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之交宗教工作的思考——重温“政策、管理、促进适应”

世纪之交宗教工作的思考——重温“政策、管理、促进适应”

一、世纪之交宗教工作的思考 ──再谈“讲政策、抓管理、促适应”(论文文献综述)

李冲[1](2021)在《改革开放以来宗教法治化治理研究述评》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1978年起我国宗教管理工作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改革开放至2004年《宗教事务条例》颁布之前宗教依政策管理,2004年制定《宗教事务条例》至2017年新《宗教事务条例》颁布之前宗教依法管理,2017年制定《宗教事务条例》后开启宗教法治化管理新篇章。学术界针对宗教管理的研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国家宗教管理战略导向相一致,依法管理、提高宗教管理法治化水平是贯穿宗教管理工作的主脉络。

罗中[2](2013)在《中国少数民族宗教与和谐社会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宗教作为少数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对民族的凝聚与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国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含有民族和宗教两重特性,宗教文化上的统一和认同感,往往是一个多民族共同体在政治经济上统一的思想文化基础。我国的55个少数民族绝大多数都有宗教信仰,在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中国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是不可回避的因素。对中国少数民族宗教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研究,既符合新时期对民族宗教研究的理论需要,又符合正确处理宗教之间,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之间关系的现实国情。本论文的题目为《中国少数民族宗教与和谐社会研究》,尝试研究以下几个方面内容:1、从理论上阐明中国少数民族宗教中的有益因素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2、从现实层面探讨中国少数民族宗教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如何对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具有自身特色的贡献。3、尝试提出少数民族宗教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中的路径选择。论文共五章,分为导论和正文两个部分。导论部分:主要交代选题缘由、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和创新点等问题。正文部分:第一章对中国少数民族宗教的分布与宗教信仰的特点作了大致阐述,并结合少数民族宗教信仰鲜明的民族化特征;宗教信仰形态多样同时并存;宗教信仰与民族心理、文化、风俗习惯融为一体等三个特点进行论述。第二章对和谐社会理论与宗教和谐理论进行探讨,阐述两种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与内涵。社会和谐的执政理念是在社会稳定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宗教和谐理论是科学发展观的落实。把中国少数民族宗教和谐与社会和谐联系起来,有利于宗教与社会形成协调关系,有利于宗教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长治久安。第三章论述少数民族宗教文化中的和谐思想。从三个方面来阐述:民族即一母所生兄弟的和睦思想;人类与自然天人合一的环保思想;多元信仰和平相处的思想。少数民族宗教自古以来就有追求和平崇尚和谐的传统,所以,在其原始信仰或宗教教规教义中蕴含着丰富的有关和谐的训导与启示。因此,挖掘中国少数民族宗教中的和谐资源,结合新的时代要求和信仰实践加以创新发展,使崇尚和谐、追求和谐成为更多大众的价值取向和理想追求。第四章少数民族宗教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从历史层面论述少数民族宗教对国家统一、民族形成的重要作用,以及正确处理民族宗教与国家间的关系:既坚持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又对宗教进行合法的管理与控制。没有稳定就谈不上和谐,为了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理想,需要既有力又理性的社会控制。第五章从现实层面探讨民族宗教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对中国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的研究,归根究底是要研究如何使其适应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所以对民族宗教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的探讨不可或缺。本章首先阐述了少数民族地区和谐社会构建的内涵,引用宗教学界提出的前沿理论宗教与文化生态平衡观点,来分析探讨中国少数民族宗教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及其在维系中国宗教文化生态平衡中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其次尝试提出少数民族地区和谐社会构建的路径选择:兴边富民的理念、宗教信仰和谐思想的引导以及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中国和而不同的和谐文化思想,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持续的影响着中国的少数民族。在今天新的时代条件下,中国少数民族宗教也应适应社会辅助政治,成为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积极力量。不同的民族宗教之间固然有差异,但其追求和谐的目标都是一致的。历史已充分展现了宗教之间的和谐关系,也为宗教与和谐社会之间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学术研究的资源。

