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自动控温分析系统在承钢10kg试验焦炉中的应用

计算机自动控温分析系统在承钢10kg试验焦炉中的应用

一、承钢10kg试验焦炉计算机自动温控与分析系统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胡文佳[1](2021)在《炼焦过程中煤料塑性层性质与结焦能力》文中研究表明室式炼焦过程中煤料经塑性层成焦,塑性层的性质对焦炭质量的影响显着。然而,目前还没有可以直接获取塑性层性质信息的技术,更无法据此来研判炼焦煤的结焦能力。因此,本文研发一种“炼焦煤的炭化关联行为检测技术”,利用该技术研究了煤料经塑性层成焦过程中塑性层的特性和关联炭化行为特征。另外,还研究了源自蒙古和山西地区的17个炼焦煤样的煤质、化学结构和热塑性特征;研究了煤样炼制焦炭的质量及各层次结构特征;研究了煤样的质量指标和成焦过程特性指标与焦炭质量的相关性并建立焦炭质量预测模型。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蒙古煤样与山西煤样相比,变质程度低,活性显微组分含量和矿物质催化指数MCI高,脂肪族结构发达且多为脂环烃结构,受热易分解,收缩程度高,成焦率低;蒙古煤样炼制焦炭的粒度低,CRI高,CSR低,气孔结构发育程度高且连通性好,而冷态强度指标(M40、M10)和碳微晶结构与山西焦接近。(2)塑性层可分为四个具有不同探针阻力(PR)特征的结构区域,即PR上升区(IZ)、下降区(DZ)、恒定区(CZ)和再上升区(Re-rZ)。其中,IZ区物态热塑性较低,发生软化-融合,填充粒间空隙;DZ区物态热塑性不断升高,发生熔化-鼓泡,开始形成微晶;CZ区物态热塑性最高,发生气泡膨胀-破裂,微晶生长;Re-rZ区物态热塑性快速降低,发生再固化和气体逸出,形成气孔和微晶。DZ区和CZ区是热塑性发展的关键区域,CZ区和Re-rZ区对形成焦炭的微晶结构影响显着。PRmax、YDZ+YCZ和(YDZ+YCZ)/YRe-rZ可分别作为评判塑性层内物态透气、热塑性和黏结程度的指标。(3)炭化室内煤料的成焦过程为煤料热解历经塑性层内物态演变,即挥发性产物受困、演化,进而带动层内物态热塑性演变及碳微晶结构发展,最终形成具有一定孔结构和孔壁特性的半焦及焦炭的过程。过程中的综合特性可用透气性指数α和形变指数β来表征。α指数对焦炭的光学组织、碳微晶结构和气孔结构的发展影响显着,β指数是反映塑性层内物态膨胀与料层收缩间交互作用的物理因素。(4)用煤样的传统热塑性指标(a+b、lg MF、G和Ymax)不能很好的评判不同地区煤样形成焦炭的质量特征,α指数和β指数可作为新的煤工艺性质指标用于研判煤料成焦过程中的特性对焦炭质量的影响。(5)基于煤样的α指数和β指数,结合煤化程度(Rmax)和矿物质催化指数(MCI)建立了焦炭质量预测模型。在实验样本范围内,模型预测精度达较高水平。

胡跃[2](2020)在《开滦主力矿井煤质岩相分析与优化配煤炼焦的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些年煤炭行业受到不利因素叠加影响,开滦集团公司面临资源短缺等现实发展困境。按照集团公司“大精煤”发展战略,抓住主力矿井自身优势深挖潜能,增加炼焦煤产品和产量,通过历史数据统计,煤质、岩相、焦化单种煤和配合煤综合试验分析,研究了开滦矿区煤种互配以及定点外购煤与开滦炼焦煤互配的结焦规律。在保证煤种指标和焦炭质量的前提下,得出了减少自产炼焦煤配比,合理增加低成本外购炼焦煤和自产气煤比例的最优方案。同时以洗选工艺实例进行可行性验证,建立主要指标线性相关曲线,归纳总结配煤试验方案,达到了生产成本降低预期目标。开滦主力矿井煤质岩相分析与优化配煤炼焦的技术研究为稳定炼焦煤质量、优化炼焦煤产品结构、升级煤种奠定基础,对集团公司经济效益最大化和扩大炼焦煤资源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选择开滦区域有代表性的高产量矿井东欢坨矿和钱家营矿,统计分析了近十年煤层煤质数据,预测未来3年矿井综采煤质、煤种变化趋势。(2)对近期开滦东欢坨矿商品煤、钱家营矿商品煤、承德外购炼焦煤三种单种煤进行了煤质岩相综合指标分析与评价工作,确定了商品煤稳定的煤种。通过40 kg焦炉炼焦实验,评价了各单种煤的结焦特性。(3)在系统分析上述三种煤的结构特征信息的基础上,实验研究了三种煤的不同配合比例对焦炭性能的影响规律,获得了最优配煤方案。(4)以钱家营的内部煤与外购煤为例,从洗选生产工艺实际分析配合煤可选性变化趋势;建立了配合煤挥发分、黏结指数、镜质组反射率指标相关性曲线,优化指导煤质日常检测。

