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思考

城市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思考

一、关于城市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杨光[1](2021)在《宝安义警的运行机理研究》文中认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中的“最后一公里”建设好比足球场上的临门一脚,对社会治安防控效果起到决定性的影响,这个问题长期困扰着实务部门,近年来也受到学界的关注。社会治安防控“最后一公里”建设中的难点,既体现在治安防控网络很难实现无死角覆盖,也体现在治安防控末梢难以有效地延伸。全国各地实务部门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讨,涌现出北京的“西城大妈”“朝阳群众”、浙江的“枫桥经验”,以及新疆“便民警务站”等,这些称谓背后的实质都是“最后一公里”建设的探索。在我国南海之滨的深圳宝安区,于2017年3月成立的宝安义警,同样是公安机关打通社会治安防控“最后一公里”的积极尝试。笔者先后两次前往深圳宝安区实地调研、走访和访谈,发现宝安义警的生成,完全契合了宝安区当地的社会治安特点、“移民文化”,以及强劲的经济发展水平。在稳定运行的近四年时间里,宝安义警队伍通过吸纳动员和培育分散的社会治安力量,建构“拉动式警务模式”,以及提升社会面“见警率”,完成了社会治安防控的“最后一公里”的建设。笔者将宝安义警的实践过程抽象为可复制的一般经验。一是社会治安力量参与的可持续化,包括依托国家资源供给保障社会治安力量动员的连续性,通过日常警民协同强化社会治安力量的参与意识,以及依靠警务知识技能传播提升社会治安力量的参与能力;二是通过填补社会治安防控中的空间、时间、社会以及心理死角,从而实现治安防控目标的无死角化;三是依靠提升社会治安力量的辨识度和防控能力的展现,实现治安防控力量的可视化。以此为基层实践部门完成社会治安防控“最后一公里”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刘兰夫[2](2021)在《A市警察巡逻防控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提出当前,我国改革已进入攻坚期。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原有的社会格局、社会阶层及不同社会群体间利益逐渐出现分化,资本洗牌、文化冲突和价值震荡引发了新时期的社会矛盾,因而城市的治安状况呈现出动态化趋势。针对新时期社会治安防控的客观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特别强调了公共安全、社会治理、治安防控和国家安全,要求加快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健全公共安全体系。这也为公安机关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整治工作指明了方向。巡逻防控工作作为公安机关深入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基础工程,是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与管控社会矛盾的现实需要,也是维护公共安全和打击违法犯罪的最有力手段,对维护社会平稳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多元化、信息化时代,犯罪更加具有流动性、突发性、暴力性,面对巨大压力和严峻挑战,只有深入研究巡逻防控工作的运行机制,发现不足与漏洞,才能不断提高公安机关巡逻防控水平,进而提高防范控制犯罪的整体效能。本文以警察巡逻防控工作基础理论为出发点,明确了A市加强巡逻防控的重要意义,通过研究A市巡逻防控工作现状,分析在巡逻防控体系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充分借鉴国内外在巡逻防控工作中的先进做法和经验,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A市巡逻防控工作思路办法和对策建议,从队伍管理机制、职能改革、勤务模式、战略实施四个方面改进城镇巡逻防控体系建设,以期为基层公安工作提供可行性借鉴和现实意义,推进A市社会治安巡控工作有序开展。

张阳[3](2021)在《大数据背景下公安机关“网格化”巡逻防控体系研究 ——以赤峰市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快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依法打击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赤峰市作为内蒙古自治区人口最多的盟市,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社会治安形势也越来越复杂,各种社会矛盾不断显现,对赤峰市公安机关社会治安治理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大数据技术的出现和广泛应用,打破了公安系统部门之间、警种之间数据信息分享的固有模式,提升了合成作战的效率,为公安机关在新形势下解决社会治安问题提供了新思路。为进一步完善和提高社会治安治理水平,赤峰市公安局经过反复调研、论证,依托大数据背景,于2018年建设了“网格化”巡逻防控体系,投入运行期间,已取得部分成果:有效打击、震慑了各项违法犯罪活动;提升了城市街面见警率;治安案件发案率明显下降;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网格化”巡逻防控体系是一个系统,只有整个系统结构合理、系统内互相配合流畅、每个部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这个系统才能发挥最大的效能。因此,如何分配有限的警力资源,使“网格化”巡逻防控体系各部分通力合作、协调配合,是亟待研究的问题。本文以赤峰市公安局“网格化”巡逻防控体系建设的实践经验为基础,采用访谈法对相关民警进行谈话,分析赤峰市公安局“网格化”巡逻防控工作运行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和问题背后的原因;通过文献研究法收集整理近年来相关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尝试从中找到适合赤峰市本地巡逻防控工作问题的解决之道;通过比较研究法,参考国内外优秀地区的相关做法,与赤峰市“网格化”巡逻防控体系相比较,力求优秀经验与本地实际相结合,为赤峰市公安局“网格化”巡逻防控体系建设做出积极有效的探索。

