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文学综合(历史)答题卡错误分析——兼论2003年高考文学综合(历史)复习准备

2002年文学综合(历史)答题卡错误分析——兼论2003年高考文学综合(历史)复习准备

一、2002年文综(历史)答卷失误分析——兼谈2003年高考文综(历史)复习备考(论文文献综述)

徐琦[1](2021)在《2011-2022年高考历史全国卷对中共党史的考查分析与教学建议》文中提出

刘彦霞[2](2020)在《高考模拟试题分层测评的设计研究 ——以中国区域地理专题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模拟考试是高考前学生考试训练的重要环节,模拟试题的设计与评价是试题命制人员与教师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但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发现研究人员普遍是研究高考试题命制的方法、技巧以及高考备考策略,而很少关注模拟试题的研究,尤其是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模拟试题的测评研究更是甚少关注。因此提出对高考中国区域地理模拟试题的研究和评测对高中教育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在充分学习了教育测量理论、SOLO分类评价理论、统计学理论与最近发展区理论后,结合课堂实践以及对昆明市一些高中地理老师进行的调查统计结果反映出的典型性问题分析,通过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了昆明市重点中学和普通中学的高三学生共139人作为样本,构建了中国区域地理模拟试题测评的4个一级能力指标和9个二级能力指标,并对样本的模拟试题采用了描述性统计、正态Q-Q检验、难度、区分度、相关分析等方法处理数据,从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角度分析模拟试题,定位高考中国区域地理备考的重点和难点,比较不同类型的学校、不同学业成就的学生和不同性别的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通过研究,得出如下结论:模拟试题有良好的可靠性、有效性和预测性;复习准备的重难点有共同点和差异性,且不断变化;不同类型和性别的学生学习能力不同。本次研究亮点体现在第一次对高考地理模拟题做定性考量,建立科学系统的能力指标评价体系;通过实测分数和一级能力指标之间的关系得出考试重点;通过能力指标检验下的试题平均分数得出考试难点;通过数据统计分析证明了备考的重难点题会在不同学业成就和不同性别的学生身上发生变化;证明了学生之间存在共性和个性。这些问题通过地理模拟试题第一次提出,并分别从教师和学生角度提出了高考复习的备考策略。

吕彦秋[3](2020)在《2015-2019年高考历史全国卷选择题研究》文中指出高考对于国家、家庭和个人都有着非凡的意义,同时对高考历史试卷的研究又可以对历史教学起反拨作用。目前全国卷是适用范围最广的一套试卷,选择题几乎占了一半的分值,其重要性不言而喻。2017年颁布新的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9年部分地区推行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为了应对这些新变化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高考历史成绩,本论文以2015—2019年高考历史全国卷选择题为研究对象,在学术界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取文献资料法、统计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等对近五年的选择题进行内容分析,得出特点及发展趋势,了解学生在解答选择题方面的具体情况,并思考历史教学应采取的对应解决措施。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近五年选择题进行分析,主要从题干内容比例、题干内容类型、题干设问方式和题枝四个方面展开。题干内容在通史体系中中国史的比重最大,在专题体系中政治经济文化三大部分所占比重基本持平,但政治史稍高一点。题干内容类型丰富,笔者将其粗略分为文字材料、图片材料、数据材料三种基本类型。题干设问方式主要有三种,因果分析、史论结合、有主语无谓语,其中前两种更常见。全国卷的选项做的很好,正确选项具有唯一性科学性,同时错误选项具有仿真性迷惑性。第二部分是选择题的特点和发展趋势,通过第一部分的剖析总结出全国卷历史选择题具有材料丰富情景多样、多学科交叉综合性强以及注重基础知识和重点知识的命制等特点,将来的命题方向应是更加注重对核心素养的考查、注重情景的全新性多样性和注意新增知识点的考察。第三部分通过对学生问卷调查的分析以及对教师的访谈,发现目前学生做选择题时所面临的一些困难,如阅读、分析、归纳和比较能力较弱,历史概念掌握不清等。第四部分是结合以上分析和实践经验,得出全国卷选择题对历史教学的经验启发,希望一线教师能够在日常教学中加以运用,推动历史教学的进步和学生历史成绩的提高。

