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北慈利大庸地区上震旦统—下寒武统沉积特征及层序地层划分

湘西北慈利大庸地区上震旦统—下寒武统沉积特征及层序地层划分

一、湘西北慈利大庸地区上震旦统—下寒武统沉积特征及层序地层划分(论文文献综述)

邓翼,杨荣丰,肖正辉,王朝晖[1](2020)在《张家界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气成藏潜力研究》文中认为为了探讨张家界地区页岩气勘探潜力,本文对研究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黑色页岩的有机碳含量、脆性矿物含量、热演化程度、孔隙度和渗透率进行了采样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黑色页岩具有有机碳和脆性矿物含量高,热演化程度高,孔隙度、渗透率低的特点。采用综合信息叠合法对研究区牛蹄塘组黑色页岩有效厚度、有机碳含量、脆性矿物含量、有机质成熟度、孔隙度、埋深6个要素进行约束勘探目标,并结合页岩气保存条件、地形地貌和交通条件3个因素,最终确定桑植-永定为页岩气资源勘探的潜力区块和沅古坪奥陶系露头区为页岩气资源勘探的有利区块。

王健[2](2020)在《湘西北黑色岩系铀多金属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作用》文中指出早寒武世时期,扬子板块和华夏板块之间由于强烈的拉张作用,形成了初始的洋壳,两个板块的碳酸盐台地之上沉积形成了一套黑色岩系,这套黑色岩系是我国重要的钒、镍、钼、铀、重晶石等的矿源层,有用元素种类十分多样。本文选取湘西北地区的黑色岩系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样品分析,重点对这套含铀多金属黑色岩系的地球化学特征、矿物赋存状态和成矿作用开展了讨论,主要取得了以下几方面的认识:(1)通过研究矿化元素组合,将湘西北地区黑色岩系铀多金属矿化划分为了:(1)U-V-Ni-Mo型,(2)U-V-Cu型,(3)U-V型三种主要的元素组合类型。(2)湘西北地区黑色岩系主量元素特征参数n(Al2O3)/n(Al2O3+Fe2O3)、TFe2O3/TiO2-Al2O3/(Al2O3+Fe2O3)、Mn O/TiO2指示含铀多金属黑色岩系的沉积构造环境以陆缘裂陷的中心带和靠近中心带的边部区域为主。n(SiO2)/n(Al2O3)、n(Si)/n(Si+Al+Fe)指示含铀多金属黑色岩系的沉积过程中有生物热水作用的参与。(3)研究区黑色岩系铀多金属矿化微量、稀土元素特征参数V/(V+Ni)、Cu/Zn、V/Cr、Ni/Co、δU、δCe等指示含铀多金属黑色岩系形成于以缺氧为主的沉积环境,Sr/Ba、Co/Zn、δEu及Zn-Ni-Co图解、Lg U-Lg Th图解、Cr-Zr图解指示黑色岩系铀多金属矿化具有明显的热水沉积特征。(4)对研究区碳氧同位素的研究得出,湘西北地区黑色岩系在沉积形成的过程中有大量海底喷流热液所携带的深源物质的参与。εNd指示黑色岩系的沉积物具有明显的以古老上地壳物质为物源的特点。通过研究,获得铀多金属矿化U-Pb同位素年龄为503±29Ma,获得三组Sm-Nd同位素全岩年龄分别为586±113Ma;584±82Ma;454±44Ma。(5)首次在湘西北地区黑色岩系中同时发现晶质铀矿、沥青铀矿、钛铀矿、铀石四种最为主要的原生铀矿物,并发现湘西北地区黑色岩系中的铀多金属矿化矿物赋存位置主要有四种类型,分别为沉积物的裂隙、矿物间隙、溶蚀孔洞、气泡孔洞,这些发现和认识为下一步的有用矿物的单体解离,元素萃取回收,提供了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6)首次在湘西北地区黑色岩系中发现硒汞矿和灰硒铅矿赋存在一起,硒元素大都富集在地幔和地核中,硒矿物的形成往往与拉张的裂谷环境关系密切,此次硒汞矿和灰硒铅矿的发现,从矿物学角度再次证明了湘西北地区黑色岩系成岩成矿的过程中有海底喷流热水沉积作用的参与。(7)在湘西北黑色岩系U-V-Ni-Mo型元素组合的矿化中发现的高温矿物组合为:晶质铀矿(含钇族稀土)+辉钼矿+辉砷镍矿+闪锌矿,中低温矿物组合为:沥青铀矿+铀石+方铅矿+硒汞矿+灰硒铅矿;在U-V-Cu型元素组合的矿化中发现的高温矿物组合为:钛铀矿+晶质铀矿(含钇族稀土)+金红石+立方体状方铅矿+闪锌矿,中低温矿物组合为:沥青铀矿+砷黝铜矿+硒(硫)铅矿+硫砷锌铜矿;在U-V型元素组合的矿化中发现的中高温矿物组合为钛铀矿+沥青铀矿+铀石+闪锌矿+方铅矿。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将湘西北地区黑色岩系的铀多金属成矿作用和成矿过程归纳为:在牛蹄塘组地层沉积的时期,扬子陆块处于全球海平面升高的大背景下,深部洋流将海底热水喷流作用所携带的磷、钒、铜、镍、钼、钡、铀等元素携带至表层,在生物地球化学作用下初步富集,其后生物在死亡下沉腐烂的过程中,使海水溶解氧含量逐步降低并最终变为缺氧环境,同时生成H2S等气体让周围逐步变为还原环境,增加了有机质的保存。同时,海底喷流热水中所携带的矿化元素通过出溶作用和还原作用在岩石的溶蚀孔洞、裂隙等空间内沉淀富集。还原作用的产生一方面是受生物体沉积腐烂过程中产生的H2S等气体的影响,另一方面是黑色岩系中所含的有机质在海底喷流热水的中高温条件下发生裂解生成H2S、H2、CH4、CO等还原性气体,这些气体将成矿溶液中所携带的铀多金属元素,还原形成晶质铀矿、铀石、钛铀矿、砷黝铜矿、闪锌矿、重晶石等。

