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ion KTP/532nm激光治疗小儿草莓血管瘤57例

Orion KTP/532nm激光治疗小儿草莓血管瘤57例

一、Orion KTP/532nm激光治疗婴幼儿草莓状血管瘤57例(论文文献综述)

张成[1](2019)在《595nm脉冲染料激光在儿童皮肤病中的临床应用》文中指出第一部分595nm脉冲染料激光小光斑联合大光斑治疗儿童面部蜘蛛痣的疗效观察背景介绍:蜘蛛痣(Spidernevi,SN)是常见的血管疾病之一。先前已经描述了 SN的不同治疗方法,包括电凝聚、氩激光、脉冲染料激光(pulsed-dye laser,PDL)、磷酸氧钛钾(KTP)激光和1064 nm钕钇铝石榴石(Nd:YAG)激光。这些方法是有效的,但可能需要良好的技术操作,多次治疗,并经常导致疤痕或色素沉着。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595nm PDL使用小光斑联合大光斑治疗儿童面部蜘蛛痣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期间安徽省儿童医院皮肤科采用595nm PDL治疗面部蜘蛛痣的患儿110例,年龄在0.2-12岁之间。按照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小光斑联合大光斑组和大光斑组,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的统计学方法包括:独立样本T检验,曼-惠特尼秩和检验,卡方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P值小于0.05有统计学意义。6周后复诊,疗效不佳者继续治疗,直到皮损消退。随访时间一年以上。结果:小光斑联合大光斑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大光斑组,一次治愈率分别为90.9%和53.0%(χ2=17.937,P<0.001)。对于蜘蛛体中央痣体直径≥1mm的皮损,小光斑联合大光斑组的一次治愈率为100%,大光斑组为34.8%(χ2=20.780,P<0.001)。对于蜘蛛体中央痣体直径<1 mm的皮损,小光斑联合大光斑组的一次治愈率为82.6%,大光斑组为62.8%(χ2=3.961,P=0.138)。两组的不良反应和复发率无差异(分别是 P=0.141 和 P=1.000)。结论:595 nm PDL小光斑联合大光斑可以有效,安全地用于治疗儿童面部蜘蛛痣,尤其是中央痣体直径大于等于1 mm蜘蛛痣的最佳选择。第二部分595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儿童化脓性肉芽肿的疗效观察背景介绍:化脓性肉芽肿是皮肤和粘膜的常见良性血管性病变,易发生溃疡和出血。目前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冷冻疗法,C02激光,磷酸氧钛钾激光,钕:钇铝石榴石激光和脉冲染料激光。目的:观察595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儿童化脓性肉芽肿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2016年1月到2019年1月,安徽省儿童医院皮肤科采用595nm脉冲染料激光小光斑和高能量密度治疗参数(光斑3mm,脉宽1.5ms,能量密度16.5-19.5 J/cm 2)治疗儿童化脓性肉芽肿106例,观察疗效、不良反应及复发率。结果:595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儿童化脓性肉芽肿的1次治疗后治愈率为77.4%,2次治疗后总治愈率为91.5%,经3次以上多次治疗后总治愈率达到了 95.3%。不良反应中术中破溃出血2例,出现轻度色素沉着4例,色素减退1例,随访6个月无复发。结论:595nm脉冲染料激光采用小光斑和高能量密度参数治疗儿童化脓性肉芽肿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及复发率低。第三部分外用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联合595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婴儿浅表性血管瘤的疗效研究背景介绍:595nm脉冲染料激光(PDL)和1,064nm钕:钇铝石榴石(Nd:YAG)激光已成功用于治疗婴儿血管瘤。近年来,局部使用β-受体阻滞剂,特别是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在治疗婴儿血管瘤方面具有前景。目的:探讨外用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联合595nm PDL治疗婴儿浅表性血管瘤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安徽省儿童医院皮肤科采用595 nm PDL或联合外用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治疗116例婴儿浅表血管瘤。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n=60例)使用595nm PDL治疗;联合治疗组(n=56例)使用595nm PDL联合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治疗。采用卡方检验比较对照组和联合治疗组的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时按照年龄、性别、发病部位、皮损面积和治疗次数分组,比较这些因素与疗效的关系。结果:在联合治疗组的浅表血管瘤中观察到显着疗效,有效率为76.8%,平均治疗次数为(2.18±1.16)次。对照组有效率为56.7%,平均治疗次数为(2.05±1.35)次。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5.254,P=0.022),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1.464,P=0.226)。疗效在不同性别(χ2=0.208,p=0.649)间分布无统计学差异。疗效在不同年龄(χ2=5.254,p=0.022)、发病部位(χ2=6.561,p=0.038)、皮损面积(χ2=4.179,p=0.041)和治疗次数(χ2=22.197,p<0.001)之间分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595nm脉冲染料激光与联合外用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是治疗婴儿浅表性血管瘤的安全有效方法。与单用PDL治疗相比,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更好。血管瘤治疗效果还与患者年龄、发病部位、皮损面积和治疗次数有关。第四部分595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儿童顽固性寻常疣的疗效观察背景介绍:寻常疣是常见的由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的皮肤病,可以以各种方式去除,但尚未发现特效疗法。医生面临着挑战,尤其是治疗顽固性疣。有人提出,脉冲染料激光(PDL)治疗的成功在于疣含有增生扩张的血管。目的:确定595nm PDL在治疗儿童顽固性寻常疣中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调查了 2016年1月至2018年7月在安徽省儿童医院皮肤科接受595nm PDL治疗的顽固性寻常疣患儿的医疗记录。随访时间为12个月以上。结果:60例顽固性寻常疣患儿共147个疣体接受595nm PDL治疗。76.9%的疣体完全被清除,平均治疗次数3.1±1.2次。会阴和肛周以及面部疣的完全清除率为100%,手部疣完全清除率为90.5%,跖部疣为61.5%,四肢疣为66.7%。147例疣体中,9例(6.1%)治疗后出现色素减退,3例(2.0%)出现色素沉着过度,3例(2.0%)出现水疱,2例(1.4%)出现轻微瘢痕,4例(2.7%)出现激光后即刻瘙痒反应。在12个月或更长时间的随访期后,80.3%的疣体没有复发。结论:595nm PDL是治疗儿童顽固性疣的有效,安全的替代治疗方法,会阴和肛周及面部的顽固性疣的疗效最佳。副作用少,远期复发率低。

