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添加、保存和删除VB组合框选项的实现方法

动态添加、保存和删除VB组合框选项的实现方法

一、VB组合框选项的动态增加保存和删除的实现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李强强[1](2021)在《基于BIM技术的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桥二次开发应用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BIM技术在我国桥梁领域的应用日渐成熟,成功案例日渐增多。本文将对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桥这类特殊桥型与BIM技术的结合应用展开研究。以BIM核心建模软件Revit为基础平台,通过二次开发,拓展该软件功能区,形成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桥建模板块。然后利用开发的该类桥型建模板块,实现了BIM技术在这类桥型中的具体应用,并对实现该类桥在Revit软件与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建模方面的数据转换进行了初步探索与研究。主要工作与研究成果如下:(1)介绍了BIM技术的基本概念,对BIM技术的几大特性进行了简要梳理与说明。对比分析了国外几大平台中常用的几款BIM核心建模软件应用于桥梁中的优势与劣势。详述了BIM技术在桥梁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各个阶段中的具体应用与优势,并阐述了BIM技术与几种常用新技术的集成应用。(2)以核心建模软件Revit 2018作为二次开发的基础平台,选用C#语言为开发编程语言,在Visual Studio 2019中编写了仅适用于创建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桥建模选项卡页、上部结构面板、下部结构面板、附属结构面板、支座系统面板、其它构件面板以及各面板中具体控件和列表元素的代码程序及其相关的外部命令、构建存储路径、任务提示对话框等的代码程序。通过调试程序,生成Bridge Model Building.dll文件,并以手动方式编写与之相应的ADDIN文件,将Bridge Model Building.dll文件和ADDIN文件存储于Revit 2018指定路径下,最后运行Revit,调用加载Bridge Model Building.dll文件,完成对Revit软件功能区的拓展,形成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桥建模板块,应用该建模板块,可实现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桥同类桥型的快速建模。(3)应用开发完成的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桥建模选项卡创建跨径为30米的波形腹板钢箱-混凝土组合梁的Revit模型,并以阵列工具、UV网格划分工具进行辅助完成混凝土顶板、钢腹板等的网格划分。使用C#语言在Visual Studio中编写提取波形腹板钢箱-混凝土组合梁Revit模型几何参数等信息的程序以及可将提取信息输出为ANSYS可识别的APDL命令流的窗口程序并调试生成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桥转ANSYS.dll文件。通过Revit软件中的外部插件加载工具Add-In Manager加载该插件,完成波形钢腹板钢箱-混凝土组合梁几何信息命令流文本文件的输出。基于该命令流在ANSYS中建立波形钢腹板钢箱-混凝土组合梁有限元模型。同时,自行建立与组合梁跨径、宽度、横隔板个数相同的普通钢筋混凝土梁的有限元模型。然后分别从静力学与动力学两方面对两种梁在简支条件下的力学性能做了初步探索与对比分析。(4)以湖州市南浔区应届桥主桥三跨变截面波形钢腹板PC箱梁桥为工程背景,利用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桥建模选项卡,分别建立全桥BIM模型、4D施工模拟桥梁Revit模型以及动画漫游桥梁Revit模型。基于以上三个模型,研究BIM技术在该类桥中的4D施工进度模拟、钢筋碰撞检查、动画漫游、工程量统计等实际应用。

朱剑雄[2](2020)在《内燃机活塞油环设计系统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活塞油环是内燃机活塞环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直接影响了刮油效果和润滑油消耗量,在设计活塞油环时,结构、尺寸、弹力、面压、顺应性等参数之间相互联系并决定了活塞油环的性能。本文以活塞油环为研究对象,完成了以下工作:(1)论述了三种常见的活塞油环类型,针对每种活塞油环结构的特点,分别推导了适用于三种活塞油环设计参数的计算公式。对于单体油环,其设计参数包括:弹力、面压、自由开口、最大工作应力与最大安装应力。对于螺旋撑簧油环,其设计参数包括:组合弹力、面压、顺应性、最大工作应力与最大安装应力。对于钢带组合油环,其设计参数包括:组合弹力、面压与安装性。(2)使用Visual Basic语言编制了活塞油环设计软件,软件由参数输入、油环计算和计算结果输出三个模块构成,参数输入模块分为内燃机参数输入、活塞信息输入和缸套信息输入三个部分;油环计算模块分为不同类型的油环计算、不同型式的油环计算以及不同计算基准的油环计算三个部分;计算结果输出模块分为油环计算结果输出、油环截面图形输出、计算结果评价和数据保存四个部分。此外,软件设计要求每一位新用户使用该软件时都要完成账号申请操作,经管理员授权后方可登录并使用该软件。(3)使用编制的活塞油环设计软件,分别设计了三种常见类型的活塞油环,并将设计合格的活塞油环生产出来,比较了每种类型活塞油环设计参数的实际测量值与软件计算值的误差,证明了软件的可靠性,可以用于活塞油环的设计,提高活塞油环的设计效率,有效地降低活塞油环的生产成本。

何聪[3](2019)在《综合负荷特性在线解析方法及其自动建模平台开发》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智能电网及特高压交直流混合输电模式的快速发展,其对电网仿真计算的实时性、准确性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而实时、准确的仿真计算结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负荷模型的实时、准确性。电力系统负荷具有多样性、分散性、时变性等特点,其构成特性及模型参数较难统一把握,从而会对电力系统的运行、分析、控制造成较大影响。目前仿真分析计算所沿用的一套既定的模型及参数难以满足实时、精确仿真计算对负荷模型的要求。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一套完整的综合负荷特性在线解析方法理论体系,旨在为变电站在线建模提供一定技术支持。首先,针对现有负荷建模中日负荷曲线聚类方法存在的不足,提出基于特征指标降维及熵权法的日负荷曲线降维聚类方法。以物理意义明确的日负荷率、日峰谷差率、日最大负荷利用时间、峰谷期负载率、最大最小负荷出现时间等7类特征指标作为曲线降维聚类指标,以熵权法配置各指标权重,采用特征加权的FCM聚类算法(FW-FCM)实现日负荷曲线的精准聚类;其次,针对现有综合负荷特性解析方法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用电设备静态特性的综合负荷特性在线解析方法。从用电设备静态特性方程入手,构建某时段下综合负荷端口有功功率与其所属用电设备所耗功率的功率平衡方程组,以最小二乘原理解析获得综合负荷母线端口处的用电设备构成及比例,实现对综合负荷特性的在线解析;再者,提出一种基于余弦相似度的变电站行业构成比例在线解析方法。以变电站和用户日负荷曲线功率数据为基础,结合用户聚类获得各典型行业的聚类特征向量,并基于余弦相似度原理实现变电站当前行业构成比例的在线解析。结合上述研究及统计综合法负荷建模理论即可实现变电站的在线建模和模型参数的在线修正。为满足综合负荷在线建模对建模数据的要求,针对建模所需的5类负荷特性数据:用户调查统计数据、用户功率数据、变电站SCADA/E文件数据、故障录波数据、WAMS/PMU数据,从数据来源与特点、数据预处理方法、数据库设计与入库流程等三个方面介绍其集成方法。构建负荷特性数据库,为变电站综合负荷自动建模平台的设计、开发奠定良好的数据基础。以完善的负荷建模理论方法及负荷特性数据为基础,基于结构化、模块化、自动化的设计理念,在Visual Studio 2005/MFC中,借助C++编程语言,SQL Server、ACCESS数据库服务器、Serv-U等工具,ADO数据接口技术、WinExec函数等软件技术,开发了一套功能完善的变电站综合负荷自动建模平台。平台包含数据处理入库及变电站自动建模模块、变电站手动补全建模模块、数据查询管理模块、模型参数导出模块、数据库表清空模块等5大功能模块。其主要功能为:自动实现对多种负荷特性数据的下载、解析、预处理、筛选、保存,形成负荷特性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变电站的在线建模,最终形成完整的变电站建模参数库;同时可根据需求自动导出仿真计算模型参数,以便进行电网仿真分析计算。本文开发建模平台与同类负荷建模平台相比,界面更加清晰、操作更加简洁、功能更加完善,运行更加稳定,可自动实现变电站建模。本平台在某省调控中心投入运行,每日为该省提供所有110kV和220kV变电站的模型参数已长达一年之久。

