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麦注射液防治化疗后粒细胞减少症的临床观察

参麦注射液防治化疗后粒细胞减少症的临床观察

一、参麦注射液防治化疗后粒细胞减少的临床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谢宝真[1](2021)在《益气养阴法联合化疗治疗成人急性白血病的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文中提出目的:通过Meta分析对比应用益气养阴法联合化疗和单用化疗治疗成人急性白血病(AL)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期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成人AL提供循证依据。方法:本研究通过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的方法,以客观缓解率、总生存期、中医证候改善有效率作为主要结局指标,综合比较了具有益气养阴功效中药汤剂、中药注射液联合化疗和单用化疗治疗成人AL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通过检索常用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Pub Med、Embase、中国知识资源总库(知网)、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网)及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等,获取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间为数据库建立至2020年10月31日。由2名评价员独立完成筛选,并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最后运用Rev Man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共纳入18个RCTs、1356例患者,样本量40-120不等,其中益气养阴类中药联合化疗组(试验组)672例,单纯化疗组(对照组)664例。其中有8个研究的干预措施是参麦注射液,余10项研究为中药汤剂。纳入试验的患者年龄跨度较大,分布在35-71岁之间。治疗周期不等,最短7天,最长达到了8周。对纳入研究根据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进行质量评价,均属于中高偏倚风险。根据改良Jadad量表进行评分,其中Jadad评分为4分的文献2篇,3分的16篇。2.Meta分析结果显示:主要结局指标方面,联合治疗组(n=627)较单纯化疗组(n=595)比较,提高了客观缓解率(≧PR)[RR1.21,95%CI(1.13,1.29)]。生存时间仅有2篇文献提及,由于数据不具体,故未进行Meta分析。联合治疗组(n=60)较单纯化疗组(n=60)对中医证候改善有效率[RR 1.87,95%CI(0.88,3.98)]无统计学意义。次要结局指标方面,联合治疗组(n=350)较单纯化疗组(n=328)提高外周血WBC[MD 0.80,95%CI(-0.18,1.78)]、HGB[MD 7.51,95%CI(-1.01,16.02)]、PLT[MD 10.77,95%CI(-0.49,22.04)],结果无统计学意义。安全性指标方面,联合治疗组(n=252)较单纯化疗组(n=225)减少肝损害[RR 0.29,95%CI(0.19,0.46)],减少肾损害[RR 0.50,95%CI(0.31,0.81)]。联合治疗组(n=126)较单纯化疗组(n=121)减少心脏损害[RR 0.43,95%CI(0.23,0.81)]。联合治疗组(n=194)较单纯化疗组(n=189)减轻胃肠道反应[RR 0.61,95%CI(0.48,0.76)],联合治疗组(n=228)较单纯化疗组(n=228)减少感染发生率[RR 0.55,95%CI(0.43,0.70)]。3.根据中药剂型、年龄及疾病阶段进行亚组分析,结果得出:非老年组的客观缓解率[RR 2.98,95%CI(2.02,4.39)]和老年组的客观缓解率[RR 1.54,95%CI(1.05,2.26)]均具有统计学意义;8个参麦注射液组(中药注射剂)客观缓解率[RR 1.09,95%CI(1.00,1.19)]结果无统计学意义,9个中药汤剂组的客观缓解率[RR 1.32,95%CI(1.20,1.46)]结果有统计学意义;2个复发、难治组的客观缓解率[RR 1.72,95%CI(1.15,2.57)]和16个初治组的客观缓解率[RR1.18,95%CI(1.10,1.26)]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4.本次纳入的RCT研究,均未实行盲法、分配隐匿,因此未对分组隐匿及盲法实行敏感性分析。17个研究报告了客观缓解率,以该指标进行发表偏倚检验,所有数据对称、集中分布在漏斗图内,故认为本次研究的文献不存在发表偏倚。5.通过对所纳入文献的干预中药进行手工统计,频次由高到低的中药为黄芪、甘草、天冬、太子参、生地、党参、女贞子、枸杞子。结论:Meta分析结果显示益气养阴法联合化疗治疗成人AL的疗效优于单纯化疗,同时可减少化疗毒副作用。但对于改善中医症状、提高外周血WBC、HGB、PLT无统计学意义。益气养阴类中药汤剂治疗成人AL疗效明确,推荐在辨证基础上应用大剂量黄芪以及甘草、太子参、党参、天冬、生地、女贞子、枸杞子等;但是由于入选的文献方法学质量中等,样本量偏小,大多盲法实施不明确,病例脱落的情况及原因大部分未提及,且干预的中药处方存在药味、剂量、疗程、剂型等不一致性的情况,导致无法得出明确的结论。以后仍需要大量设计严格、多中心、大规模的随机试验研究。

梁翠绿[2](2021)在《紫杉烷类致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因素及11种药物预防神经病变疗效的网状meta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的第一部分在乳腺癌患者中探究接受紫杉烷类药物多西他赛和注射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致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的临床影响因素,第二部分采用网状meta分析系统评价神经节苷脂、omega-3脂肪酸、黄芪桂枝五物汤、甲钴胺等11种药物预防铂类和紫杉烷类药物致周围神经病变(PTIPN)的有效性,为今后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1.影响因素分析:对2019年3月-2020年12月收治的符合纳排标准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通过查询电子系统、问诊、进行量表评估来获取患者一般性机体指标、化疗相关指标、共同使用药物等相关信息,使用SPSS.24.0对获取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先通过单因素分析筛选出总的和严重紫杉烷类药物治疗致周围神经病变(TIPN)的影响因素,再使用logistic二元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寻找影响总的和严重TIPN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2.网状meta分析: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中药物预防PTIPN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0年11月,提取有关数据后用stata14.0与ADDIS1.16.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影响因素分析:共纳入268名患者,经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累积剂量(OR=3.533,95%CI:1.797~6.944,p<0.001)、BMI(OR=2.926,95%CI:1.621~5.281,p<0.001)、体表面积(OR=1.724,95%CI:1.011~2.941,p=0.045)、低钙血症(OR=4.899,95%CI:1.518~15.811,p=0.008)均可增加总的TIPN发生风险,而仅有累积剂量(OR=2.577,95%CI:1.161~5.719,p=0.020)和体表面积(OR=2.040,95%CI:1.073~3.877,p=0.030)是影响严重TIPN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2.网状meta分析:共纳入70项研究,合计样本量6201例,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无论在降低总的还是严重PTIPN发生率方面,氨磷汀、神经节苷脂、黄芪桂枝五物汤、谷胱甘肽、维生素E、钙镁输注、omega-3脂肪酸均优于安慰剂或空白,等级概率图和SUCRA曲线图都显示氨磷汀、黄芪桂枝五物汤、omega-3脂肪酸排序在前。11种药物除氨磷汀报导低血压和加重恶心呕吐外,其余药物与安慰剂或空白对比均无显着性差异。结论:1.累积剂量、BMI、体表面积、低钙血症是影响总TIPN发生的风险因素,而累积剂量和体表面积是影响严重TIPN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今后乳腺癌治疗时针对BMI和体表面积较大、出现低钙血症、累积剂量较大的患者可密切关注TIPN的发生,积极采取预防性干预措施。2.黄芪桂枝五物汤最能有效预防PTIPN的发生,神经节苷酯、维生素E、omega-3脂肪酸、钙镁输注、谷胱甘肽也能降低PTIPN的发生率。本文存在着局限性,尚有待更多研究设计严谨,方法得当,尤其是在高加索人群中开展的随机对照试验来给予证实。

