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尔寿P7100片梭织机送经机构运动分析

苏尔寿P7100片梭织机送经机构运动分析

一、苏尔寿P7100片梭织机送经机构运动浅析(论文文献综述)

李洋[1](2021)在《含间隙剑杆织机共轭凸轮打纬机构动力学研究》文中认为剑杆织机具有转速高、精度高、适应性强、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在纺织机械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剑杆织机有五大核心机构,其中打纬机构是其最为重要的机构,打纬机构的动态性能制约着剑杆织机各项性能的提高、织机效率的提升以及影响织物的质量。本学位论文以剑杆织机共轭凸轮打纬机构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其运动特性及动力学特性,主要研究内容如下:分析剑杆织机打纬机构的作用、运动要求以及工作原理;分析打纬机构对织物种类的适应性;选择打纬机构从动件的运动规律为正余弦组合加速度运动规律,并采用解析法推导主、副凸轮轮廓曲线的通用方程,运用三维软件参数化建模得到打纬机构三维模型。根据Lagrange方程建立系统的动力学方程,应用MATLAB进行数值计算并运用ADAMS软件建立机构虚拟仿真模型,对比二者结果,两者结果趋势一致,证明了所建动力学模型的准确性和正确性;分析不同特性参数对打纬机构动力学性能的影响;引入打纬阻力,分析打纬阻力对系统动力学的影响。阐述无质量杆模型、弹簧-阻尼模型、三状态运动模型三种运动副间隙模型;基于Lankarani-Nikravesh碰撞力模型,分析碰撞过程中碰撞力、碰撞变形量与时间的相互关系;运用ADAMS软件对含碰撞力的打纬机构模型进行仿真分析,并分析不同间隙对打纬机构动态性能的影响,得出间隙越大机构的振动越剧烈;提出欲增加系统的稳定性、降低系统的振动,达到提高运动精度、增加织机使用寿命的目的,应尽量减小织机运动副的间隙。

周东波[2](2020)在《毛巾织机低惯量后梁响应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为了解决毛巾织机织造过程中由毛经纱张力波动带来的毛经纱断经、毛圈退毛等技术难题,提高毛巾织物的质量,本文以国内一款毛巾织机为研究对象,研究毛巾织物毛圈成型过程中的毛经纱张力变化规律,获取毛经纱张力波动的影响因素;研究活动后梁的动态响应特性,获取缓解毛经纱张力波动的后梁系统结构参数,为后梁系统的结构设计和运行工艺参数设置提供依据。通过毛经纱在起毛过程中的路径变化规律的研究,定量地分析布动式毛巾织机布面移动、开口运动、打纬运动对毛经纱路径变化规律的影响,获取毛经纱张力恒定的毛经活动后梁位置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毛经活动后梁的位置变化可以弥补起毛运动、开口运动和打纬运动对毛经纱张力变化产生的影响。根据毛巾织机工作过程中毛经纱所经过的路径、开口运动规律、布面移动规律、打纬运动规律、后梁机构参数,以及活动后梁静力平衡原理,获得毛经纱张力分析模型,建立经纱张力与各结构参数和运动参数之间的函数关系。建立活动后梁动力学方程,定量地分析活动后梁位置相对开口运动、布面移动、打纬运动的滞后程度。通过毛巾织物毛圈成型过程中活动后梁响应特性的研究,获取影响毛经纱张力波动、活动后梁位置滞后的因素及其影响规律。研究表明:织机主轴转速高,毛圈成型周期短,毛经纱张力波动明显,采用低惯量后梁可以带来更好的织造效果。运用MATLAB软件的GUI模块,设计了一款专门分析活动后梁系统性能的应用软件,直观、快速地获取毛经纱活动后梁的动静态特性曲线。通过主轴转速、活动后梁重量、回复弹簧刚度系数选取方案的研究,获取降低毛经纱张力波动的最佳选取方案,并经实际工程验证,效果良好。研究表明:本文所设计的后梁系统分析软件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可以运用于织机后梁系统特性的研究和后梁系统结构参数设计。

洪海沧,李雪清[3](2019)在《近期国内外织造技术的进步与发展趋势(下)》文中指出(接第7期)2.2近期国内外剑杆织机和喷气织机的技术进步与发展趋势2.2.1剑杆织机(1)速度提高是剑杆织机技术进步的重要标志在现有机型的基础上将设计速度提高50100 r/min,同时还需考虑实际生产速度作相应提高,突破当前存在的技术和制造工艺上的难题和瓶颈,这需要在多个