刘春晖[2](2019)在《595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皮肤血管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595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各种皮肤血管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收集2017年6月至2018年10月间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皮肤外科门诊的325例皮肤血管性疾病患者,均应用595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回顾性研究和分析不同性别、年龄、皮损类型、部位及面积等因素对激光治疗的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关系。所有患者随访超过3个月,明确相关不良反应是否得到改善。结果:各种类型的皮肤血管性疾病治疗的有效率分别为:鲜红斑痣68.2%,蜘蛛痣98.3%,毛细血管扩张100.0%,草莓状血管瘤96.0%,混合型血管瘤70.6%,海绵状血管瘤13.8%;16岁组和712岁组治疗效果较好,有效率分别为92.5%和89.1%;不同部位的皮肤血管性疾病治疗的有效率分别为:眼周82.6%,头面部84.5%,躯干80.2%,四肢82.0%;病变面积越小,有效率越高,病变面积≤1cm2的有效率为87.8%,明显高于其他三组;治疗效果与性别无关;不良反应以暂时性充血水肿为主,均在12天内消退。结论:总之,595nm脉冲染料激光更充分地利用了选择性光热作用,除了对于海绵状血管瘤等深层病变基本无效外,对浅表皮肤血管疾病的治疗具有显着效果。另外,由于其配备了动态冷却装置,安全性高,副作用少,目前是治疗皮肤血管性疾病比较理想的选择,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童务华[3](2017)在《脉冲染料激光祛除鲜红斑痣的临床效果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究585 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鲜红斑痣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采用585 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的鲜红斑痣患者130例,参数设置:脉宽0.52 ms,能量7.08.0 J,间隔为每个月1次,共治疗5次。每次治疗前和治疗后半月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130例患者治疗3次后总有效率为50%,0.53岁组痊愈5例、显效35例、有效13例、无效3例,治疗有效率71.43%,明显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年龄越小,治疗效果越好;鲜红/紫红型痊愈5例、显效30例、有效7例、无效1例,有效率81.39%,较粉红型、增厚/结节型明显较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皮损面积>15 cm痊愈0例,显效13例,有效1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40.63%,有效率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加,治疗有效率逐渐升高;治疗过程中4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8%。结论对于鲜红斑痣的治疗585 nm脉冲染料激光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不良反应较少,并对于鲜红/紫红型皮损效果更佳,临床可视情况选择使用。

於林军[4](2016)在《噻吗洛尔治疗浅表婴幼儿血管瘤的近期疗效与安全性评价》文中认为1研究背景:婴幼儿血管瘤(infantile hemangioma, IH)是婴幼儿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发病率高达8.7%~12.7%。好发于头面部,约占全身的60%,其次是躯干和四肢。该疾病具有独特的生命周期,病程可分为增生期、消退期和消退完成期3个阶段。因其有自行消退的可能,因此部分学者对其采用了等待观察。然而在瘤体的增生期内,部分病灶可快速增长,不仅可以引起溃疡、出血、瘤体部位相关机能障碍,还可对患儿家长带来较大的精神负担,甚至对患儿带来不可预知的心理阴影。因此,大部分患儿家长都迫切希望积极治疗。2008年Leaute-Labreze等首次报道了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具有较好疗效。噻吗洛尔,与普萘洛尔同属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Guo和Ni在2010年首次报道了他们利用噻吗洛尔治疗1例4个月的眼睑浅表婴幼儿血管瘤并取得成功,这无疑为婴幼儿血管瘤患儿带来了福音。因此,我们对124例浅表婴幼儿血管瘤分别采用外涂噻吗洛尔滴眼液和等待观察进行了前瞻性研究,对其近期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价。目的:通过对噻吗洛尔滴眼液外用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疗效及安全性的评价,为治疗提供统计学依据,进而提供一种可供选择的有效的安全的治疗手段。方法:2012年3月至2012年11月对124例浅表婴幼儿血管瘤根据家属自愿的原则分为治疗组(外涂噻吗洛尔滴眼液)和观察组。记录患儿的姓名、性别、年龄、瘤体部位、瘤体大小、颜色、质地的改变及不良反应等。由3名具有临床经验的专科医生结合图片等相关资料,对患儿用药前用药后1周及用药后4个月的疗效分别进行评价。疗效评定分为三级,Ⅰ级(无效:表现为瘤体继续增长),Ⅱ级(控制生长:瘤体未继续增长,其大小、颜色、质地等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Ⅲ级(促进消退:瘤体变小、颜色变浅、质地变软等)。结果:101例患儿接受外涂噻吗洛尔滴眼液,23例采取等待观察,其中,治疗组在涂药1周后大部分患儿可见瘤体颜色开始变暗、质地变软;涂药4个月时,Ⅲ级患儿达57例(56.4%),其中完全消退或仅残留毛细血管扩张的有12例,Ⅱ级36例(35.6%),Ⅰ级8例(7.9%)。总体有效率(Efficacy rate, ER)达到了92.1%,消退率(Regression rate, RR)为56.4%。6个月以内组和6个月以上组的有效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消退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以内组的消退率高于6个月以上组。所有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现全身或局部不良反应。而观察组在4个月后Ⅰ级15例(65.2%),Ⅱ级7例(30.4%),Ⅲ级1例(4.3%),消退率和有效率较治疗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明显低于治疗组。结论:外用噻吗洛尔对浅表婴幼儿血管瘤疗效明显,安全性较高,无全身或局部不良反应发生,可作为治疗6个月以内增生期浅表婴幼儿血管瘤的方法之一。

