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城青山-横塘矿区铅锌矿床与MVT、Sedex矿床特征对比

水城青山-横塘矿区铅锌矿床与MVT、Sedex矿床特征对比

一、水城青山-横塘矿区铅锌矿床与MVT,Sedex型矿床特征类比(论文文献综述)

杨清[1](2021)在《滇东北-黔西北地区铅锌矿床成矿作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滇东北-黔西北地区位于扬子地台西南缘,该地区已发现超过400个铅锌矿床(点),其铅锌金属量超过20 Mt,是我国重要的铅锌多金属工业基地。目前对于这些铅锌矿床的成因研究仍然存在较大争议,尤其是在成矿时代、成矿流体来源、成矿物质来源和矿床形成机制等方面。本文以滇东北毛坪铅锌矿床、黔西北杉树林、筲箕湾、垭都和天桥铅锌矿床为研究对象,在全面介绍研究区区域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对这些矿床进行了系统的硫化物原位S同位素分析、微量元素分析、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流体包裹体群体成分分析、单个包裹体成分分析和闪锌矿Rb-Sr定年,以对滇东北-黔西北地区铅锌矿床的成矿时代、成矿物质及流体性质和来源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对研究区铅锌矿床的成矿类型进行划分,结合区域地质演化,详细分析了研究区铅锌成矿作用与重大地质事件的耦合关系,并建立了成矿模型。最后根据研究区铅锌矿床的地质特征、地球化学特征、成矿背景和控矿因素,系统总结了滇东北-黔西北地区铅锌矿床的成矿规律。取得主要认识如下:(1)滇东北-黔西北地区铅锌矿床矿体基本都赋存于震旦系-二叠系海相碳酸盐岩中,以白云岩为主。滇东北铅锌矿床主要受北东向逆断层控制,黔西北铅锌矿床主要受北西向逆断层控制。矿床矿体多呈脉状、透镜状和似层状产出,次为角砾状和网脉状。成矿期可主要划分为三个阶段:早期黄铁矿阶段,中期铅锌硫化物主成矿阶段和晚期碳酸盐阶段。金属矿物主要为闪锌矿、黄铁矿和方铅矿,脉石矿物主要见方解石、白云石和石英等。围岩蚀变以碳酸盐化和黄铁矿化为代表。(2)硫化物LA-ICPMS硫同位素分析显示,这些铅锌矿床δ34S值分布在10~23‰之间,富集重硫,且其分布特征表明沉淀的硫化物之间已经达到了硫同位素平衡。滇东北毛坪铅锌矿床成矿流体δ34S在19~22‰之间,成矿还原硫主要来自下伏震旦系灯影组和(或)寒武系地层中海相硫酸盐的热化学还原作用;黔西北地区铅锌矿床成矿流体δ34S为13~19‰,成矿还原硫可能具有多来源性,主要为赋矿地层和下伏震旦系或寒武系地层硫酸盐的混合来源。硫化物LA-ICPMS微量元素分析结果显示闪锌矿以富集Ge、Ga、Cd和Ag,贫Bi、Ni、Co、Ti和Tl为特征;黄铁矿相对富集Ni、Co和As,与典型MVT铅锌矿床中闪锌矿和黄铁矿微量元素特征相似。(3)该地区铅锌矿床成矿流体温度范围集中在120~250℃之间,盐度主要分布在7~14%(Na Cleqv)之间,属于中低温、中低盐度流体。流体包裹体成分较为复杂,气相主要为H2O、CO2和少量CH4,液相成分主要含有Na、Ca、K、Mg、Cl等。LA-ICPMS单个流体包裹体分析显示,成矿流体还具较高浓度的Li、Rb、Sr、Cs、Ba等元素;对比岩浆热液成矿流体、盆地卤水及变质卤水成分数据,发现滇东北和黔西北地区铅锌矿床的成矿流体都具有盆地卤水来源特征。(4)闪锌矿Rb-Sr年代学研究显示毛坪铅锌矿床成矿年龄为202.5±8.5Ma,处于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时期,晚于泥盆系赋矿地层。结合前人在研究区的研究成果,进一步约束了滇东北-黔西北地区铅锌矿床的形成时代。结合研究区铅锌矿床的地质特征、成矿流体性质及来源、成矿物质来源、微量元素特征和区域构造演化研究,本文认为滇东北-黔西北地区广泛分布的铅锌矿床属于MVT铅锌矿床,其成矿作用与印支期右江盆地的演化相耦合,是右江盆山挤压造山作用驱动下的大规模盆地流体迁移导致的。右江前陆盆地在中三叠世为浊积岩盆地阶段,是相对高温盆地卤水的准备期,产生了150~280℃相对较高温度的盆地卤水,最高温度为300~350℃;晚三叠世至早侏罗世的盆地消亡阶段,右江盆地自SE向NW隆起形成造山带,地形作用及构造挤压导致盆地热卤水向NW向大规模迁移。流体沿着NW向紫云-垭都断裂和中元古界褶皱基底与沉积地层之间的不整合面迁移,并沿途萃取了基底地层和沉积盖层中大量的成矿元素,最终在NW、NE、NNE向逆断层和褶皱虚脱部位沉淀金属硫化物而形成研究区内广泛分布且具有众多相似特征的铅锌矿床。(5)滇东北-黔西北地区铅锌矿床受地层、岩性、构造和岩相的多重控制。首先,矿床选择性的赋存于震旦系-二叠系地层中,且自南东部的黔西北地区到北西部的滇东北北部地区赋矿地层逐渐变老,但赋矿地层岩性一直为海相碳酸盐岩,并以白云岩为主;其次,区域性深大断裂、地区大断裂和矿床范围内的次级构造分别控制着成矿区总体范围、矿床分布和矿体产出特征。在成矿模式、成矿规律与成矿条件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岩相古地理特征、矿床地球化学以及已有矿床分布情况,本文认为黔西北垭都-蟒硐断裂带NW端找矿潜力较好,滇东北地区莲峰-巧家断裂至矿山厂-金牛厂断裂之间可能具有更好的找矿前景。