行超琦[4](2019)在《碳纤维角联织机张力网络化控制技术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织机装备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发展,针对碳纤维织物的特性,本文将网络化协同控制技术应用到多单元、非线性特性复杂的碳纤维多层角联织机装备中,以送经环节织物的张力控制为核心,通过建立网络环境下的系统数学模型,提出适用于碳纤维多层织机装备的控制优化策略,改进整机张力控制效果,从而提高织物的质量,降低生产成本。首先,对碳纤维角联织机的工作原理进行分析,在深入了解织物织造原理的基础上,对织机的各个子系统进行单独的研究,找到送经、开口、引纬、打纬以及卷取五大系统中影响纱线张力的因素,为后续的控制策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其次,将送经部分单独提取出来,以送经主轴作为研究对象,建立送经部分的张力控制模型,并在考虑网络通信带宽约束、传输时延等网络问题的基础上,建立网络诱导时延模型,设计状态反馈控制器,并将其应用到伺服控制系统中,用于改善织机张力控制系统的响应速度和稳定性。通过对系统进行的仿真,验证织机张力的控制效果。然后,针对系统中部分状态不可测的问题,提出了为网络控制系统设计状态观测器的控制思路,通过对普通状态观测器以及针对不确定时延的H∞状态观测器的研究与设计,实现了由状态观测器输出的估计状态来完成系统状态反馈的控制策略,该方法有效地利用了状态反馈控制的优势。最后,利用所设计的控制器和观测器,在TrueTime中搭建仿真平台进行仿真实验,综合分析网络化控制中存在的网络诱导时延以及数据丢包对系统纱线张力控制的影响。通过对仿真结果进行的分析,验证了本文所提出的控制方法在不同网络条件下对纱线张力控制所取得的良好控制效果,满足设计要求。

余江峰,淡培霞[5](2018)在《无梭织机及其关键纺织器材的发展及维护》文中研究指明为提高无梭织机的织造速度,降低织造器材的成本,延长织机的使用寿命,分析无梭织机主要机型发展历程及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通过介绍筘片发展,重点探讨了无梭织机用筘、铝合金综框、钢片综、停经片等关键纺织器材的使用问题、维护保养和管理;阐述选用优质原料,提高产品模具设计、加工能力,优化制造工艺,提升设备加工精度是提升无梭织机用关键器材质量的途径。指出:织机速度越来越高,纱号两极分化特征突出,纤维种类层出不穷等对无梭织机用关键器材的强度、精度等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的法宝,是使用企业做好纺织器材的维护和使用管理,制造企业及时响应针对无梭织机质量、速度和智能化等的需求。

李鹏飞[6](2018)在《三维多层平纹织物织造技术与经向多梭口织机虚拟样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以三维织物为增强体,树脂、陶瓷材料为基体,复合成三维纺织结构复合材料,被广泛应用在航空、航天、航海等高端装备上。现有三维织机基本上是通过二维织机改造而来,仍然存在着效率低下、机物料消耗大等难以克服的缺点。本文分析了瑞士苏尔寿M8300、英国本特利Orbit经向多梭口织机织造原理及结构特点,设计了一种三维双层平纹组织结构织物,在分析其织造原理的基础上,设计了能够织造该种组织结构的经向多梭口织机的虚拟样机;该织机克服了现有经向多梭口织机的缺点,具有高效低耗特点,能够织造三维双层织物,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和应用价值。本文在Pro/E软件的环境下,分别设计了双层经向多梭口织机的织造滚筒、喷气引纬系统结构、开口机构等;在AnsysWorkbench软件的环境下计算了滚筒的结构动力学特性,优化了滚筒的结构刚度及质量分布情况;在FLUENT软件环境下验证了喷气引纬系统的相关结构参数的合理性。在多体动力学软件ADAMS软件环境下构建了整机的虚拟样机,验证了三维双层经向多梭口织机的各机构的运动参数及协同性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具体内容如下:第一,在现有多梭口织机织造原理的基础上,创新设计了三维双层平纹组织结构织物,提出了在双层经向多梭口织机上织造工艺原理,并根据织造原理设计了双层经向多梭口织机各大机构运动配合时序和整机结构方案。第二,在Pro/E软件环境下,设计了双层经向多梭口织机的关键部件—织造滚筒结构,在AnsysWorkbench软件中,对双层经向多梭口织机织造滚筒结构进行了动静态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改进了滚筒的结构,然后在AnsysWorkbench软件中验证了改进后结构的合理性,并最终确定了织造滚筒的结构。第三,在Pro/E软件环境下,设计了双层经向多梭口织机的主喷引纬系统结构、辅喷引纬系统结构和新颖的辅助喷嘴结构,在FLUENT软件环境中计算确定了双层筘片的最佳中心间距和辅助喷嘴内嵌结构引纬时的最佳喷射角,计算分析了辅助喷嘴不同喷口形状及创新设计的辅助喷嘴的外部气流流场。第四,在Pro/E软件环境下设计了两种不同的开口机构,对比了两种开口机构的优缺点,最终选择凸轮开口机构作为双层经向多梭口织机开口装置。根据多梭口织机的开口原理,在MATLAB软件环境下计算了沟槽凸轮的实际轮廓曲线,在Pro/E软件中建立了凸轮开口机构的三维模型,在Pro/E Mechansim环境下验证了凸轮开口机构的合理性。最后,在Adams软件环境下,建立了多梭口织机整机的虚拟样机,对整机进行了协同仿真分析,计算了摆杆的接触力、摆动速度及开口轴的转动速度、加速度等。

