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丹抗稻瘟病菌作用试验

雷丹抗稻瘟病菌作用试验

一、雷丹防治美洲斑潜蝇药效试验(论文文献综述)

张绍勇[1](2016)在《天维菌素对竹子害虫防治及其衍生物杀虫构效关系研究》文中提出竹子病虫害发生种类多,危害日趋严重,经济损失大,生态风险高,但其防治却无专用药剂可用。天维菌素(Tenvermectin)是由基因工程菌Streptomyces avermitilis MHJ1011产生的一类新十六元大环内酯类化合物,活性更优,毒性更低。论文以天维菌素为有效成分,研制竹林专用剂型,建立产品质量标准,开展林间药效试验及使用技术研究;对天维菌素等十六元大环内酯类化合物的活性位点进行结构衍生、合成系列化合物;以竹笋夜蛾、竹螟、竹金针虫、竹螨等竹林主要害虫为供试靶标,进行构效关系研究。研究结果将为竹子虫害防治开发专用的绿色农药产品。(1)测定了天维菌素对竹子害虫竹笋夜蛾、竹螟、竹金针虫、竹螨室内活性。天维菌素具较高杀虫活性,优于阿维菌素、米尔贝霉素等同类化合物,LC50值分别为2.99、0.07、276.52、20.32 mg/L,是开发竹子专用杀虫剂的首选化合物;以松节油、油酸甲酯为绿色溶剂,研制了2%天维菌素绿色乳油,两种溶剂能够很好的抑制天维菌素在阳光下的降解作用,对天维菌素能够起到很好的稳定作用;研制了2%天维菌素微乳剂配方研究,建立了质量指标检测,各项指标合格。以2%天维菌素微乳剂、2%天维菌素绿色乳油、4%天维菌素水分散粒剂分别对竹织叶野螟、毛竹叶螨、竹金针虫进行林间试验。2%天维菌素微乳剂注干防治竹织叶野螟,防治90 d后,在安吉、临安等3个试验园区防治效果分别为85.79%、87.97%、91.78%。天维菌素可在竹体内快速传导,注干后5天在竹体含量最高为0.45±0.03 mg/kg。2%天维菌素绿色乳油喷雾防治毛竹叶螨,以20mg/kg剂量防治15 d后防治效果达93.12%,与普通2%天维菌素乳油相比,持效期更长;4%天维菌素水分散粒剂撒施防治竹金针虫,40 kg/hm2剂量撒施1年后防效仅为68.29%。天维菌素土壤中的降解速度快,对竹笋无残留,因此可根据害虫的发生期灵活选择施药时间。(2)采用衍生合成等方法,获得天维菌素类化合物96个。收集天维菌素产生菌S.avermitilis MHJ1011工程菌代谢物产物及其他同类化合物36个;根据类同合成法和亚结构连接法原理、酸催化水解等方法,在活性修饰位点C-4’、C-4’、C-13、C-5进行合理的结构改造,合成氨化,肟化等60个衍生物。以天维菌素为原料,建立了乐平霉素,甲氨基天维菌素苯甲酸盐、乙酰氨基天维菌素的合成路线,新衍生物的结构经1H NMR,LC-MS等分析手段进行了表征。测定了96化合物对竹子虫害竹笋夜蛾、竹螟、竹金针虫、竹螨杀虫活性,杀虫活性较好。乐平霉素A4、4’’-epi-NHCH3-天维菌素B苯甲酸盐对试虫活性较优;天维菌素B对竹织叶野螟活性、毛竹叶螨活性最好,LC50值分别为2.99mg/L、0.07 mg/L;4’’-epi-NHCH3-天维菌素B苯甲酸盐对笋夜蛾、竹金针虫活性最优,LC50值19.52 mg/L、265.47 mg/L。(3)阐明了化合物结构与杀虫活性的构效关系。天维菌素类化合物,C-13位二糖基对该类化合物活性较重要。对竹织叶野螟,毛竹叶螨,竹笋夜蛾,竹金针虫,母体单体化合物活性LC50值分别是单糖基取代单体化合物、C13-OH-单体糖苷类化合物的2-3.5、3.5-8倍;羟基或者氨基极性基团取代C-13,活性下降;在4"-位引入酰基、氨基等官能团进行修饰,不仅可保持母体化合物的所有性质,还可改变化合物的溶解性、传导性、稳定性,并扩大其杀虫活性;C5-OH的保持对该类化合物活性较重要。母体化合物活性对竹笋夜蛾、竹金针虫与5-肟化单体化合物活性LC50值相当,5-羰基取代单体化合物较差;C-25的取代基链长保持适度长度,活性更优,当杂环取代基团对其活性影响不大,天维菌素B、阿维菌素B1a对四种靶标害虫的活性更优。理想分子天维菌素结构为C-13保持二糖基;C-5保持羟基;C-25保持2碳、3碳烷基链长或引入杂环基团;4’-引入脂溶性基团或其他利于母体化合物传导性的基团如氨基酸等,对天维菌素结构溶解性、传导性、稳定性及杀虫谱更有意义。论文研发出叶面喷雾施用的2%天维菌素绿色乳油、竹腔注射的微乳剂产品、开展4%天维菌素水分散粒剂对地下害虫的防治。阐明其结构与杀虫活性的构效关系,筛选出对竹子害虫有高活性的天维菌素B,乐平霉素,甲氨基天维菌素苯甲酸盐、乙酰氨基天维菌素等化合物。论文研究对竹林害虫专用杀虫剂开发奠定了坚实基础。