周威,陈进,韩润生,王明志,宋丹辉[2](2021)在《黔西北青山铅锌矿床赋矿灰岩的地球化学分带规律及其指示意义》文中指出青山铅锌矿床是黔西北铅锌矿集区威宁-水城成矿亚带上产于蚀变结晶灰岩中的典型矿床。基于系统的野外地质调研和大比例尺矿化-蚀变剖面测量,通过矿区赋矿围岩的岩石学和矿石学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以揭示矿床的形成过程和成因,构建了该矿床地球化学分带模式,进而指导矿区深边部勘探工作。研究表明:(1)矿区赋矿围岩为石炭系马平组(C2m)灰岩,并非白云岩,是川滇黔铅锌多金属成矿区内少见的;(2)围岩蚀变明显,自矿体中心向外侧依次呈现出强重结晶灰岩带、弱重结晶灰岩带及未重结晶灰岩带的分带规律。(3)微量元素迁移规律显着,从未结晶灰岩经蚀变灰岩到矿石,亲硫元素(如Zn、Pb、As、Cd、Ga、Sb、Ag等)大量迁入,而亲铁元素(如V、Cr、Mo等)少量迁入,元素Sr不断迁出,元素Ba由迁入状态变为迁出状态;(4)矿床中蚀变灰岩由未结晶灰岩重结晶而成,成矿过程中有相对富含稀土元素的热液加入,矿床形成于氧逸度较高、温度较低的环境。

李波,杨懿霆,韩润生,何志威,王景腾,刘国庆,杨捷[3](2020)在《黔西北小河边铁多金属矿床构造特征与找矿预测》文中研究表明小河边铁多金属矿床地处黔西北垭都—蟒洞成矿带内,本文重点研究了该矿床的构造特征及其构造控矿规律,并采用构造地球化学方法进行找矿预测。研究表明,小河边多金属矿床出露大面积石炭系黄龙组和泥盆系望城坡组中-粗晶白云岩,矿区内断裂发育,白云石化、方解石化蚀变面积广且强度大,反映该矿床具备十分有利的"地层岩性-构造-蚀变"成矿地质条件;矿区NW向断裂多为垭都—蟒洞断裂的次级断裂,近SN向断裂与NE向断裂共同控制着矿化、蚀变空间展布,近SN向与NE向断裂的交汇地段是成矿的有利部位。断裂构造岩元素可分为铅锌等中温成矿元素组合、白云石化蚀变元素组合、低温成矿元素组合和地层主微量元素组合,推断其成矿流体运移方向为SN向断裂内由N向S运移、NE向断裂内自NE向SW运移,依据成矿规律及地球化学异常,圈定了4个找矿靶区。