向晓东[7](2018)在《一种气流与夹持器结合的引纬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喷气织机在数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兼具高速、宽幅、优质等优点,但由于工作介质的原因喷气织机织造高捻纱线时容易出现退捻、织造重磅织物时气流牵引力不足等现象。根据纱线表面突起物对牵引力的影响特性提出一种在纬纱前端设置固体夹持器的新型引纬方式。本文在现有引纬系统基础上,尝试性提出了一种气流结合夹持器的新型引纬方式,通过实验与理论分析,设计了适用于该引纬方式的的夹持器并进行了实验与仿真相结合,验证了此种方式的合理性与优越性,并尝试更改导纱管结构以达到更好引纬效果。具体工作如下:(1)以实验为基础结合理论分析,设计了磁扣型球体夹持器,并选取合适的夹持器尺寸来保证夹持力足够大的同时确保纱线不因牵引力过大而扯断。通过实验得到不同尺寸夹持器所受牵引力,由此确定夹持器的尺寸直径为5mm。(2)利用Hypermesh建立夹持器与纱线在引纬流场中的有限体积模型,为降低筘齿间隙对仿真的影响,通过气流实验确定仿真的所需的降压修正量。将有限元模型在Fluent中利用动网格技术模拟0.3MPa-0.5MPa的供气压力下夹持器与纱线在引纬流场中的飞行状态,通过分析结果可以得出此种引纬方式可行并能减少耗气量的结论。(3)通过仿真模拟了放置于不同直径导纱管内夹持器的运动特性,并与未改进者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导纱管直径的改变将可以进一步优化引纬效果。(4)采用高速相机拍摄夹持器与纱线的飞行状态,得到夹持器和纱线的速度与仿真速度进行比较,以此验证仿真的正确性合理性以及新型引纬方式的现实可行性。综上,本文提出了一种气流结合夹持器的新型引纬方式,通过实验以及数值计算设计了相应的夹持器,数值仿真与试验结果表明:所选择得到的夹持器在合理供气压力下能较好地在新型引纬系统中完成引纬,并且达到了增大纱线牵引力、增加品种适应性以及节能减耗的效果。

张凯[8](2018)在《喷气织机积极式凸轮开口装置的研究与设计》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工业4.0”及“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全世界的制造业包括纺织业都朝着智能化、数字化、系列化、绿色化等方向发展。为了应对当前纺织服装行业“买方市场”对产品各方面要求日益严苛的现状,如何提高纺织机器生产环节的自动化与高效率成了纺织行业科技创新的重要内容。开口装置作为机织物形成的关键部件,严重制约着织机织造效率的提高以及产品的质量和适用范围,故对其进行研究意义重大。本文以积极式凸轮开口装置为研究对象,主要的研究内容如下:(1)对装置的开口凸轮进行反求设计,基于CREO完成各个零部件的建模,装配得到该装置的数字化样机;根据不同织物组织类型与开口凸轮对应关系的研究,通过叠加组合工作单元的方法,拓宽装置的产品适用范围,完成积极式凸轮开口装置的系列化设计。(2)分析了积极式凸轮开口机构的运动特性,基于达朗贝尔原理对机构的各个构件分别进行动态静力学分析,列出平衡方程并利用MATLAB求解,为构件质量和几何尺寸的优化设计奠定基础;同时将机构的三维模型导入ADAMS动力学软件进行机构的多刚体动力学仿真与结果分析。(3)考虑开口运动中的弹性变形,研究积极式凸轮开口机构的弹性动力学特性,创建机构的动力学模型并进一步简化,得出其动态响应微分方程;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机构的关键零部件进行模态分析与柔性化处理,验证该凸轮机构高速运动的适应性,并将不同的柔性件分别导入ADAMS替换刚性体建立机构的刚柔耦合虚拟样机进行动态仿真,分析比对仿真结果。(4)初步研究了积极式凸轮开口装置的智能化远程实时监测系统,进行了系统的整体结构设计、软件分析架构的设计、以及数据采集和无线传输模块的组成方案设计,同时完成相关硬件的选型。本文的相关研究有利于推动纺织工业向更加高速高效、优质可靠、节能降耗等方面发展,实现纺织工程中的自动化、连续化、信息化与智能化,为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实现多品种、高效率的生产织造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雷小龙[9](2017)在《电磁力驱动片梭双向引纬投梭机理研究及实验系统》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针对现有片梭织机在采用扭轴式投梭方式进行引纬时存在的冲击大、效率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电磁力驱动片梭双向引纬投梭设想。以电磁学基本原理为基础,对现有的投梭引纬原理进行改变,针对片梭引纬过程需要满足的高速、高效、无摩擦等要求,以磁阻式原理作为研究电磁驱动片梭投射/制动的基本原理。文中根据所提出的电磁力驱动引纬设想,建立了片梭电磁投射/制动的理论模型。在单级线圈投射/制动电路特征方程的基础上,对系统在不同电容值和电感值情况下的投梭效果进行了探讨,分析了投射/制动线圈外形参数与其内部磁场强度之间的关系。探索了在电磁驱动的高速双向引纬模式下,线圈内部的磁场分布、投射/制动系统的总电感及电感梯度分布与投射效果之间的关系。并依此建立了电磁驱动的投射/制双向引纬模型,进行了6级线圈的投射/制动过程的仿真。其结果表明,电磁投射/制动原理及设想符合片梭体运动规律及编织工艺要求,即可实现电磁投射磁悬浮双向引纬原理方案的设想,且与普通的扭轴式投梭方式相比,在投射和制动的过程中对片梭和纱线的冲击更小。文中结合片梭引纬开展了磁悬浮片梭与筘座的设计。选用主动磁悬浮原理作为磁悬浮筘座设计的基本原理,选用稀土材料的钕铁硼永磁铁作为片梭永磁体的材料。并以单个永磁体和电磁线圈为例,利用等效磁荷法建立了永磁体受力的数学模型,进行了相应的受力仿真分析,完成了片梭在磁悬浮筘座中悬浮与移动的方案设计。通过研制的电磁力驱动片梭双向引纬实验平台,进行了相关的验证性实验,实验结果证明了电磁驱动投梭引纬的可行性。文中的研究思想将为后续的电磁驱动与磁悬浮式片梭引纬系统验证及实用化研究提供支持。

