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和碱性髓鞘蛋白对重症脑损伤预后的评价

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和碱性髓鞘蛋白对重症脑损伤预后的评价

一、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碱性髓鞘蛋白评估重型脑损伤预后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刘晓刚,刘寒松,王二玲,冯娟,郑春雷,赵新玲,张宝营[1](2022)在《颅脑外伤术后血清神经生化标志物及其脑脊液中P73、P38蛋白表达的意义》文中指出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术后血清神经生化标志物及其脑脊液中肿瘤蛋白P73(P73)、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蛋白表达的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7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收治的101例颅脑外伤术后病人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体检中心101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不同预后病人血清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人脑髓鞘碱性蛋白(MB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及脑脊液中P73、P38蛋白表达情况。采用Pearson分析各指标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的相关性,采用接收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神经生化标志物、脑脊液中P73、P38蛋白预测不良预后的价值。比较不同认知功能病人血清神经生化标志物水平及脑脊液中P73、P38蛋白表达情况,分析各指标与MMSE评分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清S100β[(0.91±0.36)μg/L]、MBP[(5.76±2.43)mg/L]、NSE[(9.74±5.02)μg/L]较对照组[(0.58±0.24)μg/L、(2.93±0.71)mg/L、(6.03±1.85)μg/L]高(P<0.05);预后良好、重残、不良病人血清S100β[(0.62±0.35)μg/L、(1.02±0.36)μg/L、(1.55±0.39)μg/L]、MBP[(3.81±2.15)mg/L、(6.44±2.64)mg/L、(10.20±2.82)mg/L]、NSE[(7.17±4.54)μg/L、(10.78±5.08)μg/L、(15.24±6.81)μg/L]表达依次递增,脑脊液中P73[(0.33±0.06)、(0.29±0.07)、(0.24±0.05)]、P38蛋白[(0.30±0.03)、(0.25±0.05)、(0.19±0.04)]表达依次递减(P<0.05);术后第3 d血清S100β、NSE与术后1个月GOS评分呈负相关,脑脊液中P73、P38蛋白与GOS评分呈正相关(P<0.05);各指标预测不良预后的AUC由大到小依次为S100β、P38蛋白、P73蛋白、NSE、MBP,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48μg/L、0.25、0.21、14.18μg/L、7.72 mg/L;认知功能损害为轻度、中度、重度的病人血清S100β、NSE依次升高,脑脊液中P73、P38蛋白依次降低(P<0.05);术后第3 d血清S100β、NSE与术后1个月MMSE评分呈负相关,脑脊液中P73、P38蛋白与MMSE评分呈正相关(P<0.001)。结论检测颅脑外伤病人血清S100β、NSE及脑脊液中P73、P38蛋白表达可在术后早期预测病人预后与认知功能,为临床干预提供重要参考。

张鹏[2](2021)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血清髓鞘碱性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性分析及预后评估价值》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新生儿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B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及预后评估价值。方法:选取HIE患儿107例,均检测其血清MBP、NSE水平。比较治疗前不同病情严重程度HIE患儿及不同预后HIE患儿治疗3 d后血清MBP、NSE水平,分析HIE患儿血清MBP、NSE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性及治疗3 d后血清MBP、NSE水平单独及联合检测对重度异常HIE患儿的预后评估价值。结果:随着病情加重,HIE患儿血清MBP、NSE水平均呈逐渐升高趋势(均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HIE患儿血清MBP、NSE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均呈正相关(均P<0.05)。治疗3 d后HIE患儿血清MBP、NSE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均P<0.05)。随着预后状态变差,治疗3 d后HIE患儿血清MBP、NSE水平均呈逐渐升高趋势(均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MBP、NSE水平联合检测重度异常HIE患儿的曲线下面积(AUC)大于两者单独检测。结论:HIE患儿血清MBP、NSE水平会发生明显异常升高,且与病情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有助于对重度异常HIE患儿进行预后评估。

