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高校教育管理模式适应教学改革要求

改革高校教育管理模式适应教学改革要求

一、改革高校教务管理模式 适应教学改革要求(论文文献综述)

王鑫铭[1](2021)在《信息化背景下体育教务管理云平台的建设 ——以上海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为例》文中提出随着世界信息化步伐的加快,高校信息化建设也在不断的发展,信息化建设应用到体育教学的管理模式也在逐渐的形成。公共体育课程的管理是复杂多样的,课程的设置及类别也比较丰富,这就给体育学院的体育教学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原来的教务管理系统基本上采用半自动化与线下手工管理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管理,这样并不能满足现阶段我校体育学院对体育教学的有效管理,公共体育课程资源利用率低、公共体育课程成绩手工录入较为繁琐且出错率较高、监考管理制度不完善等使得各相关管理人员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却并没有达到理想化的效果。如何有效的将现代化管理技术运用到体育教学管理中来,提高体育资源的利用率,开展教师人性化自主管理的理念是每一位体育管理人员及校院领导值得深入思考的永恒话题。本文所设计与讨论的体育教务管理云平台系统采用Windows操作系统服务模式,应用了HBuilder开发工具与Mysql 5.6数据库建设完成教师选课系统、监考系统、成绩处理系统三大功能系统。本研究选取上海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体育教务管理云平台系统作为研究对象,系统建设完成以后,将使用此系统的教师及教学工作者作为问卷调查及访谈的对象。基于此问卷进行了数据整理、相关性分析、方差分析与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得出上海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体育教务管理云平台系统建设的研究结果与结论如下:结果:1.上海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体育教务管理云平台系统的建设给体育教师带来了新的教学管理模式,对教师的信息化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不同学历及职称对系统满意度使用评价关联性较低,而不同职务对于系统建设及运行的满意度相关性较大。3.上海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教师对系统建设及运行使用满意度较高。其中选课系统满意度最高,系统总体使用满意度达87%。4.系统使用前的流程培训将极大提高教师自身使用需求及对系统的使用情况,进而对提高系统评价起到促进作用。结论:1.上海师范大大学体育学院体育教务管理云平台系统的应用对促进体育教学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有效提高体育教学管理的工作质量和效率。2.本研究开发的体育教务管理云平台系统主要包括公共体育课教师自主选课、专业课自主监考、公共体育课成绩信息化处理系统三大系统,实现了体育教学资源的整合,强化了体育教师对体育课程的自主管理意识。3.系统使用前的流程培训将有效提高使用者使用系统进行操作的熟练度,且使得体育教学管理工作更为有序的在线上进行开展。4.教务工作人员也降低了以往手工安排公共体育课程资源调配、期末监考的工作量,减轻了教务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加快实现了体育学院体育教务管理自动化、无纸化办公的进程。

嵇梦丽[2](2020)在《高职院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认为在我国高等教育范畴中,高等职业教育重要性不言而喻,而要想施行人才强国战略,也必须发展好高等职业教育。当前,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既促进了高职教育管理水平的提升,也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在科学管理理论、协同理论指导下,以高职教育管理基本原则为依据,通过对高职院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进行研究和分析,发现信息化应用于高职教育管理中的不足之处,找到问题存在的原因,并通过总结国内外诸多研究者的理论和经验,参考一些高职院校的成功案例,有针对性的提出改进的对策。最后形成一个观点,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必须高职院校与信息技术公司合作、与兄弟院校协同共建;同时组建一支高素质的信息化人才队伍;加紧加快建设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体系;改革原有不合理的教育管理机制;才能充分发挥出信息化在教育管理中的功能与作用,管理出质量、管理出效益,不断提高高职教育的竞争力。该论文有图1幅,表3个,参考文献74篇。

张佳雨[3](2020)在《上海市应用型本科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问题研究 ——以Y大学为例》文中研究说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办好继续教育”,是2020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阵地,是实现社会事业更好改革的途径之一。上海作为全国继续教育改革发展的标杆,许多改革试点项目在上海先试先行、稳步完善,上海高等院校继续教育更是转型升级的排头兵,需要更加自觉地依靠转型发展应对上海区域创新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对于上海市应用型本科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来说,需要立足大局,紧紧把握上海致力打造“五个中心”的政治经济背景、高层次人才数量不断提升的文化背景、老龄化的社会背景,贴近社会需求的转型发展之路。本文以新公共管理理论为视角,对上海市应用型本科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问题以Y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为例进行研究。本文认为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继续教育,特别是上海市应用型本科高校继续教育在回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人民群众学习需求的过程中逐步完善,人才培养内容从从本土化走向本土国际混合式,人才培养层次从补偿性到提升性,教育产品逐步开始贴近市场需求,互联网+教育平台初见雏形。但正如Y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所表现出来的那样,上海应用型本科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普遍存在以下不足:对于上海经济社会需求和市民需求变化反应迟缓,“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缺乏实践教学而质量不高,面对疫情等突发性风险的应对不足,年轻教职工缺乏工作动力而成长缓慢,校内外的优质资源利用效率不足。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管理体制不够完善从而影响决策效率,继续教育的“应用型”专业实践性教学资源利用效率不高,“互联网+”线上教学平台建设的人力物力资源不足导致质量不高,人事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办学思路的市场导向有所弱化等。基于此,为使上海市应用型本科高校继续教育更好地进行转型发展,本文通过运用新公共管理理论,提出以下对策:第一,引入企业管理模式为继续教育“提质增效”:建立现代的高校继续教育办学与管理机制,以“项目部”为学院内设下属机构的管理模式;第二,完善学院人事改革制度:完善绩效工资管理与激励机制,岗位合同制取代高校传统编制保障制度;第三,以学生(顾客)为导向进行“互联网+”转型:提升线上授课教师教学质量水平,适当增加线上授课比例,注重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反馈,建立完整的线上教育学习生态机制;第四,提升“应用型”继续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服务于上海“五个中心”等区域社会需求,提高服务效率,重点聚焦“应用型”学科资源优势,打造“应用技术产教融合平台”,提高应用技术资源的利用效率;第五,抓住上海本土资源优势:激活社会力量,依靠政策扶持,引入企业实践弥补继续教育师资的不足,增强与国内外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交流合作。

童怡[4](2020)在《新高考政策对县级高中教育改革影响的研究 ——以湖北省T县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国务院于2014年颁布《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这标志着我国新一轮改革正式启动,上海、浙江试点城市已经顺利完成新政策后第一次高考,湖北作为第三批已于2018年开始实施新高考政策。为了应对新高考政策,各学校需要加大教师资源储备,丰富教师数量提高质量,完善走班教学管理流程,完善综合素质评价,建立学生个人档案,完善职业规划课程以及扩大学校教学设施面积,增加新的教室实验室等。从而通过改革高考方式、分类考试,贯彻落实素质教育推动高中教学改革。但是通过研究发现,县级高中在改革过程中,还是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例如大多数地区教师资源不充足,对新高考制度理解不充分,走班教学管理混乱,资金严重短缺从而导致政策效果不尽人意。查阅相关资料发现,针对县级高中应对新政策的有关论文也较少,目前研究尚不充足。因此,本文根据新高考综合改革要求,参考试点地区县级高中的经验与做法,探索分析政策在中部县级及以下城市高中教育改革的实施现状与出现问题,提出一些建议措施,从而更好地推进新高考政策。通过研究发现,县级政府应当加强顶层设计,积极出台配套管理措施,落实专班专人实施点对点帮助,细化分管部门与责任人,加强政策宣传,开启民智,加大资金保障力度,推动新政策在县级城市的有效开展。同时县级高中改善办学条件,加大教学改革资金投入,扩建教室实验室面积,搭建综合素质教育平台,创新教学管理方式,加大育人方式改革力度。联合政府学校老师多方面力量共同推进县级高中教育改革的顺利过渡。

