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药价,还是降药费?——论药品成本控制的政策选择

降药价,还是降药费?——论药品成本控制的政策选择

一、降药价,还是降药费?——谈药品费用控制的政策选择(论文文献综述)

林薇[1](2020)在《可及性视角下我国药品集中采购制度运行绩效评价研究》文中指出为充分保障药品供应,减轻患者用药负担,杜绝药品生产销售由来已久的商业腐败问题,2000年起我国正式制定实施药品集中采购制度。近20年以来,药品集中采购制度在控制药品费用、降低药品价格、保障药品供应、促进用药安全、改善药品流通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我国药品集中采购制度发展至今,制度数量多、结构复杂,对其运行绩效进行实证研究比较困难。而药品可及性提供了具有可操作性的视角,降低了评价复杂度。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在梳理国内外研究成果、介绍我国药品集中采购制度运行现状,分析我国药品可及性现实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将药品集中采购制度的基本任务与药品可及性内涵进行“耦合”,明确了评价的基本维度。通过问卷和访谈,在确定评价维度的基础上,通过专家打分及可行性分析筛选指标;通过层次分析法、CRITIC方法进行主、客观赋权,形成了指标体系。通过实证研究,将全国层面公布的权威性数据带入评价体系分析发现:2015至2018年,我国药费比重稳定下降,但企业销售费用逐年上升,说明人民群众用药负担不断减轻,但药品费用的下降空间仍然较大;药品购销交易效率低,安全用药问题突出,说明药品购销交易周期长、配送环节多、履约质量差,药品集中采购制度对确保药品质量安全、促进合理用药的保障力度不足;医药产业和药品购销市场规模逐年扩大,但买方、卖方垄断风险并存,对降药价、保供应均造成风险隐患。依据实证研究结果,提出进一步完善我国药品集中采购制度的策略:一是继续坚持公共利益为主、兼顾市场利益的制度发展导向。二是要继续推动降低药品费用,坚持带量采购,创新药品集中采购做法,探索医疗保障部门直接参与药品集中采购,以扩大制度边际效益,确保药品价格长期处于合理区间。三是加强药品质量管理,一方面要“截流”,把好药品质量遴选关,另一方面要“拓源”加快一致性评价,让更多合格药品进入采购名录;四是在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药品交易效率的同时利用制度杠杆调节市场资源配置,提高药品供给水平。五是加强市场管理和服务,打击药品购销环节违法行为,保障买卖双方的合法权益。