习书晗[3](2021)在《颅脑损伤患者的疾病特征分析及针刺疗效评估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根据广东三九脑科医院住院治疗的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回顾性资料研究,分析患者的一般特征、受伤原因、损伤类型等临床数据,以期为总结颅脑损伤的发生类别及提高颅脑损伤患者的救治提供参考。明确针刺结合现代医学、现代康复等治疗方法对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作用,判断针刺对颅脑损伤后急性期昏迷患者促醒的具体改善情况,为针刺运用于该类疾病的救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1.针刺治疗颅脑损伤后昏迷患者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以针刺治疗颅脑损伤后昏迷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为研究对象,其中治疗组采用针刺疗法加常规西医治疗,不限定选穴、补泻手法、留针时间及疗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检索中英文数据库,依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最后对纳入文献进行资料提取,内容包括样本量、随机方法、治疗方案、结局指标、治疗时间、病程、随访等,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4版软件进行Meta分析。2.2376例颅脑损伤住院患者的疾病特征分析及量表评分分析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广东三九脑科医院近5年来颅脑损伤患者的病历资料。记录患者的基本资料(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等)、受伤原因、主要诊断、入院后治疗方式、治疗前后各量表评分等信息。使用SAS9.4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分析。3.针刺对颅脑损伤后急性期昏迷患者促醒作用的临床研究采用临床研究,以颅脑损伤后急性期昏迷患者为研究对象,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63例患者,对照组(32例)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试验组(31例)采用醒脑开窍针法加常规西医治疗,针刺方案为针刺内关、人中、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取穴操作参照石学敏院士的醒脑开窍针刺法,实施手法后,留针30min。每天1次,每周6次,治疗周期为4周一疗程,治疗一疗程后以GCS评分为主要结局指标,CRS-R评分、苏醒率、苏醒时间为次要指标,评价两组的治疗疗效及安全性,3个月后,以有效率评价两组的治疗疗效。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比较两组结果。结果:1.Meta分析结果初步检索得到文献894篇,排除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最终纳入13篇随机对照研究,共861例颅脑损伤后昏迷患者。Meta结果显示:针刺结合常规西医治疗的临床总有效率、GCS评分、苏醒率均优于单纯常规西医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疾病特征分析及量表评分分析结果疾病特征分析结果:共纳入2376例颅脑损伤患者,男性患者约为女性患者的4.2倍,其中青春期至青年晚期患者(14岁~45岁)所占比例最高(52.9%)。职业方面,工人最多,所占比例为49.62%;文化程度方面,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患者最多,所占比例为79.5%;受伤原因以车祸为主,所占比例为91.16%。损伤类型方面,占位性血肿占比最高,为37.3%,其次是脑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弥漫性轴索损伤、颅骨骨折等;接近50%的患者同时存在两种及两种以上的损伤类型。在急性期,有42.5%的患者接受过神经外科手术,44.2%的患者曾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63%的患者曾行胃管插管,48.4%的患者曾行尿管插管。出院时,超过86.48%的患者出院时情况好转,13.51%的患者未愈。2376例颅脑损伤患者入院时各量表评分分析结果:不同性别的颅脑损伤患者在“起立-行走”计时测试评分、Holden步行功能分级评分、脑卒中患者姿势评定量表(PASS)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和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年龄的颅脑损伤患者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评分、“起立-行走”计时测试评分、Holden步行功能分级评分、脑卒中患者姿势评定量表(PASS)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和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职业的颅脑损伤患者所有量表评分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外伤原因的颅脑损伤患者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睁眼反应评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运动反应评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评分、Holden步行功能分级评分、脑卒中患者姿势评定量表(PASS)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文化程度的颅脑损伤患者在脑卒中患者姿势评定量表(PASS)评分和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病程的颅脑损伤患者在所有量表评分上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1084例颅脑损伤住院患者治疗前后各类量表评分差值分析:颅脑损伤住院患者治疗前后各量表差值对比分析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性别、不同职业、不同文化程度的颅脑损伤住院患者治疗前后各量表评分差值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的颅脑损伤住院患者治疗前后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言语反应评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运动反应评分、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评分、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的差值上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外伤原因的颅脑损伤住院患者治疗前后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言语反应评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运动反应评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的差值上有统计学意义(P<0.05)。