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司代表团赴香港参加国际医学会

我司代表团赴香港参加国际医学会

一、我会代表团赴香港参加国际医疗会(论文文献综述)

李嫣[1](2020)在《中蒙俄经济走廊视角下满洲里对外开放SWOT分析与对策研究》文中指出满洲里地处我国东北部,是我国最大的沿边陆路口岸,也是亚欧第一大陆桥的重要节点城市,更是我国通往俄罗斯、蒙古国及欧洲其他国家的大通道。在经历了改革开放、沿边开放、金融危机等几个重要阶段后,经济包袱不断得以剔除,对外开放潜力不断得到释放,经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当前,国家高度重视沿边开放工作,并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基础上,提出了要大力推动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满洲里作为重要的节点城市,正确分析自身在对外开放工作中取得的成果和不足,利用好政策来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将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在回顾满洲里边境贸易的发展历程的基础上,运用SWOT分析法对满洲里对外开放面临优势、劣势、机遇、挑战进行归纳,并总结了河南省、中越边境的东兴、中缅边境的瑞丽以及同为中俄边境的绥芬河四个地区的先进经验,得出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不断发挥自身长处来寻求发展的结论。同时,对满洲里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提出了:推进管理创新、提升合作水平、建设现代化口岸、打造新经济增长极四点对策建议。希望本文能够对满洲里的对外开放提供借鉴意义。

陈浩[2](2019)在《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研究》文中指出本文研究的是:如何构建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即如何通过借鉴国外经验和高水平贸易规则,构建具有世界最高开放形态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使其成为引领经济全球化和中国改革开放的新引擎。本文的理论价值在于:界定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概念,明确货物、资本、人员自由流动的原则,通过要素禀赋、全球价值链等理论找到自由贸易港能够聚集国内外优质要素的经济学寓意。本文的应用价值在于:通过与自由贸易试验区、其他海关特殊区域的比较以及对中国香港、迪拜、新加坡、汉堡、利物浦等成熟自由贸易港经验和世界高水平自由贸易协定的梳理,探索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差异化发展的模式,重点提出海南建设服务贸易型自由贸易港的路径,探索金融、大宗商品、内陆等不同类型自由贸易港模式。本文为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提供可靠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指导。本文沿着“提出问题——理论研究——提出观点--经验借鉴——实践探索—归纳观点”的思路开展研究。研究内容共由七章构成:第一章是“导论”,介绍了论文选题背景、国内外研究基础、研究思路和方法以及可能的创新点和不足等内容。本章内容属于提出问题部分。第二章是“自由贸易港理论基础”,通过要素禀赋理论、“守夜人”、“凯恩斯主义”、“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公共产品等基础理论和交易成本、经济成长阶段、政府管制理论、全球价值链、新制度经济学等方面试图探讨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的经济学基础。本章内容属于理论研究部分。第三章是“自由贸易港分析”,界定自由贸易港主要特点和“中国特色”的具体体现,以及与自由贸易试验区和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区别。本章内容属于提出观点部分。第四章是“全球着名自由贸易港的成熟经验”,通过梳理汉堡、利物浦等“转口贸易型”自由贸易港和中国中国香港、迪拜、新加坡等“综合服务型”自由贸易港的发展历程,为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提供借鉴。第五章是“国际高水平自由贸易协定和制度经验分析”,介绍TPP、CPTPP、欧盟海关一体化、欧日经济伙伴协定和中国智利自贸升级协定相关情况,为中国自由贸易港建设树立国际标准,争取建设成为世界最高水平的开放形态。第四和第五章的内容属于经验借鉴。第六章是“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路径”,从推动消费、服务业、营商环境、金融开放、房地产、人员流动等方面重点探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特点,并浅谈其他内陆型、战略型和特殊功能型自由贸易港的构想设计。本章内容属于实践探索部分。第七章是“结论与讨论”,归纳本文研究形成的结论性观点,探讨本文研究需要进一步完善之处,对该领域研究提出构想。本章内容属于归纳观点部分。本文认为: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意义重大。一是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推动、亲自部署的重大国家战略,是新时代下我国建设开放型经济体制的创新举措,也是我国改革进程的必然。二是从中国中国香港、新加坡等先进经验来看,自由贸易港是全球开放程度最高、货物服务人员高度自由流动的地区,但也存在发展腹地狭窄、本地产业薄弱、政府角色弱化等缺陷。三是从经济学上讲,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通过完善市场机制,打破行业垄断和准入壁垒,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提高企业对市场需求变化的反应能力;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通过政策、规划和法治引导市场行为,避免市场失灵。此外,还要发挥制度设计优势,提高改革效应。四是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要特色化发展,既要借鉴中国中国香港、新加坡、迪拜等自由贸易港成熟经验,又要支持海南根据自身特色建设服务型自由贸易港,因地制宜推动制度创新实现最高水平的开放。本文创新点一是提出如何发挥自由贸易港的“中国特色”。主要特点包括制度设计更为灵活、以经济体制和社会治理制度创新为核心、注重发挥中国共产党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的先进性作用、坚持政府积极作用加强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发扬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以及服务和融入国家重大战略等;二是通过分析逆全球化的原因,提出全球价值链既体现经济价值,又兼顾社会价值。所以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既要围绕全球价值链的发展趋势,通过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创造全球最优的营商环境,为中国企业乃至全球企业深度参与国际价值链提供制度保障,提升经济活动的效率,也要推动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打破全球市场的单一化分割,破除行政垄断和资本垄断,推动全球价值链向着普惠、共享的方向改革,体现制度优越性保障公平;三是梳理TPP等国际高水平自由贸易协定的相关内容,提出中国自由贸易港要对标国际规则和标准,不仅要实现货物、资本、人员便利化流动,更要推动信息化革命带来的全球数据自由流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陶心怡[3](2019)在《南方英文网新闻编译实习报告》文中提出面对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新闻作为信息的载体,在对外宣传和交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英文新闻网站也成为了国家和地方对外“发声”的重要阵地,如新华网英文网站、中国日报等。在外宣工作中,新闻编译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虽然有越来越多翻译界与传媒界的学者对“新闻编译”这个跨学科的活动进行了研究,但事实上,国内的英文新闻网站发展依旧参差不齐,政府和企业的新闻外宣工作质量也没有得到大幅提高。因此,结合具体经历和事例探讨在新闻编译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对于如何在实际操作中提高新闻编译的质量具有参考借鉴意义。笔者在南方传媒集团的南方英文网(Newsgd.com)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实习(2018年7月9日至10月9日),主要负责新闻编译及采写工作。本报告在对实习情况及其他背景信息介绍的基础上,对编译新闻的工作内容、流程进行了详细描述,从编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出发,结合具体编译文本,进一步介绍了多种编译技巧在新闻编译中的使用,包括信息补充、信息删减和信息重组等,并结合改写理论,从“意识形态”、“赞助人”、“诗学”、“专家”方面探讨影响新闻编译的重要因素和操纵力量。此外,笔者对本次实习进行了总结和反思,总结了实习过程中取得的进步、遇到的问题以及自身的缺陷,如不熟悉新闻词汇体系、缺乏政治敏感度等,并提出了改进的方法和努力的方向。通过本次实习,笔者希望可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也希望本报告可以为其他新闻编译者和英语笔译的学生提供参考和借鉴。

