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煤炭股面临机遇

2003年煤炭股面临机遇

一、2003年煤炭行业股票面临机会(论文文献综述)

薄宇宙[1](2020)在《山西省煤炭企业并购动因、特征与效应研究 ——以SX煤炭进出口集团公司为例》文中提出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起,企业并购事件日渐增加。无独有偶,我国煤炭行业同样也经历了多次并购重组。山西省是我国煤炭大省,煤炭产量长期居全国前列,与国内其他省区一样,其煤炭企业也经历了多次并购重组。本文以山西省煤炭企业历次并购事件为研究对象,应用描述统计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基于企业并购相关理论,针对山西煤炭企业历次并购的动因、特征与效应展开深入系统研究,同时以SX煤炭进出口集团公司为例,探究典型煤炭企业并购动因、特征与效应。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与结论如下:(1)应用了文献研究法和比较分析法梳理总结了山西省煤炭企业沿革,将其分为5个阶段,并对每个阶段的并购动因和特征进行深入研究,研究发现动因是多方面,包括获得规模经济优势、降低交易费用、获得多元化经营优势和实现安全生产等;同时,并购呈现多种特征,如政府主导的资源配置,并购类型、并购方式和支付方式的多样化等。(2)运用了比较分析法和描述统计法对山西省煤炭企业每个阶段的并购效应进行分析,发现并购对资本效率提升不明显,但能提升人工效率;大型国有煤炭企业作为并购主体更能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并购可以提升产业集中度;但是频繁并购会导致企业利息费用迅速增加,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3)应用了案例分析、比较分析和描述统计法对SX煤炭进出口集团的并购动因、特征和效应进行分析,发现SX煤炭进出口集团实施并购主要是为了获得规模经济优势和财务协同效应,并购特征是混合并购对该公司扩张企业规模和长期发展具有重大作用。本文进一步丰富了煤炭企业并购的相关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厘清了山西煤炭企业历次并购的动因、特征与效应,可以为煤炭企业的并购决策和利益相关者的相关决策提供依据和借鉴。

马瑞[2](2020)在《煤炭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水平影响因素实证研究》文中认为煤炭是我国的基础能源,是我国能源安全的基石。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煤炭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2019年全国煤炭产量38.5亿吨,比上年增长4.8%左右。煤炭行业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煤企在发展中同样存在很多问题。由于特殊的行业属性和工作环境,煤炭行业担负着比其他行业更重的社会责任。伴随着矿难事故和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人们开始关注煤炭行业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情况。我国煤炭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水平参差不齐,本文对煤炭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水平影响因素的研究,以提升煤炭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水平为目标。论文首先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对我国煤炭企业社会责任履责及其会计信息披露水平的现状、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构建了煤炭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测度,得出了评价指数;从理论上分析了影响煤炭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水平的内外部因素,在此基础之上,选取27家煤炭行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运用其2013~2018年的数据,以煤炭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水平评分结果作为被解释变量,以成长能力、营运能力、经营业绩、财务风险、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5个影响因素作为解释变量,以公司规模、董事会规模作为控制变量,对煤炭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水平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运用统计软件STATA 16.0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多重共线性检测;研究结论表明:成长能力、营运能力、经营业绩均与煤企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水平存在显着正相关关系;财务风险和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煤企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水平存在显着负相关关系。最后,从政府角度、社会角度和企业角度三个层面提出了提高煤炭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水平的对策建议。本文对煤炭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的研究,有助于提升煤炭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水平,并期望通过煤炭企业的自律、社会监督的强化,推动行业的健康发展。也可为国家的宏观管控提供一定的参考。

