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素骨显像在HIFU治疗骨肿瘤中的评价与分析

核素骨显像在HIFU治疗骨肿瘤中的评价与分析

一、核素骨显像对HIFU治疗骨肿瘤的评价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王丹[1](2021)在《18F-PSMA-1007PET/CT显像及99mTc-MDPSPECT/CT骨融合显像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的检测比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究18F-PSMA-1007 PET/CT显像及99mTc-MDP SPECT/CT骨融合显像在前列腺癌骨转移中应用价值,并分析可能影响18F-PSMA-1007 PET/CT显像检出率的因素。方法:将2018年9月至2020年10月于北部战区总医院行99mTc-MDP SPECT/CT骨融合显像和18F-PSMA-1007 PET/CT显像的45例男性前列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患者的年龄在55~88(75.50±10.11)岁之间,总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otal 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t PSA)值为0.23~1367.00ng/ml,中位数为20.75ng/ml。结合病理及BVC对有无骨转移的做出最终诊断,患者被分为无骨转移组和有骨转移组,分别统计99mTc-MDP SPECT/CT骨融合显像及18F-PSMA-1007PET/CT显像对骨转移的检出个数及检出比例,基于每个患者及每个病灶计算这2种显像方法各自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各自曲线下面积,评价并比较2种显像方法的诊断差异。同时根据血清t PSA将患者分成3组:0-10ng/ml、10-20ng/ml、>20ng/ml;血清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KP)分为两组:≤90U/L、>90U/L;依据WHO/ISUP将Gleason评分分为1-5级[31](1级-5级分别为:≤6分、3+4分、4+3分、8分、9~10分),最终分成3组:1-2级、3-4级、5级,根据临床T分期[32]将患者分成2组:T1-T2期、T3-T4期,分别统计各亚组的例数及18F-PSMA-1007 PET/CT显像的阳性例数,计算检出比例,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不同亚组间检出比例的差异,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检出比例与各亚组的关系。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45例中的24例(24/45)发生骨转移,其中寡转移21例,多发骨转移3例,基于患者分析:18F-PSMA-1007 PET/CT显像及99mTc-MDP SPECT/CT骨融合显像诊断骨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及AUC值分别为100.00%(24/24)、95.24%(20/21)、97.78%(44/45)、0.976;83.33%(20/24)、71.42%(15/21)、77.78%(35/45)、0.774,两者AUC差值为0.202(95%置信区间0.064-0.341),曲线下面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871,P=0.004<0.05);基于病灶分析:18F-PSMA-1007PET/CT显像及99mTc-MDP SPECT/CT骨融合显像诊断骨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及AUC值分别为100.00%(57/57)、95.24%(20/21)、98.72%(77/78)、0.976;57.89%(33/57)、71.42%(15/21)、61.53%(48/78)、0.690,两者AUC差值为0.286(95%置信区间0.049-0.522),曲线下面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367,P=0.0179<0.05)。不同Gleason分级、血清t PSA分级、血清AKP分级及T分期分级下,18F-PSMA-1007 PET/CT显像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的检出率不同,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10.266、7.650、6.000、4.664,P值分别为0.006、0.022、0.014、0.031)。Spearman秩相关分析示:18F-PSMA-1007 PET/CT显像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的检出率与血清AKP分级、血清t PSA分级、Gleason分级及T分期分级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46、0.412、0.365、0.322,P值分别为0.002、0.005、0.014、0.031)。结论:与99mTc-MDP SPECT/CT骨融合显像对比,18F-PSMA-1007 PET/CT显像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的诊断效能更高,能够更精确地判断是否存在骨转移,它是前列腺癌患者影像学检查的重要补充,具有极大的潜能和广阔的应用前景。且18F-PSMA-1007 PET/CT显像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的检出率随着血清AKP分级、血清t PSA分级、Gleason评分分级及T分期分级的升高而升高。

