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纸磨CaCO_3的发展趋势

我国纸磨CaCO_3的发展趋势

一、我国造纸研磨CaCO_3发展动向(论文文献综述)

车元勋[1](2014)在《白云石用作造纸填料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造纸工业中,填料是除纤维原料外用量最大的辅料。加填不仅可以降低造纸成本、改善纸的光学性能和印刷适应性,对节能减耗和资源的保护也有重要的意义。传统的造纸填料有滑石粉、碳酸钙、钛白粉、高岭土等。随着废纸回用量的增加及中碱性造纸的发展,碳酸钙填料(尤其是重质碳酸钙)因其良好的抄造性能、较好的施胶效果以及对纸张强度影响低等优点,正逐步替代其它填料,在造纸中的用量急剧增加。白云石的晶体结构与方解石类似,价格低廉,拥有较高的不透明度,经湿法研磨后可以部分代替重质碳酸钙作为造纸填料或用于制备复合材料,改善纸张的性能,更加合理有效地利用资源。本实验的目的在于探索白云石用作造纸填料的可行性。本文通过对填料级白云石的湿法研磨工艺、加填效果和采用羧甲基纤维素对其包覆改性的研究,比较了填料级白云石和重质碳酸钙(GCC)加填后成纸强度性能和填料留着性能,探讨了改性填料磨耗量的变化及在成纸中的应用效果。首先对白云石矿粉进行湿法研磨,探讨了填料级白云石的制备工艺条件。对研磨时间、分散剂用量、矿浆浓度以及研磨介质与白云石质量比等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筛选出三个重要的因素进行了正交试验。结果表明:矿浆浓度为60%,加入六偏磷酸钠作为分散剂,分散剂用量为白云石用量的0.5%,研磨介质与白云石之比为6:1,在转速为3000rpm下研磨45min后,粒径2μm以下的微粒所占百分比约为66.2%。研磨后的白云石经粒径分析和扫描电镜分析表明,湿法研磨后白云石平均粒径变小,粒径分布更加均匀,能够达到造纸填料的要求。考察了在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和膨润土二元助留体系下,与商品GCC进行对比,湿法研磨后白云石用作新闻纸填料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湿法研磨、筛分后得到的白云石用作新闻纸填料是可行的。与相同用量下的GCC相比,添加白云石后新闻纸抗张指数、不透明度和填料磨耗量在一定条件下有所提高,填料留着率、ISO白度和撕裂指数无明显变化。其次采用羧甲基纤维素对研磨后白云石进行了改性研究,探讨了沉淀剂硫酸铝用量和羧甲基纤维素的用量对包覆改性填料磨耗量及应用效果的影响。当硫酸铝用量为10%,羧甲基纤维素用量为4%时,所得改性填料的铜网磨耗量为11.1g/㎡;与白云石填料的15.9g/㎡相比,铜网磨耗量降低了30%。当加填量为4%时,改性填料的留着率提高了39.5%;和未改性填料加填的纸张相比,改性填料的抗张指数和撕裂指数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改性填料的粒径和加填纸张的扫描电镜表明,改性后填料颗粒变大,形成了填料粒子的共聚物;改性填料对纸浆纤维间的作用力影响较小。最后研究了白云石填料在颜料加工纸——铜版纸中的应用。白云石代替GCC用作铜版纸填料,纸机运行平稳,化学品消耗量无明显波动;成纸的不透明度、粗糙度、撕裂度、抗张强度和灰分有所升高,填料单程留着率、平滑度、白度、视觉白度略有降低。

刘磊[2](2014)在《相转移—碳化法由石灰石制备纳米轻质碳酸钙及其表面改性工艺条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论文以石灰石为原料,针对传统碳酸钙生产工艺中一些不足之处,在课题组前期研究工作的基础上,采用相转移—碳化法制备轻质碳酸钙,考察并确定了较适宜的轻质碳酸钙样品制备工艺条件,并对其表面改性过程中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及结论如下:1.以石灰石煅烧后石灰的活性度为主要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条件实验考察并确定较适宜的煅烧工艺条件为:煅烧时间20min,煅烧温度900℃。此条件下重复实验结果显示:生石灰的活性度为8.63mL。2.以生石灰中Ca2+相转移率为主要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条件实验和正交实验考察并确定较适宜的相转移反应工艺条件为:氧化钙与相转移剂A摩尔比1:1.5,氧化钙加入量0.05mol、相转移反应温度30℃、反应时间30min。此条件下重复实验结果显示:Ca2+平均相转移率为99.02%。3.以轻质碳酸钙收率为主要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条件实验和正交实验考察并确定较适宜的碳化反应工艺条件为:Ca2+浓度0.5mol/L、碳化温度60℃、碳化时间2.5h,此条件下重复实验结果显示:碳酸钙的平均平均收率可达到96.34%。4.以碳酸钙的沉降体积为主要考察指标,筛选并确定六偏磷酸钠为分散剂。以改性后碳酸钙的吸油值为主要考察指标,筛选出较适宜的表面改性剂为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并通过单因素条件实验和正交实验,考察并确定较适宜的碳酸钙表面改性工艺条件为:表面改性剂添加量6.5%、pH值9、改性温度20℃、时间2h。此条件下重复实验结果显示:活性碳酸钙样品吸油值由91.25mL降低到61.03mL。

