带体育建筑外部空间的风、日射环境的影响;第五,以体育场的朝向、遮阳篷、看台等设计措施为研究对象,探讨具体设计变量对露天比赛厅空间通风、遮阳的影响;第六,以体育馆的建筑高度、屋顶形式、看台构成以及开窗形式等设计措施为研究对象,探讨具体设计变量与室内比赛厅空间内自然通风与采光效果的关系;最后,汇总上述三大部分的结论,形成一套针对亚热带体育建筑气候设计的设计策略参考建议。通过上述研究,以明确亚热带体育建筑气候适应性的具体影响因素,归纳相应的气候设计策略,给予设计实践一定参考,以助力体育建筑的绿色发展。

刘倩倩[9](2020)在《方案设计阶段建筑高维多目标优化与决策支持方法研究》文中指出建筑产业正由传统的高能耗模式向高性能模式转变,建筑的能耗性能需要与其它环境、社会和经济方面的性能协同优化,这类优化过程可以借助多目标优化方法完成。建筑方案设计过程中涉及众多性能目标,因此目标数量超过三个的高维多目标优化问题较为常见。由于方案设计阶段的设计决策对建筑各项性能影响巨大,在该阶段进行建筑高维多目标优化可以同时提升多项建筑性能水平。但传统基于建筑性能模拟的多目标优化方法费时低效,不善解决高维多目标优化问题。除此之外,既有建筑多目标优化方法没有提供充分的决策支持,且缺乏应用于方案设计阶段的系统化多目标优化工具与流程。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首先梳理了建筑性能优化设计思维与流程演变,分析了建筑方案多目标优化设计相关理论,并总结了既有建筑多目标优化方法应用瓶颈和高性能需求下方案设计决策要点,进而提出了针对方案设计阶段的建筑高维多目标优化与决策支持方法。研究制定了基于性能预测的建筑高维多目标优化流程和基于SOM神经网络的决策支持流程,突破优化目标数量局限的同时提升了优化搜索速度,并解决了决策支持难题。构建了在建筑参数化建模软件中集成的高维多目标优化平台,并针对决策流程开发相应决策支持工具,促进了该方法在建筑方案设计阶段的应用。最后,应用本文提出的建筑高维多目标优化与决策支持方法,以寒地某公共建筑设计方案为例展开实践验证,优化了该建筑的年均能耗密度(EUI)、空间全天然采光百分比(s DA)、有效天然采光百分比(UDI)和围护结构造价(BEC)性能,并制定了最终方案设计决策。实践结果证明,本研究中提出的建筑高维多目标优化与决策支持方法能提升建筑方案优化设计效率,降低多目标设计决策制定难度,进而能够在方案设计阶段同时改善多项建筑性能水平。此外,该方法提供了面向方案设计过程与建筑师群体的平台和工具,能够推动建筑多目标优化的应用与推广,对新时代下高性能建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黄博超[10](2020)在《呼和浩特地区高校教室动态天然采光优化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天然采光是将天然光引入建筑内部,形成良好室内光环境的一种采光方式。但近年来,高校教学楼数量急剧增多,大规模的快速建设使得教室室内眩光现象严重、室内照度不均匀等天然采光问题严重。而目前专门针对不同地区的光气候特点进行高校教室天然采光的研究还不足,呼和浩特地区处于光气候Ⅱ区,拥有丰富的太阳辐射资源,无论是从节能角度还是使用者健康的角度,其地区的高校教学楼教室天然采光优化研究都应得到充分重视。在此背景下,本文首先利用文献调研与对比分析的方法,分析呼和浩特地区光气候特征,确定天然采光主要影响因素,筛选适用的模拟软件与评价指标,综合分析天然采光设计相关理论知识。其次,通过对呼和浩特地区高校132间教室的实地测量与数据分析,建立教室典型模型,并依据照度测试与问卷调查结果,发现教室天然采光问题。再通过Ecotect、Radiance和Daysim软件模拟探究教室空间几何尺寸、采光窗形式、侧窗排列方式和遮阳等动态天然采光影响因素的影响规律。最后,根据影响规律对一典型教室进行动态天然采光优化设计模拟并验证优化效果。以期为今后的高校教室天然采光优化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建议。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第一、本研究归纳分析了呼和浩特地区光气候特性,总结了教室天然采光的主要影响因素,筛选出合适的动态天然模拟软件和评价指标。第二、本研究分析了目前呼和浩特地区高校教室天然采光存在的问题,测试了教室空间形态数据并对数据特征进行分析,建立了呼和浩特地区高校教室典型模型。第三、本研究从教室全年动态天然采光质量的角度探究天然采光的主要影响因素的影响规律。依次从教室遮阳方式、教室空间几何尺寸、采光窗形式和侧窗排列方式这四个方面,对教室动态天然采光进行优化设计及验证。本研究综合主要影响因素的规律研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设计,能够丰富高校教室天然光环境优化理论体系。此外,能够给予相同光气候区下的教室天然采光设计以指导性意义,使呼和浩特地区高校教室天然采光与空间设计有机结合,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研究的创新点有:基于地域性光气候特点对教室天然采光进行优化设计研究;通过实地调研,对呼和浩特地区高校教室室内天然采光环境进行系统测试,对其特征进行归纳总结;运用动态模拟软件及动态评价指标对高校教室全年天然采光进行模拟分析及优化设计。

二、建筑能耗的计算机模拟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建筑能耗的计算机模拟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光热性能目标差异化导向的超高层综合体表皮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内现状
        1.3.2 国外现状
        1.3.3 研究综述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目标
    1.5 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框架
2 超高层综合体表皮原型及光热性能多目标优化概念与理论
    2.1 超高层综合体空间特征及其光热性能目标的差异性解析
        2.1.1 超高层综合体建筑空间构成特征及发展趋势
        2.1.2 超高层综合体不同功能对光热性能需求的差异性特征
    2.2 超高层综合体分类及表皮原型提取
        2.2.1 超高层综合体分类与总结
        2.2.2 超高层综合体表皮特征
        2.2.3 以表皮结构为依据的原型分类总结
        2.2.4 以表皮造型特征为依据的原型分类总结
    2.3 超高层综合体光热性能模拟优化的目标及标准
        2.3.1 光性能优化目标及标准
        2.3.2 热性能优化目标及标准
    2.4 光热性能模拟软件及优化算法理论概念
        2.4.1 光热性能模拟软件分析与选取
        2.4.2 多目标遗传算法分析与平台优势
    2.5 本章小结
3 光热性能目标差异化导向的表皮设计流程与平台搭建
    3.1 超高层综合体空间单元表皮参数化模型构建与环境信息集成