周航兵[3](2019)在《湘西北下寒武统底部黑色岩系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湖南西北部地区黑色岩系层位稳定,是华南下寒武统黑色岩系发育的典型地区之一。作为地质历史时期环境突变的产物,黑色岩系日益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古沉积环境的热点。本文以湘西北地区老道湾剖面下寒武统底部黑色岩系为研究对象,运用扫描电镜和地球化学测试手段,对晚震旦-早寒武之交黑色岩系的草莓状黄铁矿分布特征和全岩主微量元素进行研究,分析探讨黑色岩系元素富集规律、沉积环境及物质来源,取得了以下认识和成果:(1)研究区黑色岩系明显富集Mo、U、V、Cd、Tl,相对富集Cu、Ni、Zn,亏损Co、Mn、Ge等元素;稀土元素总量较低,总体表现出轻稀土相对富集、重稀土相对亏损,δCe呈明显负异常特征。主微量元素均显示出黑色岩系具海相热水沉积特征:黑色页岩、白云岩以正常海相沉积为主,兼有热水作用参与;硅质岩、磷结核受海水热液作用强烈。(2)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黄铁矿形态特征,黑色页岩、硅质岩以具氧化还原指示意义的草莓状黄铁矿为主,而白云岩样品中黄铁矿以自形晶为主,未见草莓状黄铁矿。测量统计了草莓状黄铁矿粒径分布范围,粒径主要分布在37μm之间;6个样品平均粒径自下而上呈4.60μm→5.01μm→4.99μm→5.79μm→5.47μm→6.11μm增大的趋势,反映了牛蹄塘组底部黑色页岩形成于硫化→缺氧→贫氧的环境。(3)通过氧化还原特征元素比值U/Th、V/Cr、Ni/Co、V/Sc、V/(V+Ni),MoEF-UEF协变关系及δCe异常值在剖面上的分布规律,结合草莓状黄铁矿特征,分析得出剖面自底部而上沉积环境经历了弱氧化→氧化→还原(硫化)→缺氧→贫氧的变化。从氧化过渡到缺氧环境出现在晚震旦灯影组与早寒武牛蹄塘组界线,下伏灯影组顶部白云岩总体形成于氧化的环境,牛蹄塘组底部硅质岩、黑色页岩总体形成于缺氧还原的环境。(4)盐度指标CaO/(Fe+CaO)、(MgO/Al2O3)×100显示出海水盐度逐渐降低,水动力指标Zr/Rb显示出水动力逐渐减弱,反映了当时海平面总体上升,与氧化到缺氧还原环境的变化特征相吻合。研究认为氧化还原条件的变化与海平面升降关系密切。(5)研究区早寒武世牛蹄塘组黑色页岩形成于大陆边缘浅海环境,物质来源以陆壳碎屑为主,且源岩为含碱性长石较少的长英质岩。

李鹏[4](2019)在《扬子地块新元古界主力生储层系发育及分布规律》文中提出我国新元古界油气最先在扬子地块川中灯影组取得突破,但对于整个扬子地块的新元古界生储层系还研究较少,研究新元古界生储层系的发育及分布规律,可以为扬子地块下一步深层油气的勘探提供有益借鉴。本文通过对扬子板块多个新元古界地层剖面进行野外踏勘、采样;并进行了一系列烃源岩测试分析及磨制储层铸体薄片,对于新元古界主要生储层系的分布规律、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储层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对典型的新元古界油气藏进行了解剖,进一步预测了有利区。扬子地块新元古界共有大塘坡组、陡山沱组、灯影组灯三段三套主要烃源岩;陡山沱组及大塘坡组烃源岩为好的烃源岩,灯影组三段烃源岩为差烃源岩;震旦系灯影组三段及陡山沱组烃源岩为腐泥Ι型,大塘坡组为腐泥II1型;灯影组烃源岩热演化达到过成熟阶段,陡山沱组和大塘坡组烃源岩热演化进入热变质作用阶段,自上而下,三套烃源岩热演化程度依次增加。新元古界三套烃源岩的正构烷烃分布及其参数主要受热演化影响,不能反映这三套烃源岩的原始的生烃母质。三套烃源岩均形成于还原环境;原始生烃母质主要为菌藻类等低等水生生物,层位更新,菌藻类更占优势,可能暗示了新元古界蓝绿藻类生物的逐步勃发繁盛。大塘坡组烃源岩厚度中心位于重庆秀山、贵州铜仁一带,厚度在从50m迅速增厚,沿厚度中心向外迅速减薄;陡山沱组烃源岩一个厚度中心位于上扬子北缘川北陕南地区,另一个厚度烃源岩中心位于中扬子湘鄂西地区,厚度均大于50m,沿厚度中心向外逐渐减薄。新元古界储层为灯影组,储层岩石类型为微生物,晶粒白云岩及颗粒白云岩,微生物白云岩为灯影组储集层的有利岩石类型;灯影组储集空间主要为溶洞、溶孔及裂缝;沉积期微生物碳酸盐构造及表生岩溶作用为主导的成岩作用是储层形成的关键因素。灯影组地层厚度中心主要位于四川盆地东部、绵阳长宁裂陷槽台缘带及神农架东部,往东南方向,厚度变薄,同时岩性由白云岩占主导也过渡为以硅质岩占主导;灯影组下段储层与上段储层厚度与灯影组地层厚度分布规律相似,只是受桐湾运动影响,在四川盆地西部,灯影组上段剥蚀尖灭,同时由于岩性变化,储层也向东南方向逐步尖灭。金沙岩孔古油藏及威远-高磨气藏均以灯影组白云岩作为储集层,下寒武统作为主力烃源岩,其中威远-高磨气藏有震旦系陡山沱组及灯影组三段的烃源贡献;临近裂陷槽或被动大陆边缘生烃中心及岩溶丘滩体储层为油气成藏的关键要素,后期构造演化对于油气藏的保存,调整及破坏具有控制作用。临近裂陷槽或被动大陆边缘生烃中心,临近灯影组岩溶丘滩体储层,后期构造稳定等为新元古界常规油气有利区预测的原则,据此预测川东北地区为灯影组常规油气的有利区;页岩品质好,厚累计厚度大于100m,页岩单层厚度在50m以上,临近古隆起带,热演化程度在2.5%以下,同时储层条件较好为页岩气有利区预测原则,预测中扬子湘鄂西地区为陡山沱组页岩气有利区。

