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沙门氏菌L型感染10例分析

伤寒沙门氏菌L型感染10例分析

一、伤寒沙门菌L型感染10例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茅凌翔[1](2011)在《肠道病毒71型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及miRNA抑制肠道病毒71型体外复制的研究》文中指出2008年3月份,安徽省阜阳市发生了较大规模的手足口病疫情。随后,疫情蔓延至全国。2008年5月2日,卫生部已将手足口病列入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丙类传染病进行管理。近年来,手足口病疫情不断暴发,手足口病发病数位居丙类传染病之首,对我国人民的卫生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今后一段时间疫情可能进一步上升,防控形势十分严峻。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是由小RNA病毒科的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有:柯萨奇病毒A组的4、5、7、9、10、16型;柯萨奇病毒B组的2、5型;肠道病毒71型以及埃可病毒,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常见。一般来说,手足口病的症状轻微,约在10-14天左右自愈。但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有时引起神经系统症状,甚至导致死亡。目的:本研究拟建立针对手足口病和EV71的快速检测方法,持续监测手足口病;调查了解镇江市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在手足口病的高发时段和高发人群加强防控;研究了解江苏省EV71的基因特征,以便更好的了解EV71病毒的起源地、变异规律和流行途径,防范EV71的大规模流行。目前,针对EV71的感染尚无特异性的预防疫苗、治疗方法和抗病毒药物。因此,尚需深入研究EV71的致病机制,尤其是EV71引发重症感染的机制。本研究利用肠道病毒易感细胞RD细胞分离EV71病毒株,将EV71感染SK-N-SH神经细胞后,利用miRNA芯片比较神经细胞感染EV71前后miRNA的变化,筛选出差异表达的miRNA。寻找并验证miRNA对EV71病毒感染神经细胞的干预作用,为今后利用miRNA治疗EV71感染提供理论和实验基础。方法:(1)手足口病通用病原和肠道病毒71型检测方法的建立利用TaqMan-LNA探针建立多重荧光定量RT-PCR方法,同时检测肠道病毒71型(EV71)和肠道病毒通用型(EV-U),使用含有目的序列RNA标准品制备标准曲线,对病毒进行准确定量,同时对该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重复性进行评估,并对临床样品进行检测。(2)镇江市2009-2010年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以镇江市2009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诊断为手足口病的9899例患者(按发病日期统计)为研究对象,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本市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3)江苏省肠道病毒71型分子流行病学调查采集临床手足口病(HFMD)患者咽拭子标本,抽提病毒RNA,通过巢式PCR扩增肠道病毒71型vp1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利用Clustal X和MEGA5.0分析软件,进行同源性分析并构建系统发生树。