王健[4](2018)在《中上扬子地台西南缘大型铅锌矿床定位规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上扬子地台西南缘矿集区位于我国西南川滇黔交界的三角区,目前已发现的铅锌矿床(点)多达400余个,铅锌金属量超过20Mt,是我国重要的铅锌银锗等多金属基地。相对于典型MVT铅锌矿床,中上扬子地台西南缘地区铅锌矿床具有规模大、品位高、伴生元素多等特征。前人对该地区铅锌矿床开展了较多的研究工作,但多以单个矿床为研究对象,关于控矿因素、成矿时代及矿床定位规律等区域成矿规律的总结和关键问题的研究相对薄弱,很大程度制约了该地区成矿规律的总结和矿产勘查的突破。基于此,本文以四川大梁子大型铅锌矿床、天宝山大型铅锌矿床,云南会泽超大型铅锌矿床、茂租大型铅锌矿床,贵州杉树林中型铅锌矿床为研究对象,在详细的野外调查基础上,开展流体包裹体及矿床地球化学、成矿年代学及关键控矿因素研究。根据本区两期铅锌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关键控矿因素、矿床地质特征、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全面系统的总结了中上扬子地台西南缘大型铅锌矿床的时空结构、成矿机制及定位规律,并构建了相应的成矿地质模型。取得主要认识如下:(1)大梁子、天宝山和茂租矿床均赋存于震旦系灯影组含炭质白云岩内。大梁子、天宝山矿床受北西西向张性断裂-热液岩溶构造控制,矿体呈上大下小“楔形体”,矿石类型以角砾状、块状为主,其次为网脉状,金属矿物主要有闪锌矿、方铅矿,少量的黄铁矿,非金属矿物主要有白云石、方解石,少量的石英、石膏、重晶石,天宝山矿床产出有小规模的黄铜矿矿体。茂租矿床受北东向褶皱-层间滑动带构造控制,矿体具似层状、透镜状多层产出特征,矿石类型以脉状、角砾状为主,金属矿物主要有闪锌矿、方铅矿,少量的黄铁矿等,非金属矿物主要有白云石、方解石、萤石,少量的重晶石和石英。会泽、杉树林矿床赋存于石炭系白云岩内,均受印支期双重逆冲构造控制,矿体呈似层状、脉状,矿石类型以块状、角砾状为主,金属矿物主要有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少量的黄铜矿等,非金属矿物主要有白云石、方解石,少量的石英、重晶石等。不同之处在于会泽铅锌矿床赋存于石炭系摆佐组内,受北东向构造控制,而杉树林铅锌矿床赋存于石炭系黄龙组中,受北西向构造控制。(2)五个典型铅锌矿床显微测温结果表明,区内成矿流体属于中高-中低温、中等盐度流体;流体包裹体成分分析显示,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盆地卤水。相对典型MVT铅锌矿床,研究区内矿床的成矿流体温度偏高,盐度偏低,但矿床类型仍属于MVT铅锌矿床范畴。热液矿物H-O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赋存于震旦系的铅锌矿床(大梁子、天宝山和茂租矿床)成矿流体中水主要来源于海水、有机质和雨水的混合;赋存于石炭系的铅锌矿床(会泽)成矿流体中水主要来源于海水与有机质流体混合,雨水加入不明显。C-O同位素数据表明,典型铅锌矿床成矿流体中碳、氧主要来源于赋矿围岩的碳酸盐溶解作用,少部分来源于沉积有机质的脱羟基作用,且表现出随着成矿温度降低碳酸盐溶解作用减弱的趋势。热液矿物硫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区内铅锌矿床还原硫均来源于海水硫酸盐的热化学还原作用,但赋存于震旦系内的铅锌矿床可能是原地还原,而赋存于石炭系的铅锌矿床可能是异地还原均一后运移至矿床就位空间。天宝山、会泽矿床热液硫化物中流体包裹体He-Ar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成矿流体以地壳流体为主,但有明显的地幔流体(<5.3%)混入。(3)区内大型铅锌矿床空间分布受地层层位及岩性、控矿构造和峨眉山地幔柱联合控制。铅锌矿床主要赋存于震旦系和石炭系白云岩中,其中震旦系含炭质白云岩成矿优于纯白云岩。研究区由南东向北西方向,赋矿层位具有由新变老的趋势。赋存于不同层位的铅锌矿床矿物组合相似,但黄铁矿含量差异较大,根据黄铁矿的含量分为贫黄铁矿型和富黄铁矿型铅锌矿床。贫黄铁矿型铅锌矿床主要赋存于震旦系含炭质白云岩中,以天宝山、大梁子和茂租矿床为代表;富黄铁矿型铅锌矿床主要赋存于石炭系白云岩中,以会泽、杉树林矿床为代表,大量黄体矿的形成可能与石炭系及其下伏的地层中含有大量的菱铁矿有关。研究区内存在三种主要控矿构造样式,分别为断裂-热液岩溶构造、褶皱-层间滑动带构造和双重逆冲构造,代表性矿床分别为大梁子矿床、茂租矿床和会泽矿床。区内铅锌矿床平面上均分布于峨眉山地幔柱活动影响范围内,剖面上矿床主要赋存于峨眉山玄武岩以下的层位中,综合成岩、成矿年代学数据、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认为峨眉山地幔柱活动可能为晚三叠世-早侏罗世铅锌成矿作用提供了部分的成矿流体及热能。(4)获得天宝山矿床和茂租矿床闪锌矿Rb-Sr同位素年龄分别为348.5±7.2Ma和190.6±5.0Ma。综合前人成矿年龄数据,厘定中上扬子地台西南缘存在两期铅锌成矿作用,分别为晚泥盆世-早石炭世(366.3321.7Ma)和晚三叠世-早侏罗世(228190.6Ma)。晚泥盆世-早石炭世铅锌成矿作用与古特提斯洋张开有关。受区内盆地巨厚沉积地层热梯度影响,盆地内流体形成富含SO42-的热卤水,在上覆地层的超压作用下,盆地内流体沿深断裂或不整合面水平或向上运移。富含SO42-的热卤水在运移的过程中,不断地萃取围岩中的金属元素(Zn、Pb),形成富含金属元素及SO42-的成矿流体;当成矿流体沿张型断裂运移至富含有机质的灯影组白云岩内时,与白云岩内的有机质接触,启动硫酸盐还原反应,形成还原硫;同时在温度下降、盐度下降等多元因素促使下,金属离子与还原硫结合,形成硫化物沉淀,并形成围岩蚀变,最终形成天宝山、大梁子等大型铅锌矿床。晚三叠世-早侏罗世铅锌成矿作用与古特提斯洋闭合右江盆地演化造山及峨眉山地幔柱活动有关。晚三叠世-早侏罗世古特提斯洋闭合右江盆地由南东向北西闭合造山,作为区域挤压作用的构造响应滇东北地区形成北东向挤压构造带,黔西北地区形成北西向挤压构造带,且靠近右江造山带即强应变区形成双重逆冲构造,远离造山带即弱应变区形成褶皱-层间滑动带构造。右江盆地内富含SO42-的热卤水与有机质通过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形成富含还原硫的盆地热卤水。富含还原硫的盆地热卤水在重力和构造驱动力的作用下沿断裂或不整合面迁移。流体在迁移的过程中萃取基底及围岩中的金属元素(Zn、Pb、Fe),受峨眉山地幔柱活动影响,流体始终保持中高温,同时有少量的地幔流体成分混入,形成富含金属元素、还原硫及地幔成分的中高温、中等盐度的特殊成矿流体。成矿流体在运移的过程中,流体特征发生改变在有利构造位置硫化物沉淀,在石炭系白云岩中形成富黄铁矿型铅锌矿床及大规模的黄铁矿化和碳酸盐化,在震旦系白云岩中形成贫黄铁矿型铅锌矿床及大规模的碳酸盐化。(5)综合研究区内两期铅锌矿床的矿床地质特征、矿床地球化学特征、矿化时空结构、成矿作用分析等,总结了区内大型铅锌矿床定位规律。晚泥盆世-早石炭世铅锌矿床总体发育于安宁河-易门断裂与小江断裂之间的范围内,受北西西向张性断裂-热液岩溶构造控制,以震旦系灯影组为主要赋矿层位,形成贫黄铁矿型铅锌矿床;晚三叠世-早侏罗世铅锌矿床在区内均有产出,在滇东北北部,矿床受褶皱-层间滑动带构造控制,以震旦系灯影组为主要赋矿层位,形成贫黄铁矿型铅锌矿床,在滇东北南部及黔西北地区,以石炭系为主要赋矿层位,形成富黄铁矿型铅锌矿床,不同之处在于在滇东北南部矿床明显受北东向构造控制,在黔西北地区矿床明显受北西向构造控制。