王明慧[4](2019)在《汽车雨刮器可靠性综合试验台研发》文中研究指明汽车雨刮器是汽车上的重要组件之一,对于雨刮器有着严格的标准,包括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在雨刮器的设计、生产和检验环节都需要在试验设备上进行雨刮器测试试验,以保证雨刮器具有良好的质量。本论文针对即将出厂待检验的雨刮器总成,提出一种汽车雨刮器可靠性综合试验台设计方案,用于检测雨刮器的可靠性寿命次数。本论文主要内容如下。1.现有的雨刮器试验设备存在操作不便、测试试验项目单一和无法自动记录试验数据等问题。查阅相关的雨刮器标准,了解标准中雨刮器的试验项目及操作步骤。依据雨刮器的标准及企业的需求,雨刮器的主要试验测试项目包括刮擦频率试验、制动性试验、耐久试验、压力检测试验和泥浆试验等。2.根据雨刮器试验项目及现有雨刮器试验设备的不足,提出了综合雨刮器试验台的设计方案。本雨刮器试验台可安装多种类型不同尺寸的雨刮器总成和挡风玻璃,并可对安装的雨刮器进行多种雨刮器试验测试项目。本雨刮器试验台包括机械结构部分和控制部分。3.本试验台机械结构部分包括工作站、供水系统、供泥浆系统和压力检测系统。工作站用于安装雨刮器和挡风玻璃和实施雨刮器试验。供水系统、供泥浆系统和压力检测系统与工作站相结合,共同完成雨刮器试验。4.控制部分包括数据采集系统和交互界面。数据采集系统主要为机械结构部分和交互界面建立通讯,保证了交互界面对试验台状态的显示和动作的控制。交互界面为试验人员操作试验台的媒介,主要包括交互界面的设计叙述了登陆界面、人员管理界面、试验记录界面、参数选择及设置和试验操作界面的设计过程。

陈宇[5](2019)在《基于BIM技术的公路桥梁综合管理系统研究与开发》文中认为桥梁管理系统是现代化桥梁管理工作的重要工具,对提高桥梁管理养护的效率和可靠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现有的桥梁管理系统具有表达不直观、记录不规范、信息不集成、评定不智能和操作不便捷等缺点,为实际桥梁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不便。本文基于BIM技术建立了桥梁模型,结合数据库技术将桥梁管理相关工作的信息进行集成,开发了具有完备功能模块的桥梁综合管理系统,弥补了现有系统的不足,实现了桥梁管理系统的可视化与智能化。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包括:(1)建立了基于BIM的公路桥梁综合管理系统的框架。通过分析桥梁管理相关信息的类型与特征,讨论了技术状况、荷载实验和长期监测中对象信息的表现形式。根据管理工作实际需求和相关技术支持,创建了可生成BIM图元的族和可管理表格的数据库,作为对象信息的表现载体。根据信息表现的形式和载体,确定了系统的信息传递方式和功能模块构成。(2)开发了基于BIM的公路桥梁综合管理系统的模块。以BIM建模软件Revit以及MySQL数据库管理系统为基础,设计了综合管理系统中技术状况信息管理、荷载试验信息管理、长期监测信息管理三个子系统的相关功能模块。通过探讨需要使用的开发工具、开发环境与编程语言,编写了应用程序实现各个功能模块,并且通过实例测试了模块的应用效果。(3)进行了基于BIM的公路桥梁综合管理系统的应用。以厦门天圆大桥为例,阐述了系统在管理技术状况、荷载实验和长期监测的对象信息方面的使用方法,体现了系统所能实现的桥梁管理功能。通过与现有系统和方法的对比分析,论证了基于BIM的公路桥梁综合管理系统的实用性和先进性。

董健[6](2019)在《基于Creo大装配体的轻量化及装配体分析的开发与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CAD技术的快速发展,产品的设计效率大大提升,但随着模型复杂度越来越高,软件处理模型效率低下,甚至崩溃死机,因此需要对三维模型进行轻量化,减少模型数据量,加快模型加载效率,同时,针对装配体的干涉检查以及打断模型引入的外部参考问题,Creo软件功能不完善,未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所以有必要对Creo进行二次开发来解决上述问题。本文根据项目合作要求,在Creo 2.0平台下,利用Pro/Toolkit工具开发了一套复杂装配体轻量化及装配体分析系统,设计人员利用该系统可以快速高效的完成装配体的轻量化、干涉检查以及参考打断工作,提高设计效率,具体进行了如下内容的研究:(1)复杂装配体轻量化。以保留装配接口为前提,利用特征识别技术分别从无关零部件抑制和按体积抑制比抑制层面初步得到简化模型,紧接着抑制模型孔,倒角等微小特征进一步得到简化模型,同时还提供格式转换模块实现模型在不同软件之间的浏览,最后提出模型特征恢复技术恢复总装的完整性。(2)干涉检查二次开发。由于Creo干涉检查模块功能不足无法满足设计人员需求,开发了全局干涉检查、局部干涉检查、干涉文本输出、干涉对简化表示等功能实现系统设计需求。(3)打断外部参考。建模过程中大量引入的外部参考,包括装配约束参考和尺寸定位参考,外部参考的丢失将导致模型关键信息丢失,重生失败。在详细分析这两类参考失败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坐标系和基准面替换参考技术完成外部参考的打断,恢复模型可读性。

