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日利亚东南部一些湿地土壤的微量营养素动态

尼日利亚东南部一些湿地土壤的微量营养素动态

一、Micronutrient dynamics in some wetland soils of south-eastern Nigeria(论文文献综述)

孙晓琨[1](2021)在《近四十年来我国消化系统癌症的发病状况及其危险因素研究》文中指出

周冉丽[2](2021)在《《牛津手册-食品、政治与社会》(19-21章)英汉翻译实践报告》文中认为社会各界深切关注不断变化的全球粮食危机、环境经济以及社会挑战。在2019年末2020年年初世界范围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爆发的艰难时期,人与野生食物的关系再次成为世界各界关注的焦点。基于此背景,本次翻译实践选取2015年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牛津手册——食品、政治与社会》的第19至21章进行翻译,所选章节原文共25042字,译文共46201字。本文是一篇基于信息型文本的英汉翻译实践报告,信息型文本关注源文本信息的传递,强调准确性和可读性。在李长栓教授提出的“理解、表达、变通”框架的指导下,笔者在本报告中总结理解、表达与变通三个环节中遇到的难点;对文本中选取的案例进行分析,展示实践中采取的解决办法。针对报告中理解方面的问题,通过查阅字典、平行文本和网络资源理解原文的单词和短语实现对原文内容的正确理解,长难句则进行句子结构划分;表达方面的问题,通过直译加注、词义延伸、意译、增译法与减译法来分析,实现内容准确表达、形式简洁明了的目的;变通方面的问题,采取的办法是灵活使用四字格及舍弃原文结构,增强译文的可读性。该报告表明,在CEA(Comprehension,Expression,Adaptation)框架指导的信息型文本翻译实践中采用上述翻译方法,简洁明了地表达了原文内容,增强译文可读性,有助于提高译文质量。

王素燕[3](2021)在《金银纳米材料检测钴铜铅的方法构建及在森林食品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理念的增强,森林食品的消费量逐年增加,但重金属污染引发的森林食品安全问题时有发生。重金属钴(Co)、铜(Cu)、铅(Pb)盐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森林食品随时可能受到Co、Cu、Pb的污染,对人们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本论文针对森林食品监测中存在的重金属检测技术不完善、国家标准中森林食品重金属监测项目不全面等问题,基于金银纳米材料的局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特性,构建了 Co2+、Cu2+、Pb2+的高灵敏比色传感器,实现了 Co2+、Cu2+、Pb2+的简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的可视化检测,为森林食品中Co、Cu、Pb提供了新的检测方法。具体如下:1、基于类芬顿反应刻蚀金纳米星粒子(GNSs)构建高灵敏钴离子比色检测方法及应用以4-羟乙基哌嗪乙磺酸(HEPES)为还原剂和覆盖剂,氯金酸(HAuCl4)为金源,合成稳定的金纳米星粒子(GNSs)。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硫氰化钾(KSCN)和碳酸氢钠(NaHCO3)存在下,Co2+引发类芬顿反应,产生大量超氧自由基(O·-),将金纳米星粒子表面的单质金(Au0)氧化为Au+,导致金纳米星粒子溶液的局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峰(LSPR)波长发生蓝移,溶液颜色从蓝绿色逐渐变紫色、红色。当Co2+浓度低至500 pmol/L时,肉眼就可以区分出颜色的变化。Co2+浓度在100pmol/L~20 μmol/L范围内与GNSs的LSPR吸收峰的波长差从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6),检出限为33 pmol/L。该方法简单、操作方便且具有很高的灵敏性以及抗干扰能力,对森林食品样品中钴含量检测表现出良好的重现性(RSD<5%),以及很高的准确性(与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结果非常接近)。2、基于银包金纳米星粒子(GNSs@Ag)刻蚀反应构建高灵敏铜离子比色检测方法及应用在硫代硫酸钠(Na2S2O3)存在情况下,溶解氧会氧化单质银(Ag0)形成二硫代硫酸根合银离子(Ag(S2O3)23-),Cu2+能够作为催化剂加速这一反应。Cu2+存在导致银包金纳米星(GNSs@Ag)中银层厚度明显减小,最大紫外可见吸收峰强度减小,溶液颜色也随之变化。当Cu2+浓度高于200 pmol/L时,肉眼就可以分辨出颜色的变化。Cu2+浓度在50 pmol/L~50 μmol/L范围内与最大UV-Vis吸收峰的吸光度有着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4),检出限为15 pmol/L。该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在森林食品样品中铜含量检测达到良好的效果。3、基于三种不同形貌的金纳米粒子(球形金纳米粒子GNPs、金纳米棒GNRs和金纳米星粒子GNSs)构建不同灵敏度的铅离子比色检测方法及应用(1)基于Pb2+诱导谷胱甘肽(GSH)功能化球形金纳米粒子(GNPs)的聚集反应检测溶液中Pb2+。原因为GSH和Pb2+有比较强的螯合能力,纳米粒子聚集后导致其局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光谱发生了改变,溶液颜色也随之变化。Pb2+浓度在0.02 μmol/L~20μmol/L范围内与UV-Vis吸收峰强度的比值(A680/A518)有着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3),检出限为6 nmol/L。肉眼可以区分低至50 nmol/LPb2+引起的颜色变化。该方法简单、操作方便、选择性好,在森林食品样品中铅含量检测达到较好的效果。(2)利用Pb2+在金纳米棒(GNRs)刻蚀体系中特殊的催化作用来检测溶液中的Pb2+。在金纳米棒溶液中加入Na2S2O3,通过Au-S共价键作用力,在金纳米棒表面形成一层Au(S2O3)23-膜。加入Pb2+和2-巯基乙醇(2-ME)后,Pb2+被还原为Pb0沉积在纳米粒子表面,加速2-ME对金的浸出,从而导致纳米棒长径比的变化,引起纵向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吸收峰峰位的变化。Pb2+浓度在500pmol/L~50 μmol/L范围内与最大吸收峰波长有着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5),检测限为150 pmol/L。肉眼可以分辨低至2 nmol/LPb2+引起的颜色变化。该方法简单、操作方便、选择性好,在森林食品样品中铅含量检测达到较好的效果。(3)利用Pb2+在GNSs刻蚀体系中特殊的催化作用来检测溶液中的Pb2+。在金纳米星粒子溶液中加入Na2S2O3,通过Au-S键的络合作用,在金纳米星粒子表面形成一层Au(S2O3)23-膜。加入Pb2+和2-ME后,Pb2+被还原为Pb0沉积在粒子表面催化2-ME溶解Au,致使金纳米星粒子被刻蚀。Pb2+浓度在0 μmol/L~10μmol/L范围内,随着Pb2+浓度的增加,溶液颜色由蓝绿色逐渐变为蓝紫色、红色、最后变为无色。当Pb2+浓度高于200pmol/L,肉眼就可以区分出颜色的变化。Pb2+浓度在2 pmol/L~1 μmol/L范围内时与最大UV-Vis吸收峰波长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8),检出限为0.6pmol/L。该方法简单、操作方便、灵敏度高、以及抗干扰能力强,对森林食品中铅含量具有很好的检测效果。金银纳米粒子的形貌结构对其传感器检测重金属的灵敏度起着重要作用。GNPs结构高度对称,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SPR)依赖于GNPs粒径大小。GNRs的纵向结构与横向结构不同,LSPR取决于GNRs长径比。GNSs具有特殊的星形结构,其边缘和尖端的金原子具有较高的化学活性,LSPR主要取决于GNRs分支的数目和长度。因此,与GNPs、GNRs传感器相比,GNSs传感器具有更宽的检测范围和更高的检测灵敏度。