周毅[2](2015)在《医疗体制改革比较研究》文中指出与世界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医疗资源稀缺性和失衡性问题尤其突出。“新医改”实施方案摸石过河,成效甚微。一是医疗资源布局、配置及结构不合理问题尚未根治,医疗资源地域、城乡和人群差别失衡局面依旧,国民健康不确定因素增多,人均医疗资源占有量居于世界下游水平,医疗资源约束性不断增强,难以维持中等发达国家的健康水平。二是银发浪潮压力巨大,财政投入不足,“泛市场化”取向的“旧医改”产生恶果,“看病难看病贵看不好病”等问题普遍存在。三是外部效应导致利益外溢性现象,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协同整合效果差,供需双方利益集团内外摩擦,引发各类矛盾,加剧原本紧张的医患供需矛盾,由可为社会所承受到难以承受,市场机制、政策调控、法规契约三法失灵,后续发展空间难以为继。因此,如何调整完善“新医改”实施方案,实现医疗资源均衡发展,是理论与实践都亟待解答的重大课题。在深入探讨医改理论及其相关性辨析基础上,比较分析了中外主要发达国家“新医改”经验教训,与其他相关研究比较,本文主要贡献是:1.揭示医疗体制改革发展一定要适应健康生产力发展矛盾运动规律。比较分析发现,医疗体制改革与健康生产力发展二者之间的关系表现为“基本适应→基本不适应→基本适应”的矛盾运动,健康生产力发展决定医疗体制改革发展,居支配地位,是医疗体制改革发展动力源泉和物质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医疗体制改革发展对健康生产力发展的反作用尤为突出。医疗体制改革发展是健康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只有提供足够医疗体制改革成果,健康生产力才能可持续发展。成功经验是根据医疗体制改革一定要适应健康生产力发展规律,实现医疗服务福利均衡化;失败教训是违背医疗体制改革一定要适应健康生产力发展规律,加大医疗布局、资源分配、患者待遇及病种医疗差距,致使医疗体制改革发展失衡。描述中国医疗体制改革轨迹,从建国初期“统包统揽”到改革开放后“旧医改”时期“过度市场化”,再到目前“新医改”时期可能“过度公立化”趋势,致使医疗资源使用效率全球最低、医疗费用全球较高。探讨其从一个极端似乎走向另一个极端的深刻历史背景和纷繁复杂的现实国情。揭示中国“旧医改”“基本不成功”主因是违背医疗体制改革一定要适应健康生产力发展规律,忽视医患之间天然权力关系,违背医疗卫生“反市场化”公益天性;解剖公立医院改革的不彻底性、不完整性及形式主义猖獗,究其“医殇”根源,在于财政约束、路径依赖和特殊利益集团关系盘根错节,强权弱法,传统体制机制根基未根本动摇,加剧医患关系紧张,致使患者灾难波及广大民众,城门失火,殃及池鱼。2.分析公立医院与私立医院改革发展相互作用的辩证关系,论证公立医院和私立医院存在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可能性。基于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及矛盾发展不平衡性原理,运用全面性视角的两点论及重点论分析,在医疗体制多元化矛盾中,公立医院是主要矛盾,起主导、支配和决定作用。私立医院是次要矛盾,处于从属地位。公立医院与私立医院如鸟之双翼,车之双轮,相辅相成,形影相随,缺一不平,缺一不飞,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阐释私立医院改革发展的开放性、创新性、突破性、竞争性与公立医院改革发展的相对稳定性、保守性、封闭性、约束性矛盾的运动规律。根据强制性公益、强制性私益、志愿性公益和志愿性私益等四种历史必然选择,公立医院、私立“非营利”医院与私立营利医院三驾马车竟相发展是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的必然结果。私立医院供需双方以市场为主,政府为辅,在市场失灵情况下实行政府干预,通过管控下的竞争提供医疗服务;而公立医院供需双方以政府为主,市场为辅,在政府失灵后引入市场机制提高效率。公立医院志愿选择非营利性公益服务,具有纠正政府和市场双重失灵功能。研究发现,私立非营利医院体现的非分配约束、平等竞争、透明信任和社会参与等组织特性,不仅可协同政府调控和市场机制进行医疗体制结构和功能优化,又能有效降低交易的隐性成本,防止道德风险,在提供多层次和多样化优质服务,尤其是满足低收入人群的医疗需求方面优势明显。3.探寻治理医疗体制“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有效途径。围绕“钱从哪里来?钱到哪里去?如何用好钱?”议题,针对垄断性、外部性、信息不对称、公共产品供给短缺等问题,对症下药,科学的宏观调控与适度自由的市场调节双轮驱动,协调政府主导资源配置与市场公平竞争关系,医改政策导向性与医疗立法强制性统一,理顺患者就医和医师行医两种行为关系,建立完善社会事业新型法入治理结构和激励约束机制,树立医院品牌,建立健全筹资、付费、医院管理及全科医师“守门人”核心制度,构造“全覆盖多层次低标准”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及弱势群体医疗救助机制,立法确保患者知情权、自愿权、保密权和选择权。坚持医疗文明人道性、公益性、公平性、专业性、预防性、可及性、多样性,提出“新医改”实施方案从特殊性、稀缺性、垄断性向法制化、标准化、均衡化、人性化转型新思路。