孙中泱[5](2014)在《联合聚桂醇的综合治疗方案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疗效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婴幼儿血管瘤是婴幼儿最常见的良性血管肿瘤,我国婴幼儿血管瘤发病率大约为4-8%。目前婴幼儿血管瘤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本研究着重探讨联合聚桂醇的综合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一些参考。方法:统计从2009年1月到2013年12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124例婴幼儿血管瘤患儿的治疗情况,分为对照组(64例)与观察组(91例)。对照组采用局部注射硬化剂(平阳霉素+曲安奈德)联合口服普萘洛尔的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聚桂醇进行局部注射治疗。根据病人的症状改善情况、体格检查以及治疗前后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比评价临床治疗效果,通过治疗过程及治疗后出现的并发症情况进行安全性评估。结果:所有治疗后的患儿经过6-18个月的随访,统计结果如下:(1)、观察组(91例):治愈57例,显效21例,有效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4.5%;对照组(64例):治愈28例,显效16例,有效9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82.8%;2组在总有效率方面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发生血管瘤破溃4例,治疗后局部组织凹陷3例;对照组发生血管瘤破溃9例,局部组织凹陷5例。两组就破溃进行单一的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就组织凹陷进行单一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织凹陷的发生率进行直观对比,也呈现明显降低趋势。结论:通过我科室的临床对比研究发现,联合聚桂醇的综合治疗方案具有更好的临床应用价值。不仅治疗的有效率得到显着提高,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也有所降低。尤其对于会阴部、眶周等重要解剖部位,聚桂醇具有更高的安全性,有效的减少破溃和凹陷等并发症具有重要的治疗意义。联合应用聚桂醇,不仅可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还可以减少平阳霉素和曲安奈德的用药剂量,从而有效的降低平阳霉素的毒副作用以及长期应用激素的严重不良反应。因此可以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合理的调整三种药物的用药比例,必要时可以增加聚桂醇的剂量,或单独使用聚桂醇注射液或泡沫制剂进行局部封闭治疗,以获得更好的治疗结果。