李松(Song Lee)[7](2018)在《飞机发动机离心叶轮组合叶片谐振频率测量系统的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转子叶片是航空发动机使用修理中故障率较高的零部件,在转子高速转动过程中,若强迫振动频率与叶片固有频率接近就会因共振引起叶片破坏进而引发故障甚至事故。本文针对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工厂自制的DF-××型离心叶轮组合一阶谐振频率的测量要求,提出使用锤击法和声压传感器进行振动信号测量的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硬件和软件的设计,形成薄壁密集小尺寸的叶片谐振频率的测试设备和技术。本文分析了叶片谐振频率测量系统的一般方法,从叶片的振型、激振的方法、信号拾取的方法、信号处理的方法、数据存储与读取的方法等方面,对传统的机械系统谐振频率测量系统进行改进,提出DF-××型离心叶轮组合叶片谐振频率测量系统的整体框架和硬件组成;根据系统的主要指标,将软件划分为三大功能模块,实现实时测量、数据存储、数据读取和展示三大功能,并逐一对此三大功能的实现过程和关键技术进行了介绍,并将他们耦合到一起,形成一个以铜锤、声压传感器、前置放大器、信号调理器、数据采集器和专用测量软件为主要组成的测试系统。此外,本文还详细介绍了DF-××型离心叶轮组合叶片谐振频率测量的方法和不确定度分析方法,并将典型测试结果与传统检测方法得出的结果进行了比较,有效解决了薄壁密集小尺寸叶片谐振频率的快速测量问题。本文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1、总结叶片谐振频率测量方法和测量系统的发展历史和现状,提出叶片谐振频率测量系统的发展趋势。2、分析叶片谐振频率测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从叶片的振型和激振方法、振动信号的拾取技术、振动信号的处理技术三个方面,提出了基于锤击法和声压测量技术的叶片谐振频率测量系统的整体框架、技术指标、软件架构及组成模块。3、根据工程实际设计开发过程,介绍了实时测量、数据存储、数据读取和展示三大软件模块的设计实现过程。4、在完成测量系统软硬件设计后,提出使用该系统进行离心叶轮组合叶片谐振频率测量的方法和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方法。5、对测量系统软硬件进行充分的测试和试验验证,包括对测量结果和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进行对比分析、产品装机试验等,说明本课题研究项目能够起到防止该型航空发动机离心叶轮组合在运转过程中,因为叶片振动特性的不良造成破坏进而引发事故的效果。

王新阳[8](2018)在《面向语义描述与数据查询的大数据组织方法及其关键应用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普及和深入发展促使数据不仅在体量上急剧膨胀,数据的种类和格式也在快速增加。各种数据由于在模式以及操作方式上的不同而形成众多独立的数据种群,不同类型的数据无法统一查询和处理,阻碍了数据之间的互通。这不仅使得各种数据的统一高效使用成为一件很困难的事,也为如何从这些海量数据中充分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而使用传统的方式存储和操作这些异构数据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当前应用需求,例如No SQL等大数据模型往往没有固定的模式,数据结构经常处于动态变化之中,是与传统数据进行融合的最主要障碍。目前关于大数据与传统数据模型进行模式集成的研究仍然不够充分,且大数据的语义描述等问题也尚缺少全面的研究。因此,需要一种统一、高效且足够灵活的方式来描述各类异构数据,且能够表达数据内部以及异构数据之间的语义,实现数据内在价值的挖掘和潜在知识的发现。本文在充分比较、分析各种异构数据集成公共模型的基础上,吸纳了相关主要模型的特点和优势,提出了一种面向概念与关系的公共数据模型GDM(即格数据模型,Grid Data Model)。GDM模型在关系、段、节等定义的基础上实现了一种新的数据模式定义和结构组织的方式,能够统一描述各种数据结构和语义关系。文中同时给出了GDM模型的形式化标准定义。为了深入说明GDM模型的语义描述和逻辑推理能力,本文在GDM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描述了GDM模型的语义推理和领域知识演化原理,并以()描述逻辑为例,描述了如何通过GDM语法子集建立与描述逻辑的映射关系,以及如何利用GDM模型构建基于描述逻辑的本体知识库,并对GDM模型的相关推理问题进行了理论证明。本文接着研究了数据集成过程中数据结构异构的问题。为了实现各种传统数据模型与大数据模型的集成,本文利用GDM模型基于关系的数据结构描述机制,从形式化理论角度研究了各种数据模型向GDM进行模式转换的原理,包括结构化的关系模型、半结构化的XML和多种非结构化的No SQL数据数据模型。同时还研究了GDM模型能够同时描述有模式数据和无模式数据的混合模式特性以及进行动态修改数据的能力。本文然后基于虚模式定义了GDM模型代数以及查询语言GDM SQL的语法,并阐述了GDM数据查询过程和查询优化基本原则。以上GDM模型数据管理方案提供了格数据查询和操作的基本方法,是进行基于GDM模型的异构数据集成的必要前提。基于以上模型定义、相关理论和查询操作语言,本文研究了分布式环境下异构数据集成过程中的查询、处理和优化等若干方面,解决了查询变量关联、查询分解与查询计划生成、查询处理过程的并行调度等相关问题。同时,为了降低异构数据查询处理的时间成本,本文还提出了几种基于最小调度连通图的查询优化方案,通过模拟实验比较了各种优化策略的性能,验证了查询优化方法的有效性。为了进一步说明GDM模型的优秀特性和数据集成时的效率优势,本文还从各方面比较了GDM及几种基本数据模型的相关特性,并重点与OWL模型进行了深入对比。同时,还基于本文提出的效率评估模型,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比较分析了各模型进行数据创建、修改、删除等操作时的时间与空间效率。结果表明,GDM在数据集成时其时间和空间效率相对于所比较模型总体来讲是最优的,非常适合异构数据集成。最后,本文设计了基于GDM模型的异构数据集成系统,介绍了系统的设计框架和实施过程,展示了系统的运行情况,验证了本文所提出的相关理论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显示了GDM模型能够比较出色地胜任分布式异构环境下的数据集成和知识发现。

