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氯制剂的安全使用

二氧化氯制剂的安全使用

一、二氧化氯制剂的安全使用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石艳槟[1](2021)在《2016~2019年吉林省城市二次供水水质监测结果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对2016~2019年吉林省城市二次供水水质监测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吉林省城市二次供水卫生状况,探讨其潜在的健康风险,为相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和消除城市二次供水水质问题,提高二次供水质量,保障人群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吉林省饮用水与环境卫生工作方案》和《吉林省饮用水与环境卫生工作技术规范》,收集2016~2019年吉林省9个市、自治州的城市二次供水监测结果数据,由吉林省各市、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报,并经吉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危害因素预防控制所最终审核和汇总。利用Excel 2010软件建立数据库,运用IBM SPSS 24.0对资料进行分析。对水质各项指标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学描述,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对不同年份、不同水源类型、不同消毒方式城市二次供水水质情况进行比较,检验水准α=0.05。结果:1.2016~2019年吉林省城市二次供水总体水质监测结果(1)2016~2019年吉林省城市二次供水总体水质合格率分别为83.78%、83.29%、90.04%、88.96%,不同年份城市二次供水总体水质合格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2016~2019年吉林省不同水源类型城市二次供水总体水质合格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2016年、2018年、2019年以地表水为水源的合格率显着高于地下水水源合格率(P<0.05)。以江河、湖泊、水库、深井为水源的城市二次供水总体水质合格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水库为水源的合格率最高,以湖泊为水源的合格率最低。(3)2016~2019吉林省不同消毒方式城市二次供水总体水质合格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2016年、2017年、2018年,未消毒的合格率高于消毒处理(P<0.05)。以氯气及游离氯制剂、高纯二氧化氯、复合二氧化氯消毒的城市二次供水总体水质合格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氯气及游离氯制剂消毒方式的合格率最高,高纯二氧化氯消毒方式的合格率最低。2.2016~2019年吉林省城市二次供水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监测结果(1)2016~2019年吉林省城市二次供水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合格率依次为92.07%、95.65%、96.89%、96.82%,不同年份城市二次供水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合格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2016~2019年吉林省不同水源类型城市二次供水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合格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2016年、2019年以地表水为水源的合格率显着高于地下水水源合格率(P<0.05),2018年以地下水为水源的合格率显着高于地表水水源合格率(P<0.05)。以湖泊、水库、深井为水源的城市二次供水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合格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水库为水源的合格率最高,以湖泊为水源的合格率最低。(3)2016~2019年吉林省不同消毒方式城市二次供水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合格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2016年未消毒的合格率高于消毒处理(P<0.05)。以氯气及游离氯制剂、高纯二氧化氯、复合二氧化氯消毒的城市二次供水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合格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氯气及游离氯制剂消毒方式的合格率最高,高纯二氧化氯消毒方式的合格率最低。3.2016~2019年吉林省城市二次供水毒理指标监测结果(1)2016~2019年吉林省城市二次供水毒理指标合格率依次为96.81%、98.99%、97.91%、99.60%,不同年份城市二次供水毒理指标合格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2016~2019年吉林省不同水源类型城市二次供水毒理指标合格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以地表水为水源的合格率显着高于地下水水源合格率(P<0.05)。以水库、深井为水源的城市二次供水毒理指标合格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湖泊为水源的合格率最高,以深井为水源的合格率最低。(3)2016~2019年吉林省不同消毒方式城市二次供水毒理指标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氯气及游离氯制剂、高纯二氧化氯、未消毒的城市二次供水毒理指标合格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二氧化氯消毒方式的合格率最高,高纯二氧化氯消毒方式的合格率最低。4.2016~2019年吉林省城市二次供水微生物指标监测结果(1)2016~2019年吉林省城市二次供水微生物指标合格率依次为97.61%、97.90%、98.89%、99.13%,不同年份城市二次供水微生物指标合格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2016~2019年吉林省不同水源类型城市二次供水微生物指标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江河、深井、水库为水源的城市二次供水微生物指标合格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水库为水源的合格率最高,以江河为水源的合格率最低。(3)2016~2019年吉林省不同消毒方式城市二次供水微生物指标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氯气及游离氯制剂、高纯二氧化氯、复合二氧化氯消毒的城市二次供水微生物指标合格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氯气及游离氯制剂消毒方式的合格率最高,复合二氧化氯消毒方式的合格率最低。结论:1.2016~2019年吉林省城市二次供水总体水质合格率呈上升趋势。2.2016~2019年吉林省城市二次供水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中主要不合格指标为浑浊度、锰和耗氧量,四年间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合格率呈上升趋势。3.2016~2019年吉林省城市二次供水毒理指标中主要不合格指标为氟化物和硝酸盐,四年间毒理指标合格率呈上升趋势。4.2016~2019年吉林省城市二次供水微生物指标中主要不合格指标为总大肠菌群和菌落总数,四年间微生物指标合格率呈上升趋势。

马业萍,闫菡[2](2020)在《过氧化物类消毒剂及其在突发传染病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应用》文中提出近年来,突发传染病引起的公共卫生事件不断爆发,及时并有效地对疫源地、医院、公共设施等进行消毒处理对防控疫情蔓延和扩散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过氧化物类消毒剂因其优异的消毒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突发传染病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防控消毒中。本文以二氧化氯(ClO2)和过氧乙酸(C2H4O3)为例,综述了两种消毒剂的消毒特性、产品形式、对突发传染病病毒的杀灭作用及其在突发传染病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应用。