        3.1.1 环境信息集成
        3.1.2 空间单元表皮参数化模型构建
    3.2 建筑光热性能模拟程序设定
        3.2.1 光性能模拟中Daysim参数设置
        3.2.2 热性能模拟中Energyplus和 Radiation Analysis参数设置
    3.3 运行光热性能多目标优化模拟及结果分析
        3.3.1 多目标优化模拟程序设定
        3.3.2 多目标优化模拟结果分析
    3.4 构建超高层综合体建筑表皮
    3.5 本章小结
4 超高层综合体表皮光热性能多目标优化实验与分析
    4.1 酒店客房空间表皮光热性能多目标优化实验
        4.1.1 酒店客房空间表皮单元性能多目标优化
        4.1.2 南向优化实验结果分析
        4.1.3 西向优化实验结果分析
        4.1.4 北、东向优化实验结果分析
    4.2 公寓空间表皮光热性能多目标优化实验
        4.2.1 公寓空间表皮单元性能多目标优化
        4.2.2 西、北、东向优化实验结果分析
        4.2.3 南向优化实验结果分析
    4.3 办公空间表皮光热性能多目标优化实验
        4.3.1 办公空间标准层表皮单元性能多目标优化
        4.3.2 办公空间标准层单元表皮优化实验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光热性能目标差异化导向的超高层综合体表皮构建与运用
    5.1 光热性能目标差异化导向的表皮实践案例和参量选取
    5.2 光热性能目标差异化导向的表皮设计方法运用
        5.2.1 表皮参数化模型构建方法
        5.2.2 办公+公寓组合的超高层表皮参数化模型构建
        5.2.3 办公+公寓+酒店组合的超高层表皮参数化模型构建
    5.3 表皮网格推广的多样性适应分析与实验
        5.3.1 表皮网格推广分析
        5.3.2 表皮网格推广实验与验证
    5.4 多样性表皮网格推广的表皮设计构建
        5.4.1 表皮网格推广下的表皮参数化模型构建
        5.4.2 多种网格单元结合的表皮参数化模型构建
    5.5 本章小结
6 总结
    6.1 研究总结
    6.2 研究存在的不足
    6.3 后续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图表目录
    图目录
    表目录
攻读硕士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2)基于大空间厂房的CFD气流组织模拟和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高大空间建筑概述
    1.3 CFD模拟技术在国外的研究现状
    1.4 CFD模拟技术在国内的研究现状
    1.5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6 研究的内容
第二章 研究方法及理论基础
    2.1 研究方法
    2.2 模拟软件的选择
    2.3 模拟所涉及的数学模型
        2.3.1 控制微分方程
        2.3.2 零方程模型
        2.3.3 一方程模型
        2.3.4 两方程模型
        2.3.5 N-S方程(Navier-Stokes方程)
    2.4 湍流模拟的方法
        2.4.1 DNS模拟法(Direct Numerical Simulation)
        2.4.2 LES模拟法(Large Eddy Simulation)
        2.4.3 RTPM模拟法(Reynolds Time-Average Parameter Method)
    2.5 边界条件的分类
        2.5.1 入口边界条件
        2.5.2 出口边界条件
        2.5.3 固壁边界条件
    2.6 本章总结
第三章 车间的现场测量与原方案的对比验证
    3.1 现场测量的目的
    3.2 现场测量的人员、地点及方案
    3.3 现场测量的方案
        3.3.1 典型位置处的温度、风速测量
    3.4 原方案下大空间车间的数值模拟
        3.4.1 ICEM CFD前处理过程
        3.4.2 Fluent计算过程
    3.5 现场实测与数据模拟对比分析
        3.5.1 温度场对比
        3.5.2 速度场对比
    3.6 本章总结
第四章 不同方案下大空间CFD模拟
    4.1 模型处理
        4.1.1 一些说明
        4.1.2 网格划分
    4.2 温度场模拟
        4.2.1 特征截面取XY平面时的模拟云图
        4.2.2 特征截面取YZ平面时的模拟云图
        4.2.3 特征截面取ZX平面时的模拟云图
    4.3 速度场模拟
        4.3.1 特征截面取XY平面时的模拟云图
        4.3.2 特征截面取YZ平面时的模拟云图
        4.3.3 特征截面取ZX平面时的模拟云图
    4.4 本章总结
        4.4.1 温度场分析
        4.4.2 速度场分析
        4.4.3 方案对比择优
        4.4.4 存在问题
第五章 新型风口设计及气流组织评价
    5.1 风口描述方法及风口模型
    5.2 新型风口设计
    5.3 气流组织的评价标准
        5.3.1 能量利用系数
        5.3.2 温度场和速度场评价指标
        5.3.3 人员评价指标
    5.4 本章总结
第六章 新型风口下空调方案的气流组织模拟
    6.1 网格划分
    6.2 温度场模拟
        6.2.1 特征截面取XY平面时的模拟云图
        6.2.2 特征截面取YZ平面时的模拟云图
        6.2.3 特征截面取ZX平面时的模拟云图
    6.3 速度场模拟
        6.3.1 特征截面取XY平面时的模拟云图
        6.3.2 特征截面取YZ平面时的模拟云图
        6.3.3 特征截面取ZX平面时的模拟云图
    6.4 气流组织评价
        6.4.1 新旧上送上回方案对比
        6.4.2 新旧上送下回方案对比
        6.4.3 新旧侧送侧回方案对比
    6.5 不同参数的回归模拟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
参考文献
科研情况
附录一
致谢

(3)基于DeST模拟的太原市既有办公建筑节能改造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对象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国内外相关理论及实践研究
        1.4.1 国外相关理论及实践研究
        1.4.2 国内相关理论及实践研究
