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盆腔炎的药物治疗

慢性盆腔炎的药物治疗

一、药物理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论文文献综述)

胡倩雯[1](2021)在《奥硝唑联合微波照射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文中研究说明目的 :探讨奥硝唑联合微波照射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慢性盆腔炎患者103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1例)。对照组采取奥硝唑治疗,观察组采取奥硝唑联合微波照射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炎症因子水平变化、1年内的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CRP、TNF-α、IL-6水平及1年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奥硝唑联合微波照射治疗慢性盆腔炎,能够提高疗效,降低机体炎性反应,降低复发率,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高。

李丽莎[2](2021)在《消炎方联合塌渍疗法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寒湿凝滞证)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对应用消炎方联合塌渍疗法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寒湿凝滞证)64例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系统评价消炎方联合塌渍疗法对寒湿凝滞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治疗作用,为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提供更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材料与方法:选择64例寒湿凝滞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采取随机分组方式,每32例为一组,共两组。每组患者均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其中对照组给予口服中药消炎方疗法,试验组则应用中药联合塌渍疗法,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疗程,每疗程为1个月。治疗结束后,分析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腹部疼痛VAS评分、症状体征Mc Cormack量表评分、Zung焦虑自评分量表评分、SF-36健康生活质量评分,整理两组治疗前后的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腹部疼痛VAS评分:两组患者治疗后腹部疼痛VAS评分较治疗前均下降,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治疗后腹部疼痛VAS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明显,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均下降,组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较对照组下降明显,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症状体征Mc Cormack量表评分: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体征Mc Cormack量表评分均下降,组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治疗后症状体征Mc Cormack量表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明显,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Zung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的Zung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均下降,组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治疗后Zung焦虑自评量表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明显,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SF-36健康生活质量评分: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的SF-36健康生活质量评分均提高,组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治疗后SF-36健康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提高明显,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两组患者治疗后综合疗效对比: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4%与8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消炎方联合塌渍疗法及单纯使用消炎方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寒湿凝滞证)均能够降低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腹部疼痛VAS评分、症状体征Mc Cormack量表评分及Zung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并可提高SF-36健康生活质量评分。2.消炎方联合塌渍疗法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独使用消炎方,而且简便易行、安全可靠,并未发现不良反应。

吴燕[3](2021)在《电脑中频联合头孢西丁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观察》文中指出目的探讨电脑中频联合头孢西丁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慢性盆腔炎患者6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头孢西丁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电脑中频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94%(31/33),高于对照组的75.76%(2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治疗组的复发率为6.06%(2/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24%(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43,P=0.039)。结论电脑中频联合头孢西丁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显着,复发率低,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苏波,刘敏敏,刘文文[4](2020)在《三联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慢性盆腔炎是一种慢性疾病,临床中常采用药物进行治疗,文章主要对三联疗法的临床效果进行探究。方法研究选取到我院妇科完成慢性盆腔炎治疗的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收入时间为2018年6月—2019年6月,通过信封方法完成全部患者的分组工作,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栓剂联合物理疗法完成治疗,试验组患者采用三联疗法,即栓剂、中药、物理疗法,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各种症状消失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进行对比,试验组患者的疗效更为显着(P <0.05);两组患者的各临床症状消除时间对比,试验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显着较短,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三联疗法完成慢性盆腔炎的治疗,可在临床中获得较为显着的效果,有效消除各项临床表现症状,促进患者康复。

赖昱颖[5](2020)在《妇炎灵汤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本课题通过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观察妇炎灵汤口服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疗效,并初步探讨本方治疗本病可能的作用机制,为临床运用本方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收集山西省活血化瘀研究所妇科门诊2019年3月至2019年11月的患者,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共72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口服妇炎灵汤,对照组口服清热调血汤,15天为一个疗程,共3个疗程,经期停药。两组均于月经干净后3-5天开始服用药物,经期停药。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中医体征积分、总积分和血清指标以评估临床效果,并比较组内及组间差异,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基线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年龄、病程、病情无显着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积分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证候积分、体征积分、总积分无显着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治疗后证候积分、体征积分、总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两组治疗前后差异均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药物均可显着改善患者证候积分、体征积分及总积分。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证候积分、体征积分、总积分均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比较,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3)疗效对比:观察组中医证候疗效、中医体征疗效、综合疗效分别为:97.14%、91.43%、94.29%,对照组分别为:74.14%、68.57%、85.71%,两组在证候疗效、体征疗效及总疗效具备显着的差异性(p<0.05),说明观察组证候疗效、体征疗效。总疗效均优于对照组。(4)血清IL-2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IL-2水平无显着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2水平有明显升高,且两组治疗前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药物均可升高血清IL-2水平。治疗后,观察组的数值显着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比较,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5)血清TNF-ɑ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TNF-ɑ水平无显着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NF-ɑ水平有明显降低,且两组治疗前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药物均可降低血清TNF-ɑ水平。治疗后,观察组的数值显着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比较,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妇炎灵汤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安全有效。(2)妇炎灵汤能显着升高血清IL-2水平,显着降低血清TNF-ɑ水平,推测其治疗本病的机制与其调节机体免疫,增强抗感染功能有关。

