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型学习”活动的实践思考

“研究型学习”活动的实践思考

一、“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实践反思(论文文献综述)

文丹[1](2021)在《高中地理小课题研究性学习方案的设计与实施》文中认为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小学的小课题研究性学习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成为发展学生创新思维,改进传统教学方式的重要方法。学生的小课题研究是相对于广大教育工作者进行教育科研的“课题研究”而言的,作为研究性学习的一种实施方式,小课题研究性学习有利于进一步突破应试教育的坚冰,改变地理教学纸上谈兵的落后局面,把课堂上和书本中的地理知识还原到现实生活中,促进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革新。因此,开展地理小课题研究性学习是提升当前高中地理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为理论基础,采用文献分析法、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进行研究。本文第一部分阐述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方法。第二部分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并对在高中阶段开展地理小课题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第三部分针对高中一线地理教师及哈尔滨市某中学高一、高二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当前高中地理小课题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现状,发现目前小课题研究性学习面临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第四部分基于开放性、综合性以及建设性原则设计出四个地理小课题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第五部分对高中地理小课题研究性学习的一般流程进行梳理,开展了“从地理的视角看疫情”为主题的小课题研究性学习,并进行教学反思。最后,针对实施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小课题研究性学习实施的优化策略。本文通过对高中地理小课题研究性学习方案的设计和实施,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提升,弥补传统地理教学缺乏实践应用的短板,为高中地理教师开展小课题研究性学习提供案例与开发思路。

徐张帆[2](2021)在《面向问题解决的初中数学研究性教学探索与实践》文中研究表明本文探讨在初中阶段通过数学研究性教学,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基本策略,并进行初步的实践和探索。首先,我们对研究性教学及问题解决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整理与分析。接下来,我们对研究性教学的现状进行了调查,获得了关于研究性教学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实施条件等方面的相关信息。在此基础上,我们探讨了初中数学研究性教学与问题解决之间的相互关系,并给出了研究性教学的必要教学环节、灵活选题及多维评价策略。基于上述思考,我们选择了《棋盘麦粒问题》、《生活中的函数及其图像》、《自制三角板》、《设计三角形钥匙扣》、《用向量方法证明几何问题》和《九年级学生消费现状的调查研究》等六个课题进行了教学设计,并选取《用向量方法证明几何问题》进行了教学实践,实践数据显示我们的教学设计对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是有效的。最后,结合案例的实践情况,我们给出了关于研究性教学实施的一些建议。

韦易廷[3](2021)在《程红兵语文人格教育思想研究》文中提出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程红兵老师独创性地提出了语文人格教育思想并不断加以完善。本文希望通过研究他的教育思想能够给一线语文教师带来启发,从而更好地改进语文教学。本文总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程红兵语文教育思想概说,语文人格教育是程红兵教育思想的核心及最大特征。第一部分从具体内容、教育价值功能、师生相互主体渐变关系说、自主探究性语文教学四个方面详细介绍了程红兵语文人格教育的思想内涵。第二个部分是从阅读和写作两个方面着手,结合经典课例来研究程红兵老师在这两方面对于语文人格教育的实践应用,从而为广大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借鉴和示范。第三个部分是研究程红兵语文人格教育思想给当前语文教育教学带来的启示,从提升语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完善优化语文人格教育两个方面入手进行分析。最后结合对语文人格教育思想的理解和把握,本人选择高中第一单元的经典诗歌《红烛》和初中部编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回忆性散文《老王》来设计教案,分析教学思路。力求在语文课堂的教学中,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塑造学生健康积极的高尚人格和崇高的道德修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希望本研究能够让教师们提高对语文人格教育的重视,为语文教育的发展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左晓玉[4](2021)在《基于CPS模型的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模式设计与应用研究》文中认为2017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对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做出明确规定,要求学生在高中阶段必须完成相应的课题研究或项目设计。同年颁布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指出要构建以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导的课程。研究性学习作为问题式教学的拓展形式之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探究能力的重要方式,也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但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其在教学中的落实情况不容乐观。CPS(Creative Problem Solving)模型即创造性问题解决模型,是帮助问题解决者构思和发展新颖想法及适当方案的一种系统研讨问题的模式,与地理研究性学习提升学生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目标相一致。将CPS模型与地理研究性学习相融合,对拓宽地理研究性学习开展途径,更新地理研究性学习模式具有重要意义。在运用文献法全面分析研究背景,梳理国内外研究进展,界定核心概念的基础上,借助建构主义理论、合作学习理论、发现学习理论、创造性思维理论等研究理论,采用调查法、实验法等研究方法,调查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开展现状,对所存问题进行剖析。通过归纳CPS模型应用于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的优势,提出基于CPS模型的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模式构建原则及实施流程,选取有代表性的内容进行案例设计与实施,最后通过实验测评,检验该模式下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效果并总结反思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得出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第一,现状调查结果表明,当前地理教学中,教师对研究性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意志、批判精神和发散思维均有待进一步提升,但教师和学生对地理研究性学习的期待较高,尤其希望通过开展地理研究性学习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这与CPS模型的培养目标一致。第二,对CPS模型与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相结合的适切性分析后发现,将二者相融合具有一定的优势和价值,其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思维结构,提升地理兴趣、合作探究能力及进行知识迁移均有重要意义。依据CPS模型及地理研究性学习的特征,明确CPS模型下地理研究性学习模式的构建原则包括适切性、变通性、学生主体性等原则。融合CPS“四成分八阶段”模型提出开展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流程:分析情境以确立课题——合作探究以收集方案——梳理归纳寻最优策略——评价反思以拓展迁移等四大环节。第三,利用科学论证能力量表和科学论证倾向量表对实验班基于CPS模型开展地理研究性学习进行效果测评后发现,实验班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科学兴趣、团队意识以及参与度相比在传统模式下进行地理学习均有显着提升,科学论证倾向也越来越积极。说明该模式下的地理研究性学习对于推动学生进行科学探索,提升科学论证能力,培养科学素养具有良好效果。

