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熟杏离体胚胎培养技术研究

未成熟杏离体胚胎培养技术研究

一、未成熟杏离体胚培养技术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王敏[1](2021)在《侧柏体胚发生离体繁殖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在我国普遍分布,其根系发达、抗寒耐干旱,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本文以侧柏优树未成熟合子胚为外植体诱导体胚发生,研究了合子胚发育时期、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及浓度、糖类等对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探讨了培养方式、摇床转速、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胚性愈伤组织增殖的影响,开展了体胚成熟培养的研究。优化了胚性愈伤组织诱导方案,初步建立了细胞悬浮培养体系。研究表明:(1)合子胚发育至子叶前期,有利于侧柏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在DCR+4.0mg/L2,4-D+0.5 mg/L6-BA的培养基中,附加10 g/L的蔗糖,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可达16.3%。另外,母树基因型不同,诱导率也存在明显差异。(2)侧柏胚性愈伤组织长时间继代在含2,4-D的固体增殖培养基中,表面会发生水化,质地浓稠失去粘性,甚至会丧失胚性能力。用1 mg/LNAA代替2,4-D,有利于维持胚性能力,合适的继代周期为21 d左右。(3)液体悬浮培养增殖过程中,每100 ml培养基中加入2.0 g胚性愈伤组织,转速为110 r/min,继代周期11 d左右,胚性细胞增殖率最高,可达288%。(4)ABA有利于侧柏体胚成熟,60 um/LABA+100 g/LPEG组合浓度下,体胚成熟率高;不同蔗糖浓度试验不利于体胚成熟,用45 g/L的麦芽糖代替蔗糖,获得了成熟胚。

穆治华,李志瑛,刘蕊,范海阔[2](2020)在《椰子组培研究四十年》文中研究指明组织培养对于椰子快速繁殖以及全球椰子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40年来国内外在椰子组培快繁技术,包括椰子组培技术的重要性,不同外植体如胚芽、花序、子房等在组织培养中的应用与优劣,不同培养基和培育环境对组培效果的影响等要素,进行了详细的总结和讨论。同时总结了椰子组培快繁技术的进展,分析了目前限制椰子组培快繁技术发展的因素,提出了应对策略与具体建议。本文对椰子快繁技术及椰子种质资源保存具有参考价值。

李春平,赖成霞,徐海江,张建国,玛依拉·玉素音,张大伟,魏鑫,刘忠山[3](2020)在《不同因素对早熟陆地棉离体胚成苗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研究不同因素处理对早熟陆地棉离体胚成苗的影响,筛选出离体胚成苗的关键因素及适宜组合,为开展棉花离体胚成苗规模化培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棉花第2、3果枝开花当日进行挂牌并登记开花日期,当胚龄达到15、20、25、30和35 d分别摘取棉铃进行离体胚的培养。分析胚的成苗率、成苗时间和根系等发育特点,研究适宜的简化培养条件。【结果】不同培养基中,MS成苗率最高,其次为普通水和蒸馏水;随着胚龄增大,成苗率逐渐增加;胚龄为35 d时,3种培养基成苗率之间差异不显着。不同胚龄中,35 d胚龄的成苗率最高,成苗时间最短。在胚龄35 d时,30℃有利于缩短成苗时间、促进根系发育,为适宜的培养温度;光照24 h有利于缩短成苗时间,但时间过长不利于根系发育。【结论】培养基、胚龄、温度和光照时间是影响棉花离体胚成苗的关键因素,高胚龄、适宜温度和光照时间有利于离体胚的成苗和根系发育。在胚龄35 d、温度30℃、光照时间24 h的培养条件下,离体胚的水培成苗效果好,可作为早熟陆地棉离体胚成苗培养的适宜条件。