陈茹[4](2020)在《温州市物联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流动人口不断增多,城市人口急剧增加,社会治安案件时有发生,给城市的社会治安管理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社会治安的好坏,不但同每个人安全感、幸福感息息相关,而且直接关系着国家的稳定和整个社会的发展进步。如何构建完善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避免或减少社会治安案件发生,已成为政府和公安部门亟需解决的问题。城市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不仅需要先进的指导思想与完善的城市建设布局,更需要合理应用先进技术工具来提升社会治安管理水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提高社会治理的智能化水平,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以及移动互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来实现社会治理的精确化与精细化。因此,在城市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中,要充分利用物联网技术,它可以实现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信息交互,从而搭建起全方位、立体的信息管控系统,实现警务资源的最优化配置与实时调度。由此可见,物联网技术在城市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突显。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研究和实地调研,从温州市物联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现状出发,发现温州市物联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物联网技术应用水平较低、基层人员治安防控效果欠佳、治安平台建设规划与执行不完善、信息化指挥平台机动性差。并进一步探究了温州市物联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存在问题的主要成因。在此基础上,运用相关理论提出完善温州市物联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一是提高物联网技术应用程度,主要有提高突发事件的物联网技术应用;提高损害事件的物联网技术应用两个路径。二是加强基层防控人员的能力培养,主要从提高基层防控人员选拔标准;加强基层防控人员技术培训;促进基层人员之间交流合作三个方面协同推进。三是从规划、执行上加强治安平台建设,主要从严密规划和严格执行两条线提出切实策略,以完善物联网社会治安防控平台建设。四是提高信息化指挥平台效率及机动性,主要从调动治安各部门人员的积极性;采用高效管理模式;建立相应监察部门以及进行指挥平台升级四点落实。本研究旨在为温州市政府和公安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理论支持,并为我国其他城市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提供借鉴。

周唯[5](2020)在《大数据背景下Y市社会治安防控工作优化研究》文中认为伴随着计算机及互联网领域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社会所诞生的数据规模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扩大,数据种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特征也宣布了人类大数据时代的正式到来。同时大数据、物联网等大数据时代技术也革命性的改变了我们传统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管理模式。运用大数据理念重新构建新时代社会治安防控工作对于社会治安防控部门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在此环境下,治安防控部门应当运用大数据等技术,提供更加精准分析、精准服务、精准治理、精准反馈的治安防控工作。对大数据背景下的社会治安防控工作进行研究,首先要了解国内外社会治安防控工作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大数据在社会治理领域的研究进展等背景情况,其次要明晰大数据等前沿技术与社会治安防控工作之间的关系,明确大数据在社会治安防控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最后要研究大数据如何切入到Y市社会治安防控工作中去,并发挥其在工作中的革新性作用。本文以Y市社会治安防控工作优化为研究对象,以政府治理理论、城市治理理论为理论支撑,运用个案研究、经验总结、查阅文献等研究方法对如何运用大数据提升Y市治安防控工作进行了研究,阐述大数据背景下Y市治安防控工作取得的成效,深入分析存在的不足及成因,主要包括:Y市未建立完善的社会治安防控工作理念、区域发展失衡、数据库数据质量不高、数据孤岛现象仍旧普遍、数据预警能力不足、社会治安防控人数不足且科技能力欠缺、社会化治理程度低。本文还对形成上述问题的原因进行了进一步分析,并对国内有关城市的经验进行梳理与借鉴,究其原因,主要是对大数据背景下的社会治安防控工作认识还不到位;资金投入不协调;陈旧数据有待更新;数据分析运用水平低;数据监管利用不足;数据型人才储备不足;社会化治安防控工作推进不足。基于以上原因,本文提出的主要对策建议有:一是要加强思想建设;二是要加快软硬件设备建设;三是要提高基础数据采集精准度;四是要强化与政府以及其他单位的合作;五是要加强特殊行业数据监管;六是要强化人才培养;七是要深化群防群治工作。

苗春[6](2020)在《上海农村流动人口治安管理创新研究 ——以金山区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国家经济发展,东西部发展也变得相对不平衡,农村人口涌入城市,西部偏远地区劳动力涌向东部发达城市,这在为城市带来劳动力的同时,也对城市的社会治安管理工作带来了挑战。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对流动人口治安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以警务视角为切入点,将上海郊区派出所对农村地区的流动人口治安管理为研究对象,运用协同治理理论,通过介绍上海郊区派出所农村流动人口治安管理现状和取得的成绩,并以金山区为例,对其在农村流动人口治安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为进一步优化上海农村流动人口治安管理工作提出一些建议。本文认为,上海农村地区流动人口治安管理取得的成效表现在:社区警务信息化水平提高,民警兼任村官警民关系进一步和谐,农村社会面智能安防建设得到提升,群防群治力量不断加强。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上海农村地区流动人口治安管理工作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为:流动人口管理难度较大、流动人口治安管理工作开展不扎实、部门联动有待加强、警力配置完善,智能安防设施建设需待推进,社区民警能力素质有待提高,目标管理需要进一步优化。因此,我们可以在管理过程中通过完善基层警力配置,科学考核,加强安防设施建设、发挥联勤联动等方面,进一步提升上海郊区尤其是农村地区的流动人口治安管控效力。本文通过文献研究、调查研究、访谈、个案研究等方法分析上海郊区派出所在农村流动人口治安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以相关理论为抓手,对上海农村地区流动人口治安管理提出一些合理的改进措施,本文除了导论、结论外,主体内容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阐释了流动人口治安管理的含义和相关理论以及启示;第二部分介绍了上海农村地区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现状;第三部分就金山区农村流动人口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分析;第四部分结合实际,对上海郊区派出所如何提高农村流动人口治安管理工作提出了一些优化措施。