李瑞丽[5](2021)在《利用数学写作促进高中生数学理解性学习的实践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理解是学生学会知识的重要基础,会运用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标。数学理解性学习是指学生以理解为基础进行数学学习的过程,其目标指向是学生能理解数学,最终目标是能迁移与应用知识。如何促使高中生进行数学理解性学习呢?这需要寻找一种能深入了解学习者的认知过程,能对学生心智活动过程作出合理的分析与评价的途径。数学写作恰好能暴露学生的数学认知过程,教师根据写作反馈可有效的指导学生进行理解性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和质量。本研究围绕“如何利用数学写作促进高中生数学理解性学习”这一核心问题,以高中数学必修五和必修二为教学内容,以L中学高一485班为实践班,高一472班为对照班来实施数学写作教学活动。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展开:首先,以问卷的形式调查了解上述两个班103名学生对数学写作的认识以及数学理解性学习现状;其次,根据调查结果向实践班介绍数学写作,并进行阅读指导和试写。针对试写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数学写作实践目的,设计了自我阐释类、情境应用类、洞察类、反思认识类四种类型的数学写作模式;再次是,从制定实施计划、实施每种类型的数学写作教学、评析学生作品、反思教学过程这四个环节进行数学写作教学实践;最后,通过后测与访谈,对数学写作、学生数学理解性学习情况、数学成绩进行对照分析,得出实践效果。综合整个研究过程,可得以下结论:○1学生对数学写作和数学学习的态度得到改观,接近94.2%学生表示对数学写作感兴趣,且写作态度端正积极。同时写作增强了学生内心的成就感和学习兴趣。○2数学写作对学生数学理解性学习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通过数学写作,学生具备了进行理解性学习的能力,能够靠理解去学习数学,且能够自发地根据学习需要采取不同学习策略。○3促进理解性学习的数学写作实践方案具一定的可行性。实践后,学生数学成绩与基本数学能力得到提升,实践中还可获取学生认知情况和情感态度的变化情况。○4促进理解性学习的数学写作要遵循目的性原则、差异性原则、指导性原则、评价全面多元化原则写作。最后,针对实践结果和实际教学情况,笔者提出了以“数学写作”为辅助工具促进高中生数学理解性学习的教学建议:制定合理的写作任务;注重知识过程的阐明;注重问题活动情境的设计;注重评价反馈与交流。本研究将数学写作与数学理解性学习两者相融合是一种尝试,既突出写作主题——理解性学习,又涉及写作的各方面主题。本文为数学教师开展数学写作提供了一种参考,也为促进学生数学理解性学习提供了新途径。

何恩荣[6](2021)在《高二学生导数概念深度学习现状调查研究》文中指出为了让数学核心素养在数学课堂中落地生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就不应是简单的灌输知识和刻板的机械记忆。深度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简单来说,深度学习是基于理解的学习,强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对本质的掌握,使用深度学习方式学习的学生在其学习过程中具有较强的学习动机和掌握较为有效的学习策略,善于把教师教授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在思维结构上体现出较为复杂的深度学习结果,这与核心素养的培养不谋而合。本研究采用文献法、调查法和定量研究法,借鉴已有文献中的深度学习评价理论,开发高二学生导数概念深度学习评价工具,首先通过量表来评价学生在导数概念学习过程中是否采用深度学习的学习方式,其次以SOLO分类理论为基础构建导数概念评价标准,根据学生回答问题时的思维结构层次来评价学生是否达到深度学习水平,最后得到高二学生导数概念的深度学习现状。进行的主要研究为:(1)开发高二学生导数概念深度学习评价工具;(2)高二学生导数概念深度学习评价工具的有效性检测;(3)高二学生导数概念深度学习现状调查结果统计及分析;(4)促进高中生导数概念深度学习的教学建议与案例分析。根据量表统计结果,理科实验班、文科实验班、理科普通班和文科普通班的量表均值得分分别为3.51、3.16、2.43和2.12分,说明普通班的学生倾向于采用浅层学习方式学习,实验班的学生则倾向于深度学习方式。根据测试统计结果,变化率模块和导数意义模块都是理科实验班达到深度学习水平的学生占比最高,文科普通班最低;并且通过相关性检测,发现高二学生对导数意义掌握得好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变化率掌握的程度。根据量表得分与测试卷得分的相关性检测结果,总结出高二学生导数概念深度学习现状的成因:(1)高阶认知能力偏低;(2)信息整合能力偏低;(3)反思学习能力偏低;(4)数学解题技能掌握程度不够。最后根据调查结果,提出四条促进高中生导数概念深度学习的教学建议,即联想构建、问题引领、交流反思、注重本质,并且做了相应的案例分析。本研究丰富了深度学习的评价和主题的实践研究,为高中数学教师开展数学学习评价提供了新思路。

董奕君[7](2021)在《美国、英国、新加坡普通高中教育阶段研究性学习实施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从全球经验可以看出,研究性学习有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英国、美国高中,研究性学习的发展已较为成熟,研究性学习已经作为一种学习方式融入到学科教学中,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建构知识,增进对学科知识的理解。为促进学生进行跨学科的研究性学习,美国高中还为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独立研究的机会,英国高中通过设置拓展项目证书,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获取、选择、使用信息的能力,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技巧以及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成果的能力等。在亚洲的新加坡,将21世纪素养融入国家课程,在地理、历史、科学等科目的学科教学中设置研究性学习活动,并在中小学设置跨学科的研究性学习——专题作业,让学生体验从不同学科领域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获得协同合作、沟通交流以及独立学习等技能,为终身学习和应对未来挑战做好准备。在美国、英国、新加坡,为保证研究性学习的有序开展,教师在研究性学习的各个环节为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逐步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通过制定规章制度,对研究性学习过程进行管理和监督;教育部门还为研究性学习制定了科学的评价方案,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认知、情感、技能的发展,利用形式多样的评价材料评估学生的表现,并按照一定方式将学生研究性学习成绩纳入毕业和升学考试中。此外,学校还积极同校外团体组织、高校、科研机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加多样的研究性学习机会。我国虽然已经将研究性学习纳入全日制普通高中必修课程,但受传统教学方式和我国高考制度的影响,研究性学习在高中教育阶段未能得到有效的开展,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缺乏科学的管理和规范要求,尚未建立完善的研究性学习评价体系,未能有效开发研究性学习课程资源。因此,需要借鉴国外经验,将研究性学习与核心素养相结合,知识与能力并重,制定研究性学习的培养目标;将研究性学习融入学科教学中,积极开展跨学科的研究性学习;教师有效指导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过程,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与研究能力;建立研究性学习实施标准,对研究性学习进行科学管理;建立、完善研究性学习评价体系,科学评价学生的表现;加强多方力量的参与,为学生提供更多研究性学习的机会,满足不同学习水平学生的需求。