黄思静,胡作维,钟怡江,黄可可,李小宁[5](2015)在《四川盆地二叠—三叠系碳酸盐岩和砂岩中的鞍形白云石——岩石学、形成温度与流体》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鞍形白云石是沉积岩中的一种重要成岩矿物。显微镜下鞍形白云石具有特殊的弧形晶面和波状消光,广泛分布于热液环境和其他相对高温的成岩环境中,也常被作为半定量的地质温度计和某些特殊流体的指示矿物。本文综合讨论了四川盆地二叠—二叠系碳酸盐岩和砂岩中鞍形白云石的岩石学特征,铁、锰、钙含量和阴极发光特征,形成温度和矿物的氧同位素组成,以及推算的源流体的氧同位素组成和盐度;同时对照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砂岩中的鞍形白云石、塔里木盆地寒武—奥陶系的鞍形白云石以及南海珠江口盆地新近系的鞍形白云石,得到如下认识:(1)碳酸盐岩中大多数的鞍形白云石的晶体大小都超过1mm,具有粗晶—极粗晶结构。砂岩中鞍形白云石胶结物的晶体相对较小,主要具中—粗晶结构。碳酸盐岩中的鞍形白云石主要分布在晶洞或裂缝中,砂岩中的鞍形白云石主要是晚期的胶结物。(2)碳酸盐岩中的鞍形白云石普遍具有阴极发光和很低的铁、锰含量,在钙、镁含量上接近理想组成;砂岩中的鞍形白云石胶结物普遍具有较高的铁、锰含量,因铁的猝灭作用而经常没有阴极发光,同时因富钙而偏离白云石的理想组成。(3)存在溶解现象(或去白云化现象)是一些鞍形白云石的重要特征,与热液有关的鞍形白云石的溶解可能与热液作用后温度和(或)盐度的降低及镁离子的消耗有关,较大埋深条件下形成的砂岩中的鞍形白云石胶结物的溶解可能与构造抬升造成的温度降低有关。(4)大多数鞍形白云石都是在较高的温度和盐度的流体中沉淀的,四川盆地二叠—三叠系碳酸盐地层中鞍形白云石包裹体均一化温度为100270℃,源流体的盐度(NaCl质量分数)为4.7%9.7%,盐度最大值约为当时海水的5倍;三叠系须家河组砂岩中的鞍形白云石胶结物包裹体均一化温度为120170℃,流体盐度在2.6%6.6%,也超过当时海水的盐度值。(5)南海珠江口盆地新近系碳酸盐岩中的一些鞍形白云石晶体较小,以细晶为主,缺乏可进行均一温度分析的两相包裹体,其形成温度可能较低,因而鞍形白云石形成的最低温度可能低于80℃,但这仍然需要资料的进一步积累。

张伟,张震,李华,于远山,焦彦杰[6](2014)在《高密度激电法探测浅部隐伏铅锌矿的试验》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使用WGMD-9超级高密度电法系统在贵州省水城仰天窝铅锌矿区已知矿床点和未知区上进行试验,表明该方法能够区分出与成矿有密切关系的二叠系下统梁山组、石炭系上统马平组的电性结构特征,能探测矿区0150m深度范围内梁山组砂、页岩与马平组灰岩间的接触部位,指导地表探矿坑道工程的开展,达到间接找矿目的。试验还表明高密度激电法存在供电电流受限制以及探测深度有限的不足。

范昆琨[7](2011)在《彝良龙街铅锌矿区林家湾子矿段成矿构造特征及成矿预测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以云南省彝良县龙街地区铅锌矿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区域成矿地质背景、构造控矿、地层岩性组合控矿、矿体赋存部位等进行研究,总结龙街铅锌矿床林家湾子矿段铅锌矿的成矿构造特征及成矿规律,指出矿区的找矿标志。然后,借助于林家湾子矿段的成矿规律,综合分析地质、物探等资料,圈定与林家湾子矿段成矿规律相似的地段(远景区)。通过大量野外地质调研和室内综合分析,对龙街铅锌矿林家湾子矿段成矿构造特征和成矿预测开展了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主要有:(1)铅锌成矿控矿因素研究表明,本区铅锌成矿受地层(D3)、岩性(碳酸盐岩)、构造(NE向断层、NW向断层、层问破碎带、背斜倾伏端等)、围岩蚀变(黄铁矿化、白云石化、方解石化、铁白云石化、铁锰碳酸化、硅化等)、岩浆岩、沉积环境多重因素控制。断裂构造是最主要的控矿因素,岩性控矿优于层位。(2)构造分级控矿特点明显,即区域小江及曲靖—昭通深大断裂控制矿带的展布—紧密褶皱及其翼部发育的断层控制矿田的展布—矿田内主干断层与次级断层交汇部位、背斜倾斜端控制矿床和矿体的产出。区域性大断裂+次级断层+层间挤压破碎带是良好的构造控矿配套系统和导、聚、储矿系统,较全面的研究了构造控矿机制。(3)在矿床成因方面,认为龙街铅锌矿床应为沉积—热液改造型矿床。根据矿床宏观特征、矿石组构特征、矿物的生成顺序等特征反映该矿床的形成是多期地质作用的结果,其形成过程可划分为沉积成岩期、热液成矿期及表生氧化期。(4)成矿预测方面:综合控矿构造、矿化蚀变和物探异常三方面的信息,划分出4个重点找矿预测远景区,分别是①炸药库-毛狗洞成矿远景区;②海姑成矿远景区;③雄吉鼓成矿远景区;④新山成矿远景区,作为勘查工程和物探验证工作部署的重点地区,可将其作为下一步开展勘查工作的依据。