侯小刚[7](2020)在《大数据思维下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研究 ——以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为例》文中指出大数据已经成为新资源、新技术和新理念的混合体。社会治安防控工作也迎来了巨大挑战,地方政府要抢抓这个社会变革的历史机遇,运用大数据思维,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利用现代信息化手段来拓宽治理边界、提高治理效率、增强治理精度。本文选取大数据思维下地方政府如何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进行研究。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实证研究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传统发展模式与大数据思维模式下的苏州市公安局吴中分局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情况为样本,进行对比分析,分析了思想理念、规划设计、数据管理、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变化情况以及变化产生的原因,研究了大数据思维对组织架构、治理格局、实现路径的影响,本文以吴中公安分局为例,从理念认识不清晰和发展方向不明确,壁垒未打通和集约化程度不高,警务创新与实际业务脱钩现象明显等方面,探讨了目前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和产生原因。本文的研究表明,虽然大数据思维模式下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仍然存在技术进步与机制配套不适配的情况,这与地方政府的执政理念以及相关机制建设的滞后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同时,公安大数据人才队伍严重缺失,在推进智慧公安建设进程中,对科技公司依赖度过高,也呈现出“内生动力不足,外生动力受限”的情况。最后,本文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提出了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优化建议,在思想理念和规划设计方面,提出了要秉持大数据思维的典型思维模式,坚持集中建设管理,统一建设标准;数据管理和数据建模方面,提出建设自有大数据中心并配套相应机制,通过数据建模驱动基层警务减负增效;机制建设和制度创新方面,在区级层面出台各项管理规定,通过成立专班、工作组等方式强力推进专项工作。

朱昌桦[8](2020)在《苏州市吴中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但是,各种利益群体间的矛盾加剧、风险隐患、公共安全等问题也逐渐增多,新型犯罪等治安问题逐步凸显,并且呈现出发现难、管控难、治理难的发展趋势。在这样的大环境背景下,传统的社会治安防控方法与社会整体发展已严重脱节,无法解决现有的社会矛盾。而苏州市吴中区作为苏州市区辖区面积最大的一个行政区域,并且绝大部分为城乡结合部,情况复杂,外来人口流动频繁,社会不稳定因素较多因此,根据吴中区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立体化、信息化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优化升级现有的吴中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迫在眉睫,也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重要保障。本文以系统论、环境防范理论、治理理论作为理论基础,以文献法、个案研究法、系统分析法、访谈法为研究方法,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作了梳理;从社会治安、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以及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概念界定切入,阐释了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必要性、建设的目标和运行机制,然后以苏州市吴中区为个案,对现有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实践和取得的初步成效进行了系统提炼,分析了其社会治安防控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以及目前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存在的整体性不足、公安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社会力量未充分发挥作用、科技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等问题,分析其原因在于部分单位和群众思想认识不够、管理体制和理念需要完善以及保障措施比较欠缺。最后,针对问题和原因,在原有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基础上,依据社会发展最新趋势下的各种社会治安因素,提出了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优化路径,主要包括提升社会治安防控法治化水平、智能化水平、专业化水平和社会化水平。

杨介卿[9](2020)在《城市CBD商圈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研究 ——以整体性治理理论为理论基础》文中研究说明商圈是一个城市的繁荣象征,更是一个城市的亮丽名片。它是城市人口最密集、财富最集中、交通最便捷、突发性大客流、大物流等不确定因素最多的区域。这些特征容易引发社会各种矛盾和诱发各种隐性危险,直接影响着商圈的整体安全。如今,在警力不足矛盾日益突出、治安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如何确保整个商圈的治安秩序不出问题,是一个值得深思的现实课题。本文以大城市商圈的治安防控为研究落脚点,以整体性治理理论为理论基础,以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论述为指导,以上海市黄浦区(以下简称:黄浦区)CBD商圈为例开展实证研究,通过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访谈法等,分析问题,提出建议。本文的核心观点概括起来就是“党委主导、政府负责、部门联动、群众参与、公安运作”,创新社会治理的基本路径,构建“联防共治”的新格局。本文提出了三个方面的新观点,同时试图解决一个大难题。三个新观点:一是提升管控层面,建立商圈属地政府“联防共治联席会议”制度,整合相关部门主体资源,形成“主体共治”合力,从而完成从碎片化管理向整体性治理的变革。二是用制度挖掘社会力量参与联防潜力,建立“全民联防”制度,用责任凝聚社会治理力量群策群力。三是公安内部挖潜,推行各警种联动机制,建立“全警联动”制度,扩大各警种执勤警力就近治安辐射范围,提高用警效率。一个大难题:通过社会挖掘力量、整合相关部门资源、公安内部挖潜这“三个策略”,有效缓解警力资源长期不足难题。

