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杏仁发展现状及对策

我省杏仁发展现状及对策

一、我省仁用杏发展现状及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李俊楠[1](2022)在《山西干果特色经济林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山西省干果特色经济林栽培管理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近年来,在依托退耕还林、国土绿化等重大林业工程的基础上,持续推动基地建设的规模和质量。本文深入地分析了干果特色经济林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今后发展对策措施,为山西干果特色经济林发展能够真正走出一条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道路提供重要的参考和依据。

白伟[2](2016)在《科尔沁沙地南缘仁用杏作物间作对农田生产力和水分利用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依托辽宁省现代农业园区“章古台高效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区”多年农林复合系统定位试验研究基础,开展了仁用杏与花生、谷子、甘薯间作系统的产量、土地生产力、作物响应、水分利用效率、水分生产力、水分空间分布、模型构建及验证等方面的研究。以期为科尔沁沙地南缘农林复合系统不同间作模式的增产机理、水资源高效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撑。得到如下结论:(1)仁用杏与作物间作能够提高土地生产力,其中仁用杏与谷子间作土地当量比(LER)最大,提高的机理主要是系统光能利用效率的提高。仁用杏作物间作作物产量与单作差异显着,间作仁用杏与单作仁用杏产量差异不显着,说明在仁用杏与花生、谷子、甘薯间作中仁用杏是优势作物,产量并未受到影响,而3种作物是劣势作物,间作对作物产量影响明显。其中谷子产量减少最少,花生次之,甘薯减产最多,作物产量降低的主要原因是边行产量受到影响。但3种间作系统却具有明显的间作优势,土地当量比均大于1.00,其中仁用杏谷子间作系统土地当量比3年间变幅范围为1.35-1.52,平均值为1.43,在3种间作模式中优势明显。通过对提高土地生产能力的机理研究发现,3种间作系统的光能利用效率比单作提高41.27%~53.39%,说明仁用杏与作物间作能够提高光能利用效率。仁用杏谷子间作系统光能利用效率最大,比仁用杏花生间作、仁用杏甘薯间作提高106.18%、33.94%,由此表明,仁用杏谷子间作系统较高的光能利用效率,为提高谷子产量和土地生产能力奠定了基础。采用国际上最通用的干物质积累动态方程对作物生长发育情况进行了模拟,从3种间作系统看,仁用杏谷子间作在4个参数(Wmax、tm、te、Cm)中均表现出了优势,这也是仁用杏谷子间作表现出较高土地当量比的原因之一。仁用杏谷子间作的叶面积指数、SPAD值均受间作影响较小,也为该系统提高光能利用效率和提高土地当量比提供了基础。(2)仁用杏与作物间作能够提高水分生产能力,其中仁用杏与谷子的水分当量比(WER)最大,提高的主要原因是间作系统仁用杏与作物水分空间分布错位导致水分利用互补性增强。仁用杏作物间作系统的水分当量比(LER)显着提高,3种间作系统水分当量比均大于1,仁用杏花生间作、仁用杏谷子间作、仁用杏甘薯间作分别达到了1.34、1.45和1.32,其中仁用杏谷子间作的水分当量比最高,与土地当量比表现一致。仁用杏谷子间作的实际蒸散量最低,为493mm,单作甘薯的实际蒸散量最高,为528mm,这可能与谷子自身耐旱性强、甘薯自身耗水量较大有关。利用Surfer软件对仁用杏作物生长关键时期的土壤含水量空间分布插值分析结果表明,作物前期水分能够满足种子萌发,仁用杏与作物间作尚未产生水分竞争,间作花生0-20cm土壤含水量较低,可能与花生种子萌发需要较多含水量有关;作物生长发育旺盛期由于作物叶片封垄,地表蒸发较小,这个阶段仁用杏与作物间作水分虽然有一定竞争,但由于降雨量较大,竞争并不明显;作物生殖生长时期由于累积降雨量较少,加上作物这个阶段自身蓄水量较大,导致水分竞争明显。综上所述,3种间作模式中仁用杏谷子间作和仁用杏花生间作模式的水分互作表现为促进,而仁用杏甘薯间作模式的水分互作为竞争,且不同模式间促进和竞争的具体空间位置不同。(3)FST模型能够很好的模拟农林复合系统的光截获率、蒸腾作用、土壤水分动态变化、水分胁迫系数等指标,为实现区域农林复合系统模型模拟提供了理论参考。基于FST模型模拟的仁用杏与谷子间作光水结果较好,仁用杏与谷子间作系统的累计光截获量显着高于作物单作和仁用杏单作,这说明间作系统在光截获上表现出明显的优势,而这种优势也是间作系统较高生产力的一个主要原因。蒸腾作用随着作物叶片以及根系的生长而增加,在作物生长初期蒸腾作用比较低,随着叶片及根系的生长,蒸腾量增加。且作物的蒸腾量与土壤水分有很大的相关性,在作物生长初期由于较低的叶面积指数以及较小的根系,需水量比较小,水分供给充足,作物受到的水分胁迫轻,甚至没有受到水分胁迫作用,水分胁迫系数保持在1左右,实际蒸腾与潜在蒸腾之间的差距很小。随着作物的生长需水量增加,降水不能完全满足对水分的需求,土壤水分很快降低,作物根系受到的水分胁迫逐渐加重,吸水速率受到影响,蒸腾也会降低。在实际蒸腾量的模拟中,可以明显看到降雨情况,降水后的作物受到的水分胁迫作用得到很大程度上的缓解,蒸腾量都迅速增加。