刘国辉[10](2017)在《碳纤维多层角联织机张力控制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碳纤维材料的兴起,碳纤维立体织物及其复合材料形成了一个崭新的材料体系,以碳纤维织物为增强体的碳纤维复合材料作为21世纪新材料领域中最先进的高科技产品,以其优异的材料性能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其中以碳纤维立体织物的制备技术最为热点,其中,机织方式以其高效率的生产方式,成为主要的研究方向,本文就以碳纤维角联织机为研究对象,对织机的张力控制进行了研究。首先,分析了碳纤维多层角联织机五大系统对经纱张力变化的影响,系统张力的波动变化将直接影响到织物的材料性能,因此系统的张力分析是进行张力控制的首要任务,只有准确的把握影响纱线张力变化的主要诱因,才能有针对性的对张力变化进行有效的控制。其次,将织机系统中的送经部分提取出来,以送经主轴为研究对象,建立起送经部分的张力控制模型,将非线性系统进行线性化处理,获得送经机构系统的传递函数,然后借助基于模糊论域的智能PID控制算法,对系统进行仿真,实现送经部分的张力的稳定控制。再次,将织机系统中的卷取部分提取出来,以卷布辊为研究对象,建立薄层织物卷取部分的张力模型,在忽略了织轴上织物厚度变化的情况下,对系统进行线性化处理,建立卷取系统的传递函数,然后借助BP神经网络控制思想,对系统进行智能控制,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该控制策略对卷取部分纱线张力控制的效果。最后,将送经系统与卷取系统统一考虑,借助Matlab中的simulink工具箱搭建出了整机的张力控制模型,通过仿真对比分析并行控制,主从控制和耦合控制三种不同的协同控制方式的控制效果,并结合之前的智能控制算法,本文提出了适合于整机张力控制的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交叉耦合控制策略,并借助Matlab的仿真分析,验证了织机在受到干扰和冲击状态下的系统稳定性。本文通过借助在Matlab中的仿真分析,最终搭建出一套整机的协同控制模型,通过仿真对比得出,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交叉耦合控制策略能够更好的实现整机张力的稳定和快速调节。

二、苏尔寿P7100片梭织机送经机构运动浅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苏尔寿P7100片梭织机送经机构运动浅析(论文提纲范文)

(1)含间隙剑杆织机共轭凸轮打纬机构动力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剑杆织机的发展现状
    1.3 机构的研究现状
        1.3.1 打纬机构研究现状
        1.3.2 含间隙机构研究现状
    1.4 剑杆织机打纬机构存在的问题
    1.5 动力学原理及建模方法
    1.6 本学位论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剑杆织机打纬机构结构设计与分析
    2.1 引言
    2.2 打纬机构的作用与运动要求
    2.3 打纬机构分类
        2.3.1 四连杆打纬机构
        2.3.2 六连杆打纬机构
        2.3.3 共轭凸轮打纬机构
    2.4 打纬机构的工作原理
    2.5 共轭凸轮设计
    2.6 共轭凸轮打纬机构从动件规律选择
    2.7 共轭凸轮打纬机构参数化建模
    2.8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共轭凸轮打纬机构从动件运动学与动力学建模及仿真
    3.1 引言
    3.2 打纬机构运动学建模与分析
    3.3 共轭凸轮打纬机构动力学建模
        3.3.1 打纬机构各构件的质心
        3.3.2 打纬机构各构件的动能
        3.3.3 打纬机构各构件的势能
        3.3.4 打纬机构动力学建模
    3.4 打纬机构动力学仿真与分析
        3.4.1 MATLAB软件简介
        3.4.2 ADAMS软件简介
        3.4.3 转速对打纬机构驱动力矩的影响
        3.4.4 转速对钢筘惯性力的影响
        3.4.5 材料对打纬机构驱动力矩的影响
        3.4.6 筘座脚质心位置对打纬机构驱动力矩的影响
    3.5 打纬阻力
        3.5.1 剑杆织机打纬机构打纬运动的三个阶段
        3.5.2 影响打纬阻力的因素
        3.5.3 考虑打纬阻力时打纬机构的动力学分析
        3.5.4 打纬阻力对打纬机构驱动力矩的影响
        3.5.5 考虑打纬阻力机构刚性动力学仿真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含间隙共轭凸轮打纬机构运动学与动力学建模及仿真
    4.1 引言
    4.2 运动副间隙模型分析
        4.2.1 连续接触模型
        4.2.2 二状态运动模型
        4.2.3 三状态运动模型
    4.3 碰撞接触力模型
        4.3.1 接触力建模
        4.3.2 接触力仿真
        4.3.3 不同恢复系数碰撞过程分析
        4.3.4 不同碰撞初速度碰撞过程分析
    4.4 含间隙机构动力学建模
    4.5 不同间隙下动力学仿真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本论文完成的主要工作
    5.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致谢

