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全面落实校务公开制度

深化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全面落实校务公开制度

一、深化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全面推行校务公开制度(论文文献综述)

丛喜权[1](2021)在《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校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建设在高校这一特定领域中的具体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对高校的领导,多次对高校党的建设工作做出重要指示,“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全面加强高校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对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历史和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围绕新时代高校党建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及新时代高校党建内容的理论逻辑和现实关系来论述新时代高校党的建设。通过对新时代高校党的建设概念分析,厘清高校党的建设涵义。探究新时代高校党的建设是以马克思、恩格斯及列宁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为起点,以我国几代领导人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为理论基础,特别是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党的建设理论为新时代高校党的建设的遵循。阐述新时代高校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新任务。回顾和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党的建设历史和经验,我们既要看到高校党的建设取得的成绩,更要清醒地认识到通过巡视发现高校党的建设在政治思想、意识形态、组织制度、作风纪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出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为新时代高校党的建设问诊把脉。用以推动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的发展,从而保证党对高校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推动高校“双一流”建设,实现高校内涵式发展宗旨。本文以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为指导思想,以《中国共产党高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高校党建工作重点任务》及高校巡视通报等法规文件及会议精神为依据,既从学理的角度分析高校党的建设理论,又从高校党的建设政策法规的法理角度和高校党的建设实际情况的现实角度来研究,全面系统梳理了高校党的建设,探究全面加强新时代高校党的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建设内容。通过加强高校党的政治思想建设,保障高校办学坚定的政治方向,使高校领导班子成员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通过加强高校党的组织建设,增强高校党组织的领导力、组织力、创新力,提升高校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战斗力,保持高校党组织的先进性、纯洁性、人民性。通过加强高校作风纪律建设,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进一步推进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全面加强新时代高校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把高校党的制度建设贯穿各项建设始终,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实现“四个服务”目标。

梅士伟[2](2020)在《基于扎根理论的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等教育通过人力资本增值而为现代社会提供强大的发展内驱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历经建国以来7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40多年的革新,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教系统。然而,由于高等学校(本论文研究对象限定为我国公办高等学校)外部管理制度不完善、市场参与机制不规范、社会公众参与不充分,内部治理结构失衡、主体道德行为失范、权力监督体系不完善,致使高校腐败易发频发,关键领域问题凸显,大案要案警钟不断,窝案串案时有发生,制约大学的教育教学、学术创造、服务社会、文化赓续使命,消解其学术本质和公益属性,弱化其道德标高和社会公信力,迟滞“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建设步伐。高校腐败问题的严峻性和复杂性折射出现行高校腐败治理机制已无法满足党和国家及社会公众的需要。因而,优化高校腐败治理机制,是高校全面从严治党的行动连带,是“办好人民满意高等教育”的价值依归,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结构转向。我国现行高校腐败治理主要基于政府作为高校举办者的地位,通过执政党和政府及作为其政治属性延伸的高校党委行使腐败治理权力,对高校行政权力、学术权力的行使者实施控制、监督、惩治,保证高校权力结构的合理化与权力运行的规范化,达到以权力监督权力的治理目标。而从高等教育发展来看,高校办学资金来源日益多样化,多元利益相关者愈来愈迫切地要求与政府主体共同参与高校腐败治理。在治理理论的引导下,处理多元利益主体对高校的利益诉求,进一步优化高校腐败治理机制,成为高校反腐倡廉的“新边疆”。因而,本文基于治理理论与机制设计理论,以高校腐败治理机制为研究对象,围绕“高校腐败的表现样态与成因机理”“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理论框架与历史变迁”“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内容结构与绩效评价”“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内生问题与优化建议”的思路展开研究。首先,对治理理论、机制设计理论进行理论阐释,揭示高校腐败治理机制是“动力系统、控权逻辑、规则供给、行动框架”的统一,进而厘清各要素的实质内涵。通过治理系统的外部情境和内部环境解构治理动力,通过权力监督、制约与惩治的合理性、有效性分析控权逻辑,通过规则体系与规则生成阐释规则供给,通过合法性逻辑下的结构化行动、工具性逻辑下的专项式整治与情境性逻辑下的参与式合作梳理行动框架,从学理层面理清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内涵。随后,对高校腐败治理的演进历程进行考察。按照时间序列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高校反腐败工作历史划分为五个阶段,并梳理出每个阶段治理机制的主要特征。(1)1949-1978年,以思想改造为核心,以运动式批判为主导;(2)1978-1989年,以纠正行风为特征,以整风式拒腐为主导;(3)1989-2002年,以遏制寻租为基础,以专项式打击为主导;(4)2002-2012年,以体系建设为中心,以系统化惩防为主导;(5)2012至今,以顶层设计为重点,以制度化治本为主导。在此基础上,总结出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演进逻辑:动力系统---从权威驱动向改革驱动转变,控权逻辑---从权力监督向“监督-制约”均衡转变,规则供给---从强制供给向协商供给转变,行动框架---从运动式向专项式和制度化转变。再次,运用质性研究方法中的扎根理论,高度关注高校教职员工对高校腐败治理的心理感知,通过半结构化访谈与三级编码方法梳理出目前高校腐败治理过程中存在的两种具体机制:科层治理机制与网络治理机制,并分别探讨两类机制的具体构成,包括科层治理机制所涵盖的控制、监督、惩治、制度建设、问责,以及网络治理机制所涵盖的信任、合作、制约、技术创新、文化惯例等要素的确切内涵,从而系统构建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结构模型。复次,鉴于高校腐败治理的实践性,运用量化研究方法,进一步分析高校腐败治理中科层治理机制与网络治理机制之间的交互作用,及其对治理绩效的影响。遵循“网络治理机制---科层治理机制---腐败治理绩效”的主体关系,经由理论探讨和实证分析得出我国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应然样态,即高校腐败治理的完整运行体系应当是科层治理机制与网络治理机制的整合体。最后,结合高校腐败治理机制过程的演进分析,在量化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高校腐败治理机制面临的运行困境,一是机制目标的导向性在内外碰撞中被消解,二是机制主体的协调性在制度形塑中被弱化,三是机制运行的合法性在现实安排中被割裂。据此,从科层治理机制与网络治理机制整合与互动的角度,提出优化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建议。一是重塑行动者的主体性,二是提升治理动力的集成性,三是强化治理过程的协同性,四是重点强化问责、技术创新、制度建设。研究中国高校腐败治理机制问题,在目前来看只是一个开始。本文运用治理理论和机制设计理论的框架,来探讨和设计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运行体系,具有一定的探索性。一是立足治理理论视角来探讨中国高校腐败控制问题,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二是基于扎根理论方法,从高校腐败研究的制度、体制层面深入到高校腐败治理的具体机制,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三是统合质性与量化研究方法,剖析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结构模型与绩效水平,提出优化建议,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价值。