李善武,叶永杰,王志强,银毅,孙官军[2](2021)在《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恶性骨肿瘤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恶性骨肿瘤分为原发性与转移性骨肿瘤,原发恶性骨肿瘤占成人恶性肿瘤的1%,转移性骨肿瘤发病率高于原发性骨肿瘤[1]。原发性骨肿瘤中骨肉瘤最常见,约占35%,其次是软骨肉瘤,约占30%,尤文肉瘤占16%[2]。恶性骨肿瘤传统治疗方式以手术、放化疗为主,但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功能重建后并发症发生率高[3],以及放化疗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也破坏正常组织且不同程度地破坏宿主的免疫功能。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具有无创或微创的特点,在治疗恶性骨肿瘤方面有其独特优势,逐渐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本文就HIFU治疗恶性骨肿瘤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彭浩[3](2020)在《99mTc-MDP 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诊断恶性肿瘤患者四肢单发骨病变的价值》文中指出研究背景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生活方式改变,寿命延长,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提高,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第二大疾病。骨骼是恶性肿瘤转移好发部位,早期发现转移灶对患者治疗决策具有重要影响。根据最新的第八版非小细胞肺癌TNM分期系统,单发骨转移和多发骨转移患者生存期存在的显着差异。虽然四肢骨并非肿瘤单发转移的好发部位,但是,早期发现、积极治疗四肢单发骨转移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研究目的探讨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诊断四肢单发骨病变的价值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124例行全身骨显像(Whole Body Scan,WBS)显示四肢骨单发异常浓聚灶(无法定性)的恶性肿瘤的患者,随后进行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进一步检查。由2名经验丰富的核医学科医师独立阅片,对病灶位置、摄取程度等资料进行评估。以病理诊断或临床随访(>12个月)为诊断“金标准”,分别计算全身骨显像和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诊断四肢单发骨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采用ROC曲线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效能;并采用Kappa检验比较两个阅片者间诊断结果的一致性。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为124例,25例患者最终诊断为恶性病变(均为骨转移),99例患者最终诊断为良性骨病变,其中最常见的良性骨病变是良性骨肿瘤或肿瘤样病变(31.75%,28/99),其次为退行性变(27.11%,24/78);最常见的良性骨肿瘤是内生软骨瘤(65%,17/28)。从发病部位看,骨端最常见的是退行性变;骨干最常见的是骨转移瘤。阅片者1全身骨显像及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诊断四肢单发骨病变的准确性分别为65.32%、95.16%;阅片者2分别为55.65%、91.94%。阅片者1评价全身骨显像及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诊断四肢单发骨病变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77、0.981;阅片者2分别为0.630、0.97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名阅片者全身骨显像、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评分的Kappa值分别为0.731、0.927,提示一致性良好。结论对于有原发恶性肿瘤病史的患者,四肢单发骨病变以良性骨病变多见。其中良性骨肿瘤最常见(内生软骨瘤多见),其次为退行性变。骨转移好发于骨干,难以与内生软骨瘤等良性病变鉴别。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可综合提供功能和解剖学信息,有助于四肢单发骨不明确病变的诊断。

