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磷脂 E - 食用化妆品

卵磷脂 E - 食用化妆品

一、卵磷脂E——食用化妆品(论文文献综述)

夏琛[1](2021)在《根皮素纳米粒子对糖尿病大鼠的肾脏保护作用研究》文中提出根皮素(Phloretin,Pht)为二氢查尔酮类化合物,主要存在于苹果、草莓、山茶等植物中,具有抗氧化、抑制酪氨酸酶活性、抗肿瘤、降血糖等生理功能,安全无毒,可应用于食品、药品、化妆品等多个领域。但是存在水溶性差、生物利用率低以及稳定性差等问题,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局限性,因此提高Pht的水溶性以及生物利用度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解决疏水性小分子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目前已经开发出多种性能不同的纳米载体,其中大豆卵磷脂(Soybean Lecithin,SL)与壳聚糖(Chitosan,CS)因其具有的生物相容性以及生物降解性等特性,被广泛应用于纳米粒子等新型药物递送系统。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利用SL与CS之间的静电吸附作用,构建了负载根皮素大豆卵磷脂-壳聚糖纳米粒子(Phloretin-loaded Soybean Lecithin-Chitosan Nanoparticles,Pht-SL-CS NPs),研究了 其结构与性能,探究了其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可能机制,主要结论如下:(1)根据单因素实验以及正交实验,最终确定大豆卵磷脂-壳聚糖纳米粒子(Soybean Lecithin-Chitosan Nanoparticles,SL-CS NPs)的最优制备工艺:CS 浓度为0.10 mg/mL,CS/SL质量比为1:25,乙醇含量为8%,pH值为4,磁力搅拌时间为2 h,在该制备条件下,纳米粒子对3 mg Pht的包封率(Encapsulation Efficiency,EE)为 98.12%±0.10%。(2)探究了 Pht 的浓度对 Pht-SL-CSNPs 的 EE 和载药率(Loading Efficiency,LE)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ht的浓度为250 μg/mL时,EE为92.71%±0.67%,LE为6.76%±0.06%,Pht水溶性提高了 9.97倍;对Pht-SL-CS NPs进行结构表征: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的结果表明Pht已经成功被包埋入纳米粒子的脂质内核;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ometer,XRD)的结果表明,Pht以非结晶(无定型)态存在于Pht-SL-CS NPs中,提高了 Pht的水溶性;外观形态及重复性考察表明制备的Pht-SL-CS NPs为类球状结构,粒径较小,无凝聚现象,分布均匀且工艺重复性好。(3)以粒径为指标,比较不同冻干保护剂对Pht-SL-CS NPs的复溶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甘油的保护作用最佳,当甘油的添加量为4%(w/v)时,Pht-SL-CS+4%GNPs复溶时的粒径与冻干前无显着差异(p>0.05);分别在25℃自然光、25℃避光以及4℃避光条件下探究各体系对Pht的保护效果,结果表明根皮素纳米粒子的光照稳定性以及贮藏稳定性明显提高;通过体外模拟消化实验探究各体系中Pht的生物可及度,包埋后的Pht生物可及度显着提高(p<0.05),以甘油作为冻干保护剂后,能显着改善冻干复溶后生物可及度下降的问题(p<0.05);探究了各体系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抑制活性大小依次为:Pht 的 1%DMSO 溶液>Pht-SL-CS+4%GNPs>Pht-SL-CS+4%GNPs 复溶>Pht-SL-CS NPs>Pht-SL-CS NPs 复溶>阿卡波糖。(4)通过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灌胃Pht-SL-CS+4%GNPs(简称Pht NPs)对糖尿病大鼠体重无显着影响(p>0.05),且有一定的降血糖作用;低剂量的Pht NPs能显着减缓肾脏及肝脏增重(p<0.05),这说明Pht NPs可能对糖尿病大鼠的肾脏及肝脏有一定保护作用;对糖尿病大鼠肾脏功能影响的结果显示,Pht NPs可以有效缓解肾脏损伤;肾脏组织病理学及纤维化观察结果显示,不同剂量的Pht NPs均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肾脏病变并减轻纤维化程度;肾脏组织抗氧化作用结果表明Pht NPs具有抗氧化应激作用,可改善由氧化应激引发的肾脏损伤;对糖尿病大鼠肾脏TGF-β1/Smad2信号通路影响的结果显示,Pht NPs的干预使得TGF-β1、Smad2蛋白的表达极显着下调(p<0.001),说明Pht NPs可能通过调控TGF-β1/Smad2信号通路来改善糖尿病大鼠肾脏纤维化,进而发挥其肾脏保护作用。综上,Pht NPs不仅能显着改善Pht的水溶性、贮藏稳定性、光照稳定性以及生物可及度,并且仍具有较强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并通过腹腔注射STZ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实验结果表明Pht NPs能够缓解肾脏病变并减轻纤维化程度,具体机制涉及改善肾脏组织氧化应激,抑制TGF-β1/Smad2信号通路。本文为Pht NPs在抑制α-葡萄糖苷酶、防治DN等方面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

孟新宇[2](2021)在《壳聚糖的疏水改性及其乳化性能研究》文中认为天然或天然来源多糖、蛋白质或多肽可作为食品、化妆品及医药行业乳化剂。目前天然乳化剂的研究还缺少像司盘、吐温、蔗糖酯这类平台乳化剂的制备和应用。其中,多糖的强亲水性限制了其工业应用;而蛋白质或多肽的物理化学稳定性较差,在等电点附近水溶解性差。多糖中,壳聚糖(CS)作为一种结构多样性、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和可再生性良好的阳离子多糖逐渐引起了人们关注。酪蛋白是牛奶中最主要的疏水蛋白,经酶促水解后可得到具有更多疏水基团的多肽。若通过酪蛋白疏水多肽(CHP)对CS进行疏水改性,可提高壳聚糖的两亲性,并克服多肽在水相中稳定性、溶解性差的缺点,还可能制备出一系列平台乳化剂。与此同时,CS疏水改性产物作为乳化剂还可赋予乳状液一定的功能特性,如抗氧化性及抑菌性能。因此,本文以CS为亲水性多糖,CHP为疏水多肽,采用两种绿色合成方法:干热Maillard反应及反溶剂法,得到两类CS-CHP产物。考察CS-CHP及其溶液的表/界面性能、乳化性能、其它物理化学性能和功能特性。以CS-CHP作为乳化剂稳定乳状液,并研究其稳定乳状液的机理。此外,还将CS-CHP两亲产物稳定的乳状液用于姜黄素的包埋及释放,适用于食品、化妆品及医药等众多领域。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基于对天然来源、广泛HLB值平台乳化剂的需求,用酪蛋白疏水肽对不同分子量和脱乙酰度的壳聚糖进行疏水改性,制备并表征CS-CHP系列接枝物,研究其两亲性、及热稳定性、溶解性等功能特性以及之间的构效关系。通过酶促水解制备得到水解度10%的CHP,在干热Maillard反应最优条件下,与不同分子量和脱乙酰度的CS进行接枝,可获得接枝度为3.10%-15.08%,HLB值为6-14的平台化合物。通过接枝前后分子量、红外光谱及核磁共振表征接枝物的结构特征,并利用紫外光谱及圆二色谱分析接枝物构象。该系列CS-CHP接枝物具有一定的构效关系:随着接枝度增加,褐变指数增加,CS-CHP溶液的zeta电位升高,HLB值降低。通过上述方法制备得到的CS-CHP接枝物相比于CHP、CS及其非共价混合物具有更好的两亲性、热稳定性及水溶解性。用CS-CHP接枝物稳定的O/W乳状液在120天不破乳,具有长期储存稳定性;而未共轭化的CHP、CS及其混合物稳定的乳状液分别在均质后、7天及14天破乳。一定条件下,乳状液的粒径、zeta电位及多分散系数的变化表明,接枝物稳定的乳状液具有更优异的耐温耐盐稳定性。乳状液的流变行为及微观形貌实验则表明接枝物稳定的乳状液为一种弹性凝胶状乳液。荧光显微和溶剂替换实验表明,接枝物通过在乳状液的油/水界面形成一层致密的界面膜,并在空间形成网状结构稳定乳状液。进一步地,用CS-CHP接枝物稳定的乳状液包封姜黄素,包封效率接近100%。乳状液良好的稳定性使得包封率在14天内能够保持稳定,并延缓姜黄素的降解。在模拟胃肠液中,6 h释放60.39%姜黄素,相比于CS和CS-CHP混合物稳定的乳状液具有明显的缓释效果。此外,CS-CHP接枝物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性,可能会抑制姜黄素的降解。2.在以CS-CHP接枝物为分子乳化剂的基础上,本实验拓展了CS-CHP颗粒作为Pickering乳化剂的研究和应用。通过改变CS与CHP的比例,以反溶剂法制备得到粒径为1.17-9.14 nm,三相接触角为12.5°-87.4°的CS-CHP纳米颗粒。随着CHP比例的增加,纳米颗粒粒径增加,三相接触角增加,表明具有更强的疏水性。等温滴定微量热及zeta电位结果表明,CHP与CS分子间为弱结合,纳米颗粒的形成是由疏水作用驱动的放热过程。首先,经CHP疏水改性的纳米颗粒能够显着降低表/界面张力,并且能够快速实现在油/水界面的吸附。该纳米颗粒具有良好的晶体结构,热稳定性有极大提升。该系列纳米颗粒还具有优异的抗氧化性,对大肠杆菌(E.coli)及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具有显着抑制作用。该纳米颗粒为1级细胞毒性,在浓度125-2000μg/ml范围内无依赖性。该纳米颗粒广泛的粒径范围及接触角为Pickering乳状液的制备提供了一个多样性,可以制备高内相Pickering乳状液,通过油相体积分数的改变还可实现乳状液类型从O/W到W/O的转变;并且CS-CHP纳米颗粒可以稳定不同的油相,具有广谱乳化能力。该系列纳米颗粒通过在油/水界面吸附,为Pickering乳状液提供一个具有粘弹性的软屏障,纳米颗粒的晶体结构提供一定的强度,共同实现Pickering乳状液的稳定;其中NPs3-1稳定的Pickering乳状液在28天内不破乳。进一步地,由于CS的氨基带电性赋予该系列纳米颗粒p H和CO2/N2刺激响应性,因此CS-CHP纳米颗粒稳定的Pickering乳状液具有良好的p H和CO2/N2开关性。随着开关次数的增加,乳状液仍保持较为稳定的粒径及多分散系数。此外,两类CS-CHP体系稳定的乳状液对姜黄素均能实现高效包埋,但呈现了非常不同的缓释行为。由CS-CHP纳米颗粒稳定的Pickering乳液不仅可以实现对姜黄素的高效包封和缓释,还可在不同环境刺激下实现姜黄素的靶向释放。纳米颗粒稳定的Pickering乳状液包封姜黄素在模拟胃液(SGF,p H 1.2)中几乎没有释放,当p H增加至p H7.4(模拟肠液,SIF)以后,乳状液被破坏,姜黄素逐渐释放。而接枝物稳定的乳状液包封的姜黄素,在SGF下会有姜黄素的释放,并且进入SIF后继续释放。因此,通过分子结构的调控,壳聚糖-酪蛋白疏水肽有望成为一类功能性平台乳化剂分子,并有望在药物负载方面起到不同的作用。