彭中勤[5](2019)在《沅麻盆地周缘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气地质条件及勘探潜力》文中研究表明沅麻盆地周缘下寒武统牛蹄塘组是中国南方页岩气勘探的重要层位,其具有厚度大、分布广泛、页岩气资源潜力大等特点,但长期以来针对寒武系牛蹄塘组的页岩气勘探一直未获得突破。这主要受制于两个方面,一是研究区受多期构造运动改造,页岩气保存条件复杂,关键构造期的构造特征和构造样式,以及埋藏生烃过程对页岩气保存条件的影响尚不清楚。二是对区内牛蹄塘组沉积特征、有机地化特征的平面分布、以及储层物性、储集空间类型、孔隙结构等参数的变化规律缺乏系统研究。针对上述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文选取沅麻盆地周缘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为主要研究对象,充分利用前人研究成果,结合已有地质资料、钻探资料和地震资料,以储层沉积学、石油地质学、地球化学等理论为指导,开展沅麻盆地周缘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地质条件和勘探潜力分析。首先利用牛蹄塘组剖面露头资料、岩心、地化分析测试和元素地化资料,查明区内牛蹄塘组岩性特征、沉积环境以及不同沉积相背景下富有机质页岩的时空展布。结合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和有机质成熟度等有机地球化学特征确定牛蹄塘组页岩的生烃潜力。其次利用分析测试资料对牛蹄塘组页岩的矿物组成、储集空间类型、孔隙结构以及含气性进行分析,明确储层发育特征,结合测井资料对页岩储层进行综合评价。再次,结合地震资料和构造剖面资料,对区内的构造样式进行精细解释和刻画,明确研究区构造样式类型;开展页岩沉积埋藏及热演化生烃史进行模拟研究,划分埋藏及热演化阶段,分析“构造-埋藏-生烃史”配置关系及其对保存条件的影响,结合构造样式、顶底板条件、断层裂缝系统等对保存条件进行评价。最后,在以上对物质基础、储层条件、保存条件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牛蹄塘组页岩气远景区和有利区,并利用概率体积法对页岩气资源潜力进行评价。通过对上述内容的分析和研究,论文取得以下主要成果和认识:1、沅麻盆地周缘牛蹄塘组页岩分布受控于沉积相。通过地层剖面测量和钻探岩心编录对牛蹄塘组岩性进行识别,识别出黏土质泥/页岩、粉砂质泥/页岩、硅质泥/页岩、硅岩、泥灰岩;结合岩相标志对牛蹄塘组页岩段沉积相进行分析,明确了沅麻盆地周缘下寒武统牛蹄塘组主要为棚外斜坡—盆地相沉积。元素地球化学分析表明牛蹄塘组处于贫氧—缺氧的静海沉积环境。斜坡相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黑色页岩TOC平均含量普遍大于2.0%,一般在3.0%6.0%之间,盆地相区TOC平均含量普遍大于6.0%,盆地相整体优于斜坡相。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Ⅰ型,少量Ⅱ1型;有机质成熟度2.063.55%之间,平均为2.79%,呈现出以沅麻盆地为中心,向北西、南东逐渐增大的趋势,整体处于过成熟阶段,具备一定的生干气的能力。2、储层特征揭示牛蹄塘组页岩具有较好的含气能力和可压性。从岩石矿物、物性、储集空间类型与孔隙结构、含气性等方面对该区牛蹄塘组页岩储层特征进行详细描述,分析储层发育特征的控制因素,进而对页岩储层进行综合评价。全岩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区内牛蹄塘组脆性矿物(石英、钾长石、斜长石等)含量为5.2%91.61%,平均为59.14%;粘土矿物含量为5.0%50.96%,平均为23.98%,主要为伊利石(平均含量为89%),可见少量的绿泥石和高岭石;碳酸盐矿物主要为方解石、白云石等,其含量为062%,平均为9.37%。页岩中存在较多微孔隙与微裂缝,微孔隙主要包括有机孔、粒间孔、晶间孔和铸模孔等无机孔,微裂缝主要为层间裂缝与顺层裂缝。牛蹄塘组主要包括富黏土硅质页岩、硅质岩、硅质页岩、混合质页岩、泥质页岩等5种类型,明显具有高硅质含量的特征,与北美和焦石坝地区五峰—龙马溪组页岩矿物组分特征相当,与宜昌地区水井沱组页岩高钙质特征明显不同,反映了不同沉积相带对页岩矿物组分特征的控制作用。3、构造保存条件与构造样式密切相关,是制约页岩气成藏的关键。通过构造剖面和二维地震资料,总结了研究区主要有断弯褶皱背斜、背冲式和对冲式、冲起构造、生长构造、逆冲叠瓦扇构造和逆冲双重构造等样式,并开展了不同构造样式下页岩气含气性对比,认为区内对冲式构造样式和生长构造样式对页岩气保存条件最为有利;断弯褶皱背斜、冲起构造逆断层下盘有利于页岩气成藏,但普遍埋深较大,不利于后期勘探开发;背冲式、逆冲叠瓦扇以及逆冲双重构造对页岩气保存不利。4、综合区内寒武系牛蹄塘组岩石、地化、沉积环境、储层物性及构造保存条件等评价指标,利用多因素地质信息递进叠加法优选了吉首—常德、凤凰千工坪向斜、溆浦盆地、辰溪凹陷南区和北区等5个牛蹄塘组页岩气勘探的远景区,面积约4719.03km2,草堂凹陷和沅古坪—常德等2个牛蹄塘组页岩气勘探有利区,面积约2979.86km2。5、论文采用概率体积法,利用页岩气资源评价系统赛格(SGRE2.0)软件,根据厚度与含气量二维随机变量法(蒙特卡洛法)计算,沅麻盆地周缘寒武系牛蹄塘组远景区页岩气地质资源总量(P50)为12701.57×108m3;有利区页岩气地质资源总量(P50)为2289.76×108m3。由此可见,沅麻盆地周缘下寒武统牛蹄塘组海相页岩具有较好的页岩气勘探潜力。