    1.5 本文研究的必要性
第二章 太原地区既有办公建筑能耗现状调研及分析
    2.1 太原市概况
        2.1.1 太原市地理环境概况
        2.1.2 太原市气候环境概况
    2.2 调查与评估方法
        2.2.1 调查方法的概念及类型
        2.2.2 调查方法的选取
    2.3 调研对象的选取及调研内容
    2.4 调研现状及问题分析
        2.4.1 太原地区既有办公建筑调研现状
        2.4.2 太原地区办公建筑现状问题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DeST模拟的既有办公建筑能耗影响因素分析
    3.1 能耗影响因素的选取
        3.1.1 围护结构参数
        3.1.2 室内设定参数和空调系统参数
        3.1.3 新风量指标和室内人员参数
        3.1.4 电器设备和照明参数
        3.1.5 各建筑能耗影响因素水平数选取
    3.2 基准模型的建立
        3.2.1 研究对象的选取
        3.2.2 基准模型基本参数设置
        3.2.3 基准模型的校准
    3.3 基准模型的应用
    3.4 能耗影响因素分析
        3.4.1 局部能耗影响因素分析
        3.4.2 全局能耗影响因素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太原市既有办公建筑节能改造技术研究
    4.1 太原市既有办公建筑节能改造准则
    4.2 太原市既有办公建筑节能改造技术
        4.2.1 外围护结构节能技术
        4.2.2 暖通、空调、照明设备节能技术
        4.2.3 环境控制节能技术
        4.2.4 可再生能源节能技术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太原市既有办公建筑节能改造实例研究
    5.1 改造案例概况
        5.1.1 项目概况
        5.1.2 改造前现状分析
        5.1.3 改造目标和内容
    5.2 改造前能耗分析
    5.3 节能改造技术方案模拟对比
        5.3.1 DeST模型建立
        5.3.2 模型参数设置
        5.3.3 节能效果对比
        5.3.4 优选方案
    5.4 节能改造技术及构造作法
    5.5 节能改造模拟效果验证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成果
    6.2 研究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4)环保型混凝土施工的环境影响计量与施工方案决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提出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其评述
        1.3.1 环保型混凝土材料的供应链与施工表现计量研究现状
        1.3.2 养护措施表现计量方法研究现状
        1.3.3 建造过程的模拟技术研究现状
        1.3.4 优化方法与模拟-优化技术研究现状
        1.3.5 研究现状评述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环保型混凝土施工的决策理论分析
    2.1 环保型混凝土施工的环境影响计量方法分析
        2.1.1 建筑领域的环境影响计量理论
        2.1.2 环保型混凝土施工的环境影响计量
    2.2 施工养护过程的混凝土强度预测方法分析
        2.2.1 混凝土成熟度分析与材料特性理论
        2.2.2 成熟度分析方法在养护措施决策中的作用分析
    2.3 混凝土施工的离散事件模拟技术
        2.3.1 离散事件模拟技术的原理
        2.3.2 离散事件模拟技术在施工相关研究中的作用分析
    2.4 模拟-优化方法
        2.4.1 模拟-优化方法的原理
        2.4.2 模拟-优化方法的分类
    2.5 环保型混凝土施工决策的理论框架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环保型混凝土材料选型表现计量模型
    3.1 施工系统的复杂性分析与材料选型表现计量目标定义
        3.1.1 计量目标定义
        3.1.2 环保型混凝土材料选型表现的计量阶段划分
        3.1.3 施工系统的复杂性对施工表现计量的影响分析
    3.2 模拟技术和混凝土特性理论的结合方法
        3.2.1 施工早期规划阶段的混凝土养护时间预测
        3.2.2 施工模拟模型构建
        3.2.3 施工模拟模型和混凝土材料特性理论的结合
    3.3 环保型混凝土材料选型表现计量模型构建
        3.3.1 模型框架设计
        3.3.2 环保型混凝土材料选型对施工目标的影响计量
        3.3.3 复杂施工系统的环保型混凝土材料选型决策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环保型混凝土材料选型决策的模拟-优化方法
    4.1 方案多样性分析与优化目标定义
        4.1.1 方案多样性对环保型混凝土材料选型决策的影响分析
        4.1.2 混凝土材料选型决策的优化目标
    4.2 模拟模型与优化方法的多种耦合方法构建
        4.2.1 模拟模型与穷举法的耦合
        4.2.2 模拟模型与优化算法的耦合
        4.2.3 模拟模型与基于替代模型的优化算法的耦合
        4.2.4 模拟模型与基于简化模型的优化算法的耦合
    4.3 混凝土材料选型决策的模拟-优化方法
        4.3.1 模拟-优化方法对比与选择
        4.3.2 基于模拟-优化方法的环保型混凝土材料选型优化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环保型混凝土养护措施表现计量与决策模型
    5.1 天气-施工系统的动态性对养护措施表现计量的影响分析
        5.1.1 天气-施工系统的动态性分析
        5.1.2 天气-施工系统动态性对计量过程的影响
        5.1.3 天气-施工系统动态性对采用离散事件模拟进行计量的影响
        5.1.4 养护措施分类
    5.2 基于养护时间预测的施工模拟模型构建
        5.2.1 养护措施决策的施工模拟模型
        5.2.2 混凝土养护时间预测模型构建
        5.2.3 模拟模型和养护时间预测模型的耦合
    5.3 环保型混凝土养护措施表现计量与决策模型构建
        5.3.1 模型框架
        5.3.2 计量目标定义与计算
