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数字的使用规则

阿拉伯数字的使用规则

一、阿拉伯数字的使用规则(论文文献综述)

蒋大兴,唐夕雅[1](2021)在《企业名称“用语用字选择”的私法自治——以《语言文字法》第14条之修正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语言文字是社会的产物,其承载着不同的政治功能和经济功能,国家和私主体都可通过语言文字规划以实现特定功能。我国《语言文字法》实施已逾十五年,其主要目的旨在确立通用语言文字,规范普通话和汉字的使用,确定语言的政治地位,形成良好的社会控制机制。然而,该法对企业名称用语用字的规范性要求,限制了语言文字经济功能的实现,应放松对企业名称用字的限制,扩张企业名称用语用字范围。例如,可通过对该法14条第(四)项的"企业"范围进行目的性限缩解释,赋予竞争性企业对其名称用语用字的自主权,将语言经济功能的实现划归私法自治,让市场机制这一"无形之手"进行制约。同时,参考域外经验,还应允许企业字号使用汉字、少数民族文字、外文字母、阿拉伯数字、特殊符号等,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字号的区分功能,而且有利于缓解字号资源紧张的状况。

马佳宁[2](2021)在《留学生习得汉语数范畴“2”偏误研究》文中认为在汉语数范畴中,有这样一组特殊的词即数范畴“2”,主要包括“二”与“两”,其中“二”的其他书写变体还包括“2”与“贰”。“二”与“两”无论是在用法规范方面还是读音规范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留学生常常将这两个词混用,包括“二”的不同书写变体也常常发生混淆,从而导致偏误的发生。笔者从两个语料库以及调查问卷中,对数范畴“2”的偏误进行了一定的搜集。统计结果发现,在关于数范畴“2”的用法方面,在两个语料库中最常出现的偏误类型是“误代”。其中“二”的误代偏误率所占比重最大。同时,在调查问卷中发现,关于数范畴“2”最常出现偏误的两个语言点是数范畴“2”在表示钱数与概数的这两种情况。而在数范畴“2”读音偏误上,则是阿拉伯数字“2”在表示小数、分数以及整点时间时,读音易出现错误。文末笔者从数范畴“2”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两个角度对留学生使用数范畴“2”易出现的用法偏误与读音偏误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以期帮助留学生最大程度降低关于数范畴“2”用法与读音的偏误率。

阎正坤,王静[3](2020)在《关于中文文献中阿拉伯数字和变量符号等并列关系成分之间的标点使用浅析》文中认为针对中文科技期刊中大量出现的阿拉伯数字、变量符号、序号等的并列成分之间使用的标点","或"、"不统一的现象,查阅了包括强制性国家标准、推荐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10部标准,对其中出现的该类表述的示例和用法进行了分析和梳理。分析发现:近年颁布的标准中,推荐在这类并列关系中使用"、",或者弱化此类情况下","的使用;而很多数理类科教获奖图书等更多地遵循《量和单位》(GB3100~3102—93)使用","作为这类并列关系的标点。从国家标准来看,对这一问题尚未强制统一,编校中应更保持注意全书的一致性。

王英玮[4](2020)在《《档号编制规则》(DA/T 13-94)的内容和修订建议》文中研究指明《档号编制规则》(DA/T 13—94)是20世纪90年代,由国家档案局档案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的一项档案行业推荐标准。该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规范和推动我国档号编制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历史和现实作用。档号作为一种人工标识语言,其重要性不亚于分类检索语言和主题检索语言。本文将在介绍《档号编制规则》(以下简称"规则")基本内容的基础上,探讨修订规则的建议。