刘凯宁[9](2018)在《价值链视角下基于关键要素的商业模式选择方法研究》文中认为商业模式是一个企业如何获取价值和利润并保持竞争力的一系列活动和逻辑结构的描述,其也是包含一系列要素及其关系的概念性工具,而商业模式的选择就是对其构成要素的重新选择与重新组合。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企业面临的挑战和竞争越来越严峻,企业间的竞争已不再局限于产品与服务之间的竞争,而是逐渐演变为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近年来,许多企业都在积极地进行商业模式创新并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商业模式,以便于促进企业利润的增长以及竞争优势的提升,并且还有助于拓宽企业未来的发展空间。因此,针对企业商业模式选择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关于商业模式选择方面的研究已经引起了一些学者的重视,学者们提出了许多有针对性的商业模式选择的理论与方法。已有研究表明,有关企业商业模式选择方面的研究,一方面是学者们关注了基于价值链视角的研究,并且关于商业模式的本质就是企业的价值创造逻辑(即价值链创新)的论断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认可,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从价值创造的视角来界定商业模式的涵义;另一方面是学者们关注了商业模式构成要素创新与组合的研究。因此,针对价值链视角下基于关键要素的商业模式选择方面的研究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针对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的不足之处,对价值链视角下基于关键要素的商业模式选择方法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主要完成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工作:(1)价值链视角下基于关键要素的商业模式选择的概念界定及研究框架。通过分析和梳理现有的关于商业模式选择的相关研究成果,以及在明确商业模式选择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上,给出了价值链视角下基于关键要素的商业模式选择问题的一般性描述,同时,对价值链视角下基于关键要素的商业模式选择中所涉及的决策问题进行了提炼和分类,并据此确定本文着重解决的问题是:价值链视角下商业模式选择的关键要素识别方法、基于相似案例分析的商业模式关键要素选项的确定方法、商业模式关键要素选项的修正与补充方法以及基于关键要素选项组合的商业模式备选方案的生成与优选方法。针对需要解决的问题,给出了本文的研究框架以及其相关说明。(2)价值链视角下商业模式选择的关键要素识别方法。基于价值链理论并通过对已有关商业模式构成要素的相关文献分析,并综合考虑学者们在不同研究中给出的商业模式构成要素,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对价值链视角下的商业模式构成要素进行了筛选。在此基础上,考虑不同学者在不同研究中对商业模式构成要素提法和命名略有不同而涵义却相似或相同的实际情况,采用德尔菲法对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筛选出的价值链视角下的商业模式构成要素进行了修正。进一步地,在考虑构成要素间的关联关系的情形下给出了基于DEMATEL方法的商业模式关键要素识别方法。(3)基于相似案例分析的商业模式关键要素选项的确定方法。考虑现实中的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不尽相同,商业模式的关键要素也会存在不同的表现形式。为此,依据CBR的基本思想,并考虑了具有复杂特征的实际问题中可能涉及的符号型、数值型和语言型等三种形式的信息,首先给出了基于信息熵的客观权重计算方法以及基于群体评价信息的主观权重计算方法,进而给出了一种综合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属性权重确定方法,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商业模式案例属性相似度以及案例相似度的计算方法。进一步地,通过设置相似度阈值来提取商业模式的相似历史案例,并确定了备选商业模式的关键要素选项。(4)商业模式关键要素选项的修正与补充。首先给出了商业模式关键要素选项的修正原则与修正策略,然后,针对现实中具体的目标案例企业的实际情况,给出了基于群体专家评价的商业模式关键要素选项重要性的确定方法,并据此对商业模式关键要素选项进行修正。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商业模式关键要素选项的补充原则与补充策略,采用头脑风暴法对商业模式关键要素选项进行补充,最终确定商业模式关键要素选项。(5)基于关键要素选项组合的商业模式备选方案的生成与优选。首先,考虑现实中各关键要素选项间可能会出现不匹配、不相容的情况,给出了基于群体专家评价的商业模式关键要素选项间相容性的确定方法。然后,给出了基于关键要素选项间相容性评价的备选商业模式生成规则,同时,基于生成规则提出了商业模式备选方案的生成方法。相应地,考虑各评价指标之间并非完全独立而是存在着关联关系,给出了基于DEMATEL方法的商业模式评价指标权重确定方法。进一步地,考虑商业模式选择问题涉及多位专家和多个评价指标,将传统的TOPSIS算法扩展到群体多准则决策,进而给出了基于扩展TOPSIS的商业模式选择的计算方法。(6)价值链视角下基于关键要素的KXF公司的商业模式选择。首先,围绕KXF公司的商业模式选择问题,阐明了该公司商业模式选择的实际背景和必要性,并给出了KXF公司商业模式选择问题的描述;然后,依据本文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成果,针对KXF公司的实际情况确定了其商业模式的关键要素及其选项;进一步地,通过对KXF公司商业模式关键要素选项进行修正与补充,给出了 KXF公司商业模式备选方案的生成与优选,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相关分析。本文提出的价值链视角下基于关键要素的商业模式选择方法,可应用到现实中解决各行各业的企业商业模式选择问题。本文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研究成果为针对价值链视角下基于关键要素的商业模式选择问题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方法层面和实际应用层面的借鉴和参考,并为相关研究的扩展与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李楠[10](2017)在《基于TRIBON抽取数据的钢材管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钢材管理是每个造船企业都会面临的问题,高效的钢材管理,提高钢材利用率是降本增效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造船人经常会说“设计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因此,我们要从源头开始抓起,从订货到出库都必须严格控制,钢材利用率也是评价造船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对于资金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都不惜重金购买或者开发自己的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可见钢材管理在造船业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以基于用TRIBON做生产设计的中小企业钢材管理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设计阶段钢材管理流程的研究以及中间环节的算法研究,编制出智能的、高效率的、人性化的板材管理系统和型材管理系统,用以辅助生产设计。本文主要工作如下:1.开发板材管理系统,其主要功能模块为订货模块、导出统计表模块和导出领取表模块,重点在于第三个模块,在生成领取表的同时要写入板材库和余料库。整个系统不仅要完成其主要功能,还要用高效的算法,来适应当前快节奏的生产设计。2.开发型材管理系统,其主要功能为订货、型材套料、型材管理(与板材管理相似),生成CAD套料图。重点和难点在于型材套料的算法研究。要研究出一种算法,既能保证利用率,又能满足生产设计对速度的要求。最后通过对算法的研究,开发出适应于中小企业生产设计的钢材管理系统,减少人工参与,大大提高准确率和工作效率。本文通过对钢材管理的流程及开发中提出的算法研究与分析,提高运算的速度,对其它开发者在数据统计、汇总方面具有参考价值。