任鹏[3](2018)在《新时期高校党的作风建设常态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高校党的作风,既表现为高校领导班子、各级党组织和师生党员的工作、学习、生活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也通过校风、学风、教风等具体体现出来。高校党的领导体制和领导地位、高校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决定了高校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性。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方法,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理、方法以及党建理论知识,深入分析新时期高校党的作风的突出问题、形成原因,着力就如何推进新时期高校党的作风建设实现常态化的目标、原则、内容、机制等展开探讨。新时期高校党的作风建设常态化,就是始终高度重视、常抓不懈,使高校党的作风建设成为一种经常的、平常的、正常的状态,成为一个持续的过程。高校党的作风建设常态化是我们党基于不断提高和改进党的执政能力水平的一种有意识的行为。由于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形成优良的作风不可能一劳永逸,克服不良作风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我们党必须对作风建设进行经常性地管理,由此带来的管理方法、手段和措施等的经常运用,形成了相对固化的体制机制,逐渐塑造出科学有效的作风建设体系,作风建设由此得到不断发展与完善,最终成为被广泛认可的常态行为,这个过程就是作风建设常态化的过程。论文认为新时期高校党的作风问题主要从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五个方面表现出来,这些问题主要有政治信仰与理想信念缺失、形式主义与官僚主义滋生、享乐主义与奢靡之风蔓延等。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高校党的作风建设常态化制度体系不健全、长效机制不完善、理想信念教育缺乏等。常态化是解决高校党的作风问题的必然选择,而要实现高校党的作风建设常态化,必须坚持制度建设与思想建设相结合,要在“一个核心”,即群众路线为核心;“三种意识”,即问题意识、制度意识、法制意识;“四个常态”,即常态化的思想教育、常态化的制度机制建设、常态化的群众监督、常态化的法制方式的框架基础上,重点从构建高校党的作风建设常态化的制度体系、建立健全高校党的作风建设常态化的长效机制、积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党的作风建设常态化中的作用这三个方面着力。

夏贝[4](2017)在《高校校务公开的运行模式研究》文中提出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进程中,高校工作过程不透明、腐败现象滋生、高校教职工及学生的合法权益难以保障等问题已然成为高等教育发展前进的阻力,基于此,高校校务公开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话题。由于校务公开是保障高校教职工、学生及其他相关利益群体对高校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学校依法办学、民主管理、科学决策的有效形式,因此,其日益受到相关利益群体的重视。我国最早提出校务公开是在1999年,经过多年不断的发展与完善,校务公开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各大高校校务公开制度逐步建立并完善;教职工、学生及其他相关利益群体对合法权益的诉求越来越高;各界学者及高层对校务公开越来越重视等。相反,校务公开在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广大群体对校务公开的价值追求认识不够深入;校务公开工作不规范;公开内容不合理;校务公开制度不完善;校务公开监督工作不到位等问题都或多或少存在。基于以上分析,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对校务公开进行深入研究。本论文主要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论述了校务公开的概念及其内涵,从不同的角度辨析了高校校务公开与信息公开之间的关系,阐述了校务公开的理论依据及政策支持,高校校务公开的原则等内容。第二部分主要论述了校务公开的目的与意义。校务公开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保障高校教职工、学生及其他相关利益群体的知情权、参与权及监督权;校务公开的主要意义在于促进学校依法办学、民主管理、科学决策。第三部分主要深入探讨校务公开的内容。本章节主要从两个角度分析与归纳校务公开的内容,一个角度是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去分析校务公开的内容并尝试构建了校务公开内容梯形图;另一个角度是从高校事务的类别进行分析与整理。第四部分主要探究了校务公开的实施过程,主要包含校务公开组织机构的建立、校务公开的实施程序、校务公开的主要方式与途径,校务公开后其结果反馈与总体效果评价。

陈德胜[5](2016)在《约束下的变通:县域政府教育治理 ——以中部某县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提升教育治理能力,提高教育治理效能是当下一个时期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主要诉求。围绕这一主题,研究者在理论和实践、社会和教育、历史和当下、日常和改革之间反复求索、来回比较,对基础教育治理进行了探索—建构式研究。论文试图通过具体个案呈现嵌入在具体社会里的教育制度的真实运行图景,展示内地教育日常治理和改革治理的全过程,发掘教育治理背后的历史性和社会结构性深层次原因,尝试建构基层教育治理行为的理论。在回答“县域教育是如何治理的”这一问题的过程中,论文以“结构性关系对行动的扩展和限制”的社会学基本视角为出发点,关注教育治理实践过程的内部和外部真实世界。在参考和反思治理理论和教育治理研究的基础上,研究者认为县域教育的治理主体是政府,因此教育治理很大程度上就是指政府治理教育。在此基础上研究者运用了 “以历史追踪和类型比较为逻辑架构,通过个案县教育治理的不同阶段和不同类型的比较,进而形成解释模型,最终提炼出治理特征和治理行为规律”的研究策略对研究问题展开具体探索。具体而言,首先,论文以个案中县的自然经济条件和社会发展水平为起点、以中县县志和教育志等史料为基础详细描述了近代以来中县教育的行政机构、知识结构、社会功能的近或现代化过程,以晚清的科举和儒学、清末民国的革故鼎新频繁、共和国的扩张与整顿反复拉锯,再现了中县教育宏观发展的趋势和不同阶段的具体特征,发现了中县教育发展始终面临的薄弱经济基础等约束条件和历届政府发展教育的相应变通策略。在宏观描述中县教育发展概况之后,论文继续进入中县教育治理的内核,以简约治理、新旧转型治理、精细治理三种体制类型揭示了中县教育治理体制的历史演变,并以学校等级系统、行政部门分散治理、学校—教师—学生利益联盟关系、群体竞争策略四个层次剖析了当下的基础教育治理体制。随后,论文进入现实中中县教育治理实际过程的分析,并以教育日常治理和教育改革治理作为当下教育治理的“正题”和“反题”,分别施加以过程性考察,展示了组织结构、治理目标、治理过程和治理效果评估的复杂性,并发现了教育日常治理和教育改革治理面临共同的经济社会条件和政治经济体制基础,类似的工作机制以及治理行为中程度不等但始终存在的变通性行为现象;借此,论文实现了教育治理从历史到当下的延续,既展示了历史发展的时序性和治理的复杂性,同时也完成了历史变迁过程内不同阶段的比较和当下教育治理内部正反两种类型比较的准备。在此分析的基础之上,论文以中县教育治理的自然社会经济基础、集中型政治经济体制、有限财政能力与多重发展任务的矛盾、政府的变通性治理策略、社会选拔少数人与教育培育所有人的矛盾、锁定的教育改革路径和有限的效果、教育秩序与适应性生存策略七个环环相扣的过程作为解释模型来说明中县教育治理的内里逻辑;并在此基础上对治理理论和教育治理研究进行了基于中县经验的反思和批判,认为中县教育治理有自己的任务逻辑和主动性不足、政府部门本位、治理效果评估结果信效度低的问题。最后,论文在对个案县教育治理的传统时期、晚清-民国时期、共和国时期三个阶段治理特征和当下教育日常治理与改革治理过程比较的基础上,研究者初步提出了两个基本命题:一是“国家能力的大小与教育治理方式类型选择之间存在共变关系,也即当国家能力小时,国家倾向于选择简约型教育治理;当国家能力大时,国家倾向于选择精细型教育治理”。二是“教育治理目标达成要素的稀缺度和教育治理效果的可测量性与教育治理过程中变通行为发生概率之间存在共变关系,也即当教育治理目标达成要素稀缺度大且教育治理效果的可测量性差,那么教育治理过程中变通行为发生的概率大;当教育治理目标达成要素的稀缺度小且教育治理效果的可测量性强,那么教育治理过程中变通行为发生的概率小”。基于以上研究,论文认为“县域教育是如何治理的”这一问题的答案是“在多种约束条件之下,县级政府对教育进行着变通治理”。

