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新品种新春6号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小麦新品种新春6号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一、小麦新品种——新春6号高产栽培技术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赵云,高新,李剑峰,王重,张跃强,时佳,陈国荣,樊哲儒[1](2021)在《中强筋高产小麦核春137及其高产栽培技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核春137是新疆农业科学院核技术生物技术研究所和新疆润之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联合选育的中强筋、高产春小麦新品种,其亲本组合为plot9787/新春11号。该品种属优质中强筋类型,高产,抗白粉病、条锈病、叶锈病,2018年通过新疆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对核春137的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介绍,以期为该品种大面积示范推广提供依据。

王铜[2](2021)在《播期对冬播春麦生育特性及产量品质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为探明播期对北疆冬播春小麦品种生育特性和产量品质的影响规律,于2017年-2019年,田间设置3个冬前播期(10月中旬、10月下旬、11月上旬)和春播期(3月底,CK),系统地研究了冬前播期对新春6号、新春20号、新春27号和新春43号生育进程、茎数动态、干物质积累转运、光合特性、灌浆特性、产量构成和籽粒品质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冬播春麦出苗率(59.13%)较适播春麦出苗率(80.70%)降低21.57个百分点,年份间差异大,冬播期处理间出苗率差异较小;冬播较春播处理早出苗9-15 d、早成熟8-11 d、延长生育期6-18 d。冬播降低总茎数峰值,不同冬播期中以B3处理总茎数峰值和成穗数较高,以新春6号和新春27号成穗数较高,达到了475×104·hm-2和491×104·hm-2。2.冬播春麦的各光合参数出现时间均早于适播春麦。各品种叶面积指数均在花后30d较低,降幅在65%-88%之间,以新春6号B1和B3降幅较低,为1.86和1.78。旗叶SPAD值开花期以B3处理较高,品种间以新春6号和新春27号SPAD值较高,均值为59.07和56.63,花后30 d均以B4处理SPAD值较低,降幅在34%-53%之间,均值为30.70。各品种旗叶净光合速率在不同冬播期间差异因品种而异。3.冬播春麦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均值显着高于春播,不同品种不同冬播期的干物质积累量表现不一。花前花后同化物转运量以新春6号和新春27号较高,新春6号花后对籽粒的贡献率在各播期间均表现较高(≥69.36%)。在冬播期中以新春6号和新春27号B3花后同化物转运量较高,为8742.00 kg·hm-2和8283.27 kg·hm-2。4.冬播春麦的灌浆参数中以新春6号和新春27号在平均灌浆速率、最大灌浆速率、灌浆快增持续期和理论最高粒重方面较好,不同冬前播期在灌浆速率、灌浆持续期方面优于春播,其他灌浆参数在不同品种间表现各不相同。5.冬播春麦较春播增产,原因是冬播增加了穗粒数和千粒重。冬播处理两年平均产量(7065.99 kg·hm-2)较春播增产17.10%,穗粒数、千粒重分别增加30.68%、5.59%,冬播期处理间产量平均值差异不显着。以新春43号和新春6号分别在B2处理表现较高的产量。6.冬播降低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沉降值、湿面筋含量,冬播期处理间籽粒品质指标差异不显着;同一冬播期品种间,沉降值、湿面筋含量差异显着,以新春43、新春6号较高。冬播较春播降低籽粒蛋白质含量、沉降值、湿面筋含量,不同冬播期之间对籽粒品质指标无影响。综合考虑冬播春麦出苗率、生育进程、物质运转、光合灌浆特性、产量构成和籽粒品质等因素,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是北疆春麦冬播的适宜播期。

苏文平[3](2021)在《北疆超晚冬播小麦品种筛选》文中指出

张利民,管利军,徐宇强,陶志柱,滕祥增,李萍,朱晓平[4](2013)在《优质黑小麦新春36号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文中研究指明新春36号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十三师农业科学研究所以普通春小麦21-6为母本以外引黑小麦为父本进行杂交选育而成的黑小麦新品种。该品种高产、优质、多抗,平均产量6 683.03 kg/hm2,与对照新春6号接近。适合在东疆、北疆春麦区种植,推广前景广阔。

