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抗虫棉籽油营养品质评价指标研究设想

转基因抗虫棉籽油营养品质评价指标研究设想

一、转基因抗虫棉籽油的营养质量评价指标研究设想(论文文献综述)

王秋悦,吴晨璐,赵静,李正[1](2021)在《基于近红外光谱的药用辅料油的质量控制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药用辅料油在中药制药过程中常具赋形、充当载体、提高稳定性、增溶、助溶等重要功能,是可能会影响到制剂的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成分。药用辅料油品种的多样性,成分的相似与不同,品质的好坏都关乎着制剂的有效性与安全,对药用辅料油的品质质量进行研究具有必要性。而近红外光谱是检测药品和食品的重要的技术,具有快速、无损、良好的鉴别能力,能够实现样品快速准确地分析。因此,对近红外光谱用于药用辅料油的品类检测如种类鉴别、掺假分析和品质检测如成品油质量指标检测、成品油化学成分检测、储存油、煎炸油质量检测方面进行了综述评价。

茆少星[2](2021)在《转基因产品四种快检方法比较与快检方法评价模型构建》文中研究说明

李男[3](2020)在《中印转基因生物安全立法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与印度是目前世界上两个主要的新兴经济体,且都具有人口众多,耕地面积相对不足等相似的国情,因此,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的商业化和产业化应用对两国预防和应对粮食危机,有效解决耕地不足,进一步加快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受制于经济、政治、文化和技术等多方面的原因,两国在对待转基因粮食作物产业化上却始终存在较大争议,这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并限制了两国在转基因生物技术立法上的进程。从目前美国转基因生物技术发展和应用的进程来看,法律制度的配套和完善对一国转基因生物技术在安全保障的前提下进行产业化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对比中印两国当前的转基因生物技术立法,来比较这两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在面对转基因生物技术上的立法态度、制度内容,探寻其背后各自的立法机理、模式和未来发展的趋势与方向,并进而以印度的立法状况为镜鉴来检视我国转基因生物技术立法上之成败,从而为我国转基因生物技术立法的体系化完善提供一些指引和帮助。本文第一部分首先从最基本的概念入手,对转基因技术及其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进行分析和解读,接着探讨了何为转基因生物安全以及立法规制的必要性。继而分析了转基因生物安全立法的理论基础,包括风险预防理论、利益衡量理论、合作规制理论,也为下文的启示提供理论来源。第二部分从立法演进、立法体系、立法原则三个方面展开,比较了中国与印度的立法概况,分析了中国与印度的立法差异性。第三部分比较中印的法律监管制度。首先比较了法律监管主体,具体制度以研发试验阶段、生产加工阶段、消费流通阶段、对外贸易阶段为划分依据,选取了风险评价制度、行政审批制度、食品标识制度、加工审批制度。第四部分是比较之后的思考,以同中国对比,印度转基因生物安全立法得失为视角,分析了印度转基因生物安全立法的优势以及缺憾,继而从根源上分析了得失的成因。最后,总结出对我国转基因生物安全立法的有益启示,以期为寻找转基因技术研发、商业化应用以及生态环境与公众健康保护之间的平衡点提供参考。