王晓禄,李韬光,梁晓梅,王少俊,李强,郭立平[3](2011)在《新形势下气象经济学(Meteorological Economics)属性与发展对策研究》文中提出

韩文茂[4](2010)在《发展壮大干果产业 努力实现兴林富农》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我市通过加大技术含量,强化生产管理,优化品种结构,拓宽流通领域,干果产业开发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为农民增收,促进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方闪闪[5](2010)在《仁用杏资源的SSR遗传多样性评价》文中研究指明仁用杏为我国北方特有的经济果树,种质资源丰富,但因研究力度不足,其遗传背景和亲缘关系尚不明。本研究从分子水平上对我国主要栽培种植的仁用杏资源进行SSR分析,研究仁用杏品种、类型之间的亲缘关系,以期为仁用杏遗传育种和核心种质保存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结合正交试验和单因素分析,确定了仁用杏SSR-PCR最佳体系:20μL反应体系中,Mg2+ 1.5 mmol/L、dNTPs 0.2 mmol/L、Taq DNA聚合酶1.5 U、引物0.25μmol/ L。选择与仁用杏近缘的物种(桃、杏)中开发的22对SSR引物,用两份DNA样本进行筛选,除3对引物外,其余的19对引物均能扩增出清晰的谱带。19对引物PCR产物经2 %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由于目的谱带间分子量大小差别小,不能进行分辨;进一步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可清晰地显示出不同样本间谱带的差异。故可采用SSR扩增产物的聚丙烯酰胺电泳谱带分析揭示仁用杏SSR遗传多样性。对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条件优化的结果如下:胶浓度为6 %(丙烯酰胺/甲叉双丙烯酰胺质量比29:1),27次循环的PCR产物上样量12μL/孔,1 000 V电泳2 h。进一步基于SSR-PAGE分析要求(目的条带明亮),舍去了主带模糊或无多态性的7对引物。12对多态性SSR引物在25份仁用杏和3份鲜食杏中共扩增到101条多态性的谱带,即101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位点8.417个;采用Popgene软件进行多样性指数分析,多态信息含量为0.45460.8645,12个位点中的11个位点PIC都大于0.5,说明所选的标记具有丰富的多态性,能够在分子水平上准确反映各品种或类型间的遗传关系;不同位点的期望杂合度和观察杂合度的差值为0.03180.3884,差异较小,进一步说明所选的微卫星标记是合理的,用这些标记可以较准确地分析仁用杏的遗传结构。12对引物基本可以将供试的25份仁用杏和3份食用杏个体区分开。采用NTSYS pc 2.11的UPGMA法对SSR结果进行SAHN聚类分析,Tree Plot聚类分析树状图表明:3份食用杏相似性较高,与大部分仁用杏距离较远;优一与其形态上相近的类型相似系数高,龙王帽与其优选株系聚在一起;一窝蜂的3个优选株系间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国仁在多个基因座具有独特的基因型;围选一号与80B05,优一与2号的基因型没有呈现出差异。其结果与传统形态分类不完全一致,进一步的品种或类型分析和鉴定有待深入。