顾立彦[4](2020)在《肺癌骨转移临床特征、预后因素分析及血清学标志物在诊断中的意义》文中提出研究目的肺癌是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癌症。肺癌患者骨转移的百分比从20%到40%不等。当NSCLC发生骨转移时,3年总生存率从71.6%下降到46.8%。骨痛、病理性骨折、恶性高钙血症等骨相关事件(SREs)显着降低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我们的研究目的:1、对肺癌骨转移预后因素评估早期进行干预,以改善患者的生存期,改善患者生存质量;2、探讨血清RANKL、TRACP-5b、NTX和BAP在肺癌骨转移中的诊断和随诊价值,来寻求肺癌骨转移在传统的影像学筛查诊断方法之外的另一种新的、更便捷的诊断和随诊的辅助方法,以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和放射暴露具有重要意义。方法1.以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肿瘤科2014年10月1日至2017年10月1日期间确诊肺癌骨转移160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随诊观察,完整记录病历资料,对性别,年龄,病理类型、骨转移性质、部位、数量、双膦酸盐的治疗的时间及骨相关事件等因素对无疾病进展时间(PFS)和生存期(OS)的影响。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对骨转移亚组之间临床特征比较;采用Ka Plan-Meier法计算OS及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不同因素的生存差别采用Log-rank进行检验,COX生存相关模型用来分析骨转移预后危险因素。设定P<0.05认为有显着性差异。2、肺癌Ⅳ期患者共100例,其中50例伴骨转移。所有患者均经过病理学或细胞学证实为原发性支气管肺癌,入组患者均采集空腹静脉血2ml,采用酶联免疫法进行血清学指标RANKL、TRACP-5b、NTX和BLP检测。同时对其中50名患者连续留取血液标本与影像学动态随诊相结合通过检测血清RANKL、TRACP-5b、NTX和BAP判断指标在骨转移治疗过程中的随诊价值。结果1.根据我院采用ECT-CT联合检测,发现肺癌骨转移中溶骨性、成骨性和混合性骨转移分别为58.75%,25.63%和15%与既往文献报道溶骨性骨转移约占80%以上有明显差异;其中小细胞肺癌成骨性骨转移比例最高,鳞癌次之,腺癌最少。肺癌骨转移患者男性多于女性,吸烟多于不吸烟患者且差异有显着性与既往文献相符;肺癌骨转移患者m OS425天,明显长于历史文献半年左右。2、SCLC骨转移患者中位OS 323天,COX多因素相关性分析发现如果不考虑双膦酸盐数量的多少m OS与各因素均不相关,如果将双膦酸盐的数量进行分层发现当BPS≥6次和BPS≥9次时,骨转移的数量、SREs和双膦酸盐的应用次数与m OS出现显着相关P<0.05,且随着双膦酸盐的应用次数的增加显着性增加。3、EGFR-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患者m OS 400天,COX多因素相关性分析发现如不考虑双膦酸盐次数m OS与各因素均不相关,如果将双膦酸盐的数量进行分层发现当BPS≥6次时,性别、骨转移的数量、双膦酸盐的应用次数和一线治疗过程中骨转移的进展与其他部位进展是否平行与m OS出现显着相关。4、TKIs治疗有效的36例EGFR+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患者中位m OS 826天,COX多因素相关性分析发现m OS与各因素均无明显相关性。5、血清RANKL、TRACP-5b、NTX和BAP的诊断敏感性分别为60%、52%、86%和80%,诊断的特异性分别为70%、86%、38%、和48%。联合检测四项指标其敏感性78.5%、特异性76%和准确度77.8%。因此我们认为联合检测血清RANKL、TRACP-5b、NTX和BAP对骨转移的诊断具有一定临床价值。在评估疗效上,TRACP5b有与影像学变化一致的趋势,可扩大样本量进一步观察。结论:1.我医院SPECT-CT的应用对于明确肺癌骨转移性质确定有着非常高的临床价值,通过联合检测发现溶骨性、成骨性和混合性分别为58.75%,25.63%和15%与既往文献报道溶骨性骨转移约占80%以上有明显差异;且本研究发现成骨型和混合性骨转移肺癌患者OS明显高于溶骨性骨转移。2.肺癌骨转移患者m OS425天,明显长于历史文献半年左右。多因素分析发现m OS与病理类型和双膦酸盐应用、PFS时间相关,但无显着意义。双膦酸盐的应用时间和应用次数,是影响肺癌骨转移预后因素,因此对于肺癌骨转移患者,规律应用双膦酸盐可以延长生存期还可以减少骨相关事件,改善生活质量,但是在TKI治疗有效的EGFR+的NSCLC骨转移患者中这一影响并不明显。3.在随诊过程中偶然发现溶骨性骨转移的骨修复发生在6个月以后,而且所有病历包括应用1年以上病例仅有一例患者骨密度较前增高50%余未见明显改善,提示双膦酸盐的应用期间,尤其是对于承重骨,应在ECT的基础上加做局部断层扫描,以明确骨质修复情况,指导双膦酸盐的应用时间。4.本研究结果血清RANKL、TRACP5b、NTX和BLP四项指标联合检测后发现其敏感性78.5%、特异性76%和准确度77.8%,虽然较ECT的敏感性略低,但准确度明显高于ECT(35-55%)。因此我们认为联合检测血清RANKL、TRACP5b、NTX和BLP可以用于肺癌骨转移的诊断。在随诊上,TRACP5b有与骨扫描联合CT一致的趋势,可以扩大样本量后进一步观察。

