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药品监督管理局新闻办等3个单位划归上海市药品监督管理局管理

上海市药品监督管理局新闻办等3个单位划归上海市药品监督管理局管理

一、上海市医药局情报所等3个单位划归上海市药品监督管理局管理(论文文献综述)

尹冬梅[1](2013)在《我国中医院发展问题分析与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一、研究目的与意义(一)中医政策的系统分析是中医政策评价的必然要求中医是我国医疗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在保障人民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发展中衍生出的问题,中医处于消极、萎缩的状态,乃至走向被异化和边缘化,严重影响了中医事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也制约了中医的全局发展。八十年代的四次重要会议成为奠定中国中医事业发展的基础,为中医院的迅速发展壮大提供了政策保障。至九十年代,中医院实施分级管理制,推进示范中医医院建设,形成了基于标准化管理、目标管理和办院导向调控等科学的中医医院管理模式。2009年,国家出台了《重点中医医院建设与发展规划》提出促进中医药的传承与创新,实现中医药事业的振兴与发展。2012年5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了《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对我国2015年的中医院建设提出了具体目标。因此,政策导向成为中医兴衰发展的决定因素,也是中医发展态势的风向标。(二)中医院发展反映中医事业和中医政策发展的现实和轨迹中医院是实施中医发展的执行者,也是中医发展状况的晴雨表和试金石,更是中医走向现代化,迈向世界的桥梁。因此,中医院的发展轨迹和政策模式变迁,能深刻折射出中医发展的潮流、变迁、问题和兴衰。它对于建立有效的发展战略规划,制定相应的政策保障中医事业的发展壮大,促进民族医药文化的发展,服务于人民健康和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具有重要意义和现实价值。(三)明确中医院问题的社会环境和根源是政策分析的核心我国近三十年来所处特定发展阶段的健康问题和社会问题及随之演化涌现的医疗问题在中医院也难以规避。不同发展阶段面临的诸多现实问题和政策导向所产生的各种效应同样在中医院发生发展,也制约中医院的发展。因此,中医院既有综合医院面临的投入不足、“以药养医”的困境,也存在自身发展的障碍与瓶颈。中医院发展中的历史困扰和现实发展过程中的双重压力,成为制约中医事业和中医院发展格局处于困境的重要因素。中医院发展面临比综合医院发展更为复杂的困境。现有有关中医院发展的研究主要关注了中医院经济利益和效益、成本投入和收入、国家补贴与收益,中医院和综合医院的规模比较、中医院面临的困境,更多停留于问题的文字描述和现象分析,而对于中医院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关键问题缺乏系统评价和分析。迄今为止,还没有系统研究中国改革开放后中医政策对中医发展的大跨度、多维度和全局性的研究,因而也就难以全面准确的评价中医政策对中医院发展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期望未来能制定出有助于中医良性发展策略和中医院问题化解的高价值政策的将成为一种奢望。因些,需要要对过去三十年的政策进行梳理、分析、比较、归纳、总结,深入研究政策环境、经济社会发展对中医事业的发展,全面分析总结中医事业和中医院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间题、根源和解决的办法,它既是中医院发展的需求也是未来中医政策制定依据和需求。本研究将立足于当前我国中医院生存现状、发展状况,以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对我国中医发展相关政策、中医院发展轨迹和现状进行全面梳理和分析;采用文献评阅,系统分析中医院发展中的问题和根源机制;充分利用长周期的调查数据,对中医院发展中的问题及其根源机制进行多维度论证和时间趋势分析,为科学的预测问题,防患未然奠定基础。研究结果将对我国未来中医院发展政策研制思路和相关政策制定的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二、材料与方法本研究首先运用文献内容分析,对于建国以来我国中医事业和中医院的发展环境、发展历程和发展状况进行了全面梳理总结;对于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医院政策变迁进行了系统分析。进而,在“卫生系统宏观模型”原理的指引下进行文献评阅,系统梳理中医事业发展和中医院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重要性和严重性排序,以确定焦点问题。