王陆军,葛锋[3](2013)在《“药费高导致看病贵”现象的成因与对策探讨》文中提出多年来,"看病贵"成为广大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而"药价高"又成为热点中的焦点。近年来,政府部门虽然先后28次下调药品价格,但是老百姓却感受不深,仍然普遍反映"看病贵"、"药价高"。有关人士评论,中国十多年来降药价却降不了老百姓的药费,药价屡降药费屡涨。我国的卫生总费用从1995年的2 258亿元增长到2000年的4 764亿元,再到2010年的接近2万亿元,15年间增长了10倍,增幅大大超过GDP,药品流通领域获取了大量的社会资源,

熊平[4](2007)在《中国药品流通体制改革与创新研究 ——药价虚高问题解决路径探索》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由于我国药品注册审批中频繁发生商业贿赂和寻租事件,药品定价管理不科学,招标采购管理不严格,导致了药品流通秩序混乱,药价持续虚高。药价虚高直接损害了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已经由管理问题和经济问题上升为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激化了社会矛盾,成为了当前社会的一大隐患。政府为解决药品流通价格虚高问题,采取了降低药品价格、集中招标采购、改革药品定价体制、药品注册管理体制和进行双G认证(GMP、GSP)等措施。但是由于没有把握住药品流通有别于其它商品的特殊性,没有找准药价虚高背后的制度缺陷和根源,药价虚高问题依然未得到有效地解决。基于此,本文力图从系统分析药品注册审批、生产和流通体制缺陷入手,找出导致药价虚高的制度原因,针对性地提出修补这些制度缺陷的对策建议,供政府治理药价虚高问题决策时参考。论文揭示了药品流通有别于其它商品的特殊性,建立了研究药品流通价格虚高问题的四个假设。论文对我国药品流通体制演进的历史沿革、医疗体制、药品生产和营销体制、政府的药品监管体制、发达国家的药品流通管理模式和我国几种比较成功的药品流通模式,作了评述和对比研究。论文运用了系统论、SCP理论、交易费用理论、寻租理论、博弈论和规制理论等,通过构建药品生产企业、销售企业、医院、政府管理部门和患者等各种利益群体的一系列博弈模型,揭示了药品流通中各利益主体的相互关系,以及价格虚高问题的实质制度性根源,针对性地提出了治理药价虚高问题的路径。论文指出,药品价格虚高,表面看是价格问题,实质上是药品审批体制、生产和流通体制、医疗保障体制、政府管制体制等各个环节制度缺陷的综合作用,导致药品流通虚假差异化竞争造成的,必须系统地对前述各种体制进行综合配套改革,才能使问题得到根治。论文分3个层次,共6章:第一层次(绪论和第12章)为研究思路与立论基础部份,主要阐述论文的立题基础,药品流通问题的研究进展,论文的研究思路及相关的理论综述。同时对药品流通的特点,国内外药品流通模式的特点和流通体制改革的历史沿革作分析评述,找到论文研究的着眼点,为立论的展开奠定基础。第二层次(第3-4章)为主体研究部份,本部份在总结我国药品流通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论文的研究假设,分析了医疗和药品营销系统资源的稀缺性,药品监管的制度缺陷、规制失效带来的机会主义行为,药品流通中的虚假差异化市场竞争和医患之间、医生与药品流通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通过建立经济学模型,用交易费用理论、寻租理论、渠道关系理论、市场绩效理论、系统论和博弈理论等对我国药品流通前端的注册审批、定价、招标问题,流通中的低效率问题进行了研究。