伊力哈穆(KASIMOV ILKHOM)[4](2019)在《“一带一路”倡议视域下乌兹别克斯坦与中国旅游合作路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乌兹别克斯坦位于欧亚大陆腹地,因撒马尔罕、布哈拉、塔什干、希瓦等丝绸之路古城驿站,以及丰富而又独特的文化而闻名于世界,具有巨大的旅游吸引力。随着中国提倡“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前往乌兹别克斯坦旅游,通过探寻中亚文明的滥觞起源,重走伟大的丝绸之路,漫步童话般的古镇,感受多元民族风情,品尝非遗美食等来体验这个中亚古国的魅力。乌兹别克斯坦旅游的内涵精神反映出这个国家独特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悠久辉煌的的历史文化,游客不仅可以探访古代丝绸之路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而且可以成为“一带一路”建设成果的见证者。与此同时,乌兹别克斯坦的友邻国家中国的旅游业发展迅速,在经历了起步、成长、拓展的发展阶段后,现在已进入了以国民大众消费为主的休闲时代,全域旅游、优质旅游成为打造幸福产业的新战略。中国“一带一路”的倡议为乌兹别克斯坦与中国的旅游业合作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因此,在一带一路建设良好的背景下,深化乌中两国在经济、社会、文化之间多方位、多维度的联系,是双方的共同愿望,借助一带一路平台,探讨乌兹别克斯坦和中国的旅游合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现阶段,乌兹别克斯坦正在推进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经贸往来和旅游合作,也在全面实施传统旅游向高质量旅游的提升发展。结合上述背景,论文主要探讨乌兹别克斯坦和中国如何开展旅游合作,并重点分析为了吸引更多中国游客赴乌旅游以及获得更多来自中国方面的旅游投资,乌兹别克斯坦应采取的策略和建议。本论文以旅游管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指导,通过对乌兹别克斯坦旅游业发展的实地调研,同时详细梳理分析了与论文研究相关的新闻链接、期刊论文、网络评论等质性文本,客观真实地反映出乌中两国旅游合作的多元环境。论文的逻辑思路是先对乌兹别克斯坦与中国旅游合作进行SWOT分析,之后阐述两国开展旅游合作的具体构想与策略,并探讨合作的保障机制。论文的结论强调,凭借“一带一路”平台建设的机遇,乌兹别克斯坦和中国的旅游合作前景十分广阔,在大众旅游时代,乌兹别克斯坦通过特色丝绸之路的项目组织、丰富的旅游产品设计以及具有操作性的旅游营销策略,在保障机制支持下,可以更好地实现两国的旅游发展。

陈彦廷[5](2018)在《Z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卫生服务需求也日趋增加,医院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医院属于技术密集型机构,人才是最重要的资源和优势所在,要提高医院的竞争力,就需要强大的人才队伍建设,要提高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近年来,国内医疗市场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大部分医院正在不断扩大发展规模,加上新的医疗体制改革下,大量民营资本的进入医疗市场,各种体制、各种形式的医疗机构不断增加,医务人员开始大量流动,人才资源正逐渐成为医院之间竞争的首要因素。新形势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越来越为医院管理者所重视,对医院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受经济类型、体制和历史因素等原因的影响,国内医院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很多都停留在传统人事管理范畴,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利用现代人力资源理论和信息化的工具,帮助研究对象Z医院在竞争激烈的医疗市场中获得优势,是本研究期望达到的目的。方法:本研究对广东省某大型公立三甲中医院——Z医院作为观察、研究、分析的例子,通过文献研究法、专家访谈、问卷调查、跨学科研究法等方法,对Z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现状进行深入剖析。(1)文献研究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全文数据库(VIP)、万方中华医学会期刊数据库以及相关官方网站,收集、整理与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相关的文献,并进行文献研究、归纳分析。(2)专家访谈法。实地走访Z医院,并通过对Z医院人事处负责领导、人事处职员进行访谈,了解Z医院的医院文化,医院及职工规模,人力资源管理现状,信息化建设现状等。(3)问卷调研法。结合文献分析和Z医院实际情况,设计出《Z医院离职原因调查》问卷,对2018年1至8月从Z医院辞职的73名职工进行问卷调查,了解离职职工群体构成以及离职主要原因,对离职原因选择其他原因及医院管理原因的10名职工进行深入访谈,并结合Z医院的人力资源规划,分析存在的管理方面问题。(4)跨学科研究法。结合人力资源管理、医院管理、卫生经济学和现代信息技术等学科基础理论、方法和成果,对Z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现状进行综合研究,探讨提出解决对策。结果:通过实证调查分析,找出Z医院在现阶段人力资源管理中亟须改进问题,如人力资源管理观念滞后、人力资源配置不规范、缺乏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职工人文关怀欠缺和人力资源信息化程度低等。在当今医疗市场多元化,人才竞争激烈的环境下,这些问题,已经开始制约医院的发展。结论:针对Z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以及信息化工具,提出解决Z医院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思路和措施,具体措施包括:医院领导层应加强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指导下开展工作;加强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以发展信息化为契机,梳理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利用信息化大数据,有针对性的制定医院人力资源规划;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引进高层次人才及大数据下的自主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探索建立切实可行的绩效方案;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职工职业生涯规划,提高职工归属感等。通过本文的研究,笔者对Z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现存问题提出了对策和建议,希望可以为Z医院,或者基本情况类似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曾雪兰[6](2018)在《乡村赤脚医生群体研究(1965~1985) ——以北京市郊区为中心》文中研究表明赤脚医生群体兴起于1960年代,活跃于“文革”时期,于改革开放中退出历史舞台。他们的兴衰演变与时代变迁相吻合,其人生轨迹折射出强烈的时代特色。这一群体是值得研究的一个话题。本文以北京市郊区为中心,依据大量的档案和文献,结合回忆录和口述访谈史料,以历史学方法为主,辅以社会学方法,采取“自下而上”的视角,考察这一群体的兴起背景和历史演变,重点梳理这个群体的构成,医疗技术和医疗实践,业务关系、政治和社会网络,职业流动、待遇及社会地位等问题,讨论赤脚医生的角色特征及其地位和作用。透过这个话题的梳理和讨论,也可以呈现农村医疗制度的变迁以及农村的日常医疗活动。全文共分六章:第一章考察民国时期和共和国前期的乡村医疗卫生状况。民国时期乡村医疗仍以传统方式为主,现代公共医疗体系远未建立,公共医疗设施残缺不全。共和国成立后,新政权在改造社会的过程中,对原有乡村传统医疗方式实施改造,开始建立乡村现代公共医疗体系,为赤脚医生群体的兴起创造了条件。大规模培养半农半医、不脱产的卫生员和新法接生员,构成了赤脚医生队伍的组织基础。赤脚医生群体的历史演变与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运行紧密相关。伴随着农村合作医疗的兴起、繁荣和崩解,赤脚医生群体经历了走向兴盛和逐渐衰落的过程。第二章叙述和分析京郊赤脚医生群体的结构。主要从文化程度、年龄、性别比例、政治面貌、家庭出身等方面进行群体结构分析;另外采用比较分析法,将北京市赤脚医生的发展概况与全国的情况作比较,以及从人数和结构两方面将京郊赤脚医生群体与其他省、市的赤脚医生群体进行比较。通过比较与分析,得出京郊赤脚医生群体的结构特征。第三章介绍京郊赤脚医生群体的医疗技术状况。主要从两方面展开:一方面是京郊赤脚医生的诊疗方式,另一方面是京郊赤脚医生医疗技术提升的方式。京郊赤脚医生的诊疗方式有中医疗法、西医疗法和中西医结合疗法,与各地基本一致。京郊赤脚医生医疗技术提升的方式主要有培训、考核和轮换交流制度。提升方式上,京郊独具特色。尤其是培训工作,与首都具备丰富的医疗资源优势和特殊的政治地位有一定关系。第四章考察京郊赤脚医生群体的医疗实践活动。他们参与的医疗实践主要有防病治病;参加以防病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参与采、种、制、用中草药运动;做好计划生育和妇幼卫生工作;参与重大灾害与突发中毒事件的医疗救治工作。对医疗实践活动的考察,有助于我们对赤脚医生群体的职业状况获得更为清晰的认识。第五章探析京郊赤脚医生群体的业务关系、政治和社会网络。主要从赤脚医生的行政、业务管理机构对赤脚医生的管理以及赤脚医生与村庄中各类人员的关系两个层面进行分析;另外还对京郊赤脚医生参与的政治活动和社会活动作了介绍。第六章考察京郊赤脚医生群体的职业流动、待遇及社会地位。主要结合时代背景进行探析。从毛泽东时代到改革年代,赤脚医生群体的待遇和社会地位都发生了变动。职业流动则贯穿于两个时期,但在不同时期,赤脚医生职业流动的方式也有差异。改革年代,赤脚医生群体结构发生较大变动,队伍人数迅速减少。这一时期赤脚医生的职业流动有着不同于毛泽东时代的新特征,职业范围更为广泛,流动也更为频繁。