韩蓓蓓[6](2010)在《陕西省五种主要经济林树种气候区划研究》文中指出本研究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按照生态区划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结合区划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办法对陕西省主要经济林树种适生区进行划分。划分的主要手段是聚类,即选择影响树木生长与分布的生态因子指标体系年平均气温(℃),一月平均气温(℃),七月平均气温(℃),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年降水量(mm),日照时数(h),≥10℃积温(℃)、无霜期(天)9个因子作为分析因素,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各个因素的权重赋值,应用模糊相似优先比法对陕西省五种主要经济林树种的气候适生区进行划分结果如下:1.文冠果的气候适生区应用欧式距离模糊相似优先比法对文冠果进行区划:(1)适宜区为:陕北南部和渭北以北的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是文冠果的最佳栽培气候区,包括子长、富县、宜川、延长、甘泉、黄龙等29个县(市);(2)次适宜区为:关中平原的大部分地区,包括麟游、咸阳、彬县、横山、靖边、陇县等37个县(市)。(3)不适宜区为:适宜区与次适宜区以外的地方,由于不适宜区与文冠果适生气候相差较远,故不适宜栽种文冠果。2.板栗的气候适生区应用海明距离模糊相似优先比法对板栗进行区划:(1)适宜区为:我省陕南秦巴山地的汉江、丹江流域的低山、中山、丘陵和平坝。海拔平均在800~1000米。包括汉中、安康、商洛3地区的商南、丹凤、商县、柞水、镇安、汉中、洋县、汉阴、白河等共31个县(市)。(2)次适宜区:本区主要位于渭北高原丘陵沟壑区的耀县、彬县、铜川、蒲城、韩城与关中平原地区的泾阳、礼泉、高陵、渭南等地共计37个县(市)。(3)不适宜区:本区位于陕北毛乌素沙地与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本区的气候条件与板栗适生区的气候条件相差较大,对板栗的生长不利,包括适宜区和次适宜区以外的区域。本区的光热资源丰富,但降水量少,适宜耐干旱耐贫瘠植物生长。3.核桃的气候适生区应用欧式距离模糊相似优先比法对核桃进行区划:(1)适宜区:本区位于关中平原区和陕南秦巴山地的汉江、丹江流域的低山丘陵和平坝中。包括柞水、商南、山阳、周至、蓝田、凤翔、眉县、丹凤、武功、岐山等共计30个县(市)。(2)次适宜区:本区主要位于渭北高原沟壑区的耀县、彬县、铜川、蒲城、韩城与关中平原地区的泾阳、礼泉、高陵、渭南等地共计37个县(市)。(3)不适宜区:本区位于陕北毛乌素沙地与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本区的气候条件与核桃适生区的气候条件相差较大,对核桃的生长不利,包括适宜区和次适宜区以外的区域。4.枣的气候适生区应用欧式距离模糊相似优先比法对枣进行区划:(1)适宜区:本区位于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和渭北以北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包括榆阳区的府谷、米脂、绥德、佳县、神木、定边、清涧和延安市的部分地区子洲、子长、安塞、宝塔区、甘泉、吴旗等共28个县(市)。(2)次适宜区:包括渭北黄土台原和关中平原区:包括淳化、合阳、咸阳、彬县、麟游、澄城、白水、大荔、蒲城、千阳、陇县等地区共计37个县(市)。(3)不适宜区:本区位于位于陕南秦巴山地和秦岭南坡地区。5.仁用杏气候适生区应用欧式距离模糊相似优先比法对仁用杏进行区划:(1)适宜区:本区位于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和渭北以北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包括榆阳区的府谷、米脂、绥德、佳县、神木、定边、清涧和延安市的部分地区子洲、子长、安塞、宝塔区、甘泉、富县等共26个县(市)。(2)次适宜区:包括渭北黄土台原和关中平原区:包括合阳、咸阳、彬县、麟游、澄城、白水、大荔、蒲城、千阳、陇县和延安地区的志丹、吴旗等地区,共计37个县(市)。(3)不适宜区:仁用杏不适合在陕南地区栽种。

陈少坤[7](2008)在《综合栽培措施对仁用杏花器官抗寒性及树体生长的影响》文中认为本文以10年生龙王帽杏园为试材,对杏园采用喷施土壤调理剂、PBO,增施杏扁专用肥,病虫害防治,休眠期修剪等综合栽培措施,研究了综合栽培措施对龙王帽花器官抗寒性、树体生长及杏园土壤性状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综合栽培措施降低了龙王帽花器官的过冷却点温度。实施综合栽培措施后,龙王帽花瓣、雄蕊、雌蕊的过冷却点温度分别为-5.0℃,-4.3℃,-3.9℃。过冷却点温度分别比对照降低了0.3℃,0.2℃,0.2℃。2低温胁迫下,对照与处理龙王帽花器官SOD、POD保护酶活性、可溶性蛋白质、脯氨酸含量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MDA含量和细胞膜透性随温度的降低呈上升趋势;实施综合栽培措施处理的龙王帽花器官SOD、POD保护酶活性、可溶性蛋白质及脯氨酸含量显着高于对照,MDA含量和细胞膜透性显着低于对照。3实施综合栽培措施后,显着增加了枝条长度、粗度、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龙王帽外围枝条长度和粗度分别为30.50 cm,0.52 cm,分别比对照增加了6.1 cm和0.13 cm;实施综合栽培措施的龙王帽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分别为25.93mg/g,14.22μmol·m-2·s-1,6.63 mmolH2O m-2·s-1,分别比对照增加了17.38%,24.19%,13.57%。4综合栽培措施显着增加了龙王帽花芽重量,提高了有效花比例和坐果率。与对照相比,实施综合栽培措施处理的花芽重量为2.40g/100个,比对照增加了11.63%,有效花比例、坐果率分别95.50%,11.70%,分别比对照增加了14.80%,1.29倍,实施综合栽培措施的处理和对照的花芽形态分化无明显差异。5实施综合栽培措施后,显着降低了龙王帽花器官雌蕊受冻率和冻害指数,在最低温为-6℃、持续6h情况下,雌蕊受冻率和冻害指数分别为71.2%和87.8,分别比对照降低了10.4%,6.1。对照喷施防霜药剂号后花器官雌蕊受冻率和冻害指数分别为73.8%和89.7,与对照相比,分别降低了7.8%和4.2。6实施综合栽培技术措施后,明显改善了杏园土壤生物性状。与对照相比,处理的平均土壤容重为1.04g·cm3-1,比对照降低了20.16%,平均田间持水量、总孔隙度分别为58.98%和19.21%,比对照增加了5.89%,11.25%。土壤有机质含量、碱解氮、速效磷含量均不同程度得到提高。实施综合栽培技术措施后,显着增加了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尤其细菌、固氮菌数量增加明显,抑制了土壤中尿酶的活性,增强了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蛋白酶的活性。实施综合栽培技术措施后,使土壤0-90cm土层中须根(≤2 mm)数量极显着增多,达到了1172条,为对照的2.01倍。7实施综合栽培措施后,改善了杏园土壤生物性状,极显着增加了树体须根数量,促进了根系对水分和营养元素的吸收,提高了有效花比例和坐果率,增强了树体光合作用,促进了树体生长;实施综合栽培措施后,龙王帽花器官SOD和POD酶活性增强,可溶性蛋白质、脯氨酸含量增加,MDA含量、细胞膜透性降低,从而,增强了花器官的抗寒性。