王小翠[5](2020)在《来华高校留学生教学文化适应及其教学管理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016年教育部发布了《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正式启动了中国参与“一带一路”高等教育交流合作实践。此后随着来华留学生的数量逐年持续增加,来华留学生的教学质量也日益成为国际高等教育关注的焦点。由于留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家,其文化背景和教育传统与中国的教育文化体系有很大的差异,来华留学生的课堂教学文化适应问题也日益突出。本研究通过对来华留学生课堂教学的深度探究来分析留学生教学文化不适应表现的具体影响因素,并提出以提高来华留学生教学质量与促进来华留学生教学文化适应为目标的教学管理改革策略,不仅丰富了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理论研究,而且对提高高校来华留学生教学质量与增强我国国际教育竞争力都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研究首先采取文献分析法,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对主要核心概念进行界定,并以文化适应、教学文化以及教学管理等相关理论作为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其次,构建了留学生课堂观察模型,并选取有代表性的高校开展问卷调查,对来华留学生的教学文化适应表征进行质性与量化分析;再次,借助扎根理论,选取来华留生典型案例进行深度访谈,探究影响来华留学生教学文化适应的影响因素;随后,对引发教学文化适应不良表征的教学管理问题进行叙事分析;最后,基于来留学生教学文化适应中存在的主要教学管理问题,提出相应的教学管理策略的建议。通过课堂深描解析和问卷量化调查发现,不同文化背景和知识结构的留学生对于中国的课堂教学文化表现出整体适应不良的特点,具体包括教学语言适应感较差、学习普遍投入度较低以及教学文化适应的个体和年级差异明显等特征。通过扎根理论分析发现学生个人因素、教师的专业水平、留学生的教学情境和管理机制是影响来华留学生课堂教学文化适应表现的主要因素,同时,研究发现来华留学生教学文化适应与高校留学生教学管理制度存在重要联系。进一步从教师、学生、管理者视角进行教育叙事分析,发现留学生的教师队伍监管不严、学生日常管理机制与培养计划不完善、教学管理组织分工不合理是来华留学生教学文化适应中面临的主要教学管理问题。基于上述的分析结果,研究建议高校需要建立以促进来华留学生适应我国课堂教学文化为重点的教学管理改革策略,即以提升来华留学生教学质量、调节学生教学文化适应、提供管理策略支持为目标,以多主体参与管理、适度趋同管理、现代技术与管理共融为原则,具体在师资队伍、技术支持、管理分工与架构、培养计划、课堂教学管理制度方面加强。

苏笑悦[6](2020)在《适应教育变革的中小学教学空间设计研究 ——以一线城市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时代的变迁对劳动市场产生冲击、社会对于人才培养目标的新要求促使全球中小学教育体系发生深刻变革。世界各国纷纷审视教育培养的目标与方向,新的教育理念、教育形态与教学实践不断涌现。在此背景下,我国中小学教学空间的设计也面临了全新的挑战。一方面,经济社会的转型、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人们对于美好教育的追求为中小学教育的变革创造了条件。在一系列相关政策的推动下,全国各地的教育研究者与实践者们针对传统教育的弊端探索出一大批教育新成果,这些新成果对教学空间的设计提出了新需求。另一方面,传统设计思维与习惯使教学空间的设计创新面临了问题与困境。当下,教育变革的新发展与传统教学空间设计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新的设计理论、设计方法的研究具有迫切性。基于上述问题,以教学空间为研究对象,以教育变革为研究视角,聚焦在一线城市。从建筑师参与的角度,采取教育学与建筑学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强调教育因素在教学空间设计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借鉴国内外设计经验,基于国内既有的教育变革新型成果分析教学需求,并以此作为教学空间设计的教育学基础和重要创新驱动,构建适应教育变革的中小学教学空间设计理论框架。随后,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从教学空间框架、教学空间要素2个层面,分别对教学空间集、功能场室与共享空间的设计策略进行研究。以此构建适应教育变革的中小学教学空间设计理论框架与策略体系。使教学空间的研究顺应教育的新变革,有助于对我国整个中小学教学空间设计研究系统进行补充与拓展,为新时期应对教育变革对教学空间设计带来的挑战提供思路与指导,探索中国未来中小学校。在内容上包括上、下两篇。上篇:设计理论建构(第一、二、三、四、五章)第一章,对研究的背景、对象、综述、方法、创新点与框架等内容进行总体概括。第二、三章,通过全球视角,以在教育实践层面对教学空间设计产生重要影响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方式为切入点,分别对国外和国内共10个典型国家的(现)当代中小学教育变革与教学空间的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历史、新型成果与发展趋势进行研究,构建国内外(现)当代中小学教育变革与教学空间的比较研究平台。深化对教育变革和教学空间的发展创新规律性认识,发现二者之间的内在关联与作用机制。第四章,采取层层递进的方式,根据建筑设计研究的特点对教育学领域的教学方式进行适应性整合与归纳,引入教学行为研究。运用整合理论构建“教学方式整合模型”,将我国教学方式新成果整合到四个象限中,以此为工具分析适应教育变革的教学需求,总结共性与趋势。第五章,提出以教学需求作为教学空间设计的重要创新驱动,构建适应教育变革的中小学教学空间设计理论框架,从理论基础、设计原则、设计程序与设计内容方面对传统教学空间的研究与设计进行适应性调整,建立主体研究框架。下篇:设计策略研究(第六、七、八章)第六章,从教学空间框架层面,对教学空间集的设计策略进行研究。对传统研究与设计中采取的单一“功能区”概念进行改良,提出适应教育变革的教学空间集模式、指标区间与组合方式,为多样化的教学需求提供全面的教学空间框架类型。第七、八章,从教学空间要素层面,分别对功能场室和共享空间的设计策略进行研究。基于教学需求归纳10条设计原则,对各空间要素的传统教学需求与设计、新型教学需求与功能、功能模块设计与功能模块空间整合进行研究,梳理各空间要素的新功能、新定位、新场景与新形态。在功能场室方面,提出功能复合化的“教学中心”概念优化传统研究中的“专用教室”,共构建15大“教学中心”;在共享空间方面,分别对室内开放空间、校园景观与室外运动场地/设施的设计策略进行研究。最后,在结论部分总结了文章的成果——适应教育变革的中小学教学空间设计研究核心内容,指出研究的不足与后期研究展望。