李小兵[8](2011)在《陕西省山阳县南宽坪地区铜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控制因素》文中研究说明研究区位于南秦岭褶皱带,其中褶皱、断层等构造相当发育,为成矿创造了绝佳的条件,山(阳)柞(水)旬(阳)贵、有色金属成矿区便位于其中。近年来,在研究区内(银厂沟—古墓沟、莲花池一带)及周边地区(陕南镇旬、大河坝—观音庵、凤太、马元)等发现了大量铅锌及铜银多金属矿床。笔者通过区内和周边矿区分析研究后,对研究区内矿体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得出以下认识。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志留系—.泥盆系,志留系岩性为一套细碎屑岩组合,主要为深灰色含炭板岩、灰色千枚岩、炭硅质岩、炭质板岩夹含炭结晶灰岩。泥盆系底部发育有一套热水沉积岩,岩性主要为砂屑灰质燧石砾岩、含砾砂岩,上部岩性为含粗粒细砂岩、粉砂岩、含砾长石石英粗砂岩夹生物灰岩、砂质白云岩等。区内主要构造现象为褶皱、断层,南宽坪复背斜构造作用强烈,形态较复杂,往往形成不同级次的褶皱,早期断层主要为同沉积断层,形成于区域性伸展运动期间。根据断层、旋转碎斑系、雁列脉、S-C面理等构造推断,区内构造主要受南北向挤压作用控制及左旋剪切作用的影响。矿体硫同位素研究显示其来源较单一为沉积成因。单个包裹体均一温度(Th)都在95~135℃间具中低温成矿特征。盐度为4.9~11.5wt·%NaCI,多集中于7~10wt·%NaCI。是正常海水盐度(3.5wt·%NaCI)的2倍左右。区内矿体受到多种因素的控制,包括构造、层位和岩相等,矿体一般赋存在复背斜(Ⅱ级褶皱)次级向斜(Ⅲ级褶皱)的转折端,断裂构造对矿体的控制作用表现为:①对沉积盆地的控制,进而控制矿体的分布范围;②为含矿热液提供通道;③对矿体的改造富集。西岔河组下段及公馆组地层是区内的控矿层位。砾屑硅质岩、含砾砂屑硅质岩及白云岩是主要的赋矿岩石。成矿盆地无论在岩石组合特征还是矿化特征同周边地区均有显着差异,反映了岩相、岩性对成矿的控制作用。区内矿体成矿大致经历了正常沉积—热水沉积—构造改造作用。通过研究对比得知区内矿床属于沉积—改造型多金属矿床。

黄思静,梁瑞,黄可可,兰叶芳[9](2010)在《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碎屑岩储层中的鞍形白云石胶结物及其对储层的影响》文中指出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碎屑岩中存在鞍形白云石胶结物,它们具有强烈波状消光等鞍形白云石的典型结构特征,主要分布在石炭系本溪组、二叠系太原组和山西组下部等具有海相色彩的地层中,其矿物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有助于加深人们对鞍形白云石形成机制及其与储层发育关系的研究。从薄片分析,化学分析,碳、氧、锶同位素分析,阴极发光分析和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中获得了鞍形白云石的如下信息:(1)鞍形白云石中FeCO3的摩尔分数变化在13%~23%之间,均属铁白云石。(2)鞍形白云石沉淀开始于碎屑石英次生加大之前,沉淀温度80~120℃。(3)鞍形白云石沉淀流体的δ18O值大致变化在+3‰~-6‰之间,沉淀流体盐度高于二叠纪海水。(4)鞍形白云石的碳同位素组成表明与海水有关的无机碳是其主要碳源。(5)鞍形白云石极其富集的放射性成因锶(87Sr/86Sr变化在0.707116~0.725223之间),这与上古生界鞍形白云石本身产于碎屑岩地层有关。(6)低含量的鞍形白云石胶结物对碎屑岩储层物性的影响是正面的,属于保持性成岩作用;但过度的鞍形白云石胶结作用对储层的影响则是负面的,属于破坏性成岩作用。这两种成岩作用鞍形白云石胶结物质量分数的界线可能在5%左右。