刘凌云[3](2020)在《燃煤发电项目双因素风险分析及期货对冲模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燃煤发电项目是指以煤炭为燃料,正在规划、建设或已经投产运营的火力发电单元。由于煤炭燃料约占到火力发电生产运营成本的70%,我国煤炭产量70%以上用于发电,燃煤火力发电量又占到我国各类发电总量的70%以上,这“三个70%”的根本问题是煤炭。所以,从宏观层面上讲,国家以什么方式有效配置煤炭资源,如何高效利用煤炭资源,怎样调整能源结构,是摆在政府决策者们面前的重要问题;从微观层面上讲,我国煤炭价格购销市场化所引起的价格波动频次增加和波动幅度不断加大,给我国燃煤火力发电厂的正常生产经营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构成不容忽视的经营风险。认真研究煤炭市场供求关系变化规律及如何规避煤炭价格波动带来的经营风险是燃煤火力发电项目的规划、建设与运营必须考虑的重大问题。在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纲领指导下,火电项目建设面临着硬约束。相反,新能源发电装机呈高速发展态势,水力发电对火力发电影响显着。但水力发电出功不稳定性,给燃煤火力发电项目功率稳定输出产生不可忽视的风险。本论文将煤炭价格波动、新能源发电替代及不稳定性对燃煤火力发电造成的冲击定义为双因素风险。本研究主要从如何利用动力煤期货工具视角深入研究化解双因素风险的对策与方法,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深度探究煤炭价格波动、新能源发电变化与燃煤火力发电出功之间的经济理论关系和数量关系。在理论方面,采用价格波动理论较先进的状态空间模型理论,分析煤炭价格与燃煤火力发电之间、新能源发电与燃煤火力发电、煤炭价格与煤炭社会库存之间的关系特征,选择合适的状态空间模型类型,构建了完善分析模型:实证方面,通过收集了十年以上的煤炭价格指数、煤炭社会库存、新能源发电及燃煤火力发电量的历史数据基础上,经过严谨的经济计量分析,构建了四大计量经济理论模型,检验了双因素风险分析及期货对冲策略诸经济模型的正确性。本论文根据状态空间模型理论和金融期货理论,构建了燃煤火力发电项目煤炭现货和期货库存最优比例模型、双因素风险期货对冲模型。这些模型,为燃煤发电项目运营有效利用煤炭期货对冲策略提供了理论基础。根据状态空间模型理论,量化分析我国煤炭价格、新能源发电与煤炭社会库存及火力发电量之间的数量关系,以此研判煤炭价格走势、煤炭社会库存变化、煤炭火力发电变化情况,合理安排煤炭库存,以及煤炭实际库存与虚拟库存比例关系,并在煤炭期货市场上开展套期保值交易,达到规避煤炭价格波动风险和降低生产经营成本的目的。基于上述思想及思路,研究内容具体包括以下五个主要部分:(1)燃煤发电项目双因素风险的成因。本研究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并结合生产实际,深入分析了燃煤发电项目建设与运营中面临的经营管理问题,认为我国煤炭购销市场化而加剧了煤炭价格的波动,给煤炭消费和生产者带来了很大的经营风险,随后分析了引起煤炭价格波动的诸多因素及深层次的原因;同时研究了新能源发电替代及出功不稳定性对燃煤火力发电产生的冲击及原因分析,准确定义为“双因素”及“双因素风险”,为论文展开研究奠定了逻辑基础。(2)对本研究起到支撑作用的相关基础理论综述。把经济波动理论及价格波动理论引入到煤炭现货市场、期货市场价格波动分析中;根据经济滤波理论,对经济变量进行滤波整理,为得到构建模型所需要的数据提供了处理分析方法;运用协整理论实证分析了模型的正确性;期货套期保值理论,为本论文研究的核心问题——期货对冲策略模型提供理论支持;状态空间模型理论是本论文主要模型构建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手段。(3)双因素风险识别及影响要素研究。应对风险必须准确分析风险源问题,本论文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进行风险分析,在供给方面,煤炭价格波动是主要因素,影响很大;在需求方面,对煤炭火力发电量影响较大的因素中,就波动性而言,新能源发电的不稳定性,是主要因素。本论文将煤炭价格波动和新能源发电不稳定性这两个变量风险定义为煤炭火力发电项目运营中的“双因素风险”。(4)构建燃煤发电项目双因素风险期货对冲模型。依据模型构建的总体思路,运用状况空间模型理论,针对煤炭价格与燃煤火力发电之间的关系特征、新能源发电与燃煤火力发电之间关系特征,构建了煤炭价格对火力发电量影响的理论模型及煤炭价格对库存影响模型,新能源发电量变化对燃煤发电量影响的理论模型,建立了煤炭现货实际库存与虚拟库存理论模型,得到了双因素风险期货对冲模策略模型。(5)模型实证研究和燃煤火力发电项目案例应用分析。建立“煤炭价格波动与火力发电量变动”、“新能源发电不稳定与火力发电量变动”、“煤炭价格波动和新能源发电不稳定与火力发电量”、“煤炭价格波动与煤炭社会库存量”的实证模型。最后选取了江苏某火电项目案例,验证了本论文分析方法及模型应用的合理性及有效性。为我国燃煤火力发电项目运营中开展类似业务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操指导。