王文波[7](2020)在《中等职业学校教务管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改进研究 ——以江苏省X学校为个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教务管理是学校促进教师发展的源泉,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教务管理制度的制定、教务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学校的教学质量、教师发展的方向。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实施者,无论是从教师个人发展,还是从学校长期可持续发展上来说,教师专业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教师与教务管理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务管理从教学制度制定、合理配置教学资源、教科研工作实施以及开展教学评价等方面影响着教师专业发展,教务管理从处理事务性工作向服务促进型工作发展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有积极作用。本文以江苏省X学校为个案,主要从“教务管理制度完善、丰富教科研活动、加大经费支持及多维度展开教学评价”四个方面研究教务管理服务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措施。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界定了教师专业发展、教务管理等相关概念,对国内外关于教务管理及教师专业发展进行了文献研究,以X学校为个案,对学校校长,教师及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部分教师和领导采取访谈法,遵循实事求是的研究准则,阐述教务管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状况、问题与改进策略。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首先,本研究呈现江苏省X学校教务管理的现状,其中包括现有的教学模式及教学制度,教科研活动现状及所取得的成果,教学评价的方式及其对教学的影响。其次,本研究反思X学校教务管理的不足,探索制约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反馈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调查。再次,针对调查中出现的问题,结合其他同类学校成功的管理经验,提出合理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指出教务管理可以从管理制度、行为方式、资源供给、观念培养等方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最后,总结研究的不足之处。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提高教育质量的核心问题,因此,对于每所学校来说,都要时时关注教师专业发展这一核心问题。作为一所发展相对滞后的中等职业学校,重视教师专业发展问题就是关注学校教学质量,就是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本研究提出了适合X学校教务管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改进建议,力求在学校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为解决现有的教务管理模式不能满足教师日益增长的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提供可参考的意见,让教师能够感受到自己的成长,不断进步。本研究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根本目的,反思江苏省X学校教务管理的问题,借鉴其他中等职业院校的教务管理模式,以提高教务管理水平,更好地服务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研究宗旨。本研究将为教务管理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问题上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为提高教务管理效率,更好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建议。

于猛,祝德显,张超,董增华,王新艳[8](2019)在《新时代高校教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措施》文中认为教学工作是高校办学的重中之重,其平稳高效地运行离不开科学有效的教务管理。在国家推进"双一流"建设的新时代,面对高校教务管理呈现出的理念更加科学和先进、内容更加精细和复杂、形式更加灵活和多样等方面的新特征以及国内高校普遍存在的教务运行压力加大、管理队伍需要优化和管理服务水平有待提升等问题,高校应当以改进教务服务、促进教学管理、提升教学质量为目标,坚持问题导向、学为中心、内涵发展原则,结合自身实际从教学管理理念革新、管理体系的变革重塑、管理流程的优化、管理氛围的营造等方面提出优化教务管理的具体措施,努力实现教务管理由被动式、统一化模式向主动式、人性化模式转变。

刘硕[9](2019)在《我国军队院校内部治理结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推进军队院校改革创新、加快建设一流军队院校,是习近平军事教育思想明确提出的战略目标。军队院校既是军队的列编单位,又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既是“军”又是“校”的“非单一化”组织属性,决定了其教育管理有着与军队管理及地方高校管理相区别的鲜明特点,既要体现军队管理特色,又必须遵循高等教育管理的普遍规律,以实现军事统一、教育民主与办学高效的有机结合。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军队院校的教育管理忽视了其作为高等教育机构的组织属性,行政权力泛化、学术权力缺失,组织活力与创新能力不足。随着我国军队革命性体系重塑和军事斗争准备的加速推进,随着现代军校科技元素不断增加、学术属性不断增强、新兴领域和新质力量不断涌现,深化军队院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势在必行。而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在于内部治理结构的科学构建。鲜明地提出军队院校内部治理结构的概念并开展相关研究,顺应了当前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主旋律,突出了军队建设依法从严治军的总基调,也为军队院校深化教育管理改革开辟了新路径。新时代,党的军事指导思想的丰富发展,治理理论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实践探索,为我国军队院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提供了科学指引、理论支撑与经验借鉴。鉴于治理理论强调民主意识、重视制度权威、关注主体利益,将治理理论中的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方式互动化、治理规则法制化等核心思想和有益成分引入我国军队院校的教育管理实践,必将有助于完善教育管理组织系统、改进教育管理运行机制、实现教育管理依法从严。论文以习近平新时代军事教育思想为根本遵循,以治理理论为理论支撑,在继承我国军队院校教育管理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借鉴地方高校改革与发达国家军事院校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先进理念,按照理论阐释、历史沿革、现实困境、经验借鉴、路径构建的逻辑顺序依次展开论述,力求比较清晰的呈现我国军队院校内部治理结构的现状与未来发展全景。在具体研究过程中,设计了以军队院校内部事务决策为载体,由内部治理结构合法性依据、内部治理结构要素和决策结果评价三个方面构建的内部治理结构概念模型。基于内部治理结构的核心实质是权力问题,通过提出权力假设、确定测量题项、发放调查问卷和对回收问卷进行统计与检验分析,从权力形式、权力层次、权力重心三个维度对我军院校内部治理结构的发展现状、权力配置特点与存在主要问题给予深入的系统解构,试图展示一种从权力维度分析管理症结的方法路径,进而把握军队院校教育管理问题的本质,寻求内部权力合理配置运行的可能轨迹。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军队院校内部权力形式单一、行政干预普遍,权力层次冗杂、组织运行僵化,权力重心失衡、学术地位弱化,分析其主要原因在于军事行政习惯的深刻影响、军事制度演化的路径依赖和军事学术民主的氛围缺失。通过个案研究发现,美国军种官校权力形式多元、内部决策民主,权力层次简明、行政实施顺畅,权力重心下移、学术权力彰显等权力结构与运行特点得益于其完善配套的法规制度和长期以来的严格执法。我国军队院校应结合自身实际、及时更新理念、不断改革创新,在院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通过党委核心与两治并进的格局确立、行政管理与学术管理的有机协调、院校章程与规章制度的健全完善、依法办学与从严治校的贯彻落实,改变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失衡现状,理顺政治权力、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相互关系,着力构建以政治权力为领导核心,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相互协调、均衡发展的内部治理结构。

梁燕[10](2019)在《东风学院教务管理流程再造研究》文中认为在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影响下,高校的教学模式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同时随着高校办学规模逐步扩大,致使高校教学管理的工作量急剧膨胀,管理的复杂度和难度也随之加大。教学管理是高校各项管理工作的核心,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教学管理如果仍旧是按照传统低效的教学管理模式及落后的管理理念进行,那么其存在的诸多弊端将日益突显,终将难以适应高校的发展。教务部作为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部门,就如何科学高效的进行管理和为师生提供满意的服务,无疑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因此,探索和运用业务流程再造的科学方法以提升高校教务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我国高校教务管理现实背景出发,在以业务流程再造方法指导下,结合学校教务管理实际情况,确定高校教务管理流程再造的目标、原则、方法以及步骤,以东风学院为研究对象,对其教务部的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描述,从流程的角度对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依托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优化设计,同时从组织结构、业务流程、人员、信息技术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优化策略。本文研究认为,以流程的角度探讨解决高校教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是一种较新的管理思路和重要视角。与传统的职能型管理方式相比,以流程为核心的管理方式更加科学与高效,更有利于实现人性化的管理,是一种有效并且必要的科学管理手段,高校教务部应由以职能为中心的管理方式向以流程为中心的管理方式进行转变。在大数据和万物互联的时代,高校教务部的管理要依托信息化建设,打破部门壁垒,突破时空局限,实现以高校师生需求驱动的流程再造是必然趋势。

二、改革高校教务管理模式 适应教学改革要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改革高校教务管理模式 适应教学改革要求(论文提纲范文)