陈琳[6](2016)在《深化高校校务公开 促进高校党风廉政建设》文中研究指明深化高校校务公开,有利于加强对高校领导干部的监督,有利于保障高校师生的各项权益,进一步引领师生共同参与高校的发展建设,形成全校师生参与党风廉政建设的工作局面。以校务公开促进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必须强化领导,狠抓重点部门和关键环节校务公开,建立健全五大制度、两大机制,通过拓展多样的公开渠道将校务公开融入党风廉政建设。

柴建华[7](2016)在《安徽省高等职业院校校务公开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全国教育工会下发《关于推进校务公开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在教育系统推行校务公开,对加强学校党风廉政建设和民主管理与监督,完善教代会制度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受政府政务公开影响,我国教育领域的校务公开也经历了试点起步、立法保障、逐步完善和全面推进并将继续深入发展等颇为相似的环节。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推进校务公开是构建现代大学制度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客观要求,是高职院校廉政建设和推动校务阳光运行的保障,也是高职院校发展科学决策和科学管理的依据。本文是在国务院颁发《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等五部委出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的职业教育新形势下,结合已有相关校务公开政策和安徽省高职院校特点,通过文献资料查阅、案例研究、调查统计分析等方法对安徽省高职院校校务公开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通过校务公开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促进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激发职业教育办学活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经济发展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本论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介绍本文所选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的目的和选题意义,对国内外校务公开相关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对本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进行说明。第二部分为高职院校校务公开概述。结合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发展特点,阐述校务公开相关概念界定,与信息公开的区别,高职院校校务公开历程、内容与方式、作用及意义。第三部分为安徽省高职院校校务公开现状阐述。通过调查问卷等形式进行统计分析。第四部分阐述当前安徽高职院校校务公开存在的问题并分析成因。第五部分为提出完善安徽省高职院校校务公开的对策。本部分针对第四部分提出来的问题及成因作出系统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如何在转变观念上,在制度建设上,在强化教职(工)代会职能,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上等方面作出改善,提出的对策进行整合归纳。

李贵海[8](2016)在《高校党的建设科学化的目标选择及其路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校作为党成立的策源地和不断发展的重要基地,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高校党的建设走过了90多年的风雨征程,积累了许多十分宝贵的经验教训,为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和重要的启迪。目前世情、国情、党情、高等教育事业发展都呈现了的深刻变化,对高校党的建设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高校党组织面临的各种考验和挑战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落实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和紧迫。这就要求高校党组织必须深化对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党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的认识和研究,在坚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高校党的建设过程中,必须大力加强党的科学化水平建设。提高高校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成为一个亟须解决的重大课题。本文旨在对高校党的建设科学化的目标选择及其路径问题进行探讨和思考。论文总体上有引言、正文、结语三部分组成。引言部分:主要分析阐述了论文的选题依据与意义、已有相关研究成果的评述、研究目标与基本内容、研究思路与方法等几方面内容。正文部分由四个章节构成,各章节主要内容概述如下:第一章全面系统地梳理了90多年来高校党的建设的基本历程及其阶段性特征,科学地总结高校党的建设的基本历史经验。高校党的建设经历了1921—1937年、1937—1949年、1949—1978年、1978年至今等几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呈现出不同特点。在此基础上,科学系统地总结90多年来高校党的建设的基本经验。第二章在系统揭示了新世纪以来高校党的建设工作已经取得的主要成就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和探讨了新形势下高校党的建设面临的严峻挑战及存在的现实问题。第三章在深入分析和解读提高高校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必要性与紧迫性的基础上,科学阐释了高校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基本内涵及其蕴含的价值判断、目标要求。第四章紧密结合目前高校党建工作面临着新常态,要求高校党组织必须正确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进而对提高高校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路径问题进行探讨和思考。结语部分在总揽全篇的基础上,得出五点思考:提高高校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首先要求高校各级党组织治校理念的科学化、提高高校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坚持以科学理论作指导、提高高校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坚持以科学制度作保障、提高高校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坚持以科学的方法来推进、提高高校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重视高校党组织自身生命力来源以及自我更新机制的科学化。

刘江,吴君明[9](2015)在《浅析深入推行高校校务公开的现实途径及其现代意义——以河海大学为例》文中提出校务公开是高校民主政治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当前,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突出重点领域和重要内容,畅通公开渠道,创新和丰富公开形式,是深入推行高校校务公开的现实途径。高校校务公开对促进依法治校、彰显现代大学制度内涵、提升大学内部治理能力、深化高校反腐倡廉建设具有现代意义。