杨鸣[3](2021)在《中药注射剂干预恶性肿瘤循证评价及与化疗药相互作用的评价方法》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常见病、多发病,造成巨大疾病负担。尽管现有治疗手段取得了一定疗效,但仍不能解决所有临床问题。中药注射剂在恶性肿瘤治疗中应用广泛。随着公立医院改革的推进,一系列加强辅助用药管理和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动态调整的通知出台。由于药品说明书对临床定位不清,循证证据不足,中药注射剂的市场份额迅速下降,亟需精准的循证证据支撑中药注射剂在临床治疗或辅助治疗恶性肿瘤。在中西医并重的政策下,中西药联合应用是恶性肿瘤治疗领域最普遍的现状,中药注射剂常与化疗药联合应用以“增效减毒”。然而对于“增效减毒”的本质仍需要药物相互作用临床研究进一步深入探讨。目前药物相互作用研究较少,可能与欠缺方法学指导有关,亟待对相关方法学要点和框架进行探索研究。目的明确用于恶性肿瘤治疗的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定位,以艾迪注射液为例,为临床实践提供全面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证据。在掌握草药-药物相互作用临床研究方法基础上,初步建立中药注射剂与化疗药相互作用临床评价的方法学框架和要点,为相关研究提供方法学参考。方法研究一:中药注射剂干预恶性肿瘤临床研究的循证评价在深入了解辅助用药、医保目录调整等政策背景的基础上,检索国家药监局网站、药智网、米内网等数据库,梳理历年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医保目录》,调研用于恶性肿瘤的中药注射剂品种;以2019年版国家《医保目录》中抗肿瘤/辅助治疗肿瘤的10种中药注射剂为研究对象,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重庆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Web of Science、PubMed和Embase数据库中以上各类中药注射剂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和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检索时间2020年12月。排除题目摘要明显不符合的研究后进行文献计量分析;以中国知网的检索题录为资料,通过Citespace和VOSviewer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及呈现;归纳受试人群病种、分期、中医证候、联合用药、对照和结局,以证据图谱展示,明确治疗或辅助治疗作用。研究二:艾迪注射液治疗/辅助治疗恶性肿瘤随机对照试验系统评价的证据综合系统检索截至2020年12月发表的中药艾迪注射液治疗或辅助治疗恶性肿瘤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研究人员两两一组独立筛选并提取资料,根据系统评价方法学质量评价工具AMSTAR2和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优先报告条目:PRISMA声明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和报告完整性。归纳纳入研究基本特征,对生存率和肿瘤缓解、生活质量、恶性积液、放化疗副作用、免疫功能等结局进行分类综合。研究三:草药(中药)-药物相互作用评价方法的初步研究本研究通过概括性评价,系统收集了近10年PubMed收录的草药-药物相互作用临床研究的评价方法,提炼其方法学要点,参考各国药物相互作用临床评价指南和相关指导原则、国际临床试验质量与报告规范,结合当前中药注射剂与化疗联合应用的临床实际现状,初步形成中药注射剂与化疗药相互作用临床评价方法框架和方法要点,提出中药注射剂与化疗药相互作用临床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和报告规范建议清单。结果研究一:中药注射剂干预恶性肿瘤临床研究的循证评价共发现30种曾经或当前应用于恶性肿瘤治疗或辅助治疗的中药注射剂,其中2019版国家《医保目录》包含10个品种。用于恶性肿瘤治疗的各类中药注射剂品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和系统评价自2000年后发表数量显着增加,发表高峰在2014-2016年。各品种纳入研究的关键词中均包含“化疗”,VOSviewer关键词共现可视化图谱显示中药注射剂常与化疗联合应用,用于非小细胞肺癌、原发性肝癌、结直肠癌等病种,以及恶性积液、癌痛、癌性疲乏等肿瘤相关症状体征,文献报告具有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免疫功能和减轻放化疗副作用的效应。证据图谱共纳入366项RCT和48项系统评价,217项(59.3%)RCT的干预措施包含复方苦参、参芪扶正和艾迪注射液,118项(32.2%)RCT的研究疾病为肺癌(118,32.2%),其次是结直肠癌(39,10.7%)和胃癌(39,10.7%)。355 项(97.0%)RCT 和所有系统评价都评价的是中药注射剂的加载作用。结局证据图谱显示RCT使用较多的结局包括肿瘤近期疗效指标、生活质量、免疫功能和骨髓抑制。仅艾迪和华蟾素注射液分别有2项RCT在生存期相关的结局中报告了一致的获益。与医保规定相比,证据明显不足的有华蟾素注射液治疗吞咽困难、猪苓多糖注射液辅助治疗恶性肿瘤;与药品说明书相比,缺少相应证型临床证据的是参芪扶正注射液、康莱特注射液和注射用黄芪多糖。研究二:艾迪注射液治疗/辅助治疗恶性肿瘤随机对照试验系统评价的证据综合本研究共纳入了 52项艾迪注射液用于恶性肿瘤治疗的系统评价。结果表明,肺癌(20,38.5%)、肝癌(10,19.2%)和结直肠癌(7,13.5%)是研究最多的肿瘤类型。14项(26.9%)纳入的RCT受试者为中晚期肿瘤患者。除1项研究之外,其余纳入的系统评价均使用艾迪注射液作为放化疗的加载疗法应用,对比单纯标准治疗(放化疗),显示出对生存率、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的明显获益。此外,联合疗法还可以改善生活质量,减少放化疗带来的副作用。然而,仅2项(3.8%)系统评价采用AMSTAR2工具评价的结果为低质量证据,其余为极低质量证据,没有研究完整报告了全部27项条目,9项(17.3%)英文发表的系统评价研究报告了 25-26项。研究三:草药(中药)-药物相互作用评价方法的初步研究在概括性评价中纳入了近10年发表的20项草药-药物相互作用的前瞻性临床研究。纳入的研究分别为平行组随机对照试验(3,15%)、交叉试验(6,30%)、单臂试验(8,40%)等,涉及心血管疾病(7,35%)、传染性疾病(2,10%)和恶性肿瘤(2,10%)等。研究的草药包括多种草药来源(6,30%)和单一草药提取物(14,70%),联合应用药物为药物代谢酶底物、鸡尾酒药物或在临床实践中与草药干预同时使用的药物。许多研究选择药代动力学结局作为测量终点,而其他研究则使用药效学结局。研究中使用了不同的提高依从性的策略。其他方法学要点包括:草药质量控制(9,45%),受试者体格检查(16,80%),受试者服用的药物、饮食摄入以及饮酒和吸烟习惯限制(18,90%)等。目前未发现中药注射剂-化疗药相互作用临床评价的方法学研究,借鉴现有研究证据、指南和质量评价与报告规范,本研究创新地提出了 4点中药注射剂与化疗药相互作用临床评价的前期研究工作基础建议,比较了不同研究设计应用于中药注射剂与化疗相互作用临床评价的优缺点,细化了研究人群特征和样本量计算方法,分别归纳了中药注射剂与指示药物、中药注射剂与化疗药联合应用的相互作用临床评价方法,提供结局指标选择与测量的建议。最终初步形成中药注射剂与化疗药相互作用评价相关研究的质量评价建议和报告规范建议。结论用于恶性肿瘤治疗的中药注射剂品种繁多,中药注射剂多与化疗联合应用,在肺癌、结直肠癌和胃癌等病种研究较多,对近期疗效指标、免疫功能和骨髓抑制有较一致的改善作用。《医保目录》中的各品种循证证据、说明书适应症和医保规定之间存在一定证据缺口。艾迪注射液可能对肺癌和肝癌生存期有获益,对大部分肿瘤生活质量和放化疗副作用有改善作用。但方法学质量和报告质量均较低,限制了对艾迪注射液证据的解释和基于证据的应用。需要针对更有临床价值的原发性肝癌和肺癌进行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补充系统评价的原始研究证据。单臂前后对照研究和随机交叉试验是最常使用的草药-药物相互作用临床评价方法,在未来的草药-药物相互作用研究中应增加对方法学细节的描述。本研究初步梳理完成了中药注射剂与化疗药相互作用临床评价的方法学要点,提出了中药注射剂与化疗药相互作用临床评价报告建议清单和质量评价建议清单,为未来相关临床研究提供了方法学支持。

王志清[4](2020)在《芪附扶正合剂联合低剂量传统化疗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非M3)的疗效分析及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比较传统低剂量化疗方案联合和不联合芪附扶正合剂(Modified Qifu Fuzheng Decoction,QFFZD)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非M3)的相关临床指标,包括缓解率、中医症候积分、复发率、生存率及感染发生率等,客观评价QFFZD在老年AML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再通过体外实验探讨QFFZD协同阿糖胞苷(Cytarabine,Ara-C)对人急性髓系白血病HL-60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并探寻其分子学作用机制,为临床QFFZD辅助治疗AML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临床研究方法:根据患者治疗期间是否联合口服芪附扶正合剂中药,将58例老年AML患者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观察组予低剂量传统化疗方案联合QFFZD口服,对照组仅予低剂量传统化疗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CR率、诱导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变化情况、复发率、中位生存期、总生存率;同时比较两组患者诱导期感染发生率及远期感染发生率。实验研究方法:(1)采用20只SD雄性大鼠,适应性饲养后随机分为对照组与QFFZD治疗组,分别予2mL生理盐水和2mL生药浓度为1.68 g/mL QFFZD灌胃,连续7天。第8天麻醉后主动脉取血,分离得到上层血清,-80℃保存备用;2.