揭示了药品流通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药价虚高的根源;第三层次(第5-6章)为对策建议和论文总结。提出解决药品流通制度缺陷以及价格虚高问题的原则、步骤和方法,以及控制风险措施。总结本文的思路、研究逻辑、主要观点,以及今后需要改进的地方。论文提出了以下有创新性的观点:1、论文以系统论为指导,突破现有文献着眼于单个环节研究的局限性,系统全面地分析了我国药品流通及管理体制各环节上的弊端,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推进药品流通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和具体措施。论文把药品流通体系分为前端和流通过程两大部份,把它看成是由前端部份的政府药品监管体系,药品流通过程,以及与之直接关联的医疗体系和患者组成的一个多环节系统。论文建立了医疗和药品流通资源的稀缺性假设,政府规制失效和机会主义行为假设,药品流通市场虚假差异化竞争假设,权力结构失衡条件下的博弈假设;构建了药品流通中权力结构失衡条件下的制药企业与医院、医生与患者的博弈模型;用交易费用理论、寻租理论、规制俘获理论、渠道权力结构理论、市场绩效理论和博弈论,分别对前端环节、流通过程部份和关联领域的制度缺陷作了深入分析和整体综合研究,从中找出了导致药价虚高的制度性根源,并系统地提出一套针对性的治理对策。2、论文用寻租理论和规制俘获理论,对药品流通前端环节——药品注册审批和定价中的制度缺陷和弊端作了分析。论文认为,政府药监机关官员设租,并诱导制药企业寻租,收取商业贿赂,被俘获导致了规制失效;制药企业寻租获取“新药批文”后,更换药品名称,虚增疗效,把寻租和商业贿赂发生的费用和其它不正当费用打入成本,倒逼药监机关认可其对药品的虚高定价,种下了市场药价虚高的祸根。论文认为,政府规制失效是药价虚高的根源。3、论文把我国药品流通渠道划分为处方药医院流通渠道和非处方药市场销售渠道,用渠道权力结构理论、博弈论,建立了药品流通中利益群体之间博弈模型,分析了医院和医药公司利用其控制处方药流通渠道的优势,向制药企业索取高回扣,制药企业只能屈从;医生利用其信息方面的绝对优势,开大处方、高价药,患者只能屈从等现行药品流通体制的弊端。论文认为,药品价格虚高的根源是政府对制药企业定价规制失效;药品流通过程的弊端也对药品价格虚高最终形成,起了助推作用,它使虚高药价成为事实,并迫使患者接受。从而论文全面系统地解释了造成药品价格虚高的体制和机制性原因,为找到解决药价虚高问题的路径和措施,奠定了基础。4、论文揭示了药品流通中,患者与医生之间信息严重不对称形成的委托代理关系。论述了由于医院处于寡头垄断地位,医生对病情和药品信息有完全的绝对控制权,有关政策法规缺失对患者权益的保护,患者维权成本高,导致患者对医院和医生滥用处方权和药品定价权的屈从,致使患者与医生之间形成畸形的委托代理关系。论文用经济学模型分析了作为代理人的医生,在医院监管失效条件下的道德风险,以及给患者造成的福利损失。论文指出,解决这个问题,既要提高医生的职业道德水平,又要大力治理商业贿赂,加强处方药用量及价格的监管。药价虚高及其背后的药品流通及管理体制涉及面广,且问题庞杂,受学识和篇幅限制,加之统计资料不全,本文未能建立计量模型对各具体环节作更深入地分析。药品流通体制改革的成本,有些是显形的,有些是隐性的,由于学识和资料有限,本文只讨论了改革的风险控制问题,而未对改革的成本作测算和分析。这些不足,有待以后继续研究予以弥补。