王永翠[5](2020)在《基于振动背心的触觉信息编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信息传递和表达技术的研究逐渐从视听觉扩展至触觉,又由于触觉域具有不会干扰视觉和听觉线索感知的巨大优势,所以近几年来触觉人机交互领域迅速发展。其中,振动触觉表达是触觉人机交互的研究热点之一,而触觉信息编码是振动触觉表达的研究重点。一套可靠并且简洁高效的触觉信息编码方案不仅可以加快振动触觉表达的速度,而且可以加深人对触觉信息的理解与记忆,提高其对任务执行的准确性。为设计一套高效简洁的触觉信息编码方案,提高振动触觉表达的速度和正确率,本文基于振动背心进行了触觉信息编码研究,并设计出一种“五点法”的编码方案,将其运用在逃生告警提示应用场景中。实验表明,本文所提出的方法与现有方法相比,提升效果显着。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首先,结合现有的振动触觉研究工作,创新性地提出振动触觉编码设计流程。其中,触觉信息编码的参量主要有振动强度、振动持续时间、振动间隔时间和振动点的空间落点。通过构建振动触觉腰带装置,对触觉信息编码参量中振动马达的振动强度进行了等级划分,将原来0-3.7V的振动强度通过聚类算法划分为3个振动等级。其次,为设计高效简洁、易于理解的振动触觉编码,运用最小变化法和恒定刺激法研究了关于人体背部的若干感知阈值特性,并与现有研究作对比,对触觉编码中的振动间隔时间和振动持续时间等参量的取值范围进行进一步划分,该结论为后续设计一套适用于人体背部触觉编码方案提供了实验依据。2.针对逃生告警提示应用场景的必要表达属性,提出“五点法”的触觉编码方案。利用振动马达的强度等级和人体背部阈限研究结论,结合振动强度、振动持续时间、振动间隔时间、空间振子个数、振动节奏等参量设计出若干“五点法”的振动触觉编码组合。运用正交试验分析法对触觉编码的组合开展实验研究,以S-R相容性原理作为评价指标,甄选出一套适合用于逃生告警场景的振动触觉表达最佳编码方案,提出背部振动触觉表达的编码设计原则。

徐流畅[6](2020)在《预训练深度学习架构下的语义地址匹配与语义空间融合模型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数字城市与智慧城市建设的不断开展,地址信息作为战略性的基础地理信息及空间数据资源,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愈发重要,而且在国家的经济建设、文化发展和社会管理等多方面也起到相当关键的作用。在各行各业的基于位置服务的大数据应用需求驱动下,我国各相关部门采集和积累了海量异构的地址数据。然而由于我国地址规范标准不统一以及人工采集与管理秩序的混乱,导致地址信息的解析和理解成为一大难题,也极大地限制了其在各个领域内的应用。因此,有必要从认知地址文本信息和理解地址语义知识的角度出发以形成地址语义模型,让其深入挖掘地址信息的语义特征内涵并适用于计算机的高性能运算。此外,地址特有的寻址属性使得理解和融合其语义与空间信息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也是当前的学术热点。针对现有的地址模型研究中所存在的语义信息表达不完善、信息智能化应用不充分以及相关任务场景泛化性弱的困境,本文利用了深度神经网络中的注意力机制及“预训练-微调”模式,将地址语义理解、语义地址匹配和空间语义融合等关联度较大的任务转为可计算的深度神经网络模型的搭建和优化问题。针对地址文本语料的特性,采用自监督学习构建深度学习架构以形成地址语义模型来支持各地址相关任务。在此基础上,通过生成有监督的匹配数据集对模型进行微调,让模型针对性地识别地址间的语义相似性并实现高精度的地址匹配任务。同时考虑到地址特有的空间属性,设计了一套遵循空间相似度规则的数据集并通过对地址语义模型的微调将空间距离与地址语义进行深度关联融合。本研究系统性地构建了语义认知理解-地址高效精确匹配-空间语义深度融合-下游应用任务验证评价的中文地址理论体系和方法架构,以百万量级的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的地址语料库为实验数据对设计的方法架构进行测试、验证和应用。本文的研究内容概况如下:(1)构建了一套以广义的自回归预训练方法为核心的深度神经网络结构下的地址语义模型来实现地址语义信息的自动获取,并将“预训练-微调”模式引入地址研究中。考虑到地址中每个字符间的相互影响和双向上下文语序关系,提出了一套以排列组合式未知字符预测为目标的地址语义模型,并利用目标位置感知的双轨自注意力结构解决建模中的目标位置信息缺失问题,最终设计了具有自学习能力并且能够提供各相关应用迁移学习能力的新型深度神经网络。实验结果表明其实现了海量多源异构地址数据集的语义信息理解和表征,为基于该模型的后续应用任务研究的优秀表现夯实了基础。(2)设计并实现了基于地址语义模型微调后的语义地址匹配建模方法。受文本蕴含及文本复述理论启发,以空间位置信息为推理条件构建带标签的有监督地址对数据集,建立了一种用于有效地址匹配任务的深度神经网络架构和训练框架。以构建的语义地址匹配数据集为对象开展实验,其结果证明了该工作能有效地解决地址匹配中存在的冗余,不完整或异常表达等情况,具有“高精度轻流程”的表现。证明了所设计模型可在弱监督训练数据下维持高水准表现。论证了“先自监督预训练-后有监督微调”的两阶段范式能极大地提高任务的准确率和有效性。(3)提出了新颖的地址语义-空间深度融合理论设计,对地址的语义-空间特征研究实现了从过去的“物理结合”到本研究中的“深度融合”的转变。构建了将空间位置信息与地址语义信息相融合的训练数据集,并在地址语义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对回归任务的微调训练搭建了语义-空间融合模型。实现了可被计算机理解的包含地址特有的寻址属性的地址表征,并设置了地址空间位置预测的下游任务以评价深度融合效果。该实验数据为地址语料及其对应的空间坐标,实验结果表明本研究设计的模型在该下游任务中相比前人的模型总有最佳表现,极大地提高了空间位置预测任务的精度。证明了所设计模型能够深度融合地址的语义和空间信息,并支持地址数据空间关联的应用任务。本研究在地址信息智能化、结构化和数值化方面,实现了其理论与建模方法上的创新及突破,解决了由大数据驱动下的地址数据质量低下及数量泛滥问题,提高了地址信息解析和挖掘的操作效率以及迁移学习能力,以推动关于城市地址模型的研究,促进智慧城市空间信息建设和大众化服务体系方法的研究与发展。