(4)肠道病毒71型感染神经细胞后miRNA的变化利用RD细胞分离EV71病毒,将EV71感染SK-N-SH神经细胞,分别提取EV71感染SK-N-SH神经细胞前后的RNA,利用miRNA芯片筛选EV71感染SK-N-SH神经细胞前后表达差异的miRNA。选择部分表达差异和无差异的代表性miRNA,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miRNA芯片的分析结果。(5)miRNA对EV71复制的调控选取EV71感染SK-N-SH神经细胞前后表达差异显着的miRNA,合成miRNA模拟体和抑制体,转染SK-N-SH神经细胞后,与空白、阴性对照组同时感染EV71,通过观察细胞病变效应(CPE)、Western Blot、实时荧光定量PCR比较EV71的复制情况,分析miRNA对EV71复制的调控。结果:(1)本研究建立了基于TaqMan-LNA探针的多重荧光定量RT-PCR方法,能同时定量检测肠道病毒71型(EV71)和肠道病毒通用型(EV-U),该法特异性为100%,灵敏度达到102拷贝/μL,重复性好。(2)镇江市2009-2010年报告儿童手足口病全年散发,手足口病的发病病例主要有两个高峰期,一个主要的高峰期集中在4、5、6月份,三个月报告病例占全年疫情总数的56.2%。另一个较小的高峰期出现在11到12月,两个月报告病例占全年疫情总数的17.4%。镇江市发病人群以1-3周岁儿童为主,3岁及以下病例占总病例数的69.22%。职业分布以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为主,占总病例数的95.6%,且男孩发病率略高于女孩,乡村地区发病率高于城镇。(3)序列进化分析表明,江苏省的EV71病毒基因与C基因型代表株比较接近,尤其与C4基因亚型最为相近,并且可进一步划分为C4a进化枝。说明江苏省EV71病毒皆属于EV71病毒C基因型、C4a亚型。(4)对miRNA杂交芯片进行分析,筛选出EV71感染神经细胞感染后/感染前>1.50为上调基因,EV71感染神经细胞感染后/感染前<0.65为下调基因。EV71感染SK-N-SH神经细胞后与感染前相比,共有116个miRNA显着表达异常,其中上调的miRNA有46个,下调的miRNA有70个。荧光定量PCR的结果与miRNA芯片结果基本一致。(5)miR-27a和miR-23b模拟体转染SK-N-SH神经细胞后,将EV71感染神经细胞,与空白、阴性对照相比,miR-27a and miR-23b模拟体转染组的细胞病变效应没有显着变化;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miR-27a和miR-23b模拟体转染组的EV71病毒RNA没有明显变化;Western Blot结果显示miR-27a和miR-23b模拟体转染组的EV71病毒VPl蛋白明显少于空白和阴性对照组,并且EV71病毒滴度(TCID50)下降。结论:(1)本文建立了TaqMan-LNA探针建立多重荧光定量RT-PCR方法,能同时对EV71和EV-U进行快速定量检测,并且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适用于手足口病疫情的临床检测。(2)镇江市手足口病好发人群主要是1-3周岁儿童,以散居和幼托儿童多见,男性高于女性;发病时间存在时间规律,全年存在大小两个高峰,第一个高峰是4-5月份,第二个小高峰是11-12月份,且第一高峰强于第二高峰。EV71感染可能更易引起重症病例。(3)2009年江苏省的EV71病毒株可能与阜阳分离的EV71病毒有相同的起源,均属于C4a亚型,并且C4a亚型的EV71病毒在中国大陆有较广泛的分布和传播。(4)EV71感染SK-N-SH神经细胞后与感染前相比,共有116个miRNA显着表达异常,可能与EV71的感染和复制有关,为进一步深入研究EV71感染SK-N-SH神经细胞时,miRNA对EV71复制的调控奠定了基础。(5)miRNA-23b和miRNA-27a通过转录后水平调节EV71病毒,影响EV71蛋白的表达,从而调节EV71病毒的复制。