(1)信息化背景下体育教务管理云平台的建设 ——以上海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1.1.2 高校体育个性化改革的需要
        1.1.3 现阶段体育教务管理系统存在的不足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技术路线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管理
        2.1.2 教务管理
        2.1.3 云平台
    2.2 国内外研究状况
        2.2.1 教务信息化系统发展研究现状
        2.2.2 信息化技术与体育教学的融合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实证研究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4 访谈法
        3.2.5 数理统计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教务管理云平台系统使用者情况的调查分析
    4.2 不同层次调查对象对体育教务管理云平台使用情况比较
        4.2.1 不同职务教师对体育教务管理云平台使用情况比较
        4.2.2 不同职称教师对体育教务管理云平台使用情况比较
        4.2.3 不同学历教师对体育教务管理云平台使用情况比较
        4.2.4 不同培训教师对体育教务管理云平台使用情况比较
    4.3 信息化管理云平台的建设对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的影响分析
        4.3.1 体育教师工作需求的满足
        4.3.2 体育教师心理需求的满足
        4.3.3 体育教务管理云平台系统使用与手工排课对比性分析
    4.4 信息化教务管理云平台的使用满意度调查分析
        4.4.1 体育教师对系统评价调查分析
        4.4.2 体育教师对系统满意度调查分析
    4.5 使用需求与使用情况影响使用满意度的结构方程分析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A 调查问卷 《上海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体育教务管理云平台系统使用情况调查表》
附录 B 访谈提纲
致谢