        5.3.3 养护措施决策过程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工程案例应用分析
    6.1 案例背景
        6.1.1 案例基本信息
        6.1.2 天气情况
        6.1.3 环境计量参数
        6.1.4 混凝土材料参数计算
        6.1.5 养护措施参数
    6.2 混凝土材料选型表现计量系统的工程应用
        6.2.1 基于案例的混凝土材料选型表现计量系统的构建
        6.2.2 应用结果与分析
    6.3 混凝土材料选型模拟-优化系统的工程应用
        6.3.1 基于案例的混凝土材料选型模拟-优化系统的构建
        6.3.2 应用结果与分析
    6.4 养护措施表现计量与决策系统的工程应用
        6.4.1 基于案例的养护措施表现计量与决策系统构建
        6.4.2 应用结果与分析
    6.5 本章小结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5)基于自然通风性能的全民健身中心空间形态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全民健身中心
        1.2.2 大空间自然通风
        1.2.3 自然通风性能导向下的空间形态优化
        1.2.4 文献综述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3.4 研究框架
第2章 全民健身中心自然通风的基础研究
    2.1 全民健身设施的发展动因
        2.1.1 公众健身需求的增长
        2.1.2 国家政策法规的引导
        2.1.3 体育消费产业的推动
    2.2 全民健身中心的特质解析
        2.2.1 功能特质
        2.2.2 空间特质
        2.2.3 运营特质
    2.3 全民健身中心与自然通风的关联性分析
        2.3.1 全民健身中心自然通风的必要性分析
        2.3.2 全民健身中心自然通风的可行性分析
        2.3.3 全民健身中心自然通风的气候潜力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全民健身中心调研实测及自然通风目标建构
    3.1 全民健身中心空间形态的调研分析
        3.1.1 调研样本库建立
        3.1.2 空间层级结构
        3.1.3 功能单元提取
        3.1.4 空间尺寸统计
        3.1.5 空间模式归纳
    3.2 全民健身中心室内风环境的现场实测
        3.2.1 实测对象的基本信息
        3.2.2 风环境实测方案
        3.2.3 实测结果分析
    3.3 自然通风性能评价目标
        3.3.1 自然通风降温
        3.3.2 改善空气品质
        3.3.3 运动项目要求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影响全民健身中心自然通风的空间形态要素研究
    4.1 空间形态要素的类型解析
        4.1.1 进风口形态类型
        4.1.2 形体空间形态类型
        4.1.3 竖向腔体形态类型
        4.1.4 出风口形态类型
    4.2 自然通风系统的建构流程
        4.2.1 整体建筑的单元分区
        4.2.2 形态要素的分区植入
        4.2.3 分区系统的整合重构
        4.2.4 组合方案的综合优选
    4.3 自然通风系统的建构实践
        4.3.1 实践项目的基本信息
        4.3.2 实践项目的自然通风系统建构
        4.3.3 实践项目的模拟验证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全民健身中心空间形态对自然通风的敏感性分析
    5.1 基础实验模型
        5.1.1 基础实验模型设计
        5.1.2 空间形态参数提取
        5.1.3 参数化模型建构
    5.2 CFD模拟设置
        5.2.1 CFD模拟的参数设置
        5.2.2 CFD平台可靠性验证
    5.3 空间形态对自然通风的局部敏感性分析
        5.3.1 进风口参数变量的CFD模拟分析
        5.3.2 形体空间参数变量的CFD模拟分析
        5.3.3 竖向腔体参数变量的CFD模拟分析
        5.3.4 出风口参数变量的CFD模拟分析
        5.3.5 CFD模拟结果综合分析
    5.4 空间形态对自然通风的全局敏感性分析
        5.4.1 全局敏感性分析方法
        5.4.2 全局敏感性分析结果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于自然通风性能的空间形态优化及设计策略
    6.1 基于自然通风性能的空间形态优化方法比较分析
        6.1.1 基于CFD数值模拟的空间形态优化
        6.1.2 基于风洞试验的空间形态优化
        6.1.3 基于响应面的空间形态优化
    6.2 基于自然通风性能的响应面预测模型建构
        6.2.1 输入与输出变量
        6.2.2 试验设计
        6.2.3 数据拟合与插值
        6.2.4 预测精度验证
    6.3 基于自然通风性能的空间形态优化
        6.3.1 优化算法选择
        6.3.2 优化运算过程
        6.3.3 优化结果分析
    6.4 基于自然通风性能的空间形态优化平台
        6.4.1 优化平台框架
        6.4.2 优化平台界面
    6.5 基于自然通风性能的空间形态设计策略
        6.5.1 腔体植入的设计策略
        6.5.2 形体空间的设计策略
        6.5.3 界面风口的设计策略
    6.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实地调查项目基本信息
附录2 实测数据
附录3 响应面模型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6)夏热冬冷地区高大空间公共建筑低碳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1.1 低碳概念的兴起
        1.1.2 建筑低碳发展的反思
        1.1.3 国家重点研发专项
    1.2 研究背景
        1.2.1 气候变化问题与能源危机
        1.2.2 建筑业发展与碳排放
        1.2.3 低碳发展相关政策及法规
        1.2.4 低碳理念的发展
    1.3 概念界定与研究范围
        1.3.1 低碳建筑
        1.3.2 高大空间公共建筑