孟凡洋,陈科,包书景,李浩涵,张聪,王劲铸[6](2018)在《湘西北复杂构造区下寒武统页岩含气性及主控因素分析——以慈页1井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我国南方地区广泛发育厚度大、有机质含量高的下寒武统海相页岩,但影响页岩含气性的主控因素仍不明确。湘西北复杂构造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沉积厚度大且埋深适中,在优选出的慈利景龙桥向斜内钻探的页岩气参数井——慈页1井,富有机质泥页岩厚度为149 m,对岩心进行取样,并开展了总有机碳含量、镜质体反射率、矿物成分、储集物性等测试分析,揭示了牛蹄塘组页岩总有机碳质量分数平均为4.83%,底部总有机碳质量分数大于3.0%的连续优质页岩厚达37 m,页岩镜质体反射率(Ro)平均为3.28%。采用岩心直接解吸法测得牛蹄塘组页岩总含气质量体积为0.859 m3/t,天然气成分中甲烷质量分数平均为78.23%。通过分析湘西北慈利地区构造演化特征,并将慈页1井与周边钻遇的下寒武统页岩钻井关键参数进行对比,阐明影响湘西北地区下寒武统页岩含气性的主控因素为构造保存条件和页岩演化程度。南方雪峰山隆起、黄陵背斜和汉南古陆等古隆起周缘基底稳定,构造保存条件较好,页岩成熟度相对较低,是未来复杂构造区页岩气勘探的重点地区。

周鹏,彭中勤,罗胜员[7](2018)在《吉首斜坡带寒武系牛蹄塘组层序地层划分对比及有机碳含量变化探讨》文中研究说明以吉首2条斜坡带寒武系牛蹄塘组实测地层剖面和2口地质调查井为基础,获取牛蹄塘组黑色页岩有机碳含量参数,结合剖面上沉积岩石学特征,分析海平面变化,在牛蹄塘组内部识别出3个三级层序,并进行区域对比,为区域上页岩气有利目标区的圈定及勘探提供依据。

王金龙[8](2017)在《湘西北牛蹄塘组页岩气形成地质条件》文中提出我国拥有十分丰富的非常规油气资源,据初步估算,中国页岩气总资源量与美国相近,具有很好的勘探开发潜力。湘西北地区页岩气形成地质条件良好,是实现突破的有利地区。本论文在前人的基础上,以沉积地质学、储层地质学等多学科理论为指导,以湘西北下寒武统牛蹄塘组富有机质页岩层系为研究对象,以路线地质调查、野外剖面实测为主要手段,并开展系统的样品进行室内测试分析,同时结合研究区相关钻井、录井资料,在充分吸收邻区以及龙马溪组的勘探开发经验的基础上,来确定页岩的发育层段、页岩的埋藏深度、页岩厚度和分布情况,并通过地球化学测试分析获取了下寒武统牛蹄塘组的有机地化测试数据、岩石矿物学特征、储集性能和成藏地质条件。在此基础上,对湘西北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的形成规律进行研究,分析页岩气资源潜力,指出页岩气勘探有利区。研究区牛蹄塘组主要发育盆地-深水陆棚-浅水陆棚沉积体系。暗色页岩段主要发育于盆地-深水陆棚环境,以黑色硅质岩、硅质泥页岩、碳质页岩沉积为主。湘西北地区牛蹄塘组富有机质页岩的分布范围广,厚度在区域上基本稳定,其厚度的两个高值区分别为来凤-龙山地区和临澧-常德地区。牛蹄塘组页岩埋深在区域上变化较大,埋深一般为500-4500米,大部分地区超过2000米。湘西北牛蹄塘组页岩TOC平均含量为3.08%。纵向上牛蹄塘组优质页岩集中在中下段,平面上在咸丰和沅陵地区存在两个TOC高值区,TOC在6.0%以上。有机质类型方面,表现为I型有机质。有机质成熟度方面,有机质处于过成熟演化阶段,Ro都在2.5%以上。湘西北牛蹄塘组页岩具有低孔超低渗的特点。研究区页岩储集空间类型可划分为有机孔、无机孔和微裂缝3种,以顺层面分布的裂缝和孔隙居多。矿物组成主要为石英和黏土矿物,方解石次之,含少量的长石、白云石、黄铁矿等。石英含量平均为62%,较高的脆性矿物有利于后期的压裂改造。黏土矿物主要成分是伊利石、伊蒙混层,其次为绿泥石,最后为高岭石,不含蒙皂石。黏土矿物特征表明本区页岩演化程度高。根据国土资源部、和能源部公布的页岩气界定标准,并结合含气页岩面积、厚度、有机质成熟度、页岩埋深、含气量、地表及保存条件等因素,按照层位优选出多个页岩气有利区带。主要为慈利-永顺-张家界的狭长地区、龙山地区以及石门西北部。