虞文敏[10](2020)在《城乡结合部中小学校园的治安防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由于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导致的城市扩张和农村人口对城市资源需求的提升产生的人口迁移,使得原本泾渭分明的农村和城市的边界模糊甚至消除,产生具有特殊属性的城乡结合部区域,区别于“熟人社会”为主的农村和运行机制成熟的城市。人口流动频繁、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社会管理机制不健全等因素,使得城乡结合部成为治安问题频发的重点区域。城乡结合部的中小学校园,也成为财产损失、人身侵害等各类案、事件高发的场所。因此,系统化研究城乡结合部中小学校园治安问题的发生规律,对于强化城乡结合部校园治安管理,减少该区域违法犯罪,促进校园的安全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立足于中小学校园的治安防控工作,以城乡结合部的中小学校园为研究主体,根据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理论、防卫空间理论和犯罪机会理论,主要利用文献研究法、实地调查法以及案例分析法,围绕问题探究、原因分析、域外经验借鉴和对策建议四个层面展开。城乡结合部中小学校园的主要治安问题有:校外人员针对教师、学生实施违法犯罪方面;在校学生实施违法犯罪方面;学校教工实施违法犯罪方面。从家庭教育、学校和政府管理以及社会环境等角度进行剖析,产生这些治安问题的原因是:城乡结合部中小学校园周边环境复杂;城乡结合部中小学学生生源复杂;城乡结合部中小学校园安防配套设施不健全;城乡结合部中小学校园治安防控工作不到位等。国外制定校园安全法律;建立专门的校园警察机构;开展校园安全宣传教育和培训演练;提供充足的防控经费和科学的防控设施保障;实施全面科学的校园周界安全防范措施等经验做法对我国校园安保的有借鉴意义。为此,加强城乡结合部中小学校园的治安防控,在政府层面,强化政府、公安机关及其他相关职能部门在校园治安防控方面的相互分工协作,共同对校园周边治安环境和重点因素进行的摸排整顿;在校园管理层面,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校园安防基础设施建设和相关管理制度;在家庭教育层面,通过教育宣传优化家庭教育,创新教育监护模式,建立预防涉校案、事件的家庭防线。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城乡结合部中小学校园治安事件的特征和规律并且找到与之对应的防范机制,为有关部门制定针对性的解决策略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关于城市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城市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宝安义警的运行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突破社会治安防控“最后一公里”的艰难
    1.2 研究综述
        1.2.1 警务辅助力量
        1.2.2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1.2.3 情景犯罪预防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社会治安力量动员
        1.3.3 研究方法
    1.4 研究意义与研究框架
        1.4.1 研究意义
        1.4.2 研究框架
2 社会治安防控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2.1 社会治安防控网络难以全面覆盖
        2.1.1 警察组织的外部行动者相继退出
        2.1.2 规范化建设导致科层制警力下渗艰难
        2.1.3 基层警务力量“分身乏术”
    2.2 社会治安防控末梢的延伸难度显着提升
        2.2.1 城镇化建设造成治安缝隙增大
        2.2.2 暴恐威胁致使城市防控需求增长
        2.2.3 社会力量的治安参与动力薄弱
    2.3 突破社会治安防控“最后一公里”的尝试
        2.3.1 西城大妈与朝阳群众
        2.3.2 枫桥经验
        2.3.3 新疆便民警务站
    2.4 小结
3 宝安义警的生成背景
    3.1 经济发展与城镇化交叠下的巨变
        3.1.1 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3.1.2 城市的爆炸式扩张
        3.1.3 人口的几何式增长
    3.2 社会治安形势变化:宝安区“打防兼顾”需求愈发突出
        3.2.1 犯罪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1986-1999)
        3.2.2 犯罪的斜率上升时期(2000-2003)
        3.2.3 社会治安形势出现拐点(2004-2007)
        3.2.4 犯罪率的攀升(2008-2011)
        3.2.5 社会治安形势再次出现拐点(2011-)
    3.3 宝安区警力“洼地”矛盾急剧凸显
        3.3.1 警力配置严重不足
        3.3.2 “人口倒挂”严重致使管理需求陡增
        3.3.3 “救急”的宝安辅警队伍
        3.3.4 治安围合的艰难实现与尝试
    3.4 宝安区具备良好的社会协作基础
        3.4.1 敢为人先的宝安精神有利于激发创新尝试
        3.4.2 开放包容的移民文化有助于“粘合”社会力量
        3.4.3 流动人口具有社会归属感的提升需要
    3.5 小结
4 宝安义警突破社会治安防控“最后一公里”的实践探索
    4.1 吸纳动员社会治安力量
        4.1.1 精心选择动员范围
        4.1.2 建构高效动员工作机制
        4.1.3 运用强制性与策略性动员方式
    4.2 建构“拉动式警务模式”
        4.2.1 构建“内保外用”的治安防控体系
        4.2.2 运用“深众”智能化全域调度平台
        4.2.3 搭建“一呼百应”的快速反应机制
        4.2.4 开展全天候拉动演练与“红蓝对抗”
    4.3 显着提升“见警率”
        4.3.1 增加社会面“警力”数量
        4.3.2 建设规模化“屯警点”
        4.3.3 构建重点部位防控单元:义警处突小组
    4.4 小结
5 宝安义警的可复制“基因”
    5.1 社会治安力量参与的可持续化
        5.1.1 依托国家资源保障社会治安力量动员的连续性
        5.1.2 通过日常警民协同强化社会治安力量的参与意识
        5.1.3 依靠警务知识技能传播提升社会治安力量的参与能力
    5.2 治安防控目标的无死角化
        5.2.1 填补空间死角:利用社会治安力量延伸防控触角
        5.2.2 弥补时间死角:缩短“警力”响应时间
        5.2.3 弥合社会死角:组织化吸纳社会治安力量再造“熟人社会”
        5.2.4 清除心理死角:社会安全感的经营
    5.3 治安防控力量的可视化
        5.3.1 提高社会治安力量的辨识度
        5.3.2 展现社会治安力量的防控能力
    5.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2)A市警察巡逻防控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论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
    第一节 警察巡逻防控工作的概念
        一、警察巡逻防控工作的内涵
        二、警察巡逻防控工作的特征
    第二节 相关理论基础
        一、治理理论
        二、无增长改善论
第三章 A市警察巡逻防控工作现状及问题分析
    第一节 A市警察巡逻防控工作现状
        一、人员结构
        二、业务职能
        三、勤务模式
        四、防控手段
        五、A市警察巡逻防控工作取得的成效
    第二节 A市警察巡逻防控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巡逻队伍交流不畅,年龄结构老化
        二、巡逻工作职能单一,滋生轻视心理
        三、勤务模式传统固化,存在较大漏洞
        四、应急联动机制不强,信息共享迟滞
    第三节 A市巡逻防控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公安队伍管理机制不科学
        二、巡防系统机构改革不到位
        三、警力布局规划缺乏创新性
        四、现代化防控手段运用不足
第四章 A市巡逻防控工作的改进对策
    第一节 完善科学的队伍管理机制
        一、优化警力补充机制
        二、落实岗位交流机制
        三、完善考核奖惩机制
        四、建立社会参与机制
    第二节 深化巡逻防控职能改革
        一、深化执法业务融合
        二、深化巡逻处置衔接
        三、深化巡防力量整合
        四、深化队伍教育建设
    第三节 创新巡逻防控勤务模式
        一、防控网格化模式
        二、快速处置圈模式
        三、街面警务站模式
    第四节 推进科技强警战略实施
        一、加强“大数据”平台建设应用
        二、加强“智慧街面”巡防体系建设
        三、加强“互联网”群防力量参与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3)大数据背景下公安机关“网格化”巡逻防控体系研究 ——以赤峰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研究内容
        2.研究方法
    (四)研究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1.研究的创新点
        2.研究的不足之处
一、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界定
        1.大数据、公安大数据
        2.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3.“网格化”巡逻防控体系
    (二)理论基础
        1.无增长改善理论
        2.街头官僚理论
        3.破窗理论
二、大数据背景下赤峰市公安局“网格化”巡逻防控体系的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网格化”巡逻防控体系的建设现状
        1.“网格化”巡逻防控体系的整体布局
        2.“网格化”巡逻防控体系的运行机制
        3.“网格化”巡逻防控体系的现实成效
    (二)“网格化”巡逻防控体系存在的问题
        1.巡防工作处于次要地位
        2.民警缺乏工作积极性
        3.民警专业技能更新缓慢
        4.警力部署不科学
        5.巡逻警力不足、防控辐射面窄
        6.警务保障滞后
三、大数据背景下赤峰市公安局“网格化”巡逻防控体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巡逻防控观念滞后、重视不足
    (二)绩效考评机制不完善
    (三)巡防民警业务素质不高
    (四)警力配置缺乏长效机制
    (五)警察人力资源断档缺位
    (六)警务保障机制不健全
四、国内外巡逻防控体系工作经验借鉴
    (一)国外巡逻防控经验借鉴
        1.美国巡逻勤务模式
        2.英国巡逻勤务模式
    (二)国内巡逻防控经验借鉴
        1.上海市巡逻防控模式
        2.香港巡逻防控模式
    (三)国内外巡逻防控经验启示
        1.科学划分巡逻网格,制定弹性制的巡逻勤务
        2.一警多能,一巡多效
        3.建立综合指挥室,推动巡逻勤务信息化
五、完善大数据背景下赤峰市公安局“网格化”巡逻防控体系建设的对策
    (一)转变“网格化”巡逻防控工作理念
        1.树立正确的巡逻防控工作理念
        2.树立巡逻防控是治安管理的主体意识
        3.树立多方力量齐抓共管与社会治理理念
        4.树立巡逻民警主动服务理念
    (二)依托公安大数据信息平台
        1.坚持以情报信息引导巡逻
        2.坚持以综合研判辅助巡逻
        3.坚持以信息共享、数据互通保障巡逻
    (三)完善巡逻防控管理机制
        1.建立巡逻防控相关配套保障机制
        2.健全巡逻防控绩效考核机制
        3.调整巡逻防控警务督察机制
    (四)加强巡逻民警队伍建设
        1.增强巡逻民警队伍可持续发展
        2.优化巡逻民警人员配置
        3.坚持“一警多能”发展方向
    (五)加强群众力量的参与程度
        1.鼓励群众参与巡逻防控
        2.发挥网格内群众优势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访谈提纲
致谢