(2)高职院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与文献评析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点与难点
2 高职院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相关概念与理论
    2.1 核心概念界定
    2.2 高职院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基础理论
3 高职院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3.1 高职院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总体情况
    3.2 高职院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成效
4 高职院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问题与原因分析
    4.1 高职院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4.2 高职院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5 完善高职院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5.1 教育管理与信息化建设协同形成合力
    5.2 加强培训提升能力,打造信息化人才队伍
    5.3 丰富信息化资源,构建资源共建共享体系
    5.4 改革高职院校信息化教育管理机制
    5.5 建立教育管理信息化组织保障体系
6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3)上海市应用型本科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问题研究 ——以Y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本文的创新及不足之处
        1.5.1 本文的创新之处
        1.5.2 本文的不足之处
第2章 核心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概述
    2.1 应用型本科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的内涵
        2.1.1 继续教育的含义
        2.1.2 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含义及其定位
        2.1.3 教育转型的含义
    2.2 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基本内容
        2.2.1 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兴起与发展
        2.2.2 新公共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
    2.3 新公共管理理论对应用型本科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的适用性及启示
        2.3.1 适用性分析
        2.3.2 启示
第3章 上海市应用型本科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的现状分析
    3.1 上海市应用型本科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的背景
        3.1.1 政治背景
        3.1.2 经济背景
        3.1.3 文化背景
        3.1.4 社会背景
    3.2 上海市应用型本科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的现状
        3.2.1 我国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历程
        3.2.2 从本土化转型成本土国际混合式
        3.2.3 从补偿性转型成提升性
        3.2.4 从理想化转型成市场化
        3.2.5 互联网+教育平台的兴起
        3.2.6 教职工退休返聘比率上升
第4章 Y大学继续教育转型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Y大学继续教育转型发展现状
        4.1.1 Y大学继续教育办学概况
        4.1.2 Y大学继续教育转型思路
        4.1.3 Y大学继续教育转型的内容与实施
    4.2 Y大学继续教育转型发展存在的问题
        4.2.1 对于区域社会人才培养和学生需求变化反应迟缓
        4.2.2 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不高
        4.2.3 对于突发性风险的应对僵化
        4.2.4 年轻教师缺乏工作动力
        4.2.5 优势资源利用效率不足
    4.3 Y大学继续教育转型发展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3.1 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4.3.2 实践教学资源利用效率不高
        4.3.3 线上平台建设质量不高
        4.3.4 人事管理制度不健全
        4.3.5 办学思路缺乏市场为导向
第5章 上海市应用型本科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优化对策
    5.1 引入企业管理模式
        5.1.1 建立现代的高校继续教育管理制度
        5.1.2 以“项目部”为内设下属机构的管理模式
    5.2 完善学院人事制度改革
        5.2.1 完善绩效工资管理与激励机制
        5.2.2 岗位合同制取代高校传统编制保障制度
    5.3 以学生为中心进行“互联网+”转型
        5.3.1 提升线上授课教师教学质量水平
        5.3.2 适当增加线上授课比例
        5.3.3 注重学生学习效果与反馈
        5.3.4 完善线上教育生态机制
    5.4 提升“应用型”继续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5.4.1 提高对于区域社会的服务效率
        5.4.2 提高应用技术资本的利用效率
    5.5 提高上海本土资源使用效率
        5.5.1 激活社会力量
        5.5.2 依靠政府扶持
        5.5.3 引入企业实践
        5.5.4 促进同类院校交流合作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新高考政策对县级高中教育改革影响的研究 ——以湖北省T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相关概念界定
        1.2.1 新高考政策
        1.2.2 县级高中
    1.3 研究现状
        1.3.1 高考政策改革相关研究
        1.3.2 关于新高考政策的价值取向以及要求
        1.3.3 试点高中教育改革出现问题以及相应应对措施
        1.3.4 针对县级高中教育改革的研究
        1.3.5 国外研究现状
        1.3.6 文献评述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意义
第二章 新高考政策与高中教育改革趋势
    2.1 高考综合改革出台的背景
    2.2 新高考政策的特点
    2.3 高中教育改革趋势与要求
        2.3.1 教师资源储备管理
        2.3.2 选课走班管理
        2.3.3 学科课程管理
        2.3.4 综合评价要求
        2.3.5 学校教务管理
第三章 部分试点城市高中应对教育改革的经验
    3.1 高考综合改革背景下上海、浙江的实施情况
        3.1.1 试点地区高考综合改革的成效
        3.1.2 试点地区高考综合改革后出现的问题
    3.2 高考综合改革背景下上海、浙江高中学校的应对举措
        3.2.1 学科均衡与选课走班管理方面
        3.2.2 教师资源补充与平衡方面
        3.2.3 教务与综合评价管理方面
第四章 新高考政策对县级高中教育改革影响现状分析
    4.1 调研的研究设计
        4.1.1 研究对象
        4.1.2 研究方法
    4.2 县级高中推进新高考政策初步对策
        4.2.1 县级高考综合改革政策的学习情况
        4.2.2 对新高考政策改革采取的初步应对措施
    4.3 县级高中推进新高考政策实施现状
        4.3.1 教师储备方面
        4.3.2 选课走班管理
        4.3.3 学科课程安排
        4.3.4 综合评价方面
        4.3.5 学校教务教学管理
第五章 县级高中适应新高考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5.1 县级高中推进新高考政策出现的问题
        5.1.1 教师资源储备方面
        5.1.2 选课走班管理
        5.1.3 学科课程安排
        5.1.4 综合评价方面
        5.1.5 学校教务教学管理
    5.2 县级高中推动新高考政策中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
        5.2.1 县级学生综合素质相对较弱
        5.2.2 教师福利保障较低,专项培训少
        5.2.3 基础配套设施不足,多样化教学无法达成
        5.2.4 债务繁重,正常教学经费难以保证
        5.2.5 地理位置较为偏远,教育观念传统老旧
第六章 应对新高考政策的对策建议
    6.1 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树立优先发展教育理念
        6.1.1 细化分工,落实顶层设计
        6.1.2 保障资金,改善办学条件
        6.1.3 确立目标,落实督导检查
    6.2 学校应重视教育政策改革,落实政策实施
        6.2.1 落实培训保障,完善教师队伍建设
        6.2.2 提高教学质量,创建学校特色化教育
        6.2.3 建立协同机制,大力补齐自身短板
    6.3 教师应完善自身素养,顺应新政策
        6.3.1 转变思维定式,提升自我认知与素养
        6.3.2 优化课堂教育,积极主动探索高考改革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5)来华高校留学生教学文化适应及其教学管理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缘由
        1.1.1 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来华留学生日益增加
        1.1.2 高校来华留学生课堂教学适应问题比较突出
        1.1.3 提升来华留学教育质量需要改革教学管理制度
    1.2 研究意义
        1.2.1 聚焦留学生课堂教学,丰富跨文化适应理论研究
        1.2.2 改革来华留学生教学,提升院校国际教育的质量
        1.2.3 增强来华留学竞争力,树立良好的国际教育形象
    1.3 研究综述
        1.3.1 来华留学教育的研究
        1.3.2 留学生文化适应的研究
        1.3.3 来华留学生教学文化的研究
        1.3.4 来华留学生教学管理的研究
        1.3.5 已有研究的评述
    1.4 研究思路与内容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内容
    1.5 主要研究方法
        1.5.1 文献分析法
        1.5.2 课堂观察法
        1.5.3 问卷调查法
        1.5.4 扎根理论
        1.5.5 教育叙事法
第二章 理论基础
    2.1 文化适应理论
        2.1.1 凯利三维归因理论
        2.1.2 纳瓦斯文化适应扩展理论
    2.2 教学文化理论
        2.2.1 基于文化哲学的教学文化理论
        2.2.2 跨文化教学理论
    2.3 教学管理理论
        2.3.1 阿斯汀学生参与管理理论
        2.3.2 跨文化趋同教学管理理论
    2.4 理论基础与本研究的关系
第三章 实证研究设计与实施
    3.1 实证研究的目的
    3.2 实证研究对象的选择
        3.2.1 课堂观察对象
        3.2.2 问卷调查对象
        3.2.3 扎根理论与教育叙事的访谈对象
    3.3 课堂观察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3.3.1 课堂观察研究的选择依据
        3.3.2 课堂观察研究的计划和提纲拟定
        3.3.3 课堂观察的实施主线
    3.4 问卷调查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3.4.1 问卷调查的选择依据
        3.4.2 问卷的修订
        3.4.3 问卷的预测
        3.4.4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3.5 扎根理论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3.5.1 扎根理论的选择依据
        3.5.2 扎根理论的实施步骤
    3.6 教育叙事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3.6.1 教育叙事的选择依据
        3.6.2 教育叙述的个案情况
第四章 来华留学生教学文化适应表现特征的实证考察
    4.1 教学文化适应表现的课堂观察结果解析
        4.1.1 课堂的观察模型构建
        4.1.2 基于模型的课堂观察结果
        4.1.3 课堂观察结果的深描片段剪辑
        4.1.4 教学文化适应的深描解析
    4.2 教学文化适应表现的问卷调查结果解析
        4.2.1 问卷调查结果的描述性分析
        4.2.2 问卷的人口学差异性分析
    4.3 来华留学生教学文化适应的表现特征
        4.3.1 基于课堂观察的表现特征
        4.3.2 基于问卷调查的表现特征
第五章 来华留学生教学文化适应影响因素的扎根理论分析
    5.1. 教学文化适应影响因素的模型构建
        5.1.1 开放性编码阶段
        5.1.2 轴心性编码阶段
        5.1.3 选择性编码阶段
    5.2 影响留学生教学文化适应的主要因素
        5.2.1 学生个人因素
        5.2.2 教师专业水平
        5.2.3 教学的氛围与技术支持
        5.2.4 留学生教学管理制度
    5.3 教学管理与教学文化适应的关系
        5.3.1 教师、学生、情境与管理因素之间相互影响
        5.3.2. 教学文化适应过程映射较多教学管理问题
        5.3.3 教学文化适应亟需合适的教学管理策略调节
第六章 来华留学生教学文化适应面临的教学管理问题叙事
    6.1 “来华留学生的诉说”—学生视角叙事
        6.1.1 “渴望的课程太多”—培养计划不合理
        6.1.2 “两极分化的课堂”—种族文化的阻碍
        6.1.3 “松散的班级”—班委管理架构的缺失
    6.2 “听听教师的心声”—教师视角叙事
        6.2.1 “佛系教学”—学校对教师课堂教学管理宽松
        6.2.2 “临时上岗”—教师缺乏必要的岗前培训
        6.2.3 “凌乱的课堂”—课堂管理缺失完备的制度
        6.2.4 “随意的教材”—教材管理混乱
    6.3 “教务管理者也有难处”—教学管理者视角叙事
        6.3.1 “不归我们部管”—管理部门间权责分工不合理
        6.3.2 “身兼数职的代管”—分院缺乏留学生教学管理专员
        6.3.3 “不痛不成长”—留学生惩罚措施的缺失
    6.4 来华留学生教学文化适应面临的主要教学管理问题
        6.4.1 教师入职要求宽松,缺乏必要的职业培训
        6.4.2 日常教学监管不严,教师态度懈怠
        6.4.3 课堂管理松弛,管理制度不完备
        6.4.4 存在种族隔离现象,国际化氛围不够
        6.4.5 培养计划的不合理,教学需求和供应不匹配
        6.4.6 管理部门分工不合理,教学管理效力减弱
        6.4.7 学生管理组织缺失,班级管理松散
第七章 促进来华留学生教学文化适应的教学管理策略
    7.1 来华留学生教学管理的目标
        7.1.1 提高来华留学生教学质量
        7.1.2 调节来华留学生教学文化适应状态
        7.1.3 提供来华留学生教学管理策略支持
    7.2 来华留学生教学管理的原则
        7.2.1 多主体参与管理原则
        7.2.2 适度趋同管理原则
        7.2.3 现代技术与管理共融原则
    7.3 促进教学文化适应的具体教学管理内容
        7.3.1 规范教师队伍管理,优化任课教师文化
        7.3.2 现代技术与管理交融,构建国际文化共识
        7.3.3 多主体参与教学管理,调整管理文化
        7.3.4 适度趋同教学管理制度,改善留学生文化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来华留学生观察记录表
附录2: 来华留学生教学文化适应状况调查问卷
附录3: 来华留学生访谈提纲
附录4: 任课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5: 教务管理人员访谈提纲
附录6: 来华留学生的同班同学访谈提纲
附录7: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6)适应教育变革的中小学教学空间设计研究 ——以一线城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上篇:适应教育变革的中小学教学空间设计理论建构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1.1 时代变迁引发全球人才培养的新趋势
        1.1.2 教育变革新成果对教学空间的新需求
        1.1.3 教学空间设计创新面临的问题与困境
        1.2 研究边界
        1.2.1 主要学科:教育学与建筑学
        1.2.2 研究对象:教学空间
        1.2.3 研究视角:教育变革
        1.2.4 地域界定:一线城市
        1.2.5 时间语境:当代
        1.2.6 教育阶段:中小学教育
        1.2.7 教育类型:公办、普通教育
        1.3 研究内容
        1.3.1 影响教学空间设计的教育要素:课程设置与教学方式
        1.3.2 国内外教育变革与教学空间的理论与实践
        1.3.3 适应教育变革的教学空间设计理论建构与设计策略研究
        1.4 研究综述
        1.4.1 教育变革研究综述