谢金梅[6](2020)在《热敏灸结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寒湿凝滞型)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以寒湿凝滞型慢性盆腔炎(Chronic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CPID)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热敏灸结合中药灌肠疗法进行治疗并与中药灌肠疗法相对照,观察其临床疗效并进行客观评价,为热敏灸结合中药灌肠疗法治疗该病的有效性提供依据。方法:将临床上所收集的符合本课题研究纳入标准的68例患者,按入院顺序编号,并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少腹逐瘀汤加减中药灌肠治疗,每天1次,每疗程10次,治疗3个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热敏灸疗法治疗,每天1次,10次为1疗程,治疗3个疗程。采用中医症候评分、局部体征评分、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超声检查结果作为观察指标。对治疗前、治疗后的两组患者各项观察指标的变化进行记录,并在治疗结束后随访3个月以观察远期疗效及其复发率。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慢性盆腔炎的症状表现及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所制定的慢性盆腔炎诊断标准进行临床疗效评定。同时详细记录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所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包括出现的时间、具体的症状以及处理的结果等。研究中收集的数据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1.对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病情程度、中医症候、体征及综合积分、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评分、VAS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等基线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有可比性。2.治疗后,治疗组组内及对照组组内的各项积分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说明两组疗法均可改善患者相关积分。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在治疗后比较,采用t检验对结果进行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疗法对症状积分的改善均佳。两组患者治疗后局部体征积分及综合积分经t检验分析,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对临床体征及综合症状积分的改善治疗组疗法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中医症候疗效比较运用秩和检验进行分析,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94.11%)明显高于对照组(70.59%)。治疗后对两组患者局部体征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94.1%)大于对照组(79.40%),即治疗组疗法比对照组在改善临床体征方面有更好的效果。治疗结束后两组疗法的综合疗效比较采用秩和检验分析,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总疗效(91.17%)高于对照组(76.47%)。3.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评分(WHOQOL-BREF):两组患者评分采用t检验分析。治疗前,两组各领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心理领域、及对自身健康状态的评分最低,对生理领域、社会领域评分较低,对环境领域评分一般;治疗后两组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疗法均有效的改善了患者各领域状态;两组组间比较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在对生理领域、心理领域及自身健康状况评价的比较分析中,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疗法效果比对照组更好,而两组患者在社会领域和环境领域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两组疗法对其均有改善。4.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治疗前两组患者VAS分析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患疼痛评分的比较,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说明治疗组减轻患者疼痛不适的疗效优于对照组。5.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治疗前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治疗组、对照组运用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进行组内比较,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指标均有显着改善;治疗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分析,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疗法对血液流标学各项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疗法。6.超声检查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超声检查结果经卡方检验分析,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率(83.33%)高于对照组(65.20%),说明治疗组改善或消除盆腔积液及炎性包块的效果优于对照组。7.复发率:两组患者结束治疗后随访3个月,记录复发患者例数,经Kaplan meier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复发率小于对照组,且远期疗效高于对照组。结论:热敏灸结合中药灌肠疗法可明显改善寒湿凝滞型慢性盆腔炎患者的症状及局部体征,有效减轻甚至消除患者的痛苦,提高生存生活质量,疗效显着。且热敏灸疗法安全有效、操作简单、无毒副作用、经济实惠,适合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于治疗慢性盆腔炎。