耿立锋[8](2007)在《河北现代果业发展战略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河北是果品生产大省,面积居全国首位,产量居全国第二位,果品产业在河北地方经济发展占有重要位置,已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河北果业的发展对于中国果业的发展,对于河北农业经济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系统分析河北果业发展的各种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对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一系列对策措施,对于指导河北果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着此目的,通过文献检索、统计分析、实地调查、相关部门走访等方法,简要分析了国内外果业发展现状及趋势,深入研究了河北果业发展的历史演变规律,全面分析了河北果业发展现状,研究了发展河北现代果业的优势和制约因素,研究了河北现代果业的发展战略和对策措施。通过以上研究,本文总结归纳出了河北果业发展中形成的六种基地建设模式和五种产业化经营模式;客观地分析了河北现代果业发展中有着地理区位优势、资源规模优势、科技支撑优势和政策环境优势;找出了在生产环节、市场流通环节、贮藏与加工环节、质量安全和政策体制环节存在的制约因素;在对河北果业进行深入的分析基础上,结合河北实际,提出了河北现代果业概念、内涵及特征;提出了发展河北现代果业思路及实现“栽植良种化、布局区域化、基地规模化、管理集约化、生产标准化、技术现代化、装备机械化、果农知识化、服务社会化、经营产业化”现代果业体系的总体目标;提出了由八个一级指标和四十个二级指标构成现代果业体系指标框架;最后提出了发展河北现代果业的主要战略对策,重点提出了在现有“五片两带”区域布局基础上,划分八大果品优势产区的地理区位布局方案和以梨、苹果等为主的八类果树树种、品种布局方案,提出了主要栽培树种的结构调整方案,提出了推进标准化生产、加强果品质量安全、提升科技水平、培育新型农民、发展龙头企业,加大扶持力度等方面针对性、可操作性较强的具体对策措施。

刘月梅,白小安[9](2007)在《白于山区仁用杏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文中研究指明通过对白于山区气候环境和栽培现状的分析,认为仁用杏在该区长年花而不实的首要原因是花期和幼果期的冻害,其次是品种、园址选择不当,管理粗放;提出生产中应积极选育、引进抗霜冻品种和晚开花品种,园址选择上避开传统的向阳南坡,在借鉴现代高标准果园建园方案的基础上实行集约化管理,提高仁用杏产量。