侯康[3](2017)在《矿物质对高比例低阶煤配煤炼焦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中国冶金焦产量供过于求,在炼焦煤中配入中煤、低阶煤炼焦能够得到代替块煤用气化焦,同时节约稀缺煤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本文选取内蒙古美方焦化厂炼焦煤、中煤、神木煤作为研究对象,利用XRF、XRD和SEM方法对原煤及煤焦中的矿物质种类、含量及其形貌进行分析,研究了不同焦化条件和原料配比下矿物相转变规律,得到煤焦样品的热解特性、表面特征和反应特性,同时分析了矿物质对炼焦过程中粘结、成焦特性的影响规律。三种原煤中主要矿物元素为Si、Al、Fe、Ca,主要矿物组成为高岭土、石英、黄铁矿、石膏和方解石。XRD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制焦温度升高,高岭土逐渐脱水、分解,最终演变为莫来石和硅线石,石英变化不大,炼焦终温达到1100℃时石英发生相转变生成碳化硅,黄铁矿转变为硫铁矿、碳化铁,方解石分解,部分含钙与含硫矿物演变为Ca S。焦化温度升高,混煤表面含氧官能团逐渐消失,煤焦内部出现裂纹,孔洞逐渐变大,表面由粗糙变得光滑。随着矿物含量增多,焦炭的比表面积有增大的趋势,煤焦的透气性得到改善,但总孔容积下降,孔隙度降低。煤焦孔径范围集中在110nm,平均孔径的范围在3nm9nm之间。炼焦终温升高后煤焦的碳微晶结构逐渐向有序化方向发展,当混煤中灰分含量由9.35%增加到19.97%时,煤焦002峰的峰强度降低,衍射峰宽度变大,100峰的衍射峰半峰宽变小,碳微晶结构的有序化程度降低,混煤中的矿物质改变了成焦过程。焦炭中矿物质含量增加,焦炭气化反应指标T0.5降低,R0.5增大,焦炭反应性变好。焦炭-CO2气化反应动力学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表观反应活化能具有增大的趋势,频率因子也有所增大,矿物质对微孔结构和催化作用的影响共同改变了焦炭-CO2的反应性。

闫强[4](2017)在《铁矿粉对煤的热解以及铁焦微观结构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钢铁行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它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资源与环境的问题,“高能耗、高温室气体的排放以及密集型产业”已经成为限制我国钢铁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其节能减排意义重大。焦炭作为高炉炼铁的主要原料,对高炉的顺行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将高反应性铁焦应用于高炉炼铁可以提高高炉效率、降低焦比和减少CO2的排放。因此深入的研究铁矿粉对于原煤热解成焦过程的影响机理对于高反应性铁焦的制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采用实验室自制的热重分析仪对4种炼焦煤中添加不同比例的铁矿粉进行了热重分析实验,并将试验煤样质量提高到了2g,研究了铁矿粉配比、升温速率、堆密度以及试样粒度对含铁煤样热解过程的影响;通过气相色谱仪对热解气体中H2、CH4、CO、CO2在各个热解温度点的逸出量进行了定量分析;最后通过2Kg小焦炉进行铁焦的炼制实验,研究铁矿粉配比对铁焦气孔率、显微强度、结构强度、光学组织含量以及铁矿粉分布情况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煤化度是影响煤热解的重要因素,随着煤化度的加深,各炼焦煤在终温900℃时的热解转化率逐渐减小,最大失重速率逐渐减小,最大失重速率对应的温度向高温方向移动;随着铁矿粉配比的增加,4种炼焦煤在终温900℃时的热解转化率逐渐增大,最大失重速率逐渐增加,最大失重速率对应的温度保持相对不变,表观活化能逐渐减小,说明铁矿粉能降低煤热解反应的活化能,对煤的热解具有正催化作用;当铁矿粉配比为8%时,适当的提高升温速率、减小煤样粒度以及增加堆密度都能够促进铁矿粉对于煤热解的催化作用;随着煤化度的加深,4种炼焦煤在热解过程中的各个温度点H2、CH4、CO、CO2的逸出量都呈现下降的趋势;对于单种煤,随着铁矿粉配比的增加,逸出的气体中,H2和CO2的逸出量明显增加,CH4的逸出量略微增加,CO的逸出量呈现相对下降的趋势;随着铁矿粉配比的增加,1/3焦煤、肥煤和焦煤所炼铁焦的气孔率先下降后上升,气煤所炼铁焦的气孔率逐渐上升;随着铁矿粉配比的增加,气煤、1/3焦煤、焦煤所炼铁焦的显微强度、结构强度逐渐下降,肥煤所炼焦炭的显微强度逐渐上升,结构强度先上升后下降;随着铁矿粉配比的增加,焦炭的光学组织随着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对于1/3焦煤、肥煤和焦煤所炼铁焦,其各向同性组织、细粒镶嵌、粗粒镶嵌组织含量逐渐增多,纤维状和片状组织逐渐较少,光学各向异性指数OTI逐渐减小,同性组织∑ISO含量逐渐上升;对于气煤所炼铁焦,各光学组织的变化规律不是很明显。