刘博,吴明松,王昌盛,王丽萍,陈圣治,魏雪宁[3](2019)在《二氧化氯固体缓释制剂开发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二氧化氯作为一种高效、广谱、安全的消毒剂,可应用于医疗卫生[1,2]、食品加工[3]、废水处理[4]、造纸行业[5]、蔬果保鲜[6-8]等领域,但二氧化氯气体由于非常活泼和不稳定,溶于水易挥发,不易储存,限制了其应用,因此需要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将二氧化氯固定到载体上,或在一定条件下制成可产生二氧化氯的胶体、膏体、粉末、片剂、团块等各种固体[9,10]的二氧化氯制剂。该类产品克服了液体制剂

代明雪[4](2019)在《杂多酸复合载体的制备及其在二氧化氯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二氧化氯是一种高效广谱的消毒剂,可以杀灭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在内的所有微生物,并且在杀菌后不产生致癌物质,被世界卫生组织公认为A1级绿色消毒剂。二氧化氯具有强氧化性,但不与氨氮反应产生有害物质,优良的理化性质使其被广泛应用于水处理、医疗保健、食品行业、石油行业等众多领域。然而,二氧化氯极其不稳定,当暴露在阳光下很容易发生降解,这对二氧化氯的运输和储存造成极大的不便。针对此问题,本论文将酸源与载体进行结合,并将其用于一元固体二氧化氯的制备中,得到了一种储存稳定、使用方便的固体二氧化氯。论文首先将吸附性能优良的两种载体(SBA-15介孔硅基材料和凹凸棒土)进行结合,得到SBA-15/凹凸棒土复合载体,并用制备的复合载体对不同的固体酸进行负载。通过对所得样品进行红外光谱、BET、p H和二氧化氯缓释性能测定,结果表明,磷钨酸复合载体制备出的样品二氧化氯产生率高且储存稳定性最佳。对制备磷钨酸复合载体的各反应条件进行考察,确定了以分子量为5800的P123作为模板剂,同时得到了制备复合载体时凹凸棒土的最佳加入量。在负载磷钨酸时,通过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确定了磷钨酸与载体的最佳质量比以及最适宜的干燥温度。本论文将合成得到的磷钨酸复合载体与亚氯酸钠及一些辅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匀并压片,从而制得一元固体二氧化氯片剂。对主料的配比、辅料的种类和用量进行探究,最终确定出最佳配方,该配方可使制备的二氧化氯固体片剂二氧化氯生产率较高、溶于水后释放时间较短且储存稳定性好。对制备的二氧化氯固体片剂进行杀菌试验测定,结果表明由该片剂溶于水后得到的二氧化氯消毒剂,作用5min的时间,对大肠杆菌的杀灭率可达到100%;作用10min的时间,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灭率超过了99.999%。

光家琛,吴明松,陈雁飞,谷嘉宁,张雪雯[5](2015)在《中国二氧化氯固体制剂研究现状》文中提出二氧化氯作为新一代安全、高效、广泛的消毒剂,已得到广泛应用。二氧化氯固体制剂因其具有稳定性好、便于运输等优点,扩大了二氧化氯的应用范围,已成为当前研究热点。本文将国内现有的固体二氧化氯制剂的研究现状分为吸附型、直接反应型及反应缓释型加以综述,并展望了未来二氧化氯固体制剂的开发方向。

杨光锦[6](2015)在《哈尔滨市生活饮用水安全问题调研分析与对策研究》文中指出水是生命之源,安全卫生的饮用水对人类健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课题通过对2011年-2013年哈尔滨市定点监测的水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了解了哈尔滨市生活饮用水的水质安全状况呈现的规律以及突出存在的安全问题,并结合实际分析原因、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以期为日后的改水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1.哈尔滨市水质安全状况存在的问题:整体水质合格率3年间逐年上升,但是水质提升在区县个体无明显体现;市(县)政供水水质状况好于自建供水和乡镇供水;末梢和二次供水水质状况好于出厂水;所辖区水质状况好于所辖县。巴彦县、通河县、尚志市、延寿县消毒剂余量值不合格问题较为严重,合格率分别为:20.6%、44.4%、56.2%、53.8%;木兰县锰超标问题较为严重,合格率为:37.3%,并且上述两种指标的不合格情况多呈现时间上的持续性和水样之间的普遍性。另外,自建和乡镇供水的感官指标超标,铁、锰超标较为普遍,水体可能富营养化等问题应得到重视和改善。2.哈尔滨市水质安全问题出现的原因:改水工作缺乏针对性,导致区县之间、水厂之间水质状况发展不平衡,水质安全问题持续存在,个体水质状况提升效果不佳;水质管理缺乏硬性规定与量化指标;水文地质条件可能影响出厂水质,缺乏对于源水的监测管理。工作人员技术水平、消毒设备的完善程度、药品的持续供应能力是消毒剂余量值合格情况的主要限制因素;源头水质的影响、水处理工艺的水平、管网的污染是锰超标的最可能影响因素。3.哈尔滨市水质安全问题的对策研究:提升水质状况,应明确规定整个涉水过程各主体的责任与义务,具体量化设备工艺、人员技术的考核指标;提高改水工作的针对性,加强自建、乡镇供水的质量提升,加强对源水的监测与出厂水质的把控。若要全面的提升水质,需要大量的资金与人员的投入,短期内可首先针对突出水质安全问题进行水质改善,在水源保护、设备更新、人员培训上加大力度,提高水质,保障居民的安全饮水。

