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规蹈矩方可成圈——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尝试

循规蹈矩方可成圈——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尝试

一、只有规矩,才能成方圆──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尝试(论文文献综述)

王在存,韩阳,朱倩瑶[1](2021)在《为“折翼天使”插上希望的翅膀——海南省儋州市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掠影》文中指出每个孩子都是上天给这个世界最好的礼物,他们是夜空中最亮的星。他们是父母心中的天使,也是社会未来的希望和建设者。但是,有一些天使却面临不幸的命运,让他们成了"折翼的天使"。他们承受着巨大的困难和痛苦,融入社会正常生活是他们最大的梦想。儋州市特殊教育学校用无私的奉献和关爱,给这些"折翼的天使"重新插上了希望的翅膀。

黄珍[2](2019)在《基于科学思维素养培养的高中生物参与式教学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017年版《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生物学课程是以提高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为宗旨,科学思维是四大核心素养之一;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让学生参与动手和动脑的活动。参与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与新课标中强调学生主动参与的理念是一致的。参与式教学采用小组活动形式,每个同学积极主动参与体验、探究、交流以及表达,在参与中建构知识、掌握方法和发展能力。因此,为促进学生养成运用思维方法认识生命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习惯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笔者通过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和教学实验法研究探索了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利用参与式教学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素养。本文在梳理参与式教学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参与式教学与科学思维培养之间的关系及其理论依据的基础上,通过自制调查问卷,了解到江门市新会第一中学高二学生在学习生物时存在学习投入不足、不能熟练运用思维方法、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差、学习结果不理想等问题,因而提出基于科学思维素养培养的参与式教学的教学策略:设法提高参与的广度;灵活运用思维方法,提高参与式的深度;巧妙设问,提高活动的有效性;把握教学好时机,引导有意义的探索。采用问卷、访谈法对新会区高中生物教师关于科学思维素养的关注程度、参与式教学实施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教师对科学思维关注度高,模型构建、问题探讨和合作探究等参与式实施形式运用率高,课堂实施缺乏多元化的活动和评价。以高二年级学生为实验对象,运用了笔者提出的参与式教学活动设计,在高中生物课堂进行为期4个月的教学实验研究。在教学实验中,选择在生物学成绩均无显着性差异的两个班级分别作为对照班与实验班,对照班采用教师主讲的教学方法,实验班实施参与式教学。结果表明:实验班后测成绩显着优于对照班(t=-2.021,P<0.05),且参与式教学对于提高不同层次学生成绩的作用具有非均一性,实验班中学优生和中层生成绩显着高于对照班,后进生无明显差异;在考察科学思维水平的测试题中,实验班能正确用文字表述答题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班;实验班在分析和综合思维方法运用、与他人合作和表达能力明显提高(P<0.05)。有鉴于此,笔者建议在参与式教学活动中以任务和问题驱动学生思考,同时渗透思维方法的使用,有助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素养。

王三桂[3](2018)在《“高效课堂模式”下高一新生化学学习适应性分析 ——以湖北省监利一中为例》文中认为高中化学是学生高中阶段重要的一门自然学科,学好化学对于学生后期的学习深造以及生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高一是化学学习的关键时期,它起着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初三化学入门学习为高中学习做好了铺垫作用,对于满怀期待的高一新生,面临新的环境,新的学习方式,如何平稳适应高中生活显得极为重要。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不仅是教育行业的一大关注点,同时吸引了众多家长关注。本文结合前人的相关理论研究以及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采用了文献查阅法,问卷调查法,对比分析法,访谈法等方式,对学生高一化学学习适应性进行了相关探索。笔者以湖北省省示范重点中学监利一中高一提招班,实验班,平行班三种不同层次学生作为被试(其中提招班成绩好于实验班,实验班成绩好于平行班)。通过多角度研究不同教学水平的教师运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授课情况,得出不同成绩水平学生的化学学习适应性情况。文章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此处主要介绍笔者选题的背景,本论文研究的特殊意义,以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第二部分,高效课堂的基本情况,以及实验过程中若干影响因素的说明:其中包括学生的成绩,教师的年龄和教学经验,教师对于教学方法的实施效果。第三部分,衔接教学中的高一学生化学学习适应性状况调查分析。为深入探究高效课堂新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学习适应性情况,本论文选择了监利一中高一一个提招班、一个实验班、三个平行班同学以及所在班级任教化学教师来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第四部分,针对获得的相关数据得出学生对高效课堂的适应性情况以及对提高衔接阶段学生适应性的经验总结: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对于初升高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教师的教学方式很大程度的影响了学生的学习适应性;监利一中高一新生对于新的教学模式的适应性情况较好,但也需“因材施教”。