栾姗姗[5](2012)在《新疆不同类型春小麦品种产量和品质形成规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小麦生产的发展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以及社会的稳定,随着城乡居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小麦高产优质生产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密切关注。本研究以适于新疆北部种植的8个不同品质类型的春小麦品种新春6号、新春12号、新春15号、新春17号、新春21号、新春26号、新春27号和Y-20为试验材料,通过研究不同品质类型春小麦品种花后旗叶光合特性、植株不同器官干物质、可溶性糖含量及氮素积累变化动态以及淀粉、蛋白质品质性状,探讨不同品质类型春小麦品种产量和品质形成特点,以期为新疆专用优质小麦栽培以及品质生态区域的划分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本试验主要结论如下:1、从开花至成熟,三种品质类型春小麦叶面积指数由大到小依次为中筋>强筋>中强筋,虽然中强筋品种花后叶面积指数最低,但在灌浆后期光合速率、蒸腾速率以及气孔导度均大于中筋和强筋品种,并且从衰减速率上看,中强筋品种叶片衰老速度最慢,从而使其获得高产。2、干物质在不同营养器官中的分配率存在一定的差异,总体来看,茎部干物质分配率最高,其次为颖和穗轴,叶片和叶鞘分配率相对较低:不同品质类型春小麦品种各营养器官花后氦积累量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但成熟期不同类型品种在各营养器官中氮积累量的分配规律并不一致;花后种品质类型春小麦品种可溶性糖含量变化趋势有所不同;不同品质类型C/N值比较,从开花至花后12d,叶片、叶鞘和茎部C/N值总体表现为中强筋最高,至成熟期,C/N值则以中强筋最低。其他西种类型不同营养器官C/N值变化规律不明显。3、中强筋品种穗粒数、干粒重和产量均大干强筋和中筋品种,面穗数却为最低。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关联序为穗粒数(r=0.3190)>干粒重(r=0.3156)>穗数(r=0.3037)。通过以上分析表明,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可以有效地促进产量的提高。4、通过开花至成熟期间主要气象因子对品质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淀粉品质受主要气象因子的影响不显着。影响沉降值的关键气象因子为总日照时数;影响面团形成时间的关键气象因子为日平均气温:面团稳定时间、评价值受相同自变量的影响,主要影响因素为日均最低温和降水量影响拉仲面积的主要气象因子为日平均气温、日平均最高温和降水量。