王芝华[3](2011)在《执政安全视野下的宗教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在历史上始终面临处理宗教问题以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领土完整和执政地位巩固的考验,宗教作为社会运转的子系统,在当代中国与维护党的执政安全息息相关。胡锦涛指出,我国当前面临的和平与发展难题包括“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的局面,“正确认识和处理宗教问题,切实做好宗教工作,关系到党和国家工作的全局,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可见,我们中国的宗教,置身于加快改革开放的时代,置身于经济体制深刻变革、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社会结构深刻变动、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年代,置身于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的当代,其对党的执政安全的正面和负面的影响都不可忽视。它理所当然可以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发挥在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中的积极作用,但是,它也有可能释放引起矛盾、冲突的消极作用,或者“帮忙”,或者“添乱”。因此,从维护执政安全的视角来研究我国的宗教问题,是我们研究党的执政规律所无法回避的问题,是一个关系到我们党执政前途命运的重大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必须倾全党之力来认真研究和处理的全局性战略问题。首先,本文着眼于国内外学术界关于执政安全与宗教问题的研究现状,科学分析了本研究的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然后,立足于理论的诠释,在借鉴学术界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执政党执政安全主题概念作出了的厘定,准确把握执政党执政安全的内涵,并对与宗教问题相关的执政安全理论进行了论述。本文系统地总结了当代中国宗教出现的新变化:一是宗教发展更趋世俗化,其社会影响不断扩大;二是宗教较快发展,信教人数持续增长;三是宗教问题日益复杂,国际影响更加突出。同时,分析了这种新变化给我们党处理宗教问题,维护执政安全带来新的挑战。接着,坚持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为指导,运用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科学分析了宗教的本质、功能和社会作用,比较系统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从历史学、文化学的视角,坚持历史与现实结合,论从史出,以史带论,分析了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宗教发展;从横向的角度,总结世界上不同政教关系国家处理宗教问题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从纵向的角度,按照历史发展的线索,对建国以来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处理宗教问题的艰难探索过程和成功经验进行了全面总结。最后,针对我们党处理宗教问题面临的新挑战,提出用科学发展观来统领宗教工作,正确处理宗教问题,从而维护党的执政安全。一是要从理念到实践上改进应对宗教问题的执政方式;二是要科学把握宗教工作的本质;三是要倾全党之力来研究和处理宗教问题,即必须要加强党对宗教工作的领导、要将宗教工作纳入到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及和谐社会建设等五大建设之中。

朱启友[4](2006)在《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继承和发展》文中认为马克思主义宗教问题的理论与实践,是一个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时代课题。80多年来,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三代领导集体,高度重视宗教问题,根据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同中国宗教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在艰辛探索中逐步摸清了中国的宗教问题、特别是社会主义时期宗教问题的一般规律,形成了一套中国特色的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政策,不仅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而且对做好现阶段我国宗教工作、促进宗教更好地与社会主义相适应也具有重大指导价值和深远影响。

叶小文[5](2000)在《世纪之交宗教工作的思考 ──再谈“讲政策、抓管理、促适应”》文中研究表明

二、世纪之交宗教工作的思考 ──再谈“讲政策、抓管理、促适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世纪之交宗教工作的思考 ──再谈“讲政策、抓管理、促适应”(论文提纲范文)

(1)改革开放以来宗教法治化治理研究述评(论文提纲范文)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至2004年《宗教事务条例》颁布之前宗教治理研究:依政策性规定管理到依法管理的转变
    (一)加强宗教管理的立法工作研究
    (二)针对宗教管理立法提供建议等研究方面
    (三)探讨宗教依法管理战略和宗教自由政策的协同关系
二、2004年《宗教事务条例》颁布至2017新《宗教事务条例颁布》之前:宗教管理法制化到法治化的蜕变
    (一)优化宗教管理,从理论和实践意义的角度提倡宗教法治化的重要性,并提出推进宗教治理法治化的工作建议
    (二)介绍各地方开展宗教依法管理工作的经验
    (三)针对宗教教职人员开展依法管理工作
三、习近平新时代治理理念引领下的宗教法治化治理:宗教工作法治化迈上新台阶
    (一)新中国成立前宗教治理经验及启示研究
    (二)新中国成立后宗教管理经验及启示研究
    (三)藏区宗教法治化治理研究
    (四)非藏区宗教法治化治理经验与启示
    (五)宗教极端化问题的法治化治理研究
    (六)宗教法治化治理措施研究
四、展望宗教法治化治理研究新方向
    (一)增加关于宗教自治权与政府依法治理权力之间的权力边界研究
    (二)补充关于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法治化治理对比研究
    (三)增加农村宗教和城镇宗教法治化治理差异化研究
    (四)推进对宗教法治化治理措施的风险评估研究