王宏伟[5](2006)在《“惠民行动”明补医生 抵制贿赂》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T新闻事件 医生从药企拿补助不凭开药 7月28日,“惠民中国医疗行动”(以下简称“惠民行动”)走进重庆垫江,行动发起人刘群在当天的启动仪式上表示,“惠民行动”除坚持已有的承诺外,还将对联盟内的医生诊疗费用进行

叶煜荣[6](2002)在《降药价,还是降药费?——谈药品费用控制的政策选择》文中研究说明2001年底,国家计委公布了383种药品价格,引起医药界一片哗然;之后,施贵宝等三家企业采取了申请复议的措施;而在医药消费终端,降价的某些品种则消失无踪,医院药剂科、药店采购部无从购药……至此,药品降价引发了人们的诸多思考。降价是否是整治虚高药价、以药补医和流通黑洞的法宝呢?到底是应该降药价呢?还是应该降药费?从事卫生经济研究的叶教授对此有独到的看法。

二、降药价,还是降药费?——谈药品费用控制的政策选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降药价,还是降药费?——谈药品费用控制的政策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1)可及性视角下我国药品集中采购制度运行绩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与不足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
        2.1.1 药品及其性质
        2.1.2 药品可及性
        2.1.3 药品集中采购
        2.1.4 制度运行绩效评价
    2.2 理论基础
        2.2.1 交易成本理论
        2.2.2 层次分析法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构建评价维度
    3.1 药品集中采购制度运行现状
        3.1.1 发展历程
        3.1.2 运行模式
        3.1.3 主要任务
        3.1.4 实施效果
    3.2 我国药品可及性内涵分析
        3.2.1 我国药品可及性现实问题
        3.2.2 我国药品可及性的内涵
    3.3 评价维度推导
        3.3.1 推导规则
        3.3.2 推导过程
        3.3.3 推导结果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构建评价体系
    4.1 指标选取
        4.1.1 确定备选指标
        4.1.2 专家评议
        4.1.3 可操作性评估
        4.1.4 指标选取结果
    4.2 指标赋权
        4.2.1 主观赋权
        4.2.2 客观赋权
        4.2.3 组合赋权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绩效评价实证研究
    5.1 数据收集和处理
        5.1.1 数据来源
        5.1.2 数据处理
    5.2 评价结果
    5.3 评价结果分析
        5.3.1 按年分析
        5.3.2 按指标分析
        5.3.3 评价结果分析小结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对完善我国药品集中采购制度的建议
    6.1 坚持以维护公共利益为主,兼顾市场发展的制度价值导向
    6.2 促进药品价格合理,使药品回归治病本源
    6.3 加强药品质量管理,切实保障用药安全
    6.4 保障药品流通顺畅,缓解药品供应矛盾
    6.5 加强市场监管,优化交易服务
    6.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关于筛选我国药品可及性各项指标的问卷调查
附录2 :关于我国药品可及性各项指标重要程度的问卷调查
附录3 :访谈提纲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2)医疗体制改革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序言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理论和方法
    1.3 主要贡献及可能的创新亮点
    1.4 相关性辨析
2 研究文献综述
    2.1 医改成败论
    2.2 医改原罪论
    2.3 医改方向论
    2.4 利益集团理论的演化
    2.5 小结
3 美国医疗体制改革研究
    3.1 美国医疗市场化模式
    3.2 美国“新医改”背景
    3.3 美国“新医改”立法路径
    3.4 美国“新医改”方案
    3.5 美国“新医改”成效分析
    3.6 小结
4 德国医疗体制改革研究
    4.1 德国医疗卫生服务体制:公立、非营利与私营医院
    4.2 德国社会医保良方:药费控降法制
    4.3 德国医保原则:体现公平性
    4.4 德国医保特色:协作、均衡与控管
    4.5 德国“新医改”背景:入不敷出矛盾尖锐
    4.6 德国“新医改”方式:筹资机制转型
    4.7 德国“新医改”成效评价
    4.8 小结
5 英国医疗体制改革研究
    5.1 英国“新医改”背景
    5.2 英国“新医改”核心问题
    5.3 “新医改”对英国传统医疗体制的颠覆:发展私立非营利医院
    5.4 英国“新医改”成效评价
    5.5 小结
6 日本医疗体制改革研究
    6.1 本“新医改”历史背景
    6.2 本“新医改”现实意义
    6.3 日本医疗体制结构
    6.4 日本“新医改”从侧重治疗向疾病预防、健康保健转型
    6.5 本“新医改”成效分析
    6.6 小结
7 俄罗斯医疗体制改革研究
    7.1 前苏联医疗体制改革兴衰
    7.2 俄罗斯“新医改”启航
    7.3 俄罗斯“新医改”成效评价
    7.4 小结
8 中国医疗体制改革研究
    8.1 计划经济时期医疗体制
    8.2 市场化医改初期:医院国有身份与服务行为市场化矛盾
    8.3 市场化医改中期:统一有限基本医保创新模式
    8.4 市场化医改中后期:城镇多层次医保体系探索
    8.5 市场化医改后期:“新医改”方案酝酿
    8.6 农村医疗体制改革历程
    8.7 公共卫生医疗体制改革
    8.8 小结
9 中国医疗体制改革成效评析
    9.1 “旧医改”失误酿成恶果
    9.2 “旧医改”失败缘由分析
    9.3 公立医院存在具有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可能性
    9.4 公立医院改革制约因素分析
    9.5 小结
10 发达国家医疗体制改革经验启示
    10.1 美国医疗体制改革经验启示
    10.2 德国医疗体制改革经验启示
    10.3 英国医疗体制改革经验启示
    10.4 日本医疗体制改革经验启示
    10.5 俄罗斯医疗体制改革经验启示
    10.6 小结
11 中国“新医改”调整完善新思路
    11.1 原则
    11.2 方向
    11.3 模式
    11.4 立法
    11.5 转型
    11.6 规模效应:浙江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改革成功模式的启示
    11.7 小结
12 结论与展望
    12.1 结论
    12.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开题前后研究学习的部分相关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科研成果