刘萍[6](2014)在《不同播期及密度对滴灌小麦群体质量及产量的影响》文中认为栽培措施中合理的配置播期及种植密度,是提高小麦产量的有效途径,本论文以新疆北疆地区主栽的冬、春小麦品种新冬22号、新冬27号、新春6号和新春22号为试验材料。分别对冬、春小麦设置了不同播期和密度处理,冬小麦设置两个播期9月27日(用S1表示)和10月7日(S2表示);三个播种量,分别为:D1:播种量150kg·hm-2,D2:播种量225kg·hm-2,D3:播种量300kg·hm-2。春小麦设S1:3月20日和S2:3月27日以及S3:4月4日三个水平;三个播种量,D1:播种量225kg·hm-2,D2:播种量300kg·hm-2,D3:播种量375kg·hm-2。研究了不同的播期和密度对滴灌冬、春小麦的生育进程的影响、茎蘖消长的动态变化、叶面积指数的变化、干物质的积累与转运、群体光合特性以及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以下主要结论如下:1.滴灌冬小麦两个品种以S2D2产量最高。播期与密度互作对籽粒产量的影响均达到了显着水平。密度对两品种的穗粒数、收获穗数、千粒重的影响均达到了显着水平。两品种收获穗数随着密度的增加显着增加,而穗粒数和千粒重呈显着下降趋势。滴灌春小麦两品种都表现为在S1播期以D2密度处理产量最高,在S2、S3播期以D3密度处理产量最高。随着播期的推迟穗粒数差异不明显,但收获穗数和千粒重降低,产量下降。随着密度的增加收获穗数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下降。2.密度对滴灌小麦生育进程没有影响,随播期的推迟,滴灌冬小麦出苗时间越长,总生育天数缩短;滴灌春小麦出苗时间缩短,总生育期缩短。3.滴灌小麦随着密度的增加,基本苗数以及收获穗数显着增加,但是分蘖成穗率、分蘖穗占比重随密度的增大显着降低。随着播期的推迟,滴灌冬小麦分蘖成穗率显着增加,致使成熟期收获穗数增加,但是滴灌春小麦随播期的推迟,分蘖成穗率显着降低,导致收获穗数降低,最终影响产量的提高。4.滴灌小麦各处理的LAI均在孕穗期达到最大。滴灌冬小麦S2播期与S1处理相比在孕穗期后能够较长时间维持相对较高的叶面积指数,在S1播期下,随密度的增加,LAI表现为D3> D2>D1;滴灌春小麦随着播期的推迟,LAI降低,在S2和S3播期随着密度的增大,叶面积指数增大,但是花后14天后LAI下降速度加快,且播期越晚,LAI下降速度越快。5.滴灌小麦随着播期的推迟成熟期干物质的积累量降低。滴灌冬小麦在S1播期成熟期干物质的积累量、同化物对籽粒的贡献率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大,且适当的晚播有利于花后干物质的积累及向籽粒的转运。随着播期的推迟,营养器官花前贮藏同化物的转运量和花后同化物对籽粒的贡献率呈增大的趋势,两品种花后同化物对籽粒的贡献率均在S2D2处理下达到最大;滴灌春小麦随着播期的推迟,各生育期的干物质积累量降低;随着密度的增加,各生育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增加。随着播期的推迟,营养器官花前贮藏同化物的转运量和花后同化物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显着降低。6.滴灌小麦各处理的旗叶SPAD值,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均在开花期达到最大。播期及密度对滴灌冬小麦旗叶SPAD值有显着影响,滴灌冬小麦随着密度的增大,旗叶SPAD值逐渐减小,密度越大花后14天后旗叶SPAD值下降速度越快;滴灌春小麦旗叶SPAD值,随着播期的推迟,旗叶SPAD值逐渐降低,随着密度的增加各处理旗叶SPAD值逐渐减小,且D3与D1密度处理存在显着性差异,花后14天后,旗叶SPAD值下降速度越快,且播期越晚,密度越大下降越快。7.滴灌冬小麦花后群体光合速率,随播期的推迟增大,在S1播期下,随着密度的增大,花后群体光合速率增大,在S2播期下,随密度的增大,花后群体光合速率先增大后减小,D1与D2和D3相比差异显着,D2和D3之间差异不显着。滴灌春小麦自开花期以后,随着播期的推迟,群体光合速率降低,随着密度的增加,群体光合速率增加。D1与D2和D3相比差异显着,D2和D3之间差异不显着,且D3处理由于群体过大,在开花后14天群体光合速率下降明显,且播期越晚下降越快。

