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学分制改革与信息素养教育初探

我院学分制改革与信息素养教育初探

一、我院的学分制改革与信息素质教育初探(论文文献综述)

周媛媛[1](2020)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去向调查及人才培养策略探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汉语热”的背景下,为培养更多优秀的国际汉语教育教学及汉语言文化传播人才,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且招生人数在逐年扩张。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作为热门的新兴专业,市场需求与就业比例失调、人才培养力度不到位、课程设置不够合理等成为阻碍该专业发展的显着性问题。本文以云南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近五年本科毕业生和毕业生所在的就业单位为调查对象,分析该专业本科生的就业去向,以及就业市场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和反馈,并基于成果导向教育原则,从社会市场需求出发,结合本学院该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弊端,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建议和策略。本文主要分为绪论和正文两个板块。绪论部分阐述了选题缘由、研究的内容及方法、相关概念界定、文献综述。正文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就业去向统计分析。分析云南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2014届至2018届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去向,统计出就业率和对口就业率,与云南师范大学整体的就业率和对口就业率相比较,分析其存在的差距和原因。第二部分,调查问卷分析。运用SPSS软件对《云南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人才培养调查问卷》和《用人单位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反馈调查问卷》两份问卷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反馈情况。第三部分,以就业去向分析和问卷调查结果为依据,从社会市场、学校教育、学生个人三个方面分析影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就业质量的因素。第四部分,基于第三部分影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就业质量的因素分析,结合本人对云南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的思考,针对社会方面的专业/学科定位、专业宣传、职业体系建设;学校方面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课程设置、实践管理、就业指导;学生方面的专业的准确认知、知识技能的提高、职业生涯的规划等提出合理的人才培养策略改进建议,并展望本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冯阳[2](2016)在《学分制下艺术设计教学模式研究》文中认为我国艺术设计教育起步于20世纪初期,经历了“图案”教育、“工艺美术”教育等历史阶段,于上世纪的80年代后期开始逐步向艺术设计转型。到1998年我国本科专业目录的出台,学科发展完成了有工艺美术到艺术设计的蜕变,进入综合型艺术设计时代。2012年艺术学升格为门类以后,艺术设计的学科地位得到了进一步提升,艺术设计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纪元。与艺术设计转型并行的是我国轰轰烈烈的学分制改革浪潮。我国高等教育与学分制渊源颇深。在民国时期曾有过近三十年的全面的践行活动,新中国建立以后转为实行计划性较强的学时制;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高等教育领域逐步展开了形式多样的学分制教学改革,旨在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宜的新的教学制度。在学分制改革中,关于学分制的内涵认知分歧较大。其中关于学分制是一种教学管理制度的认知造了一定程度的视听混淆,从而产生了成众的多徒有学分制之表却无选修之质的学分制教学模式,是我国学分制改革陷入一个难以自拔的怪圈。学分制的核心内容是选修机制、开放的课程体系、目标性的学分管理方式等。基此,得以产生多样性的人才。选修机制、学分管理须以开放的课程体系为载体,通观学分制发展历程可见,学分制改革均以课程体系改革为先行。基于学分制模式的大学课程体系设计与建设的缺失,是我国学分制改革举步维艰的重要原因之一。课程是教学活动的载体,艺术设计学科的转型是基于课程改革逐步展开与实现的。在此历程中,与学分制改革同行共舞,由此形成了形式多样的完全学分制、不完全学分制教学模式。其中比较典型的有学分学年制、分段式学分制(“1+3”制、工作室制等)、计划型学分制(学年学分制)、开放型学分制等。从课程体系的角度分析,学分学年制是一种基于传统教学的改良型学年制教学模式。其主要形式是在原有的课程体系中增加选修课程。选修课程主要分布于二个领域,一是通识教育部分,一是专业教学部分。前者,综合类院校基于学校平台搭建文理兼顾、包含学校特色课程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艺术类院校则侧重于丰富基础理论教学和艺术常识的普及;后者,主要采取设置二、三年级集中选修时段,或增设平行课程等形式植入选修元素。这类教学模式践行群体众多,既有老牌艺术类院校如西安美术学院等,也有历史不足二十年的新建院校,因此,出于办学历史、以及局限于教学资源与能力等原因,比较普遍地存在着良莠不齐的现象。分段式教学模式,在艺术设计教学改革中具有积极的意义。主要有二类形式,一是“1+3”制,一是工作室制。前者施行一年的不分专业的共同基础教学。此举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专业藩篱,在基础教学课程改革的配合下,建立“大设计”概念,一改传统的狭隘的专业本位思想,以及工艺美术教育阶段美术型基础教育的面貌。后者在引进他国经验的基础上,强调艺术设计教学的实践性、综合性,打破了传统的递进式、积累型的课程式教学模式,为艺术设计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形成了多元化教学的格局。分段式教学模式的积极意义主要集中在课程教学改革与学科建设方面,在学分制改革方面主要是顺应改革趋势,建立了学分制教学形制。充分发挥学分制优势的艺术设计教学改革是南京艺术学院的完全学分制改革实践。南艺的学分制改革是艺术设计教育界的一面旗帜。它基于“突出课程、淡化专业”的革新思路,通过课程平行化和自由选修的方式,形成了“每个学生为自己设计一张课程表”的完全学分制教学范式。虽然南艺的完全学分制实践止于2009年,但是,基于学分制实践的课程改革成果,以及锐意革新的精神成为南艺艺术设计教学的宝贵财富。三十年的学分制改革实践,形成了我国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多元化局面,促进了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在此期间,随着上世纪末的大学扩招,艺术设计专业历经了一段爆发式的发展过程,整体教学规模发展过速。虽然教学规模的扩大满足了社会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促进了学科的发展,但同时也埋下了根基薄弱、简单复制等隐患,整个学域存在着比较严重的虚胖现象。尤其是课程体系设计方面,拼缀现象严重,致使整体的教学质量下滑。此外,由于课程体系建设不到位,在学分制实践过程中还存在着比较普遍的各种形式的学分制虚假介入现象。基此,建议从明确培养目标,做好预设、铺陈,加强基础教学建议,打造精悍核心课程,开放终端课程,以及增加操作性能考量等方面入手,加强课程体系的设计与建设,为深化学分制改革、提高艺术设计人才培养质量做好基础性工作。