王立芳[5](2016)在《新世纪焦化集团低碳经济发展路径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环境形势日益严峻、公众环境意识空前高涨,环境保护逐渐成为全球热点问题。世界正经历着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博弈,使可持续发展思想逐步深入人心。以低排放、低污染、低消耗为特点的低碳经济正在改变人类传统的生产模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中国对发展低碳经济进行了多方面探索,并制定了多款相关法律法规。因此,顺应国家节能减排和环保指标的要求,走可持续的低碳经济发展路径,对于焦化企业愈加重要。本文首先介绍了低碳经济的概念,并比较了国内外低碳经济的发展现状以及炼焦技术,通过对新世纪焦化集团发展背景的研究进而总结了该集团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和运行的效果。最后,通过针对该集团发展低碳经济中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希望对中小型焦化企业发展低碳经济做到一些启发。

王忠乐[6](2014)在《煤中矿物质的特性及其对焦炭结构和性质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论文通过对不同变质程度煤进行炼焦实验,研究了煤中矿物质的特性及其在炼焦过程中结构和形态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在不同变质程度煤中添加不同的矿物质对所炼制的焦炭的结构和性质的影响。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气煤、肥煤、焦煤、瘦煤和1/3焦煤中含量较高的矿物质元素主要有Si、Al、Ti、Fe和Ca,含量较少的元素为K、Na、Sr、Mg、P、Zn;煤中主要的矿物质有粘土(高岭石、伊利石)、石英、赤铁矿和二氧化钛等;粘土矿物质在炼焦过程中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其中部分非晶相的高岭石和伊利石转化为晶相的莫来石;石英作为惰性矿物质,在炼焦过程中没有发生明显的结构变化。(2)通过在单种炼焦煤中添加不同的矿物质炼焦,可以使所得焦炭的结构强度(MSI)和显微强度(SSI)都降低;添加或吸附同一种矿物质所得到四种焦炭的粒焦反应性(PRI)呈现出JM焦<FM焦<1/3JM焦<QM焦的规律,粒焦反应后强度(PSR)则相反,其规律和不添加矿物质时相同;在矿物质的两种加入方式中,H3BO 3均产生负催化作用,抑制焦炭溶损反应,使焦炭的PRI降低,PSR增加;Na Cl、Fe Cl3、Al Cl3和Ca Cl2则都产生正催化作用,加速焦炭溶损反应,使焦炭的PRI增加,PSR降低。(3)添加两种不同价态的铁盐(Fe Cl2、Fe Cl3)至焦煤中炼焦,两种价态的铁盐均使所得焦炭的MSI和SSI减小,PRI增大,且随着Fe Cl2和Fe Cl3添加量的增加,减小或增加的幅度增大;添加量相同时,Fe Cl2对焦炭的MSI、SSI和PRI的作用均强于Fe Cl3。(4)添加不同矿物质进行单种煤炼焦,均使所得焦炭的各向同性组织、细粒镶嵌组织和丝炭与破片的含量之和(I+Mf+FF)增大,各向异性指数(OTI)减小,焦炭的各向异性程度降低;添加同一种矿物质时,所得四种焦炭的I+Mf+FF呈现出QM焦>1/3JM焦>FM焦>JM焦的规律,而对于四种焦炭的OTI,除去H3BO3外,则均呈现出FM焦>JM焦>1/3JM焦>QM焦的规律。(5)脱灰对煤的粘结性影响很小,将矿物质加入到脱灰后的煤中炼焦,所得焦炭的各向同性组织、细粒镶嵌组织和丝炭与破片的含量之和(I+Mf+FF)增大,各向异性指数(OTI)减小;对于同一种矿物质,随着添加量的增加,焦炭I+Mf+FF增加和OTI减小的幅度增大;所得焦炭的表面变“粗糙”,表面气孔变大,焦炭质量变差;添加矿物质使焦炭微晶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微晶高度Lc变小,微晶层间距d002增大,所添加的大部分矿物质都会使焦炭微晶中层片直径La增大。