(4)温州市物联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述评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思路
    1.5 研究创新之处与不足
        1.5.1 研究创新之处
        1.5.2 研究不足之处
2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2.1.2 物联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2.2 理论基础
        2.2.1 协同治理理论
        2.2.2 资源配置理论
3 温州市物联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现状和成效
    3.1 数据来源与样本概况
    3.2 温州市物联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现状
    3.3 温州市物联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主要举措
    3.4 温州市物联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取得的成效
4 温州市物联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温州市物联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4.1.1 物联网技术应用水平较低
        4.1.2 基层人员治安防控效果欠佳
        4.1.3 治安平台建设规划与执行不完善
        4.1.4 信息化指挥平台机动性差
    4.2 温州市物联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2.1 物联网应用难度高、技术不完善
        4.2.2 基层人员能力有限、综合素质较低
        4.2.3 治安平台建设规划、执行力度不足
        4.2.4 信息化指挥平台缺效率、人员存在排斥心理
5 完善温州市物联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5.1 提高物联网技术应用程度
        5.1.1 提高突发事件的物联网技术应用
        5.1.2 提高损害事件的物联网技术应用
    5.2 加强基层防控人员的能力培养
        5.2.1 提高基层防控人员选拔标准
        5.2.2 加强基层防控人员技术培训
        5.2.3 促进基层人员之间交流合作
    5.3 从规划、执行上加强治安平台建设
        5.3.1 规划上加强治安平台建设
        5.3.2 执行上加强治安平台建设
    5.4 提高信息化指挥平台效率及机动性
        5.4.1 调动治安各部门人员的积极性
        5.4.2 采用高效管理模式
        5.4.3 建立相应监察部门
        5.4.4 进行指挥平台升级
6 研究结论和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关于温州市物联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调查问卷
致谢