王庆康[4](2020)在《棉籽组分的近红外测定建模和GWAS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棉花是世界上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棉纤维是纺织工业的主要原料,棉籽是棉花产业的重要副产品。棉籽富含脂肪酸和蛋白质,是世界上重要的植物油来源之一。棉籽是人类和牲畜蛋白质的重要来源,同时也可以作为各种工业产品的可再生原材料,如生物燃料、润滑油和液压油。在棉花育种和生产过程中,往往需对大量棉籽样品的蛋白质含量和脂肪酸含量进行快速、准确的分析。建立能有效预测整粒带壳棉籽的蛋白质含量和脂肪酸含量的精确模型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旨在建立一套能够对棉籽总蛋白质含量(PR)、棉仁粉总油分含量(KTA)、棉籽总油分含量(STA)以及主要饱和脂肪酸含量(硬脂酸C18:0、棕榈酸C16:0和肉豆蔻酸C14:0)进行准确预测且适用范围较广的近红外估计模型,通过新建模型估计棉子组分,进行了关联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多年份、多地点种植的135份来自国内外的陆地棉种质材料,通过近红外光谱扫描仪DA7200扫描整粒带壳棉籽获得原始光谱信息。采用的波长范围为950nm-1650nm。在模型构建之前,先采用标准正态变换(SNV)、一阶求导和Savitzky-Golay卷积平滑方法对近红外原始光谱进行了预处理。采用标准的化学分析方法测定了棉籽中总蛋白、总油分和五种脂肪酸含量。总蛋白含量、总油分含量和五种脂肪酸含量的相对值范围为0.541%-61.848%,变异系数范围为2.221%-19.076%,这表明以上组分在棉籽中存在着较广泛的变异,有利于近红外校正模型的构建。与此同时,棉籽总蛋白质含量和棉仁粉总油分含量、棉籽总油分含量、肉豆蔻酸含量、硬脂酸含量显着负相关。2.选取90份陆地棉品种作为校正集,采用线性的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了各指标的近红外反射光谱(NIRS)校正方程。利用构建的回归模型对未参与模型构建的剩余45份陆地棉品种进行了预测,以检测模型的预测能力和回归效果。根据性能偏差比(RPDp)来评估每一个校正方程,最终评估结果是所建立的相关指标的NIRS校正方程的预测能力与外部验证结果基本一致。有关PR和STA的校正模型的决定系数R2val分别为0.926和0.920,剩余预测偏差RPDp分别为3.687和3.530。构建的PR和STA的校正模型均取得了较高的预测精度和较好的稳定性(R2val>0.900,RPDp>3.500)。有关KTA、亚油酸含量(LNA)、硬脂酸含量(SA)、肉豆蔻酸含量(MA)和棕榈酸含量(PAM)的校正模型的决定系数R2val分别为0.878、0.876、0.863、0.860和0.841,剩余预测偏差RPDp分别为2.866、2.836、2.697、2.676和2.506。构建的KTA、LNA、SA、MA和PAM的校正模型均取得了相对较高的预测精度和相对较好的稳定性(R2val>0.840,RPDp>2.500)。有关油酸含量(OLA)的校正模型的决定系数R2val为0.736,剩余预测偏差RPDp为1.945。构建的OLA校正模型预测精度较差,稳定性较差(R2val<0.800,RPDp<2.000)。因此,对于检测整粒带壳棉籽中的PR、STA、KTA、LNA、SA、MA和PAM,近红外光谱技术能够替代常规的化学分析方法,并可进行快速无损分析。3.利用8种棉籽营养品质性状的化学测量值和近红外预测值分别与SNP分型数据(41832个多态性SNP标记)进行关联分析。采用混合线性模型MLM(PCA+K),在化学测量值和近红外预测值中共同检测到了20个与棉籽营养品质显着关联的SNP标记。与PR、KTA、LNA、OLA、MA、PAM、STA和SA相关联的SNP标记分别为2个、4个、6个、2个、1个、1个、1个和3个,占通过化学测量值所检测到SNP标记数目的比值分别为66.67%、80%、100%、50%、50%、33.33%、33.33%和75%。在共同检测到的SNP标记中,与PR、KTA、LNA、OLA、MA和SA相关联的最显着SNP标记是一致的。共同检测到的20个SNP标记定位到12个QTL区域。对于PR、KTA、LNA、OLA、MA、PAM、STA和SA而言,分别定位到2个、3个、2个、1个、1个、1个、1个和1个QTL区域,占通过化学测量值所确定的QTL区域数目的比值分别为66.67%、75%、100%、33.33%、100%、33.33%、33.33%和50%。两种方法都检测到的12个QTL中,有4个QTL(qGhLNA-c10、qGhKTA-c13、qGhPR-c13-2和qGhSA-c24)在之前研究中被报道过。从通过化学测量值所筛选到的21个QTL区域内初步获得83个候选基因,包含24个在胚珠中优势表达或特异表达。通过功能注释从中初步鉴定到了3个可能与棉籽脂肪酸合成相关的基因,分别为GhA07G2087、GhA07G2084和GhA13G0396。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有关整粒带壳棉籽PR、KTA、LNA、MA和SA的校正模型精度较高,稳定性较好,近红外预测结果可用于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杨倩[5](2019)在《西王食品公司盈利质量评价研究》文中指出企业的发展是推动社会经济前进的重要动力,而高质量的盈利水平是企业拥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保障。并且随着财务造假的增多、国家发展以及投资者、消费者对于企业更高得要求,使得盈利质量成为了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课题。对于我国食品行业来说,由于其仍然处于成长期,存在众多问题,盈利质量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由于行业性质、特点的不同,其他行业的盈利质量研究对于食品行业没有太大的借鉴意义。是以,本文选择了食品行业代表性公司——西王食品公司,作为分析的对象。在进行文献梳理后,本文选择了净资产收益率、非经常性损益率等十四个财务指标构建综合指标评价体系。以行业内20家企业为样本,利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确定了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等五个方面指标的系数及权重,应用于西王食品公司近7年的财务指标中,得到企业历年的盈利质量财务评分及排名。为得到西王食品公司在行业中的排名,再计算出20家企业2017年的财务指标综合得分。最后从三个方面对企业非财务指标进行盈利质量评分。在综合评分后发现西王食品公司盈利质量存在现金回收、双主业管理等方面的问题。最后通过分析,对提升盈利质量提出了精准定位、双主业比重调整、广告宣传等九条建议。