张尊[4](2020)在《山煤国际资产剥离行为探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的企业为了扩大市场规模,提高自身综合实力,选择并购或多元化经营。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物资紧缺,市场“供小于求”,各行各业竞争少、利润高,这为多元化发展提供了特定的土壤,大多数企业采取多元化战略占领市场,但缺乏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品牌和业务。然而,随着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特别是在金融危机发生以后,企业由于前期盲目扩张而导致企业债务成本加重,盈利能力下降。在此背景下,为了摆脱经营困境,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剥离不适合自身长期发展战略、没有成长潜力或影响企业整体发展的业务,使企业集中发展更具战略意义的核心业务,从而改善企业的财务状况,提高核心竞争力。在资本市场上,资产剥离是一种战略退出行为,多发生于多元化失败或者多元化过度的企业,有大量的案例证明资产剥离能够使企业回归核心业务,合理配置资源,带领企业扭亏为盈。一直以来,资产剥离理论都是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企业战略重组的重点课题之一。学术界对于资产剥离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基础理论分析、资产剥离的动因、资产剥离的绩效等领域,大多数学者认为资产剥离行为既是企业基于业务调整的一种价值创造行为,又是一种以盈余管理为出发点的短期行为。通过对大量文献案例的研究,本文认为资产剥离对提高企业资源效率,改善企业财务困境,改变企业发展战略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但由于企业对资产剥离行为的错误理解,很多企业也存在粉饰财务报表,保住上市资格的动机。由于资产剥离相关应用进入我国资本市场的时间较短,无论是实践经验还是理论基础都相对匮乏,致使我国企业管理者对资产剥离行为的理解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所以说,如何将资产剥离行为理论合理地应用于我国资本市场是我国学者进一步深层次探究的重点。综合来看,资产剥离是否只是企业的一种短期自保行为,应该取决于企业为何剥离、如何剥离以及最终效果的判定。基于此,本文将在相关理论研究上,结合我国国情着重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资产剥离动因、方式选择问题,并以山煤国际的资产剥离情况为基本案例进行研究,为我国资产剥离理论研究有所贡献。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法,以山煤国际的战略性资产剥离为研究对象,从归核化理论、生命周期理论、效率理论、交易成本理论四个方面剖析企业实施资产剥离行为的动因,对其资产剥离实施过程中剥离方式、剥离过程进行分析,并通过分析财务指标和事件分析法对企业资产剥离行为效果进行评价。最后分析得出,山煤国际实施的资产剥离是着眼于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性剥离,针对现有资源和潜在资源,合理配置,实现资源价值最大化,但山煤国际一味缩减规模,忽视新型技术的研发,阻碍了企业转型发展。据此,本文作者对上市公司进行资产剥离行为提出以下建议:企业在利用资产剥离整合资源时应当基于战略发展的角度审视经济环境的变化,关注自身经营状况和管理模式,把握好时机与方式,主动剥离亏损业务,退出不擅长的领域,将企业资源投入到更具增长潜力的业务中,加大对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力度;切记不能把资产剥离当作是粉饰报表的手段,这样只会“治标不治本”,立足于企业可持续发展才能实现质的飞跃;对于煤炭行业这一特殊领域,企业更要抓住资产剥离带来的转型发展机会,大力调整产能结构。

程思瑞[5](2020)在《中国神华高派现股利政策的财务效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股利分配政策长期以来备受关注,是企业股利分配的核心要点。不仅与企业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有着直接联系,同时也关系着企业未来的发展。近年来,证监会针对企业派现这一事件发布了一系列规定,其中影响较大的是半强制性分红。随着我国股票市场的快速发展,部分上市公司开始利用高派现股利政策操控公司资金,而我国现阶段对于高额派发现金股利行为相关的规定较为匮乏。由于企业的股利政策涉及多方利益主体,因此不同的股利政策对公司产生的财务效应会有所不同,对股东们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这就使得多方主体之间产生了利益冲突,各自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而操纵股利政策,最终可能损害公司以及中小投资者们的利益。首先,本文对有关股利政策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阐述,同时还对分析中需要运用的相关理论进行了详细介绍;其次,对中国神华高派现的背景以及动因进行介绍;最后结合财务指标分析法及事件研究法对高派现后产生的财务效应进行研究,对于产生的效应从正效应和负效应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并以上文分析为基础从公司层面和外部监管政策层面,对中国神华股利政策提出相关建议。通过研究发现,中国神华此次实施的高派现股利政策利弊共存,虽然通过减少闲置资金,降低了公司的代理成本,但同时也对公司的财务策略产生了不利影响,还使得中小股东的利益受到了损害。本文将通过对中国神华高派现财务效应的分析,为其他上市公司在股利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及后续公司经营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提供探索方向,最后对公司经营及保障中小投资者利益等方面提供有效的建议。