张素芳[4](2020)在《杂种落叶松遗传转化及Lol-miR11467功能的初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落叶松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用材、生态树种之一,利用选择育种、杂交育种等已获得一批生长材质优良的种质资源。由于极端气候条件频发,东北地区春季干旱严重,严重影响落叶松成活及生长,选育抗旱品种十分必要。常规育种改良周期较长,从分子方面开展遗传改良可缩短育种周期,但落叶松干旱响应等分子机理的研究远远落后于其他树种。miRNA是植物中参与转录后基因表达调控的一类非编码单链小RNA分子,主要通过降解靶mRNA或者抑制靶mRNA的翻译调控基因的表达,从而改变植株生长性状或抗逆性等。为定向改良落叶松的优良性状并大量快速繁殖优良种质资源,以杂种落叶松日3×兴9未成熟合子胚为外植体诱导胚性愈伤组织,构建并优化落叶松胚性愈伤的遗传转化体系,同时对干旱胁迫条件下落叶松sRNA进行初步功能分析挖掘miRNA,获得Lol-miR11467并进行遗传转化,分析转基因细胞系在干旱、盐碱胁迫条件下的生理变化并筛选其调控的下游靶基因,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杂种落叶松遗传转化体系的构建与优化。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率与球果采集时间有关,7月1日采集的材料诱导率最高,是未成熟合子胚的最佳采集时期。使用75%酒精消毒1 min后使用3%NaClO消毒10 min,接种在含有1.0 mg/L 2,4-D+0.2 mg/L KT的BM培养基中,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最大,为10.33%。在含有0.5 mg/L 2,4-D+0.2 mg/L KT的BM增殖培养基上培养12 d时为最佳继代周期。预培养在含有10 g/L肌醇、60 g/L蔗糖的1/4 BM培养基上获的体胚发生数最多。45 mg/L的ABA和75 g/L的PEG4000共同作用能够促进体胚的发生数,体胚发生数量达到最大,为210个/g。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对落叶松进行遗传转化时,发现使用OD600值为0.5的侵染液侵染20 min,共培养2 d,利用4 mg/L Hyg的筛选培养基进行抗性愈伤的筛选,pCAMBIA1301遗传转化效率最高,为45.56%。(2)干旱胁迫下落叶松小RNA挖掘。使用miRDeep2软件共预测到190个miRNAs,其靶基因总数为6284个,共4964个获得注释信息。获得差异表达的miRNAs共59个,约占所有预测的miRNAs(190个)的31.05%,其中有33个是上调表达,26个下调表达。对其差异表达miRNA的靶基因进行富集分析,发现富集较多的是代谢途径,显着富集的是代谢途径中的ABC转运、类胡萝卜素的生物合成、植物激素信号转导、N-聚糖生物合成等,表明miRNAs的调控由多种代谢途径共同参与,miRNAs可能在落叶松的生长发育、胁迫响应等不同生命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3)落叶松miRNAs的表达分析。在不同的胁迫处理下,大多数miRNAs都能够响应干旱、盐碱胁迫。其中novelmiR63在PEG6000和NaCl胁迫时快速响应,利用不同激素处理后,发现novelmiR63(Lol-miR11467)均能够响应激素应答,novelmiR63与miRBase数据库比对发现,与云杉的miR11467相似度较高,其靶基因注释为生物保护性大分子蛋白之一的热激蛋白,在干旱胁迫中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将其作为候选基因进行遗传转化,并命名为Lol-miR11467。(4)Lol-miR11467在落叶松中的遗传转化。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Lol-miR11467转入杂种落叶松的胚性愈伤组织中,获得抗性愈伤细胞系27个。将转基因细胞系与野生型细胞系分别放于含有20%PEG6000、50 mM NaHCO3和250 mM NaCl的培养基中,在不同的胁迫处理下,转基因细胞系的POD活性均低于野生型,MDA含量均高于野生型,可溶性蛋白含量均低于野生型,推测Lol-miR11467在落叶松中具有一定的负调控干旱、盐碱胁迫的能力。(5)Lol-miR11467靶基因筛选。3个转基因细胞系的差异基因GO和KEGG富集分析表明,由Lol-miR11467转入后引起的差异基因显着富集在次生代谢的生物合成、激素响应、类黄酮生物合成以及苯丙烷生物合成,表明Lol-miR11467可能在落叶松中响应胁迫、激素等外界刺激以及次生代谢和苯丙烷生物合成的代谢途径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对3个转基因细胞系共有的差异基因进行深入挖掘,发现MYB、bHLH、NAC、WRKY等转录因子类,LEA、热激蛋白等生物保护性大分子类以及糖基转移酶、半乳糖苷酶等糖代谢相关的酶类以及与miRNA自身相关的AGO蛋白等和抗旱相关基因的下调表达,推测过表达Lol-miR11467可以通过负调控这些基因的表达而使落叶松抵抗干旱胁迫的能力降低。以抗性愈伤组织转录组的差异基因序列作为参考序列,对Lol-miR11467进行靶基因预测,预测到4条与干旱胁迫相关且下调表达的靶基因。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杂种落叶松遗传转化体系的构建及干旱胁迫下的差异miRNAs分析,获得转Lol-miR11467基因的抗性细胞系,其生理指标检测表明转基因细胞系的抗旱能力减弱,最终找到了可能与落叶松抗旱性减弱相关的4条Lol-miR11467的靶基因。本研究为落叶松或针叶树的遗传转化及miRNAs的分子机理研究奠定基础。

侯辛辛[5](2020)在《海南白花油茶离体快速繁殖和再生体系的建立及应用》文中提出油茶(Camellia oleifera)是山茶科(Theaceae)山茶属(Camellia)植物中油脂含量较高的植物的总称,是原产我国的重要木本油料树种。油茶籽油是国际粮农组织推荐的一种营养、健康的纯天然高级植物食用油,油茶与油橄榄、油棕和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食用油料植物。油茶是我国得天独厚的植物资源,是我国木本粮油产业发展不可替代的战略性资源,也是海南省重要的乡土油料树种。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良种少、良种壮苗匮乏是当前制约海南油茶良种推广种植和油茶产业进一步发展的两大瓶颈。挖掘、保存和利用热带油茶优良种质资源;选育含油率高、品质优良、适应性强的海南油茶优质高产新品种以及加快新品种良种繁育和推广,是加快海南油茶产业发展和维持海南油茶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有效策略。海南地区的主栽品种为白花越南油茶(Camellia vietnamensis T.C.Huang ex Hu),本研究分别以海南本地白花油茶良种的未成熟胚、花药为外植体,主要通过分生结节和体细胞胚状体途径建立了白花油茶的再生体系;以顶芽和含腋芽茎段为外植体,主要通过器官直接发生途径,建立了海南白花油茶离体快速繁殖体系,为海南白花油茶今后的种质资源离体保存、良种壮苗繁育、缩短杂交育种世代周期以及利用基因工程进行油茶功能基因研究和定向分子育种等奠定技术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 以油茶未成熟胚为外植体时,盛花期后240-300 d的油茶幼胚为最适宜外植体,接种在改良MS+Kt 2.0 mg/L+NAA 0.2 mg/L+Zt 5.0 mg/L培养基上,初代诱导率90%以上,以分生结节组织为主;改良MS+Kt(1.0~2.0)mg/L+NAA0.2mg/L培养基适合分生结节组织的增殖,增殖系数约为4.6;未成熟胚分生结节组织在1/2改良MS+6-BA 2.0 mg/L+NAA0.2 mg/L+IAA 0.2 mg/L+Zt 5.0 mg/L+CH400 mg/L培养基上以分化不定芽为主,平均每块分生结节组织块诱导不定芽11.3个,不定芽以无糖暴露培养生根方式为宜,再生植株移栽成活率91.6%;分生结节在1/2改良MS+6-BA 2.0 mg/L+NAA 0.2 mg/L+Zt 5.0 mg/L+CH 400 mg/L上分化体胚为主,每块分生结节分化6.5个体胚,具双子叶的体细胞胚状体在改良MS+6-BA 0.2 mg/L+IAA 2.0 mg/L+GA30.5 mg/L+CH 200 mg/L培养基上有效成熟和萌发,萌发率72.1%,胚芽和胚根有效伸长形成体胚再生植株,再生植株移栽成活率94.7%。2. 以油茶花药为外植体时,以花粉发育处于单核靠边期的花药为诱导花药胚性愈伤组织的合适外植体,花蕾横纵比在0.53左右;适宜海南油茶花药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的初代培养基为改良MS+2,4-D 2.0 mg/L+Zt 2.0 mg/L;胚性愈伤组织在增殖与再分化培养基1/2改良MS+6-BA 2.0 mg/L+Zt 1.0 mg/L+NAA 0.5mg/L中以暗培养的方式培养可有效增殖,并分化出体细胞胚;体细胞胚在1/2改良MS+6-BA 0.5mg/L+NAA 0.1 mg/L培养基上可诱导体胚成熟和体胚萌发形成再生植株,但诱导率较低,培养基配比仍有待进一步的优化。3. 以油茶腋芽和顶芽为外植体时,最适消毒方法为2%次氯酸钠溶液15min和0.1%Hg Cl2溶液12min的复合消毒方式,污染率可降至9.7%;将外植体以保留1/3叶片的接种方式接种在初代诱导培养基改良MS+GA30.5 mg/L+Zt 1.0mg/L中,顶芽的成芽率、成梢率和多芽率分别为68.9%、40.3%和41.9%,腋芽的成芽率、成梢率和多芽率分别为82.2%、40.6%和38.7%;最佳增殖培养基为改良MS+Zt 2.0 mg/L+IAA 0.3 mg/L,顶芽和腋芽的增殖系数分别达到了5.6和6.8;油茶组培增殖芽壮芽的最佳培养基为改良MS+IAA 0.5 mg/L+GA30.5mg/L+CH 200 mg/L,定芽茎粗有效增粗85%、芽长有效增高了79%。4. 以组培芽作为芽苗砧嫁接接穗,嫁接前组培芽基部在6-BA中浸泡2~3min可显着提高嫁接成活率。以常规半木质化枝条一叶一芽接穗做为对照,组培苗无菌单芽作为接穗进行芽苗砧嫁接,前期生长相对缓慢,但在后期表现出优势,嫁接92 d、252 d,组培芽嫁接苗新梢长度和新增叶片与对照无显着差异,但新梢茎粗比半硬枝一叶一芽嫁接苗的分别显着增加了171%和41.8%。