杨莎[7](2014)在《缓释型二氧化氯抑菌保鲜膜的研制》文中提出二氧化氯以其优越的环境友好性和高效的杀菌性能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已经十分广泛。缓释型二氧化氯固体制剂作为近几年新兴的研究领域,已经得到了初步发展,如二氧化氯凝胶粉、二氧化氯反应盒、二氧化氯胶囊、二氧化氯片剂等等,果蔬在采摘之后可存入保鲜库贮存,但是在长途的运输过程中,受环境影响易导致其腐烂变质,为此,开发果蔬贮运过程中的保鲜技术显的尤为重要。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设计了二氧化氯膜结构。该膜分A膜和B膜两个部分,A、B膜选择无纺布材质,大小为3×5cm,抑菌空间大小为4.77L。其中A膜负载了被β-环糊精包合的活化剂组分,载药量为0.21g。B膜负载了被聚乙烯醇包覆的亚氯酸钠,载药量为0.14g。在A、B膜之间添加控释薄膜。(2)研究了不同的活化剂体系对二氧化氯母体材料的活化效果的影响,最终确定活化体系的最佳配方:活化剂由酸化剂A和酸化剂B组成,其中酸化剂A和酸化剂B的质量比为1:2,活化剂和亚氯酸钠的质量比为1:1,促释剂和活化剂质量比为2:3。(3)β-环糊精-活化剂包合物的制备。以β-环糊精为包合主体,活化剂作为客体,采用了饱和水溶法和超声法分别进行了包合实验,探究β-环糊精-活化剂包合物的特性。在饱和水溶法实验过程中,研究了影响包合物形成的组分的质量比、搅拌速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因素,采用正交实验对包合工艺进行优化。在超声实验中,根据超声波的分散特性,利用超声波作用促进包合反应发生。最后用红外光谱仪和光学显微镜对包合物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在饱和水溶法试验探究中,当β-CD和活化剂用量的质量比为1:3,反应温度30℃,搅拌速度350r/min,反应时间3h时,效果最佳;超声法较饱和水溶法简单,但实验得到的包合物很少,药品损失严重;经过光学显微镜和红外光谱表征分析,包合后的物质呈现多面体半透明晶型,内含不透明的块状物,说明活化剂已经被β-CD包合。(4)讨论了环境湿度大小、控释薄膜透湿率大小以及促释剂的有无对该二氧化氯膜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环境湿度在55%±2%到95%±2%范围内变化时,环境湿度为85%±2%时,有效释放天数最长,达11d,总释放量为17.185mg,有效释放率为35.9%;固定环境湿度为85%±2%,于A、B膜之间添加透湿率分别为68%±20%和33%±20%的控释膜,结果表明:透湿率33%±20%的控释膜,不仅可以有效调整日释放量于0.151.5mg之间,而且延长有效释放天数达17天,明显优于透湿率为68%±20%的保鲜膜。但有效释放率较低,仅为21.5%;在此基础上,通过添加促释剂后,可提高其有效释放率至25%。(5)讨论了自制缓释型二氧化氯释放特性机理,建立了可应用于实际释放规律的释放动力学模型,固体二氧化氯的释放规律及机理模型均表明反应共经历了两个阶段,即二氧化氯释放量随反应时间增大阶段和降低阶段;两个阶段分别满足二级动力学规律和一级动力学规律,其动力学方程分别为y=0.665-0.064x+0.032x2和y=1.49-0.08x,R2=0.867