刘盛秀[6](2012)在《盐酸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鲜红斑痣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介绍:鲜红斑痣是由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及畸形所致,组织学上不表现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该病仅在新生儿中的发病率为0.3~0.5%。皮损难自行消退,随年龄增长皮损逐渐增厚并出现不同程度结节。近20年来激光与光子治疗技术的发展,使PWS治疗取得进步。脉冲染料激光(PDL)被认为是治疗PWS金标准。PDL治疗PWS大多有效,但仅10%~15%病例经过多次治疗后皮损完全清除,部分PWS病例对PDL治疗表现抵抗。目的:总结595nm脉冲染料激光(PDL)治疗鲜红斑痣(PWS)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595nmPDL治疗抵抗的PWS特点,为进一步探索出更加有效的治疗手段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6年8月至2011年8月采用595nmPDL治疗PWS的病例资料。疗效的评价采用治疗前后照片的比较,由患者或者患者家人、未参与治疗的皮肤科医师完成。并对患者年龄、皮肤分型、皮损部位、皮损大小、皮损类型等进行分类,总体疗效按照痊愈、显效、有效和无效进行评判,并统计治疗中各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采用统计学处理,分析上述各种因素对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影响,重点对治疗抵抗型PWS的临床特点进行研究,分析可能存在的原因。结果:1285例PWS患者在此期间接受了595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去除没有详细登记资料患者,以及同时有2个或2个以上部位皮损的患者,最后具备完整病例随访资料患者1036例。年龄为0~60岁,平均为11.87±12.72岁;男性417例、女性619例;FitzpatrickⅢ型660例(63.71%)、Ⅳ型376(36.29%);皮损位于颜面部862例(83.20%)、位于四肢等其他部位174例(16.80%);皮损面积在1~5cm2最多,占35.91%,其次为5~20cm2,占34.17%;皮损类型分布为粉红型色149例(14.09%)、鲜红型719例(69.40%)、紫红型88例(8.49%)和增生型83例(7.80%);治疗次数为1~14次,平均为3.85±2.23次;疗效的分布为痊愈147例(14.19%)、显效387例(37.36%)、有效349例(33.69%)和无效153例(14.77%);56例在接受>6次治疗后达到疗效平台期,再次接受PDL治疗无效,即治疗抵抗型PWS为20.17%(153+56/1036,治疗无效+治疗>6次后疗效平台期病例)。面积越小、年龄越小对应的疗效越好(均为P<0.05)。不良反应主要为接受治疗区域疼痛、紫癜(952例,91.89%)和水肿(457例,44.11%);术后色素沉着182例(17.57%)、色素减退115例(11.10%)、萎缩性疤痕38例(3.67%)、增生性疤痕3例(0.29%)、溃疡3例(0.29%)。结论:595nmPDL治疗PWS总体有效率较高,但临床痊愈患者比例不高,部分患者对PDL治疗产生抵抗或无效。背景介绍:光动力(Photodynamic therapy, PDT)治疗皮肤血管瘤是以光、光敏剂和氧的相互作用为基础一种新的治疗手段,光敏剂进入体内后富集于瘤体血管内皮细胞中,在合适光源照射下,光敏剂被激活,产生活性氧。活性氧与细胞内生物大分子作用,产生毒性光化学反应,破坏细胞结构和功能,引起细胞死亡或凋亡。PDT治疗皮肤PWS主要是通过选择性损伤并阻塞真皮浅层扩张畸形的毛细血管网以消除病变,同时又不损伤位于其上的表皮层和真皮深层组织实现。目前普遍受到关注的是ALA局部应用,再在现有激光器的作用下,试图对PWS进行PDT和PDL的治疗尝试。有学者应用鸡冠为动物模型,采用局部注射或静脉注射的方法在鸡冠中测得ALA的代谢产物PpIX高度浓集,提示局部注射可以用于光动力疗法光敏剂给药方式。受其启发,为进一步探讨其治疗机理,本研究采用莱亨鸡鸡冠为实验动物模型,局部外用ALA后,再用595nmPDL为作用光源治疗PWS。目的:探讨局部外用ALA涂抹后,再应用595nmPDL治疗PWS作用机制。方法:取6月龄雄性莱亨鸡21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7只。鸡冠未处理侧作为自身对照。A组不作任何处理;B组右侧面先局部涂抹ALA3-4小时后,再以595nmPDL作用;C组右侧面单纯以595nmPDL作用。观察处理后动物一般情况,并于处理后14d取各组鸡冠组织块行HE染色观察,计算毛细血管减少率,并行TUNEL染色观察血管内皮细胞凋亡情况。三维皮肤CT观察处理后的局部血流变化。电镜观察处理侧和未处理侧血管超微结构变化。皮肤生理检测处理侧与未处理侧生理指标的变化(PH、水分、油脂、血色素)。结果:术后动物一般情况良好,无死亡。A组、B组对照侧和C组对照侧鸡冠外形及色泽无明显变化,其余各组出现灰白斑,组织水肿、紫癜样改变和部分黑痂。组织学观察A组、B组自身对照侧和C组自身对照侧鸡冠无明显变化;B组处理侧、C组处理侧可见组织液渗出、水肿、炎性细胞浸润、血管数目减少、血管管径变小及管腔内血栓形成,部分血管内皮细胞凋亡。B组处理侧和C组处理侧毛细血管减少率分别为61.16%±14.59%和48.53%±6.02%;凋亡指数分别为101.23±8.16和80.11±7.26;自身对照以及组间比较均有差异(P<0.01)。结论:局部涂抹ALA后可被血管内皮细胞透皮吸收,在595nm PDL作用下,其对血管的封闭作用比单纯应用595nm PDL强。背景介绍:PWS治疗方法很多,但这些方法疗效都有限,而且存在不同的不良反应。结合我们前期所做595nmPDL治疗PWS大样本量研究分析,595nm PDL使大部分PWS皮损得到明显改善,但只有<15%的PWS能达到痊愈,接近20~30%的患者皮损对PDL治疗抵抗,凭借动物实验研究为基础---采用莱亨鸡鸡冠为实验动物模型,局部涂抹ALA后可以透皮吸收,在595nm PDL作用下,其对血管的封闭作用比单纯应用595nm PDL强。运用这一结论于临床,由于PDT和PDL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均选择性破坏血管,对PWS的皮损发挥叠加效应,联合运用PDT+PDL治疗PWS,以期能够提高PWS疗效。目的:脉冲染料激光和光动力治疗鲜红斑痣(PWS)并不能使所有患者获得满意疗效。本研究目的是比较ALA局部外用后,以595nm脉冲染料激光(PDL)为激发光源治疗,与单纯595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鲜红斑痣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方法:采用前瞻性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方法,招募PWS患者305例,随机分为单独595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组(PDL组)和局部外用ALA后再应用595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组(ALA-PDL组)。在最后一次治疗3~6月后进行随访,评价2组间疗效和不良反应差异。疗效的判定以获得完全消退或无明显改善的患者比例数为主,不良反应包括色素紊乱和皮肤萎缩,以及局部感染和溃疡等。并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采用SPSS17.0软件对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208例患者完成治疗和随访,其中PDL组101例、ALA-PDL组107例;最终获得完全消退的患者在PDL组和ALA-PDL组间的分布是(13,12.87%, vs23,21.50%),皮损无改善的患者在两组间的分布是(16,15.84%, vs9,8.41%);ALA-PDL组更容易发生色素减退(25,23.36%, vs11,10.89%)和萎缩(18,16.82%, vs4,3.96%)。对患者满意度的调查在两组间存在差异,ALA-PDL组明显高于PDL组(76,71.03%, vs53,52.48%)。ALA-PDL治疗增生型PWS疗效优于PDL组。结论:与单独应用PDL相比,局部应用ALA后,以595nmPDL为激发光源的治疗,可以提高PWS的疗效,其治疗即刻反应与PDL相类似,但是在治疗局部更易发生皮肤萎缩和色素改变,在临床应用中值得重视。背景介绍:如今PDL仍是PWS首选治疗方法,但超过20%PWS患者对多次PDL治疗抵抗。随着年龄增长,PWS常伴发淋巴液回流障碍、软组织肥大等。因此,由于受累血管较深以及其他不明确原因导致年长PWS患者难以治疗。静脉注射盐酸氨基酮戊酸(ALA)的光动力疗法(PDT)治疗PWS疗效好,但要通过静脉注射光敏剂,利用附加光源设备发射黄光作为光源,仅利用光动力原理对血管进行治疗。595nmPDL治疗PWS已经获得了认可,595nmPDL波长也位于ALA吸收光谱范围内,因此以595nmPDL作为激发光源,不仅能起到光动力学效应,同时也能对血管中的血红蛋白发挥作用,也即是对PWS同时发挥光动力效应和光热分离效应。目的:评估一种新的替代治疗难治性PWS方法—应用595nmPDL作为光源,局部外涂ALA治疗PWS,评价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该研究共87例难治性PWS,其中男41例,女46例;按Fitzpatrick皮肤分型,59例为Ⅲ型皮肤,28例为Ⅳ型皮肤。均在接受>6次PDL治疗后(8~14次)皮损改善不明显,疗效处于平台期或对PDL治疗无反应。随即选择自愿参加的原则,87例难治性PWS患者皮损局部接受20%的氨基酮戊酸敷贴3-4h,595nmPDL为光源,进行ALA-PDL治疗,每次间隔4~6周。经过≥3次治疗,对患者在接受ALA-PDT治疗前和治疗后2个月照片进行对比分析,进行疗效评估。结果:87例难治性PWS患者中,52例经过ALA-PDL治疗后比原来单纯接受595nmPDL治疗皮损得以明显改善。不良反应主要为暂时性的红斑、水肿和轻度紫癜,16例患者出现浅表萎缩性疤痕,23例色素减退。结论:局部外用ALA,应用595nm PDL为光源治疗难治性PWS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在原来接受595nmPDL治疗的基础上提高了疗效,但治疗后会产生局部不良反应如萎缩性瘢痕和色素异常。