王思源[8](2021)在《百年中学课程文本中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实践性是地理学科基本属性之一。晚清学校地理课程诞生至今的百年的时间里,中学地理实践活动一直在地理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考察、观察、调查和实验等地理实践活动既是地理学科重要的研究方法,也是中学地理课程重要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是地理教育育人模式和教学方式改革的重要内容、途径与手段。中学地理实践活动作为培学生地理实践力素养的主要途径,引起了国际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在地理实践教学的诸多因素中,教学内容是决定性的因素,不同的地理实践活动的内容决定了相应的活动形式、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因此,本文通过对课程文本中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历史分析,探寻地理实践活动内在特点与规律,为地理实践教学提供支撑。不同历史时期的课程文本凝聚了当时理论研究的成果和实践结晶。课程文本承载着国家意志,体现了科学精神,是课程与教学的物质载体。课程文本可以视为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特点的文字语言表达,具有纲领性和强制性。尽管实践丰富多彩,但是教育实践被要求必须如此执行,实质精神不能偏离课程文本的要求。因此可以通过对课程文本历史考证,揭示我国中学不同历史时期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发展进程与特点。本研究从课程计划的角度,把握地理实践活动内容变化的整体学科背景;从地理课程标准的角度,审视地理教学实践活动内容体系的变化过程与趋势;最后从地理教科书的角度探寻地理实践活动内容在主题、形式、数量和难度方面的内容特征。以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作为课程文本研究的时间起点,基于课程文本的视角,聚焦百年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变化。以时间为线索,依据课程文本的历史演化进程,运用内容分析法探寻晚清至今我国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特点和规律。在对课程文本中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历史梳理过程中,找到课程文本及地理实践活动内容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策略。为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相关研究提供详实的历史依据,为地理实践活动教学和课程文本修订提出合理化建议。绪论部分主要对研究缘起、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等进行综合阐述,并对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研究和地理课程文本的研究情况进行了文献综述。第一、二、三章围绕课程文本的历史变化过程,展现百年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发展脉络。将百年中学课程划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之前,包含晚清政府、民国时期北洋政府和南京政府三个时期;20世纪50年代之后,以改革开放为分界包含前后两个时期;21世纪之后为新课改时期。从课程计划(课程方案)、地理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地理教科书三个层次的课程文本,对地理实践活动内容和要求进行内容分析。从课程名称、课时与科目、课程类型和课程目标四个方面总结不同时期地理课程设置特点;归纳了不同时期课程文本对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课程要求;分析了教科书内容体系基本特征及审定出版概况;总结并分析了不同时期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特点及其原因。最后综述了各阶段中学地理实践教学的主要成就和局限。第四章基于百年课程文本中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变化过程的历史经验,从中学地理实践活动的概念、形式、实施途径和意义等角度对地理实践活动内在特点与规律做出研究和阐述,以此作为阐述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依据。第五章采取内容分析方法,从地理实践活动的主题、形式、数量和难度四个方面,聚焦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特征。对人教版教科书进行了纵向的历史研究,对现行七版初中教科书和四版高中教科书的实践活动内容特征进行了横向的比较分析。通过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特征分析,找到初中和高中地理实践活动的内容特点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第六章分析和总结了在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改革过程中,课程文本中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在设计和实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课程文本中地理实践活动内容在课程设置、课程要求、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和其他课程文本的角度提出了修订建议。最后从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优化和教学评价的转向四个方面提出我国中学地理实践教学的建议。

胡建琴[9](2021)在《初中生物学科的STEAM研学活动设计及实践研究》文中指出在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利用本土教育资源构建优质基础课堂、全面完善综合实践研究体系、强化农村学校师资力量、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构建高效课堂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等内容成为当下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为适应基础教育不断革新的现状,以STEAM(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五大学科的首字母缩写)教育理念开展本土性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以下简称“研学”)的活动课堂在我国应运而生,如何结合国家教育改革要求创设适于本土教学的STEAM研学活动去提升学生的创新、科学技术水平和自主实践探究等科学素养尤为重要。基于上述背景,本研究拟定三个研究问题:第一,当前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如何实现STEAM教育理念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有效融合;第二,如何选择适于本土化教学的课程内容编制初中生物STEAM研学活动;第三,如何对初中生物STEAM研学活动开展实施与评价,为本土化特色校本课程的设计与教学提供参考。针对以上问题,作者首先利用文献分析法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科学计量分析,结果表明目前研究多以STEAM教育理念为指导思想切入课后的综合实践研究活动,通过项目活动呈现STEAM教育理念,实现STEAM研学思想的有效融合;其次,利用调查问卷和纸笔测验对学生的基本学情和研究意向进行统计,结合学校政策与特色、教师专业与资源和学生的学情与意向编制包括博览数科、科创小园、简艺生物、桃菇之旅四个单元共12个主题的STEAM研学活动,为本土化校本课程的建构与实施提供理论参考;最后基于设计案例开展实践教学,通过师生交流、课堂观察评估、作品展示等多元化评价方式对学生的知识、能力、思维、态度四个教学效果综合评价与分析。研究结论:(1)将STEAM研学活动与地方少年宫特色活动相结合,一方面能够保障常规课堂的正常教学,另一方面又能为重要生物学概念的意义建构和生物科学知识的延伸提供探究条件,在项目活动中完成STEAM教育理念与研究性学习的有效融合;(2)以《初中生物学STEAM研学手册》案例构建的STEAM研学活动,在学校层面增加了地方校本课程的多样性,在课堂层面实现通过深入分析多元化的量表实现评价的“质”与“量”,拓展评价方式的全面性,在学生层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3)STEAM研学活动结束后,根据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对初中生物STEAM研学目标达成度和STEAM研学活动的开展进行效果测评,从学生学习情况、STEAM研学活动的总目标、STEAM研学活动教学效果和STEAM研学活动满意度全面反映STEAM研学活动的搭建情况,实现乡村校本课程的创新改革。综上所述,结合新时代人才需求和学生发展需要在农村学校实施本土化的初中生物学STEAM研学活动,以校本课程为载体全面推进农村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化建设、本土学生个性化发展、教师资源专业化构建、乡村学校特色化塑造和综合素养全面化提升。