蒋丹,陈静,许晓平,武双[3](2015)在《完全学分制下导师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文中研究表明完全学分制下,学习时间不同、学习空间增大、班级概念弱化、生生关系淡化、观念认识不足等使学生的教育教学管理难度加大,给导师工作带来新挑战。导师应不断学习、更新观念,采用多种途径和手段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和学习指导,管理层面应以制度促管理、以培训促能力、以考核促发展、以奖励促动力,严格选拔,加强培养,全程监管,有效保证导师育人效果,从而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

朱正茹[4](2013)在《J学院全面学分制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产物,独立学院依旧处于不断探索之中,其办学质量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独立学院究竟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又将怎样培养,在激烈的办学竞争中,独立学院如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些问题对我国目前以分类发展、内涵式发展为指导思想的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J学院正在试行中的“全面学分制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活动进行研究。在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研读的基础上形成具体研究思路如下:首先,采取问卷调查方法,对J学院的教师和没有卷入本次改革方案的高年级学生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对改革前人才培养模式的看法,并探讨存在的问题。然后,采取文本分析法,对J学院在全面学分制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采取的具体措施进行分析,主要包括对其人才培养新方案和相关教学改革文件的文本分析,以了解其人才培养新模式的特点,由此探讨此次改革能否解决先前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分析改革中存在主要的问题。再者,通过访谈法,获得J学院主要负责教学改革的领导对本次改革的理念、思路及改革效果的看法,从中探讨J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以及进一步深入改革的设想。最后,将J学院的改革放在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分类发展的总体背景下,反思我国高校种类与美国高校种类之间的差异,结合对美国文理学院的产生、演变过程的回顾及其新近变化的讨论,对我国独立学院的多样化发展提出一点初步建议。问卷主要从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培养制度以及评价四个维度对J学院改革前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教师对改革前的人才培养模式总体比较满意,只是对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实践教学环节不很满意;而学生对改革前的人才培养模式并不满意,存在的主要问题可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首先,缺乏以人为本的人才培养理念;其次,人才培养过程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之间存在偏差;再者,评价内容和方法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之间存在偏差;最后,缺乏弹性、灵活的以学生为本的制度保障。通过文本分析以及对J学院相关领导的访谈,研究得出的初步结论是,J学院此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并没有解决所有问题,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依旧存在一些问题,如人才培养制度不完善、评价指标体系不健全等。具体而言,培养目标笼统、难以操作;优质教学资源缺乏;相关配套制度不完善;评价内容与方式单一。研究建议:全方位市场调查,准确定位;实施小而精的教学,停止扩招;加强通识教育,实行大类培养;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加强教学评价。通过本研究可以发现,目前我国独立学院由于办学资源和办学条件的限制,还很难彻底实施全面学分制,但各学校可以根据自身资源状况和办学条件,选择逐步地推进学分制改革。此外,我国不同层次的独立学院可以根据自身办学条件实行多样化发展,而不是统一的办学模式。