朱旭东[4](2021)在《快速城市化地区不同用地类型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风险评价及源解析》文中研究表明工业、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正不断改造着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产生了大量的重金属污染。不同的人为活动对城市土壤的影响存在差异,目前对土壤重金属的研究集中于单一用地类型,而缺少多种用地类型对土壤重金属的垂直分布与空间分布影响的研究。因此本文以快速城市化地区——上海市为例,基于上地再开发利用的契机,对农用地、工业用地、住宅用地和其他用地的土壤重金属进行研究。揭示了研究区域不同用地类型表层、中层和深层土壤重金属的分布特征;评价了研究区域总体与不同用地类型下的污染特征与生态风险;对不同用地类型土壤中的重金属来源进行解析。研究结果可为快速城市化地区的土壤环境质量保护与提高提供参考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数据收集以及补充布点采样,分析研究103个地块三层深度土壤中的6种重金属(As、Cd、Cu、Pb、Hg和Ni)含量特征。结果表明,土壤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重金属富集,且表层土壤的含量明显高于中层和深层。表层土壤中,Hg的最大值超过了背景值的12倍,Cd、Cu、Pb、Hg和Ni的均值均超过了上海市土壤背景值。因土地利用方式的差异,工业用地的表层土壤中Cd、Cu和Pb较高且变异性较大,Hg在住宅用地中含量较高,As和Ni在其他用地中较高,农用地重金属含量较小。(2)采用污染指数法、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整体以及不同用地类型土壤进行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域表层土壤6种重金属均存在污染,综合污染指数为1.64属于轻度污染,污染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住宅用地>工业用地>其他用地>农用地;地累积指数表明Cd、Cu和Hg存在轻微和中度污染地块,Hg存在中强污染地块,工业用地污染最为严重;研究区域为中等生态风险,其中Cd和Hg的潜在生态风险较为严重,不同用地类型的风险由高到低依次为工业用地>住宅用地>其他用地>总体>农用地。从空间上看,人为活动密集区域更容易产生重金属累积。(3)采用相关性分析、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进行来源解析。结果表明,Ni主要来自于自然源,其他5种重金属的来源受到了不同人为活动的影响而不同。农用地土壤主要受到农业活动、燃煤、周边工业活动以及交通来源的重金属输入,工业用地接近70%的重金属贡献率来源于工业活动和交通运输,住宅用地受到了燃煤、交通产生的大气沉降和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来源,其他用地的重金属来源主要为交通、日常生产生活等人为来源。

邢佳华[5](2020)在《环境科普读物The Uninhabitable Earth(Chapter 2)英汉翻译实践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次翻译实践文本选自环境科普读物The Uninhabitable Earth(《不宜居住的地球》)中的第二章。本文主要阐述了气候变暖会导致高热死亡、饥饿、淹没等不良影响。该文本为科普读物,属于信息型文本,应以传递信息为主,所以笔者将以弗米尔的目的论作为理论遵循和基本理论架构,围绕词汇、句法和篇章三个维度就文本展开分析和总结。文中案例分析部分,主要围绕词汇翻译、句子顺序调整与翻译、破折号的处理以及语篇连贯翻译等内容进行探讨。笔者希望此次翻译实践能够提高人们对于气候变暖带来不良影响的认识,同时也能为研究环境科普的专业人士提供借鉴与指导。