832例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住院患者治疗前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分析: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患者进行治疗前后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各项评分上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轻、中、重型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患者治疗前后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各项评分上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3.临床研究结果临床研究显示:1.治疗前,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基本数据比较(年龄、性别、病程等)各项对比均没有明显差异(P>0.05),基线一致,具有可比性。2.试验组和对照组经过治疗后,两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和有效率在治疗前后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经过治疗后,意识恢复量表(CRS-R)评分在治疗前后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组间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经过治疗后,试验组的苏醒率高于对照组,但两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苏醒时间小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广东三九脑科医院住院资料显示:治疗的颅脑损伤患者以男性居多,以处于青春期至青年晚期的中青年患者为主,职业以工人为主,文化程度以初中以下为主,受伤原因以车祸为主。因此,应加大对文化程度为初中以下的中青年男性群体的道路安全宣传。住院治疗的颅脑损伤患者合并症较多,急性期临床表现比较严重。2.针刺不仅能够治疗颅脑损伤后肢体功能障碍、认知障碍等方面的后遗症,还对颅脑损伤后昏迷患者具有一定的促醒作用。3.针刺能够提高颅脑损伤后急性期昏迷患者苏醒的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降低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且没有明显的副作用,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叶艳艳[4](2020)在《早产儿脑损伤血清钙结合蛋白、髓鞘碱性蛋白和特异性烯醇化酶变化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脑损伤早产儿血清钙结合蛋白(S100B)、髓鞘碱性蛋白(MBP)和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变化及其与早产儿脑损伤发生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于温州市人民医院分娩的脑损伤早产儿120例和同期健康早产儿12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新生儿出生后24 h内、出生后3 d和出生后7 d检测血清S100B、MBP和NSE水平,观察各指标水平变化,比较健康早产儿与脑损伤早产儿之间以及不同脑损伤严重程度早产儿之间血清S100B、MBP和NSE水平的差异,统计分析早产儿出生后24 h内血清S100B、MBP和NSE水平与脑损伤发生的相关性。结果出生后各时间点,脑损伤早产儿组血清S100B、MBP和NSE水平均显着高于健康早产儿组(t=8.458~24.963,均P<0.05);出生后各时间点,不同严重程度脑损伤早产儿之间血清S100B、MBP和NSE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7.041~18.417,均P<0.05),重度脑损伤早产儿组各指标水平均显着高于中度脑损伤早产儿组和轻度脑损伤早产儿组,且中度脑损伤早产儿组各指标水平均显着高于轻度脑损伤早产儿组(t=6.537~34.962,均P<0.05);早产儿出生后24 h内血清S100B、MBP和NSE水平均与脑损伤的发生呈显着正相关性(r=0.817~0.883,均P<0.05)。结论早产儿血清中S100B、MBP和NSE水平与脑损伤的发生呈正相关性,检测上述指标对早产儿脑损伤早期诊断及病情评估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钱敏[5](2020)在《SIRT3调控FOXO3a介导小鼠缺氧脑损伤修复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文旨在探讨SIRT3调控FOXO3a诱发小胶质细胞炎症及细胞凋亡介导小鼠缺氧性脑损伤修复的机制研究。方法1.体内实验构建缺氧性脑损伤C57小鼠。实验分组:正常的C57小鼠组和缺氧C57小鼠组。将16只3月龄C57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缺氧组,每组8只小鼠。两组分别在正常氧浓度环境及低氧环境处理后1h处死动物并取小鼠脑组织,应用Western blot法定量检测FOXO3a蛋白的表达水平;应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FOXO3a蛋白在全脑组织、神经元及胶质细胞的表达情况。2.体外实验培养小胶质细胞(BV-2细胞),实验分组:对照组、缺氧腺病毒空载体组、缺氧sirt3过表达组、缺氧sirt3过表达及foxo3a过表达组。利用Western Blot方法对对照组BV-2细胞中SIRT3、FOXO3a、Caspase3、JAK1磷酸化以及STAT3磷酸化的表达差异;q PCR以及ELISA检测过表达sirt3及foxo3a后的炎症因子IL-6、IL-1β和TNF-α的表达差异。结果1.体内实验结果(1)与正常C57小鼠相比,缺氧组C57小鼠脑组织中的FOXO3a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2)与正常C57小鼠相比,缺氧组C57小鼠脑组织中的神经元及胶质细胞的FOXO3a表达均明显升高(P<0.01)。2.体外实验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缺氧处理组的BV-2细胞中FOXO3a表达显着上调、SIRT3下调、Caspase3上调、JAK1磷酸化以及STAT3磷酸化表达下调(P<0.01);(2)过表达sirt3后,缺氧处理的BV-2细胞中的FOXO3a表达显着下调、SIRT3上调、Caspase3下调、JAK1磷酸化以及STAT3磷酸化表达上调(P<0.01);(3)过表达sirt3后,进一步过表达foxo3a,缺氧处理的BV-2细胞中SIRT3表达无统计学差异,FOXO3a表达上调,Caspase3上调;(4)q PCR与ELISA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缺氧处理组的BV-2细胞中IL-6、IL-1β和TNF-α的表达均上调(P<0.01);(5)过表达sirt3后,缺氧处理的BV-2细胞中的IL-6、IL-1β和TNF-α的表达均下调;(6)过表达sirt3后,进一步过表达foxo3a,缺氧处理的BV-2细胞中IL-6、IL-1β和TNF-α的表达上调(P<0.01)。结论体内实验结果证实,缺氧后SIRT3显着下调,而FOXO3a在神经元及胶质细胞中显着升高,体外实验证实,缺氧后SIRT3表达下调,小胶质细胞凋亡增加,小胶质细胞分泌的炎症因子增加,而过表达sirt3后,有效逆转了这些效应。进一步的研究证实SIRT3介导了FOXO3a诱发的小胶质细胞凋亡和小胶质细胞炎症等细胞功能。