宋顺喜[3](2014)在《多孔硅酸钙填料的造纸特性及其加填纸结构与性能的研究》文中认为矿物填料在改善成纸性能、降低生产成本与能耗方面的优势使其广泛应用于造纸工业中。近年来,以固体废弃物为主要原料制备环境友好型低成本造纸填料已经成为了制浆造纸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粉煤灰作为火力发电厂的固体废弃物,在我国排放量大,综合利用率低,对环境与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危害。因此,提高粉煤灰资源化利用率,对我国乃至世界而言仍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在造纸工业中,粉煤灰可以作为一种潜在的造纸填料,但其白度低,粒径大的特点使其应用受到限制。论文以我国高铝粉煤灰提取氧化铝过程中产生的非晶态氧化硅所制备的新型硅酸钙作为造纸填料,与传统造纸填料沉淀碳酸钙(Precipitated Calcium Carbonate, PCC)和研磨碳酸钙(Ground Calcium Carbonate, GCC)对比,对新型多孔硅酸钙(FlyAsh basedCalcium Silicate,FACS)填料物化特性、化学组成、表面形貌、湿部性能、成纸性能和印刷适性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分析了FACS作为造纸填料的优势与不足。在此基础上,从填料特性出发,研究了加填纸结构与性能的关系,并通过填料热改性、填料与纤维共同磨浆以及填料复配等方式来改善加填纸的成纸性能,以期为优化填料的生产工艺、发挥填料应用优势以及开发高填料纸方面提供参考和借鉴。(1)FACS填料的表征与造纸性能对FACS填料特性进行了表征。FACS填料平均粒径为21.6μm,比表面积为121m2/g,堆积密度为0.31g/cm3,白度为91.5%ISO,与普通填料GCC和PCC相比,具有粒径大、比表面积高、堆积密度低,白度高的特点,该特点有利于改善成纸松厚度与光学性能,但会导致成纸的施胶性能较差。另外,该填料游离水和结合水含量较高,是造成灼烧损失较高的原因。XRD结果表明,该填料的主要成分为水化硅酸钙(C-S-H),除此之外,还有含水硫酸钙(CaSO42H2O和CaSO40.5H2O),这主要是由于在填料制备后期添加硫酸降低填料pH所致。SEM、TEM与EDAX结果显示,FACS填料包含表面多孔球状聚集体的水化硅酸钙粒子和针状的硫酸钙粒子,其中水化硅酸钙结晶程度较低,粒子由褶皱片状组成,而硫酸钙具有良好的单斜晶体结构。采用物理研磨方法制备3种不同粒径的FACS填料,并对FACS填料的造纸性能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发现,随着研磨强度的增加,水化硅酸钙的多孔结构逐渐被破坏,填料的粒径分布变宽,白度从91.5%ISO上升至93.1%ISO。在湿部特性方面,当添加助留剂CPAM时,填料的动态留着率随着粒径的增加而增大,原始FACS填料的留着率远高于GCC和PCC填料;添加CPAM后,较小粒径的FACS填料留着率较高。CPAM可明显提高FACS加填浆料的滤水速度,FACS与PCC填料加填浆料的滤水性能相近,但略低于GCC填料;粒径较低的FACS填料其滤水性能相对较差。对成纸物理性能测试结果表明,FACS填料在改善成纸松厚度方面优势明显,当FACS0填料含量为15%时,与未加填纸张相比,松厚度可提高约40%,在轻型纸领域具有较大优势。对于研磨FACS填料,成纸松厚度随填料粒径的降低而下降,但相应的抗张强度有所提高;粒径较大的FACS填料,其成纸撕裂强度也较高。FACS0加填纸的光散射系数高于GCC加填纸,这主要归因于FACS0表面多孔形貌和聚集体结构。另外,FACS加填纸的光散射系数随着填料粒径的降低而升高。FACS填料较高的比表面积以及加填纸较高的透气度导致成纸油墨需求量较高,但FACS的较好的油墨吸收性以及加填纸较高的松厚度是造成其透印值优于GCC加填纸的主要原因。粒径较小的FACS2填料(8.4μm)可在达到相同的印刷密度时降低油墨需求量与透印值。另外,FACS加填纸表面强度与GCC加填纸相近,均高于PCC和FACS2加填纸,填料在纸张的表面分布情况可能是导致表面强度不同的原因之一。(2)加填纸结构与性能的相关性研究当纤维定量固定时,增加PCC和GCC填料定量最终会提高成纸表观密度,而增加FACS定量却可显着降低成纸表观密度。表观密度的变化引起了纸张结构与性能的变化。另外发现,填料定量的提高会造成填料堆积指数(Packing index)的降低,从而影响成纸强度性能与光学性能的变化。当固定纤维定量而增加填料定量时,成纸有效抗张指数随着填料定量的增加而降低说明填料粒子通过位阻效应降低了纤维结合;然而FACS加填纸有效抗张指数损失在FACS定量超过7g/m2时逐渐降低,说明填料粒子之间的包裹能力的增加有利于降低填料对纤维结合能力的破坏作用。另外,填料堆积指数与成纸光散射系数的线性负相关关系解释了在高填料定量下,加填纸的光散射系数增加较慢的原因。对加填纸成形性能(匀度)与成纸性能相关性分析表明,加填有利于改善纸张匀度。加填纸成纸性能与不同匀度分量的相关性随着填料种类、物理性质的不同有一定差异。FACS加填纸的抗张指数和撕裂指数与匀度分量为0.6mm、0.8mm和1.3mm的PPF(Paper Perfect Formation)值(匀度)呈线性正相关,在匀度分量为0.60.8mm之间,其判定系数可达0.95以上。FACS加填纸白度和不透明度与匀度分量为0.61.3mm处PPF值相关性较高,呈负相关,该结果有利于纸厂在线快速检测产品性能变化,及时调整工艺参数以满足产品性能要求。为研究填料Z向分布对成纸结构与性能的影响,采用分层抄造的方法制备出具有不同填料Z向分布特征因子的加填纸张,通过图像分析方法对填料在纸张Z向分布进行了表征与验证,并研究了填料分布特征因子,即对称因子、形状因子和集中因子与成纸性能的关系。论文提出了与结构性能和强度性能关系密切的填料Z向分布的特征因子,集中因子(ConcentrationFactor, Fc)。结果表明,纸张的松厚度和透气度与填料分布集中因子成正相关,即集中因子越大,纸张的松厚度越高,透气度越大;纸张的抗张强度与填料分布的集中因子成负相关,即集中因子越小,抗张强度越大,当集中因子Fc=0时,与Fc>0的纸样相比,成纸抗张指数可提高70%以上,但却显着降低成纸内结合强度。在成纸光学性能方面,纸张填料含量越高,其表面填料含量也会提高,因而成纸白度也相对较高。对称因子与成纸白度的两面差呈线性正相关,其相关系数R2可达0.9802。当填料分布对称因子越小,成纸两面的白度差也越小。填料Z向分布的集中因子与层合纸页的不透明度呈正相关。当层合纸页集中因子相同时,增加上层纸页填料含量有利于提高成纸不透明度。(3)FACS加填纸性能的改善为了研究填料晶体结构对成纸性能的影响,对填料进行了热改性处理。结果发现,当温度超过840℃时,填料物理性质发生较大变化,FACS平均粒径由未改性的21.62μm减小至17.06μm;另外,由于其表面褶皱多孔形貌的消失,在900℃改性后填料热稳定性好,比表面积由原始填料121.0m2/g下降至4.0m2/g,有利于改善成纸施胶性能;化学成分也由当初的C-S-H和含水硫酸钙转变为硅灰石和无水硫酸钙。900℃改性后的FACS填料加填纸的松厚度与未改性FACS加填纸相比,在填料含量为17.5%和33.5%时分别降低了约27.2%和33.8%,而相应的透气度分别降低了约129%和79%。然而,使用900℃下热改性的填料可有效改善加填纸的抗张强度,但却降低了成纸白度与不透明度。研究采用纤维和填料共同磨浆的新方法可改善FACS加填纸的物理强度与光学性能。与常规浆内加填方式相比,采用纤维和填料共同磨浆方式可有效改善加填纸的光学性能,但却会降低成纸的松厚度。在磨浆转数为3500r时,该方法制备的手抄片的强度性能与常规加填方式相当,但却可显着改善加填纸的光散射系数和成纸白度。采用共同磨浆方式对填料粒径的降低作用是降低成纸松厚度,改善成纸光学性能的主要原因。此外,通过对填料进行复配使用有利于发挥填料各自优势,弥补自身不足。若以成纸强度与光学性能为目标时,可使用少量PCC填料与热改性FACS填料(IFACS)进行复配使用;而以成纸强度与松厚度为主要目标时,将FACS与IFACS填料复配可较好的平衡加填纸的松厚度与强度性能。

程红波[4](2013)在《从氯醇法环氧丙烷皂化废水回收沉淀碳酸钙的工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论文结合目前我国环氧丙烷皂化废水的处理及资源回用情况,开发了一条利用环氧丙烷皂化废水资源绿色化制备沉淀碳酸钙的新工艺。利用环氧丙烷皂化废水中低浓度的钙源为原料制备沉淀碳酸钙;对所得超细粉体沉淀碳酸钙进行表面改性,得到具有功能性的活性碳酸钙;再利用电催化氧化法处理过滤活性碳酸钙后的滤液,将残留在滤液中低浓度的表面活性剂去除;处理后的废水可结合其他工艺进一步处理后作为工业用水回用。该工艺解决了传统工艺中氯醇法环氧丙烷皂化废水中氯化钙排放污染问题,节约了资源,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主要内容包括:(1)通过对钙转化成沉淀碳酸钙过程的各个影响因素以及正交实验的考察,探讨了这些因素对沉淀碳酸钙的粒径尺寸的影响;得到了制备超细粉体沉淀碳酸钙的最佳条件;所得沉淀碳酸钙为方解石型晶体,立方体结构,纯度高,最小粒径可达20nm。(2)对得到的超细粉体沉淀碳酸钙进行湿法改性,得到晶型完整、分散性极好的超细沉淀碳酸钙粉体,确定了最佳改性条件。(3)采用电催化氧化法处理高氯低浓度的表面活性剂(硬脂酸钠)模拟有机废水,研究了电极材料,电流密度、极板间距、有机物初始浓度、电解时间等条件对其降解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含硬脂酸钠废水的COD去除率可达到70%,废水出水COD约70mg/L。