王晗[4](2020)在《湖北中考历史试题研究(2014年-2018年) ——以荆州卷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中考是基础教育阶段重要的选拔性考试,是检测初中在校生是否达到初中学业水平性的考试。中考的命题既要上承高中各学科的知识体系,又要下对小学所学过的内容进行复习,而且中考命题严格遵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要求,充分考虑教学情况、学生发展情况。湖北省各个地级市的中考试题是自命题,每个地级市的命题都各具特色,但是也都具有相同点,笔者以荆州卷为例,来从分别四个方面来分析湖北省中考试卷的命题特点。本文由绪论、正文和结语三个部分组成,作为主体的正文部分有四章内容。首先,绪论概述了论文的选题缘由、研究现状、研究方法、重难点和创新之处。其次,正文部分有四章内容。第一章概述了湖北中考政策的考察与试卷命题的依据,主要研究了湖北教育政策的演进过程。第二章主要从湖北省中考历史试卷的命题结构入手,深入了解湖北省中考历史试卷近五年来命题结构的演进过程。第三章主要分析湖北省中考历史试卷命题的特点,以试卷的基础性、创新性、时代性、科学性为主要切入点,分析研究湖北省试题的历史知识、学科能力和情感价值观。第四章是对中考历史试卷命题的思考,主要总结近五年来试卷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并分析试卷命题对历史教学有哪些启示。最后,结语部分简要梳理全文的内容,总结教育政策对湖北中考历史试题产生的影响,提出自己一点浅显的意见。

朱庆龙[5](2019)在《历史高考题中明清史的呈现方式及内容研究 ——以2013-2018年全国卷为例》文中认为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考试的形式和内容逐步向新课标的方向靠拢,试题在形式上更加灵活、开放,立足于“新材料、新情景、新问题”的高考命题逐渐成为共识。研究高考真题、分析试题变化、总结试题规律不仅对复习备考有很大的帮助,而且有助于推动课堂教学改革。为了能够深入了解命题深层次的规律,本文采用“聚焦”的视角发展地看高考试题的变化,以2013-2018年全国Ⅰ卷、全国Ⅱ卷、全国Ⅲ卷中明清史内容的试题为研究对象,从试题的命制、学生的答题情况和复习备考的策略来研究高考试题,试图从微观的视角剖析,以便能从宏观的视角把握高考试题的规律。基于此,论文的写作分为以下部分:第一部分:梳理明清史知识在近几年全国卷试题中的呈现方式。试题是高考直接给学生的呈现方式,无论是在试题的结构上,还是在问题的设计上都比较科学。通过分析近几年高考试题中明清史的知识点,明确了明清史的考点分布和试题类型都以考试大纲和课程标准为依据,因此,解读试题要与考试大纲和课程标准关联起来。第二部分:梳理明清史知识在全国卷试题中的内容。高考试题的题干是经过慎重选择后呈现的结果,也是高考试题研究的核心内容。近几年明清史的试题分布呈现规律性,集中在选择题第27题和41题中;试题的史料选择丰富多样,考查立意高远,语言精准到位;在唯物史观指导下重点考查历史核心知识,进一步落实学科核心素养,试题用学科核心素养引领方向,试题设计形式多样,隐形知识和关键能力的考查是明清史考查主要特点。因此侧重知识分析是研究高考试题的关键。第三部分:从“测量与评价”的角度评析试题内容。结合甘肃省、陕西省和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院)公布的高考质量分析报告,分析明清史的考试试题。可以发现近几年的明清史考试试题的难度较大,区分度比较明显;同一类型的试题难度持平,但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尚存在差异,学生在明清史的答题上问题主要集中在知识、能力、方法和技巧等方面。第四部分:阐述明清史内容在高三备考复习中的备考策略。备考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研究考纲,帮助学生构建的知识体系和拓宽知识视野,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学生在备考中准备把握知识内容,掌握科学的解题方法。因此,本文以明清史的考题分析为切入点,分析明清史在高考中的呈现方式,梳理明清史的考查特点,为今后明清史的复习备考和精准答题打下基础。