祝海静[4](2017)在《网络时代大学生信息伦理教育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带给人们生活诸多便利,人们在享受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深受其困扰。信息技术带来的伦理问题令人担忧,尤其对大学生带来的影响更是深远的。当代大学生是网络的最大使用群体之一,但由于他们社会阅历较浅,政治辨别力和是非判断力较弱,缺乏对网络信息的扬弃能力,往往在网络中难以把握正确方向,容易引发一系列伦理问题。因此,加强大学生信息伦理教育、提高大学生群体的信息道德水准,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本文从网络时代的信息伦理教育的基础理论入手,阐明信息技术对大学生带来的利弊影响,阐述了信息社会对学校教育提出的机遇与挑战,分析了当前我国大学生信息伦理及其教育的现状,总结其存在的问题,并结合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大学生信息伦理教育的实践对策,以期为我国高校大学生信息伦理教育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践指导。全文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阐明信息伦理的基本内涵,对信息伦理教育的概念、特征、功能、价值进行了阐述,并对其兴起的背景和理论基础进行了梳理,提出了作者对该组概念内涵与外延的认识,从而为探讨大学生的信息伦理教育提供基本的理论指导。第二部分是在对大学生信息伦理的概念与特征介绍的基础上,重点对大学生信息伦理的现状进行剖析,进而提出加强大学生信息伦理教育的必要性,阐明加强信息伦理教育已成为时代趋势。第三部分是梳理提出大学生信息伦理教育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第四部分是基于大学生信息伦理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加强对大学生的信息伦理教育。并针对大学生信息伦理教育存在的问题,从社会、家庭、高校、教师等方面,探讨了加强大学生信息伦理教育应采取的对策。

赵薇[5](2017)在《社会交往与公德——现代生活中的伦理问题》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入,人们在享受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生活便利的同时,也出现了价值观多元、伦理观念淡漠、诚信危机、道德滑坡、功利主义泛滥等问题和现象。要对这些社会问题标本兼治,就要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和儒家伦理精髓,因为这是治理社会伦理问题的根本。

刘雪梅[6](2017)在《对中职学校班主任工作的体会》文中研究指明班主任是一座桥梁,联系各科任课教师和学生,不仅组织班级各项事务,还要确保实施的效果,是一个班级中不可或缺的主心骨;沟通社会、学校和家庭,在"育人"方面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合格的班主任,应该关注素质和修养的提高,谨记职业操守,不断提高工作能力,这些都是优秀的班主任应该有的觉悟和能力。

陈新良[7](2017)在《培养中职生规则意识的思考》文中认为本文从三个日常的规则意识缺失案例入手,分析目前中职生规则意识缺失的主要表现以及造成中职生规则意识缺失的主要原因,并详述培养中职生规则意识的主要途径,即制订班规、健全班规制度、以身作则、明辨是非、开设专题讲座五个途径。