采用MTT比色分析法检测不同浓度QFFZD含药血清、Ara-C单用和联合干预HL-60细胞24h和48h后对其的增殖抑制作用;(3)PI单染流式细胞术(FCM)用于检测QFFZD含药血清、Ara-C单用以及联合使用对HL-60细胞细胞周期的影响;(4)Annexin V/PI双染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QFFZD含药血清、Ara-C单用以及联合使用对HL-60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5)免疫印迹实验(Western Blot,WB)检测QFFZD含药血清、Ara-C单用以及联合使用对HL-60细胞凋亡相关蛋白兔Bcl-2相关X蛋白(Bax)、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PARP)及其剪切体cleaved caspase-3、cleaved PARP以及Akt/p53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6)免疫印迹实验被用于检测Akt特异性抑制剂MK-2206 2HCL干预HL-60细胞后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临床研究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CR率分别为66.7%、6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诱导化疗结束后改善中医症候积分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复发率略低于对照组,分别为55.0%和58.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远期生存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估计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1.818.7个月和16.8±5.7个月,1年生存率分别为(60.3±9.4)%和(56.7±9.4)%,3年生存率分别为(39.0±9.8)%和(27.2±9.6)%,5年生存率分别为(27.9±9.7)%和(20.4±9.3)%,均未达到统计学差异(P=0.213);在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诱导期感染发生率(46.7%)与对照组(46.4%)相差不大;观察组远期的感染发生率(28.0%)低于对照组(3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研究结果:1.MTT比色分析法结果显示,相同干预时间下,QFFZD含药血清(2%、4%、6%、8%、10%)和 Ara-C(0.5μmol/L、1μmol/L、2μmol/L、4μmol/L、8μmol/L)单用以及联合使用对HL-60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均呈浓度依赖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浓度QFFZD含药血清和Ara-C单独和联合干预HL-60细胞24h和48h后,其对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随着干预时间的延长而增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相同干预时间下,二者联合使用对HL-60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与二者单独使用对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PI单染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QFFZD含药血清(10%)和Ara-C(8μmol/L)单独以及联合干预HL-60细胞24h后,均能将HL-60细胞阻滞于G1期,两药联合时对HL-60细胞的周期阻滞作用更加明显(p<0.05)。3.流式细胞术检测QFFZD含药血清(10%)和Ara-C(8μmol/L)单独以及联合干预HL-60细胞24h后细胞的凋亡率。结果显示,单用以及联合使用均能诱导细胞发生凋亡,并且两药合用时凋亡效果更加明显(p<0.05)。4.QFFZD含药血清(10%)和Ara-C(8μmol/L)单独以及联合干预HL-60细胞24h后,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促凋亡蛋白Bax以及执行凋亡程序的关键蛋白cleaved caspase-3、cleaved PARP的表达均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而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水平则低于空白组(p<0.05)。与此同时,Akt/p53信号通路相关蛋白p-Akt的表达水平各给药组明显低于空白组(p<0.05),而p53的表达水平各给药组则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5.在用QFFZD含药血清(10%)和Ara-C(8 μmol/L)共同干预HL-60细胞前,予Akt特异性抑制剂MK-2206 2HCL(5 nmol/L)预处理24h后,以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Akt特异性抑制剂预处理后,凋亡相关蛋白Bax、cleaved caspase-3、cleaved PARP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而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则有所升高(p<0.05)。结论临床研究表明,QFFZD联合低剂量传统化疗方案治疗老年AML较单纯应用化疗有一定优势,尤其体现在可以改善中医症候积分,降低远期感染发生率;随着服药时间的延长,一定程度上可延长中位生存期,提高3年及5年生存率的趋势(虽未达到统计学差别)。实验研究表明,1.芪附扶正合剂含药血清和阿糖胞苷在体外单用和联合使用均能以浓度和时间依赖的方式有效地抑制HL-60细胞的增殖,而且表现出两者之间可能存在协同或叠加效应。2.芪附扶正合剂含药血清和阿糖胞苷在体外单用和联合使用均能明显地提高处于G1期的HL-60细胞比率,同样表现出明显的协同作用。3.芪附扶正合剂含药血清和阿糖胞苷可诱导HL-60细胞发生凋亡,其过程可能是通过调控Akt/p53信号通路从而启动内源性细胞凋亡途径发挥作用。

贾火生[5](2020)在《自拟“健脾补肾方”对防治恶性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骨髓抑制是恶性肿瘤患者在接受化学治疗后常出现的毒副反应,为了防治这一毒副反应,促进患者身体的恢复,课题组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结合多年临床工作经验的总结,自拟了“健脾补肾方”,其目的是为了应用中医中药有效的预防和改善恶性肿瘤患者在化疗后引起的骨髓抑制,以促进肿瘤患者的康复。方法:将我院符合纳入标准的恶性肿瘤的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从化疗第1天开始,采用“生血宝合剂”口服治疗,每日三次,每次15ml,共服用14天;治疗组从化疗第1天开始口服自拟“健脾补肾方”配方颗粒,每日三次,每次一格兑水50ml,共服用14天。两组患者分别于化疗前1天和化疗后第3天、第7天、第14天,进行血常规检查,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s WBC)计数、血红蛋白(Hemoglobin Hb)计数、血小板(Platelet PLT)计数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化疗前后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 QOL)的卡氏评分(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 KPS)、化疗后消化道毒副反应和中医(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证状积分;比较两组患者化疗后使用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stimulating factor rh G-CSF)例数和剂量。结果:(1)在随机对照研究的66例恶性肿瘤化疗患者中,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最常见的化疗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化疗前1天、化疗后3天、化疗后14天治疗组的白细胞(WBC)计数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7天治疗组的白细胞(WBC)计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前1天、化疗后3天、化疗后7天、化疗后14天治疗组的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的计数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其次化疗毒副反应为Ⅱ-Ⅲ°消化道毒副反应,治疗组消化道毒性反应发生率明显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患者化疗后生活质量(QOL)的卡氏评分(KPS),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患者的中医(TCM)证状积分,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P<0.05)。(6)发生骨髓抑制时,治疗组使用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例数和剂量均较对照组少,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健脾补肾方”能有效改善恶性肿瘤患者因化疗引起的骨髓抑制,并在减毒增效、提高患者对化疗的耐受性、改善患者症状积分等方面,卓有成效,对临床有着十分重要意义。