资洋[7](2020)在《对基于VQA任务的验证码安全性研究》文中提出验证码(Completely Automated Public Turing Test to Tell Computers and Humans Apart)是一种保护计算机免受恶意程序侵扰的有效机制。其工作原理,是利用对于机器而言难以解决的AI问题,来区别合法的人类用户以及非法的恶意程序。以目前最广泛使用的文本验证码以及图形验证码为例,其背后的AI问题分别是字符识别以及目标识别问题。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以及硬件设备的迅速发展,以此为依托的深度学习在各个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普通的字符识别或者目标识别问题,对于深度学习技术而言已经不再是挑战。这也宣示了主流的文本或图形验证码,将无法再保障计算机的安全。因此目前迫切需要一种新型机制来弥补当前验证码的不足。除了利用视觉识别任务作为验证码中的AI问题,研究者也尝试了运用其他一系列任务,例如语音识别、视频内容理解等问题进行验证码设计。然而这些机制往往因为高昂的部署代价,并没有被广泛使用。随着深度学习的研究逐渐深入,研究者们转向了更为复杂、智能化的任务。VQA问题应运而生,这是一种同时涉及计算机视觉和自然语言处理两个不同领域的多模态学习任务。它要求系统能够把图片-问题对作为输入,理解图片中所有物体之间的逻辑关系,并根据问题生成对应的答案。腾讯公司首次将该任务应用于验证码设计,提出了一种称为VTT的新型验证码。每个VTT测试由一张图片和一个文本问题组成:图片中包含了利用渲染器合成的各种物体,这些物体具有不同的视觉属性,包括形状、颜色、大小、位置等;基于图片中物体的属性以及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VTT测试将向用户提出一个文本问题,例如“请点击图中黄色方块左边的数字”。VTT的设计者对该机制进行了粗略的安全性评估,声称VTT比起传统的验证码具有更好的安全性。本文的工作将围绕验证码背后的AI问题以及验证码的安全性分析展开,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以腾讯VTT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基于VQA任务的验证码安全性分析。考虑现实场景中对于速度以及准确率的需求,分别设计了两套不同的框架,并对VTT验证码进行了攻击实验。两种攻击方法分别实现了52.7%以及88.0%的破解成功率,证明了将VQA任务运用于验证码设计,仍然无法确保其安全性。(2)通过对攻击失败的样本进行综合分析,证明了机器在解决VTT中的“抽象属性”上,在目前仍然存在着巨大的缺陷。针对当前机器学习算法的缺陷,将抽象的“常识知识”与传统的图像识别以及自然语言理解任务融合,设计了一种全新的常识验证码。为验证新验证码机制的安全性,本文利用(1)中提出的两套框架,分别对常识验证码展开了攻击实验。结果表明了新机制有效的降低了攻击者的破解成功率。而随后进行的用户友好性实验中,良好的验证速度以及通过率表明常识验证码兼具良好的可用性。证明了在未来的验证码设计中,常识知识的潜力。(3)对当前主流的验证码机制背后所蕴含的AI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结合了本文工作中的攻击实验,对提升验证码安全性提出了一系列的设计意见,并对未来的验证码设计做出了展望。

