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联合国在21世纪的地位和作用

论联合国在21世纪的地位和作用

一、论联合国在21世纪的地位和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Nshimiyimana Jean D’Amour[1](2021)在《联合国维和行动及其局限性分析 ——以苏丹达尔富尔危机为例》文中认为苏丹地区的冲突是如今世界和平进程中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苏丹地区的冲突对于地区和国际安全的消极影响明显,给当地人民的安定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威胁。联合国在对苏丹战后进行和平建设以及其他的行动中一方面对于苏丹地区来说是积极的,但是由于联合国在战后重建过程中的工作内容以及使用的方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也对重建中的作用和联合国的形象大打折扣,这对于联合国的进一步改革以及在冲突之后的重建工作调整有重要的依据和指导意义。笔者以此为依据,以联合国对苏丹达尔富尔危机的干预活动为研究对象,希望了解在苏丹的中联合国起到的相关作用,希望可以使联合国能够更好的发挥自己的作用,为世界的和平与安定提供保障。本文的研究在理论上可以丰富关于苏丹问题以及联合国在苏丹重建中的作用方面的研究,在实践上一方面有利于为联合国在苏丹重建中发挥更好的作用提供一定的思路,另一方面对于联合国更好完善相关的机制有现实意义,以进一步增强和完善在其他类似维和活动中更好发挥自身职能,维护世界和平。因此,本文试图从联合国参与苏丹达尔富尔地区维和行动的角度出发作一些比较深入的探讨,重点分析联合国在这一地区的行动、成效及暴露出的局限性,得出结论如下。第一,苏丹地区社会历史条件复杂,族群和宗教冲突几乎到了难以调和的地步,作为经济命脉的石油资源的分布客观上动摇和挑战了原有政治权力分配格局,加之国家、政府孱弱,缺乏对社会的组织、汲取和动员能力以及相应的现代制度,这些因素共同成为了联合国对苏丹达尔富尔局势干预的不可忽视的背景。第二,联合国为解决达尔富尔危机,在组织上和政治上先后做出了许多努力,付出了高额成本,签署了一系列和平协定,不过,仍不能说“危机在联合国干预下得到了彻底解决”。第三,联合国在苏丹达尔富尔问题上的付出和收益明显不成比例。总的说来,联合国在苏丹达尔富尔的行动存在着中立性限制、承担多重责任与任务、资源供给不足和复杂的社会条件等局限,这些情况最终导致了对苏丹达尔富尔局势调停的进展过慢、形势不断反复,甚至许多具体的麻烦从未得到根本解决。事实上,达尔富尔危机并没有彻底解决,原有矛盾只是随着形势进展转移到了南苏丹问题之内。

叶小菲[2](2020)在《论国际法上的制裁》文中指出在国际关系中,有关制裁的实践由来已久,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到现今的国际社会,制裁问题仍是学术界的热门主题。美国、中国、欧盟、伊朗、俄罗斯等国家有较多的制裁实践,有关制裁的研究也较为深入。目前制裁作为国际社会上被频繁使用的手段与措施,无论是多边国家主体或是单边国家主体都用其实现自己的国家目标,在这一过程中,被制裁的一方也会采取应对措施。这些手段都在不断发展中,制度也都在不断完善中,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不少的问题和争议,故这一问题具有深刻的研究意义。本文首先系统阐述了制裁的起源、发展与特点,讨论了制裁的解除与中止以及分类,从制裁的分类延伸出单边制裁和多边制裁的概念。其次,结合联合国的制裁机制详细论述了多边制裁主体的实施方式和手段。再者,文章研究单边制裁时结合美国这一典型单边制裁的实施机制,论述单边制裁是如何在国际法中被运用。最后通过前面的部分讨论了制裁的合法性问题,探究制裁的各国立场及应对措施。最后讨论了我国如今面临的制裁问题现状,并结合我国实践提出了应对制裁法律体系的建议。

孙伟刚[3](2020)在《欧盟在联合国系统中的参与研究》文中提出当前,多边主义作为一种行为方式在国际社会中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欢迎,并成为了一种更加合理的制度性合作方式。国际组织和国际机制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国家间的制度性合作,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国际组织无时无刻不在各种领域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且在一些重要领域内担当了国际行为主体的角色。作为当前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功能最齐全的多边国际组织,欧盟与联合国都经历着自身的发展与变革,并应对着全球秩序的变化以及它所带来的挑战。欧盟是多边合作和以国际组织和规则为基础的全球秩序的先行者和拥护者,它会更多地支持通过国际组织和国际机制达成的国际合作,而联合国作为全球性的多边国际组织,与欧盟的理念和发展路线有着很多的相似性,因此欧盟更加倾向于支持和推进联合国的多边主义行动。在联合国中,欧盟是以一个集团和整体发表共同声明并提出相关决议,但这也是在欧盟内部不断谈判之后做出的,因此也凸显了欧盟在国际组织中的两重性身份,也就是它既是一个国际组织参与的行为体,也是成员国表达利益、协调利益的平台。本文首先通过与此相关的国际关系理论对欧盟参与联合国进行了理论层面的解释,明确了在理论框架下对其进行分析的基本方向。其次,通过《里斯本条约》和《联合国宪章》的规定寻找欧盟参与联合国的法律依据,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欧盟在参与过程中的内部协调和对外代表机制,明确欧盟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下形成的工作和决策机构以及参与流程。接下来,本文通过设立标准对欧盟的参与表现进行了简单评估,分析欧盟在参与的主要领域所获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最后,本文对影响欧盟在联合国体系中参与的因素进行了分析,从欧洲国家内部、成员国间关系以及外部影响因素入手,找出影响欧盟参与联合国事务有效性的因素。通过分析,本文得出结论:《里斯本条约》后建立的日益有效的协调机制,以及欧盟在联合国事务中做出的各种有益尝试,对进一步加强欧盟的内部协调,提高在联合国中的集体性存在地位有着积极作用,欧盟作为一个集体在国际组织中的重要性显然会是一个不断上升的过程。但这一过程中依旧存在许多的问题,例如成员国之间利益和战略考量的标准和方式,以及新兴大国和国际组织对欧盟在多边体系中地位和影响力的相对削弱作用。欧盟在各个领域参与联合国事务的表现,虽然有许多的缺陷和问题,但也不乏成功的事例,这向我们展示了一种较为新颖的国际组织参与的行为模式。在不断变化的国际环境中,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大环境下,欧盟作为一个集体参与国际事务不仅会成为一种增强其国际影响力的方式,也对国际合作的思考提供了一种方向。