邱静静[6](2019)在《提高高中历史教师命题能力问题研究 ——基于平阳、丰县、昆山三地为主的考察》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化,历史考试评价环节也要进行相应地改革,而改革的关键一步在于一线高中历史教师命题能力的提高。命题能力体现教师的专业水平,命题能力的提高有利于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有利于真正意义上实现学生的减负。只有加强对命题的研究,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才能使教师的专业发展更为完善。研究高中历史教师命题能力应从高中一线历史教师出发收集信息,紧密贴合研究主题。除此之外,也应对与教学紧密相关的机构以及人员进行调查,如高等师范教育、教育主管部门、普通高中和学生等对高中历史教师命题能力的态度以及培养措施。通过问卷调查以及基于昆山某中学高一月考试卷的分析,较充分的了解高中一线历史教师命题水平,在此基础之上结合访谈以了解在校师范生以及教师对于命题能力的态度。从高等师范教育、教育主管部门、普通高中以及高中历史教师出发分析导致教师命题能力现状的成因。提高高中历史教师的命题能力要从以下四个层面着手:首先,高等师范教育要重视学生命题能力培养,第一是开设命题课程,第二是加强命题实践;其次,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强教师命题培训,创新命题培训模式;再次,普通高中应重视教师命题能力培养,第一应重视命题工作,第二定期考核评价教师命题能力,第三积极开展命题校本教研活动;最后,教师转变观念提升命题水平,加强命题理论知识学习,强化命题实践训练。

刘亮[7](2018)在《高考命题的历史与理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以我国高考命题变革为研究的核心问题,通过综合运用历史分析法、文献分析法、比较分析法、访谈法等多种方法,不仅对古今中外的“高考”命题方式的统分变革历史进行了重点考察,还对命题方式变革下的命题内容变迁进行了阐述,也对高考命题的部分理论问题进行了探讨。若将绪论和结论包括在内,本研究共分为8个部分。绪论部分阐述了研究的问题、概况与意义,对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并对论文框架与研究方法进行了说明。第一章考察了从隋唐至明清的一千余年间的科举考试命题制度的变革历程,重点分析了犹如现代高考的科举考试在命题方式、考试科目、试题难度上的发展脉络。第二章梳理了民国时期高校招生考试命题方式和命题内容的变革,以国、公立大学招考命题方式的统分变革为主线,审视了不同命题方式下的考试科目及试卷设置形式的演变,以及命题技术、题型、命题立意等方面的变化。第三章回顾了新中国成立后高校招生考试命题的沿革情形,主要内容包括高考命题方式的统分变革、高考命题内容的调整与演变、本世纪高校自主招生命题的实施与进展。第四章探究了美国、日本和中国台湾等境外国家和地区的高校招生考试命题方式的变革情况,并重点考察了美国的SAT和ACT、日本的大学入学中心考试、台湾的大学联考等统一命题考试的科目和内容的变革。第五章展示了当前高考命题改革的现状,不仅包括分省命题和全国统一命题两种方式的实施情况,还包括与命题内容相关的科目、考纲、试卷、试题等的设置情况。第六章阐发了高考命题涉及的部分理论问题,运用有关的学科理论视角重点探讨了高考命题的高效性、公平性和科学性等基本原则。通过以上的系统研究,本研究得到几项关于我国高考命题变革的主要结论:一、高考命题方式的统分变革受到考试文化传统、国家结构形式、考试发展规律、高校办学要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二、高考命题从不分类的统一命题方式发展到分类命题方式符合世界范围内高校招考命题变革的一般趋势;三、统一高考与高校自主招生相结合的机制符合当代世界范围内通行的“统一命题考试+高校自主命题考核”的招生模式;四、不同的高校招考命题方式所对应的考试内容各有侧重点;五、实行不同命题方式的高校招生考试都能引发中学的应试教育现象。

张禹[8](2018)在《高考历史材料解析题呈现方式的对比 ——以2010-2017年新课标全国Ⅰ卷和江苏卷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材料解析题以新材料创设新情景,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取有效信息,运用正确的理论和方法去分析材料,完成相关问题。这既为命题者打开了高考历史的突破口,也有效地测量了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自1989年后,材料解析题很快取代了传统的问答题,成为历史试卷中主观题的唯一题型。此后,材料解析题不断发展创新,其呈现方式凸显出多样化、主题化、情境化及开放化的特点。因此,把握材料解析题的呈现方式,分析出题思路,在教学中按照该思路进行有效教学,是当前高中历史教学值得重视的问题。文章以新一轮课程改革为背景,通过对2010年至2017年新课标全国Ⅰ卷和江苏卷中材料解析题呈现方式实行多角度的对比考察,找寻二者存在的异同,从而帮助教师提高相应的教学策略,同时帮助学生提高解题的能力,有效地备战高考。然而根据笔者的调查发现,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并不能很好地以高考材料解析题呈现方式为指导,仍存在“固守教材,材料单一”、“主题模糊,逻辑不清”以及“缺少情境,缺乏探究”等问题,学生在解答材料解析题时也存在“兴趣不足”、“基础薄弱”及“能力欠缺”等状况。针对以上现状,教师可从以下四方面着手解决:(1)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材料教学;(2)运用主题教学,理清学科的逻辑;(3)情境教学,实现探究学习;(4)适当训练,加强对学生解答材料解析题的指导。学生也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解决:(1)增强对材料解析题的兴趣;(2)重视历史学科知识;(3)提高历史学科能力。