苏梦颖[6](2020)在《中国煤炭能源国际定价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特点决定了煤炭将在一次性能源生产和消费中占主导地位。尽管中国的煤炭储量总量很大,但随着改革开放40年,经济快速增长所产生的能源消耗已经导致煤炭资源供给压力增大,资源枯竭趋势正在快速显现。目前中国煤炭的储产比仅为38年,远低于世界132年的平均水平。虽然近年来中国加强了能源结构调整的力度,提高清洁能源消费的比例,但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非化石能源还不能完全替代化石能源,煤炭能源的消耗仍将维持较高的比例,煤炭作为中国的长期主要能源的地位不会改变。能源的加速消耗以及资源与环境保护的迫切需要导致中国从2009年开始成为煤炭净进口国,现已成为全球最大煤炭进口国。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格局下,中国大宗商品国际定价权缺失已成为众所周知的现象,无论作为全球最大的进口国还是出口国,中国在大宗商品国际贸易中始终均缺乏国际定价影响力,常常是国际交易价格的被动接受者,长期被国际大宗商品定价体系边缘化,并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煤炭进口国,在未来仍存在持续性的煤炭需求,我们应当以史为鉴,未雨绸缪,积极争取煤炭国际定价权,避免中国陷入国际能源价格大幅波动的影响当中。因此探讨如何取得中国煤炭能源的国际定价权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取得中国煤炭国际定价权。分析核心问题,首先必须了解定价权的形成机理以及作用机制,因此核心问题分为三个子问题,子问题1,从影响因素视角分析定价权形成机理。子问题2,中国煤炭的国际地位和定价权现状。子问题3,从现货和期货市场视角研究影响定价权的传导机制。在解决以上问题之前,我们考虑到中国在未来是否仍存在持续性的煤炭需求和进口是争取定价权的逻辑前提,因此有必要对中国煤炭需求和进口趋势进行讨论。遵循问题导向,本文的研究思路为:首先对煤炭定价权的产生、煤炭定价权与市场势力的关系、煤定价权与煤炭期货市场的关系,煤炭现货市场与煤炭期货市场之间的关系从理论上分析其影响机制;其次,对中国煤炭未来趋势进行实证分析,以验证本文对于中国煤炭定价权研究的必要性;再次,采用面板数据,从市场势力视角研究中国煤炭在全球煤炭贸易市场的定价权现状;然后,对中国煤炭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价格的短期和长期动态关系进行研究,探究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之间的关系;接着,从时间序列实证研究角度,分析中国煤炭在全球期货市场上的定价影响力,以综合考察中国是否同时具有期货市场上的定价权;最后,根据分析所得结论,为加强中国煤炭国际定价权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本文共有9章内容,首先进行理论基础的梳理,然后按照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思路撰写实证章节。第一,从供求定价理论开始,从理论上对定价权、市场势力、期货市场产生的脉络及研究必要进行了理论分析。第二,接下来是四章主体实证,中国争取煤炭定价权的必要性的实证分析、中国在全球煤炭现货市场上的定价权研究、中国煤炭市场和期货市场动态关系研究、中国在全球煤炭期货市场上的定价影响力研究。最后为结论总结和政策建议。按照这个思路,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第1章到第4章的内容。第1章是绪论,主要内容为背景、章节安排和创新点等,第2章是理论梳理和文献综述,对本文涉及的理论知识和前人的研究进行了梳理,找出优点与不足,并针对不足之处,展开研究。第3章是对全球及中国煤炭市场现状的研究。第4章根据前述章节的研究论述了中国煤炭定价权的形成及构建,对中国煤炭定价权影响因素及传导路径做了分析,为后续实证研究提供思路及理论依据。第二部分为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主体部分。包含第5章至第8章内容。第5章,首先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并将环境库茨涅兹曲线纳入进来,重新预测煤炭需求峰值,考察中国树立和争取煤炭能源定价权的现实需要。本章运用煤炭消费EKC曲线空间计量模型对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域的面板数据进行了煤炭需求拐点测算。同时,构建了ARMA模型,对中国煤炭进口总量进行回归分析,以此对未来中国煤炭进口量的走势做出合理预测。本章对中国未来煤炭需求趋势做出了两个判断:第一,2013年并非煤炭需求下降拐点,若按6.5%的年均GDP增长率,在2037年才会达到煤炭需求拐点。第二,未来几年,中国煤炭进口量会处于上升状态。既然中国未来一定时期内处于煤炭需求上升期、煤炭进口增长期,煤炭价格的巨幅波动将会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和国家能源供给,因此,积极研究中国煤炭市场的国际定价权现状已刻不容缓。第6章,从市场势力的视角,分析全球主要煤炭进出口国贸易情况以及中国主要煤炭进出口国在中国市场上的竞争关系。以煤炭价格为例采用面板数据,利用PTM模型估算了全球主要进出口大国的市场势力,并基于PTM的结果选择进一步对中国煤炭进出口的市场势力建立了基于剩余需求弹性模型的SMR模型。结果表明,在PTM模型框架下,澳大利亚、印尼、俄罗斯、中国均在煤炭出口市场中市场势力显着,具有煤炭出口定价权。煤炭进口市场中,仅中国拥有较弱的煤炭定价权,印度、韩国、日本均没有煤炭定价权。煤炭国际贸易在主要煤炭出口市场均具有较强的议价能力,属于卖方市场。煤炭出口贸易中,优势出口国可以通过汇率的传导在目标市场进行差别化定价,进而表现为在目标出口国拥有市场势力。煤炭进口贸易中,日本和韩国不存在市场势力与其煤炭完全依赖进口有密切关系。印度不存在市场势力,印度国内煤炭价格的上涨会导致进口价格的上涨,进而使得印度进口商的收益减少。以上结论反映了进口国在煤炭贸易上的弱势地位,同时也反应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煤炭能源产业落后的事实。由于本文主要侧重研究中国的市场定价权,第6章在通过进口商的PTM模型测度得到中国具有国际煤炭影响力后,选择了进一步构建基于Lerner指数理论的修正后的剩余需求弹性模型SMR,通过纳入更多变量对中国的进口定价权进行补充实证。结合PTM模型及SMR模型的实证结果,对中国煤炭的国际定价权的整体评估如下:第一,中国对印尼煤炭进口有市场势力,对澳大利亚的煤炭进口没有绝对市场势力。第二,在市场势力PTM及SMR模型下,影响煤炭进出口价格的主要因素是美元汇率、煤炭替代品如天然气等能源的价格、双方国家的GDP增长率、运输距离和进口国的需求弹性因素等。