白飞玲[6](2020)在《PARK2基因多态性与中国豫北地区汉族人群DEACMP易感性关系的再验证》文中研究说明背景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ute carbon monoxide poisoning,ACMP)后幸存患者最严重的并发症是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layed encephalopathy after acute carbon monoxide poisoning,DEACMP)。该脑病是一组以急性痴呆、帕金森症、认知障碍、行为障碍等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精神综合征。在ACMP患者中的发生率为10%30%。以中老年人多见,无性别差异,患者多伴有高血压病、糖尿病、脑动脉硬化症,并发症多、预后不良,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国内外学者对DEACMP在流行病学、临床特征、疾病发展规律、神经影像学、血液及脑脊液的生化水平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种病它可能有遗传易感性。本研究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GWAS)和小样本验证结果的基础上,筛选PARK2基因2个SNP位点(rs1784594和rs9364635)在新的较大样本上进行再次验证,目的是为了确定DEACMP是否具有遗传易感性。目的研究PARK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1784594和rs9364635)与DEACMP的相关性,探讨DEACMP的发病易感基因。方法1.研究对象为豫北地区汉族人群(样本收集从2006年11月至2019年4月)。根据《内科学(第八版)》及赵向智等关于DEACMP的诊断标准,共纳入414例DEACMP患者;同时根据《国家职业性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诊断标准GBZ23-2002》,共纳入783例ACMP患者。其中rs1784594位点共纳入豫北地区汉族DEACMP患者411例(男性241例,女性170例),同时纳入豫北地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未发生DEACMP的患者(以下简称ACMP组)775例(男性410例,365例)为对照组;rs9364635位点共纳入豫北地区汉族DEACMP组410例(男性241例,女性169例),同时纳入豫北地区ACMP组患者776例(男性413例,女性363例)作对照。所有入组者年龄≥40岁。2.所有入组者均于空腹时用EDTA抗凝管采集肘静脉外周血标本3ml。DEACMP组患者入院第2天68时采血,ACMP组患者于抢救成功完全清醒后24h内采血,均保存于-80℃低温冰箱中。3.本研究筛选出与DEACMP相关的PARK2基因的2个SNP位点(rs1784594和rs9364635)作为研究的易感基因位点,使用Mass Array质谱检测技术对PARK2基因2个位点进行基因分型检测。4.对所得数据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拟合优度χ2检验法验证PARK2基因的2个SNP位点(rs1784594和rs9364635)基因型的分布是否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检验进行组间关联分析。结果1.PARK2基因rs1784594位点:DEACMP组和ACMP组的基因型分布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3),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的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143)。在共显性遗传模型(P=0.113)、显性遗传模型(P=0.880)下rs1784594位点基因型与DEACMP发病无明显相关;对于隐性遗传模型,P=0.040,OR=1.305,95%CI=1.012-1.683,rs1784594位点与DEACMP显着相关。按性别分层后,两组女性患者rs1784594位点各基因型频率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8),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673);两组男性患者rs1784594位点各基因型频率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6),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97,P=0.026,OR=1.294,95%CI=1.031-1.625)。ACMP组男女患者之间基因型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84),DEACMP组男女患者之间基因型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77 P=0.041,OR=2.038,95%CI=1.113-3.730),且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χ2=4.231,P=0.040,OR=1.345,95%CI=1.014-1.785)。2.PARK2基因rs9364635位点:DEACMP组和ACMP组的基因型分布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2),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的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941)。对于共显性遗传模型(P=0.382)、显性遗传模型(P=0.431)、隐性遗传(P=0.401),rs9364635位点基因型与DEACMP均无显着相关。按性别分层后,两组女性之间基因型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1),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828);两组男性之间基因型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69),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807)。ACMP组男女患者之间基因型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82),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766)。DEACMP组男女患者基因型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8),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540)。结论1.PARK2基因rs1784594位点多态性与DEACMP有关联,且等位基因A可能增加男性ACMP发生DEACMP的风险;2.尚未发现PARK2基因rs9364635位点多态性与DEACMP关联的证据,无法支持PARK2基因rs9364635位点作为DEACMP的易感基因。