二、VB组合框选项的动态增加保存和删除的实现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VB组合框选项的动态增加保存和删除的实现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BIM技术的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桥二次开发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和目的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主要内容
    1.5 论文结构
2 BIM技术在桥梁领域的应用分析
    2.1 BIM技术基本理论
        2.1.1 BIM技术概念
        2.1.2 BIM技术基本特性
    2.2 BIM应用软件的分类及分类框架
        2.2.1 BIM核心建模类软件
        2.2.2 BIM工具类软件
    2.3 BIM技术在桥梁工程项目建设各阶段中的应用
        2.3.1 BIM技术在桥梁工程项目建设规划决策阶段中的应用
        2.3.2 BIM技术在桥梁工程项目建设设计阶段中的应用
        2.3.3 BIM技术在桥梁工程项目建设施工阶段中的应用
        2.3.4 BIM技术在桥梁工程项目建设运维阶段中的应用
    2.4 BIM技术与新技术的集成应用
        2.4.1 BIM+GIS技术
        2.4.2 BIM+3D扫描技术
        2.4.3 BIM+VR技术
        2.4.4 BIM+云计算
    2.5 本章小结
3 基于Revit的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桥建模Ribbon控件二次开发
    3.1 Revit API(应用程序接口)简介
    3.2 二次开发.NET框架及必备工具
        3.2.1 二次开发.NET框架
        3.2.2 二次开发必备工具
    3.3 Revit二次开发实现方式及流程
    3.4 基于Revit API的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桥建模选项卡的创建
        3.4.1 创建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桥建模选项卡页
        3.4.2 创建上部结构面板及其控件
        3.4.3 创建下部结构面板及其控件
        3.4.4 创建附属设施面板及其控件
        3.4.5 创建支座系统面板及其控件
        3.4.6 创建其它构件面板及其控件
        3.4.7 创建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桥构件及任务对话框
    3.5 本章小结
4 Revit软件与结构分析软件ANSYS间的数据交互
    4.1 二次开发环境配置
    4.2 二次开发基本思路
    4.3 波形钢腹板钢箱-混凝土组合梁ANSYS模型的建立
        4.3.1 ANSYS模型建立
        4.3.2 模型验证分析
    4.4 波形钢腹板钢箱-混凝土组合梁与普通钢筋混凝土梁的力学分析对比
        4.4.1 静力分析对比
        4.4.2 动力分析对比
    4.5 本章小结
5 BIM技术在变截面波形钢腹板PC箱梁桥中的应用
    5.1 工程概况
    5.2 变截面波形钢腹板PC箱梁桥模型的创建
        5.2.1 桩基础模型的创建
        5.2.2 桥墩及桥台模型的创建
        5.2.3 支座模型的创建
        5.2.4 箱梁模型标准段及0#块的创建
        5.2.5 4D施工模拟桥梁Revit模型的创建
        5.2.6 动画漫游桥梁Revit模型的创建
    5.3 BIM4D施工进度模拟
        5.3.1 Navisworks软件及相关工具介绍
        5.3.2 桥梁4D进度模型创建
        5.3.3 连续梁施工工序分解及进度模拟
    5.4 可视化渲染与漫游
        5.4.1 渲染及Lumion软件简介
        5.4.2 变截面波形钢腹板PC箱梁桥模型导入
        5.4.3 变截面波形钢腹板PC箱梁桥渲染漫游
    5.5 碰撞冲突检测
    5.6 工程量统计
    5.7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创建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桥建模选项卡代码程序
附录B Revit模型波形钢腹板钢箱-混凝土组合梁转ANSYS代码程序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2)内燃机活塞油环设计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清单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活塞环环体材料研究
        1.2.2 活塞环涂层材料研究
        1.2.3 活塞环结构研究
        1.2.4 活塞环润滑研究
        1.2.5 活塞环相关软件研究
    1.3 本文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
        1.3.1 研究意义
        1.3.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活塞油环设计的基础、理论和方法
    2.1 引言
    2.2 活塞油环的种类、结构和设计参数
    2.3 单体油环的设计计算
        2.3.1 环截面参数
        2.3.2 环弹力和面压
        2.3.3 环自由开口
        2.3.4 环工作应力与安装应力
    2.4 螺旋撑簧油环的设计计算
        2.4.1 环截面参数
        2.4.2 螺旋撑簧参数
        2.4.3 环组合弹力和面压
        2.4.4 环顺应性
        2.4.5 环工作应力与安装应力
    2.5 钢带组合油环的设计计算
        2.5.1 环截面参数
        2.5.2 衬环参数
        2.5.3 环组合弹力和面压
        2.5.4 环安装性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活塞油环设计软件
    3.1 引言
    3.2 软件构成和功能
    3.3 软件编制和使用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活塞油环的计算与测量
    4.1 引言
    4.2 单体油环的计算与测量
    4.3 螺旋撑簧油环的计算与测量
    4.4 钢带组合油环的计算与测量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3)综合负荷特性在线解析方法及其自动建模平台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综合负荷建模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2.1 综合负荷模型结构及建模方法研究现状
        1.2.2 综合特性在线解析方法研究现状
        1.2.3 综合负荷建模发展趋势
    1.3 负荷建模平台开发现状与发展趋势
        1.3.1 负荷建模平台开发现状
        1.3.2 负荷建模平台开发发展趋势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及章节安排
        1.4.1 本文主要工作
        1.4.2 本文章节安排
第2章 基于特征指标降维及熵权法的日负荷曲线聚类方法
    2.1 引言
    2.2 聚类特征指标选取及权重配置
        2.2.1 负荷曲线降维必要性分析
        2.2.2 聚类特征指标选取
        2.2.3 基于熵权法的特征指标权重配置
    2.3 基于特征指标及权重的加权FCM聚类算法
        2.3.1 数据降维
        2.3.2 算法实现过程
        2.3.3 聚类有效性检验
    2.4 算例分析
        2.4.1 实际日负荷曲线聚类
        2.4.2 特殊日负荷曲线聚类
        2.4.3 算法鲁棒性检验
        2.4.4 特征指标选取对聚类质量的影响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综合负荷特性在线解析方法研究
    3.1 引言
    3.2 基于用电设备静态特性的综合负荷构成解析方法
        3.2.1 基本假设
        3.2.2 基本原理及方法
        3.2.3 实例分析
        3.2.4 解析方法讨论
    3.3 基于余弦相似度的变电站行业构成比例在线解析方法
        3.3.1 基本原理及方法
        3.3.2 实例分析
        3.3.3 解析结果讨论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建模数据集成方法及数据库设计
    4.1 建模平台数据库框架设计
    4.2 建模数据集成方法
        4.2.1 用户调查统计数据集成方法
        4.2.2 用户功率数据集成方法
        4.2.3 变电站SCADA/E文件数据集成方法
        4.2.4 故障录波数据集成方法
        4.2.5 WAMS/PMU数据集成方法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变电站综合负荷自动建模平台的设计与开发
    5.1 平台总体设计思路与原则
        5.1.1 平台总体设计思路
        5.1.2 平台总体设计原则
    5.2 平台开发工具及实现技术
        5.2.1 平台开发环境
        5.2.2 平台开发工具
        5.2.3 平台开发所需软件技术
    5.3 平台总体功能与结构设计
        5.3.1 平台总体功能设计
        5.3.2 平台总体结构设计
    5.4 平台各功能模块设计
        5.4.1 数据处理入库及变电站自动建模模块设计
        5.4.2 变电站手动补全建模模块设计
        5.4.3 数据查询管理模块设计
        5.4.4 模型参数导出模块设计
        5.4.5 数据库表清空模块设计
    5.5 平台各功能模块功能展示
        5.5.1 平台总体界面
        5.5.2 数据处理入库及变电站自动建模模块
        5.5.3 变电站手动补全建模模块
        5.5.4 数据查询管理模块
        5.5.5 模型参数导出模块
        5.5.6 数据库表清空模块
    5.6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所参加的科研项目
附录C 附表