王文全[9](2016)在《湘黔地区海相磷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铀多金属富集作用》文中研究说明首次全球性海相磷块岩大规模沉积发生在新元古代末-早古生代的地史转折期。中国南方震旦系、寒武系广泛分布富有机质磷块岩,下寒武统牛蹄塘组磷块岩具有Ni、Mo、U超常富集,Cu、Zn、Re、Tl等多金属富集的特征。作为瞬时灾变产物的多金属磷块岩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但目前对多金属磷块岩的富集机制尚存在争议。因此,本文从地球化学和矿物学两方面,详细研究贵州中南村、贵州金顶山、湖南大坪、湖南大浒四个典型剖面,探讨黔北浅水沉积体系和湘西北深水体系磷块岩多金属富集机制。取得了如下认识:(1)湘黔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主要发育磷块岩、碳质页岩、碳质板岩、硅质岩。黔北上震旦统灯影组发育白云岩。湘西北处于陆缘裂陷环境,由于沉积时海水水深较大,上震旦统灯影组主要发育硅质岩,但局部由于古地理环境变化,海水水体变浅,发育白云岩。湘黔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多金属磷块岩具有U、Ni、Mo、Cu、Zn、Re、Tl等多元素富集的特征。研究区δU特征以及V/(V+Ni)-U/Th、Ni/Co-V/Cr元素特征比值图解投点结果均显示该区在早寒武世早期为缺氧的古沉积环境。(2)湘黔地区Fe/Ti、(Fe+Mn)/Ti、Al/(Al+Fe+Mn)值、U/Th、Sr/Ba特征比值以及Fe/Ti-Al/(Al+Fe+Mn)、Mn-Al-Fe、Cr-Zr、Ni-Co-Zn图解元素投点结果均表明研究区多金属磷块岩形成受海底火山作用和热水作用的影响显着。(3)研究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多金属磷块岩具有δCe负异常和δEu的正异常的特征,La/Yb-∑REE图解投点主要落于玄武岩区内,多金属磷块岩中εNd,Nd模式年龄,碳、氧同位素特征以及δ13CPDB-δ18OSMOW图解显示正常海水化学沉积作用、生物化学沉积作用和海底喷流热水沉积作用三者混合作用是湘黔地区多金属磷块岩沉积机制,指示多金属磷块岩在形成过程中除海水正常化学沉积和生物化学沉积外,还受海底热液喷流沉积作用的影响。(4)在黔北下寒武统牛蹄塘组底部多金属磷块岩中首次发现微晶晶质铀矿,晶质铀矿呈立方体、立方体聚形、块状体填充于溶蚀重结晶磷块岩溶蚀孔洞、微裂隙和微孔隙中,并与中高温热液矿物针镍矿、辉砷镍矿、闪锌矿、方铅矿、磷灰石共生,对重新认识多金属磷块岩中铀富集过程具有重要意义。(5)湘黔地区分布的多金属磷块岩层位呈带状连续分布,厚度变化较大(2cm5m),具有喷溢状产出特征,受扬子陆块陆源裂陷控制,本研究通过扫描电镜面扫描研究,查明黔北多金属磷块岩中高温矿物组合及铀的存在形式,为揭示扬子陆块东缘陆源裂陷环境下发生海底喷流和热水沉积作用提供新的微观证据,并为开发利用该类型非常规铀资源工艺、萃取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湘黔地区多金属磷块岩中铀多金属矿物共生组合、富集微观机制的研究成果是对世界磷块岩成矿理论的发展,是含铀磷块岩研究领域的创新性成果。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将研究区多金属磷块岩的形成归纳为以下三阶段:(1)同沉积期鲕粒磷块岩形成阶段:早寒武世早期湘西北张家界地区和黔北遵义松林地区分别位于滞留、还原条件下的陆缘裂陷和台间坳陷带中,随底层洋流上升作用,携带大量营养物质,使表层水中繁衍着大量的藻类和浮游生物,生物生产力高,在重要地质事件的作用下(全球缺氧事件)大量生物死亡下沉,形成同沉积鲕粒磷块岩。(2)海底喷流海相磷块岩溶蚀重结晶阶段:间歇性古热液喷口活动,沿深大断裂发生海底火山喷流和侵入活动,深部热源物质上涌,与海水共同形成具一定温度含多金属元素的热水溶液,进行热水循环和热水活动,溶蚀同沉积期鲕粒磷块岩,形成不规则状磷灰石和重结晶磷灰石。(3)铀多金属共沉淀析出阶段:受热液影响有机质中干酪根在发生热解、解聚、裂解的中高温热液脱碳作用过程中形成CH4、H2S还原性气体和残余碳。还原性气体还原热水溶液携带的U、Mo、Ni、Zn、Cu、Re、Tl等矿物质,导致铀多金属矿物在同沉积鲕粒磷块岩经海底喷流热水作用发生部分溶蚀和重结晶作用而产生的溶蚀孔洞、微裂隙和微孔隙中共沉淀析出,形成多金属磷块岩。