(2)毛巾织机低惯量后梁响应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毛经纱位置变化特征提炼
    2.1 起毛过程中毛经纱的运动特征
        2.1.1 起毛原理
        2.1.2 毛巾织机工作原理
    2.2 毛巾织机原始参数
    2.3 影响毛经纱路径变化的因素
        2.3.1 开口运动
        2.3.2 布面移动
        2.3.3 打纬运动
        2.3.4 送经机构的送经量
        2.3.5 影响毛经纱张力波动的运动规律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毛经纱张力分析模型的建立
    3.1 毛经纱张力变化规律
    3.2 毛经纱张力恒定的后梁位置变化规律
    3.3 毛经纱活动后梁静载荷分析
        3.3.1 毛经纱活动后梁受力分析
        3.3.2 计算各力的力臂
        3.3.3 弹簧初始参数计算
        3.3.4 活动后梁静态位置随主轴的变化规律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毛经纱活动后梁运动规律分析
    4.1 毛经纱活动后梁动态位置分析
        4.1.1 主轴转动时间单元的划分
        4.1.2 毛经纱活动后梁动态分析
    4.2 影响毛经纱活动后梁响应滞后的因素分析
        4.2.1 活动后梁自身重量与其摆动滞后量的关系
        4.2.2 毛经纱线刚度与毛经纱活动后梁滞后量的关系
        4.2.3 弹簧刚度系数与毛经纱活动后梁滞后量的关系
        4.2.4 适合织造的织机主轴转速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毛经纱后梁系统性能分析软件设计
    5.1 软件设计环境
        5.1.1 设计背景
        5.1.2 设计目的
    5.2 软件设计思路
    5.3 软件功能
        5.3.1 软件界面
        5.3.2 输入输出信息
        5.3.3 软件操作步骤
    5.4 软件性能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软件应用案例及实验验证
    6.1 软件应用案例
    6.2 毛巾织机毛经纱张力实验验证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研究工作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3)近期国内外织造技术的进步与发展趋势(下)(论文提纲范文)

3对国内织造技术发展的几点看法
    3.1研发智能织造生产模式
    3.2对国产无梭织机的发展, 应研究市场容量, 避免无序竞争
    3.3喷水织机的发展应同步注重生物污染和环保处理
    3.4国产剑杆和喷气织机今后发展的思考

(4)碳纤维角联织机张力网络化控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课题研究现状
        1.2.1 三维立体织机研究
        1.2.2 织机经纱张力控制研究
        1.2.3 网络化控制技术研究
    1.3 课题研究内容
第二章 碳纤维角联织机原理及张力分析
    2.1 碳纤维角联织机工作原理
    2.2 碳纤维立体织物织造原理
        2.2.1 碳纤维立体织物结构分析
        2.2.2 碳纤维立体织物织造原理
    2.3 经纱张力影响因素
        2.3.1 经纱静态张力
        2.3.2 经纱动态张力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碳纤维角联织机状态反馈控制器设计
    3.1 基于送经系统的张力数学模型
        3.1.1 送经机构工作原理
        3.1.2 织轴的动态转动惯量
        3.1.3 织轴受力分析
    3.2 状态反馈控制器设计
        3.2.1 NCS问题描述和模型
        3.2.2 状态反馈控制器设计
    3.3 仿真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碳纤维角联织机状态观测器设计
    4.1 状态观测器设计
    4.2 H_∞状态观测器设计
        4.2.1 H_∞状态观测器设计
        4.2.2 基于观测器的NCS鲁棒稳定性
    4.3 仿真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Truetime的经纱张力网络化控制系统仿真
    5.1 TrueTime仿真平台的搭建
        5.1.1 TrueTime仿真工具箱
        5.1.2 仿真控制系统设计
    5.2 控制任务代码
        5.2.1 初始化
        5.2.2 控制任务代码
    5.3 仿真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致谢

(5)无梭织机及其关键纺织器材的发展及维护(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无梭织机主要机型发展概述
    1.1 喷气织机
    1.2 喷水织机
    1.3 剑杆织机
    1.4 片梭织机
    1.5 多梭口织机
2 筘片发展简述
    2.1 竹制筘片、木制筘片
    2.2 冷轧筘片、淬硬筘片
    2.3 冲切筘片
3 关键器材的维护保养和管理
    3.1 筘
        3.1.1 使用技术要点
        3.1.2 维护保养
        3.1.3 仓库管理
    3.2 钢片综
        3.2.1 维护保养
        3.2.2 管理
        3.2.2. 1 运转管理
        3.2.2. 2 仓库管理
    3.3 停经片
        3.3.1 维护保养
        3.3.2 管理
        3.3.2. 1 运转管理
        3.3.2. 2 仓库管理
    3.4 铝合金综框
        3.4.1 维护保养
        3.4.2 仓库管理
4 提升无梭织机用关键器材的途径
    4.1纺织器材制造企业应选择优质的原料, 从源头提高产品性能。
    4.2 提高制造企业产品和模具设计、加工能力。
    4.3 优化制造工艺, 提升设备加工精度。
5 结语