刘元宝[2](2009)在《山东省几类主要出口蔬菜病虫害发生消长规律和综合防治技术研究》文中指出蔬菜在我国农业发展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地位,是我国种植业中最具活力和市场竞争力的经济作物。近年来,山东省蔬菜业的总产值已经超过粮食的产值,成为山东种植业中的第一大产业。然而,由于农业结构调整,耕作制度变更,设施农业、保护地农业、蔬菜生产基地的建设和发展,加上自然气候变化和植物品种变更及化学农药的大面积使用等原因,生物灾害,特别是蔬菜病虫害,严重威胁了蔬菜产品的生产、加工、食用和出口。本文针对出口蔬菜生产需要,通过出口蔬菜主要病虫发生消长规律的调查,以及对农业措施、物理措施、生物措施和化学防治等不同防治方法的试验研究,明确了山东省重要出口蔬菜主要病虫发生消长规律,探明了多种措施对病虫发生、产量和农残的影响;研究了频振式杀虫灯、温室病害臭氧防治机、防虫网等物理措施控制作用;筛选出7种生物制剂和12种安全有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品种。主要结果如下:1查清了山东省出口蔬菜基地蔬菜病虫害发生种类,天敌种类、分布、并评价优势种;探明了主要病虫发生消长规律。2查清了山东省出口蔬菜基地目前病虫害防治的主要应用技术、施药种类及主要施药方式。3明确了作物品种、肥力、栽培方式等农业措施对病虫发生、产量和农残的影响。4明确了频振式杀虫灯、温室病害臭氧防治机、防虫网等物理措施防治效果及其应用技术。5通过实验,筛选出7种生物制剂和12种安全有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品种。研究明确最佳用药量和使用方式,最大限度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