李新新[9](2017)在《新课改背景下河南省历史高考试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河南省2008年开始在高中一年级使用新课标历史教科书,2011年开始使用新课标历史高考试题,至今已有六套新课标历史高考试题。新课改以来,河南省历史高考试题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重要的变化。本文以新课改以来河南省历年历史高考试题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其结构及其内容,分析高考试题与教科书、课程标准之间的关系,总结新课改以来河南省历史高考试题的特点。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调研历史高考试题对中学历史教学的影响。本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绪论。主要是交代选题背景、选题意义、研究现状述评、研究理论基础和方法等。第二章新课改以前河南省历史高考试题的基本情况。主要从试题的内容编排、高考命题、试题结构等方面介绍新课改以前河南省历史高考试题的基本情况。第三章新课改以来河南省历史高考试题的统计分析。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分析新课改以来河南省历史高考试题的题型,二是对新课改以来河南省历史高考试题知识点覆盖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第四章新课改以来河南省历史高考试题的评价。分析河南省历史高考试题与课程标准、教科书的关系,总结新课改以来河南省历史高考试题的特点。第五章新课改背景下河南省历史高考试题对中学历史教学的影响。本章以新课改背景下河南省历史高考试题对中学历史教学影响为调查目的,选取信阳师范学院和息县一高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河南省历史教师和学生对新课改以来河南省历史高考试题的态度与看法,探寻中学历史学科“教”和“学”的问题,对中学历史教学提出建议。第六章结语。总结本研究的主要结论,提出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今后的研究提出设想与展望。

董永盛[10](2013)在《新课程背景下文综高考地理试卷评价研究》文中提出我国1999年启动新一轮课程改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首次明确提出改革基础教育课程,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人才培养目标调整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和灵魂,也是地理高考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新一轮高考改革确立了“坚定不移地推进素质教育,衔接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与高校选拔人才相适应”的指导思想。新一轮高考改革后的地理高考试卷是否推进了素质教育,体现了新课程理念,是否实现了良好的选拔功能,需要对地理高考试卷进行客观评价。本论文研究以现当代教育学和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为理论指导,以“三个面向”为指导思想,以地理课标精神实质和考试大纲为依据,以地理高考试卷评价研究为主要内容,涉及以下几个部分。论文第一部分,简要说明了新课程背景下文综高考地理试卷评价的背景和意义;概括了国内外关于地理高考试卷评价的研究现状和相关成果;简述了研究目的与内容、研究思路与方法。论文第二部分,主要从认识地理高考试卷评价与地理高考改革关系、把握地理高考试卷评价与地理新课程关系、探讨地理高考试卷评价与地理教学关系阐释地理高考试卷评价与地理新课程。论文第三部分,主要从地理高考试卷评价的基础知识(涉及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世界地理与中国地理、主干知识与一般知识)、学科能力(涉及基本能力和核心能力)、学科特色评价(涉及区域性与综合性、生活性与实践性、时代性与开放性)三方面阐释了地理高考试卷评价主要内容。论文第四部分,主要从地理高考试卷评价基本环节(涉及合理抽样、统计分析、综合评价)用案例进行探讨说明,并对试卷分析常用的难度、区分度、信度、效度等进行了综合说明。在综合评价中也进行了考生答卷评析和教学建议的研究。论文结语部分,对全文进行了简要概括,提出需要深化和探讨的问题:①如何科学运用教育测量理论对地理高考试卷评价。②因地理学科的综合性特点,所举部分案例分析归类为个人的一已之见,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未必能全面领会每一道、每一套高考题体现的命题者意图。③未对地理基本技能评价进行研究。④未对地理高考试卷的思想性进行研究。

二、2002年文综(历史)答卷失误分析——兼谈2003年高考文综(历史)复习备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002年文综(历史)答卷失误分析——兼谈2003年高考文综(历史)复习备考(论文提纲范文)

