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上腺素受体对心肌细胞延迟整流钾电流的调节

肾上腺素受体对心肌细胞延迟整流钾电流的调节

一、肾上腺素受体对心肌细胞延迟整流钾电流的调控(论文文献综述)

王婷婷[1](2021)在《形神一体观指导下的脉神同调法治疗室性早搏的临床与机制研究》文中指出1.研究背景室性早搏又叫室性期前收缩,指窦房结发出的电冲动在到达心室之前,心室提前出现期前收缩产生的异位心律。室早是临床多发病,在超过75岁的老年人中,室早的发病率高达69%。频发或多源性室早易引起室性心动过速、室颤等恶性心律失常,进而造成心源性猝死,积极治疗室性早搏能有效减少心血管死亡率。临床中对于室性早搏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抗心律失常药、射频消融术等。目前最常见的治疗室早的药物有索他洛尔、胺碘酮等,但是因其导致心律失常的副作用而限制了临床应用。射频消融术长期有效率约为75%,有一定的复发率,并且属有创操作,容易给患者造成心理负担,所以当前临床治疗中,仍然以药物作为主流的治疗手段。中医药治疗心律失常疗效好,副作用小,日益受到关注和认可,推进中药复方新方的研究,探索治疗室性早搏更好的方法是当前临床的研究方向,也是当前临床的需求。冯玲教授在形神一体观指导下使用中药复方治疗室性早搏,效果显着,获得广大患者的好评与认可,进一步探索其核心处方及作用机制,为中医药治疗室性早搏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2.研究目的本研究以冯玲教授治疗室性早搏的临床病历为切入点,在“形神一体观”理论指导下对冯玲教授通过脉神同调法治疗室性早搏的经验进行梳理,通过数据挖掘对治疗核心处方进行整理,对治疗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并通过网络药理学与离子通道的细胞实验等手段对治疗室性早搏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以求更好地指导临床。3.研究方法3.1.利用数据挖掘的方法对冯玲教授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的诊疗病历进行收集,通过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对病历处方进行频数、关联和聚类分析,挖掘核心处方。将病例进行筛选,对连续治疗时间满8周,并且具有治疗前后Holter检查信息的病例,进行回顾性的疗效评价,观察核心处方对室性早搏的疗效。3.2运用网络药理学的研究方法,对数据挖掘出的核心处方中的核心药物作用机制进行探索。通过数据库挖掘、.文献检索获取药物的有效成分和靶标,构建药物成分-靶标的网络。通过数据库挖掘,查找室性早搏的作用靶点,对药物和早搏的靶标取交集,筛选预测靶点。基于蛋白互作进行网络构建,筛选核心作用靶点,并通过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信号通路分析,初步探索核心处方治疗室性早搏的作用机制。3.3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培养HEK293和CHO细胞,配制数据挖掘核心处方(安神定律颗粒)化合物及阳性对照物工作液,进行电生理记录。通过电流峰值的对照,探索数据挖掘核心处方(安神定律颗粒)醇提物不同浓度对hERG钾通道、Kir2.1通道、Kv1.5通道、Kv4.3通道、KAch通道、KATP通道、Nav1.5通道、Cav1.2通道、Cav3.2通道、HCN2通道、HCN4通道、IKs通道的影响。4.研究结果4.1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冯玲教授于广安门医院门诊诊治的室性早搏诊疗信息,共收集病例220例,共计890个诊次。冯玲教授在临床中治疗室性早搏的核心处方药物组成为:白芍、丹参、苦参、珍珠母、太子参、玄参、甘松、降香、制远志、柏子仁、桂枝,取名为安神定律颗粒。本研究对就诊超过8周的60例室性早搏患者治疗前后的24小时Holter结果进行了分析,其中治疗前室早≥20000次者20人,室早≥10000次并<20000次者38人,服用安神定律颗粒治疗8周后,室早≥20000次者0人,室早≥10000次并<20000次者12人。室早<10000次者48人。参照疗效判定标准,研究结果显示,治疗8周后总有效率86.67%,其中显效33.33%,有效53.33%。观察患者治疗前后24小时Holter结果中的总心搏数、室早数量和SDNN的变化,结果显示:治疗前后总心搏数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前后室性早搏发作次数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前后心率变异指数SDNN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安神定律颗粒能够降低室性早搏发作次数,能明显升高室早患者SDNN,改善心脏自主神经功能,起到抗心律失常作用。4.2本研究对冯玲教授治疗室早核心处方(安神定律颗粒)的核心药物进行了网络药理学机制研究,查找到丹参、苦参、甘松、珍珠母靶点499个,室性早搏疾病靶点896个,药物与早搏的交集靶点共112个,这112个靶点是核心药物治疗室性早搏的预测靶点。核心药成分与预测靶点的网络表明,预测靶点集中于槲皮素、木犀草素、白菖烯、马兜铃烯、白芷素、隐丹参酮等成分中,药物成分的靶点集中于钠、钙、钾通道的编码基因,提示本方对于钠、钙、钾离子通道可能有调节作用,直接抑制离子电流减少室性早搏,对于神经调节的基因也有调控作用,可能是安神定律颗粒调节神的功能的作用机制。此外,对预测靶点进行蛋白互作网络构建后发现靶点集中于抗炎等机制,本方可能对于炎症导致的室性早搏有较好的疗效,如心肌缺血类室性早搏。GO富集分析和信号通路研究发现,靶点的生物进程、分子功能和细胞组分集中于细胞膜、离子通道转运相关的基因,信号通路中包含了钙离子信号通路,肾上腺素传导的信号通路,与预测靶点相应,进一步阐明了安神定律颗粒对离子通道和神经系统具有调节作用。4.3安神定律颗粒醇提物对离子通道的调控情况如下:安神定律颗粒醇提物对hERG电流具有抑制作用,1 mg/mL浓度时,对hERG电流的抑制率为66.51%± 3.07%,10 mg/mL 浓度时,对 hERG 电流的抑制率为 91.14%±1.04%,0.1 mg/mL浓度时作用微弱,对hERG电流的抑制率未测出。安神定律颗粒醇提物对Kir2.1电流具有抑制作用,1 mg/mL浓度时对Kir2.1电流的抑制率为2.85%±2.33%,10mg/mL浓度时对Kir2.1电流的抑制率为22.67%±3.43%,0.1 mg/mL浓度时作用微弱,对Kir2.1电流的抑制率未测出。安神定律颗粒醇提物对Kv1.5电流具有抑制作用,1 mg/mL浓度时对Kv1.5电流的抑制率为44.60%±4.08%,0.1 mg/mL浓度时作用微弱,10 mg/mL浓度时,对细胞损伤大,无法给药,对Kv1.5电流的抑制率未测出。安神定律颗粒醇提物对Kv4.3电流具有抑制作用,1 mg/mL浓度时对Kv4.3电流的抑制率为68.74%±1.17%,10 mg/mL浓度时对Kv4.3电流的抑制率为89.06%±3.33%,0.1 mg/mL时作用微弱,对Kv4.3电流的抑制率为未测出。安神定律颗粒醇提物对KAch电流具有抑制作用,1 mg/mL浓度时对KAch电流的抑制率为53.16%±9.06%,0.1 mg/mL时作用微弱,10 mg/mL浓度时对细胞损伤较大,易导致细胞脱落,对KAch电流的抑制率未测出。安神定律颗粒醇提物对KATP电流具有抑制作用,1 mg/mL浓度时对KATP电流的抑制率为79.94%±4.11%,10mg/mL浓度时对KATP电流的抑制率为93.11%± 1.30%,0.1mg/mL浓度时作用微弱,对KATP电流的抑制率未测出。安神定律颗粒醇提物对Nav1.5电流具有抑制作用,1 mg/mL浓度时对Nav1.5电流的抑制率为67.36%±0.64%,10 mg/mL浓度时对Nav1.5电流的抑制率为95.66%安神定律颗粒醇提物对Cav1.2电流具有抑制作用,0.1 mg/mL浓度时对Cav1.2电流的抑制率为-2.32%±1.89%,1 mg/mL浓度时对Cav1.2电流的抑制率为6.84%±0.78%,10 mg/mL浓度时对Cav1.2电流的抑制率为25.55%±0.22%。安神定律颗粒醇提物对Nav1.5电流具有抑制作用,安神定律颗粒醇提物1 mg/mL浓度时对Nav1.5电流的抑制率为67.36%±0.64%,10 mg/mL浓度时对Nav1.5电流的抑制率为95.66%±1.80%,0.1 mg/mL浓度,作用微弱,对Navl.5电流的抑制率未测出。安神定律颗粒醇提物对Cav3.2电流具有抑制作用,0.1 mg/mL时对Cav1.2电流的抑制率为13.27%±0.76%,1 mg/mL浓度时对Cav3.2电流的抑制率为82.62%±0.01%,10 mg/mL 浓度时对 Cav3.2 电流的抑制率为 100.00%。安神定律颗粒醇提物对HCN2电流具有抑制作用,0.1 mg/mL时对HCN2电流的抑制率为1.78%±4.32%,1 mg/mL浓度时对HCN2电流的抑制率为28.01%±3.85%,10 mg/mL浓度时,对细胞损伤较大,易导致细胞脱落,对HCN2电流的抑制率未测出。安神定律颗粒醇提物对HCN4电流具有抑制作用,0.1 mg/mL时对HCN4电流的抑制率为25.18%±4.60%,1 mg/mL浓度时对HCN4电流的抑制率为40.63%± 3.62%,10 mg/mL浓度时,对细胞损伤较大,易导致细胞脱落,对HCN4电流的抑制率未测出。安神定律颗粒醇提物对IKs电流具有激活作用,0.1 mg/mL时对IKs电流的激活率为93.71%± 6.67%,1 mg/mL浓度时对IKs电流的激活率为199.28%±4.15%,10 mg/mL浓度时,对细胞损伤较大,易导致细胞脱落,对IKs电流的激活率为未测出。5.研究结论5.1冯玲教授通过调脉安神法治疗室性早搏的中药核心处方包含11味药物,取名为安神定律颗粒。回顾性研究表明,安神定律颗粒能够降低室性早搏发作次数,能明显升高室早患者SDNN,改善心脏自主神经功能,起到抗心律失常作用。5.2安神定律颗粒核心药可能通过对钠、钾、钙离子的调节作用及抗炎作用抑制室性早搏。同时,安神定律颗粒的核心药物的作用靶点和通路包括CHRM1,CHRM2,CHRM3、SLC6A、心肌细胞肾上腺素的传导信号通路,表明安神定律颗粒对于神经系统有调节作用,以上对靶点和通路的调控可能是其调节神的作用机制。5.3安神定律颗粒对于心肌动作电位的hERG钾通道、Kir2.1通道、Kv1.5通道、Kv4.3 通道、KAch 通道、KATP 通道、Nav1.5 通道、Cav1.2 通道、Cav3.2通道、HCN2通道、HCN4通道均有抑制作用,对IKs通道有激活作用。

