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燃气轮机发电机组结构、性能及余热利用实例

便携式燃气轮机发电机组结构、性能及余热利用实例

一、便携式燃气轮发电机组的构造、性能及排热利用实例(论文文献综述)

郭春雪[1](2018)在《医院建筑节能潜力及节能措施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公共建筑能耗的日益增大与能源浪费情况的严重,公共建筑的节能工作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医院作为公共建筑中用能较大且为复杂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也在不断地扩大、发展和完善,而在此过程中也带来了一定的能源消耗的增大和浪费。由此可见,医院的节能工作也是迫在眉睫。所以本文将医院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节能潜力和节能措施的研究分析。本文首先对节能诊治工作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进行了讨论研究,其次从理论上对医院节能潜力进行分析并对可采取的节能技术进行了介绍,由于医院存在用能久、用能大及其用能复杂的特点,针对医院不同的既有状况和需求项,相应的节能方式不同,所以这里只是做了全方面的一个探讨。本文最后通过医院的实体案例来进行具体的节能分析,通过实地调查、测量数据等方法一方面从某医院既有建筑中调查分析用能情况,对出现的能源浪费问题做出节能改造的大致方案,方案中综合分析既有情况和实际要求,采取了水泵变频、冷凝器在线清洗和气候补偿方案等,并且提供投资回收在内的经济性分析;另一方面对某医院新扩建院区的暖通空调系统方面进行探讨,结合医院要求和当地情况给予一个系统的初步设计,包括冷热负荷需求分析、机组选型、供能方案、热力系统及自控系统的相关初步设计。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对既有医院的节能改造和新建医院的节能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并且在医院暖通空调系统的设计上有一个全局的把握和指导性作用,使得公共建筑的节能工作取得极大的进步。

汪新[2](2016)在《鞍钢300MW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的运行问题与维修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经济的平稳增长,全社会的用电量将同比增长。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加强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尽快解决严重雾霾天气等环境问题,加快发展清洁能源发电已成为我国能源电力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是把燃气轮机循环和蒸汽轮机循环组合成一个整体的热力循环,通过能源梯级利用,使得联合循环发电机组的效率已达60%以上。燃用高炉煤气、焦炉煤气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技术由于具有二次能源利用发电成本低,有效减少煤气放散,热效率高,建设周期短,单位容量投资费用低,用地和用水少,污染物排放量少等优点,自21世纪以来,在我国各大钢铁企业得到了广泛应用。由于联合循环发电设备、技术大都是从国外整体引进,国内钢铁企业运行维护经验少,各钢铁厂的具体生产条件不同,在生产实际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制约着联合循环发电机组的安全稳定和经济运行。鞍钢300MW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是国内首个大型高炉煤气发电项目,不仅解决了煤气放散所产生的能源浪费及环境污染等问题,而且满足了鞍钢西区生产建设及远期规划用电的需求。本文介绍了国内钢铁企业节能减排形势及CCPP机组在钢铁企业中的应用情况;介绍了CCPP机组的工艺流程,重点分析了机组运行的关键技术;对CCPP机组主要设备燃气轮机和蒸汽轮机的维护维修的工作内容、影响因素、检修时间表和综合评估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CCPP机组维护维修策略;结合鞍钢300MW M701S(F)型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生产运行实例,围绕生产中遇到的重大的、典型的问题,分析原因,论述解决措施,对联合循环机组生产运行技术改进,提升运行维护技术水平,更好的发挥联合循环发电机组在钢铁企业的节能环保、经济创效能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马晨皓[3](2014)在《燃气轮机便携式故障诊断系统的原理及应用研究》文中认为燃气轮机作为新技术动力设备,一直代表一个国家工业发展的水平,并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所谓燃气轮机的状态监控与故障诊断,是指监测与燃气轮机工作状态紧密相关的各种参数,通过传感器把这些数据信息转换为电信号或者其他物理量信号,进行处理,继而得出工作状态是否正常的结论,将故障进行隔离和定位,并提出维修的具体技术内容,最终达到机组能完全可靠地工作、减少故障和维修费用的目的。本文将燃气轮机的故障诊断系统的设计与应用分为三大部分,如下:在第一部分的燃气轮机状态监测中,采用了数理统计学中的假设检验,通过采集实时数据,并与同工况下的无故障运行标准值进行比较,计算数学统计量t,通过t分布的统计图,判断出燃气轮机是否正常运行,并通过实例验证其可行性。在第二部分的故障诊断中,首先进行第一层级的故障诊断,即从轮机运行的征兆量逆向求解燃气轮机的特性参数的变化值。采用的方法主要是非线性BFGS最优化的技术,并与最速下降法进行对比,分析各自优缺点。接着较为全面地梳理了当前的第二层级的故障诊断:模式识别,即从特性参数的变化值判断燃气轮机具体故障类型。通过分析各类方法的特点和应用手段,比较得到不同模式识别方法的优缺点。在第三部分的软硬件总装和调试中,系统地介绍了虚拟仪器技术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并将前两部分进行整合编程处理,总装成燃气轮机故障诊断仪器,包含了性能仿真,数据采集处理,状态监测以及BFGS故障诊断,共四个模块。