万夙婕[8](2019)在《我国图书内容索引款目格式规范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首先基于采集的图书内容索引款目格式样本,利用案例分析法探清目前我国图书内容索引款目格式应用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1)我国图书内容索引款目格式应用存在复杂性及多样性,图书内容索引款目格式应用局势混乱;(2)索引款目中标点符号应用不合理;(3)索引款目格式应用违背使用者心理与思维逻辑;(4)索引款目格式应用后,索引实体违背版面美学;(5)索引编制过程中格式应用违背索引编制者工作诉求。究其根本原因在于行业内缺少科学合理且具有针对性图书内容索引款目格式规范指导索引编制人员开展索引编制实践活动。并指出形成一套有针对性的图书内容索引款目格式是解决图书内容索引款目格式应用问题最有效的解决办法。随后,笔者依托索引基本特征及索引编制原则,利用对比分析法研究现有图书内容索引款目已有各类格式实际应用的优劣,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后,筛选出图书内容索引款目各部分已有格式中较为合理的内容,形成各部分图书内容索引款目格式规范意见。再依靠国内外现有索引研究学术着作及索引标准中相对成熟的理论对图书内容索引款目格式规范意见的合理性予以验证。最后,对规范意见进行归纳整合形成一套系统的图书内容索引款目格式规范。该规范对图书内容索引款目各组成部分,如索引款目整体、索引标目以及索引出处的格式提出了具体要求。(1)图书内容索引款目中索引款目整体编排优先采用分行式版式格式,而索引标目与索引出处项的分隔必须以全角空格表示。(2)图书内容索引款目的索引标目格式规范指出单纯主标目格式学与索引款目整体保持一致,带限义词的标目格式为“标目(带限义词)”,带副标目的标目格式为副标目独立成段并以向内缩进4个字节的形式置于主标目之下。(3)图书内容索引款目的索引出处项格式规范详细说明了单一出处项具体着录格式、多部分出处项具体着录格式以及出处项表达是否与原书保持一致的问题。还指明了索引出处项涉及连续出处应采用缩略格式以及索引出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

王澄钢[9](2019)在《大西洋银行澳门分行的建立与澳门币的发行》文中指出20世纪前,澳门尚无完整的货币制度,货币流通混乱。澳葡政府依靠公物会进行税项征收和财务管理。1902年,大西洋银行正式在澳门开设分行。澳门的经济模式开始与近代接轨。银行的成立打破了澳门原始的货币互通,开创了新兴金融市场。大西洋银行与葡萄牙政府签订合约,开展汇兑、发债和贷款业务。澳葡政府将财政业务委托银行管辖,并授予银行发行本地货币的权力。澳门币由此诞生并影响至今。银行的组织形式和各项业务的运营体现近代金融的特征。它的服务愈来愈贴近居民的生活。澳门分行持续参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澳门币在市场上艰难推行。这些新兴的社会表现为此后澳门金融业的进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蒋丽琴,宋素梅,马少怡[10](2017)在《The Chicago Manual of Style、Scientific Style and Format和The ACS Style Guide中数字用法比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分析The Chicago Manual of Style、Scientific Style and Format、The ACS Style Guide在阿拉伯数字和单词的使用原则及数字表达形式(科学计数、数字分节、大数、标准差、数值范围、日期和时刻表示)方面的异同。指出三者为我国学术出版物中英文数字的用法提供了良好的借鉴,我国编辑、作者及出版者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多加注意。