朱安娜[2](2021)在《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显效成分和作用机制》文中指出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探究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显效成分和作用机制。方法:(1)通过TCMSP数据库及查阅文献搜集整理麻黄附子细辛汤化学成分及相关潜在靶点信息,对未搜集到靶点的成分应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补充,综合得到麻黄附子细辛汤化学成分及潜在靶点数据集;(2)于Gene Cards数据库筛选得到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相关靶点,整理得到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相关的疾病靶点数据集;(3)利用Cytoscape软件展示中药、化学成分和疾病靶点间的关系,构建“麻黄附子细辛汤药物-化学成分-靶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生物网络,通过Cyto NCA拓扑分析,得到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显效成分及相关靶点;(4)应用Ledock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关键化学成分与核心靶点结合的可靠性;(5)利用DAVID、Metascape数据库,分别对作用靶点进行GO功能注释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预测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作用机制。结果:(1)通过对麻黄附子细辛汤作用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相关靶点的生物网络进行分析,预测得到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199个显效成分,包括芦丁、去甲乌药碱、β-细辛醚等;(2)由拓扑分析得到网络中木犀草素、准葛尔乌头碱、山奈酚等10个关键化学成分及ADRB2、SCN5A、AR等10个核心靶点;(3)经分子对接证实了除外KCNH2的9个核心靶点与关键化学成分都具有较强结合活性,佐证了关键化学成分与核心靶点的可靠性;(4)通过GO功能注释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推测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SSS的作用机制可能为:(1)调节细胞因子活性,抑制甚逆转心肌纤维化,改善SSS发生的病理基础;(2)调节细胞对炎性刺激、缺氧、老化的反应,保护心肌细胞,减轻窦房结及其周围组织的功能单位损伤;(3)调控蛋白质活力和细胞对机械刺激的反应,诱导质膜受体表达,增强窦房结细胞“钙钟”“膜钟”活性,扩张血管,促进窦房结细胞电生理活动正常,改善心律失常和组织器官血流灌注不足症状;(4)影响可能导致SSS发生的相关疾病,限制多疾病对SSS发生的诱导、加重。结论:本研究通过对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网络药理学分析及分子对接验证,初步预测了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显效成分和作用机制,为麻黄附子细辛汤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分子生物学层面的理论支持,为其治疗SSS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和复方的二次开发提供了一定量的参考信息。

马征[3](2021)在《基于ERK1/2与TGF-β1/Smad3通路研究参连复脉颗粒干预高血压心房重构及房颤易感性机制》文中认为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可引起包括脑卒中在内的多种栓塞性疾病,并诱发、加重心力衰竭,严重威胁了人类健康。目前,房颤的西医治疗以内科药物和射频消融术为主,虽然疗效有了明显提高,但仍存在一定局限。中医从整体观念出发,辨证用药,或可作为临床防治房颤的一个策略。在临床实践中发现以益气活血法为基础,通过加入清热化痰、养心安神等方法治疗房颤有一定疗效,然而由于当前临床研究的样本量、方法、质量水平参差不齐,其有效性尚缺乏准确的判断。Meta分析作为循证医学寻求最佳证据的有力手段,或可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思路,因此,本研究拟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益气活血法为主治疗房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探讨。流行病学显示房颤与高血压之间关系密切,高血压心房重构被认为是其发生房颤的重要原因,其中,以心房纤维化为主要特征的心房结构重构是关键环节。目前,仍缺乏针对高血压心房重构的有效药物,中医药研究有可能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突破口。高血压的中医辨证分型主要有肝阳上亢、痰浊阻滞、气虚血瘀等,发病过程容易出现痰热,而快速性心律失常在气虚血瘀的基础上,痰热证表现较为突出,特别是在如房颤等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发作期,痰热尤为明显。参连复脉颗粒作为我院心内科治疗心律失常的协定处方,其在益气活血的基础上,注重清心化痰,临床治疗有一定疗效。前期研究发现参连复脉颗粒具有抑制炎症、缩短动作电位时长、降低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减少房颤复发率的作用。相关文献研究亦发现参连复脉颗粒主要组成药物及有效成分可通过抑制TGF-β1通路等作用抑制心房纤维化,减少房颤的发生。本研究通过复制原发性高血压大鼠动物模型,运用小动物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在体心房burst刺激、电生理检查、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等方法,从整体、组织细胞、分子层面进行研究,以验证“参连复脉颗粒可能通过调节ERK1/2和TGF-β 1/Smad3通路,抑制高血压心房重构和房颤易感性”的假说。目的1.探讨以益气活血法为主治疗房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房颤的中医药治疗提供循证医学证据。2.探究参连复脉颗粒对高血压心房重构和房颤易感性的干预作用及可能机制。第一部分 益气活血法治疗房颤的Meta分析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以及国外数据库包括PubMed、Web of Science及Cochrane Library。收集公开发表的关于益气活血法为主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房颤的随机对照临床实验。用RevMan5.3软件对纳入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通过森林图呈现,敏感性分析评估结果是否稳定,漏斗图分析文献是否存在发表偏倚。结果1.文献检索筛选结果经过文献检索和补充,共检索出712篇文献,排除重复文献215篇,进而浏览标题、,剔除289篇与纳入标准不符的文献,最后进行文献通读,纳入文献17篇。2.纳入文献特征2.1一般资料17篇文献共纳入1639人,其中治疗组828人,对照组811人;17篇文献中有2篇未详细说明治疗组和对照组具体年龄和性别分布情况,其余均详细描述了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例数、性别、年龄、干预措施和疗程,17篇文献中有3篇文献未明确说明病程情况,其余详细描述了病程;17篇文献均描述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2.2中药使用情况本研究纳入的文献以益气活血法为基础治法,其中使用频次较高的药物为人参(10次),黄芪(6次),丹参(8次),三七(7次)。2.3不良反应及随访情况纳入的17篇文献中,有4篇明确报道无不良反应;有6篇明确报道出现不良反应,包括有头晕、恶心呕吐、心动过缓等;有7篇未描述是否发生不良反应。3.文献质量评价纳入文献总体质量一般,经改良jadad评分量表评分,有4篇文献2分,6篇文献3分,6篇文献4分,1篇文献6分。纳入的17篇文献均提及“随机”字样,其中13篇采用了正确的随机方法,17篇文献均未描述分配方案隐藏,有1篇文献采用了正确的盲法,2篇文献报告偏倚风险低,17篇文献结果数据均完整、没有其他偏倚来源。4.Meta分析结果Meta分析结果显示,益气活血中药联合常规西药组在临床疗效(RR=1.16,95%CI=[1.08,1.23],Z=4.33,P<0.00001)、中医证候疗效(RR=1.29,95%CI=[1.18,1.41],Z=4.33,P<0.00001)、房颤转复率(RR=1.23,95%CI=[1.04,1.46],Z=2.46,P=0.01)、窦性心律维持(RR=1.31,95%CI=[1.14,1.50],Z=3.80,P=0.0001)、房颤发作次数(SMD=-1.00,95%CI=[-1.73,-0.27],Z=2.67,P=0.008)和安全性评价(RR=0.43,95%CI=[0.28,0.66],Z=3.83,P=0.0001)方面优于常规西药组。结论以益气活血法为主的口服中药联合西药,在改善房颤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房颤转复率、窦性心律维持及房颤发作次数方面有一定疗效,且安全性较好。但由于纳入的文献质量有限,本次Meta分析结果尚有待大样本、高质量的临床研究证实。第二部分基于ERK1/2与TGF-β1/Smad3通路研究参连复脉颗粒干预高血压心房重构及房颤易感性机制方法1.分组与给药将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随机分为SHR空白组(SHR组)、SHR+氯沙坦钾组(LOS组)、SHR+参连复脉颗粒组(SLFM组),同时以正常血压京都威斯特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WKY组),共4组。给予相应药物或生理盐水灌胃,共4周。2.检测方法各组大鼠干预4周后记录体重、血压、心率、死亡情况;利用小动物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房及左心室的结构和功能;利用心电图检测P波时限、PR间期;利用多导生理记录仪检测心房有效不应期,利用在体心房burst刺激检测房颤易感性;利用H&E染色、Masson染色及免疫组化检测心房心肌细胞肥大、心房间质纤维化情况;利用ELISA、Rt-qPCR及Western Blot技术检测ERK1/2与TGF-β1/Smad3通路相关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模型评价:(1)与WKY组相比,SHR组体重较轻,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升高(P<0.05);(2)与WKY组相比,SHR组左室壁增厚、左室内径缩小、左心房扩大、左心房总射血分数降低、标化左心房重量及标化全心重量增加(P<0.05);(3)与WKY组相比,SHR组P波时限、PR间期、房颤诱发持续时间增加(P<0.05);(4)与WKY组相比,SHR组心房心肌细胞肥大、胶原蛋白I和胶原蛋白Ⅲ表达增高,胶原纤维容积分数升高(P<0.05);(5)与WKY组相比,SHR组心肌纤维化相关因子表达异常,表现为 ERK1/2 通路相关因子 AngⅡ、AT1R、p-ERK1/2 显着升高(P<0.05),而 TGF-β1/Smad3通路相关因子 Galectin-3、TGF-β1、p-Smad3、MMP-3 升高(P<0.05),TIMP-3 降低(P<0.05)。2.参连复脉颗粒对心脏结构和功能的作用:SLFM组与SHR组相比,左心房内径、左心房最大容积显着缩小(P<0.05),其余指标均无明显差异;LOS组与SHR组相比,舒张期左室前壁厚度、左房内径显着缩小(P<0.05),左心房最大容积有缩小的趋势,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其余指标均无明显差异。3.参连复脉颗粒对心房电生理及房颤诱发率的作用:SLFM组与SHR组相比,P波时限、房颤诱发持续时间显着降低(P<0.05),房颤诱发率有降低的趋势,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其余指标均无明显差异;LOS组与SHR组相比,P波时间、PR间期、房颤诱发持续时间显着降低(P<0.05),房颤诱发率有降低的趋势,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其余指标均无明显差异。4.参连复脉颗粒对心房心肌细胞肥大及心房间质纤维化的作用:与SHR组相比,SLFM组与LOS组心房心肌细胞肥大有所抑制,胶原蛋白Ⅰ、胶原蛋白Ⅲ表达有所减少,纤维容积分数明显减少(P<0.05)。5.参连复脉颗粒对心房ERK1/2及TGF-β1/Smad3通路相关因子表达的作用:与SHR组相比,SLFM 组与 LOS 组心房 AT1R、p-ERK1/2/t-ERK1/2 显着降低(P<0.05);SLFM组与 LOS 组心房 Galectin-3、TGF-β1、p-Smad3、t-Smad3、MMP-3、MMP-3/TIMP-3 显着降低(P<0.05),TIMP-3 明显升高(P<0.05)。结论1.参连复脉颗粒能改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房结构重构,对心房电重构及房颤易感性有一定抑制作用。2.参连复脉颗粒改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房结构重构的机制可能和调控ERK1/2及TGF-β1/Smad3信号通路有关。