管利军,张利民,陶志柱,滕祥增,王雅琳,李萍,朱晓平[7](2012)在《黑小麦新品种新春36号的选育·特征特性·栽培技术》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针对新疆黑小麦(Triticom aestivom L.)选育、推广的空白,介绍黑小麦新品种新春36号的选育过程及特征特性,并提出期高产栽培技术,以增加粮食作物的经济效益,调整种植结构。[方法]通过分析新春36号的植物学特性、产量表现、抗逆性和品质,探讨其生产潜力和推广价值。[结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十三师农业科学研究所2000年以普通春小麦21-6为母本,外引黑小麦为父本进行杂交,通过多代单株定向选择,2006年选育出小麦新品系1-14-4-9,2007~2008年参加品系鉴定试验,2009~2010年参加新疆自治区春小麦区域试验和生产示范,2011年8月通过新疆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新春36号。该品种富含多种矿质元素、维生素、氨基酸等,产量与对照新春6号接近,产值比普通春小麦高,适合在东疆、北疆春麦区种植。[结论]新春36号综合性状表现优良,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李士磊,霍鹏,李卫华,石培春,魏凌基[8](2012)在《新疆春小麦品种苗期耐盐性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新疆20世纪80年代至今自主选育的新春系列春小麦品种苗期耐盐性差异,筛选苗期耐盐性较好的品种,为新疆耐盐春小麦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方法】对新疆自育的31个春小麦品种分别采用0.15 mol/L的Na2SO4的单盐和0.1 mol/L NaCl+0.05 mol/L Na2SO4复合盐进行胁迫处理,通过测量发芽率、苗高、苗鲜重、主根长、根数和发芽势,计算出相对耐盐系数和隶属函数综合值,并用SPSS分析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通过比较分析各个品种苗期相对耐盐系数、隶属函数综合值以及隶属函数综合值总和,筛选出相对耐盐性较好的品种新春26号、新春22号、新春13号和新春16号,这些品种在单盐和复合盐胁迫下都具有较高的隶属函数综合值,且隶属函数综合值总和均较高。通过隶属函数值聚类分析,将新疆自育春小麦品种划分为耐盐性较好、中等和较差的三种类型,其中苗期耐盐性较好的材料有13个,占新疆自育品种数的42%,而耐盐性较差的品种有10个,占新疆自育品种数的32%。【结论】新疆自育春小麦品种多数在苗期具有良好的耐盐性。

樊哲儒,张跃强,李剑峰,吴振录,王重[9](2012)在《超高产小麦新春30号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文中研究表明利用优质强筋品种新春9号为母本,超高产品种新春6号为父本杂交,当代杂交种子经60Coγ射线辐照,成功选育出超高产小麦新品种新春30号。新春30号保持了新春6号高产稳产、适应性广的突出优点,克服了新春6号中感锈病、高感白粉病的缺点,品质比新春6号明显改善,早熟性超双亲。文章对新春30号的亲本选配及选育经过、特征特性、主要特点、配套栽培技术进行了介绍和分析,为大面积示范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王岩军,刘军,樊哲儒,李剑峰,张跃强[10](2011)在《优质超高产春小麦新品种新春17号的选育特点与推广应用》文中研究说明针对目前新疆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需要及干旱情况加剧的现实,加强超高产、多抗春小麦新品种的培育与应用是当务之急。本课题选育出的优质超高产、多抗、杆强春小麦新品种新春17号,成为新疆重点推广的品种。现介绍新春17号选育的技术方案、品种特性以及高产种植技术要点,为实际生产提供指导。

二、小麦新品种——新春6号高产栽培技术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小麦新品种——新春6号高产栽培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中强筋高产小麦核春137及其高产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品种特征特性
    1.1 农艺性状
    1.2 品质性状
    1.3 抗性鉴定
2 产量表现
    2.1 预备试验
    2.2 区域试验
    2.3 示范表现
3 主要栽培技术
    3.1 播前准备
    3.2 播种
    3.3 田间管理
        3.3.1 滴水及施肥
        3.3.2 化控
        3.3.3 病虫害防治
        3.3.4 化学除草
        3.3.5 一喷三防
    3.4 收获