王建新[3](2020)在《化妆品天然成分原料介绍(ⅩⅨ)》文中认为1裂裥菌素(Schizophyllan)裂裥菌素(Schizophyllan)又称裂褶菌多糖,产于裂褶菌。裂褶菌为真菌,有时与香菇伴生,可食用。裂裥菌素从裂褶菌中提取。裂裥菌素的结构如下:1.1理化性质裂裥菌素为纤维状白色粉状物,分子量约10万,易溶于冷水,热水可加速溶解,水溶液pH为中性,粘稠,不溶于高浓度的乙醇、丙酮乙酸乙酯等溶剂。裂裥菌素的CAS号为9050-67-3。

杜振亚[4](2020)在《两亲性蛋黄蛋白肽的自组装及其在食品胶体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食品级胶体颗粒在制备和稳定乳液、泡沫等界面主导型多相食品体系方面显示出巨大的优势和应用前景。目前,食品工业致力于发现和设计天然、高效的食物蛋白(肽)基颗粒来操控界面组装进而调控食品胶体的功能特性。但是,至今依然缺乏有效的天然食品级胶体颗粒来操控界面进而调控食品的功能特性。本研究以工业提取蛋黄磷脂和蛋黄油剩余的副产物-脱脂蛋黄粉为原料,利用胰蛋白酶将其酶解得到两亲性蛋黄蛋白肽(EYP),EYP通过疏水相互作用自组装成的胶束状纳米颗粒(EYPNs)具有较强的界面活性(油-水/气-水),可以用于制备纳米Pickering乳液、Pickering泡沫、纳米颗粒及凝胶微球等食品胶体体系。本文的主要结论如下:(1)研究和评估了EYPNs作为纳米包埋载体用于提高疏水活性物质的水溶性及生物可及性的能力。首先研究了两亲性EYP自组装形成EYPNs的胶束化机制并表征其纳米颗粒结构。然后采用p H响应法构建了荷载疏水性活性物质姜黄素的EYPNs输送载体来提高其生物可及性。结果显示,EYP主要依靠疏水作用自组装成胶束状纳米颗粒EYPNs,呈平均粒径约为25 nm的球形结构,荧光探针法测定的临界胶束化聚集浓度约为0.1 mg/m L。调节p H 12.0使EYPNs解离并混入疏水性活性模型物质姜黄素(Cur),缓慢回调p H至中性,解离的EYPNs又重新自组装并通过疏水作用将Cur包埋于其内部,形成稳定的EYPNs-Cur复合纳米颗粒。相对于游离Cur,其溶解度提高近3341倍,即使经过长达一个月的不避光储藏,Cur几乎没有发生降解。在体外模拟消化液中,复合纳米颗粒中Cur保有量是游离Cur的近两倍。这表明EYPNs可作为疏水活性物质的纳米级稳态输送载体并提高其生物可及性。(2)研究了EYPNs的气-水界面吸附特性和界面结构,并制备出稳定的食品级Pickering泡沫。首先研究了p H对EYPNs形貌及其气-水界面特性的影响,然后以EYPNs作为唯一发泡剂研究其泡沫特性。结果表明,随着p H的降低,EYPNs带电量降低并且其形貌由纳米胶束颗粒逐渐转变成大尺度的聚集体。气-水界面张力随着p H的降低而降低,盐离子对EYPNs的气-水界面活性没有明显影响。接触角随着p H的降低而升高,但在数值上均小于90°。当p H处于6.0-9.0范围时,EYPNs在泡沫通道以及气-水界面处均有分布。随着p H降至4.0-2.0,EYPNs纳米颗粒间库伦斥力下降导致颗粒发生聚集,这些聚集体主要集中在气-水界面及泡沫液膜内,显着提升了泡沫的稳定性。这表明EYPNs纳米颗粒具有良好的泡沫形成能力和泡沫稳定性,并表现出一定的pH依赖性,在p H 3.0时制备的Pickering泡沫性能较好。(3)研究了EYPNs的油-水界面组装及界面结构,并首次制备出稳定的、粒径小于200 nm的食品级纳米Pickering乳液。结果显示,作为天然肽基纳米颗粒,EYPNs在稳定油-水界面方面具有多种优势,包括较小的粒径、中等程度的润湿性、较高的界面活性以及吸附在油-水界面后的结构可变形性。基于此,EYPNs可作为油-水界面稳定剂,成功制备出平均粒径小于200 nm且PDI小于0.2的稳定且单分散的纳米Pickering乳液。通过调节微射流参数和油相比例可实现对纳米乳滴尺度的有效调控,同时油相类型及极性的改变不影响纳米乳液的形成和稳定。当油相为可食用的植物油时,制备出的纳米Pickering乳液整体上为食品级属性。稳定性结果表明,纳米Pickering乳液可有效抵制Ostwald熟化,显示出长期的存储稳定性,并且可作为稳定的前体模板制备结构化油粉。这种优异的稳定性主要归因于结构完整的EYPNs纳米颗粒在乳滴表面形成了紧密且不可逆的界面吸附层。本研究首次发现天然食源性的两亲性蛋黄蛋白肽及其自组装行为可用于设计和构建一类新型的纳米Pickering乳化剂,制备出的稳定且性能可控的食品级纳米Pickering乳剂在食品、药品和化妆品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可持续应用潜力。(4)采用单滴分散凝胶法,将EYPNs稳定的纳米Pickering海藻油乳液与海藻酸钠-钙离子凝胶体系复合,制备出荷载海藻油纳米乳液的功能性微珠。结果显示,制备出的复合功能微珠尺寸均匀,海藻油荷载量和氧化稳定性均较高。通过调节海藻酸钠浓度可以操控复合体系的流变特性,纳米乳液的包埋率和复合凝胶微珠的厚度、硬度、球形因子、表面粗糙度及其稳定性。复合凝胶微珠的固形物含量与海藻酸钠浓度呈反比,这主要是由于低浓度海藻酸钠复合体系在形成凝胶微珠过程中,水分和纳米乳液的流失远大于交联的钙离子。海藻酸钠和EYPNs均具有一定的抗油脂氧化作用,同时复合凝胶微珠网络抑制油-水界面处的物质交换并阻碍纳米乳液与外界空气的接触,进而降低了海藻油氧化速率。