二、阿拉伯数字的使用规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阿拉伯数字的使用规则(论文提纲范文)

(1)企业名称“用语用字选择”的私法自治——以《语言文字法》第14条之修正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语言文字的多重功能
    (一)语言文字的文化功能:作为社会交流的核心工具
    (二)语言文字的政治功能:作为公共治理的工具
    (三)语言文字的经济功能:作为商业主体或产地/客体标志
二、立法目的与规整漏洞:走向阶梯性的类型规制
    (一)立法目的:以公共性交往为主旨
    (二)“规范汉字”的法教义学分析
    (三)“公然违法”:“通用语言文字”强制使用范围之审视
    (四)“阶梯式”规制:语言文字规制强度的三维划分
三、超越《语言文字法》:企业名称用字范围之扩张
    (一)为什么要扩张企业名称用字的范围
        1.法律层面:企业名称权的性质及其规制逻辑
        2.政治层面:《语言文字法》的政治治理功能基本实现
        3.经济功能:《语言文字法》直接导致企业名称字库紧张
    (二)回应质疑:对反对意见的驳斥
    (三)扩张之路径:“限缩解释”与“除外规定”
        1.通用语言文字使用限制中的比例原则
        2.《语言文字法》第14条中“企业”的限缩解释
        3.新设“除外规定”:减少对语言文字经济价值的影响
四、企业名称用字规制放松的限度
    (一)范围的限制:放松规制以“企业字号”部分为限
    (二)放松的限度:企业可以使用哪些非汉字形式标示其字号
        1.企业字号用字语种多样化——外语的使用
        2.企业字号用字形式多样化——字符的使用
    (三)我国《语言文字法》的规制放松模式
五、结论:企业名称用语用字选择中的私法自治

(2)留学生习得汉语数范畴“2”偏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一)数范畴“2”本体研究
        (二)对外汉语教学中数范畴“2”的偏误与教学研究
    三、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
        (一)研究方法
        (二)语料来源
第一章 汉语数范畴“2”概述
    第一节 “二”与“两”的异同
        一、句法特征
        二、与其他词的组合能力
    第二节 数范畴“2”的书写规范
        一、应当使用阿拉伯数字“2”的情况
        二、应当使用“二”“贰”或“两”的情况
        三、“二”或“两”可通用的情况
    第三节 数范畴“2”读音规范
        一、读“èr”的情况
        二、读“liǎng”的情况
        三、读“èr”或“liǎng”均可的情况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留学生习得汉语数范畴“2”偏误数据统计与分析
    第一节 语料库中数范畴“2”的偏误统计
        一、语料库简介
        二、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数范畴“2”的偏误统计
        三、全球汉语中介语语料库中数范畴“2”的偏误统计
    第二节 调查问卷中数范畴“2”的偏误调查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方式
        三、调查对象
        四、问卷设计
        五、调查结果与分析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留学生习得汉语数范畴“2”偏误类型与原因
    第一节 偏误类型
        一、语法偏误
        二、书写偏误
    第二节 偏误原因
        一、母语负迁移
        二、目的语知识过度泛化
        三、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数范畴“2”的对外汉语教学建议
    第一节 开展数范畴“2”的针对性教学
        一、针对数范畴“2”的用法易错点教学
        二、针对数范畴“2”的读音易错点的教学
    第二节 数范畴“2”的教学方法
        一、搭配法
        二、语境法
        三、朗读法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留学生习得汉语数范畴“2”调查问卷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3)关于中文文献中阿拉伯数字和变量符号等并列关系成分之间的标点使用浅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相关标准的说明及部分使用示例
    1.1 使用顿号的部分标准
    1.2 使用逗号的部分标准
    1.3 用法模糊的部分标准
2 相关标准的推荐用法
3 结束语