郭旭阳[4](2020)在《国际组织的管辖豁免问题 ——一种批判视角的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国际组织豁免议题处于一种持续的发展态势。面对国际组织职能运作中对私主体造成损害的救济问题,在国际和国内司法实践中,传统上国际组织所享有的近乎绝对豁免,逐步发展为基于法治、保障人权、提供可适用的争端解决机制为前提的有条件豁免。如何平衡基于保障国际组织独立运作的职能豁免和通过有效问责机制维护受损害私主体合法权益,成为突出的现实和法律问题。本文考察国际组织的管辖豁免问题,尤以近年来问题较为突出的联合国维和行动和金融类国际组织为研究对象。本文还会兼谈及与国际组织管辖豁免相关的法律制度与实践。通过聚焦国际组织管辖豁免的国际和国内实践,运用案例分析和比较国际法研究的方法,归纳出不同国家和国际司法机构的实践和问题。近而,通过对国际组织内部问责机制的进一步考察,回应这些案例中反映出的问题,提供对私主体法律救济的可能途径。最后,本文考察一些新形态国际组织及其豁免实践,在批判地研究相关学说观点基础上,总结其中的问题解决路径。本文认为:现今相对占优势的观点是基于对人权,尤其是个人所享有的司法救济和正当程序权利的相对豁免。国际组织所享有的管辖豁免,应继续坚持“职能必要”原则,根据不同国际组织的基本文件,区分和界定其享有的管辖豁免内容。国际组织成员国也有必要以国内立法方式明确对国际组织豁免的规范,将豁免的国际法与其国内适用有机衔接。其次,国际组织豁免所呈现结构平衡,不仅仅是其成员国与该国际组织间的平衡,更需要形成保障国际组织自主运作与其外部活动正当间的平衡。近而,在协调国际组织管辖豁免与保障受损私主体合法权利关系方面,应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秉持法治和保障人权原则,对国际组织不法行为做出必要回应。与此同时,选择国内法院来审理受害人向联合国寻求救济的争议,将很可能导致司法判例的碎片化。但这种由国内法院“挪用”管辖权的方式或许会促进国际组织内部对于提供有效法律机制方案的进程。最后,从国际组织管辖豁免所反映的国际组织和国际法整体样貌看,相较国内法更具规范属性的法律特质,国际法的原始和流动属性更为凸显,现实主义的国际法视角同样反映在国际组织豁免议题。

王煜[5](2020)在《冷战结束后美国对联合国政策探析》文中指出本文以美国与联合国的互动为分析框架,从联合国成立以来美国不同时期多边外交政策与联合国自身角色演变及主要机构改革两条线索出发,分析了冷战结束后美国对联合国政策的特点,并对两者互动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与展望。绪论部分提出研究对象和主要问题。首先提出本文研究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及相关理论工具。然后对国内外学术界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大致梳理,以此为基础提出本文的研究重点问题。第一章回顾冷战前美国与联合国的历史渊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美国对联合国政策的理论流派。第二章分析冷战终结对美国的联合国政策造成的冲击和影响,并由此明确贯穿全文的两条分析线索,一是美国国别线索,重在析清冷战终结对美国国内外政局产生的影响,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美国对待多边外交工具的态度演变及其国际组织战略特点。二是联合国发展演变线索,重在分析冷战终结对联合国角色的影响及联合国面临的改革压力。通过两条线索交织互动分析美国对联合国政策的双重性特点。第三章重点运用历史和比较分析方法,对冷战结束后美国各届政府对联合国政策进行逐一梳理。在回顾各届政府多边外交政策的理论渊源和现实背景的基础上,总结出美国对联合国政策的表象特征和内在动力。第四章重点运用案例分析,以美国对联合国具体事务的政策(包括秘书长人选、安理会改革、发展与人权问题,联合国会费等)为案例展开研究,一方面分析了美国的联合国政策对联合国机构的直接影响和效力,另一方面研究了美国与联合国互动中后者对前者存在的反作用,以及前者对此做出的反应。第五章尝试展望美国对联合国政策的未来发展趋势。重在分析特朗普上台后美国外交政策目标的调整及其制约因素,以及现阶段美国对联合国政策的一系列变化可能对二者互动带来的深远影响。本文分析研究表明,美国对联合国政策存在较为明显的功能性定位,从政策表层看,美国对联合国政策在不断调整变化;但分析其内在动因则发现,美国从联合国擭取权力与利益的的本质从未改变,变化的只是维护利益的方式和手段。本文尝试梳理冷战结束后美国对联合国政策的“变”与“不变”,揭示美国利用联合国服务其国家利益的内在本质,探寻未来多边格局的走向与应对之策。

周阳雨[6](2020)在《联合国第二代维和行动的任务、困境与对策》文中研究表明《联合国宪章》明确指出联合国的宗旨之一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为此,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应运而生,并发展成为联合国所从事的影响最广泛、最典型、影响力最大的工作内容。二战结束后,全球化进程不断推进,国家间的交往与合作关系日益密切,同时也出现地区冲突不断的情况。为了维护世界的和平,促进全世界不断向前发展,全球最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的地位不断提升,扮演着不可代替的角色。联合国维和行动在维护国际安全及和平,控制地方冲突与局部矛盾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冷战结束后,联合国进入第二代维和时期。相较于传统的维和行动,第二代维和行动的内容发生了明显变化:从管理方式的角度来看,第二代维和行动逐渐向多元化方向转变,不断完善其前期冲突预防机制,建立起了集构建、维系与建设为一体的和平管理体系;从任务内容的角度来看,第二代维和行动变得更加丰富且复杂,参与主体的数量和种类显着增多,处理问题的手段与运行路径丰富多样。然而,第二代维和行动中新增的预防性部署、参与选举与行政管理以及人道主义救援等任务导致其在维和资源、维和人员、维和机制等方面产生诸多问题,并对维和行动的基本原则造成冲击,使维和行动陷入困境。因此,加强对第二代维和行动面临问题以及相应对策的研究,有助于深化对维和行动的认识、完善维和机制构建以及掌握和预测维和行动未来发展的趋势。针对联合国第二代维和行动面临的困境,联合国应在拓展维和资源供给与制度建设、改善并加强维和人员结构与素质建设、严格执行退出机制与限制武力使用、改革维和组织架构与维和运行机制等方面有所作为。