刘志沛[4](2020)在《异莲心碱和人参皂苷Rb1的抗心律失常机制》文中认为心律失常是心脏疾病的主要并发症,严重的心律失常如室速、室颤会导致心源性猝死,因此心律失常是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一个公共卫生问题。心律失常的治疗主要有两类方式,一种是器械和手术治疗,比如植入起搏器、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心脏射频消融术;另一种是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比如胺碘酮、维拉帕米。虽然器械和手术治疗效果比较好,但也存在各种问题,因此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仍然是治疗心律失常最常见的策略。目前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大多数是西药,但是西药有一个棘手的问题,就是副作用较大,因此很多人尝试从传统中草药中开发抗心律失常药物。相较于西药,直接开发中草药及其活性单体优势很多,如中草药在中国乃至亚洲地区已应用数千年,其临床使用、毒性和副作用等方面都比较清楚,因此其开发成本低且安全性较高。炙甘草汤是抗心律失常的名方,在它的基础上研发了许多抗心律失常中成药,例如心速宁等。中成药心速宁由甘草、黄连、莲子心、人参、半夏、茯苓、枳实、常山、苦参、青蒿和麦冬等十一味中草药组成。这些药材的大多数活性成分都做过抗心律失常方面的研究,但有些活性成分在抗心律失常方面的研究不够完整。异莲心碱和人参皂苷Rb1分别提取自莲子心和人参,据报道它们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尤其是对心血管具有保护作用。根据上述资料,我们推测异莲心碱和人参皂苷Rb1可能具有抗心律失常的潜质,但其抗心律失常的机制需要深入研究。我们运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家兔左心室肌细胞的锋钠电流、晚钠电流、L型钙电流、多种钾电流和动作电位,观察异莲心碱和人参皂苷Rb1对这些电流和动作电位的作用。我们还记录了心室肌细胞的钙瞬变,观察人参皂苷Rb1对心室肌细胞内钙的影响。在细胞层面,也建立了多种病理模型,从缺氧-复氧模型中观察人参皂苷Rb1在缺氧后再复氧的条件下如何影响细胞内钙离子;从海葵毒素Ⅱ(ATX-II)诱导的早期后除极和细胞外高钙诱导的晚期后除极模型中观察异莲心碱和人参皂苷Rb1对后除极这种与心律失常密切相关的病理活动的影响。最后,还观察了人参皂苷Rb1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心律失常的作用。实验结果显示,异莲心碱浓度依赖性地抑制锋钠电流,半抑制浓度为5.43μmol/L,8μmol/L的异莲心碱使锋钠电流稳态激活曲线右移,稳态失活曲线左移,同时也使锋钠电流时间依赖性复活曲线右移。异莲心碱也能浓度依赖性地抑制L型钙电流,半抑制浓度为1.18μmol/L,2μmol/L的异莲心碱使L型钙电流稳态失活曲线左移,但不影响稳态激活曲线和时间依赖性复活曲线。异莲心碱(1、5、10μmol/L)还能抑制ATX-II诱导增大的晚钠电流,但20μmol/L的异莲心碱不影响内向整流钾电流和延迟整流钾电流的大小。异莲心碱对动作电位的作用表现为抑制动作电位幅度和最大上升速率,缩短动作电位时程,但不影响静息膜电位水平。异莲心碱可以消除ATX-II诱导的早期后除极和细胞外高钙(3.6 mmol/L)诱导的晚期后除极。人参皂苷Rb1浓度依赖性地抑制锋钠电流,半抑制浓度为13.22μmol/L,20μmol/L的人参皂苷Rb1使锋钠电流稳态失活曲线左移,但不影响稳态激活曲线。人参皂苷Rb1也能浓度依赖性地抑制L型钙电流,半抑制浓度为41.89μmol/L,80μmol/L的人参皂苷Rb1使L型钙电流稳态失活曲线左移,但不影响稳态失活曲线。人参皂苷Rb1(40、80、160μmol/L)对内向整流钾电流和延迟整流钾电流的大小无影响。人参皂苷Rb1对动作电位的作用表现为抑制动作电位幅度和最大上升速率,缩短动作电位时程,但不影响静息膜电位水平。人参皂苷Rb1不仅可以降低细胞内钙浓度,抑制缺氧-复氧引起的钙超载的发生,还能消除细胞外高钙(3.6 mmol/L)诱发的晚期后除极。40μmol/L人参皂苷Rb1降低了缺血再灌注损伤引发的室性早搏的次数,延迟了室性早搏的首发时间,也降低了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率。综上所述,异莲心碱通过抑制锋钠电流、L型钙电和晚钠电流,消除早期后除极和晚期后除极的发生来发挥抗心律失常的作用;人参皂苷Rb1通过抑制锋钠电流、L型钙电流,降低细胞内钙水平和抑制钙超载的发生来发挥抗心律失常的作用。

李凌儿[5](2020)在《蒙药苏格木勒-3汤通过介导Calumenin蛋白表达改善大鼠心肌肥厚的作用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实验从体内及体外两方面研究蒙药苏格木勒-3汤(Sugmule-3 Decoction,SD-3)通过介导Calumenin蛋白表达,进一步影响钙超载,最终改善异丙肾上腺素(ISO)诱导的大鼠心肌肥厚现象。方法:选用Wistar雄性大鼠及大鼠H9c2细胞系分别进行体内、体外实验,ISO建立大鼠心肌肥厚及心肌细胞肥大模型。选用三种不同浓度的苏格木勒-3汤及阳性药美托洛尔进行治疗。动物水平通过检测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观察各组大鼠心功能指标,Masson染色观察大鼠心脏病理变化。细胞水平通过TUNEL染色、AO/EB荧光染色检测大鼠心肌细胞凋亡情况。体内、体外采用Western Blot、RT-PCR技术进行心肌肥厚相关指标、Calumenin蛋白、钙离子通道及钾离子通道相关指标、内质网应激通路相关蛋白及基因的检测。结果:体内实验初步发现SD-3汤能够明显改善大鼠心肌肥厚及心律失常现象,初步证实SD-3通过上调Calumenin蛋白表达,进一步影响L型钙离子电流通道、Na+/Ca+交换电流通道以及内向整流钾电流通道、瞬时外向钾电流通道、超速激活延迟整流钾电流通道缓解内质网应激改善ISO诱导的大鼠心肌肥厚现象。体外实验证实SD-3汤通过上调Calumenin蛋白表达,进一步影响L型钙离子电流通道、Na+/Ca+交换电流通道和超速激活延迟整流钾电流通道、瞬时外向钾电流通道抑制内质网应激最终改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结论:动物实验结果表明,SD-3汤能够明显改善大鼠心肌肥厚现象,其作用是通过介导Calumenin蛋白的表达从而影响钙超载进一步缓解内质网应激最终影响凋亡的发生。细胞实验结果表明,SD-3汤能够明显改善大鼠心肌细胞肥大现象,其作用是通过介导Calumenin蛋白的表达从而影响钙超载进一步缓解内质网应激最终影响凋亡的发生。