李奇翎[6](2020)在《成都平原典型农区地下水三氮污染及源解析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成都平原为地下水利用率较高的地区之一,近年来,随着城郊农村大量施用化肥,城镇及工业的发展已造成地下水污染。本文通过对成都平原某典型农区年内四季地下水水质进行监测分析,结合Arc GIS空间分析描述氮污染负荷的空间分配,揭示年内不同时季地下水污染物浓度的动态变化规律,通过相关矩阵分析与主成分分析(PCA)评价污染影响因素、潜在污染源及污染源时季变化规律,并计算各污染源的污染负荷以及最为严重时间段内各采样点的因子得分,获得地下水主要污染因子空间分布,从而针对性地提出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地下水水质主要污染指标为“三氮”与铁、锰。从主要污染物的空间分布来看,“三氮”中NH4+的污染最为严重污染范围最广,从“三氮”污染的时间差异性来看,NH4+污染主要受土地利用类型、温度以及地下水氧化还原电位的影响,其污染在12月最为严重,“三氮”之间的相互转化受氧化还原条件影响较为明显,其浓度的时空分布变化存在一致性。(2)相关性结果表明,TDS与Ca2+,Na+,SO42-,Cl-,HCO3-呈显着正相关,这些离子显着地影响着地下水的化学组成,NO3-和NH4+在一年中呈负相关,体现了其之间存在的相互转化关系,NO3-和K+之间有高度正相关性,其相关性在施肥季较为显着。(3)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主要污染源包括农业面源污染,生活/畜禽养殖污染与工业点源污染,各污染源对地下水环境质量的影响在一年中不同时间段表现出了较为明显的差异,在3月与12月,主要以生活污染为主且污染在12月更为严重,12月污染主要集中在研究区东部的城北街办、城南街办以及北部农区,此时应重点防治居民生活污水的乱排放问题并加强对北部农区畜禽养殖业污染物处理与排放问题的重视,在6月农业面源污染占主导地位,应对研究区北部的柏隆镇、黄许镇及德新镇部分区域的农业活动进行重点管理,而在9月工业污染最为严重,应重点防治工业园区内各工矿企业的污染问题。

李静[7](2018)在《《全球水稻种植》(第一章)翻译实践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翻译实践报告源文本选自《全球水稻种植》中的第一章《水稻种植的现状、挑战与机遇》。为使译文在语言风格和行文结构上忠实于原文,更加准确客观专业地传达原文信息,使译文符合目标读者的阅读习惯且更易为读者接受,译者做了充分的译前准备,包括阅读农业专着如《中国水稻种植区划》、《超级杂交水稻制种技术》等农科类专业书籍、制作术语表等,力求加深对水稻种植业的理解,掌握背景知识,从而产出更符合中文表达方式的语言。在翻译过程中遇到的术语如半专业术语、专业术语、专有名词等,采用音译法、意译法等翻译方法。对长难句如定语从句等例句的翻译方法加以总结,并探求如何运用多种句法翻译技巧。本报告共包含四个章节:第一章介绍原文来源、原文内容、作者简介等信息;第二章介绍笔者所做的译前准备、翻译过程及译后审校等过程;第三章主要针对词汇和句子进行具体的翻译分析;第四章为结语,对译稿的不足之处进行反思,并总结译者的翻译心得。

许青[8](2017)在《兰州市蔬菜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文中研究表明为了全面了解兰州市蔬菜产业的情况,研究其发展中存在的不足。不断增强兰州市蔬菜产业在国内、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持续提高农民收入,保持农业科技的快速进步,全面思考和拓宽蔬菜业的发展思路,把握发展的重点和模式,积极研究政策体系。调查的主要地点是兰州市蔬菜产业主产区。通过提前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实地考察、数据记录、农户交流、专家咨询等方法,研究兰州市蔬菜产业。合理提出发展方案,合理制定发展政策。提出具有一定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以期为推进兰州市蔬菜产业化进程具有一定的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据统计,兰州市现有耕地21.0万hm2。市内海拔高度15003300m,≥10℃的有效积温27003300℃。同时兰州市蔬菜种植过程中农药使用量低,具有得天独厚的地域、生态优势,病虫害较少,气候干燥,光照充足,昼夜温差较大,是发展蔬菜产业最适宜区域之一。兰州市2015年蔬菜面积为6.67万hm2,蔬菜总产量约180万t。其已占兰州农业人口平均收入的三分之一,发展为兰州市最具特色和竞争力的产业。2产地竞争、加工能力、生产销售、质量监测、产品品牌建立等方面进行观察分析,表明现阶段主要存在的问题有:兰州蔬菜产业面临着标准化、产业化程度不高、产品科技含量低、生产水平受限、品牌影响力不够、市场竞争力不大等问题。从而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增长,导致蔬菜产业发展与其他蔬菜产区有一定的差距。3增强兰州蔬菜在国内、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持续提高农民收入,保持农业科技的快速进步,提出以下对策:做好产业标准化建设工作;积极促进产业链的形成,重视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持续促进专业技术的发展,推进产学研工作;重视品牌建设,重视产业绿色发展;进一步拓宽市场,构建专业的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队伍;优化提升蔬菜种业,注重自主研发,摆脱限制,培育新的品种,摆脱对外来品种的依赖;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从多方面着手合理规划、管理和利用水资源;蔬菜深加工进一步发展;政府加大基础设施资金投入和项目建设,做好服务工作,加强基础设施投入,合理引导种植;有效落实互联网战略。