(2)高考模拟试题分层测评的设计研究 ——以中国区域地理专题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国外研究状况
        一、地理试题命题的研究
        二、模拟试题的研究
        三、地理高考备考策略的研究
        四、教学测评研究
        五、归纳
    第三节 研究目标及内容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内容
        三、论文结构
    第四节 研究手段及技术方向
        一、研究方法
        二、技术方向
第二章 理论研究及概念界定
    第一节 理论研究
        一、教育测量学理论
        二、SOLO分类评价理论
        三、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四、高考地理考试大纲
    第二节 概念界定
        一、模拟试题
        二、分层测评
        三、中国区域地理
    第三节 测评方法
        一、分层整群抽样
        二、试卷等级质量分析
        三、描述性统计
        四、推断性统计
第三章 高考模拟题的调查研究
    第一节 调查问卷的制定
        一、问卷的组建情况
        二、问卷的合理性检验
        三、问卷的使用及分析
    第二节 问卷结果阐述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
        二、模拟试题测评前准备
        三、模拟试题测评现状
        四、教师对模拟试题的评价
        五、模拟试题的测评效果
        六、教师对模拟试题的期许
    第三节 高考地理模拟试题的不足之处
        一、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体现不明显
        二、试题难度结构不合理
        三、综合题的答案不严谨
        四、试题的命制缺乏科学性
第四章 模拟试题分层测评体系的确立
    第一节 评价指标设置的依据
        一、高中地理课程的地位
        二、地理学科能力评估要素
        三、模拟试题能力评价指标的确立
    第二节 调查对象的选取
        一、选取标准
        三、调查对象的构成
    第三节 高考模拟题的命题步骤
        一、模拟试题命制的原则
        二、制定双向细目表
        三、模拟试题分层设计的基本路径
        四、试卷有效性的评判
第五章 高考模拟试题的统计分析
    第一节 测评工具的质量分析
        一、试题回收情况
        二、效度分析
        三、信度分析
        四、难度和区分度分析
    第二节 模拟试题内容与能力指标的分析
        一、模拟试题考点内容分析
        二、模拟试题中考查能力指标分析
        三、总结
    第三节 模拟试题测评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一、整体总分描述性统计
        二、不同学校整体总分描述性统计
        三、总结
    第四节 样本在试题中响应的重难点定位分析
        一、模拟试题的重点定位
        二、模拟试题的难点定位
    第五节 不同类型学生在试题中响应的重难点定位分析
        一、不同类型学生在模拟试题中的重点定位
        二、不同类型学生在模拟试题中的难点定位
        三、不同类型学生能力指标与总分响应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第六节 不同性别学生在模拟试题中响应的重难点定位分析
        一、男女生在能力指标上响应的重点分析
        二、男女生在能力指标上响应的难点分析
第六章 结论整理
    第一节 结论
        一、调查了高考模拟试题设计时存在的问题
        二、建立起了高考模拟试题能力评价指标
        三、模拟试题有良好的有效性、可靠性和预测性
        四、重难点有共性和差异性的特征
        五、不同类型和性别的学生学习水平有差异
    第二节 讨论模拟题预测准确率的影响因素
        一、提高准确率的有利因素
        二、提高准确率的不利因素
    第三节 研究对策
        一、教学方法
        二、学习方法
    第四节 创新发展
    第五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其它科研成果
致谢