张善卓[6](2020)在《小鼠心房细胞建模及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仿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据世界卫生组织2016年统计,心血管病是当今世界上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的头号杀手,在非传染病致死病因中高居首位,远高于癌症、非传染性呼吸系统疾病及糖尿病。绝大多数心血管病致死的直接原因是心源性猝死和中风,而这两者都和心律失常密切相关。虽然人们已经针对心律失常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对于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的认识仍不完善,很大程度上受限于生理实验数据的相互孤立、难于获取和难于分析。近年来,得益于现代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及计算机科学的发展,研究者能够以系统生物学的思路,通过模型仿真与生理实验相结合的方法来重新认识生命系统,深化对于心脏运行机理的认识,大大加速了心脏疾病的研究进程。小鼠作为一种最常见的实验室动物,实验数据丰富全面,但至今尚未有小鼠的心房细胞模型发表,因此本文选择小鼠的心房细胞建模及相关心律失常的研究作为课题。首先,本文构建了心脏电生理仿真领域第一个小鼠心房细胞模型,模型能够正确地重现细胞动作电位、钙离子循环,并包含两个信号通路——钙离子/钙调素依赖的蛋白激酶II型(Ca MKII)和β肾上腺素受体(β-Ad R)。模型还考虑了左右心房细胞的电生理异质性,并被扩展为左右心房细胞模型。其次,在上述模型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构建了过度表达和氧化激活的Ca MKII信号通路模型。应用此模型,本文研究了Ca MKII的上述功能异常对于小鼠心房细胞动作电位、钙离子循环的影响,及其致心律失常作用。仿真发现Ca MKII的氧化和过度表达会导致细胞稳定性下降,出现持续的晚后去极化。本文提出应用钠离子通道抑制药物或Ca MKII抑制剂可能是一种有效的心衰治疗策略。再次,在上述小鼠心房细胞模型的基础上,本文研究了小鼠心房细胞中的交替现象及其产生和被抑制的机制。与前人的研究相比,本文首次系统地提出跨膜钙离子流动失衡导致的肌质网钙离子流动失衡是钙瞬变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之一。在β-Ad R刺激对于心肌交替现象的抑制作用方面,本文发现被磷酸化而加强的ICa L通过恢复跨膜钙离子流动平衡而抑制了钙瞬变交替。在一维心房组织上,β-Ad R刺激依然能够消除钙离子交替,这背后的机制和在单细胞中基本相同。最后,本文首次获取了小鼠窦房结和心房细胞高通量蛋白质组数据,与仿真方法相结合,实现了基于蛋白表达的窦房结与心房细胞模型相互转化,验证了蛋白质组技术的有效性,并通过研究其中观察到的蛋白质丰度差异巨大的现象,发现了是细胞膜上离子通道表达的差异(而非钙离子循环相关蛋白表达的差异)是使得窦房结细胞具有独特的自起搏能力的原因。另外,通过构建随机单离子通道模型,本文第一次全面地估计了心肌细胞中主要功能蛋白的数量,与蛋白质组数据实现了交叉验证,一方面证明了快速高通量蛋白质组分析技术在测定细胞蛋白丰度上的准确性,另一方面提出了从离子通道蛋白识别到单离子通道建模再到细胞模型整合的新的单细胞模型建模方法。总之,本文从构建小鼠心房细胞模型出发,研究了多个和小鼠房性心律失常相关的重要理论问题,探索了新式细胞模型构建方法,对心脏电生理仿真领域的理论和实践都有重要意义。

邹丽[7](2020)在《五味子乙素对乌头碱诱发心律失常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五味子乙素(Schisandrin B,SchB)对乌头碱所致SD大鼠心律失常的影响,并从电生理角度、离子通道层面探究其效应产生的机制。方法:1.以标准Ⅱ导联引导心电图(ECG),观察SchB对乌头碱所致SD大鼠心律失常的影响。2.采用改良的Langendorff装置行离体心脏主动脉逆向灌流,采用单酶解法获得成年SD大鼠的心室肌细胞。3.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引导、记录给予SchB前、后大鼠心室肌细胞膜上INa、Ito、ICa-L电流,观察其对电流密度、电流-电压(Ⅰ-Ⅴ)关系曲线,激活曲线,失活曲线,失活后恢复曲线的影响。结果:1.SchB对乌头碱所致SD大鼠心律失常的影响我们观察了 SchB对乌头碱所致SD大鼠心律失常的影响。结果显示:20 mg/kg、40mg/kg、80mg/kg的SchB可以使大鼠心律失常出现时间由给药前的(9.30±2.46)min 依次延长至(17.02±3.82)min、(23.52 ± 4.72)min、(29.32±4.88)min(P<0.05);使大鼠心律失常持续时间由给药前的(49.28 ± 4.89)min依次缩短至(38.53±4.15)min、(30.65±3.15)min、(21.05±3.05)min(P<0.05),即与模型组比较,SchB 能延长乌头碱诱发的各种室性心律失常出现时间并缩短心律失常持续时间;此外,SchB能显着减少室颤的发生,提高大鼠存活率,其中,20mg/kg、40mg/kg、80mg/kg的SchB大鼠存活率分别为30%,60%,80%,而橄榄油组(阴性对照)为10%(P<0.05)。由此说明,SchB具有抗乌头碱引起的心律失常的作用。2、不同浓度SchB对大鼠心室肌细胞各离子通道电流的影响(1)SchB对大鼠心室肌细胞钠通道电流(INa)的影响我们观察了不同浓度的SchB对INa的影响。结果显示:1、2、3、10、30、100 μmol/L的SchB可使峰值钠电流密度(INa-Peak)由给药前的(-90.24±6.93)pA/pF依次降为(-83.43±5.32)pA/pF、(-79.67±4.89)pA/pF、(-69.07±6.17)pA/pF、(-62.48±5.17)pA/pF、(-47.78±3.69)pA/pF、(-18.69±2.17)pA/pF(P<0.01,n=6)。其中,前两组数据变化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n=6),后者则有统计学意义(P<0.01,n=6)。由此说明,SchB对INa具有抑制作用,且此作用具有明显的浓度依赖性。因此,后续实验中我们选用了3、10、30 μmol/L三个浓度观察SchB对INa动力学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剂量组的SchB均可使INa电流-电压(Ⅰ-Ⅴ)关系曲线显着上移,但Ⅰ-Ⅴ关系曲线的变化趋势、形态均未发生改变;对于INa激活曲线,SchB使其显着右移,即表现为向去极化方向移动,其中,给予3、10、30μmol/L的SchB后,半数激活电压(V1/2-ac)由给药前的(-61.90±5.21)mV分别变为(-49.34±4.36)mV,(-43.69± 5.34)mV和(-37.80 ±3.23)mV(P<0.01,n=6),即SchB能增强通道开启难度;SchB使INa的失活曲线向超极化方向(左)偏移。3、10和30μmol/L的SchB使半数失活电位(V1/2-in)由给药前的(-46.80±6.21)mV分别变为(-59.42±5.21)mV,(-71.16± 6.45)mV,(-81.03 ± 7.53)mV(P<0.01,n=6),斜率因子k则从给药前的(5.30±0.49)分别变为(8.35±0.58),(9.19±0.62),(11.42±0.82)(P<0.01,n=6),即SchB可加快INa稳态失活过程;此外,SchB对INa失活后恢复动力学过程亦有影响:3、10、30 μmol/L SchB可使钠通道失活后恢复曲线向右移动,并使恢复时间τ由给药前的(14.68± 1.72)ms依次变为(30.73±2.93)ms、(43.79±3.87)ms、(47.68± 2.55)ms(P<0.01,n=6),即SchB能使钠通道失活后恢复时间明显延长。(2)SchB对大鼠心室肌细胞瞬间外向钾通道电流(Ito)的影响我们记录并观察不同浓度SchB对Ito影响,结果显示:SchB浓度为1、2、3、10、30、100 μmol/L可使大鼠心室肌细胞Ito的峰值电流密度由给药前的(41.53± 2.67)pA/pF分别降为(38.43±2.32)pA/pF、(37.17±3.59)pA/pF、(26.01±2.28)pA/pF、(22.31±1.84)pA/pF、(15.76±1.86)pA/pF、(11.95±1.31)pA/pF(P<0.01,n=6),即在浓度低于2 μmol/L时SchB对Ito无明显影响(P>0.05,n=6),在大于等于3μmol/L有统计学意义(P<0.01,n=6),对Ito具有抑制作用,且此作用具有明显的浓度依赖性。因此,后续实验中,我们选择了 3、10、30μmol/L三个浓度的SchB研究其对Ito动力学过程的影响。在所给剂量范围内,SchB可使Ito的Ⅰ-Ⅴ关系曲线明显下移,但Ⅰ-Ⅴ关系曲线变化趋势和形态均未发生改变;此外,SchB可使Ito激活曲线右移,3、10、30μmol/LSchB使最大半数激活电位(V1/2-ac)由给药前的(14.56±0.47)mV分别变为(25.24±0.59)mV、(32.35± 0.86)mV、(41.64± 1.17)mV(P<0.01,n=6),即SchB 可延缓Ito通道激活;对于Ito稳态失活曲线,SchB能使其左移,3、10、30 μmol/L的SchB可使Ito半数失活电位(V1/2-in)由加药前的(-38.32±2.62)mV分别变为(-51.13± 3.65)mV、(-63.31±3.74)mV、(-71.26±4.33)mV(P<0.01,n=6),即 SchB 可使 V1/2-in向超极化方向移动并加速通道失活;3、10、30 μmol/LSchB可使失活后恢复曲线右移,并使恢复时间τ由给药前的(101.30±4.47)ms依次变为(117.80±5.89)ms、(142.10 ±8.58)ms、(169.90±11.46)ms(P<0.01,n=6),提示 SchB 能够延长恢复时间。(3)SchB对大鼠心室肌细胞L-型钙通道电流(ICa-L)的影响我们探讨了 1、3、10μmol/L SchB对Ica-L电流的影响,结果显示:SchB对Ica-L具有抑制作用,且此作用具有明显的浓度依赖性。其中,给予1、3、10μmol/L SchB后,Ica-L的峰值电流密度由给药前的(-37.01±2.12)pA/pF分别变为(-25.89±1.56)pA/pF、(-20.02±1.65)pA/pF 和(-13.73 ± 1.11)pA/pF(P<0.01,n=6);此外,1、3、10 μmol/LSchB能使L型钙电流Ⅰ-Ⅴ关系曲线上移,其曲线变化趋势、形态均未发生变化;可使Ica-L激活曲线向右移动,V1/2-ac由给药前(-39.95±2.21)mV依次变为(-20.47±1.31)mV、(-12.25±0.23)mV 和(-9.34±0.13)mV(P<0.01,n=6),即SchB可延缓通道激活;可使ICa-L失活曲线左移,半数失活电压V1/2-in由加药前的(-31.94±2.53)mV 变为(-45.51± 3.45)mV、(-54.02±3.87)mV 和(-63.08± 5.25)mV(P<0.01,n=6),即SchB可使失活曲线向超极化方向移动并加速失活;可使失活后恢复曲线右移,并使恢复时间τ值由(11.46 ± 1.32)ms 变为(24.66 ± 2.43)ms、(32.75 ± 2.87)ms和(39.67±2.97)ms(P<0.01,n=6),即SchB可延长钙通道恢复时间。结论:SchB具有抗乌头碱引起的心律失常作用,此作用与抑制INa、Ito和ICa-L及改变其通道动力学特征有关,且具有浓度依赖性。