第三,在整个煤炭国际贸易市场中,中国具有一定的卖方市场势力,但中国煤炭出口量很少,主要集中在亚洲国家。在中国煤炭出口的十一个主要目标市场上,除印尼外,均存在市场势力,由于目标出口国仅是亚洲国家,且出口量较小,可以认为,中国拥有亚洲范围内的煤炭出口定价权。可以成为全球煤炭能源定价的重要力量。第7章,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煤炭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的影响机制,通过建立模型,实证研究了中国煤炭期货市场价格与现货市场价格的动态关系,考察煤炭期货市场的价格是否能够引导现货市场价格。本章运用2013-2019年的1521组日度时间序列数据,将中国郑州动力煤市场价格对秦皇岛动力煤现货价格先后进行了单位根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协整检验、VAR向量自回归模型回归、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分析等,发现中国动力煤期货和中国动力煤现货的变动具有联动效应,他们在短期和长期内都存在稳定的动态联系。期货市场对现货市场价格有引导作用。说明中国动力煤现货价格和动力煤期货价格互为影响,中国煤炭期货市场已经具备价格发现功能。这为进一步研究中国煤炭期货市场的国际定价影响力提供了重要基础。第8章,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期货市场与定价权之间的互动机制,然后通过理论分析构建了一个金融市场视角下的价格传递理论模型,并对期货价格的传递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对中国煤炭期货市场的定价影响力与欧洲ICE理查德湾煤炭期货市场及ICE鹿特丹煤炭期货市场进行系统的比较研究。本章选取ICE南非理查德湾煤炭期货、ICE荷兰鹿特丹煤炭期货、中国郑州动力煤期货三个品种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和广义谱分析方法对2013年-2019年间共1940组期货价格日度数据进行分析,实证显示中国郑州动力煤期货市场与ICE南非理查德湾煤炭期货市场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二者之间存在单向的价格引导关系,ICE南非理查德湾煤炭期货市场对中国郑州动力煤期货市场的影响更大。中国郑州动力煤期货市场与ICE荷兰鹿特丹煤炭期货市场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二者之间存在单向的价格引导关系,但中国郑州动力煤期货市场对ICE荷兰鹿特丹煤炭期货市场的影响非常微小。研究表明,中国缺乏与第一大进口国地位相匹配的定价权优势。最后一部分为第9章,为全文的总结部分。对前面每章的研究进行了总体总结,针对总结的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并针对本文研究的不足,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基于上述研究工作,本文针对性地提出四点政策建议。第一,整合与完善中国煤炭产业链,规范煤炭现货市场;第二,实施企业联盟,争取国际价格谈判优势;第三,提高煤炭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的信息有效性;第四,健全中国煤炭期货市场,参与国际煤炭定价,形成权威的国际煤炭基准价,积极打造国际煤炭定价中心。经过深入思考和总结后,笔者认为本文存在如下三个创新点:1.研究方法上的创新。本文较合理地将包含三次项的EKC曲线纳入空间计量模型,并以此预测煤炭需求峰值(拐点)。使用逻辑及高斯曲线的研究中,大多忽略了空间因素。经济增长对煤炭需求的影响同样缺乏细致讨论,本文试图引入EKC这一经验假说并对其验证。结合EKC与空间计量的研究中,或不直接涉及煤炭消费需求,或将EKC中经济增长对因变量的倒N型关系以简单的倒U型关系取代,本文将三次项纳入模型可以得到更为稳健的估计与预测。2.研究视角上的创新。从现货及期货市场两个视角测度中国煤炭国际定价权。相关研究通常只关注现货市场或期货市场中单个市场的定价权,而忽略了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本文基于市场势力相关理论与计量经济学方法,不仅对中国在煤炭现货市场是否具有市场势力进行了检验,还对中国煤炭期货市场对全球其它主要期货市场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同时研究了煤炭现货价格和期货价格间的动态关系,从而能够更全面地测度中国煤炭能源国际定价权。3.研究内容上的创新。由于西方发达国家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替代品,或者拥有交易中心左右煤炭相关金融产品价格,对于煤炭定价权研究相对较少。中国学者则多侧重于石油、天然气等能源领域。本文展开对中国煤炭定价权的直接研究,是对能源定价权相关文献的有益补充,也能为解决中国能源结构现实问题提供参考。

吴倩倩[7](2019)在《生命周期视角下煤炭企业筹资战略研究 ——以大同煤业为例》文中研究指明能源始终是全球关注的热门话题,煤炭资源对于带动我国经济发展有着功不可没的贡献。虽然在当前煤炭行业面临着新能源的快速发展、节能减排的压力,但短期内,煤炭作为我国能源的主导地位暂时不可动摇。我国“十三五”规划提出了绿色发展方向,煤炭企业如何升级转型、脱离困境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煤炭行业是典型的资金密集型行业,推进清洁型煤炭的生产研发与其他转型建设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因此,研究煤炭企业的筹资战略是具有现实意义的。企业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企业和有机体一样会经历成长、成熟、衰退的生命特征变化。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企业的盈利能力以及资金需求也不同。如果仅仅研究企业的筹资战略,而忽视了其成长规律,将带来很大的局限性。