闵以森[10](2020)在《研究性学习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文中研究说明随着2017年版《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实施,高中物理教学不再只是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是把立德树人当作教育的根本任务。如何把“待优生教成优等生,把优等生教活”是一线教师应该着重去研究的课题。在日常的教学中,发现学生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没能够真真实实地领略到、理解到课本中知识的原理、本质及其核心。究其本质原因:学生对这一句话的理解不到位,不懂得如何在相应的物理情景中对其进行运用,往往在读题的过程中就把这句课本上的原话忘得一干二净;在做题的过程中常会出现一个题教师辛辛苦苦地讲懂了,但下一个同样类型的题又不会,简而言之,就是教师、学生口中所传的“一讲就会,一做就错”的情况。对于以上情况,新教改提出使用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指导下,带着问题,主动学习和探究物理概念和物理定律的本质。研究性学习在教学中体现出了比传统教学方式更优的教学效果。基于此,本文就研究性学习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研究。绪论主要介绍了研究性学习的内涵、基本特点,以及研究性学习在高中课程教学中应用的现状,并且指出它是在物理课一体化的重要环节。在高中物理教学中采用研究性学习源于五方面理论依据:发现学习理论、认知发展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笔者通过对所在的高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找出研究性教学难以实施的原因主要是学生整体物理基础较差,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普遍不高。同时,研究性学习的实施需要教师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准备,而教师对研究性学习的经验不足,在学校升学的指标的压力下不愿意改变以往的传统教学方式。笔者就调查研究中出现的研究性学习实施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首先,研究性学习的引入需要教师教学过程中有效提问,并且教师需要做好地位和角色的转变;其次,研究性学习中要通过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实施研究性学习,激发学生内在动力,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然后,学校要积极开展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推动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笔者设计并实施三个研究性学习的高中物理教学案例,分别是概念课、规律课、实验课,并对每个案例进行了教学反思,更加鲜明的突出研究性学习与传统学习对比的优点。并且进行了在研究性学习与传统性学习模式下的教学实践的班级对比实验研究,同时进行班级成绩跟踪对比分析。从案例研究和教学实践班级对比实验的数据研究分析可以发现,在研究性学习下,学生能够更好的解决问题,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更加深刻。通过笔者六年来高中物理的教学实践经历,跟传统教学相比,采用研究性学习教学效果更好,学生具有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和主动研究的能力,对问题的解决能力有较大进步,同时也对学生的多元化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对现有的研究性学习的不足之处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进的建议。

二、“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实践反思(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实践反思(论文提纲范文)

(1)高中地理小课题研究性学习方案的设计与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时代发展的需要
        (二)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三)落实地理核心素养的需要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现状
        (一)研究性学习
        (二)小课题研究性学习
    四、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技术路线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研究性学习
        (二)小课题
        (三)小课题研究性学习
        (四)小课题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的关系
    二、理论基础
        (一)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三)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四)多元智能理论
    三、可行性和必要性分析
        (一)可行性分析
        (二)必要性分析
第三章 高中地理小课题研究性学习现状调查
    一、调查方案设计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对象
        (三)调查问卷内容
    二、数据统计与结果分析
        (一)学生调查问卷结果
        (二)教师调查问卷结果
        (三)调查结果的综合分析
第四章 高中地理小课题研究性学习方案的设计
    一、高中地理小课题研究性学习方案的设计原则
        (一)开放性原则
        (二)综合性原则
        (三)建设性原则
    二、高中地理小课题研究性学习方案设计展示
        (一)方案一:“xx市某中学校园周边交通拥堵调查研究”
        (二)方案二:“xx市城区气温比郊区高的原因探究”
        (三)方案三:“我们身边的水——水污染及其防治研究”
        (四)方案四:“关于xx市共享汽车市场发展的调查”
第五章 高中地理小课题研究性学习的实施
    一、高中地理小课题研究性学习实施的一般程序
        (一)准备阶段
        (二)选题阶段
        (三)分组及收集资料阶段
        (四)提交开题报告阶段
        (五)实施研究阶段
        (六)展示评价阶段
    二、高中地理小课题研究性学习实施案例的背景分析
        (一)选题背景
        (二)学情分析
    三、高中地理小课题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案例
        (一)确立研究课题,积极发挥学科特性
        (二)分组及收集资料,贴合课题多方查阅
        (三)完成开题报告,条理清晰直击问题
        (四)实施研究,团队合作有条不紊
        (五)提交结题报告,教师指导规范填写
        (六)展示交流成果,基于已知有所创新
        (七)总结分析,强调重点多元评价
    四、高中地理小课题研究性学习实施的教学反思
    五、高中地理小课题研究性学习实施的优化策略
        (一)学生方面
        (二)教师方面
        (三)学校方面
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二、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高中地理小课题研究性学习开展现状问卷调查(学生)”
附录2 “高中地理小课题研究性学习开展现状问卷调查(教师)”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2)面向问题解决的初中数学研究性教学探索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 研究问题的提出
    1.3 文献综述
        1.3.1 研究性教学文献综述
        1.3.2 数学问题解决文献综述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分析法
        1.5.2 问卷调查法
        1.5.3 案例分析法
第2章 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研究性教学
        2.1.2 数学问题解决
    2.2 研究性教学的心理学理论
        2.2.1 最近发展区理论
        2.2.2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2.3 弗赖登塔尔的数学教育理论
    2.4 波利亚的解题理论
第3章 研究性教学现状研究
    3.1 调查目的
    3.2 问卷设计
    3.3 被试选择
    3.4 数据处理与分析
        3.4.1 学生问卷数据处理与分析
        3.4.2 教师问卷数据处理与分析
    3.5 调查结果
        3.5.1 研究性教学开展的必要性
        3.5.2 研究性教学的开展现状及实施难点
        3.5.3 研究性教学的前景
第4章 研究性教学与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探讨
    4.1 数学研究性教学和问题解决的相互关系
    4.2 面向数学问题解决的研究性教学的环节
        4.2.1 选题阶段,学生参与提出问题
        4.2.2 准备阶段,学生进行先行探究
        4.2.3 研究阶段,学生分析问题、拟定计划、解决问题
        4.2.4 交流阶段,学生间交流借鉴
        4.2.5 总结阶段,学生回顾、反思
        4.2.6 展示评价阶段,学生进一步获得研究经验
    4.3 研究性教学内容的选择策略
        4.3.1 以提升兴趣、培养能力与数学素养为依据
        4.3.2 教学内容来源多样化
        4.3.3 适当整合内容,培养数学整体观
        4.3.4 融合数学史,营造文化意境
        4.3.5 兼顾开放性与可行性
    4.4 研究性教学的评价策略
        4.4.1 评价主体多元化
        4.4.2 评价对象多元化
        4.4.3 评价方式多样化
第5章 面向问题解决的研究性教学案例设计及实践
    5.1 教学案例的设计
        5.1.1 数与代数
        5.1.2 图形与几何
        5.1.3 概率与统计
    5.2 案例的实践与反馈
        5.2.1 案例的实践概况
        5.2.2 案例的实践过程
        5.2.3 研究性教学与传统教学对比
        5.2.4 实践反馈
    5.3 初中数学研究性教学的实施建议
        5.3.1 转变教学观念,师生相互合作
        5.3.2 选择合适课题,聚焦问题解决
        5.3.3 灵活安排教学,开发利用资源
        5.3.4 教学内容适量,学生研究充分
        5.3.5 过程、成果兼顾,实施多维评价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初中数学研究性教学实施现状调查学生问卷
附录二:初中数学研究性教学实施现状调查教师问卷
附录三:《用向量方法证明几何问题》小组研究报告
附录四:《用向量方法证明几何问题》小组评价表
附录五:数学研究性教学课堂反馈表
附录六:《用向量方法证明几何问题》讲练结合法教学设计
致谢