        1.4.2 教学空间研究综述
        1.4.3 未来学校研究与实验计划
        1.4.4 总体研究评述
        1.5 研究目的、意义与创新点
        1.5.1 研究目的:应对教学空间设计新挑战,助力我国教育现代化建设
        1.5.2 研究意义:对现状研究和设计的补充与拓展
        1.5.3 研究创新点
        1.6 研究方法
        1.6.1 跨学科研究
        1.6.2 比较研究
        1.6.3 类型学研究
        1.6.4 理论研究与设计实践相结合
        1.6.5 文献研究
        1.6.6 前沿会议论坛与网络资源利用
        1.6.7 案例调研、访谈与分析
        1.7 研究框架
        1.8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国外中小学教育变革与教学空间的理论与实践
        北美洲
        2.1 美国
        2.1.1 美国现当代中小学教育与教学空间的发展历史
        2.1.2 教育变革与教学空间的新型成果:磁石学校与特许学校
        2.1.3 真实教育与尊重个体差异的教育变革
        2.1.4 开放式与小型教学单元的教学空间
        欧洲
        2.2 芬兰
        2.2.1 芬兰当代中小学教育的发展历史
        2.2.2 适应完整公民发展需求的教育变革
        2.2.3 整体性与灵活性的教学空间
        2.3 英国
        2.3.1 英国现当代中小学教育与教学空间的发展历史
        2.3.2 学术教育与个体发展相结合的教育变革
        2.3.3 常规教室与共享功能相结合的教学空间
        2.4 法国
        2.4.1 法国当代中小学教育的发展历史
        2.4.2 学术教育与个体发展相结合的教育变革
        2.4.3 基于传统空间模式改良的教学空间
        2.5 德国
        2.5.1 基础知识与个体发展相结合的教育变革
        2.5.2 注重共享空间表达的教学空间
        大洋洲
        2.6 澳大利亚
        2.6.1 澳大利亚当代中小学教育的发展历史
        2.6.2 推动个性化教育的教育变革
        2.6.3 极富开放性的教学空间
        亚洲
        2.7 日本
        2.7.1 日本当代中小学教育与教学空间的发展历史
        2.7.2 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变革
        2.7.3 常规空间与共享空间共融的教学空间
        2.8 韩国
        2.8.1 韩国当代中小学教育的发展历史
        2.8.2 对传统教育弊端进行改良的教育变革
        2.8.3 对传统空间模式进行适应性调整的教学空间
        2.9 新加坡
        2.9.1 新加坡当代中小学教育与教学空间的发展历史
        2.9.2 兼顾学术教育与个性化发展的教育变革
        2.9.3 小型教学单元与灵活性的教学空间
        2.10 国外经验的借鉴与启示
        2.10.1 教育变革的实施途径:教育多样化
        2.10.2 教学空间的设计基础:教学需求
        2.10.3 教学空间的设计程序:多方协同
        2.10.4 教学空间的设计内容:整体设计
        2.11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国内中小学教育变革与教学空间的理论与实践
        3.1 我国当代中小学教育与教学空间的发展与探索期(1949年-2010年)
        3.1.1 教育初创期:从旧教育到新教育的过渡(1949年-1966年)
        3.1.2 教育迷茫期:文革影响下的发展停滞(1966年-1978年)
        3.1.3 教育复兴期:教育普及和素质教育探索(1978年-1999年)
        3.1.4 教育转型期:素质教育曲折发展(1999年-2010年)
        3.1.5 历史经验总结:影响教育与教学空间质量发展的主要因素
        3.2 我国当代中小学教育与教学空间的新变革期(2010年-至今)
        3.2.1 教育发展新环境
        3.2.2 教育政策新导向
        3.2.3 教育变革新驱动
        3.3 我国教育变革新型成果
        3.3.1 基于传统教育进行局部优化
        3.3.2 对传统教育进行系统性革新
        3.4 我国教育变革发展趋势
        3.4.1 课程设置:对学生个性需求的尊重
        3.4.2 教学方式:教育与真实生活的结合
        3.4.3 其他类型:STEM教育与创客教育
        3.5 我国中小学教学空间典型新型成果调研
        3.5.1 上海德富路中学
        3.5.2 深圳荔湾小学
        3.5.3 深圳南山外国语学校科华学校
        3.5.4 北京四中房山校区
        3.5.5 深圳红岭实验小学
        3.5.6 北京中关村三小万柳校区
        3.5.7 北京十一学校龙樾实验中学
        3.5.8 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改造)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适应教育变革的教学需求研究
        4.1 教学方式在建筑学领域适应性研究综述
        4.2 分析工具建构:教学方式整合模型
        4.2.1 影响因素纳入
        4.2.2 模型建构借鉴:整合理论
        4.2.3 教学方式整合模型建构与利用
        4.2.4 完整教学需求集合
        4.3 教学组织下的教学需求发展研究
        4.3.1 行政班制教学
        4.3.2 包班制教学
        4.3.3 走班制教学
        4.3.4 混班/混龄制教学
        4.3.5 研究小结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适应教育变革的教学空间设计理论框架建构
        5.1 设计创新驱动的丰富
        5.2 理论基础:教育学与建筑学相关理论
        5.2.1 “做中学”理论
        5.2.2 建构主义理论
        5.2.3 问题求解理论
        5.2.4 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
        5.2.5 学校城市理论
        5.2.6 空间环境教育理论
        5.3 设计原则:教育学与建筑学的相辅相成
        5.3.1 适应当下并面向未来的教学需求
        5.3.2 促进教育的良性发展
        5.4 设计程序:多方协同的良性互动
        5.4.1 教育机构:空间的需求提出者与评价者
        5.4.2 设计机构:空间的表达者与中坚力量
        5.4.3 政府管理机构(或代建机构):空间发展的推动者
        5.4.4 施工机构:空间建造品质的保障者
        5.4.5 设备研发与供应机构:空间运营的支持者
        5.5 设计内容:对传统设计方法与策略的适应性调整
        5.5.1 空间框架:教学空间集
        5.5.2 空间要素:功能场室与共享空间
        5.6 本章小结
下篇:适应教育变革的中小学教学空间设计策略研究
    第六章 适应教育变革的教学空间集设计策略
        6.1 相关概念界定与研究综述
        6.1.1 教学空间集
        6.1.2 组成要素
        6.1.3 教学空间集类型学最新研究综述
        6.2 教学空间集模式集合建构
        6.2.1 教学空间集模式大类
        6.2.2 教学空间集模式子类
        6.2.3 教学空间集模式集合
        6.2.4 教学空间集模式实例
        6.3 教学空间集指标研究
        6.3.1 相关研究综述与研究样本选取
        6.3.2 单位教学空间集内的学生人数
        6.3.3 单位教学空间集的面积指标
        6.3.4 教学空间集指标优化与建议
        6.4 教学空间集组合方式
        6.4.1 串联组合
        6.4.2 围绕全校共享空间组合
        6.4.3 空间立体互通组合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适应教育变革的功能场室设计策略
        7.1 相关概念界定与技术路线
        7.1.1 教学中心
        7.1.2 技术路线
        7.2 设计原则
        7.2.1 空间形式:多样化与个性化
        7.2.2 空间功能:功能复合化
        7.2.3 空间边界:灵活性、透明性与复杂性
        7.2.4 空间环境:沉浸式教学氛围
        7.2.5 空间要素:设计要素教材化
        7.2.6 空间交互:泛在互联的智慧校园
        7.2.7 空间品质:人文关怀
        7.2.8 空间余地:留白设计
        7.3 集体中心(原普通教室)
        7.3.1 传统教学需求与设计:单一授课
        7.3.2 功能复合化的“集体中心”
        7.3.3 功能最简化的精神属性“集体中心”
        7.4 信息共享中心(原图书馆/室)
        7.4.1 传统教学需求与设计:以书为本
        7.4.2 新型教学需求与功能:自主学习与交互场所
        7.4.3 功能模块设计研究
        7.4.4 功能模块空间整合:独立馆室与开放式阅览区
        7.5 科研中心(原实验室)
        7.5.1 传统教学需求与设计:以仪器为本
        7.5.2 新型教学需求与功能:授课与操作并重
        7.5.3 功能模块设计研究
        7.5.4 功能模块空间整合:开放空间与高新实验设备相结合
        7.6 人文中心(原史地教室)
        7.6.1 传统教学需求与设计:单一授课
        7.6.2 新型教学需求与功能:文化高地
        7.6.3 功能模块设计与空间整合:氛围营造
        7.7 艺术中心(原美术、书法教室)
        7.7.1 传统教学需求与设计:授课练习
        7.7.2 新型教学需求与功能:素质拓展
        7.7.3 功能模块设计研究
        7.7.4 功能模块空间整合:开放展示
        7.8 表演中心(原音乐、舞蹈教室)
        7.8.1 传统教学需求与设计:单一授课
        7.8.2 新型教学需求与功能:表演功能强化
        7.8.3 功能模块设计与空间整合:多样化与专业化
        7.9 生活技能中心(家政教室,原劳技教室)
        7.9.1 传统教学需求与设计:模仿操作
        7.9.2 新型教学需求与功能:真实技能获取
        7.9.3 功能模块设计研究
        7.9.4 功能模块空间整合:氛围营造
        7.10 互联网中心(原计算机教室)
        7.10.1 传统教学需求与设计:以设备为本
        7.10.2 新型教学需求与功能:提升信息素养
        7.10.3 功能模块空间整合:互联网共享区与辅助教学资源
        7.11 创新中心(创客教室、STEM教室等)
        7.11.1 新型教学需求与功能:创新与实践
        7.11.2 功能模块设计研究
        7.11.3 功能模块空间整合:氛围营造
        7.12 生活中心(原食堂与学生宿舍)
        7.12.1 食堂:适应学生新的生活习惯与教学行为外延
        7.12.2 学生宿舍:空间品质打造
        7.13 运动中心(原风雨操场)
        7.13.1 传统教学需求与设计:经济性为本
        7.13.2 新型教学需求与功能:多样化运动
        7.13.3 功能模块设计研究:经济性与多样化兼顾
        7.14 教师研修中心(原教务办公室)
        7.14.1 传统办公需求与设计:独立办公场所
        7.14.2 新型教学需求与功能:适应教师成长
        7.14.3 功能模块设计研究
        7.14.4 功能模块空间整合:办公环境营造与教育属性强化
        7.15 民主管理中心(原行政办公室)
        7.15.1 传统办公需求与设计:权威塑造
        7.15.2 新型教学需求与功能:民主塑造
        7.15.3 功能模块设计研究
        7.15.4 功能模块空间整合:去中心化
        7.16 社区纽带中心(原校门和围墙)
        7.16.1 传统教学需求与设计:隔离社区
        7.16.2 新型教学需求与功能:社区纽带
        7.16.3 功能模块设计研究
        7.16.4 功能模块空间整合:共享与纽带
        7.17 卫生中心(原卫生间)
        7.17.1 传统需求与设计:基本生理需求
        7.17.2 新型教学需求与功能:卫生意识与心理尊重
        7.17.3 功能模块设计研究
        7.17.4 功能模块空间整合:如厕环境与空间趣味性
        7.18 本章小结
    第八章 适应教育变革的共享空间设计策略
        8.1 相关概念界定与技术路线
        8.1.1 概念与分类
        8.1.2 技术路线
        8.2 设计原则
        8.2.1 共通性设计原则
        8.2.2 设计要素游戏化
        8.2.3 设计要素自然化
        8.3 室内开放空间
        8.3.1 传统教学需求与设计:辅助课下活动
        8.3.2 新型教学需求与功能:辅助与互补结合
        8.3.3 “辅助”定位下的功能模块设计:舒适性与趣味性
        8.3.4 “互补”定位下的功能模块设计:开放性与灵活性
        8.3.5 功能模块空间整合:开放式空间边界
        8.4 校园景观
        8.4.1 传统教学需求与设计:视觉观赏为本
        8.4.2 新型教学需求与功能:教育属性强化
        8.4.3 功能模块设计研究
        8.4.4 功能模块空间整合:复杂化校园景观设计
        8.5 室外运动场地/设施
        8.5.1 传统教学需求与设计:单一性与无趣性
        8.5.2 新型教学需求与功能:多样性与趣味性
        8.5.3 功能模块设计研究:游戏化与自然化
        8.6 本章小结
结论
    主要成果与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7)中等职业学校教务管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改进研究 ——以江苏省X学校为个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的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的意义
    二、相关文献综述
        (一)关于教务管理的相关文献综述
        (二)关于教师专业发展政策的相关文献综述
        (三)关于教师专业发展方式的相关文献综述
    三、相关概念界定
        (一)教师专业发展
        (二)教务管理
        (三)教务管理部门
    四、研究的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访谈法
        (三)问卷调查法
        (四)统计分析法
        (五)个案分析法
第一章 X学校教务管理制度与教师专业发展状况
    一、X学校教务管理系统
        (一)X学校教务管理结构
        (二)X学校教务管理结构中的职能分配
    二、X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务管理制度与措施
        (一)设立保障教师专业发展的管理制度
        (二)组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及竞赛
        (三)完善师资评价制度
    三、X学校教师队伍结构及专业发展水平的状况
        (一)X学校教师队伍的构成情况
        (二)X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第二章 X学校教务管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调查分析
    一、教务管理与教师专业发展间的实证关系
        (一)实证模型设计
        (二)样本及数据来源
        (三)实证分析及结论
    二、X学校教务管理促进教师发展实效的质性分析
        (一)访谈设计
        (二)质性分析及结论
        (三)基于满意度调查的X学校教务管理问题
第三章 X学校教务管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归因
    一、管理制度不健全,教师专业发展缺乏保障
    二、教师专业发展缺乏物质支持
    三、培训模式单一,教师专业发展具有盲目性
        (一)校本培训模式简单
        (二)行业企业培训不够深入
    四、评价效能低,无法激励教师专业发展
        (一)评价模式刻板
        (二)缺乏有效学生评教
        (三)评价反馈缺失
    五、缺乏培养教师自主发展意识
第四章 X学校教务管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改进建议
    一、完善管理制度,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一)增加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硬性任务规定
        (二)以制度手段保障教师专业发展的时间条件
        (三)强化教师专业发展相关激励、奖励制度
    二、争取加大经费投入,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资源支持
        (一)争取教师专展财政专项资金的支持
        (二)自主筹措教师专业发展资金
        (三)进一步提升教师专业发展资金的利用质量
    三、将培训落到实处,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技术指导
        (一)关注校本培训多样性,帮助教师成长
        (二)加强外部培训,促进教师科研发展
    四、开展有效的教学评价,为教师专业发展营造积极氛围
        (一)创新教师评价模式
        (二)注重提高教师评价的信度与效度
        (三)增加评价反馈
    五、重视心理发展,积极培养教师专业发展观念
        (一)关注教师心理,提升教师荣誉感
        (二)增强人文关怀,提升教师归属感
第五章 结论与反思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的不足
附录Ⅰ 教务管理满意度调查问卷
附录Ⅱ X学校教务管理现状开放性访谈提纲
附录Ⅲ X学校教务管理问题调查问卷
附录Ⅳ X学校教务管理问题访谈提纲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致谢