杨卷红[5](2019)在《99mTc-MDP全身显像+局部SPECT/CT骨骼断层显像在前列腺癌骨转移诊断的临床价值》文中研究指明目的:(1)探讨前列腺癌骨骼转移的发生与年龄及Gleason评分是否具有相关性。(2)通过99mTc-MDP全身骨骼显像+局部SPECT/CT骨骼断层显像在前列腺癌患者进行扫描,明确诊断前列腺癌病人是否发生骨骼转移,并分析前列腺癌骨骼转移灶的分布规律是否具有统计学差异。(3)通过比较CT、MRI和99mTc-MDP全身骨显像+局部SPECT/CT局部断层显像,分析评价三种检查方法对前列腺癌骨骼转移的诊断效能,并研究99mTc-MDP全身骨显像+局部SPECT/CT骨骼断层显像在前列腺癌骨转移中的临床指导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在宝鸡市中心医院经病理证实为前列腺癌患者共计77例,收集患者相关临床资料及影像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合患者年龄及前列腺癌病检的Gleason评分情况,探究年龄及前列腺癌患者的Gleason评分与骨骼转移发生的相关性。77例患者均行99mTc-MDP全身骨骼显像(不同时间段进行累计115人次99mTc–MDP全身骨显像),其中有32例患者加行局部SPECT/CT骨骼断层融合显像;69例患者行盆腔MRI显像检查及13例行CT盆腔成像检查。明确诊断骨转移患者的人数,及骨转移灶的分布特征;分别分析CT、MRI和全身骨显像及局部SPECT/CT断层融合图像,明确各类影像诊断,统计各种检查的灵敏度(sensitivity)、准确度(accuracy)、特异度(specificity)、阴性预测值(Negative predictivevalue)、阳性预测值(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其次,选择同期完成CT和全身骨显像+局部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两种检查的13例前列腺癌患者;同期完成MRI和全身骨显像+局部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两种检查的69例前列腺癌患者,利用配对χ2检验统计方法,分析各种影像检查方法对前列腺癌骨骼转移患者诊断的准确性的差异,以及评价各种显像方法诊断前列腺癌骨骼转移的统一性程度。结果1.50-59岁有异常核素浓聚灶者1例,60-69岁有异常核素浓聚灶者11例,70-79岁有异常核素浓聚灶者25例,80岁以上有异常核素浓聚灶者8例,各年龄阶段分布间无统计学差异(F=0.266,P=0.850);2.Gleason评分,其中得分10者8例患者发生骨移瘤,其发生比率为75.00%,9分者50.00%,8分者56.25%,7分者40.00%,6分者25.00%,5分者25.00%,各评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转移瘤的发生与Gleason评分有相关性(r=0.928)。3.77例前列腺癌患者中,其中确诊为前列腺癌骨骼转移者38例,前列腺癌发生骨转移,其转移灶以脊柱(颈椎、胸椎及腰椎)最多见、骨盆、胸骨及肋骨次之,四肢(包括肩胛骨及锁骨)较少见,颅骨转移最少,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F值=8.103,P=0.000)。4.行全身骨扫描+局部SPECT/CT局部脏器断层显像的患者共计77例,该方法对前列腺癌骨骼转移诊断的灵敏度:100%,特异度:84.6%,正确指数:0.85,阳性预测值:86.4%,阴性预测值:100%,误诊率:15.4%,漏诊率:0%假阳性率15.4%,假阴性率0%,诊断符合率92.2%(χ2=0.939,P=0.333);行MRI成像患者66例,该方法诊断前列腺癌骨骼转移的灵敏度:97.1%,特异度:100%,准确率:0.971,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97.1%,误诊率:0%,漏诊率:2.9%假阳性率0%,假阴性率2.9%,诊断符合率98.6%。13例行CT显像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的灵敏度:83.3%,特异度:100%,准确率:83.3%,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87.5%,误诊率:0%,漏诊率:17%假阳性率0%,假阴性率17%,诊断符合率92.3%同期完成全身骨扫描+局部SPECT/CT脏器断层融合显像和盆腔MRI两种检查的前列腺癌患者69例,其中全身骨骼扫描+局部SPECT/CT脏器断层融合显像在前列腺癌骨骼转移诊断中的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85.2%、准确率为85.2%、阴性预测值为100%、阳性预测值为87.5%;MRI检查成像在前列腺癌骨骼转移诊断中的灵敏度为97.1%、特异度为100%、准确度为97.1%、阴性预测值为97.1%、阳性预测值为100%;同期完成全身骨骼扫描+局部SPECT/CT脏器断层融合显像和盆腔CT两种检查的前列腺癌患者13例,其中全身骨扫描及局部SPECT/CT骨骼脏器断层融合显像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与确诊病例比较,诊断符合率为100%,灵敏度:100%,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100%,准确率:100%。假阳性率0%、假阴性率0%。误诊率为0%,漏诊率0%。盆腔CT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与确诊病例比较,诊断符合率92%。灵敏度:83.3%,特异度100%,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87.5%。准确率:83.3%,误诊率:0%,漏诊率16%,假阳性率0%、假阴性率16%。全身骨扫描+局部SPECT/CT骨骼融合显像与MRI检查成像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的准确性无显着性差异。(χ2=0.029,P=0.865),全身骨扫描及局部SPECT/CT脏器断层显像与CT检查诊断前列腺癌骨骼转移的准确性无统计学差异。(χ2值为0.158,P值为0.691)。SPECT、MRI两种检查方法与复查确诊病例分别进行一致性检验,Kappa分别为(0.855,0.971),SPECT与MRI进行一致性检验,Kappa分别为0.826。全身骨扫描+局部SPECT/CT脏器断层显像与CT成像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两种检查方法与复查确诊病例分别进行一致性检验Kappa值分别为1,0.843。SPECT与CT两种检查方法进行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843。结论1.前列腺癌骨骼转移的发生在各年龄阶段分布间无统计学差异。2.前列腺癌骨骼转移与Gleason评分的发生呈正相关,则Gleason评分分值越高,前列腺癌发生骨骼转移的几率越大。3.前列腺癌易发生骨转移,其转移灶以脊柱(颈椎、胸椎及腰椎)多见、骨盆、胸骨及肋骨次之,四肢(包括肩胛骨及锁骨)较少见,颅骨转移最少。4.与CT、MRI及复查确诊病例分别比较,99mTc-MDP全身骨骼显像+局部SPECT/CT骨骼断层融合显像在前列腺癌骨骼转移诊断上的一致性较高,三种检查方法比较,99mTc-MDP全身骨显像+局部SPECT/CT骨骼断层显像在诊断前列腺骨转移上的灵敏度较高,而MRI在前列腺癌骨骼转移诊断上的特异度较高,骨显像和MRI两种检查可以实现优势互补,能够提高前列腺癌骨骼转移的诊断效能,而全身骨骼显像在扫描范围广、检查时间短、一次检查能了解患者全身骨骼情况等方面优于MRI检查,对于前列腺癌骨骼转移诊断具有更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黄中柯[6](2019)在《99mTc-MIBI显像对骨肉瘤新辅助化疗效果评估的临床价值》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旨在通过99m-甲氧基异丁基异晴(technetium-99m-sestamibi,99mTc-MIBI)显像早期预测骨肉瘤(osteosarcoma,OS)新辅助化疗的疗效,帮助临床医生制定更准确的治疗方案。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6年7月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检查证实为骨肉瘤的102例患者,分别在术前新辅助化疗前和术前两周期化疗后进行99mTc-MIBI双时相显像。显像仪器为Infinia VCHawkeye 4 SPECT/CT仪,来自美国通用电气集团,准直器采用平行孔低能高分辨,能峰140keV,窗宽20%。静脉注射925MBq(25mCi)99mTc-MIBI后,分别于5-10min及120min进行早期相及延迟相显像,行前位、后位全身显像以及病变区域和对照部位局部显像,每次显像均以相同的采集条件进行。显像剂99mTc-MIBI由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同位素研究所提供。对所采集的早期相图像数据通过目测法进行定性分析新辅助化疗前、后肿瘤病灶放射性分布的变化以及肿瘤范围的变化;同时,利用感兴趣区技术测量新辅助化疗前、后肿瘤病灶与正常组织的放射性计数,计算摄取比率(uptake ratio,UR)和变化率(alteration of uptake ratio,AUR)等参数进行半定量分析。并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根据肿瘤坏死率(tumor necrosis rate,TNR)的分级[1]将其分为三组:无反应组30例(Ⅰ级,TNR<50%),部分反应组52例(Ⅱ级,TNR:50-89%),反应良好组20例(Ⅲ级,TNR>90%)。(2)99mTc-MIBI显像早期相中,无反应组URpre为1.68±0.44,URpos,为1.83±0.71,两者无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反应组URpre为2.42±1.42,URpost为1.59±0.71,两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反应良好组URpre为2.58±0.61,URpost为1.21±0.16,两者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3)99mTc-MIBI显像早期相的AUR值范围为-0.97~0.64,AUR值和TNR之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0.76(P=0.02)。结论:99mTc-MIBI显像显示新辅助化疗后AUR值与TNR均存在良好的相关性,对预测骨肉瘤新辅助化疗疗效的有重要意义。