刘昌萍[2](2010)在《多间隙脓肿放射状多切口浮线引流术的临床疗效评价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观察和评价放射状多切口浮线引流术治疗多间隙肛周脓肿的术式优劣及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多间隙肛周脓肿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30例采用放射状多切口浮线引流术,对照组30例采用弧形切口切开缝合引流术。观察两组病例的疗效、手术操作性、术后反应及并发症、切口愈合情况、肛门功能及随访半年内的复发情况等,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对结果进行分析,以α=0.05为水准进行双侧检验。结果:试验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第1-4天疼痛、切口水肿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对照组在愈合时间上明显优于试验组(P<0.05);而在术后当天疼痛、排尿障碍、术后继发感染、肛门功能、疗效及随访复发情况等方面两组无显着差异(P>0.05)。而从总体疗效的加权评分来看,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放射状多切口浮线引流术在治疗多间隙肛周脓肿上,不仅能达到根治肛周脓肿和良好地保护肛门功能的有机统一,而且在术式上有明显的优势如可操作性强,损伤小等,并且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以及减轻术后换药疼痛等,证明了放射状多切口浮线引流术是治疗多间隙肛周脓肿的优良术式。

王长奇,陈燕萍,单鲁琴,李伟,徐菁,罗娜,吴伟刚,阚飙,包林[3](2006)在《江西萍乡地区一起伤寒流行的病原遗传学多态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陈林[4](2006)在《急性散发性戊型肝炎的临床和流行特征分析》文中指出【背景和目的】 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virus,HEV)是1982年发现的一种新型肝炎病毒。由HEV引起的戊型肝炎主要是经污染的水源传播,也可通过食物和日常生活接触传播,常可引起大的流行,也可以散发。我国也是戊型肝炎的高发区,戊型肝炎已成为我国高发病率和高感染率的一种肝炎,全国各地均有戊型肝炎的散发。为了进一步了解急性散发性戊型肝炎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我们对280例急性散发性戊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为今后的治疗和预防提供依据。【材料和方法】 1.对象:选择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在浙江省诸暨市人民医院住院的急性散发性戊型肝炎病人280例。 2.方法:所有病例入院后均用ELISA法检测抗HEV-IgM、抗HEV-IgG。诊断标准依据2000年(西安)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凡抗-HEV IgM和/或抗-HEV IgG阳性,并具有急性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表现和肝功能异常者,诊断为急性戊型肝炎。

王长奇,单鲁琴,陈燕萍,朱金萍,耿娜[5](2003)在《伤寒沙门菌L型感染10例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吴菠[6](2008)在《妇产科医院医院感染经济耗费的临床对照研究》文中提出医院感染(Nosocomial Infection,NI)是指在医院内获得的一切感染。医院感染已成为当今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引起学者和社会的高度关注。医院感染是伴随着医院的出现而发生的,同时也随着医学技术和医院的发展而不断地改变其特征。妇产科医院是医院的特殊群体,有着区别于其他综合性医院的自身特点。为了深入研究妇产科医院感染的发病规律和医院感染所致的经济损耗,收集了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的医院感染有关数据,研究内容共分以下二个组成部分:第一部分医院感染分布的流行病学研究目的:对医院感染流行状况进行研究,为制定医院感染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调查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住院病人医院感染发病情况。诊断标准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监控协调小组制定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由医院感染专职人员组织集中培训后,用统一的调查表,收集医院感染病例有关数据。用过描述性研究的方法研究医院感染的发生率。结果:在该研究中纳入了住院病人共91719人,其中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3.38%。2005年的例次发病率(3.43%)与2006年染例次发病率2.98%比较有显着差异(P=0.001)。医院感染部位构成比前四位依次是上呼吸道(27.11%)、生殖道(20.46%)、泌尿道(17.20%)、皮肤软组织(14.04%)。同时,研究结果显示,有一些因素增加了医院感染发生率,其中最为常见的有抗生素使用(66.33%)和侵入性操作(55.34%)。在对病原菌的培养中发现,最为常见的三种病原菌依次是前三位依次为大肠埃希氏菌、白色念珠菌、副流感嗜血杆菌。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该妇产科医院院内感染发生率与其它医院的院内感染发生率一致,但是发生感染的类型与综合性医院不同,并且医院感染致病菌有一定程度的耐药,因此妇产科医院应该针对医院感染的特殊性,采取相应的防治策略,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第二部分医院感染经济损耗的临床对照研究目的:研究妇产科住院患者因医院感染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2004年1月1日至2006年12月31日期间出院的患者,并且在住院过程中曾发生过医院感染的患者,按住院科室、出院第一诊断、手术方式、年龄不超过5岁作为匹配条件,每例病例匹配2例对照(1:2),最后238例病例和476例对照乃如分析,比较它们的医疗费用和住院时间的差别。结果:平均每例医院感染经济损失达为5643.82元,延长住天数8天以上,感染的费用是非感染的1.7倍。医疗费用的增加以西药费为主,占总增加费用的50%以上。医院感染的经济损失因感染的不同类型而异。从感染部位看,下呼吸道感染造、手术切口感染和血液感染造成的经济损失较大,延长住院天数较多。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医院感染病明显的增加了病人的经济负担,而其中主要的费用是以西药费占首位,并延长住院日。因此对预防和有效的控制医院感染是每个医院必须认真面对的一项课题。