马涛,张丽侠,姚进[7](2019)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二聚体对急性脑挫伤的诊断价值》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究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D-二聚体对急性脑挫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4例急性脑挫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将患者分为轻型脑挫伤组(76例)和重型脑挫伤组(48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30名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受试者入院当天血清中NSE、D-二聚体水平。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NSE、D-二聚体在脑挫伤病情中的诊断价值。结果各组血清NSE、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轻型和重型脑挫伤组患者血清NSE、D-二聚体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 <0. 01),重型脑挫伤组患者高于轻型脑挫伤组(P <0. 01)。血清NSE、D-二聚体水平在正常对照组和脑挫伤患者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 967、0. 9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1),NSE和D-二聚体对脑挫伤的最佳诊断临界值为23. 77μg/L、0. 29 mg/L。血清NSE、D-二聚体水平在轻型和重型脑挫伤患者的AUC分别为0. 820、0. 8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1),NSE和D-二聚体对重型脑挫伤的最佳诊断临界值为43. 17μg/L、0. 79 mg/L。结论 NSE、D-二聚体可作为急性脑挫伤的诊断参考指标,并能初步反映急性脑挫伤病情的严重程度。

张立新,徐茂法,俞文华,杜权,杨定博[8](2019)在《血浆和肽素浓度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情预测价值》文中认为目的揭示血浆和肽素浓度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住院期间主要不良事件(如住院期间死亡、急性创伤性凝血病和进展性出血性脑损伤)的预测价值。方法使用ELISA法检测23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浆和肽素、髓鞘碱性蛋白、胶质纤维酸性蛋白、S100B、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神经丝蛋白H磷酸化亚型、tau和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1浓度,采用ROC曲线分析上述指标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住院期间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的预测能力,并与血浆和肽素浓度的预测能力作比较。结果血浆和肽素浓度预测重型颅脑损伤后住院期间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的曲线下面积显着高于上述其他指标(均P<0.05)。结论血浆和肽素浓度预测重型颅脑损伤后住院期间主要不良事件发生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王曼丽[9](2019)在《老年人血清神经元烯醇化酶与急性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老年人血清神经元烯醇化酶与急性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按照入选及排除标准,选取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作为病例组,全部病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并经过CT或MRI检测证实。发病24h后行头颅MRI扫描,根据MRI-DWI相计算出脑梗死体积,计算公式:Pullicino公式(长×宽×层数/2,单位为cm3),将其分为小体积量梗死组(<5cm3),中体积量梗死组(5-10cm3)和大体积量梗死组(>10 cm3);选取发病24h后入院当天抽取患者血清,测量NSE水平;入院当天对患者进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选取老年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其NSE水平。采用SPSS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进行描述,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进行描述,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及LSD多重比较。NSE与梗死面积及GCS评分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从而确定两者相关性。结果:1.病例组及对照组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病例组NSE平均水平分别为(16.37±3.05)ng/ml,(19.81±3.16)ng/ml,(26.97±4.69)ng/ml;对照组NSE平均水平为(8.07±2.69)ng/ml。经过方差分析,不同梗死面积组间NSE不完全相同(P<0.05)。经过LSD多重比较,梗死灶组NSE高于对照组(P<0.05),中、大梗死灶组NSE高于小梗死灶组(P<0.05),大梗死灶组NSE高于中梗死灶组(P<0.05)。3.经过pearson相关分析,梗死面积与NSE呈现正相关,随着梗死面积增大NSE升高(P<0.05)结论:1.老年人急性脑梗死患者NSE水平显着增高,可作为早期评判病情严重程度(GCS评分)的敏感指标;2.入院时血清神经元烯醇化酶水平与梗死灶大小具有相关性,且呈正相关。