在此基础上,调查了我国3省(市)13个样本县中的中医院和综合医院在1995-2007年间,在医院规模、运营情况、人力资源、财务状况和设备配置等几大方面的指标情况。对每一指标,从变化趋势(纵向)和中医院/综合医院间比较(横向)两大维度进行了分析和评价,进一步明确和论证了中医院发展过程中的焦点问题。最后,结合意向调查、机构调查结果和文献评阅,基于医院补偿作用机制模型,对于焦点问题的确证、严重程度、根源及其作用机制等开展深入分析,明确了中医院发展中的焦点问题及其根源机制。三、主要研究结果(一)我国中医院发展轨迹1、我国中医院发展环境及发展历程新中国成立后,中医医院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小到大,逐步发展,稳步提高。中医发展历程经历了三个变化:中医医院人员由“离散化”的个体组成联合门诊诊所,发展为办起不同所有制体制下的中医门诊部和中医医院;中医医院“独大”发展,转变为中医医院、中医门诊诊所等联合发展;从注重中医医院的规模扩张,发展为注重规模效应的同时更加注重特色效应和功能效应。中医医院的发展历程可分为5个时期:初步创立时期、经受挫折时期、恢复发展时期、科学管理时期和市场竞争时期。2、我国中医院发展的政策变迁本部分以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事件为时间节点,对近30余年各阶段中医院发展的政策进行系统梳理,结果表明,我国中医政策发展经历五个阶段。阶段一(1979-1984年):运用经济手段管理卫生事业;阶段二(1985-1991年):扩大医院自主权、定额包干;阶段三(1992-1999年):转换经营机制、适当引进市场机制加快医院发展;阶段四(2000-2008年):“三医”联动改革、加强社区卫生服务;阶段五(2009年至今):新一轮医改推进、加强公立医院改革。3、我国中医事业和中医院发展变迁中医机构由1987年的1806所增至2012年的39305所;床位数由1987年的146491张增至2012年的613582张:中医机构职工数由1987年的220117人增至2012年的818775人。在中医院长足发展的同时,当前宏观政策使得医疗机构为了追求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不得不追求高新检查,不得不“以药养医”。此时,中医院的劣势即十分明显,而针对中医特色的相关政策则局限于继承发展中医、加强中医队伍建设和中医药现代化建设方面,无法解决中医医院运行中面临的经营亏损、政策亏损、发展困难等问题。在这样的环境下,中医院为了自身的生存,不得不逐步走向了“西化”的道路。(二)我国中医事业发展及中医院运行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文献评阅,对我国中医事业发展和中医院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界定、罗列和归纳。以不同关键词从多种数据库中检索,数据库涵盖我国当前卫生事业相关的所有数据库,排除与所界定主题不相关的文献和重复文献,获得1982-2013年间共计348篇文献,纳入文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通过对纳入文献评阅的,分析和归纳出中国中医院发展事业中存在的多种问题,按照“卫生系统宏观模型”提供的“子模—概念—指标”维度,进行归纳,结合进一步的饱和度分析界定和明确我国中医医院运行中存在的28类主要问题。通过地域、领域和级别层次,对归纳得到的28类划分了不同的等级,并赋予相应权重,提及频率以综合反映问题的严重程度,对28类问题的严重程度按重要性排序。对问题严重和重要程度序位处于优先位次的确定下列问题为焦点问题:1)“中医医院补偿机制不健全”;2)“尚未制定层次较高、体系完整的中医药法,中医药事业相关政策未能考虑中医特点,有关行业标准需要调整。这两大问题即为造成当下我国中医院发展过程中的“中医院西化”这一重要现象和问题的宏观政策原因和内在根源机制。(三)我国县级中医院发展的关键问题分析通过整理课题组前期积累的数据,采用趋势分析,结合当地同期GDP增长水平,整合分析了1995-2007年间我国县中医院系统在医院规模、人力资源、运营情况、医院财务、仪器设备等方面的系统变化,对我国县中医院发展中的关键问题趋势变化进行了分析(纵向维度)。同时,本研究也对我国县级综合医院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并与中医院的发展进行了比较分析(横向维度),以更进一步完整清楚的界定中医院发展的问题的实质。1、县中医院发展规模全面大幅提升,但与县综合医院相比呈现相对萎缩状态经过三十年的努力,县中医院规模明显改善,职工人数、院均床位数在80年代至90年代大幅增长的基础上,在1995-2007年的13年间又翻了一番。院均固定资产增加10倍以上,且中医院固定资产的总体规模平均增长速率高于GDP的增长。尽管中医院职工人数和固定资产额绝对数量不断增加,相对于县级综合医院的发展,中医院实则表现为相对萎缩的趋势。2、县中医院医院运营状况大幅提升,但提供服务呈现与县综合医院趋于同质化现象反映医院运营状况指标中的院均年诊疗人次,年门诊人次和年住院手术人次等在县中医院逐年递增。其中,院均年诊疗人次增加了一倍,院均年住院手术人次增加3倍多,标志着县中医院的诊疗能力经过长期支持扶持已经改观。