韩赟[7](2017)在《抗战时期国际医疗援华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中国近代史上,历时14年的抗日战争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时期,是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战胜外国武装侵略的伟大胜利。在抗战期间,由于前线医疗条件落后,医务人员和药品严重短缺,伤员和百姓得不到及时治疗,延误了很多战机。国共两党为广泛争取医疗制定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加之各种半官方或民间组织争取外援的活动,各国纷纷响应,慷慨支援。国际医疗援助的主体非常广泛,形式也不拘一格。各国政府通过红十字组织捐赠救灾钱款、医疗物资,各国民间组织和团体自发为中国受灾人民募捐、义卖,美国、加拿大、印度派遣的三支援华医疗队深入抗日前线,为救治前线的伤员做出了很大贡献。国际反侵略运动组织、国际纵队更是作为国际群众组织的代表积极宣传中国抗日,通过宋庆龄创办的保卫中国同盟提供各种医疗援助。还有一部分外国医生、护士不远万里独自来到中国,与中国军民并肩作战,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白求恩、柯棣华、马海德是医疗援华主体中具有杰出贡献的代表人物。全面抗战时期,白求恩、柯棣华分别率领两支医疗队来到中国,马海德通过宋庆龄领导的保卫中国同盟顺利抵达陕北。三位外国医生不仅为前线带来了大量的医疗器械、药品、钱款,还用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一丝不苟的从医态度和救死扶伤的宗旨挽救了数以万计伤员百姓的生命。在紧张的手术救治之余,他们还毫无保留地将外国先进的医疗技术教授给当地的军民、编写战地救护手册、发明了配合游击战争需要的能够快速转移的手术器械等。在他们的帮助和指导下,解放区建立起一座座医院,培养出了一批批有知识有经验的医护人员。然而前线工作任务繁重,条件异常艰苦,白求恩和柯棣华没能迎来抗战的胜利,不幸患病去世,但他们光辉的事迹永远留在了中国人民的心中,对其后中加、中印友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马海德留在了中国,顺利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他成为第一个加入中国国籍的外国人,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顾问,被授予“新中国卫生事业的先驱”荣誉称号。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阶段,回顾国际医疗援华历史,我们不但要赞颂国际友人慷慨援助的国际主义精神,更要在新的角度和高度去审视他们对中国做出的贡献。我们应当珍惜同其他国家和人民的友谊与合作,更加应当珍惜我们经过长期奋斗而得来的独立自主权利,继续发扬人道主义精神,以人为本,提升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塑造良好的国际形象。