马思妤[6](2020)在《水松种质资源保育与植物景观应用研究》文中指出水松(Glyptostrobus pensilis)作为一种古老的孑遗植物,是植物中的“活化石”,拥有珍贵的基因资源。近年来,水松野外种群的数量大幅锐减,已被中国植物红皮书列为濒危树种。针对目前在水松种质资源保育研究领域中存在的不足,以及水松在景观应用领域中实践的空白,本研究综合运用植物组织培养、分子标记技术手段和植物造景的方法,开展水松种质资源保育方法的研究,并进行水松在植物造景中具体应用方式的探索与实践。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建立水松未成熟胚培养及其组培快繁体系,开展野外回归的研究。研究发现,水松未成熟胚(8-11月份采收的样品)在1/2 DCR培养基中培养7-10 d后,可诱导发育成完整植株,获得水松无菌苗。以水松无菌苗的下胚轴作为离体培养材料,在1/2 MS附加不同浓度的6-BA和NAA 0.5 mg/L培养基上进行快速繁殖,均能诱导出愈伤组织和不定芽。结果表明,在1/2 MS+6-BA 2.0 mg/L+NAA0.5 mg/L+VC 5.0 mg/L+蔗糖24.0 g/L+琼脂8.0 g/L培养基上诱导不定芽,诱导率可达100%,每个下胚轴能够诱导的不定芽数目平均可达2.4个。取生长至3-4 cm的不定芽接种在1/2 MS+IBA 0.1 mg/L+VC 5.0 mg/L+蔗糖24.0 g/L+琼脂8.0 g/L培养基上能够有效诱导不定芽生根,生根率达20%。生根40 d后可进行移栽和炼苗,在苗圃中培育1-2月后回归野外环境,回归苗成活率达90%。(2)建立并优化水松SRAP-PCR反应体系,以此为基础对种源及后代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水松SRAP-PCR最优反应体系为:模板DNA用量100 ng,dNTPs浓度0.4 mmol/L,Mg2+浓度2.5 mmol/L,Ex Taq酶用量1.5 U,引物浓度0.5μmol/L;或模板DNA用量140 ng,dNTPs浓度0.3 mmol/L,Mg2+浓度2.0 mmol/L,Ex Taq酶用量1.5 U,引物浓度0.7μmol/L。使用筛选后的SRAP-PCR反应体系可筛选出18对条带清晰稳定、多态性效果好的引物,进而对种源及其后代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两个种源植株P1和P2的遗传变异系数为0.9298,种源P1、P2与子代群体间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7511,子代S1-S8的平均相似系数为0.7676。由此可以看出,种源P1、P2与子代群体之间的变异程度均比两个种源样本之间的变异程度要高,且各子代之间的遗传相似性亦存在较大差异,说明通过对水松未成熟胚进行培养获得的有性后代,可有效提高水松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3)运用园林规划方法和植物造景相关理论进行水松植物群落景观设计。在综合考虑植物生态习性、空间层次、季相变化的基础上,结合植物群落种植的区域及其所营造的空间氛围和景观效果,提出水松种植设计原则和5类水松人工群落结构层次;同时依托浙江省杭州市瓶窑镇嘉泰水湿生植物现代农业园规划项目,在对整个园区总体方案规划的基础上针对水松林湿地区域进行详细的种植设计,将设计成果以图面的形式直观地呈现,为水松在园林造景和植物景观营造中的应用实践提供思路和参考。