(2)播期对冬播春麦生育特性及产量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研究项目支撑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不同播期对小麦生育进程的影响
        1.2.2 不同播期对小麦群体动态的影响
        1.2.3 不同播期对春小麦叶面积指数的影响
        1.2.4 不同播期对小麦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1.2.5 不同播期对小麦旗叶光合特性的影响
        1.2.6 不同播期对小麦灌浆特性的影响
        1.2.7 不同播期对小麦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1.2.8 不同播期对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
        1.2.9 小麦节水高产栽培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区概况
    2.2 试验材料与试验设计
        2.2.1 试验材料
        2.2.2 试验设计
    2.3 测定项目与方法
        2.3.0 生育进程测定
        2.3.1 出苗率及总茎数动态测定
        2.3.2 干物质积累、分配及转运测定
        2.3.3 叶面积指数测定
        2.3.4 旗叶净光合速率(P_n)测定
        2.3.5 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测定
        2.3.6 籽粒灌浆动态测定和灌浆特性分析
        2.3.7 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测定
        2.3.8 籽粒品质测定
    2.4 数据统计与分析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3.1 播期对冬播春麦生长发育的影响
        3.1.1 播期对冬播春麦出苗率和生育进程的影响
        3.1.2 播期对冬播春麦总茎数动态的影响
    3.2 播期对冬播春麦光合特性的影响
        3.2.1 播期对冬播春麦叶面积指数的影响
        3.2.2 播期对冬播春麦旗叶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的影响
        3.2.3 播期对冬播春麦旗叶净光合速率(Pn)的影响
    3.3 播期对冬播春麦物质积累、分配与转运的影响
        3.3.1 播期对冬播春麦群体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
        3.3.2 播期对冬播春麦群体干物质分配的影响
        3.3.3 播期对冬播春麦花前花后同化物转运的影响
    3.4 播期对冬播春麦灌浆特性的影响
        3.4.1 冬播春麦籽粒灌浆的Logistic方程
        3.4.2 播期对冬播春麦籽粒灌浆过程特性分析
        3.4.3 冬播春麦灌浆参数与千粒重的相关性
    3.5 播期对春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3.6 播期对冬播春麦籽粒品质的影响
第4章 讨论
    4.1 播期对冬播春麦生育特性的影响
    4.2 播期对冬播春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4.3 播期对冬播春麦籽粒品质的影响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研究展望
    5.3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4)优质黑小麦新春36号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论文提纲范文)

1 亲本选配及选育过程
    1.1 育种目标
    1.2 育种经过
2 产量表现
3 特征特性
    3.1 植物学特征
    3.2 综合抗性鉴定
        3.2.1 耐旱性鉴定
        3.2.2 抗病性鉴定
    3.3 品质鉴定
    3.4 转基因检测
4 栽培技术要点
    4.1科学整地
    4.2 适期早播
    4.3 种子处理
    4.4 精量播种
    4.5 田间化控
    4.6 适期收获