寇冠通[6](2016)在《欧盟视野下的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全球人口数量急剧增加,耕地面积日益减少,传统作物产量输出已经不能满足庞大人口基数的粮食需求,因此细胞工程、基因工程等尖端技术手段目前已经广泛应用在改良传统品种、提高产量等农业畜牧业食品业等领域。其中基因工程技术改变目标生物DNA,使其表达性状发生改变,甚至出现了自然界中不大可能出现的情况通过人类科学技术得以实现。基于转基因产物并非是经过自然选择而是人工干预,部分人认为这已经违背自然规律,有可能存在环境安全隐患。转基因产品对环境释放造成影响目前尚没有科学定论,在没有确切证据证明转基因产品对环境没有负面影响的情况下,欧盟以预防原则为思想核心进行了一些法律创制实践。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章以时代为背景,介绍转基因技术发展,结合实际情况分析转基因技术优势和风险,从正义、平等、自由三个主要法律价值阐述欧盟转基因食品法律规制体现的价值观。欧盟转基因食品立法基于环境安全风险预防并保护消费者知情权为立法重心。第二章分析欧盟历年来发布的转基因食品法律,理清欧盟转基因法律运作方式,总结欧盟转基因食品法律体系特点。第三章总结我国目前转基因食品立法情况,并以欧盟法规为借鉴对象,提出我国相关法的改善思路。

林璐[7](2015)在《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监管制度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转基因食品的投放,这使得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怀着深切的担心。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特征不同于普通的传统食品,其具有人体健康潜在危害性、生态环境潜在危害性以及致害范围广泛性和后果的严重性等特征。在无法阻挡全球转基因食品发展趋势的背景下,各国政府及国际组织必须依靠构建有效的转基因食品安全监管制度来保障本国或本地区的转基因食品安全。世界各国中,对转基因食品安全监管的主要代表有欧盟的“风险预防原则”为基础的严格监管模式,以及美国的“可靠科学原则”为核心的自律监管模式。我国是否应当适用欧美的监管模式还必须从国情出发,综合考虑文化传统和民众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度、我国目前的生物技术水平,几个因素用以法律的保护。本文以此作为出发点,对转基因食品的定义,具体的问题,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进行简要介绍,在分析立法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指出目前缺乏监管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然后通过美欧转基因农产品争端案这一典型案例,对美国与欧盟在监管原则、标识制度的差异加以讨论分析。以此为基础,本文借鉴欧美两种监管模式的经验并参照我国国情,从优化转基因食品安全风险控制制度、改进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构建转基因食品召回制度、建立转基因食品的事后救济制度等方面尝试提出完善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法律监管的制度建议。本文主要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绍转基因食品及其安全监管的基本问题;第二部分说明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监管的现状并分析了监管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第三部分通过具体案例阐述美国与欧盟的转基因食品安全监管实践;第四部分提出完善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法律监管的两条路径。

张世宏,何东平[8](2014)在《食用油脂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建设探讨》文中研究表明分析了目前我国食用油脂从原料、加工到储存、运输、销售各个环节可能存在的质量安全隐患,评价了目前食用油脂质量安全标准现状,探讨了建立健全食用油脂质量安全标准体系的必要性和做好食用油脂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建设工作。