王卓[5](2011)在《工业废水处理暨纳米碳酸钙的制备》文中研究表明由于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我国的水资源严重短缺,将工业废水作为有用资源回收利用和循环应用成为现今工业废水处理的发展趋势。本论文利用废水中含有的钙离子、碳酸根粒子等制备纳米碳酸钙以及纳米碳酸钙/二氧化硅复合材料,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增加碳酸钙产品的应用范围及废水中碱的回收,以达到降解废水的目的,实现废水的二次利用。(1)通过滴定分析法计算得环氧丙烷废水中钙离子的含量0.1876mol/L,确定了参与反应的无水碳酸钠的使用量。通过对碳酸钙的制备条件如反应温度、碳酸钠溶液的浓度、搅拌速度、碳酸钠溶液滴加速度等因素的考察,讨论了这些因素对纳米碳酸钙的晶型及粒径大小的影响。得到了制备小粒径纳米碳酸钙的最佳条件:反应温度:25℃,搅拌速度:300r/min,碳酸钠溶液浓度:0.1876mol/L,碳酸钠溶液的滴加速度:10ml/min。对碳酸钙样品的一系列表征也证明了从环氧丙烷废水中制备的纳米碳酸钙为方解石型晶体,纯度较高,最小粒径可达30nm。(2)通过滴定分析得出稻壳灰制备二氧化硅后所得滤液中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浓度,并配置浓度适宜的氢氧化钙溶液,通过氢氧化钙与碳酸钠(碳酸氢钠)反应制备碳酸钙。论文中考察了不同制备条件对碱溶液中纳米CaCO3粉体形貌及粒径大小的影响,研究了反应机理。并通过对反应溶液的浓度、体积以及不同过滤方式进行讨论,得到了回收利用碱溶液的最佳条件。最终回收的氢氧化钠溶液浓度与蒸煮稻壳灰时所用的碱浓度基本相符,可以循环应用。(3)用碳化法将二氧化硅包覆在新鲜纳米碳酸钙表面,制备CaCO3/SiO2复合粒子。通过粒度分析、XRD衍射谱图及TEM等表征手段验证了复合粒子的核壳结构。讨论了碳化温度、硅酸钠溶液浓度、碳化气体比例等因素对CaCO3/SiO2复合粒子抗酸性能的影响,得到了碳化法制备CaCO3/SiO2复合粒子的最佳反应条件。当碳化温度为80℃,硅酸钠溶液浓度为20%,CO2占总气体比例的30%时,制备的CaCO3/SiO2复合粒子包覆效果最好,SiO2包覆层厚约10nm,且产品具备一定的抗酸性。本论文通过降低废水中钙离子含量及碱含量实现降解废水及废水二次利用的目的。从废水中制备的纳米碳酸钙和碳酸钙/二氧化硅包覆材料可以广泛用于塑料、橡胶、油漆、建筑等行业中,创造了经济价值,且实现了碱的循环利用,降低了生产成本。

刘雅萍[6](2011)在《功能性复合填料的制备及应用》文中研究表明钛白粉是一种优质的白色无机颜料,应用范围较广。但是由于其成本较高,严格限制了其应用。众所周知,在钛白粉颗粒中发挥作用的仅仅是其外表面,粒子的内核没有发挥实质性的作用,如果可以将内核用低成本碳酸钙等物质取代,则可以极大的提高钛白粉资源的利用率。本文主要是以碳酸钙为载体,通过机械力化学的方法,将钛白粉细小颗粒包覆于碳酸钙母体的表面,来制备一种成本低廉、可代替钛白粉的复合填料。实验中主要探讨了影响复合填料制备的各种因素,并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最后将制备所得的复合填料用于纸页抄造中,检测其在造纸中的应用性能,得出以下结论:1、实验中通过研究研磨介质、分散剂、反应浓度、原料配比、物料比及研磨时间等因素,确定了复合填料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分散剂的用量为0.3%,反应浓度为55%,碳酸钙和钛白粉之比为6.5:3.5,介质物料比为3.5:1,GCC研磨时间为0.5h,加入钛白粉后研磨时间为1.5h。2、通过傅里叶变换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粒径、吸油值及遮盖力等方法对复合填料样品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碳酸钙表面包覆钛白粉后颗粒的体积平均粒径增大、比表面积减小,两者之间有化学键C-O-Ti的形成; XRD分析表明研磨过程中没有改变原料的晶型且没有产生新的物质;对比超声前后填料的体积平均粒径,可以看出包覆层(TiO2)与母体(GCC)之间的结合强度很好;扫描电镜显示,复合填料中钛白粉细小颗粒均匀的分布在碳酸钙的表面,包覆效果较好;复合填料的白度为88%,吸油值为0.48mL/g,遮盖力为57.0g/m2。3、将复合填料用于纸页抄造,结果表明:同灰分下复合填料加填纸页的白度、不透明度、抗张指数及撕裂指数明显高于碳酸钙和共混物加填纸页,基本接近钛白粉加填纸页。

廖旭深[7](2010)在《超临界二氧化碳无水相涂料的制备及表征》文中研究表明纸张无水相涂布工艺可以减小传统纸张湿法涂布中涂料水分对涂布能耗、涂布质量以及对涂布原纸质量的影响。而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作为反应介质制备无水相涂布用的涂料更是一种绿色环保的聚合方法。本文采用了超临界CO2作为反应介质,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制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和碳酸钙颜料混合的涂料粒子,接着通过引入丙烯酸丁酯(BA)与甲基丙烯酸甲酯进行共聚,控制涂料中的聚合物性能;并对碳酸钙进行表面改性,加强聚合物与颜料颗粒之间的作用力。本文着重考察了反应体系中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稳定剂浓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如何影响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分子量及其分布、玻璃化转变温度、耐热性能等性能指标进行了初步的研究。通过红外光谱(FT-IR),对无水相材料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凝胶渗透色谱(GPC)-十八角度激光光散射联用技术对合成聚合物的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进行了测定;利用热分析仪考察了聚合物的热稳定性及玻璃化转变温度;利用扫描电镜对制备的无水相涂料粒子的形态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反应条件为反应压力10 MPa,反应温度75℃,反应时间8 h,单体浓度0.10 g/mL,引发剂浓度0.10×10-2g/mL,稳定剂浓度0.06×10-2 g/mL时,其聚合反应的转化率较高,同时PMMA的分子量适中,分子量分布窄。SEM观察到混合涂料粒子颗粒均匀,表明颜料在涂料体系中分散性良好。通过调整共聚单体中MMA与BA的比例可以控制合成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无机颜料的添加可以提高树脂的耐热性能,经硅烷化改性使表面带有可聚合双键的碳酸钙,在无水相涂料中可作为化学交联点,可提高涂料的热性能,并控制合成聚合物的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

宋宝祥[8](2009)在《造纸用非金属矿物粉体材料市场消费新动向》文中研究指明本文详细论述了我国造纸行业常用的几种非金属矿粉体材料的市场消费状况,在此基础上对造纸用非金属矿物材料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客观的分析预测。