王明春[10](2004)在《延安林区主要有害啮齿动物的防治研究》文中指出退耕还林还草、恢复与重建林草植被是治理水土流失、防止土地沙漠化,改善我国西部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然而,林业害鼠、害兔等啮齿动物对幼林的危害,则直接威胁着林草植被建设,特别是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进程。本论文以延安林区甘肃鼢鼠、中华鼢鼠、达乌尔鼠兔和草兔4种有害啮齿动物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试验、标准地调查、室内笼养实验等方法,对4种有害啮齿动物的生活习性、危害特征、生态控制对策、无公害化学防治、机械阻隔与化学驱避等综合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1.杂草是鼢鼠数量与分布的限制性因素。利用各种方法除去林间杂草,切断鼢鼠食物来源可作为治理鼢鼠的生态措施。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翻耕育林、套种荏子、人工锄草、化学除草、林农复合经营等生态控制措施,能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2.无公害灭鼠剂克鼠星对于中华鼢鼠的适口性极好,摄食系数为0.88~1.03。在室内试验中,克鼠星对中华鼢鼠的杀灭率为100%,大田试验中,防治率在83.7%~92.3%,春季和秋季防治率可达91.4%;切封洞法防治用药量少,防治费用最低,投药有效率为70.0%~92.0%,比插洞法高40%以上;春季投药有效率最高,春季采用切封洞法投药较夏季投药有效率提高22.0%。 3.对目前国内常用的防治害鼠效果比较理想的毒鼠磷、溴敌隆、磷化锌和自制的初试产品克鼠星(KRS)4种化学药剂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药剂对林地达乌尔鼠兔的防效有显着影响;四种药剂中以克鼠星对达乌尔鼠兔的杀灭效果最好,灭鼠率为87.39%,溴敌隆小麦毒饵和毒鼠磷小麦毒饵次之,磷化锌洋芋毒饵最差,其杀灭效果分别为77.32%、70.41%和65.99%,均低于KRS;最佳投饵量为5g;鲜豆角、洋芋、小麦三种饵料配成的毒饵,杀灭效果差异不显着;药物对达乌尔鼠兔的防治效果与投饵季节无关。 4.对草兔危害幼树的选择性调查发现,草兔主要危害郁闭前的幼树。调查的26种幼树,根据其受害等级及被害率,可明显将其分为严重被害、中度被害、受害较轻三种类型,其中沙棘、山杏等7种为草兔的嗜食树种,抗草兔啃食较强的树种包括紫穗槐、小叶杨、白榆、臭椿、狼牙刺、新疆杨、旱柳、河北杨等9种;春季造林时用多效抗旱驱鼠剂150倍水溶液对裸根苗泥浆蘸根、或造林后叶面喷施400~500倍水溶液、或篱障阻隔、或篱障阻隔分别配合药泥蘸根、叶面喷药,均可减轻草兔对幼树的危害;用牛油或废柴油对幼树涂干,可明显降低草兔的危害。其中,篱障阻隔和药泥蘸根造林技术相结合对草兔的预防效果明显,可使草兔对幼树的危害减少80.2%。 5.抗逆袋抗旱驱鼠作用和深坑栽植试验研究表明,在干旱的黄土丘陵区,采用抗逆袋和深坑栽植技术,苗木成活率比对照提高38.9%~40.7%,山坡上部成活率提高幅度大于山坡中部。有害啮齿动物对苗木的危害也有所减轻,危害指数比对照降低0.23~0.33。

二、我省仁用杏发展现状及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省仁用杏发展现状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山西干果特色经济林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发展现状
    1.1 基地规模持续扩大
    1.2 质量效益明显提升
    1.3 加工企业日益增多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经营管理粗放不合理
    2.2 区域主栽品种不突出
    2.3 产品加工水平滞后
    2.4 发展机制创新不足
3 相应对策
    3.1 突出主栽品种,实现种植品种化
    3.2 加强综合管理,实现管理标准化
    3.3 创新体制机制,实现果农合作化
    3.4 培植龙头企业,实现产业集团化
    3.5 积极宣传引导,实现产品品牌化

(2)科尔沁沙地南缘仁用杏作物间作对农田生产力和水分利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农林复合系统概念和发展历史
        1.2.1 农林复合系统概念与内涵
        1.2.2 农林复合系统发展历史
    1.3 农林复合系统产量和土地当量比研究进展
        1.3.1 农林复合系统作物产量及作物响应机制
        1.3.2 农林复合系统林木产量与生长发育
        1.3.3 农林复合系统土地生产能力
    1.4 农林复合系统水分利用研究进展
        1.4.1 农林复合系统土壤水分利用关系
        1.4.2 农林复合系统土壤水分空间分布
        1.4.3 农林复合系统耗水量与水分利用效率
    1.5 农林复合系统模型模拟研究进展
    1.6 研究内容
    1.7 技术路线
    1.8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区域概况
    2.2 试验地点与时间
    2.3 供试品种和试验管理
    2.4 试验设计
    2.5 测定项目与计算方法
    2.6 统计与分析
第三章 仁用杏作物间作作物产量变化规律和土地当量比
    3.1 作物产量变化规律
        3.1.1 系统产量
        3.1.2 边行产量
    3.2 作物收获指数
    3.3 作物产量构成因素
        3.3.1 花生产量构成因素
        3.3.2 谷子产量构成因素
        3.3.3 甘薯产量构成因素
    3.4 系统土地当量比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仁用杏作物间作作物光利用和生长发育
    4.1 光能利用效率
    4.2 作物光合作用
        4.2.1 Pn与叶室内外光合有效辐射相关性分析
        4.2.2 叶片光合特征
    4.3 截光率
    4.4 作物干物质积累
    4.5 作物叶面积指数
    4.6 作物叶绿素动态变化
    4.7 作物株高变化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仁用杏作物间作水分高效利用机理
    5.1 水分利用效率
    5.2 系统水分当量比
    5.3 实际蒸散量
    5.4 土壤水分动态变化
    5.5 土壤水分空间分布特征
        5.5.1 土壤水分空间分布特征(2012年5月21日)
        5.5.2 土壤水分空间分布特征(2012年6月26日)
        5.5.3 土壤水分空间分布特征(2012年8月9日)
        5.5.4 土壤水分空间分布特征(2012年8月30日)
        5.5.5 土壤水分空间分布特征(2012年9月25日)
        5.5.6 土壤水分空间分布特征(2013年5月20日)
        5.5.7 土壤水分空间分布特征(2013年7月4日)
        5.5.8 土壤水分空间分布特征(2013年7月30日)
        5.5.9 土壤水分空间分布特征(2013年8月26日)
        5.5.10 土壤水分空间分布特征(2013年9月20日)
    5.6 土壤水分盈亏分析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FST模型的仁用杏作物间作光水模型模拟
    6.1 模型描述
    6.2 光能模拟
        6.2.1 光截获
        6.2.2 光能利用率
    6.3 土壤水分平衡
        6.3.1 蒸散
        6.3.2 蒸腾
        6.3.3 蒸发
    6.4 模拟结果
        6.4.1 光截获率动态变化模拟
        6.4.2 水分模型验证
        6.4.3 土壤水分模拟动态值
        6.4.4 蒸腾模拟
        6.4.5 水分胁迫模拟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7.1 结论
        7.1.1 仁用杏作物间作作物产量与土地生产能力
        7.1.2 仁用杏作物间作作物响应规律
        7.1.3 仁用杏作物间作系统水分利用
        7.1.4 基于FST模型的仁用杏作物间作光水模型模拟
    7.2 创新点
    7.3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研究成果情况