王磊[8](2016)在《中国和欧洲两个耳针体系中定位和诊疗程序的比较研究 ——不同耳穴心区定位的临床比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耳穴诊治法(又称为耳针、耳穴疗法、耳医学)是以耳郭为诊断施治部位来调整全身的针灸疗法,具有突出的临床疗效和广泛的应用范围。在耳穴定位方面,主要分为中国和欧洲两个耳穴体系。自从法国Paul Nogier的胚胎倒置于耳郭的学说传入我国,我国针灸耳穴专家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由于文化差异、思维模式的不同,耳针在研究和临床应用中向不同的方向发展,逐步形成了各自自己独立的体系,即现有的中国耳穴体系和欧洲耳穴体系。在法国,耳穴的研究和应用主要基于法国Paul Nogier的发现,如三相学说理论指导下的耳医学体系。在德国,Bahr基于Nogier的研究,但对三相学说提之甚少,而是以干扰场(或病灶)理论和血管自主神经信号下为主导,使耳穴疗法成为耳医学体系。本研究选择在欧洲影响较大的Bahr耳穴体系进行研究。在我国耳穴国家标准制定方面,我国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耳穴国家标准《耳穴名称与定位》。在国际标准制定方面,以我国2008年国家标准《耳穴名称与定位》为主导而制定的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针灸行业国际标准《耳穴》已于2013年在世界针灸杂志上公开。为了推动耳穴国际标准化进程,使中国和欧洲耳穴界专家同仁相互之间增加了解,彼此认识两个耳穴体系,本着求同存异的理念,来进行两个耳穴体系的比较研究。目的本研究为理清中国耳穴体系和欧洲耳穴体系的在定位方面的相似点和在诊疗程序和定位方面的不同点,并从阳性反应率的角度来比较两个耳穴心区的定位的合理性。方法通过对比最新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出版的针灸行业国际标准《耳穴》(以我国国家标准《耳穴名称与定位》为蓝本制定)和欧洲耳针,包括中文、英文和德文版的《基于Nogier和Bahr工作的精确袖珍图谱》;通过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本人被派往瑞士巴塞尔乡村州Reinach 市 Medi-China中医药中心跟随欧洲中医药学会副主席Wirz-Ridolfi教授进行基于Nogier和Bahr的欧洲耳针的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分析挖掘出这两个系统在定位方面的相似点和不同点,以及在诊疗程序方面的不同点;通过在中国和瑞士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两个耳穴心区定位的比较研究(探索性研究)来比较两个耳穴心区的定位的合理性。结果1.中国耳针系统和欧洲Nogier-Bahr耳医学系统在定位方面的相似点世界针联国际耳针系统(以我国国家标准《耳穴名称与定位》为蓝本制定)与欧洲Nogier-Bahr耳针系统,共有24个耳穴有共同的耳穴名称和耳穴定位。另外有25个分区或耳穴,虽然其代表的身体部位和作用都不同,但可以推荐其采用耳郭解剖名称来命名。2.中国耳针系统和欧洲Nogier-Bahr耳医学系统在诊疗程序和定位方面的不同点(1)诊疗程序从诊疗程序和耳穴定位两个方面,中国耳穴系统和欧洲Nogier-Bahr耳针系统都有较大的不同。中国耳穴系统主要从视诊、触诊、电测结合中医辨证进行诊断和治疗,欧洲Nogier-Bahr耳穴系统主要从消除干扰场的角度,利用血管自主神经信号的方法进行诊断和治疗。(2)耳穴定位耳穴定位方面,下肢、脊柱中下段、心、呼吸系统、胃肠系统(包括直肠和肛门)、脾、扁桃体、泌尿生殖系统(包括肾、子宫、卵巢/睾丸、阴茎/阴蒂)、内分泌系统(肾上腺)、头部(包括颌、牙、鼻、耳)、脑干的定位不同。3.不同耳穴心区在中国和瑞士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定位比较(探索性研究)从不同耳穴心区在中国冠心病心绞痛患者(52个病例)的定位的比较研究(后文简称前者研究)和不同耳穴心区在瑞士冠心病心绞痛患者(40个病例)的定位的比较研究中(后文简称后者研究)得出:在视诊变色方面,同侧耳穴心区1的缺血程度比耳穴心区2的缺血程度严重。在视诊变色方面,前者研究说明不同侧耳穴心反应率区1(或2),左侧比右侧的缺血程度差异不大。而在后者研究中得出,不同侧耳穴心区1(或2),左侧比右侧的缺血程度严重。在触诊时水肿发生率方面,前者研究中,耳穴心区1常出现较高的阳性发生率,耳穴心区2常不发生;中国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急性发作期或围手术期的左侧耳穴心区1的阳性水肿发生率是94.2%,右侧为78.8%。而在后者研究中,在触诊方面,水肿发生率方面,耳穴心区1常出现较高的阳性发生率,耳穴心区2常不发生。瑞士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冠心病心绞痛手术后恢复期,左耳耳穴心区1的阳性水肿发生率为93.75%,右侧为78.125%。在触诊发生条索方面,前者研究中,不同侧耳穴心区1的条索发生率,左侧比右侧高;在后者研究中,耳穴心区1常出现较低的阳性发生率,左侧比右侧高,耳穴心区2常不发生条索。在触诊压痛方面,前者研究中,不同侧的两个耳穴心区均表现较强的阳性发生率。而在后者研究中,不同侧的两个耳穴心区均表现较低的阳性发生率。在生物电值方面,在前者研究和后者研究中,同侧耳穴心区1的生物电值的阳性反应比同侧耳穴心区2敏感。左侧耳穴心区1(或2)的生物电值的阳性反应比右侧耳穴心区1(或2)敏感。在不同侧的同—耳穴心区(耳穴心区1或2)的生物电值比较中,前者研究表现出左侧耳穴心区1(或2)的生物电值的阳性反应比右侧耳穴心区1(或2)敏感。而后者研究不同侧耳穴心区1(或2)的生物电值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定位和诊疗程序方面,中国耳针系统和欧洲Nogier-Bahr耳针系统,有相似点也有不同点。从视诊、触诊、电测和生物电值方面,耳穴心区1(耳甲15区)比耳穴心区2(对耳轮8区与对耳轮9区之间)的阳性反应率高。左侧耳穴心区1(或者2)比右侧耳穴心区1(或2)敏感。从视诊、触诊和电测生物电值的阳性反应率方面,将心区定位在左侧耳甲腔更为合理。

吕晶[9](2014)在《政治符号与社会角色 ——宋美龄后半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宋美龄,蒋介石夫人,“宋氏家族”重要成员,众多标签贴在她的身上。她生于1897年3月5日,卒于2003年10月24日,经历了三个世纪的一生,大致以1948年底赴美寻求援助为分水岭。在国民党退居台湾之后,宋美龄进入了她的后半生,不仅是年龄已过半百,更指宋美龄在政治追求、国际交往、社会活动和妇幼事业等方面均较其在大陆时期的状况不可同日而语,已近日暮。从时间上看,宋美龄后来在台湾和美国生活的时段在其生命中的比重超过大陆时期。依照中国人特别重视晚年的习俗、强调“盖棺定论”的传统,宋美龄的后半生实在是一段不能忽视的历史。本文的研究目的就在于,通过论述宋美龄的后半生,揭示其在特定时代、特定环境下的角色选择、角色扮演和角色贡献。本文认为,宋美龄的后半生起始于国民党政权的分崩离析,脱胎于内外交困的台湾政局。从1947年开始,国民党在军事上节节败退,政治、经济及外交等情势全面逆转。进至1948年,金融崩溃、物价飞涨、三大战役皆输、精锐尽失,各方矛盾直指蒋介石,国民党统治几近崩溃。在此背景下,宋美龄于1948年底赴美争取援助。1950年初,在美求援未果的宋美龄,返回台湾与蒋介石共赴患难,拉开她后半生的序幕。此时的台湾,人口激增、物价飞涨、民生困顿,岛内族群矛盾重重,加上美国意图舍弃蒋介石政权、制造台湾地位未定论,使得整个社会惶惶不安。宋美龄的回归是对蒋介石最大的慰藉。本文指出,在宋美龄后半生中,“第一夫人”是她最重要的政治符号,这也是为维系蒋介石统治地位而必须向台湾军民传播的符号。在台湾公众面前,宋美龄与蒋介石努力展现出“二位一体”公众形象。举凡蒋介石出现的地方,必有宋美龄陪同。宣传蒋介石、为蒋介石辩护、为蒋介石政权争取援助,则是宋美龄后半生的职责。宋美龄在台湾所开展的外交、妇女运动和社会事业等多方面的工作,都是在“第一夫人”的头衔下展开的。通过梳理宋美龄后半生的各类活动,可以发现宋美龄利用“第一夫人”这一符号向社会传达蒋介石政权稳定的信号,并强调其政权“正统代表性”。本文认为,困居台湾的宋美龄在“第一夫人”这个政治符号下演绎了多重社会角色。外交方面,她是蒋介石的外交事务总管和国际形象宣传员。为此,她整合美国“院外援华集团”,积极开展对美宣传外交,努力拉拢美国政界军方人士,等等,为台美关系改善积蓄力量。一轶时机成熟,她即踏上前台,以多种名义赴美访问,或医疗,或度假。每次短则半年,长则一年多。直至20世纪60年代后期,蒋经国接班态势已然明确,宋美龄方才淡出对美“外交”一线。妇运领袖是宋美龄最擅长演绎的社会角色。在宋美龄的政治版图上,妇女运动是她政治资本的重要来源,是她获取国内政治支持的重要根据地,其重要性不亚于外交领域。在国民党退守台湾后,宋美龄依靠“妇联会”、“妇工会”和台湾省妇女会开展妇女运动,使自己长期在台湾的政治舞台上屹立不倒。社会事业则是与宋美龄的基督教信仰密切联系在一起。败退台湾之后,宋美龄从“一个名义上的基督徒”转变成为一名虔诚的基督徒,宗教成为她最好的安慰剂。在宗教信仰的影响下,她抵台后即成立“中华基督教妇女祈祷会”,以该会联合周边重要人士,结成共同的利益联盟;她开办华兴学校,创建振兴复健医学中心,担当辅仁大学董事长,等等。这些都反映出,宋美龄在信仰的感召下推动社会事业发展,也反映出宋美龄的宗教热情与与政治需要的紧密结合。本文还考察了宋美龄和蒋介石、蒋氏家族和孔宋家族之间的关系,以及宋美龄在隐居美国时期的政治活动。在作者看来,“宋家”是宋美龄的娘家,也是她在“小家”和“蒋家”立足的奥援。在宋美龄眼里,蒋宋一体,互为帮助。只有壮大“蒋家”才能更好地维护“宋家”,只有维护好“宋家”才能最大化“蒋家”的利益。蒋介石逝世后,宋美龄为使蒋经国顺利接班,隐居美国。她虽然身在美国,但心系台湾政坛,关心的重点是塑造蒋介石历史形象、辅助蒋经国治理台湾。实际上,所有这些都是为了“蒋家王朝”。