程金兰[9](2009)在《填料物理化学特性对留着性能的影响》文中认为本文采集了造纸常用填料四十余种,分析了填料水分、灰分、粒度、晶形、pH值、电导率、表面电荷、吸油值、沉降体积等性能,较系统地研究了不同物理化学性能对填料留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就填料本身而言,对填料动态留着率影响最大的是填料的化学组成和粒度,二氧化钛和滑石粉填料留着率相对高,平均粒径大的填料的留着率高。添加助留剂可以大幅度的提高填料的留着率。本文还对填料的吸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未加助剂的情况下,填料和纤维之间存在吸附,吸附量跟温度关系密切,还跟浆料性质、填料配比等有关。淀粉在填料上的吸附性能研究表明,就同种填料而言,粒径越小,吸附量就越大。阳离子淀粉的吸附量受表面电荷的影响,表面负电荷较高的填料吸附阳离子淀粉的量较高;纤维与填料混合后对阳离子淀粉的吸附量主要受纤维吸附的影响。相同用量下,高岭土和二氧化钛对阳离子淀粉的吸附量大于对原淀粉的吸附量,滑石粉和碳酸钙则相反。施胶性能研究表明,滑石粉填料对施胶有促进作用,而高岭土和二氧化钛加填后施胶度降低。随着填料粒径的增加,填料留着率增加,施胶度提高,强度性能降低。用氧化铝对碳酸钙填料进行了包覆,改性填料的留着率比未改性的高,改性填料可以节省部分助剂。

袁力斌[10](2008)在《纳米碳酸钙改性纤维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文化印刷纸生产有向低克重及轻型化发展趋势,而生产该类纸的关键问题之一是纸的不透明度。纸浆纤维在Ca(OH)2溶液中与二氧化碳反应,可以在纤维表面生成纳米级的碳酸钙膜,这种纳米碳酸钙改性纤维既具有类似碳酸钙的光学性能,同时其密度又接近纸浆纤维,将它替代碳酸钙并与普通纸浆纤维配抄,研究分析其作为新型材料对纸不透明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纸浆纤维在反应温度10℃、Ca(OH)2的浓度2%、搅拌转速600rpm、CO2流量80l/h、气体分布器孔径2.0mm的制备工艺下,得到增重26.4%纳米碳酸钙改性纤维。纳米碳酸钙改性纤维经动态滤水仪在1500rpm情况下强剪切60s,纤维表面仍有59%的碳酸钙颗粒包覆在纤维表面。与普通纸浆配抄定量为60g/m2的纸的结果表明,在改性纤维配抄比例为10%时,纸页的白度为87.1%,不透明度为84.9%,紧度为0.38g/cm3,撕裂度为10.6 mN.m2/g,抗张指数为31.7N·m/g,耐破度为2.27kgf/cm2。与传统加填20%的PCC相比,纸页的不透明度、白度、紧度、耐破度均达到了同一水平,并且撕裂度和抗张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分别为54%和22%。论文还分析了随着改性反应一同生成的游离碳酸钙的粒径特征。其特征径Dn达到了1μm,并且90%的碳酸钙的粒径在2.5μm以内,达到了微粉碳酸钙(15μm)的水平,部分粒径已经达到了微细碳酸钙(0.11μm)的水平。

二、我国造纸研磨CaCO_3发展动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造纸研磨CaCO_3发展动向(论文提纲范文)