张晓囡[6](2020)在《益气养阴法干预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临床证据与效应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分析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患者的临床特征,评价益气养阴法干预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临床疗效,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益气养阴方干预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潜在机制,从自噬-凋亡角度探讨益气养阴方干预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效应机制。方法1、纳入2017年9月至2019年12月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住院的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患者,采集患者的相关信息,运用频数、聚类等方法进行数据挖掘,分析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临床特征和证候特点。2、检索知网、万方、CBM、Pub 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数据库,时间为建库至2019年8月,纳入生脉散类方治疗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运用Rev 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评价生脉散类方治疗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临床疗效。3、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生脉散类方核心药物红参和麦冬的化学成分和作用靶点,构建“药物靶标-疾病靶标”网络筛选核心靶点,采用GO功能和KEGG富集分析,探究红参-麦冬防治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潜在机制。4、采用尾静脉注射阿霉素诱导心脏毒性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mi R-30a agomir组、益气养阴低剂量组、益气养阴高剂量组,药物干预2周后,运用心脏超声评价大鼠心脏结构和功能,HE染色观察心肌病理改变,ELISA检测血清CK、LDH、c Tn T、NT-pro BNP、s ST2、GDF-15水平,透射电镜观察心肌自噬小体和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LC3-Ⅱ/LC3-Ⅰ、p62、Bax、Bcl-2、Caspase-9、Caspase-3蛋白表达情况,RT-q PCR检测mi R-30a、Beclin 1m RNA表达情况。结果1、共纳入104例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患者,核心症状为心悸(96.15%)、乏力(76.92%)、面色淡白(74.04%)、气短(45.19%);舌脉以舌淡(61.54%)、舌淡胖(36.54%)、苔白(44.23%)、苔少(41.35%)、脉弦(27.88%)、脉弱(25.00%)为主;常见中医症状可聚为6类,辨证为阴虚火旺证、心阳不振证、气阴两虚证、心血亏虚证、脾虚湿困证、胆郁痰扰证。2、共纳入19项随机对照试验、2331例患者,其中对照组1143例、治疗组1188例,结果显示:治疗组在改善心律失常[RR=0.40,95%CI(0.31,0.51),P<0.01]、ST-T段异常[RR=0.46,95%CI(0.37,0.58),P<0.01]、QRS低电压[RR=0.44,95%CI(0.27,0.69),P<0.01]、QT间期延长[RR=0.43,95%CI(0.26,0.70),P<0.01]方面优于对照组;在减小LVEDD[MD=-0.79,95%CI(-0.93,-0.65),P<0.01]、LVESD[MD=-0.58,95%CI(-0.82,-0.35),P<0.01]方面优于对照组;在降低CK([SMD=-0.79,95%CI(-1.05,-0.53),P<0.01]、[SMD=-0.62,95%CI(-0.98,-0.26),P<0.01])、CK-MB([SMD=-1.81,95%CI(-3.38,-0.24),P<0.05]、[SMD=-2.04,95%CI(-2.48,-1.61),P<0.01])、LDH([SMD=-2.80,95%CI(-4.77,-0.84),P<0.01]、[SMD=-0.48,95%CI(-0.84,-0.13),P<0.01])、α-HBDH([SMD=-1.05,95%CI(-1.42,-0.68),P<0.01]、[SMD=-1.23,95%CI(-1.57,-0.89),P<0.01])方面优于对照组;在改善LVEF([SMD=0.26,95%CI(-0.09,0.61),P>0.05]、[SMD=-0.48,95%CI(-1.94,0.98),P>0.05])和AST[MD=-2.13,95%CI(-5.18,0.91),P>0.05]方面与对照组疗效相当;在治疗BNP[MD=19.71,95%CI(2.56,36.87),P<0.01]、c Tn T[MD=8.0,95%CI(6.95,9.05),P<0.01]方面劣于对照组。GRADE分级显示为中、低级别或极低级别证据。3、共收集红参8个化合物成分、156个靶点基因,麦冬17个成分、929个靶点,162个心肌损伤靶点基因;通过“药物靶标-疾病靶标”的网络挖掘出146个核心靶点蛋白基因,GO功能富集发现红参-麦冬可以调控RNA转录、基因表达、细胞凋亡及蛋白代谢等,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红参-麦冬通过病毒致癌通路、核糖体通路、肿瘤转录调控通路、细胞循环通路、MAPK信号通路、Notch通路、PI3K-Akt通路、细胞凋亡及癌症micro RNAs等通路干预心肌损伤。4、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HMI、LVMI显着增加(P<0.01),LVEDD、LVESD增加(P<0.01)、LVEF、LVFS降低(P<0.01),CK、LDH、c Tn T、NT-pro BNP、s ST2、GDF-15水平升高(P<0.01),心肌I型和III型胶原蛋白表达增加(P<0.01),自噬体数量增多、心肌细胞凋亡,LC3-Ⅱ/LC3-Ⅰ、Bax、Caspase-9、Caspase-3蛋白表达增加(P<0.01),p62、Bcl-2蛋白表达降低(P<0.05),心肌mi R-30a表达水平降低(P<0.01),Beclin 1 m RNA表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mi R-30a agomir组、益气养阴方组HMI、LVMI降低(P<0.01 or P<0.05),LVEF、LVFS升高(P<0.01 or P<0.05)、LVEDD、LVESD减小(P<0.01 or P<0.05),CK、LDH、c Tn T、NT-pro BNP、s ST2、GDF-15水平下降(P<0.01 or P<0.05),心肌I型和III型胶原蛋白表达减少(P<0.01 or P<0.05),自噬体数量减少,细胞凋亡减轻,LC3-Ⅱ/LC3-Ⅰ、Bax、Caspase-9、Caspase-3蛋白表达降低(P<0.01 or P<0.05),p62、Bcl-2蛋白表达增加(P<0.01 or P<0.05),心肌mi R-30a表达水平增加(P<0.01),Beclin 1 m RNA表达降低(P<0.01)。结论1、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以心悸、乏力、面色淡白、气短为核心症状,证候分型以阴虚火旺证、心阳不振证、气阴两虚证、心血亏虚证、脾虚湿困证、胆郁痰扰证为主。2、益气养阴法代表方剂——生脉散类方治疗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疗效肯定,可以降低CK、CK-MB、LDH、α-HBDH水平,改善心律失常、ST-T段异常、QRS低电压、QT间期延长,减小LVEDD、LVESD。3、生脉散类方核心药物——红参-麦冬,具有多种成分、通过多靶点、调控多通路治疗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4、红参-麦冬现代制剂——参麦注射液可减轻蒽环类药物所致的心肌损伤,具有心肌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抑制心肌过度自噬和细胞凋亡相关。

罗渝民[7](2020)在《基于“脾肾同治”理念研究自拟健脾益肾汤对恶性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在导师“脾肾同治”思想指导下,以导师经验方自拟健脾益肾汤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中脾肾亏虚证。通过观察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中医证候(脾肾亏虚证)、PS评分影响,比较两组疗效差异。方法:入组病例4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4)和对照组(24)。治疗组予中药自拟健脾益肾汤+鲨肝醇片口服,对照组予鲨肝醇片口服。观察期周期为14天,记录入组第0天、第7天、第14天的血常规(WBC、RBC、PLT、HB),第0天、第14天的肝功(ALT、AST)、肾功(Cr、BUN)、中医症候积分,同时记录不良反应;临床数据应用SPSS 25统计软件分析。结果:临床血象:治疗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升高显着优于对照组(P<0.01);对于血小板、血红蛋白,治疗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中医证候:中医证候总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各临床症状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PS评分比较:治疗组PS评分有效改善(P<0.05);对照组PS评分无明显改善(P>0.05)。安全性指标比较:两组患者肝功、肾功、心电图安全性指标无明显变化,无不良反应发生;两组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健脾益肾汤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脾肾亏虚证患者,可有效改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中医证候(脾肾亏虚证)、PS评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两组治疗后各项观察指标比较(P<0.05),提示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王宝仪[8](2020)在《温络通颗粒剂外用治疗紫杉醇致周围神经毒性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文献综述共2篇,由《紫杉醇所致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和治疗进展》和《紫杉醇所致周围神经毒性的中医治疗进展》两篇组成。