张黎[9](2017)在《Genetically Engineered Crops:Experiences and Prospects(excerpt)汉译实践报告》文中认为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世界人口数量的持续增长以及人们对生物燃料和生物材料的需求日益增加,农作物的转基因培育与发展技术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笔者选择美国国家科学、工程与医学学院公布的一份名为《转基因作物:经验与展望》的科研报告作为本次翻译实践项目的原文材料,对该报告第八章“未来的转基因作物”进行翻译和分析,旨在通过对这份严肃的科研报告的译介,帮助人们了解转基因技术的本质原理、转基因作物的发展趋势及其在国外取得的研究进展,使他们对该技术以及凭借该技术培育的农产品有较为清楚的自我认识。该报告回顾了2015年在农业领域推广转基因作物取得的成就,并着重介绍了未来先进的转基因技术和转基因作物。从文本功能分类标准来划分,原文本属于信息型文本。本翻译实践以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翻译理论作为指导,认真分析原文本语言文体特征和翻译难点,针对性采取相应的翻译策略,力求在准确无误理解源语文本信息的基础上努力做到以下四个层面的对等:词汇对等、句法对等、篇章对等、文体对等。本翻译实践报告分为四章。第一章为翻译任务简介、翻译文本分析以及指导理论。第二章为翻译过程描述,包括准备阶段、翻译阶段以及审校阶段。第三章为案例分析,包括翻译难点、翻译策略以及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案例分析。笔者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探讨翻译过程中出现的典型问题和采取的翻译策略。第四章为本翻译实践的总结,简述尚待解决的问题及翻译心得。

白仟[10](2015)在《中国钾盐产业发展环境分析与发展战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钾盐产业作为将钾盐资源转变为钾盐产品的专业行业部门,肩负着为农业提供钾肥以及为社会发展提供钾盐产品的重任。我国作为人口与农业大国,对钾盐产品具有巨大需求。本论文选题开展中国钾盐产业发展环境分析与发展战略研究,试图通过全球钾盐资源分布与产出特征、资源属性与钾盐资源开采和技术的系统总结以及对钾盐资源保障能力、产业发展环境、竞争力、企业经营绩效、进出口贸易等方面的对比研究与定量分析,提出我国钾盐产业发展的思路与目标,以期为我国钾盐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及其发展规划的制定提供可借鉴的依据和素材。论文明确了钾盐产业的属性、结构及其关联关系,认为它是将钾盐资源转变为钾盐产品的专业行业部门,由采矿、选矿和加工等链条组成,属于第二产业;该产业向上与第三产业的地质勘查业关联,向下与第一产业的农业以及第二产业的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关联。系统总结了钾盐的资源属性,强调了钾石盐、光卤石、钾盐镁矾、无水钾镁矾等水溶性矿物在钾盐产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强调了我国钾盐资源相对短缺、资源属性较差的特点。研究认为,我国钾盐产业经过半个世纪的艰难发展,在现代盐湖钾盐资源采选与加工领域形成了相对技术优势,盘活了大量低品位、难利用资源,提高了我国钾盐资源的利用效率和保障能力。采用计量经济学的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研究了我国近十年来钾肥进出口贸易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揭示了钾肥进口量与价格之间的负相关关系,认为进口价格升高是导致进口量降低的原因。采用多指标定量分析方法,对比研究了全球及我国钾盐资源的综合保障能力以及产业发展环境、竞争力和企业绩效,发现全球范围内钾盐资源保障能力非常强,但我国较弱;我国钾盐产业发展环境较为优越,企业综合绩效较好,但产业综合竞争力偏弱。提出了“以政府为主导,以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重要考量”的钾盐产业发展思路以及未来10年钾盐产业发展的“1234566”目标,即:每年平均新增水溶性钾盐可采储量1000?104t左右;建设23个规模化钾盐产业基地;培育34家产能在150?104t以上的大型骨干企业;形成以氯化钾、硫酸钾和硫酸钾镁肥为主、长效缓释钾肥与新型复合钾肥为辅的产品格局;钾盐产能控制在600?104t左右;钾盐自给率保持在60%左右。

二、Micronutrient dynamics in some wetland soils of south-eastern Nigeria(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Micronutrient dynamics in some wetland soils of south-eastern Nigeria(论文提纲范文)

(2)《牛津手册-食品、政治与社会》(19-21章)英汉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ACKNOWLEDGEMENTS
ABSTRACT
摘要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1 Background Information of the Translation Practice
    1.2 Introduction to Source Text
    1.3 Significance of the Translation Practice
    1.4 Structure of the Translation Report
Chapter Two PREPARATIONS FOR TRANSLATION
    2.1 Translation Tools and Parallel Texts
    2.2 Text Type and Language Features
    2.3 CEA Framework
Chapter Three TRANSLATION DIFFICULTIES
    3.1 Difficulties in Comprehension
        3.1.1 Polysemy
        3.1.2 Difficulties in Long and Difficult Sentences
    3.2 Difficulties in Expression
        3.2.1 Difficulties at Lexical Level
        3.2.2 Difficulties at Syntactic Level
    3.3 Difficulties in Adaptation
Chapter Four CASE ANALYSIS
    4.1 Comprehension
        4.1.1 Choosing of Words Meaning
        4.1.2 Splitting Sentences Structure
    4.2 Expression
        4.2.1 Literal Translation With Annotation
        4.2.2 Extension of Words Meaning
        4.2.3 Free Translation
        4.2.4 Amplification and Omission
    4.3 Adaptation
        4.3.1 Discarding the Original Form
        4.3.2 Using Four-character Words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5.1 Major Findings
    5.2 Limitations
REFERENCES
APPENDIXⅠ THE SOURCE TEXT
APPENDIXⅡ THE TARGET TEXT