林云伟[5](2020)在《南极磷虾油基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制备及性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众多研究表明,富含EPA、DHA的南极磷虾油以及白藜芦醇能有效地保护心血管,预防心血管疾病。然而,南极磷虾油与白藜芦醇的不稳定性及疏水性极大地限制了二者在水基食品中的应用。纳米结构脂质载体作为新一代的载体系统,可以有效提高生物活性物质的稳定性和水溶性。因此,本研究通过制备南极磷虾油基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评价和研究,以期为提高南极磷虾油及白藜芦醇的稳定性和在水基食品中的溶解性,拓展二者的应用范畴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指导。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超声法制备南极磷虾油基纳米结构脂质载体以1,3-二硬脂酸甘油酯为固体脂,采用单因素实验法探究NLC在制备过程中工艺参数(均质时间、超声功率和时间)和配方因素(乳化剂种类和用量、脂相浓度及与磷虾油占总脂相比例)对其粒径和多分散指数的影响,进而优化制备南极磷虾油基NLC的条件。结果发现,均质时间、超声功率和时间、乳化剂种类和浓度,总脂相浓度及磷虾油占总脂相的比例均会影响南极磷虾油NLC的粒径和PDI。优化后制备南极磷虾油基NLC的条件为:均质时间2 min,超声功率380 W,超声时间8 min;乳化剂为卵磷脂,其最佳浓度为2%;总脂相的浓度为10%,其中固体脂和磷虾油各占总脂相的50%。此优化条件下制备出的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平均粒径112.4±0.4 nm,PDI为0.270±0.004,表明制备的纳米颗粒的粒径符合尺度要求,整个南极磷虾油基NLC体系具有良好的分散均一性和稳定性。(2)不同固体脂制备的南极磷虾油基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特性比较选取8种不同结构的固体脂,运用优化条件制备不同固体脂的南极磷虾油基NLC,以粒径、PDI值、形貌、热力学和结晶特性、EPA保留率为指标,解析各项指标和固体脂的种类和结构的内在关联。结果表明:3种不同碳链长度的脂肪酸类固体脂均不适合制备南极磷虾油基NLC。尽管单硬脂酸甘油酯、1,3-二硬脂酸甘油酯和三硬脂酸甘油酯中脂肪酸的碳链长度相同,但是只有1,3-二硬脂酸甘油酯和三硬脂酸甘油酯可以用于制备南极磷虾油基NLC。3种不同碳链长度的甘三酯类固体脂均可制备出粒径小于400 nm,并具有较好分散均一性的南极磷虾油基NLC,且随着甘油骨架上碳链从C12增加至C18,NLC的粒径从235.80±2.30 nm增加至340.50±2.20 nm,EPA保留率从88.72±0.47%降至72.86±1.06%。经过进一步分析甘油三酯类固体脂制备的NLC发现,碳链长度与粒径及EPA保留率之间、粒径与EPA保留率之间均具有很高的相关度。此外,成功制备的4种南极磷虾油基NLC(GTL-NLC、GTM-NLC、GTS-NLC、GDS-NLC),Zeta电位值均超过-30.00 m V,PDI值均小于0.30,表明4种NLC具有较好的物理稳定性;透射电镜显示4种NLC的形貌皆为球形,说明这4种固体脂对NLC的形貌无显着影响。XRD和DSC的结果表明,4种不同固体脂制备的NLC均具属于缺陷型的结晶结构,这为生物活性物质的包埋提供了更多的空间。(3)GDS-NLC的稳定性研究以1,3-二硬脂酸甘油酯制备的GDS-NLC为研究对象,对其物理稳定性、氧化稳定性和冻干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如下:GDS-NLC离心稳定性参数仅有1.07%,即GDSNLC具有优良的离心稳定性。GDS-NLC在4°C、20°C、40°C下储藏15 d后,平均粒径均出现增加的趋势,但分别只增加了4.77%、4.66%、5.49%,仍保持在110-120 nm范围内,且PDI值仍均小于0.3,说明GDS-NLC具有良好的储藏稳定性。通过比较南极磷虾油和GDS-NLC在4°C、20°C、40°C条件下储藏15 d的POV值变化,发现在4°C、20°C储藏条件下南极磷虾油和GDS-NLC的POV值随储藏时间变化缓慢。4°C条件下,NLC的POV值最低,最有利于保存NLC。40°C储藏条件下,虽然0-5 d GDSNLC的POV值大于南极磷虾油的POV值,但是5-15 d GDS-NLC的POV值均低于南极磷虾油的POV值,说明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NLC可以有效地保护磷虾油,防止其氧化,且40°C储藏条件下GDS-NLC的氧化过程更符合一级氧化动力学。通过检测40°C条件储藏下GDS-NLC的挥发性物质,未发现典型的Strecker降解产物,推测GDSNLC在实验的储藏过程未发生Strecker降解形式的非酶褐变反应。冷冻干燥实验发现,不同种类的冻干保护剂均可以提高GDS-NLC的冻干稳定性,2%(w/w)的蔗糖对GDSNLC的保护效果最佳。其复溶后粒径为162.4±1.3 nm,PDI值为0.228±0.003,说明其依然保持良好的稳定性,这为GDS-NLC在奶粉等固体粉末产品中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4)荷载白藜芦醇的南极磷虾油基R-NLC的性质研究以GDS-NLC为载体,制备荷载白藜芦醇的R-NLC。通过比较发现,R-NLC与GDSNLC的平均粒径、PDI值、Zeta电位无显着性差异,即表明白藜芦醇的引入对GDS-NLC的物理稳定性无显着影响。R-NLC中白藜芦醇的包埋率高达97.76±0.01%,这说明以磷虾油为液体脂,1,3-二硬脂酸甘油酯为固体脂制备的GDS-NLC具有荷载白藜芦醇的可行性。与白藜芦醇乙醇溶液相比,R-NLC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要高于白藜芦醇乙醇溶液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表明南极磷虾油基GDS-NLC可以有效保护白藜芦醇防止其氧化。R-NLC也可以起到缓释白藜芦醇的作用,在释放介质中,R-NLC中的白藜芦醇同时通过菲克扩散和骨架溶蚀两种方式进行释放,其释放规律更符合Ritger-Peppas方程。

何丽兵[6](2020)在《漆蜡漆油有机凝胶体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漆树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树种,漆蜡和漆油分别来源于漆树种籽的种皮和种仁中,其中,漆蜡被广泛应用于涂料、日用化妆品、医药等行业,漆油富含亚油酸和多种活性成分,具有益气补血,创伤愈合,调经止痛,止咳平喘,催乳等功效。我国漆树栽培面积广,漆籽资源丰富,但对其加工利用重视不足,导致大量漆籽闲置。而近年来,有机凝胶在食品、化妆品、医药等行业中作为一种新型分子功能材料被人们关注,其可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日化用品等领域。本文选择以漆油为基料油,漆蜡为凝胶因子制备漆油基有机凝胶油,采用质构仪、旋转流变仪、X-射线粉末衍射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偏光显微镜等研究漆蜡漆油有机凝胶体的凝胶特性、流变学特性、热力学特性、晶体特性,得到如下主要结果:(1)漆蜡漆油在一定条件下混合可成功形成有机凝胶体。随着漆蜡漆油有机凝胶体中漆蜡添加量的增加,析油率逐渐降低,油结合能力增大,硬度和粘聚性也增大。当有机凝胶体中漆蜡凝胶因子添加量为临界凝胶浓度时,晶体形成时间长达一小时以上,随着漆蜡浓度进一步增加,凝胶形成所需时间降低。凝胶储存稳定性的结果表明各浓度有机凝胶样品在为其一个月的储存期间内具有良好的储存稳定性。皮尔逊相关系数表明,漆蜡添加量与硬度和粘聚性之间呈现显着正相关,与析油率呈现显着负相关;硬度与析油率之间为显着负相关,与粘聚性之间呈现显着正相关。(2)漆蜡漆油有机凝胶体为假塑性流体。随着漆蜡浓度的增大,凝胶体系黏稠性增强,假塑性也增强。当应变范围在0.01%~0.1%内时,5%~10%漆蜡含量的凝胶油均处于线性黏弹区,随着漆蜡浓度的增加,凝胶体系临界应力值和动态屈服应力值逐渐增大,屈服区逐渐变宽。凝胶体系对变形速率有良好的耐受性,且随着漆蜡添加量的增加耐受性越强。(3)漆蜡漆油有机凝胶体系中漆蜡的添加量能够改变凝胶体的结晶行为。纯漆蜡的结晶熔融曲线分别在19.39℃和33.57℃有两个结晶峰,在13.81℃和40.42 ℃有两个熔融峰。不同漆蜡添加量的有机凝胶体的结晶峰值点从8.59℃升至13.07℃,熔融峰值点从18.28℃升至22.87℃。随着添加量的增加,形成的凝胶体系越稳定,漆蜡凝胶剂分子结晶的排列更加整齐。(4)晶格网络结构的完善和晶型的转变是凝胶体系凝胶特性、流变学特性及热力学特性发生改变的原因。随着漆蜡含量的增大,凝胶油体系中结晶网络单元由相对稀疏逐渐变得致密,结晶尺寸也逐渐增大,分布变得均匀,漆蜡含量对结晶形态影响不大,均为球状结晶。7%~10%漆蜡含量的凝胶油为晶体颗粒小,网络结构精细的β’型晶体。

李培[7](2020)在《基于可印刷碳基介孔芯片快速实时检测磷脂氧化》文中指出磷脂是生物体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它是具有疏水脂肪酸链和亲水基团的两亲性分子,其不饱和脂肪酸在氧气或其他氧化剂存在时极易发生氧化。在肉品加工中肌内磷脂是脂质水解、氧化的主要底物,一些氧化产物是腌腊风味的主要成分,但也含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许多疾病也与磷脂氧化密切相关,如卵巢癌、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等。因此,磷脂氧化的检测和鉴定备受关注。近年来,光电传感器以其背景信号低、灵敏度高、设备成本低、简易小型化等优点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受到太阳能敏化染料电池(SCs)的启发,本文设计并制作了一种碳基全印刷介孔芯片,用于快速、实时监测磷脂氧化的过程。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C/ZrO2/TiO2介孔芯片(PMC)的制备与表征本章设计C/ZrO2/TiO2介孔芯片,将TiO2、ZrO2、C通过丝网印刷工艺依次涂覆在FTO导电玻璃基底。采用扫描电镜(SEM)、紫外-可见光谱(UV-vis)、循环伏安图(CVs)、电化学阻抗谱(EIS)等方法,表征C/ZrO2/TiO2介孔芯片并对PMC检测磷脂(本论文以大豆卵磷脂为代表)的可行性进行研究。比较了滴加大豆卵磷脂前后C/ZrO2/TiO2介孔芯片上的电流电压曲线,结果显示,未滴加大豆卵磷脂后的芯片由于介孔ZrO2具有绝缘性,因此短路电流值(Jsc)几乎为零;滴加大豆卵磷脂后的介孔芯片Jsc则不为零,表现出良好的光电性能。这是由于大豆卵磷脂能够浸润到PMC的介孔中,且磷脂满足PMC的能级结构,电子被TiO2有效抽取,形成闭合回路,因此可以用来检测磷脂。2.碳基介孔芯片对磷脂氧化过程的快速检测本章首先对比了 C/ZrO2/TiO2介孔芯片对不同氧化体系的磷脂进行检测,采用光照和变温法处理大豆卵磷脂,模拟磷脂不同氧化体系。结果表明,光照条件下Jsc从0.043 mA·cm-2下降到0.011 mA·cm-2,而贮存于暗处滴加了大豆卵磷脂的C/ZrO2/TiO2介孔芯片,其Jsc是相对稳定的;40℃下滴加了大豆卵磷脂的C/ZrO2/TiO2介孔芯片,其Jsc从0.048 mA.cm-2下降到0.018 mA·cm-2,而保存在0℃条件下Jsc电流几乎没有变化。接着根据Jsc电流信号和POV的关系,对不同氧化程度的大豆卵磷脂进行定量检测,获得线性方程:POV=-1580.4×Current+87.196,根据此线性方程可以判断磷脂的氧化程度。同时,PMC的Jsc随大豆卵磷脂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且浓度为1-5 mg范围内与Jsc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Jsc(mA·cm-2)=0.02165 ×mass(mg)-0.02478,相关系数(R)为0.9948,检出限为0.367 mg(S/N=3)。此外,该PMC介孔芯片对亚油酸、肉豆蔻酸、花生四烯酸、胆固醇和亲水性的葡萄糖等食品中其它成分具有良好的抗干扰能力。将PMC与其他测定磷脂氧化的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PMC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更低的检测限。在低温(0℃)条件下,通过一系列连续测量,证明了 PMC检测的稳定性;采用不同的PMC检测相同浓度的磷脂,考察了PMC检测的准确性。