张文涛[7](2020)在《中东地区国际组织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论文从历史学的角度对中东地区国际组织进行系统研究。中东地区毗邻欧洲,扼守东西方交通要道,加之丰富的石油资源,一直是西方列强争夺的目标。在欧洲殖民扩张过程中,中东地区被纳入欧洲国家发起建立的国际组织体系中,从而为欧洲殖民扩张提供交通运输、通信联络以及预防疾病等方面的便利。中东地区虽然被动地加入以欧洲为主导的国际组织,客观上中东地区也成为国际组织最早的诞生地之一。近代以来,中东地区历次重大事件都与国际组织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世界上第一个全球性政府间国际组织——国际联盟的创立为包括中东地区在内的国际社会提供了解决国际关系争端等新思路。二战即将结束时,中东地区率先建立了区域性国际组织——阿拉伯国家联盟。随着中东地区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演变,联合国、阿拉伯国家联盟、石油输出国组织、伊斯兰合作组织以及阿拉伯海湾合作委员会等一系列国际组织开始在中东国际舞台上出现,在调解阿以冲突,推进中东和平进程,促进中东政治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非洲、欧洲、亚洲等地区的国际组织也与中东地区存在着错综复杂的互动关系。中东地区已经成为国际组织极为活跃的地区。对中东地区国际组织进行深入全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本选题以国际组织联合会(Union of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s,UIA)发布的《国际组织年鉴》(Yearbook of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为工具,以22个阿拉伯国家加上土耳其、伊朗、以色列、阿富汗和塞浦路斯等5个中东地区国家为研究范围,通过对《国际组织年鉴》中正式注册的69862个国际组织以“中东”、“阿拉伯”、“伊斯兰”、“穆斯林”、“犹太”、“锡安”等关键词及27个国家与其首都为注册地进行检索,梳理出976个中东区域内政府间国际组织和国际非政府组织。同时,本研究对与国际组织相关的档案、文献、文集、专着、论文、网站、报道等材料进行整理,梳理出中东区域以外的国际组织在中东地区的活动情况,整体研究国际组织在中东地区产生、发展、演变及其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和作用,并对不同类别的国际组织在中东历史进程中的作用、特点和成效进行综合评价。本论文由绪论、正文、结论及文献附录等四部分组成,从历史学的角度对中东地区国际组织进行系统研究。论文的绪论部分介绍了选题的缘起和意义,分析了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和本论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论文的正文部分分为四章。第一章论述了中东地区国际组织的产生、发展、类型和分布情况,论述了在西方文化和制度的冲击、欧洲国际组织的影响和中东民族国际体系形成的历史背景下,中东地区国际组织产生的过程以及国际组织的主要类型,陈述了国际组织在中东地区活动现状。本研究按照政府间国际组织和国际非政府组织两大类别,根据国际组织的活动范围,从全球性政府间国际组织、全球性国际非政府组织、区域性政府间国际组织和区域性国际非政府组织等四个维度对中东地区国际组织进行分类研究。论文第二章论述了近代以来中东地区政府间国际组织的产生及发展历程,分别阐释了全球性政府间国际组织和区域性政府间国际组织在中东地区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及其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作用。重点论述了国际联盟、联合国、不结盟运动、伊斯兰合作组织等全球性政府间国际组织深度参与中东地区政治、经济、安全、和平、教育、文化等事务的历史过程,论述了欧洲联盟、石油输出国组织、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非洲联盟等中东区域以外的政府间国际组织与中东地区的互动关系以及阿拉伯国家联盟、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阿拉伯马格里布联盟等中东区域内国际组织在中东追求民族独立和实现现代化历程中的历史作用。论文第三章论述了中东地区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历程及全球性国际非政府组织和区域性国际非政府组织在参与中东区域治理过程中的特点和作用,特别是冷战结束后,大量的国际非政府组织积极参与中东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以及人道主义援助等事务,成为中东国家和中东地区政府间国际组织实施区域治理,解决中东问题的有力助手。国际非政府组织在与政府开展合作的同时,也对政府进行舆论监督,在民主思想和意识形态领域与政府产生分歧,中东地区大部分国家对国际非政府组织采取严格控制政策,国际非政府组织在中东地区的发展遇到瓶颈。论文第四章总结了中东地区国际组织的特点,并对国际组织参与中东区域治理的效果进行了分析和评价。中东地区政府间国际组织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治理体系,在中东国际事务中作用明显。中东区域以外政府间国际组织参与中东事务的制度更加完善,方法更为规范,而中东区域内政府间国际组织则呈现出矛盾复杂化,难以形成合力的特点。国际非政府组织在中东地区无论在法律层面还是在区域治理方面,还有漫长的道路需要探索。结论部分是对中东地区国际组织的历史进行总体评价。认为中东地区国际组织参与中东事务和中东地区治理与中东地区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及国际环境影响密切相关。国际组织虽然在协调和解决中东各种问题和复杂矛盾的效能方面还不明显,但总体来说,无论是政府间国际组织还是国际非政府组织已经成为参与中东事务和中东治理的重要力量,在中东地区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国际组织在中东地区还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论文的文献及附录部分列出了976个在国际组织联合会正式注册的中东地区国际组织名单,读者和相关研究者可以按照国家查询不同国际组织建立的时间及总部的位置,有助于提供中东地区国际组织的整体面貌和具体信息。附录部分还提供了相关国际组织的英文缩写及重大相关活动时间,有益于为以后有关中东地区国际组织研究积累资料。