第一篇综述介绍了紫杉醇所致 CIPN(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CIPN的诊断与评估标准、治疗进展。目前西医治疗CIPN以对症治疗为主,并结合CIPN可能发病机制对因治疗。治疗方式包括物理治疗、药物治疗两种。临床报道的物理治疗包括运动疗法、针刺疗法、压迫疗法。药物治疗方面有降低化疗药物毒性的谷胱甘肽、氨磷汀;有改变神经细胞膜离子通透性、降低神经细胞兴奋性的钙镁合剂等;有促进受损神经细胞修复的甲钴胺、神经妥乐平;有对症镇痛的神经痛镇痛药加巴喷丁,但缺乏效果显着的药物。总之,在治疗紫杉醇所致CIPN方面,尚无国际指南一类推荐用药,临床上缺乏作用明确、安全性好、应用方便、性价比高的药物。第二篇综述介绍了中医对CIPN的认识及治疗进展,针对紫杉醇所致CIPN的中医病因病机、中医证型、治法治则、中医外治、中医内治5个方面进行回顾性研究。中医外治形式多样,临床应用较多的有针灸、电针、刺络放血、中药泡洗等;中药内治方面主要是临床各医家根据患者的临床实际情况选择经典方剂加减、自拟方剂治疗,常用的方剂有补阳还五汤、当归四逆汤、黄芪桂枝五物汤等。中医治疗充分体现了“简、便、验、廉”的传统优势,临床应用广泛。临床研究部分观察了温络通颗粒剂外用联合甲钴胺治疗紫杉醇所致周围神经毒性的疗效。目的:观察温络通颗粒剂治疗紫杉醇所致周围神经毒性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观察温络通颗粒剂外用治疗紫杉醇所致CIPN的临床疗效。纳入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51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以温络通颗粒剂外用泡洗治疗,对照组用安慰剂治疗。同时所有患者均服用非特异性治疗药物甲钴胺0.5mg tid。治疗前后完成各项检查,主要观察指标为周围神经病变分级(参照NCI-CTCAE 5.0版),次要观察指标为周围神经毒性症状评分(FACT/GOG量表)、NRS疼痛评分、简易疼痛评分量表(BPI);安全性指标为血常规,肝、肾功能。病例分组、数据管理、统计分析均采用SPSS 22.2软件,统计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完成情况:共纳入含紫杉醇化疗方案致CIPN的患者51例,男性5例,女性46例,试验组完成随访27例,对照组完成随访24例。(2)所有入组患者均完成一周期温络通颗粒剂外用治疗,(3)主要观察指标:①周围神经病变分级标准:治疗前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周围神经病变分级均以2级为主,用药7天后对受试患者进行评估,试验组成员多为Ⅰ级周围神经症状,23/27(占85.19%);对照组多为Ⅱ级周围神经症状,16/24(占6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②疼痛NRS评分比较:用药前两组患者的NRS评分多在4-6分,试验组23/27(85.19%),对照组16/24(66.67%):用药7天后再次对患者进行NRS疼痛评分,试验组以轻度疼痛(1分-3分)为主,占20/27(74.07%);对照组以中度疼痛,占16/24(66.67%)。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有非常显着的差异(P<0.001);③简易疼痛评估量表(BPI),两组患者用药前评分多在20-29分,其中试验组10/27(37.04%),对照组10/24(41.67%)。用药7天后再次对患者进行评估,试验组患者多在10-19分,19/27(66.67%),对照组患者多在20-29分13/24(54.17%),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有非常显着的差异(P<0.001)。④FACT/GOG量表,治疗前两组患者FACT/GOG量表评分多在10-19分,用药7天后再次对受试患周围神经毒性症状评分(FACT/GOG量表)评分,治疗后试验组患者评分多在0-9分(19/27,70.37%),对照组患者评分多在10-19分(11/24,45.83%),该结果提示温络通颗粒剂外用对轻、中度的CIPN症状均有改善。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有非常显着的差异(P<0.001);⑤起效时间:从用药开始到治疗结束,试验组全部有效,平均起效时间为4.47天,试验组用药平均起效时间为2.85天,其中2级患者起效时间为2.33天,3级患者的起效时间为3.14天,患者随神经毒性症状的严重程度增加,起效时间逐渐延长,分级较轻的患者,治疗起效时间越短。对照组仅有46%有效,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温络通颗粒外用的临疗效判定疼痛缓解率(RR)试验组患者疼痛情况多以部分缓解(66.67%)、局部缓解为主(25.92%);对照组患者疼痛情况多以轻度缓解(45.83%)、无效(50.00%);试验组患者周围神经毒性疗效判定多以有效(81.48%)为主,对照组有效率为(37.5%)。两组患者用药前后均无不良事件。结论:(1)紫杉醇类药物广泛应用于乳腺癌的治疗,也是导致周围神经毒性的常见化疗药物之一。(2)紫杉醇类药物所致的周围神经毒性以Ⅰ、Ⅱ级为主,临床常见的伴随症状有手足末端麻木、温度感觉异常、疼痛,全身症状以神疲乏力,劳力后症状加重为着,辨证可属寒阻经络,气虚血瘀证。(3)温络通颗粒剂可降低CIPN分级,并明显缓解其症状,巩固效果好,安全性良好,使用方法简便,具有显着优势。

辛庆龄[9](2020)在《温针灸足三里、关元对肿瘤化疗患者骨髓抑制疗效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研究目的:通过观察温针灸足三里、关元对肿瘤化疗患者血象、中医临床症状、身体状况的影响,评价温针灸对肿瘤患者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临床疗效。研究方法:选则符合纳入标准的恶性肿瘤病人47例,根据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温针灸足三里、关元配合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因患者自身因素脱组4例,实际纳入统计43例。两组病人均接受化疗,且出现毒副作用时均采用常规西药处理。治疗组在接受西药防治化疗时出现的毒副反应的基础上,配合温针灸治疗。患者保持仰卧位,选取主穴为(双侧)足三里、关元。在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增加气海、中脘、内关等配穴。分别于治疗前1天、治疗后的第7天、第14天,第21天对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查。将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和血红蛋白计数等4项指标纳入观察范围,并根据量表观察各组患者骨髓抑制的程度。以上4项指标为完成治疗后主要对比范围,并同时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卡氏功能状态(KPS)评分变化情况、中医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和体重变化情况。研究结果:1)统计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类型、化疗次数,使用SPSS数据分析,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2)治疗后第7天各血象指标均出现下降的趋势,但两组之间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第14天两组血象指标程上升趋势,除血红蛋白外,其他指标表现出差异(P<0.05)且治疗组上升幅度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第21天,治疗组的各个指标数值与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而对照组较治疗前相比,除血红蛋白以外,其他指标均有明显差异(P<0.05),低于治疗前的水平。3)化疗后两组患者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但无重度骨髓抑制发生。化疗后第7天,两组患者各项指标的抑制程度无明显差异(P>0.05)。化疗后第14天,除血小板和血红蛋白外,白细胞和粒细胞抑制程度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抑制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4)两组完成治疗后根据KPS量表评分,经统计学检验P<0.05,两组之间有明显差异,且治疗组积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在治疗前后进行比较,有明显的差异(P<0.05),对照组在治疗后的积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对治疗组治疗前后评分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在治疗效果的稳定率方面治疗组(77.27%)明显高于对照组(38.90%)。5)两组完成治疗后根据中医临床症状量表评分,对照组和治疗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积分明显小于对照组。在疗效方面,治疗组(72.72%)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33.33%)。6)两组完成治疗后称测体重,经过t检验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之间有较大差异,且对照组的患者体重明显低于治疗组。对比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体重发现无显着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的患者治疗后体重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在体重稳定率方面,治疗组(81.82%)明显高于对照组(42.86%)。研究结论:温针灸能有效改善化疗后患者的骨髓抑制的情况,尤其对白细胞和粒细胞水平影响明显。温针灸对中医临床症状有所改善,还可以改善患者身体状况,提高生活质量。具有物美价廉,操作相对便捷的特点,可作为化疗后的辅助治疗方法运用于临床。