许大艳,魏艳香[7](2020)在《连翘炎宁合剂联合物理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探讨采用中药连翘炎宁合剂联合物理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及对炎性因子、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6月—2019年9月收治的92例慢性盆腔炎患者,按照治疗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46例)与观察组(46例),对照组予以常规物理疗法,观察组予以中药连翘炎宁合剂联合物理疗法,对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炎性因子变化、血流动力学指标及不良反应进行评价与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及白介素-6(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慢性盆腔炎采用中药连翘炎宁合剂联合物理疗法效果尤为显着,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抑制炎症反应,改善血流动力学,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进而促进患者身体快速康复,在临床上具有应用价值。

毛春娥[8](2020)在《连翘炎宁合剂联合物理疗法对慢性盆腔炎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连翘炎宁合剂联合物理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均完整,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组,将采用物理疗法的30例患者临床资料归为对照组,将采用连翘炎宁合剂+物理疗法的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归为观察组。将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及住院时间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对比,观察组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翘炎宁合剂联合物理疗法对慢性盆腔炎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以有效控制炎症反应,减少患者住院时间。

李春瑞[9](2019)在《腹部铺灸结合针刺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寒湿凝滞型)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观察运用腹部铺灸结合针刺疗法治疗寒湿凝滞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SPID)的临床疗效,并对治疗后复发率进行随访统计,探寻一种可缓解SPID主要临床症,改善患者体质,降低复发率的新治疗方法。方法:经中医及西医诊断的盆腔炎相关标准,及本课题的纳入、排除标准选取了72例病情轻重不同的患者,对这些患者采用了随机分组的方式。治疗组是腹部铺灸结合针刺疗法治疗,对照组是口服中成药物少腹逐瘀颗粒治疗,进行为期三个月经周期即一个完整疗程的临床治疗。结果:1、一般资料比较: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及病情程度方面与疗效之间无明显关系,数据分析显示P>0.05,无统计学意义。2、铺灸结合针刺治疗组与口服中成药对照组结束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两组SPID患者症状和体征积分值均有明显下降,P值均<0.05。说明这两种治疗方法效佳。3、治疗3个月经周期即一个完整疗程后,腹部铺灸结合针刺治疗组的中医证候疗效、局部体征疗效、总疗效均高于少腹逐瘀颗粒对照组,说明铺灸结合针刺组临床疗效较优。4、对治疗后两组中医主症单项积分进行对比:主症项内治疗组对于下腹疼痛及带下量两个主症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次症项内治疗组对于改善患者经期腹痛和形寒肢冷两个次症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1、通过统计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对SPID患者使用腹部铺灸结合针刺疗法疗效优于对照组。2、通过统计治疗前后的积分结果,对SPID患者使用腹部铺灸结合针刺疗法可显着改善患者下腹冷痛、带下量多、经期腹痛及形寒肢冷等症状。3、两组治疗方法对于SPID均有较好疗效。