王志林,孟相国[7](2001)在《承钢10kg试验焦炉计算机自动温控与分析系统应用》文中认为文章就 10kg电加热式试验用小焦炉温度自动控制与分析系统硬件系统组成特点、系统功能与算法、系统运行效果进行了论述 ,该技术已在承德钢铁集团公司投入运行数日 ,对其他用途的加热炉温控与分析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刘本仁[8](1997)在《依靠科技进步提高企业竞争力》文中研究表明依靠科技进步提高企业竞争力刘本仁(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总经理)1996年,武钢经受了严竣的市场竞争的考验,较好地完成了各项任务,以新的姿态迎接1997年的到来。从现在起到下世纪初,将是我国钢铁工业从钢铁大国向钢铁强国迈进的关键时期,如何提高钢铁企业在...

二、承钢10kg试验焦炉计算机自动温控与分析系统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承钢10kg试验焦炉计算机自动温控与分析系统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炼焦过程中煤料塑性层性质与结焦能力(论文提纲范文)

创新点摘要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炼铁、炼焦与炼焦煤资源概况
    1.3 炼焦煤的性质评价
        1.3.1 组成分析
        1.3.2 化学结构分析
        1.3.3 工艺性质分析
    1.4 炼焦煤的成焦过程
        1.4.1 炼焦煤的热解
        1.4.2 炼焦煤的成层结焦
    1.5 塑性层性质的研究
        1.5.1 塑性层内的炭化行为
        1.5.2 塑性层内的结构转变
        1.5.3 研究塑性层的实验技术
    1.6 焦炭质量预测
    1.7 课题研究的内容
    参考文献
2.实验方法
    2.1 炼焦煤的性质评价
        2.1.1 常规指标分析
        2.1.2 化学结构分析
    2.2 40 kg焦炉试验
    2.3 焦炭质量评价
        2.3.1 焦炭性能分析
        2.3.2 焦炭不同层次结构特征分析
    参考文献
3.不同区域炼焦煤的特性及其形成焦炭的质量
    3.1 不同区域炼焦煤的组成和热塑性特征
        3.1.1 化学组成
        3.1.2 煤岩组成
        3.1.3 热塑性特征
        3.1.4 煤样热塑性指标间的关系
    3.2 不同区域炼焦煤的化学结构特征
        3.2.1 红外光谱分析
        3.2.2 拉曼光谱分析
        3.2.3 各煤样的化学结构特征
    3.3 不同区域炼焦煤形成焦炭的质量
        3.3.1 焦炭的质量
        3.3.2 焦炭的不同层次结构的特征
    3.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4.煤料经塑性层成焦过程研究
    4.1 炼焦煤塑性层特性及关联炭化行为的检测
        4.1.1 实验设备
        4.1.2 实验及检测内容
        4.1.3 数据处理
    4.2 炼焦煤炭化过程塑性层性质分析
        4.2.1 炭化过程中塑性层内物态特征
        4.2.2 炭化过程中塑性层的特性
    4.3 炼焦煤关联炭化行为特征分析
        4.3.1 不同煤样的关联炭化行为特征
        4.3.2 煤样关联炭化行为与塑性层特性间的关系
    4.4 煤料经塑性层物态演变成焦
        4.4.1 煤料经塑性层物态演变成焦的过程
        4.4.2 煤料经塑性层物态演变成焦的综合特性
    4.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5.基于塑性层性质预测焦炭质量
    5.1 炼焦煤的基本性质与焦炭质量
        5.1.1 煤化度与焦炭质量
        5.1.2 煤的热塑性与焦炭质量
        5.1.3 煤中矿物质与焦炭质量
    5.2 煤料经塑性层物态演变成焦的综合特性与焦炭质量
        5.2.1 透气性指数与焦炭质量
        5.2.2 形变指数与焦炭质量
    5.3 基于煤料经塑性层物态演变成焦综合特性的焦炭质量预测
        5.3.1 焦炭冷态强度的预测