黄达[10](2020)在《益髓生血胶囊防治脾肾阳虚型肺腺癌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观察益髓生血胶囊治疗脾肾阳虚型肺腺癌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的临床疗效并评价其安全性,为该方广泛运用于临床提供更为科学、充分的依据。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脾肾阳虚型肺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化疗TP方案(多西他赛+奈达铂),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髓生血胶囊,治疗7、14、21天后,观察两组患者化疗后外周血象(WBC、NEUT、PLT、HGB)、免疫状况、中医临床症状积分及生存质量的变化;同时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从而评价益髓生血胶囊的安全性。本试验所有数据分析采用SPSS22.0软件,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纳入的60例脾肾阳虚型肺腺癌患者中,3例退出,按照脱落病例处理,实际纳入统计学处理的病例共57例(对照组28例,治疗组29例),具体结果如下:(1)外周血象(WBC、NEUT、PLT、HGB)的变化:(1)两组患者化疗前WBC、NEUT、HGB、PLT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化疗后第7天,对照组及治疗组中WBC、NEUT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下降幅度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GB、PLT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下降无统计学意义(P>0.05)。(3)化疗后第14天,两组WBC、NEUT较第7天呈上升趋势,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PLT水平均下降到最低,较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下降幅度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HGB较第7天呈上升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化疗后第21天,两组WBC、NEUT、PLT较第14天呈上升趋势,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WBC、NEUT、PLT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WBC、NEUT、PLT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GB较第14天呈上升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GB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比较:治疗后对照组CD3+、CD4+以及CD4/CD8+水平比治疗前降低(P<0.05),CD8+水平升高(P<0.05);治疗组CD3+、CD4+、CD8+和CD4+/CD8+水平治疗后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发现,治疗后对照组CD3+、CD4+以及CD4+/CD8+较治疗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的CD8+较治疗组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中医临床症状积分比较:(1)两组患者中医临床症状总积分,治疗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中医临床症候总积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对照组治疗后中医临床症候总积分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神疲乏力、自汗盗汗、食少纳差较治疗前明显加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症状较治疗前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组治疗后中医临床症状总积分较治疗前降低,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疲乏力、自汗盗汗、食少纳差较治疗前加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少气懒言、腰膝酸软、畏寒怯冷较治疗前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KP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KP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化疗后第21天的KPS评分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化疗前后KP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化疗后KPS评分下降,与化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益髓生血胶囊能显着改善脾肾阳虚型肺腺癌化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化疗产生的毒副作用,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2.益髓生血胶囊能较好地改善骨髓抑制状况,减轻外周血象异常,具体机制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二、参麦注射液防治化疗后粒细胞减少的临床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参麦注射液防治化疗后粒细胞减少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益气养阴法联合化疗治疗成人急性白血病的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资料与方法
    1 文献纳入标准
    2 排除标准
    3 文献检索
    4 资料筛选
    5 数据提取
    6 文献的偏倚风险评估及质量评价
    7 数据分析
结果
    1 检索结果
    2 入选研究的基本特征
        2.1 研究人群
        2.2 干预措施
        2.3 结局指标
        2.4 偏倚及文献质量评价
    3 Meta 统计分析结果
        3.1 主要结局指标
        3.2 次要结局指标
        3.3 安全性指标
        3.4 亚组分析
        3.5 发表偏倚
        3.6 敏感性分析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益气养阴法治疗急性白血病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2)紫杉烷类致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因素及11种药物预防神经病变疗效的网状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写字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章 乳腺癌患者接受紫杉烷类药物治疗致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因素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排标准
        1.2 观测指标
        1.3 数据收集方法
        1.4 评估标准
        1.5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纳入患者的基本信息
        2.2 观测指标与TIPN发生风险的单因素分析
        2.3 观测指标与TIPN发生风险的多因素分析
        2.4 样本量、回归模型的拟合效果与预测效果评估
    3 讨论
第二章 11 种药物预防铂类和紫杉烷类药物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的网状meta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检索策略
        1.2 纳排标准
        1.3 文献质量评价与数据提取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2.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2.3 纳入研究的方法质量学评价
        2.4 网状meta分析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药物防治化疗所致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中药注射剂干预恶性肿瘤循证评价及与化疗药相互作用的评价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药注射剂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
        1. 中药注射剂的历史和发展