李志华[8](2016)在《城乡结合部学校班级管理“学生自治”的行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城乡结合部学校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在教育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成为每一个学校管理者和教育者应该考虑的问题。而班级是最基本的组织单位,如何高效做好班级工作,是解决城乡结合部教育问题的首要之选。如何在班级管理中实现学生的自治,又是促使学生长足发展的重中之重。关于学生自治能力培养的研究,国外从意大利人文主义学者维多利诺到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都有论述。国内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就体现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研究的精神,到了当代,蔡元培和陶行知更是身体力行并专门论述,后继者魏书生、李镇西在班级管理学生自治方面更是经过深入的研究。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本地区城乡结合部学校在班级管理中实施学生自治策略的效果进行行动研究,分析此类学校在班级管理方面出现的情况,当今新课改的教育形势,班级低效的管理现状,学生自主能力的落后,都呼唤班级学生的自主管理研究。综合国内外文献和既有的成果,确定了推行班级管理学生自治的可行性。制订切实可行的班规,使学生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实施"班干部聘用制",让学生确立自治的核心,让学生权利共享、义务共担;实施"班级岗位承包责任制,细化自治岗位,确保责任落到实处;打造班级生态文化,形成自治风气;形成长效自治机制,使自治成为长期的管理模式等等。所有的探索和措施,目的是在管理班级过程中,实行学生自治自理,体现育人为本、德育自治的新理念,帮助学生积累经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判断力,逐渐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让学生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全文共分为四个章节。引言部分主要阐述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厘清与界定本文的核心概念,梳理国内外与本文相关的研究成果,提出具体的研究思路与方法。第一章主要论述班级管理推进学生自治的现状与分析,从家庭、学生、班主任三方面分析目前班级管理比较低效的原因。第二章主要是对班级管理推行学生自治进行行动和探索,分别从制度建设、开展系列活动和特色文化建设三个方面进行实践。第三章主要总结班级管理实施学生自治以来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第四章是对本次行动研究的深刻反思,总结成绩与经验,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依据,并给一线教师继续进行班级管理学生自治的相关研究提供帮助。

倪娅[9](2016)在《以微信为载体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文中指出微信集实时通讯、社会互动和社会传播三大功能于一体,是最受大学生认可,也最具影响力的交流平台。以互联网为基础的自媒体即时性传播模式是微信不同于其他传播模式的重要特征。近年来,许多高校纷纷设立不同功能的微信平台,为大学生及时获取校园各类资讯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渠道,拓展了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范围,也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产生了重要影响。作为新型传播手段,微信的出现,为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也为师生之间搭建了一个更好的沟通平台,可以实现不受时空限制的及时交流。但这种以自媒体为特征的传播模式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容易让思想转型期的大学生受到一些不良信息的影响。为此,组建一支业务素质高的微信运营队伍,鼓励思政教育工作者投入其中,发挥微信平台的优势,实现与传统教育模式的良性融合,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亟需解决的问题。具体而论,传统思政教育模式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存在重理论轻个案的情况,而微信平台上大量出现的个案恰好能为理论的诠释提供很好的基础,弥补思政理论教育的不足,实现思政教育从一元教育向多元教育的转变,线下理论学习和线上个案分析的融合。作为新时期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微信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对微信平台在大学生中产生影响的分析,探究微信平台在高校德育教育中的作用,可以优化大学思政教育模式,拓展新的教育路径,实现思政教育模式的优化。基于对高校微信使用情况以及对大学生影响实证调研基础上,结合高校思政教育的内涵与特征,提出发挥微信平台实时性、积极性的积极作用,并从微信在大学生中的使用现状以及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落实具体策略等诸多方面来探究以微信为载体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马新营[10](2016)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运用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活动进行的主要方式,教学语言是课堂教学得以进行的关键因素。同其他学科教师相比较,语文教师应该对自己的语言素养有更高的追求。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导下,语文课堂教学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与此同时,初中语文教师在对课堂教学语言的运用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所以,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运用的研究是很必要的。本论文致力于为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语言运用方面存在的疑惑寻找答案,旨在为初中语文一线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理论指导。课堂教学语言界是指在课堂时间内,教师在教学场所进行教学活动时使用的语言。与其他语言相比,教学语言又具有自身的特点和分类方式。本文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探索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运用的现状。在政策大环境的影响和师生共同努力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语言得到了改善,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由于很多初中语文教师自身语言功底不够扎实,教学经历磨练不够,再加上缺乏切实可行的理论指导等原因使得课堂教学语言运用中存在不少问题,如课堂提问语缺乏启发性,课堂评价语不科学,教师滥用话语权,多媒体的过度使用等。针对这些问题对症下药提出应对的策略,以优化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语言,为提高课堂效率扫清一部分障碍。对于语文教师应该有两个层次的要求:基本的语言素养和较高的教学语言运用能力。对于每一位语文教师,第一层次的基本语言素养都是必须具备的,在此基础上可以去对教学语言运用能力有进一步的追求。一线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也应该对教学语言加以重视,以提升自己的综合教学能力。

二、只有规矩,才能成方圆──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尝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只有规矩,才能成方圆──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尝试(论文提纲范文)