        5.3.2 焦炭热态性能的预测
    5.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6.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作者简介

(2)开滦主力矿井煤质岩相分析与优化配煤炼焦的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背景及来源
        1.1.1 煤炭资源状况
        1.1.2 煤炭行业面临的困难与机遇
        1.1.3 开滦煤炭资源状况及面临的困难与机遇
    1.2 指标及测试方法
        1.2.1 煤炭常规分析指标
        1.2.2 煤炭焦化指标
        1.2.3 焦炭指标
    1.3 炼焦煤成焦机理及影响因素
        1.3.1 煤炭指标对焦炭质量的影响
        1.3.2 单种煤炼焦的成焦性质
        1.3.3 配煤成焦机理
    1.4 煤岩学配煤研究与应用
        1.4.1 煤岩学研究
        1.4.2 煤岩学在配煤炼焦的综合应用
    1.5 论文研究目标
    1.6 论文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开滦主力矿井煤层煤质变化趋势分析
    2.1 钱家营矿井各煤层煤质变化趋势分析
        2.1.1 7煤层煤质变化趋势分析
        2.1.2 8煤层煤质变化趋势分析
        2.1.3 9煤层煤质变化趋势分析
        2.1.4 12煤层煤质变化趋势分析
    2.2 东欢坨矿井各煤层煤质变化趋势分析
        2.2.1 8煤层煤质变化趋势分析
        2.2.2 9煤层煤质变化趋势分析
        2.2.3 11煤层煤质变化趋势分析
        2.2.4 12煤层煤质变化趋势分析
    2.3 小结
第三章 单种煤煤质、岩相及结焦性能评价
    3.1 单种煤煤质分析
        3.1.1 煤炭样品处理
        3.1.2 单种煤煤质分析及试验标准
        3.1.3 三种煤煤质分析结果
    3.2 单种煤结焦性能实验
        3.2.1 试验标准
        3.2.2 单种煤炼焦试验过程
        3.2.3 试验测试结果
    3.3 单种煤煤质及结焦性能评价
        3.3.1 东欢坨煤
        3.3.2 钱家营煤
        3.3.3 外购煤
    3.4 单种煤煤岩特征分析
        3.4.1 煤岩分析方法
        3.4.2 煤岩性质综合分析结果
        3.4.3 煤岩综合分析结论
    3.5 小结
第四章 优化配煤炼焦方案研究
    4.1 研究内容
    4.2 东钱配合方案煤焦性质分析及炼焦性能评价
        4.2.1 东钱方案配合煤煤质分析
        4.2.2 东钱配合方案焦炭性质分析
        4.2.3 东钱配合方案最优配比组选择
    4.3 开滦矿区炼焦煤与外购煤互配炼焦性能评价
        4.3.1 外钱配合方案煤质分析
        4.3.2 外钱配合方案焦炭性质分析
        4.3.3 外钱配合方案焦炭筛分组成
        4.3.4 外钱配合方案最优配比组选择
    4.4 钱家营煤与外购煤配煤入洗规律研究
        4.4.1 内部煤与外购煤配煤可选性实验
        4.4.2 内部煤与外购煤配煤可选性评价
    4.5 配合煤指标相关性分析
        4.5.1 东钱配煤组相关性分析
        4.5.2 外钱配煤组相关性分析
    4.6 配煤试验经验方案
    4.7 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和导师简介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3)矿物质对高比例低阶煤配煤炼焦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内容与目的
2 煤与焦炭中矿物质的赋存特征研究
    2.1 煤中矿物质的赋存特征研究
    2.2 焦炭中矿物质的赋存特征研究
    2.3 煤与焦炭的微观形貌
    2.4 本章小结
3 煤焦的热解特性及其孔隙结构分析
    3.1 原煤的热解特性分析
    3.2 煤焦的热解特性分析
    3.3 煤焦的孔隙结构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焦化条件对煤焦化过程中矿物相转变特征的影响研究