马平[3](2009)在《云南省外来入侵物种调查及检疫性有害生物的风险分析》文中认为外来生物入侵是国际性问题,引起了国际上公众、科学家、有关组织和各国政府的广泛关注。鉴于云南省外来入侵生物的严重危害现状和严峻发展趋势以及我省对防止生物入侵的紧迫需求和我国现在对区域性有害生物入侵的风险分析工作很少的情况,为了保护云南农林业的健康发展和生态环境,促进对外贸易,把好云南边境口岸一线的国门关,本文通过对云南外来入侵物种的调查与分析,针对潜在的和局部危害的检疫性有害生物,进行入侵风险分析的研究,加强外来有害生物的预警,对控制云南省外来入侵物种的危害,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的结果和结论如下:1.云南外来入侵物种现状通过早期实地调查和查阅文献资料整理分析,云南省共查明外来入侵物种209种,植物158种,占全省外来入侵物种的75.6%。无脊椎动物22种,占外来入侵物种的10.53%。病原微生物13种,占外来入侵物种6.22%,脊椎动物16种,占外来入侵物种的7.66%。2.云南边境口岸截获有害生物情况通过云南口岸截获统计资料整理分析,1998年2007年,云南省进境植物检疫中共截获有害生物479种,其中昆虫361种,占75.3%;线虫44种,占9.2%;真菌42种,占8.8%;病毒7种,占1.4%;杂草10种,占2%;螨类9种,占1.9%;其它6种,占1.3%。3.云南地区经济水平与外来入侵物种的关系研究研究为探讨地区经济因素对当地的外来入侵物种数量的关系,通过线性回归的方法对云南地区经济指标(GDP和进出口贸易额)同当地的外来入侵物种数量的关系分析进行了分析,构建了线性方程,分别为:y=3.289+0.077504x;y=3.5593+0.095914x。结果表明,地区的GDP值与外来入侵物种数量无线性关系,而进出口贸易额与外来入侵物种数量存在显着的线性关系。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防止外来物种入侵的一些措施。4.云南外来入侵有害生物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的建立研究以国际植物检疫措施标准(ISPMs)为依据,通过对云南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现状的分析,总结国内外在有害生物风险分析中的研究成果,建立云南外来入侵有害生物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该体系中的目标层(R值),包含了5个准则层(Pi),其下级为指标层(Pij),由17个多指标因子组成,并根据各层次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数学模型。R值的分值范围在0和3之间,并对其进行4个等级分级:0.5(不含0.5)以下为低度风险,0.51.5(不含1.5)为中度风险,1.52.5(不含2.5)为高度风险,2.5以上为极高风险,以此为据确定云南入侵有害生物风险等级。5.云南重要检疫性有害生物的风险评估外来入侵生物已引起了云南省的重视,尤其是外来入侵害虫,给云南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损失。通过实验筛选,选择21种重要的检疫性有害生物,利用云南检疫性有害生物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进行风险评估,给出了量化的风险值,并针对不同物种和风险值提出了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6.基于GIS与气候相似性的谷班皮蠹在云南适生区的预测根据谷斑皮蠹生物学及生态学特性的研究,利用气候相似距原理分析该虫在气候因子影响下云南可能适生分布地区,结合运用GIS对谷斑皮蠹的寄主在云南分布的分析,利用GIS将气候适生区和寄主分布区图层叠加,得出了谷斑皮蠹在云南的可能适生区。结果表明,谷斑皮蠹在云南可能的适宜分布范围主要在云南南部的热带和亚热带气候地区,适生区主要有思茅、西双版纳、红河、楚雄、临沧、德宏等地区,云南的东北和西北地区无明显的谷班皮蠹适生环境。