(6)三维多层平纹织物织造技术与经向多梭口织机虚拟样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目的和意义
        1.1.1 课题研究背景
        1.1.2 课题研究意义
    1.2 经向多梭口织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经向多梭口织机的国内研究现状
        1.2.2 经向多梭口织机的国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2 双层经向多梭口织机织造原理及织物结构设计
    2.1 引言
    2.2 多梭口织机的织造原理分析
        2.2.1 M8300型经向多梭口织机织造原理
        2.2.1.1 M8300多梭口织机缺陷分析
        2.2.2 Orbit经向多梭口织机织造原理分析
        2.2.2.1 Orbit经向多梭口织机缺陷分析
    2.3 双层经向多梭口织机的简化结构及织造原理设计
        2.3.1 双层经向多梭口织机织造滚筒的结构设计
        2.3.2 双层经向多梭口织机织造原理
    2.4 三维织物结构设计
        2.4.1 三维织物的应用
        2.4.2 三维织物的分类
        2.4.3 三经两纬三维织物
    2.5 总结
        2.5.1 多梭口织机的优势
        2.5.2 多梭口织机设计难点
3 多梭口织机织造滚筒结构设计与动力学分析
    3.1 引言
    3.2 有限元方法及软件应用介绍
        3.2.1 有限元方法概述
        3.2.2 Ansys软件的介绍
    3.3 织造滚筒的结构与传动设计
        3.3.1 梳棉机用锡林的结构特点
        3.3.2 带式输送机滚筒的结构特点
        3.3.3 多梭口织机织造滚筒的结构设计
    3.4 滚筒动力学分析
        3.4.1 结构动态特性求解方程
        3.4.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3.4.3 施加约束和载荷
        3.4.4 结果分析
    3.5 结构改进后的模态分析
        3.5.1 结构改进后的结果分析
    3.6 结论
4 多梭口织机引纬系统的结构设计与仿真分析
    4.1 引言
        4.1.1 计算流体力学的发展
        4.1.2 计算流体动力学的方法
        4.1.3 气流的特征
        4.1.4 层流和湍流的特征
    4.2 双层经向多梭口织机引纬系统的原理及结构设计
        4.2.1 经向多梭口喷气引纬辅喷系统
        4.2.2 经向多梭口织机辅喷系统主要设计参数
    4.3 双层经向多梭口织机引纬系统初步设计
        4.3.1 引纬筘片
        4.3.2 辅助喷嘴外流场三维模型
        4.3.3 辅助喷嘴外流场网格划分
        4.3.4 仿真结果及分析
    4.4 辅助喷嘴内嵌结构的外流场三维模型
        4.4.1 有限元模型建立
        4.4.2 结果及分析
        4.4.3 纱线飞行轨迹的分析
    4.5 不同型腔的辅助喷嘴流体仿真
        4.5.1 传统辅助喷嘴结构
        4.5.2 新型辅助喷嘴结构
        4.5.3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4.5.4 结果与分析
    4.6 主喷嘴系统的流场分析
        4.6.1 多梭口织机主喷系统的原理及结构设计
        4.6.2 导纱管的流场模型建立
        4.6.3 导纱管的有限元模型建立
        4.6.4 结果与分析
    4.7 本章小结
5 多梭口织机开口机构及整机结构的仿真分析
    5.1 引言
        5.1.1 Pro/Mechanism概述
        5.1.2 运动学的系统建模及求解
        5.1.3 运动学分析
    5.2 开口机构
        5.2.1 开口机构作用
        5.2.2 多梭口织机凸轮开口机构的工作原理
        5.2.3 多梭口织机连杆式开口机构的工作原理
        5.2.4 开口筘片
        5.2.5 凸轮开口机构的三维模型建立
        5.2.6 齿轮连杆开口机构三维模型建立
        5.2.7 两种不同开口机构的优缺点
    5.3 开口机构的凸轮设计
        5.3.1 二维喷气织机开口机构
        5.3.2 多梭口织机开口机构
        5.3.3 凸轮结构参数及实际廓线
    5.4 多梭口织机开口机构的运动仿真
        5.4.1 多梭口织机开口机构虚拟样机的建立
        5.4.2 仿真参数设置
        5.4.3 结果分析
    5.5 多梭口织机整机结构的设计与仿真
        5.5.1 电机及其它主要零件的选型
        5.5.2 凸轮式开口多梭口织机整机结构
        5.5.3 多梭口织机整机结构仿真
        5.5.4 仿真结果及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致谢