牛亚楠[8](2014)在《二氧化氯喷雾剂的制备与评价及其止血机理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文以自制稳定性二氧化氯溶液为主药,采用适宜的高分子材料为载体,将其制备成二元喷雾剂,以克服二氧化氯使用上的不稳定性。并且对所述制剂进行质量评价、抗菌活性筛选,对受试动物进行皮肤刺激性实验与安全性评价,初步进行止血机理探索。方法:采用碘量法对自制稳定性二氧化氯溶液进行含量测定。采用反相高效液相离子对色谱法建立自制二氧化氯喷雾剂的含量测定方法。以释放度作为评定指标,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建立含量测定方法,分别对喷雾剂处方组分的海藻酸钠、甘油用量等进行筛选,采用正交试验确定了处方组成。然后根据2010版药典对喷雾剂的性状、pH值、离心试验等的规定进行了质量评价。以家兔皮肤为研究对象,进行皮肤刺激性试验,对二氧化氯喷雾剂进行安全性评价。选择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球菌为试验菌种对二氧化氯喷雾剂抗菌性进行了试验。并且以家兔为受试动物,通过半自动血凝仪对家兔血浆测定了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激活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含量(FIB)。以大鼠为受试动物,利用血小板聚集率仪,在二磷酸腺苷(ADP)、花生四烯酸(AA)、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等诱导剂作用下,测定大鼠血小板聚集率;初步探索了二氧化氯的止血机理。结果:碘量法测定的三批自制稳定性二氧化氯溶液的浓度分别为21.96mg/mL、23.77mg/mL、20.60mg/mL,测定结果的RSD值分别为1.4%、0.0%、1.7%。采用反相高效液相离子对色谱法,对二氧化氯喷雾剂进行含量测定,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6%,测定结果的RSD值为2.4%,表明这种方法准确可靠;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稳定性二氧化氯溶液进行含量测定,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9%,RSD值为1.7%;通过正交试验最终确定二氧化氯喷雾剂的配方组成为:海藻酸钠0.25g、甘油1.0g、聚丙烯酸200μL、无水乙醇4.0mL、稳定性二氧化氯溶液24.72mg;该自制喷雾剂为无色透明的溶液,pH值在4.6左右,离心后无分层现象。稳定性试验表明该制剂应该在避光,20℃左右保存;通过家兔完整皮肤和破损皮肤的单次和多次刺激试验,家兔皮肤未出现任何红肿和斑块焦痂,其安全性可靠;选择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进行最小抑菌和最小杀菌试验,得出该制剂相对应于以上三种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18.6、18.6、37.1μg/mL,最小杀菌浓度分别为148.6、148.6、1188μg/mL。与云南白药(阳性对照组)比较,二氧化氯在0.05mg/mL-0.20mg/mL范围内,凝血酶时间(TT)变化百分率值优于阳性对照组结果,二氧化氯在0.08mg/mL-0.15mg/mL范围内,部分激活的凝血酶时间(APTT)平均值优于阳性对照组结果,随着二氧化氯浓度增加,凝血酶原时间(PT)平均值呈不规律性变化,而纤维蛋白原含量(FIB)随着二氧化氯浓度增加凝血时间与空白相比均减小,但趋势为先减小后增加;其中试验组与阳性对照组含药量相同,但凝血酶时间(TT)平均值变化百分率结果显示,二氧化氯略优于云南白药凝血时间;其中试验组结果部分激活的凝血酶时间(APTT)明显优于云南白药组,其中凝血酶原时间(PT)的试验结果则略微高于阳性对照组,而纤维蛋白原含量(FIB)的对应结果接近于云南白药组;通过血小板聚集率试验,云南白药组的聚集率为40%-50%,而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二氧化氯溶液试验组的最大聚集率也为40%-50%,花生四烯酸(AA)和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诱导的二氧化氯试验组最大聚集率在20%-30%,生理盐水的最大聚集率为0。结论:本文制备了一种具有快速止血、可用于皮肤外用的二氧化氯两元喷雾剂。并且其制剂的质量标准均符合2010版药典的规定。试验结果表明,该制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有杀灭作用,且对完整皮肤和破损皮肤均无刺激性,可用于皮肤的局部快速止血。通过四项凝血指标测定,可初步表明,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平均值递减趋势,可初步推断二氧化氯可能是一种凝血酶激活剂,促进对凝血因子Ⅺ和因子Ⅻ的激活,加快启动内源性凝血途径,从而起到快速凝血的作用,且不会伴随有血栓的形成。通过凝血酶原时间(PT)平均值呈不规律性变化,可初步推断二氧化氯几乎不诱发或促进外源性凝血途径。通过凝血酶时间(TT)平均值总体递减趋势,可初步推断二氧化氯在0.01mg/mL-0.20mg/mL范围内,具有促进血浆纤维蛋白原转变成纤维蛋白能力的作用,使纤维蛋白原更快的转变成纤维蛋白,从而在单位时间内形成更多的纤维蛋白,达到快速止血的作用。血小板在不同诱导剂的作用下发生不同的活化反应。体外实验结果表明二氧化氯均在ADP、PAF和AA诱导下引起大鼠离体血小板不同程度聚集,且随二氧化氯浓度增加呈先扬后抑之规律,数据同样说明二氧化氯具有快速止血作用,但不会伴随有血栓形成的潜在因素。在ADP、PAF和AA三种诱导剂中,二氧化氯表现出对ADP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具有更强的诱导作用。二氧化氯对ADP、PAF和AA三种途径均有诱导作用,可能通过一共同环节诱导血小板活化。目前公认,血小板活化有ADP、AA和PAF三条途径,但最终通过降低血小板内cAMP水平并增加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而引起血小板活化聚集。为二氧化氯成为止血候选药物提供理论依据。