徐德良[4](2009)在《茶树蜡蝉种群生态及控制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气候条件、茶树品种、栽培方式和茶园生态环境的变化,茶树蜡蝉已从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在江苏茶园的发生种类主要有碧蛾蜡蝉[Geisha distinctissima (Walker)]、褐缘广翅蜡蝉[Salurnis marginella (Guérin)]、可可广翅蜡蝉(Ricania cacaonis Chou et Lu)、八点广翅蜡蝉[Ricania speculum (Walker)]、褐带广翅蜡蝉(Ricania taeniata St?l)、眼纹疏广翅蜡蝉[Euricania ocellus (Walker)]、带纹疏广翅蜡蝉[Euricania fascialis (Walker)],其中前4种在江苏茶园内发生普遍。根据对主要蜡蝉的生物学习性的调查结果,除可可广翅蜡蝉、碧蛾蜡蝉和褐缘广翅蜡蝉一年发生2代外,其它蜡蝉一年均发生1代。用RAPD技术可对4种主要蜡蝉的若虫进行区分,以达到种间鉴定的目的。对蜡蝉发生最严重的可可广翅蜡蝉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进行测定,发育起点温度为10.81℃,有效积温368.0日?度,卵期发育速率最大时的温度为34.82℃,5龄若虫的发育速率最大时的温度达到35.11℃,整个若虫期发育速度最大时的温度为33.73℃,该蜡蝉的卵和若虫对温度的适应能力较强。为进一步了解蜡蝉的发生规律,准确预报该虫的发生情况,以利采取有效的防治方法,对蜡蝉越冬卵的空间分布采用聚集指标,扩散型指数I和Iwao指标等方法进行了测定。测定的结果表明,蜡蝉越冬卵在田间呈聚集分布,其聚集分布的原因是由环境因素造成,主要是修剪方式的变化和周边林木所引起。其垂直分布规律为h≤10占87.3%,10<h≤20占11.71%,h>20占0.95%。由此可见蜡蝉越冬卵大部分产在树冠表层。为进一步提高发生量预报的准确性,对主要蜡蝉可可广翅蜡蝉的着卵枝率和卵量关系分别建立了二次回归方程模型y=1.2474-8.5345x+30.1425x2和指数模型y=0.0263e5.6437x(式中y表示卵密度,x表示着卵枝率)。通过拟合性检验,拟合值和实测值相关性达到显着水平。采用该方法在同一时间内抽样效率,着卵枝率抽样为全枝卵量抽样的3.44-4.66倍,明显提高了调查效率。在综合运用农业防治的基础上,探讨了化学防治对蜡蝉的控制作用,采用高效、低毒易分解的农药赛丹和不同配比的赛丹、阿维菌素系列混剂,对茶树主要蜡蝉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35%赛丹EC和25%赛丹EC、1%阿维菌素EC对蜡蝉均有良好的防效,亩用量为35%赛丹EC25g,25%赛丹、阿维-1EC;25%赛丹、阿维-2EC;25%赛丹、阿维-3EC用量均为7.5-10g。赛丹单剂及与阿维菌素混剂的速效性,均优于阿维菌素单剂。对茶树蜡蝉虽已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该害虫毕竟是新兴害虫,仍有很多工作要做,如该害虫的发生期预测方法,每种蜡蝉发生对其它蜡蝉发生的影响,有效的物理方法以及其它一些防治方法等,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张登峰,咸文荣,赵新宇,翁华,杨君丽[5](2005)在《青海省东部农业区春油菜田昆虫调查及主要害虫防治方法》文中认为青海省东部农业区春油菜田昆虫种类共有7目30科72种,其中害虫6目21科50种,天敌昆虫5目9科22种。以油菜跳甲、茎象甲、蚜虫、潜叶蝇、花露尾甲、小菜蛾等为优势害虫,天敌昆虫以瓢虫类和食蚜蝇类为主。防治主要害虫应选用高效低毒无公害农药品种。