(2)中国少数民族宗教与和谐社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0.1 论文选题缘由及意义
    0.2 相关研究动态
    0.3 主要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第1章 传统延续:中国少数民族宗教信仰
    1.1 我国少数民族宗教的分布
        1.1.1 原始宗教
        1.1.2 道教
        1.1.3 佛教
        1.1.4 伊斯兰教
        1.1.5 基督教
    1.2 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的特点
        1.2.1 宗教信仰鲜明的民族化特征
        1.2.2 宗教信仰形态多样同时并存
        1.2.3 宗教信仰与民族心理、文化、风俗习惯融为一体
第2章 继承创新:和谐社会与宗教和谐理论
    2.1 和谐社会理论
        2.1.1 和谐社会理论的历史渊源
        2.1.2 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提出
        2.1.3 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完善与发展
    2.2 宗教和谐理论
        2.2.1 中国共产党对宗教和谐理论的探索实践历程
        2.2.2 宗教和谐理论的逐步形成
        2.2.3 宗教和谐理论的内涵
第3章 各美其美:少数民族宗教中的和谐思想
    3.1 民族即一母所生兄弟的和睦思想
        3.1.1 各族关于民族即同胞兄弟的传说
        3.1.2 同族异姓为一母所生兄弟的观念
    3.2 人类与自然天人合一的环保思想
        3.2.1 尊重自然善待自然的认识观
        3.2.2 取舍有度保护自然的生存观
        3.2.3 顺应自然美化环境的居住观
    3.3 多元宗教信仰和平相处的思想
        3.3.1 多种宗教信仰寺庙相邻而处的建筑布局
        3.3.2 多种宗教神祗共居一寺同享祭祀的习俗
        3.3.3 对不同宗教不予以区别对待的朴实信仰现象
第4章 美美与共:少数民族宗教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4.1 少数民族宗教与国家统一
        4.1.1 历代民族政策对国家统一的促进作用
        4.1.2 少数民族宗教在国家统一过程中的社会功能
    4.2 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4.2.1 “多族多教一国”的民族国家模式
        4.2.2 多元宗教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影响
    4.3 正确处理民族宗教与国家间的关系
        4.3.1 坚持政教分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4.3.2 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第5章 美在和谐:民族宗教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5.1 少数民族地区和谐社会构建的内涵
        5.1.1 融洽的民族关系是建设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前提
        5.1.2 宗教生态平衡是维系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条件
        5.1.3 文化生态平衡是民族地区和谐社会构建的精神动力
    5.2 少数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建设的路径选择
        5.2.1 兴边富民理念的确立
        5.2.2 宗教信仰和谐思想的引导
        5.2.3 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3)执政安全视野下的宗教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0.1 国内外学术界的相关理论探讨
        0.1.1 执政党执政安全研究概况
        0.1.2 宗教与无产阶级政党、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研究概况
    0.2 研究方法与思路
        0.2.1 研究方法
        0.2.2 研究思路
    0.3 基本框架与创新之处
        0.3.1 基本框架
        0.3.2 创新之处
第一章 执政党执政安全相关问题阐释
    1.1 执政党执政安全主体概念的厘定
        1.1.1 政党、执政党
        1.1.2 安全、执政安全
    1.2 执政基础与执政安全
        1.2.1 执政党的阶级基础与执政安全
        1.2.2 执政党的群众基础与执政安全
    1.3 执政环境与宗教问题
        1.3.1 从“世情”新变化审视执政安全与宗教问题的联系
        1.3.2 从“国情”新变化审视执政安全与宗教问题的联系
        1.3.3 从“党情”新变化审视执政安全与宗教问题的联系
第二章 新时期宗教活动对我党执政安全的新挑战
    2.1 宗教发展更趋世俗化,社会影响不断扩大:党的执政理念和方式面临新挑战
        2.1.1 宗教社会参与日趋增多,其伦理更倾于世俗道德
        2.1.2 宗教对现代科学以宽容和尊重
        2.1.3 信徒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更趋世俗化
    2.2 宗教较快发展,信教人数持续增长:党的执政基础面临新挑战
        2.2.1 宗教较快发展并呈现多元化趋势
        2.2.2 信教人数持续增长并呈现年轻化趋势
        2.2.3 广大农村出现宗教狂热反弹现象