李丽萍[9](2014)在《新疆棉籽油生产过程中环境影响分析和环境管理研究 ——以新疆某油脂公司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疆地缘辽阔有耕地402.55万公顷,其中有棉花耕地172.08万公顷,是中国最大的棉花后备库,因此新疆的棉籽资源是非常丰富的。据不完全统计,南北疆日处理棉籽200吨以上的企业有大约70多家,但生产工艺多为预榨‐浸出,所以新疆棉籽油生产工作目前仍属于探索阶段,截至本论文定稿之日新疆还没有一个棉籽油生产企业拥有一套完整的环境管理指标体系。在作者阅读到的众多的评价和叙述棉籽油生产环境管理指标体系的论文中,大多数论文的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有着严重的缺陷,最终的结果不够直观,无法应用到实际中。本研究经过大量查阅资料和阅读文献,对目前棉籽油生产环境管理指标体系的学术论文及其指标体系进行了研究和分析,认为对新疆棉籽油生产环境管理指标体系的选取与分析中现在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1)缺失指标,无法标准化。当前通过建立指标体系来解释棉籽油生产环境管理指标体系的论文中,其所选取的指标有很多是定性指标,都是通过专家打分来获得权重,再经过定性指标的标准化来得到每个指标的最终分数;(2)可操作性差。在新疆棉籽油生产环境管理指标体系选取与分析中,有众多研究从宏观的视角来使用指标体系进行管理,并没有具体到实际情况。这种定量、客观的评价结果是很难做到定量与定性的,而且会使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范围减小。为了补全上述的缺陷,本研究收集了大量的数据,并进行了实地调查,询问了诸多业内专家并进行解析,参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通过归纳、综合分析和石油企业在新疆的实际情况,建立了一个相对客观指标体系,该体系突出了指标可操作性和实用性。论文主要结论如下:第一,新疆棉籽油生产工艺已达到了国家所制定的生产水平,因此新疆棉籽油生产的未来情况是积极向上的。文献资料表明,从2009年开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就成为了我国最大的棉籽油生产基地之一,尤其是南疆地区。新疆棉籽油生产的发展还获得了新疆政府的大力扶持,棉籽油生产工艺也已经达到了国家所制定的生产水平。第二,新疆棉籽油生产过程的环境影响分析主要表现在大气环境、水环境、噪声环境、固体废物和环境风险。对新疆棉籽油生产项目的实施,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可以从根本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的环境影响,同时还能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通俗的说就是分析项目建成生产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并提出污染防治对策和措施,也就是说,能够更准确的降低新疆棉籽油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危害。第三,新疆棉籽油生产环境管理指标体系的建立应确立其标准化,强调所有指标的作用。本研究结合所查阅到的资料和案例,建立了新疆棉籽油生产环境管理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共四个层次,分别是目标层、准则层、要素层和指标层,其中准则层为环境保护指标、循环经济指标、和绿色管理指标;要素层又分为环境质量指标、污染物排放指标、废物处置率、生态指标、资源产出指标、资源消耗指标、资源综合利用指标、投资指标、绿色生产指标、清洁生产指标、管理体系指标、信息平台指标和环保宣传指标。而指标层则是由28个指标来制定的。第四,可操作性是新疆棉籽油生产环境管理指标体系建立并实际开展的前提条件。本研究所涉及的指标体系的建立和各个指标体现了指标体系的环保思想、以人文本的思想以及指标有代表性且容易标准化的思想。在充分听取各位专家的意见后,本研究将该指标体系予以完善并最终由专家给出各项指标的权重。第五,案例分析表明,新疆棉籽油生产是一个污染较大的产业,需要一个完整的环境管理指标体系进行约束。本研究通过把所建立的指标体系实际应用到新疆喀什伽师县某油脂企业进行实例分析,本研究得出棉籽油的生产是一个污染较为严重的产业,如果最后的污染物处理不合格或者在管理阶段出现任何的状况都会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本论文制定的环境管理指标体系可以对新疆棉籽油生产企业进行实际上的制约和管理,从一定程度上缓解污染严重的问题。论文主要成果:一、对于新疆棉籽油生产提出了一个完整的环境管理指标体系。本研究不仅说明了所做指标体系指导思想、原则及结构。还通过收集资料,阅读文献以及专家咨询,选择了所需的指标并确定了每项指标的含义。本研究还选用专家打分的方法,确定了各个指标的权重,最终准确的建立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新疆棉籽油生产环境管理指标体系。二、指标体系实际应用成果良好。笔者把论文中所建立的指标体系成功应用到了新疆喀什伽师县某油脂企业,通过该指标体系在企业里的应用,并产生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杨树果[10](2014)在《产业链视角下的中国大豆产业经济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大豆产业链长,大豆产业发展关乎种植业、养殖业、饲料工业和食品工业等多个行业的发展,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自1996年以来我国大豆进口量逐年不断增加,有关大豆产业发展问题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但现有的研究大部分集中在大豆生产、大豆加工、大豆进口、外资扩张等个别环节和表面观察,系统的大豆经济研究寥寥无几。由于缺乏系统的研究,一方面导致现有的判断过于片面或具有较大的主观性;另一方面,致使很多问题尚不清楚,如大豆经济的运作体系和情况、大豆产业发展的宏观和微观影响因素、规律性认识以及对未来的判断,等等;更为重要的是,对一些重大问题,如大豆产业的竞争力、外资与产业安全、转基因,等等,尚缺乏正确认识和长远判断,以致出现了很多不现实或不客观的观点。因此,本文从产业链的视角,通过历史比较和国际比较,对大豆生产、流通、加工、消费和贸易各环节及相应的产业政策等进行较全面系统的研究,分析了大豆产业各环节发展的影响因素,揭示了我国大豆产业发展演变规律和经济特征,并形成未来我国大豆产业发展变化的趋势判断,提出大豆产业发展的战略措施,以期为推动我国大豆产业进一步发展提供决策参考。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大豆产业的整体发展态势是良好的,尽管2010年以来,大豆生产环节上出现了连续几年的明显滑坡,但消费、贸易、加工几个环节却是一片繁荣,生产上有所滑坡并不等于整个大豆产业的衰退。(2)我国的大豆生产发展是缓慢的,单产水平是影响大豆生产的关键因素,在资源约束条件下,大豆比较效益低是大豆生产滑坡的主要原因;综合经济和非经济因素,短期内我国大豆种植面积还将减少,但减少幅度有限;国产大豆不具有竞争力,转基因大豆具有明显的经济优势,靠生产保护和非转基因错位发展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提高单产是提升我国大豆产业竞争力的关键。(3)收入水平的提高,人口的增长及城镇化发展拉动了大豆消费的快速增长,其他油脂(特别是棕榈油)的替代效应一定程度上可减缓大豆消费增长,但作用不大。因此,短期内我国大豆需求还将呈刚性增长,而国内大豆供给难度加大,仍需主要依靠进口来满足国内需求。(4)我国的大豆流通基本上形成了大豆主产区和东南沿海向全国扩散的格局,大豆加工产品中的豆制品多在本地流通,豆油和豆粕主要由加工产区向销区流通,但大豆流通基础设施落后、流通效率低下。(5)大豆加工以压榨为主,大豆油脂加工业形成了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国有企业三足鼎立的基本态势。国内企业在产能、大豆处理、豆油产量以及蛋白生产方面处于优势,但大豆加工业产能过剩问题仍然突出。(6)大豆进多出少的格局在相当一段时期内不会改变。需求的快速增长与资源可能性是大豆进口不断增加的根本原因,价差因素是近年来大豆进口迅速扩大的主要原因。大豆进口并未对国内大豆生产产生冲击,豆农收入并没有因此受到影响,反而在种植结构调整中获益;外资的进入并没有形成对大豆加工业的控制,国内大豆加工企业的综合实力在与外资企业的竞争中得到了提升,因此,大豆产业安全的担忧是不必要的。基于以上研究结果,充分认识到大豆在我国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维护食物安全和改善营养以及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中的地位日趋重要,提出采取以下措施实现中国大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1)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来满足国内需求;(2)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单产;(3)建立现代耕作制度技术体系稳定种植面积;(4)重点发展高蛋白大豆生产,将转基因大豆生产纳入研究和政策考虑。