陆敏[10](2019)在《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与脑脊液中S100B和NSE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文中认为目的:通过观察创伤性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患者血清与脑脊液中S100钙结合蛋白B(S100 calcium-binding protein B,S100B)和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水平的动态变化,探讨其与TBI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1月期间,收入苏州大学附属常熟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s,ICU),行脑室外引流及脑室内颅内压监测的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31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测定患者术后6h、12h、24h、48h、72h及第5天血清及脑脊液中S100B及NSE水平,同时动态记录患者的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和全面无反应(Full outline of unresponsiveness,FOUR)评分。术后3个月随访进行格拉斯哥结局量表(Glasgow outcome scale,GOS)评分,并将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GOS Ⅰ-Ⅲ级)和预后良好组(GOS Ⅳ-Ⅴ级)。结果:(1)预后不良组患者入院时的GCS评分及FOUR评分明显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预后不良组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APACHE Ⅱ)和 Helsinki CT评分显着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2)TBI患者术后脑脊液中的S100B和NSE浓度明显高于其在血清中的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脑脊液和血清S100B浓度在术后24小时达到峰值,分别为2.89μg/L和1.94μg/L;(4)脑脊液和血清NSE浓度在术后72小时达到峰值,分别为106.07μg/L和70.65μg/L;(5)TBI患者术后血清S100B及NSE水平与脑脊液中的S100B及NSE的变化趋势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在TBI手术后患者中,血清和脑脊液中的S100B、NSE均存在密切相关的变化;S100B水平的变化在反映患者病情和预后方面优于NSE的变化;脑脊液中的S100B较血清中S100B能更加迅速的反映颅脑创伤病情的动态变化。

二、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碱性髓鞘蛋白评估重型脑损伤预后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碱性髓鞘蛋白评估重型脑损伤预后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颅脑外伤术后血清神经生化标志物及其脑脊液中P73、P38蛋白表达的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排除标准
    1.3 方法
        1.3.1 血清神经生化标志物检测
        1.3.2 免疫印迹检测脑脊液中P73、P38蛋白
        1.3.3 预后评估方法
        1.3.4 认知功能评估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血清神经生化标志物水平
    2.2 比较不同预后病人血清神经生化标志物、脑脊液中P73、P38蛋白表达
    2.3 分析血清神经生化标志物、脑脊液中P73、P38蛋白与GOS评分的相关
    2.4 分析血清神经生化标志物、脑脊液中P73、P38蛋白预测不良预后的价值
    2.5 比较不同认知功能者血清神经生化标志物、脑脊液中P73、P38蛋白表达
    2.6 分析血清神经生化标志物、脑脊液中P73、P38蛋白与MMSE评分相关性
3 讨论

(2)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血清髓鞘碱性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性分析及预后评估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血清MBP、NSE水平检测
    1.4 病情严重程度分级
    1.5 预后评估
    1.6 观察指标
    1.7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不同病情严重程度HIE患儿治疗前血清MBP、NSE水平比较
    2.2 HIE患儿血清MBP、NSE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性分析
    2.3 HIE患儿治疗前后血清MBP、NSE水平比较
    2.4 不同预后HIE患儿治疗3d后血清MBP、NSE水平比较
    2.5 血清MBP、NSE水平单独及联合检测对重度异常HIE的预测价值
3 讨 论