(3)程红兵语文人格教育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来源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
    (四)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案例分析法
    (五)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一、程红兵语文教育思想概说
    (一)程红兵语文人格教育的内容和实施必要性
        1.程红兵语文人格教育的内容
        2.实施语文人格教育的必要性
    (二)语文人格教育的教育价值功能
        1.广度:全息兼容的涵摄性
        2.长度:影响一生的终身性
        3.深度:浸润身心的纵深性
    (三)师生相互主体渐变关系说
    (四)自主探究性语文教学
        1.语文研究性学习的产生
        2.自主探究性语文教学的内涵和外延
        3.自主探究性语文教学的特性
        4.自主探究性语文教学的学习条件
        5.自主探究性语文教学的使用策略与分类
二、程红兵语文人格教育思想的实践分析
    (一)阅读教学中语文人格教育的应用
        1.以问促思,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2.立足文本,开展语文人格教育
        3.精益求精,实施自主探究教学
        4.动态发展,审视主客体关系说
    (二)写作教学中语文人格教育的应用
        1.鼓励学生将生命体验与日常写作相融合
        2.锻炼写作思维能力,提升写作思维品质
三、程红兵语文人格教育思想的启示
    (一)提升语文教师的人格教育水平
        1.专业知识
        2.职业情意
        3.教师人格
        4.教学个性
        5.专业品质
    (二)完善与优化语文人格教育
        1.明确语文教育价值取向,回归语文教育初心
        2.深入挖掘语文人格因素,丰富语文教学过程
        3.注重激发学生健康人格,培养学生人性魅力
        4.关注学生内在学习需求,重视教学方式引领
    (三)教学设计分析
        1.《红烛》
        2.《老王》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程红兵《我的叔叔于勒》教学实录
    附录二:程红兵《雨霖铃》教学实录
    附录三:程红兵《多样化思维与作文》教学实录
    附录四:《红烛》教学设计
    附录五:《老王》教学设计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致谢