(4)《档号编制规则》(DA/T 13-94)的内容和修订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一、规则的主要内容及评价
二、修订规则的建议及相关说明
    (一)修订档号的术语定义应充分考虑档号的形成过程和功能意义
    (二)修订规则应对档号编制的依据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和分析
    (三)修订规则应对档号的编制原则进一步加以明确
    (四)修订规则应对档号的结构与编制方法进行分对象说明

(5)基于振动背心的触觉信息编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背景与意义
        1.1.1 触觉编码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1.1.2 逃生告警提示应用场景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触觉编码参量研究现状
        1.2.2 逃生告警应用场景的触觉表达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
第二章 触觉编码设计流程和振动强度分类研究
    2.1 触觉编码设计流程
    2.2 强度分类研究
        2.2.1 层次聚类分析
        2.2.2 振动强度感知结果与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人体背部振动触觉阈限的感知研究
    3.1 感知阈限的介绍
    3.2 最小变化法与恒定刺激法
    3.3 硬件设计
    3.4 数据采集
    3.5 实验结果与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面向逃生告警应用场景的五点法编码设计
    4.1 五点法编码设计
    4.2 正交试验与S-R相容性原理
        4.2.1 正交试验及分析方法
        4.2.2 S-R相容性原理
    4.3 实验条件
    4.4 符号属性的五点法编码
        4.4.1 危险源危险程度的编码
        4.4.2 危险源温度的编码
        4.4.3 危险源体积的编码
        4.4.4 逃生方向指示的编码
    4.5 文字属性和数字属性的五点法编码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面向逃生告警应用场景的五点法有效性研究
    5.1 实验条件
    5.2 阿拉伯数字的介绍
    5.3 盲文的介绍
    5.4 数字属性的编码研究
    5.5 文字类属性的编码研究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主要创新点
    6.3 对未来的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6)预训练深度学习架构下的语义地址匹配与语义空间融合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术语缩写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地名地址匹配方法研究
        1.2.2 自然语言建模方法研究
        1.2.3 自然语言模型方法下的位置语义融合研究
        1.2.4 存在问题与不足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内容
    1.5 章节安排
2 自监督预训练式的地址语义建模研究
    2.1 中文地址数据结构及预处理
        2.1.1 中文地址数据现状及特点
        2.1.2 自监督语义表征学习的优势
        2.1.3 实验数据及地址清洗预处理
    2.2 深度学习架构下的语义表征方法
        2.2.1 深度学习架构相关理论
        2.2.2 自然语言自注意力机制理论
        2.2.3 神经网络语言模型通用结构
        2.2.4 自监督预训练语言模型理论
    2.3 地址语义模型设计
        2.3.1 基于多头自注意力的语义特征提取
        2.3.2 克服地址长距离依赖的循环机制
        2.3.3 排列组合式未知字符预测的目标
        2.3.4 目标位置感知的双轨自注意力结构
        2.3.5 局部预测优化设计
        2.3.6 整体模型结构
    2.4 地址语义模型训练框架
        2.4.1 模型输入与超参数
        2.4.2 目标函数
        2.4.3 神经网络优化器设计
    2.5 实验设计与模型验证
        2.5.1 实验设计
        2.5.2 实验结果分析
    2.6 本章小结
3 基于地址语义模型微调的地址匹配研究
    3.1 地址匹配相关理论
        3.1.1 地址匹配相关概念
        3.1.2 地址匹配原理
        3.1.3 语义地址匹配定义
    3.2 基于空间推理的等价地址语义数据集构建
        3.2.1 文本蕴含及文本复述理论
        3.2.2 带标签的地址匹配数据集重构设计
        3.2.3 语义地址匹配数据集增强
    3.3 语义地址匹配任务建模
        3.3.1 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微调理论
        3.3.2 基于地址匹配分类任务的模型微调与训练
    3.4 实验设计与分析
        3.4.1 实验设计
        3.4.2 实验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地址语义-空间信息融合研究
    4.1 地址语义-空间信息融合设计
        4.1.1 文本语义相似度理论
        4.1.2 地址间空间相似度设计
        4.1.3 地址文本空间相似融合数据集构建
    4.2 地址语义-空间信息融合任务建模
        4.2.1 基于地址语义空间相似融合回归任务的模型微调与训练
    4.3 空间坐标预测的下游验证评价任务
    4.4 实验设计与分析
        4.4.1 实验设计
        4.4.2 实验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研究总结
    5.2 研究特色与创新
    5.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7)对基于VQA任务的验证码安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文本验证码
        1.2.2 图形验证码