    4.1 实验原料及方法
    4.2 结果与讨论
    4.3 本章小结
5 煤及煤焦的含氧官能团分析及其碳微晶结构
    5.1 煤及煤焦的红外光谱分析
    5.2 煤焦的碳微晶结构变化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矿物质对气化焦粘结和成焦特性影响机制及其CO_2反应性
    6.1 煤的粘结特性研究
    6.2 煤中矿物对粘结特性的影响
    6.3 煤焦的反应特性
    6.4 焦炭的CO_2气化反应动力学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4)铁矿粉对煤的热解以及铁焦微观结构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我国优质炼焦煤稀缺的现状
    1.2 我国钢铁行业面临的节能减排压力
    1.3 煤的热解
        1.3.1 煤的热解过程
        1.3.2 影响煤热解的因素
        1.3.3 煤热解过程中主要化学反应
    1.4 国内外高反应性铁焦的研究现状
        1.4.1 高反应性铁焦的研究意义
        1.4.2 日本对于高反应性铁焦的研究现状
        1.4.3 中国关于高反应性铁焦的研究现状
    1.5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内容
第2章 铁矿粉对单种煤热失重以及动力学的研究
    2.1 实验原料
    2.2 煤的热重分析实验
        2.2.1 实验装置
        2.2.2 实验方法
    2.3 炼焦煤热重实验结果及分析
        2.3.1 不同变质程度煤的热重分析
        2.3.2 铁矿粉对单种炼焦煤热解过程的影响
        2.3.3 铁矿粉对单种炼焦煤热解动力学的影响
        2.3.4 升温速率对含铁矿粉煤样热失重的影响
        2.3.5 试样粒度对含铁矿粉煤样热失重的影响
        2.3.6 堆密度对含铁矿粉煤样热失重的影响
第3章 铁矿粉对煤热解中挥发分的析出规律的影响
    3.1 实验原料及装置
    3.2 实验方法
    3.3 含铁煤样热解气化实验结果与分析
        3.3.1 不同变质程度煤的热解过程中挥发分的析出规律
        3.3.2 铁矿粉对煤热解过程中H_2释放量的影响规律
        3.3.3 铁矿粉对煤热解过程中CH_4释放量的影响规律
        3.3.4 铁矿粉对煤热解过程中CO释放量的影响规律
        3.3.5 铁矿粉对煤热解过程中CO_2释放量的影响规律
第4章 铁焦的显微结构以及官能团的研究
    4.1 实验原料、装置
    4.2 实验方法
        4.2.1 炼焦煤中全水分的测定
        4.2.2 铁焦的制备
        4.2.3 铁焦气孔率的测定
        4.2.4 铁焦显微强度的测定
        4.2.5 铁焦结构强度的测定
        4.2.6 铁焦显微成分的测定
    4.3 铁焦实验结果与讨论
        4.3.1 添加铁矿粉对焦炭总气孔率以及气孔结构的影响
        4.3.2 添加铁矿粉对焦炭显微强度的影响
        4.3.3 添加铁矿粉对焦炭结构强度的影响
        4.3.4 添加铁矿粉对焦炭光学组织含量的影响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5)新世纪焦化集团低碳经济发展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低碳经济国内外研究综述
        1.4.1 国外研究综述
        1.4.2 国内研究综述
    1.5 研究内容
    1.6 研究方法
第2章 低碳经济、炼焦技术与发展背景研究
    2.1 低碳经济概述
        2.1.1 低碳经济概要
        2.1.2 低碳经济的特征
    2.2 国内外的炼焦技术
        2.2.1 国外炼焦过程中的技术
        2.2.2 国内炼焦过程中的技术
    2.3 新世纪焦化集团发展背景
        2.3.1 中国焦化行业发展现状
        2.3.2 河北省焦化行业发展现状
        2.3.3 新世纪焦化集团发展低碳经济的背景
        2.3.3.1 法律环境方面
        2.3.3.2 经济环境方面