王杰[7](2020)在《马尾松体细胞胚胎发生体系优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是中国南方亚热带地区分布面积最广、重要的针叶造林树种之一,其耐干旱瘠薄、适应性强、速生丰产,在林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马尾松良种苗木缺乏,种子园种子产量低,且扦插无性繁殖具有年龄效应,这严重阻碍了马尾松良种的扩繁应用。林木体细胞胚胎发生具有高效、稳定、周期短等优势,可实现马尾松良种苗木的大规模快速繁殖。目前马尾松体细胞胚胎发生快繁体系已初步建立,但其胚性细胞团诱导率低,增殖培养中胚性保持困难,胚状体成熟分化困难瓶颈等制约着马尾松体胚发生快繁体系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针对以上问题,本论文在2018年和2019年分别采集马尾松未成熟合子胚,开展马尾松胚性细胞团诱导及增殖体系优化研究,并探讨促进胚状体成熟分化发生的条件,为优化马尾松体细胞胚胎发生体系提供技术支撑。结果如下:1.马尾松胚性细胞团的诱导针对马尾松胚性细胞团诱导率低的问题,本研究通过外植体材料的选择(基因型,合子胚发育阶段)以及培养基成分(碳源、氮源)的调整成功提高了胚性细胞团诱导率。研究结果表明,外植体选择未成熟合子胚的2-4阶段是最适宜胚性细胞团诱导的“窗口期”;同期采种的不同家系其诱导率有显着地差异,既可能有基因型的影响,也有可能有合子胚发育不同步的影响;2018年筛选出2个诱导敏感的基因型,其平均诱导率均高于15%,2019年筛选出3个诱导敏感的家系,其最高诱导率均在20%以上;通过调整诱导培养基中碳源C、氮源N浓度及水平,对提高马尾松胚性细胞团诱导率有促进作用,如在所研究的4个家系(K1,K2,K3,K4)中,K1家系在蔗糖(30g/L)处理中获得了最高诱导率,达到40%,而K3家系在葡萄糖(30g/L)处理中获得其最高诱导率(22%),表现出家系基因型和碳源类型与浓度的交互作用影响;适当提高培养基的硝态氮(NO3-)浓度对马尾松胚性细胞团的诱导有一定地促进作用,3/2LP的硝态氮浓度处理获得了较高的诱导率(15.48%),高于原LP处理下的诱导率(9.19%),适当降低铵态氮(NH4+)的浓度水平,对胚性细胞团的诱导有利,且氨硝比(NH4+/NO3-)的范围在0.2~0.4时其平均诱导率为14.23%,均高于其它处理组。2.胚性细胞团的胚性保持与稳定增殖为探讨胚性细胞团增殖稳定性问题,开展了调节胚性细胞团增殖培养的环境温度的研究,发现,适当降低胚性细胞团培养的环境温度,能一定程度地减缓胚性细胞团增殖过程中的老化进程,并可在较长的一个增殖培养时期内继续保持稳定增殖的胚性状态,这为在增殖过程中维持和保持胚性细胞团的胚性状态提供了一个简单有效的途径。研究发现,培养环境温度分别设置低(5℃,10℃,15℃)、中(23℃)、高(28℃)的实验处理时,发现15℃的环境温度对胚性稳定保持有利,而28℃的培养环境将加速胚性细胞团的老化过程,对其胚性保持不利。培养基的液态、固态等不同增殖培养方式对胚性细胞团的增殖有显着的影响。与固态培养方式(对照)比较,悬浮和液态-固态的增殖培养方式均获得较高的增殖系数,其中悬浮培养方式下的增殖系数约为固体培养下的2倍,在液-固培养方式下,随着悬浮天数的延长(3d,4d,5d,6d),转入固体培养基后的胚性细胞团增殖系数逐渐升高,悬浮6d后转入固体培养基培养,其增殖系数高达13.53,显着高于固体培养方式(5.43),且悬浮处理时,增殖细胞团的极性结构发育,有利于胚性保持。3.体细胞胚的分化与成熟对处于不同发育阶段及不同状态的马尾松增殖胚性细胞团成熟分化实验的研究表明,成熟分化过程中,对胚性细胞团外表形态表现为白色、不透明、粘性、凝脂状,且表面有明显突起,显微镜下可观察到有大量发育到早期体细胞胚的胚性细胞团,在ABA激素的成熟分化培养基上,可分化出成型的体细胞胚。胚性细胞团一旦已达到成熟分化的状态,继续增殖培养将使已获得胚性发育的细胞团迅速衰老、褐化,失去分化潜能。本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增殖继代3代之后,要随时密切关注胚性细胞团的发展状态,及时转入成熟培养基中进行成熟培养,促使胚状体成熟分化顺利完成。4.马尾松胚性细胞团诱导与增殖阶段细胞学观察实验中对诱导过程中出现的胚性与非胚性细胞团进行了鉴别,发现正常的胚性细胞团表现为白色,蓬松,表明有明显突起,内部存在明显ESM结构;同时在增殖过程中发现随着继代次数的增加,胚性细胞团的胚性质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继代培养3代时胚性细胞团胚性质量最佳,表现为具有较多数量的极性结构发育明显的早期体细胞胚,而继代培养4代后胚性细胞团逐渐老化,转化为淡黄色颗粒状细胞团,失去极性结构,这种老化的胚性细胞团对成熟分化培养不利。

戴小英,刘新亮,章挺,李江,周诚[8](2019)在《樟树胚性愈伤组织诱导与体胚发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以樟树未成熟合子胚为外植体,探讨了外植体取材时间、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比、附加有机物等因素对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增殖培养及体细胞胚胎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采集时期的合子胚愈伤组织诱导率差异显着,只有心形胚时期的合子胚才能诱导胚性愈伤组织;在改良MS+4.0 mg/L 6-BA+0.5 mg/L NAA培养基初诱导情况下,后接入改良MS+1.0 mg/L 6-BA+0.2 mg/L 2,4-D培养基中,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可达77.78%;外加添加200 mg/L水解络蛋白和200 mg/L环糊精可保持胚性愈伤组织增殖和体细胞胚诱导,胚性愈伤组织增殖系数达3.86,每克愈伤组织平均分化116.67个体细胞胚,胚性愈伤组织继代周期以25~30 d为宜。在改良MS+200 mg/L环糊精+1.0 mg/L ABA+0.5 mg/L IAA中可以促使体胚成熟萌发,萌发率可达52.78%。将萌发的芽体转接到MS+0.1 mg/L BA+0.5 mg/L IAA+0.2 g/L AC生根培养可获得完整植株。

荆茹月,王佩兰,黄振,何林骏,李志辉[9](2020)在《碳源对不同产地香樟体细胞胚胎发生及植株再生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探究渗透调节物质种类及其不同浓度对香樟体细胞胚胎发生及植株再生的影响,为提高香樟体胚诱导率、优化体细胞胚胎发生体系奠定理论基础。【方法】以7月初在湖南省郴州、长沙、娄底及怀化市采集的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 L.)的未成熟合子胚为试验材料,分析不同碳源种类、浓度及组合方式对香樟体胚诱导、芽萌发、生根等方面的影响。【结果】适合香樟的体胚诱导培养基为MS+1.0 mg/L的6-苄氨基腺嘌呤(6-BA)+0.3 mg/L的2,4-二氯苯氧乙酸(2,4-D)+1.0 mg/L链霉素+15 g/L蔗糖+30 g/L山梨醇+6.5 g/L琼脂+700 mg/L水解酪蛋白;增殖培养基为MS+15 g/L蔗糖+30 g/L山梨醇+6.5 g/L琼脂+700 mg/L水解酪蛋白;芽萌发培养基为MS+0.1 mg/L苯基噻二唑基脲(TDZ)+0.5 mg/L萘乙酸(NAA)+0.1 mg/L吲哚丁酸(IBA)+15 g/L蔗糖+15 g/L山梨醇+6.5 g/L琼脂;生根培养基为MS+1. 0 mg/L IBA+15 g/L蔗糖+15 g/L山梨醇+6.5 g/L琼脂。【结论】经过改良,添加15 g/L蔗糖和30 g/L山梨醇的组合碳源,香樟体胚的诱导率明显提高;添加15 g/L蔗糖和15 g/L山梨醇的组合碳源处理的新植株生根条数多、主根明显,生长状况更优。