叶锐[8](2020)在《鱼卵水解蛋白-大豆卵磷脂复配乳化剂的乳化特性研究及其在β-胡萝卜素饮料中的应用》文中认为大黄鱼鱼卵蛋白溶解性差,乳化性能不佳。实验室前期研究表明,经过酶解改性后,水解度为4.6%的酶解鱼卵蛋白乳化性能得到显着改善,但同时也发现,p H对酶解鱼卵蛋白的乳化性能有显着的影响,在中性p H范围,乳化性能优良,而在酸性条件其溶解性较差,易发生絮凝,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急剧下降。因此本文以大黄鱼鱼卵水解蛋白为原料,通过添加不同比例的大豆卵磷脂,以提高其在酸性条件下的稳定性,并阐明其机理。在此基础上,以最佳配比的鱼卵水解蛋白-大豆卵磷脂为乳化剂制备以油脂为载体的β-胡萝卜素乳液,进行模拟体外消化实验,研究其在体内的消化机制;并尝试将该乳液应用于含β-胡萝卜素的酸性果味饮料的制备中,考察其稳定性。(1)首先,以不同配比的大黄鱼鱼卵水解蛋白与大豆卵磷脂(配比1:0、0.8:0.2、0.6:0.4、0.5:0.5、0.4:0.6、0.2:0.8、0:1)为乳化剂制备乳液,通过乳化特性、物理稳定性和储藏稳定性来研究大豆卵磷脂对鱼卵水解蛋白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分别由鱼卵水解蛋白、大豆卵磷脂稳定的乳液相比较,添加了大豆卵磷脂的乳液的乳化性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提高,当鱼卵水解蛋白-大豆卵磷脂配比为0.2:0.8时,该复合体系的乳化性能最好,制备获得的乳液粒径分布最小,为41.47 nm,物理稳定性显着提高;在储藏过程中,在添加了大豆卵磷脂的乳液中该配比的乳液抗氧化性更好。说明大豆卵磷脂与鱼卵水解蛋白的协同作用可以有效改善乳液在酸性条件下的稳定性。当鱼卵水解蛋白与大豆卵磷脂配比为0.2:0.8时,为最佳复配比。(2)为进一步研究鱼卵水解蛋白与大豆卵磷脂在酸性条件下的作用机理,采用荧光滴定和三维荧光光谱法考察二者的结合机理。研究发现:在p H=4.0的条件下,大豆卵磷脂对鱼卵水解蛋白的猝灭方式为静态猝灭,二者之间的作用力为疏水相互作用;大豆卵磷脂的复合导致鱼卵水解蛋白中色氨酸和酪氨酸的微环境发生变化,并且诱导鱼卵水解蛋白的多肽链伸展,构象发生变化,二者的最大结合量为0.77。(3)以配比为0.2:0.8的鱼卵水解蛋白-大豆卵磷脂为乳化剂,制备包埋β-胡萝卜素的纳米乳液,通过模拟体外消化实验研究该乳液在体内的消化吸收过程。结果表明:在模拟体外消化过程中,随着消化过程的进行,在小肠阶段乳液粒径具有最小值,β-胡萝卜素的释放率达82.62%,说明消化吸收主要发生在小肠阶段,能使β-胡萝卜素在人体得到充分吸收利用。(4)配制含β-胡萝卜素的酸性果味饮料,通过感官评价筛选出饮料配制的最佳方案,然后以LUMi Sizer稳定性分析为指标分析黄原胶、卡拉胶、羧甲基纤维素钠和海藻酸钠四种增稠剂对含β-胡萝卜素的酸饮料的稳定性影响。结果表明:当蔗糖添加量8%、橙味香精添加0.17%时,饮料口感最佳。使用黄原胶且添加量为0.08%时图谱上起始曲线与终止曲线形成的面积最小,不稳定指数出现最低值,说明0.08%的黄原胶能更好的维持体系的稳定性。(5)酸性果味饮料的稳定性随贮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同时在均质压力为30 MPa时,果味饮料更稳定。

向燕茹[9](2020)在《桃胶多糖的分离、质控方法及护手霜的研究》文中指出桃胶为蔷薇科植物桃Prunus persica(L.)Batsch或山桃Prunus davidiana(Carr.)Franch等树皮中分泌出的树胶物质,具有下淋止痛、和血益气、治疗消渴症的功效,还有天然无毒、产量大、价格低等优点。现在桃胶已广泛用于保健食品,但其基础研究还相对薄弱,缺乏质控方法、标准;而且我国桃胶产量大,应用价值还有待进一步挖掘。本文从这几个方面入手,对桃胶进行主要成分多糖的结构特征与活性研究,对其促进免疫、降血糖的中医功效进行验证,为临床应用与产品开发提供实验依据。基于桃胶活性成分进行质控方法研究。桃胶粗多糖还具有抗氧化、保湿等功效,在此基础上进行桃胶护手霜研制,进一步挖掘桃胶的应用价值,提高其利用率。全文包括以下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桃胶的食药用概况概述了桃胶的基源、本草记载的食药用价值;桃胶形成过程中植物体内的代谢变化、生理结构变化;桃胶的加工方式及其分类;桃胶的物理化学特性;桃胶的药理作用价值;以及在医药、食品、护肤、新型材料、保鲜剂等方面的应用。第二部分桃胶多糖分离及组成分析通过热水提取、乙醇分级沉淀的方法制得桃胶粗多糖,再将粗多糖进行洗涤、过DEAE-52纤维素柱、透析脱盐、凝胶G-100分子筛柱层析的纯化方法得到桃胶多糖(PGP)。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HPGPC)测得PGP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11×103 KDa。HPLC-ELSD的方法对其进行单糖组成测定,结果表明PGP由木糖、阿拉伯糖、葡萄糖、半乳糖四种单糖组成,其摩尔比为5.26:38.86:5.95:49.92。通过红外光谱分析、甲基化实验,证明其结构中存在吡喃环,连接方式有(1→6)-半乳糖、1-阿拉伯糖。第三部分桃胶多糖促进巨噬细胞增殖、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研究天然植物多糖常具有良好的降血糖功效和增强免疫力的作用。本实验对前面分离得到的PGP进行体外MTT实验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实验,探究其活性。结果表明PGP能促进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增殖,当PGP浓度为125μg/mL时,与空白组比较,其增殖率达137.16%。α-葡萄糖苷酶抑制实验,当PGP浓度为4.13 mg/mL时抑制率为50%,最大抑制率为70%。第四部分桃胶质控方法建立了桃胶红外指纹图谱鉴别法。10个不同产地桃胶红外光谱相似度高达0.96以上,且与伪品明胶有明显的区别。找到桃胶的红外指纹图谱的共有模式,确立了桃胶快速无损的鉴别方法。建立了桃胶HPLC-ELSD的方法,分析桃胶中单糖的组成及含量。通过单因素实验优选出桃胶在2M三氟乙酸中水解条件为105℃,2h。采用HPLC-ELSD方法对10个不同产地桃胶中木糖、鼠李糖、阿拉伯糖、葡萄糖、半乳糖5种单糖进行了含量测定,结果表明,10个不同产地桃胶的单糖组成中均含有这五种单糖,但含量上存在差异。其中半乳糖含量最高,达305.33~358.99 mg/g,其次是阿拉伯糖达262.04~315.13 mg/g,浙江嵊州、苍南,江苏无锡等沿海地区总糖含量明显高于湖北随州、贵州毕节等山地区。基于桃胶的形成过程与降雨具有一定的关联,推测其糖含量可能与气候降雨量存在一定的关联。该法专属性、重现性、稳定性较好,可应用于桃胶的质控方法。通过红外指纹图谱对桃胶进行定性鉴别区别其伪品,酸水解测定桃胶中单糖的种类与含量,对桃胶的质量进行把控。从定性、定量两方面对桃胶进行真伪鉴别与质量控制。第五部分桃胶护手霜研究桃胶用于护肤品的研发是不可多得的绿色环保、保湿、抗菌、抗氧化天然原料。为进一步挖掘桃胶的应用价值,研制了桃胶护手霜。首先对桃胶粗多糖吸湿、保湿、抗氧化作用进行了测评,结果表明桃胶粗多糖比海藻酸钠、甘油、透明质酸有更好的保湿效果。对ABTS+、.OH有较好的自由基清除效果,6.7mg/mL的粗多糖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达50%,13.7 mg/mL的粗多糖对·OH的清除率为50%。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了护手霜的最佳乳化温度为80℃,最佳乳化时间为20 min。L27(313)正交实验设计,筛选出最优配方:鲸蜡硬脂醇0.5%、卵磷脂0.0675%、荷荷巴油0.4%、白蜡1.0%、二甲基硅油0.225%、甘油3.0%、角鲨烷0.225%、卡波姆0.04%、椰油基葡糖苷0.4%、桃胶0.3%、单甘酯0.09%、透明质酸0.0275%、硬脂酸0.15%。对最优配比制得的产品按照行业标准进行感官与理化指标测试,均符合标准。