黄进华[7](2011)在《5-氨基酮戊酸联合IPL光动力疗法对成纤维细胞的影响以及相关分子机制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5-氨基酮戊酸联合IPL光动力疗法(5-ALA-IPL-PDT)是近年用于皮肤老化治疗的一种方法。现有的临床研究显示IPL光动力疗法较单纯采用IPL照射,在改善皮肤老化的症状方面更具疗效。但其中涉及的机制并不十分清楚。本实验首先观察IPL对小鼠皮肤胶原合成的影响,以及对体外培养成纤维细胞增殖、胶原分泌表型的影响。为后续研究摸索实验条件并观察功能学变化。MAPK是调控细胞增殖、分化和存活等功能的信号网络中心。为了研究IPL诱导的增殖与MAPK之间的关系,我们观察不同剂量IPL辐照对体外培养成纤维细胞胞内MAPK家族成员ERK、P38、JNK活性影响,以及信号蛋白活性的时相性变化。转化生长因子(TGF-β1)是细胞外基质蛋白合成的主要刺激因子,而MMP-1是促进细胞外基质蛋白降解的主要活性蛋白。两者都可由成纤维细胞分泌,但两者的功能相反。我们试图观察IPL如何影响两者的分泌,以及其与细胞外基质合成之间的关系。细胞因子(如:MMP-1、TGF-β1)在IPL嫩肤治疗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然而细胞因子的分泌是首要胞内信号通路的严格调控,本部分研究着重评价MAPK家族成员(ERK、P38、JNK)介导的信号通路对IPL诱导相关分泌表型的变化的影响和机制。在上述前期研究基础上,观察5-氨基酮戊酸联合IPL光动力疗法(5-ALA-IPL-PDT)对成纤维细胞MMP-1、TGF-β1分泌影响。同时探究上述细胞因子分泌表型变化的信号机制,着重研究MAPK家族成员(ERK、P38、JNK)介导的信号通路在5-ALA-IPL-PDT治疗皮肤老化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在活体实验中,给予褪毛小鼠梯度能量密度的IPL辐照,在不同时间点(1,3,7,14和28天)收集小鼠皮肤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皮肤胶原蛋白的改变和成纤维细胞增殖。同时给予体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梯度能量密度的IPL辐照,在不同时间点收集细胞,流式细胞法检测细胞周期改变;MTT法确细胞增殖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胶原蛋白的变化。将成纤维细胞接种在12孔板中,给予梯度剂量(0、10、18、36和72J/cm2)的IPL辐射,在辐照后不同时间点收集提取细胞全蛋白,Western blot法检测ERK、P38和JNK磷酸化水平的变化。人皮肤成纤维细胞接种培养至12孔培养板,随后分别给予0、10、18、36和72J/cm2的梯度剂量IPL辐射,在辐照后24h收集上清,ELISA法检测TGF-β1、 MMP-1水平的变化。在干预研究中,预先采用PD98059、SB203580和SP600125处理成纤维细胞,分别阻断ERK、P38、JNK信号通路。收集成纤维细胞,随后给予IPL辐照。免疫印迹法观察这些家族成员信号的变化水平。在照射后24小时收集上清,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TGF-β,MMP-1水平的变化。成纤维细胞接种至培养板。在IPL辐照前,预先采用ALA处理细胞2小时,随后给予成纤维细胞IPL辐照。MTT法检测光动力疗法的细胞毒作用,预设合适光动力参数。免疫印迹法观察这些家族成员信号的变化水平。在照射后24小时收集上清,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TGF-β1、MMP-1水平的变化。实验分组为:空白组、IPL照射组、IPL(10J)+ALA(0.5mM).IPL(10J)+ALA(1.0mM)。结果1)给予小鼠32J/CM2的IPL辐照仅轻度增加真皮层的厚度,但真皮胶原纤维的致密性增强。表皮层改变未见显着改变。IPL照射可促进PCNA(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低剂量IPL辐照体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并不能明显促进细胞的增殖。2)实验发现与无IPL处理组比较,10J/cm2IPL辐照可轻度激活三者的磷酸化,18-72J/cm2IPL辐照可剂量依赖性的抑制ERT、P38和JNK磷酸化,72J/cm2IPL辐照可最强的抑制这些信号的活化;时间组可观察到,在照光后1小时ERT、P38、JNK磷酸化水平达到峰值,随后三者磷酸化水平降至基础值之下。0-36J的IPL辐照对TGF-β1的分泌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当剂量达到72J/cm2时可观察到TGF-β1的分泌明显增加。IPL同时影响MMP1的分泌,与空白组比较,仅在10J剂量时可观察到MMP1分泌轻度增加,而18-72J/cm2的辐照对其分泌均未见明显的影响。3)PD98059、SP600125预处理可显着抑制成纤维细胞的ERK和JNK磷酸化,SB203580预处理未明显改变P38磷酸化水平;2)与对照组比较,SP600125可明显增强MMP-1的水平,平均增高254%。而PD98059、SB203580对MMP1的分泌无显着影响;3)SB203580组可观察到最明显的TGF-β1分泌,分别为对照组、PD98059组和SP600125组的329.27%、567%和358%(P<0.05)。4)高于18J IPL照射,联合ALA浓度高于(0.5mmM)预处理可产生显着的细胞毒效应;据此我们后续实验光动力参数设为:IPL照剂量10J, ALA浓度为0.5-1.0mM。与空白组比较,IPL(10J)+ALA(0.5mM)组、IPL (10J)+ALA(1.0mM)组,MMP-1浓度分别增加94.7%和111.4%,而TGF-β1浓度分别降低34.8%和39.1%; IPL (10J)+ALA(0.5mM)组可观察到最明显的MAPK家族信号分子活性的增强,灰度分析显示:与IPL组比较,ERK、P38和JNK分别增加113.1%、36.1%和67.3%(P<0.05)。结论本研究显示IPL辐照可促进体内外成纤维细胞分泌胶原蛋白,这一模型的建立为研究IPL嫩肤机制提供了功能学依据。通过观察IPL对成纤维细胞增殖、凋亡、存活生理学水平的研究,从多个角度探讨IPL嫩肤的潜在信号分子机理。高剂量的IPL辐照可下调体外培养成纤维细胞内MAPK信号蛋白活性。后者对细胞增殖和分泌表型产生何种影响需要进一步研究。IPL辐照对TGF-β1、MMP1分泌的影响具有双向性,高剂量(72J/cm2)辐照可促进TGF-β1的分泌,较低剂量(10J/cm2)促进MMP-1的分泌。以上研究为IPL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机理和分泌表型的变化提供了新的实验证据。IPL介导的MMP和TGF的分泌表型变化中,MAPK家族成员发挥着不同的作用。P38是TGF-β1分泌的负性调节因子;而JNK起上调作用;ERK对TGF-β1分泌无影响。JNK可增加MMP-1的表达,而ERK和P38对MMP-1分泌无显着影响。综合以上部分的研究,我们研究显示IPL可通过改变MAPK活性影响MMP-1和TGF-β1的分泌。除此之外潜在的替代途径也发挥着作用。5-ALA-IPL-PDT光动力疗法是对成纤维细胞是一种应激反应,强烈的应激反应可产生细胞毒效应。在亚细胞毒剂量范围内,IPL联合光动力疗法显着改变成纤维细胞的分泌表型和信号通路的活化模式。该疗法总体上刺激MAPK家族分子(ERK、P38、INK)的活化,其中以ERK的活化最为显着。5-ALA-IPL-PDT光动力疗法可诱导成纤维细胞MMP1的分泌,而抑制TGF-β1的分泌。