王逸群[8](2019)在《联合国对当代中东恐怖主义的治理研究》文中认为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极端主义威胁加剧,而中东则成为全球受极端组织威胁最严重的地区。特别是在“9·11”事件之后,极端主义开始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在对中东地区构成巨大威胁的同时也严重危害到了国际社会的和平与稳定。因此,通过国际合作进而实现对恐怖主义的治理便显得十分必要。就目前来说,国际社会对恐怖主义的治理模式主要有三种,分别是单边主义、多边主义和新多边主义即全球治理,其中全球治理的理论和实践更有利于打击恐怖主义犯罪。国际组织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不可忽视,而作为国际组织中最具权威性的联合国在其中更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联合国义无反顾的挑起了全面打击恐怖主义的大旗,它的独特性、合法性和协调性使其不可能被其他任何国家或国际组织替代。《联合国宪章》赋予了联合国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职能,而联合国自身也采取各种措施治理恐怖组织。联合国对中东恐怖主义的治理机制主要包括采取各种制裁措施和设置相应的治理机构。制裁措施根据恐袭事件的危害程度,从轻到重分为道义层面、立法层面和行动层面,危害程度越大,联合国采取的制裁措施越严厉。治理机构则是联合国根据联大、安理会和秘书处各自的特点,分别下设了不同的机构,各个机构都有特定的使命和具体的措施。它们彼此互通有无、相互协调,在促进和保障联合国打击中东恐怖主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联合国在治理中东恐怖组织过程中奠定了治理恐怖主义国际法的基础、削弱了中东恐怖组织力量以及成为应对恐怖主义危机最重要的多边平台。但是国际社会在联合国反恐框架中充满着矛盾与冲突、妥协与合作,国家间的利己主义思想和不信任感,制约了联合国在相关活动中的影响。尤其是其治理机制缺乏强制性、执行机构效率低和会员国反恐认同基础差等自身局限性,以及恐怖主义根源难以消除、国家主权与联合国反恐问题存在悖论和反恐过程中出现人权问题等深层次困境,使联合国在协调国际社会治理恐怖组织的过程中受到限制,也使联合国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困境。

凌国强[9](2019)在《集体安全视角下的联合国对朝鲜半岛政策研究(1947-1991)》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在对集体安全进行考察的基础上,确立了集体安全的分析框架,并讨论了集体安全理论思想与联合国的关系。然后将1947年至1991年间的联合国朝鲜半岛政策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分别论述,再以集体安全视角对其进行分析。首先,本文认为,这期间的联合国朝鲜半岛政策分别经历了“以韩为主”、“急进徐图”、“直面现实”三个特征鲜明的阶段:以只确认韩国的国际合法地位为始,以先战争方式后政治手段为过渡,以同时接受朝鲜和韩国加入联合国为终。其中所反映的是联合国朝鲜半岛政策随着时间与国际政治环境的不断变迁,而逐渐向着联合国成立的初衷以及赖以存在的根本性原则——集体安全的本质靠拢。其次,将联合国朝鲜半岛政策划分为三个阶段的依据分别为:“以韩为主”政策的推进机构为联合国朝鲜半岛问题临时委员会,该委员会的一系列活动从侧面推动了二战结束以来朝鲜半岛事务的诸多重大变革,为下一阶段联合国朝鲜半岛政策的出台埋下伏笔:如大韩民国与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分别成立等,但该委员会也于1949年被联合国朝鲜半岛问题委员会以及联合国朝鲜半岛统一及善后委员会等取代。“急进徐图”政策承接上一阶段政策,经过1949年的短暂酝酿,促成了朝鲜战争的爆发,而联合国军和联合国朝鲜半岛统一及善后委员会等政策推进机构应运而生,其中,联合国军代表了“急进”,以联合国朝鲜半岛统一及善后委员会为核心的其余机构则代表了“徐图”,而1973年该委员会的解散标志着这一阶段联合国朝鲜半岛政策的结束。“直面现实”政策作为上一阶段政策的自然延续,继续朝着客观中立处理朝鲜半岛事务的方向上前进,并最终以同时承认韩朝两国政权的合法性,允许双方共同加入联合国作为联合国这一阶段朝鲜半岛政策的直接表现。最后,本文认为,就联合国对朝鲜半岛政策的具体实践来看,两极权力体系明显不适于集体安全机制的运行,而多极权力体系则更为适宜集体安全机制的运行。因此,推动多极国际体系的建立和稳固,既有利于在新时期更好的维护中国国家利益,也有利于在联合国框架下,集体安全的维护得到更有效的保障。本文写作过程中所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有:历史文献分析法、案例研究法、历史比较分析法。

金双双[10](2019)在《台湾地区以观察员身份参与联合国专门机构活动研究》文中认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台湾当局不断变换各种策略,意图参与联合国系统内的国际组织活动。但由于自身地位的限制,以及国际社会对一个中国原则的坚持,台湾当局希望以会员身份加入联合国系统内国际组织的企图一直未能实现。在此背景下,台湾当局转而更加“务实”地追求联合国专门机构活动的观察员身份。观察员起源于国际联盟时期,发展并完善于联合国成立以后,是一种被普遍认可的国际组织吸纳参与者的方式。观察员的主体类型丰富,可以参与联合国专门机构的活动,能够在参与活动时享有一定的权利,并且履行一定的义务。尽管观察员制度已经发展了近70年,国际组织尚未制定完善的法律文件来规范观察员的行为,这使得观察员历来的实践成为分析该制度发展及完善的基础。基于观察员的便利,考虑到台湾民众的切实需求,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台湾地区可以在符合联合国专门机构法律文件及实践的基础上获得观察员身份,并通过联合国专门机构逐次邀请的方式参与相关活动。2009年至2016年,台湾地区8次以观察员身份参加世界卫生大会。在参加世界卫生大会期间,台湾地区充分行使与其地位相适应的权利,同时也刻意强化双边会谈、酒会等会议外的活动,部分行为超出了其参与联合国专门机构活动的最初宣示。针对上述问题,大陆方面应当对未来台湾地区以观察员身份参与联合国专门机构的活动设定机制。以联合国专门机构的法律文件和实践为依据,在一个中国原则和联合国大会第2758号决议的指导下,对台湾地区获得观察员身份进行具体安排。台湾地区在成为观察员后可享有与其身份相适应的权利,并履行与权利相适应的义务。在权利与义务之外,大陆方面可与联合国专门机构通过协商,确定台湾地区可享有的特权与豁免。