李明峰[5](2011)在《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实施学分制改革的研究》文中提出长期以来,我国普通高校大学体育课程受学年制的影响较深,有的学校虽然实行学分制管理,但课程设置仍保留着学年制的特征,大部分采用班级授课制。近年来随着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健康第一”的教学观念得到积极的贯彻,普通高校体育课程逐步实行学分制开始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不同学生学习的需求,也满足了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急切需要,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具有广泛的推广意义。我国学校体育教育改革方向和指导思想基本确定以后,构建合理的体育课程学科体系和与之相对应的学分制是相辅相成的。本文研究了学分制管理体制下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应用现状,分析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在学分制中的应用模式,教学优势及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提出学分制改革的相应对策。本课题以学分制管理体制下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为研究对象,根据学分制下我国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的特点,结合体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教育技术学、系统工程、统计学、计算机原理等方面的知识,一方面论证学分制管理体制下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是否适应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作用及意义,分析建立学分制管理体制下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管理模式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另一方面探析学分制管理体制下,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与实践的研究,构建高校体育课程学分制的系统教学管理模式。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根据学分制下我国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的特点,确立创新教育观、优化体育课程结构、构建多维互动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在课程设置、选课体系及成绩管理等方面协调发展,逐渐建立起有特色的体育课程学分制体系,为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培养目标而发挥最佳功效。2、体育教学改革已经在指导思想、课程构想、教材体系、教学方法体系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新课程的建立需要新的评价体系建立一套新的体育教学评价标准从而反过来可以推动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实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横向和纵向的比较研究,从生理、心理、社会交往三个方面,通过教学效果的显性评价和隐性评价两个角度,建立完善的课程评价体系。3、坚持传统教育思想与现代创新思想、理论性与实践性、独特性与普遍性相结合的方法,试图通过构建完整而富有时代意义的新兴体育课程体系及教学管理体系,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培养自主体育能力,构建科学管理模式的现代体育教学管理理念。

徐云燕,赵勇[6](2010)在《从辅导员视角初探适合我院学分制改革的学生管理模式》文中指出学分制的建立与全面铺开在我院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过程中,在推动我院改革与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它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性的培养,已得到我院全体师生的认可和拥护,但在实际的推行过程中也遭遇很大阻碍,其中观念阻滞、生源质量参差、后勤保障条件制约、教学管理资源不足、与现有学生管理体制的冲突是我院推行学分制过程中的主要障碍,成为目前影响我院学分制现实成效和纵深发展的重要瓶颈。针对这一问题,我将从一个辅导员的视角来总结分析我院的学分制改革,并尝试探索与我院学分制相适应的学生管理模式。

程远东[7](2009)在《高职院校学分制条件下多平台学习模式的构建》文中研究指明高职院校实行学分制是教学管理模式改革的必然选择。在学分制条件下构建"选修辅修"、"培训考证"、"素质拓展"、"网络学习"、"校企共育"五大平台的学习模式,提高了学生素质、职业技能,提高了教师教学科研水平,促进了课程建设,完善了管理制度,是高职院校学分制实施的有效保障。

汪培,李冰彬[8](2009)在《关于学年学分制条件下高校系部教学管理工作的思考》文中提出二战后,各国高校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施行学分制、学年制及学年学分制。目前,在我国高校的教学管理制度中,这三种形式也是并存的。我校自转制成为普通本科高等院校以来,在施行学年学分制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尝试,其基本经验是:加强教学管理工作,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专业知识结构,以适应市场经济需要。

黄建萍[9](2004)在《我院的学分制改革与信息素质教育初探》文中研究指明我院今年开始推行学分制的改革, 本文就此谈谈学分制的有关情况, 探讨学分制产生及其在高校广泛实施的根源, 由此谈谈实施学分制后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信息素质教育也将服务于学分制的改革。