文晓懿[8](2011)在《595nmPDL激光和1064nmNd:YAG激光对莱亨鸡鸡冠影响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595nm脉冲染料激光(PDL)和1064nm长脉冲掺钕钇石榴石激光(Nd:YAG)对皮肤毛细血管瘤的动物模型—鸡冠的影响,研究激光处理前后鸡冠的大体外观变化、组织中毛细血管数量的减少及血管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浓度变化,并探讨激光对皮肤毛细血管瘤的疗效。【方法】以SPF级莱亨鸡的鸡冠作为皮肤毛细血管的动物模型,课题设立空白对照组(A组)、脉冲染料激光组(B、C组)和Nd:YAG激光照射组(D组)。共照射3次,每次间隔6周。于激光术后即刻、术后一周分别取样,研究鸡冠经595nm脉冲染料激光(PDL)和1064nm长脉冲掺钕钇石榴石激光(Nd:YAG)治疗后,肉眼观察鸡冠经激光处理前后的大体外观变化,显微镜下观察和计算组织中毛细血管数量的变化,并采用ELISA法测定VEGF的浓度变化。【结果】(1)经三次激光处理后,PDL组和Nd:YAG激光组鸡冠的红色明显淡化。(2)A组激光处理前后组织病理均正常,经三次治疗后,PDL激光照射组真皮浅层血管数目明显减少、血管管径明显变小、内皮细胞明显减少、甚至消失。Nd:YAG激光照射组,经三次治疗后,真皮浅中层、部分深层小血管毛细血管明显减少、血管管腔明显变小及部分小血管毛细血管腔封闭,内皮细胞减少,血管壁和上皮层变薄。(3)经三次激光照射后, B组、C组、D组毛细血管数量均减少,其中D组优于B组、C组,经统计学计算,P<0.05,有统计学意义;而B组与C组之间,P>0.05,无统计学意义。D组毛细血管减少率明显优于B组、C组。(4)经三次激光照射后,B组、C组、D组VEGF浓度均下降,其中D组优于B组、C组,经统计学计算,P<0.01,有显着性差异;而B组与C组之间,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595nm脉冲染料激光(PDL)和1064nm长脉冲掺钕钇石榴石激光(Nd:YAG)治疗鸡冠毛细血管瘤疗效确切,PDL激光组和Nd:YAG激光照射组均使血管中毛细血管减少,其中Nd:YAG激光照射组优于PDL激光组;经激光处理后,PDL激光照射组和Nd:YAG激光照射组中VEGF浓度均下降,其中Nd:YAG激光照射组优于PDL激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激光除对毛细血管有影响外,对VEGF亦可产生影响,其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