(4)基于CPS模型的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模式设计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时代发展促使社会对研究型人才需求不断增加
        1.1.2 高中课程理念的更新推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
        1.1.3 地理核心素养的提出推进学习方式不断变革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CPS模型研究进展
        1.3.2 地理研究性学习研究进展
        1.3.3 简要述评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2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CPS模型
        2.1.2 地理研究性学习
    2.2 理论基础
        2.2.1 建构主义理论
        2.2.2 合作学习理论
        2.2.3 发现学习理论
        2.2.4 创造性思维理论
3 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状况现状调查
    3.1 调查目的与对象
    3.2 调查问卷与访谈提纲的设计
        3.2.1 学生问卷设计
        3.2.2 教师问卷及访谈提纲设计
    3.3 调查结果及分析
        3.3.1 学生问卷统计结果分析
        3.3.2 教师问卷统计结果分析
        3.3.3 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基于CPS模型的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模式构建
    4.1 CPS模型应用于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的优势分析
        4.1.1 推进学生创造能力发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4.1.2 引导学生完善思维结构,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4.1.3 帮助学生形成内部动机,提升学生地理兴趣
        4.1.4 强调学生开展合作交流,提高合作探究能力
        4.1.5 辅助学生进行总结反馈,助力学生知识迁移
    4.2 基于CPS模型的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模式构建原则
        4.2.1 适切性原则
        4.2.2 变通性原则
        4.2.3 学生主体性原则
    4.3 基于CPS模型的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模式设计
        4.3.1 了解挑战——分析情境以确立课题
        4.3.2 激发点子——合作探究以收集方案
        4.3.3 准备行动——梳理归纳寻最优策略
        4.3.4 落实方案——评价反思以拓展迁移
    4.4 本章小结
5 基于CPS模型的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模式应用及效果测评
    5.1 基于CPS模型的地理研究性学习案例应用
    5.2 CPS模型应用于地理研究性学习的效果测评
        5.2.1 测评目的及方法
        5.2.2 测评结果分析
    5.3 CPS模型应用于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的总结反思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开展现状调查(学生卷)
    附录2 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开展现状调查(教师卷)
    附录3 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开展现状的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4 科学论证能力(前测)
    附录5 科学论证倾向量表(前测)
    附录6 科学论证能力(后测)
    附录7 科学论证倾向量表(后测)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5)利用数学写作促进高中生数学理解性学习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1.2 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1.1.3 人教A版高中数学教科书的内容组织
        1.1.4 数学写作的功能
        1.1.5 数学理解性学习的必要性
    1.2 研究内容及意义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
    1.4 论文结构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核心概念的界定
        2.1.1 数学写作的概念
        2.1.2 数学理解性学习的概念
    2.2 国内外有关数学写作的研究
        2.2.1 关于数学写作的价值
        2.2.2 关于数学写作的类型
        2.2.3 关于数学写作的指导
        2.2.4 关于数学写作的评价
        2.2.5 关于数学写作的实践研究
    2.3 国内外有关数学理解性学习的研究
        2.3.1 关于数学理解性学习的教学、学习策略
        2.3.2 关于数学理解性学习的评价
        2.3.3 关于数学理解性学习的实践研究
    2.4 文献评述
    2.5 相关理论基础
        2.5.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5.2 元认知理论
        2.5.3 认知心理学理论
第3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方法
    3.3 研究对象
    3.4 研究工具
        3.4.1 高中生数学写作调查问卷的设计
        3.4.2 高中生数学理解性学习情况调查问卷设计
        3.4.3 测试题的设计
        3.4.4 访谈提纲设计
第4章 促进高中生数学理解性学习的数学写作准备
    4.1 前期准备工作
        4.1.1 前期调查
        4.1.2 调查结果分析
        4.1.3 向学生介绍数学写作
        4.1.4 数学写作的阅读指导及试写
    4.2 数学写作模式的设计
        4.2.1 自我阐释类
        4.2.2 情境应用类
        4.2.3 洞察类
        4.2.4 反思认识类
    4.3 数学写作的评价
        4.3.1 评价目的
        4.3.2 评价原则
    4.4 小结
第5章 促进高中生数学理解性学习的数学写作教学实践
    5.1 实施方案
        5.1.1 实施的教材内容
        5.1.2 变量分析
    5.2 数学写作教学实施计划
        5.2.1 数学写作教学设计环节
        5.2.2 数学写作题目、篇数
    5.3 自我阐释类数学写作的实施及案例
        5.3.1 写作目标
        5.3.2 写作内容
        5.3.3 写作题目的设计
        5.3.4 关于自我阐释类数学写作的评价
        5.3.5 写作案例及作品评析
        5.3.6 自我阐释类写作的教学反思
    5.4 情境应用类数学写作的实施及案例
        5.4.1 写作目标
        5.4.2 写作内容
        5.4.3 写作题目的设计
        5.4.4 关于情境应用类数学写作的评价
        5.4.5 写作案例及作品评析
        5.4.6 情境应用类写作的教学反思
    5.5 洞察类数学写作的实施及案例
        5.5.1 写作目标
        5.5.2 写作内容
        5.5.3 写作题目的设计
        5.5.4 关于洞察类数学写作的评价
        5.5.5 写作案例及作品评析
        5.5.6 洞察类写作的教学反思
    5.6 反思认识类数学写作的实施及案例
        5.6.1 写作目标
        5.6.2 写作内容
        5.6.3 写作题目的设计
        5.6.4 关于反思认识类数学写作的评价
        5.6.5 写作案例及作品评析
        5.6.6 反思认识类写作的教学反思
    5.7 教学反思
第6章 数学写作促进高中生数学理解性学习的实践效果
    6.1 数学写作对学生态度、写作能力的分析
        6.1.1 数学写作调查分析
        6.1.2 访谈结果分析
        6.1.3 数学写作调查小结
    6.2 数学理解性学习的情况分析
        6.2.1 数学写作对数学理解性学习的影响分析
        6.2.2 数学写作对数学理解性学习各维度的影响分析
        6.2.3 测试题得分率分析
        6.2.4 学生数学理解性学习的情况小结
    6.3 数学成绩分析
        6.3.1 数学考试成绩分析
        6.3.2 测试题成绩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反思
    7.1 研究的结论
    7.2 研究的创新点
    7.3 研究的不足
    7.4 教学建议
        7.4.1 制定合理的写作任务
        7.4.2 注重知识过程的阐明
        7.4.3 注重问题活动情境的设计
        7.4.4 注重评价反馈与交流
    7.5 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高中生数学写作的调查问卷(前测)
附录 B:学生数学写作访谈提纲
附录 C:高中生“数学理解性学习”调查问卷
附录 D 学生数学写作调查问卷(后测)
附录 E:实践班和对照班数学成绩前后测数据对比表
附录 F:六道测试题
附录 G:实践班与对照班六道测试题成绩数据对比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6)高二学生导数概念深度学习现状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1.1 顺应课程改革的潮流
        1.1.2 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时代要求
        1.1.3 高中导数知识的地位
    1.2 核心概念界定
        1.2.1 深度学习
        1.2.2 数学深度学习
    1.3 研究的内容、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的内容
        1.3.2 研究的目的
        1.3.3 研究的意义
    1.4 研究的思路
        1.4.1 研究计划
        1.4.2 研究的技术路线
    1.5 论文的结构与说明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文献搜集的途径
    2.2 国外关于深度学习的研究综述
        2.2.1 关于深度学习的内涵研究
        2.2.2 关于深度学习的评价研究
    2.3 国内关于深度学习的研究综述
        2.3.1 关于深度学习的内涵研究
        2.3.2 关于深度学习的特征研究
        2.3.3 关于深度学习的策略研究
        2.3.4 关于深度学习的评价研究
    2.4 国内关于数学深度学习的研究综述
        2.4.1 关于数学深度学习的内涵研究
        2.4.2 关于核心素养下数学深度学习的研究
        2.4.3 关于数学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研究
    2.5 国内关于导数概念深度学习的研究综述
    2.6 文献评述
    2.7 小结
第3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的理论基础
        3.1.1 关于数学深度学习
        3.1.2 SOLO分类理论
    3.2 研究方法的确定
        3.2.1 文献研究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定量研究法
    3.3 研究对象的选取
    3.4 研究的伦理
    3.5 小结
第4章 开发高二学生导数概念深度学习评价工具
    4.1 导数概念内容分析
        4.1.1 高中导数概念知识体系
        4.1.2 数学课程标准对导数概念的深度学习要求
    4.2 SOLO分类理论下导数概念思维结构深度学习水平评价标准的构建
        4.2.1 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深度学习水平划分
        4.2.2 导数概念思维结构深度学习水平评价标准初建
        4.2.3 导数概念思维结构深度学习水平评价标准的修订
        4.2.4 高二学生导数概念深度学习思维结构层次测试卷编制
        4.2.5 导数概念思维结构深度学习水平评价标准使用说明
    4.3 高二学生导数概念深度学习方式的评价量表
        4.3.1 量表设计
        4.3.2 量表试用
    4.4 高二学生导数概念深度学习评价工具的有效性检测
        4.4.1 检测说明
        4.4.2 收集数据
        4.4.3 检测结果分析
    4.5 小结
第5章 高二学生导数概念深度学习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5.1 量表调查结果分析
        5.1.1 高阶认知
        5.1.2 整合性学习
        5.1.3 反思性学习
        5.1.4 理解性练习
        5.1.5 综合分析
    5.2 测试卷调查结果分析
        5.2.1 高二学生对变化率的深度学习情况分析
        5.2.2 高二学生对导数意义的深度学习情况分析
        5.2.3 高二各班级学生对变化率和导数意义的深度学习情况比较分析
        5.2.4 高二学生导数概念深度学习情况综合分析
    5.3 基于量表的高二学生导数概念深度学习现状成因分析
        5.3.1 基于量表的高二学生变化率深度学习现状成因分析
        5.3.2 基于量表的高二学生导数意义深度学习现状成因分析
        5.3.3 基于量表的高二学生导数概念深度学习现状成因综合分析
    5.4 高二学生导数概念深度学习情况总结
    5.5 小结
第6章 促进高中生导数概念深度学习的教学建议与案例分析
    6.1 促进高中生导数概念深度学习的教学建议
        6.1.1 促进高中生导数概念深度学习的教学建议探析
        6.1.2 联想构建,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有效整合
        6.1.3 问题引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6.1.4 交流反思,增加学生的活动体验
        6.1.5 注重本质,帮助学生在理解中练习
    6.2 促进高中生导数概念深度学习教学建议指导下的案例及案例分析
        6.2.1 导数的概念
        6.2.2 导数的几何意义
    6.3 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的结论
    7.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7.3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A 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导数概念深度学习水平评价标准(初订)
附录B 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导数概念深度学习水平评价标准的专家调查问卷
附录C 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导数概念深度学习水平评价标准(修订)
附录D 高二学生导数概念深度学习方式的评价量表
附录E 高二学生导数概念深度学习思维结构层次测试卷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7)美国、英国、新加坡普通高中教育阶段研究性学习实施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一 研究背景
        二 选题缘由
    第二节 研究综述
        一 国内研究现状
        二 国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概念界定
        一 “研究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
        二 “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课程
    第四节 研究意义
        一 理论意义
        二 实践意义
    第五节 研究设计与方法
        一 研究内容
        二 研究思路
        三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研究性学习的历史演进
    第一节 研究性学习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一 18 世纪至19 世纪——研究性学习思想的萌发
        二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研究性学习理论的形成