王军伟[7](2007)在《双环醇片治疗乙型肝炎病毒YMDD变异株感染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背景和目的】随着拉米夫定(LAM)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出现了许多病毒变异株感染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LMV的作用靶位——HBV DNA聚合酶活性区发生变异(即YMDD变异),其发生率随用药时间的延长而升高。出现YMDD变异后如何处理目前尚无一致意见,继续服用LMV有可能选择出更多的变异株,停用LMV则可能使野生型HBV的复制重占优势,导致病情反复,对YMDD变异株感染者的治疗成为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双环醇制剂——百赛诺为化学合成的国家一类治疗肝炎新药,其抗病毒作用的靶位并非是在HBV DNA聚合酶。基于此,我们选择该品种用于治疗HBV YMDD变异株感染,以华东地区多家医院为参研单位,于2005年9月至2006年10月进行了多中心临床研究,评价其疗效和安全性。【材料与方法】对象: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活动期患者,12~65岁,性别不限。HBV YMDD变异株感染组68例,未变异株感染组100例,病例来自华东地区的9所大医院。方法:采用多中心的随机、开放性临床研究。两组均予百赛诺(双环醇片)口服,50mg/次,每日三次,疗程24周。观察受试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变化及不良事件,治疗前、治疗期间(第12周)及治疗结束时(第24周),分别检测血常规、肝功能、乙肝三系和HBV DNA水平。数据处理:研究数据通过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结果】双环醇片能明显改善HBV YMDD变异株感染者的临床症状和肝功能,24周末的ALT及AST复常率分别达79.4%和70.6%;显效率(ALT复常,HBV DNA阴转)为16.2%;有效率(ALT复常,HBV DNA滴度下降大于两个对数级)为20.6%;治疗24周木的血清HBeAg阴转率27.9%,HBeAg血清转换率14.8%,HBV DNA阴转率17.6%;疗效与未变异组疗效相近。【结论】[1]双环醇片能明显改善HBV YMDD变异株感染者的肝功能;[2]双环醇片对HBV YMDD变异株病毒的复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3]治疗作用与用药剂量及时间的相关性值得深入研究。