章华[8](2019)在《病理性心肌肥厚中延迟整流钾通道的改变及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病理性心肌肥厚是高血压、心肌缺血、糖尿病心肌病等多种疾病的常见合并症,它是多种神经体液因素介导、多种细胞信号通路参与的复杂病理生理过程。组织学上的肥厚性重构(remodeling)在早期可代偿性增加心输出量,但不断发展可导致心脏收缩功能失代偿最终发生心力衰竭。与肥厚性重构相伴的是心肌电生理重构,使得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大大提高,由此导致的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约占心衰病人死亡的50%。而现有抗心律失常药物大多同时具有潜在的致心律失常风险而使用受限。因此,揭示电重构致心律失常发生的分子机制、寻找新的防治靶点是近年心血管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各种实验动物模型及心衰病人心室细胞电生理记录发现,心肌电生理重构最突出的表现是心肌细胞复极化过程变慢而致动作电位时程(APD)延长,在体表心电图表现为QT间期的延长(属于获得性LQT综合症)。复极延迟易发生早后除极(EAD)引发触发电活动,加上复极离散度的增大导致兴奋折返而发生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已知心肌细胞膜上存在各种电压门控性K+通道,包括瞬时外向K+通道(电流为Ito)、快、慢延迟整流K+通道(对应电流成分为IKr、IKs),是决定APD和动作电位形态的关键分子基础。其中Ito是包括人在内的大动物心脏快速复极1期的主要电流,而在啮齿类小动物则是整个复极期的主要电流成分;IKr(通道孔区亚单位由h ERG基因编码)和IKs(通道由亚单位基因KCNQ1和β亚单位基因KCNE1编码)是大动物2相平台、3相复极的主要电流。过去的10-20年间,大量的实验研究发现,心肌肥厚导致APD延长的最为可能的原因是不同K+电流密度的减小。已在不同原因(包括心室快速起搏、后负荷过高)所致的多种心肌肥厚、心衰动物(包括小鼠、大鼠、兔、犬等)模型及心衰的人心室肌细胞观察到Ito密度减小;除Ito外,肥厚、心衰时IKr、IKs亦减小。鉴于K+电流减小是心肌肥厚心律失常的主要原因,人们尝试用通道开放剂增大K+电流来对抗病理性APD延长。实验显示选择性IKs通道开放剂可以对抗肥厚兔心室细胞APD延长,取消EAD的出现;多种IKr通道开放剂亦表现出同样的对抗病理性电重构的防治效果,我们的前期实验亦观察到,IKr开放剂在离体心脏可以有效预防APD延长所致的室速和室颤(VT/VF)。因此,使用K+通道开放剂可望成为治疗心肌肥厚心律失常的新策略。然而,近年临床发现K+通道gain of function突变造成短QT(SQT)综合症具有引发室颤的危险,似乎又提示这些K+通道开放剂缩短QT间期可能具有潜在的致心律失常风险。我们最近观察到不同的IKr和IKs开放剂在离体灌流心脏引发VT/VF,动作电位钳下记录外向K+电流发现这些开放剂增大外向复极电流的同时改变电流形状,特别是早期复极电流增大,在APD和ECG参数中表现为相应的早期复极时间缩短,缩短程度与心律失常发生高度相关,这表明改变通道动力学增大K+复极电流与阻断通道减小K+电流的药物一样存在致心律失常风险。那么,如何另辟新径来增大K+电流呢?已知通道电流的大小取决于通道动力学和细胞膜上功能通道的数量,后者除受基因转录、蛋白合成调控外,近年的研究发现,细胞膜通道蛋白的转运是影响IKr和IKs通道细胞膜表达量的关键因素,细胞膜通道蛋白数量取决于两个反方向转运过程:一是正向转运,通道蛋白在内质网(ER)合成经转运囊泡到高尔基体转运至细胞膜上(上膜);二是膜上的通道蛋白内化(internalization)进入早期内体(early endosome),部分可以再循环到细胞膜上,另外一部分进入晚期内体(late endosome),经蛋白酶体或溶酶体途径降解。而泛素化是通道膜蛋白内化的第一步,实验表明,E3泛素连接酶成员Nedd4-2是启动此反应的关键分子,它与目标蛋白的PY序列呈特异结合使其泛素(Ub)化。电压门控性K+通道中h ERG和KCNQ1的C末端具有PY序列,Nedd4-2可以将其泛素化而进入早期内体,细胞内调节运输小泡的小G蛋白RAB5促进Nedd4-2的泛素化过程,而RAB11促进早期内体再循环至细胞膜上。由上可见,正向转运障碍和/或降解过程加速均可造成膜通道数量减少。我们的前期实验显示,在异源表达细胞上心肌病理肥厚关键体液因素血管紧张素II(Ang II)显着下调成熟h ERG蛋白,分析发现此作用与其加速膜成熟蛋白的降解有关;另有研究显示,血管紧张素II可显着加速动脉血管细胞膜上BKCa(大电导Ca2+激活的K+通道)的内化与降解。因此我们假设通道泛素化降解增多致膜通道蛋白数量减少是心肌肥厚病理状态下IK电流减小的重要原因,抑制泛素化过程将增多膜通道数量而增大IK电流,有效预防心肌肥厚电重构导致的心律失常。第一部分病理性心肌肥厚电重构模型的建立目的:在豚鼠整体水平建立心肌肥厚电重构模型。方法:通过颈背部皮下置入渗透泵的方式持续给予Ang II(0.6 mg/kg/d)两周造成豚鼠心肌肥厚。采用小动物超声心动和分离组织称重的方法观察豚鼠心脏的整体收缩功能和组织结构;HE染色和Masson染色的方法观察心肌细胞大小和纤维化程度;RT-PCR技术检测心肌肥厚相关因子m RNA含量;体表ECG记录豚鼠在体ECG;分离豚鼠心肌细胞,采用电流钳技术记录APD;Langendorff灌流条件下,给予豚鼠心脏PES电刺激诱发心律失常,观测心律失常易感性。结果:超声心动结果显示:与对照组(CON)相比,模型组(Ang II)左室收缩末期前壁、后壁、室间隔厚度均明显增大,CON组(n=7)分别为:1.67±0.024,1.63±0.025,0.93±0.066 mm;而Ang II(n=7):2.07±0.055,2.01±0.06,1.18±0.028 mm,P<0.05 vs CON);舒张末期左室前壁、后壁、室间隔厚度也明显增大(CON:1.34±0.057,1.21±0.051,0.75±0.072 mm;Ang II:1.7±0.064,1.6±0.058,0.98±0.027 mm,P<0.05 vs CON)。组织重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心脏重量和左室重量均显着增加(CON:3.35±0.021,2.01±0.038mg/g;Ang II:4.11±0.13,2.67±0.12mg/g,P<0.01vs CON)。HE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心肌细胞面积较对照组明显增大(CON:150.72±46.62μm2,Ang II:368.8±84.19μm2,P<0.001 vs CON);Masson染色表明,模型组心肌纤维化面积较对照组明显增多(1.28±0.46%,21.78±6.4%,P<0.05 vs CON)。RT-PCR检测肥厚相关因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模型组肥厚相关因子(ANP、β-MHC、TGF-β)m RNA表达均显着升高(P<0.05 vs CON)。通过记录豚鼠在体ECG发现,模型组豚鼠QTc间期明显延长(10.88±0.16,12.2±0.37,P<0.05 vs CON)。分离豚鼠心肌细胞记录APD发现,模型组心肌细胞APD50与APD90均显着延长(CON:419.28±25.04,460.66±25.04ms;Ang II:731.9±49.53,821.08±42.25ms,P<0.001 vs CON)。离体灌流条件下给予电刺激观察豚鼠心脏发生心律失常的阈值,结果显示,模型组发生心律失常的阈值明显降低(172.5±11.91,110±14.14m A,P<0.01 vs CON),在给予相同强度电流刺激(130m A)下,对照组均未发生心律失常,模型组5/6发生心律失常。小结:通过颈背部皮下置入渗透泵的方式持续给予Ang II两周可以造成豚鼠左室明显肥厚和电重构化改变,表现为左室壁和室间隔增厚,心肌细胞面积增大和纤维化程度加大,心电图QT间期延长,心肌细胞APD延长,诱发心律失常的阈值明显降低。第二部分心肌肥厚电重构中延迟整流钾通道的改变及机制目的:研究心肌肥厚电重构模型中延迟整流钾通道的变化及机制。方法:分离豚鼠心肌细胞,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延迟整流钾电流(IKr,IKs);RT-PCR技术检测豚鼠心肌组织ERG基因和KCNQ1基因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豚鼠心肌组织ERG蛋白、KCNQ1/KCNE1蛋白、Nedd4-2/p-Nedd4-2及Rab11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Co-IP的方法分析ERG、KCNQ1与Nedd4-2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ERG蛋白泛素化水平。结果:膜片钳结果显示,与对照组心肌细胞相比,模型组IKs无明显变化,IKr尾电流密度明显减小(电压为+60m V时,CON:0.51±0.0754 p A/p F,Ang II:0.28±0.0456 p A/p F,P<0.05 vs CON)。RT-PCR检测结果发现,与对照相比,模型组ERG基因表达无明显变化,KCNQ1基因则明显增高。Western Blot结果表明,KCNQ1和KCNE1蛋白表达两组均无明显差异,而ERG蛋白在模型组心肌组织出现明显下调(包括成熟和非成熟ERG蛋白);Nedd4-2和Rab11蛋白在模型组的表达明显上调,而磷酸化的Nedd4-2(p-Nedd4-2)表达则明显减少。Co-IP结果提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心肌组织中ERG蛋白与Nedd4-2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强,而KCNQ1与Nedd4-2之间的作用则无明显差异;同时,ERG与Ub小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增强,表明ERG蛋白泛素化水平在模型组心肌中显着增强。小结:1.在豚鼠心肌肥厚电重构模型中,IKr明显减少,而IKs无显着改变。2.编码IKr的ERG蛋白表达明显降低,而ERG基因的表达没有明显变化,提示通道蛋白减少是由转录后调节所致;进一步发现E3泛素连接酶Nedd4-2表达明显上调,ERG蛋白的泛素化水平也明显增加,表明通道蛋白泛素化降解增多是导致通道数目减少、钾电流减小的重要原因。第三部分激活血清糖皮质激素激酶(SGK1)对豚鼠心肌肥厚电重构的影响目的:鉴于SGK1对K+通道内化转运的调节作用,观察在整体动物水平观察激活SGK1对于心肌肥厚电重构的影响。方法:采用腹腔注射SGK1激活剂C4-CER和静脉注射含有心肌特异启动子c Tn T和活性SGK1(S422D)基因的腺相关病毒AAV-9表达载体两种方式在豚鼠心脏激活SGK1,观察其对豚鼠心肌肥厚及电重构的影响。采用小动物超声心动和分离组织称重的方法观察豚鼠心脏的整体功能和组织结构;HE和Masson染色的方法观察心肌细胞大小和纤维化程度;体表ECG记录豚鼠在体ECG;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豚鼠心肌组织ERG蛋白、KCNQ1蛋白、Nedd4-2/p-Nedd4-2及SGK1/p-SGK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超声心动结果显示,模型组豚鼠左室明显增厚,而C4-CER并未改善这种增厚,反而有加重的趋势;组织称重结果显示,模型组豚鼠出现明显的心脏和肺重量增加,左心室和室间隔重量明显增大,而同时给予C4-CER组豚鼠各组织重量并未改善,肺和心脏重量反而较模型组更增大。体表心电图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出现明显QT间期延长,而C4-CER反而有加重这种延长的趋势。注射携带活性SGK1(S422D)的腺相关病毒能部分预防模型组左室壁的肥厚,但不能对抗心肌细胞面积的增大和纤维化的增强以及心电图QT间期的延长。Westernblot结果显示,两种激活SGK1的方式均可以明显增加磷酸化SGK1和ERG蛋白量而对KCNQ1蛋白表达量无影响。进一步观察发现,C4-CER和SGK1(S422D)均未能对抗模型组p-Nedd4-2蛋白的下调,而对于心肌肥厚病理条件下过表达的Nedd4-2蛋白,活性SGK1病毒可以预防这种过表达,而C4-CER则无此作用。小结:SGK1的直接激活可以抑制Nedd4-2从而增加ERG蛋白表达,但并不能有效改善豚鼠心肌肥厚和QT间期延长的病理状态。提示激活SGK1信号通路对电生理具复杂的调节作用。第四部分在豚鼠心肌中过表达突变型Nedd4-2对心肌肥厚电重构的影响目的:在豚鼠心肌中过表达突变型Nedd4-2(m),观察其对心肌肥厚电重构的影响方法:构建含有心肌特异启动子c Tn T的突变型Nedd4-2(C801S)基因及e GFP荧光蛋白基因的腺相关病毒AAV-9表达载体,采用静脉注射的方法给豚鼠注射,于注射后4周检测豚鼠组织荧光含量。确定表达后再进行心肌肥厚模型的建立。分离心肌细胞和固定组织采用冰冻切片技术制备心肌细胞悬液和组织切片,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心肌细胞和各组织荧光强度;采用小动物超声心动的检测方法观察豚鼠室壁厚度;体表ECG记录豚鼠在体ECG,比较QTc间期的变化;分离豚鼠心肌细胞,采用电流钳技术记录APD;分离豚鼠心肌细胞,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延迟整流钾电流(IKr和IKs);采用Co-IP的方法分析ERG蛋白泛素化水平。结果: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注射AAV-9病毒4周以后,e GFP主要在心脏中表达,其他组织并未见明显荧光。并且在心脏组织中,左心室表达比心房和右心室更多;造模结束后,模型组5只豚鼠死亡2只,而过表达Nedd4-2(m)的豚鼠未见死亡;超声结果显示,与对照组(CON)相比,模型组(Ang II)豚鼠出现明显左室壁和室间隔增厚,而实验组(Ang II+Nedd4-2(m))的豚鼠左室壁和室间隔出现明显改善;单纯注射病毒与CON相比无明显变化。体表ECG结果显示,与对照组(CON)相比,模型组(Ang II)豚鼠出现明显QTc间期延长,而过表达Nedd4-2(m)的豚鼠出现明显改善,恢复至对照水平;单纯注射病毒的对照对QT间期无明显影响。分离心肌细胞记录APD结果发现,与对照组(CON)相比,模型组(Ang II)豚鼠APD50和APD90明显延长,过表达Nedd4-2(m)使APD50和APD90均恢复至对照水平;注射病毒对照动物与CON相比无明显变化。膜片钳结果显示,模型组豚鼠出现明显的IKr电流减小,而过表达Nedd4-2(m)显着增大IKr电流,并且明显高于CON组水平。注射病毒的对照豚鼠与CON相比无明显变化。而IKs电流密度在四组动物间均无明显差异。免疫共沉淀检测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组相比,过表达Nedd4-2(m)的豚鼠心肌细胞ERG蛋白泛素化水平明显减弱。小结:在心脏特异过表达Nedd4-2突变体(C801S)可以有效预防病理性心肌肥厚ERG蛋白泛素化降解,增大IKr电流。第五部分合成短肽对Nedd4-2所致h ERG蛋白降解的抑制作用目的:观察基于h ERG蛋白特异的PY序列合成的短肽对Nedd4-2所致ERG蛋白降解的抑制作用。方法:在稳定表达h ERG蛋白的HEK293细胞系上转染不同量的Nedd4-2质粒,采用Western Blot和全细胞膜片钳方法检测h ERG蛋白表达量和h ERG电流;转染一定量的Nedd4-2质粒的同时,给予不同浓度带有细胞穿透肽的PY序列短肽(根据Nedd4-2与h ERG蛋白结合位点序列设计),用激光共聚焦的方法观察短肽是否导入细胞,采用Western Blot和全细胞膜片钳方法检测h ERG蛋白表达量和IKr电流,观察PY短肽对Nedd4-2的抑制作用。结果: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给予三个不同量的Nedd4-2质粒(500ng、1000ng、2000ng)均显着降低膜上成熟的h ERG蛋白(155k Da而非135k Da)的表达。膜片钳结果也显示,不同量的Nedd4-2质粒均明显减小h ERG电流(电压为+50m V时,CON:55.83±6.56 p A/p F,500ng:24.85±2.14 p A/p F,1000ng:25.55±2.02 p A/p F,2000ng:29.55±2.22 p A/p F,P<0.001 vs CON)。其中,1000ng Nedd4-2与2000ng对h ERG蛋白和h ERG电流的抑制没有明显差异,所以后续采用1000ng Nedd4-2质粒转染。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同时给予三个浓度的PY短肽(100 n M、200 n M、500 n M)均可以成功导入细胞内。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Nedd4-2明显减少h ERG蛋白量,同时给予三个浓度的PY短肽均可以明显恢复h ERG蛋白表达量至对照组水平,而随机乱码肽则无明显作用。膜片钳结果也显示了相同的结果,三个浓度PY短肽均显着恢复h ERG电流至对照水平,乱码肽则无明显作用(电压为+50m V时,CON:55.83±4.55 p A/p F,Nedd4-2:21.92±1.67p A/p F,Scrambled peptide(500 n M):22.71±2.06 p A/p F,PY peptide(100n M):45.31±3.63 p A/p F,PY peptide(200 n M):45.75±2.55 p A/p F,PY peptide(500 n M):50.95±3.06 p A/p F)。小结:根据Nedd4-2与h ERG蛋白结合位点序列设计的PY短肽可以有效抑制Nedd4-2对于h ERG蛋白和h ERG电流的下调作用。结论:本实验结果表明,病理性心肌肥厚条件下h ERG(ERG)泛素化降解增加是导致IKr电流减小的主要机制,干预泛素化中介的通道蛋白降解可望为改善病理性电重构、防治心律失常提供新的治疗靶点。