(5)大数据背景下Y市社会治安防控工作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1.3.2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1.3.3 简要评述
    1.4 研究目标
    1.5 研究内容
    1.6 研究方法
    1.7 技术路线
    1.8 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
        1.8.1 论文创新之处
        1.8.2 论文不足之处
第2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数据、大数据与云计算
        2.1.2 社会治安防控
    2.2 相关理论
        2.2.1 政府治理理论
        2.2.2 城市治理理论
第3章 大数据背景下Y市社会治安防控工作现状
    3.1 在思想理念上逐步重视
    3.2 规划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3.3 加强基础数据采集
    3.4 强化数据利用
    3.5 重视人才培养
    3.6 开展社会化治理工作
    3.7 开展巡逻防范工作
第4章 大数据背景下Y市社会治安防控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4.1 存在的主要问题
        4.1.1 未建立完善的社会治安防控工作理念
        4.1.2 区域发展失衡
        4.1.3 数据库数据质量不高
        4.1.4 数据孤岛现象仍旧普遍
        4.1.5 数据预警能力不足
        4.1.6 社会治安防控人数不足且科技能力欠缺
        4.1.7 社会化治理程度低
    4.2 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
        4.2.1 认识不到位
        4.2.2 资金投入不协调
        4.2.3 陈旧数据有待更新
        4.2.4 数据分析运用水平低
        4.2.5 数据监管利用不足
        4.2.6 数据型人才储备不足
        4.2.7 社会化治安防控工作推进不足
第5章 经验借鉴及相关启示
    5.1 济南市运用大数据优化社会治安防控工作的经验
    5.2 苏州市运用大数据优化社会治安防控工作的经验
    5.3 对Y市工作优化升级的启示
        5.3.1 体制建设方面
        5.3.2 基础建设方面
        5.3.3 思想理念方面
第6章 大数据背景下Y市社会治安防控工作优化提升的对策建议
    6.1 强化思想建设
        6.1.1 提升领导层面的大数据认知
        6.1.2 提升运用新技术处理打防工作的意识
    6.2 加快软硬件设备建设
        6.2.1 强化数据储存设备及运行设备的建设
        6.2.2 强化城市感知设备的建设
        6.2.3 强化执法管理装置配备
    6.3 提高基础数据精准度
        6.3.1 细化人口等基础信息数据库的登记工作
        6.3.2 提高对小区、商户、工厂、企业等地标信息的采集准确度
        6.3.3 精准收集录入吸毒人员等特殊人员信息
    6.4 强化与政府以及其他单位的合作
        6.4.1 加强与政府部门之间的合作
        6.4.2 加强与大型IT公司的合作
    6.5 加强特殊行业数据监管
        6.5.1 对旅馆业数据的监管
        6.5.2 对公交、出租车等公共交通行业数据的监管
        6.5.3 对寄递、物流业数据的监管
        6.5.4 对出租房数据的监管
    6.6 强化人才培养
        6.6.1 加快科技人才引进
        6.6.2 强化在岗人员培训
    6.7 深化群防群治工作
        6.7.1 加强“网格化”群防群治力量建设
        6.7.2 促进保安服务业快速发展
        6.7.3 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
        6.7.4 充分发挥人民调解作用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6)上海农村流动人口治安管理创新研究 ——以金山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和目的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的研究现状
        1.2.2 国外的研究现状
        1.2.3 研究述评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调查研究法
        1.4.3 访谈法
        1.4.4 个案研究法
    1.5 论文创新之处及不足
第2章 流动人口治安管理及相关理论应用
    2.1 相关概念
        2.1.1 户籍制度的含义
        2.1.2 流动人口的含义
        2.1.3 流动人口的特点
        2.1.4 治安管理
        2.1.5 治安工作中对流动人口的管理
    2.2 协同治理理论
        2.2.1 协同治理理论
        2.2.2 协同治理理论与农村流动人口治安管理的关系
        2.2.3 协同治理理论在农村流动人口治安管理方面的运用
第3章 上海农村流动人口治安管理工作的现状
    3.1 上海市农村流动人口治安管理面临的挑战
        3.1.1 农村流动人口群租现象增加了治安管理难度
        3.1.2 治安防控资源配置不足降低了治安管理效率
    3.2 上海农村治安工作中对流动人口的管理成果
        3.2.1 优化管理机制,发挥民警兼任村官作用
        3.2.2 提高农村社区警务信息化水平
        3.2.3 积极构建现代化智能安防体系
第4章 金山区农村流动人口治安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4.1 金山区农村流动人口治安管理的主要情况
        4.1.1 金山区外来流动人口情况
        4.1.2 金山区农村流动人口管理模式
        4.1.3 当前金山区农村流动人口治安管理工作取得的成效
    4.2 金山区流动人口治安管理存在的问题
        4.2.1 流动人口管理难度大
        4.2.2 流动人口治安管理工作开展不扎实
        4.2.3 部门联动有待加强
        4.2.4 智能安防设备不足
    4.3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3.1 流动人口基础信息掌握不全面
        4.3.2 外来流动人口的社区融入度低
        4.3.3 社区民警工作缺乏积极性
        4.3.4 警务合作存在困难
        4.3.5 智能安防设施建设推进缓慢
第5章 优化上海农村流动人口治安管理的对策
    5.1 充分利用智慧公安信息平台,推进智能化建设
        5.1.1 建立以电子地图为依托的人口信息管理系统
        5.1.2 建立以政务网为依托的流动人口信息平台
        5.1.3 发挥人口信息的分析研判作用
    5.2 健全日常管理机制,加强部门协作,提高流动人口管理效率
        5.2.1 协同领导机制
        5.2.2 确立人口信息社会化采集机制
        5.2.3 建立公安内部及与政府其他职能部门的沟通协作机制
    5.3 将流动人口管理与社区警务工作深度融合
        5.3.1 优化社区民警队伍
        5.3.2 深层推动“民警兼任村官”的组织模式
    5.4 提升派出所民警警务工作效能
        5.4.1 创新流动人口管理模式,实行分类管控
        5.4.2 加强农村治保会建设
        5.4.3 强化警察公共关系建设力度,树立服务意识
    5.5 加大农村地区智能安防建设力度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访谈提纲
致谢