杨思静[9](2014)在《二氧化氯固体制剂及其母体材料安全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二氧化氯是一种国际公认的高效、广谱、无残留的新一代理想消毒剂,近年来在世界各国得到广泛的应用。由于液态和气态二氧化氯的局限性,二氧化氯固体制剂因其高效、稳定、便捷的特性而倍受青睐。但是由于二氧化氯固体制剂的主要成分多为氯酸钠、亚氯酸钠以及固体酸,而氯酸钠、亚氯酸钠属于危险化学品范畴,具有较强氧化性。在储运过程中常有火灾爆炸现象,对其安全使用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对二氧化氯固体制剂及其母体材料的环境安全性研究刻不容缓。本论文主要研究如下内容:研究内容之一:为研究二氧化氯母体材料的环境安全性能,以氯酸钠(记为0#)和亚氯酸钠(记为1#)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恒温恒湿箱、摩擦和撞击感度仪、电火花感度仪及DSC等仪器,对二者的机械感度、静电感度及热安全性能进行对比研究,并在机械感度和静电感度实验中加入了掺杂其它杂质的实验。结果表明:(1)通过测试相应温度和湿度下10小时后样品的有效含量可知,0#和1#样品在温度为15℃、20℃、25℃,相对湿度为50%、70%、90%的环境条件下,均有不同程度变质现象,有效含量明显降低;(2)机械感度测试表明,未经掺杂的0#和1#样品机械安全性较高,无爆炸危险,掺杂树脂、油脂和木粉后,二样品在5kg重锤作用下会发生爆炸,随着木粉掺杂量的变化,二样品的机械感度均有所变化,且1#样品较0#样品对撞击、摩擦作用更敏感;(3)静电感度测试表明,0#、1#样品及以掺杂三种掺杂物后样品均对静电作用不敏感;(4) DSC测试结果表明,在0到300℃温升范围内,亚氯酸钠容易发生热积聚,从而引起热爆炸,而氯酸钠在此温升范围内,相对较安全,热安全性能较高。研究内容之二:为研究二氧化氯固体制剂的安全性能,以某生产企业生产的一元二氧化氯固体消毒剂(记为12#)和本实验室自制的二元二氧化氯固体制剂主剂(记为13#)作为研究对象,从热安全性、机械安全性以及静电安全性三方面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二氧化氯固体制剂的环境安全性采用的方法与第一部分实验测试方法相同。结果表明:(1)在撞击感度测试时,12#试样在锤重5kg、落高0.15m的撞击条件下迅速变黄,而13#试样在同等条件下未变黄,并且在撞击条件改为锤重10kg、落高2m时13#试样仍未变黄。在摩擦感度测试时,12#试样在摆角(66±1)°、表压(2.45±0.07)Mpa条件下迅速变黄,而13#试样在同等条件下未变黄,且将摆角增大至(80±1)°时13#试样仍未变黄,说明二元片剂的机械安全性较高;(2)静电感度测试表明,二者对静电均不敏感;(3)由DSC测试结果可知,在0160℃范围内,二元片剂热安全性能较高,但随着温度上升至300℃,二者的危险系数均上升,均有爆炸危险。最后对包装材料和贮运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李莹莹[10](2013)在《二氧化氯片剂空气消毒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二氧化氯作为第四代杀菌消毒剂被广泛应用。二氧化氯在极低浓度下能杀灭许多致病细菌,因此在空气消毒方面已成为高安全、高利用率、高普及率、零残留的杀菌消毒剂,但目前存在使用不便、腐蚀等缺点,仍需进一步研究。本文主要研究二氧化氯片剂组方工艺、杀菌效果、缓释机理及减少腐蚀性。通过二氧化氯杀菌效果研究,1.0m3的染有细菌的密闭舱中和40 m3的普通房间内,当二氧化氯在空气中浓度达到0.2mg/l时,维持30min,对密闭舱白色葡萄球菌的杀灭率超过99.90%,同时对空气中自然菌的杀灭率可达90.00%以上。通过单组分和正交试验筛选最优配方为主剂亚氯酸钠为18%、活化剂为2%、干燥剂氯化钙10%、泡腾剂柠檬酸为50%和碳酸氢钠6%、缓蚀剂钼酸钠10%和含氟表面活性剂0.05%、绿茶香精0.1%,其余组分为硫酸钠填充剂。压片工艺主要是控制片剂车间的温湿度,在常温下,湿度应控制在25%以内。中试得出的片剂完整、硬度、崩解时限,脆碎度、片重差异标准符合2010版《药典》要求。稳定性实验二氧化氯含量损失7.9%,符合2002版《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二氧化氯空气消毒片制备的消毒液48小时含量基本稳定。另外利用消毒片制备的消毒液对比普通二氧化氯泡腾片有一定的缓蚀作用,将中度腐蚀降为轻度腐蚀,大大降低腐蚀速率。通过1m3密闭舱和40 m3宿舍实验,用二氧化氯空气消毒片配置100mg/L消毒液,按比例10 ml/m3使用,停留30min,使用普通喷雾杀菌率较低,但相对于密闭舱气溶胶喷雾以及气体熏蒸时,人工染菌杀灭率可达到消毒技术规范的规定99%以上,在宿舍现场试验空气中自然菌杀灭率可达到消毒技术规范的规定90%以上。

二、二氧化氯制剂的安全使用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二氧化氯制剂的安全使用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2016~2019年吉林省城市二次供水水质监测结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饮用水安全与人体健康
        1.1.1 饮用水卫生现状
        1.1.2 饮用水供给方式及其安全隐患
        1.1.3 饮用水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2 国内外饮用水水质监测情况
        1.2.1 国外饮用水水质监测情况
        1.2.2 国内饮用水水质监测情况
        1.2.3 吉林省饮用水水质监测情况
    1.3 饮用水水质监测的意义
    1.4 改善饮用水卫生的措施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资料来源
    2.2 资料信息
        2.2.1 监测对象
        2.2.2 监测项目
        2.2.3 吉林省城市二次供水水源类型
        2.2.4 吉林省城市二次供水消毒方式
    2.3 评价标准
    2.4 质量控制
    2.5 数据处理与分析
第3章 结果
    3.1 吉林省城市二次供水监测结果
        3.1.1 2016年吉林省城市二次供水监测结果
        3.1.2 2017年吉林省城市二次供水监测结果
        3.1.3 2018年吉林省城市二次供水监测结果
        3.1.4 2019年吉林省城市二次供水监测结果
    3.2 吉林省城市二次供水监测结果分析
        3.2.1 吉林省城市二次供水总体水质监测结果
        3.2.2 吉林省城市二次供水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监测结果
        3.2.3 吉林省城市二次供水毒理指标监测结果
        3.2.4 吉林省城市二次供水微生物指标监测结果
第4章 讨论
    4.1 吉林省城市二次供水总体水质合格情况
    4.2 吉林省城市二次供水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合格情况
    4.3 吉林省城市二次供水毒理指标合格情况
    4.4 吉林省城市二次供水微生物指标合格情况
    4.5 建议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及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2)过氧化物类消毒剂及其在突发传染病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消毒和消毒剂
2 二氧化氯
    2.1 二氧化氯及其消毒特性
    2.2 二氧化氯产品形式及应用
    2.3 二氧化氯对病毒的杀灭作用
3 过氧乙酸
    3.1 过氧乙酸及其消毒特性
    3.2 过氧乙酸产品形式及应用
    3.3 过氧乙酸对病毒的杀灭作用
4 过氧化物类消毒剂在突发传染病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应用
5 展望