罗春明[10](2015)在《中国高校行政领导权力运行监控研究》文中提出当前,高校行政领导权力缺少有效监控而引发的腐败问题时有发生。高校行政领导权力腐败呈现出腐败领域集中,领导干部涉案较多,窝案、串案较多,以贪污、受贿为主要形式,腐败影响恶劣等特点,影响高校的发展。如何有效加强对高校行政领导权力的监控,推进高校党风廉政建设,遏制高校领导干部腐败行为,是我们必须面对而又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加强高校行政领导权力运行监控,既是高校加强党的建设、深化全面改革、促进科学发展的题中之义,更是推进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要任务。开展中国高校行政领导权力运行监控研究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首先对高校领导权力结构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阐释与界定,厘清高校领导权力的构成要素、内涵、特点以及高校三种权力的相互关系,并着重分析了高校行政领导权力的特点。提出高校行政领导权力具有相对封闭性、相对集中性、相对随意性等特点。这是进行行政领导权力运行监控研究的逻辑起点。随后,从我国高校管理体制变迁的角度入手,分析了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对高校领导权力的架构以及对行政领导权力监控的影响,进而对《关于坚持和完善普通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和大学章程对高校行政领导权力监控机制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指出:《实施意见》和现阶段各高校相继出台的大学章程从三个方面对高校行政领导权力运行监控产生正面作用。接着,从权力监控和治理理论的理论视角分析了我国高校行政领导权力运行监控的主体和客体系统,以及当前高校行政领导权力的四大监控机制,并揭示了当前我国高校行政领导权力非正确运行的五种形式,即:专权、越权、侵权、以权谋私和谋取特权;同时,结合高校发生的腐败案例,对高校行政领导权力腐败的六大主要领域存在的问题的现状及其原因进行了研判,深层次剖析了造成行政领导权力非正确运行的原因。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借鉴美、英、德、法、日等国家高校管理体制及权力运行监控的经验,本文提出:需要通过推进高校去行政化进程,构建合理大学治理结构;推进高校决策集体化、透明化;增强行政管理制度刚性;强化行政领导权力监督主体的作用等工作来夯实对高校行政领导权力运行监控的基础。进而,通过整合上级机关的监督、落实党委的主体责任、落实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责任、改进审计监督、改进民主监督、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等途径,构建高校行政领导权力运行立体监控体系。在创新高校行政领导权力运行监控的机制制度和方式方法方面,本文也提出了新建议,包括:改进对高校的巡视工作制度,建立高校重点领域专项检查制度,建立高校行政领导权力廉政清单制度,以及改进高校党风廉政建设检查考核制度。

二、深化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全面推行校务公开制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深化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全面推行校务公开制度(论文提纲范文)