二、转基因抗虫棉籽油的营养质量评价指标研究设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转基因抗虫棉籽油的营养质量评价指标研究设想(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近红外光谱的药用辅料油的质量控制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基于NIR的品类分析
    1.1 种类鉴别分析
    1.2 掺假检测
2 基于NIR的品质分析
    2.1 成品油质量指标检测
    2.2 成品油化学成分检测
    2.3 煎炸油的质量检测
    2.4 储存油质量检测
3 讨论

(3)中印转基因生物安全立法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缘起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2.3 现有研究的评述
    1.3 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相关概念解析及理论基础
    2.1 转基因技术
        2.1.1 转基因技术的概念
        2.1.2 转基因技术的发展
    2.2 转基因生物安全
        2.2.1 转基因生物安全的概念
        2.2.2 转基因生物安全规制的必要性
    2.3 转基因生物安全立法的理论基础
        2.3.1 风险预防理论
        2.3.2 利益衡量理论
        2.3.3 合作规制理论
第三章 中印转基因生物安全立法概况比较
    3.1 立法演进比较
        3.1.1 中国转基因生物安全立法演进
        3.1.2 印度转基因生物安全立法演进
        3.1.3 比较结论
    3.2 立法体系比较
        3.2.1 中国转基因生物安全立法体系
        3.2.2 印度转基因生物安全立法体系
        3.2.3 比较结论
    3.3 立法原则比较
        3.3.1 中国转基因生物安全立法原则
        3.3.2 印度转基因生物安全立法原则
        3.3.3 比较结论
第四章 中印转基因生物安全法律监管制度比较
    4.1 法律监管主体比较
        4.1.1 中国转基因生物安全法律监管主体
        4.1.2 印度转基因生物安全法律监管主体
        4.1.3 比较结论
    4.2 研发试验阶段的安全评价制度
        4.2.1 中国研发试验阶段的安全评价制度
        4.2.2 印度研发试验阶段的安全评价制度
        4.2.3 比较结论
    4.3 生产加工阶段的行政审批制度
        4.3.1 中国生产加工阶段的行政审批制度
        4.3.2 印度生产加工阶段的行政审批制度
        4.3.3 比较结论
    4.4 流通消费阶段的食品标识制度
        4.4.1 中国流通消费阶段的食品标识制度
        4.4.2 印度流通消费阶段的食品标识制度
        4.4.3 比较结论
    4.5 对外贸易阶段的进口审批制度
        4.5.1 中国对外贸易阶段的进口审批制度
        4.5.2 印度对外贸易阶段的进口审批制度
        4.5.3 比较结论
第五章 中印转基因生物安全立法比较的思考
    5.1 印度转基因生物安全立法的得失
        5.1.1 印度转基因生物安全立法的优势
        5.1.2 印度转基因生物安全立法的缺憾
        5.1.3 成因
    5.2 印度对完善我国转基因生物安全立法的启示
        5.2.1 判断利益关系趋势,寻求最佳法律效果
        5.2.2 法律监管要找准预防限度
        5.2.3 多部门合作规制,多方协商治理
        5.2.4 细化相关规定
        5.2.5 重视法律文化传统
第六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研究生在读期间主要学术成果和获奖情况
致谢