(3)颅脑损伤患者的疾病特征分析及针刺疗效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现代医学对颅脑损伤的认识
        一、颅脑损伤的流行病学研究
        二、颅脑损伤的病因研究
        三、颅脑损伤的病理生理学机制
        四、颅脑损伤的临床表现
        五、颅脑损伤的诊断标准
        六、现代医学对颅脑损伤的治疗
    第二节 祖国医学对颅脑损伤的认识
        一、颅脑损伤的病因病机
        二、颅脑损伤的辨证分型
        三、颅脑损伤的中药治疗
        四、颅脑损伤的针刺治疗
        五、颅脑损伤的其他针灸治疗
第二章 针刺治疗颅脑损伤后昏迷患者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目的
    第二节 资料与方法
        一、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
        二、研究对象
        三、干预措施
        四、文献检索
        五、检索方法
        六、数据收集与提取
        七、统计分析方法
    第三节 结果
        一、文献检索流程与结果
        二、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
        三、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价
        四、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第四节 讨论
        一、结果分析
        二、存在问题
        三、展望
第三章 疾病特征及量表评分分析研究
    第一节 2376例颅脑损伤患者的疾病特征分析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第二节 2376例颅脑损伤患者入院时各量表评分分析
        一、各量表基本描述
        二、不同性别量表分析
        三、不同年龄量表分析
        四、不同职业量表分析
        五、不同外伤原因量表分析
        六、不同文化程度量表分析
        七、不同病程量表分析
        八、讨论
    第三节 1084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前后各类量表评分差值分析
        一、综合治疗前后各量表的差值对比分析
        二、不同性别综合治疗前后量表评分差值分析
        三、不同年龄治疗前后量表评分差值分析
        四、不同职业治疗前后量表评分差值分析
        五、不同文化程度治疗前后量表评分差值分析
        六、不同外伤原因治疗前后量表评分差值分析
        七、讨论
    第四节 832例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患者治疗前后GCS评分分析
第四章 醒脑开窍针法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后昏迷患者的临床研究
    第一节 研究对象
        一、病例来源
        二、诊断标准
        三、纳入标准
        四、排除标准
        五、剔除或脱落标准
    第二节 研究方法
        一、样本量估算
        二、分组方案
        三、盲法实施
        四、治疗方案
        五、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六、研究流程图
        七、统计学方法
    第三节 研究结果
        一、一般资料比较
        二、两组患者治疗前后GCS评分比较
        三、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RS-R评分比较
        四、两组患者治疗后苏醒率及苏醒时间的比较
        五、有效率
        六、不良事件及安全性报告
        七、脱落报道
    第四节 讨论
        一、针刺治疗颅脑损伤后昏迷的可能机制
        二、醒脑开窍针法的选取
        三、醒脑开窍针法应用于颅脑损伤后昏迷的治疗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参与课题与获奖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5)SIRT3调控FOXO3a介导小鼠缺氧脑损伤修复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绪论
2.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主要仪器及器材
        2.1.2 试剂
        2.1.3 主要试剂的配制
        2.1.4 实验动物
    2.2 实验方法
        2.2.1 实验动物分组与模型制作
        2.2.2 标本采集
        2.2.3 组织脱水
        2.2.4 冰冻切片制作
        2.2.5 冰冻切片免疫荧光染色
        2.2.6 荧光显微镜拍照
        2.2.7 细胞计数
        2.2.8 培养小胶质细胞BV-2
        2.2.9 BV-2 细胞缺氧处理
        2.2.10 sirt3 基因与foxo3a基因过表达
        2.2.11 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
        2.2.12 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
        2.2.13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2.2.14 统计学方法
3.结果
    3.1 缺氧环境对小鼠全脑组织中FOXO3a及 SIRT3 表达的影响
    3.2 缺氧小鼠脑组织中不同类型神经细胞的FOXO3a表达情况
    3.3 过表达sirt3 对缺氧处理的BV-2 细胞中FOXO3a及 SIRT3 的表达影响
    3.4 过表达sirt3 对缺氧处理的BV-2 细胞中凋亡基因caspase3 表达的影响
    3.5 过表达sirt3 对缺氧处理的BV-2 细胞中炎症因子的影响
    3.6 过表达sirt3 对缺氧处理的BV-2 细胞中JAK1及STAT3 磷酸化的影响
    3.7 过表达sirt3 及 foxo3a对缺氧处理的BV-2 细胞中SIRT3、FOXO3a及 Caspase3 表达的影响
    3.8 过表达sirt3及foxo3a对缺氧处理的BV-2细胞炎症因子的影响
4.讨论
5.结论
参考文献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生物标志物研究现状及进展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1.科研论文
    2.参与申请科研基金
致谢