(1)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的目的
        (二)研究的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现状的评述
    三、研究的方法及创新之处
        (一)研究的思路
        (二)研究的方法
        (三)研究的创新之处
    注释
第二章 新时代高校党建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
    一、新时代高校党建的概念解析
        (一)党建的涵义
        (二)高校党建的涵义
    二、新时代高校党建的形势和任务
        (一)新时代高校党建的新形势
        (二)新时代高校党建的新任务
        (三)新时代高校党建的新要求
    三、新时代高校党建的理论基础
        (一)马列经典作家关于党建思想
        (二)十八大前党的领导人关于高校党建论述
        (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党建理论
    注释
第三章 新时代高校党建的成就及问题
    一、新中国高校党建的发展历程和基本经验
        (一)十八大以前高校党建的发展历程
        (二)新中国高校党建的基本经验
    二、新时代高校党建的新成就
        (一)高校领导班子建设切实加强
        (二)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
        (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提升
        (四)高校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
    三、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一些高校思想政治建设站位不高
        (二)一些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执行不到位
        (三)一些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效能发挥不充分
        (四)一些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落实不利
        (五)一些高校作风纪律建设有待加强
    四、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问题成因分析
        (一)思想认识上重视不够
        (二)体制机制建设滞后
        (三)“两个责任”落实不到位
    注释
第四章 全面加强新时代高校党的政治和思想建设
    一、把高校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一)高校党的政治建设是根本性建设
        (二)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是加强高校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
        (三)严格开展党内政治生活是加强高校党的政治建设的根本途径
    二、高校党的思想建设是基础性建设
        (一)思想建设是高校党建的宝贵经验
        (二)坚定理想信念是高校党的思想建设根基
        (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党员干部
    三、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引领
        (一)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三)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
        (四)挖掘大数据网络化思想政治教育效能
    注释
第五章 全面加强新时代高校党的组织建设
    一、坚持和完善高校党的领导体制
        (一)发挥高校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
        (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三)全面加强高校领导班子建设
    二、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
        (一)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体制机制建设
        (二)提升院(系)党的组织力建设
        (三)加强师生支部和党员队伍建设
    三、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专业化高校干部队伍
        (一)党的干部是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
        (二)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校干部
        (三)健全高校干部建设与管理体系
    注释
第六章 全面加强新时代高校党的作风和纪律建设
    一、坚持高校正风肃纪建设
        (一)作风建设是高校党建的长期任务
        (二)加强纪律建设是高校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
        (三)加强高校党员干部纪律建设
    二、加强高校纪检监察队伍建设和监管
        (一)加强高校纪检监察干部建设
        (二)加强高校纪检监察干部监管
        (三)加强高校纪(监)委组织和监督体系建设
    三、建立健全高校监督长效机制
        (一)建立健全党内监督机制
        (二)建立健全内控机制
        (三)建立健全巡视全覆盖新机制
    注释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2)基于扎根理论的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
        (一)国家治理现代化总趋势的行动连带
        (二)现代社会权利本位的价值依归
        (三)现代大学制度构建的结构转向
    二、研究价值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贡献
    三、研究述评
        (一)国内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研究的逻辑演进
        (二)国外高等教育腐败治理机制研究的总体图示
        (三)既有研究述评
    四、研究设计
        (一)思路安排
        (二)研究方法
    五、创新与不足
        (一)创新
        (二)不足
第一章 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一、概念界定
        (一)高校腐败
        (二)治理机制
    二、理论基础
        (一)治理理论
        (二)机制设计理论
第二章 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机理剖析
    一、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动力系统
        (一)系统情境的宏观驱动
        (二)治理网络的开放赋能
        (三)主体价值的内生激发
    二、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控权逻辑
        (一)高校权力监督的有效性
        (二)高校权力制约的正当性
        (三)高校权力惩治的现实性
    三、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规则供给
        (一)生成路径:正式规则与非正式规则统一
        (二)规则执行:强制、激励与认同接续
    四、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行动框架
        (一)合法性逻辑下的结构化行动
        (二)工具性逻辑下的专项式整治
        (三)情境性逻辑下的参与式合作
第三章 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演进历程
    一、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历史变迁
        (一)1949-1978年:动员群众,思想改造,运动式批判
        (二)1978-1989年:清理整顿,纠正行风,整风式拒腐
        (三)1989-2002年:破除垄断,遏制寻租,专项式打击
        (四)2002-2012年:体系建设,点面结合,系统化惩防
        (五)2012年至今:顶层设计,聚焦监督,制度化治本
    二、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演进逻辑
        (一)动力转换:从权威驱动向改革驱动转变
        (二)控权逻辑:从权力监督向“监督-制约”均衡转变
        (三)规则供给:从强制供给向协商供给转变
        (四)行动框架:从运动式为主向专项式和制度化转变
    三、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经验回视
        (一)坚持党的领导,规范机制运行的方向性
        (二)坚持专业化反腐,发挥纪检监察机构职能
        (三)坚持系统化反腐,形成整体性治理格局
        (四)坚持以责任制为核心,推动渐进式治理
第四章 基于扎根理论的高校腐败治理机制内容结构探析
    一、研究设计及实施
        (一)扎根理论编码方法
        (二)理论性取样
    二、高校腐败治理机制内容结构的三级编码
        (一)开放性编码
        (二)主轴性编码
        (三)选择性编码
    三、高校腐败治理机制内容结构的深层意涵
        (一)科层治理机制
        (二)网络治理机制
第五章 高校腐败治理机制对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一、研究假设与理论模型构建
        (一)研究假设
        (二)预测问卷设计
        (三)正式问卷与实证分析
        (四)验证性因子分析
    二、理论模型拟合及路径分析
        (一)结构方程的拟合
        (二)直接作用下的网络治理机制对腐败治理绩效
        (三)直接作用下的科层治理机制对腐败治理绩效
        (四)中介作用下网络治理机制对腐败治理绩效的影响探究
    三、结果与讨论
        (一)研究假设结果汇总
        (二)检验结果与分析
第六章 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运行困境
    一、机制目标的导向性在内外碰撞中被消解