(4)棉籽组分的近红外测定建模和GWAS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1.1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
        1.1.1 近红外光谱分析的原理
        1.1.2 近红外光谱分析的主要特点
        1.1.3 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分析流程
    1.2 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应用
        1.2.1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检测分析中的应用
        1.2.1.1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定性分析中的应用
        1.2.1.2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定量分析中的应用
        1.2.2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棉籽组分分析中的应用
    1.3 棉籽组分的遗传和分子标记
        1.3.1 棉籽组分的遗传方式
        1.3.2 棉籽组分的分子标记
    1.4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植物材料
    2.2 近红外光谱采集及预处理
    2.3 棉籽组分化学分析
    2.4 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
    2.5 基因分型
    2.6 分子数据分析
    2.7 棉籽组分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棉籽组分光谱分析及化学分析
        3.1.1 近红外光谱分析及预处理
        3.1.2 棉籽组分的化学测定和分析
    3.2 棉籽总蛋白及总油分近红外校正模型构建
    3.3 棉籽五种主要脂肪酸的近红外校正模型构建
    3.4 棉籽组分近红外校正模型的外部验证
    3.5 基因分型与遗传多样性
    3.6 棉籽组分化学测量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3.7 棉籽组分近红外预测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3.8 陆地棉营养品质性状候选基因
4 讨论
    4.1 棉籽组分光谱分析及化学分析
        4.1.1 棉籽组分近红外光谱范围的选择
        4.1.2 棉籽组分的化学方法分析
    4.2 棉籽组分近红外校正模型的评估
    4.3 棉籽组分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果的比较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5)西王食品公司盈利质量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第一节 盈利能力与盈利质量
    第二节 盈利质量的影响因素
    第三节 盈利质量财务指标评价体系
第三章 西王食品公司简介和面临的环境状况
    第一节 西王食品公司简介
    第二节 西王食品公司宏观环境
    第三节 西王食品公司内部环境
第四章 西王食品公司盈利质量评价分析
    第一节 西王食品公司盈利性与质量
    第二节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评价体系构建
    第三节 西王食品公司历年财务数据盈利质量评价
    第四节 基于非财务指标的盈利质量分析
    第五节 西王食品公司盈利质量综合分析评价结果
第五章 西王食品公司盈利质量的研究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西王食品公司盈利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提高西王食品公司盈利质量的建议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谢辞
个人简介

(6)欧盟视野下的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欧盟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的基本阐述
    第一节 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的产生前提
        一、转基因食品的优势
        二、转基因食品的风险隐患
    第二节 欧盟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的价值体现
        一、正义价值
        二、平等价值
        三、自由价值
    第三节 欧盟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的理论基点
        一、预防原则
        二、消费者知情权
第二章 欧盟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的监管主体、立法与评析
    第一节 欧盟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的监管主体
        一、欧盟理事会
        二、欧洲议会
        三、欧盟委员会
        四、欧洲食品安全局
    第二节 欧盟转基因食品标识立法
        一、90/220/EEC 《转基因生物对环境有意释放条例》
        二、258/97《新食品和新食品配料指令》
        三、1813/97指令和 1139/98指令
        四、49/2000指令、50/2000指令和 2001/18/EC条例
        五、1829/2003指令和 1830/2003指令
    第三节 欧盟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评析
        一、强制标识适用客体
        二、强制标识方式
        三、可追溯性
第三章 欧盟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第一节 我国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概况
        一、我国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立法现状
        二、我国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归纳
        三、我国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市场运行反馈
    第二节 我国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现存缺陷
        一、法律位阶低,依附性强
        二、不同法规之间存在冲突
        三、检测方法标准不统一
        四、强制标识适用范围过窄
    第三节 借鉴欧盟法制对我国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的完善
        一、进行转基因食品单独立法
        二、成立专门监管部门
        三、设定强制标识阈值
        四、建立统一检测体系
参考文献
致谢