焦鹏[10](2013)在《湘西北地区上元古界—下古生界油气地质条件与勘探前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湘西北地区位于扬子准地台东南缘上扬子台褶带与江南地轴结合部位的武陵褶断带内,寒武纪-三叠纪,湘西北地区总体上是一个继承性的北东高、南西低的古斜坡构造面貌。从油气区带划分上,湘西北地区是我国南方下古生界海相地层油气勘探远景区-湘鄂西区块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旨在探讨湘西北地区上元古界-下古生界油气成藏条件,优选有利区带,为下步油气勘探决策服务。通过沉积相纵向演变特征研究,湘西北上元古界-下古生界可划分出一个I级生储盖组合,采用分析化验、薄片镜下观察描述等一系列常规技术和方法,对湘西北上元古界-下古生界油气成藏条件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表明,上震旦统、下寒武统、奥陶系及下志留统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厚度大,且埋藏较深,按岩性特征可分为泥质岩和非高能环境下的碳酸盐岩。大都达到中等-好烃源岩标准(泥质岩以TOC>0.4%,碳酸盐岩以TOC>0.2%为下限标准),有机质类型以腐泥型(I型)为主,其原始有机物由无脊椎动物残骸、藻类、细菌等低等生物组成,为油气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上震旦统灯影组、寒武系及下奥陶统南津关组-红花园组为湘西北地区三套主要储集层系,这些碳酸盐岩储集层系发育溶孔、成岩缝、晶间溶孔等孔隙类型,储集性能良好;湘西北地区上元古界-下古生界发育下寒武统、志留系两套区域盖层及下奥陶统大湾组一套直接盖层。基于湘西北地区成藏地质条件综合分析基础上,利用有机碳法计算出该区上元古界-下古生界油气资源量约为4058.77亿方。依据区内盖层条件、构造作用及水文地质条件综合评价,指出桑植石门复向斜为区内较好的油气保存单元。然后结合局部构造评价结果,从生储盖条件、圈闭条件、保存条件、区域古构造位置等方面对桑植石门复向斜的七个次级构造带进行评价,评价出一个有利构造带,即燕子岩-天子山构造带为区内油气勘探有利构造带;两个较有利构造带,即大同山-四望山构造带和广东山构造带为较有利构造带。图35幅,表41个,参考文献71篇。

二、湘西北慈利大庸地区上震旦统—下寒武统沉积特征及层序地层划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湘西北慈利大庸地区上震旦统—下寒武统沉积特征及层序地层划分(论文提纲范文)

(1)张家界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气成藏潜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区域地质概况与岩相古地理
    1.1 研究区区域地质背景
    1.2 研究区牛蹄塘组岩性与沉积环境
    1.3 研究区牛蹄塘组岩相古地理
2 材料与方法
3 研究区页岩气地质特征分析
    3.1 有机碳含量
    3.2 有机质泥页岩的有效厚度
    3.3 脆性矿物含量
    3.4 热演化程度
    3.5 孔隙度和渗透率
    3.6 埋深与构造
4 页岩气勘探开发有利区块预测分析
    4.1 勘探开发有利区块参数选择及标准
    4.2 研究区页岩气勘探开发有利区块预测
        4.2.1 桑植-永定资源潜力区块
        4.2.2 沅古坪奥陶系露头区有利区块
5 结论与建议

(2)湘西北黑色岩系铀多金属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目的及意义
        1.1.1 选题依据
        1.1.2 选题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黑色岩系国外研究现状
        1.2.2 黑色岩系型铀资源国外研究现状
        1.2.3 黑色岩系国内研究现状
        1.2.4 黑色岩系型铀资源国内研究现状
        1.2.5 存在的主要问题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
    1.4 主要实物工作量
    1.5 主要研究成果与创新
        1.5.1 主要研究成果
        1.5.2 主要创新成果
2 区域地质背景
    2.1 研究区地理位置
    2.2 区域地质概况
        2.2.1 大地构造背景
        2.2.2 区域地层
        2.2.3 地质构造
        2.2.4 岩浆活动
3 湘西北黑色岩系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3.1 湘西北黑色岩系铀多金属矿化元素组合类型划分
    3.2 主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3.2.1 n(SiO_2)/n(Al_2O_3)特征参数
        3.2.2 n(Al_2O_3)/n(Al_2O_3+Fe_2O_3)特征参数
        3.2.3 n(Si)/n(Si+Al+Fe)特征参数
        3.2.4 TFe_2O_3/TiO_2-Al_2O_3/(Al_2O_3+Fe_2O_3)图解
        3.2.5 Mn O/TiO_2特征参数
        3.2.6 成矿构造环境讨论
    3.3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3.3.1 V/(V+Ni)&Cu/Zn特征参数
        3.3.2 V/Cr& Ni/Co特征参数
        3.3.3 Sr/Ba&Co/Zn特征参数
        3.3.4 δU&U-Th特征参数
        3.3.5 Cr-Zr图解
        3.3.6 Th-Hf-Ta图解
    3.4 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3.4.1 Ce异常古氧化还原条件判断
        3.4.2 Ce异常成矿环境精细研究
        3.4.3 Y/Ho特征参数
        3.4.4 La/Yb-∑REE图解
        3.4.5 Eu异常
4 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4.1 碳、氧同位素
    4.2 钐钕同位素
    4.3 同位素定年
        4.3.1 U-Pb同位素定年
        4.3.2 Sm-Nd同位素定年
        4.3.3 成矿年代讨论
5 湘西北黑色岩系矿物赋存状态
    5.1 U-V-Ni-Mo型元素组合矿物赋存状态
        5.1.1 铀矿物赋存状态
        5.1.2 多金属矿物赋存状态
        5.1.3 矿物赋存位置
        5.1.4 矿物组合
    5.2 U-V-Cu型元素组合矿物赋存状态
        5.2.1 铀矿物赋存状态
        5.2.2 多金属赋存状态
        5.2.3 矿物赋存位置及矿物组合
    5.3 U-V型元素组合矿物赋存状态
        5.3.1 铀多金属矿物赋存状态
        5.3.2 钒赋存状态
        5.3.3 矿物赋存位置及组合
6 湘西北黑色岩系铀多金属成矿作用
    6.1 成矿地质背景
    6.2 生物地球化学成矿作用
    6.3 海底热水喷流成矿作用
        6.3.1 元素地球化学证据
        6.3.2 同位素地球化学证据
        6.3.3 热水喷流矿物学证据
        6.3.4 海底喷流生物热水证据
    6.4 有机质与铀多金属矿化间的关系
    6.5 成矿作用
7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3)湘西北下寒武统底部黑色岩系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华南下寒武统黑色岩系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论文主要工作量
2 区域地质背景
    2.1 大地构造环境及古地理
        2.1.1 大地构造环境
        2.1.2 岩相古地理
    2.2 区域地层
    2.3 区域构造活动与岩浆岩
    2.4 样品与分析方法
        2.4.1 样品
        2.4.2 分析方法
3 黑色岩系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3.1 主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3.2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3.3 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4 氧化还原条件地球化学判别标识
    4.1 氧化还原敏感元素对碎屑影响的检验
    4.2 氧化还原敏感元素对环境的指示
    4.3 稀土元素对氧化还原的指示
5 草莓状黄铁矿分布特征及意义
    5.1 草莓状黄铁矿的形成与演化
    5.2 草莓状黄铁矿的环境意义
    5.3 研究区草莓状黄铁矿粒径统计结果
6 讨论
    6.1 沉积环境分析
        6.1.1 Mo_(EF)-U_(EF)
        6.1.2 特征元素比值
        6.1.3 Ce异常值
        6.1.4 草莓状黄铁矿粒径分析
        6.1.5 小结
    6.2 海水深度变化分析
    6.3 构造背景分析
    6.4 物源区岩石性质分析
7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4)扬子地块新元古界主力生储层系发育及分布规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思路
    1.4 主要工作量
    1.5 主要研究成果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扬子地块新元古界构造格架及露头分布
    2.2 扬子地块新元古代地层特征
    2.3 扬子地块新元古代主要构造事件
    2.4 扬子地块新元古代主要生储层系发育期古地理格局
第三章 扬子地块新元古界烃源岩发育及分布规律
    3.1 扬子地块新元古界主力烃源岩层系
    3.2 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3.3 扬子新元古界烃源岩层系平面分布规律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扬子地块新元古界储层特征及平面分布规律
    4.1 灯影组储层特征
    4.2 灯影组优质储层主控因素
    4.3 灯影组平面分布规律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扬子地块新元古界典型油气藏解剖及有利区预测
    5.1 典型油气藏解剖
    5.2 新元古界有利区预测
    本章小结
结论与认识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5)沅麻盆地周缘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气地质条件及勘探潜力(论文提纲范文)