(3)二氧化氯固体缓释制剂开发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无机物为载体的固体制剂
2 有机物为载体的固体制剂
3 二氧化氯固体缓释剂的应用
    3.1 空气净化领域
    3.2 食品保鲜领域
    3.3 表面消毒领域
4 展望

(4)杂多酸复合载体的制备及其在二氧化氯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
    1.2 二氧化氯概述
        1.2.1 二氧化氯的性质及制备
        1.2.2 二氧化氯的杀毒性能及应用
        1.2.3 固体二氧化氯的研究
    1.3 固体酸复合载体体系
        1.3.1 硅基介孔材料
        1.3.2 凹凸棒土
        1.3.3 杂多酸
    1.4 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1.4.1 课题的研究意义
        1.4.2 课题的研究内容
第2章 二氧化氯复合载体的合成与表征
    2.1 引言
    2.2 实验原料和仪器
        2.2.1 实验原料
        2.2.2 实验仪器
    2.3 二氧化氯复合载体的制备
        2.3.1 SBA-15的制备
        2.3.2 改性SBA-15的制备
        2.3.3 固体酸复合载体的制备
    2.4 复合载体的分析与表征
        2.4.1 复合载体的红外表征
        2.4.2 复合载体BET分析
        2.4.3 复合载体的pH测定
        2.4.4 复合载体缓释性能测定
    2.5 结果与分析
        2.5.1 复合载体红外表征分析结果
        2.5.2 BET比表面(积)分析测试仪检测结果与分析
        2.5.3 复合载体的pH测定结果及分析
        2.5.4 复合载体缓释性能结果与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磷钨酸复合载体的性能优化
    3.1 引言
    3.2 实验原料和仪器
        3.2.1 实验原料
        3.2.2 实验仪器
    3.3 实验内容
        3.3.1 原料的制备
        3.3.2 实验内容
    3.4 结果与讨论
        3.4.1 模板剂的选择及载体形状的影响
        3.4.2 凹凸棒土加入量的影响
        3.4.3 磷钨酸与复合载体的最佳配比
        3.4.4 负载磷钨酸时干燥温度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一元固体二氧化氯片剂的制备
    4.1 引言
    4.2 实验原料和仪器
        4.2.1 实验原料
        4.2.2 实验仪器
    4.3 实验内容
        4.3.1 原料的准备
        4.3.2 主要质量指标检测
        4.3.3 杀菌实验方法
    4.4 结果与讨论
        4.4.1 磷钨酸复合载体与亚氯酸钠的最佳配比
        4.4.2 聚乙烯基吡咯烷酮作粘结剂对片剂的影响
        4.4.3 干燥剂发泡剂对片剂的影响
        4.4.4 二氯异氰尿酸钠作促进剂对片剂的影响
        4.4.5 杀菌实验结果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5)中国二氧化氯固体制剂研究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二氧化氯简介
2二氧化氯固体制剂
    2.1吸附型二氧化氯固体制剂
    2.2直接反应型二氧化氯固体制剂
    2.3反应缓释型二氧化氯固体制剂
3结论与展望