        2.3.3.3 文化环境方面
第3章 新世纪焦化集团低碳化发展的过程
    3.1 新世纪焦化集团概况
    3.2 新世纪焦化集团低碳化发展实践过程
        3.2.1 工艺革新,产业升级
        3.2.2 技术改造,三废治理
        3.2.3 战略合作,资源综合利用
        3.2.4 能源管理创新,提升节能效率
        3.2.5 实施制度建设,提升管理效率
        3.2.6 公众参与,全民低碳
第4章 新世纪焦化集团低碳化运行效果
    4.1 低碳化运行的积极方面
        4.1.1 节能效果显着
        4.1.2 减排效果明显
        4.1.3 资源综合利用效果得到提升
    4.2 低碳化运行中的不足
        4.2.1 工人技术水平低
        4.2.2 环保工艺存在缺陷
        4.2.3 企业吝啬环保投入
        4.2.4 生产工艺落后
第5章 新世纪焦化集团低碳化发展改进及建议
    5.1 新世纪焦化集团低碳化发展的改进
        5.1.1 人才培养
        5.1.2 改进环保工艺,提高环保效益
        5.1.2.1 新世纪焦化厂脱硫脱氰系统工艺与运行状况
        5.1.2.2 脱硫脱氰工艺运行效益分析
        5.1.2.3 综合解决与完善的脱硫方案
        5.1.3 强化低碳经济意识、建立完善低碳管理体系
        5.1.4 学习其他先进工艺
        5.1.4.1 新世纪煤化集团应采用煤调湿技术
        5.1.4.2 新世纪煤化集团应采用无烟加煤与推焦除尘工艺
        5.1.5 开展自主知识产权环保装备研发
    5.2 对焦化配套产业的推荐和政策建议
        5.2.1 基础条件
        5.2.2 选择焦化后序配套产业的原则
        5.2.3 焦化后序配套产业的推荐
        5.2.4 政策性建议
第6章 结论
    6.1 主要研究结论
        6.1.1 低碳已成为焦化企业的发展趋势
        6.1.2 焦化企业应勇于生产工艺的革新
        6.1.3 焦化企业的环保工艺应与时俱进
        6.1.4 焦化企业应配合政府行为,遵纪守法
    6.2 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6)煤中矿物质的特性及其对焦炭结构和性质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煤中矿物质及其存在形式
        1.1.1 研究煤中矿物质的意义
        1.1.2 煤中矿物质的来源
        1.1.3 煤中的矿物质及其存在形式
        1.1.4 煤中矿物质的研究方法
    1.2 矿物质的热转化
        1.2.1 矿物质在空气中的热转化
        1.2.2 矿物质在炼焦过程中的热转化
        1.2.3 高炉焦炭中的矿物质及其转化
    1.3 矿物质对焦炭显微结构和强度的影响
        1.3.1 焦炭的显微结构
        1.3.2 矿物质对焦炭显微结构的影响
        1.3.3 矿物质对焦炭显微强度的影响
    1.4 煤焦显微结构对焦炭性质的影响
        1.4.1 煤焦显微结构对焦炭反应性的影响
        1.4.2 煤焦显微结构对焦炭强度影响
    1.5 矿物质对焦炭溶损反应的影响
        1.5.1 碱金属对焦炭溶损反应的影响
        1.5.2 碱土金属对焦炭溶损反应的影响
        1.5.3 过渡金属对焦炭溶损反应的影响
        1.5.4 其它矿物质对焦炭溶损反应的影响
    1.6 本文研究目的及主要研究内容
        1.6.1 研究目的
        1.6.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煤中矿物质及其在炼焦过程中的变化
    2.1 实验原料与仪器
        2.1.1 实验原料
        2.1.2 实验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煤料预处理
        2.2.2 坩埚焦炼制
        2.2.3 煤焦脱碳处理
        2.2.4 煤焦工业分析
        2.2.5 烟煤粘结指数
        2.2.6 奥亚膨胀度
        2.2.7 基式流动度