李家伟[10](2019)在《氢化蛋黄卵磷脂的制备与精制研究》文中提出高纯度的氢化卵磷脂比天然卵磷脂具有更良好的稳定性、乳化性和分散性,广泛用于工业、食品和制药行业,可作为化妆品中的乳化剂,提高食品储藏的稳定性,作为抗癌药物和治疗心脏疾病等药物的研发。本文对高纯度氢化蛋黄卵磷脂工艺路线的研发和优化进行了研究,工艺路线分为蛋黄卵磷脂的粗提工艺的研究;粗提蛋黄卵磷脂的催化加氢工艺的研究;大孔吸附树脂层析法精制高纯度氢化蛋黄卵磷脂的研究。(1)本文以新鲜鸭蛋黄的蛋黄液为原料,结合酶解法和低温沉淀法,对实验条件作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得到蛋黄卵磷脂粗提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用无水乙醇作提取液多次提取,丙酮-正己烷体积比为1:4,冷却温度为-20℃,在此条件下测得卵磷脂含量为86.73%。(2)将经过粗提的磷脂(碘值72)为原料用氢化加氢的方法改性生成氢化蛋黄磷脂,考察了反应温度和反应压力对氢化蛋黄磷脂的各个指标的影响,得到反应的最佳条件:15g粗提磷脂,添加适量20wt%Pt/C催化剂,正庚烷-无水乙醇混合物为溶剂,在高压反应釜中进行反应,反应温度为60℃,反应压力为0.6Mpa,氢化产物的碘值为0.3。(3)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柱层析法精制氢化卵磷脂(HPC),经实验,最佳纯化条件为:采用高径比14:1的层析柱,上样浓度3mg mL-1,上样流速为1.5BV h-1,洗脱液为95%的乙醇-水溶液,经分离后,最终卵磷脂纯度为91.13%,回收率89.17%。本文所使用的卵磷脂粗提方法相比传统方法更加高效,所得卵磷脂含量高,利于后期提高精制氢化卵磷脂的含量。氢化工艺与其他工艺对比,产品的酸价和HLB值较理想。大孔吸附树脂精制后的氢化卵磷脂产品与进口高纯度的产品性能基本一致,因此本文对磷脂行业的深入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二、卵磷脂E——食用化妆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卵磷脂E——食用化妆品(论文提纲范文)

(1)根皮素纳米粒子对糖尿病大鼠的肾脏保护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绪论
    1.1 根皮素功能研究进展
        1.1.1 二氢查耳酮类化合物
        1.1.2 根皮素的结构及性质
        1.1.3 根皮素的生物学功效
    1.2 根皮素的增溶方法研究进展
        1.2.1 增溶方法分类
        1.2.2 化学修饰法
        1.2.3 物理修饰法
    1.3 纳米粒子
        1.3.1 纳米粒子的概述
        1.3.2 大豆卵磷脂
        1.3.3 壳聚糖
        1.3.4 大豆卵磷脂-壳聚糖纳米粒子
        1.3.5 冻干保护剂
    1.4 糖尿病研究进展
        1.4.1 糖尿病概述
        1.4.2 糖尿病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1.4.3 糖尿病肾病的研究现状
    1.5 本文研究的依据、意义和主要内容
第二章 大豆卵磷脂-壳聚糖纳米粒子的制备
    2.1 引言
    2.2 材料试剂及仪器
        2.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2.2.2 主要仪器与设备
    2.3 实验方法
        2.3.1 HPLC分析
        2.3.2 根皮素标准曲线的绘制
        2.3.3 SL-CS NPs的制备
        2.3.4 粒径、PDI与Zeta电位的测定
        2.3.5 EE的计算
        2.3.6 单因素实验
        2.3.7 SL-CS NPs制备工艺优化
        2.3.8 正交实验验证
        2.3.9 统计学分析
    2.4 实验结果
        2.4.1 Pht标准曲线
        2.4.2 单因素实验结果
        2.4.3 SL-CS NPs制备工艺优化结果
        2.4.4 正交实验验证结果
    2.5 本章结论
第三章 负载根皮素大豆卵磷脂-壳聚糖纳米粒子的制备与表征
    3.1 引言
    3.2 材料试剂及仪器
        3.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3.2.2 主要仪器与设备
    3.3 实验方法
        3.3.1 Pht-SL-CS NPs的制备
        3.3.2 Pht浓度对粒径、PDI的影响
        3.3.3 Pht浓度对EE、LE的影响
        3.3.4 负载根皮素的纳米粒子制备工艺的重复性考察及粒径分布
        3.3.5 Pht-SL-CS NPs冻干品的制备
        3.3.6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3.3.7 X射线衍射(XRD)
        3.3.8 纳米粒子的外观形态和微观形态分析
        3.3.9 统计学分析
    3.4 实验结果
        3.4.1 Pht浓度对粒径、PDI的影响
        3.4.2 Pht浓度对EE及LE的影响
        3.4.3 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分析
        3.4.4 X射线衍射分析
        3.4.5 外观形态和透射电镜分析
        3.4.6 纳米粒子制备工艺的重复性考察及粒径分布
    3.5 本章结论
第四章 根皮素纳米粒子冻干保护剂的选择及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材料试剂及仪器
        4.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4.2.2 主要仪器与设备
    4.3 实验方法
        4.3.1 根皮素纳米粒子复溶稳定性的研究
        4.3.2 冻干保护剂的选择
        4.3.3 根皮素纳米粒子贮藏稳定性的研究
        4.3.4 根皮素纳米粒子生物可及度的研究
        4.3.5 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反应体系酶浓度的确定
        4.3.6 Pht及阿卡波糖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
        4.3.7 统计学分析
    4.4 实验结果
        4.4.1 不同冻干保护剂对纳米粒子复溶稳定性的影响
        4.4.2 根皮素纳米粒子贮藏稳定性的分析
        4.4.3 生物可及度的分析
        4.4.4 反应体系酶浓度的确定
        4.4.5 Pht及阿卡波糖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
    4.5 本章结论
第五章 根皮素纳米粒子对糖尿病大鼠的肾脏保护作用
    5.1 引言
    5.2 材料试剂及仪器
        5.2.1 实验动物
        5.2.2 材料与试剂
        5.2.3 仪器
    5.3 实验方法
        5.3.1 造模方法
        5.3.2 分组与给药方式
        5.3.3 生长状况检测
        5.3.4 脏器系数
        5.3.5 肾功能指标检测
        5.3.6 肾脏组织病理观察
        5.3.7 肾脏组织纤维化观察
        5.3.8 肾脏组织抗氧化能力测定
        5.3.9 肾脏组织TGF-β1/Smad2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
        5.3.10 统计学分析
    5.4 实验结果
        5.4.1 对糖尿病大鼠体重的影响
        5.4.2 对糖尿病大鼠血糖的影响
        5.4.3 对糖尿病大鼠脏器系数的影响
        5.4.4 对糖尿病大鼠肾脏功能的影响
        5.4.5 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组织病理学的观察
        5.4.6 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组织纤维化的观察
        5.4.7 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组织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5.4.8 对糖尿病大鼠肾脏TGF-β1、Smad2蛋白表达的影响
    5.5 本章结论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