(7)一种气流与夹持器结合的引纬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1.1 喷气织机发展概况
        1.1.2 国外喷气织机发展现状
        1.1.3 国内喷气织机发展现状
    1.2 喷气织机引纬系统简介
        1.2.1 喷气织机引纬原理
        1.2.2 喷气织机主喷嘴
        1.2.3 喷气织机异形筘
    1.3 气流引纬的研究现状
    1.4 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引纬流场数值模型理论
    2.1 喷射引纬的气流特性
    2.2 引纬流场的模型建立
        2.2.1 流场的假设模型
        2.2.2 流场的基本控制方程
        2.2.3 湍流计算模型
        2.2.4 多相流模型
        2.2.5 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
        2.2.6 动网格计算方法
    2.3 引纬流场的数值分析
        2.3.1 引纬流场的建模
        2.3.2 引纬流场相关设置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引纬方式的提出及夹持器的设计选择
    3.1 新型引纬方式的提出
    3.2 夹持器的设计选择
        3.2.1 夹持器类型的设计选择
        3.2.2 夹持器形状的选择
        3.2.3 夹持器尺寸的选择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纬纱与夹持器在筘槽内的飞行
    4.1 组合流场模型的构建
    4.2 筘槽管道与完整管道的差异研究
        4.2.1 理论分析及测试装置
        4.2.2 两种管道气流速度的对比
    4.3 纱线结合夹持器在引纬流场数值模拟
    4.4 夹持器从导纱管内释放的研究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纬纱与夹持器飞行状态的实验测定
    5.1 实验平台的搭建
    5.2 实验结果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工作总结
    6.2 本文创新点
    6.3 进一步工作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着、论文
致谢

(8)喷气织机积极式凸轮开口装置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和水平
        1.2.1 纺织机械发展现状概述
        1.2.2 国内外凸轮开口装置的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机织物与开口机构概述
    2.1 机织物简介
        2.1.1 机织物的形成过程
        2.1.2 织物组织的定义及其表示方法
    2.2 织物的上机图
    2.3 开口机构简介
3 积极式凸轮开口装置的数字化与系列化设计
    3.1 数字化设计介绍
        3.1.1 概念与体系
        3.1.2 数字化设计的特点
    3.2 创建积极式凸轮开口装置的数字化样机
        3.2.1 开口凸轮的反求设计
        3.2.2 开口装置的数字化样机
        3.2.3 凸轮开口机构的数字化模型
    3.3 开口装置的系列化设计
        3.3.1 系列化简介
        3.3.2 织物组织与开口凸轮的关联性研究
        3.3.3 产品代号、尺寸规格的系列化
    3.4 本章小结
4 开口机构的动态静力学分析与动力学仿真
    4.1 系统动力学理论
    4.2 运动学分析
        4.2.1 机构简化
        4.2.2 运动学分析
    4.3 动态静力学分析
        4.3.1 各构件的动态静力学平衡方程
        4.3.2 动态静力学平衡方程的求解
    4.4 基于ADAMS的动力学仿真分析
        4.4.1 多刚体动力学方程的建立
        4.4.2 ADAMS动态仿真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开口机构的弹性动力学分析与刚柔耦合动态仿真
    5.1 弹性动力学分析
        5.1.1 凸轮开口机构的动力学模型
        5.1.2 简化动力学模型
        5.1.3 动力学模型的运动微分方程
    5.2 刚柔耦合虚拟样机的建立
        5.2.1 柔性件选取与建立
        5.2.2 关键组件的模态分析
        5.2.3 建立刚柔耦合虚拟样机
    5.3 刚柔耦合动态性能分析
        5.3.1 柔性凸轮轴对机构性能的影响
        5.3.2 柔性摆臂对机构性能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6 开口装置智能化远程实时监测系统的初步设计
    6.1 智能化发展趋势
    6.2 智能化远程实时监测系统的方案设计
        6.2.1 系统的目的和要求
        6.2.2 系统的整体结构方案
        6.2.3 数据采集和信号传输方案的确定
        6.2.4 系统的硬件组成
        6.2.5 软件分析方案的确定
    6.3 相关硬件的选型
        6.3.1 各类型传感器的选型
        6.3.2 嵌入式微处理器的选型
        6.3.3 模/数转换器的选择
        6.3.4 数据采集模块程序设计
    6.4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9)电磁力驱动片梭双向引纬投梭机理研究及实验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论文背景及研究目的
    1.2 无梭织机的概述及分类
        1.2.1 剑杆织机
        1.2.2 喷水织机
        1.2.3 喷气织机
        1.2.4 片梭织机
    1.3 国内外对片梭织机的研究现状
    1.4 片梭织机现存问题
        1.4.1 机械效率不高
        1.4.2 片梭织机引纬率不足
        1.4.3 课题意义
    1.5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2 电磁力驱动片梭双向引纬投梭机理
    2.1 电磁力驱动片梭双向引纬投梭机理设计
    2.2 国内外电磁推进与磁悬浮技术发展概况
    2.3 电磁力驱动片梭双向引纬投梭方案布置
        2.3.1 电磁投射/线圈与磁悬浮筘座布置
        2.3.2 纱线与打纬机构布置
    2.4 片梭结构设计
        2.4.1 传统片梭结构简介
        2.4.2 梭夹结构设计
        2.4.3 梭套结构设计
        2.4.4 铁芯、永磁铁布置
    2.5 本章小结
3 电磁驱动片梭双向投射/制动原理
    3.1 引言
    3.2 电磁驱动的种类
        3.2.1 感应型电磁推进原理
        3.2.2 轨道炮原理
        3.2.3 磁阻式驱动原理
    3.3 电磁投射原理选择
    3.4 电磁投射及制动系统的理论分析及数学模型
    3.5 电磁投射/制动线圈的设计
        3.5.1 线圈结构分析
        3.5.2 线圈内部场强的计算
    3.6 电磁投射电路分析
    3.7 电磁投射线圈的瞬态有限元仿真及优化设计
        3.7.1 有限元法基本原理
        3.7.2 Ansoft Maxwell软件简介
        3.7.3 边界条件设置
        3.7.4 线圈内部磁场分析
        3.7.5 电感L(x)及电感梯度分布图
        3.7.6 线圈外形选择及多级投射/制动仿真分析
    3.8 本章小结
4 磁悬浮式无摩擦引纬原理
    4.1 引言
    4.2 磁悬浮方案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4.2.1 被动式磁悬浮
        4.2.2 主动式磁悬浮
    4.3 永磁体材料的选择
    4.4 磁悬浮方案设计
        4.4.1 多永磁体悬浮前进原理
        4.4.2 磁悬浮筘座系统整体设计
    4.5 磁悬浮筘座系统的理论分析及数学模型
        4.5.1 单个线圈对单个永磁铁电磁力数学模型
        4.5.2 片梭整体受力模型
    4.6 磁悬浮筘座静态电磁力有限元仿真
        4.6.1 初始条件设置
        4.6.2 仿真结果分析
    4.7 本章小结
5 实验研究
    5.1 引言
    5.2 多级电磁发射/制动实验装置设计及实验
        5.2.1 电磁发射/制动系统电路设计
        5.2.2 多级电磁发射/制动实验装置制作及实验
    5.3 光电测速系统
        5.3.1 光电测速原理
        5.3.2 光电测速系统装置制作
    5.4 磁悬浮装置控制电路设计及实验装置
        5.4.1 整体结构布置
        5.4.2 线圈结构设计
        5.4.3 磁悬浮系统电路设计
        5.4.4 磁悬浮实验装置实验结果
    5.5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
致谢