(1)为“折翼天使”插上希望的翅膀——海南省儋州市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掠影(论文提纲范文)

筚路蓝缕:砥砺前行
教育与康复并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打造优质教师队伍:工欲善其事,先利其器
送教上门:一个不少、一个不落
融合教育:实现全覆盖、零拒绝

(2)基于科学思维素养培养的高中生物参与式教学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问题的提出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目的和意义
        1.5.1 研究目的
        1.5.2 研究意义
    1.6 研究路线
    1.7 研究方法及评价工具
        1.7.1 研究方法
        1.7.2 评价工具
第2章 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参与”“参与式教学”的概念界定
        2.1.2 “科学思维”的概念界定
    2.2 参与式教学与科学思维
        2.2.1 通过参与式教学培养科学思维素养的必要性
        2.2.2 通过参与式教学培养科学思维素养的有效性
        2.2.3 通过参与式教学培养科学思维素养的可行性
    2.3 参与式教学的内涵
        2.3.1 参与式教学的形式
        2.3.2 参与式教学的特征
    2.4 参与式教学的理论基础
        2.4.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4.2 合作学习理论
        2.4.3 学习金字塔
第3章 参与式教学的现状调查
    3.1 学生问卷调查
        3.1.1 学生问卷调查编制及结构
        3.1.2 调查的对象
        3.1.3 问卷调查的实施
        3.1.4 学生问卷结果分析
    3.2 教师问卷调查及访谈
        3.2.1 教师问卷、访谈的设计
        3.2.2 调查的对象
        3.2.3 问卷、访谈结果及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参与式教学的教学策略和教学实施
    4.1 基于科学思维素养培养的参与式教学的教学策略
        4.1.1 设法提高学生参与的广度
        4.1.2 灵活运用思维方法,提高参与的深度
        4.1.3 巧妙设问提高活动的有效性
        4.1.4 把握教学好时机,引导有意义的探索
    4.2 基于科学思维素养培养的参与式教学的教学实施
        4.2.1 参与式教学活动的设计
        4.2.2 运用参与式教学法的相关教学内容
        4.2.3 参与式实施形式及实例
    4.3 教学案例分析
        4.3.1 教学案例1:种群数量的变化
        4.3.2 教学案例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实践研究
    5.1 实验设计思路
    5.2 实验对象的选定
    5.3 结果与分析
        5.3.1 实验班与对照班学业成绩对比与分析
        5.3.2 实验班与对照班科学思维水平对比与分析
        5.3.3 学生生物学习状况调查结果及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讨论与总结
    6.1 讨论
        6.1.1 参与式教学对学生的主动参与学习的影响
        6.1.2 参与式教学对学业成绩的影响
        6.1.3 参与式教学对学生科学思维素养的影响
    6.2 结论
    6.3 创新点
    6.4 不足
    6.5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课堂练习题
附录五 科学思维能力前测卷
附录六 期末考试试卷(科学思维能力后测卷)
致谢

(3)“高效课堂模式”下高一新生化学学习适应性分析 ——以湖北省监利一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教育改革时代背景
        1.1.2 教育资源不均的区域背景
        1.1.3 人才教育的实践背景
    1.2 研究的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际意义
    1.3 课题相关概念的界定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适应性研究现状
        1.4.2 高效课堂研究现状
2.基于高效课堂理念的化学学习适应性的教育心理学理论基础
    2.1 合作学习理论
    2.2 最近发展区理论
3.监利一中“高效课堂”的教学流程
    3.1 监利一中“高效课堂”教室布局
    3.2 高效课堂合作环节
    3.3 高效课堂模式中的“新授课”
        3.3.1 导学案设计
        3.3.2 课堂流程安排
        3.3.3 课堂实录节选
        3.3.4 教学反思
4.问卷开发与调查过程
    4.1 调查问卷的研制
        4.1.1 问卷的设计模型
        4.1.2 问卷的设计过程
        4.1.3 问卷的测试与信效度的检验
    4.2 调查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4.2.1 调查研究的目的
        4.2.2 调查研究的内容
        4.2.3 调查研究的工具
        4.2.4 调查对象
        4.2.5 调查研究的意义和创新点
        4.2.6 实施情况
5.学生的调查情况及结果分析
    5.1 化学学习适应性水平总体分析
    5.2 教学方式适应性情况分析
        5.2.1 各班级教师教学方式得分均值
        5.2.2 教学方式认可程度统计
    5.3 学习习惯适应性情况分析
        5.3.1 学生学习习惯总体性分析
        5.3.2 课中学习习惯情况分析
        5.3.3 课后学习习惯情况分析
    5.4 高一化学学习适应性的差异性分析
        5.4.1 化学学习适应性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差异性分析
        5.4.2 化学学习适应性住校与走读生差异性分析
    5.5 高一化学学习适应性相关性分析
        5.5.1 化学学习适应性的性别相关性分析
        5.5.2 化学学习适应性的成绩相关性分析
        5.5.3 化学学习适应性的性格相关性分析
        5.5.4 化学学习适应性与家庭教养方式相关性分析
        5.5.5 化学学习适应性中学生中考成绩与课后习惯相关性分析
6.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研究的亮点与突破
    6.3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7.参考文献
8.附录
9.致谢