葛道顺[10](2013)在《“自己人代理”:国家与社会关系的一个解释 ——基于对中国红十字会系统的考察》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以中国红十字会这一百年历史且具有国际背景的社会组织为案例分析对象,借助利用“委托-代理”模型和“自己人”概念建构的“自己人代理”模型对其产生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这种“自己人代理”模型包含着国家与红十字会之间的隐性契约,国家一方面将与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签署的“日内瓦公约”及其附加议定书所赋予的责任委托给中国红十字会承担,另一方面通过向红十字会直接派驻“自己人”组成领导班子,对其职员参照公务员管理、对其机构事业单位化、对其承担的日常事务实施财政预算等方式实现对红十字会日常运作的控制。所以,“自己人代理”模式的实质是维持国家对具有国际背景的中国红十字会的控制权。“自己人代理”模式具有一般性意义,可以推及一般的社会组织管理:双重管理体制中的具有国家机构性质的业务主管单位成为另一种隐性形式的“自己人”,对社会组织实施了间接的“自己人代理”控制。国家利用“自己人”有效控制了社会脱嵌过程和社会组织发展,社会在被代理下虽然效率不足,但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在实践方面,“自己人代理”机制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国家与社会关系发展的具体经验和创新;在理论方面。“自己人代理”机制形成了与“乡绅社会”、“单位社会”等中间结构的对话:改革开放后,国家与社会之间的联系是通过“自己人代理”机制实现的;在组织治理思想上,“自己人代理”是外部制度设置应对组织“内部人控制”的一个反制。“自己人代理”模式需要改进,因为社会分殊和社会自理渐呈大势。但是,对中国而言,社会缺乏“委托”的能力——即产权基础,所以,对社会的赋权和增能,特别是建构社会产权成为必然。有效国家的一个必要条件是法定社会,而不是一个被国家“自己人”代理的社会。只有置于宪法规制和法律体系的型塑之下,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建构才能克服“信任自己人的闭循环”,实现社会自理和有效国家基础上的社会善治。

二、我会代表团赴香港参加国际医疗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会代表团赴香港参加国际医疗会(论文提纲范文)

(1)中蒙俄经济走廊视角下满洲里对外开放SWOT分析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
    1.2 选题目的
    1.3 实际应用价值
    1.4 研究方法及研究路线
    1.5 文献综述
2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中蒙俄经济走廊
        2.1.2 对外开放
        2.1.3 对外开放水平
    2.2 理论基础
        2.2.1 善治理论
        2.2.2 SWOT分析理论
3 满洲里边境贸易发展历程
4 满洲里对外开放的SWOT分析
    4.1 满洲里对外开放的SO分析
        4.1.1 基础设施方面
        4.1.2 对外贸易方面
        4.1.3 先行先试方面
    4.2 满洲里对外开放的WT分析
        4.2.1 管理创新方面
        4.2.2 对内对外合作方面
        4.2.3 现代化口岸建设方面
        4.2.4 经济增长点方面
    4.3 满洲里对外开放的SWOT战略选择
5 其他地区对外开放现状与借鉴意义
    5.1 其他地区对外开放现状
    5.2 对满洲里对外开放的借鉴意义
6 满洲里对外开放水平提升的对策建议
    6.1 推进管理创新
        6.1.1 推进财税管理创新
        6.1.2 推进土地管理创新
        6.1.3 推进行政管理创新
    6.2 提升合作水平
        6.2.1 提升外贸合作水平
        6.2.2 提升农业经济技术合作水平
        6.2.3 提升金融合作水平
        6.2.4 提升边境社会事务合作水平
    6.3 建设现代化口岸
        6.3.1 优化升级口岸综合服务
        6.3.2 建设俄蒙经济走廊节点
        6.3.3 加快国际物流中心建设
    6.4 打造新经济增长极
        6.4.1 建设国际贸易基地
        6.4.2 建设跨境旅游基地
        6.4.3 建设能源开发转化基地
7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2)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研究述评
        一、国外关于自由港的研究
        二、国内关于自由贸易港的研究
        三、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框架
        三、研究方法
    第四节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一、可能的创新
        二、不足之处
第二章 自由贸易港理论分析
    第一节 自由贸易理论基础
        一、要素禀赋理论
        二、“守夜人”和“凯恩斯主义”
        三、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理论
        四、公共产品理论
    第二节 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理论拓展
        一、交易成本理论
        二、经济成长阶段理论
        三、全球价值链理论
        四、政府规制理论
        五、制度与市场理论
第三章 自由贸易港分析
    第一节 主要特点
        一、货物、资本、人员自由流动(“一线放开”)
        二、坚持政府积极作用,加强风险防控体系建设(“二线管住”)
        三、服务和融入国家重大战略
    第二节 自由贸易港与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联系和区别
        一、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情况
        二、共性特点
        三、两者的区别
    第三节 自由贸易港与其他海关特殊区域的不同
        一、保税区
        二、出口加工区
        三、保税物流园区
        四、跨境工业园区
        五、保税港区
        六、综合保税区
第四章 全球成熟自由贸易港的经验
    第一节 汉堡、利物浦等“转口贸易型”自由贸易港
        一、汉堡自由贸易港
        二、利物浦自由贸易港
        三、经验启示
    第二节 中国中国香港、新加坡等“综合型”自由贸易港
        一、新加坡自由贸易港
        二、中国香港自由贸易港
        三、阿联酋和迪拜自由贸易港
        四、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自由港
第五章 国际高水平自由贸易协定和制度经验分析
    第一节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与CPTPP
        一、TPP
        二、CPTPP
    第二节 欧盟贸易便利化制度
    第三节 欧日伙伴关系协定
    第四节 中国和智利自贸升级协定
第六章 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路径
    第一节 海南服务贸易型自由贸易港
        一、建设意义
        二、建设特点
        三、建设路径
    第二节 战略型自由贸易港
        一、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自由贸易港(陕西)
        二、京津冀自由贸易港
    第三节 特殊功能自由贸易港
        一、上海金融自由贸易港
        二、舟山国际油品自由贸易港
第八章 结论与启示
    一 研究结论
    二 研究展望
    三 有待深入的几个问题
参考文献
后记
在校期间学术成果