(10)碳纤维多层角联织机张力控制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课题研究现状
        1.2.1 三维立体织机研究
        1.2.2 织机张力控制研究
        1.2.3 三维立体织机经纱张力控制研究
    1.3 课题研究目的及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碳纤维多层角联织机的纱线张力分析
    2.1 经纱张力影响因素
    2.2 经纱静态张力
    2.3 经纱动态张力
        2.3.1 送经和卷取系统引起的动态张力
        2.3.2 开口系统引起的动态张力
        2.3.3 打纬系统引起的动态张力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送经系统的建模与仿真分析
    3.1 送经部件纱线退绕模型的建立
        3.1.1 织轴的动态转动惯量
        3.1.2 经轴受力分析
        3.1.3 模型简化
    3.2 经纱张力控制方案设计
        3.2.1 普通PID控制策略
        3.2.2 模糊自整定PID控制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卷取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4.1 引言
    4.2 卷取部件纱线退绕数学模型
        4.2.1 辊轴的动态转动惯量
        4.2.2 卷布辊受力分析
        4.2.3 模型简化
    4.3 织物张力控制方案设计
        4.3.1 神经网络仿真概述
        4.3.2 BP神经网络控制
        4.3.3 BP神经网络算法
        4.3.4 BP神经网络的设计
        4.3.5 BP神经网络自学习PID控制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整机的协同控制与仿真
    5.1 引言
    5.2 多系统协同控制方式
        5.2.1 非耦合协同控制方式
        5.2.2 耦合协同控制方式
    5.3 基于智能控制算法的耦合协同控制
        5.3.1 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算法的协同控制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致谢

四、苏尔寿P7100片梭织机送经机构运动浅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含间隙剑杆织机共轭凸轮打纬机构动力学研究[D]. 李洋. 天津工业大学, 2021(01)
  • [2]毛巾织机低惯量后梁响应特性研究[D]. 周东波. 浙江理工大学, 2020(06)
  • [3]近期国内外织造技术的进步与发展趋势(下)[J]. 洪海沧,李雪清. 纺织导报, 2019(09)
  • [4]碳纤维角联织机张力网络化控制技术研究[D]. 行超琦. 天津工业大学, 2019(07)
  • [5]无梭织机及其关键纺织器材的发展及维护[J]. 余江峰,淡培霞. 纺织器材, 2018(05)
  • [6]三维多层平纹织物织造技术与经向多梭口织机虚拟样机研究[D]. 李鹏飞. 西安工程大学, 2018(04)
  • [7]一种气流与夹持器结合的引纬机理研究[D]. 向晓东. 苏州大学, 2018(01)
  • [8]喷气织机积极式凸轮开口装置的研究与设计[D]. 张凯. 陕西科技大学, 2018(12)
  • [9]电磁力驱动片梭双向引纬投梭机理研究及实验系统[D]. 雷小龙. 武汉纺织大学, 2017(01)
  • [10]碳纤维多层角联织机张力控制策略研究[D]. 刘国辉. 天津工业大学, 2017(08)

标签:;  ;  

苏尔寿P7100片梭织机送经机构运动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