(4)网络时代大学生信息伦理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一)选题的目的
        (二)选题的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思路与创新之处
        (一)研究思路
        (二)创新之处
第一章 信息伦理教育:概念与理论
    一、信息伦理与信息伦理教育
        (一)信息伦理
        (二)信息伦理教育
    二、信息伦理教育的兴起背景与理论基础
        (一)信息伦理教育的兴起背景
        (二)信息伦理教育的理论基础
    三、信息伦理教育的特征、功能与价值
        (一)信息伦理教育的特征
        (二)信息伦理教育的功能
        (三)信息伦理教育的价值
    四、大学生信息伦理的内涵与特征
        (一)大学生信息伦理的内涵
        (二)大学生信息伦理的特征
第二章 网络时代大学生信息伦理教育的现状
    一、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信息伦理教育的必要性
        (一)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念
        (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精神文明内容
        (三)建立和谐文明的信息社会
        (四)信息伦理教育是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趋势
    二、网络时代大学生信息伦理失范的主要表现
        (一)价值观念扭曲
        (二)道德观念淡化
        (三)人际关系疏离
        (四)法律意识淡薄
    三、网络时代大学生信息伦理教育的现状
        (一)大学生信息伦理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二)大学生信息伦理教育目标不明确
        (三)大学生信息伦理教育模式不科学
        (四)大学生信息伦理教育内容不全面
        (五)大学生信息伦理教育实施不到位
        (六)高校教师信息伦理素质欠缺
第三章 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信息伦理教育的对策研究
    一、重视大学生信息伦理教育,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信息伦理意识
        (一)把信息伦理教育作为维护网络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
        (二)将信息伦理教育纳入教育体系之内
    二、明确大学生信息伦理教育目标,制定大学生信息伦理教育标准
        (一)明确大学生信息伦理教育的目标
        (二)制定大学生信息伦理教育的标准
    三、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合力教育支持模式
        (一)学校突出使命:加强信息伦理教育
        (二)社会强化职责:完善网络行为控制与管理
        (三)家庭承当重担:强化教育引导
    四、完善构建系统化、基础化的信息伦理教育内容
        (一)加强信息伦理理论研究,提高信息伦理教育水平
        (二)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培养大学生正确的道德判断能力
        (三)开发信息素养通识教育课程平台,实施课程渗透教育
        (四)普及信息法规教育,规范学生行为
        (五)引入现代媒介教育,提升学生信息技术素养
    五、采取多元化信息伦理教育推动策略
        (一)加强领导,建立齐抓共管的良好运行机制
        (二)重视信息伦理课程建设,形成信息应用伦理学科体系
        (三)建立有影响、有特色的红色德育网站,开辟伦理教育主阵地
        (四)开展特色主题活动,提升大学生信息伦理认知能力
        (五)加强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服务大学生信息伦理教育
        (六)优化校园网络文化环境,营造校园信息伦理文化氛围
        (七)充分发掘运用网络微教育模式,拓展大学生信息伦理空间
    六、提高教师的信息伦理素养
        (一)教师队伍是开展信息伦理教育的重要保障
        (二)多措并举提高教师队伍信息伦理素养
结语
参考文献
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5)社会交往与公德——现代生活中的伦理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一、社会生活中的伦理现象
    (一) 现实社会生活中的诸多问题
    (二) 社会问题的解决之道
二、儒家伦理理论
    (一) 什么是伦理
    (二) 古人为什么要建立伦理理论
    (三) 伦常与五伦思想
三、“修己安人”是解决社会伦理问题的治本之举
    (一) 把握原则
    (二) 知止
    (三) 角色转换
    (四) 以文化人