(5)仁用杏资源的SSR遗传多样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仁用杏种质资源
        1.2.1 杏的起源、分布
        1.2.2 杏的分类
        1.2.3 仁用杏的发展概况
        1.2.4 仁用杏育种研究
    1.3 仁用杏遗传多样性及分子系统学方面的研究进展
        1.3.1 杏种质资源的形态多样性研究进展
        1.3.2 杏种质资源的分子系统学研究进展
    1.4 微卫星DNA 标记及其在种群遗传学中的应用
        1.4.1 微卫星的概念
        1.4.2 微卫星的优点及局限性
        1.4.3 微卫星的分子进化机制
        1.4.4 微卫星在种群遗传结构研究中的应用现状
    1.5 课题来源及研究内容
        1.5.1 课题来源
        1.5.2 研究内容及方法
    1.6 课题研究意义
第2章 仁用杏DNA 提取及质量检测
    2.1 仁用杏材料
    2.2 仪器设备与药品
        2.2.1 试验设备与仪器
        2.2.2 主要试剂、药品
    2.3 实验方法
        2.3.1 基因组DNA 的提取
        2.3.2 DNA 质量检测
    2.4 DNA 检测结果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仁用杏SSR 体系的建立与引物筛选
    3.1 引物合成
    3.2 仁用杏SSR-PCR 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3.2.1 正交设计建立仁用杏SSR-PCR 体系
        3.2.2 单因素优化仁用杏SSR-PCR 体系
    3.3 仁用杏SSR 引物的筛选
    3.4 检测SSR-PCR 产物的方法选择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仁用杏遗传多样性的SSR 分析
    4.1 主要仪器和试剂
        4.1.1 仪器和设备
        4.1.2 药品及试剂准备
    4.2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方法
        4.2.1 制胶步骤
        4.2.2 电泳
        4.2.3 银染
    4.3 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体系的优化
        4.3.1 不同浓度的胶对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影响
        4.3.2 PCR 产物量对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影响
    4.4 谱带记录及数据分析
    4.5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果
    4.6 数据分析
    4.7 讨论
        4.7.1 SSR 引物多态性
        4.7.2 SSR 分子标记的数目与遗传多样性
        4.7.3 关于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影响因素
        4.7.4 样本含量对遗传多样性指标的影响
        4.7.5 形态学和分子标记评价遗传多样性的比较
    4.8 本章小结
结论
附录A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6)陕西省五种主要经济林树种气候区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研究综述
    1.1 生态经济林的研究概述
        1.1.1 国外经济林研究进展
        1.1.2 国内经济林研究进展
    1.2 生态区划研究概况
        1.2.1 国外生态区划发展进展
        1.2.2 国内生态区划发展进展
    1.3 生态区划的原则
        1.3.1 综合性、主导原则
        1.3.2 相似性与差异性原则
        1.3.3 区域完整性原则
        1.3.4 开发利用与保护相结合原则
    1.4 生态区划研究方法
        1.4.1 模糊聚类分析法
        1.4.2 灰色聚类分析法及灰色关联度分析法
        1.4.3 模糊贴近度分析法
        1.4.4 模糊综合评判法
        1.4.5 模糊相似优先比法
        1.4.6 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引种区划中的应用
第二章 研究区域概况
    2.1 自然地理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地形地貌
        2.1.3 地貌分区概述
        2.1.4 陕西气候条件
        2.1.5 土地现状与利用结构
        2.1.6 经济与发展概况
    2.2 陕西省林业存在的问题
    2.3 区域发展优势和发展潜力
        2.3.1 区域优势
        2.3.2 发展潜力
第三章 研究内容和方法
    3.1 研究内容
    3.2 研究方法
        3.2.1 资料收集
        3.2.2 气候因子的选择
        3.2.3 数据分析方法
第四章 主要经济林树种适生区划分
    4.1 经济林树种气候条件
        4.1.1 文冠果主产区气候条件
        4.1.2 板栗气象条件
        4.1.3 核桃气象条件
        4.1.4 枣气象条件
        4.1.5 仁用杏气象条件
        4.1.6 陕西省各个县(市)气候条件
    4.2 文冠果的生态区划
        4.2.1 适宜区
        4.2.2 次适宜区
        4.2.3 不适宜区
    4.3 板栗的生态区划
        4.3.1 适宜区
        4.3.2 次适宜区
        4.3.3 不适宜区
    4.4 核桃的生态区划
        4.4.1 适宜区
        4.4.2 次适宜区
        4.4.3 不适宜区
    4.5 枣的生态区划
        4.5.1 适宜区
        4.5.2 次适宜区
        4.5.3 不适宜区
    4.6 仁用杏的生态区划
        4.6.1 适宜区
        4.6.2 次适宜区
        4.6.3 不适宜区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附录