(4)汽车雨刮器可靠性综合试验台研发(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相关背景及意义
        1.1.1 雨刮器发展背景
        1.1.2 雨刮器试验台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及研究现状
        1.2.1 国外发展及研究现状
        1.2.2 国内发展及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内容及结构安排
第二章 雨刮器标准及试验台设计方案
    2.1 雨刮器的标准化
        2.1.1 标准化意义
        2.1.2 雨刮器标准
    2.2 雨刮器试验项目
        2.2.1 刮擦频率试验
        2.2.2 制动性试验
        2.2.3 耐久试验
        2.2.4 雪载试验
        2.2.5 压力检测试验
        2.2.6 泥浆试验
    2.3 雨刮器试验台设计方案
        2.3.1 工作站及辅助系统设计
        2.3.2 试验台的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2.3.3 试验台的交互界面设计
    2.4 本章内容小结
第三章 雨刮器试验台机械结构
    3.1 雨刮器试验台机械结构
    3.2 工作站的结构设计
        3.2.1 工作站原理
        3.2.2 结构设计
    3.3 辅助系统结构设计
        3.3.1 供水系统结构设计
        3.3.2 供泥浆系统结构设计
        3.3.3 压力检测系统
    3.4 试验台实例展示
        3.4.1 实例1—泥浆试验
        3.4.2 实例2—压力检测试验
    3.5 本章内容小结
第四章 雨刮器试验台数据采集系统
    4.1 雨刮器试验台控制部分
    4.2 雨刮器试验台电路设计
        4.2.1 工作站电路设计
        4.2.2 辅助系统电路设计
        4.2.3 电器柜
    4.3 数据采集系统设置
        4.3.1 PLC I/O地址分配及线路
        4.3.2 模拟量单元的设设置
        4.3.3 高速计数器选用及设置
        4.3.4 与交互界面的通信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雨刮器试验台交互界面
    5.1 交互界面设计方案
        5.1.2 软交互界面设计方案
        5.1.3 系统开发平台
    5.2 数据库的设计及连接
        5.2.1 数据库结构设计
        5.2.2 与数据库连接
    5.3 通信的实现
        5.3.1 MSComm控件
        5.3.2 通信的实现
    5.4 交互界面的设计
        5.4.1 登录界面
        5.4.2 人员管理界面
        5.4.3 试验记录界面
        5.4.4 参数选择及设置
        5.4.5 试验界面
    5.5 本章内容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内容总结
    6.2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5)基于BIM技术的公路桥梁综合管理系统研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公路桥梁管理系统的发展现状
        1.2.2 BIM技术在桥梁工程领域的研究与应用
    1.3 本文内容
    1.4 研究目标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基于BIM的公路桥梁综合管理系统的框架建立
    2.1 对象信息
        2.1.1 技术状况相关信息
        2.1.2 荷载试验相关信息
        2.1.3 长期监测相关信息
    2.2 模型图元的设计
        2.2.1 病害族
        2.2.2 车辆族
        2.2.3 测点族
    2.3 数据库的建立
        2.3.1 创建表格
        2.3.2 管理表格
    2.4 系统框架
        2.4.1 信息传递
        2.4.2 功能模块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BIM的公路桥梁综合管理系统的模块开发
    3.1 技术状况信息管理
        3.1.1 病害信息管理
        3.1.2 技术状况评定
        3.1.3 模块示例
    3.2 荷载试验信息管理
        3.2.1 工况信息管理
        3.2.2 试验数据管理
        3.2.3 模块示例
    3.3 长期监测信息管理
        3.3.1 监测设备管理
        3.3.2 监测数据管理
        3.3.3 模块示例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BIM的公路桥梁综合管理系统的实例应用
    4.1 工程背景
        4.1.1 桥梁简介
        4.1.2 创建桥梁BIM模型
    4.2 应用过程
        4.2.1 技术状况信息管理
        4.2.2 荷载试验信息管理
        4.2.3 长期监测信息管理
    4.3 应用结果
        4.3.1 功能模块
        4.3.2 系统整体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附录
    附录A: 桥梁技术状况评定细则
    附录B: 天圆大桥技术状况评定结果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6)基于Creo大装配体的轻量化及装配体分析的开发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3.1 模型轻量化研究现状
        1.3.2 装配体分析检测研究现状
    1.4 论文内容和结构安排
        1.4.1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4.2 论文结构组成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系统开发关键技术
    2.1 Creo二次开发技术
        2.1.1 基于Creo二次开发的方法
        2.1.2 Pro/Toolkit开发模式
    2.2 对话框技术
        2.2.1 UI对话框
        2.2.2 MFC对话框
    2.3 利用VS2010 进行Pro/Toolkit二次开发
        2.3.1 VS2010 开发环境配置
        2.3.2 Pro/Toolkit程序设计与注册运行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3.1 系统设计目标
    3.2 系统模块组成
    3.3 系统总体开发流程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Creo大装配体的轻量化系统设计与实现
    4.1 基于特征抑制的模型轻量化系统
        4.1.1 装配体组织结构和模型树提取
        4.1.2 基于特征抑制的关键问题
        4.1.3 大装配体轻量化流程
    4.2 无关零部件抑制
        4.2.1 装配接口的确定与保留
        4.2.2 指定及批量抑制特征
    4.3 按体积抑制比抑制
        4.3.1 体积抑制阈值的确定
        4.3.2 按体积抑制比抑制的算法实现
    4.4 微小特征识别与抑制
        4.4.1 微小特征的识别与提取
        4.4.2 微小特征抑制流程
    4.5 格式转换及模型备份
    4.6 特征恢复技术
    4.7 装配体自动着色
    4.8 大装配体轻量化系统介绍与案例分析
    4.9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装配体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5.1 干涉检查的研究与开发
        5.1.1 干涉检查原理介绍
        5.1.2 Creo干涉检查开发功能模块组成
        5.1.3 干涉检查实例分析
    5.2 打断外部参考技术
        5.2.1 外部参考分类
        5.2.2 自动装配原理介绍
        5.2.3 打断外部参考实现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科研项目