(1)白云石用作造纸填料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现状
    1.2 造纸填料
        1.2.1 天然填料的制备方法
        1.2.2 湿法研磨常用设备
        1.2.3 影响研磨的参数分析
    1.3 白云石
        1.3.1 白云石的矿物特性
        1.3.2 白云石的开发及应用
    1.4 基于天然多糖类及其衍生物填料改性技术
        1.4.1 基于淀粉及其衍生物的改性技术
        1.4.2 基于纤维素及其衍生物的包覆改性
        1.4.3 基于甲壳素和衍生物的包覆改性
    1.5 研究的目的、内容及意义
        1.5.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5.2 研究的目的意义
    1.6 论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填料级白云石湿法研磨工艺的研究
    2.1 实验原料与仪器
        2.1.1 实验原料
        2.1.2 实验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白云石湿法研磨工艺的研究
        2.2.2 填料的检测与表征
    2.3 实验结果与分析
        2.3.1 研磨时间对粒径的影响
        2.3.2 分散剂用量对微粒粒径的影响
        2.3.3 矿浆浓度对微粒粒径的影响
        2.3.4 研磨介质与白云石之比对研磨后微粒粒径的影响
        2.3.5 白云石湿法研磨工艺的优化研究
        2.3.6 研磨后的白云石填料检测与表征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白云石代替 GCC 用作新闻纸填料的研究
    3.1 实验仪器与药品
        3.1.1 实验原料
        3.1.2 实验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1 研磨后白云石及 GCC 的性能分析
        3.2.2 手抄片的制备及性能测试
        3.2.3 加填后纸张的 SEM 分析
    3.3 实验结果分析
        3.3.1 研磨后白云石及 GCC 的性质
        3.3.2 加填后对新闻纸成纸性能的影响
        3.3.3 加填后纸张的 SEM 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白云石填料的有机包覆改性及在新闻纸中的应用
    4.1 实验部分
        4.1.1 实验主要材料
        4.1.2 实验主要仪器与设备
    4.2 实验方法
        4.2.1 填料级白云石的包覆改性
        4.2.2 改性填料铜网磨耗量的测定
        4.2.3 改性填料灰分留着率的测定
        4.2.4 手抄片的制备及纸张物理性能测试
        4.2.5 改性填料的检测与表征
    4.3 结果与讨论
        4.3.1 硫酸铝的用量对铜网磨耗量的影响
        4.3.2 CMC 的用量对铜网磨耗量的影响
        4.3.3 改性后填料留着率的测定
        4.3.4 改性后填料对新闻纸物理性能的影响
        4.3.5 白云石改性前后粒径分析
        4.3.6 改性后填料加填纸张的 SEM 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白云石填料在铜版原纸生产中的应用分析
    5.1 铜版原纸生产过程中原料分析
        5.1.1 生产过程中的浆料配比
        5.1.2 生产过程中化学品用量
    5.2 铜版原纸网部留着情况分析
    5.3 铜版原纸成纸性能研究
        5.3.1 成纸光学性能分析
        5.3.2 成纸表面性能分析
        5.3.3 成纸物理强度性能分析
        5.3.4 成纸灰分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2)相转移—碳化法由石灰石制备纳米轻质碳酸钙及其表面改性工艺条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碳酸钙的性质与分类
        1.2.1 碳酸钙的性质
        1.2.2 碳酸钙的分类
    1.3 碳酸钙的应用
        1.3.1 橡胶行业
        1.3.2 塑料行业
        1.3.3 造纸工业
        1.3.4 涂料行业
        1.3.5 医药及食品行业中
    1.4 碳酸钙的制备方法
        1.4.1 碳化法
        1.4.2 纯碱-氯化钙法
        1.4.3 苛化碱法
        1.4.4 联钙法
        1.4.5 苏尔维法
        1.4.6 微乳液法
        1.4.7 超声空化法
        1.4.8 其他方法
    1.5 国内外纳米碳酸钙的生产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5.1 国内外纳米碳酸钙的发展现状
        1.5.2 纳米碳酸钙的发展趋势
    1.6 纳米碳酸钙的分散和表面改性研究
        1.6.1 纳米碳酸钙粒子的解团聚及分散
        1.6.2 纳米碳酸钙的表面改性
    1.7 相转移-碳化法的提出
    1.8 相转移-碳化法的优点
    1.9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药品及仪器设备
        2.1.1 实验原料和试剂
        2.1.2 实验仪器与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实验步骤
        2.2.1.1 石灰石的煅烧
        2.2.1.2 相转移反应
        2.2.1.3 碳化反应
        2.2.1.4 碳酸钙样品的分散和表面改性
        2.2.2 分析方法
        2.2.2.1 石灰活性度的测定
        2.2.2.2 钙离子含量的测定
        2.2.2.3 碳酸钙纯度的测定
        2.2.2.4 沉降体积的测定
        2.2.2.5 吸油值的测定
    2.3 样品的表征
        2.3.1 X-射线衍射(XRD)
        2.3.2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2.3.3 激光粒度分布仪
        2.3.4 红外光谱测试热
        2.3.5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2.3.6 热重性能测试
第三章 相转移—碳化法由石灰石制备纳米轻质碳酸钙
    3.1 石灰石煅烧工艺条件的确定
        3.1.1 煅烧时间
        3.1.2 煅烧温度的影响
        3.1.3 优化工艺条件下的重复实验
    3.2 相转移反应工艺条件的确定
        3.2.1 氧化钙与相转移剂 A 的摩尔比
        3.2.2 氧化钙加入量
        3.2.3 相转移反应时间
        3.2.4 相转移反应温度
        3.2.5 正交实验
        3.2.6 优化工艺条件下的重复实验
    3.3 碳化反应工艺条件的确定
        3.3.1 溶液中的钙离子浓度
        3.3.2 碳化反应温度
        3.3.3 碳化反应时间
        3.3.4 正交实验
        3.3.5 优化工艺条件下的重复实验
    3.4 样品表征
        3.4.1 XRD 图
        3.4.2 TEM 和 FESEM 图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纳米碳酸钙的分散与表面改性
    4.1 分散剂的筛选与表征
        4.1.1 分散剂对沉降体积的影响
        4.1.2 粒径分布对比
        4.1.3 样品的 TEM 图
    4.2 表面改性剂的筛选
    4.3 单因素及正交实验
        4.3.1 表面改性剂添加量
        4.3.2 体系 PH 值
        4.3.3 反应时间
        4.3.4 反应温度
        4.3.5 正交实验
        4.3.6 优化工艺条件下的重复实验
    4.4 样品表征
        4.4.1 XRD
        4.4.2 红外光谱
        4.4.3 粒径分布
        4.4.4 TG 和 DTG
        4.4.5 FESEM 图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3)多孔硅酸钙填料的造纸特性及其加填纸结构与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造纸填料的应用现状
        1.1.1 全球造纸填料的应用情况
        1.1.2 加填目的的变化
        1.1.3 填料含量的变化趋势以及地区的差异性
        1.1.4 填料的选择
    1.2 加填对成纸性能的影响
        1.2.1 强度性能
        1.2.2 光学性能
        1.2.3 施胶性能
    1.3 填料对纸料留着与滤水性能的影响
        1.3.1 填料特性对留着性能的影响
        1.3.2 填料对纸料滤水性能的影响
    1.4 粉煤灰在造纸工业中的潜在应用及其存在的问题
        1.4.1 粉煤灰的来源、性质与危害
        1.4.2 粉煤灰的潜在应用
        1.4.3 粉煤灰在造纸领域中的潜在应用与问题
    1.5 新型造纸填料的研究进展
    1.6 高填料纸的开发所面临的挑战与发展趋势
        1.6.1 高填料纸的定义与开发现状
        1.6.2 开发高填料纸需要解决的矛盾
        1.6.3 高填料纸技术的发展趋势
    1.7 课题的来源、研究内容和目的意义
        1.7.1 课题的来源
        1.7.2 课题的研究内容
        1.7.3 课题的目的意义
2 多孔硅酸钙造纸填料的表征与评价
    2.1 实验
        2.1.1 实验原料与仪器
        2.1.2 物理性能分析
        2.1.3 形貌观察
        2.1.4 化学成分
        2.1.5 TG-DSC 分析
    2.2 结果与讨论
        2.2.1 多孔硅酸钙填料的制备与性能
        2.2.2 XRD 分析
        2.2.3 表面形貌
        2.2.4 硅酸钙填料的热稳定性能
    2.3 本章小结
3 多孔硅酸钙造纸填料的应用性能研究
    3.1 实验
        3.1.1 实验材料与仪器
        3.1.2 不同粒径硅酸钙填料的制备
        3.1.3 硅酸钙填料的湿部特性测试
        3.1.4 加填纸手抄片的制备
        3.1.5 测定印刷性能纸样的制备
        3.1.6 纸张物理性能的测定
        3.1.7 纸张印刷适性测试
        3.1.8 加填纸结构观察
    3.2 结果与讨论
        3.2.1 不同粒径 FACS 的物理特性与表面形貌
        3.2.2 填料的留着与滤水性能
        3.2.3 FACS 加填纸物理性能与微观结构
        3.2.4 FACS 加填纸的印刷适性
    3.3 本章小结
4 加填与纤维键合能力及成型性能的相关性研究
    4.1 实验
        4.1.1 实验材料与仪器
        4.1.2 实验方案
        4.1.3 纸张物理性能检测
        4.1.4 成型性能分析
    4.2 结果与讨论
        4.2.1 填料对成纸厚度、表观密度与透气度的影响
        4.2.2 填料对纤维键合能力的影响
        4.2.3 填料用量对成纸光散射系数的影响
        4.2.4 填料的堆积指数
        4.2.5 加填对成纸匀度的影响
        4.2.6 加填纸性能与成形性能相关性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硅酸钙填料在纸张 Z 向分布对成纸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5.1 实验
        5.1.1 实验原料与仪器设备
        5.1.2 实验方案
        5.1.3 成纸性能检测与分析
        5.1.4 填料 Z 向分布的表征与分析
    5.2 结果与讨论
        5.2.1 层合纸页中填料 Z 向分布的表征
        5.2.2 填料 Z 向分布特征因子与成纸性能的相关性
        5.2.3 对填料分层加填抄造方法的思考
    5.3 本章小结
6 热改性对硅酸钙填料和成纸性能的影响
    6.1 实验
        6.1.1 实验原料与仪器
        6.1.2 填料的热改性
        6.1.3 改性填料的性能表征
        6.1.4 加填纸页的抄造与性能检测
    6.2 结果与讨论
        6.2.1 热改性温度对填料物理性能的影响
        6.2.2 化学成分
        6.2.3 化学元素分布
        6.2.4 改性填料对成纸性能的影响
        6.2.5 改性填料在纸张中的分布特点
    6.3 本章小结
7 改善硅酸钙加填纸成纸性能的研究
    7.1 实验
        7.1.1 实验原料与仪器
        7.1.2 纤维-填料共同磨浆实验方案
        7.1.3 填料复配
        7.1.4 纸张物理性能检测
    7.2 结果与讨论
        7.2.1 填料与浆料共磨对成纸性能的影响
        7.2.2 共同磨浆对填料粒径的影响
        7.2.3 填料复配对成纸性能的改善作用
    7.3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进一步研究建议
    8.1 结论
    8.2 论文创新之处
    8.3 进一步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4)从氯醇法环氧丙烷皂化废水回收沉淀碳酸钙的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我国氯醇法环氧丙烷皂化废水概述
        1.1.1 氯醇法环氧丙烷的生产现状及皂化废水污染问题
        1.1.2 氯醇法环氧丙烷皂化废水的治理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1.2 沉淀碳酸钙工业的概述
        1.2.1 沉淀碳酸钙工业的发展简史
        1.2.2 沉淀碳酸钙的生产方法
        1.2.3 沉淀碳酸钙的分类及应用
        1.2.4 沉淀碳酸钙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3 纳米级沉淀碳酸钙的表面改性
        1.3.1 纳米级沉淀碳酸钙表面改性的意义
        1.3.2 常用的表面活性剂
        1.3.3 碳酸钙的表面改性方法
    1.4 有机废水中低浓度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去除
        1.4.1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概述
        1.4.2 表面活性剂废水的特点及危害
        1.4.3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处理
        1.4.4 电催化氧化法处理低浓度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废水
    1.5 论文立题背景、研究内容和创新性
        1.5.1 立题背景