西医检查技术在中医院运营中的比重日益增大,而传统中医诊断技术在中医中作用减弱。县中医院也越来越依靠西医诊疗技术,中医西化在基层医院逐渐成为一种趋势。3、县中医院人力资源发展呈现西化倾向县中医院人力资源构成明显改善,实现了中医院人力资源跨越式发展。中医院大专以上学历人员达到66%,表明中医院人员素质大幅提升。然而,无论是医技人员还是领导管理层人员,中医院的总体水平低于同级综合性医院。县级中医院院均中医医技人数逐年递增的同时,其占医院职工总数的比例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至2007年仅占县中医院职工数的22.6%,跌至200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而在县中医院的中医医技人员队伍不断萎缩的同时,西医医技人员的队伍却不断扩大,至2007年,西医医技人员所占比例已超过60%。4、县中医院院均年收入增加,药品收入是中医院收入的重要来源,“以药养医”成为中医院重要的补偿机制1995至2007年13年间,县中医院院均年收入由1995年的1368万元增加到2007年的8077万元,绝对数量增长近6倍。其中,政府的财政拨款由1995年的724万元增加到2007年的1830万元,但财政拨款占收入比例从1995年的52.9%下降到2007年的32.5%;药品收入则从1995年的382万元,增加到2007年的3361万元,上升了近10倍。从2000年起,中医院收入中药品收入所占比例超过财政拨款,达到36.2%,到2007年中医院收入中药品收入所占比例已经占到了整个财务收入的41.6%。5、中医院药品收入中西药收入比例增加,西化趋势明显1995年至2007年间中医院西药占药品收入的比重进一步增加,由1995年的61.3%增加到了2007年的80.1%,增幅接近20%。而以往中医院主要使用的中成药和中草药收入则继续萎缩,由90年代中期的15.8%锐减到2007年的4.1%。中医院依靠自己的传统药物已难以为继。中医药治疗率逐年降低表明中医特色的逐渐丧失。6、中医院仪器配备整体提升,已达同级综合医院水平,但与综合医院重复率高,仪器配备体现西化的倾向1995至2007年间,县级中医院仪器配备迅速大幅改善,院均万元以上仪器设备从1995年的7.6台猛增至2007年的46.2台,增加了6倍以上。中医院院均万元以上仪器购置台数相对于综合医院购置台数的比例从1995年的76.0%上升到2007年的96.3%,表明县级中医院仪器配备,已经接近和达到同级县综合医院规模,但与同级综合性医院设备重复度高,特别是治疗性设备重复度更高。中医院的治疗性仪器在在使用时间率、每日诊疗人次、每千元投入周诊疗人次上不断提升,表明目前中医院在治疗手段上不断趋同于综合性医院,日益依靠西医的治疗仪器和手段。(四)焦点问题产生根源分析及策略构建1、中医服务的组织者、实施者高度认同中医院发展依赖国家宏观的政策财政投入难以保证时,县级中医院将面临更大的困难。这一困境严重制约了中医院的发展,甚至是中医事业的发展。2、“中医院西化倾向”是中医院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现实问题与上世纪90年代相比,中医院的“药品消耗以西药为主,中医院盲目购置增强西医诊断能力的医疗器械,中医医技人员对中医院地位持否定态度”等问题,在中医院更为盛行。中医院西化倾向成为中医院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表现突出的现实问题,也是中医院发展过程中的焦点问题,受到中医服务的组织者、提供者和消费者各方的普遍关注和高度认同。3、中医院补偿途径是中医院西化倾向的重要作用机制,中医政策未能考虑中医特点是中医院西化倾向的重要宏观政策根源多数被调查者认为目前政府对中医院的财政投入不足,医疗服务定价是不合理的,导致了县级中医院功能运转和人员开支难以维持。县级中医院在与县医院的竞争中缺乏竞争力,使其作为经济实体生存难度更大。对于该问题,各方均有很高的认同率,其中以县级中医院认同率最高,高达93.4%,而卫生行政部门对该问题也有较高的认同率,高达85.2%,且在2000年时相关认同率与90年代相比则有显着增加。在国家财政投入日渐萎缩的状况下,由于中医政策与西医政策的同质化,中医院与综合医院一样,转向服务收费补偿途径,中医院寻求西医服务方式,尤其是西医能增收的服务项目。由此,日益加剧了中医院的一种“西化倾向”,对此各方都有较高的认同率,且这种认同率在2000年后更为明显。四、研究中的主要探索和创新1、运用政策制定科学化程序、卫生系统宏观模型、多维度组合评价法、定性定量多重论证和焦点问题的根源和作用机制分析等多种方法,形成了中医事业和中医院发展问题分析以及相应对策构建的思路、步骤和具体方法学,经实际调查结果和多重论证,表明科学、可行具有可操作性。2、采用文献内容分析,首次系统分析建国以来中医事业和中医院发展的轨迹,全面梳理和厘清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医院发展的政策变迁历程和脉络,为长时期、大尺度把握我国中医事业、中医政策和中医院的发展以及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提供了科学依据。3、本研究综合运用文献评阅、专家咨询、机构调查和意向调查等方法对于我国中医院发展过程的问题进行了界定和论证,经过“理论—调查—理论—调查”反复论证的过程,明确了我国中医院发展过程中的焦点问题及其产生的根源和作用机制。4、借鉴横向和纵向比较的思路和方法,分析了我国县中医院从1995至2007年间发展情况的时间趋势,并与同时期县级综合医院进行比较分析,进一步揭示了中医院发展过程的共性以及特性问题。