二、论联合国在21世纪的地位和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联合国在21世纪的地位和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联合国维和行动及其局限性分析 ——以苏丹达尔富尔危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
    第二节 选题意义
    第三节 研究目标与方法
    第四节 研究内容与分析框架
第二章 理论基础及相关文献综述
    第一节 理论基础
    第二节 相关文献综述
第三章 苏丹冲突历史:原因与影响
    第一节 苏丹历史概况
    第二节 苏丹冲突原因简介
第四章 联合国对苏丹地区的介入
    第一节 危机性质确认与先遣团设立
    第二节 联苏特派团的成立与扩大
    第三节 联合国—非洲联盟达尔富尔行动
    第四节 经济与法律制裁
    第五节 直接参与人道主义救助活动
第五章 绩效评估与局限分析
    第一节 中立性限制
    第二节 承担过多责任,维和成本过高
    第三节 多重任务并进,缺乏执行策略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2)论国际法上的制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意义
        (一) 理论价值
        (二) 实践价值
    二、研究现状
        (一) 国内学术研究现状
        (二) 国外学术研究现状
第1章 制裁制度概述
    1.1 制裁的概念
        1.1.1 制裁的定义
        1.1.2 制裁的历史发展
        1.1.3 制裁的特点
    1.2 制裁的分类
        1.2.1 基于制裁手段的分类
        1.2.2 根据制裁主体之不同进行的分类
    1.3 实施制裁应遵守的国际法原则
        1.3.1 国家主权平等原则
        1.3.2 诚实信用原则
        1.3.3 不干涉原则
        1.3.4 人权原则
    1.4 制裁中止与解除的条件
        1.4.1 制裁的中止条件
        1.4.2 制裁的解除
    1.5 制裁的影响
        1.5.1 制裁的积极影响
        1.5.2 制裁的消极影响
第2章 多边制裁的国际法问题
    2.1 多边制裁主体
        2.1.1 多边主体的形成
        2.1.2 多边主体的制裁能力
    2.2 由联合国实施的多边制裁
        2.2.1 联合国体制下的多边制裁
        2.2.2 联合国实施制裁的依据
        2.2.3 联合国多边制裁的特点
        2.2.4 引发联合国制裁的主要原因
    2.3 其他类型的多边制裁
        2.3.1 欧盟的制裁
        2.3.2 其它国际组织的制裁
第3章 单边制裁的国际法问题
    3.1 单边制裁的依据
        3.1.1 单边制裁的国际法依据
        3.1.2 单边制裁的国内法依据
    3.2 典型的单边制裁——以美国为例
        3.2.1 美国单边制裁的法律体系
        3.2.2 美国制裁的手段和管辖权
        3.2.3 美国单边制裁的执行
第4章 制裁合法性争议及应对制裁的措施
    4.1 制裁的合法性争议
        4.1.1 多边制裁的合法性争议
        4.1.2 单边制裁的合法性争议
    4.2 制裁的应对措施
        4.2.1 应对多边制裁的国际实践
        4.2.2 应对单边制裁的国际实践
第5章 我国对于制裁的立场和应对措施
    5.1 我国对于制裁的立场
        5.1.1 我国对于多边制裁的立场
        5.1.2 我国对于单边制裁的立场
    5.2 我国国内面临的制裁现状
        5.2.1 美国的次级制裁对我国的影响
        5.2.2 美国对我国的直接经济制裁
    5.3 我国对当今制裁的应对措施
        5.3.1 推进法域外适用法律体系建设
        5.3.2 组织企业合法合规应对制裁
结语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3)欧盟在联合国系统中的参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背景与意义
    二、文献综述
        1、国外文献综述
        2、国内文献综述
    三、研究方法与框架
第一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分析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联合国系统
        二、欧盟与联合国关系
    第二节 理论分析
        一、新自由制度主义与新现实主义理论
        二、委托代理理论
第二章 欧盟在联合国的参与机制
    第一节 欧盟参与联合国的法律依据
        一、欧盟方面:《里斯本条约》
        二、联合国方面:《联合国宪章》
    第二节 欧盟在联合国的参与过程
        一、欧盟内部协调
        二、欧盟对外代表
第三章 欧盟参与联合国的表现与评估
    第一节 重点领域下的参与表现
        一、和平与安全领域
        二、发展援助领域
        三、全球治理中的欧盟理念
    第二节 表现与评估
        一、评估标准
        二、评估框架
        三、欧盟的表现评估
第四章 欧盟参与联合国的影响因素
    第一节 欧洲国家内部因素
        一、认同问题
        二、疑欧主义与英国脱欧
    第二节 欧盟成员国之间的分歧
    第三节 外部变量影响因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4)国际组织的管辖豁免问题 ——一种批判视角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目的和范围