朱迪迪[9](2018)在《Epac1对慢性心衰豚鼠心室复极化和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调控机制研究》文中提出背景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已成为全球性的重大社会公共卫生问题,是高血压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心肌病等多种心血管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CHF患者死因中,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占极大比例,而80%以上的SCD由室速、室颤等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引起。关于CHF时室性心律失常(ventricular arrhythmia,VA)的发生机制较为复杂,因此需要进一步探索和研究。CHF时,心肌细胞的特征性表现是复极化过程减慢,动作电位时程(action potential duration,APD)延长,体表心电图表现为QT间期延长。心肌细胞快激活延迟整流钾电流(rapid component of delayed rectifier potassium current,IKr)是AP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形成AP的3期复极化。β肾上腺素能受体(β-adrenergic receptor,β-AR)是典型的G蛋白偶联受体,在IKr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Karle等报道β1-AR通过cAMP/PKA途径调控正常豚鼠心室肌细胞的IKr电流;慢性心衰时,β-AR抑制IKr电流调控心肌细胞复极化和动作电位。cAMP是公认的极为重要的细胞内第二信使,Epac被认为是cAMP的效应分子,是Ras家族小分子G蛋白Rap的特异性鸟嘌呤核苷酸交换因子,在机体中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Epac蛋白有两个亚型,即Epac1和Epac2,其中心脏中主要表达的是Epac1。Epac蛋白独立于蛋白激酶A(protein kinase A,PKA),参与调节血管张力、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稳定血管内皮屏障功能、血管内皮细胞的抗炎作用、细胞兴奋-收缩耦联、病理性心脏重塑和心脏缺血性改变。在心律失常发生中,Epac可调节慢延迟整流钾离子流(slow delayed rectifier potassium current,IKs)、瞬时受体电位阳离子通道3和4亚型(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canonical 3 and 4 channels,TRPC3,4)以及肌浆网钙渗漏。基于国内外研究现状,我们提出如下科学问题:Epac蛋白是否也参与调控IKr电流?这一改变是否在慢性心衰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如果是,哪一个Epac亚型在此作用中更有意义?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Epac蛋白在心室复极化和慢性心衰室性心律失常发生中的作用及分子调控机制,为寻找慢性心衰室性心律失常和心脏性猝死的治疗方式与干预靶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主动脉缩窄手术制备豚鼠慢性心衰动物模型,体表心电图观察慢性心衰豚鼠的QTc间期、离体灌流程序性电刺激检测心室有效不应期、全细胞膜片钳记录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和IKr电流,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心衰豚鼠左室组织的Epac1表达水平;应用植入性渗透泵构建慢性Epac激活的在体模型,体表心电图观察QTc间期、离体灌流程序性电刺诱发室性心律失常、全细胞膜片钳记录动作电位和IKr电流,在细胞水平选择性抑制Epac1和/或Epac2,观察IKr电流变化情况;在急性分离的慢性心衰豚鼠左室心肌细胞中应用有效的Epac亚型抑制剂,全细胞膜片钳观察IKr电流变化情况。结果1.采用主动脉缩窄术能成功制备豚鼠慢性心衰模型;2.慢性心衰时,豚鼠心室肌细胞APD延长,IKr尾电流下降;3.慢性心衰时,豚鼠心室肌有效不应期延长;4.慢性心衰时,豚鼠心室组织Epac1表达增加;5.慢性Epac激活时,豚鼠心率增快、QTc间期延长;6.慢性Epac激活时,豚鼠心室肌细胞APD延长,IKr尾电流下降;IKr电流的下降可以被Epac1抑制剂CE3F4和Epac1/2抑制剂ESI 09减弱,但不受Epac2抑制剂ESI 05的影响;7.急性Epac激活时,IKr尾电流无明显变化;8.慢性Epac激活时,豚鼠心脏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易感性增加;9.选择性Epac1抑制剂CE3F4可以有效缓解慢性心衰豚鼠心室肌细胞IKr电流的下降。结论Epac可以直接参与豚鼠心室复极化的调控,其中Epac1亚型发挥主导作用,抑制Epac1对心衰的复极化异常有保护作用。