        (一)“组织-环境”框架下的“脱耦”
        (二)多层次目标体系的功能冲突
    二、治理主体的协调性在制度形塑中被割裂
        (一)规制缓和与政府监督博弈失衡
        (二)低组织化造成社会监督行动局限
        (三)身份困境导致纪检监督的结构性悖论
        (四)校内民主监督的“空心化”矛盾
    三、机制运行的合法性在现实安排中被弱化
        (一)治理的公共性欠缺
        (二)多重关系诱发治理的内卷化
        (三)路径依赖导致治理工具单一
第七章 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优化方略
    一、行动者主体性的生态化建构
        (一)以角色转换优化党委政府控制职能
        (二)以激励相容强化主体责任
        (三)以嵌入化激发纪检监督的“结构洞”优势
        (四)完善基于“日常生活”的实体性师生监督
        (五)以自主性保障社会主体的参与性
    二、治理动力集成性的多元化整合
        (一)权力驱动与权利驱动的互动
        (二)外部驱动与内部驱动的重构
        (三)以权威驱动调适利益驱动
    三、治理过程协同性的动态化平衡
        (一)高校腐败治理与政府腐败治理的目标协同
        (二)透明度与回应性的认知协同
    四、关键影响路径的功能性再造
        (一)构建以价值理性为导向的问责机制
        (二)从数据民主向技术治理进阶
        (三)一体性推进制度化治理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3)新时期高校党的作风建设常态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现有研究的局限与不足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难点和创新点
        1.4.1 研究难点
        1.4.2 创新点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党的作风概念
        2.1.2 党的作风建设内涵
        2.1.3 新时期高校党的作风建设常态化内涵
    2.2 相关理论
        2.2.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
        2.2.2 其他学科相关理论的借鉴
3 党的作风建设历史回顾与常态化新要求的提出
    3.1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作风建设历史回顾与反思
        3.1.1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作风建设历史的简要回顾
        3.1.2 党的作风建设的历史反思
    3.2 常态化是新时期党的作风建设的新要求与新目标
        3.2.1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必然选择
        3.2.2 有效应对严峻挑战的必然选择
        3.2.3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选择
4 常态化是解决新时期高校党的作风问题的必然要求
    4.1 新时期高校解决作风问题的成就与经验
        4.1.1 牢牢把握党对高校意识形态领导权
        4.1.2 增强高校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
        4.1.3 提升高校党的作风建设制度化水平
        4.1.4 深入开展高校反腐倡廉工作
    4.2 新时期高校党的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
        4.2.1 思想作风方面的问题
        4.2.2 学风方面的问题
        4.2.3 工作作风方面的问题
        4.2.4 领导作风方面的问题
        4.2.5 生活作风方面的问题
    4.3 新时期高校党的作风方面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3.1 官本位思想与教条主义滋长
        4.3.2 校园行政化影响与和谐校园环境受到侵蚀
        4.3.3 作风考核体系不健全与监督体系不完善
        4.3.4 学校干部任用机制不完善与制度缺陷
        4.3.5 权力过于集中与实用主义蔓延
    4.4 通过常态化来破解新时期高校党的作风建设难题
        4.4.1 常态化是践行新时期高校党的作风建设基本原则的具体表现
        4.4.2 常态化是落实新时期高校党的作风建设主要内容的根本途径
5 新时期高校党的作风建设常态化的制度体系构建
    5.1 制度体系构建必须遵循的原则
        5.1.1 科学性原则
        5.1.2 时效性原则
        5.1.3 针对性原则
    5.2 在实践中不断完善高校制度体系常态化建设
        5.2.1 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思想作风制度常态化建设
        5.2.2 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学风制度常态化建设
        5.2.3 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工作作风制度常态化建设
        5.2.4 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领导作风制度常态化建设
        5.2.5 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生活作风制度常态化建设
        5.2.6 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作风建设各项制度的监管与落实
6 完善新时期高校党的作风建设常态化的长效机制
    6.1 建立健全高校党的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机制的重要性
        6.1.1 永葆高校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
        6.1.2 提高执校能力的重要措施
        6.1.3 促进学校事业全面发展的有力保障
    6.2 建立健全高校党的作风建设常态化的长效机制
        6.2.1 建立健全高校内部权力制约机制
        6.2.2 建立健全高校教育宣传机制
        6.2.3 建立健全高校组织领导机制
        6.2.4 建立健全高校干部管理机制
        6.2.5 建立健全高校监督预警机制
        6.2.6 建立健全高校惩处激励机制
7 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新时期高校党的作风建设常态化中的作用
    7.1 思想政治教育对高校党的作风建设的作用
        7.1.1 思想政治教育对高校党的思想作风建设的作用
        7.1.2 思想政治教育对高校党的学风建设的作用
        7.1.3 思想政治教育对高校党的工作作风建设的作用
        7.1.4 思想政治教育对高校党的领导作风建设的作用
        7.1.5 思想政治教育对高校党的生活作风建设的作用
    7.2 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来推动高校党的作风建设常态化
        7.2.1 运用思想政治教育渠道来推动高校党的作风常态化建设
        7.2.2 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来开展高校党的作风常态化建设
        7.2.3 借鉴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来提升高校党的作风常态化建设的实效
        7.2.4 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来夯实高校党的作风常态化建设的基础与保障
        7.2.5 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来优化高校党的作风常态化建设的宏观环境
8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调查问卷
附录B 访谈提纲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4)高校校务公开的运行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问题提出
    (二) 研究综述
    (三) 研究目的
    (四) 研究设计
    (五) 创新之处
一、校务公开的理论基础
    (一)校务公开的概念与内涵分析
        1.校务公开及校务公开运行模式的概念界定
        2.校务公开的内涵阐述
        3.高校校务公开与高校信息公开的关系
    (二)校务公开的依据
        1.理论依据
        2.政策支持
        3.现实需求
    (三) 校务公开的原则
        1.校务公开的公正性和民主性
        2.校务公开的规范性和有序性
        3.校务公开的真实性和时效性
二、校务公开的目的与意义
    (一)校务公开的目的
        1.保障知情权
        2.保障参与权
        3.保障监督权
    (二)校务公开的意义
        1.有效预防腐败,推进依法治校
        2.引导公众参与,促进民主管理
        3.监督校务运行,推动科学发展
三、校务公开的内容分析
    (一)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看校务公开的内容
        1.向教育管理部门公开的内容
        2.向高校管理层公开的内容
        3.向教职工公开的内容
        4.向学生公开的内容
        5.向与高校相关的社会企业公开的内容
        6.向社会公众公开的内容
    (二)依据公开的事务类别划分校务公开的内容
        1.高校基本情况
        2.教师及学生管理
        3.教学及科研管理
        4.收费及财务管理
        5.重大政策、决策制定过程与结果
        6.其他需要公开的内容
四、校务公开的实施过程
    (一)校务公开组织机构
        1.校务公开领导机构
        2.校务公开执行机构
        3.校务公开监督机构
    (二) 校务公开的程序
        1. 请示
        2. 审批
        3. 公开
        4. 监督
    (三) 校务公开的途径
        1.会议
        2.宣传媒体
        3.纸质形式
        4.校务公开公告专栏
    (四)校务公开结果的反馈与总体效果评价
        1.校务公开反馈与回应过程
        2.校务公开整体效果评价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