刘丽萍[9](2010)在《二氧化碳激光治疗婴幼儿草莓状血管瘤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和探讨二氧化碳激光治疗婴幼儿草莓状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154例婴幼儿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患儿61例,女患儿93例,年龄分别在2个月~3岁之间。瘤体面积最大4.5X5.0 cm2,最小0.1X0.2 cm2。逐个应用二氧化碳激光治疗仪进行烧灼治疗,术后随访半年到一年。结果有效率100%,且术后无不良反应、创面平整、无瘢痕、疗效甚佳。结论二氧化碳激光治疗小面积婴幼儿草莓状血管瘤优于其它治疗方法,是最佳首选。

刘国锋[10](2009)在《核素32P治疗皮肤血管瘤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研究核素32p敷贴治疗草莓状、鲜红斑痣两种皮肤血管瘤的效果。探讨患者年龄、性别、发病部位以及血管瘤类型等因素对32p敷贴治疗疗效的影响。探讨草莓状血管瘤、鲜红斑痣患者32p治疗的β射线有效吸收剂量。材料与方法:皮肤血管瘤患者共538例,男142例,女396例,年龄:1月~30岁,平均年龄1.4±3.0岁。将32p按0.925MBq/cm2药膜贴于皮肤血管瘤处,根据患儿年龄大小及血管瘤生长部位确定病变敷贴时间(8-45h不等)。如需再次敷贴,治疗间隔时间为2-3个月。疗效评价:按治愈、显效、好转、无效统计,其中,治愈与显效病例示为有效。结果:1.年龄对32p敷贴治疗效果有明显影响(P<0.001),≤6个月组皮肤毛细血管瘤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6月组(P<0.001)。2.草莓状血管瘤32p治疗有效率男性为98.9%,女性为96.8%,男女治疗有效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鲜红斑痣血管瘤32p治疗有效率男性为96%,女性为86.4%,男女治疗有效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3.草莓状血管瘤中单发病例32p治疗有效率97.5%,多发病例32p治疗有效率97.1%,单部位血管瘤与多发部位血管瘤病例治疗有效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鲜红斑痣血管瘤中单发病例32p治疗有效率89.9%,多发病例32P治疗有效率86.4%,单部位血管瘤与多发部位血管瘤病例治疗有效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4.血管瘤类型不同,32p敷贴治疗效果有明显差别,草莓状血管瘤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鲜红斑痣治疗有效率(P<0.001)。5.草莓状血管瘤与鲜红斑痣的治疗有效患者的总吸收剂量有明显差别,两种类型血管瘤患者治疗有效病例中的治疗剂量中位数分别为32.8Gy、39.3Gy;两组间剂量的中位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6.四个年龄组的有效吸收剂量中位数分别为30.2 Gy、49.7 Gy, 53.4 Gy、68.0Gy;除“4~10岁”与“10岁以上”两组间剂量的中位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任何两组间剂量的中位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1.322P敷贴治疗对草莓状血管瘤与鲜红斑痣具有较理想的临床效果。2.患者年龄对皮肤血管瘤32P敷贴治疗疗效有明显影响,年龄越小,疗效越好。3.皮肤血管瘤类型中32P敷贴治疗以草莓状血管瘤疗效好于鲜红斑痣。4.患者性别与病灶数目和部位对32P治疗疗效无明显影响。5.32p敷贴治疗中,草莓状血管瘤的有效吸收剂量32.8 Gy明显小于鲜红斑痣的有效吸收剂量39.3Gy。不同年龄组中有效吸收剂量存在相关性,年龄越大,有效吸收剂量相对增加。

二、Orion KTP/532nm激光治疗婴幼儿草莓状血管瘤57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Orion KTP/532nm激光治疗婴幼儿草莓状血管瘤57例(论文提纲范文)