        1.3.3 夏热冬冷地区——以长三角地区为例
    1.4 研究现状
        1.4.1 建筑碳排放量化分析研究
        1.4.2 高大空间公共建筑相关研究
        1.4.3 夏热冬冷地区建筑环境影响特征及低碳措施研究
        1.4.4 现状总结
    1.5 研究目标与意义
        1.5.1 研究目标
        1.5.2 研究意义
    1.6 研究方法与框架
        1.6.1 研究方法
        1.6.2 研究框架
第二章 建筑低碳化与设计理论
    2.1 建筑低碳化发展的特征研究
        2.1.1 地域性特征
        2.1.2 外部性特征
        2.1.3 经济性特征
        2.1.4 全生命周期视角
        2.1.5 指标化效果导向
    2.2 建筑低碳设计概论
        2.2.1 建筑设计的特征
        2.2.2 设计阶段落实建筑低碳化
        2.2.3 建筑低碳设计研究方法
    2.3 建筑相关低碳评价体系研究
        2.3.1 相关评价体系概况
        2.3.2 相关减碳指标比较研究
        2.3.3 对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关于减碳评价的建议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夏热冬冷地区公共建筑碳排放量化分析
    3.1 公共建筑碳排放量化方法
        3.1.1 建筑碳排放量化的方法类型
        3.1.2 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计算
    3.2 夏热冬冷地区公共建筑碳排放基准值研究
        3.2.1 公共建筑碳排放基准值现状
        3.2.2 夏热冬冷地区公共建筑碳排放基准值的确定与选用
    3.3 夏热冬冷地区公共建筑碳排放量化与评测方法的建立
        3.3.1 适用于设计阶段的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清单数据的确立
        3.3.2 建筑碳排放量化与评测方法的具体落实
        3.3.3 建立夏热冬冷地区公共建筑碳排放量化评测工具(CEQE-PB HSCW)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夏热冬冷地区高大空间公共建筑低碳设计策略
    4.1 提高场地空间利用效能
        4.1.1 场地布局与空间体形优化
        4.1.2 建筑空间隔热保温性能优化
    4.2 降低建筑通风相关能耗
        4.2.1 利用高大空间造型的通风策略
        4.2.2 改善温度分层现象的通风策略
    4.3 优化建筑采光遮阳策略
        4.3.1 建筑自然采光优化
        4.3.2 建筑遮阳设计优化
    4.4 提高空间绿植碳汇作用
        4.4.1 增加空间绿植量
        4.4.2 提高绿植固碳效率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夏热冬冷地区高大空间公共建筑低碳技术措施
    5.1 可再生能源利用
        5.1.1 太阳能系统
        5.1.2 清洁风能
        5.1.3 热泵技术
        5.1.4 建筑可再生能源技术的综合利用
    5.2 结构选材优化
        5.2.1 建筑材料的低碳使用原则
        5.2.2 高大空间公共建筑中相关建材的低碳优化
    5.3 管理与使用方式优化
        5.3.1 设计考虑低碳施工方式
        5.3.2 设计预留智能管理接口
        5.3.3 设计提高行为节能意识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盐城城南新区教师培训中心项目实证研究
    6.1 项目概况
    6.2 项目实施
        6.2.1 确定项目2005 年碳排放量基准值
        6.2.2 建筑低碳设计流程应用
        6.2.3 参照建筑的建立
        6.2.4 项目相关低碳设计关键措施
        6.2.5 项目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计算与分析
    6.3 项目优化
        6.3.1 主要低碳优化策略
        6.3.2 项目全生命期碳排放优化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创新点
    7.3 对现状的启示
    7.4 研究中的困难与不足
    7.5 后续研究与展望
附录
    附表A:公共建筑非供暖能耗指标(办公建筑、旅馆建筑、商场建筑)
    附表B:主要能源碳排放因子
    附表C:主要建材碳排放因子
    附表D:部分常用施工机械台班能源用量
    附表E:各类运输方式的碳排放因子
    附表F:部分能源折标准煤参考系数
    附表G:全国各省市峰值日照时数查询表(部分夏热冬冷地区省市数据)
    附表H:全国五类太阳能资源分布区信息情况表
    附表I:项目主要低碳设计策略减排信息表
参考文献
图表索引
致谢

(7)数据驱动的建筑能耗分析及节能设计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数据驱动的建筑能耗分析
    1.3 研究目的
    1.4 所要解决的问题
    1.5 研究内容
    1.6 研究意义
    1.7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引言
    2.2 统计和机器学习的应用
        2.2.1 应用简单统计的宏观分析
        2.2.2 应用高级统计的参数分析
        2.2.3 应用回归分析算法
        2.2.4 应用分类算法
        2.2.5 应用聚类算法
        2.2.6 高影响参数分析
    2.3 建筑能耗信息数据库
        2.3.1 政府支持的数据库
        2.3.2 其他研究总结的数据集
    2.4 本章讨论
        2.4.1 已有研究取得的成果
        2.4.2 已有研究的不足之处
        2.4.3 建立适应于数据驱动分析的数据库
    2.5 本章结论
第三章 建筑能耗信息模型
    3.1 建筑能耗信息模型
        3.1.1 已有能耗模型分析
        3.1.2 主要特点
        3.1.3 特征参数划分
    3.2 数据收集
        3.2.1 数据的分级
        3.2.2 数据的质量保证
    3.3 建筑设计数据
        3.3.1 建筑基本信息
        3.3.2 几何形体相关信息
        3.3.3 围护结构信息