刘洁[7](2016)在《SPECT/CT融合显像在肿瘤骨转移诊断中的增益价值》文中认为目的评估SPECT/CT融合显像在肿瘤骨转移诊断中的增益价值,探讨骨SPECT/CT检查的应用指征,以期对肿瘤骨转移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起到指导作用。资料和方法选取269例在本科行99mTc-MDP全身骨显像及局部SPECT/CT融合显像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由2名经验丰富的核医学医师分别依据平面骨显像图像、局部SPECT断层图像、局部同机CT图像及SPECT/CT融合图像对病灶进行定位及定性诊断。诊断采用五级评分法:1.非肿瘤骨转移;2.非肿瘤骨转移可能;3.不确定;4.肿瘤骨转移可能;5.肿瘤骨转移。最终诊断结果由病理学诊断或随访结果来判定。根据最终诊断分析四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效能,探讨SPECT/CT融合显像在肿瘤骨转移诊断中的增益价值。所有资料均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269例患者共有525处病灶,依据诊断结果判定标准,肿瘤骨转移153处,非肿瘤骨转移372处。SPECT/CT融合显像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8.7%、96.8%、92.6%、99.4%和96.6%,ROC曲线下面积为0.987,均高于平面骨显像、局部SPECT断层及局部同机CT。SPECT/CT融合显像对平面骨显像、局部SPECT断层和局部同机CT的增益价值分别为57.1%、32.0%和4.2%,对骨骼单发病灶的增益价值显着高于多发病灶(P<0.05),对成骨及溶骨性转移分别有40.6%和29.6%的增益价值,对脊柱、骨盆等解剖结构复杂部位病灶的增益价值>50%,且对59.1%肿瘤患者的分期及治疗方案选择有增益价值。结论SPECT/CT融合显像在骨骼病灶定性诊断方面较平面骨显像、局部SPECT断层和局部同机CT有明显的增益价值,在全身平面骨显像的基础上加做SPECT/CT断层显像,显着提高了恶性肿瘤骨转移的诊断效能。SPECT/CT融合显像对骨骼单发病灶、脊柱等解剖结构复杂部位的病灶增益价值更大,且对恶性肿瘤分期及治疗有指导作用,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应严格把握应用指征,最大程度地发挥其优势。