(5)约束下的变通:县域政府教育治理 ——以中部某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一、秉承社会学的基本视角
    二、关注教育领域的实践形态
    三、直面教育领域外面的中国社会图景
    四、研究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关于治理的研究
    二、关于教育治理的研究
第三节 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过程
    三、分析框架 第一章 中县的社会与教育
第一节 中县的基本情况:资源匮乏与发展滞后
第二节 传统教育的遗产:科举导向的儒学教育
    一、州学
    二、书院
    三、义学、族学、私塾
第三节 新学教育的发展:频繁改革与艰难普及
    一、清末新学
    二、民国教育
第四节 解放之后的轨迹:扩张与整顿反复循环 第二章 中县教育治理体制的历史演变
第一节 传统时期:简约型治理
第二节 新学时期:过渡型治理
第三节 解放之后:精细型治理
    一、1949—1985年精细型治理体制的创建与演变
    二、1985年之后的精细型治理体制的改革与秩序 第三章 中县教育的日常治理——以教育局年度工作任务为例
第一节 教育局的职责和结构:科层再组织与领导优先分工
第二节 年度任务的确定机制:承上启下的本职与服务中心
第三节 工作安排和推进节奏:周期性按部就班与上级推动
第四节 年终总结和绩效考核:上级认可和完成任务的导向
    一、教育局对下级的检查和考核:寻找亮点和考核从宽
    二、上级对教育局的检查和考核:工作落实与排名占位
第五节 反思:常规治理内部的逻辑矛盾 第四章 中县教育的改革治理——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执行为例
第一节 政策传达:地方政府层层加码跟进颁布文件
    一、文件特征:中央先行推动与地方缓慢跟进
    二、政策设计:成本下放到县和任务分散到多部门
第二节 政策理解与执行:教育“填谷”和有限增量
    一、政策执行的机制:轻车熟路的规定动作
    二、政策执行的内容:工程化思维下的政策实施
    三、政策执行的效果:内部文本中的秘密
第三节 政策效果评估过程:结果已定下的前台表演
    一、迎检准备:高压力下的动员和布景
    二、迎检过程:高标准的接待和紧凑的行程
    三、反馈意见:肯定增量与鼓励继续努力
    四、整改方案:借机讲真话和提要求
第四节 政策执行与评估结果的反思:执行难与评估易
    一、政策设计的问题:政府同心是梦想
    二、政策评估的逻辑:大势下的增量评估
    三、公众的实际感受:大局已定吐真言 第五章 中县教育治理的变迁与秩序
第一节 前文各章主要观点总结
第二节 教育治理的约束性因素和教育治理中恒久的变通现象
    一、自然资源禀赋和地理条件差导致经济水平发展落后
    二、集中型政治经济体制中的不利地位
    三、有限财政能力与多样化社会发展任务的矛盾
    四、历届政府都采取降低成本的教育发展策略
    五、教育培养所有人的理想与社会选拔少数人的现实之间的永恒矛盾
    六、锁定的教育改革路径和有限的改革效果
    七、新教育秩序下的适应性生存策略及其消极后果
第三节 教育治理理论的反思与教育治理关系的两个命题
    一、对教育治理理论的反思
    二、教育治理关系的两个基本命题 结语
一、本研究的主要工作
二、研究反思 附录
附录一 中县教育局主要职责
附录二 中县人民政府部门目标责任制实施管理办法
附录三 中县普通中小学工作考评方案
附录四 中央省市县层面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关的法律和政策文件 参考文献
一、地方史料
二、文章或报刊
三、专着、教材或者文集
四、学位论文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6)深化高校校务公开 促进高校党风廉政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充分认识推进校务公开对促进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
    1.1 高校校务公开有利于加强对高校领导干部监督,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1.2 高校校务公开有利于保障学生各项权益
    1.3 高校校务公开,有利于保证教职员工参与权和监督权,提高学校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水平
2 强化领导,加强公开,促进党风廉政建设
    2.1 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2.1.1 加强学习,提高领导认识
        2.1.2 健全机制,强化领导
    2.2 加强重点部门和关键环节校务公开,使权力运行更加公开、透明
        2.2.1 加强干部人事工作公开
        2.2.2 加强职称评聘工作公开
        2.2.3 加强领导班子廉洁自律情况公开
        2.2.4 深入推进招生“阳光工程”
        2.2.5 完善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各项财务公开工作
        2.2.6 加强物资采购工作公开,规范采购程序和行为
        2.2.7 加强基建(修缮)项目公开工作
        2.2.8 加强科研经费公开
3 建立健全机制,扎实推进校务公开和党风廉政建设各项工作
    3.1 建立健全校务公开的五个工作制度
        3.1.1 建立领导小组定期研究制度
        3.1.2 及时公开制度
        3.1.3 点题公开制度
        3.1.4 信息反馈和检查考核制度
        3.1.5 责任追究制度
    3.2 建立健全党风廉政建设两个工作机制
4 通过拓展公开渠道将校务公开融入党风廉政建设
    4.1 进一步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4.2 优化健全学校网站,做好网络公开工作
    4.3 强化校务公开栏的管理
    4.4 定期不定期召开座谈会、汇报会或研讨会
    4.5 拓展多种公开渠道
5 结语