    2.3 宗教问题日益复杂,国际影响更加突出:党的执政环境面临新挑战
        2.3.1 宗教自身矛盾冲突日益增多
        2.3.2 宗教问题与民族问题及社会各方面相互交织引起的社会矛盾比较突出
        2.3.3 境内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的破坏和渗透活动加剧
第三章 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全面审视宗教问题
    3.1 坚持马思主义宗教观
        3.1.1 宗教及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3.1.2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
    3.2 以史为鉴:中国传统社会中宗教发展的历史启示
        3.2.1 成仙成佛:凸显“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
        3.2.2 以“和”为贵:提倡和谐共存的和谐思想
        3.2.3 “忠孝仁义”为上:注重世俗的伦理规范和道德观念
    3.3 洋为中用:不同政教关系国家处理宗教问题的经验借鉴
        3.3.1 “国家控制宗教型”国家处理宗教问题的教训
        3.3.2 “国教型”与“政教合一型”国家处理宗教问题的启示
        3.3.3 “政教分离型”国家处理宗教问题的经验借鉴
第四章 总结我党处理宗教问题的历史经验以正确驾驭宗教问题
    4.1 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处理宗教问题的艰难探索
        4.1.1 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正确的宗教政策得以制定
        4.1.2 极左思潮严重影响党的宗教政策:党的执政安全面临危险
    4.2 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处理宗教问题的理论与实践
        4.2.1 发展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宗教工作指导思想拨乱反正
        4.2.2 落实正确的宗教政策:维护党的执政安全
    4.3 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处理宗教问题的成功经验
        4.3.1 讲政治:从政治高度认识和处理宗教问题
        4.3.2 重政策:全面正确地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4.3.3 抓管理: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4.3.4 促适应: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第五章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宗教工作以确保党的执政安全
    5.1 从理念到实践上改进应对宗教问题的执政方式
        5.1.1 转变执政理念:为维护党的执政安全指明航向
        5.1.2 转变执政方式:维护执政安全的根本出路
    5.2 科学把握宗教工作的本质
        5.2.1 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与宗教观相结合
        5.2.2 做好一大批“人”的工作:信教群众的工作
        5.2.3 做好宗教界上层人士的工作
    5.3 倾全党之力来研究和处理宗教问题
        5.3.1 加强党对宗教工作的领导
        5.3.2 将宗教工作纳入物质文明建设中
        5.3.3 将宗教工作纳入政治文明建设中
        5.3.4 将宗教工作纳入精神文明建设中
        5.3.5 将宗教工作纳入生态文明建设中
        5.3.6 将宗教工作纳入和谐社会建设中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4)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继承和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 宗教问题具有长期性, 不能用简单的强制的方法去制止和消灭
    (二) 坚持宗教信仰自由是我党在宗教问题上的一项长期基本政策
    (三) 宗教工作是我党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 “民族、宗教无小事”
    (二) “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宗教政策”
    (三) “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
    (四)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四、世纪之交宗教工作的思考 ──再谈“讲政策、抓管理、促适应”(论文参考文献)

  • [1]改革开放以来宗教法治化治理研究述评[J]. 李冲. 湖南警察学院学报, 2021(01)
  • [2]中国少数民族宗教与和谐社会研究[D]. 罗中. 中央民族大学, 2013(06)
  • [3]执政安全视野下的宗教问题及对策研究[D]. 王芝华. 中南大学, 2011(12)
  • [4]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继承和发展[J]. 朱启友. 皖西学院学报, 2006(01)
  • [5]世纪之交宗教工作的思考 ──再谈“讲政策、抓管理、促适应”[J]. 叶小文. 中国宗教, 2000(01)

标签:;  ;  ;  ;  ;  

世纪之交宗教工作的思考——重温“政策、管理、促进适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