        2. 监管加强,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受到限制
        3. 循证研究助力科学决策
        4. 具有较强科技竞争力的肿瘤用药中药注射剂品种
        5.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药-化药相互作用研究方法的国内外进展
        1. 前言
        2. 药物相互作用研究方法
        3. 中药-化药相互作用临床研究方法
        4. 有望应用于中药-化药相互作用临床研究的新方法
        5.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中药注射剂干预恶性肿瘤循证评价及与化疗药相互作用的评价方法
    研究一 中药注射剂干预恶性肿瘤临床研究的循证评价
        1. 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研究二 艾迪注射液治疗/辅助治疗恶性肿瘤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证据综合
        1. 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研究三 草药(中药)-药物相互作用评价方法的初步研究
        研究3-1 草药-药物相互作用的临床评价方法:对前瞻性临床研究设计的概括性评价
        1. 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研究3-2 中药注射剂与化疗相互作用临床评价方法初探
        1. 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语
致谢
附录
在读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4)芪附扶正合剂联合低剂量传统化疗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非M3)的疗效分析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西医治疗现状与进展
        1.标准化疗(强化化疗)
        2.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3.低强度化疗
        4.靶向治疗
        5.免疫治疗
        参考文献
    2.当代中医治疗急性白血病概况
        2.1 关于急性白血病的中医病名
        2.2 急性白血病的病因病机
        2.3 “伏邪(毒)”概念的提出
        2.4 治疗概况
        2.5.讨论
        参考文献
    3.扶正中药在急性白血病临床与基础研究中的现状
        3.1 扶正中药的临床研究
        3.2 扶正中药的基础研究
        3.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研究目的
    2.材料和方法
        2.1 病例纳入标准
        2.2 病例排除标准
        2.3 一般资料
        2.4 治疗方案
        2.5 支持治疗
        2.6 观察指标
        2.7 疗效评价
        2.8 统计学分析
    3.结果
        3.1 近期效果比较
        3.2 远期效果比较
        3.3 感染并发症比较
    4.讨论
        4.1 芪附扶正合剂组方合理性探讨
        4.2 芪附扶正合剂取得临床疗效的原因分析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1.研究目的
    2.QFFZD含药血清的制备(实验一)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3.QFFZD含药血清和Ara-C对HL-60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实验二)
        3.1 实验材料
        3.2 实验方法
        3.3 实验结果
    4.芪附扶正合剂含药血清和阿糖胞苷对HL-60细胞凋亡的影响(实验三)
        4.1 实验材料
        4.2 实验方法
        4.3 实验结果
    5.芪附扶正合剂含药血清协同阿糖胞苷诱导HL-60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实验四)
        5.1 实验材料
        5.2 实验方法
        5.3 实验结果
    6.讨论
    参考文献
结语
附录
    缩略词表
    急性白血病症状分级量化表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结果
致谢
个人简介

(5)自拟“健脾补肾方”对防治恶性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附录
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研究进展(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6)益气养阴法干预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临床证据与效应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患者的临床特征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研究结果
    3 小结
第二部分 益气养阴法干预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系统评价
    1 资料与方法
    2 研究结果
    3 小结
第三部分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益气养阴方治疗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机制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小结
第四部分 益气养阴方调控自噬-凋亡干预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效应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实验结果
    3 小结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一 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药靶向自噬-凋亡治疗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基于“脾肾同治”理念研究自拟健脾益肾汤对恶性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词对照表
引言
研究方案
    1.研究目的
    2.研究内容
    3.病例标准
临床资料
    1.病例一般资料
    2.各项中医证候评分分析
    3.体力状况评分
    4.安全性评价
研究结果
    1.中医证候疗效评分
    2.治疗后血象变化情况
    3.体力状况评分(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
    4.安全性评价(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安全性指标比较)
讨论
    1.化疗后骨髓抑制进展分析与讨论
    2.导师学术思想
    3.自拟健脾益肾汤组方方义
    4.课题研究结果
    5.问题与对策
    6.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温络通颗粒剂外用治疗紫杉醇致周围神经毒性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紫杉醇所致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和治疗进展
        1 紫杉醇所致CIPN的发病机制
        2 紫杉醇所致CIPN的临床表现
        3 紫杉醇所致CIPN的诊断与评估标准
        4 紫杉醇所致CIPN的治疗进展
        4.1 物理疗法
        4.1.1 运动疗法
        4.1.2 针刺疗法
        4.1.3 压迫疗法
        4.2 药物疗法
        4.2.1 细胞保护剂
        4.2.2 降低细胞兴奋剂
        4.2.3 神经细胞修复剂
        4.2.4 镇痛剂
        5 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紫杉醇所致周围神经毒性的中医治疗进展
        1 中医对CIPN的认识
        2 紫杉醇所致CIPN的中医证型与治则治法
        3 中医外治
        3.1 针灸
        3.2 电针
        3.3 刺络放血
        3.4 艾灸
        3.6 中药泡洗
        3.6 其他
        4 中药内服
        4.1 补阳还五汤
        4.2 当归四逆汤
        4.3 黄芪桂枝五物汤
        5 中成药静脉点滴
        5.1 黄芪注射液
        5.2 参附注射液
        5.3 参麦注射液
        6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前言
    临床资料
        1 病例来源
        2 诊断及分级标准
        3 纳入标准
        4 排除标准
        5 病例剔除终止指标
    试验设计
        1 研究设计类型
        2 样本量及其计算依据
        3 随机和盲法
        4 对照设计及实施
        5 数据采集与管理
    治疗与观察方法
        1 治疗方案
        1.1 试验组用药