(7)安徽省高等职业院校校务公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
    1.5 研究思路及方法
第2章 高等职业院校校务公开的概述
    2.1 校务公开的概念界定
    2.2 高职院校校务公开的历程
    2.3 高职院校校务公开主要内容及方式
    2.4 高职院校校务公开的意义
第3章 安徽省高职院校校务公开现状分析
    3.1 相关调查及统计分析
    3.2 近年安徽省高职院校校务公开取得成绩
第4章 安徽省高职院校校务公开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
    4.1 认识不全面
    4.2 制度虚位
    4.3 内容缺乏时效性和全面性
    4.4 教(职)工代会未能发挥理想作用
第5章 完善安徽省高职院校校务公开的对策
    5.1 在意识上需要转变观念
    5.2 加强校务公开制度建设
    5.3 丰富校务公开内容与公开形式
    5.4 继续强化教(职)工代会职能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8)高校党的建设科学化的目标选择及其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选题依据和意义
    二、相关研究综述
    三、研究目标与基本内容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高校党的建设的历史考察与基本经验
    一、高校党的建设的基本历程及其阶段性特征
        (一) 1921年-1937年高校党的建设及其特点
        (二) 1937年-1949年高校党的建设及其特点
        (三) 1949年-1978年高校党的建设工作及其特点
        (四) 1978年至今高校党的建设工作及其特点
    二、高校党的建设的基本历史经验
        (一) 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二) 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党对高校领导
        (三) 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和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
        (四) 必须坚定不移地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
        (五) 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第二章 高校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与存在的问题
    一、新世纪以来高校党的建设的主要成就
        (一) 掀起了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主要内容的科学理论学习的新高潮
        (二) 以先进性教育为契机,以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为重点,全面推动了高校党的思想建设科学化进程
        (三) 不断改革和加强了学生党员发展机制和学生基层党组织建设力度,使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迈上新台阶
        (四) 大力加强高校领导班子建设,进一步提高了科学治校理政能力
        (五) 积极推动和谐校园与大学文化建设,开辟了高校党建科学化新境界
    二、新形势下高校党的建设面临的冲击与挑战
        (一) 新世纪新阶段高校党的建设面临着新的挑战
        (二) 当前高校党的建设存在的现实问题
第三章 高校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基本内涵及其价值意蕴
    一、高校党的建设科学化任务的提出及其基本内涵
        (一) 高校党的建设科学化任务的提出及其动因
        (二) 高校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基本内涵及其价值意蕴
    二、高校党的建设科学化的目标要求
        (一) 切实提高高校党组织的政治理论水平,实现理论建设创新化
        (二) 高校育人、党建为魂,实现思想建设入本化
        (三) 始终保持高校党组织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实现党风建设清廉化
        (四) 着力造就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实现选人用人制度化
        (五) 不断推进高校党的建设改革,实现领导管理规范化
第四章 提高高校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路径思考
    一、切实坚持以科学理论引领高校党建工作的方向
        (一) 进一步强化形势教育和理论武装,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师生头脑
        (二) 进一步深化对科学发展规律、高等教育规律和高校党建规律的认识和研究,不断构建和完善高校党的建设理论体系
        (三)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
        (四) 进一步开发红色文化资源,以弘扬先进文化、继承光荣传统为重点引领校园精神文明建设
    二、切实坚持以科学制度夯实高校党建工作基础
        (一) 建立健全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和人才培养机制,促进形成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
        (二) 健全和完善高校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实现高校科学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和政策环境
        (三) 建立和完善高校权力运行制约监督机制,不断拓展和增强制度反腐的广度和力度
        (四)不断加强高校党内基层民主制度建设,切实维护师生党员群众的民主权利
    三、切实坚持以科学方法激发高校党建工作生机活力
        (一) 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突出办学特色为着力点,不断增强党组织的活力
        (二) 以创新大学生党员发展机制为基础,切实提高高校党员队伍建设科学化水平
        (三) 以党风廉政建设为关键,推动形成以党风促校风带学风的良性互动机制
        (四) 以创优争先为实践抓手,不断创新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方式和活动方式
        (五) 以信息网络化建设为突破点,不断提升高校党建工作的广泛性和现代性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10)中国高校行政领导权力运行监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0 引言
    0.1 研究问题的背景
    0.2 研究的动机与目标
    0.3 国内外研究现状
        0.3.1 大学权力运行的研究
        0.3.2 国际关于教育腐败的界定及其治理经验
        0.3.3 国内关于高校腐败问题及权力运行监控的研究情况
    0.4 基本理论阐释
        0.4.1 腐败与权力监控
        0.4.2 治理与治理结构
        0.4.3 利益相关者理论
    0.5 研究的内容和结构
    0.6 研究方法
1 中国高校领导权力的理论阐释
    1.1 高校领导权力构成要素
        1.1.1 二元权力结构论
        1.1.2 三元权力结构论
        1.1.3 多元权力结构论
    1.2 高校领导权力的内涵
        1.2.1 政治权力的内涵
        1.2.2 行政权力的内涵
        1.2.3 学术权力的内涵
    1.3 高校领导权力的内在逻辑
        1.3.1 政治权力的主导与制约
        1.3.2 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对立统一
        1.3.3 政治权力、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失衡与平衡
    1.4 高校行政领导权力的困境
        1.4.1 高校行政领导权力的相对封闭性
        1.4.2 高校行政领导权力的相对集中性
        1.4.3 高校行政领导权力的相对随意性
2 中国高校管理体制与领导权力的流变
    2.1 中国高校管理体制的演变
        2.1.1 校长负责制
        2.1.2 党委领导下的校务委员会负责制
        2.1.3 党委领导下的以校长为首的校务委员会负责制
        2.1.4 党的“一元化”领导
        2.1.5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
        2.1.6 试行校长负责制
        2.1.7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2.2 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研究
        2.2.1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内涵
        2.2.2 党委领导与校长负责之间的关系
        2.2.3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存在的问题
        2.2.4 《关于普通高校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的影响
    2.3 大学章程对高校领导权力的架构影响
        2.3.1 大学章程建设的进展情况
        2.3.2 对高校领导权力架构的影响
3 中国高校行政领导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分析
    3.1 高校行政领导权力运行监控的主体分析
        3.1.1 上级机关
        3.1.2 高校党的委员会
        3.1.3 高校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
        3.1.4 高校学术机构
        3.1.5 高校行政监察部门
        3.1.6 高校审计部门
        3.1.7 高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工会
        3.1.8 社会组织和公众
    3.2 高校行政领导权力运行监控的客体分析
        3.2.1 采购权
        3.2.2 招生权
        3.2.3 科研经费管理权
        3.2.4 财务管理权
        3.2.5 基建、维修工程管理权
        3.2.6 校办产业管理权
    3.3 现行高校行政领导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分析
        3.3.1 党内监督机制
        3.3.2 行政监督机制
        3.3.3 民主监督机制
        3.3.4 舆论监督机制
4 中国高校行政领导权力运行问题透视
    4.1 高校行政领导权力非正确运行的主要形式
        4.1.1 专权
        4.1.2 越权
        4.1.3 侵权
        4.1.4 以权谋私
        4.1.5 谋取特权
    4.2 高校行政领导权力非正确运行的重点领域
        4.2.1 基建工程领域的腐败
        4.2.2 采购领域的腐败
        4.2.3 招生领域的腐败
        4.2.4 财务管理领域的腐败
        4.2.5 校办产业领域的腐败
        4.2.6 后勤保障领域的腐败
    4.3 高校行政领导权力运行领域中腐败行为的特点
        4.3.1 发案部位相对集中,领导干部涉案较多
        4.3.2 窝案、串案多发
        4.3.3 贪污、受贿案件居多
        4.3.4 社会影响极坏
    4.4 高校行政领导权力滋生腐败问题的动因
        4.4.1 客观原因
        4.4.2 主观原因
5 国外大学领导权力监控的经验及启示
    5.1 美国高校管理体制制衡分析及其经验启示
        5.1.1 美国高校管理体制制衡分析
        5.1.2 美国高校管理体制制衡的启示
    5.2 英国高校管理体制制衡分析及其经验启示
        5.2.1 英国高校管理体制制衡分析
        5.2.2 英国高校管理体制制衡的启示
    5.3 德国高校管理体制制衡分析及其经验启示
        5.3.1 德国高校管理体制制衡分析
        5.3.2 德国高校管理体制制衡的启示
    5.4 法国高校管理体制制衡分析及其经验启示
        5.4.1 法国高校管理体制制衡分析
        5.4.2 法国高等教育体制制衡的启示
    5.5 日本高校管理体制制衡分析及其经验启示
        5.5.1 日本高校管理体制制衡分析
        5.5.2 日本高校管理体制制衡对我国的启示
    5.6 国外高校行政领导权力监控的做法和经验
        5.6.1 建立独立有效的监督机制
        5.6.2 实行高等教育绩效拨款制和高校问责制
        5.6.3 实行教育听证制度
        5.6.4 对高校的监督工作“有法可依”
        5.6.5 行政监督主体权责明确
6 完善中国高校行政领导权力运行监控的对策
    6.1 高校行政领导权力运行监控的目标与重点
        6.1.1 监控的基本目标
        6.1.2 监控的重点
    6.2 合理有效的高校行政领导权力运行监控前提
        6.2.1 推进高校去行政化进程
        6.2.2 推进高校行政决策民主化透明化
        6.2.3 增强高校行政管理制度的刚性
        6.2.4 强化高校行政权力监督主体的作用
    6.3 构建高校行政领导权力运行立体监控体系
        6.3.1 整合上级机关的监督
        6.3.2 落实高校党委主体责任
        6.3.3 落实高校纪检监察机关监督责任
        6.3.4 改进审计监督
        6.3.5 改进民主监督
        6.3.6 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
    6.4 推进高校行政领导权力运行监控制度创新
        6.4.1 改进高校巡视工作制度
        6.4.2 建立高校重点领域工作专项检查制度
        6.4.3 构建高校行政领导权力廉政清单制度
        6.4.4 健全高校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检查考核制度
结语
后记
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一、中文部分
    二、英文部分

四、深化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全面推行校务公开制度(论文参考文献)

  • [1]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研究[D]. 丛喜权.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2]基于扎根理论的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研究[D]. 梅士伟. 吉林大学, 2020(03)
  • [3]新时期高校党的作风建设常态化研究[D]. 任鹏. 北京科技大学, 2018(02)
  • [4]高校校务公开的运行模式研究[D]. 夏贝. 渤海大学, 2017(08)
  • [5]约束下的变通:县域政府教育治理 ——以中部某县为例[D]. 陈德胜. 南京师范大学, 2016(01)
  • [6]深化高校校务公开 促进高校党风廉政建设[J]. 陈琳. 职业技术, 2016(06)
  • [7]安徽省高等职业院校校务公开研究[D]. 柴建华. 安徽大学, 2016(10)
  • [8]高校党的建设科学化的目标选择及其路径研究[D]. 李贵海. 东北师范大学, 2016(04)
  • [9]浅析深入推行高校校务公开的现实途径及其现代意义——以河海大学为例[J]. 刘江,吴君明. 文教资料, 2015(15)
  • [10]中国高校行政领导权力运行监控研究[D]. 罗春明. 武汉大学, 2015(07)

标签:;  ;  ;  ;  ;  

深化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全面落实校务公开制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