(7)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监管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转基因食品及其安全监管概述
    1.1 转基因食品的概念
    1.2 转基因食品的发展现状
    1.3 转基因食品安全监管的现实必要性
        1.3.1 转基因食品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危害
        1.3.2 转基因食品对生态环境的潜在破坏
        1.3.3 转基因食品具有致害范围广泛性和后果的严重性
第2章 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监管制度的现状及问题
    2.1 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法律制度的发展历程
        2.1.1 转基因食品安全法律制度的演进
        2.1.2 转基因食品安全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
        2.1.3 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监管的主要机构
    2.2 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监管制度的缺陷分析
        2.2.1 专门立法的缺失
        2.2.2 转基因食品安全评估机制可操作性不强
        2.2.3 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不完善
        2.2.4 转基因食品召回制度不科学
第3章 转基因食品安全监管制度的域外立法考察
    3.1 美国转基因食品安全监管法律制度
        3.1.1 美国转基因食品安全监管规制理念
        3.1.2 美国主要转基因食品安全法律制度内涵
        3.1.3 美国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机构
    3.2 欧盟转基因食品安全监管法律制度
        3.2.1 欧盟转基因食品安全监管规制理念
        3.2.2 欧盟主要转基因食品安全法律制度内涵
        3.2.3 欧盟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机构
    3.3 美国与欧盟监管制度的比较分析—以美欧转基因农产品争端案为视角
        3.3.1 美欧转基因农产品贸易争端案简介
        3.3.2 欧美争议焦点
        3.3.3 专家组的裁决
        3.3.4 转基因农产品争端案背后反映的欧美监管制度差异评析
第4章 完善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监管的法律路径
    4.1 健全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立法体系
        4.1.1 制定专门的转基因食品安全法规
        4.1.2 确立转基因食品安全法律原则
    4.2 完善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监管制度的具体对策
        4.2.1 优化转基因食品安全风险控制制度
        4.2.2 改进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
        4.2.3 构建转基因食品召回制度
        4.2.4 完善转基因食品的事后救济制度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8)食用油脂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建设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1 食用油脂质量安全存在的隐患
    1.1 油料原料存在质量安全隐患
        1.1.1 植物油料种植过程中存在的质量安全隐患
        1.1.2 植物油料中天然存在的有毒有害成分引起的质量安全隐患
        1.1.3 植物油料在储藏和运输过程中存在的质量安全隐患
    1.2 油料加工过程中存在的质量安全隐患
        1.2.1 油脂加工工艺和加工程度对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
        1.2.2 加工助剂使用对油脂质量安全的影响
        1.2.3 油脂中添加物使用对油脂质量安全的影响
        1.2.4 油脂掺伪使假造成油脂质量安全隐患
    1.3 油脂在储存、运输、销售环节存在的质量安全隐患
    1.4 油脂在消费环节存在的质量安全隐患消费环节
2 食用油脂质量安全标准评价现状
    2.1 油料质量评价现状
        2.1.1 不能满足市场竞争的需要
        2.1.2 不能满足安全监督的需要
        2.1.3 制约了特种油料资源的开发
    2.2 油脂产品质量安全评价
        2.2.1 脂肪酸组成超出标准范围
        2.2.2 油脂加工工艺和加工程度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2.2.3 油脂生产中加工助剂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2.2.4 油脂中添加物的检测
        2.2.5 食用油脂成分真实性鉴定
3 建立健全食用油脂质量安全标准体系