(8)新时代高校教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时代高校教务管理呈现的新特点
    (一)教务管理理念更加科学和先进
    (二)教务管理内容更加精细和复杂
    (三)教务管理形式更加灵活和多样
二、当前高校教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资源需求增加,教务运行压力不断加大
    (二)教务管理队伍建设滞后,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三)教务管理理念落后,管理服务水平有待提升
三、新时代高校优化教务管理的基本思路
    (一)新时代高校优化教务管理的基本目标
    (二)新时代高校优化教务管理的基本原则
        1.问题导向原则
        2.学生中心原则
        3.内涵发展原则
    (三)新时代高校优化教务管理的基本路径
四、新时代高校优化教务管理的具体措施
    (一)以改革为引领,全面革新教务管理理念
    (二)以立制为抓手,全面完善教务管理体系
    (三)以技术为依托,全面优化教务管理流程
    (四)以文化为保障,营造政令畅通的管理氛围

(9)我国军队院校内部治理结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核心概念的界定
    1.3 文献综述及评价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2章 理论阐释:治理理论应用于我军院校教育管理适切性研究
    2.1 治理理论
        2.1.1 治理理论的产生兴起
        2.1.2 治理理论的主要观点
        2.1.3 治理理论的简要评述
    2.2 治理理论的中国适用性
        2.2.1 治理理论引入及本土化研究
        2.2.2 治理的中国经验与理论拓展
        2.2.3 我国高校治理的探索与实践
    2.3 治理理论对我军院校教育管理的适切性
        2.3.1 治理理论与我军院校教育管理理论存在一定的理论契合
        2.3.2 借鉴治理理论解决我军院校教育管理中的诸多现实问题
        2.3.3 治理理论应用于我军院校教育管理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第3章 历史沿革:我军院校教育管理的发展与内部治理结构描述
    3.1 我军院校教育管理发展历程
        3.1.1 革命战争年代:从战争中逐渐成长
        3.1.2 新中国成立后:向正规化教育转变
        3.1.3 改革开放初期:为军队现代化服务
        3.1.4 新时期新阶段:在深化改革中发展
    3.2 我军院校内部治理结构要素
        3.2.1 权力形式:内部治理的横向结构
        3.2.2 权力层次:内部治理的纵向结构
        3.2.3 权力重心:内部治理结构的平衡点
    3.3 我军院校内部权力配置特点
        3.3.1 横向上政治权力与行政权力交互叠加
        3.3.2 纵向上自上而下的逐级指挥等级严格
        3.3.3 重心上权力高度集中于校级行政机关
第4章 现实困境:我军院校内部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归因分析
    4.1 我军院校内部治理现状的实证调查
        4.1.1 概念模型构建与假设提出
        4.1.2 研究变量定义与测量题项
        4.1.3 预测问卷处理与因子分析
        4.1.4 正式问卷调查与结果分析
    4.2 我军院校内部治理结构的主要问题
        4.2.1 权力形式单一,行政干预普遍
        4.2.2 权力层次冗杂,组织运行僵化
        4.2.3 权力重心失衡,学术地位弱化
    4.3 我军院校内部治理结构存在问题的归因分析
        4.3.1 军事行政习惯的深刻影响
        4.3.2 军事制度演化的路径依赖
        4.3.3 军事学术民主的氛围缺失
第5章 经验借鉴:美国三所军种军官学校内部治理结构个案研究
    5.1 美国军种军官学校内部机构设置概况
        5.1.1 美国陆军军官学校
        5.1.2 美国海军军官学校
        5.1.3 美国空军军官学校
    5.2 美国军种军官学校内部治理结构特点
        5.2.1 权力形式多元,决策过程民主
        5.2.2 权力层次简明,行政实施顺畅
        5.2.3 权力重心下移,学术权力彰显
    5.3 美国军种军官学校法规制度建设经验
        5.3.1 系统配套,衔接紧密
        5.3.2 规范具体,操作性强
        5.3.3 稳定连续,执法严格
第6章 实现路径:我军院校内部治理结构的构建路径与优化策略
    6.1 党委核心与两治并进的格局确立
        6.1.1 党委核心:引领共治方向
        6.1.2 名将治校:对接实战需求
        6.1.3 教授治学:回归学术本位
    6.2 行政管理与学术管理的有机协调
        6.2.1 界定权力作用领域,摆脱“同质化”
        6.2.2 改进权力运行机制,克服“碎片化”
        6.2.3 强化权力层级均衡,规避“内卷化”
    6.3 院校章程与规章制度的健全完善
        6.3.1 明确院校章程的统领地位
        6.3.2 规范院校章程的制定程序
        6.3.3 健全院校章程的涵盖内容
        6.3.4 完善院校章程的配套制度
    6.4 依法办学与从严治校的贯彻落实
        6.4.1 观念上正本清源,剔除“老思维”
        6.4.2 行为上除旧纠偏,摒弃“土政策”
        6.4.3 执法上彰显公平,打破“潜规则”
第7章 结论
    7.1 研究结论
    7.2 创新之处
    7.3 不足之处
    7.4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教员参与院校权力运行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2:访谈提纲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致谢