黄思静,张雪花,刘丽红,郇金来,黄可可[10](2009)在《碳酸盐成岩作用研究现状与前瞻》文中研究表明碳酸盐成岩作用是沉积学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与之有关的研究成果会直接影响人们对碳酸盐油气储层形成机制和层控矿床形成机制的理解。近年来,碳酸盐成岩作用在多个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实验室沉淀白云石获得成功:人们模拟海水(泻湖)条件下的细菌硫酸盐还原环境,在常温下沉淀出具有序反射的白云石。(2)热液白云化作为新的主流模式成为关注的热点:人们已认识到热液白云岩储层、沉积-喷流型铅锌矿床和Mississippi河谷型铅锌矿床具有共同的形成机制,它们均受构造(伸展、走滑构造)和热流体流动的强烈控制。(3)深埋藏条件下封闭系统的白云化作用受到关注:一些对油气储集空间和层控矿床有较大意义的白云化作用主要是在相对封闭条件下发生的,在对岩石储集空间的变化的贡献上以及在相应的地球化学指标上不同于开放条件下的白云化作用。(4)混合水白云化模式受到质疑:人们重新研究了作为混合水白云化典型地点的美国威斯康星弧碳酸盐的成岩作用,根据流体包裹体分析、阴极发光分析、偏光显微镜观察及稳定同位素分析等方法并结合有机物成熟度的数据,得出威斯康星弧与白云化有关的水-岩相互作用是由与温度升高有关的浓卤水导致的,白云化作用是热水成岩作用的结果。(5)淡水环境的成岩机制受到挑战:新近研究证明,大范围的低位体系域中可以没有具化学活性的淡水透镜体,海水环境同样可以产生成熟的石灰岩,细菌硫酸盐还原作用可以引起海水对碳酸盐的不饱和。(6)锶同位素在海相碳酸盐研究中的广泛应用:由于锶同位素不像氧、碳同位素那样因温度、压力和微生物作用而分馏,矿物可直接反映流体的同位素组成,地质历史中海水锶同位素组成也具有独特的长期变化趋势,这使得海相碳酸盐的锶同位素组成在沉积期后流体示踪中得到广泛应用。(7)硫酸盐还原作用对碳酸盐成岩作用的影响受到重视:如BSR和TSR可减小SO42-对白云石沉淀(或白云化)的动力学屏障,其产物H2S和CO2可在不同条件下对碳酸盐储层产生影响,BSR和TSR可提高成岩流体锶含量,甚至在形成天青石矿床中也具极大的潜在价值。

二、水城青山-横塘矿区铅锌矿床与MVT,Sedex型矿床特征类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水城青山-横塘矿区铅锌矿床与MVT,Sedex型矿床特征类比(论文提纲范文)

(1)滇东北-黔西北地区铅锌矿床成矿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作者简历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来源、依据及意义
        1.1.1 选题来源
        1.1.2 选题依据
        1.1.3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
        1.2.1 MVT铅锌矿床研究现状
        1.2.2 川滇黔成矿带铅锌矿床研究现状
        1.2.3 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1.3 研究目标、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
    1.4 主要测试方法
        1.4.1 闪锌矿Rb-Sr年代学研究
        1.4.2 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
        1.4.3 原位硫同位素分析
        1.4.4 LA-ICP-MS微量元素分析
        1.4.5 显微X射线荧光光谱(XRF)
        1.4.6 LA-ICP-MS单个包裹体分析
        1.4.7 群体包裹体分析
    1.5 论文主要完成工作量
    1.6 论文成果及创新点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区域地层
        2.1.1 基底地层
        2.1.2 沉积盖层
    2.2 区域构造
    2.3 区域岩浆岩
    2.4 区域矿产
    2.5 区域构造演化
第三章 典型矿床地质特征
    3.1 滇东北毛坪铅锌矿床
        3.1.1 矿床特征
        3.1.2 矿石特征
        3.1.3 围岩蚀变
        3.1.4 矿物生长顺序及成矿阶段
    3.2 黔西北地区铅锌矿床
        3.2.1 杉树林铅锌矿床地质特征
        3.2.2 筲箕湾铅锌矿床地质特征
        3.2.3 天桥铅锌矿床地质特征
        3.2.4 垭都铅锌矿床地质特征
第四章 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4.1 硫同位素特征
        4.1.1 毛坪
        4.1.2 黔西北铅锌矿床硫同位素研究
    4.2 硫化物微量元素特征
        4.2.1 主微量元素特征
        4.2.2 闪锌矿中微量元素赋存特征
        4.2.3 微量元素对成矿温度的指示
    4.3 成矿年代学研究
第五章 流体包裹体研究
    5.1 流体包裹体岩相学特征
    5.2 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
    5.3 流体包裹体成分分析
        5.3.1 群体包裹体成分分析
        5.3.2 单个包裹体成分分析
第六章 成矿作用研究
    6.1 成矿物质来源
        6.1.1 硫来源
        6.1.2 成矿金属来源
    6.2 成矿流体性质及来源
        6.2.1 成矿流体组成和性质
        6.2.2 成矿流体来源
    6.3 成矿类型
        6.3.1 区域铅锌矿床成矿特征
        6.3.2 成矿类型对比分析
        6.3.3 成矿类型微量元素分析
    6.4 滇东北-黔西北地区铅锌成矿作用与重大地质事件耦合
        6.4.1 研究区重大地质事件概述
        6.4.2 成矿时代与地质事件的耦合
        6.4.3 峨眉山地幔柱活动与铅锌成矿的关系
        6.4.4 右江盆地演化与铅锌成矿的耦合
第七章 成矿规律与找矿前景分析
    7.1 成矿条件分析
        7.1.1 成矿与地层
        7.1.2 成矿与构造
        7.1.3 成矿与岩浆岩
    7.2 成矿时代及成矿空间分布规律
        7.2.1 成矿时代规律
        7.2.2 空间分布规律
    7.3 找矿前景分析
        7.3.1 黔西北地区
        7.3.2 滇东北地区
第八章 主要结论及存在的问题
    8.1 主要结论
    8.2 存在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2)黔西北青山铅锌矿床赋矿灰岩的地球化学分带规律及其指示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1矿床地质特征
2结晶灰岩特征
    2.1岩石学特征
    2.2矿化蚀变分带特征
3样品采集、分析及结果
    3.1样品及测试
    3.2结果
4元素迁移量计算
5讨论
    5.1赋矿蚀变结晶灰岩的研究意义
    5.2微量元素迁移规律
    5.3 REE对成矿物理化学条件的指示
    5.4地球化学分带模式
6结论