        1.5.2 研究内容
        1.5.3 创新性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沉淀碳酸钙的制备
    2.1 引言
    2.2 皂化废水制备沉淀碳酸钙的基本原理
        2.2.1 溶液的碳化反应机理
        2.2.2 氯化钙转化的复分解反应原理
        2.2.3 转化终点控制原理
    2.3 实验部分
        2.3.1 环氧丙烷皂化废水主要离子组成分析
        2.3.1.1 试剂、仪器和设备
        2.3.1.2 pH 值的测定
        2.3.1.3 钙离子浓度的测定
        2.3.1.4 氯离子浓度的测定
        2.3.1.5 皂化废水主要离子组成分析
        2.3.2 由环氧丙烷皂化废水制备超细粉体沉淀碳酸钙
        2.3.2.1 试剂、仪器和设备
        2.3.2.2 超细粉体沉淀碳酸钙的制备
    2.4 结果与讨论
        2.4.1 沉淀碳酸钙粉体材料的粒度、形貌和结构
        2.4.2 皂化废水制备沉淀 CaCO3粉体材料的工艺参数研究
        2.4.2.1 反应终点的控制
        2.4.2.2 单因素控制参数的影响
        2.4.2.3 正交试验
    2.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超细粉体沉淀碳酸钙的表面改性
    3.1 引言
    3.2 改性产物的表征
    3.3 实验部分
        3.3.1 试剂和仪器
        3.3.2 改性工艺流程
        3.3.3 实验方法及步骤
        3.3.3.1 实验方案
        3.3.3.2 碳酸钙表面改性的实验步骤
    3.4 结果与讨论
        3.4.1 单因素实验
        3.4.2 正交实验
        3.4.3 活性碳酸钙的制备工艺流程及物料衡算
        3.4.4 超细粉体沉淀碳酸钙的活化效果
    3.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有机废水中低浓度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去除
    4.1 引言
    4.2 硬脂酸钠去除方法的确定
    4.3 实验部分
        4.3.1 试剂和仪器
        4.3.2 含硬脂酸钠废水的模拟与表征
        4.3.3 实验方法
    4.4 结果与讨论
        4.4.1 废水中有机物去除率及能耗的计算
        4.4.2 电解时间的影响
        4.4.3 阳极材料的影响
        4.4.4 电流密度的影响
        4.4.5 极板间距的影响
        4.4.6 硬脂酸钠初始浓度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5)工业废水处理暨纳米碳酸钙的制备(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我国工业水污染现状
        1.1.1 工业水污染分类
        1.1.2 工业废水排放概况
    1.2 工业废水处理方法
        1.2.1 工业废水的处理原则
        1.2.2 工业废水处理方法
        1.2.3 工业废水处理现状及发展趋势
    1.3 纳米碳酸钙的工业应用
        1.3.1 碳酸钙的性质及分布
        1.3.2 碳酸钙的工业发展史
        1.3.3 碳酸钙的分类及制备工艺
        1.3.4 纳米碳酸钙的应用
    1.4 纳米碳酸钙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5 本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参考文献
第二章 以环氧丙烷废水制备纳米碳酸钙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环氧丙烷废水成分分析
        2.2.1.1 试剂与仪器
        2.2.1.2 滤液中钙离子的测定
        2.2.1.3 滤渣成分的测定
        2.2.2 由环氧丙烷废水制备碳酸钙
        2.2.2.1 试剂与仪器
        2.2.2.2 实验步骤
    2.3 结果与讨论
        2.3.1. 温度对纳米碳酸钙粒径的影响
        2.3.2 搅拌转速对纳米碳酸钙粒径的影响
        2.3.3 滴加速度对纳米碳酸钙粒径的影响
        2.3.4 浓度对纳米碳酸钙粒径的影响
        2.3.5 碳酸钙产品的表征及分析
        2.3.5.1 FESEM分析
        2.3.5.2 IR分析
        2.3.5.3 TG分析
        2.3.5.4 XRD分析
    2.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以二氧化硅碳化废水制备纳米碳酸钙及氢氧化钠回收利用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试剂与仪器
        3.2.2 实验步骤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反应机理讨论
        3.3.2 温度对纳米碳酸钙粒径的影响
        3.3.3 搅拌速度对纳米碳酸钙粒径的影响
        3.3.4 滴加速度对纳米碳酸钙粒径的影响
        3.3.5 反应液浓度对纳米碳酸钙粒径的影响
        3.3.6 陈化条件对纳米碳酸钙粒径的影响
        3.3.7 氢氧化钠回收利用
        3.3.7.1 通入CO_2气体中和
        3.3.7.2 直接抽滤
    3.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以碱煮稻壳灰废水制备纳米碳酸钙/二氧化硅包覆材料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碳酸钙的制备
        4.2.1.1 试剂与仪器
        4.2.1.2 实验步骤
        4.2.2 碳酸钙/二氧化硅包覆材料
        4.2.2.1 试剂与仪器
        4.2.2.2 实验步骤
    4.3 结果与讨论
        4.3.1 产品形貌与结构分析
        4.3.2 条件讨论
        4.3.2.1 碳化温度
        4.3.2.2 硅酸钠浓度
        4.3.2.3 碳化气体比例
    4.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6)功能性复合填料的制备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国内外造纸工业的发展趋势
        1.1.1 国外造纸工业的发展趋势
        1.1.2 国内造纸工业的发展趋势
    1.2 国内造纸填料的现状
        1.2.1 常用的造纸填料
        1.2.2 钛白粉的发展现状
    1.3 填料改性新技术
        1.3.1 填料的表面改性机理
        1.3.2 填料改性的方法
        1.3.3 研究现状
    1.4 功能性复合填料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化学法制备复合填料研究现状
        1.4.2 物理法制备复合填料研究现状
    1.5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6 论文研究的目标及内容
第二章 实验装置及实验原理
    2.1 前言
    2.2 实验主要原料及仪器
        2.2.1 主要原料
        2.2.2 主要仪器
    2.3 实验的工艺流程图
    2.4 实验的反应装置及研磨介质的选择
        2.4.1 实验主要反应装置
        2.4.2 研磨介质的选择
    2.5 实验基本原理
        2.5.1 机械力化学的分类及作用机理
        2.5.2 粉体颗粒在机械力作用下发生的变化
        2.5.3 机械力化学的效果评价
        2.5.4 本课题的实验原理
第三章 复合填料的制备及表征
    3.1 前言
    3.2 实验方法
        3.2.1 复合填料的制备
        3.2.2 检测方法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3.1 原料分析结果
        3.3.2 研磨介质与分散剂的作用
        3.3.3 分散剂的用量
        3.3.4 反应浓度
        3.3.5 GCC 与钛白粉比例
        3.3.6 介质物料比
        3.3.7 GCC 研磨时间
        3.3.8 钛白粉加入后研磨时间的确定
    3.4 复合填料的表征
        3.4.1 红外光谱分析
        3.4.2 XRD 分析
        3.4.3 粒径
        3.4.4 复合填料的扫描电镜
        3.4.5 白度
        3.4.6 吸油值测定
        3.4.7 遮盖力的测定
        3.4.8 牢固度
    3.5 小结
第四章 复合填料在纸页抄造中的应用
    4.1 前言
        4.1.1 纸张的光学性能
        4.1.2 填料的留着
    4.2 实验方法
        4.2.1 打浆
        4.2.2 抄片
        4.2.3 纸张性能的测定
        4.2.4 纸页灰分及复合填料留着率的计算
    4.3 结果与讨论
        4.3.1 抄纸最佳工艺的确定
        4.3.2 同灰分下不同填料对纸页性能的影响
        4.3.3 复合填料的留着率
        4.3.4 加填量与纸张的光学性能
        4.3.5 加填量与纸张的物理性能
    4.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7)超临界二氧化碳无水相涂料的制备及表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纸张干法涂布工艺
        1.1.1 无水相涂料的主要特点
        1.1.2 无水相涂料的主要组成
        1.1.2.1 树脂
        1.1.2.2 固化剂
        1.1.2.3 颜料和填料
        1.1.2.4 助剂
        1.1.3 无水相涂布对涂料性能的要求
        1.1.4 无水相涂料的制备方法
        1.1.5 无水相涂料的涂装方法
    1.2 超临界流体
        1.2.1 超临界流体的概念
        1.2.1.1 超临界流体的基本性质
        1.2.1.2 超临界流体的选定
        1.2.2 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技术在聚合物合成中的应用
        1.2.2.1 超临界二氧化碳的性质
        1.2.2.2 超临界二氧化碳中表面活性剂的作用机理
        1.2.2.3 超临界二氧化碳作为高聚物合成的反应介质
    1.3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目的及主要内容
        1.3.1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目的
        1.3.2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超临界二氧化碳中PMMA/碳酸钙无水相涂料的制备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主要原料
        2.2.2 实验仪器及设备
        2.2.3 PMMA/碳酸钙无水相涂料的制备
    2.3 测试与表征
        2.3.1 转化率
        2.3.2 红外光谱(FT-IR)测定
        2.3.3 聚合物分子量及分布的测定
        2.3.4 扫描电镜观测
        2.3.5 热失重(TGA)测定
    2.4 结果与讨论
        2.4.1 引发剂及表面活性剂(稳定剂)的选择
        2.4.2 PMMA分子量及分布与聚合反应条件的关系
        2.4.2.1 引发剂浓度对聚合反应的影响
        2.4.2.2 单体浓度对聚合反应的影响
        2.4.2.3 稳定剂浓度对聚合反应的影响
        2.4.2.4 反应温度对聚合反应的影响
        2.4.2.5 反应时间对聚合反应的影响
        2.4.3 红外光谱(FT-IR)分析
        2.4.4 扫描电镜(SEM)分析
        2.4.5 热失重(TGA)分析
        2.4.6 PMMA/碳酸钙无水相涂料的热降解行为
        2.4.6.1 PMMA的热降解机理研究
        2.4.6.2 PMMA的热解反应动力学研究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超临界二氧化碳中PMMA/BA/碳酸钙无水相涂料的制备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主要原料及仪器设备
        3.2.2 PMMA/碳酸钙无水相涂料的制备
    3.3 测试与表征
        3.3.1 红外光谱(FT-IR)测定
        3.3.2 聚合物分子量及分布的测定
        3.3.3 扫描电镜观测
        3.3.4 热失重(TGA)测定
        3.3.5 差示扫描量热(DSC)测定
    3.4 结果与讨论
        3.4.1 反应条件对聚合反应的影响
        3.4.1.1 丙烯酸丁酯单体浓度对聚合反应的影响
        3.4.1.2 反应温度对聚合反应的影响
        3.4.1.3 反应时间对聚合反应的影响
        3.4.2 红外光谱(FT-IR)分析
        3.4.3 扫描电镜(SEM)分析
        3.4.4 热失重(TGA)分析
        3.4.5 差示扫描量热(DSC)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超临界二氧化碳中PMMA/改性碳酸钙无水相涂料的制备
    4.1 前言
    4.2 实验部分
        4.2.1 主要原料及仪器设备
        4.2.2 纳米碳酸钙表面改性处理
        4.2.3 PMMA/碳酸钙无水相涂料的制备
    4.3 测试与表征
        4.3.1 转化率
        4.3.2 红外光谱(FT-IR)测定
        4.3.3 聚合物分子量及分布的测定
        4.3.4 扫描电镜观测
        4.3.5 热失重(TGA)测定
    4.4 结果与讨论
        4.4.1 PMMA聚合反应条件的影响
        4.4.1.1 稳定剂浓度对聚合反应的影响
        4.4.1.2 反应温度对聚合反应的影响
        4.4.1.3 改性碳酸钙用量对聚合反应转化率的影响
        4.4.2 红外光谱(FT-IR)分析
        4.4.3 扫描电镜(SEM)分析
        4.4.4 热失重(TGA)分析
        4.4.4.1 改性碳酸钙TGA分析
        4.4.4.2 无水相涂料TGA分析
        4.4.5 表面改性碳酸钙及PMMA/改性碳酸钙合成机理探讨
        4.4.5.1 表面改性碳酸钙机理探讨
        4.4.5.2 PMMA/改性碳酸钙合成机理探讨
    4.5 本章小结
结论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
    今后进一步的研究及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