因此,将生命周期嵌入筹资战略进行研究更具有科学性。本文以生命周期视角研究筹资战略,对大同煤业进行案例分析。以20072017年煤炭行业的全部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财务战略矩阵划分企业生命周期,进行煤炭企业生命周期与筹资战略相关性检验。通过实证研究,认为煤炭企业生命周期与筹资战略具有相关性,以此佐证利用财务战略矩阵划分煤炭企业生命周期具有可行性,为案例研究的生命周期划分方法奠定基础、提供依据。在此基础上,利用财务战略矩阵划分大同煤业自上市以来20062017年的生命周期,对不同阶段的筹资战略进行分析。从筹资方式及资金使用情况、资本结构、筹资战略的经济后果这三方面展开分析。以实证研究选取的全部煤炭企业作为行业均值样本,通过对大同煤业的各项指标和行业均值进行对比,试图寻找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筹资战略对其经营业绩的影响。研究发现大同煤业在成熟期阶段,采取稳健型加防御型的筹资战略,保守经营,未充分利用财务杠杆进行筹资;在衰退期却采用扩张型的筹资战略,加大投资,逆周期而动。本文认为大同煤业在当前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应当采取扩张型加稳健型的筹资战略。站在未来之巅,反思大同煤业在生命周期各个阶段中筹资战略的成败得失,无疑对于应对下一轮周期更具现实意义。

张言方[8](2019)在《政策传导下中国煤炭价格波动及其宏观经济效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中国经济发展从“高增长”进入“高质量”的新常态,作为能源主体的煤炭价格波动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也越来越凸显。同时,当前我国煤炭价格政策短期内似乎有利于平抑煤价波动,但其长期传导影响及经济运行风险具有较大不确定性。因此,本文以煤炭价格波动为研究对象,深入剖析价格政策对煤价波动的传导影响,科学评估当前我国煤炭价格政策的效力,同时进一步分析不同煤炭价格政策传导下煤价波动的宏观经济效应,以避免陷入“价格波动失常-政府强制干预”的恶性循环。本文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中国煤炭价格波动的趋势及特征分析部分,本文对照分析我国煤炭价格的波动趋势及政府采取的价格政策,得出我国煤炭价格波动是煤炭市场自发调节和政府干预共同导致的。同时,本文采用EEMD方法对我国煤炭价格波动的周期性和结构性特征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煤炭价格波动会受到长期趋势、短期市场供需变动引发的高频变量和关键政策调控等重大事件引发的低频变量的综合影响,其中低频变量对煤炭价格波动的解释能力最为显着;同时,煤炭价格调控政策与低频变量的波动结构紧密相关,且可能会对煤炭价格波动产生影响作用;此外,本文采用ARIMA模型预测出2019-2020年我国煤炭价格将保持小幅下降的态势。在中国煤炭价格政策对煤价波动的传导机理部分,本文按照政策发布主体、政策目标和政策工具等构建出中国煤炭价格政策的分析框架,将煤炭价格政策划分为直接定价政策和间接控价政策,然后按照政策工具的特点设计出不同煤价政策的代理变量,可靠性检验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代理变量的长期波动趋势是符合我国煤炭工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的。鉴于此,本文采用GMM模型深入分析了我国煤炭价格政策对煤炭价格波动的传导效应,并根据预期理论估算出各种政策工具的前瞻性水平,其主要研究结论为:一是2008-2017年期间政府实施的直接定价政策均会对煤炭价格波动发挥抑制作用,并且政府可选择合适的长短期政策工具及政策组合来优化政策调控方案,进而最大化提高直接定价政策的有效性;二是与市场供需的调节作用相比,产量控制政策在短期并不会带来煤炭价格的大幅提升,这为该政策的有效性提供了支持性证据;三是无论实施的间接控价政策是否能有效抑制煤价波动,政策联合发布均会强化政策实施效果;四是不同政策工具的选择会直接影响煤炭价格政策的前瞻性,并且政策发布方式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政策的前瞻性水平产生影响。在政策传导下中国煤炭价格波动的宏观经济效应情景仿真及方案设计部分,本文基于构建的DSGE模型采用情景分析方法设计出无政策干预的基准情景、中长期合同政策情景、去产能政策情景和市场结构调整政策情景,DSGE仿真结果表明:政策干预会扭曲煤炭供需或其他因素对煤炭价格的传导效应,且中长期合同政策传导下煤价波动对宏观经济的冲击影响被减弱,但去产能政策和市场结构调整政策传导下,上述冲击影响会被强化;同时,不同于中长期合同政策和市场结构调整政策,去产能政策会在长期带来总产出下降,这部分总产出损失可反映出实施该政策的经济成本。此外,间接控价政策对煤炭价格的冲击作用明显弱于市场供需的自发调节,同样地其对宏观经济变量的冲击影响也明显小于后者。最后,基于上述研究成果,本文得出中国煤炭价格调控方案,即政府应客观评估中长期合同政策对平抑煤价发挥的长短期作用,灵活选择政策工具及联合发布方式以提高政策的前瞻性水平,同时可适度加大去产能政策和市场结构调整政策力度,引导和规范煤炭供需双方的市场化交易行为,以合理平抑煤价波动、有效治理煤炭产能过剩和快速提升煤炭市场化程度。该论文有图38幅,表32个,参考文献203篇。