(3)“药费高导致看病贵”现象的成因与对策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当前“药价高”、“看病贵”的主要原因
    1.1 药品生产企业受利益驱使, 片面追求高药价、高利润
    1.2 药品流通环节太多太滥, 导致环环“剥皮”、层层加价, 药品价格呈现几何级数增长
    1.3 临床医生开“大处方”多用药、开贵药, 客观上增加了患者负担
2 解决“药价高导致看病贵”的主要对策
    2.1 加强对药品生产企业的监督
    2.2 严格对药品流通环节的管控
    2.3 鼓励医院以病人利益为重, 尽量采购质优价廉的药品
    2.4 提高医生尤其是医疗骨干的待遇

(4)中国药品流通体制改革与创新研究 ——药价虚高问题解决路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选题背景及意义
    0.2 论文题目设计、研究思路与逻辑结构
    0.3 本文研究的范围和重要概念的界定
    0.4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及不足
1. 我国药品流通体制及价格虚高问题的研究综述及论文的理论基础
    1.1 我国药品流通体制及价格虚高问题研究文献综述
    1.2 相关理论综述
2. 药品流通管理改革综述及研究进展
    2.1 中国药品流通管理体制变革进程
    2.2 中国药品管理体制改革评述
    2.3 参照系:发达国家药品流通体制概述
3. 药品流通前端环节缺陷分析
    3.1 药品流通的特殊性及论文研究的假设
    3.2 医疗体制缺陷对药品流通的负面影响
    3.3 药品注册审批制度缺陷对药品流通的负面影响
    3.4 药品价格管理制度缺陷与药价虚高
4. 药品流通过程弊端分析
    4.1 医院系统药品流通渠道及博弈分析
    4.2 药品市场销售渠道的行为分析
    4.3 几种成功的流通管理模式比较研究
    小结:对药品价格虚高成因的基本结论
5. 改革药品流通体制,解决药价虚高问题的路径及措施
    5.1 构建新型药品流通模式的理论依据、原则和方法
    5.2 构建新型药品流通模式的基本路径
    5.3 改革的风险控制措施
6. 总结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在读期间的科研成果目录

四、降药价,还是降药费?——谈药品费用控制的政策选择(论文参考文献)

  • [1]可及性视角下我国药品集中采购制度运行绩效评价研究[D]. 林薇.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2]医疗体制改革比较研究[D]. 周毅. 浙江大学, 2015(09)
  • [3]“药费高导致看病贵”现象的成因与对策探讨[J]. 王陆军,葛锋. 中国医院管理, 2013(03)
  • [4]中国药品流通体制改革与创新研究 ——药价虚高问题解决路径探索[D]. 熊平. 西南财经大学, 2007(04)
  • [5]“惠民行动”明补医生 抵制贿赂[N]. 王宏伟. 医药导报, 2006
  • [6]降药价,还是降药费?——谈药品费用控制的政策选择[J]. 叶煜荣. 中国处方药, 2002(01)

标签:;  ;  ;  ;  ;  

降药价,还是降药费?——论药品成本控制的政策选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