(7)大数据思维下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研究 ——以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一) 国外研究综述
        (二) 国内研究综述
    三、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一) 研究方法
        (二) 研究框架
    四、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一) 可能的创新
        (二) 可能的不足
第一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第一节 基本概念
        一、大数据思维特征
        二、大数据思维与传统思维的区别及优劣比较
        三、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定义
        四、警务机制与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异同点及关系
    第三节 理论基础
        一、社会治理理论
        二、公共安全管理理论
第二章 大数据思维下苏州市吴中区社会防控体系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原因分析
    第一节 现状成效
        一、树立了全新理念
        二、成立了吴中区视频办、吴中公安分局科信委
        三、启动了吴中智慧警务一揽子工程
        四、构建网格化社会综合治理模式
    第二节 问题不足
        一、人少事多,工作增量远超警力增量
        二、重打轻防,非接触式犯罪爆发式增长
        三、本地数据库尚未建立,无法开展本地个性化分析
        四、重建设投入,轻机制配套
        五、警务创新与实际业务脱钩现象明显
        六、科技人才缺乏,专家级人才稀缺
        七、公安独木难支,外部力量缺位
    第三节 原因分析
        一、理念认识不清晰、发展方向不明确
        二、警务模式变革稍显滞后
        三、壁垒未打通、集约化程度不高
        四、科技民警队伍建设不到位
        五、社会治安防控力量参与途径受困
第三章 国内外大数据思维下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创新经验
    第一节 国内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创新经验
        一、杭州市
        二、温州市
    第二节 国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创新经验
        一、纽约市
        二、新加坡市
第四章 大数据思维下苏州市吴中区建设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前景展望和对策建议
    第一节 前景展望
        一、开放性
        二、智慧性
        三、服务性
    第二节 对策建议
        一、思想理念和规划设计方面
        二、数据管理和数据建模方面
        三、机制建设和制度创新方面
第五章 研究结论及不足地方
参考文献
致谢

(8)苏州市吴中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的背景和研究意义
        (一) 选题的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一) 国内研究综述
        (二) 国外研究综述
        (三) 简要评述
    三、论文的结构安排和研究思路
        (一) 结构安排
        (二) 研究思路
    四、研究方法
        (一) 文献法
        (二) 个案研究法
        (三) 系统分析法
        (四) 访谈法
第一章 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
    一、基本概念界定
        (一) 社会治安
        (二)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三)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二、基本理论
        (一) 系统论
        (二) 空间防范理论
        (三) 治理理论
第二章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目标与运行机制
    一、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目标与思路
        (一)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目标
        (二)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思路
    二、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要求
        (一)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必须具备战略性
        (二)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要体现超前性
        (三) 社会治安防控部门与职能要发挥协作性
    三、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一) 是适应我国社会治安形势复杂程度加剧的需要
        (二) 是社会控制和管理方式变化的需要
        (三) 是应对新型违法犯罪的需要
    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运行机制
        (一)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运行的要求
        (二)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运行的要素
        (三)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运行必备的条件
第三章 苏州市吴中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实践
    一、吴中区概况
    二、近年来吴中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状况
        (一) 完善防控组织体系
        (二) 健全基础防控机制
        (三) 建立动态巡防体系
        (四) 推进智能设备建设
    三、吴中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运行成效
        (一) 违法犯罪警情有所下降
        (二) 危机处理能力逐步提高
        (三) 群众满意度提高
第四章 苏州市吴中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当前吴中区社会治安防控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一) 社会治安局势日益复杂
        (二) 人民群众的公共安全需求日益增长
        (三) 公安机关警力资源不足
    二、吴中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中存在的不足
        (一) 防控体系建设整体性设计不够完善
        (二) 公安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三) 社会力量未充分发挥作用
        (四) 科技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三、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 部分单位和群众思想认识不够
        (二) 管理体制和理念需要完善
        (三) 保障措施比较欠缺
第五章 苏州市吴中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优化路径
    一、提升治安防控法治化水平
        (一) 用法律法规来保障防控体系建设
        (二) 加强法治教育和法治宣传
    二、提升治安防控智能化水平
        (一) 完善社会动态智能感知体系
        (二) 深化智慧警务基础支撑体系
        (三) 构建警务大脑智能应用体系
    三、提升治安防控专业化水平
        (一) 加快推进合成作战打击模式
        (二) 加快推进数据指挥服务体系建设
        (三) 大力实施全警情报战略
    四、提升治安防控社会化水平
        (一) 完善群众“意识防”工作
        (二) 开展平安志愿者队伍建设
        (三) 全力推进社区网格配套工作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访谈记录