(2)壳聚糖的疏水改性及其乳化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专业词汇缩写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天然食品乳化剂
        1.2.1 卵磷脂
        1.2.2 海藻酸钠
        1.2.3 阿拉伯胶
        1.2.4 酪蛋白
        1.2.5 壳聚糖
    1.3 壳聚糖的疏水改性
        1.3.1 壳聚糖-蛋白非共价复合物
        1.3.2 壳聚糖-蛋白接枝物
        1.3.3 壳聚糖-蛋白纳米颗粒
    1.4 壳聚糖疏水改性产物作乳化剂
        1.4.1 传统乳状液
        1.4.2 多层乳状液
        1.4.3 Pickering乳状液
        1.4.4 纳米乳状液
    1.5 基于壳聚糖疏水改性产物稳定乳状液的包封递送系统
    1.6 论文立题依据及主要研究内容
        1.6.1 立题依据
        1.6.2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壳聚糖-酪蛋白疏水肽接枝物的制备及表征
    2.1 引言
    2.2 材料与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壳聚糖-酪蛋白疏水肽接枝物的制备及表征
        2.3.2 接枝物的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波谱及分子量测定
        2.3.3 接枝物的紫外光谱及圆二色谱
        2.3.4 接枝物表/界面张力的测定
        2.3.5 接枝物热稳定性及水溶解性的测定
        2.3.6 数据分析
    2.4 结果与讨论
        2.4.1 Maillard反应制备接枝物条件优化
        2.4.2 接枝物的分子量、红外光谱及核磁共振波谱分析
        2.4.3 接枝物的构象分析
        2.4.4 系列接枝物的表征及其构效关系
        2.4.5 接枝物的两亲性评价
        2.4.6 接枝物的热稳定性及水溶解性评价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壳聚糖-酪蛋白疏水肽接枝物在O/W乳状液中的应用研究
    3.1 引言
    3.2 材料与仪器
    3.3 实验方法
        3.3.1 接枝物稳定的O/W乳状液的制备与表征
        3.3.2 接枝物的乳化能力及O/W乳状液的乳化稳定性测定
        3.3.3 O/W乳状液的长期储存及耐温耐盐稳定性测定
        3.3.4 O/W乳状液黏度及模量测定
        3.3.5 姜黄素溶解度及降解性测定
        3.3.6 接枝物稳定的O/W乳状液用于姜黄素的包埋及释放
        3.3.7 接枝物抗氧化性的测定
        3.3.8 数据分析
    3.4 结果与讨论
        3.4.1 O/W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3.4.2 接枝物的乳化能力及乳状液的乳化稳定性评价
        3.4.3 O/W乳状液的表征
        3.4.4 O/W乳状液流变行为及稳定机理分析
        3.4.5 O/W乳状液的长期储存及耐高温耐盐稳定性评价
        3.4.6 姜黄素的包埋及释放行为分析
        3.4.7 接枝物的抗氧化性评价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壳聚糖-酪蛋白疏水肽纳米颗粒构筑pH及 CO_2/N_2开关型Pickering乳状液
    4.1 引言
    4.2 材料与仪器
    4.3 实验方法
        4.3.1 壳聚糖-酪蛋白疏水肽纳米颗粒的制备及表征
        4.3.2 纳米颗粒的晶体结构表征及热稳定性测定
        4.3.3 纳米颗粒抗氧化性、抑菌性及细胞毒性测定
        4.3.4 纳米颗粒的pH及 CO_2/N_2刺激响应性
        4.3.5 纳米颗粒稳定的Pickering乳状液的制备及表征
        4.3.6 Pickering乳状液对姜黄素的包埋与释放实验
        4.3.7 数据分析
    4.4 结果与讨论
        4.4.1 纳米颗粒的制备表征及形成机理研究
        4.4.2 纳米颗粒热稳定性及其晶体结构分析
        4.4.3 纳米颗粒抗氧化性、抑菌性及细胞毒性评价
        4.4.4 Pickering乳状液的表征
        4.4.5 纳米颗粒pH及 CO_2/N_2刺激响应性分析
        4.4.6 Pickering乳状液pH及 CO_2/N_2开关行为评价
        4.4.7 Pickering乳状液对姜黄素的包封及释放行为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3)化妆品天然成分原料介绍(ⅩⅨ)(论文提纲范文)

1 裂裥菌素(Schizophyllan)
    1.1 理化性质
    1.2 安全管理情况
    1.3 化妆品中应用
2 磷酸腺苷(Adenosine phosphate)
    2.1 理化性质
    2.2 安全管理情况
    2.3 化妆品中应用
3 硫胺素(Thiamine)
    3.1 理化性质
    3.2 安全管理情况
    3.3 化妆品中应用
4 芦丁(Rutin)
    4.1 理化性质
    4.2 安全管理情况
    4.3 化妆品中应用
5 芦荟苦素(Aloesin)
    5.1 理化性质
    5.2 安全管理情况
    5.3 化妆品中应用
6 鲁斯可皂苷(Ruscogenin)
    6.1 理化性质
    6.2 安全管理情况
    6.3 化妆品中应用
7 卵磷脂(Lecithin)
    7.1 理化性质
    7.2 安全管理情况
    7.3 化妆品中应用
8 螺旋藻氨基酸(Spirulina amino acid)
    8.1 理化性质
    8.2 安全管理情况
    8.3 化妆品中应用
9 氯原酸(Chlorogenic Acid)
    9.1 理化性质
    9.2 安全管理情况
    9.3 药理作用
    9.4 化妆品中应用
10 水解马铃薯蛋白(Hydrolyzed potato protein)
    10.1 理化性质
    10.2 安全管理情况
    10.3 化妆品中应用