(6)PARK2基因多态性与中国豫北地区汉族人群DEACMP易感性关系的再验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综述: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诊疗现状
    参考文献
附录 英文缩略词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个人简历

(7)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二聚体对急性脑挫伤的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3 检测方法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各组受试者血清NSE、D-二聚体水平比较
    2.2 血清NSE、D-二聚体诊断脑挫伤的ROC曲线分析
3 讨论

(8)血浆和肽素浓度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情预测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3 指标测定:
    1.4 临床诊断: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浆标志物的浓度:
    2.2 血浆标志物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预测价值比较:
    2.3 血浆标志物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住院期间急性创伤性凝血病的预测价值比较:
    2.4 血浆标志物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住院期间急性进展性出血性脑损伤的预测价值比较:
3 讨论

(9)老年人血清神经元烯醇化酶与急性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中英文术语和缩略语对照表
附录 B.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附录 C.综述
    参考文献

(10)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与脑脊液中S100B和NSE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序言
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资料来源
        1.2 相关定义
        1.3 患者分组
    2. 研究方法
        2.1 设计方法
        2.2 TBI患者的治疗
        2.3 观察指标和方法
        2.4 数据处理与统计学分析
        2.5 伦理
结果
    1. 患者的基本情况
    2. TBI患者脑脊液中S100B、NSE的动态变化
    3. 患者血清与脑脊液S100B、NSE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3.1 血清与脑脊液S100B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3.2 血清与脑脊液NSE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4. 血清和脑脊液中的S100B、NSE与预后的相关性
        4.1 不同预后患者血清和脑脊液中S100B的差异
        4.2 不同预后患者血清和脑脊液中NSE的差异
        4.3 血清和脑脊液S100B和NSE的ROC曲线
    5. 不同预后患者机械通气、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分析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致谢

四、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碱性髓鞘蛋白评估重型脑损伤预后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颅脑外伤术后血清神经生化标志物及其脑脊液中P73、P38蛋白表达的意义[J]. 刘晓刚,刘寒松,王二玲,冯娟,郑春雷,赵新玲,张宝营. 安徽医药, 2022(01)
  • [2]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血清髓鞘碱性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性分析及预后评估价值[J]. 张鹏. 陕西医学杂志, 2021(06)
  • [3]颅脑损伤患者的疾病特征分析及针刺疗效评估研究[D]. 习书晗.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1(02)
  • [4]早产儿脑损伤血清钙结合蛋白、髓鞘碱性蛋白和特异性烯醇化酶变化的临床研究[J]. 叶艳艳. 中国基层医药, 2020(22)
  • [5]SIRT3调控FOXO3a介导小鼠缺氧脑损伤修复机制研究[D]. 钱敏. 上海交通大学, 2020
  • [6]PARK2基因多态性与中国豫北地区汉族人群DEACMP易感性关系的再验证[D]. 白飞玲. 新乡医学院, 2020
  • [7]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二聚体对急性脑挫伤的诊断价值[J]. 马涛,张丽侠,姚进. 医学综述, 2019(18)
  • [8]血浆和肽素浓度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情预测价值[J]. 张立新,徐茂法,俞文华,杜权,杨定博. 浙江创伤外科, 2019(04)
  • [9]老年人血清神经元烯醇化酶与急性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D]. 王曼丽. 蚌埠医学院, 2019(01)
  • [10]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与脑脊液中S100B和NSE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D]. 陆敏. 苏州大学, 2019(04)

标签:;  ;  ;  ;  ;  

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和碱性髓鞘蛋白对重症脑损伤预后的评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