姚华[4](2013)在《伴生气联合循环系统全局能量优化与(火用)评价》文中研究表明钢铁企业伴生能源种类繁多,布局分散,品质参差不齐,加之囿于传统回收技术与方法,各项伴生能源只进行了分散回收,且利用效率偏低。鉴于此,本文从钢铁企业全局角度出发,首先对不同品位的伴生能源进行全局能量调优,然后着重对所提出的伴生气联合循环系统和耦合化学链燃烧的联合循环系统从组件层面进行(?)评价,最后阐述了伴生气联合循环系统在工程应用中的技术关键。本文的主要内容如下:首先,以夹点技术为基础,利用全局温焓曲线方法,展开对钢铁企业伴生能源全局能量优化理论研究。将在化工领域和换热器网络优化中常用的夹点技术尝试性地引入到钢铁企业余热能的利用中。以干熄焦装置为例,阐述了在钢铁企业换热设备系统中如何进行物流选择与数据提取;以某大型钢铁企业热能利用为例,通过比对分析当前工况、目标工况和需求工况的用能情况,详细论述了以全局温焓曲线对余热能进行调优的方法,研究发现,调整后可多输出电功率22.456MW;以燃用低热值高炉煤气的联合循环发电系统和烧结机冷却热废气发电系统为例,从全局角度出发,阐述两套系统整合的优化方案。其次,提出炼铁工序伴生气联合循环系统,并对其进行(?)、火用经济性和(?)环境影响评价。基于能量平衡、(?)平衡和能级平衡理论,通过对富余煤气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系统及整合后的炼铁工序伴生气联合循环系统的热力学性能进行比对分析,结果表明:在富余煤气初参数及余热锅炉蒸汽侧热力参数不变条件下,整合后,系统能效率及(?)效率分别较整合前提高约3.00%及1.18%,而能级差降低约27.28%。基于热经济学结构理论,考察了系统中每个组件的三个(?)经济指标、系统性能参数和设备购买成本及燃料成本等对单位产品成本的影响,分析了系统组件(?)损对环境的影响;与现有三个发电系统进行比较表明:该系统单位输出功成本最小,而单位燃料输出功最大。然后,提出耦合化学链燃烧的联合循环系统,并对其进行(?)、火用经济性和(?)损环境影响指标评价。在将(?)损划分为不可避免部分与可避免部分、内源性部分与外源性部分后,基于热经济学结构理论,从(?)、(?)经济性和(?)损环境影响三个角度分别详细论述了对耦合化学链燃烧的联合循环系统的评价过程,试图从系统组件层面找到效率提高与投资成本和环境影响降低的权衡点,并结合分析结果给出了系统组件相应的改造先后顺序。与所提出的伴生气联合循环系统进行性能比较后发现,该系统单位燃料输出功提高约16%,单位输出功环境影响指标降低约5.2%。最后,从工程应用角度出发,对伴生气联合循环系统实际操作中的一些技术关键问题进行阐述,并利用EUD图像(?)分析方法,对燃气透平、余热锅炉和补汽式蒸汽轮机等关键部件进行(?)损分析。根据钢铁企业富余煤气波动规律,完成了适宜低热值煤气用燃气透平选型研究,并分析了空气压缩机压比、空气压缩机入口空气温度、高炉煤气低位发热量对燃气透平净输出功及其排烟温度的影响;根据烧结废气显热分布规律,完成了适宜烧结低温显热高效回收的重力热管蒸汽发生器方案设计,并考察了烟气侧入口处迎风面流速、热管蒸发段长度、热管外径等参数对无量纲(?)耗散数及(?)耗散数的影响;完成了多压补汽式蒸汽轮机补汽调节控制策略与系统的可行性论证研究,提出用蒸汽蓄热器的充放热过程,并结合采用505E数字式调节器的新蒸汽前压控制与补汽调节系统,来维持补汽点处蒸汽压力及流量稳定的方法。

石永强[5](2012)在《工业燃气轮机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方法研究》文中提出燃气轮机广泛应用于航空,天然气工业和船舶等领域,并作为其核心设备发挥着重大作用,但是恶劣的工作条件和复杂的结构使其成为整个装备系统中故障的敏感多发部位。因此,为了提高其运行可靠性,减少事故发生,对燃气轮机进行状态监测和故障预测就尤为必要,本文主要对工业燃气轮机进行相关研究,主要工作包括:1.对燃气轮机失效退化进行研究,将燃气轮机状态监测系统中各项监测参数依据功能进行归纳分类,并根据燃气轮机各部件和系统功能特点,将燃机分成13个部分,对其进行单独研究,依据相关文献资料提出故障模式原因及其危害,并给出对应的维修建议。2.结合燃气轮机自身特点,利用模糊逻辑理论,建立了一种基于振动信息的燃气轮机故障诊断模型。根据所提出的这种诊断方法,对某燃气发电机组振动过大进行诊断,结果表明这种诊断方式具有很高的准确性。3.对燃气轮机叶片叶轮故障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对燃气轮机叶片失效机理进行研究,建立燃气轮机叶片事故树,分析导致叶片故障发生的根本原因;对某燃气轮机离心叶轮模态进行试验测试和数值仿真,验证数值仿真的正确性,提出了三种优化叶轮的方式,并对其进行数值仿真,为叶轮优化提供参考依据。4.根据实际要求,研发了一套燃气轮机状态监测系统,该系统实现了燃气轮机振动数据和性能参数同时采集,解决了PLC通讯难题,并运用该监测系统对九台工业燃气轮机进行现场测试,证明了该系统的可行性和可靠性。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可为保障航空发动机、天然气输送管线压缩机、冷-热-电联产发电机以及海上平台燃气发电机组等的可靠安全运行奠定技术基础。