王婧[10](2016)在《两种动物粗毒作用于心肌离子通道的初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心肌细胞上的离子通道可引发和传导动作电位,除此之外,它们还能够共同维持膜的静息电位。因此,心肌上的各种离子通道可作为治疗长QT或短QT综合征等心脏类疾病的重要靶标。已知动物毒液中包含有丰富的多肽毒素,他们能高效地、特异地与多种离子通道相结合,可用于临床上的药物开发或离子通道疾病药理学机制的研究。因而在该课题中,我们采用全细胞式膜片钳分析了家福捕鸟蛛和东亚钳蝎的粗毒对新生大鼠心室肌细胞上动作电位及各离子通道亚型的电生理影响。在本实验中我们采用胶原酶与胰蛋白酶联合消化新生大鼠的心室肌组织;采用差速贴壁法和化学抑制法共同来纯化、分离出新生大鼠的心肌细胞。据数据显示,分离的心肌细胞存活率高达90%-95%,培养4天后有75%的细胞开始搏动,搏动频率平均60次/min,心肌细胞的总体纯度在91%以上。膜片钳数据结果表明:100 μg/mL的家福捕鸟蛛能较明显的延长心肌动作电位时程(APDs),而100μg/mL的东亚钳蝎则能明显的缩短APDs。100 μg/mL家福捕鸟蛛粗毒能明显抑制80%的INa电流;95%的IKr总电流;并能明显延缓ICaL的失活速度,但是对IKs、Ito1和IK1电流无明显影响。类似地,100μg/mL东亚钳蝎粗毒能明显阻断INa电流,但对ICaL仅有微弱的抑制效果,而对心肌钾离子通道电流(Itol、Iks、Ikr和Ikl)几乎无影响。这两种动物粗毒都表现出的多样的药理学性质证明:蜘蛛和蝎子粗毒中含有丰富的心肌离子通道拮抗剂,在研究心肌离子通道特性方面和治疗心律失常方面有较好的开发前景。目前关于蟾酥药理作用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抗肿瘤与镇痛作用的分子药理学领域,但它在离子通道方面的研究仍有待加强。本论文主要采用细胞培养、细胞转染和全细胞膜片钳等技术手段,研究蟾酥中的分离组分CS-toxicon331与不同亚型的钠通道相互作用,揭示了该组分可能的药理学机制。研究结果显示,CS-toxicon331对Nav1.7电流的峰值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抑制Nav1.3电流的峰值也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也可抑制Nav1.4亚型通道电流的峰值。

二、肾上腺素受体对心肌细胞延迟整流钾电流的调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肾上腺素受体对心肌细胞延迟整流钾电流的调控(论文提纲范文)

(1)形神一体观指导下的脉神同调法治疗室性早搏的临床与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医学对室性早搏的认识
        1. 心悸病名的历史沿革
        2. 心悸病因病机的历史源流
        3. 现代医家对室性早搏病因病机的认识
        4. 现代中医药对室性早搏的治疗进展
        5. 小结
    综述二 中医学对形神一体观的认识
        1. 形神内涵
        2. 形神一体观的内涵
        3. 形神理论在临床中的应用现状
        4. 小结
    综述三 现代医学对室性早搏的研究现状
        1. 室性早搏临床研究现状
        2. 心律失常的离子通道机制
        3.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形神一体观指导下脉神同调治疗室性早搏的临床研究
    前言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案
    3. 研究结果
    4. 讨论
    5. 结语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基于网络药理学对安神定律颗粒核心药治疗室性早搏的机制研究
    前言
    1. 研究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基于离子通道细胞实验对安神定律颗粒治疗室性早搏的机制研究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及评价
    3. 结论
    4. 讨论
    5.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创新点
不足与展望
个人简介
致谢
中医药科技查新报告书