(3)金银纳米材料检测钴铜铅的方法构建及在森林食品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注解
1 绪论
    1.1 森林食品概况
    1.2 森林食品中重金属研究现状
    1.3 森林食品中重金属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1.4 金银纳米材料的性质
    1.5 金银纳米材料比色法检测重金属的机理及应用
        1.5.1 金银纳米粒子聚集反应引起溶液颜色变化
        1.5.2 金银纳米粒子解聚反应引起溶液颜色变化
        1.5.3 基于刻蚀反应改变金银纳米粒子形貌引起溶液颜色变化
        1.5.4 基于量子点和金银纳米粒子的比色检测
    1.6 研究目的和意义
    1.7 研究内容
    1.8 创新点
    1.9 技术路线
2 基于类芬顿反应刻蚀金纳米星粒子构建高灵敏钴离子比色检测方法及应用
    引言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材料与仪器
        2.1.2 材料表征
        2.1.3 金纳米星粒子(GNSs)的制备
        2.1.4 CTAB/SCN~-/HCO_3~--GNSs检测Co~(2+)的灵敏度
        2.1.5 CTAB/SCN~-/HCO_3~--GNSs检测Co~(2+)的选择性
        2.1.6 实际样品采集与检测
    2.2 结果和讨论
        2.2.1 CTAB/SCN~-/HCO_3~--GNSs检测Co~(2+)的可行性分析
        2.2.2 CTAB/SCN~-/HCO_3~--GNSs检测Co~(2+)的机理
        2.2.3 CTAB/SCN~-/HCO_3~--GNSs检测Co~(2+)相关条件的优化
        2.2.4 CTAB/SCN~-/HCO_3~--GNSs检测Co~(2+)的灵敏度
        2.2.5 CTAB/SCN~-/HCO_3~--GNSs检测Co~(2+)的选择性
        2.2.6 实际样品检测分析
    2.3 本章小结
3 基于银包金纳米星粒子刻蚀反应构建高灵敏铜离子比色检测方法及应用
    引言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材料与仪器设备
        3.1.2 材料表征
        3.1.3 银包金纳米星粒子(GNSs@Ag)的制备
        3.1.4 S_2O_3~(2-)-GNSs@Ag检测Cu~(2+)的灵敏度
        3.1.5 S_2O_3~(2-)-GNSs@Ag检测Cu~(2+)的选择性
        3.1.6 实际样品检测
    3.2 结果和讨论
        3.2.1 S_2O_3~(2-)-GNSs@Ag检测Cu~(2+)的可行性分析
        3.2.2 S_2O_3~(2-)-GNSs@Ag检测Cu~(2+)的机理
        3.2.3 S_2O_3~(2-)-GNSs@Ag检测Cu~(2+)的相关条件优化
        3.2.4 S_2O_3~(2-)-GNSs@Ag检测Cu~(2+)的灵敏度
        3.2.5 S_2O_3~(2-)-GNSs@Ag检测Cu~(2+)的选择性
        3.2.6 实际样品检测分析
    3.3 本章小结
4 基于金纳米粒子聚集反应构建铅离子比色检测方法及应用
    引言
    4.1 材料与方法
        4.1.1 实验材料与仪器设备
        4.1.2 材料表征
        4.1.3 谷胱甘肽功能化金纳米粒子(GSH-GNPs)制备
        4.1.4 GSH-GNPs检测Pb~(2+)的灵敏度
        4.1.5 GSH-GNPs检测Pb~(2+)的选择性
        4.1.6 实际样品检测
    4.2 结果和讨论
        4.2.1 GSH-GNPs检测Pb~(2+)的可行性分析
        4.2.2 GSH-GNPs检测Pb~(2+)的机理
        4.2.3 GSH-GNPs检测Pb~(2+)相关条件的优化
        4.2.4 GSH-GNPs检测Pb~(2+)的灵敏度
        4.2.5 GSH-GNPs检测Pb~(2+)的选择性
        4.2.6 实际样品检测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基于金纳米棒刻蚀反应构建铅离子比色检测方法及应用
    引言
    5.1 材料与方法
        5.1.1 实验材料与仪器设备
        5.1.2 材料表征
        5.1.3 金纳米棒(GNRs)的制备
        5.1.4 2-ME/S_2O_3~(2-)-GNRs检测Pb~(2+)的灵敏度
        5.1.5 2-ME/S_2O_3~(2-)-GNRs检测Pb~(2+)的选择性
        5.1.6 实际样品检测
    5.2 结果和讨论
        5.2.1 2-ME/S_2O_3~(2-)-GNRs检测Pb~(2+)的可行性分析
        5.2.2 2-ME/S_2O_3~(2-)-GNRs检测Pb~(2+)的机理
        5.2.3 2-ME/S_2O_3~(2-)-GNRs检测Pb~(2+)相关条件优化
        5.2.4 2-ME/S_2O_3~(2-)-GNRs检测Pb~(2+)的灵敏度
        5.2.5 2-ME/S_2O_3~(2-)-GNRs检测Pb~(2+)的选择性
        5.2.6 实际样品检测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基于金纳米星粒子刻蚀反应构建高灵敏铅离子比色检测方法及应用
    引言
    6.1 材料与方法
        6.1.1 实验材料与仪器设备
        6.1.2 材料表征
        6.1.3 金纳米星(GNSs)的制备
        6.1.4 2-ME/S_2O_3~(2-)-GNSs检测Pb~(2+)的灵敏度
        6.1.5 2-ME/S_2O_3~(2-)-GNSs检测Pb~(2+)的选择性
        6.1.6 实际样品检测
    6.2 结果和讨论
        6.2.1 2-ME/S_2O_3~(2-)-GNSs检测Pb~(2+)的可行性分析
        6.2.2 2-ME/S_2O_3~(2-)-GNSs检测Pb~(2+)的机理
        6.2.3 2-ME/S_2O_3~(2-)-GNSs检测Pb~(2+)相关条件的优化
        6.2.4 2-ME/S_2O_3~(2-)-GNSs检测Pb~(2+)的灵敏度
        6.2.5 2-ME/S_2O_3~(2-)-GNSs检测Pb~(2+)的选择性
        6.2.6 实际样品检测分析
    6.3 本章小结
7 结论及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4)快速城市化地区不同用地类型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风险评价及源解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土壤重金属特性
        1.2.1 土壤重金属的来源
        1.2.2 土壤重金属的危害
    1.3 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
    1.4 土壤重金属风险评价
    1.5 土壤重金属来源解析
    1.6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6.1 研究目标
        1.6.2 研究内容
        1.6.3 技术路线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区域概况
        2.1.1 地理与地质地貌
        2.1.2 气候与水文
        2.1.3 土壤、地下水及土地利用分布
        2.1.4 经济社会与发展
    2.2 数据收集及布点采样
    2.3 实验材料与方法
        2.3.1 样品预处理
        2.3.2 检测方法
        2.3.3 主要试剂、仪器和设备
        2.3.4 实验内容
    2.4 评价标准、方法及分级
        2.4.1 评价标准
        2.4.2 污染指数法
        2.4.3 地累积指数法
        2.4.4 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
    2.5 数据分析与处理
第3章 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
    3.1 总体描述性统计分析
    3.2 不同深度土壤重金属含量分析
        3.2.1 表层土壤重金属含量
        3.2.2 中层土壤重金属含量
        3.2.3 深层土壤重金属含量
        3.2.4 不同深度重金属含量分析比较
    3.3 不同用地类型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
        3.3.1 不同用地类型总体描述性统计分析
        3.3.2 不同用地类型土壤重金属垂直分布特征
    3.4 不同用地类型表层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
        3.4.1 不同用地类型表层土壤重金属描述性统计分析
        3.4.2 基于ArcGIS的表层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表层土壤重金属风险评价
    4.1 污染指数评价法
        4.1.1 总体情况
        4.1.2 不同用地类型污染指数评价
    4.2 地累积指数法
        4.2.1 总体情况
        4.2.2 不同用地类型地累积指数评价
    4.3 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法
        4.3.1 总体情况
        4.3.2 不同用地类型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4.4 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空间分布特征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表层土壤重金属来源解析
    5.1 总体土壤表层重金属来源解析
        5.1.1 相关性分析
        5.1.2 因子分析
        5.1.3 聚类分析
    5.2 农用地表层土壤重金属来源解析
        5.2.1 相关性分析
        5.2.2 因子分析
    5.3 工业用地表层土壤重金属来源解析
        5.3.1 相关性分析
        5.3.2 因子分析
    5.4 住宅用地表层土壤重金属来源解析
        5.4.1 相关性分析
        5.4.2 因子分析
    5.5 其他用地表层土壤重金属来源解析
        5.5.1 相关性分析
        5.5.2 因子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5)环境科普读物The Uninhabitable Earth(Chapter 2)英汉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任务描述
    第一节 原文题材与体裁分析
        一、原文题材分析
        二、原文体裁分析
    第二节 翻译的目的与意义
        一、翻译目的
        二、翻译意义
第二章 译前准备
    第一节 文献综述
        一、相关翻译研究文献述评
        二、相关翻译实践成果述评
    第二节 准备事项
        一、工具、参考文献的准备
        二、平行文本的选择与分析
        三、翻译策略选择
    第三节 实施计划
        一、翻译计划
        二、写作计划
        三、应急预案
第三章 翻译执行情况
    第一节 翻译过程
        一、术语表制定
        二、翻译过程执行概述
        三、翻译过程监控策略
    第二节 译后事项
        一、译文审校
        二、译文评价
第四章 案例分析
    第一节 科普文本中词汇的翻译
        一、专有名词的翻译
        二、缩略词的翻译
        三、直译加注
        四、根据上下文选择词义
    第二节 科普文本中句子的翻译
        一、顺序正译
        二、顺序调整
        三、破折号的处理
    第三节 科普文本中语篇连贯的翻译
        一、代词具体化翻译
        二、关联词语的增译
第五章 翻译实践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1 :原文、译文
附录2 :平行文本
附录3 :术语表
致谢