(6)哈尔滨市生活饮用水安全问题调研分析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国外饮用水安全现状
        1.1.2 我国饮用水安全现状
        1.1.3 哈尔滨市饮用水安全现状
    1.2 选题目的与意义
        1.2.1 选题目的
        1.2.2 选题意义
    1.3 研究内容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样品采集
        2.1.1 采样点的确定
        2.1.2 水样类型
        2.1.3 样品采集标准
        2.1.4 样品采集位置
        2.1.5 样品采集频率
    2.2 样品检测
        2.2.1 检测指标与检测方法
    2.3 样品评价
        2.3.1 样品评价标准
    2.4 数据处理方法
第3章 哈尔滨市生活饮用水监测结果与安全问题分析
    3.1 引言
    3.2 水质监测合格情况整体分析
        3.2.1 不同年份的水样水质合格率差异
        3.2.2 不同供水类型的水样水质合格率差异
        3.2.3 不同采水位置的水样水质合格率差异
        3.2.4 区、县水样水质合格率差异
    3.3 区县个体水质安全问题
        3.3.1 十八个区县水质安全程度等级分布
        3.3.2 水质安全突出问题
    3.4 小结
第4章 水质安全问题的原因分析
    4.1 影响哈尔滨市整体水质安全状况的原因分析
        4.1.1 监管因素对水质安全状况的影响
        4.1.2 经济发展对水质安全状况的影响
        4.1.3 地理因素对水质安全状况的影响
        4.1.4 其他因素对水质安全状况的影响
    4.2 研究指标未达标原因分析
        4.2.1 消毒剂余量不合格原因分析
        4.2.2 锰不合格原因分析
    4.3 小结
第5章 水质安全问题对策研究
    5.1 整体水质问题对策研究
        5.1.1 加强水质安全监管
        5.1.2 提高改水针对性
        5.1.3 普及涉水常识
    5.2 个体水质安全问题对策研究
        5.2.1 改善水质消毒状况
        5.2.2 降低水中锰含量
    5.3 小结
第6章 讨论
第7章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缓释型二氧化氯抑菌保鲜膜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二氧化氯的杀菌机理
    1.3 固体二氧化氯发展历程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吸附型固体二氧化氯研究现状
        1.3.2 反应型固体二氧化氯研究现状
        1.3.3 缓释型固体二氧化氯研究现状
    1.4 本论文研究目的意义与内容
        1.4.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思路
第2章 活化剂的类型及其配比的工艺研究
    2.1 实验仪器与材料
    2.2 实验方法
        2.2.1 酸化剂种类的选择
        2.2.2 促释剂的选择
        2.2.3 亚氯酸钠与酸质量比的探究
    2.3 实验结果与结论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包合工艺研究及其包合物表征
    3.1 实验仪器与材料
    3.2 活化剂-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研究
        3.2.1 环糊精包合物简介
        3.2.2 活化剂-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
        3.2.3 包合物的物相鉴定
    3.3 结果与讨论
        3.3.1 饱和水溶液法
        3.3.2 超声法
        3.3.3 活化剂-β-环糊精包合物的验证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缓释型二氧化氯膜的制备及其性能测定
    4.1 实验仪器与材料
    4.2 缓释型固体二氧化氯膜的制备步骤
    4.3 分析测试方法
    4.4 结果与讨论
        4.4.1 最佳环境湿度的选择
        4.4.2 日二氧化氯有效释放量的测定
        4.4.3 有效释放总量的测定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缓释型二氧化氯膜缓释放动力学研究
    5.1 缓释型二氧化氯反应机理模型的构建
    5.2 缓释型二氧化氯反应模型
    5.3 二氧化氯缓释动力学方程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建议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8)二氧化氯喷雾剂的制备与评价及其止血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二氧化氯喷雾剂的制备
    1 材料与仪器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3 讨论
第二章 二氧化氯喷雾剂的质量评价
    1 材料与仪器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3 讨论
第三章 二氧化氯喷雾剂的体外抗菌性试验及安全性评价
    1 材料与仪器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3 结论
第四章 二氧化氯止血机理的初步探讨
    1 材料与仪器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3. 讨论
第五章 综述二氧化氯的研究进展
    1 二氧化氯的概述
    2 二氧化氯的性质及特点
    3 二氧化氯的制备方法
    4 二氧化氯的应用
    5 市场展望
参考文献
符号说明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个人简历