陈轶[6](2004)在《桐乡市农作物病虫害无害化治理技术研究和推广实践》文中提出“农作物病虫害无害化治理”项目是省农业厅、省植保总站于2001年在全国率先启动的全省性的植保项目,既是当前我们基层植保工作的热点,也是全社会建设绿色浙江、生态浙江的重要组成部分。 桐乡市是全省首批示范试点县市,实施作物为水稻和杭白菊。三年来,本人参加了农业技术部门开展的主要技术研究有:单季晚稻主要虫害发生规律和测报防治技术研究;杭白菊无公害化生产规程制定;取代了甲胺磷、氧化乐果、呋喃丹等高毒农药的新农药试验及配套技术研究等工作。主要推广工作有:制定了多种作物的无公害生产操作规程并大面积推广应用;开展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和自我决策能力;建设无公害农业产品生产基地;建立农业信息的网络、电视、电话等传播渠道和农产品质量检测实验室。 并取得以下主要成果: 1.掌握了二化螟、稻纵卷叶螟、褐稻虱、白背稻虱在单季晚稻上发生的新特点,优化了防治策略,形成了一整套单季晚稻主要害虫无害化治理控害技术。 2.全面禁用了甲胺磷、氧化乐果、呋喃丹、甲(乙)基1605等五种高毒高残留农药,大面积推广应用了替代高毒农药的新农药品种和配套技术措施。 3.制定颁布了油菜、大米、黄瓜、湖羊、杭白菊、榨菜、土鸡、水果等无公害农业地方标准和生产操作规程;建设省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9个,其中9个农产品通过浙江“绿色农产品”认定,4个农产品通过国家首批无公害农产品认定,2个农产品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并获得标志使用权。 4.开展以农民田间学校为主要内容的农民参与式培训,形成了我市适用的农民培训模式。 5.建立了东方农业信息网站、农技110、农技听网等现代信息交流网络,为农业技术信息化传播创造了条件。 6.建设了农产品质量检测实验室,对上市农产品进行速测检验和质量监控。

叶曙光[7](2001)在《雷丹防治美洲斑潜蝇药效试验》文中提出

二、雷丹防治美洲斑潜蝇药效试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雷丹防治美洲斑潜蝇药效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天维菌素对竹子害虫防治及其衍生物杀虫构效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竹子病虫害研究进展
        1.1.1 竹子病害发生与危害概况
        1.1.2 竹子害虫发生和危害概况
        1.1.3 竹子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
        1.1.4 竹子病虫害的防治
    1.2 十六元大环内酯化合物研究进展
        1.2.1 国内外农用抗生素发展情况
        1.2.2 十六元大环内酯抗生素发展概况
    1.3 十六元大环内酯化合物合成及活性概况
        1.3.1 阿维菌素类结构修饰
        1.3.2 米尔贝霉素结构修饰
    1.4 杀虫构效关系研究
    1.5 农林业应用概况
    1.6 天维菌素研究现状
    1.7 论文的意义及研究思路
        1.7.1 论文的提出
        1.7.2 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
        1.7.3 论文的研究意义
第二章 天维菌素对竹子害虫防治作用研究
    2.1 前言
    2.2 天维菌素对竹林害虫室内活性研究
        2.2.1 材料与方法
        2.2.2 结果与分析
        2.2.3 结论与讨论
    2.3 天维菌素制剂研制
        2.3.1 材料与方法
        2.3.1.2 仪器
        2.3.1.3 制剂配制方法
        2.3.1.4 冷贮和热贮含量检测
        2.3.2 结果与分析
        2.3.2.1 2 %天维菌素绿色乳油配方研究及质量指标
        2.3.2.2 2 %天维菌素微乳剂配方研究及质量指标
        2.3.2.3 2 %天维菌素微乳剂指标检测
        2.3.3 结论与讨论
    2.4 天维菌素林间试验及残留动态分析
        2.4.1 材料与方法
        2.4.2 结果与分析
        2.4.3 结论与讨论
第三章 天维菌素类化合物衍生合成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仪器
        3.1.2 试剂与材料
        3.1.3 合成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3 结论和讨论
第四章 天维菌素类化合物杀虫活性及构效关系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供试材料
        4.1.2 试验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天维菌素类化合物室内活性测定
        4.2.2 杀虫构效关系研究
    4.3 结论与讨论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论文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研究成果
致谢
附图