(3)南方英文网新闻编译实习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ACKOWLEDGEMENTS
ABSTRACT
摘要
CHAPTER ONE TASK DESCRIPTION
    1.1 Brief introduction to (news) trans-editing
    1.2 Overview of the rewriting theory
    1.3 Overview of publicity activity
    1.4 Overview of Newsgd.com
    1.5 Tasks of trans-editing internship
    1.6 Objectives of the trans-editing internship
CHAPTER TWO PROCESS DESCRIPTION
    2.1 Pre-trans-editing preparation
        2.1.1 English news writing
        2.1.2 Standards of trans-editing
        2.1.3 Analysis of the source text
        2.1.4 Schedule for the project
    2.2 Trans-editing
        2.2.1 Trans-editing process
        2.2.2 Trans-editing techniques
        2.2.3 Technical and resource support
    2.3 Post-trans-editing
        2.3.1 Quality-control process
        2.3.2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after publication
        2.3.3 Glossary making
        2.3.4 Evaluation of the internship
CHAPTER THREE CASE STUDY
    3.1 Difficulties in trans-editing practice
    3.2 Analysis and coping methods
        3.2.1 Trans-editing the headline
        3.2.2 Trans-editing the lead and body
        3.2.3 Wording and style
CHAPTER FOUR CONCLUSION
    4.1 Reflections
    4.2 Implications
    4.3 Limitations
REFERENCES
APPENDICES
    APPENDIX A
    APPENDIX B