孙占学[10](2004)在《以评估为契机,全面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文中认为本文根据高等教育发展新形势,初步论述了加强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结合近年来东华理工学院教学管理工作已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从更新教育思想观念,推进教学管理改革;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拓宽专业面向,优化培养计划;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推进课程改革,加强教材建设;高度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管理,强化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进一步完善学分制,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加强教学管理的现代化建设,充分发挥网络为教学服务的功能等方面初步探讨了全面提高教学管理水平的对策。

二、我院的学分制改革与信息素质教育初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院的学分制改革与信息素质教育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去向调查及人才培养策略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
        一、选题依据
        二、选题意义
    第二节 研究内容及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三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成果导向教育
        二、完全学分制
    第四节 文献综述
        一、研究现状及主要成果
        二、成果评述
第二章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去向调查
    第一节 2014届至2018届本科毕业生整体就业去向
        一、调查对象基本信息
        二、就业去向分布
        三、就业地区分布
        四、就业质量分析
    第二节 2014届至2018届本科毕业生分别就业去向
        一、2014届毕业生就业去向
        二、2015届毕业生就业去向
        三、2016届毕业生就业去向
        四、2017届毕业生就业去向
        五、2018届毕业生就业去向
第三章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及用人单位反馈
    第一节 问卷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一、问卷的设计
        二、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第二节 问卷的调查结果分析
        一、本科毕业生调查问卷分析
        二、用人单位调查问卷分析
第四章 影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就业质量的因素分析
    第一节 社会市场因素
        一、专业定位不明确
        二、专业宣传不到位
        三、市场需求不平衡
    第二节 学校教育因素
        一、培养目标不明确
        二、培养力度不到位
        三、就业指导不完善
    第三节 学生个人因素
        一、对专业了解不够清晰
        二、对知识技能掌握不够扎实
第五章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策略优化建议
    第一节 社会方面
        一、明确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及学科定位
        二、客观宣传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三、完善汉语国际教育职业体系
    第二节 学校方面
        一、以需求为导向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二、破除单一化人才培养模式
        三、完善选课制度,科学设置课程
        四、明确教学实践要求,加强实践管理
        五、完善就业指导,提高就业质量
    第三节 学生方面
        一、认真了解专业,避免盲目报考
        二、扎实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
        三、合理规划职业生涯,树立谋业意识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 问卷Ⅰ
    附录 B 问卷Ⅱ
    附录 C 访谈提纲
    附录 D 访谈记录(1)
    附录 E 访谈记录(2)
    附录 F 访谈记录(3)
    附录 G 访谈记录(4)
    附录 H 访谈记录(5)
    附录 I 访谈记录(6)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2)学分制下艺术设计教学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二、研究现状综述
    三、研究方法与路线
第一章 学分制教学模式概述
    第一节 学分制与选修制的渊源
        一、“选修制”:欧洲高等教育改革的产物
        二、“学分制”:美国高等教育对选修制的延展
        三、兼容并蓄:学分制的完善与发展
    第二节 学分制内涵与外延的解读
        一、我国学分制内涵之争与原因分析
        二、学分制的内涵:采用学分管理的选修制
        三、学分制的外延:学习自由理念下的教学模式
    第三节 学分制教学模式及其特色
        一、学分制教学模式的核心内容与表现形式
        二、学分制教学模式的主要特色
第二章 我国学分制教学模式辨析
    第一节学分制改革及其教学模式变迁
        一、民国时期学分制教学模式的建立与发展
        二、建国三十年学分制教学模式的摈弃
        三、改革开放三十年学分制教学模式的兴盛
    第二节多元学分制教学模式的辨析
        一、从“六种模式论”到“两种模式论”
        二、“不完全学分制”与“完全学分制”
    第三节 现下学分制教学模式面面观
        一、不完全学分制是逆水行舟的产物
        二、定位相宜的计划型学分制体系
        三、多头并举的深化学分制改革
第三章 我国艺术设计教学模式流变
    第一节 艺术设计教育的源流
        一、从“图案”起步的艺术设计教育
        二、在“工艺美术”中彷徨的艺术设计教育
        三、与社会经济同步发展的艺术设计教育
    第二节 艺术设计教学模式的传承与变革
        一、早期图案教学与工艺美术教学模式的形成
        二、艺术设计对工艺美术教学模式的承袭与更新
        三、艺术设计教学模式的进步与存在问题
    第三节 学分制下艺术设计教学模式的发展
        一、学分制改革对教学制度改革的推动
        二、学分制下艺术设计教学模式的多元发展
第四章 不完全学分制下艺术设计教学模式的实践
    第一节 学分型学年制:传统教学模式的延续
        一、西安美术学院的艺术设计教学
        二、南京林业大学的艺术设计教学
    第二节 分段式学分制:基础教学模式的建构
        一、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艺术设计教学
        二、中国美术学院的艺术设计教学
    第三节 工作室制:实践教学模式的兴起
        一、中央美术学院的艺术设计教学
        二、江南大学设计学院的艺术设计教学
    第四节 艺术设计教学模式主要特征的分析
        一、四位一体的课程结构
        二、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
        三、集中切块的修选管理
        四、固定学制的适形方案
        五、面向市场的实践教学
第五章 完全学分制下艺术设计教学模式的实验
    第一节 南京艺术学院学分制改革概述
        一、学分制改革的前奏
        二、完全学分制改革的历程
        三、完全学分制改革的概貌
    第二节 设计学院完全学分制教学模式的呈现
        一、一个屋檐下的两种教学模式
        二、艺术设计教学模式的运作
    第三节 艺术设计教学模式改革实验的分析
        一、艺术设计课程体系的先进性
        二、课程体系中的缺憾与实验过程中的问题
        三、教学模式改革实验的涟漪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1:关于学分制下艺术设计教学模式研究后的一些思考——以课程体系为例
附录 2:我国高等学校艺术设计教学情况一览表(2015 年)
附录 3:本文所涉高等学校艺术设计课程设置一览表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及发表论文