(2)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显效成分和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第一章 综述
    1.1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研究现状
        1.1.1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发病机制研究
        1.1.2 SSS的分型与临床表现
        1.1.3 SSS的西医治疗
        1.1.4 SSS的中医学研究现状
    1.2 麻黄附子细辛汤研究现状
        1.2.1 麻黄附子细辛汤的现代药理作用研究
        1.2.2 麻黄附子细辛汤在SSS治疗中的应用
    1.3 网络药理学简介及其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
        1.3.1 网络药理学概述
        1.3.2 网络药理学常用数据库及研究方法
        1.3.3 网络药理学与中医药研究
第二章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显效成分和作用机制
    2.1 数据收集与研究方法
        2.1.1 流程图
        2.1.2 数据收集
        2.1.3 网络构建与分析
        2.1.4 分子对接验证
        2.1.5 靶点通路注释分析
    2.2 研究结果
        2.2.1 构建麻黄附子细辛汤化学成分及潜在靶点数据集
        2.2.2 构建SSS相关的疾病靶点数据集
        2.2.3 麻黄附子细辛汤化学成分潜在靶点与SSS相关靶点的交集基因
        2.2.4 麻黄附子细辛汤-化学成分-靶点-SSS网络及显效成分
        2.2.5 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SSS的关键化学成分和核心靶点
        2.2.6 分子对接结果
        2.2.7 靶点通路注释分析
    2.3 分析与结论
        2.3.1 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SSS的显效成分分析
        2.3.2 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SSS的关键成分和核心靶点分析
        2.3.3 靶点通路注释分析
        2.3.4 结论
        2.3.5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基于ERK1/2与TGF-β1/Smad3通路研究参连复脉颗粒干预高血压心房重构及房颤易感性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心房颤动的中医研究进展
        1. 病名沿革
        2. 心房颤动的脉象
        3. 房颤的中医病因
        4. 房颤的中医病机
        5. 房颤的辨证分型
        6. 中医对房颤的治疗
        7.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高血压房颤的发生机制与药物防治靶点
        1. 高血压与房颤的患病情况
        2. 高血压对房颤的影响因素
        3. 高血压房颤的病理生理学机制
        4. 心房纤维化是导致心律失常的心房结构重构的重要特点
        5. 高血压房颤心房纤维化的机制
        6. 高血压房颤的药物干预靶点
        7. 中药可能的防治靶点
        8.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临床文献研究
    前言
    益气活血法治疗房颤的Meta分析
        目的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结语
创新点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4)异莲心碱和人参皂苷Rb1的抗心律失常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综述 炙甘草汤和心速宁及两者活性成分的抗心律失常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前言
第三章 材料和方法
    3.1 家兔左心室肌细胞的制备
    3.2 实验中所使用的溶液和试剂
        3.2.1 药品试剂
        3.2.2 实验中用到的溶液的配方
    3.3 离子通道电流和动作电位的记录方法
        3.3.1 锋钠电流的记录
        3.3.2 晚钠电流的记录
        3.3.3 L型钙电流的记录
        3.3.4 内向整流钾电流的记录
        3.3.5 延迟整流钾电流的记录
        3.3.6 动作电位的记录
    3.4 心室肌细胞钙瞬变的记录方法
    3.5 离体心脏心电图记录方法
    3.6 数据分析
第四章 结果
    4.1 药物的筛选
    4.2 异莲心碱的抗心律失常机制
        4.2.1 异莲心碱对锋钠电流的作用
        4.2.2 异莲心碱对ATX-II诱导增大的晚钠电流的作用
        4.2.3 异莲心碱对L型钙电流的作用
        4.2.4 异莲心碱对内向整流钾电流和延迟整流钾电流的作用
        4.2.5 异莲心碱对动作电位、早期后除极和晚期后除极的作用
    4.3 人参皂苷Rb1 的抗心律失常机制
        4.3.1 人参皂苷Rb1 对锋钠电流的作用
        4.3.2 人参皂苷Rb1 对L型钙电流的作用
        4.3.3 人参皂苷Rb1 对内向整流钾电流和延迟整流钾电流的作用
        4.3.4 人参皂苷Rb1 对动作电位和晚期后除极的作用
        4.3.5 人参皂苷Rb1 对缺氧-复氧情况下细胞内钙的影响
        4.3.6 人参皂苷Rb1 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的室性心律失常的作用
第五章 讨论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附录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5)蒙药苏格木勒-3汤通过介导Calumenin蛋白表达改善大鼠心肌肥厚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引言
    1 心肌肥厚
    2 蒙药苏格木勒-3汤
    3网腔钙结合蛋白
    4 钙超载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苏格木勒-3汤通过影响离子通道改善大鼠心肌肥厚的作用机制研究
    1 介绍
    2 实验材料
    3 实验方法
    4 实验结果
    5 讨论
    6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苏格木勒-3汤通过影响离子通道改善心肌细胞肥大的作用机制研究
    1 介绍
    2 实验材料
    3 实验方法
    4 实验结果
    5 讨论
    6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建立钙超载与钙阻断模型证明苏格木勒-3汤通过影响离子通道改善心肌细胞肥大的机制研究
    1 介绍
    2 实验材料
    3 实验方法
    4 实验结果
    5 讨论
    6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综述 心肌肥厚与钙超载相关性研究进展
    1 心肌肥厚
    2钙离子影响心脏活动
    3钙离子与病理性心肌肥厚
    4 改善心肌肥厚的药物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6)小鼠心房细胞建模及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仿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1 课题背景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与课题相关研究的发展综述
    1.4 心肌电生理模型基础
        1.4.1 心肌细胞膜电位及静息电位
        1.4.2 离子通道和离子流
        1.4.3 心肌细胞动作电位
        1.4.4 细胞内信号通路
        1.4.5 心肌纤维及组织
        1.4.6 函数拟合及模型仿真方法
    1.5 本文工作及论文组织
        1.5.1 研究内容及主要贡献
        1.5.2 论文组织结构
第2章 小鼠心房细胞数学建模与验证
    2.1 引言
    2.2 模型构建
        2.2.1 模型整体结构
        2.2.2 主要膜电流建模
        2.2.3 钙离子循环建模
        2.2.4 左右心房细胞的差异化建模
    2.3 模型仿真与验证
        2.3.1 动作电位及主要膜电流
        2.3.2 钙离子循环
        2.3.3 细胞内离子浓度的频率依赖特性
        2.3.4 细胞动作电位的频率依赖特性
        2.3.5 膜电流的频率依赖特性
        2.3.6 主要钾电流对于细胞动作电位的影响
    2.4 讨论
        2.4.1 与其他模型的对比
        2.4.2 细胞内离子稳定
        2.4.3 SERCA和频率依赖的加速舒张
        2.4.4 本章研究的不足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过度表达和氧化应激的CaMKII的致心律失常作用
    3.1 引言
    3.2 氧化激活的CaMKII建模
    3.3 过度表达的CaMKII建模
    3.4 仿真结果
        3.4.1 对动作电位的影响
        3.4.2 对钙离子循环的影响
        3.4.3 增强的致心律失常作用
    3.5 讨论
        3.5.1 异常的CaMKII对钙瞬变的影响
        3.5.2 异常的CaMKII引发心律失常的机制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小鼠心房细胞中交替现象的机制研究
    4.1 引言
    4.2 仿真方法及参数
        4.2.1 交替比率计算
        4.2.2 一维组织仿真参数
    4.3 交替现象的仿真结果
        4.3.1 单细胞交替现象及β-AdR刺激的作用
        4.3.2 一维心房组织中的钙瞬变交替现象
        4.3.3 钙瞬变交替现象的频率依赖特性
        4.3.4 细胞间电耦合对I_(CaL)的影响
    4.4 讨论
        4.4.1 钙瞬变交替现象的发生机制
        4.4.2 β肾上腺素受体刺激在钙瞬变交替中的作用
        4.4.3 细胞间电耦合及β肾上腺素受体刺激在心肌组织上的协同作用
        4.4.4 本章研究的不足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小鼠心房及窦房结细胞蛋白质组分析及其在细胞建模中的应用
    5.1 引言
    5.2 小鼠窦房结和心房细胞模型的相互转化
        5.2.1 小鼠窦房结与心房细胞蛋白表达的差异
        5.2.2 转化窦房结模型的构建方法
        5.2.3 转化窦房结模型的验证
    5.3 窦房结细胞离子通道数量估计
        5.3.1 随机单通道模型
        5.3.2 离子通道数量估计
    5.4 讨论
        5.4.1 蛋白质组数据与模型估计的交叉验证及发现
        5.4.2 离子通道数量估计与单细胞建模方法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7)五味子乙素对乌头碱诱发心律失常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
第一部分 五味子乙素对乌头碱引起心律失常的药理作用研究
    前言
    1 材料和方法
    2 实验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五味子乙素抗心律失常的机制研究
    第一章 五味子乙素对大鼠心室肌细胞钠离子通道的影响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实验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章 五味子乙素对大鼠心室肌细胞瞬间外向钾通道电流的影响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实验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五味子乙素对大鼠心室肌细胞钙离子通道的影响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实验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总结
        参考文献
钾通道与心脏疾病(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与的科研工作
致谢

(8)病理性心肌肥厚中延迟整流钾通道的改变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
引言
第一部分 病理性心肌肥厚电重构模型的建立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心肌肥厚电重构中延迟整流钾通道的变化及机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激活SGK1 对豚鼠心肌肥厚电重构的影响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在豚鼠心肌中抑制 Nedd4-2 对心肌肥厚电重构的影响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部分 合成短肽对Nedd4-2 所致h ERG蛋白降解的抑制作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综述 心肌钾离子通道多样性和调节以及病理性重构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Epac1对慢性心衰豚鼠心室复极化和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调控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
摘要
Abstract
引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慢性心衰豚鼠心脏电生理重构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Epac1对正常豚鼠心脏电生理的影响及其在慢性心衰心室复极中的作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10)两种动物粗毒作用于心肌离子通道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蜘蛛概述
        1.1.1 蜘蛛的种类及生活习性
        1.1.2 蜘蛛毒素的主要成分
        1.1.3 蜘蛛毒素功能研究进展
    1.2 蝎子概述
        1.2.1 蝎子的种类
        1.2.2 蝎毒的组成成分与性质
        1.2.3 蝎子毒素与离子通道疾病的研究进展
    1.3 蟾酥概述
        1.3.1 蟾酥的化学成分
        1.3.2 蟾酥的药理作用
        1.3.3 蟾酥的研究概况
第二章 家福捕鸟蛛和东亚钳蝎粗毒对心肌细胞离子通道的影响
    2.1 引言
    2.2 材料、试剂
        2.2.1 材料
        2.2.2 试剂
    2.3 方法
        2.3.1 分离培养心肌细胞
        2.3.2 两种粗毒的采集
        2.3.3 全细胞记录(whole-cell recording模式)
        2.3.4 加药
        2.3.5 注意事项
    2.4 各项测定指标
        2.4.1 心肌细胞存活率的测算
        2.4.2 心肌细胞形态观察
        2.4.3 纯度鉴定
    2.5 结果
        2.5.1 细胞成活率的鉴定
        2.5.2 心肌细胞的形态学观察
        2.5.3 心肌细胞纯度测定
        2.5.4 两种粗毒对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的影响
        2.5.5 两种粗毒对心肌钠电流的影响
        2.5.6 两种粗毒对心肌钾电流的影响
        2.5.7 两种粗毒对心肌钙电流的影响
    2.6 讨论
第三章 蟾酥对钠通道的抑制作用研究
    3.1 引言
    3.2 仪器材料与方法
        3.2.1 实验材料
        3.2.2 仪器与设备
        3.2.3 试验方法
    3.3 结果
        3.3.1 与Nav1.7的作用
        3.3.2 与Nav1.3的作用
        3.3.3 与Nav1.4的作用
    3.4 讨论
第四章 展望
    4.1 主要研究结论
    4.2 进一步研究设想
参考文献
致谢

四、肾上腺素受体对心肌细胞延迟整流钾电流的调控(论文参考文献)

  • [1]形神一体观指导下的脉神同调法治疗室性早搏的临床与机制研究[D]. 王婷婷.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1(02)
  • [2]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显效成分和作用机制[D]. 朱安娜. 河北大学, 2021(11)
  • [3]基于ERK1/2与TGF-β1/Smad3通路研究参连复脉颗粒干预高血压心房重构及房颤易感性机制[D]. 马征.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异莲心碱和人参皂苷Rb1的抗心律失常机制[D]. 刘志沛. 武汉科技大学, 2020(01)
  • [5]蒙药苏格木勒-3汤通过介导Calumenin蛋白表达改善大鼠心肌肥厚的作用研究[D]. 李凌儿. 内蒙古民族大学, 2020(02)
  • [6]小鼠心房细胞建模及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仿真研究[D]. 张善卓.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
  • [7]五味子乙素对乌头碱诱发心律失常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 邹丽. 扬州大学, 2020(04)
  • [8]病理性心肌肥厚中延迟整流钾通道的改变及机制研究[D]. 章华. 河北医科大学, 2019(02)
  • [9]Epac1对慢性心衰豚鼠心室复极化和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调控机制研究[D]. 朱迪迪. 南京医科大学, 2018(01)
  • [10]两种动物粗毒作用于心肌离子通道的初步研究[D]. 王婧. 湖南师范大学, 2016(01)

标签:;  ;  ;  ;  ;  

肾上腺素受体对心肌细胞延迟整流钾电流的调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