    第二节 文献综述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创新与不足
    本章小结
第一章 国际组织管辖豁免概述
    第一节 管辖豁免视域下的国际组织
    第二节 国际组织法律人格与豁免
    第三节 国际组织管辖豁免的法律特征
    第四节 国际组织管辖豁免与相关豁免制度的区分
    第五节 国际组织管辖豁免与相关问责机制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国际组织管辖豁免的历史与理论
    第一节 国际组织豁免的历史发展
    第二节 国际组织管辖豁免的理论基础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国际组织在国际法上的豁免
    第一节 国际组织豁免的国际法律渊源
    第二节 国际司法机构案例考察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国际组织管辖豁免的国内法与案例比较研究
    第一节 研究对象国选取标准
    第二节 国际组织豁免的国内法渊源
    第三节 国内法院有关案例比较研究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国际组织管辖豁免的法律救济机制研究
    第一节 国际组织在法律层面的问责机制
    第二节 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内部问责机制
    第三节 金融类国际组织问责机制研究
    第四节 放弃豁免作为国际组织的一种政策选项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国际组织新发展与管辖豁免的学理探讨
    第一节 突出职能属性的国际组织
    第二节 国际组织豁免的新发展
    第三节 国际组织管辖豁免与问责背后的学理考察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冷战结束后美国对联合国政策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主要研究对象及研究意义
    二、学术界研究现状评述
    三、研究思路与论文架构
    四、研究方法
    五、论文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第一章 美国对联合国政策的历史和理论渊源
    第一节 冷战结束前的美国与联合国
    第二节 美国对联合国政策的理论渊源与权力诉求
第二章 冷战终结对美国联合国政策的影响
    第一节 冷战结束后初期美国外交政策大辩论
    第二节 联合国地位与角色的变化
    第三节 冷战结束后美国联合国政策演变的双重逻辑
第三章 冷战后美国历届政府对联合国政策之比较分析
    第一节 老布什政府:保守主义的有限合作
    第二节 克林顿政府:积极的多边主义
    第三节 小布什政府:“美国式的国际主义”
    第四节 奥巴马政府:实用的多边主义
    第五节 特朗普政府:“美国优先”的单边主义
    第六节 冷战后美国对联合国政策的“变”与“不变”
第四章 美国对联合国具体事务的政策
    第一节 美国对联合国秘书长选举的政策主导和博弈
    第二节 美国对安理会改革的政策演进
    第三节 美国对联合国发展机构及发展议程的政策
    第四节 美国对联合国人权等社会事务的政策
    第五节 美国的联合国预算政策
第五章 美国对联合国政策的未来走向
    第一节 美国外交政策目标及其可能受到的制约
    第二节 联合国改革面临的挑战
    第三节 美国联合国政策的未来走向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联合国第二代维和行动的任务、困境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来源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及意义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的意义
    1.4 论文的创新之处与不足
        1.4.1 创新之处
        1.4.2 研究存在的不足
第2章 联合国第二代维和行动的任务与特征
    2.1 第二代维和行动的任务
    2.2 第二代维和行动的主要特征
第3章 联合国第二代维和行动面临的困境
    3.1 维和资源供给与使用困境
        3.1.1 维和经费短缺
        3.1.2 维和物资浪费和滥用
        3.1.3 维和行动兵力不足
    3.2 维和人员结构与保障困境
        3.2.1 维和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3.2.2 维和人员安全受到威胁
        3.2.3 维和人员中女性比例有待提升
    3.3 传统“维和三原则”的适用性困境
        3.3.1 第二代维和行动对“维和三原则”的冲击
        3.3.2 平民保护中的武力使用困境
    3.4 维和组织架构与待命机制困境
        3.4.1 维和行动架构和组织机制不健全
        3.4.2 维和待命机制不健全
第4章 联合国第二代维和行动困境的应对之策
    4.1 加强维和资源供给渠道与制度建设
        4.1.1 拓宽维和经费的来源
        4.1.2 建立和完善物资采购制度和物资管理系统
        4.1.3 加强本地维和人员的培养
    4.2 改善并加强维和人员结构与素质建设
        4.2.1 提升维和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
        4.2.2 切实保障维和人员的安全
        4.2.3 提高女性在维和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4.3 严格执行退出机制并限制武力使用
        4.3.1 严格限定武力使用的范围
        4.3.2 严格执行退出机制
    4.4 改革维和组织架构与维和运行机制
        4.4.1 完善维和行动架构
        4.4.2 健全维和待命机制
        4.4.3 加强区域伙伴关系建设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读研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7)中东地区国际组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的缘起和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创新点和难点