李前[10](2019)在《蒙古栎体细胞胚胎发生技术研究》文中提出本文分别以蒙古栎去子叶未成熟合子胚、成熟合子胚以及叶片为外植体,通过讨论不同消毒剂组合方式及消毒时间、培养基的种类、激素的种类及浓度、不同的取材时期、不同的取材部位以及其他一些培养条件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筛选出诱导愈伤组织的最佳条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通过讨论不同的激素组合、浓度配比以及培养时间,筛选出诱导体细胞胚胎发生的最佳条件。本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以蒙古栎去子叶合子胚为外植体,最佳的消毒方式为75%酒精30s+0.1%升汞12min,此时污染率为29.7%,死亡率为18.7%,存活率为50.0%。2.去子叶未成熟合子胚诱导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为MS培养基。取材时期会显着影响愈伤组织的诱导率,7月上旬是最佳的取材时期,在1mg/L2,4-D+0.5mg/L6-BA的激素配比下获得最大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可达85.7%。去子叶未成熟合子胚的大小、光照条件对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影响不显着。不同种源会显着影响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在进行体胚诱导时,最佳的培养基为MS+0.5mg/L2,4-D+0.5mg/L6-BA,此时的体胚诱导率最大可达72.3%,且培养4周是最佳的培养时间。3.以蒙古栎叶片为外植体,最佳的消毒方式为75%酒精30s+0.1%升汞4min,此时污染率为25.7%,死亡率为9.0%,存活率为65.3%。4.叶片诱导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为MS培养基。取材时间会显着影响愈伤组织的诱导率,3月下旬是最佳的取材时期,在0.5mg/L2,4-D+0.5mg/L6-BA的激素组合下可获得最高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可达96.7%。叶片放置方式、不同的轮生点会显着影响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叶片不同的取材部位之间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差异不显着。在进行体胚诱导时,最佳的培养基为MS+0.1mg/L2,4-D+0.5mg/L6-BA,此时体胚的诱导率最大可达58.0%,培养4周是最佳的培养时间,在0.5mg/LNAA+0.5mg/L6-BA的激素水平下体胚的诱导率可达50.0%,此时培养6周是最佳的培养时间。5.胚性愈伤组织和非胚性愈伤组织二者在外观以及组织结构上有明显区别,胚性细胞团可以起源于愈伤组织表面也可起源于愈伤组织内部。

二、未成熟杏离体胚培养技术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未成熟杏离体胚培养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侧柏体胚发生离体繁殖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侧柏生物学概况
        1.1.1 侧柏简介
        1.1.2 侧柏分布
        1.1.3 侧柏用途
    1.2 植物组织培养
        1.2.1 器官发生
        1.2.2 体细胞胚胎发生
    1.3 针叶树种体胚发生研究进展
    1.4 柏科树种体胚发生研究现状
        1.4.1 愈伤组织诱导
        1.4.2 胚性愈伤组织的维持和增殖
        1.4.3 体胚成熟与萌发
    1.5 侧柏组织培养研究现状
    1.6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7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7.1 研究内容
        1.7.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植物材料
        2.1.2 药品与仪器
    2.2 试验方法
        2.2.1 愈伤组织的诱导试验
        2.2.2 胚性愈伤组织增殖培养试验
        2.2.3 悬浮培养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2.2.4 体胚成熟试验
    2.3 胚性细胞组织学观察
    2.4 数据统计与分析方法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
        3.1.1 合子胚发育时期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3.1.2 基因型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3.1.3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3.1.4 蔗糖浓度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3.2 胚性愈伤组织的维持与增殖
        3.2.1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胚性组织固体增殖的影响
        3.2.2 继代周期对胚性组织固体增殖的影响
        3.2.3 初始接种量对胚性组织悬浮培养的影响
        3.2.4 摇床转速对胚性组织悬浮培养的影响
    3.3 体胚成熟培养
        3.3.1 ABA、PEG浓度对体胚成熟的影响
        3.3.2 碳源对体胚成熟的影响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4.1 讨论
        4.1.1 胚性愈伤组织诱导
        4.1.2 胚性愈伤组织维持和增殖
        4.1.3 细胞悬浮培养
        4.1.4 体胚成熟
    4.2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DCR培养基配方
附录 B 缩略词表
附图
致谢
个人简介

(2)椰子组培研究四十年(论文提纲范文)

1 椰子及其重要性
2 椰子组培——椰子产业潜在的“助推器”
3 椰子组培简史
4 体细胞培养体系
    4.1 以花序为外植体
    4.2 花药、子房作为外植体
    4.3 其他体细胞作为外植体
5 胚和胚芽作为外植体
6 中国椰子组培研究进展
7 存在问题与展望
    7.1 存在问题
    7.2 未来展望

(3)不同因素对早熟陆地棉离体胚成苗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 料
    1.2 方 法
        1.2.1 取 样
        1.2.2 接 种
        1.2.2.1 MS培养接种(无菌培养)
        1.2.2.2 蒸馏水、普通水(自来水)培养接种(有菌培养)
        1.2.3 试验设计
        1.2.3.1 不同培养基和胚龄条件下的离体胚成苗培养
        1.2.3.2 光照时间、温度的离体胚培养
        1.2.4 测定指标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离体胚的成苗污染
    2.2 不同培养基条件下,胚成苗生长
    2.3 不同培养基、胚龄对胚成苗率和成苗时间的影响
    2.4 不同培养基、胚龄对根长和根数的影响
    2.5 温度、光照时间对胚的成苗率和成苗时间的影响
    2.6 不同因素及处理对成苗胚根系性状的影响
        2.6.1 不同因素及处理对成苗根长的影响
        2.6.2 不同因素及处理对成苗根数的影响
3 讨 论
4 结 论