(2)山东省几类主要出口蔬菜病虫害发生消长规律和综合防治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研究状况
    1.3 国外研究状况
    1.4 山东蔬菜生产基本状况
    1.5 生产中存在问题
2 材料与方法
    2.1 山东省出口蔬菜生产概况调查
    2.2 山东省出口蔬菜主要病虫发生消长规律的调查
        2.2.1 生姜玉米螟发生消长规律调查
        2.2.2 大蒜灰霉病发生消长规律调查
        2.2.3 蔬菜烟粉虱发生消长规律调查
        2.2.4 大蒜叶枯病发生消长规律调查
        2.2.5 蔬菜田美洲斑潜蝇发生消长规律调查
        2.2.6 大蒜菌核病发生消长规律调查
        2.2.7 牛蒡白粉病发生消长规律调查
        2.2.8 牛蒡黑斑病发生消长规律调查
    2.3 山东省主要出口蔬菜病虫害防治措施的开发研究
        2.3.1 农业防治措施的开发研究
        2.3.2 物理措施试验研究
        2.3.3 生物措施的试验研究
        2.3.4 化学防治试验研究
3 结果与分析
    3.1 山东省出口蔬菜生产概况调查
        3.1.1 出口蔬菜种植方式
        3.1.2 出口蔬菜病虫主要防治对象与害虫天敌优势种
        3.1.3 出口蔬菜病虫防治采取的主要措施与化学药剂
        3.1.4 出口蔬菜田用药水平现状调查
    3.2 山东省出口蔬菜主要病虫发生消长规律的研究
        3.2.1 生姜玉米螟发生消长规律调查
        3.2.2 大蒜灰霉病发生消长规律调查
        3.2.3 蔬菜烟粉虱发生消长规律调查
        3.2.4 大蒜叶枯病发生消长规律调查
        3.2.5 蔬菜田美洲斑潜蝇发生消长规律调查
        3.2.6 大蒜菌核病发生消长规律调查
        3.2.7 牛蒡白粉病发生消长规律调查
        3.2.8 牛蒡黑斑病发生消长规律调查
    3.3 山东省主要出口蔬菜病虫害防治措施的开发研究
        3.3.1 农业防治措施的开发研究
        3.3.2 物理措施试验研究
        3.3.3 生物措施的试验研究
        3.3.4 化学防治试验研究
4 讨论
5 结论
6 创新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及对应章节