        2.2.9 X射线衍射分析
        2.2.10 红外分析
        2.2.11 QEMSCAN分析
    2.3 结果与讨论
        2.3.1 X荧光分析
        2.3.2 原煤及其焦炭的X-射线衍射分析
        2.3.3 原煤及其焦炭的红外光谱分析
        2.3.4 原煤及其焦炭的QEMSCAN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矿物质对焦炭微观强度及反应性的影响
    3.1 实验原料与仪器
        3.1.1 实验原料
        3.1.2 实验试剂
        3.1.3 实验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1 煤料预处理
        3.2.2 焦炭炼制
        3.2.3 矿物质的添加与吸附
        3.2.4 煤焦工业分析
        3.2.5 焦炭显微强度
        3.2.6 焦炭结构强度
        3.2.7 焦炭反应性
        3.2.8 焦炭反应后强度
    3.3 结果与讨论
        3.3.1 矿物质对焦炭显微强度的影响
        3.3.2 矿物质对焦炭结构强度的影响
        3.3.3 矿物质对焦炭粒焦反应性的影响
        3.3.4 矿物质对焦炭粒焦反应后强度的影响
        3.3.5 不同价态的矿物质对焦炭性质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矿物质对焦炭显微结构的影响
    4.1 实验原料和仪器
        4.1.1 实验原料
        4.1.2 实验试剂
        4.1.3 实验仪器
    4.2 实验方法
        4.2.1 煤料预处理
        4.2.2 煤样脱灰
        4.2.3 焦炭炼制
        4.2.4 矿物质的添加
        4.2.5 煤基本性质分析
        4.2.6 焦炭光学组织
        4.2.7 焦炭气孔表面形貌
        4.2.8 焦炭晶体结构
    4.3 结果与讨论
        4.3.1 不同矿物质对同种焦炭光学组织的影响
        4.3.2 同一矿物质对不同焦炭光学组织的影响
        4.3.3 脱灰后的煤及所得焦炭性质研究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本文特色与创新之处
在校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7)承钢10kg试验焦炉计算机自动温控与分析系统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系统组成
    1.1 硬件系统
        (1) 加热系统:
        (2) 检测系统:
        (3) 控制系统:
    1.2 软件系统
2 系统特点
3 系统功能与算法
    (1) 自动控温功能。
    (2) 随时调整修改预设升温、控温曲线。
    (3) 分析功能。
    (4) 单炉试验报告打印。
    (5) 历史资料存储与查询功能。
4 系统运行效果

四、承钢10kg试验焦炉计算机自动温控与分析系统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炼焦过程中煤料塑性层性质与结焦能力[D]. 胡文佳. 辽宁科技大学, 2021
  • [2]开滦主力矿井煤质岩相分析与优化配煤炼焦的技术研究[D]. 胡跃. 北京化工大学, 2020(02)
  • [3]矿物质对高比例低阶煤配煤炼焦的影响研究[D]. 侯康. 中国矿业大学, 2017(02)
  • [4]铁矿粉对煤的热解以及铁焦微观结构的影响研究[D]. 闫强. 辽宁科技大学, 2017(02)
  • [5]新世纪焦化集团低碳经济发展路径研究[D]. 王立芳. 河北大学, 2016(11)
  • [6]煤中矿物质的特性及其对焦炭结构和性质的影响研究[D]. 王忠乐. 安徽工业大学, 2014(03)
  • [7]承钢10kg试验焦炉计算机自动温控与分析系统应用[J]. 王志林,孟相国. 工业计量, 2001(S1)
  • [8]依靠科技进步提高企业竞争力[J]. 刘本仁. 武钢技术, 1997(01)

标签:;  ;  ;  ;  ;  

计算机自动控温分析系统在承钢10kg试验焦炉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