(8)造纸用非金属矿物粉体材料市场消费新动向(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造纸用矿物粉体材料的消费现状
    1.1 主要造纸用矿物粉体消费量与市场占有率
    1.2 碳酸钙
    1.3 滑石
    1.4 高岭土
    1.5 其他矿物粉体材料
2 造纸用矿物粉体材料的发展趋势
    2.1 碳酸钙
    2.2 滑石
    2.3 高岭土
    2.4 其他功能性矿物粉体的开发与利用

(9)填料物理化学特性对留着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 前言
        1.1 研究的目的意义
        1.2 本研究主要内容
    2 文献综述
        2.1 填料的种类及应用
        2.2 填料留着研究现状
        2.3 填料改性研究现状
    3 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实验原料与方法
    1 原料
    2 实验主要仪器
    3 实验方法
        3.1 打浆
        3.2 水分
        3.3 灰分
        3.4 填料粒度分析
        3.5 纤维分级
        3.6 浆料、填料pH 值测定
        3.7 Zeta 电位和电导率测定
        3.8 填料表面电荷测定
        3.9 填料吸油值测定
        3.10 填料沉降体积测定
        3.11 填料分级
        3.12 淀粉吸附量的测定
        3.13 动态过滤测定填料在纤维上的吸附率的方法
        3.14 氧化铝包覆碳酸钙的制备
        3.15 填料留着率的测定
        3.16 强度测定
        3.17 施胶度测定
        3.18 白度测定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1 填料主要性质
        1.1 填料水分
        1.2 灰分
        1.3 酸碱度
        1.4 粒度
        1.5 填料表面电荷
        1.6 填料吸油值
        1.7 填料沉降性能
        1.8 填料的分级
    2. 填料性能对填料留着率的影响
        2.1 填料粒度对填料留着率的影响
        2.1.1 不同粒度填料在未加助留剂时的留着
        2.1.2 不同粒度填料添加CPAM 时的留着
        2.1.3 不同粒度填料在不同微粒助留体系中的留着
        2.2 填料分级对留着率的影响
        2.2.1 碳酸钙级分
        2.2.2 高岭土级分
        2.3 填料复配对填料留着率的影响
        2.4 填料晶形对留着率的影响
        2.4.1 不同晶形的碳酸钙的留着率
        2.4.2 不同晶形的高岭土的留着率
        2.4.3 滑石粉和二氧化钛的晶形与留着率
        2.5 填料表面电性与留着率的关系
        2.5.1 填料表面电性与留着率的关系
        2.5.2 电解质对填料留着率的影响
        2.5.2.1 PEI 对填料留着率的影响
        2.5.2.2 APAM 对填料留着率的影响
        2.5.2.3 无机盐氯化钠与填料、浆料电性的关系
        2.5.2.4 不同分子量 CPAM 对填料留着率的影响
        2.5.2.5 不同取代度阳离子淀粉对填料留着率的影响
        2.5.2.6 不同取代度阳离子淀粉对填料留着率的影响
        2.6 浆料性质与填料留着率的关系
        2.6.1 打浆度对填料留着率的影响
        2.6.2 温度对填料留着率的影响
        2.6.3 浆料种类对填料留着率的影响
    3 填料吸附性能研究
        3.1 填料在纤维上的吸附
        3.1.1 填料在纤维上的吸附量的测定方法
        3.1.1.1 测定装置
        3.1.1.2 过滤滤液体积的选定
        3.1.1.3 过滤网网目确定
        3.1.2 浆料种类及级分对填料吸附率的影响
        3.1.3 混合时间、温度、pH、转速对填料吸附率的影响
        3.1.4 添加助留剂对填料吸附率的影响
        3.2 阳离子淀粉在填料上的吸附
        3.2.1 阳离子淀粉吸附量分析
        3.2.1.1 工作曲线
        3.2.1.2 离心机转速和时间
        3.2.2 阳离子淀粉在填料上的吸附特性研究
        3.2.2.1 不同粒径同种填料上的吸附特性比较
        3.2.2.2 阳离子淀粉在不同晶形填料上的吸附比较
        3.3 纤维和填料混合前后阳离子淀粉的吸附
        3.3.1 阳离子淀粉在高岭土和纤维上的吸附
        3.3.2 阳离子淀粉在碳酸钙和纤维上的吸附
        3.4 阳离子淀粉和原淀粉在填料上的吸附比较
        3.4.1 在碳酸钙上的吸附
        3.4.2 在高岭土上的吸附
        3.4.3 在滑石粉上的吸附
        3.4.4 在二氧化钛上的吸附
    4. 填料性能对造纸施胶、强度、光学性能的影响
        4.1 填料粒度对施胶性能的影响
        4.2 填料粒度对强度性能的影响
        4.2.1 填料粒度对撕裂度的影响
        4.2.2 填料粒度对抗张强度的影响
        4.3 填料粒度对光学性能的影响
    5 填料改性
        5.1 硫酸铝包覆碳酸钙的制备以及影响因素
        5.1.1 反应时间对改性填料粒径与留着率的影响
        5.1.2 搅拌转速对填料粒径与留着率的影响
        5.1.3 反应温度对填料粒径与留着率的影响
        5.1.4 包覆量对填料粒径与留着率的影响
        5.2 硫酸铝包覆碳酸钙的性能
        5.2.1 沉降性能
        5.2.2 表面电荷
        5.2.3 光学显微镜分析
        5.2.4 SEM 分析
        5.2.5 XRD 分析
        5.3 聚丙烯酰胺对改性填料的助留作用
        5.4 改性填料对纸张性能的影响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中文图目录
    附录2:英文图目录
    附录3:中文表目录
    附录4:英文表目录
    附录5:博士在读期间以第一作者发表的文章
详细摘要