        1.2 对照组药物
        1.3 治疗分配
        1.4 合并用药规定
        1.5 对照措施
        2 观察指标
        2.1 主要观察指标
        2.2 次要观察指标
        2.3 安全性指标
        3 不良事件观察与分析
        4 周围神经毒性疗效的判定标准
        5 注意事项
        6 统计学方法
        6.1 统计分析人群
        6.2 统计软件包、统计分析内容、和分析方法:
        7 技术路线图
    结果
        1 一般资料
        1.1 人口学特征
        1.2 入组患者用药特征
        1.3 入组患者兵种分布情况
        2 治疗前主要观察指标
        3 治疗后观察指标
        4 起效时间
        5 不良反应汇报
    讨论
        1 化疗致周围神经毒性的流行病学及研究现状
        2 温络通颗粒剂方解
        3. 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人口学特征和安全性指标比较
        4 温络通颗粒剂治疗紫杉醇所致CIPN的疗效分析
        4.1 治疗前后周围神经病变分级情况
        4.2 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情况
        4.3 起效时间
        4.4 疗效判定
        5 安全性分析
        6 典型案例
        7. 存在问题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温针灸足三里、关元对肿瘤化疗患者骨髓抑制疗效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中医对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的认识
        1.1 对骨髓抑制的认识
        1.2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1.3 对证型和治疗方法的认识
        1.4 中医对化疗后骨髓抑制的研究进展
    2 现代医学对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的认识
        2.1 现代医学对骨髓抑制的认识
        2.2 现代医学对化疗后骨髓抑制的防治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目标
    2 研究内容
        2.1 病例来源
        2.2 诊断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2.5 剔除标准
    3 研究方法
        3.1 分组
        3.2 取穴原则
        3.3 治疗方法
        3.4 针刺不良反应处理
        3.5 观察周期
        3.6 观察指标
        3.7 统计学方法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
    1 研究对象基本信息
    2 两组患者血象变化及骨髓抑制程度
    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KPS评分情况
    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临床症状积分变化
    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重变化情况
第四部分 :分析与讨论
    1 选穴依据
        1.1 足三里
        1.2 关元
    2 选择温针灸的依据
        2.1 温针灸在化疗后骨髓抑制方面的应用
        2.2 温针灸在化疗后胃肠道反应方面的应用
        2.3 温针灸在恶性肿瘤疼痛中的应用
        2.4 温针灸在癌因性疲乏方面运用
    3 针灸治疗骨髓抑制的作用机制
        3.1 减轻造血干细胞和造血祖细胞的损伤
        3.2 保护骨髓微环境
        3.3 刺激造血因子
    4 结果分析
        4.1 两组患者基本情况分析
        4.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象情况与骨髓抑制程度分析
        4.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KPS评分变化分析
        4.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临床症候积分变化分析
        4.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重变化情况分析
    5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艾灸防治恶性肿瘤化疗后毒副作用的应用以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致谢

(10)益髓生血胶囊防治脾肾阳虚型肺腺癌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1.2.2 中医辨证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终止试验标准
    1.7 脱落病例
2 研究方法
    2.1 样本含量估计
    2.2 随机化分组
    2.3 治疗方案
    2.4 疗效观察指标
        2.4.1 外周血象变化(WBC、NEUT、PLT、HGB)
        2.4.2 两组化疗后骨髓抑制的发生率
        2.4.3 免疫功能变化情况
        2.4.4 生存质量变化评分标准
        2.4.5 中医症状积分评分标准
        2.4.6 安全性评价标准
    2.5 临床研究记录
    2.6 统计学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基线资料
        3.1.1 性别构成
        3.1.2 年龄分布
    3.2 临床疗效结果
        3.2.1 外周血象变化
        3.2.2 临床症状积分比较
        3.2.3 KPS评分比较
        3.2.4 骨髓抑制程度比较
        3.2.5 免疫功能比较
        3.2.6 安全性评价
4 讨论
    4.1 中医学对肺癌的认识
    4.2 中医学对化疗后骨髓抑制的病因病机探讨
    4.3 免疫疗法在肺癌中的应用
    4.4 导师治疗化疗后骨髓抑制经验
    4.5 方药分析及现代药理研究
    4.6 临床研究结果分析
结语
    1 结论
    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1 中西医对骨髓抑制发病机制的认识
        1.1 现代医学对骨髓抑制的认识
        1.2 中医学对骨髓抑制的认识
    2 骨髓抑制的治疗
        2.1 现代医学对于骨髓抑制的治疗
        2.2 中医药对于骨髓抑制的治疗
        3.小结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四、参麦注射液防治化疗后粒细胞减少的临床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益气养阴法联合化疗治疗成人急性白血病的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D]. 谢宝真.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9)
  • [2]紫杉烷类致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因素及11种药物预防神经病变疗效的网状meta分析[D]. 梁翠绿. 福建医科大学, 2021(02)
  • [3]中药注射剂干预恶性肿瘤循证评价及与化疗药相互作用的评价方法[D]. 杨鸣.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2)
  • [4]芪附扶正合剂联合低剂量传统化疗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非M3)的疗效分析及机制研究[D]. 王志清.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2)
  • [5]自拟“健脾补肾方”对防治恶性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的临床研究[D]. 贾火生. 西南医科大学, 2020(02)
  • [6]益气养阴法干预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临床证据与效应机制研究[D]. 张晓囡.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0
  • [7]基于“脾肾同治”理念研究自拟健脾益肾汤对恶性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的影响[D]. 罗渝民. 云南中医药大学, 2020(01)
  • [8]温络通颗粒剂外用治疗紫杉醇致周围神经毒性的临床观察[D]. 王宝仪.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9]温针灸足三里、关元对肿瘤化疗患者骨髓抑制疗效的临床研究[D]. 辛庆龄.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0(03)
  • [10]益髓生血胶囊防治脾肾阳虚型肺腺癌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的临床研究[D]. 黄达.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0(12)

标签:;  ;  ;  ;  ;  

参麦注射液防治化疗后粒细胞减少症的临床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