(6)成都平原典型农区地下水三氮污染及源解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1.1.2 地下水“三氮”污染现状及危害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地下水“三氮”污染研究现状
        1.2.2 地下水污染源解析研究进展
    1.3 研究目标及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
第2章 研究区概况
    2.1 研究区概况
        2.1.1 地形地貌
        2.1.2 气候、水文
        2.1.3 水文地质条件
        2.1.4 地下水开发利用与污染
    2.2 研究区域社会经济概况
        2.2.1 土地利用概况
        2.2.2 农业、畜禽养殖业概况
        2.2.3 工业发展概况
第3章 数据与研究方法
    3.1 数据采集
    3.2 ArcGIS反距离权重插值
    3.3 多元统计分析方法
第4章 地下水“三氮”时空分布特性研究
    4.1 地下水类型及水质参数分析
        4.1.1 地下水水化学类型
        4.1.2 地下水水质参数分析
    4.2 地下水“三氮”污染时空分布特征
        4.2.1 地下水氨氮时空变化特征
        4.2.2 地下水硝氮、亚硝氮时空变化特征
    4.3 农区地下水“三氮”污染负荷估计
        4.3.1 农业耕种面源污染
        4.3.2 生活/畜禽养殖污染
第5章 基于多元统计污染源解析
    5.1 地下水水质相关性分析
    5.2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污染源解析
    5.3 污染因子空间分布
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二、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7)《全球水稻种植》(第一章)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翻译任务描述
    1.1 作品来源及简介
    1.2 作者简介
    1.3 选材意义
2. 翻译过程描述
    2.1 译前准备
    2.2 翻译过程
    2.3 译后事项
3. 翻译案例分析
    3.1 词的翻译
        3.1.1 术语的翻译
        3.1.2 计量单位的翻译
    3.2 句子的翻译
        3.2.1 词性转换法
        3.2.2 主语转换法
        3.2.3 拆分法
        3.2.4 从句的翻译方法
        3.2.5 被动语态转主动语态
        3.2.6 省译与增译
        3.2.7 句序调整法
        3.2.8 综合法
4. 翻译实践总结
5. 参考文献
6.附录
    附录 1:原文
    附录 2:译文
    附录 3:术语表
致谢
作者简介