(3)2015-2019年高考历史全国卷选择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缘由
    (二) 研究现状
    (三) 研究目标、内容及方法
一、选择题内容分析
    (一) 题干内容比例分析
        1.通史比例
        2.专题比例
    (二) 题干内容类型分析
        1.文字材料
        2.图片材料
        3.数据材料
    (三) 题干设问方式分析
        1.因果分析的设问方式
        2.史论结合的设问方式
        3.有主语无谓语的设问方式
    (四) 题枝(选项)分析
        1.正确选项具有唯一性科学性
        2.错误选项具有仿真性迷惑性
二、选择题的命制及发展趋势分析
    (一) 选择题的命制特点
        1.材料丰富,情景多样
        2.多学科交叉,综合性强
        3.注重基础知识和重点知识
    (二) 选择题的发展趋势
        1.注重对核心素养的考查
        2.注重情景的全新性和多样性
        3.注意新增知识点的考察
三、高考生解答选择题状况调查及分析
    (一) 基于问卷调查的分析
        1.高考生解答历史选择题基本情况
        2.目前高考生面临的困难
        3.高考生对不同种类历史选择题的喜好
    (二) 基于教师访谈的分析
四、教学策略和方法启示
    (一) 专门训练和日常渗透相结合
        1.解答步骤
        2.解答窍门
    (二) 知识点的学习求细、深、灵
    (三) 培养历史素养,跨学科汲取营养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湖北中考历史试题研究(2014年-2018年) ——以荆州卷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二 研究现状
    三 研究方法
    四 重难点及创新之处
第一章 湖北省中考政策考察
    一 中考制度基本演进
        (一)发展与变革
        (二)优化与完善
        (三)教育大众化
    二 中考历史试卷命题依据
        (一)新课程改革是命题基础
        (二)政史合卷的命题政策要求
    三 中考历史试卷命题的价值导向
        (一)中考的意义与价值追求
        (二)湖北省“绿色教育”理念的指导
        (三)国家对中学历史核心素质培养的重视
第二章 湖北省中考历史试卷分析
    一 中考历史试题题型结构
        (一)试题分值分布情况
        (二)选择题部分试题题型
        (三)试题考点分布情况
        (四)非选择题部分试题题型
    二 试题失分原因分析
        (一)填涂答案方式造成的失分因素
        (二)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容易混淆知识点
        (三)分析材料能力不强,搬运资料现象严重
        (四)综合知识运用能力有待提高
        (五)加强审题能力,转变答题态度
第三章 湖北省中考历史试卷命题特点
    一 渗透核心思想与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
    二 关注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并进
    三 注重历史人文特征,感受人类灿烂文化
    四 内容丰富,突出历史学科综合性特色
第四章 中考历史试卷命题的思考
    一 对荆州市中考历史命题的建议
        (一)注重题型多样化,改变单一模式
        (二)精炼材料内容,提高综合性
        (三)注重科学性,规范问题细节
    二 中考历史试卷命题对初中历史教学的启示
        (一)提高专业素养,论从史出
        (二)优化教学方式,加强历史能力培养
        (三)加强教学中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地位
        (四)关注社会热点,聚焦时事政治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5)历史高考题中明清史的呈现方式及内容研究 ——以2013-2018年全国卷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缘起
    (二) 研究意义
    (三) 研究现状
    (四) 研究思路
    (五) 研究方法
    (六) 概念界定
一、明清史知识在历年高考试题中的呈现方式
    (一) 命题依据“考纲”和“课标”
    (二) 考点主要突出必备知识
    (三) 考查注重学科关键能力
二、明清史知识在历年高考试题中的内容分析
    (一) 试题中明清史考点的呈现规律
        1. 明清史内容在试题中所占比重较高
        2. 明清史试题在试卷中序号位置固定
        3. 突出唯物史观的指导
        4. 重视命题语言的表达
    (二) 明清史考题中的史料运用与解读
        1. 史料选择的类型多样
        2. 重视史料实证的运用
        3. 史料之间的关联紧密
        4. 史料解读重多元互证
    (三) 历年明清史考试试题的内容评价
        1. 落实核心素养,体现高考改革
        2 试题载体多样,设计推陈出新
        3. 落实基础知识,考查隐形知识
        4. 注重问题引领,突出能力考查
三、学生对明清史试题的答题情况分析
    (一) 学生对明清史试题答题情况的总体评价
        1. 明清史的试题在高考考查中难度较大
        2. 明清史的试题在高考考查中区分度明显
    (二) 学生对明清史试题答题情况的差异性分析
        1. 同一类型的试卷难度持平
        2. 学生掌握程度尚存在差异
    (三) 学生在明清史试题答题中的失分原因分析
        1. 学生在选择题中失分的原因分析
        2. 学生在非选择题中失分的原因分析
四、关于明清史教学的建议与策略
    (一) 把握“考纲”和“课标”,明确教学目标
        1. 明清史考试大纲的解读
        2. 明清史课程标准的解读
    (二) 依托史料教学,培养学科能力
        1. 引导学生阅读,拓展知识视野
        2. 创设历史情境,学会解决问题
    (三) 通史结合专题,落实核心知识
        1. 构建知识体系,形成整体思维
        2. 整合专题复习,深化历史认识
    (四) 训练解题方法,提升解题能力
        1. 分析试题结构,寻找解题规律
        2. 研究设问形式,规范学生答题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6)提高高中历史教师命题能力问题研究 ——基于平阳、丰县、昆山三地为主的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与意义
    二、相关概念界定
    三、学术史回顾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五、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高中历史教师命题现状分析
    第一节 《高中历史教师命题现状》调查与分析
        一、《高中历史教师命题现状》的问卷调查
        二、《高中历史教师命题能力》的结果分析
    第二节 基于昆山某中学高一月考试卷(2019.4)的分析
        一、昆山某中学高一月考试卷(2019.4)
        二、从试卷看教师命题能力状况
第二章 制约高中历史教师命题能力的因素
    第一节 外部影响因素
        一、高等师范教育历史命题教学的缺憾
        二、教育主管部门对教师命题培训的忽视
        三、普通高中命题校本教研活动的缺失
        四、试题资料泛滥对教师命题的冲击
    第二节 教师自身因素
        一、命题意识相对淡薄
        二、教学任务过于繁重
        三、个人闲暇时间过少
第三章 提高高中历史教师命题能力的措施
    第一节 高等师范教育重视学生命题能力培养
        一、增设命题相关课程
        二、加强职前命题实践
    第二节 教育主管部门加强教师命题培训
        一、重视命题培训工作
        二、创新命题培训模式
    第三节 普通高中重视教师命题能力培养
        一、学校管理层要重视命题工作
        二、定期考核评价教师命题能力
        三、积极开展命题校本教研活动
    第四节 教师转变观念提升命题水平
        一、充分认识命题的重要性
        二、加强命题理论知识学习
        三、强化命题实践训练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高考命题的历史与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的问题、概况与意义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
    三、文献综述
    四、研究的框架与方法
第一章 科举考试命题的演进
    第一节 隋唐科举考试命题变革
    第二节 宋代科举考试命题变革
    第三节 明清科举考试命题变革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民国时期高校招生考试命题的演变
    第一节 大学自主招考命题阶段
    第二节 国家统一招考命题阶段
    第三节 多种招考命题方式并存阶段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新中国高校招生考试命题沿革
    第一节 高考命题方式的统分变革
    第二节 高考命题内容的调整与演变
    第三节 高校自主招生命题的实施与进展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境外高校招生考试命题变革
    第一节 美国高校招生考试命题变革
    第二节 日本高校招生考试命题变革
    第三节 台湾地区高校招生考试命题变革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高考命题改革的现实考察
    第一节 高考分省命题方式的实施情况
    第二节 高考全国统一命题方式的实施现状
    第三节 高考命题内容的设置情况——以科目、考纲、试卷、试题为视角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高考命题的理论研究
    第一节 高考命题效率问题的理论探讨
    第二节 高考命题公平性的理论探讨
    第三节 高考命题科学性的理论探讨
    本章小结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后记
博士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8)高考历史材料解析题呈现方式的对比 ——以2010-2017年新课标全国Ⅰ卷和江苏卷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四、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高考材料解析题呈现方式概述
    第一节 材料解析题呈现方式的基本要义
        一、材料解析题呈现方式的概念
        二、材料解析题呈现方式的特点
    第二节 材料解析题呈现方式的分类
        一、按表现形式分类
        二、按设问方式分类
        三、按考查能力分类
第二章 新课标全国Ⅰ卷和江苏卷材料解析题呈现方式的异同及评价
    第一节 新课标全国Ⅰ卷和江苏卷材料解析题呈现方式的共性
        一、材料丰富,语言精炼
        二、扎根材料,设问灵活
        三、能力考查全面,彰显学科素养
        四、解题开放,关注创新
    第二节 新课标全国Ⅰ卷和江苏卷材料解析题呈现方式的差异
        一、选材的差异
        二、设问结构组成的差异
        三、能力载体及层级的差异
        四、解题开放程度的差异
    第三节 新课标全国Ⅰ卷和江苏卷材料解析题呈现方式的评价
        一、呈现方式的优点
        二、呈现方式的缺点
第三章 高考材料解析题呈现方式范式下教学现状调查与对策
    第一节 基于教师的角度
        一、教师在教学中面临材料解析题呈现方式存在的问题
        二、对教师的教学建议
    第二节 基于学生的角度
        一、高中生在解答材料解析题时存在的问题
        二、给学生的学习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新课改背景下河南省历史高考试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关于历史高考试题的研究
        1.3.2 关于河南省历史高考试题的研究
    1.4 研究理论基础和方法
        1.4.1 研究理论基础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新课改以前河南省历史高考试题的基本情况
    2.1 文革结束初期的探索阶段(1977 至 1993)
    2.2 “3+2”模式阶段(1994 年至2000年)
    2.3 “3+综合”模式阶段(2001 年至2010年)
第3章 新课改以来河南省历史高考试题的结构与内容
    3.1 新课改以来河南省历史高考试题的结构
        3.1.1 选择题及其命题设计
        3.1.2 材料解析题及其命题设计
        3.1.3 选考题及其命题设计
    3.2 新课改以来河南省历史高考试题的内容
        3.2.1 必修1政治史
        3.2.2 必修2经济史
        3.2.3 必修3思想文化史
        3.2.4 选修部分
第4章 新课改以来河南省历史高考试题的评价
    4.1 河南省历史高考试题与课程标准、教科书的关系
        4.1.1 历史高考与新课标的关系
        4.1.2 历史高考与教科书的关系
    4.2 新课改以来河南省历史高考试题特点
        4.2.1 试题结构呈现时序性
        4.2.2 重点考查主干知识,体现主题立意
        4.2.3 凸显历史学科素养的考查
        4.2.4 突出能力立意的考查
        4.2.5 关注热点问题,突出时代性
        4.2.6 必修和选修知识点更加融合
第5章 新课改背景下河南省历史高考试题对中学历史教学的影响
    5.1 调查的基本情况
        5.1.1 调查目的
        5.1.2 调查时间
        5.1.3 调查对象
        5.1.4 调查方式的设计与实施
        5.1.5 调查结果
    5.2 调查结果反映出中学“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
        5.2.1 调查结果反映出教师存在的问题
        5.2.2 调查结果反映出学生存在的问题
    5.3 对中学历史教学的建议
        5.3.1 对历史教师教学的建议
        5.3.2 对学生学习历史的建议
第6章 结语
    6.1 主要结论
    6.2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致谢