张树鹏[2](2008)在《泰安市食品安全监管机制问题研究》文中认为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而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发生,是近年来的社会热点问题之一,2008年9月份爆出的“三鹿毒奶粉”事件震惊世界,同时也再次引起全国上下的极大关注。“十五”期间,我国食品工业产值年均增长19.4%,成为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最具活力的产业之一,对扩大就业和促进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全球及我国接连不断发生的恶性食品安全事故却引发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高度关注。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建设已成为迫切的现实需要、理论界关注的焦点。参考国内外的食品监管机制研究成果,借鉴国内地方试点城市在食品安全监管机制方面做出的尝试,本文从泰安市食品安全供给及食品安全监管机制的现状入手,探讨了存在的问题,如食品供给在生产、加工、流通和餐饮方面的问题,食品安全监管在理念、队伍、部门职责等方面的问题,并从市场调节、职能部门监管、生产加工控制机制三个方面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从监管组织、控制机制和信用体系三个层面提出了加强泰安市食品安全监管机制的建议和对策,以期给政府层面尤其是地方政府提供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机制的可能思路。

游述华[3](2007)在《药物政策学理论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田丽娟[4](2006)在《中国现代药学史研究》文中提出中国是一个有着数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各族人民在漫长的岁月里,经过长期的实践,共同创造了祖国光辉灿烂的文化史。中国药学史就是其中的一部分。药学史的任务是按照年代顺序,应用具体事实揭示并阐明药学发展的规律。通过药学史的研究,可以从中汲取宝贵的经验和可记取的教训,为现代药学事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与指导。现代药学史是中国药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代、近代药学发展的沿袭和进步。为了更好的理解现代药学发展的历程和前后衔接,本文首先概要论述了古代和近代药学发展的历史,研究了各个阶段药学发展特点和取得的主要成就。研究之余,我为祖先所创造的优秀的中医药传统文化而感到由衷的敬佩和自豪。接下来,在现代药学史研究部分,本文从药学事业发展和药学科学研究进展两个方面加以论述。在药学事业发展部分,分别从中药事业的发展、药品监督管理、制药工业、医药商业、药学教育、医药科技、医院药学、药学社会团体、药学书刊与网站、香港和澳门药学发展共十个方面论述了新中国药学事业的发展和取得的成就。在药学科学研究部分,分别从现代药学史研究、中药研究、药学分科研究和药物学研究四个方面论述了新中国药学科学的进展和成就。研究之余,关心祖国药学事业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通过研究现代药学史发现,新中国药学事业的发展和科学研究的进步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经历了巨大的挫折,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而此时的广大药学工作者,面对困难,怀着对祖国的高度热爱之情和对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心,排除干扰,尽自己最大所能在工作岗位上发出各自的光和热,很多科研成果就是在这样特殊的历史条件下,通过他们忘我的辛勤劳动而产生出来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广大药学工作者焕发了高度的热情和能量,积极投身到药学事业发展的洪流之中,创造了令全世界瞩目的伟大成就。现代药学工作者要学习前辈们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和为人民服务的献身精神,团结起来,全身心的投入到现代药学事业的发展中去,为药学事业的发展和进步而共同努力!