和彬彬[6](2010)在《以微型燃气轮机为核心的先进能量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分布式能源有助于实现能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大电网与分布式能源相结合已成为21世纪电力工业的发展方向。以微型燃气轮机(简称微燃机)为核心的能量系统是分布式能源的主要方式之一。其中,微燃机冷热电联产系统和微燃机与高温燃料电池混合发电系统是以微燃机为核心的能量系统中最具发展前景的两种形式。本文则针对这两种能量系统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得到了更为先进的以微燃机为核心的能量系统。微燃机冷热电联产系统中,冷热电负荷的矛盾使联产系统能量梯级利用的优势无法充分发挥。本文针对这个问题,首先研究了采用怎样的调节方法才能有效缓解这个矛盾。接着提出了回注蒸汽、进气冷却等可解决或者缓解冷热电负荷矛盾的新措施,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联产系统的性能及效率。进而将回注蒸汽、进气冷却、冷凝水回收等措施集成到联产系统中,得到了更为先进的以微燃机为核心的冷热电联产系统。最后,对冷热电联产系统评价准则进行了探讨,根据冷热电联产系统能量梯级利用的本质特征提出了能量梯级利用效率的新评价准则。微燃机与高温燃料电池组成的混合发电系统是以微燃机为核心的能量系统中的另一种重要形式,本文以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微燃机(SOFC/MGT)顶层循环混合发电系统作为研究重点,对混合发电系统进行了改进研究。首先揭示了SOFC/MGT混合发电系统参数优化的规律,分析了其效率进一步提高的潜力,给出了限制效率进一步提高的主要因素。然后根据使燃料更多的发生电化学反应而更少的发生燃烧反应的思路,提出了两种效率显着提高的混合发电新系统。最后,进行了混合发电系统脱碳的研究,首先对采用常规的氨水吸收法实现CO2准零排放的SOFC/MGT混合发电系统进行了计算分析。然后又在顶层循环的SOFC/MGT混合发电系统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提出了具有更高发电效率的CO2准零排放SOFC/MGT混合发电新系统。本文针对以微燃机为核心的能量系统,从改善系统变工况性能,提高系统效率,提高系统环保性能以及改进系统评价方法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新颖的思路与方法,研究成果将对我国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张雨英[7](2009)在《一种多尺度协同仿真方法及其在SOFC-MGT混合发电系统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现代先进能源利用系统涉及机电、动力、化工、生物、环保、计算机、自动控制等众多研究领域,复杂性、非线性和时空多尺度是其固有特性。多尺度现象是复杂性科学的核心,对于复杂系统如化工、能源、经济、生态、天体、地貌等系统中出现的多尺度问题,由于没有统一的哈密顿量,所以不能像平衡系统那样进行统计和重整化,这也是目前多尺度科学的最大困难所在。描述这种客观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传统的连续介质模型和单一尺度的建模与仿真已显示出了较大的不足。本文结合多尺度科学和热力系统动态学的研究方法,提出了一种多尺度协同仿真方法,并进行了应用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①提出了一种多尺度建模方法,这是本文第一个创新点。基于复杂系统的组合建模法、“描述型”的多尺度模拟方法,和研究能源利用系统多尺度问题的界面耦合法的基本思想,给出了多尺度建模的主要步骤,对多尺度模型进行了分类,分析了各尺度下建模方法的选择,概括了多尺度建模顺序的几种方式,构建了各尺度模型之间信息交换和尺度模型之间耦合的方式。多尺度方法在能源领域的研究与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提出的多尺度建模方法抓住系统多尺度特性进行分析,使建模过程既满足认识系统内部非线性、多尺度等复杂内在本质特性的需要,也能使多尺度模拟的计算量在可控制的范围内,从而使传统模拟方法的深度和广度得到了延伸。②建立了一种基于TCP/IP网络的协同仿真框架,这是本文第二个创新点。基于点对点式结构的协同仿真模式和时间同步机制,结合现有的Windows的Socket通讯机制、进程线程机制和TCP/IP通讯协议,提出了多个尺度模型之间进行数据交换的一种基于网络的协同仿真框架。该框架将多个尺度模型两两组合为一系列数据交换对,采用重构和压缩算子实现各尺度模型间信息的转换,并采用保守或乐观时间同步协议实现多尺度模拟的同步和并行仿真,实现了模型的可重用性和计算并行性,从而更深入地揭示系统的多尺度本质特征。用一个具有典型Stiff特性的一维Brusselator模型的串行仿真和并行协同仿真的比较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③建立了管式SOFC的宏观CFD和介观LBM两个尺度的模型,进行多尺度协同仿真。建立了管式SOFC宏观尺度的基于质量、动量、组分和能量守恒以及电化学反应动力学方程模型,并进行离散化求解;针对管式SOFC电极/电解质界面建立了介观尺度的基于电化学扩散反应的LBM模型;应用上述协同仿真框架完成了两个尺度模型的耦合、数据交换及并行协同仿真;首次采用多尺度观点对燃料电池进行仿真研究,揭示了电池内部更真实的物理化学特性。④对美国Capstone公司的微型燃气轮机进行了试验研究,揭示了其主要性能,为SOFC-MGT系统的建模提供了依据。⑤首次以多尺度的观点对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微型燃气轮机(SOFC-MGT)混合发电系统进行了多尺度协同仿真研究,这是本文第三个创新点。分析SOFC-MGT系统的结构和主要控制机制,将其划分为系统尺度的过程模型、SOFC宏观尺度的CFD模型和SOFC介观尺度的电化学扩散反应模型三个层次;分别采用过程模型的模块化建模、CFD模型的流场模拟和电化学扩散反应的LBM(Lattice Boltzmann Method)模拟,以从中间开始的建模顺序完成了SOFC-MGT系统的嵌入式多尺度模型的建立;利用压缩和重构算子完成不同尺度下参数之间的耦合,通过基于TCP/IP的网络协同仿真框架交换耦合参数,集成各个尺度模型完成了SOFC-MGT系统的多尺度协同仿真,保守时间同步协议保证了数据交换的正确性,并进行了仿真实验。多尺度协同仿真方法在SOFC-MGT系统中的成功应用,初步验证了多尺度协同仿真相对于传统单一尺度仿真的优势,主要表现在:1)抓住了复杂系统的多尺度本质特性进行分析,将系统划分为不同尺度下的子系统,分析其相应的控制机制,加入尺度间的相互作用,能够更深入地揭示复杂系统的内在机理;2)弥补单一尺度仿真时所作简化和假设带来的误差,能够获得系统更真实、准确的结果;3)可以同时得到相同条件下多个尺度模型的计算结果,从多个层次出发,更系统、更深入地分析对象的性能与特性,有利于揭示对象的本质特性。

金文[8](2008)在《基于可拓性理论的设备故障诊断方法研究》文中提出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动态回转机械和静态承压装备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状况及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基于物元模型的可拓理论基本框架,描述了事物的物元表达形式,并将可拓理论引入动态回转机械和静态承压装备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中,引人关联度概念对故障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以突破经典集合理论中用单纯是、非来判断进行故障诊断的局限。用可拓理论的观点分析了设备故障特征的发散性、可扩性、相关性和共轭性,提出了可拓变换中的物元菱形思维方法,将多维物元的理念应用到故障诊断中,为较全面地描述故障特征提供了一个新思路。应用物元理论,建立了故障特征的物元模型和故障状态的物元模型,通过引入接近阈和类别阈的概念,提出了多故障诊断的最大可能性原则和最小接近阈原则及其相应的可拓故障诊断方法,定性地确定故障类别和定量地确定故障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从而给出定性、定量判断故障的依据,为多故障诊断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利用提出的可拓诊断方法对汽轮机组的故障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可拓诊断方法可以有效地对汽轮机组的多故障进行诊断。针对多特征参数故障的参数范围交叉与重叠会严重降低故障识别能力的问题,本文对影响故障识别能力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二次特征参数的概念,认为除特征参数本身外,特征参数之间的关系可以作为二次特征参数反映故障的特征,可用于故障识别,提出了提取故障二次特征参数的比值法。重点研究了二次特征参数提取的参数差值比值法,提出了寻找最优二次特征参数的相对均方根距法和节域均值关联度法及其相应的算法准则,即最大相对均方根距准则和最小节域均值关联度准则,推导并实现了寻找最优二次特征参数的算法,得到了一种故障二次特征识别的新方法,为故障特征识别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根据承压特种设备故障声发射特征参数的特点,提出了承压特种设备故障诊断的声发射参数比值法,建立故障特征的物元模型和故障状态的物元模型,利用提出的可拓诊断方法对承压特种设备故障进行诊断,明显提高了故障识别能力,解决了多特征参数故障在参数范围交叉与重叠情况下的故障识别与诊断问题。