        1.2.3 音频和视频验证码
        1.2.4 基于视觉问答的验证码机制
    1.3 主要内容
        1.3.1 研究内容
        1.3.2 组织结构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技术研究
    2.1 VQA研究现状
        2.1.1 VQA开源数据集
        2.1.2 主流算法
    2.2 卷积神经网络研究现状
        2.2.1 网络构成
        2.2.2 主流网络架构
    2.3 循环神经网络简介
        2.3.1 LSTM简介
        2.3.2 双向循环神经网络简介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对基于视觉推理任务的验证码安全性研究
    3.1 VTT样本数据分析
        3.1.1 图像特征分析
        3.1.2 VTT问题类型分析
    3.2 端对端攻击框架
        3.2.1 网络架构
        3.2.2 实验细节与结果分析
        3.2.3 attention可视化实验
        3.2.4 模型鲁棒性分析
    3.3 Pipeline攻击框架
        3.3.1 模型框架
        3.3.2 实验细节和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常识知识问题的验证码设计
    4.1 常识验证码生成框架
        4.1.1 关键词选择
        4.1.2 逻辑关系选择
        4.1.3 常识知识选择及问题生成
        4.1.4 候选答案生成
        4.1.5 添加对抗噪声
    4.2 可用性分析
    4.3 安全性分析
        4.3.1 暴力攻击
        4.3.2 端对端框架攻击
        4.3.3 Pipeline框架攻击
    4.4 缺陷分析
    4.5 经验总结与未来设计建议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本文工作总结
    5.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8)我国图书内容索引款目格式规范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索引标准中有关图书内容索引款目格式研究
        1.2.2 学术着作中有关图书内容索引款目格式研究
        1.2.3 论文中有关图书内容索引款目格式研究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1.4 图书内容索引款目格式概述
        1.4.1 图书内容索引款目格式概念
        1.4.2 索引款目格式的历史演变
    1.5 数据来源
2 图书内容索引款目格式应用现状分析
    2.1 图书内容索引款目格式应用调查
        2.1.1 索引款目整体格式
        2.1.2 索引标目格式
        2.1.3 索引出处项格式
        2.1.4 标点符号应用格式
    2.2 图书内容索引款目格式应用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2.2.1 图书内容索引款目格式应用存在的问题
        2.2.2 图书内容索引款目格式应用存在问题的成因
3 图书内容索引款目格式规范意见形成过程
    3.1 图书内容索引款目格式规范形成依据及原则
        3.1.1 图书内容索引款目格式规范形成依据
        3.1.2 图书内容索引款目格式规范形成原则
    3.2 图书内容索引款目格式规范意见
        3.2.1 索引款目整体格式规范意见
        3.2.2 索引标目格式规范意见
        3.2.3 索引出处项格式规范意见
    3.3 图书内容索引款目格式规范意见合理性论证
        3.3.1 索引款目整体格式规范意见合理性论证
        3.3.2 索引标目格式规范意见合理性论证
        3.3.3 索引出处项格式规范意见合理性论证
4 图书内容索引款目格式规范整合归纳及应用示例
    4.1 图书内容索引款目格式规范整合归纳
    4.2 图书内容索引款目格式规范应用示例及说明
5 图书内容索引款目格式规范应用方向
    5.1 完善图书内容索引质量评价标准
    5.2 完善图书出版规范评价体系
    5.3 完善索引国家标准体系建设
    5.4 辅助图书内容索引数据库建设
6 研究结论及不足
    6.1 研究结论
    6.2 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9)大西洋银行澳门分行的建立与澳门币的发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缘起
    二、选题的意义
    三、学术史回顾
第一章 银行抵澳前澳门的金融形势
    第一节 澳门的货币流通
        一、银两与白银
        二、墨西哥银元
        三、葡萄牙厘士
        四、香港货币
    第二节 澳葡当局财政运作与货币单位
        一、公物会与公钞会
        二、财政预决算与货币单位
    第三节 建立“澳华银行”的尝试
        一、呼吁与筹议
        二、支持与搁置
        三、期望与建议
第二章 大西洋银行澳门分行的建立
    第一节 海外省银行的运营规则
        一、海外分行的拟建
        二、发钞特许权的授予
        三、银行职员的任用
        四、确立竞标细则
    第二节 大西洋银行与政府签署合约
        一、签订正式合约
        二、设立海外分行的规划
        三、建立财政联系
    第三节 银行章程的颁行
        一、原则与目的
        二、资本、股票与储备金
        三、银行运营的其他事项
第三章 货币制度的确立与澳门币的发行
    第一节 货币流通制度
        一、货币种类
        二、货币发行制度
        三、货币协议
    第二节 澳门币的发行
        一、1906 年发行货币
        二、1907 年发行货币
        三、1912-1920 年发行货币
第四章 澳门分行的组织形式与社会表现
    第一节 银行的人事制度
        一、股东大会
        二、银行管理层
        三、监事会
        四、职务回避
    第二节 政府司库职能
        一、财务移交
        二、款项接收
        三、账目呈报
        四、结算公示
    第三节 澳门币市场
结语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致谢