(3)完全学分制下导师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完全学分制的特点
二、完全学分制改革实践
    1.我院完全学分制改革尝试
    2.完全学分制下的学生管理工作
三、完全学分制下导师工作面临的问题
    1.从导师角度分析
    2.从管理层面分析
四、完全学分制下导师工作的对策分析
    1.从导师角度分析
    2.从管理层面分析

(4)J学院全面学分制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研究意义
    二、概念界定
        (一) 独立学院
        (二) 全面学分制
    三、已有研究综述
        (一) 关于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二) 关于学分制改革的研究
        (三) 综述小结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 研究内容与研究问题
        (二) 研究思路及方法
第二章 改革前人才培养问题调查
    一、J学院简介
    二、问卷调查设计
        (一) 调查工具
        (二) 调查对象的选取
        (三) 调查的实施与数据处理
    三、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 对改革前人才培养目标的分析
        (二) 对改革前人才培养过程的分析
        (三) 对改革前人才培养制度的分析
        (四) 对改革前人才培养评价的分析
    四、本章小结
第三章 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文本分析
    一、培养目标
    二、培养过程
        (一) 专业设置
        (二) 课程体系
        (三) 培养途径
    三、培养制度
        (一) 学分制
        (二) 选课制
        (三) 班导师制
        (四) 主辅修制和双学位制
    四、培养评价
    五、本章小结
第四章 新模式实施后的评价与反思
    一、基于调查结果的评价
        (一) 对已有问题的回应
        (二) 尚未解决的问题
    二、改革实施者的理念、思路和反思
        (一) 学分制改革理念
        (二) 办学定位及培养目标定位
        (三) 学科专业设置
        (四) 实践教学
        (五) 素质培养
        (六) 改革的瓶颈因素
    三、本章小结
第五章 讨论与结论
    一、J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一) 培养目标笼统、难以操作
        (二) 优质教学资源缺乏
        (三) 相关配套制度不完善
        (四) 人才培养评价内容与方式单一
    二、J学院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初步建议
        (一) 全面调查,准确定位
        (二) 实施小而精的教学,控制办学规模
        (三) 加强通识教育,实行大类培养
        (四) 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加强教学评价
    三、对我国独立学院多样化发展的新思考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致谢