(7)飞机发动机离心叶轮组合叶片谐振频率测量系统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叶片振动测量系统现状概况
        1.2.1 振动传感器
        1.2.2 振动测试系统及其测试方法
    1.3 叶片振动测量系统的发展瞻望
    1.4 本文的创新点
    1.5 本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叶片谐振频率测量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2.1 叶片的振型及激振技术
        2.1.1 叶片的振型及其影响
        2.1.2 使用扫频法激振的技术
        2.1.3 使用锤击法激振的技术
    2.2 振动信号的拾取技术
        2.2.1 接触式测量技术
        2.2.2 非接触式测量技术
        2.2.2.1 激光测量技术
        2.2.2.2 声压测量技术
        2.2.3 振动激发的技术
        2.2.4 消除叶片间共振影响的技术
    2.3 振动信号的处理技术
        2.3.1 电磁噪声抑制技术
        2.3.2 数据采集器的相关指标选择
        2.3.3 数字信号的处理技术
        2.3.3.1 快速离散傅里叶变换
        2.3.3.2 窗函数的分析及选用
    2.4 数据的存储与读取技术
        2.4.1 文件系统概述
        2.4.2 传统的文件I/O语句和函数
        2.4.3 FSO文件系统对象
        2.4.4 Common Dialog控件
        2.4.5 数据控件Data
        2.4.5.1 结构化查询语言SQL
        2.4.5.2 几种主流数据库性能比较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叶片谐振频率测量系统整体框架设计
    3.1 DF-××型离心叶轮组合叶片谐振频率测量系统的原理模型
        3.1.1 激励系统
        3.1.2 传感系统
        3.1.3 分析系统
    3.2 DF-××型离心叶轮组合叶片谐振频率测量系统的主要指标
    3.3 测试系统的主要硬件选型
        3.3.1 传声器&前置放大器
        3.3.2 数据采集卡
    3.4 测试系统的软件框架设计
    3.5 测试系统软件的主要功能模块设计
        3.5.1 实时测量模块设计
        3.5.2 数据存储模块设计
        3.5.3 数据读取和展示模块设计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软件测量功能的实现
    4.1 编程工具及开发环境
        4.1.1 Visu_al Basic概述
        4.1.2 VB中的“事件”触发及DLL函数调用
        4.1.3 DF-××型离心叶轮组合叶片谐振频率测量软件工程结构设计
    4.2 实时测量模块的实现
        4.2.1 实时测量模块的总体设计
        4.2.1.1 基本参数设置
        4.2.1.2 频谱分析设置
        4.2.1.3 显示控制
        4.2.1.4 平均功能
        4.2.1.5 波形显示
        4.2.1.5.1 时域波形显示
        4.2.1.5.2 频域波形显示
        4.2.1.5.3 屏幕取点功能
        4.2.2 数据库设计
        4.2.2.1 数据表及数据字段的设置
        4.2.2.2 参数设置的存储与读取
        4.2.2.2.1 基本参数的读取
        4.2.2.2.2 基本参数的写入
        4.2.3 频谱分析功能的实现
        4.2.3.1 数值计算控件CODSP
        4.2.3.2 功率谱估计的实现
        4.2.3.2.1 用自相关函数估计功率谱Ps()
        4.2.3.2.2 加窗函数估计功率谱Ps()
    4.3 数据存储模块的实现
        4.3.1 数据存储模块的总体设计
        4.3.2 数据的格式与有效性规则
        4.3.3 数据文件存储过程的基本设置
        4.3.4 设备对象的初始化
        4.3.5 读取数据到内存并写入文件
        4.3.6 获取文件存储路径
        4.3.7 文件写入硬盘
    4.4 数据读取和展示模块的实现
        4.4.1 数据读取和展示模块的总体设计
        4.4.2 读取文件路径
        4.4.3 读取采样率及测试数据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DF-××型离心叶轮组合叶片谐振频率测量方法
    5.1 DF-××型离心叶轮组合概述
    5.2 DF-××型离心叶轮组合叶片谐振频率测量原理
    5.3 测试设备
    5.4 测试环境条件
    5.5 测试前准备
    5.6 谐振频率的测量
    5.7 叶轮全部叶片谐振频率分散度的计算
    5.8 测试后处理
        5.8.1 现场的处置
        5.8.2 测试结果的处理
    5.9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叶片谐振频率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分析
    6.1 测量不确定度及其表述
        6.1.1 测量不确定度概述
        6.1.2 标准不确定度分量的评定方法
        6.1.2.1 标准不确定度分量的A类评定方法
        6.1.2.2 标准不确定度分量的B类评定方法
        6.1.3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
    6.2 DF-××型离心叶轮组合叶片谐振频率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
        6.2.1 数学模型
        6.2.2 相对标准不确定度的分析与评定
        6.2.2.1 模拟信号测量误差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_1
        6.2.2.2 线路噪声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_2
        6.2.2.3 模数转换时对信号的舍弃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_3
        6.2.2.4 时域信号向频域信号转换误差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_4..
        6.2.2.5 频率分辨率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_5
        6.2.2.6 测量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_6
        6.2.3 相对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评定
        6.2.4 扩展不确定度计算
        6.2.4.1 相对扩展不确定度
        6.2.4.2 扩展不确定度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DF-××型离心叶轮组合叶片谐振频率测量系统试验验证及比对情况
    7.1 遇到的技术问题及采取的措施
        7.1.1 信号的读取与分析
        7.1.2 相邻叶片的干扰
        7.1.3 叶片破裂的风险
    7.2 试验验证情况
        7.2.1 测量重复性
        7.2.2 与工业部门提供的测量结果比对情况
    7.3 装机使用情况
    7.4 本章小结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8)面向语义描述与数据查询的大数据组织方法及其关键应用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目的
    1.2 相关问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异构数据集成技术与系统研究现状
        1.2.2 面向异构数据集成的统一建模研究现状
        1.2.3 基于公共数据模型的逻辑推理与知识发现的相关理论及研究现状
        1.2.4 以NoSQL为主的大数据模型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及各章主要内容
第二章 GDM公共数据模型
    2.1 异构数据集成问题描述
    2.2 主要公共数据模型介绍
        2.2.1 面向结构的数据模型
        2.2.2 面向语义的数据模型
    2.3 基于关系和概念的格数据模型(GDM)
        2.3.1 格数据关系
        2.3.2 格数据类型
        2.3.3 模型的形式化定义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GDM模型的数据语义描述和推理
    3.1 问题描述
    3.2 GDM模型的语义表达和演化
    3.3 GDM模型与描述逻辑及知识表示
        3.3.1 概念映射
        3.3.2 GDM节与公理映射
        3.3.3 GDM关系与角色映射
        3.3.4 GDM个体与事实映射
    3.4 转化正确性及相关推理问题证明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面向大数据集成的异构数据源模式转换
    4.1 模式映射简介
        4.1.1 模式映射方法
        4.1.2 模式映射过程
    4.2 关系数据模型的模式转换
    4.3 以XML为代表的半结构化数据模型的模式转换
    4.4 NOSQL数据模型的模式转换
    4.5 混合模式及动态数据集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GDM模型数据管理
    5.1 GDM数据管理的图论基础
    5.2 GDM模型代数运算
        5.2.1 模式代数
        5.2.2 GDM对象代数
    5.3 GDM数据查询与操作
        5.3.1 格数据操作模型
        5.3.2 基于SQL的GDM数据查询与操作
        5.3.3 GDM数据查询过程与优化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GDM的异构数据集成的查询、处理与优化
    6.1 基于中间模式的多层局部自治集成模型
        6.1.1 集成模型的定义
        6.1.2 模式的类型与映射
    6.2 异构数据集成的查询处理机制与过程
        6.2.1 全局查询语言及查询变量关联
        6.2.2 查询分解与查询计划生成
        6.2.3 查询结果处理及并行调度
    6.3 分布式异构环境下基于并行调度的查询优化
        6.3.1 异构数据集成中的查询处理代价模型
        6.3.2 预定义查询优化
        6.3.3 自适应查询优化
        6.3.4 综合优化策略
        6.3.5 查询优化策略的评价与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GDM模型特性分析与集成效率评价
    7.1 数据模型综合分类与定性比较分析
        7.1.1 数据模型分类
        7.1.2 基本特性的定性分析与比较
    7.2 与OWL的对比与分析
    7.3 数据集成时间与空间效率的评价分析
        7.3.1 数据集成的时间与空间效率评估模型
        7.3.2 初始化参数的一些假设和解释
        7.3.3 实验结果的比较与分析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异构数据集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8.1 基于GDM的异构数据集成系统的语义操作层次框架
    8.2 一种综合的多策略相似度衡量方法
    8.3 基于GDM模型的异构数据集成系统
        8.3.1 开发环境与相关配置
        8.3.2 系统架构及实施体系
        8.3.3 格数据引擎核心功能展示与说明
        8.3.4 Paragraph Turbo核心功能展示与说明
    8.4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GDM模型中数据以及关系的层次
附录B:GDM模型结点类型
附录C:GDM SQL语法定义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9)价值链视角下基于关键要素的商业模式选择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选择适合的商业模式对企业保持竞争优势具有重要作用
        1.1.2 商业模式选择问题研究近年来倍受关注
        1.1.3 研究价值链视角下基于关键要素的商业模式选择方法的必要性
    1.2 问题的提出
        1.2.1 价值链视角下基于关键要素的商业模式选择的研究框架
        1.2.2 价值链视角下商业模式选择的关键要素的识别
        1.2.3 价值链视角下商业模式关键要素选项的确定
        1.2.4 商业模式选择的关键要素选项的修正与补充
        1.2.5 基于关键要素选项组合的商业模式备选方案的生成与优选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意义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案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思路
        1.4.3 研究方案
    1.5 本文章节安排
    1.6 本文创新性工作说明
    1.7 数学符号及用语的说明
第2章 商业模式选择的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2.1 文献检索情况概述
        2.1.1 文献检索范围分析
        2.1.2 相关文献情况分析
        2.1.3 学术研究趋势分析
    2.2 关于商业模式的相关概念
        2.2.1 商业模式的概念
        2.2.2 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
        2.2.3 商业模式的基本类型
    2.3 关于商业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
        2.3.1 商业模式选择的外部环境因素
        2.3.2 商业模式选择的企业内部因素
    2.4 关于商业模式选择的涵义及方法
        2.4.1 商业模式选择的涵义
        2.4.2 商业模式选择的方法
    2.5 已有研究成果的贡献与不足的评述
        2.5.1 主要贡献
        2.5.2 不足之处
        2.5.3 对本文研究的启示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价值链视角下商业模式选择的概念界定、理论基础及研究框架
    3.1 商业模式选择的相关概念分析与界定
        3.1.1 商业模式选择的概念界定
        3.1.2 商业模式构成要素的概念界定
    3.2 价值链视角下商业模式选择的理论基础和相关概念界定
        3.2.1 价值链理论概述
        3.2.2 基于价值链理论的商业模式选择的维度划分
        3.2.3 价值链视角下商业模式选择的关键要素的概念界定
        3.2.4 关键要素选项的概念界定
    3.3 价值链视角下基于关键要素的商业模式选择的学术思想及问题描述
        3.3.1 基于价值链理论的商业模式选择的学术思想
        3.3.2 基于关键要素的商业模式选择问题的一般性描述
    3.4 价值链视角下基于关键要素的商业模式选择的研究框架
        3.4.1 研究框架
        3.4.2 研究框架的有关说明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价值链视角下商业模式选择的关键要素识别方法
    4.1 问题描述及相关符号说明
        4.1.1 问题描述
        4.1.2 相关符号说明
    4.2 价值链视角下商业模式构成要素的筛选与修正
        4.2.1 文献计量方法概述
        4.2.2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商业模式构成要素筛选
        4.2.3 基于德尔菲法的商业模式构成要素的修正
    4.3 价值链视角下商业模式关键要素的识别
        4.3.1 DEMATEL方法概述
        4.3.2 针对要素重要性的专家评价方法
        4.3.3 基于DEMATEL方法的关键要素识别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相似案例分析的商业模式关键要素选项确定方法
    5.1 预备知识
        5.1.1 CBR概述
        5.1.2 二元语义表示模型
        5.1.3 信息熵的概念及相关计算公式
    5.2 问题描述及符号说明
        5.2.1 问题描述
        5.2.2 符号说明
    5.3 商业模式历史相似案例的提取
        5.3.1 属性权重的确定
        5.3.2 商业模式案例属性相似度的计算
        5.3.3 相似度阈值的设置及商业模式相似历史案例的提取
    5.4 备选商业模式关键要素选项的确定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商业模式关键要素选项的修正与补充
    6.1 问题描述及相关符号说明
        6.1.1 问题描述
        6.1.2 相关符号说明
    6.2 商业模式关键要素选项的修正
        6.2.1 关键要素选项的修正原则与修正策略
        6.2.2 基于群体专家评价的关键要素选项重要性的确定方法
    6.3 商业模式关键要素选项的补充
        6.3.1 关键要素选项的补充原则与补充策略
        6.3.2 基于群体专家评价的关键要素选项的补充方法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基于关键要素选项组合的商业模式备选方案的生成与优选
    7.1 问题描述与相关符号说明
        7.1.1 问题描述
        7.1.2 相关符号说明
    7.2 基于关键要素选项组合的商业模式备选方案的生成
        7.2.1 商业模式关键要素选项间相容性的确定方法
        7.2.2 基于关键要素选项间相容性评价的备选商业模式生成规则
        7.2.3 基于生成规则的可用关键要素选项的确定及商业模式备选方案生成
    7.3 商业模式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7.3.1 评价指标的构建
        7.3.2 基于DEMATEL方法的商业模式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7.4 基于群体专家评价的商业模式选择
        7.4.1 预备知识
        7.4.2 扩展TOPSIS方法概述
        7.4.3 基于扩展TOPSIS的商业模式选择的计算方法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应用研究:KXF公司的商业模式选择
    8.1 背景分析
        8.1.1 KXF公司基本概况
        8.1.2 KXF公司现有商业模式现存问题分析
        8.1.3 KXF公司商业模式选择的必要性
    8.2 KXF公司商业模式选择的关键要素的识别
        8.2.1 针对要素重要性的专家评价与分析
        8.2.2 商业模式关键要素识别
    8.3 针对KXF公司商业模式关键要素选项的确定
        8.3.1 商业模式案例的属性权重的确定
        8.3.2 商业模式相似历史案例的提取
        8.3.3 备选商业模式关键要素选项的生成
    8.4 KXF公司商业模式关键要素选项的修正与补充
    8.5 KXF公司商业模式备选方案的生成与优选
        8.5.1 KXF公司商业模式备选方案的生成
        8.5.2 KXF公司商业模式评价指标的构建
        8.5.3 KXF公司商业模式的优选
    8.6 有关计算结果的相关分析
    8.7 本章小结
第9章 结论与展望
    9.1 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及结论
    9.2 本文的主要贡献
    9.3 本文研究的局限
    9.4 今后继续研究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关于价值链视角下商业模式构成要素的调查问卷
    附录A1 关于商业模式构成要素的第一轮调查问卷
    附录A2 关于商业模式构成要素的第二轮调查问卷
    附录A3 关于商业模式构成要素的第三轮调查问卷
附录B: KXF公司商业模式选择的关键要素识别的调查问卷
附录C: KXF公司商业模式的关键要素选项的调查问卷
附录D: KXF公司商业模式评价指标调查问卷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科研项目情况
作者简介