王炜[5](2001)在《上海市医药局情报所等3个单位划归上海市药品监督管理局管理》文中研究表明 经上海市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上海市医药管理局科技情报研究所、上海医药专利事务所、上海市医药管理局药品测试所三家事业单位划归上海市药品监督管理局管理。

二、上海市医药局情报所等3个单位划归上海市药品监督管理局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上海市医药局情报所等3个单位划归上海市药品监督管理局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中医院发展问题分析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的意义和必要性
        (一) 中医是我国医疗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为保障人民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 中医政策的系统分析是中医政策评价的必然要求
        (三) 科学的回顾分析评价中医院发展政策是制定中医发展战略的需求
    二、研究目标与内容
        (一) 研究目标
        (二) 研究内容
        (三) 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材料与方法
    一、主要研究方法简介
        (一) 指导性研究方法
        (二) 具体研究方法
    二、资料来源和收集方法
        (一) 文献评阅
        (二) 机构调查
        (三) 意向调查
        (四) 专家咨询和论证
        (五) 二次资料利用
    三、质量控制方法
        (一) 进行预调查和调查员培训
        (二) 现场质量控制
        (三) 数据录入质控
        (四) 缺损值处理
    四、主要分析方法
        (一) 数据录入与数据库建立
        (二) 样本地区和机构相关指标时间趋势回归分析
    五、技术路线
研究结果
    第一部分 我国中医院的发展轨迹
        一、我国中医院发展的政策变迁分析
        二、我国中医院管理机构的发展变迁
        三、我国中医院的发展历程
        四、我国中医院发展的状况
        五、小结
    第二部分 我国中医院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系统收集、确定问题数量
        (一) 问题收集的思路与方法
        (二) 文献概况
        二、问题界定与论证
        (一) 问题收集
        (二) 问题归类
        (三) 问题搜集的饱和程度判断
        (四) 问题界定与论述
        (五) 形成问题系统
    第三部分 明确我国中医院发展中存在的关键问题
        一、对问题重要性的排序
        (一) 中医院的基本目标
        (二) 运用层次分析法对重要性进行排序
        (三) 卫生系统宏观模型与层次分析法的结合应用
        二、对问题严重性的排序
        三、对问题可解决性的判断
        四、问题的综合排序
        (一) 四类问题的优先顺序
        (二) 每类问题内部的优先顺序
        五、关键问题与焦点问题确认
    第四部分 我国中医院发展现状变迁分析
        一、我国中医院机构发展中的规模变迁分析
        (一) 我国中医院医院发展变化分析
        (二) 小结
        (三) 建议和对策
        二、我国中医院运营情况深度分析
        (一) 我国中医医院运营状况变化
        (二) 小结
        (三) 建议和对策
        三、我国中医院医院人力资源分析
        (一) 我国中医医院人力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 小结
        (三) 建议和对策
        四、我国中医院医院财务情况变化分析
        (一) 我国中医医院财务投入变化及现存问题
        (二) 小结
        (三) 建议和对策
        五、我国中医院仪器设备情况变化分析
        (一) 我国中医医院仪器设备配备基本情况及问题
        (二) 小结
    第五部分 焦点问题产生根源的意向论证及应对策略构建
        一、中医发展的存在问题的根源机制分析
        (一) 意向调查论证中医发展中的焦点问题
        二、意向调查论证焦点问题的严重程度
        三、焦点问题根源分析
        (一)县级中医院西化倾向的根源和作用机制模型
        (二) 意向论证中医院西化倾向作用机制
        四、小结
        (一) 中医服务的组织者、实施者高度认同中医院发展依赖国家的政策
        (二) “中医院西化倾向”是中医院发展过程中的焦点问题
        (三) 对中医的认同度持续低迷,使中医院发展雪上加霜
        五、建议和对策
        (一) 回归中医特色发展,重塑中医形象
        (二) 根据焦点问题和根源分析结果制定我国中医院发展远景目标和政策
讨论与建议
    一、我国中医院发展轨迹见证了中医事业的发展历程