陶德安[9](2008)在《基于燃料电池—微燃机分布式能量系统的热力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采用计算功能强大的Fortran程序,根据带有回热系统的微燃机的特性和假定条件运用热力学第一定律对以微型燃气轮机为核心的冷热电三联供系统进行了热力性能分析;根据固体燃料电池电化学反应和热力性能原理,对管式固体燃料电池进行建模、计算,分析了电流密度、电池温度、压力等参数对燃料电池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由固体燃料电池代替微燃机中的燃烧室部分组成固体燃料电池与微燃机联合循环系统,对该联合循环系统进行分析并与微燃机循环系统作比较。为固体燃料电池-微燃机联合循环分布式能量系统的设计计算、集成与优化分析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武智永[10](2007)在《热经济学理论在空冷凝汽机组经济性分析中的应用》文中认为以空气作为冷却介质的发电厂空冷系统可以节约大量冷却水,被广泛用于富煤缺水、煤价低廉的坑口且寒冷地区。空冷机组的优点是可节水65%以上,因此在一次能源蕴藏丰富而水资源又非常缺乏的广大地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途。然而,空冷系统的冷却性能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尤其是环境温度的波动,引起汽轮机背压变幅增大,从而影响了汽轮机的经济性和安全性。这就迫切需要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去研究环境因素影响空冷机组的机理。本文研究了国内外三种形式的空冷火电机组,综合分析了它们的结构、技术、工艺、经济性等特点,多角度比较了它们的优缺点和各自的适宜条件。在文中,系统地介绍了我国200MW火电机组应用三种空冷系统的情况,并结合当地的气候、资源和地域特点分析了所采取的独特设计结构、运行方式和技术标准等。从多年运行数据中发现国产空冷机组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是技术经济指标达不到同等容量的湿冷机组,而且差距明显,表现在厂用电率高、供电煤耗高、汽机效率低、真空低等方面,与国外同类型的空冷机组比较也存在较大差距。在众多的空冷火电机组经济评价体系中,几乎所有的分析法都是基于传统的热力学理论,都未曾考虑经济因素的作用,因而得出的结论是片面的、不完善的,有些甚至是错误的。要大力发展空冷机组,就要在节水的同时,尽可能地降低煤耗,使其实现经济运行,因此对空冷机组的评价体系研究和分析显得非常迫切和必要。本文概括总结了热经济学研究的具体内容、目的、功能和国内外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系统地阐述了热经济学分析方法,尤其是矩阵模式热经济学方法的理论;在文中,有针对性地阐明热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并且澄清了一些相互重复和矛盾的概念;改进了建立成本分摊方程的原则,使其更加符合实际情况;证明了热经济学方程的封闭性,为建立热经济学方程扫清了理论障碍。本文以热经济学分析法为工具,应用热经济学观点对三个空冷机组列出热经济学矩阵方程,求出各股能量流的(火用)成本,分析了环境温度、机组负荷对机组内部能量流和各汽缸输出功(火用)成本的影响,并比较了环境温度和负荷对三种空冷形式的机组经济性的影响程度。从分析结果中得出直接空冷机组的运行成本和输出功的(火用)成本低于间接空冷,表面式的各种火用成本均优于混合式。因此,当前大力发展直接空冷机组的政策是有理论依据的,也是完全正确的。

二、便携式燃气轮发电机组的构造、性能及排热利用实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便携式燃气轮发电机组的构造、性能及排热利用实例(论文提纲范文)