第一章 中东地区国际组织的产生、发展、类型及分布
    第一节 中东地区国际组织产生的历史背景
        一、西方文化和制度的冲击
        二、欧洲国际组织的延伸
        三、中东民族国家体系的形成
        四、国际会议及协商解决国际争端的制度日臻成熟
    第二节 中东地区国际组织的类型与分布
        一、中东地区国际组织的分类标准
        二、中东区域性政府间国际组织
        三、区域外国际组织在中东的分支机构
        四、中东区域内国际非政府组织
        五、全球性国际非政府组织在中东的分布
    小结
第二章 中东地区政府间国际组织
    第一节 中东地区政府间国际组织发展历程
        一、19 世纪初至“一战”前中东地区政府间国际组织的萌生
        二、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中东地区政府间国际组织
        三、“二战”后中东地区政府间国际组织的迅猛发展
    第二节 中东地区全球性政府间国际组织
        一、国际联盟、联合国及其分支机构在中东地区的活动
        二、不结盟运动与中东
        三、伊斯兰合作组织与中东
        四、世界贸易组织与中东
    第三节 中东地区区域性政府间国际组织
        一、中东区域外政府间国际组织
        二、中东区域内政府间国际组织
    小结
第三章 中东地区国际非政府组织
    第一节 中东地区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历程
        一、宗教性国际非政府组织
        二、欧洲国际非政府组织理念的传入
        三、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影响
        四、现代化的冲击
        五、国际非政府组织的整合
    第二节 中东地区全球性国际非政府组织
        一、与政府联系密切的国际非政府组织影响力显着
        二、人道主义国际非政府组织数量众多
        三、人权类国际非政府组织发展举步维艰
    第三节 中东地区区域性国际非政府组织
        一、人道主义国际非政府组织占据主导地位
        二、行业协会类国际非政府组织快速增长
        三、民主政治类国际非政府组织举步维艰
    小结
第四章 国际组织参与中东区域治理的特点和成效
    第一节 政府间国际组织参与中东区域治理的特点
        一、政府间国际组织已形成庞大的治理体系
        二、联合国在中东区域治理体系中“一枝独秀”
        三、经济社会领域成为政府间国际组织发展的新方向
    第二节 国际非政府组织参与中东区域治理的特点
        一、国际非政府组织在中东地区表现突出
        二、国际非政府组织参与中东区域治理杂乱无章
        三、国际非政府组织在中东区域治理中的严峻挑战
    第三节 国际组织参与中东区域治理的成效评价
        一、联合国在中东区域治理中地位突出
        二、国际组织在中东地区分布不均、效果差异较大
        三、区域外国际组织参与中东区域治理的方法日臻完善
        四、区域内政府间国际组织难成合力
        五、国际组织成为国家利益角逐的平台
        六、国际组织在中东地区面临着诸多挑战
    小结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8)联合国对当代中东恐怖主义的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言
    一、选题缘由
    二、选题意义
    三、研究现状
    四、研究思路及方法
    五、特色和创新点
第一章 联合国对中东恐怖主义治理的缘起
    第一节 当代中东恐怖主义的发展及新特点
        一、恐怖组织层出不穷,难以根除
        二、西欧“本土化”特征凸显,跨国性加剧
        三、出现网络恐怖主义
    第二节 国际社会对恐怖组织的治理模式
        一、单边主义
        二、多边主义
        三、新多边主义(全球治理)
    第三节 联合国参与中东恐怖主义治理的原因
        一、中东地区恐怖主义治理的缺陷
        二、国际社会难以合力反恐
        三、联合国的不可替代性
第二章 联合国对中东恐怖主义的治理机制
    第一节 联合国治理中东恐怖主义历史溯源
    第二节 联合国治理中东恐怖主义的措施
        一、道义层面
        二、立法层面
        三、行动层面
    第三节 联合国治理中东恐怖主义的机构
        一、安理会设立的反恐机构
        二、秘书处设置的反恐实体
第三章 联合国治理中东恐怖主义的成效与困境
    第一节 联合国治理中东恐怖主义的成效
        一、确立治理恐怖主义国际法基础
        二、成为应对恐怖主义危机的重要平台
        三、削弱中东恐怖组织的力量
    第二节 联合国治理中东恐怖主义的现实挑战
        一、治理机制缺乏强制性
        二、执行机构职能重叠、效率低下
        三、会员国反恐认同基础差
    第三节 联合国治理中东恐怖主义的深层困境
        一、恐怖主义根源难以消除
        二、国家主权与联合国反恐问题的悖论
        三、反恐过程出现人权问题
结语
附录 《联合国安理会恐怖组织(实体)名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9)集体安全视角下的联合国对朝鲜半岛政策研究(1947-1991)(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创新之处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创新之处与不足
    1.3 研究方法
第2章 集体安全与联合国的关系
    2.1 集体安全
        2.1.1 集体安全的界定
        2.1.2 集体安全的思想渊源与国际实践
    2.2 集体安全理念下的联合国
        2.2.1 集体安全的框架性文件
        2.2.2 集体安全的决策与执行机构
第3章 1947-1948年的联合国朝鲜半岛政策