(10)纳米碳酸钙改性纤维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改性纤维及其应用前景
    1.2 几种纤维改性的介绍
        1.2.1 常规化学改性纤维
        1.2.2 浸渍处理改性纤维
        1.2.3 酶改性纤维
        1.2.4 多层膜法
        1.2.5 机械预处理
    1.3 纸轻量化的发展趋势
        1.3.1 国内低定量新闻纸的发展情况
        1.3.2 国外涂布纸的发展情况
    1.4 纸张不透明度的形成机理
    1.5 影响纸张不透明性的因素
        1.5.1 纤维原料的影响
        1.5.2 填料的影响
        1.5.3 打浆的影响
        1.5.4 纸张的定量和厚度对不透明度的影响
        1.5.5 纸张的紧度对不透明度的影响
    1.6 高加填量纸的发展及利弊分析
    1.7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8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装置及实验原理
    2.1 前言
    2.2 实验主要原料及仪器
        2.2.1 实验主要原料
        2.2.2 实验仪器
    2.3 实验工艺流程图
    2.4 反应装置图
    2.5 实验基本原理
        2.5.1 加填纸的结构
        2.5.2 反应系统中氢氧化钙的碳化
        2.5.3 反应系统中晶体生长理论
        2.5.4 细胞壁加填理论
第三章 纳米碳酸钙改性纤维的制备
    3.1 前言
    3.2 实验方法
        3.2.1 纤维的筛选
        3.2.2 碳化反应
        3.2.3 改性纤维牢度的测定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3.1 纤维浓度对碳化过程的影响
        3.3.2 温度对碳化过程的影响
        3.3.3 氢氧化钙浓度对碳化过程的影响
        3.3.4 搅拌转速对碳化过程的影响
        3.3.5 CO_2 流量对碳化过程的影响
        3.3.6 气体分布器孔径对碳化过程的影响
        3.3.7 碳化过程中pH 值的变化规律
        3.3.8 碳化过程中电导率的变化规律
        3.3.9 碳化过程分析
    3.4 正交实验的建立及结果分析
    3.5 改性纤维的电镜分析
    3.6 改性纤维的牢度
    3.7 游离碳酸钙的粒径分析
    3.8 小结
第四章 纳米碳酸钙改性纤维的应用
    4.1 前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原料及主要仪器
        4.2.2 实验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改性纤维加入量对纸张性能的影响
        4.3.2 改性纤维抄造普通文化用纸
    4.4 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详细摘要

四、我国造纸研磨CaCO_3发展动向(论文参考文献)

  • [1]白云石用作造纸填料的应用研究[D]. 车元勋. 南京林业大学, 2014(04)
  • [2]相转移—碳化法由石灰石制备纳米轻质碳酸钙及其表面改性工艺条件研究[D]. 刘磊. 合肥工业大学, 2014(07)
  • [3]多孔硅酸钙填料的造纸特性及其加填纸结构与性能的研究[D]. 宋顺喜. 陕西科技大学, 2014(11)
  • [4]从氯醇法环氧丙烷皂化废水回收沉淀碳酸钙的工艺研究[D]. 程红波. 吉林大学, 2013(09)
  • [5]工业废水处理暨纳米碳酸钙的制备[D]. 王卓. 吉林大学, 2011(09)
  • [6]功能性复合填料的制备及应用[D]. 刘雅萍. 华南理工大学, 2011(12)
  • [7]超临界二氧化碳无水相涂料的制备及表征[D]. 廖旭深. 华南理工大学, 2010(04)
  • [8]造纸用非金属矿物粉体材料市场消费新动向[J]. 宋宝祥. 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 2009(03)
  • [9]填料物理化学特性对留着性能的影响[D]. 程金兰. 南京林业大学, 2009(01)
  • [10]纳米碳酸钙改性纤维的研究[D]. 袁力斌. 南京林业大学, 2008(09)

标签:;  ;  ;  ;  

我国纸磨CaCO_3的发展趋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