        3.3.4 照明、人员和插座用能设备信息
        3.3.5 供暖空调和通风系统信息
        3.3.6 可再生能源系统
        3.3.7 其他用能设备
    3.4 建筑运行数据
        3.4.1 建筑的控制和调节
        3.4.2 建筑维护数据
        3.4.3 用户评价数据
        3.4.4 运行能耗
        3.4.5 时序数据
    3.5 数据格式与存储
        3.5.1 数据存储格式
        3.5.2 和其他模型中提取数据
    3.6 数据收集案例——以东南大学图书馆为例
        3.6.1 建筑设计及运行信息
        3.6.2 用户评价信息
        3.6.3 本节讨论
    3.7 本章结论
第四章 建筑能耗信息数据库构建及数据预处理
    4.1 数据库构建
        4.1.1 建筑能耗设计数据集
        4.1.2 建筑能耗运行数据集
    4.2 数据整理及清洗
        4.2.1 处理缺失数据
        4.2.2 处理异常数据
    4.3 数据库统计分析
        4.3.1 BEDID数据集
        4.3.2 CBECS数据集
    4.4 讨论和结论
第五章 数据驱动的办公建筑建筑能耗分析
    5.1 决定性因素挖掘
        5.1.1 高级分类算法
        5.1.2 技术框架
        5.1.3 供暖能耗决定性参数挖掘
        5.1.4 供冷能耗决定性参数挖掘
    5.2 回归预测分析
        5.2.1 回归准确度的评价指标
        5.2.2 预测能耗水平指标
        5.2.3 建筑能耗回归
        5.2.4 对数转化对预测准确度的影响
    5.3 适用于节能设计的机器学习模型——基于多目标优化的构建
        5.3.1 研究方法
        5.3.2 优化目标
        5.3.3 多目标遗传算法
        5.3.4 结果分析及讨论
        5.3.5 结论
    5.4 建筑能耗水平指标
        5.4.1 运行时间对能耗水平的影响
        5.4.2 气候因素对能耗水平的影响
    5.5 本章讨论和结论
        5.5.1 讨论
        5.5.2 结论
第六章 数据驱动的建筑节能设计
    6.1 相似建筑分析
        6.1.1 分析方法
        6.1.2 用于相似性分析的特征参数
        6.1.3 判断两栋建筑相似的限值
        6.1.4 讨论
    6.2 新建建筑的节能设计
        6.2.1 基于统计分析的节能设计
        6.2.2 应用贝叶斯网络模型空调系统选型
        6.2.3 非决定性参数的设计
    6.3 既有建筑的能耗分析
        6.3.1 既有建筑的统计分析
        6.3.2 应用监督学习寻找最优节能改造策略
        6.3.3 讨论和讨论
    6.4 本章结论
第七章 工程案例分析
    7.1 维绿大厦
        7.1.1 建筑简介
        7.1.2 相似建筑分析
    7.2 被动式建筑设计
        7.2.1 基于数据挖掘的方法
        7.2.2 应用能耗模拟方法验证节能设计效果
    7.3 主动式建筑设计
        7.3.1 应用节能贡献率为案例建筑挑选合适的供暖空调系统
        7.3.2 应用机器学习算法挑选合适的供暖空调源系统
    7.4 未来科技城办公建筑
        7.4.1 建筑简介
        7.4.2 相似建筑分析
    7.5 建筑运行状态评估及节能评估
        7.5.1 建筑运行状态调研
        7.5.2 能耗性能评估
        7.5.3 建筑节能潜力挖掘
    7.6 本章讨论及结论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8.1 研究成果总结
    8.2 创新点及学术贡献
    8.3 未来工作展望
附录1:建筑能耗信息模型的设计参数
附录2:建筑能耗信息模型的运行参数
附录3:东南大学四牌楼图书馆的用户评价问卷调研
附录4:CBECS数据集主要参数的取值的含义
致谢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8)亚热带体育建筑的气候适应性设计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气候危机催生低碳建筑的发展
        1.1.2 我国体育建筑的减排需求迫切
        1.1.3 珠三角地区体育建筑发展迅速
    1.2 概念界定
        1.2.1 亚热带
        1.2.2 体育建筑
        1.2.3 气候适应性设计
        1.2.4 CFD模拟
    1.3 文献回顾与综述
        1.3.1 国际上建筑气候适应性研究的着作
        1.3.2 我国建筑气候适应性问题的相关研究
        1.3.3 体育建筑气候设计问题的相关研究
        1.3.4 文献综述
        1.3.5 其他相关资料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1 目的
        1.4.2 意义
    1.5 研究范围与方法
        1.5.1 研究对象及范围
        1.5.2 主要研究方法
    1.6 研究框架
    本章小结
第2章 亚热带体育建筑气候设计问题的宏观解读
    2.1 建筑气候设计与绿色建筑的发展
        2.1.1 建筑行业中环境意识的发展历程
        2.1.2 气候设计与绿色建筑理念的联系
    2.2 亚热带建筑气候设计的主要因素
        2.2.1 自然气候的影响因素
        2.2.2 建筑空间气候适应性的影响要素
        2.2.3 亚热带建筑气候分析与设计原则
    2.3 亚热带体育建筑的气候设计要点
        2.3.1 体育建筑气候设计的要点分析
        2.3.2 外部空间的气候设计要点
        2.3.3 内部空间的气候设计要点
    本章小结
第3章 亚热带体育建筑气候设计的难点与研究方法
    3.1 我国亚热带地区体育建筑的发展概况
        3.1.1 承办赛事主导下的体育场馆建设
        3.1.2 体育产业多元需求的市场化运营
    3.2 强化体育建筑气候设计的原因与难点
        3.2.1 体育建筑气候适应性薄弱的设计阶段原因
        3.2.2 大空间特性造成的体育建筑气候设计难点
    3.3 亚热带体育建筑气候设计策略的研究方法
        3.3.1 研究目标
        3.3.2 基本思路与技术路线
        3.3.3 建筑实例与抽象模型
        3.3.4 研究内容与分项问题
    3.4 模拟实验的流程与设定
        3.4.1 ECOTECT软件的概况