(9)新疆棉籽油生产过程中环境影响分析和环境管理研究 ——以新疆某油脂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研究内容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基础与方法
        1.3.1 德尔菲( Delphi Method)法
        1.3.2 层次分析(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法
        1.3.3 查阅参考资料分析法
        1.3.4 物料平衡计算法
        1.3.5 水量平衡分析法
        1.3.6 生命周期评价法
    1.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综述及技术分析
    2.1 棉籽油环境影响研究现状
        2.1.1 国外研究现状
        2.1.2 国内研究现状
    2.2 环境指标研究现状
    2.3 技术分析
        2.3.1 棉籽油生产工艺种类
        2.3.2 新疆棉籽油生产工艺
        2.3.3 棉籽油生产指标计算
第三章 环境管理指标体系的建立
    3.1 指标体系构建的指导思想
    3.2 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3.3 指标体系的初选
    3.4 指标的选取
        3.4.1 环境保护指标的选取
        3.4.2 循环经济指标的选取
        3.4.3 绿色管理指标的选取
    3.5 指标体系的结构
    3.6 指标的筛选和最终确定
    3.7 各项指标的意义
        3.7.1 环境保护指标
        3.7.2 循环经济指标
        3.7.3 绿色管理指标
    3.8 指标的标准化
    3.9 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及分析
    3.10 指标计算方法
第四章 案例分析
    4.1 项目区环境概况
        4.1.1 自然环境概况
        4.1.2 社会环境概况
    4.2 项目建设内容
    4.3 工程分析
        4.3.1 工艺流程
        4.3.2 物料平衡及水平衡
        4.3.3 污染源分析
    4.4 项目环境质量状况
        4.4.1.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
        4.4.2 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4.4.3 声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4.4.4 生态环境现状与评价
    4.5 项目环境影响分析
        4.5.1 环境评价因子的筛选
        4.5.2 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4.5.3 水环境影响分析
        4.5.4 噪声环境影响分析
        4.5.5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4.5.6 环境风险分析
    4.6 环境管理指标体系的评价
第五章 论文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主要成果
    5.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10)产业链视角下的中国大豆产业经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背景与问题
    1.2 研究目标
    1.3 论文结构和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5 研究特色与创新说明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中国大豆产业相关研究进展
    2.2 中国大豆产业相关研究综述
    2.3 文献评述
第三章 中国大豆生产
    3.1 大豆生产的历史回顾
    3.2 大豆生产发展总况
    3.3 大豆生产布局
    3.4 生产收入与成本
    3.5 大豆生产的地位
    3.6 大豆种植制度
    3.7 大豆生产的影响因素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国大豆流通
    4.1 近代大豆流通历史回顾
    4.2 大豆流通体制
    4.3 大豆流通数量与价格
    4.4 大豆流通主体与渠道
    4.5 大豆运输与仓储
    4.6 大豆交易方式
    4.7 大豆流通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4.8 国外大豆流通的借鉴与启示
    4.9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国大豆加工
    5.1 中国大豆加工发展历史回顾
    5.2 大豆加工业生产概况
    5.3 大豆加工业发展概况
    5.4 大豆加工业生产布局
    5.5 大豆加工业发展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
    5.6 国际大豆加工业发展的借鉴与启示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中国大豆消费
    6.1 中国大豆消费的历史回顾
    6.2 大豆总体消费
    6.3 消费结构
    6.4 大豆产品的消费
    6.5 大豆供需平衡分析
    6.6 影响中国大豆消费的主要因素
    6.7 大豆消费的国际比较
    6.8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中国大豆贸易
    7.1 中国大豆贸易总体发展历程
    7.2 大豆及其产品出口贸易
    7.3 大豆及其产品进口贸易
    7.4 大豆及其产品进出口价格变化与比较
    7.5 世界大豆贸易格局的发展变化
    7.6 中国大豆贸易的影响因素分析
    7.7 中国大豆国际贸易竞争力分析
    7.8 本章小结
第八章 中国大豆产业政策
    8.1 建国以来的大豆产业政策
    8.2 大豆产业政策效果及存在的问题
    8.3 主产国大豆产业政策
    8.4 主产国大豆产业政策的借鉴与启示
    8.5 本章小结
第九章 中国大豆产业经济中的几个重大问题探讨
    9.1 大豆产业安全问题
    9.2 转基因大豆发展问题
    9.3 大豆产业竞争力问题
    9.4 中国大豆产业发展战略
    9.5 本章小结
第十章 结论与展望
    10.1 主要结论
    10.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四、转基因抗虫棉籽油的营养质量评价指标研究设想(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近红外光谱的药用辅料油的质量控制研究进展[J]. 王秋悦,吴晨璐,赵静,李正. 世界中医药, 2021
  • [2]转基因产品四种快检方法比较与快检方法评价模型构建[D]. 茆少星.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3]中印转基因生物安全立法比较研究[D]. 李男. 华中农业大学, 2020(02)
  • [4]棉籽组分的近红外测定建模和GWAS分析[D]. 王庆康. 山东农业大学, 2020(11)
  • [5]西王食品公司盈利质量评价研究[D]. 杨倩. 宁夏大学, 2019(02)
  • [6]欧盟视野下的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研究[D]. 寇冠通. 贵州大学, 2016(03)
  • [7]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监管制度研究[D]. 林璐. 华侨大学, 2015(03)
  • [8]食用油脂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建设探讨[A]. 张世宏,何东平. 市场践行标准化——第十一届中国标准化论坛论文集, 2014
  • [9]新疆棉籽油生产过程中环境影响分析和环境管理研究 ——以新疆某油脂公司为例[D]. 李丽萍. 新疆大学, 2014(02)
  • [10]产业链视角下的中国大豆产业经济研究[D]. 杨树果. 中国农业大学, 2014(08)

标签:;  ;  ;  ;  ;  

转基因抗虫棉籽油营养品质评价指标研究设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