陈萍[9](2019)在《煤炭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影响因素研究》文中提出伴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上市公司公布的盈余已成为政府、投资者及其他利益相关主体在投资决断时参照的关键信息。煤炭行业是国民经济稳步运行的中流砥柱,其企业盈余状况更是受到相关各方的高度关注。煤炭上市公司过度的盈余管理行为会直接影响财务报告的真实性,进而影响到相关各方的决策与判断和企业长远发展。研究煤炭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及其影响因素,对规范盈余管理行为及促进煤炭上市公司健康发展有较好的理论意义及实践意义。本文在总结国内外相关文献和理论的基础上,对盈余管理的概念做了界定,从理论上分析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机、手段、影响因素及其对公司的影响;以煤炭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为被解释变量,包括可操控性应计利润和综合真实盈余管理两个指标,运用因子分析法从内部治理和财务状况两个方面选取了指标,并加入了外部因素两个指标作为解释变量,指标分别是高管持股比例、董事会持股比例、监事会持股比例、资产负债率、净资产增长率、权益净利率、权益乘数、实际控制人性质和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以公司规模和上市年限为控制变量;通过理论分析提出了9项研究假设,并构建了回归模型;以沪深两市煤炭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2012-2017年度数据进行实证回归和分析。结果表明,实际控制人性质、权益净利率、权益乘数及资产负债率对煤炭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具有正向影响作用;董事会持股比例、监事会持股比例对煤炭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具有负向影响作用。从加快推进煤炭上市公司国有股减持,分散股权;强化煤炭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制衡机制;建立健全煤炭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规范政府行为,理顺政企关系;强化外部监管等方面提出了抑制煤炭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对策建议。

李蒙苏[10](2019)在《基于战略视角的红阳能源并购沈阳焦煤绩效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煤炭行业产能过剩,煤炭价格波动较大,对其他相关联产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威胁着经济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基于此,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并于2018年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煤炭企业兼并重组转型升级的意见,鼓励煤炭企业转型升级。论文在此背景下,探究煤炭企业到底是否能够通过并购重组寻求出路,并以具体的案例分析并购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就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而大多数研究止步于绩效表现,没有从战略角度去评价并购给企业各个层面带来的影响,也没有探究并购后企业各个阶段的目标是否实现。因此,论文立足于战略视角,分析红阳能源并购沈阳焦煤,转变为大型煤电一体化上市公司的战略决策过程,不仅符合企业实际情况,而且也能为其他类似企业提供借鉴。论文首先阐述了并购、并购绩效和战略相关的概述和理论,然后分析煤炭行业目前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指出战略并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分析将战略引入煤炭企业并购绩效评价的必要性。接着指以红阳能源并购沈阳焦煤为例,采用SWOT分析法,从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四个方面对红阳能源战略转型进行分析,然后分析公司选择并购决策的原因。接着描述公司的并购过程,并介绍公司对经营战略、人力资源、组织结构和文化方面的整合情况。最后对短期、中期、长期和最终目标进行检验,并得出结论:第一,市场反应良好,短期绩效为正;第二,对赌协议基本完成,中期目标实现;第三,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内部业务和财务指标均得到改善,但企业成长能力仍然欠缺;第四,经济增加值虽为负数,但自并购后显着提升,公司经营状况逐渐改善。最后,针对红阳能源并购沈阳焦煤和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其他类似企业将来可能遇到的问题,从监管部门、相关机构和企业三个方面出发,为红阳能源和其他煤炭企业今后的并购重组和转型升级提出战略建议。

二、2003年煤炭行业股票面临机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003年煤炭行业股票面临机会(论文提纲范文)

(1)山西省煤炭企业并购动因、特征与效应研究 ——以SX煤炭进出口集团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并购动因的相关研究
        1.2.2 并购效应的相关研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2 企业并购相关概念及基本理论
    2.1 企业并购相关概念
    2.2 企业并购类型
    2.3 企业并购动因与效应
        2.3.1 并购主要动因
        2.3.2 并购主要效应
    2.4 本章小结
3 山西省煤炭企业并购的沿革、动因与特征分析
    3.1 山西省煤炭企业并购沿革
        3.1.1 山西省煤炭行业和企业发展概况
        3.1.2 山西省煤炭企业并购沿革
    3.2 山西省煤炭企业并购的动因分析
        3.2.1 山西省煤炭企业历次并购的动因分析
        3.2.2 山西省煤炭企业历次并购的动因总结
    3.3 山西省煤炭企业并购的特征分析
        3.3.1 山西省煤炭企业历次并购的特征分析
        3.3.2 山西省煤炭企业并购特征总结
    3.4 本章小结
4 山西省煤炭企业并购效应分析