(9)二氧化氯固体制剂及其母体材料安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课题研究背景
        1.1.2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危化品固定场所作业环境安全性研究现状
        1.2.2 危化品道路运输环境安全性研究现状
        1.2.3 危化品环境安全性研究方法
    1.3 本文研究内容
2. 理论基础
    2.1 二氧化氯固体制剂相关理论
        2.1.1 氯酸钠和亚氯酸钠理化特性及用途
        2.1.2 二氧化氯理化特性及用途
        2.1.3 二氧化氯固体制剂介绍
    2.2 危险化学品相关理论
        2.2.1 危险化学品定义与类别
        2.2.2 危险化学品运输及仓储环境构成
        2.2.3 不同运输方式的主要环境影响因素
    2.3 热安全性相关理论
    2.4 机械感度相关理论
        2.4.1 撞击感度测试方法
        2.4.2 摩擦感度测试方法
        2.4.3 机械感度影响因素
    2.5 静电感度相关理论
    2.6 本章小结
3. 二氧化氯母体材料环境安全性研究
    3.1 环境温度、湿度对二氧化氯母体材料安全性能的影响
        3.1.1 实验仪器与样品
        3.1.2 实验方法与步骤
        3.1.3 二氧化氯标准曲线的确定
        3.1.4 实验结果与讨论
    3.2 二氧化氯母体材料热安全性研究
        3.2.1 实验仪器与样品
        3.2.2 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3.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3 二氧化氯母体材料机械安全性研究
        3.3.1 实验仪器与样品
        3.3.2 实验方法与步骤
        3.3.3 撞击感度测试结果与讨论
        3.3.4 摩擦感度测试结果与讨论
    3.4 二氧化氯母体材料静电安全性研究
        3.4.1 实验仪器与样品
        3.4.2 实验方法与步骤
        3.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5 本章小结
4. 二氧化氯固体制剂环境安全性研究
    4.1 二氧化氯固体制剂热安全性研究
        4.1.1 实验仪器与样品
        4.1.2 实验方法与步骤
        4.1.3 实验结果与讨论
    4.2 二氧化氯固体制剂机械安全性研究
        4.2.1 实验仪器与样品
        4.2.2 实验方法与步骤
        4.2.3 机械感度测试结果与讨论
    4.3 二氧化氯固体制剂静电安全性研究
        4.3.1 实验仪器与样品
        4.3.2 实验方法与步骤
        4.3.3 机械感度测试结果与讨论
    4.4 本章小结
5. 二氧化氯母体材料及其固体制剂包装材料的选择及贮运建议
    5.1 包装材料的选择
    5.2 二氧化氯固体制剂及其母体材料贮运建议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及建议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建议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10)二氧化氯片剂空气消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室内空气微生物污染的现状
        1.1.1 室内空气微生物种类
        1.1.2 室内空气微生物来源
        1.1.3 室内空气微生物特点
        1.1.4 室内空气微生物的危害
    1.2 目前室内微生物污染控制措施
        1.2.1 物理方法
        1.2.3 化学方法
    1.3 二氧化氯应用于空气消毒
        1.3.1 二氧化氯性质
        1.3.2 二氧化氯固体制剂研究进展
        1.3.3 二氧化氯用于空气消毒
    1.4 所选课题的意义和应用前景
第2章 二氧化氯空气消毒的探索性研究
    2.1 实验仪器、药品及场所
        2.1.1 实验仪器
        2.1.2 主要药品
        2.1.3 实验场所
    2.2 实验原理
    2.3 本实验阶段的主要工作
    2.4 实验方法、步骤及结果
        2.4.1 空气中细菌浓度的确定
        2.4.2 二氧化氯在密闭空间杀菌效果的研究
        2.4.3 二氧化氯泡腾片在模拟现场的杀菌效果的研究
        2.4.4 模拟现场杀菌效果影响因素的研究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二氧化氯空气消毒片处方工艺的研究
    3.1 主要仪器
    3.2 实验材料
        3.2.1 药品与试剂
        3.2.2 香精
    3.3 主要原料筛选
        3.3.1 固态二氧化氯释放剂的制备及测定
        3.3.2 柠檬酸量的确定
        3.3.3 活化剂量的确定
        3.3.4 香精的筛选
        3.3.5 泡腾崩解剂用量的筛选
        3.3.6 缓蚀剂种类及量的筛选
        3.3.7 正交试验优化处方
    3.4 制备工艺考察
        3.4.1 原始处方
        3.4.2 空气相对湿度的控制
        3.4.3 粉末的流动性
        3.4.4 物料前处理
        3.4.5 混合步骤
        3.4.6 压片
        3.4.7 中试压片过程温度湿度的控制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二氧化氯空气消毒片的质量评价
    4.1 性状
        4.1.1 方法
        4.1.2 结果
    4.2 脆碎度
        4.2.1 方法
        4.2.2 结果
    4.3 崩解时限
        4.3.1 方法
        4.3.2 结果
    4.4 重量差异检查
        4.5.1 方法
        4.5.2 结果
    4.5 硬度
    4.6 二氧化氯含量的测定
    4.7 空气消毒片初步稳定性的考察
    4.8 消毒片溶液缓释性的考察
        4.8.1 实验方法
        4.8.2 实验数据
        4.8.3 实验结论
    4.9 消毒片制备的溶液缓蚀特性数据
        4.9.1 实验方法
        4.9.2 实验数据
        4.9.3 实验结论
    4.10 本章小结
第5章 二氧化氯空气消毒片杀菌特性的研究
    5.1 实验内容概述
    5.2 材料和器材
        5.2.1 实验材料
        5.2.3 实验器材
    5.3 实验方法
    5.4 实验结果
        5.4.1 模拟现场实验结果
        5.4.2 现场实验结果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四、二氧化氯制剂的安全使用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2016~2019年吉林省城市二次供水水质监测结果分析[D]. 石艳槟. 吉林大学, 2021(01)
  • [2]过氧化物类消毒剂及其在突发传染病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应用[J]. 马业萍,闫菡. 中国发明与专利, 2020(03)
  • [3]二氧化氯固体缓释制剂开发研究进展[J]. 刘博,吴明松,王昌盛,王丽萍,陈圣治,魏雪宁.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9(12)
  • [4]杂多酸复合载体的制备及其在二氧化氯中的应用研究[D]. 代明雪. 天津大学, 2019(06)
  • [5]中国二氧化氯固体制剂研究现状[A]. 光家琛,吴明松,陈雁飞,谷嘉宁,张雪雯. 二氧化氯研究与应用进展——二〇一五二氧化氯与水处理技术研讨会暨二氧化氯专业委员会十周年纪念年会论文集, 2015
  • [6]哈尔滨市生活饮用水安全问题调研分析与对策研究[D]. 杨光锦. 黑龙江大学, 2015(12)
  • [7]缓释型二氧化氯抑菌保鲜膜的研制[D]. 杨莎. 中北大学, 2014(08)
  • [8]二氧化氯喷雾剂的制备与评价及其止血机理研究[D]. 牛亚楠. 山西医科大学, 2014(12)
  • [9]二氧化氯固体制剂及其母体材料安全性研究[D]. 杨思静. 中北大学, 2014(08)
  • [10]二氧化氯片剂空气消毒研究[D]. 李莹莹. 河北科技大学, 2013(05)

标签:;  ;  ;  ;  ;  

二氧化氯制剂的安全使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