(4)杂种落叶松遗传转化及Lol-miR11467功能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针叶树体胚发生研究进展
        1.2.1 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
        1.2.2 胚性愈伤组织的增殖及继代
        1.2.3 体胚成熟
    1.3 落叶松体胚发生研究进展
    1.4 针叶树的遗传转化研究
        1.4.1 针叶树的遗传转化
        1.4.2 落叶松的遗传转化
    1.5 miRNA的研究进展
        1.5.1 miRNA的发现
        1.5.2 miRNA的作用机理
        1.5.3 植物miRNA的功能研究
        1.5.4 miRNA在针叶树及落叶松中的研究
    1.6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1.7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
2 杂种落叶松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与优化研究
    2.1 试验材料
        2.1.1 植物材料
        2.1.2 试验菌株、药品与试剂
    2.2 试验方法
        2.2.1 药品及培养基的制备
        2.2.2 外植体的消毒及接种
        2.2.3 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
        2.2.4 胚性愈伤组织的增殖及继代周期的确定
        2.2.5 体细胞胚胎成熟及萌发
        2.2.6 抗生素敏感性试验
        2.2.7 胚性愈伤组织的遗传转化
        2.2.8 统计及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再生体系的优化
        2.3.2 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及优化
        2.3.3 转pCAMBIA1301空载体株系的分子验证
    2.4 讨论
        2.4.1 外植体选择对诱导率的影响
        2.4.2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诱导的影响
        2.4.3 胚性愈伤组织的增殖培养
        2.4.4 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的影响因素
    2.5 本章小结
3 干旱胁迫下的落叶松小RNA挖掘与分析
    3.1 试验材料
    3.2 试验方法
        3.2.1 小RNA文库的构建及质量控制
        3.2.2 miRNA预测及鉴定分析
        3.2.3 miRNA差异基因聚类及表达分析
        3.2.4 miRNA靶基因预测及功能注释分析
        3.2.5 sRNA测序数据的验证
    3.3 结果与分析
        3.3.1 小RNA文库的构建及质量分析
        3.3.2 小RNA序列分析
        3.3.3 miRNA预测及筛选
        3.3.4 sRNA测序的数据验证
        3.3.5 miRNA靶基因预测及其功能注释
    3.4 讨论
    3.5 本章小结
4 miRNA响应不同处理的表达模式分析
    4.1 试验材料
        4.1.1 植物材料
        4.1.2 试剂及药品
    4.2 试验方法
        4.2.1 miRNA提取及反转录
        4.2.2 miRNA的qRT-PCR
    4.3 结果与分析
        4.3.1 miRNA在不同胁迫处理下的表达分析
        4.3.2 miRNA在不同激素处理下的表达分析
    4.4 讨论
        4.4.1 miRNAs在不同胁迫处理下的表达分析
        4.4.2 miRNA在不同激素处理下的表达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Lol-miR11467在落叶松中的遗传转化研究
    5.1 试验材料
        5.1.1 植物材料
        5.1.2 菌株、试剂及药品
    5.2 试验方法
        5.2.1 pCAMBIA1301-Lol-miR11467的过表达载体构建
        5.2.2 转pCAMBIA1301-Lol-miR11467基因株系的分子检测
        5.2.3 不同胁迫处理的转基因愈伤组织的形态变化
        5.2.4 不同胁迫处理的转基因愈伤组织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
    5.3 结果与分析
        5.3.0 转基因细胞系的检测
        5.3.1 不同胁迫处理下转基因愈伤组织的变化
        5.3.2 不同胁迫处理的转基因愈伤组织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
    5.4 讨论
    5.5 本章小结
6 Lol-miR11467的靶基因筛选与分析
    6.1 试验材料
    6.2 试验方法
        6.2.1 转录组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6.2.2 qRT-PCR验证
    6.3 结果与分析
        6.3.1 测序数据质量评估及组装
        6.3.2 差异表达基因筛选
        6.3.3 转录组数据验证
        6.3.4 Unigene功能注释
        6.3.5 差异表达关键基因的挖掘及归纳
        6.3.6 Lol-miR11467靶基因筛选
    6.4 讨论
    6.5 本章小结
讨论
结论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东北林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修改情况确认表