(1)医院建筑节能潜力及节能措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全球能源现状
        1.1.2 我国公共建筑能耗情况
        1.1.3 医院建筑能耗特点
    1.2 国内外医院能耗研究现状
        1.2.1 国外医院能耗研究现状
        1.2.2 国内医院能耗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意义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意义
第2章 节能诊断理论基础与检测方法
    2.1 节能诊断的理论基础
        2.1.1 节能诊断的定义
        2.1.2 节能诊断的依据
        2.1.3 节能诊断的方法
        2.1.4 节能诊断的内容
    2.2 建筑能耗调查
    2.3 外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节能诊断
        2.3.1 外围护结构热工性能节能诊断步骤
        2.3.2 外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检测方法
    2.4 采暖通风空调及生活热水供应系统的节能诊断
        2.4.1 采暖通风空调及生活热水供应系统节能诊断步骤
        2.4.2 采暖通风空调及生活热水供应系统检测
    2.5 配电及照明系统的节能诊断
        2.5.1 配电及照明系统节能诊断步骤
        2.5.2 配电及照明系统检测
    2.6 自控系统的节能诊断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医院节能潜力与措施
    3.1 现代医院特点
        3.1.1 医院建筑特点
        3.1.2 医院各部门特点
    3.2 医院能源浪费原因
    3.3 医院存在问题及节能潜力
        3.3.1 建筑围护结构
        3.3.2 建筑冷热源
        3.3.3 采暖空调输配及末端系统
        3.3.4 建筑照明系统
        3.3.5 管理系统
    3.4 医院节能措施
        3.4.1 建筑实体节能措施
        3.4.2 暖通空调及生活热水系统节能措施
        3.4.3 暖通空调系统其他节能措施
        3.4.4 照明系统节能措施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某医院能耗与节能分析
    4.1 项目概况
        4.1.1 工程概况
        4.1.2 冷热源主要设备参数
    4.2 能耗使用情况
        4.2.1 电量逐月耗量分析
        4.2.2 天然气逐月耗量分析
        4.2.3 总能耗情况
    4.3 节能潜力和措施
        4.3.1 节能改造思路
        4.3.2 节能潜力分析
        4.3.3 节能措施
    4.4 经济性分析
        4.4.1 节能改造投资估算
        4.4.2 节能改造效益估算
        4.4.3 节能改造社会效益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新扩建医院大楼暖通空调系统初步设计分析
    5.1 项目概况及用能特点
        5.1.1 项目概况
        5.1.2 用能特点分析
    5.2 冷热负荷需求分析
        5.2.1 基础计算条件
        5.2.2 用能侧节能要求及措施
        5.2.3 冷、热负荷分析
    5.3 机组选型及供能方案
        5.3.1 机组选型思路
        5.3.2 发电机组选型
        5.3.3 余热利用形式选择
        5.3.4 可再生能源选择
        5.3.5 其他设备的选择
        5.3.6 供能方案
    5.4 热力系统设计
        5.4.1 冷冻水(供热水)系统
        5.4.2 冷却水系统
        5.4.3 地源热泵水系统
        5.4.4 发电机冷却水系统
        5.4.5 补水系统
        5.4.6 烟气余热回收系统
    5.5 自控系统设计
        5.5.1 自控系统设计范围
        5.5.2 自动化控制水平
        5.5.3 自控系统构成
    5.6 本章小结
结论和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2)鞍钢300MW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的运行问题与维修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技术在钢厂的应用
        1.2.1 CCPP机组应用的优势
        1.2.2 CCPP机组应用现状
        1.2.3 CCPP机组应用存在问题
    1.3 本文研究内容
2.M701S(F)型CCPP机组的主要设备与关键技术
    2.1 M701S(F)型CCPP机组工艺流程概述
    2.2 M701S(F)型CCPP机组主要设备
        2.2.1 煤气压缩机
        2.2.2 燃气轮机
        2.2.3 蒸汽轮机
        2.2.4 余热锅炉
    2.3 CCPP机组运行关键技术
        2.3.1 合适的燃空比
        2.3.2 大流量煤气供应系统
        2.3.3 高效除尘器
        2.3.4 防煤气泄漏
3.M701S(F)型CCPP机组的检修策略研究
    3.1 基于EOH燃气轮机检修策略
        3.1.1 燃气轮机检修综述
        3.1.2 影响维护的运行因素
        3.1.3 等效运行时间(EOH)
        3.1.4 定期维修
    3.2 汽轮机检修策略
        3.2.1 预防性维护
        3.2.2 定期维修
4.运行问题及改进措施
    4.1 高温热部件沉积物附着原因分析和燃烧调整对策
        4.1.1 高温热部件沉积物附着机理
        4.1.2 调整对策及效果分析
    4.2 煤气压缩机喘振
        4.2.1 燃机熄火跳闸及煤压机喘振的发生原因
        4.2.2 煤压机喘振的危害
        4.2.3 煤压机喘振的控制预防
    4.3 夏季运行工况负荷最大化控制改进
    4.4 降低凝结水含氧量
        4.4.1 凝结水溶解氧的机理及除氧方式
        4.4.2 凝结水溶解氧超标的原因分析
        4.4.3 解决措施及效果
    4.5 机组性能指标评价
5.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3)燃气轮机便携式故障诊断系统的原理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燃气轮机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的主要任务与意义
    1.2 燃气轮机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的发展
    1.3 燃气轮机故障诊断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燃气轮机热参数故障诊断系统中的几个基本概念介绍及本文所做的工作
第二章 燃气轮机故障诊断中的状态监测理论与应用
    2.1 状态监测中的 t 统计假设检验理论
        2.1.1 假设检验原理
        2.1.2 T 检验原理
    2.2 假设检验在燃气轮机状态监测中的应用
        2.2.1 燃气轮机变工况模型
        2.2.2 燃气轮机无故障总体均值的确定
        2.2.3 样本采样处理
    2.3 软件编制及实例验证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燃气轮机故障方程的原理与求解
    3.1 燃气轮机故障模型原理
    3.2 线性故障方程的求解
    3.3 非线性故障方程的求解
        3.3.1 燃气轮机的非线性诊断模型
        3.3.2 BFGS 最优化的基本原理
        3.3.3 燃气轮机故障方程目标函数的建立与求解
        3.3.4 应用 BFGS 法的实例分析
    3.4 关于故障因子的数目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燃气轮机故障诊断中的模式识别理论
    4.1 模式识别概念及发展情况
    4.2 模式识别技术在燃气轮机中的应用
        4.2.1 聚类分析
        4.2.2 人工神经网络
        4.2.3 支持向量机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板卡式)便携式虚拟仪器的设计
    5.1 虚拟仪器测试系统的设计基础
        5.1.1 虚拟仪器的组成
        5.1.2 虚拟仪器中的硬件组成
        5.1.3 虚拟仪器的软件开发平台
    5.2 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便携式燃气轮机热参数故障诊断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5.2.1 基于虚拟仪器的便携式燃气轮机故障诊断系统的设计要求
        5.2.2 测试系统的硬件设计
        5.2.3 测试系统的软件构成
        5.2.4 各模块的总装及主界面介绍
        5.2.5 燃气轮机热参数故障诊断实例演示及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4)伴生气联合循环系统全局能量优化与(火用)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目录
主要符号表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钢铁工业伴生能源分布及利用概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伴生可燃气体
        1.3.2 低品位气相余热
        1.3.3 高温熔渣显热
    1.4 当前钢铁工业伴生能源回收利用面临的问题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伴生能源全局能量优化理论研究
    2.1 引言
    2.2 关键概念简介
        2.2.1 组合曲线与夹点
        2.2.2 位移组合曲线与总组合曲线
        2.2.3 全局温焓曲线
        2.2.4 全局组合曲线与全局夹点
    2.3 伴生能源全局能量优化分析
        2.3.1 物流选择与数据提取
        2.3.2 余热能全局能量调优
        2.3.3 动力循环系统全局能量调优
    2.4 本章小结
3 伴生气联合循环系统(?)评价
    3.1 引言
    3.2 系统构成、特点及工作原理
    3.3 系统(?)分析方法
        3.3.1 效率与能级
        3.3.2 (?)经济性指标
        3.3.3 平均(?)成本与平均货币成本
        3.3.4 单位输出功成本与单位燃料输出功
        3.3.5 (?)损环境影响指标
    3.4 系统(?)经济模型
    3.5 计算与讨论
        3.5.1 系统(?)损分析
        3.5.2 系统(?)经济性分析
        3.5.3 系统(?)环境影响分析
        3.5.4 与其它系统比较
    3.6 本章小结
4 耦合化学链燃烧的联合循环系统(?)评价
    4.1 引言
    4.2 系统构成、特点及工作原理
    4.3 系统(?)分析方法
        4.3.1 不可避免(?)损与可避免(?)损
        4.3.2 内源性(?)损与外源性(?)损
        4.3.3 不可避免(?)经济指标与可避免(?)经济指标
        4.3.4 内源性(?)经济指标与外源性(?)经济指标
        4.3.5 不可避免(?)环境指标与可避免(?)环境指标
        4.3.6 内源性(?)环境指标与外源性(?)环境指标
        4.3.7 关系式的重新整合
    4.4 系统(?)经济模型
    4.5 计算与讨论
        4.5.1 系统(?)损分析
        4.5.2 系统(?)经济性分析
        4.5.3 系统(?)环境指标分析
        4.5.4 与其它系统比较
    4.6 本章小结
5 伴生气联合循环系统工程应用技术关键及(?)分析
    5.1 引言
    5.2 低热值高炉煤气用燃气透平选型
        5.2.1 燃气透平容量
        5.2.2 燃气透平选型
        5.2.3 性能参数影响
        5.2.4 EUD图像(?)分析
    5.3 烧结过程低温显热回收的重力热管蒸汽发生器
        5.3.1 烧结废气显热分布规律
        5.3.2 重力热管蒸汽发生器设计
        5.3.3 (?)耗散与(?)耗散
        5.3.4 EUD图像(?)分析
    5.4 多压补汽式蒸汽轮机技术与控制策略
        5.4.1 补汽参数的选取
        5.4.2 蒸汽蓄热器选取
        5.4.3 新蒸汽前压控制与补汽调节系统
        5.4.4 EUD图像(?)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课题资助情况与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成果