(1)595nm脉冲染料激光在儿童皮肤病中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概述
    2.595 nm脉冲染料激光在皮肤病中的临床应用
    3.本课题探索性研究及目标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595nm脉冲染料激光小光斑联合大光斑治疗儿童面部蜘蛛痣的疗效观察
    1.前言
    2.资料和方法
        2.1 临床资料
        2.2 方法
    3.结果
        3.1 基线特征
        3.2 临床疗效
        3.3 不良反应
        3.4 复发
    4.讨论
    5.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595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儿童化脓性肉芽肿的疗效观察
    1.前言
    2.资料与方法
        2.1 临床资料
        2.2 方法
    3.结果
        3.1 临床疗效
        3.2 不良反应
    4.讨论
    5.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外用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联合595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婴儿浅表性血管瘤的疗效研究
    1.前言
    2.资料和方法
        2.1 临床资料
        2.2 方法
    3.结果
        3.1 基线特征
        3.2 临床疗效
        3.3 不良反应
    4.讨论
    5.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595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儿童顽固性寻常疣的疗效观察
    1.前言
    2.资料和方法
        2.1 临床资料
        2.2 方法
    3.结果
        3.1 临床疗效
        3.2 不良反应
    4.讨论
    5.结论
    参考文献
总结
附录
致谢
综述一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参考文献

(2)595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皮肤血管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脉冲染料激光祛除鲜红斑痣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疗效评价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总有效率统计
    2.2 不同年龄疗效比较
    2.3 不同皮损类型疗效比较
    2.4 不同皮损面积疗效比较
    2.5 不同治疗次数疗效比较
    2.6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3 讨论

(4)噻吗洛尔治疗浅表婴幼儿血管瘤的近期疗效与安全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临床资料
    2.2 研究方法
    2.3 疗效评定
    2.4 统计方法
3 结果
    3.1 治疗组与观察组的比较
    3.2 以患儿年龄分组(治疗组中)
    3.3 以首诊时瘤体所处的时期分组(治疗组中)
    3.4 以瘤体所处的部位分组(治疗组中)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5)联合聚桂醇的综合治疗方案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疗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6)盐酸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鲜红斑痣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595nm 脉冲染料激光治疗鲜红斑痣临床研究
    1 引言
    2 病例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小结
第二部分 以鸡冠为鲜红斑痣动物模型光动力治疗学研究
    1 引言
    2 材料
    3 方法
    4 结果
    5 讨论
    小结
第三部分 局部外用 ALA 光动力疗法与脉冲染料激光治疗鲜红斑痣临 床随机对照研究
    1 引言
    2 病例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小结
第四部分 局部外用 ALA 光动力疗法治疗难治性鲜红斑痣临床 研究
    1 引言
    2 病例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小结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参加的主要科研项目
    参加学术会议
    在读期间发表文章
致谢
综述
    综述一 光动力疗法治疗皮肤血管瘤
        参考文献
    综述二 鲜红斑痣治疗新进展
        参考文献

(7)5-氨基酮戊酸联合IPL光动力疗法对成纤维细胞的影响以及相关分子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第一章 全文引言
    参考文献
第二章 IPL对活体和体外成纤维细胞生理功能的影响
    2.0 摘要
    2.1 ABSTRACT
    2.2 前言
    2.3 材料和方法
    2.4 结果
    2.5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IPL辐照对成纤维细胞胞MAPK家族信号分子活性及TGF-β1、MMP-1分泌的影响
    3.0 摘要
    3.1 ABSTRACT
    3.2 前言
    3.3 材料和方法
    3.4 结果
    3.5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MAPK抑制剂对成纤维细胞信号及分泌表型的干预研究
    4.0 摘要
    4.1 ABSTRACT
    4.2 前言
    4.3 材料和方法
    4.4 结果
    4.5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5-氨基酮戊酸联合IPL光动力疗法(5-ALA-IPL-PDT)对成纤维细胞MMP-1、TGF-β1分泌影响及信号机制研究
    5.0 摘要
    5.1 ABSTRACT
    5.2 前言
    5.3 材料和方法
    5.4 结果
    5.5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六章 全文总结
附录
综述一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参考文献
论着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目录

(8)595nmPDL激光和1064nmNd:YAG激光对莱亨鸡鸡冠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与分析
附图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9)二氧化碳激光治疗婴幼儿草莓状血管瘤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10)核素32P治疗皮肤血管瘤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应深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图
综述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四、Orion KTP/532nm激光治疗婴幼儿草莓状血管瘤57例(论文参考文献)

  • [1]595nm脉冲染料激光在儿童皮肤病中的临床应用[D]. 张成. 安徽医科大学, 2019(07)
  • [2]595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皮肤血管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D]. 刘春晖. 河北医科大学, 2019(01)
  • [3]脉冲染料激光祛除鲜红斑痣的临床效果观察[J]. 童务华. 当代医学, 2017(22)
  • [4]噻吗洛尔治疗浅表婴幼儿血管瘤的近期疗效与安全性评价[D]. 於林军. 浙江大学, 2016(02)
  • [5]联合聚桂醇的综合治疗方案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疗效评价[D]. 孙中泱. 山东大学, 2014(11)
  • [6]盐酸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鲜红斑痣应用研究[D]. 刘盛秀. 安徽医科大学, 2012(12)
  • [7]5-氨基酮戊酸联合IPL光动力疗法对成纤维细胞的影响以及相关分子机制的研究[D]. 黄进华. 中南大学, 2011(01)
  • [8]595nmPDL激光和1064nmNd:YAG激光对莱亨鸡鸡冠影响的研究[D]. 文晓懿. 华中科技大学, 2011(07)
  • [9]二氧化碳激光治疗婴幼儿草莓状血管瘤疗效观察[J]. 刘丽萍. 医学动物防制, 2010(03)
  • [10]核素32P治疗皮肤血管瘤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的临床研究[D]. 刘国锋. 中南大学, 2009(S2)

标签:;  ;  ;  ;  ;  

Orion KTP/532nm激光治疗小儿草莓血管瘤57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