(3)云南省外来入侵物种调查及检疫性有害生物的风险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云南外来入侵物种概况
    第二节 我国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现状
        1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概念
        2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作用
        3 我国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发展阶段
        4 我国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程序
        4.1 以传播途径为起点的风险分析程序
        4.2 以有害生物为起点的风险分析程序
        4.3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框架
        5 与我国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有关的标准和法规基础
        5.1 植物检疫措施国际标准
        5.2 植物检疫措施国家和行业标准
        5.3 我国的植物检疫名单
        6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方法
        6.1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定性分析
        6.1.1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中主要的定性分析方法
        6.1.2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定性分析方法的实践
        6.2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定量分析
        6.2.1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中主要的定量分析方法
        6.2.2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定量分析方法的实践
    第三节 本研究的出发点
第二章 云南外来入侵物种调查与分析
    第一节 云南外来入侵物种调查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云南外来入侵物种现状
        2.1.1 外来入侵植物
        2.1.2 外来入侵动物
        2.1.3 外来入侵微生物
        2.2 云南边境口岸截获有害生物情况
        2.2.1 以货物分类的有害生物截获情况
        2.2.2 检疫性有害生物输出国的比较
        2.2.3 与云南相邻国家的检疫性有害生物
        3 结论
    第二节 云南外来入侵物种的地域差异
        1 云南外来物种入侵数量与自然保护区的关系
        1.1 云南自然保护区概况
        1.2 云南自然保护区内有害生物的数量分布
        2 云南外来物种入侵与地区经济的关系
        2.1 数据和方法
        2.1.1 数据及来源
        2.1.2 研究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拟合散点图
        2.2.2 回归方程的计算及其显着性检验
        3 讨论
第三章 云南重要检疫性有害生物的风险分析
    第一节 云南外来入侵有害生物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的建立
        1 材料和方法
        1.1 外来有害生物入侵风险的产生和识别
        1.2 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建立的原则
        2 结果与分析
        2.1 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结构的构建
        2.1.1 指标因子的定义和赋值原则
        2.1.2 数学模型的构建
        2.2 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评价值的量化计算
        2.3 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评价等级划分标准
        3 讨论
    第二节 21 种检疫性有害生物在云南的风险分析
        1 材料和方法
        1.1 云南省21 种检疫性有害生物的确定
        1.2 检疫性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方法
        1.2.1 定性分析
        1.2.2 定量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谷斑皮蠹 Trogoderma granarium Everts
        2.2 菜豆象 Acanthoscelides obtectus(Say)
        2.3 地中海实蝇 Ceratitis capitata (Wiedemann)
        2.4 马铃薯甲虫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Say)
        2.5 美国白蛾 Hyphantria cunea(Dmry)
        2.6 双钩异翅长蠢 Heterobostrychus aequatis (waterhouse)
        2.7 咖啡果小蠹Hypothenemus hampei
        2.8 苹果蠹蛾Laspeyresia pomonella (L.)
        2.9 大家白蚁Coptotermes curvignathus Holmgren
        2.10 马铃薯金线虫 Globodera rostochiensis (Woll.) Skarbilovich
        2.11 马铃薯白线虫 Globodera pallida (Stone) Mulvey & Stone
        2.12 香蕉穿孔线虫 Radopholus similis (Cobb) Thorne
        2.13 鳞球茎茎线虫 Ditylenchus dipsaci (Kuhn) Filipjev
        2.14 烟草环斑病毒Tobacco ringspot virus (TRSV)
        2.15 番茄环斑病毒 Tomato ring-spot virus
        2.16 马铃薯帚顶病毒 Potato mop-top virus
        2.17 烟草霜霉病Peronospora hyoscyami de Bary f.sp. tabacina (Adaickym)Skal
        2.18 玉米霜霉病Peronosclerospora spp
        2.19 玉米细菌性枯萎病Erwinia stewartii (E.F.Smith) Dye
        2.20 梨火疫病菌 Erwinia amylovora (Burrill) Winslow et al
        2.21 毒麦Lolium temulentum
        3 结论
        4 风险管理措施建议
        5 讨论
        5.1 进境审批
        5.2 出口前的风险评估
        5.3 到达口岸的现场检验
        5.4 实验室检验检疫
        5.5 除害处理
        5.6 后续检验检疫监督管理
        5.7 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
    第三节 基于GIS 和气候相似性的谷斑皮蠹在云南适生区的预测
        1 材料和方法
        1.1 数据及来源
        1.2 适生性分析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气候相似距分析结果
        2.2 运用GIS 对谷斑皮蠹的寄主在云南分布分析的结果
        2.3 利用GIS 对气候相似距数据和寄主图层地图化的结果
        3 讨论
第四章 结论与创新点
    1 结论
    2 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4)茶树蜡蝉种群生态及控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茶树主要蜡蝉种群及生物学特性
    1 引言
    2 江苏茶园主要蜡蝉种类
        2.1 形态特征
        2.2 相似蜡蝉的区别
        2.3 江苏常见茶树蜡蝉的识别检索表
    3 主要茶树蜡蝉的生物学特性
        3.1 可可广翅蜡蝉
        3.2 碧蛾蜡蝉
        3.3 褐缘蜡蝉
        3.4 缘纹广翅蜡蝉
第二章 茶树主要蜡蝉若虫的RAPD 分析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DNA 提取方法
        1.3 引物
        1.4 模板处理
        1.5 RAPD 扩增反应
        1.6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4 种蜡蝉的RAPD 扩增结果
        2.2 聚类分析
    3 小结
第三章 蜡蝉越冬卵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研究
    1 调查方法
    2 统计分析方法
        2.1 空间分布型
        2.2 回归方程
        2.3 聚集分布原因
        2.4 理论抽样数
        2.5 序贯抽样表
    3 结果分析
        3.1 空间分布型
        3.1.1 聚集指标 I
        3.1.2 扩散型指数 Iδ
        3.1.3 平均拥挤度
        3.1.4 Iwao 指标
        3.1.5 聚集原因
        3.2 越冬卵在茶树上的垂直分布
        3.3 最适抽样数
        3.4 序贯抽样技术
    4 小结
第四章 可可广翅蜡蝉越冬卵着卵枝率和卵量关系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1 调查方法
        1.1 着卵枝率和卵密度关系方程的建立
        1.2 方程的准确性检验和应用估值方法的工效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 模型建立
        2.2 运用着卵枝率和卵密度关系方程估计田间卵密度的准确性检验
        2.3 调查着卵枝率和调查全部卵量所耗费的时间
    3 讨论
第五章 可可广翅蜡蝉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备
        1.2 试验方法
        1.3 数据分析及模型拟合
    2 结果与分析
        2.1 温度对可可广翅蜡蝉发育历期的影响
        2.2 可可广翅蜡蝉发育起点温度及有效积温
        2.3 可可广翅蜡蝉最高发育速率温度
    3 讨论
第六章 赛丹及其与阿维菌素的混配制剂 对茶树蜡蝉的防治效果
    1 材料和方法
        1.1 供试药剂
        1.2 试验方法
    2 结果分析
    3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青海省东部农业区春油菜田昆虫调查及主要害虫防治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方法
2 结果
3 主要害虫防治方法
    3.1 苗期跳甲、茎象甲:
    3.2 蚜虫:
    3.3 小菜峨:
    3.4 花露尾甲:
    3.5 甘蓝夜蛾:
    3.6 潜叶蝇:

(6)桐乡市农作物病虫害无害化治理技术研究和推广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前言
第一章 农作物病虫害无害化治理的技术研究
    1 单季晚稻主要害虫发生规律研究和测报、防治办法
        1.1 稻飞虱发生与为害的测报及防治技术
        1.2 螟虫回升原因分析和防治策略的改进
        1.3 稻纵卷叶螟防治指标和防治策略优化
    2 高毒农药取代及新农药筛选试验
        2.1 取代甲胺磷防治稻纵卷叶螟的药剂筛选试验
        2.2 毒死蜱取代甲胺磷防治桑园鳞翅目害虫试验
        2.3 25%阿克泰WG防治杭白菊蚜虫试验
    3 杭白菊无公害生产操作规程的制订
    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农作物病虫害无害化治理技术的推广实践
    1 全社会联动,推进农作物病虫害无害化治理项目的实施
    2 开展农民参与式培训,提高技术传播率
    3 农业技术的信息化传播
    4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
    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英文摘要
致谢
附件

四、雷丹防治美洲斑潜蝇药效试验(论文参考文献)

  • [1]天维菌素对竹子害虫防治及其衍生物杀虫构效关系研究[D]. 张绍勇. 浙江农林大学, 2016(05)
  • [2]山东省几类主要出口蔬菜病虫害发生消长规律和综合防治技术研究[D]. 刘元宝. 山东农业大学, 2009(03)
  • [3]云南省外来入侵物种调查及检疫性有害生物的风险分析[D]. 马平. 云南农业大学, 2009(S2)
  • [4]茶树蜡蝉种群生态及控制技术研究[D]. 徐德良. 苏州大学, 2009(09)
  • [5]青海省东部农业区春油菜田昆虫调查及主要害虫防治方法[J]. 张登峰,咸文荣,赵新宇,翁华,杨君丽. 青海农林科技, 2005(04)
  • [6]桐乡市农作物病虫害无害化治理技术研究和推广实践[D]. 陈轶. 浙江大学, 2004(03)
  • [7]雷丹防治美洲斑潜蝇药效试验[J]. 叶曙光. 长江蔬菜, 2001(01)

标签:;  ;  ;  ;  ;  

雷丹抗稻瘟病菌作用试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