(3)黔西北小河边铁多金属矿床构造特征与找矿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1 矿区地质概况
    1.1 矿体特征
        1.1.1 沉积型铁矿
        1.1.2 热液型菱铁矿
        1.1.3 铅锌矿化
    1.2 矿物特征
    1.3 围岩蚀变
    1.4 区域矿床类比
2 构造特征与构造控矿规律
    2.1 构造特征
        2.1.1 NW向断裂
        2.1.2 近SN向断裂
        2.1.3 NE向断裂
    2.2 矿床构造体系
    2.3 构造控矿模式
3 构造地球化学
    3.1 元素组合特征
    3.2 构造地球化学异常
    3.3 找矿预测
4 结论

(4)中上扬子地台西南缘大型铅锌矿床定位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作者简历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来源、目的及意义
        1.1.1 选题来源
        1.1.2 选题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
        1.2.1 国际研究进展
        1.2.2 中上扬子地台西南缘铅锌矿床研究进展
        1.2.3 存在问题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主要测试方法
        1.4.1 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
        1.4.2 流体包裹体成分
        1.4.3 稳定同位素
        1.4.4 He-Ar同位素
        1.4.5 闪锌矿Rb-Sr同位素
    1.5 论文完成的工作量
    1.6 论文创新点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区域构造演化
    2.2 地层
    2.3 构造
    2.4 岩浆岩
    2.5 区域矿产
第三章 典型矿床地质特征
    3.1 大梁子铅锌矿床
        3.1.1 矿区地质特征
        3.1.2 矿体及矿化特征
        3.1.3 围岩蚀变
        3.1.4 矿物生成顺序及成矿阶段划分
    3.2 天宝山铅锌矿床
        3.2.1 矿区地质特征
        3.2.2 矿体及矿化特征
        3.2.3 围岩蚀变
        3.2.4 矿物生成顺序及成矿阶段划分
    3.3 茂租铅锌矿床
        3.3.1 矿区地质特征
        3.3.2 矿体及矿化特征
        3.3.3 围岩蚀变
        3.3.4 矿物生成顺序及成矿阶段划分
    3.4 会泽铅锌矿床
        3.4.1 矿区地质特征
        3.4.2 矿体及矿化特征
        3.4.3 围岩蚀变
        3.4.4 矿物生成顺序及成矿阶段划分
    3.5 杉树林铅锌矿床
        3.5.1 矿区地质特征
        3.5.2 矿体及矿化特征
        3.5.3 围岩蚀变
        3.5.4 矿物生成顺序及成矿阶段划分
    3.6 区域典型铅锌矿床总体特征
第四章 流体包裹体及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4.1 流体包裹体特征
        4.1.1 流体包裹体岩相学特征
        4.1.2 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特征
        4.1.3 成矿流体成分特征
    4.2 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4.2.1 氢氧同位素
        4.2.2 碳氧同位素特征
        4.2.3 氦氩同位素特征
        4.2.4 硫同位素特征
第五章 大型铅锌矿床定位规律
    5.1 大型铅锌矿床的空间结构特征
        5.1.1 层位-岩性对矿床空间分布的控制作用
        5.1.2 控矿构造样式及其对成矿的控制作用
        5.1.3 峨眉山地幔柱活动与铅锌成矿作用关系
    5.2 大型铅锌矿床的时间结构特征
        5.2.1 两期铅锌成矿作用时代的厘定
        5.2.2 两期铅锌成矿作用分析
    5.3 大型铅锌矿床定位规律
        5.3.1 大型铅锌矿床时间分布规律
        5.3.2 大型铅锌矿床空间分布规律
    5.4 大型铅锌矿床成矿地质模型
        5.4.1 晚泥盆世-早石炭世铅锌成矿地质模型
        5.4.2 晚三叠世-早侏罗世铅锌成矿地质模型
第六章 主要认识及存在的问题
    6.1 主要结论及认识
    6.2 存在问题及今后工作的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表

(5)四川盆地二叠—三叠系碳酸盐岩和砂岩中的鞍形白云石——岩石学、形成温度与流体(论文提纲范文)

1岩石学
    1.1碳酸盐地层中的鞍形白云石
    1.2砂岩中的鞍形白云石胶结物
    1.3鞍形白云石的溶解
2鞍形白云石的铁锰含量、阴极发光性和钙的富集程度
    2.1铁、锰含量和阴极发光性
    2.2白云石中钙的富集程度
3鞍形白云石源流体温度和盐度
4结论

(6)高密度激电法探测浅部隐伏铅锌矿的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 方法简介
2 试验区地质概况与物性特征
    2.1 地质概况
    2.2 典型矿床特征与找矿方向
    2.3 岩矿石的物性特征
3 应用效果分析
    3.1 已知点方法技术试验
    3.2 未知区找矿预测工作
4 结论与建议