(10)新课程背景下文综高考地理试卷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简析
        1.2.2 国内研究现状简析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2 地理高考试卷评价与地理新课程
    2.1 地理高考试卷评价与地理高考改革
        2.1.1 地理高考是地理高考试卷评价的基础
        2.1.2 地理高考试卷评价促进地理高考改革
    2.2 地理高考试卷评价与地理新课程
        2.2.1 地理课程标准是地理高考试卷评价指南
        2.2.2 地理高考试卷评价促进地理课程理念落实
    2.3 地理高考试卷评价与地理教学
        2.3.1 地理高考试卷评价是地理教学的基本内容
        2.3.2 地理教学改革提升地理高考试卷评价质量
3 地理高考试卷评价主要内容
    3.1 地理基础知识评价
        3.1.1 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知识
        3.1.2 世界地理与中国地理知识
        3.1.3 地理主干知识与一般知识
    3.2 地理学科能力评价
        3.2.1 地理基本能力评价
        3.2.2 地理核心能力评价
    3.3 地理学科特色评价
        3.3.1 区域性与综合性
        3.3.2 生活性与实践性
        3.3.3 时代性与开放性
4 地理高考试卷评价基本环节
    4.1 合理抽样
        4.1.1 抽样方式选择
        4.1.2 抽样基本步骤
    4.2 统计分析
        4.2.1 统计分析方式
        4.2.2 统计分析进行
    4.3 综合评价
        4.3.1 评价原则和要求
        4.3.2 试卷评析与试题评析
        4.3.3 答卷评析与教学建议
5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A
致谢