        (一) 我国中医院发展并非一帆风顺而是此起彼伏,螺旋攀升
        (二) 中医政策是中医兴衰发展的决定因素
    二、针对某类问题的政策必然产生新的问题
    三、“中医院西化倾向”是中医院发展中的焦点问题和重要现实问题
    四、中医院补偿途径是中医院西化倾向的重要作用机制
    五、高价值的中医发展政策是未来中医良性发展的基础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2)泰安市食品安全监管机制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食品安全监管机制研究及实践现状
        1.3.1 基本概念界定
        1.3.2 国外研究现状及实践
        1.3.3 国内研究现状及实践
2 泰安市食品安全供给和食品安全监管机制概况
    2.1 泰安市食品安全供给现状及问题
        2.1.1 生产过程现状及问题
        2.1.2 加工过程现状及问题
        2.1.3 流通过程现状及问题
        2.1.4 餐饮方面现状及问题
    2.2 泰安市食品安全监管机制现状及问题
        2.2.1 泰安市食品安全监管机制概述
        2.2.2 食品安全监管理念存在的差距
        2.2.3 泰安市食品监管相关部门职责分工现状及问题
        2.2.4 人员队伍建设现状及问题
        2.2.5 食品安全监测现状及问题
        2.2.6 泰安市食品协会现状及问题
    2.3 泰安市食品安全问题的危害
3 泰安市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
    3.1 市场调节失效
        3.1.1 食品市场是“柠檬市场”
        3.1.2 生产流通过程中的外溢性问题
    3.2 职能部门监管不足
        3.2.1 法律及标准滞后
        3.2.2 职责不明
        3.2.3 执法力度不够
        3.2.4 监测设备及技术落后
    3.3 食品生产加工控制机制不健全
        3.3.1 生产源头控制机制不完善
        3.3.2 生产加工安全认证落后
4 建设长期有效的泰安市食品安全监管机制
    4.1 监管组织机构建设
        4.1.1 加强并理顺职能部门建设
        4.1.2 加强监测及执法机构建设
    4.2 控制机制建设
        4.2.1 改善食品产地环境
        4.2.2 推广HACCP体系认证
        4.2.3 以生态村建设为切入点,推动全市生态农产品生产
        4.2.4 大力扶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
    4.3 加强以道德建设为核心的信用体系建设
        4.3.1 加强市场道德体系建设
        4.3.2 加强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
        4.3.3 建设泰安市食品安全信用体系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调研汇总表)

(3)药物政策学理论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缘起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 研究方法
    1.4 本论文的结构
    1.5 本文主要创新点
第2章 药物政策概述
    2.1 概念及学科发展
        2.1.1 基本概念
        2.1.2 药物政策学的学科特征
        2.1.3 药物政策学科发展的方向
        2.1.4 研究药物政策学的意义
        2.1.5 结语
    2.2 药物政策在公共政策研究中的特殊性
        2.2.1 药物政策主体
        2.2.2 药物政策客体
        2.2.3 药物政策的特殊性
        2.2.4 结束语
    2.3 药物政策与卫生政策的关系
        2.3.1 目前药物政策隶属于卫生政策的框架范围
        2.3.2 药物政策的特殊性
        2.3.3 结束语
第3章 药品的属性及管理
    3.1 药品的属性分析
        3.1.1 物品的属性
        3.1.2 药品的属性
        3.1.3 结语
    3.2 药品管理
        3.2.1 概述
        3.2.2 我国药品监督管理体制的建立与发展
        3.2.3 我国当前药品监督管理体制的基本框架
第4章 药物政策类型分析
    4.1 药物政策分类标准
    4.2 药物政策类型
        4.2.1 药品质量管制政策
        4.2.2 可及型政策
        4.2.3 教育型政策
    4.3 结束语
第5章 药物政策的制定
    5.1 政策制定的理论
        5.1.1 议程建立
        5.1.2 方案规划
        5.1.3 政策合法化
    5.2 药物政策制定的原则
        5.2.1 系统性原则
        5.2.2 科学性原则
        5.2.3 透明化原则
        5.2.4 “筛网”原则
    5.3 影响药物政策制定的因素分析
        5.3.1 分析方法
        5.3.2 影响因素
        5.3.3 结束语
    5.4 药物政策的制定过程