曾玫[8](2003)在《上海地区儿童腹泻轮状病毒感染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A组轮状病毒(RV)是婴幼儿腹泻最重要的致病原,发展中国家每年约有60-87万名儿童死于重型轮状病毒腹泻,虽然在发达国家轮状病毒感染很少引起死亡,但高发病率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鉴于轮状病毒感染广泛,几乎5岁以下儿童都经历至少一次轮状病毒腹泻,改善公共卫生条件不能有效地控制轮状病毒腹泻及感染的流行,而且治疗缺乏特效药,WHO将轮状病毒疫苗列入优先发展的位置。了解世界各地有关轮状病毒腹泻病的流行病学资料对于制定该病的预防措施非常必要。研制中的轮状病毒疫苗有望减轻轮状病毒腹泻病造成的疾病负担以及危害,首先研制成功的口服减毒活疫苗主要预防由G1-G4型轮状病毒株引起的腹泻病,具良好的保护效果。疫苗在各地区的引进与使用要求评估当地轮状病毒腹泻病的流行情况以及监测流行株的变化规律,本项研究就上海地区儿童轮状病毒腹泻病的流行病学现状作报道,为国内轮状病毒腹泻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本课题从四个方面进行研究: 一.上海地区儿童腹泻轮状病毒病感染状况的研究 收集我院1999年11月1日~2001年12年31日因患腹泻病住院的社区感染儿童以及住院期间患腹泻病的院内感染儿童的粪便标本共1230份(每人1份),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PAGE)检测轮状病毒RNA,493份A组轮状病毒RNA阳性,阳性检出率为40.1%,未发现B组及C组轮状病毒。在493份轮状病毒RNA阳性的标本中,RNA长型有397份(80.5%),RNA短型有55份(11.2%),混合型有18份(3.7%),RNA部分降解未能分型有23份(4.7%),基因组以长型为主。对471份有明确编号的轮状病毒阳性标本来源的患儿分析显示,A组轮状病毒是上海地区5岁以下住院儿童腹泻病的主要病原,3月龄至2岁婴幼儿是轮状病毒的易感人群,平均发病年龄14.2月,三年冬季11月份与12月份轮状病毒阳性检出率均达到50%以上,冬季为流行高峰。 二.上海地区A组轮状病毒G血清型分布的研究 将队GE检测轮状病毒阳性的粪便标本重新用Trizol抽提,328份含有足量RNA的标本进一步行RT一PCR扩增VP7全基因,共有254份标本(77.4%)获得阳性产物cDNAS,将cDNAS与Gl一G4型特异探针进行杂交分型试验,结果显示:Gl血清型占第一位141例(55.5%),G3血清型占第二位70例(27.6%),GZ血清型占第三位24例(9.4%),混合感染血清型占第四位16例(6.3%),G4很少见仅发现1例(0.4%),未分型2例(0 .8%),Gl一G3占分型株的98.8%。所有GZ型均为电泳短型,而Gl、G3、G4均为电泳长型。轮状病毒的发病年龄与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与不同G血清型无关。 三.轮状病毒合并人类杯状病毒感染的研究 493份轮状病毒阳性的标本用Trizol抽提后,采用RT一PCR法检测杯状病毒,有9份标本同时合并感染杯状病毒,混合感染率为1 .8%。9例混合感染者散发在2000年12月至2001年10月,5例来自社区感染,4例来自院内感染,患儿年龄最小仅15月,最大11个月,其中4例有发热,持续1一5天,发热高峰382-39.5oC,9例均有腹泻,持续2一巧天,24小时腹泻最多次数2一20次,2例有呕吐,持续1一5天,2例发生轻度脱水,分别发生在10月龄与11月龄患儿。儿童腹泻病病原的复杂性不容忽视,杯状病毒作为儿童社区及院内感染腹泻病的病因应给予重视。 四.用于检测粪便标本中A组轮状病毒的两种方法的比较 1 023份标本中有893份标本1一3天内采集后用ELISA法检测A组轮状病毒,其中ELISA法检出阳性标本454份,阳性率为50.8%,再行PAGE法检测,阳性标本446份,阳性率为49.9%,二者阳性率相近,无显着性差异。两种方法检测标本均阳性者为356份,均阴性者为349份,与PAGE法相比,ELISA法的准确率为78.9%,敏感度为79.8%,特异度为78.1%。PAGE法显示RNA条带的深浅在ELISA法阳性组与阴性组之间的构成比有统计学差异,ELISA法用于检测轮状病毒含量少的粪便标本不够敏感,易出现假阴性反应,而且该法也可出现假阳性反应,对其诊断轮状病毒的准确性有一定影响。ELISA法与PAGE法的不一致率在各年龄组比较无显着差异,二者一致与否与年龄无关。ELISA法具有简便、快速、敏感的优点,尤其适用于临床大量标本的检测,队GE法虽然较繁锁,但病毒RNA有其特殊的十一条条带,更加直观准确,甚为可靠。