罗梅[10](2019)在《益气清湿化瘀综合疗法调控盆腔炎性疾病反复发作TLRs/Gas6正负通路免疫稳态的作用及机制》文中指出目的:评价益气清湿化瘀综合疗法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反复发作(Recurrent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RPID)的临床疗效,并探讨益气清湿化瘀综合疗法对RPID气虚血瘀夹湿证患者Toll样受体(Toll like receptors,TLRs)——髓样细胞分化因子88(Myeloid differentiation factor 88,MyD88)/生长停滞特异基因(Growth arrest-specific gene 6,Gas6)——TAM受体(Tyro3/Axl/Mer Receptor)正、负信号通路免疫稳态的调控作用,为益气清湿化瘀综合疗法治疗RPID的临床运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以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108例RPID气虚血瘀夹湿证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前瞻性观察性临床研究,自身前后对照的研究方法。采用中药“盆炎康复汤”辨证内服、中药“妇科灌肠液”灌肠及艾灸关元、足三里、中脘、神阙穴的益气清湿化瘀综合疗法(Replenishing qi,Expelling dampness and Dissipating blood stasis comprehensive therap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REDCT)对受试者进行治疗。以盆腔疼痛症状积分、盆腔体征积分、中医证候积分为主要疗效观测指标,观察周期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8周、治疗12周和停药后12周随访5个时间点观测REDCT对RPID的治疗效应及PID复发率,评价REDCT治疗RPID的临床疗效。2、运用流式细胞术、RT-PCR、ELISA等实验室检测方法,分别检测正常健康女性及RPID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中TLR2、TLR4 mRNA相对表达量和蛋白表达比率、血清MyD88、Gas6、sMer、sAxl、IL-17、IL-23水平以及上述指标在治疗前后的水平变化,并运用Logistic回归对可能影响RPID免疫紊乱发病的因素进行初步分析,以筛选出可能与RPID患者发病风险相关的因素,根据Logistic结果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并计算约登指数、敏感度、特异度以判断各指标的潜在诊断效能和临床诊断价值,探索益气清湿化瘀综合疗法对RPID患者机体免疫稳态的调节作用机制及作用靶点。结果:1、临床疗效研究结果:益气清湿化瘀综合疗法可明显降低RPID患者盆腔疼痛症状积分、盆腔体征积分以及中医证候积分,与治疗前基线相比有显着性差异(P<0.001)。治疗结束后(治疗12周)FAS集分析:缓解盆腔疼痛疗效愈显率为77.78%(84/108例);盆腔体征疗效愈显率为61.11%(66/108例),总有效率为97.22%(105/108例);中医证候疗效愈显率为73.14%(79/108例),总有效率为96.30%(104/108例);在3个月的随访期内复发率为3.79%。PPS集与FAS集分析结果一致。2、免疫稳态机制研究结果:(1)TLR2、TLR4在RPID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淋巴细胞、粒细胞群中均有表达,其中,在单核细胞中TLR2、TLR4蛋白比率及mRNA的相对表达量与正常健康女性相比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且表达水平与病情呈正相关关系(P<0.05);患者血清中MyD88、Gas6、sMer、sAx1、IL-17、IL-23等各指标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异常表达,MyD88、IL-17、IL-23水平显着升高,与正常健康女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IL-17、MyD88表达水平分别与病情及病程呈正相关关系(P<0.05);与健康女性对照组相比,RPID患者Gas6、sMer、sAxl表达均降低,除sAxl之外Gas6、sMe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Gas6水平与病情及病程呈负相关关系(P<0.05)。由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TLR2、TLR4、MyD88、IL-17表达上升可能导致RPID发病风险呈相应倍数增加,对应的OR值分别为1.586、1.649、1.550、1.094,(P<0.05);Gas6、sMer表达下降可能导致RPID发病风险呈相应倍数增加,对应OR值为0.749、0.973,(P<0.05)。(2)经Logistic逐步回归联合ROC曲线分析上述项目的潜在诊断预测效能,结果显示血清IL-17的敏感度为0.68,特异度为0.78;血清Gas6的敏感度为0.68,特异度为0.76;Gas6/IL-17两项联合检测的敏感度为0.80,特异度为0.89。Gas6、IL-17以及Gas6/IL-17两项指标联合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均>0.7,但<0.9,各指标均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效能,其中血清Gas6/IL-17联合检测RPID的ROC曲线下面积最高,具有较高的特异度。(3)REDCT治疗后上述部分指标的水平有所改善而接近正常健康者:患者TLR2、TLR4 mRNA相对表达量和蛋白比率均明显下调,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接近同期正常健康女性水平(P>0.05);MyD88、IL-17、IL-23表达水平与治疗前(0周)相比均下降(P<0.05),且水平变化差值与患者临床盆腔疼痛及体征改善程度之间呈正相关关系(P<0.05);疗后Gas6、sMer、sAxl水平增高,除sAxl以外均与治疗前(0周)相比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1、临床疗效结论:益气清湿化瘀综合疗法对RPID患者具有一定的治疗优势,可有效缓解患者反复下腹疼痛症状、改善盆腔体征及中医证候,同时具有一定的降低复发率疗效。2、盆腔炎性疾病反复发作可能与TLR2、TLR4、MyD88、Gas6、sMer、sAx1、IL-17及IL-23等各指标不同程度的异常表达,及其所致的机体正、负免疫稳态失衡有关。3、益气清湿化瘀综合疗法可能通过下调外周血白细胞中的TLR2、TLR4表达,及血清中IL-17、IL-23、MyD88水平,促进Gas6、sMer的表达而发挥治疗作用。4、联合检测血清两项指标(Gas6/IL-17)对RPID发病有一定的潜在预测效能,可作为检测RPID的潜在候选指标,本研究为RPID科学客观的诊疗评价体系的确立提供了一项新依据。

二、药物理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药物理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论文提纲范文)

(1)奥硝唑联合微波照射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1.3 方法
    1.4 评价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2.2 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2.3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2.4 复发情况比较
3 讨论

(2)消炎方联合塌渍疗法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寒湿凝滞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综述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中西医的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3)电脑中频联合头孢西丁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排除标准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1.3.2 治疗组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疗效比较
    2.2 复发率比较
3 讨 论