        5.4.1 议程建立
        5.4.2 方案规划
        5.4.3 政策合法化
    5.5 药物政策制定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5.5.1 药物政策制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5.5.2 关于改进药物政策制定的建议
    5.6 案例:《药品管理法》的修订过程分析
        5.6.1 案例研究方法
        5.6.2 《药品管理法》的修订过程
        5.6.3 结论和启示
第6章 药物政策的执行
    6.1 政策执行理论
        6.1.1 政策执行概念
        6.1.2 政策执行理论
    6.2 药物政策执行的基本原则
        6.2.1 质量警示原则
        6.2.2 法治原则
        6.2.3 行政法制监督原则
        6.2.4 协调原则
    6.3 影响药物政策执行的因素分析
        6.3.1 案例分析方法
        6.3.2 案例分析
    6.4 药物政策的执行分析
        6.4.1 药物政策执行机构及对象
        6.4.2 药物政策执行过程
        6.4.3 政策执行手段
    6.5 药物政策执行中的问题及建言
        6.5.1 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6.5.2 政策执行扭曲原因分析
        6.5.3 提高政策执行水平的建议
第7章 药物政策评估
    7.1 政策评估的理论综述
        7.1.1 概述
        7.1.2 评估模式
        7.1.3 评估方法
    7.2 药物政策评估及其意义
        7.2.1 药物政策评估的主体
        7.2.2 药物政策评估的体制
        7.2.3 药物政策评估的方法及程序
        7.2.4 药物政策评估的意义
    7.3 药物政策评估的现状及展望
        7.3.1 药物政策评估的现状
        7.3.2 原因分析
        7.3.3 药物政策评估的展望
    7.4 案例分析
        7.4.1 GSP认证评估指标体系建立方法
        7.4.2 初步评估指标体系的形成
        7.4.3 结束语
第8章 国家药物政策的框架
    8.1 国家药物政策的概念
    8.2 制定国家药物政策的必要性
        8.2.1 制定和实施国家药物政策可以更好的维护人们的身体健康
        8.2.2 提升药物政策的地位,有利于其实施
        8.2.3 制定国家药物政策,对药物部门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8.3 国家药物政策的基本框架
        8.3.1 基本药物政策
        8.3.2 承受能力
        8.3.3 财政支持
        8.3.4 流通系统
        8.3.5 药品监督管理
        8.3.6 合理用药
        8.3.7 研究开发
        8.3.8 人力资源
        8.3.9 监测与评估
    8.4 澳大利亚的国家药物政策(NMP)简介
        8.4.1 缘起
        8.4.2 目标
        8.4.3 药品可及性
        8.4.4 药品的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
        8.4.5 合理用药
        8.4.6 负责任和有活力的制药工业
        8.4.7 构建伙伴关系
        8.4.8 协调各目标面临的挑战
第9章 我国药物政策体系分析
    9.1 引言
    9.2 存在的问题
        9.2.1 药品安全监管不到位(安全性问题)
        9.2.2 药品审批标准低(有效性问题)
        9.2.3 药品费用控制不当
        9.2.4 药品监管职能的模糊或越位
        9.2.5 政府角色的缺位
        9.2.6 卫生与药品主管部门的不协调
    9.3 原因分析
        9.3.1 药品的属性
        9.3.2 药品监管能力
    9.4 政策建议和改进措施
        9.4.1 建立科学的药品监管机构,加强各部门的协调配合
        9.4.2 改革药品注册制度,提高药品行业准入门槛
        9.4.3 开展药品再评价工作
        9.4.4 建立健全药害救济制度
        9.4.5 建立药品监管的制衡机制
        9.4.6 重新建设基本药物制度,改革药品供应体系
        9.4.7 调整价格管理政策,控制药品费用
        9.4.8 鼓励和支持科技创新,提升民族企业的势力
    9.5 结束语
第10章 我国的药物产业政策分析
    10.1 产业政策概述
    10.2 医药产业
        10.2.1 世界药业现状
        10.2.2 我国药业现状
    10.3 医药产业政策存在的问题分析
        10.3.1 药品监管政策与产业政策不协调
        10.3.2 产业政策执行乏力
    10.4 政策建议
        10.4.1 加强政策协调
        10.4.2 制定国家药物政策或产业法,加强政策执行力
    10.5 结束语
第11章 中药政策研究
    11.1 中药的历史
    11.2 中药的现状