(4)两亲性蛋黄蛋白肽的自组装及其在食品胶体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蛋黄蛋白的组成
        1.2.1 低密度脂蛋白
        1.2.2 高密度脂蛋白
    1.3 蛋黄蛋白肽及其生理活性
        1.3.1 抗氧化
        1.3.2 降压肽
    1.4 两亲肽自组装及其应用
        1.4.1 胶束
        1.4.2 纤维
        1.4.3 颗粒
    1.5 多肽在食品胶体中的应用
        1.5.1 乳液
        1.5.2 泡沫
        1.5.3 纳米颗粒
    1.6 本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1.7 本文的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两亲性蛋黄蛋白肽的自组装行为及其姜黄素输送功能
    2.1 引言
    2.2 材料和方法
        2.2.1 实验主要材料和试剂
        2.2.2 仪器和设备
    2.3 实验方法
        2.3.1 蛋黄蛋白肽制备与表征
        2.3.2 EYPNs姜黄素纳米颗粒制备及表征
        2.3.3 EYPNs和姜黄素的相互作用
        2.3.4 胶体稳定性及体外生物可及性
        2.3.5 数据分析
    2.4 结果与讨论
        2.4.1 蛋黄蛋白肽性质及其自组装行为表征
        2.4.2 EYPNs姜黄素复合纳米颗粒制备与表征
        2.4.3 EYPNs和姜黄素的相互作用
        2.4.4 姜黄素纳米颗粒的稳定性
        2.4.5 生物可及性
    2.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蛋黄蛋白肽纳米颗粒的气-水界面行为及泡沫特性
    3.1 前言
    3.2 材料和方法
        3.2.1 实验主要材料和试剂
        3.2.2 仪器和设备
    3.3 实验方法
        3.3.1 EYPNs纳米颗粒制备
        3.3.2 EYPNs电位及结构表征
        3.3.3 EYPNs气-水界面性质
        3.3.4 EYPNs泡沫稳定性及微观结构
        3.3.5 数据分析
    3.4 结果与讨论
        3.4.1 EYPNs电位及其形貌
        3.4.2 EYPNs气-水界面性质
        3.4.3 EYPNs泡沫特性
    3.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蛋黄蛋白肽颗粒构建食品级纳米Pickering乳液
    4.1 引言
    4.2 材料和设备
        4.2.1 实验主要材料和试剂
        4.2.2 仪器和设备
    4.3 实验方法
        4.3.1 两亲性蛋黄蛋白肽颗粒制备
        4.3.2 EYPNs的油-水界面特性
        4.3.3 纳米Pickering乳液制备及表征
        4.3.4 数据分析
    4.4 结果与讨论
        4.4.1 EYPNs油-水界面性质
        4.4.2 界面结构
        4.4.3 纳米Pickering乳液
        4.4.4 纳米Pickering乳液粒径及微观结构
        4.4.5 EYPNs颗粒制备纳米Pickering乳液的通用性
        4.4.6 纳米Pickering乳液的稳定性
    4.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荷载海藻油纳米乳液的凝胶微珠制备及其油脂氧化稳定性
    5.1 引言
    5.2 材料和实验设备
        5.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5.2.2 主要仪器与设备
    5.3 实验方法
        5.3.1 海藻油纳米乳液制备
        5.3.2 表观粘度
        5.3.3 复合凝胶微珠制备及表征
        5.3.4 复合凝胶微珠稳定性
        5.3.5 油脂氧化的测定
    5.4 结果与讨论
        5.4.1 表观粘度
        5.4.2 海藻酸钠凝胶微珠性质表征
        5.4.3 海藻酸钠凝胶微珠稳定性
        5.4.4 油脂氧化稳定性
    5.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与展望
    1.结论
    2.论文创新点
    3.展望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5)南极磷虾油基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制备及性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概述
        1.2.1 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结构种类
        1.2.2 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制备
        1.2.3 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主要组成
        1.2.4 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应用
    1.3 南极磷虾油综述
        1.3.1 南极磷虾油的组成
        1.3.2 南极磷虾油的生物活性功能
        1.3.3 南极磷虾油的应用研究及前景
    1.4 白藜芦醇综述
        1.4.1 白藜芦醇的结构和理化性质
        1.4.2 白藜芦醇的生理功能
        1.4.3 白藜芦醇的应用研究
    1.5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目的及研究内容
        1.5.1 研究意义
        1.5.2 研究目的
        1.5.3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超声法制备南极磷虾油基纳米结构脂质载体
    2.1 前言
    2.2 实验材料和仪器
        2.2.1 实验材料
        2.2.2 实验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制备
        2.3.2 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粒径和PDI测定
        2.3.3 数据分析
    2.4 实验结果与讨论
        2.4.1 均质时间对粒径和PDI的影响
        2.4.2 超声功率对粒径和PDI的影响
        2.4.3 超声时间对粒径和PDI的影响
        2.4.4 乳化剂种类对粒径和PDI的影响
        2.4.5 乳化剂浓度对粒径和PDI的影响
        2.4.6 脂相浓度对粒径和PDI的影响
        2.4.7 磷虾油在脂相中的比例对粒径和PDI的影响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不同固体脂制备的南极磷虾油基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特性比较
    3.1 前言
    3.2 实验材料和仪器
        3.2.1 实验材料
        3.2.2 实验仪器
    3.3 实验方法
        3.3.1 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制备
        3.3.2 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粒径、PDI值、Zeta电位测定
        3.3.3 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形貌观察
        3.3.4 南极磷虾油脂肪酸组成分析
        3.3.5 纳米结构脂质载体中EPA保留率的测定
        3.3.6 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热力学分析
        3.3.7 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X射线衍射衍射分析
        3.3.8 数据分析
    3.4 结果与讨论
        3.4.1 不同固体脂制备产物结果分析
        3.4.2 四种南极磷虾油基NLC的电位比较
        3.4.3 四种南极磷虾油基NLC的形貌观察
        3.4.4 四种南极磷虾油基NLC的 EPA保留率测定
        3.4.5 四种南极磷虾油基NLC的 DSC分析
        3.4.6 四种南极磷虾油基NLC的 XRD分析
        3.4.7 甘油三酯碳链长度与南极磷虾油基NLC特性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GDS-NLC的稳定性研究
    4.1 前言
    4.2 实验材料和仪器
        4.2.1 实验材料
        4.2.2 实验仪器
    4.3 实验方法
        4.3.1 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粒径、PDI值及Zeta电位测定
        4.3.2 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物理稳定性研究
        4.3.3 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氧化稳定性研究
        4.3.4 挥发性氧化产物的测定
        4.3.5 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冷冻干制剂的研究
        4.3.6 数据分析
    4.4 结果与讨论
        4.4.1 GDS-NLC的物理稳定性研究
        4.4.2 GDS-NLC的氧化稳定性研究
        4.4.3 磷虾油及GDS-NLC过氧化值氧化动力学
        4.4.4 GDS-NLC的挥发性氧化物分析
        4.4.5 GDS-NLC冷冻干制剂的研究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荷载白藜芦醇的南极磷虾油基R-NLC的性质研究
    5.1 前言
    5.2 实验材料和仪器
        5.2.1 实验材料
        5.2.2 实验仪器
    5.3 实验方法
        5.3.1 R-NLC的制备
        5.3.2 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粒径、PDI值和Zeta电位测定
        5.3.3 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形貌观察
        5.3.4 白藜芦醇包埋率的测定
        5.3.5 R-NLC的热力学分析
        5.3.6 R-NLC的X射线衍射分析
        5.3.7 R-NLC的体外模拟释放
        5.3.8 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测定
        5.3.9 数据分析
    5.4 结果与讨论
        5.4.1 R-NLC的粒径、PDI值和Zeta电位
        5.4.2 白藜芦醇的包埋率测定
        5.4.3 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
        5.4.4 R-NLC的体外释放研究
    5.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6)漆蜡漆油有机凝胶体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漆树的概况
    1.2 有机凝胶体的概况
    1.3 有机凝胶剂的概况
        1.3.1 脂肪酸
        1.3.2 脂肪醇
        1.3.3 山梨糖酯和卵磷脂
        1.3.4 植物甾醇与甾醇酯混合物
    1.4 植物蜡的概况
        1.4.1 植物蜡的组成成分
        1.4.2 植物蜡在可食用涂膜技术中的应用
        1.4.3 植物蜡基凝胶油的利用价值
        1.4.3.1 在食品中的应用
        1.4.3.2 在化妆品和制药中的应用
        1.4.4 影响植物蜡基有机凝胶体结晶和凝胶行为的因素
        1.4.4.1 溶剂的影响
        1.4.4.2 植物蜡类型和成分的影响
        1.4.4.3 冷却速度的影响
        1.4.4.4 剪切速率的影响
        1.4.4.5 储存时间的影响
        1.4.4.6 植物蜡和混合体系中其他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影响
    1.5 有机凝胶体特性研究
        1.5.1 凝胶特性
        1.5.2 流变学特性
        1.5.3 热力学特性
        1.5.4 结晶特性
    1.6 研究意义、主要内容与技术路线
        1.6.1 研究的意义
        1.6.2 主要研究内容
        1.6.3 本研究项目来源
        1.6.4 本研究技术路线
2 漆蜡漆油有机凝胶体凝胶特性研究
    2.1 试验材料
    2.2 主要试验仪器设备
    2.3 试验方法
        2.3.1 漆蜡漆油有机凝胶体的制备方法
        2.3.2 定性相图构建方法
        2.3.3 晶体形成时间测定方法
        2.3.4 析油率测定方法
        2.3.5 质构特性测定方法
        2.3.6 储存特性测定方法
        2.3.7 数据统计与分析
    2.4 结果与讨论
        2.4.1 漆蜡漆油有机凝胶体的相变分析
        2.4.2 漆蜡漆油有机凝胶体的析油率及油结合能力分析
        2.4.3 漆蜡漆油有机凝胶体的晶体形成时间分析
        2.4.4 漆蜡漆油有机凝胶体的质构特性分析
        2.4.5 漆蜡漆油有机凝胶体的储存稳定性分析
        2.4.6 漆蜡添加量与凝胶特性之间的关系
    2.5 小结
3 漆蜡漆油有机凝胶体流变学特性研究
    3.1 试验原料
    3.2 主要试验仪器设备
    3.3 试验方法
        3.3.1 漆蜡漆油有机凝胶体的制备方法
        3.3.2 静态流变学和动态流变学测试方法
        3.3.2.1 静态流变学测试
        3.3.2.2 动态流变学测试
        3.3.3 数据统计与分析
    3.4 结果与讨论
        3.4.1 漆蜡漆油有机凝胶体的静态流变学特性分析
        3.4.1.1 黏度曲线
        3.4.2 漆蜡漆油有机凝胶体的动态流变学特性分析
        3.4.2.1 线性黏弹区和屈服区的确定
        3.4.2.2 频率扫描
    3.5 小结
4 漆蜡漆油有机凝胶体热力学特性和晶体特性研究
    4.1 试验原料
    4.2 主要试验仪器设备
    4.3 试验方法
        4.3.1 漆蜡漆油有机凝胶体的制备方法
        4.3.2 漆蜡漆油有机凝胶体热力学特性测定方法
        4.3.3 晶型分析
        4.3.4 结晶形态
        4.3.5 数据统计与分析
    4.4 结果与讨论
        4.4.1 漆蜡漆油有机凝胶体的热力学分析
        4.4.2 漆蜡漆油有机凝胶体的晶体形态分析
        4.4.3 漆蜡漆油有机凝胶体的晶体类型分析
    4.5 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6 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A1 符号说明
附录A2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7)基于可印刷碳基介孔芯片快速实时检测磷脂氧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符号
第一章 绪论
    1.1 磷脂
        1.1.1 磷脂
        1.1.2 磷脂分子结构
        1.1.3 磷脂的理化性质
        1.1.4 磷脂的应用价值
    1.2 磷脂氧化
        1.2.1 磷脂氧化过程与产物
        1.2.2 磷脂氧化对食品保藏的影响
        1.2.3 磷脂氧化对疾病和健康的影响
    1.3 磷脂氧化方法分析
        1.3.1 液相色谱法
        1.3.2 过氧化值法
        1.3.3 薄层色谱法
        1.3.4 核磁共振波谱法
        1.3.5 基于光电技术的方法
        1.3.6 其它方法
    1.4 本论文磷脂氧化测定的研究方法
        1.4.1 研究背景
        1.4.2 研究方法与思路
第二章 C/ZrO_2/TiO_2介孔芯片(PMC)的制备与表征
    2.1 前言
    2.2 实验部分
        2.2.1 材料与设备
        2.2.2 PMC的制备
        2.2.3 PMC的微观结构表征
        2.2.4 磷脂检测可行性分析
    2.3 结果与讨论
        2.3.1 检测芯片的实物图
        2.3.2 PMC的微观结构表征
        2.3.3 磷脂检测可行性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碳基介孔芯片对磷脂氧化过程的快速检测
    3.1 前言
    3.2 实验部分
        3.2.1 材料与设备
        3.2.2 光照条件下PMC对磷脂氧化的测定
        3.2.3 不同温度下PMC对磷脂氧化的测定
        3.2.4 不同浓度下PMC对磷脂的测定
        3.2.5 不同氧化时间磷脂氧化POV值的测定
        3.2.6 PMC对磷脂检测的选择性
        3.2.7 PMC对磷脂检测的稳定性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光照条件下对磷脂氧化体系的测定
        3.3.2 温度变化对磷脂氧化体系的测定
        3.3.3 不同浓度条件下对磷脂的检测
        3.3.4 PMC的J_(sc)与POV值的对应关系
        3.3.5 PMC对磷脂检测的选择性分析
        3.3.6 PMC对磷脂检测的稳定性分析
    3.4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8)鱼卵水解蛋白-大豆卵磷脂复配乳化剂的乳化特性研究及其在β-胡萝卜素饮料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乳化剂概述
        1.1.1 乳化剂概念
        1.1.2 乳化剂的复配增效
    1.2 蛋白质及其水解物的乳化特性
    1.3 磷脂的乳化特性
    1.4 蛋白质-磷脂相互作用及其对乳化性的影响
    1.5 β-胡萝卜素
        1.5.1 β-胡萝卜素的营养与生理功能
        1.5.2 β-胡萝卜素的消化吸收机理
        1.5.3 β-胡萝卜素的包埋
    1.6 功能饮料研究进展
    1.7 本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1.8 研究内容
第二章 酸性条件下鱼卵水解蛋白-大豆卵磷脂复合体系稳定性的研究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材料与试剂
        2.2.2 仪器与设备
    2.3 方法
        2.3.1 鱼卵水解蛋白的制备
        2.3.2 大豆卵磷脂-鱼卵水解蛋白乳状液制备
        2.3.3 乳化活性与乳化稳定性
        2.3.4 乳液平均粒径
        2.3.5 快速稳定性分析
        2.3.6 微观结构观察
        2.3.7 储藏稳定性
    2.4 结果与讨论
        2.4.1 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
        2.4.2 乳液粒径分析
        2.4.3 快速稳定性分析
        2.4.4 乳液微观结构
        2.4.5 储藏稳定性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鱼卵水解蛋白与大豆卵磷脂相互作用的机理研究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材料与试剂
        3.2.2 仪器与设备
    3.3 方法
        3.3.1 鱼卵水解蛋白和大豆卵磷脂溶液的制备
        3.3.2 荧光滴定实验
        3.3.3 三维荧光光谱
    3.4 结果与讨论
        3.4.1 大豆卵磷脂对鱼卵水解蛋白内源荧光的影响
        3.4.2 大豆卵磷脂对鱼卵水解蛋白内源荧光的猝灭方式
        3.4.3 大豆卵磷脂与鱼卵水解蛋白的结合位点数
        3.4.4 大豆卵磷脂-鱼卵水解蛋白的作用力类型
        3.4.5 三维荧光光谱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β-胡萝卜素纳米乳液的制备及其消化特性研究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材料与试剂
        4.2.2 仪器与设备
    4.3 方法
        4.3.1 β-胡萝卜素纳米乳液制备
        4.3.2 体外消化模型的建立
        4.3.3 β-胡萝卜素纳米乳液包埋率的测定
        4.3.4 平均粒径测定
        4.3.5 乳液微观形态的变化
        4.3.6 FFA释放率的测定
    4.4 结果与讨论
        4.4.1 β-胡萝卜素包埋率
        4.4.2 消化过程中乳液的粒径变化
        4.4.3 消化过程中乳液的微观结构变化
        4.4.4 FFA释放率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鱼卵水解蛋白/大豆卵磷脂稳定的β-胡萝卜素乳液在酸性果味饮料中的应用及其稳定性研究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材料与试剂
        5.2.2 仪器与设备
    5.3 方法
        5.3.1 β-胡萝卜素乳液的制备
        5.3.2 酸性果味饮料的制备方法
        5.3.3 含β-胡萝卜素的酸性果味饮料的配方筛选
        5.3.4 增稠剂对酸性果味饮料稳定性的影响
        5.3.5 快速稳定性分析
        5.3.6 贮藏温度对酸性果味饮料的稳定性影响
        5.3.7 均质压力对酸性果味饮料的稳定性影响
    5.4 结果与讨论
        5.4.1 酸饮料基本配方的研究
        5.4.2 增稠剂对酸性果味饮料稳定性的影响
        5.4.3 温度对酸性果味饮料稳定性的影响
        5.4.4 均质压力对酸性果味饮料稳定性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9)桃胶多糖的分离、质控方法及护手霜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章 绪论
    1.1 桃胶的食药用概况
    1.2 桃胶形成过程及化学成分
        1.2.1 桃胶的形成过程
        1.2.2 桃胶的化学成分
    1.3 桃胶的物理化学特性及加工分类
        1.3.1 桃胶的物理化学特性
        1.3.2 桃胶的加工与分类
    1.4 桃胶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1.4.1 治疗糖尿病
        1.4.2 提高免疫指数、抗自由基氧化
        1.4.3 治疗烧烫伤
    1.5. 桃胶的应用
        1.5.1 医药
        1.5.2 食用
        1.5.3 护肤品
        1.5.4 新型材料
        1.5.5 食品保鲜剂
        1.5.6 染料吸附剂
    1.6 研究意义、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1.6.1 研究意义
        1.6.2 主要内容
        1.6.3 创新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桃胶多糖分离及组成分析
    2.1 前言
    2.2 实验材料、仪器及试剂
        2.2.1 实验材料
        2.2.2 实验仪器
        2.2.3 实验试剂
    2.3 实验方法
        2.3.1 桃胶多糖的提取
        2.3.2 结构特征
    2.4 实验结果
        2.4.1 提取分离
        2.4.2 PGP相对分子质量及多糖含量
        2.4.3 PGP单糖组成
        2.4.4 单糖连接方式
    2.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桃胶多糖促进巨噬细胞增殖、抑制α-葡萄糖苷酶研究
    3.1 前言
    3.2 实验材料、仪器及试剂
        3.2.1 实验材料
        3.2.2 实验仪器
        3.2.3 实验试剂
    3.3 实验方法
        3.3.1 小鼠腹腔巨噬细胞MTT实验
        3.3.2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实验
    3.4 实验结果
        3.4.1 PGP促进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增殖
        3.4.2 PGP 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
    3.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桃胶质控方法研究
    4.1 前言
    4.2 实验材料、仪器及试剂
        4.2.1 实验材料
        4.2.2 实验仪器
        4.2.3 实验试剂
    4.3 实验方法
        4.3.1 红外快速鉴别
        4.3.2 桃胶水解后单糖测定
        4.3.3 数据处理与分析
    4.4 实验结果及讨论
        4.4.1 红外指纹图谱分析
        4.4.2 水解液中单糖测定分析结果
    4.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桃胶护手霜研究
    5.1 前言
    5.2 实验材料、仪器及试剂
        5.2.1 实验材料
        5.2.2 实验仪器
        5.2.3 实验试剂
        5.2.4 实验动物
    5.3 实验方法
        5.3.1 桃胶粗多糖抗氧化实验
        5.3.2 桃胶粗多糖吸湿、保湿、透皮吸收实验
        5.3.3 护手霜工艺优化
        5.3.4 桃胶护手霜性能测试分析
    5.4 实验结果
        5.4.1 抗氧化效果
        5.4.2 吸湿、保湿、透皮吸收结果
        5.4.3 桃胶护手霜工艺
        5.4.4 桃胶护手霜性能评价分析
    5.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总结与展望
附录
缩略语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10)氢化蛋黄卵磷脂的制备与精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前言
    1.2 卵磷脂简介
        1.2.1 依照磷脂甘油骨架的分类
        1.2.2 依照取代基团分类
    1.3 卵磷脂性质
    1.4 卵磷脂对人体的功效
        1.4.1 肝脏的保护神
        1.4.2 预防心脏疾病
        1.4.3 促进大脑发育,增强记忆力
        1.4.4 保护皮肤,延缓衰老
    1.5 磷脂的应用
        1.5.1 在食品行业中的应用
        1.5.2 在医药行业中的应用
        1.5.3 在化妆品行业中的应用
        1.5.4 磷脂在动物饲料行业中的应用
    1.6 改性卵磷脂的简介
        1.6.1 物理改性
        1.6.2 化学改性
        1.6.3 酶改性法
    1.7 卵磷脂氢化改性工艺
    1.8 国内外氢化卵磷脂研究现状
    1.9 催化加氢工艺比较
    1.10 卵磷脂的提取精制方法
        1.10.1 有机溶剂法
        1.10.2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1.10.3 柱层析法
    1.11 课题的研究内容及创新
第二章 氢化蛋黄卵磷脂的检测方法
    2.1 薄层层析法
    2.2 HPLC法
    2.3 碘值的测定
        2.3.1 仪器和用具
        2.3.2 测定方法
    2.4 HLB值的测定
        2.4.1 实验试剂
        2.4.2 测定方法
    2.5 酸价的测定
        2.5.1 实验试剂与仪器
        2.5.2 测定方法
第三章 蛋黄卵磷脂的制备
    3.1 实验材料和仪器
        3.1.1 实验原料
        3.1.2 实验试剂和仪器
    3.2 实验步骤
        3.2.1 单因素实验的研究
        3.2.2 正交实验的研究
    3.3 分析检测方法
        3.3.1 检测原理
        3.3.2 实验仪器和试剂
        3.3.3 操作方法
    3.4 复合提取法提取条件结果分析
        3.4.1 单因素实验的结果分析
        3.4.2 正交实验结果分析
        3.4.3 检测结果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制粗品蛋黄卵磷脂氢化改性工艺的研究
    4.1 实验材料和装置
        4.1.1 实验材料
        4.1.2 实验装置
    4.2 实验步骤
    4.3 实验结果研究
        4.3.1 温度和压力对产品的影响
        4.3.2 氢化磷脂含量的测定
    4.4 实验小结
第五章 大孔吸附树脂精制氢化蛋黄卵磷脂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1.1 材料与仪器
        5.1.2 实验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树脂的筛选
        5.2.2 SP825 树脂动态实验
        5.2.3 树脂吸附过程研究
        5.2.4 树脂SP825 吸附氢化蛋黄卵磷脂的热力学性质
    5.3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四、卵磷脂E——食用化妆品(论文参考文献)