(4)三联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对比各种症状消失时间
    2.2 对比临床效果
    2.3 不良反应发生率
3 讨论

(5)妇炎灵汤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主要中英文缩写对照表
前言
1.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1.2.2 湿热瘀结型中医诊断标准
        1.2.3 中医证候和体征评分标准
    1.3 纳入及排除标准
        1.3.1 纳入标准
        1.3.2 排除标准
        1.3.3 剔除与脱落标准
2.病例分组
    2.1 治疗方法
    2.2 观察指标及方法
        2.2.1 一般情况
        2.2.2 安全性指标
        2.2.3 观测指标
    2.3 疗效判定标准
    2.4 数据处理方法
    2.5 质量控制方法
3.结果与分析
    3.1 病例完成情况
    3.2 常态性检验
        3.2.1 各组治疗前年龄比较
        3.2.2 治疗前病程比较
        3.2.3 两组病情比较
    3.3 疗效指标
        3.3.1 两组治疗前后及组内证候积分比较
        3.3.2 两组治疗前后及组内体征积分比较
        3.3.3 两组治疗前后及组内总积分比较
        3.3.4 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3.3.5 中医体征疗效比较
        3.3.6 综合疗效比较
    3.4 机制探讨指标
        3.4.1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L-2 比较
        3.4.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TNF-ɑ比较
    3.5 安全性评价
讨论
    1.西医学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认识
    2.中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2.1 中医治疗
    3.导师对本病的认识
    4.方药分析
    5.现代药理研究
    6.清热调血汤的功效及选择依据
    7.临床观察结果分析
        7.1 中医证候、体征疗效性分析
        7.2 综合疗效分析
        7.3 药物对血清IL-2、TNF-ɑ的影响
    8.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表1
附表2
附表3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热敏灸结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寒湿凝滞型)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历史回顾
    1 慢性盆腔炎的中医概述
        1.1 病名研究
        1.2 病因病机
        1.3 辨证分型
    2 中医治疗CPID的研究进展
        2.1 中医内治法
        2.2 中医外治法
    3 慢性盆腔炎的西医概述
        3.1 基本认识
        3.2 病因病机
    4 现代医学治疗CPID的研究进展
    5 小结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中止、剔除标准
        1.6 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治疗方法
        2.2 试验设计方法
        2.3 观察指标
        2.4 疗效评定
        2.5 安全性评价
        2.6 统计学处理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疗效比较
    4 讨论
        4.1 选题依据
        4.2 热敏灸对CPID的治疗作用机理探讨
        4.3 热敏灸治疗CPID的优势探讨
        4.4 中药灌肠疗法治疗CPID的探讨
        4.5 研究结果分析
        4.6 CPID的预防
    5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7)连翘炎宁合剂联合物理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3 治疗方法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2.2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对比
    2.3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对比
    2.4 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3 讨论

(8)连翘炎宁合剂联合物理疗法对慢性盆腔炎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入选标准
    1.3 方法
    1.4 评价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2.2 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的改善幅度对比
    2.3 两组住院时间对比
3 讨论