(10)The Chicago Manual of Style、Scientific Style and Format和The ACS Style Guide中数字用法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阿拉伯数字与单词的使用
2 数字表达的形式
    2.1 科学计数
    2.2 数字分节
    2.3 大数的表示
    2.4 标准差的表示
    2.5 数值范围的表示
    2.6 日期的表示
        2.6.1 年份
        2.6.2 数十年
        2.6.3 星期和月份
        2.6.4 日期元素的顺序
    2.7 时刻的表示
3 结语

四、阿拉伯数字的使用规则(论文参考文献)

  • [1]企业名称“用语用字选择”的私法自治——以《语言文字法》第14条之修正为例[J]. 蒋大兴,唐夕雅. 河北法学, 2021(06)
  • [2]留学生习得汉语数范畴“2”偏误研究[D]. 马佳宁. 黑龙江大学, 2021(09)
  • [3]关于中文文献中阿拉伯数字和变量符号等并列关系成分之间的标点使用浅析[J]. 阎正坤,王静. 学报编辑论丛, 2020(00)
  • [4]《档号编制规则》(DA/T 13-94)的内容和修订建议[J]. 王英玮. 北京档案, 2020(06)
  • [5]基于振动背心的触觉信息编码研究[D]. 王永翠.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7)
  • [6]预训练深度学习架构下的语义地址匹配与语义空间融合模型研究[D]. 徐流畅. 浙江大学, 2020(01)
  • [7]对基于VQA任务的验证码安全性研究[D]. 资洋.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0(05)
  • [8]我国图书内容索引款目格式规范化研究[D]. 万夙婕. 北京印刷学院, 2019(03)
  • [9]大西洋银行澳门分行的建立与澳门币的发行[D]. 王澄钢. 暨南大学, 2019(08)
  • [10]The Chicago Manual of Style、Scientific Style and Format和The ACS Style Guide中数字用法比较[J]. 蒋丽琴,宋素梅,马少怡. 天津科技, 2017(11)

标签:;  ;  ;  ;  ;  

阿拉伯数字的使用规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