(8)兰州市蔬菜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第一章 研究背景、方法和意义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二章 国内外蔬菜产业的现状及重大意义
    2.1 国内蔬菜发展现状
        2.1.1 现状
        2.1.2 重大意义
        2.1.3 存在问题
    2.2 全球蔬菜发展现状
        2.2.1 全球蔬菜产量及面积
        2.2.2 全球蔬菜发展趋势
第三章 兰州市蔬菜产业现状调查
    3.1 兰州市蔬菜产量及种植面积
    3.2 蔬菜产地区域分布
    3.3 蔬菜种类及主要蔬菜产量
        3.3.1 兰州市蔬菜种类
        3.3.2 主要蔬菜产量
    3.4 栽培技术
        3.4.1 设施农业发展情况
        3.4.2 冷凉型蔬菜的推广情况
        3.4.3 标准化体系建设情况
    3.5 病虫害及农药防治措施
        3.5.1 病害及农药防治措施
        3.5.2 虫害及农药防治措施
    3.6 新品种引进推广
    3.7 尾菜处理
第四章 兰州市蔬菜产业SWOT分析
    4.1 兰州市蔬菜发展优势(S)分析
        4.1.1 气候优势
        4.1.2 区位优势
        4.1.3 科技优势
        4.1.4 经济优势
        4.1.5 产地富硒优势
        4.1.6 政策优势
    4.2 兰州市蔬菜发展劣势(W)分析
        4.2.1 市场竞争力不强
        4.2.2 生产销售脱节
        4.2.3 农民质量安全意识相对较弱
        4.2.4 采后加工滞后
        4.2.5 种子产业发展缓慢
        4.2.6 运输成本高
        4.2.7 劳动力缺失及劳动成本高
    4.3 兰州市蔬菜发展机遇(T)分析
        4.3.1 政策机遇
        4.3.2 科学技术机遇
    4.4 兰州市蔬菜发展威胁(O)分析
        4.4.1 市场竞争加剧
        4.4.2 蔬菜品质威胁
        4.4.3 自然灾害威胁
第五章 存在的问题
    5.1 水资源匮乏,制约蔬菜产业发展
    5.2 项目成果转化率低,影响农业技术的提高
    5.3 家庭式种植模式,阻碍产业化发展
    5.4 基础设施落后,影响设施农业的发展
    5.5 病虫害防治管理粗放,降低蔬菜品质
    5.6 菜农知识水平低,影响增产增收
    5.7 菜农品牌意识淡薄,降低产品附加值
    5.8 产业链条松散,蔬菜深加工率低
第六章 应对的策略
    6.1 推广节水灌溉技术,促进水资源合理利用
    6.2 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种植模式
    6.3 完善蔬菜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
    6.4 推广综合防治病虫害技术,促进蔬菜质量提升
    6.5 加强农民培训,发挥科技带头人的模范带头作用
    6.6 加强品牌建设,合理规划富硒蔬菜种植区域,增加蔬菜产品附加值
    6.7 政府做好服务工作
    6.8 发展互联网+蔬菜产业
    6.9 发展近郊休闲农业、教育农业、体验农业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致谢

(9)Genetically Engineered Crops:Experiences and Prospects(excerpt)汉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翻译任务描述
    1.1 翻译任务简介
    1.2 翻译文本分析
    1.3 指导理论:功能对等理论
第二章 翻译过程描述
    2.1 译前准备
    2.2 翻译计划执行
    2.3 译后审校
        2.3.1 自我审校
        2.3.2 他人审校
第三章 翻译案例分析
    3.1 翻译难点分析
        3.1.1 专业术语的翻译
        3.1.2 英语长难句的处理
    3.2 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翻译案例分析
        3.2.1 词汇层面的对等
        3.2.2 句法层面的对等
        3.2.3 篇章层面的对等
        3.2.4 文体层面的对等
第四章 翻译实践总结
    4.1 翻译实践中获得的经验与启发
    4.2 翻译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翻译原文及译文
    附录2 术语表
致谢