(5)工业燃气轮机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1 燃气轮机简介
        1.2.2 燃气轮机工作原理
        1.2.3 燃气轮机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意义
        1.2.4 燃气轮机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概况
    1.3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3.1 燃气轮机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
        1.3.2 燃气轮机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系统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燃气轮机故障模式及状态监测技术研究
    2.1 燃气轮机失效机理及模式
        2.1.1 燃气轮机主要失效机理
        2.1.2 燃气轮机主要部件失效原因
    2.2 燃气轮机状态监测要点研究
        2.2.1 环境排放监测
        2.2.2 经济性能监测
        2.2.3 机械性能监测
    2.3 燃气轮机故障失效模式及危害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模糊逻辑的燃气轮机故障诊断方法研究
    3.1 引言
    3.2 理论基础
        3.2.1 模糊关系方程
        3.2.2 模糊关系矩阵
        3.2.3 隶属函数
        3.2.4 模糊诊断方法
    3.3 基于振动信息的燃气轮机故障诊断
        3.3.1 燃气轮机振动故障模式库
        3.3.2 模糊诊断模型
    3.4 模糊诊断实例
        3.4.1 案例一
        3.4.2 案例二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燃气轮机叶片故障定性与定量研究
    4.1 引言
    4.2 基于事故树的燃气轮机叶片故障诊断
        4.2.1 燃气涡轮叶片故障机理
        4.2.2 燃气轮机叶片事故树模型
        4.2.3 案例分析
    4.3 叶轮振动特性测试、分析与优化
        4.3.1 模态分析方法介绍
        4.3.2 叶轮模态试验
        4.3.3 叶轮模态数值仿真
        4.3.4 试验与模拟结果对比分析
        4.3.5 叶轮优化设计与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燃气轮机状态监测系统
    5.1 引言
    5.2 系统需求分析
    5.3 系统硬件实现
    5.4 系统软件实现
        5.4.1 功能介绍
        5.4.2 振动数据采集分析
        5.4.3 性能参数读取
    5.5 测试实例
        5.5.1 测试简介
        5.5.2 测试数据
        5.5.3 PLC 通讯
        5.5.4 数据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成果及发表学术论文
作者与导师简介
附件