(6)对中职学校班主任工作的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一、班主任工作的出发点是自身素质修养的强调和提高
    1. 献身教育, 忠于职守。
    2. 热爱学生, 教书育人。
    3. 为人师表, 以身作则。
二、提高班主任工作技巧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法宝”
    1. 将国学教育融入班主任工作中。
    2. 做学生职业发展道路上的“领航员”。
    3. 建立健全班级日常管理机制, “无以规矩、不成方圆”。
    4. 引导学生正确表现自我。
    5. 用爱心为学生营造成长空间。

(8)城乡结合部学校班级管理“学生自治”的行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的意义
        (一) 理论意义
        (二) 实践意义
    三、相关概念界定
        (一) 城乡结合部
        (二) 城乡结合部学校
        (三) 班级学生自治管理
    四、国内外文献综述
        (一) 国外研究综述
        (二) 国内研究综述
    五、研究的方法与思路
        (一) 研究的思路
        (二) 研究的方法
第一章 问题与分析
    一、A学校情况分析
        (一) 学生家庭情况分析
        (二) 学生情况分析
    二、A学校班级管理情况分析
        (一) 班主任缺乏民主意识
        (二) 班主任对自主管理认识不深刻
第二章 行动与探索
    一、行动起步——推进制度建设,强化自我管理
        (一) 制定切实可行的班规
        (二) 实施"班干部聘用制"
        (三) 实施"岗位承包责任制"
        (四) 健全班级监督机制
    二、行动推进——开展多种活动,鼓励学生参与
        (一) 齐唱励志歌
        (二) 跑士气操
        (三) 创办班级期刊
        (四) 撰写班级博客日志
        (五) 召开特色主题班会
        (六) 评选模范先进典型
        (七) 开展特色主题活动
    三、行动深化——加强文化建设,增进学生归属感
        (一) 定班名,设班徽,立班训
        (二) 创设班级文化环境,突出主题
        (三) 营造班级文化氛围,彰显特色
第三章 成效与问题
    一、实施学生自治的成效
        (一) 增强了班级凝聚力
        (二) 提高了学生自制力
        (三) 解放了教师研修力
    二、实施学生自治存在的问题
        (一) "过度放手"——引发学生不理性行为
        (二) "面面俱到"——抑制学生良性行为
        (三) "死板教条"——打压学生创新行为
第四章 启示与思考
    一、对发挥教师引导作用的思考
    二、对加强班级制度建设的思考
    三、对调动学生全员参与的思考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一) 2014级博毅班班级管理考核细则
附录(二) 班级近期和长期目标近期目标
附录(三) "拼搏的青春怒放的四班"冬学系列活动计划
附录(四) 班级文化建设考评细则
附录(五) 班级自主管理调查问卷(教师卷)
附录(六) 班级期刊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9)以微信为载体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的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的方法与思路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2 微信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1 微信概述
        2.1.1 微信的起源
        2.1.2 微信的特有功能
    2.2 高校学生使用微信分析
    2.3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内涵与特征
    2.4 运用微信对高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性体现
        2.4.1 微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影响力的体现
        2.4.2 微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亲和力的体现
        2.4.3 多元化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微信的实时性体现
3 微信将一元教育转变为多元教育
    3.1 微信在当代大学生群体里存在的必要性
        3.1.1 微信与当代大学生的全方位链接
        3.1.2 提升大学生微信媒介素养的措施
    3.2 微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体现
        3.2.1 马克思主义交往与需求理论的体现
        3.2.2 微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中的体现
        3.2.3 从传播学角度分析微信的传播模式
4 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4.1 微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优势
        4.1.1 微信公众平台搭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交流平台
        4.1.2 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创新意识
        4.1.3“蝴蝶效应”式的传播促使师生提升自己的素质
    4.2 微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弊端
        4.2.1 非集中性的教育方式增加了微信教学难度
        4.2.2 迅捷的微信传播速度不利于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舆论环境
5 以微信为载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5.1 运用微信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方法
        5.1.1 高校应用“微信”线上教育的模式
        5.1.2 以微信群为载体强化学生管理措施
        5.1.3 以新媒介意识健全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5.2 培养“微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
        5.2.1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信息传播能力
        5.2.2 培养思想政治教育者工作者的媒介素养意识
        5.2.3 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媒介素养活动
    5.3 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微信
        5.3.1 普及关于微信安全法律知识
        5.3.2 健全大学生心理,抵御不良的微信网络环境
    5.4 完善微信管理制度促进教育观念创新和文化建设
        5.4.1 构建规范的微信平台管理制度
        5.4.2 运用微信载体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
        5.4.3 营造良好的微信文化环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问卷调查