谢运周[8](2012)在《99Tcm-MIBI显像在脊柱单发灶性质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平面双时相显像及SPECT/CT融合显像对脊柱单发灶的良恶性鉴别诊断价值并与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MDP)平面及SPECT/CT融合显像结果进行比较。方法:76例脊柱单发灶患者,经病理证实:55例为恶性病变,21例良性病变。均行99Tcm-MDP平面显像、SPECT/CT融合显像及99Tcm-MIBI平面双时相显像和SPECT/CT融合显像,然后在不知病理结果的情况下进行视觉读片、半定量分析;所得结果与金标准(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99Tcm-MDP平面显像及99Tcm-MIBI平面双时相显像对脊柱单发良、恶性病灶的诊断效能。结果:76例脊椎骨单发灶中,55个被确诊为恶性。99Tcm-MDP骨平面显像、99Tcm-MDP SPECT/CT融合显像及99Tcm-MIBI平面双时相显像、99Tcm-MIBI SPECT/CT融合显像的灵敏度分别为89.09%,80.00%,81.82%,92.73%(P>0.05),特异度分别为39.10%,61.90%,71.43%,85.71%(P<0.05)。99Tcm-MDP骨显像中良、恶性病灶的T/N值分别为(2.37±0.59)、(2.61±0.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2,P>0.05)。99Tcm-MIBI平面双时相显像中T/N值,恶性病灶(2.45±0.79,2.96±0.89)均明显高于良性病灶(1.30±0.34,1.39±0.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42, P<0.05; t=12.71,P=0.00)。在诊断效能上,利用ROC曲线法分析,曲线下面积依次是:99Tcm-MIBI晚期>99Tcm-MIBI早期>99Tcm-MIBI RI>99Tcm-MDP。其中99Tcm-MIBI晚期的T/N诊断效能最高。结论:99Tcm-MIBI平面双时相显像灵敏度较99Tcm-MDP平面显像灵敏度低,但特异性较高,但在脊柱单发灶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应用价值较低;99Tcm-MIBI SPECT/CT显像显像远较其平面显像及99Tcm-MDP SPECT/CT融合显像的特异度高,在脊柱单发灶的性质判定中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张敏,张斌青,郭会利,刘玉珂,王军辉,陈亚玲[9](2011)在《图像融合技术在骨与关节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图像融合技术在骨与关节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十三)》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图像融合技术逐步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将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成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rized tomography,SPECT)与X线片、计算机断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等不同成像技术的图像进行不同方式的图像融合处理,所提供的信息不是简单的数据总和,而是有效地显示了解剖和生理之间的关系,提供的诊断信息更全面,可早期、准确诊断骨与关节疾病,为临床提供更有价值的参考信息[1]。本