(4)“一带一路”倡议视域下乌兹别克斯坦与中国旅游合作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文献述评
    1.3 概念界定与研究方法
        1.3.1 相关概念界定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过程
        1.4.2 研究内容
        1.4.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乌兹别克斯坦融入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意义
    2.1 乌兹别克斯坦在古代丝绸之路中的重要地位
        2.1.1 地缘政治地位
        2.1.2 历史地位
        2.1.3 经贸地位
        2.1.4 社会地位
        2.1.5 宗教地位
        2.1.6 文化地位
    2.2 乌兹别克斯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分析
        2.2.1 政治环境分析
        2.2.2 经济环境分析
        2.2.3 文化环境分析
    2.3 旅游开发是推进两国“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策略
    2.4 乌中两国旅游合作发展进程分析
        2.4.1 乌中旅游合作的初始发展阶段
        2.4.2 乌中旅游合作的缓慢发展阶段
        2.4.3 乌中旅游合作的深入发展阶段
第三章 乌兹别克斯坦与中国旅游合作的SWOT分析
    3.1 优势
        3.1.1 乌兹别克斯坦是丝绸之路作为世界遗产中的重要旅游节点
        3.1.2 乌兹别克斯坦旅游资源类型丰富且与中国旅游资源互补
        3.1.3 乌中两国旅游经济发展基础和前景良好
    3.2 劣势
        3.2.1 旅游公共基础服务设施相对薄弱
        3.2.2 缺乏系统规范的旅游规划编制指导旅游业发展
        3.2.3 旅游产品设计开发及营销推广缺乏创新
        3.2.4 中国旅游者在入境旅游中的占比少
        3.2.5 接待中国游客的服务水平不够完善
    3.3 机遇
        3.3.1 乌中两国的政治互信与利好政策
        3.3.2 “一带一路”建设给旅游业带来投资机会
        3.3.3 乌兹别克斯坦大力推进与中国的旅游合作
        3.3.4 发展旅游业为乌兹别克斯坦创造就业机会
    3.4 挑战
        3.4.1 中国游客对乌国文化认知存在差异
        3.4.2 乌兹别克斯坦旅游接待压力与日俱增
        3.4.3 乌国旅游目的地形象认知不够明晰
        3.4.4 智慧旅游发展不够成熟与完善
第四章 乌兹别克斯坦与中国旅游合作的路径与策略
    4.1 大力拓展乌中两国旅游合作的领域
    4.2 设计以“丝绸之路”为主题的旅游专线
        4.2.1 旅游线路设计构想背景
        4.2.2 旅游线路展示
    4.3 开发具有文化底蕴的特色旅游产品
        4.3.1 民俗风情旅游
        4.3.2 美食之旅
        4.3.3 宗教朝圣旅游
    4.4 新兴的专题旅游开发
        4.4.1 遗产旅游
        4.4.2 丝路传奇探秘之旅
        4.4.3 节事活动旅游
        4.4.4 购物旅游
        4.4.5 其他特色旅游产品
第五章 乌兹别克斯坦与中国旅游合作的保障机制
    5.1 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5.1.1 法律法规与旅游改革保障
        5.1.2 乌中合作新动力与保障
        5.1.3 建立安全保障机制
    5.2 加大对中国旅游者的宣传推广
        5.2.1 国家整体旅游形象的宣传与推广
        5.2.2 引导中国旅游企业积极参与乌国旅游宣传
        5.2.3 选拔外国旅游形象大使助力宣传推广
        5.2.4 重视媒介在旅游宣传推广中的作用
        5.2.5 提升互联网速度有助于本国旅游宣传
        5.2.6 建立旅游宣传移动平台
        5.2.7 其他方式提高乌兹别克斯坦旅游的吸引力
    5.3 推进旅游服务设施的建设
        5.3.1 改善投资服务环境
        5.3.2 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5.3.3 提升旅游信息技术
        5.3.4 完善旅游标识系统
        5.3.5 增设旅游特色民宿
    5.4 深化“一带一路“平台建设
        5.4.1 加强丝路文化遗产修复与保护工作
        5.4.2 实行中国银联卡刷卡服务
        5.4.3 吸引大量中国投资
        5.4.4 推进乌中旅游一体化平台建设
        5.4.5 成立“一带一路”乌中旅游发展中心
        5.4.6 其他建议
    5.5 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水平
        5.5.1 成立旅游专家智库平台
        5.5.2 健全国家旅游人才教育机制
        5.5.3 加强中国高校对乌国旅游人才的培养机制
        5.5.4 强化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总结
    6.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5)Z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研究背景
    第一节 理论背景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六大模块
        二、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
    第二节 现实背景
        一、公立医院的发展沿革
        二、新医疗体制改革下公立医院面临的挑战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二、国外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三、医院人力资源管理文献研究评述
第二章 Z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现状调查
    第一节 Z医院概况
    第二节 Z医院的发展历程
    第三节 Z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一、Z医院人力资源现状
        二、Z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第三章 Z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存在问题及分析
    第一节 Z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存在问题
        一、医院领导层对人力资源管理重要性认识不足
        二、医院对职工发展的重视和人文关怀不够
        三、缺乏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
        四、人力资源信息化程度低
    第二节 基于敬业度研究的Z医院职工离职调查分析
        一、敬业度研究概念
        二、基于敬业度研究的Z医院职工离职调查分析
        三、离职职工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第三节 基于敬业度研究的Z医院职工满意度调查分析
        一、在职职工满意度调查问卷的设计
        二、在职职工满意度调查结果分析
    第四节 结合职工离职原因调查和在职职工满意度调查结果分析
        一、调查结果分析
        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改进方向
    第五节 Z医院人力资源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
        二、劣势分析
        三、机会分析
        四、威胁分析
        五、Z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SWOT分析战略对策
    第六节 Z医院人力资源成熟度分析
        一、医院人力资源管理成熟度的5个层级
        二、Z医院人力资源管理成熟度分析及改进方向
第四章 改进Z医院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对策
    第一节 树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一、对各类人员进行分类管理
        二、转变管理理念
    第二节 关注职工的职业发展
    第三节 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
        一、在绩效考核制度方面
        二、在薪酬体系方面
    第四节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
        一、信息化的含义
        二、医院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因素
        三、医院人力资源的信息化改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职工离职原因调查问卷
    附录2: 职工满意度调查问卷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6)乡村赤脚医生群体研究(1965~1985) ——以北京市郊区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和价值
    二、学术史回顾
    三、论文设计
        1.概念和时空界定
        2.讨论的话题
        3.文献史料说明
        4.写作路径和框架
第一章 赤脚医生的兴起背景和历史演变
    第一节 民国时期和共和国前期的乡村医疗建设
        一、民国时期的乡村医疗卫生体系
        二、共和国前期的乡村医疗卫生体系
    第二节 赤脚医生的前身
        一、培养乡村医务人员任务的提出
        二、半农半医和不脱产卫生员
        三、新法接生员
    第三节 赤脚医生的成长和式微
        一、群体构成
        二、合作医疗与赤脚医生的发展
        三、合作医疗与赤脚医生的衰落
第二章 赤脚医生群体的结构
    第一节 群体概况
        一、农村不脱产卫生人员概况
        二、京郊赤脚医生概况
    第二节 京郊赤脚医生群体结构演变特征
        一、文化程度、年龄和性别比例
        二、政治面貌和家庭出身
    第三节 京郊赤脚医生群体与其他地方的比较
        一、人数的比较
        二、结构的比较
第三章 赤脚医生的医疗技术
    第一节 京郊赤脚医生医疗技术的提升
        一、培训制度
        二、考核制度
        三、轮换交流制度
    第二节 京郊赤脚医生的医疗方式
        一、传统中医疗法
        二、西医疗法
        三、中西医结合疗法
第四章 赤脚医生的医疗实践
    第一节 防病治病与公共卫生工作
        一、防病治病
        二、公共卫生工作
    第二节 采、种、制、用中草药
        一、采、种、制、用中草药运动的开展
        二、采、种、制、用中草药
        三、发挥的作用与评价
    第三节 计划生育和妇幼卫生
    第四节 重大灾害与突发中毒事件的医疗救治
第五章 赤脚医生的业务关系、政治和社会网络
    第一节 政治关系网络
        一、公社和大队的行政管理
        二、与大队干部的关系
    第二节 业务关系网络
        一、公社卫生院的业务管理
        二、同行之间的关系
    第三节 基层社会网络
        一、与家庭成员的关系
        二、与社员的关系
    第四节 政治活动与社会活动
第六章 赤脚医生的职业流动、待遇及社会地位
    第一节 京郊赤脚医生的待遇和社会地位
        一、报酬的构成
        二、报酬的变动
        三、社会地位的变化
    第二节 京郊赤脚医生的职业流动
        一、改革前赤脚医生的流动
        二、改革时期赤脚医生的流动
结论
余论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7)抗战时期国际医疗援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评价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1.5.1 研究的重点、难点
        1.5.2 研究的预期创新点
第二章 抗战时期国际医疗援华的背景
    2.1 中国抗日战争所处的历史背景
        2.1.1 全面抗战爆发前夕的国际环境
        2.1.2 国际联盟对日本侵华的态度
    2.2 国共两党寻求外援的两种方针
        2.2.1 中国共产党寻求外援的方针
        2.2.2 国民党政府寻求外援的方针
    2.3 异常活跃的国民外交
第三章 抗战时期国际医疗援华渠道
    3.1 各国政府及人民的医疗援助
        3.1.1 苏联和共产国际的医疗援助
        3.1.2 美国的医疗援助
        3.1.3 英国的医疗援助
        3.1.4 加拿大和其他国家的医疗援助
    3.2 国际群众组织的医疗援助
        3.2.1 国际反侵略运动的支持
        3.2.2 一个特殊群体——国际纵队的支持
    3.3 国际援华的纽带——保卫中国同盟
        3.3.1 保卫中国同盟组织的发起
        3.3.2 保卫中国同盟组织的主要活动
        3.3.3 与保卫中国同盟组织有联系的医务工作者
第四章 抗战时期国际医疗援华的代表人物及贡献
    4.1 诺尔曼·白求恩在敌后抗日战场的医疗活动
        4.1.1 奔赴中国抗战最前线
        4.1.2 开展适应抗日游击战争的医疗工作
        4.1.3 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4.2 柯棣华与印度援华医疗队
        4.2.1 从印度孟买到中国长沙
        4.2.2 在国统区的医疗活动
        4.2.3 延安和抗日前线的医疗工作
        4.2.4 中印友谊史上的光辉篇章
    4.3 马海德在陕甘宁边区的医疗活动
        4.3.1 来华前后的主要活动及思想变化
        4.3.2 建立、健全边区医疗网络,积极开展医疗服务
        4.3.3 重视培养医务人员
        4.3.4 保证抗日将领的身体健康
        4.3.5 重视中国传统医学,积极探索中西医结合的途径
第五章 抗战时期国际医疗援华的评析
    5.1 国际医疗援华的特点
        5.1.1 援华主体的广泛性
        5.1.2 援华对象的特定性
        5.1.3 援华形式的多样性
    5.2 国际医疗援华的影响
        5.2.1 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抗战胜利的历史进程
        5.2.2 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赢得国际社会对抗日战争的支持
    5.3 国际医疗援华的当代价值
        5.3.1 弘扬了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
        5.3.2 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的理论
        5.3.3 提供了良好的外交模式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8)中国和欧洲两个耳针体系中定位和诊疗程序的比较研究 ——不同耳穴心区定位的临床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国耳穴研究进展
        1. 耳穴基础研究
        2. 耳穴临床研究
        3. 耳穴治疗方法的应用情况
        4. 耳穴国家标准化和国际标准化工作
        5. 耳穴国际交流
        6.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欧洲耳穴研究进展
        1. 基础研究
        2. 临床研究
        参考文献
    综述三 耳穴诊断研究进展
        1. 古代耳穴诊断
        2. 现代耳穴诊断
        3.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中国和欧洲两个耳针体系定位和诊疗程序的相似点和不同点的研究
    第一章 中国和欧洲两个耳穴体系中定位的相似点
        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第二章 中国和欧洲两个耳针体系中诊疗程序和定位的不同点
        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第三部分 不同耳穴心区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定位比较研究
    第一章 不同耳穴心区在中国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定位比较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第二章 不同耳穴心区在瑞士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定位比较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中欧耳穴心区定位的比较研究病例报告表(北京安贞医院用)
附录2 中欧耳穴心区定位的比较研究病例报告表(北京老年医院用)
附录3 中欧耳穴心区定位的比较研究病例报告表(在瑞士研究用)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9)政治符号与社会角色 ——宋美龄后半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第二节 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史料运用
第一章 时代背景与宋美龄后半生的符号特征
    第一节 蒋介石撤台时的内外困局
    第二节 1950年初宋美龄自美返台后对蒋介石的政治支持
    第三节 “第一夫人”:宋美龄的政治符号选择
第二章 宋美龄后半生的社会角色之一:“台美外交主掌人”
    第一节 积蓄“台美外交”助力(1949-1952)
    第二节 践行“夫人外交”(1952-1959)
    第三节 从台前到幕后(1963-1969)
第三章 宋美龄后半生的社会角色之二:台湾“妇运领袖”
    第一节 妇女运动:宋美龄的政治根据地
    第二节 抵台发动妇运维稳
    第三节 以“动员”作为妇运工作的重中之重
    第四节 妇联会:宋美龄退台后的妇运抓手
第四章 宋美龄后半生的社会角色之三:台湾社会事业推动者
    第一节 宗教信仰与政治的融合
    第二节 宋美龄与台湾医疗事业
    第三节 宋美龄与台湾教育事业
第五章 宋美龄后半生的政治符号与家庭角色关系研究
    第一节 传统家族中的长者
    第二节 从斗争到同舟共济:宋美龄与蒋经国关系研究
    第三节 宋美龄在娘家利益与蒋家利益间的平衡
第六章 宋美龄后半生的终结:隐居美国
    第一节 隐而不休
    第二节 东山未起
    第三节 谢幕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10)“自己人代理”:国家与社会关系的一个解释 ——基于对中国红十字会系统的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缘起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源起
    1.2 相关研究综述
        1.2.1 关于国家与社会关系
        1.2.2 关于国际组织与民族国家的关系
        1.2.3 关于我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研究
    1.3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方法
        1.3.1 问题的提出
        1.3.2 研究方法
        1.3.3 资料收集方法
        1.3.4 研究限制
第二章 案例分析:国家与红十字会委托代理关系的建构
    2.1 国家-红十字会委托-代理关系的确定:发生学的视角
        2.1.1 委托-代理关系的构成要件
        2.1.2 国家对红十字会的委托授权:缔约国的责任
        2.1.3 中国红十字会:国家委托代理关系的历史发生与当代发展
    2.2 国家与红十字会委托代理关系的建构:一种隐含的契约
        2.2.1 契约内涵
        2.2.2 契约模式的同质性
    2.3 国家与红十字会委托代理模型的基本性质分析
        2.3.1 国家控制下的不完全合同
        2.3.2 参公管理的一个解释:多项任务的委托代理模型
        2.3.3 行业竞争与合作:多个代理人模型
第三章 案例检讨:国家与红十字会委托代理关系的悖论
    3.1 委托代理模型的一般特征
        3.1.1 委托-代理关系
        3.1.2 国际人道工作的委托代理模式
        3.1.3 国际组织的委托代理困境
    3.2 国家与红十字会委托代理关系的悖论
        3.2.1 国家派出公务员出任红十字会领导班子
        3.2.2 国家对红十字会组织的控制手段行政化
        3.2.3 红十字会组织成为国家的结构性依附体
    3.3 国家与红十字会委托代理模型的运行机制
        3.3.1 连续博弈机制:参公管理
        3.3.2 声誉和事后付清机制:强制退休
        3.3.3 逆向代理:社会组织购买政府服务
    3.4 需要重新考量的新问题
第四章 自己人代理:内涵与形成
    4.1 “自己人代理”概念的提出与分析框架的再建构
        4.1.1 “自己人”理论
        4.1.2 研究问题的延展与分析框架的再建构
    4.2 自己人代理机制的形成:国家的视角
        4.2.1 全能国家:社会被兼并
        4.2.2 转轨国家:社会被代理
第五章 自己人代理模型:效果与解释
    5.1 自己人代理模型效果:制度性无激励
        5.1.1 激励机制无效率
        5.1.2 激励机制无效率的解释
        5.1.3 为什么无效率的制度会长期存在
    5.2 自己人代理的本质是国家控制权
        5.2.1 国家的本质是控制
        5.2.2 新中国的社会控制:户籍制、单位制和基层行政化
        5.2.3 自己人代理:又一种控制权
        5.2.4 国家控制权的基础:国家产权
    5.3 自己人代理的悖论:多中心治理还是社会分割
        5.3.1 公共资源的多中心治理理论
        5.3.2 中国式多中心:分权抑或分割
        5.3.3 社会分割的认知和声讨
第六章 国家与社会关系再建构
    6.1 从自己人代理到社会自理
        6.1.1 国家与社会组织关系类型
        6.1.2 渐进式改革:管理体制上的双轨制选择
        6.1.3 理想模式:社会自理
    6.2 社会自理的基础:社会产权
        6.2.1 法人主体及其产权基础
        6.2.2 社会产权及其社会权威
        6.2.3 社会产权:社会自理的前提
    6.3 共同治理与社会组织的主体性
        6.3.1 共同治理的需要
        6.3.2 统一性:国际组织的法理型权威
        6.3.3 内部治理:现代理事会制度
        6.3.4 水平链接:社会资本的作用
    6.4 完全显性的代理机制:法定机构
        6.4.1 法定机构的概念与实践
        6.4.2 完全显性契约:作为法定机构的红十字会
        6.4.3 法定机构:强化法理型权威的机制
第七章 研究发现和讨论
    7.1 研究发现及其一般性
        7.1.1 研究发现
        7.1.2 研究发现的一般性
    7.2 有效国家:从社会自理到共同治理
        7.2.1 社会自理和国家转轨
        7.2.2 有效国家和法定社会
参考文献
附录 1.访谈提纲
附录 2.个案报告
附录 3.官方文件文本例
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项目
致谢