(5)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实施学分制改革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文献综述
        1.2.1 学分制的概念
        1.2.2 国外学分制发展研究
        1.2.3 国外高校学分制的不同模式
        1.2.4 国内学分制发展研究
        1.2.5 学分制下我国公共体育教学改革的研究
        1.2.6 部分国家高校体育课程实施学分制教学的情况
        1.2.7 我国部分高校实施体育课程学分制教学改革的情况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逻辑分析法
        2.2.3 专家访谈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当前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课程设置的现状
        3.1.1 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观念与课程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
        3.1.2 高校体育课程资源中体育场地设施配置存在的主要问题
        3.1.3 信息化资源在高校体育教学的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2 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实施学分制教学所具备的条件
        3.2.1 学分制代替学年制是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体制改革的趋势
        3.2.2 新兴体育项目的开展对传统教学体系的冲击
    3.3 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实施学分制教学模式的基本原则
        3.3.1 兴趣性原则
        3.3.2 健身性原则
        3.3.3 科学性原则
        3.3.4 经济性原则
        3.3.5 安全性原则
        3.3.6 课内外一体化原则
    3.4 高校公共体育实施学分制教学模式的效应
        3.4.1 正面效应
        3.4.2 负面效应
    3.5 学分制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模式的构建
        3.5.1 学分制下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资源的研究
        3.5.2 学分制改革体制下高校体育场馆和设施合理利用的策略
        3.5.3 学分制下高校体育教学信息化资源的开发利用
    3.6 学分制下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评价研究
        3.6.1 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评价的对象
        3.6.2 对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评价的本质认识
        3.6.3 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评价的功能
        3.6.4 当前我国体育教学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
        3.6.5 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评价改革的趋势
        3.6.6 依据学分制教学改革确定新体育课程评价框架
        3.6.7 构建科学的学分制体制下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评价体系
4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6)从辅导员视角初探适合我院学分制改革的学生管理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一、学分制的实质及其现实意义
二、学分制对现有学生管理体制的冲击
三、积极探索与学分制相适应的学生管理模式

(7)高职院校学分制条件下多平台学习模式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多平台学习模式的构建
    1. 构建“选修辅修”平台, 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2. 构建职业技能“培训考证”平台, 提高学生学习技能的热情和专业技能水平
    3. 构建“素质拓展”平台,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4. 构建“网络学习”平台,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5. 构建“校企共育”平台, 实现校企无缝链接
保障学分制的有效实施
    1.学生素质得到提高
    2.学生技能水平得到提高
    3.学生专业水平和能力得到社会的认可
    4.进一步完善了制度, 保障了学分制的实施

(8)关于学年学分制条件下高校系部教学管理工作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学分制、学年制、学年学分制的历史沿革及其特点
二、国内外高校学分制下选修课设置的比较分析
    (一) 国外高校学分制下选修课设置情况
    (二) 我国高校学分制下选修课设置情况
    (三) 我院实行学年学分制下选修课设置情况
三、学年学分制下系部教学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及对策
    1.针对学年学分制的特点, 打破行政班级的管理模式。
    2.学籍档案的管理应更加规范化。
    3.发挥教学管理人员的桥梁作用, 为院系课程设置提供建议。

(9)我院的学分制改革与信息素质教育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谈谈学分制的有关内容
    1.1学分制的发展根源
    1.2学分制的具体内容
2.学分制在我国高校广泛实施的根源
3.实行学分制后更应该注重信息素质教育
4.文献信息检索课必须服务于高校教育改革
    4.1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4.2培养学生分析和加工信息的能力
    4.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我院的学分制改革与信息素质教育初探(论文参考文献)

  • [1]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去向调查及人才培养策略探析[D]. 周媛媛.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2]学分制下艺术设计教学模式研究[D]. 冯阳. 南京艺术学院, 2016(02)
  • [3]完全学分制下导师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蒋丹,陈静,许晓平,武双. 文教资料, 2015(27)
  • [4]J学院全面学分制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D]. 朱正茹. 南京大学, 2013(10)
  • [5]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实施学分制改革的研究[D]. 李明峰. 曲阜师范大学, 2011(09)
  • [6]从辅导员视角初探适合我院学分制改革的学生管理模式[J]. 徐云燕,赵勇. 科技信息, 2010(10)
  • [7]高职院校学分制条件下多平台学习模式的构建[J]. 程远东.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09(10)
  • [8]关于学年学分制条件下高校系部教学管理工作的思考[J]. 汪培,李冰彬.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009(02)
  • [9]我院的学分制改革与信息素质教育初探[J]. 黄建萍.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04(06)
  • [10]以评估为契机,全面提高教学管理水平[A]. 孙占学. 全国地质院校专业问题研讨会论文集, 2004

标签:;  ;  ;  ;  ;  

我院学分制改革与信息素养教育初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