  • [1]根皮素纳米粒子对糖尿病大鼠的肾脏保护作用研究[D]. 夏琛. 浙江大学, 2021(01)
  • [2]壳聚糖的疏水改性及其乳化性能研究[D]. 孟新宇. 江南大学, 2021
  • [3]化妆品天然成分原料介绍(ⅩⅨ)[J]. 王建新. 日用化学品科学, 2020(10)
  • [4]两亲性蛋黄蛋白肽的自组装及其在食品胶体中的应用研究[D]. 杜振亚.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5)
  • [5]南极磷虾油基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制备及性质研究[D]. 林云伟. 华南理工大学, 2020
  • [6]漆蜡漆油有机凝胶体特性研究[D]. 何丽兵.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0
  • [7]基于可印刷碳基介孔芯片快速实时检测磷脂氧化[D]. 李培. 扬州大学, 2020
  • [8]鱼卵水解蛋白-大豆卵磷脂复配乳化剂的乳化特性研究及其在β-胡萝卜素饮料中的应用[D]. 叶锐. 福建农林大学, 2020(02)
  • [9]桃胶多糖的分离、质控方法及护手霜的研究[D]. 向燕茹.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 [10]氢化蛋黄卵磷脂的制备与精制研究[D]. 李家伟. 南昌大学, 2019(02)

标签:;  ;  ;  ;  

卵磷脂 E - 食用化妆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