(6)以微型燃气轮机为核心的先进能量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其意义
        1.1.1 大电网与分布式能源相结合成为电力工业的发展方向
        1.1.2 分布式能源的发展现状
        1.1.3 我国分布式能源发展的有利条件
        1.1.4 选题的意义
        1.1.4.1 分布式能源的发展面临挑战与困难
        1.1.4.2 以微燃机为核心的分布式能源系统
        1.1.4.3 本文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
    1.2 微燃机介绍
        1.2.1 微燃机的发展过程与现状
        1.2.2 微燃机工作原理与关键技术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1 微燃机冷热电联产系统研究
        1.3.2 SOFC/MGT混合发电系统研究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与论文整体结构
第二章 以微燃机为核心的能量系统
    2.1 微燃机的数学模型
        2.1.1 额定工况计算模型
        2.1.2 变工况计算模型
    2.2 以微燃机为核心的能量系统
        2.2.1 微燃机应用分析
        2.2.2 以微燃机为核心的能量系统
    2.3 微燃机冷热电联产系统
        2.3.1 微燃机冷热电联产系统的特点
        2.3.2 微燃机冷热电联产系统的设备与系统结构
        2.3.3 微燃机冷热电联产系统的经济性
        2.3.4 微燃机冷热电联产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2.4 高温燃料电池/微燃机混合发电系统
        2.4.1 高温燃料电池/微燃机混合发电系统种类及系统流程
        2.4.2 SOFC/MGT混合发电系统更具发展潜力
        2.4.3 SOFC/MGT混合发电系统有待研究的问题
    2.5 总结
第三章 微燃机冷热电联产系统性能改进研究
    3.1 引言
    3.2 微燃机冷热电联产系统变工况调节方法研究
        3.2.1 微燃机冷热电联产系统的运行方式与调节方法
        3.2.2 联产系统算例说明
        3.2.2.1 系统流程及参数
        3.2.2.2 数学模型
        3.2.3 联产系统变工况调节方法研究
        3.2.3.1 夏季供冷情况
        3.2.3.2 冬季供热情况
        3.2.4 联产系统变工况调节方法研究结论
    3.3 回注蒸汽在微燃机冷热电联产系统中的应用
        3.3.1 燃气轮机回注蒸汽循环介绍
        3.3.2 回注蒸汽微燃机发电系统算例说明
        3.3.3 回注蒸汽循环系统性能分析
        3.3.3.1 回注蒸汽循环与回热循环的比较
        3.3.3.2 回热与回注蒸汽的复合循环
        3.3.3.3 最佳回注比
        3.3.3.4 回注蒸汽时压比的优化
        3.3.3.5 微燃机与大型燃气轮机回注蒸汽循环对比
        3.3.4 烟气冷凝水回收分析
        3.3.4.1 烟气冷凝水回收技术
        3.3.4.2 烟气冷凝水回收方案
        3.3.4.3 冷凝水回收系统计算分析
        3.3.5 微燃机冷热电联产系统回注蒸汽循环研究结论
    3.4 进气冷却技术在微燃机冷热电联产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3.4.1 燃气轮机进气冷却技术介绍
        3.4.2 进气冷却算例说明
        3.4.2.1 系统流程与参数说明
        3.4.2.2 系统变工况计算方法
        3.4.3 采用进气冷却微燃机冷热电联产系统性能分析
        3.4.3.1 进气冷却对微燃机的影响
        3.4.3.2 进气冷却对供冷系统的影响
        3.4.3.3 联产系统采用进气冷却的优越性分析
        3.4.4 进气冷却在微燃机冷热电联产系统中应用研究结论
    3.5 微燃机冷热电联产系统系统集成及运行研究
        3.5.1 集成化的微燃机冷热电联产系统
        3.5.2 集成化的微燃机冷热电联产系统的运行方式
    3.6 冷热电联产系统新评价准则研究
        3.6.1 原有评价准则分析
        3.6.3 能量梯级利用率评价新准则
        3.6.3.1 能量梯级利用模型
        3.6.3.2 能量梯级利用率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3.6.3.3 能量梯级利用率的应用
        3.6.3.4 与原有评价准则的对比
        3.6.3.5 新评价准则研究结论
    3.7 总结
第四章 SOFC/MGT混合发电统性能改进及脱碳新系统研究
    4.1 前言
    4.2 SOFC介绍
        4.2.1 SOFC的发展过程及现状
        4.2.2 SOFC的工作原理及数学模型
    4.3 SOFC/MGT混合发电系统性能分析与参数优化
        4.3.1 SOFC/MGT混合发电系统系统与参数说明
        4.3.2 混合发电系统的性能分析与参数优化
        4.3.2.1 电池单体个数优化
        4.3.2.2 电池堆运行温度的优化
        4.2.2.3 电池堆运行压力的优化
        4.3.2.4 电池堆燃料利用率的优化
        4.3.2.5 电池堆蒸汽/碳比的优化
        4.3.3 混合发电系统性能分析与参数优化的结论
    4.4 SOFC/MGT混合发电系统效率提高研究
        4.4.1 混合发电基准系统算例说明
        4.4.2 提高基准系统发电效率的途径分析
        4.4.2.1 混合发电系统发电效率提高潜力的理论分析
        4.4.2.2 混合发电基准系统(?)分析
        4.4.2.3 提高基准系统效率的可行途径
        4.4.5 混合发电系统改进方案一
        4.4.5.1 改进方案描述
        4.4.5.2 改进效果分析
        4.4.6 混合发电系统改进方案二
        4.4.6.1 改进方案描述
        4.4.6.2 改进效果分析
        4.4.6.3 第二级电池堆燃料利用率的影响
        4.4.7 两种改进方案的对比分析
    4.5 SOFC/MGT混合发电系统脱碳研究
        4.5.1 CO_2减排思路说明
        4.5.1.1 CO_2的性质及危害
        4.5.1.2 本文捕获CO_2思路说明
        4.5.2 采用氨水吸收法的CO_2准零排放SOFC/MGT混合发电系统
        4.5.2.1 选择氨水吸收法的原因
        4.5.2.2 氨水吸收法准零排放混合发电系统方案说明
        4.5.2.3 数学模型及参数说明
        4.5.2.4 计算结果与分析
        4.5.3 CO_2准零排放SOFC/MGT混合发电新系统
        4.5.3.1 准零排放新系统方案说明
        4.5.3.2 准零排放新系统参数说明
        4.5.3.3 准零排放新系统提高发电效率的措施
        4.5.3.4 准零排放新系统性能分析
        4.5.4 CO_2准零排放发电系统的对比分析
        4.5.4.1 两种准零排放SOFC/MGT混合发电系统的对比
        4.5.4.2 与其他准零排放发电系统的对比
        4.6 总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研究工作与结论
    5.2 主要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7)一种多尺度协同仿真方法及其在SOFC-MGT混合发电系统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主要符号表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1.1 先进能源系统研究的需要
        1.1.2 复杂系统的特点及现有模拟方法的不足
        1.1.3 能源系统的多尺度特性
    1.2 文献综述
        1.2.1 复杂性科学与复杂系统
        1.2.2 多尺度科学概述
        1.2.3 燃料电池的建模与仿真
        1.2.4 燃料电池/燃气轮机混合发电系统及其仿真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2 一种多尺度协同仿真方法
    2.1 多尺度建模方法
        2.1.1 多尺度建模的一般步骤
        2.1.2 多尺度模型的分类
        2.1.3 各尺度建模方法的选择
        2.1.4 各尺度模型的建立顺序
        2.1.5 模型间的信息交换与耦合
    2.2 协同仿真概述
        2.2.1 协同仿真的概念
        2.2.2 多领域协同仿真方法
        2.2.3 协同仿真技术的应用情况
    2.3 基于TCP/IP 网络环境的协同仿真框架
        2.3.1 基于TCP/IP 的WinSock 网络通信
        2.3.2 同步机制
        2.3.3 多尺度模型间的协同仿真框架
        2.3.4 仿真实例
    2.4 本章小结
3 管式 SOFC 的 CFD 模拟
    3.1 管式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3.1.1 燃料电池
        3.1.2 管式SOFC
        3.1.3 管式SOFC 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3.2 管式SOFC 的理论分析
        3.2.1 热力学分析
        3.2.2 电势分析
        3.2.3 极化分析
        3.2.4 组分分析
        3.2.5 能量及效率分析
    3.3 管式SOFC 单体的CFD 建模
        3.3.1 模型假设与边界条件
        3.3.2 守恒方程
        3.3.3 电化学动力学方程
        3.3.4 参数的给出
    3.4 CFD 模拟结果及分析
        3.4.1 流场分布
        3.4.2 进口条件的影响
        3.4.3 动态扰动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管式 SOFC 的多尺度协同仿真
    4.1 LBM 在电化学扩散反应中的应用
        4.1.1 LBM 的起源与发展
        4.1.2 标准LBM
        4.1.3 LBM 模拟反应扩散特性
        4.1.4 LBM 模拟的实施
    4.2 多尺度协同仿真框架
        4.2.1 MATLAB 与FLUENT 之间的协同仿真
        4.2.2 LBM 模型的参数
    4.3 多尺度仿真结果及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SOFC-MGT 混合发电系统的多尺度协同仿真
    5.1 混合发电系统
        5.1.1 燃气轮机
        5.1.2 微型燃气轮机
        5.1.3 混合发电系统的工作原理
    5.2 微型燃气轮机性能实验研究
        5.2.1 转速随时间变化的分析
        5.2.2 排气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分析
        5.2.3 功率随时间变化的分析
        5.2.4 实验研究小结
    5.3 混合发电系统动态数学模型的建立
        5.3.1 压气机模块
        5.3.2 燃烧室模块
        5.3.3 透平模块
        5.3.4 回热器模块
        5.3.5 转子模块
        5.3.6 系统效率
    5.4 计算结果及仿真分析
        5.4.1 系统尺度模拟结果分析
        5.4.2 宏观及介观尺度模拟结果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下一步工作的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8)基于可拓性理论的设备故障诊断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来源
    1.2 论文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1.2.1 论文选题依据
        1.2.2 论文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1.3 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研究状况
        1.3.1 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的发展
        1.3.2 智能诊断技术的研究现状
        1.3.3 声发射技术在承压特种设备上的应用现状
        1.3.4 可拓性诊断的研究现状
    1.4 论文的主要内容
        1.4.1 课题拟采用的方法和手段
        1.4.2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可拓性理论
    2.1 物元模型
        2.1.1 量域、量值域与同域特征
        2.1.2 多维物元、全征物元和动态物元模型
    2.2 物元变换
    2.3 物元的可拓性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可拓集合与二次特征参数
    3.1 可拓集合
    3.2 物元可拓域与稳定域
    3.3 关联函数的特点
    3.4 二次特征参数变换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可拓性的汽轮机组故障诊断方法
    4.1 汽轮机组的故障特征
    4.2 汽轮机组的可拓诊断方法
    4.3 可拓诊断方法的实现
    4.4 汽轮机组故障诊断实例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声发射的承压特种设备可拓诊断方法
    5.1 声发射信号的特征参数
        5.1.1 声发射源及其特性
        5.1.2 承压特种设备检测中声发射源的定位与定性
    5.2 承压特种设备的故障模型分析
    5.3 基于二次特征参数的承压特种设备可拓诊断方法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9)基于燃料电池—微燃机分布式能量系统的热力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分布式能量系统基础知识
    2.1 分布式能量系统简介
        2.1.1 分布式能量系统的概念
        2.1.2 分布式能量系统的分类
        2.1.3 分布式能量系统的特点、优势
        2.1.3.1 分布式能量系统的特点
        2.1.3.2 分布式能量系统的优势
    2.2 分布式能量系统的研究动态与发展概况
        2.2.1 国内外研究动态
        2.2.2 国外发展现状
        2.2.3 国内发展现状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微型燃气轮机冷热电联供系统研究
    3.1 微型燃气轮机基础
        3.1.1 微型燃气轮机概况
        3.1.2 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3.1.3 微型燃气轮机发电机组性能指标
    3.2 微型燃气轮机的应用及研究动态
        3.2.1 冷热电联供系统
        3.2.2 微型燃气轮机- 燃料电池混合装置
        3.2.3 微型和超微型发电系统的研究
        3.2.4 微型燃气轮机发展前景及状况
        3.2.4.1 国外发展状况
        3.2.4.2 国内发展状况
    3.3 微型燃气轮机模型
        3.3.1 微燃机的热力循环过程
    3.4 微燃机的热力学分析
        3.4.1 系统的热力性能计算
        3.4.1.1 系统介绍
        3.4.1.2 微燃机设计工况校核
        3.4.2 微燃机热电联供系统参数优化及性能分析
        3.4.2.1 回热度对效率的影响
        3.4.2.2 压比对效率的影响
        3.4.2.3 温比对效率的影响
        3.4.3 系统性能分析
        3.4.3.1 不同参数下系统的性能
        3.4.3.2 装置比功,效率与温比和压比的关系
        3.4.4 微燃机冷热电联供系统特性分析
        3.4.4.1 压比与冷热电联供系统性能的关系
        3.4.4.2 回热度对冷热电联供系统性能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建模、分析
    4.1 SOFC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4.1.1 结构
        4.1.2 原理
    4.2 SOFC的特点及发展状况
        4.2.1 SOFC的特点
        4.2.2 SOFC的发展现状
    4.3 SOFC建模、分析
        4.3.1 模型的建立
        4.3.2 模型分析
        4.3.2.1 SOFC电势分析
        4.3.2.2 SOFC极化分析
        4.3.2.3 SOFC组分分析
        4.3.2.4 SOFC能量分析
    4.4 计算结果与性能分析
        4.4.1 电流密度和工作温度对SOFC的影响
        4.4.2 工作压力对SOFC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SOFC-MGT联合循环系统性能分析
    5.1 联合循环基础
    5.2 国内外联合循环系统的发展状况
    5.3 联合循环实例分析
        5.3.1 联合循环模型
        5.3.2 模型计算结果
    5.4 系统性能分析
        5.4.1 电流密度和温度对系统的影响
        5.4.1.1 电流密度与SOFC功率的关系
        5.4.1.2 电流密度与MGT功率的关系
        5.4.1.3 电流密度与效率的关系
        5.4.2 压力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10)热经济学理论在空冷凝汽机组经济性分析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我国发展空冷机组的必要性
    1.2 空冷机组国外发展状况
    1.3 空冷机组国内发展状况
    1.4 研究国产空冷机组经济性的必要性
    1.5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研究内容
第二章 空冷系统的特点
    2.1 空冷系统
        2.1.1 哈蒙式间接空冷系统
        2.1.2 海勒式间接空冷系统
        2.1.3 直接空冷系统
    2.2 空冷系统特点
        2.2.1 哈蒙式间接空冷系统特点
        2.2.2 海勒式间接空冷系统特点
        2.2.3 直接空冷系统特点
        2.2.4 空冷系统总体特点
第三章 三种空冷系统应用实例
    3.1 太原二电厂的表面式间接空冷机组
        3.1.1 机组主要技术参数及特性
        3.1.2 厂址气象条件
        3.1.3 表面式间接空冷机组
        3.1.4 节水效益
    3.2 丰镇电厂的混合式间接空冷机组
        3.2.1 机组主要技术参数及特性
        3.2.2 厂址气象条件
        3.2.3 混合式间接空冷机组
        3.2.4 节水效益
    3.3 云冈热电的直接空冷机组
        3.3.1 机组主要技术参数及特性
        3.3.2 厂址气象条件
        3.3.3 直接空冷机组
        3.3.4 节水效益
第四章 热经济学成本分析简要介绍
    4.1 热经济学诞生和发展
        4.1.1 热经济学在国外的发展
        4.1.2 热经济学在国内的发展
    4.2 热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4.2.1 热经济学基本思想
        4.2.2 热经济学分类
        4.2.3 热经济学的特点
    4.3 热经济学的计算过程
        4.3.1 有关(火用)的几个概念
        4.3.2 热经济学主要观点和概念
第五章 三种空冷系统应用热经济学分析法的实例
    5.1 太原二电厂表面间接式空冷系统
        5.1.1 热力试验
        5.1.2 空冷机组热经济学计算
    5.2 丰镇电厂混合间接式空冷系统
        5.2.1 热力试验
        5.2.2 空冷机组热经济学计算
    5.3 云冈热电直接空冷空冷系统
        5.3.1 空冷机组热经济学计算
    5.4 三种空冷系统应用热经济学分析法的分析结果比较
        5.4.1 主流蒸汽的单位(火用)成本变化的比较
        5.4.2 汽轮机输出功的单位(火用)成本随气温变化的比较
        5.4.3 汽轮机输出功的单位(火用)成本随负荷变化的比较
第六章 结论
    6.1 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
    6.2 后续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便携式燃气轮发电机组的构造、性能及排热利用实例(论文参考文献)