(10)中国钾盐产业发展环境分析与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钾与植物生长
        1.1.2 钾肥与农业发展
        1.1.3 钾肥与钾盐产业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及其战略地位
        1.1.4 选题目的与意义
    1.2 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1.2.1 以资源为核心的“增储扩产”发展战略
        1.2.2 以市场为导向的“稳进口”战略
        1.2.3 以“走出去”为目标的海外发展战略
        1.2.4 以“技术”为支撑的非水溶性钾矿开发利用战略
        1.2.5 以“资源综合利用”为核心的“综合效应型”发展战略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1.5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第二章 钾盐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2.1 钾盐资源概述
    2.2 钾盐产业类型与产业结构
    2.3 国内外钾盐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2.3.1 国内外钾盐产业发展概况
        2.3.2 国内外典型钾盐企业对比及其发展现状分析
    2.4 小结
第三章 钾盐资源属性及其对产业发展的影响
    3.1 钾盐资源的时空分布
        3.1.1 钾盐矿床的时间序列
        3.1.2 钾盐矿床的空间分布
    3.2 钾盐矿床的主要类型及其特征
        3.2.1 钾石盐型矿床
        3.2.2 光卤石型矿床
        3.2.3 硫酸盐型矿床
        3.2.4 混合型矿床
        3.2.5 我国水溶性钾盐矿床的主要特征
    3.3 典型钾盐矿床的资源属性
        3.3.1 加拿大萨斯喀彻温钾盐矿床
        3.3.2 俄罗斯涅普钾盐矿床
        3.3.3 德国蔡希斯坦盆地钾盐矿床
        3.3.4 察尔汗盐湖钾盐矿床
        3.3.5 新疆罗布泊盐湖钾盐矿床
        3.3.6 云南勐野井钾盐矿床
    3.4 资源属性对产业发展的制约与影响
    3.5 小结
第四章 钾盐资源开采与加工技术及其对产业发展的影响
    4.1 钾盐开采方式与技术
        4.1.1 固体钾盐的地下开采
        4.1.2 固体钾盐的地下溶采
        4.1.3 现代盐湖钾盐的开采
        4.1.4 地下富钾卤水的开采
    4.2 钾盐选矿与加工技术
        4.2.1 钾石盐型钾矿的选矿方法与技术
        4.2.2 光卤石型钾矿的选矿方法与技术
        4.2.3 硫酸盐型钾盐的选矿方法与技术
        4.2.4 混合型钾盐的选矿方法与技术
    4.3 钾盐伴生资源的综合利用工艺与技术
        4.3.1 氯化物型卤水综合利用工艺与技术
        4.3.2 硫酸盐型卤水综合利用工艺与技术
        4.3.3 碳酸盐型卤水综合利用工艺与技术
    4.4 钾盐开采与加工技术对我国钾盐产业发展的影响
    4.5 小结
第五章 钾肥进出口贸易及其对我国钾盐产业的影响
    5.1 国际钾盐市场概况
    5.2 我国钾盐及钾肥进出口贸易概况
    5.3 近十年来我国钾肥进出口贸易特征
    5.4 我国钾肥进口贸易的时间序列分析
        5.4.1 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检验
        5.4.2 差分序列的协整检验
        5.4.3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5.4.4 时间序列的向量自回归模型(VAR模型)
    5.5 进出口贸易对我国钾盐产业的影响
    5.6 小结
第六章钾盐产业发展环境与竞争力及其企业经营绩效分析
    6.1 钾盐产业发展环境分析
        6.1.1 研究方法
        6.1.2 结果与讨论
    6.2 钾盐产业竞争力分析
        6.2.1 评价指标构建及数据处理
        6.2.2 各指标权重的确定及其显示竞争指数计算
        6.2.3 结果与讨论
    6.3 钾盐企业经营绩效分析
        6.3.1 研究方法
        6.3.2 结果与讨论
    6.4 小结
第七章 中国钾盐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7.1 钾盐产业发展要素分析
        7.1.1 钾盐市场需求分析
        7.1.2 资源保障能力分析
    7.2 对中国钾盐产业发展战略的思考
        7.2.1 影响我国钾盐产业发展的若干因素
        7.2.2 对中国钾盐产业发展战略的思考与建议
    7.3 小结
第八章 结论
    8.1 主要结论
    8.2 创新点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四、Micronutrient dynamics in some wetland soils of south-eastern Nigeria(论文参考文献)

  • [1]近四十年来我国消化系统癌症的发病状况及其危险因素研究[D]. 孙晓琨. 遵义医科大学, 2021
  • [2]《牛津手册-食品、政治与社会》(19-21章)英汉翻译实践报告[D]. 周冉丽. 内蒙古大学, 2021(12)
  • [3]金银纳米材料检测钴铜铅的方法构建及在森林食品中的应用[D]. 王素燕.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1
  • [4]快速城市化地区不同用地类型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风险评价及源解析[D]. 朱旭东.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8)
  • [5]环境科普读物The Uninhabitable Earth(Chapter 2)英汉翻译实践报告[D]. 邢佳华. 黑龙江大学, 2020(04)
  • [6]成都平原典型农区地下水三氮污染及源解析研究[D]. 李奇翎. 西南交通大学, 2020
  • [7]《全球水稻种植》(第一章)翻译实践报告[D]. 李静. 郑州大学, 2018(12)
  • [8]兰州市蔬菜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D]. 许青. 甘肃农业大学, 2017(11)
  • [9]Genetically Engineered Crops:Experiences and Prospects(excerpt)汉译实践报告[D]. 张黎. 湘潭大学, 2017(02)
  • [10]中国钾盐产业发展环境分析与发展战略研究[D]. 白仟.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5(02)

标签:;  ;  ;  ;  ;  

尼日利亚东南部一些湿地土壤的微量营养素动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