(7)综合栽培措施对仁用杏花器官抗寒性及树体生长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仁用杏栽培现状
    1.2 仁用杏现有栽培措施
        1.2.1 园址选择
        1.2.2 授粉树种的配制
        1.2.3 整形修剪
        1.2.4 施肥和灌水
    1.3 仁用杏霜冻害研究进展
        1.3.1 霜冻害的含义及其分类
        1.3.2 霜冻对仁用杏的影响
        1.3.3 仁用杏霜冻害机理研究
        1.3.4 霜冻害与冰核活性细菌
        1.3.5 霜冻害与仁用杏生理过程
    1.4 仁用杏霜冻害的防治
        1.4.1 常规防霜措施
        1.4.2 培育抗霜品种
        1.4.3 延迟发芽,减轻霜冻危害
        1.4.4 改善果园的小气候
        1.4.5 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推迟花期避霜法
        1.4.6 药剂防除INA细菌
    1.5 本课题的提出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园区概况
    2.2 试验材料
    2.3 试验设计
    2.4 试验方法
        2.4.1 抗寒性指标的测定
        2.4.2 仁用杏生长、生理指标的测定
        2.4.3 杏园土壤生物性状及根系分布的测定
        2.4.4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综合栽培措施对仁用杏花器官抗寒性的影响
        3.1.1 对仁用杏花器细胞膜透性的影响
        3.1.2 对仁用杏花器官 SOD、POD酶活性的影响
        3.1.3 对仁用杏花器官MDA含量的影响
        3.1.4 对仁用杏花器官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3.1.5 对仁用杏花器官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3.1.6 对仁用杏花器官过冷却点的影响
    3.2 综合栽培措施对仁用杏树体生长、生理的影响
        3.2.1 对龙王帽光合作用和叶绿素含量及荧光的影响
        3.2.2 对龙王帽枝条生长的影响
        3.2.3 对龙王帽花芽质量、花芽形态分化的影响
        3.2.4 对龙王帽花器官受冻率的影响
        3.2.5 防霜药剂 I号的防冻效果比较
    3.3 综合栽培措施对仁用杏园土壤生物性状及根系生长的影响
        3.3.1 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3.3.2 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3.3.3 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3.3.4 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3.3.5 对龙王帽根系分布的影响
4 讨论
    4.1 综合栽培措施与仁用杏花器官抗寒性
    4.2 综合栽培措施与树体生长
    4.3 综合栽培措施与杏园土壤生物性状
5 结论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个人简介
致谢
附件