杨宁,王怀全,左书耀[10](2008)在《核素骨显像对转移性骨肿瘤治疗前后的评价(文献综述)》文中研究指明

二、核素骨显像对HIFU治疗骨肿瘤的评价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核素骨显像对HIFU治疗骨肿瘤的评价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18F-PSMA-1007PET/CT显像及99mTc-MDPSPECT/CT骨融合显像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的检测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一)前言
(二)资料与方法
    1.患者的资料
    2.检查方式
        2.1 ~(18)FPSMA1007PETCT显像8
        2.2 ~(99m)Tc-MDP SPECT/CT融合骨显像
    3.图像分析
    4.骨转移的诊断标准
    5.统计学方法
(三)结果
    1.骨转移病灶分析
    2. ~(18)F-PSMA-1007PET/CT显像结果
    3. ~(99m)Tc-MDPSPECT/CT骨融合显像结果
    4.~(18)F-PSMA-1007 PET/CT 显像及~(99m)Tc-MDP SPECT/CT 融合骨显像诊断效能对比
    5.各亚组间~(18)F-PSMA-1007PET/CT显像检出率差异
(四)讨论
(五)结论
(六)参考文献
综述 前列腺癌骨转移的影像诊断方法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2)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恶性骨肿瘤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HIFU治疗恶性骨肿瘤的机制
    (一)HIFU消融恶性骨肿瘤的主要机理
    (二)HIFU治疗后靶区病理表现
    (三)HIFU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二、HIFU治疗的有效性
三、HIFU治疗的安全性
四、HIFU术后疗效的评估方法
五、HIFU治疗的局限性
六、小结

(3)99mTc-MDP 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诊断恶性肿瘤患者四肢单发骨病变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文章
致谢