四、我会代表团赴香港参加国际医疗会(论文参考文献)

  • [1]中蒙俄经济走廊视角下满洲里对外开放SWOT分析与对策研究[D]. 李嫣.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0(02)
  • [2]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研究[D]. 陈浩. 中共中央党校, 2019(04)
  • [3]南方英文网新闻编译实习报告[D]. 陶心怡.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19(01)
  • [4]“一带一路”倡议视域下乌兹别克斯坦与中国旅游合作路径研究[D]. 伊力哈穆(KASIMOV ILKHOM). 长安大学, 2019(01)
  • [5]Z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研究[D]. 陈彦廷.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8(01)
  • [6]乡村赤脚医生群体研究(1965~1985) ——以北京市郊区为中心[D]. 曾雪兰. 中共中央党校, 2018(02)
  • [7]抗战时期国际医疗援华研究[D]. 韩赟. 天津商业大学, 2017(02)
  • [8]中国和欧洲两个耳针体系中定位和诊疗程序的比较研究 ——不同耳穴心区定位的临床比较研究[D]. 王磊.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8)
  • [9]政治符号与社会角色 ——宋美龄后半生研究[D]. 吕晶. 南京大学, 2014(05)
  • [10]“自己人代理”:国家与社会关系的一个解释 ——基于对中国红十字会系统的考察[D]. 葛道顺. 上海大学, 2013(11)

标签:;  ;  ;  ;  ;  

我司代表团赴香港参加国际医学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