        三 20 世纪50 年代末至70 年代——研究性学习理论被应用于学科教学..
    第二节 研究性学习在美国、英国、新加坡的实践与发展
        一 20 世纪90 年代至21 世纪初——将研究性学习纳入学校课程体系
        二 21 世纪初至今——通过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21 世纪技能
第三章 我国高中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现状及问题
    第一节 我国高中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现状
    第二节 我国高中研究性学习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 美国、英国、新加坡高中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现状
    第一节 研究性学习的培养目标
    第二节 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形式
    第三节 研究性学习的开展过程
        一 研究问题的选择
        二 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
        三 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程序
        四 研究成果的呈现形式
        五 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的角色
    第四节 研究性学习的评价
        一 评价主体
        二 评价内容
        三 评价标准
        四 评价结果的应用
        五 评价过程中的管理和监督
    第五节 研究性学习的课程资源开发
第五章 比较与借鉴
    第一节 美国、英国、新加坡高中研究性学习的相似性及差异
    第二节 美国、英国、新加坡高中研究性学习的特色与优势
        一 研究性学习的培养目标:知识与能力并重,将核心素养融入研究性学习
        二 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形式:与学科教学融合,发展跨学科课程
        三 研究性学习的开展过程:注重教师对研究性学习过程的指导和监督
        四 研究性学习的评价:过程与结果并重,制定详细的评价标准
        五 研究性学习的管理和监督:对研究性学习进行科学管理,监督评价过程
        六 研究性学习的课程资源开发:同校外团体组织、高校、研究机构合作
    第三节 美国、英国、新加坡高中研究性学习对我国的启示
        一 与核心素养相结合,明确研究性学习的培养目标
        二 将研究性学习融入学科教学中,积极开展跨学科的研究性学习
        三 加强教师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指导,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
        四 建立研究性学习实施标准,对研究性学习进行科学管理
        五 制定详细的研究性学习评价标准,完善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体系
        六 联合多方力量,开发研究性学习资源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8)百年中学课程文本中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一)地理实践活动内容是实现地理实践活动目标的基本保证
        (二)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特征与规律的研究薄弱
        (三)课程文本中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设计存在问题
    二、研究背景
        (一)时代发展:学科核心素养体系倡导地理实践活动
        (二)国际共识:地理教育国际宪章的修订引发课程改革
        (三)学科要求:课程文本修订推动地理实践活动教学发展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研究现状
        (二)课程文本研究现状
    四、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与价值
    五、研究思路
        (一)跨学科的研究范式
        (二)“理论-历史-现实”的三维分析框架
        (三)以课程文本为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研究的载体
        (四)以确定地理实践活动教学内容的依据为逻辑线索
    六、研究方法
        (一)多维联动的研究方法原则
        (二)主要研究方法
第一章 20 世纪50 年代前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初创
    一、20 世纪50 年代前课程文本概况
        (一)学制的变革推动课程文本发展
        (二)课程文本修订的历史沿革
    二、晚清政府时期课程文本中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缺失
        (一)地理课程设置中朦胧的地理实践活动意识
        (二)官民合作的地理教科书中的地理实践活动
        (三)晚清课程文本中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缺失的反思
    三、民国时期北洋政府课程文本首次出现地理实践活动内容
        (一)新学制后地理实践活动内容出现在课程文本中
        (二)教科书编写有所突破但仍未见地理实践活动
        (三)地理实践活动内容体现民主与科学的追求
    四、民国时期南京政府地理实践活动内容要求基本确立
        (一)地理实践活动内容要求体系基本形成
        (二)地方志为主的教科书仍缺少地理实践活动内容
        (三)课程文本对地理实践活动内容不做具体规定
    五、20 世纪50 年代前中学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的成就与局限
        (一)课程文本中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从无到有
        (二)地理实践活动教学未落实到行动层面
第二章 20 世纪50 年代后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发展
    一、20 世纪50 年代后课程文本概况
        (一)社会主义建设需要课程文本更新
        (二)教学计划和地理教学大纲新变革
    二、改革开放前注重实践技能培养的课外自然地理内容体系
        (一)借鉴苏联经验的课程设置注重实践技能技巧的培养
        (二)以苏联教材为蓝本的地理教科书有一定实践活动内容
        (三)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以自然地理为主
    三、改革开放后以实践能力为目标的课内外结合的内容体系
        (一)地理课程秩序的恢复与现代地理课程体系的确立
        (二)教科书活动栏目注重地理实践活动内容设计
        (三)观察和调查为实践活动主要形式及其实施
    四、20 世纪50 年代后中学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的成就与局限
        (一)逐步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基础教育地理课程体系
        (二)不同时期局限性因素的克服促进中学地理实践活动教学发展
第三章 21 世纪以来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改革
    一、21 世纪以来课程文本修订概况
        (一)重修课程文本是构建中国特色课程体系的必然要求
        (二)中学地理课程标准的研制与修订
    二、21 世纪以来多样化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各具特色
        (一)地理课程结构优化满足学生多样发展需求
        (二)各具特色的地理教科书有种类丰富的活动栏目
        (三)地理实践活动内容联系实际反映时代特征
    三、21 世纪以来中学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的成就与局限
        (一)课程理念的更新和教科书的修订推动地理实践教学
        (二)教科书中地理实践活动内容与课程标准要求存在差距
第四章 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研究的历史经验
    一、中学地理实践活动的概念
        (一)课程文本对地理实践活动的认识
        (二)中学地理实践活动的概念
    二、中学地理实践活动的特点
        (一)能动性
        (二)实践性
        (三)真实性
        (四)发展性
    三、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特点
        (一)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一般特点
        (二)初中地理实践活动主要内容与特点
        (三)高中地理实践活动主要内容与特点
    四、中学地理实践活动的形式
        (一)地理观察与观测
        (二)地理考察与实习
        (三)地理实验与制作
        (四)地理调查与参观
    五、中学地理实践活动的实施途径
        (一)学科课程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三)课外活动与研学旅行
    六、中学地理实践活动的意义
        (一)体现地理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
        (二)对学生认识和智力发展的价值
第五章 中学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内容特征分析
    一、中学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内容特征分析方法
        (一)中学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内容特征分析基本思路
        (二)基于言语信息符号的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内容分析框架
        (三)中学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内容难度研究模型
        (四)中学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内容难度的计算方法
        (五)中学地理教科书选择与活动栏目解读
    二、人教版中学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内容特征历史研究
        (一)同一年代不同内容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分析
        (二)不同年代相同内容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分析
    三、现行各版中学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内容特征比较研究
        (一)七版初中实验教科书“活动”栏目与活动内容特征的比较研究
        (二)四版高中 2019 教科书“活动”栏目与活动内容特征的比较研究
    四、基于内容特征分析的中学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策略
        (一)初中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策略
        (二)高中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策略
第六章 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改革与教学建议
    一、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改革过程中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欠缺对初高中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整体规划
        (二)课程要求的学理论证和历史考证不充分
        (三)课程实施的阻力是地理实践活动内容体系不完善
        (四)课程评价对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关照较少
    二、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改革的课程文本修订建议
        (一)课程计划联动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进行整体设计
        (二)课程标准加强对核心概念变化的说明提供理论支持
        (三)教科书精选可操作的实践活动内容实现意义建构
        (四)课程文本发挥育人合力完善地理实践活动评价与考核制度
    三、中学地理实践活动教学建议
        (一)以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发展为追求的多元化教学目标
        (二)以学科大概念为引领结构化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体系
        (三)以真实情境中活动体验与主体性学习结合的教学方法
        (四)以社会交互性发展为主的过程性学习质量评价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9)初中生物学科的STEAM研学活动设计及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科学技术决定国家竞争力排名
        1.1.2 生物科学引领新时代技术创新发展
        1.1.3 生物课程为生物教育活动奠定基础
        1.1.4 STEAM理念下的研学教育促进基础教育生物课堂改革
        1.1.5 STEAM研学理念满足西部乡镇初中学生本土化发展的需求
    1.2 研究综述
        1.2.1 研究性学习的研究现状
        1.2.2 STEAM教育的研究现状
    1.3 STEAM教育与研学教育的契合
第2章 研究设计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内容
    2.3 研究目的和意义
    2.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2.5 研究创新
第3章 地方学校STEAM研学活动前情调查
    3.1 调查问卷编制
        3.1.1 目的与对象
        3.1.2 内容与方法
        3.1.3 信效度检测
    3.2 调查结果分析
        3.2.1 STEAM研学认知结果分析
        3.2.2 STEAM研学活动的开设态度分析
        3.2.3 STEAM研学活动的内容目标分析
    3.3 调查总结
第4章 基于初中生物学的STEAM研学活动设计
    4.1 设计原则
        4.1.1 真实情景性原则
        4.1.2 本土实践性原则
        4.1.3 整合创造性原则
    4.2 设计特色
        4.2.1 STEAM研学活动的设计以学生为发展中心
        4.2.2 设计体系贯穿教材单元式教学
        4.2.3 课程资源围绕地方特色与本土资源就地取材
    4.3 STEAM研学模式
    4.4 STEAM研学活动教学模式
    4.5 教学设计流程
        4.5.1 确定目标
        4.5.2 建立实践研学框架
        4.5.3 研学策略选择
        4.5.4 研学内容拟定
        4.5.5 项目分解与组合
第5章 基于初中生物学的STEAM研学活动实践研究
    5.1 实践安排
        5.1.1 实践对象确立
        5.1.2 课程总体结构
        5.1.3 教学推进计划
        5.1.4 教师培训
    5.2 实践阶段
    5.3 课例展示——以《校园植物志》为例
        5.3.1 STEAM研学活动设计
        5.3.2 配套STEAM研学手册展示
        5.3.3 STEAM研学活动实践展示
    5.4 实践反思
第6章 基于初中生物学的STEAM研学活动实施效果评价
    6.1 评价工具
    6.2 实施效果评价
        6.2.1 STEAM研学活动实施效果分析
        6.2.2 STEAM研学目标达成分析
    6.3 评价总结
第7章 总结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关于开展初中生物学STEAM研学活动的调查问卷
    附录二 初中生物学STEAM研学手册
    附录三 STEAM研学活动教学观察方案(UTOP)
    附录四 学习成果评分表
    附录五 自我评价与同伴互评表
    附录六 项目反思报告
    附录七 生物实验技能评分标准
    附录八 《计算机应用基础》上机考试题
    附录九 STEAM研学活动教学满意度调查表
    附录十 核心技能调查表
    附录十一 三项能力测评表
    附录十二 思维导图评分表
致谢