(7)彝良龙街铅锌矿区林家湾子矿段成矿构造特征及成矿预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区概况
        1.1.1 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
        1.1.2 自然条件及经济状况
    1.2 铅锌矿床研究现状
        1.2.1 碳酸盐岩为主岩的铅锌矿床研究现状
        1.2.2 矿区研究现状
        1.2.3 成矿构造研究现状
    1.3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5 实际工作量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区域地质
        2.1.1 区域地层
        2.1.2 区域构造
        2.1.3 区域岩浆活动
    2.2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2.3 区域矿产
第三章 矿区及矿床地质
    3.1 矿区地质
        3.1.1 地层
        3.1.2 构造
        3.1.3 岩浆活动
    3.2 矿床地质
        3.2.1 矿体规模与地质特征
        3.2.2 矿石矿物组成及结构构造
        3.2.3 围岩蚀变特征
        3.2.4 成矿期次划分
        3.2.5 矿床成因
第四章 矿区构造特征及对成矿的控制
    4.1 矿区主要构造形迹
        4.1.1 褶皱
        4.1.2 断裂
        4.1.3 裂隙构造
    4.2 构造控矿
        4.2.1 构造控矿特征
        4.2.2 构造组合样式
    4.3 构造控矿模式
第五章 成矿规律及成矿预测
    5.1 成矿规律
        5.1.1 控矿因素分析
        5.1.2 矿化富集规律
    5.2 物探
        5.2.1 矿区地球物理特征
        5.2.2 综合异常推断解释
    5.3 成矿预测
        5.3.1 成矿预测标志
        5.3.2 成矿预测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5.3.3 预测地段及其依据
第六章 结语
    6.1 取得的成果及认识
    6.2 今后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8)陕西省山阳县南宽坪地区铜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控制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言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1.2 前人在该区域及相似类型矿床上的研究成果
        1.2.1 以往地质工作简况
        1.2.2 前人研究成果(文献综述)
    1.3 本文主要目的及研究内容
        1.3.1 主要目的
        1.3.2 研究步骤及研究内容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2.1 大地构造位置
    2.2 地层
    2.3 区域构造
    2.4 岩浆岩及岩脉
    2.5 区域矿产特征
第三章 研究区地质特征
    3.1 研究区地层
    3.2 构造特征
        3.2.1 褶皱特征
        3.2.2 断层特征
        3.2.3 剪切作用
    3.3 研究区主要含矿层位的岩石、岩相特征
        3.3.1 含矿热水沉积岩特征
        3.3.2 岩相特征
    3.4 岩浆岩及脉岩
    3.5 物、化探异常特征
    3.6 主要围岩蚀变特征
第四章 矿床地质特征
    4.1 矿体地质特征
        4.1.1 矿体的分布
        4.1.2 主要矿体地质特征
    4.2 矿石类型
        4.2.1 主要矿石类型
        4.2.2 矿石结构、构造
        4.2.3 矿物特征
    4.3 矿体的地球化学特征
        4.3.1 流体包裹体
        4.3.2 硫同位素
第五章 控矿因素分析
    5.1 控矿因素
        5.1.1 层位
        5.1.2 岩相
        5.1.3 构造对矿体的控制作用
    5.2 矿床的形成及富集部位
        5.2.1 正常沉积
        5.2.2 热水沉积
        5.2.3 构造改造作用
        5.2.4 成矿作用
        5.2.5 矿床成因探讨
    5.3 Sedex型矿床与MVT型矿床的对比
    5.4 找矿标志及银厂沟铜铅锌矿体的发现
        5.4.1 找矿标志
        5.4.2 银厂沟K4矿体的发现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碎屑岩储层中的鞍形白云石胶结物及其对储层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样品采集地点、地层与主要研究方法
2 分析结果
    2.1 鞍形白云石的结构特征
    2.2 鞍形白云石的主要地球化学特征
3 讨 论
    3.1 鞍形白云石的形成温度与流体
    3.2鞍形白云石胶结物对砂岩储层的影响
4 结 论

(10)碳酸盐成岩作用研究现状与前瞻(论文提纲范文)

1 低温条件下合成白云石获得成功
2 热液白云化作为新的主流模式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3 深埋藏条件下封闭系统的白云化作用受到关注
4 混合水白云化模式受到质疑
5 淡水环境的成岩机制受到挑战
6 锶同位素在碳酸盐岩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
7 硫酸盐还原作用的影响受到重视
8 今后的研究方向
9 结论

四、水城青山-横塘矿区铅锌矿床与MVT,Sedex型矿床特征类比(论文参考文献)

  • [1]滇东北-黔西北地区铅锌矿床成矿作用研究[D]. 杨清. 中国地质大学, 2021(02)
  • [2]黔西北青山铅锌矿床赋矿灰岩的地球化学分带规律及其指示意义[J]. 周威,陈进,韩润生,王明志,宋丹辉. 矿产与地质, 2021(02)
  • [3]黔西北小河边铁多金属矿床构造特征与找矿预测[J]. 李波,杨懿霆,韩润生,何志威,王景腾,刘国庆,杨捷. 矿物学报, 2020(04)
  • [4]中上扬子地台西南缘大型铅锌矿床定位规律研究[D]. 王健. 中国地质大学, 2018(07)
  • [5]四川盆地二叠—三叠系碳酸盐岩和砂岩中的鞍形白云石——岩石学、形成温度与流体[J]. 黄思静,胡作维,钟怡江,黄可可,李小宁.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2)
  • [6]高密度激电法探测浅部隐伏铅锌矿的试验[J]. 张伟,张震,李华,于远山,焦彦杰. 物探与化探, 2014(03)
  • [7]彝良龙街铅锌矿区林家湾子矿段成矿构造特征及成矿预测研究[D]. 范昆琨. 昆明理工大学, 2011(05)
  • [8]陕西省山阳县南宽坪地区铜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控制因素[D]. 李小兵. 长安大学, 2011(01)
  • [9]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碎屑岩储层中的鞍形白云石胶结物及其对储层的影响[J]. 黄思静,梁瑞,黄可可,兰叶芳.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4)
  • [10]碳酸盐成岩作用研究现状与前瞻[J]. 黄思静,张雪花,刘丽红,郇金来,黄可可. 地学前缘, 2009(05)

标签:;  ;  ;  ;  ;  

水城青山-横塘矿区铅锌矿床与MVT、Sedex矿床特征对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