(9)城市CBD商圈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研究 ——以整体性治理理论为理论基础(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二)国内研究综述
        (三)综述评析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研究创新与不足
        (一)研究创新
        (二)研究不足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
        (一)CBD商圈的基本概念
        (二)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概念
    二、整体性治理理论
        (一)整体性治理理论的内涵
        (二)整体性治理理论的主要思想
        (三)整体性治理理论的主要机制
    三、整体性治理理论对城市CBD商圈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适用性
        (一)城市CBD商圈治安防控体系构成要素
        (二)整体性治理理论指导意义
        (三)整体性治理理论契合性
第三章 黄浦区CBD商圈治安防控体系现状
    一、黄浦区CBD商圈治安现状
    二、黄浦区CBD商圈治安防控工作举措
        (一)构建联动机制
        (二)搭建两个闭环
        (三)融合科技协防
    三、黄浦区CBD商圈治安防控工作初见成效
        (一)商圈内发案率大幅降低
        (二)公安基础工作显着增强
        (三)快速反应能力明显提升
        (四)群众的满意度明显增强
第四章 黄浦区CBD商圈治安防控体系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黄浦区CBD商圈治安防控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整体性治理体制不顺
        (二)整体性治理机制不灵
        (三)整体性治理手段不足
    二、黄浦区CBD商圈治安防控体系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没有抓住“整体性治理”的关键问题
        (二)没有建立“各主体单位”的考核制度
        (三)没有跟上“防控智能化”的科技建设
第五章 完善黄浦区CBD商圈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对策
    一、引入整体性治理理念,构建治安防控体系整体格局
        (一)坚持党委主导政府负责,协同多部门联合参与
        (二)坚持公安机关主导地位,发挥各主体协同作用
        (三)坚持树立整体性治理理念,强化责任合作意识
    二、破解治理碎片化现象,完善治安防控运行制度机制
        (一)搭建统一指挥中心
        (二)健全跨部门联动机制
        (三)建立跨部门联动制度
    三、把握整体性合理布局,夯实商圈治安防控工作基础
        (一)强化商圈管理布局
        (二)把控重点行业领域
        (三)掌握治安复杂区域
    四、整合多维资源的应用,加强治安防控体系保障机制
        (一)推进监控平台建设
        (二)落实信息平台互联
        (三)提升信息分析能力
        (四)推进人才保障机制
    五、要有前瞻性科技谋划,给治安防控装上“超级大脑”
第六章 总结及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10)城乡结合部中小学校园的治安防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缘起、意义
        1.1.1 研究缘起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1.2.2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研究法
        1.3.2 实地调查法
        1.3.3 案例分析方法
    1.4 理论基础
        1.4.1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理论
        1.4.2 防卫空间理论
        1.4.3 犯罪机会理论
2 概念界定
    2.1 城乡结合部
    2.2 城乡结合部中小学校园
    2.3 城乡结合部中小学校园治安防控
3 城乡结合部中小学校园的主要治安问题
    3.1 校外人员针对教师、学生实施违法犯罪方面
        3.1.1 针对出入校园人员的极端暴力事件屡有发生
        3.1.2 非法侵害校园人员财物案件频发
    3.2 在校学生实施违法犯罪方面
        3.2.1 校园欺凌行为明显多于城区
        3.2.2 侵害学生财物案件占比较高
    3.3 学校教工实施违法犯罪方面
        3.3.1 故意伤害学生案件易发
        3.3.2 猥亵、强奸学生案件时有发生
4 城乡结合部中小学校园治安问题主要原因分析
    4.1 城乡结合部中小学校园周边环境复杂
        4.1.1 校园周边征地拆迁导致无业人员剧增
        4.1.2 校园周边房租低廉吸引大量流动人口集聚
        4.1.3 校园周边小型不正规娱乐服务场所数量较多
    4.2 城乡结合部中小学学生生源复杂
        4.2.1 大量留守儿童集中就读
        4.2.2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较多
    4.3 城乡结合部中小学校园安防配套设施不健全
        4.3.1 技防设施不到位
        4.3.2 物防设施不到位
        4.3.3 人防措施不到位
    4.4 城乡结合部中小学校园治安防控工作不到位
        4.4.1 政府相关部门对校园治安防控的政策和财政支持不到位
        4.4.2 对涉校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不到位
        4.4.3 对校园周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管控不到位
        4.4.4 基层警力不足,护学岗、校园警务室不能有效发挥作用
5 国外中小学校园治安防控经验借鉴
    5.1 制定校园安全法律
    5.2 建立专门的校园警察机构
    5.3 开展校园安全宣传教育和培训演练
    5.4 提供充足的防控经费和科学的防控设施保障
    5.5 实施全面科学的校园周界安全防范措施
6 加强城乡结合部中小学校园治安防控的具体路径
    6.1 政府牵头、相关部门配合,做好校园及其周边的风险隐患排查工作
        6.1.1 加大对城乡结合部中小学校园安全防控的支持力度
        6.1.2 加大城乡结合部社会面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
        6.1.3 强化校园周边肇事肇祸精神病患者的管控
    6.2 强化公安机关校园安全防控职能
        6.2.1 强化对校园周边治安乱点的整治
        6.2.2 加强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重点人员管理
        6.2.3 加强城乡结合部校园周界的巡逻防控
        6.2.4 加强对校内安保人员的指导
        6.2.5 加强校园周边的群防群治工作
        6.2.6 加大对城乡结合部涉校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
    6.3 强化校园安防措施,健全安全管理模式
        6.3.1 加大资金投入,健全校园安全防范措施
        6.3.2 制定校园安全应急预案,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活动
        6.3.3 完善校园事故追究责任制,提高教职工安全意识
        6.3.4 加强教师安全防范教育,提升教师队伍建设
        6.3.5 加强学生法治教育和心理辅导,提升自我保护能力
    6.4 强化家庭教育,创新教育模式
        6.4.1 强化留守儿童和随迁子女家庭的监护责任
        6.4.2 开展家庭教育宣传,创建社区教育机制
        6.4.3 加强家校联系,形成共建共管合力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关于城市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宝安义警的运行机理研究[D]. 杨光.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2021(08)
  • [2]A市警察巡逻防控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刘兰夫. 沈阳师范大学, 2021(12)
  • [3]大数据背景下公安机关“网格化”巡逻防控体系研究 ——以赤峰市为例[D]. 张阳. 内蒙古大学, 2021(12)
  • [4]温州市物联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研究[D]. 陈茹. 福建农林大学, 2020(06)
  • [5]大数据背景下Y市社会治安防控工作优化研究[D]. 周唯. 扬州大学, 2020(05)
  • [6]上海农村流动人口治安管理创新研究 ——以金山区为例[D]. 苗春.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3)
  • [7]大数据思维下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研究 ——以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为例[D]. 侯小刚. 苏州大学, 2020(03)
  • [8]苏州市吴中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研究[D]. 朱昌桦. 苏州大学, 2020(03)
  • [9]城市CBD商圈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研究 ——以整体性治理理论为理论基础[D]. 杨介卿.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 2020(07)
  • [10]城乡结合部中小学校园的治安防控研究[D]. 虞文敏.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2020(11)

标签:;  ;  ;  ;  ;  

城市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