(10)研究性学习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性学习的内涵
    1.2 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特点
    1.3 研究性学习和物理教学的联系
    1.4 研究性学习是物理课一体化的重要环节
2 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依据
    2.1 发现学习理论
    2.2 认知发展理论
    2.3 建构主义理论
    2.4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2.5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3 研究性学习在高中物理课堂实施的调查
    3.1 调查结果及简要分析
    3.2 研究性学习难以实施的归因
4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策略
    4.1 高中教师引入研究性学习的策略
    4.2 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方法
    4.3 开展教师研究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5 研究性学习在教学中的实践
    5.1 研究性学习概念课教学案例
    5.2 研究性学习规律课教学案例
    5.3 研究性学习实验课教学案例
    5.4 研究性学习与传统性学习实践成果对比
6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问卷调查
致谢

四、“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实践反思(论文参考文献)

  • [1]高中地理小课题研究性学习方案的设计与实施[D]. 文丹.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2]面向问题解决的初中数学研究性教学探索与实践[D]. 徐张帆.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3]程红兵语文人格教育思想研究[D]. 韦易廷. 广西师范大学, 2021(02)
  • [4]基于CPS模型的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模式设计与应用研究[D]. 左晓玉. 河北师范大学, 2021(12)
  • [5]利用数学写作促进高中生数学理解性学习的实践研究[D]. 李瑞丽.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6]高二学生导数概念深度学习现状调查研究[D]. 何恩荣.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7]美国、英国、新加坡普通高中教育阶段研究性学习实施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D]. 董奕君.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8]百年中学课程文本中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研究[D]. 王思源.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9]初中生物学科的STEAM研学活动设计及实践研究[D]. 胡建琴. 贵州师范大学, 2021(12)
  • [10]研究性学习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D]. 闵以森. 西南大学, 2020(05)

标签:;  ;  ;  ;  ;  

“研究型学习”活动的实践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