(9)腹部铺灸结合针刺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寒湿凝滞型)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1 中医学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认识
    2 西医学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认识
    3 总结
实验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
    3 研究方法
    4 疗效评定
    5 统计学方法
    6 统计学方法
结论
本文创新点
    1.铺灸的立论依据
    2 铺灸结合针刺操作
    3 治疗后的临床护理及宣教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10)益气清湿化瘀综合疗法调控盆腔炎性疾病反复发作TLRs/Gas6正负通路免疫稳态的作用及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1.选题背景
    2.研究内容
第一部分 益气清湿化瘀综合疗法治疗RPID的疗效评价研究
    1.研究对象
        1.1 研究对象来源
        1.2 研究对象选择
    2.研究方法
        2.1 样本量
        2.2 治疗方案
        2.3 观察指标
        2.4 数据处理
        2.5 研究流程
    3.研究结果
        3.1 人口学特征及病情资料分析
        3.2 治疗结果
第二部分 益气清湿化瘀综合疗法调控RPID患者免疫稳态的机制研究
    1.研究对象
        1.1 研究对象的来源
        1.2 研究对象的选择
    2.研究方法
        2.1 样本量
        2.2 治疗方案
        2.3 实验设计
        2.4 实验方法
    3.研究结果
        3.1 基线分析
        3.2 RPID患者单核细胞TLR2/4 mRNA表达量及前后变化
        3.3 RPID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中TLRs蛋白比率及前后变化
        3.4 RPID患者血清MyD88、TAM受体、Gas6、IL-17、IL-23水平及前后变化
        3.5 TLRs/TAM正负通路相关因子对RPID患者免疫稳态的影响
讨论
    1.盆腔炎性疾病反复发作的概念和临床表现
    2.中医学对盆腔炎性疾病反复发作的认识
        2.1 古医籍相关论述
        2.2 现代中医病名沿革
        2.3 病因病机
    3.现代医学对盆腔炎性疾病反复发作发病机制的认识
        3.1 RPID与机体反应状态和病原体特征有关
        3.2 RPID确切的发病机制尚缺乏定论
        3.3 免疫平衡稳态研究可能是RPID机制研究的突破点之一
    4.盆腔炎性疾病反复发作的治疗方案
        4.1 RPID的西医治疗方案
        4.2 中医药治疗RPID的优势
    5.“益气清湿化瘀”的立法依据及辨证论治特色
        5.1 “益气清湿化瘀”的立法依据
        5.2 内服中药“盆炎康复汤”的方药分析及相关研究
    6.益气清湿化瘀综合疗法治疗RPID的依据
        6.1 益气清湿化瘀综合疗法的前期研究基础
        6.2 中药“妇科灌肠液”治疗RPID的依据
        6.3 艾灸神阙、足三里、中脘、关元治疗RPID的依据
    7.益气清湿化瘀综合疗法治疗RPID的临床疗效分析
        7.1 益气清湿化瘀综合疗法缓解下腹痛的疗效分析
        7.2 益气清湿化瘀综合疗法改善RPID盆腔体征的疗效分析
        7.3 益气清湿化瘀综合疗法改善RPID中医证候的疗效分析
        7.4 益气清湿化瘀综合疗法可有效降低复发率
    8.本次研究的免疫分子靶点定位
        8.1 TLRs-MyD88 信号通路
        8.2 Gas6-TAM信号通路
    9.TLRs-MyD88/Gas6-TAM正负免疫相关因子在RPID发病中的作用分析
        9.1 TLRs-MyD88 信号相关因子在RPID发病中的临床意义
        9.2 Gas6-TAM系统相关因子在RPID发病中的临床意义
        9.3 探讨影响RPID的免疫平衡紊乱因素
        9.4 运用ROC曲线分析相关因子的潜在诊断效能和临床意义
    10.益气清湿化瘀综合疗法对RPID患者免疫稳态的调控作用
        10.1 REDCT对 TLR2/4-MyD88 正向通路相关因子的影响
        10.2 REDCT对 Gas6-TAM负向通路相关免疫因子的影响
结论
创新性及意义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综述
    综述一:益气清湿化瘀类中药的免疫调节活性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Gas6-TAM信号通路在妇科领域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二:附表
    附表1 中医气虚血瘀夹湿证候分级记分表
    附表2 盆腔体征分级记分表
附录三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和科研成果
附录四 在读期间参加的学术会议

四、药物理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论文参考文献)

  • [1]奥硝唑联合微波照射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J]. 胡倩雯. 上海医药, 2021(11)
  • [2]消炎方联合塌渍疗法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寒湿凝滞证)的临床研究[D]. 李丽莎.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02)
  • [3]电脑中频联合头孢西丁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观察[J]. 吴燕. 微创医学, 2021(02)
  • [4]三联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观察[J]. 苏波,刘敏敏,刘文文.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0(27)
  • [5]妇炎灵汤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观察[D]. 赖昱颖.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0(07)
  • [6]热敏灸结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寒湿凝滞型)的临床观察[D]. 谢金梅.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0(05)
  • [7]连翘炎宁合剂联合物理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观察[J]. 许大艳,魏艳香. 光明中医, 2020(08)
  • [8]连翘炎宁合剂联合物理疗法对慢性盆腔炎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J]. 毛春娥.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0(07)
  • [9]腹部铺灸结合针刺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寒湿凝滞型)的临床研究[D]. 李春瑞.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9(02)
  • [10]益气清湿化瘀综合疗法调控盆腔炎性疾病反复发作TLRs/Gas6正负通路免疫稳态的作用及机制[D]. 罗梅.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

标签:;  ;  ;  ;  ;  

慢性盆腔炎的药物治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