(5)海南白花油茶离体快速繁殖和再生体系的建立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油茶简介
        1.1.2 海南油茶良种壮苗生产现状
    1.2 油茶组织培养研究概况
        1.2.1 植物组织培养再生途径
        1.2.2 油茶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1.3 油茶组织培养再生体系的应用
        1.3.1 组织培养快速繁殖上的应用
        1.3.2 油茶种质资源保存中的应用
        1.3.3 幼胚植株再生体系技术在杂交育种上的应用
        1.3.4 稳定、高效的再生体系是建立遗传转化体系的前提技术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1.5 技术路线
2 未成熟胚再生体系的建立和优化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2.2.1 外植体消毒
        2.2.2 海南油茶合子胚萌发初代基本培养基的筛选优化
        2.2.3 适宜诱导直接分化分生结节组织的合子胚发育时期的筛选
        2.2.4 分生结节组织的增殖
        2.2.5 分生结节组织的再分化
        2.2.6 分生结节组培芽的生根和植株再生
        2.2.7 分生结节体细胞胚状体萌发和植株再生
        2.2.8 分生结节组织再生植株的移栽
        2.2.9 统计分析
    2.3 结果
        2.3.1 不同基本培养基对海南油茶未成熟合子胚诱导萌发的影响
        2.3.2 不同胚龄合子胚对初代诱导培养的影响
        2.3.3 不同浓度和配比的Kt、6-BA和 NAA对分生结节组织增殖的影响
        2.3.4 不同种类、浓度和配比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分生结节再分化的影响
        2.3.5 分生结节再分化芽的生根和植株再生
        2.3.6 分生结节再分化体细胞胚状体的萌发和植株再生
        2.3.7 未成熟胚分生结节组织再生植株的移栽
    2.4 讨论
        2.4.1 适宜海南油茶组培的基本培养基
        2.4.2 适合海南油茶合子胚诱导分生结节组织的最佳胚发育期
        2.4.3 油茶未成熟胚再生植株的初代诱导、增殖与分化
        2.4.4 分生结节再生植株的生根和移栽
3 花药再生体系的建立
    3.1 植物材料
    3.2 实验方法
        3.2.1 油茶花药不同发育时期的观测
        3.2.2 花药消毒和初代诱导培养
        3.2.3 体细胞胚增殖与再分化培养
        3.2.4 体细胞胚的成熟和植株再生
        3.2.5 再生植株的移栽
    3.3 结果
        3.3.1 花蕾、花药的外部形态及其对应的花粉发育时期
        3.3.2 不同初代诱导培养基对油茶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3.3.3 不同培养条件对胚性愈伤组织增殖和再分化的影响
        3.3.4 花药体细胞胚成熟和植株再生
        3.3.5 再生植株的移栽
    3.4 讨论
        3.4.1 最适花药外植体发育时期的筛选
        3.4.2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3.4.3 培养条件对胚性愈伤组织分化的影响
4 顶芽和腋芽快速繁殖体系的建立
    4.1 试验材料
    4.2 试验方法
        4.2.1 外植体消毒
        4.2.2 初代诱导培养
        4.2.3 增殖培养
        4.2.4 壮芽培养
        4.2.5 组培芽生根和移栽
    4.3 结果
        4.3.1 不同消毒处理对油茶去叶片接种外植体消毒的影响
        4.3.2 接种方式对油茶腋芽和顶芽的芽诱导率的影响
        4.3.3 细胞分裂素对油茶腋芽和顶芽的芽诱导率的影响
        4.3.4 不同种类和浓度配比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油茶无菌定芽增殖的影响
        4.3.5 油茶组培增殖芽的壮芽培养
        4.3.6 油茶组培芽生根和移栽
    4.4 讨论
        4.4.1 油茶外植体消毒
        4.4.2 接种方式对芽启动诱导的影响
        4.4.3 细胞分裂素对芽诱导率的影响
        4.4.4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芽的增殖的影响
        4.4.5 油茶组培芽的壮芽
5 以良种组培芽为接穗的芽苗砧嫁接苗的繁殖
    5.1 试验材料
    5.2 试验方法
        5.2.1 一年生半木质化枝条一芽一叶接穗处理
        5.2.2 组培芽接穗处理
        5.2.3 砧木制备
        5.2.4 嵌穗和绑扎
        5.2.5 芽苗砧嫁接苗的栽植
        5.2.6 调查统计
    5.3 结果与分析
        5.3.1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嫁接成活率的影响
        5.3.2 不同类型油茶芽苗砧嫁接接穗对嫁接苗成活率的影响
        5.3.3 不同类型接穗的油茶芽苗砧嫁接苗第72d苗木长势
        5.3.4 不同类型接穗的油茶芽苗砧嫁接苗第92d的苗木长势
        5.3.5 不同类型接穗的油茶芽苗砧嫁接苗第252d的苗木长势
    5.4 讨论
6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缩略词
硕士阶段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6)水松种质资源保育与植物景观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1 前言
    1.1 水松植物学与生态学特性
    1.2 针叶树组织培养研究
        1.2.1 针叶树离体胚培养研究
        1.2.2 针叶树离体培养植株再生研究
    1.3 针叶树遗传多样性研究
        1.3.1 分子标记技术概述
        1.3.2 针叶树遗传多样性分子水平的相关研究
    1.4 植物景观设计原理与方法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1.6 技术路线
2 水松组织培养体系的建立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材料
        2.1.2 未成熟胚培养
        2.1.3 组培快繁体系的建立
        2.1.4 组培苗生根、移栽炼苗与野外回归
        2.1.5 统计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未成熟胚培养
        2.2.2 组培快繁体系的建立
        2.2.3 组培苗生根、移栽炼苗与野外回归
    2.3 讨论
        2.3.1 水松未成熟胚培养研究
        2.3.2 水松组培快繁体系的建立
3 水松种源及其子代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材料
        3.1.2 DNA提取与检测
        3.1.3 SRAP-PCR反应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3.1.4 种源及其子代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DNA提取与检测
        3.2.2 SRAP-PCR反应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3.2.3 引物筛选
        3.2.4 种源及其子代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3.3 讨论
        3.3.1 水松SRAP-PCR反应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3.3.2 水松种源及其子代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4 水松在植物景观营造中的应用实践
    4.1 理论基础与应用软件
    4.2 项目背景与总体方案规划
        4.2.1 项目背景与基址分析
        4.2.2 总体方案规划
    4.3 水松林湿地区域规划策略
        4.3.1 湿地整体环境营造策略
        4.3.2 用地功能规划策略
        4.3.3 地形和竖向规划策略
        4.3.4 水环境规划策略
        4.3.5 植物景观营造策略
    4.4 水松湿地植物群落设计
        4.4.1 水松种植设计原则
        4.4.2 水松植物群落结构模式
        4.4.3 水松林湿地区域种植设计
    4.5 小结
5 总结、创新点与展望
    5.1 总结与展望
    5.2 本研究的创新点
    5.3 本研究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 研究生期间所获成果