二、伤寒沙门菌L型感染10例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伤寒沙门菌L型感染10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肠道病毒71型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及miRNA抑制肠道病毒71型体外复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手足口病
        1.1.1 手足口病简介
        1.1.2 手足口病流行现状
        1.1.3 手足口病病原学
        1.1.4 手足口病的鉴别诊断和检测方法
    1.2 肠道病毒71型
        1.2.1 肠道病毒71型的简介
        1.2.2 肠道病毒71型的分子流行病学
        1.2.3 病毒的感染与复制
        1.2.4 肠道病毒71型的致病性和嗜神经性
        1.2.5 肠道病毒71型的治疗
    1.3 microRNA
        1.3.1 microRNA简介
        1.3.2 病毒microRNA与细胞microRNA
        1.3.3 肠道病毒71型与microRNA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立题依据
    1.5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用病原和肠道病毒71型检测方法的建立
    2.1 材料和方法
        2.1.1 材料
        2.1.2 方法
    2.2 结果
        2.2.1 RNA标准品的制备和定量
        2.2.2 标准曲线的绘制
        2.2.3 多重荧光RT-PCR方法的建立
        2.2.4 多重荧光RT-PCR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重复性
        2.2.5 多重荧光RT-PCR的临床检测和验证
    2.3 讨论
第三章 镇江市2009-2010年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流行病学资料
        3.1.2 其他资料的来源
        3.1.3 卫生部发布的《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规定的手足口病病例诊断
        3.1.4 统计与分析方法
    3.2 结果
        3.2.1 镇江市手足口病的疫情情况
        3.2.2 镇江市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点
        3.2.6 镇江市手足口病的病原学
        3.2.7 镇江市重症手足口病的分析
    3.3 讨论
第四章 江苏省肠道病毒71型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4.1 材料和方法
        4.1.1 材料
        4.1.2 方法
    4.2 结果
        4.2.1 样品EV71/EV-U双重荧光定量RT-PCR检测结果
        4.2.2 EV71vp1基因扩增结果
        4.2.3 EV71基因进化树分析
    4.3 讨论
第五章 肠道病毒71型感染神经细胞后microRNA的变化
    5.1 材料与方法
        5.1.1 材料
        5.1.2 方法
    5.2 结果
        5.2.1 EV71病毒分离和鉴定
        5.2.2 EV71病毒滴度(TCID50)检测
        5.2.3 EV71病毒感染人神经母细胞瘤SK-N-SH细胞
        5.2.4 总RNA的提取
        5.2.5 EV71病毒感染SK-N-SH细胞前后miRNA芯片杂交
        5.2.6 EV71病毒感染SK-N-SH细胞前后miRNA芯片结果
    5.3 讨论
第六章 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基因芯片结果
    6.1 材料与方法
        6.1.1 主要试剂
        6.1.2 主要仪器
        6.1.3 方法
    6.2 结果
        6.2.1 总RNA的提取
        6.2.2 实时荧光定量PCR的结果
        6.2.3 实时荧光定量PCR与芯片结果的比较
    6.3 讨论
第七章 miRNA对肠道病毒71型的调控
    7.1 材料与方法
        7.1.1 材料
        7.1.2 方法
    7.2 结果
        7.2.1 miRNA模拟体和抑制体转染SK-N-SH细胞
        7.2.2 SK-N-SH细胞病变效应比较
        7.2.3 miRNA对EV71VP1蛋白表达的影响
        7.2.4 miRNA对EV71病毒滴度(TCID50)的影响
        7.2.5 miRNA对EV71RNA的影响
        7.2.6 qRT-PCR验证转染后miRNA含量变化
        7.2.7 利用生物学软件预测miRNA的靶基因
    7.3 讨论
第八章 主要结论及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创新点
    8.3 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已发表的论文
致谢