        11.2.1 中药药政管理现状
        11.2.2 中药社会现状
        11.2.3 中药产业背景
    11.3 中药政策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1.3.1 中医药管理分立
        11.3.2 中药现代化的误导
        11.3.3 中医药教育的失误
    11.4 政策建议
        11.4.1 重建医药体系
        11.4.2 机构重置
        11.4.3 医药教育改革
    11.5 结束语
第12章 特殊管理药品的体制探讨
    12.1 我国现行特殊管理药品的监管体制
    12.2 其他国家和地区特殊管理药品的监管体制
        12.2.1 美国的特殊管理药品监管体制
        12.2.2 我国台湾地区的特殊管理药品监管体制
        12.2.3 荷兰的特殊管理药品监管体制
    12.3 监管体制之比较
        12.3.1 管制思想
        12.3.2 权限的集中度
        12.3.3 人性的关怀程度
    12.4 建议
        12.4.1 机构重组
        12.4.2 职能调整
第13章 结论
主要文献目录
发表文章目录
致谢

(4)中国现代药学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 研究的源起
    2 课题国内研究现状
        2.1 药学史研究相关着作
        2.2 药学史研究文献
    3 研究的方法与内容
    4 论文的研究意义
    5 论文的创新点
    6 论文的不足之处
第二章 古代药学史概论
    1 原始社会药物的萌芽
    2 夏、商、周及春秋时期的药学
    3 战国、秦汉及三国时期的药学
    4 两晋、隋唐至五代时期的药学
    5 宋辽金元时期的药学
    6 明清(至鸦片战争)时期的药学
第三章 近代药学史概论
    1 近代中药发展概况
        1.1 药物学的发展
        1.2 方剂学的成就
        1.3 旧中国歧视中医药和中医药界的反抗斗争
        1.4 中医药教育与科研
        1.5 中医药学术团体与刊物
    2 近代西药发展概况
        2.1 西方药学的输入
        2.2 西药商业的兴起与发展
        2.3 制药工业的诞生与发展
        2.4 药事管理制度与药事法规
        2.5 药学(西药)教育
        2.6 药学(西药)研究
        2.7 医药学术团体和医药期刊
    3 解放军革命根据地的医药卫生工作
        3.1 中医药工作的开展
        3.2 医药教育
        3.3 医药工业
        3.4 药事管理制度与药事法规
第四章 现代药学史研究
    1 药学事业的发展
        1.1 中药事业的发展
        1.2 药品监督管理
        1.3 制药工业
        1.4 医药商业
        1.5 药学教育
        1.6 医药科技工作
        1.7 医院药学
        1.8 药学社会团体
        1.9 药学书刊与网站
        1.10 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药学事业的发展
    2 药学科学研究进展
        2.1 现代药学史研究
        2.2 中药研究
        2.3 药学分科研究进展
        2.4 药物学研究
第五章 结论
    1 对现代药学史的研究意义重大,有关单位必须加强这方面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出版工作
    2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宝贵遗产,必须坚决地继承并发扬光大
    3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化药学事业各项改革
    4 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5 实施“科教兴药”战略,推动药学事业全面进步
    6 加强药品监督管理法规体系建设,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
    7 加强中医药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扩大中医药的国际影响
致谢
主要参考文献
附表1

四、上海市医药局情报所等3个单位划归上海市药品监督管理局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中医院发展问题分析与对策[D]. 尹冬梅. 复旦大学, 2013(01)
  • [2]泰安市食品安全监管机制问题研究[D]. 张树鹏. 山东农业大学, 2008(04)
  • [3]药物政策学理论探讨[D]. 游述华. 沈阳药科大学, 2007(09)
  • [4]中国现代药学史研究[D]. 田丽娟. 沈阳药科大学, 2006(04)
  • [5]上海市医药局情报所等3个单位划归上海市药品监督管理局管理[J]. 王炜. 上海医药, 2001(01)

标签:;  ;  ;  ;  

上海市药品监督管理局新闻办等3个单位划归上海市药品监督管理局管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