(5)新疆不同类型春小麦品种产量和品质形成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小麦产量形成的生理基础
        1.2.1 光合特性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1.2.2 碳氮物质积累、转运与产量的关系
    1.3 小麦品质形成的生理基础
        1.3.1 小麦品质的定义
        1.3.2 影响小麦品质的因素
        1.3.3 小麦品质与产量的关系
    1.4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区基本概况
    2.2 试验设计
    2.3 测定项目与方法
        2.3.1 试验测定指标
        2.3.2 测定方法
    2.4 数据处理
第3章 不同品质类型春小麦品种产量形成差异
    3.1 不同品质类型春小麦品种光合生理特性差异
        3.1.1 花后叶面积指数变化动态
        3.1.2 花后旗叶SPAD值变化动态
        3.1.3 花后旗叶净光合速率(Pn)和蒸腾速率(Tr)动态变化
        3.1.4 花后旗叶胞间CO_2浓度(Ci)和气孔导度(Gs)动态变化
    3.2 不同品质类型春小麦品种干物质积累动态
        3.2.1 总干物质积累动态
        3.2.2 不同营养器官干物质分配特点
    3.3 不同品质类型春小麦品种花后氮、可溶性糖含量变化动态
        3.3.1 不同营养器官花后氮积累动态
        3.3.2 不同器官可溶性糖积累动态
        3.3.3 花后不同营养器官碳氮比值
    3.4 不同品质类型春小麦品种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
    3.5 讨论与小结
第4章 不同品质类型春小麦品种品质性状差异
    4.1 不同春小麦品种淀粉特性比较
        4.1.1 基因型和年份对春小麦淀粉品质性状的影响
        4.1.2 不同年份春小麦淀粉品质性状表现
        4.1.3 不同春小麦品种淀粉品质性状表现
        4.1.4 主要气象因子与淀粉品质性状的相关分析
    4.2 不同春小麦品种蛋白质品质性状比较
        4.2.1 基因型和年份对春小麦蛋白质品质性状的影响
        4.2.2 不同年份春小麦品种蛋白质品质性状表现
        4.2.3 不同春小麦品种蛋白质品质性状比较
        4.2.4 主要气象因子与蛋白质品质性状的相关分析
        4.2.5 蛋白质品质性状与气象因子的逐步回归分析
    4.3 品质综合性状的聚类分析
    4.4 讨论与小结
第5章 主要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6)不同播期及密度对滴灌小麦群体质量及产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确定播期和密度的依据
        1.2.2 播期和密度对小麦生育进程的影响
        1.2.3 播期和密度对小麦茎蘖消长的动态变化
        1.2.4 播期和密度对小麦叶面积(LAI)指数的影响
        1.2.5 播期和密度对小麦干物质积累及分配的影响
        1.2.6 播期和密度对小麦旗叶 SPAD 值的影响
        1.2.7 播期和密度对小麦群体光合的影响
        1.2.8 播期和密度对小麦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区概况
    2.2 试验设计
    2.3 测试项目及方法
        2.3.1 生育期记录
        2.3.2 群体密度的调查
        2.3.3 叶面积指数的测定
        2.3.4 干物质积累及转运分析
        2.3.5 旗叶 SPAD 值的测定
        2.3.6 群体光合的测定
        2.3.7 测产、考种
    2.4 统计分析方法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播期和密度对滴灌小麦生育进程的影响
        3.1.1 播期和密度对滴灌冬小麦生育进程的影响
        3.1.2 播期和密度对滴灌春小麦生育进程的影响
    3.2 播期和密度对滴灌小麦不同时期群体总茎数的影响
        3.2.1 播期和密度对滴灌冬小麦不同时期群体总茎数的影响
        3.2.2 播期和密度对滴灌春小麦不同生育时期群体总茎数的影响
    3.3 播期和密度对滴灌小麦不同生育时期叶面积指数(LAI)的影响
        3.3.1 播期和密度对滴灌冬小麦不同生育时期叶面积指数(LAI)的影响
        3.3.2 播期和密度对滴灌春小麦不同生育时期叶面积指数(LAI)的影响
    3.4 播期和密度对滴灌小麦干物质积累量及花前贮藏同化物和花后同化物运转的影响
        3.4.1 播期和密度对滴灌冬小麦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
        3.4.2 播期和密度对滴灌春小麦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
        3.4.3 播期和密度对滴灌冬小麦花前贮藏同化物和花后同化物运转的影响
        3.4.4 播期和密度对滴灌春小麦花前贮藏同化物和花后同化物运转的影响
    3.5 播期和密度对滴灌小麦旗叶 SPAD 值的影响
        3.5.1 播期和密度对滴灌冬小麦旗叶 SPAD 值的影响
        3.5.2 播期和密度对滴灌春小麦旗叶 SPAD 值的影响
    3.6 播期和密度对滴灌小麦花后群体光合速率(CAP)的影响
        3.6.1 播期和密度对滴灌冬小麦花后群体光合速率(CAP)的影响
        3.6.2 播期和密度对滴灌春小麦花后群体光合速率(CAP)的影响
    3.7 播期和密度对滴灌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3.7.1 播期和密度对滴灌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3.7.2 播期和密度对滴灌冬小麦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3.7.3 播期和密度对滴灌春小麦产量的影响
        3.7.4 播期和密度对滴灌春小麦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4.1 讨论
        4.1.1 播期和密度对滴灌小麦生育进程的影响
        4.1.2 播期和密度对滴灌小麦群体茎蘖数消长的影响
        4.1.3 播期和密度对滴灌小麦 LAI 的影响
        4.1.4 播期和密度对滴灌小麦干物质积累及分配的影响
        4.1.5 播期和密度对滴灌小麦旗叶 SPAD 值的影响
        4.1.6 播期和密度对滴灌小麦群体光合的影响
        4.1.7 播期和密度对滴灌小麦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4.2 结论
        4.2.1 播期和密度对滴灌冬小麦群体质量及产量的影响
        4.2.2 播期和密度对滴灌春小麦群体质量及产量的影响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7)黑小麦新品种新春36号的选育·特征特性·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亲本来源与选育过程
2 特征特性
    2.1 农艺性状
    2.2 产量表现
        2.2.1 品系鉴定试验。
        2.2.2 新疆自治区春小麦区域试验。
        2.2.3 新疆自治区春小麦生产试验。
    2.3 品质性状
    2.4 抗性
        2.4.1 耐旱性。
        2.4.2 抗病性。
    2.5 转基因检测
3 适宜种植区域
4 栽培技术
    4.1 适期播种
    4.2 合理密植
    4.3 化控
    4.4 田间管理