(10)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运用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初中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概述
    1.1 教学语言的内涵
        1.1.1 语言的内涵
        1.1.2 教学语言的内涵
    1.2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类型
        1.2.1 有声语言
        1.2.2 无声语言
    1.3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特征
        1.3.1 规范性
        1.3.2 简洁性
        1.3.3 启发性
        1.3.4 互动性
    1.4 优化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理论基础
        1.4.1 建构主义理论
        1.4.2 学习兴趣理论
        1.4.3 新课程改革理念
    1.5 优化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现实意义
        1.5.1 对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影响
        1.5.2 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
        1.5.3 有利于教师的发展
第二章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运用的现状及问题归因
    2.1 问卷和访谈提纲的设计实施与结果分析
        2.1.1 问卷的设计实施
        2.1.2 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与分析
    2.2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运用取得的成绩
        2.2.1 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有所提高
        2.2.2 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加多样化
        2.2.3 教师角色多重化
        2.2.4 对学生的评价更加全面
    2.3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2.3.1 教师语言基础方面
        2.3.2 教师语言运用能力方面
        2.3.3 社会、学校及学生方面
    2.4 初中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运用问题原因分析
        2.4.1 教育理念落后
        2.4.2 教学策略中对课堂语言预设的误读
        2.4.3 现代教育技术的过度应用弱化了教学语言
        2.4.4 学生没有正确进行角色定位
第三章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运用原则与优化策略
    3.1 基本原则
        3.1.1 预设性与过程性相结合原则
        3.1.2 启发性原则
        3.1.3 情感性原则
    3.2 优化策略
        3.2.1 强化教师语言基础
        3.2.2 教师语言运用能力方面
        3.2.3 社会、学校和学生方面
    3.3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运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3.3.1 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改变单一教学模式
        3.3.2 教师要注重师德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运用中存在的问题调查问卷
    附录B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运用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访谈提纲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四、只有规矩,才能成方圆──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尝试(论文参考文献)

  • [1]为“折翼天使”插上希望的翅膀——海南省儋州市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掠影[J]. 王在存,韩阳,朱倩瑶. 新教育, 2021(22)
  • [2]基于科学思维素养培养的高中生物参与式教学实践研究[D]. 黄珍. 广州大学, 2019(01)
  • [3]“高效课堂模式”下高一新生化学学习适应性分析 ——以湖北省监利一中为例[D]. 王三桂. 贵州师范大学, 2018(05)
  • [4]网络时代大学生信息伦理教育研究[D]. 祝海静. 安徽工业大学, 2017(01)
  • [5]社会交往与公德——现代生活中的伦理问题[J]. 赵薇. 领导科学论坛, 2017(20)
  • [6]对中职学校班主任工作的体会[J]. 刘雪梅. 文教资料, 2017(20)
  • [7]培养中职生规则意识的思考[J]. 陈新良. 广西教育, 2017(26)
  • [8]城乡结合部学校班级管理“学生自治”的行动研究[D]. 李志华. 山东师范大学, 2016(06)
  • [9]以微信为载体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D]. 倪娅. 景德镇陶瓷大学, 2016(04)
  • [10]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运用现状及对策研究[D]. 马新营. 河南师范大学, 2016(04)

标签:;  ;  ;  ;  ;  

循规蹈矩方可成圈——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尝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