(7)马尾松体细胞胚胎发生体系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体细胞胚胎发生的概念
    1.2 针叶树体细胞胚胎发生研究进展
        1.2.1 国外针叶树体细胞胚胎发生研究进展
        1.2.2 国内针叶树体细胞胚胎发生研究进展
    1.3 针叶树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及影响因素
        1.3.1 胚性细胞团诱导阶段
        1.3.2 胚性细胞团增殖阶段
        1.3.3 体细胞胚的成熟与萌发阶段
    1.4 针叶树体细胞胚胎发育形态及细胞学研究
    1.5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马尾松胚性细胞团诱导体系优化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材料及外植体处理
        2.1.2 诱导基本培养基
        2.1.3 合子胚发育阶段对胚性细胞团诱导的影响
        2.1.4 家系基因型对胚性细胞团诱导的影响
        2.1.5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胚性细胞团诱导的影响
        2.1.6 碳源种类及浓度对胚性细胞团诱导的影响
        2.1.7 氮源对胚性细胞团诱导的影响
        2.1.8 胚性与非胚性细胞团结构观察
        2.1.9 数据记录与处理
    2.2 结果与分析
        2.2.1 马尾松胚性细胞团诱导过程观察记录
        2.2.2 合子胚发育阶段对胚性细胞团诱导的影响
        2.2.3 母树基因型对胚性细胞团诱导的影响
        2.2.4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胚性细胞团诱导的影响
        2.2.5 碳源类型及浓度对胚性细胞团诱导的影响
        2.2.6 氮源对胚性细胞团诱导的影响
    2.3 结论与讨论
第三章 马尾松胚性细胞团增殖体系优化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材料
        3.1.2 增殖培养基
        3.1.3 温度对细胞团胚性结构保持的影响
        3.1.4 培养方式对胚性细胞团增殖系数的影响
        3.1.5 马尾松胚性细胞团增殖阶段观察
        3.1.6 数据处理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温度对细胞团胚性结构保持的影响
        3.2.2 增殖方式对胚性细胞团增殖系数的影响
        3.2.3 马尾松胚性细胞团增殖阶段观察
    3.3 结论与讨论
第四章 马尾松体胚成熟分化过程
    4.1 实验材料与方法
        4.1.1 实验材料来源及培养方法
        4.1.2 胚性细胞团状态对体胚成熟的影响
        4.1.3 体胚成熟过程的形态学观察
        4.1.4 实验记录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胚性细胞团状态对体胚成熟的影响
        4.2.2 体胚成熟过程
    4.3 结论与讨论
第五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存在问题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缩略词组)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8)樟树胚性愈伤组织诱导与体胚发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2.1 外植体的消毒与接种
        1.2.2 初诱导
        1.2.3 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
        1.2.4 胚性愈伤组织的增殖
        1.2.5 体细胞胚胎的发生与成熟
        1.2.6 培养条件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外植体采集时间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2.2 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
        2.2.1 不同激素组合对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影响
        2.2.2 激素浓度配比对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2.3 胚性愈伤组织的增殖
        2.3.1 有机添加物对胚性愈伤组织增殖的影响
        2.3.2 继代周期对胚性愈伤增殖的影响
    2.4 体细胞胚的成熟与萌发
3 讨论

(9)碳源对不同产地香樟体细胞胚胎发生及植株再生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外植体处理
    1.3 碳源对香樟体胚诱导影响的试验
    1.4 碳源对香樟植株再生影响的试验
    1.5 数据统计与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香樟未成熟合子胚的体胚发生与植株再生的组织学观察
    2.2 香樟体胚诱导的影响因素
        2.2.1 碳源种类对香樟体胚诱导的影响
        2.2.2 材料产地对香樟体胚诱导的影响
        2.2.3 蔗糖浓度对长沙产地香樟体胚诱导的影响
        2.2.4 两种混合碳源对长沙产地的香樟体胚诱导的影响
    2.3 碳源对香樟植株再生的影响
        2.3.1 不同种类碳源对长沙产地香樟植株再生的影响
        2.3.2 不同浓度蔗糖对长沙产地的香樟体胚植株再生的影响
        2.3.3 两种混合碳源对长沙产地的香樟体胚植株再生的影响
3 讨论
    3.1 不同产地材料在体胚诱导率和植株形态建成方面的差异
    3.2 体细胞胚起源与发育过程的学说
    3.3 培养基的渗透调节作用对体胚发生过程的影响
4 结论

(10)蒙古栎体细胞胚胎发生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木本植物体细胞胚胎发生
    1.2 体胚发生特点及方式
    1.3 体胚发生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1.3.1 基因型对体胚发生的影响
        1.3.2 外植体对体胚发生的影响
        1.3.3 培养基的种类对体胚发生的影响
        1.3.4 激素对体胚发生的影响
        1.3.5 培养条件对体胚发生的影响
    1.4 栎属植物体细胞胚胎发生国内外研究现状
    1.5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研究内容与方法
        2.2.1 以去子叶合子胚为外植体的体胚发生
        2.2.2 以叶片为外植体的体胚发生
        2.2.3 体细胞胚胎发生的组织学观察
    2.3 调查指标及数据处理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蒙古栎去子叶合子胚的愈伤组织及体胚的诱导
        3.1.1 不同消毒方式对获取蒙古栎无菌合子胚的影响
        3.1.2 培养基的种类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3.1.3 不同激素配比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3.1.4 去子叶未成熟合子胚大小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3.1.5 光照条件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3.1.6 取材时期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3.1.7 不同种源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3.1.8 体胚诱导
    3.2 蒙古栎叶片的愈伤组织及体胚的诱导
        3.2.1 不同消毒方式对获取蒙古栎无菌叶片的影响
        3.2.2 培养基种类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3.2.3 不同激素组合配比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3.2.4 外植体取材时间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3.2.5 叶片放置方式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3.2.6 叶片不同轮生点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3.2.7 叶片部位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3.2.8 体胚诱导
    3.3 愈伤组织显微结构观察
第四章 讨论
    4.1 培养基的选择
    4.2 激素的选择
    4.3 不同外植体及取材时期的选择
    4.4 培养条件的选择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四、未成熟杏离体胚培养技术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侧柏体胚发生离体繁殖技术研究[D]. 王敏.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01)
  • [2]椰子组培研究四十年[J]. 穆治华,李志瑛,刘蕊,范海阔. 热带作物学报, 2020(11)
  • [3]不同因素对早熟陆地棉离体胚成苗的影响[J]. 李春平,赖成霞,徐海江,张建国,玛依拉·玉素音,张大伟,魏鑫,刘忠山. 新疆农业科学, 2020(09)
  • [4]杂种落叶松遗传转化及Lol-miR11467功能的初步研究[D]. 张素芳. 东北林业大学, 2020
  • [5]海南白花油茶离体快速繁殖和再生体系的建立及应用[D]. 侯辛辛. 海南大学, 2020(02)
  • [6]水松种质资源保育与植物景观应用研究[D]. 马思妤. 浙江大学, 2020(01)
  • [7]马尾松体细胞胚胎发生体系优化[D]. 王杰.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0(02)
  • [8]樟树胚性愈伤组织诱导与体胚发生研究[J]. 戴小英,刘新亮,章挺,李江,周诚.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9(06)
  • [9]碳源对不同产地香樟体细胞胚胎发生及植株再生的影响[J]. 荆茹月,王佩兰,黄振,何林骏,李志辉.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1)
  • [10]蒙古栎体细胞胚胎发生技术研究[D]. 李前. 沈阳农业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未成熟杏离体胚胎培养技术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