(10)东风学院教务管理流程再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3.1 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创新点
第二章 流程再造的概念及运用原理
    2.1 业务流程再造发展概述
    2.2 业务流程再造的概念
    2.3 业务流程再造在高校管理领域的拓展
    2.4 高校教务管理流程再造需遵循的原则
    2.5 高校教务管理流程再造的方法
    2.6 高校教务管理流程再造的步骤
    2.7 高校教务管理流程再造的相关影响因素
        2.7.1 组织结构
        2.7.2 人员素质
        2.7.3 信息技术
    2.8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学校教务管理流程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学校基本情况
    3.2 学校教务部门介绍及其主要职能
    3.3 学校教务部岗位分工介绍
    3.4 教务管理存在的问题描述
    3.5 教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3.5.1 组织结构分析
        3.5.2 核心流程分析
        3.5.3 人员素质分析
        3.5.4 信息技术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学校教务管理流程再造设计
    4.1 组织结构设计
        4.1.1 学校教学管理组织结构设计
        4.1.2 教务部内部组织结构设计
    4.2 核心流程设计
        4.2.1 成绩登记管理流程设计
        4.2.2 教室审批流程设计
        4.2.3 毕业补考报名流程分析及设计
    4.3 人员素质优化策略
        4.3.1 完善管理机制,加强队伍建设
        4.3.2 提升管理理念,提高服务质量
        4.3.3 擅用管理思维,提高工作效率
    4.4 信息技术优化策略
        4.4.1 加强校园网络建设
        4.4.2 完善教学管理系统
        4.4.3 升级学校信息平台
        4.4.4 建立共享数据中心
    4.5 教务管理流程再造的实施
    4.6 教务管理流程再造前后效果对比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不足之处
    5.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四、改革高校教务管理模式 适应教学改革要求(论文参考文献)

  • [1]信息化背景下体育教务管理云平台的建设 ——以上海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为例[D]. 王鑫铭.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2]高职院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D]. 嵇梦丽.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7)
  • [3]上海市应用型本科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问题研究 ——以Y大学为例[D]. 张佳雨.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3)
  • [4]新高考政策对县级高中教育改革影响的研究 ——以湖北省T县为例[D]. 童怡. 广西大学, 2020(07)
  • [5]来华高校留学生教学文化适应及其教学管理策略研究[D]. 王小翠. 江南大学, 2020(01)
  • [6]适应教育变革的中小学教学空间设计研究 ——以一线城市为例[D]. 苏笑悦.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1)
  • [7]中等职业学校教务管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改进研究 ——以江苏省X学校为个案[D]. 王文波.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4)
  • [8]新时代高校教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措施[J]. 于猛,祝德显,张超,董增华,王新艳.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 2019(04)
  • [9]我国军队院校内部治理结构研究[D]. 刘硕. 吉林大学, 2019(02)
  • [10]东风学院教务管理流程再造研究[D]. 梁燕. 广州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改革高校教育管理模式适应教学改革要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