(4)肺癌骨转移临床特征、预后因素分析及血清学标志物在诊断中的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和符号说明
前言
第一部分:肺癌骨转移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的研究
    1.1 对象和方法
        1.1.1 患者资料
        1.1.3 观察指标
        1.1.4 统计学方法
    1.2 结果
    1.3 讨论
    1.4 小结
第二部分 骨代谢标志物对肺癌骨转移的诊断意义
    2.1 材料与方法
        2.1.1 研究对象
        2.1.2 临床基线及生存特征
        2.1.3 骨转移诊断方法及疗效评估标准
        2.1.4 血样采集
        2.1.5 统计学方法
        2.1.6 检测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2.4 小结
全文结论
论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肿瘤骨转移的基础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5)99mTc-MDP全身显像+局部SPECT/CT骨骼断层显像在前列腺癌骨转移诊断的临床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对象及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与展望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 前列腺癌骨转移相关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6)99mTc-MIBI显像对骨肉瘤新辅助化疗效果评估的临床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索引
引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之处及不足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的科研成果

(7)SPECT/CT融合显像在肿瘤骨转移诊断中的增益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说明
中文部分
    绪论
    资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附图
    结论
    研究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 SPECT/CT在骨肿瘤性病变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增益价值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英文部分
    Introduction
    1. Materials and Methods
    2. Results
    3. Discussion
    Figure
    Conclusion
    Limitations of the present study

(8)99Tcm-MIBI显像在脊柱单发灶性质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内容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放射性药品及质量控制
        2.2 显像仪器及显像方法
        2.3 图像分析
    3 统计分析
    附:技术路线图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导师评阅表

(9)图像融合技术在骨与关节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图像融合技术在骨与关节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十三)(论文提纲范文)

1 图像融合技术诊断骨与关节疾病的原理
2 图像融合技术在骨与关节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2.1 应用图像融合技术诊断髋臼唇损伤
    2.2 应用图像融合技术诊断隐性骨折
    2.3 应用图像融合技术诊断骨折愈合
    2.4 应用图像融合技术诊断骨关节炎症
    2.5 应用图像融合技术诊断缺血性骨坏死
    2.6 应用图像融合技术诊断风湿类关节疾病
    2.7 应用图像融合技术诊断骨肿瘤
    2.8 应用图像融合技术诊断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松动
    2.9 应用图像融合技术评价肌肉骨骼系统的药物疗效
    2.10 应用图像融合技术诊断代谢性骨病
    2.11 应用图像融合技术诊断退行性骨关节疾病
3 图像融合技术诊断骨关节疾病的局限性
4 小 结

四、核素骨显像对HIFU治疗骨肿瘤的评价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18F-PSMA-1007PET/CT显像及99mTc-MDPSPECT/CT骨融合显像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的检测比较研究[D]. 王丹. 大连医科大学, 2021(01)
  • [2]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恶性骨肿瘤的研究进展[J]. 李善武,叶永杰,王志强,银毅,孙官军.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21(02)
  • [3]99mTc-MDP 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诊断恶性肿瘤患者四肢单发骨病变的价值[D]. 彭浩. 广州医科大学, 2020(01)
  • [4]肺癌骨转移临床特征、预后因素分析及血清学标志物在诊断中的意义[D]. 顾立彦.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5]99mTc-MDP全身显像+局部SPECT/CT骨骼断层显像在前列腺癌骨转移诊断的临床价值[D]. 杨卷红.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 2019
  • [6]99mTc-MIBI显像对骨肉瘤新辅助化疗效果评估的临床价值[D]. 黄中柯. 浙江大学, 2019(04)
  • [7]SPECT/CT融合显像在肿瘤骨转移诊断中的增益价值[D]. 刘洁. 上海交通大学, 2016(03)
  • [8]99Tcm-MIBI显像在脊柱单发灶性质鉴别诊断中的价值[D]. 谢运周. 新疆医科大学, 2012(02)
  • [9]图像融合技术在骨与关节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图像融合技术在骨与关节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十三)[J]. 张敏,张斌青,郭会利,刘玉珂,王军辉,陈亚玲. 中医正骨, 2011(09)
  • [10]核素骨显像对转移性骨肿瘤治疗前后的评价(文献综述)[J]. 杨宁,王怀全,左书耀. 放射免疫学杂志, 2008(05)

标签:;  ;  ;  ;  ;  

核素骨显像在HIFU治疗骨肿瘤中的评价与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