作者简历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言
    1.1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1.2 选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及存在问题
        1.2.1 选题的研究现状
        1.2.2 沅麻盆地周缘油气勘探现状
        1.2.3 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完成的工作量与论文创新点
        1.4.1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1.4.2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区域构造
        2.1.1 区域构造背景
        2.1.2 区域构造演化序列及构造层划分
    2.2 区域地层概述
    2.3 牛蹄塘组黑色页岩沉积背景
    2.4 寒武系岩石地层对比
    2.5 牛蹄塘组黑色页岩分布特征
    2.6 小结
第三章 牛蹄塘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3.1 有机质丰度
    3.2 有机质类型
        3.2.1 干酪根显微组分
        3.2.2 干酪根有机碳同位素
    3.3 有机质成熟度
    3.4 小结
第四章 牛蹄塘组储层与含气性特征
    4.1 岩石矿物学特征
    4.2 泥页岩岩相类型及其特征
    4.3 物性特征
    4.4 储集空间类型与特征
        4.4.1 储集空间类型
        4.4.2 孔隙结构特征
    4.5 含气性特征
        4.5.1 现场解吸气含量
        4.5.2 等温吸附特征
        4.5.3 含气性综合评价
    4.6 储层可压裂性分析
    4.7 页岩储层综合评价(测井)
    4.8 小结
第五章 构造保存条件
    5.1 构造带的划分
        (1) 湘西北—黔东南燕山期弧形断褶带
        (2) 沅麻中生代弧形陆相盆地
        (3) 雪峰山中生代基底褶皱—冲断带
    5.2 构造带的变形分带
    5.3 构造样式及类型
    5.4 不同构造样式下页岩的含气性
        5.4.1 湘张地1井构造样式及页岩含气性
        5.4.2 湘吉地1井构造样式及页岩含气性
        5.4.3 2015H-D5井构造样式及页岩含气性
        5.4.4 湘溆地1井、2015H-D1井构造样式及页岩含气性
    5.5 区域构造事件与生烃演化
        5.5.1 湘张地1井热史、埋藏史
        5.5.2 2015H-D1井热史、埋藏史
        5.5.3 研究区热史、埋藏史
    5.6 小结
第六章 页岩气资源潜力评价
    6.1 评价单元的划分
    6.2 评价方法及评价参数
    6.3 资源评价结果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6)湘西北复杂构造区下寒武统页岩含气性及主控因素分析——以慈页1井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区域地质背景
    1.1 地层发育特征
    1.2 构造发育特征
    1.3 勘探背景
2 页岩气地质条件
    2.1 钻井概况
    2.2 页岩气显示情况
    2.3 岩石矿物特征
    2.4 总有机碳含量
    2.5 有机质成熟度
    2.6 含气性特征
3 讨论
    3.1 构造保存条件对页岩含气性的影响
    3.2 页岩演化程度对含气性的影响
4 结论

(7)吉首斜坡带寒武系牛蹄塘组层序地层划分对比及有机碳含量变化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区域地质背景
2 有机质丰度
    2.1 样品来源与测试分析
    2.2 有机碳特征
    2.3 有机碳形成环境和控制因素
3 层序划分
    3.1 三级层序SQ1
    3.2 三级层序SQ2
    3.3 三级层序SQ3
4 结论