四、2002年文综(历史)答卷失误分析——兼谈2003年高考文综(历史)复习备考(论文参考文献)

  • [1]2011-2022年高考历史全国卷对中共党史的考查分析与教学建议[D]. 徐琦.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2]高考模拟试题分层测评的设计研究 ——以中国区域地理专题为例[D]. 刘彦霞.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3]2015-2019年高考历史全国卷选择题研究[D]. 吕彦秋.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 [4]湖北中考历史试题研究(2014年-2018年) ——以荆州卷为例[D]. 王晗. 海南师范大学, 2020(01)
  • [5]历史高考题中明清史的呈现方式及内容研究 ——以2013-2018年全国卷为例[D]. 朱庆龙.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1)
  • [6]提高高中历史教师命题能力问题研究 ——基于平阳、丰县、昆山三地为主的考察[D]. 邱静静. 苏州大学, 2019(04)
  • [7]高考命题的历史与理论研究[D]. 刘亮. 厦门大学, 2018(07)
  • [8]高考历史材料解析题呈现方式的对比 ——以2010-2017年新课标全国Ⅰ卷和江苏卷为例[D]. 张禹. 扬州大学, 2018(12)
  • [9]新课改背景下河南省历史高考试题研究[D]. 李新新. 信阳师范学院, 2017(01)
  • [10]新课程背景下文综高考地理试卷评价研究[D]. 董永盛. 重庆师范大学, 2013(06)

标签:;  ;  ;  ;  ;  

2002年文学综合(历史)答题卡错误分析——兼论2003年高考文学综合(历史)复习准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