(10)基于TRIBON抽取数据的钢材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造船企业钢材管理研究发展现状
    1.3 研究本文的意义
    1.4 本文研究内容
第2章 TRIBON、VB及VBA基本理论
    2.1 概述
    2.2 TRIBON简介及数据抽取
    2.3 数据抽取方法
    2.4 VB简介
    2.5 VBA简介
    2.6 VB和VBA的区别
    2.7 常用控件的属性、方法、事件等的研究
    2.8 本章小结
第3章 型材套料算法研究
    3.1 型材套料算法描述
    3.2 贪心算法解决 0-1 背包问题研究
    3.3 回溯法解决 0-1 背包问题研究
    3.4 分支限界法解决 0-1 背包问题研究
    3.5 动态归法解决 0-1 背包问题研究
    3.6 算法比较确定设计算法-动态规划
    3.7 动态规划及其优化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板材管理系统
    4.1 板材管理系统总体设计
        4.1.1 板材管理系统模块及其主要功能
        4.1.2 实体-联系模型(E-R图)
    4.2 板材管理系统详细设计
        4.2.1 登录界面的实现
        4.2.2 导出统计表模块的实现
        4.2.3 导出领取表模块的实现
        4.2.4 订货模块的实现
        4.2.5 各种表格格式自动生成
    4.3 板材管理系统的成效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型材管理系统
    5.1 型材管理系统总体设计
        5.1.1 型材管理系统模块及其主要功能
        5.1.2 实体-联系模型(E-R图)
    5.2 型材管理系统详细设计
        5.2.1 型材套料模块的实现
        5.2.2 手工二次套料模块的实现
        5.2.3 生成型材领取表模块的实现
        5.2.4 生成CAD套料图模块的实现
    5.3 型材管理系统的成效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四、VB组合框选项的动态增加保存和删除的实现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BIM技术的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桥二次开发应用研究[D]. 李强强. 兰州交通大学, 2021(02)
  • [2]内燃机活塞油环设计系统的研究[D]. 朱剑雄. 合肥工业大学, 2020(02)
  • [3]综合负荷特性在线解析方法及其自动建模平台开发[D]. 何聪. 湖南大学, 2019(06)
  • [4]汽车雨刮器可靠性综合试验台研发[D]. 王明慧. 合肥工业大学, 2019(01)
  • [5]基于BIM技术的公路桥梁综合管理系统研究与开发[D]. 陈宇. 厦门大学, 2019(08)
  • [6]基于Creo大装配体的轻量化及装配体分析的开发与研究[D]. 董健. 合肥工业大学, 2019(01)
  • [7]飞机发动机离心叶轮组合叶片谐振频率测量系统的设计[D]. 李松(Song Lee). 国防科技大学, 2018(01)
  • [8]面向语义描述与数据查询的大数据组织方法及其关键应用技术研究[D]. 王新阳. 华南理工大学, 2018(02)
  • [9]价值链视角下基于关键要素的商业模式选择方法研究[D]. 刘凯宁. 东北大学, 2018(12)
  • [10]基于TRIBON抽取数据的钢材管理研究[D]. 李楠.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7(06)

标签:;  ;  ;  ;  ;  

动态添加、保存和删除VB组合框选项的实现方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