        3.4.2 风环境模拟实验的基本设定
        3.4.3 日射与光环境模拟实验的基本设定
    本章小结
第4章 亚热带体育建筑外部空间的气候设计策略研究
    4.1 体育地块对城市空间微气候的影响
        4.1.1 抽象模型的建立
        4.1.2 城市街区尺度的风环境模拟
        4.1.3 城市街区尺度的日射环境模拟
        4.1.4 风、日射环境的综合判定
    4.2 建筑单体对外环境气候设计的影响
        4.2.1 抽象模型的建立
        4.2.2 建筑外形设计与外部场地风影分布
        4.2.3 建筑外形设计与外部场地受影分布
        4.2.4 风、日射环境的综合判定
    4.3 建筑布局对外环境气候设计的影响
        4.3.1 抽象模型的建立
        4.3.2 建筑布局与外部场地的风速分布
        4.3.3 建筑布局与外部场地的受影分布
        4.3.4 风、日射环境的综合判定
    本章小结
第5章 亚热带体育建筑露天比赛厅空间的气候设计策略研究
    5.1 抽象模型的建立
        5.1.1 抽象模型的概况
        5.1.2 模型简化的原则
    5.2 露天比赛厅空间的风环境气候设计措施
        5.2.1 模拟研究条件设定
        5.2.2 朝向选择对场内风环境的影响
        5.2.3 侧界面设计措施对场内风环境的影响
        5.2.4 顶界面设计措施对场内风环境的影响
        本节小结
    5.3 露天比赛厅空间的日射环境气候设计措施
        5.3.1 模拟研究条件设定
        5.3.2 朝向选择对场内遮阳的影响
        5.3.3 遮阳篷形式对场内遮阳的影响
        5.3.4 遮阳篷高度对场内遮阳的影响
        本节小结
    5.4 风、日射环境的综合判定
    本章小结
第6章 亚热带体育建筑室内比赛厅空间的气候设计策略研究
    6.1 抽象模型的建立
        6.1.1 抽象模型的概况
        6.1.2 模型简化的原则
    6.2 室内比赛厅空间的风环境气候设计措施
        6.2.1 模拟研究条件设定
        6.2.2 侧界面设计措施对场内风环境的影响
        6.2.3 顶界面设计措施对场内风环境的影响
        本节小结
    6.3 室内比赛厅空间的光环境气候设计措施
        6.3.1 模拟研究条件设定
        6.3.2 采光侧窗对场内采光系数的影响
        6.3.3 采光天窗对场内采光系数的影响
        本节小结
    6.4 风、光环境的综合判定
    本章小结
第7章 亚热带体育建筑气候设计策略研究总结
    7.1 亚热带体育建筑的气候设计策略汇总
        7.1.1 建筑外部空间的气候设计策略参考
        7.1.2 体育场露天比赛厅的气候设计策略参考
        7.1.3 体育馆室内比赛厅的气候设计策略参考
    7.2 全文总结
    7.3 研究的创新点
    7.4 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亚热带体育建筑标准化抽象模型库矩阵
附录二 亚热带体育建筑实例的风、光、热模拟报告表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附件

(9)方案设计阶段建筑高维多目标优化与决策支持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范围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3.4 研究框架
第2章 建筑方案多目标优化与决策相关概念及理论
    2.1 建筑性能优化设计思维与流程演变
        2.1.1 高性能建筑与建筑性能优化设计概述
        2.1.2 经验导向设计
        2.1.3 模拟试错设计
        2.1.4 自动优化设计
    2.2 建筑方案多目标优化设计相关理论
        2.2.1 建筑多目标优化基础理论与流程
        2.2.2 建筑多目标优化分类
        2.2.3 高维多目标与低维多目标对比
        2.2.4 方案设计特点与优化需求
    2.3 既有建筑多目标优化方法应用瓶颈
        2.3.1 优化结果反馈慢
        2.3.2 优化目标数量少
        2.3.3 决策支持不足
        2.3.4 流程与工具不完善
    2.4 高性能需求下方案设计决策要点
        2.4.1 多性能目标权衡
        2.4.2 设计可能性探索
        2.4.3 数据特征挖掘
        2.4.4 多维数据可视化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建筑高维多目标优化与决策支持方法
    3.1 基于性能预测的建筑高维多目标优化方法
        3.1.1 建筑高维多目标优化流程
        3.1.2 高维多目标优化问题确定
        3.1.3 神经网络预测模型构建
        3.1.4 高维多目标优化搜索
        3.1.5 建筑高维多目标优化平台
    3.2 基于SOM神经网络的决策支持方法
        3.2.1 视觉探索式决策机制
        3.2.2 决策支持流程
        3.2.3 建筑优化目标导向筛选
        3.2.4 建筑设计参量导向筛选
    3.3 决策支持工具开发
        3.3.1 开发原则与工具架构
        3.3.2 SOM神经网络聚类功能
        3.3.3 聚类结果展示功能
        3.3.4 建筑优化目标导向筛选功能
        3.3.5 建筑设计参量导向筛选功能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建筑高维多目标优化与决策支持方法应用实践
    4.1 建筑高维多目标优化
        4.1.1 优化案例选择
        4.1.2 高维多目标优化问题确定过程
        4.1.3 神经网络预测模型构建过程
        4.1.4 高维多目标优化搜索过程
    4.2 非支配解验证分析
        4.2.1 非支配解收敛性分析
        4.2.2 目标性能分布与相关关系分析
        4.2.3 目标性能改善情况验证
        4.2.4 设计参量与优化目标综合分析
    4.3 非支配解比选决策
        4.3.1 建筑优化目标导向神经元层次聚类筛选
        4.3.2 建筑优化目标导向神经元筛选
        4.3.3 建筑设计参量导向神经元筛选
    4.4 方法应用结果分析与总结
        4.4.1 多目标权衡验证分析
        4.4.2 与设计空间样本比较分析
        4.4.3 与原设计方案比较分析