(2)多间隙脓肿放射状多切口浮线引流术的临床疗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临床资料和方法
    2.1 病例来源
    2.2 诊断标准
        2.2.1 西医诊断标准
        2.2.2 中医诊断标准
    2.3 纳入病例标准
    2.4 排除病例标准
    2.5 病例脱落及剔除标准
    2.6 分组
    2.7 治疗方法
        2.7.1 术前准备
        2.7.2 麻醉方法
        2.7.3 手术方法
        2.7.4 术中注意事项
        2.7.5 术后处理
    2.8 观察和评价标准
        2.8.1 手术操作性
        2.8.2 术后并发症
        2.8.3 术后恢复情况
    2.9 疗效评定标准
    2.10 安全性评价标准
    2.11 总体疗效评分
    2.12 统计方法
3. 结果
    3.1 手术操作性比较
    3.2 术后并发症比较
    3.3 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3.4 疗效比较
4. 讨论
    4.1 中西医对多间隙肛周脓肿的认识
        4.1.1 祖国医学对肛周脓肿的认识
        4.1.2 现代医学对多间隙肛周脓肿的认识
    4.2 本术式的临床特点
        4.2.1 理论基础
        4.2.2 术式特点
        4.2.3 本术式的优点
        4.2.4 本术式的缺点
    4.3 结果分析
        4.3.1 疗效分析
        4.3.2 手术操作性分析
        4.3.3 术后并发症分析
        4.3.4 术后创面愈合情况分析
        4.3.5 术后肛门功能及随访复发分析
5. 问题与展望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综述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3)江西萍乡地区一起伤寒流行的病原遗传学多态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菌株
    1.2 试剂
    1.3 主要仪器
    1.4 实验方法
        1.4.1 脉冲场凝胶电泳:
        1.4.2 电泳条件:
        1.4.3 spaO 基因测序:
2 结 果
    (1) PFGE 得到不同菌株的图谱用
    (2) 对检测菌株进行侵袭基因 spaO
3 讨 论

(4)急性散发性戊型肝炎的临床和流行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文摘要
二、英文摘要
三、正文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四、综述
五、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六、致谢

(6)妇产科医院医院感染经济耗费的临床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第一部分 医院感染分布的流行病学研究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二部分 医院感染经济损耗的临床对照研究
    5 研究对象与方法
    6 结果(第一部分)
    6 结果(第二部分)
    7 讨论
    8 管理与建议
    9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附录
作者简历及在读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7)双环醇片治疗乙型肝炎病毒YMDD变异株感染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文摘要
二、英文摘要
三、论文正文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四、申请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46例临床观察
    乌药的植化与药理研究概况
五、文献综述
    双环醇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近况
    参考文献
六、致谢

(8)上海地区儿童腹泻轮状病毒感染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上海地区儿童腹泻轮状病毒感染状况的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二部分 上海地区A组轮状病毒G血清型分布的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三部分 轮状病毒合并人类杯状病毒感染的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四部分 用于检测粪便标本A组轮状病毒两种方法的比较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论文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1 轮状病毒腹泻的预防
综述2 轮状病毒腹泻的防治策略
论文1 肥达反应对儿童伤寒诊断价值的再评价-附87例分析
论文2 上海地区1990~1999年儿童伤寒临床特点分析
论文3 上海地区儿童腹泻病轮状病毒感染的研究
论文4 上海地区婴幼儿腹泻A组轮状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的研究
论文5 ELISA法与PAGE法用于检测粪便标本A组轮状病毒的比较
致谢
论文声明

四、伤寒沙门菌L型感染10例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肠道病毒71型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及miRNA抑制肠道病毒71型体外复制的研究[D]. 茅凌翔. 江苏大学, 2011(09)
  • [2]多间隙脓肿放射状多切口浮线引流术的临床疗效评价研究[D]. 刘昌萍.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0(03)
  • [3]江西萍乡地区一起伤寒流行的病原遗传学多态性研究[J]. 王长奇,陈燕萍,单鲁琴,李伟,徐菁,罗娜,吴伟刚,阚飙,包林. 中国自然医学杂志, 2006(03)
  • [4]急性散发性戊型肝炎的临床和流行特征分析[D]. 陈林. 浙江大学, 2006(08)
  • [5]伤寒沙门菌L型感染10例分析[J]. 王长奇,单鲁琴,陈燕萍,朱金萍,耿娜. 江西医学检验, 2003(06)
  • [6]妇产科医院医院感染经济耗费的临床对照研究[D]. 吴菠. 浙江大学, 2008(S2)
  • [7]双环醇片治疗乙型肝炎病毒YMDD变异株感染的临床观察[D]. 王军伟. 浙江大学, 2007(02)
  • [8]上海地区儿童腹泻轮状病毒感染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D]. 曾玫. 复旦大学, 2003(02)

标签:;  ;  ;  ;  ;  

伤寒沙门氏菌L型感染10例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