  • [1]医院建筑节能潜力及节能措施的研究[D]. 郭春雪. 河北工程大学, 2018(01)
  • [2]鞍钢300MW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的运行问题与维修策略研究[D]. 汪新. 辽宁科技大学, 2016(03)
  • [3]燃气轮机便携式故障诊断系统的原理及应用研究[D]. 马晨皓. 上海交通大学, 2014(06)
  • [4]伴生气联合循环系统全局能量优化与(火用)评价[D]. 姚华. 浙江大学, 2013(08)
  • [5]工业燃气轮机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方法研究[D]. 石永强. 北京化工大学, 2012(10)
  • [6]以微型燃气轮机为核心的先进能量系统研究[D]. 和彬彬.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0(09)
  • [7]一种多尺度协同仿真方法及其在SOFC-MGT混合发电系统中的应用[D]. 张雨英. 重庆大学, 2009(12)
  • [8]基于可拓性理论的设备故障诊断方法研究[D]. 金文. 沈阳工业大学, 2008(02)
  • [9]基于燃料电池—微燃机分布式能量系统的热力性能研究[D]. 陶德安.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08(02)
  • [10]热经济学理论在空冷凝汽机组经济性分析中的应用[D]. 武智永. 太原理工大学, 2007(04)

标签:;  ;  ;  ;  ;  

便携式燃气轮机发电机组结构、性能及余热利用实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