        4.4.4 方法优势与不足总结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致谢

(10)呼和浩特地区高校教室动态天然采光优化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建筑能耗问题
        1.1.2 高等教育建筑的大量兴建
        1.1.3 天然采光的重要性
        1.1.4 天然采光模拟技术的发展
    1.2 研究对象与内容
        1.2.1 研究对象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天然采光
        1.4.2 教室天然采光
        1.4.3 天然采光模拟技术
        1.4.4 总结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调研法
        1.5.2 现场测试法
        1.5.3 问卷调查法
        1.5.4 模拟分析法
        1.5.5 比较研究法
    1.6 论文框架
    1.7 论文创新点
第二章 高校教室天然采光理论基础研究
    2.1 呼和浩特地区光气候特征分析
    2.2 天然采光设计相关要求
        2.2.1 教育建筑天然采光相关规范
        2.2.2 教室天然采光设计要求
    2.3 天然采光影响因素分析
        2.3.1 教室空间几何尺寸
        2.3.2 采光窗形式
        2.3.3 侧窗排列方式
        2.3.4 采光窗口遮阳
    2.4 天然采光模拟软件筛选
        2.4.1 静态天然采光模拟软件
        2.4.2 动态天然采光模拟软件
        2.4.3 动态天然采光模拟技术优势分析
    2.5 天然采光模拟的评价指标
        2.5.1 静态天然采光评价指标
        2.5.2 动态天然采光评价指标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呼和浩特地区高校教室天然采光现状分析
    3.1 现场测试及主观评价问卷分析
        3.1.1 现场测试概况
        3.1.2 天然光照度测试
        3.1.3 主观评价问卷调查
    3.2 天然采光影响因素调研及分析
        3.2.1 教室空间几何尺寸现状
        3.2.2 采光窗形式现状
        3.2.3 教室侧窗排列方式现状
        3.2.4 教室遮阳现状
    3.3 高校典型教室模型分析
        3.3.1 教室空间数据分类研究
        3.3.2 典型模型建立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校教室动态天然采光影响因素研究
    4.1 模拟概述
        4.1.1 模拟软件及设置
        4.1.2 影响因素的参数设置
    4.2 空间几何尺寸影响规律研究
        4.2.1 教室进深
        4.2.2 教室开间
        4.2.3 教室净高
    4.3 采光窗形式影响规律研究
        4.3.1 窗数量
        4.3.2 窗宽度
        4.3.3 窗高宽比
    4.4 侧窗排列方式影响规律研究
        4.4.1 窗台高度
        4.4.2 窗间墙宽度
        4.4.3 不等窗宽排列
    4.5 遮阳方式影响规律研究
        4.5.1 板式遮阳
        4.5.2 搁板遮阳
        4.5.3 百叶遮阳
    4.6 影响规律总结
        4.6.1 教室空间几何尺寸影响规律
        4.6.2 采光窗形式影响规律
        4.6.3 侧窗排列方式影响规律
        4.6.4 遮阳方式影响规律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教育学院教室动态天然采光优化设计及验证
    5.1 教育学院主楼教室概况
    5.2 教室采光现状
        5.2.1 现场测试数据分析
        5.2.2 动态采光模拟分析
    5.3 动态天然采光模拟优化设计
        5.3.1 教室遮阳优化设计
        5.3.2 教室空间几何尺寸优化设计
        5.3.3 采光窗形式优化设计
        5.3.4 侧窗排列组合方式优化设计
    5.4 教室优化设计模拟验证
    5.5 本章小结
结语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调查问卷
附录B 图录
附录C 表录
附录D 内蒙古大学教室实测数据
附录E 内蒙古工业大学教室实测数据
附录F 内蒙古农业大学教室实测数据
附录G 内蒙古师范大学教室实测数据
附录H 内蒙古财经大学教室实测数据
附录I 优化后教室的UDI和 DA的计算值
附录J 成果展示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个人简历

四、建筑能耗的计算机模拟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光热性能目标差异化导向的超高层综合体表皮设计研究[D]. 崔百兴.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1)
  • [2]基于大空间厂房的CFD气流组织模拟和优化[D]. 梁爽. 天津工业大学, 2021(01)
  • [3]基于DeST模拟的太原市既有办公建筑节能改造技术研究[D]. 张琛. 太原理工大学, 2021(01)
  • [4]环保型混凝土施工的环境影响计量与施工方案决策研究[D]. 陈石玮.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1
  • [5]基于自然通风性能的全民健身中心空间形态优化研究[D]. 白晓伟.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02)
  • [6]夏热冬冷地区高大空间公共建筑低碳设计研究[D]. 刘科. 东南大学, 2021
  • [7]数据驱动的建筑能耗分析及节能设计方法研究[D]. 田志超. 东南大学, 2020
  • [8]亚热带体育建筑的气候适应性设计策略研究[D]. 田雨.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1)
  • [9]方案设计阶段建筑高维多目标优化与决策支持方法研究[D]. 刘倩倩.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01)
  • [10]呼和浩特地区高校教室动态天然采光优化设计研究[D]. 黄博超. 内蒙古工业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建筑能耗计算机模拟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