    3.1 美苏角力的全球背景
    3.2 “以韩为主”政策的内容与实施
    3.3 联合国实行“以韩为主”政策的原因
    3.4 联合国“以韩为主”政策的主要实施机构
    3.5 小结
第4章 1949-1973年的联合国朝鲜半岛政策
    4.1 杜鲁门主义推行与中国影响力渐趋提升的广域背景
    4.2 “急进徐图”政策的内容与实施
    4.3 联合国实行“急进徐图”政策的原因
    4.4 联合国“急进徐图”政策的主要实施机构
    4.5 小结
第5章 1974-1991年的联合国朝鲜半岛政策
    5.1 冷战终结及发展与和平渐成主流思潮的时代背景
    5.2 “直面现实”政策的内容与实施
    5.3 联合国实行“直面现实”政策的原因
    5.4 联合国“直面现实”政策的主要实施机构
    5.5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10)台湾地区以观察员身份参与联合国专门机构活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研究背景、对象与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框架
    五、创新点与不足
    六、需要说明的问题
第一章 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活动观察员制度的内涵
    第一节 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活动的观察员制度概述
        一、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活动观察员制度的发展
        二、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活动观察员制度的特点
        三、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活动观察员制度的意义
    第二节 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活动观察员的类型
        一、非成员国家观察员
        二、政府间国际组织观察员
        三、非政府间国际组织观察员
        四、其他实体观察员
    第三节 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活动观察员资格的获得
        一、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活动观察员资格的获得依据
        二、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活动观察员资格的获得程序
    第四节 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活动观察员的地位
        一、观察员享有的权利
        二、观察员承担的义务
        三、观察员的特权与豁免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台湾地区以观察员身份参与联合国专门机构活动的隐患
    第一节 台湾地区参与联合国专门机构活动的策略演变
        一、对象: 从政治性国际组织到功能性国际组织
        二、名义: 从“中华民国”到“中华台北”
        三、身份: 从会员身份到观察员身份
    第二节 台湾地区以观察员身份参加世界卫生大会的实践
        一、台湾地区参加世界卫生大会的历程
        二、台湾地区参加世界卫生大会的特点
    第三节 台湾地区以观察员身份参加世界卫生大会的隐患
        一、强化在国际社会的存在感
        二、利用场外活动推动双边交流
        三、试图打造“世卫大会模式”
        四、通过参加世界卫生大会追求“独立”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台湾地区以观察员身份参与联合国专门机构活动的机制
    第一节 台湾地区获得观察员身份的条件
        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二、遵循联合国大会第2758号决议
        三、遵守联合国专门机构活动的法律规范
        四、符合联合国专门机构活动的主动实践
    第二节 台湾地区获得观察员身份的安排
        一、坚持两岸协商
        二、由联合国专门机构直接邀请
        三、邀请函措辞体现一个中国原则
        四、限定观察员代表团的组成人员
    第三节 台湾地区成为观察员后的地位
        一、台湾地区可享有的权利
        二、台湾地区应履行的义务
        三、台湾地区观察员代表团人员的特权与豁免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四、论联合国在21世纪的地位和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联合国维和行动及其局限性分析 ——以苏丹达尔富尔危机为例[D]. Nshimiyimana Jean D’Amour.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1(11)
  • [2]论国际法上的制裁[D]. 叶小菲. 南昌大学, 2020(01)
  • [3]欧盟在联合国系统中的参与研究[D]. 孙伟刚. 山东大学, 2020(02)
  • [4]国际组织的管辖豁免问题 ——一种批判视角的研究[D]. 郭旭阳. 外交学院, 2020(08)
  • [5]冷战结束后美国对联合国政策探析[D]. 王煜. 外交学院, 2020(08)
  • [6]联合国第二代维和行动的任务、困境与对策[D]. 周阳雨. 湘潭大学, 2020(03)
  • [7]中东地区国际组织研究[D]. 张文涛. 西北大学, 2020(07)
  • [8]联合国对当代中东恐怖主义的治理研究[D]. 王逸群. 西北大学, 2019(12)
  • [9]集体安全视角下的联合国对朝鲜半岛政策研究(1947-1991)[D]. 凌国强. 湘潭大学, 2019(02)
  • [10]台湾地区以观察员身份参与联合国专门机构活动研究[D]. 金双双. 厦门大学, 2019(08)

标签:;  ;  ;  ;  ;  

论联合国在21世纪的地位和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