(8)河北现代果业发展战略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
        1.1.1 国内外果业发展现状
        1.1.2 国内外果业发展趋势
    1.2 现代农业与现代果业
        1.2.1 现代农业的概念
        1.2.2 现代农业的有关研究
        1.2.3 河北现代果业的概念、内涵及特征
        1.2.4 现代果业研究进展
    1.3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调查与分析
    2.1 河北果业发展现状分析
        2.1.1 河北果业发展的历史演变
        2.1.2 河北果业发展取得的主要成效
        2.1.3 河北果业发展中成功的模式
    2.2 发展河北现代果业的优势与制约因素
        2.2.1 河北现代果业发展思路及目标
        2.2.2 河北果业发展的优势
        2.2.3 河北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2.3 促进河北现代果业发展的对策
        2.3.1 优化区域发展布局
        2.3.2 调整树种、品种结构
        2.3.3 实施果品标准化无公害生产
        2.3.4 构建果品质量安全检测监管体系
        2.3.5 提升果业发展科技水平
        2.3.6 培养新型农民
        2.3.7 积极推进果品产业化经营
        2.3.8 加大对果业发展的扶持力度
第三章 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0)延安林区主要有害啮齿动物的防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林区有害啮齿动物种类
    1.2 有害啮齿动物发生的现状
        1.2.1 鼢鼠的危害
        1.2.2 达乌尔鼠兔的危害
        1.2.3 草兔的危害
    1.3 有害啮齿动物对林业危害的成因
    1.4 有害啮齿动物的防治方法研究
        1.4.1 化学防治
        1.4.2 生物防治
        1.4.3 驱避剂和不育剂的应用
        1.4.4 物理机械防治
    1.5 化学灭鼠剂产生的副作用
        1.5.1 杀灭了大量天敌和其他非把子动物
        1.5.2 有害啮齿动物抗药性和拒食性日趋严重
        1.5.3 污染环境
        1.5.4 投毒案件屡有发生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2.1 甘肃鼢鼠和达乌尔鼠兔试验地概况
    2.2 中华鼢鼠试验地概况
    2.3 草兔试验地概况
    2.4 抗逆袋试验地概况
第三章 材料与方法
    3.1 材料
        3.1.1 饲养笼
        3.1.2 主要造林树种
        3.1.3 供试药剂
        3.1.4 供试动物
        3.1.5 抗逆袋
        3.1.6 其他材料
    3.2 研究方法
        3.2.1 鼢鼠防治的方法
        3.2.2 达乌尔鼠兔的危害及其药物防治方法
        3.2.3 数据处理方法
        3.2.4 草兔危害及其防治方法
        3.2.5 抗逆袋抗旱驱鼠作用试验方法
第四章 结果与分析
    4.1 林区甘肃鼢鼠危害的主要特征及生态控制对策
        4.1.1 杂草对鼢鼠种群的影响
        4.1.2 甘肃鼢鼠危害特征分析
        4.1.3 生态控制对策
        4.1.4 小结
    4.2 无公害灭鼠剂克鼠星防治中华鼢鼠试验研究
        4.2.1 室内试验
        4.2.2 无公害灭鼠剂克鼠星田间试验
        4.2.3 小结
    4.3 达乌尔鼠兔的危害及其药物防治研究
        4.3.1 达乌尔鼠兔的生活习性与危害特点
        4.3.2 同药剂对达乌尔鼠兔的防治效果
        4.3.3 达乌尔鼠兔对几种药剂(毒饵)的取食特点
        4.3.4 小结
    4.4 草兔对幼树的选择危害及其防治技术研究
        4.4.1 草兔对26种幼树的危害程度及嗜害树种
        4.4.2 不同防治方法对草兔的防治效果
        4.4.3 小结
    4.5 抗逆袋抗旱驱鼠作用试验研究
        4.5.1 抗逆袋对苗木的保存率和生长的影响
        4.5.2 抗逆袋对苗木高生长的影响
        4.5.3 抗逆袋栽植对苗木地径生长的影响
        4.5.4 抗逆袋栽植对苗木保存率的影响
        4.5.5 抗逆袋对苗木遭受啮齿动物危害程度的影响
        4.5.6 坡位对抗逆袋栽植苗木的影响
        4.5.7 坡位对抗逆袋栽植苗木高生长的影响
        4.5.8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5.2.1 草兔的驯养
        5.2.2 加强生态控制措施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四、我省仁用杏发展现状及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山西干果特色经济林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 李俊楠. 果树资源学报, 2022(01)
  • [2]科尔沁沙地南缘仁用杏作物间作对农田生产力和水分利用的影响[D]. 白伟. 沈阳农业大学, 2016(04)
  • [3]新形势下气象经济学(Meteorological Economics)属性与发展对策研究[A]. 王晓禄,李韬光,梁晓梅,王少俊,李强,郭立平. 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0公共气象服务政策体制机制和学科建设, 2011
  • [4]发展壮大干果产业 努力实现兴林富农[J]. 韩文茂. 中国乡镇企业, 2010(11)
  • [5]仁用杏资源的SSR遗传多样性评价[D]. 方闪闪. 河北科技大学, 2010(08)
  • [6]陕西省五种主要经济林树种气候区划研究[D]. 韩蓓蓓.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0(11)
  • [7]综合栽培措施对仁用杏花器官抗寒性及树体生长的影响[D]. 陈少坤. 河北农业大学, 2008(08)
  • [8]河北现代果业发展战略与对策研究[D]. 耿立锋.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7(07)
  • [9]白于山区仁用杏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刘月梅,白小安.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3)
  • [10]延安林区主要有害啮齿动物的防治研究[D]. 王明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4(03)

标签:;  ;  ;  ;  ;  

我省杏仁发展现状及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