(8)新疆春小麦品种苗期耐盐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 料
    1.2 方 法
    1.3 测量指标
    1.4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新疆春小麦品种苗期相对耐盐系数分析
    2.2 新疆春小麦品种耐盐性系数隶属函数综合值分析
    2.3 新疆春小麦品种苗期耐盐性聚类分析
3 讨 论
4 结 论

(9)超高产小麦新春30号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亲本选配及选育经过
    1.1 育种目标
    1.2 亲本选配
    1.3 选育经过
2 主要特点
    2.1 综合性状好
    2.2 高产稳产
    2.3 品质优
    2.4 早熟性突出
    2.5 抗病性强
    2.6 适应性广
3 配套栽培技术要点
    3.1 选择适宜的土地
    3.2 冬前施底肥
    3.3 药剂拌种
    3.4 合理密植
    3.5 水、肥早管理
    3.6 收获

四、小麦新品种——新春6号高产栽培技术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强筋高产小麦核春137及其高产栽培技术[J]. 赵云,高新,李剑峰,王重,张跃强,时佳,陈国荣,樊哲儒. 中国种业, 2021(08)
  • [2]播期对冬播春麦生育特性及产量品质的影响[D]. 王铜. 新疆农业大学, 2021
  • [3]北疆超晚冬播小麦品种筛选[D]. 苏文平. 新疆农业大学, 2021
  • [4]优质黑小麦新春36号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J]. 张利民,管利军,徐宇强,陶志柱,滕祥增,李萍,朱晓平. 农业科技通讯, 2013(06)
  • [5]新疆不同类型春小麦品种产量和品质形成规律研究[D]. 栾姗姗. 新疆农业大学, 2012(04)
  • [6]不同播期及密度对滴灌小麦群体质量及产量的影响[D]. 刘萍. 石河子大学, 2014(03)
  • [7]黑小麦新品种新春36号的选育·特征特性·栽培技术[J]. 管利军,张利民,陶志柱,滕祥增,王雅琳,李萍,朱晓平. 安徽农业科学, 2012(11)
  • [8]新疆春小麦品种苗期耐盐性分析[J]. 李士磊,霍鹏,李卫华,石培春,魏凌基. 新疆农业科学, 2012(01)
  • [9]超高产小麦新春30号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J]. 樊哲儒,张跃强,李剑峰,吴振录,王重. 农业科技通讯, 2012(01)
  • [10]优质超高产春小麦新品种新春17号的选育特点与推广应用[J]. 王岩军,刘军,樊哲儒,李剑峰,张跃强. 种子, 2011(09)

标签:;  ;  ;  ;  

小麦新品种新春6号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