(8)湘西北牛蹄塘组页岩气形成地质条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研究与思路
    1.4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1.5 取得的主要成果与认识
第2章 湘西北牛蹄塘组页岩气形成地质背景
    2.1 主要页岩层系发育特征
    2.2 区域构造及变形特征
    2.3 沉积构造演化史
第3章 富有机质页岩沉积与分布特征
    3.1 沉积相标志
    3.2 沉积相类型及其特征
    3.3 典型剖面沉积相分析
    3.4 连井沉积相对比分析
    3.5 富有机质页岩岩相古地理特征
    3.6 富有机质页岩分布特征
第4章 页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4.1 有机质丰度
    4.2 有机质类型
    4.3 有机质热演化程度
第5章 页岩储集特征
    5.1 页岩物性及储集空间类型特征
    5.2 泥页岩全岩矿物组成特征
    5.3 吸附特征
第6章 页岩气富集条件及富集区优选
    6.1 有利区优选参数确定的方法
    6.2 有利区优选结果
第7章 结论与认识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9)湘黔地区海相磷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铀多金属富集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1 磷块岩型铀资源国内外研究现状
        1.1.2 湘黔地区海相磷块岩国内外研究现状
        1.1.3 存在问题
    1.2 选题依据、目的及意义
        1.2.1 选题依据
        1.2.2 选题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1.4 研究内容与主要实物工作量
        1.4.1 研究内容
        1.4.2 主要实物工作量
    1.5 主要研究成果与创新
2 地质概况
    2.1 区域地质概况
        2.1.1 大地构造背景
        2.1.2 区域地层
    2.2 研究区地质概况
        2.2.1 岩相古地理
        2.2.2 地质构造
        2.2.3 岩浆岩
3 海相磷块岩地球化学特征
    3.1 实验方法
    3.2 主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3.3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3.4 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3.5 Nd同位素
    3.6 碳、氧同位素
4 多金属磷块岩矿物组成
    4.1 实验方法
    4.2 多金属磷块岩矿物组成及共生关系
        4.2.1 晶质铀矿
        4.2.2 磷灰石
        4.2.3 镍矿物
        4.2.4 辉钼矿
        4.2.5 黄铁矿
        4.2.6 闪锌矿
        4.2.7 方铅矿
        4.2.8 重晶石
5 铀多金属赋存状态及存在形式
    5.1 溶蚀孔洞中铀多金属矿物
    5.2 微裂隙中铀多金属矿物
    5.3 微孔隙中铀多金属矿物
6 湘黔海相磷块岩铀多金属富集作用及形成机理
    6.1 同沉积期鲕粒磷块岩的形成阶段
    6.2 海底喷流海相磷块岩溶蚀重结晶阶段
    6.3 铀多金属共沉淀析出阶段
7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个人简介

(10)湘西北地区上元古界—下古生界油气地质条件与勘探前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前言
    1.1 选题目的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研究区研究现状
    1.3 研究尚存问题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
    1.5 研究思路
    1.6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1.7 取得的主要成果和认识
2 区域地质概况
    2.1 湘西北地区构造演化
    2.2 地层展布特征
        2.2.1 震旦系
        2.2.2 寒武系
        2.2.3 奥陶系
        2.2.4 志留系
    2.3 沉积相发展及展布
3 构造特征
    3.1 构造分区及其特征
        3.1.1 湘鄂西褶皱区
        3.1.2 江南雪峰隆起
    3.2 褶皱发育特征
    3.3 断裂发育特征
    3.4 慈利-保靖断裂带形成演化及对油气成藏的影响
        3.4.1 慈利-保靖断裂带基本特征
        3.4.2 慈利-保靖断裂带形成演化分析
        3.4.3 慈利-保靖断裂带对油气成藏的影响
4 成藏地质条件
    4.1 烃源岩条件及评价
        4.1.1 有效烃源岩平面展布特征
        4.1.2 烃源岩地化特征
        4.1.3 烃源岩热演化史
        4.1.4 烃源岩生烃潜力及分布
    4.2 储集条件及评价
        4.2.1 储集层类型
        4.2.2 储集空间类型
        4.2.3 储集层发育特征
        4.2.4 储集层评价
    4.3 油气保存条件评价与生储盖组合
        4.3.1 盖层特征与油气保存
        4.3.2 生储盖组合
        4.3.3 水文地质与油气保存
        4.3.4 油气保存条件评价
        4.3.5 圈闭发育及分布特征
5 勘探前景
    5.1 勘探潜力
        5.1.1 计算方法及其参数的选取
        5.1.2 资源量结果可靠性分析
    5.2 有利构造带评价
    5.3 有利圈闭评价
    5.4 勘探方向
6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四、湘西北慈利大庸地区上震旦统—下寒武统沉积特征及层序地层划分(论文参考文献)

  • [1]张家界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气成藏潜力研究[J]. 邓翼,杨荣丰,肖正辉,王朝晖. 华南地质与矿产, 2020(02)
  • [2]湘西北黑色岩系铀多金属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作用[D]. 王健.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2020(02)
  • [3]湘西北下寒武统底部黑色岩系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D]. 周航兵. 东华理工大学, 2019(01)
  • [4]扬子地块新元古界主力生储层系发育及分布规律[D]. 李鹏. 西北大学, 2019(01)
  • [5]沅麻盆地周缘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气地质条件及勘探潜力[D]. 彭中勤. 中国地质大学, 2019(02)
  • [6]湘西北复杂构造区下寒武统页岩含气性及主控因素分析——以慈页1井为例[J]. 孟凡洋,陈科,包书景,李浩涵,张聪,王劲铸. 岩性油气藏, 2018(05)
  • [7]吉首斜坡带寒武系牛蹄塘组层序地层划分对比及有机碳含量变化探讨[J]. 周鹏,彭中勤,罗胜员. 地层学杂志, 2018(01)
  • [8]湘西北牛蹄塘组页岩气形成地质条件[D]. 王金龙. 长江大学, 2017(12)
  • [9]湘黔地区海相磷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铀多金属富集作用[D]. 王文全.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2016(11)
  • [10]湘西北地区上元古界—下古生界油气地质条件与勘探前景[D]. 焦鹏. 中南大学, 2013(05)

标签:;  ;  ;  ;  ;  

湘西北慈利大庸地区上震旦统—下寒武统沉积特征及层序地层划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