    4.1 效率效应分析
        4.1.1 资本效率效应分析
        4.1.2 人工效率效应分析
    4.2 经营协同与财务协同效应分析
        4.2.1 经营协同效应分析
        4.2.2 财务协同效应分析
    4.3 多元化优势与战略调整效应分析
        4.3.1 多元化优势效应分析
        4.3.2 战略调整效应分析
    4.4 技术创新、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效应分析
        4.4.1 技术创新效应分析
        4.4.2 安全生产效应分析
        4.4.3 环境保护效应分析
    4.5 行业与社会效应分析
        4.5.1 行业效应分析
        4.5.2 社会效应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典型案例分析——以SX煤炭进出口集团公司为例
    5.1 SX煤炭进出口集团公司简介
    5.2 SX煤炭进出口集团公司并购历程介绍
    5.3 SX煤炭进出口集团公司借壳上市并购动因和特征分析
        5.3.1 并购过程始末
        5.3.2 SX煤炭进出口集团公司的并购动因
        5.3.3 SX煤炭进出口集团公司的并购特征
    5.4 SX煤炭进出口集团公司并购效应分析
        5.4.1 经营协同效应
        5.4.2 财务协同效应
        5.4.3 战略调整效应
        5.4.4 技术创新效应
        5.4.5 对行业集中的贡献
    5.5 本章小结
6 研究结论、建议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建议
    6.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2)煤炭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水平影响因素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思路
2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相关理论综述
    2.1 社会责任概述
        2.1.1 社会责任的界定、内涵和特点
        2.1.2 企业社会责任履责评价
        2.1.3 企业社会责任履责与财务绩效关系
    2.2 会计信息披露概述
        2.2.1 会计信息披露的定义
        2.2.2 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动因与必要性
        2.2.3 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和方式
        2.2.4 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水平评价
    2.3 相关理论
        2.3.1 利益相关者理论
        2.3.2 可持续发展理论
        2.3.3 信息不对称理论
        2.3.4 企业声誉理论
3 煤炭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现状及存在问题
    3.1 煤炭企业社会责任履责现状
        3.1.1 我国煤炭行业发展状况
        3.1.2 煤炭企业社会责任履责现状
    3.2 煤炭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现状及存在问题
        3.2.1 煤炭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现状
        3.2.2 煤炭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存在问题
4 煤炭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水平评价
    4.1 煤炭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水平评价指标的构建
    4.2 煤炭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水平测度
    4.3 煤炭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水平分析
        4.3.1 总体评价
        4.3.2 分项评价
5 煤炭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影响因素实证研究设计
    5.1 理论分析
        5.1.1 外部影响因素
        5.1.2 内部影响因素
    5.2 研究假设
        5.2.1 财务特征与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
        5.2.2 经营业绩与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
        5.2.3 财务风险与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
        5.2.4 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
    5.3 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5.4 变量选择
        5.4.1 被解释变量
        5.4.2 解释变量
        5.4.3 控制变量
    5.5 模型构建
6 实证结果检验与分析
    6.1 描述性统计分析
    6.2 相关性分析
    6.3 实证检验
        6.3.1 多元回归分析
        6.3.2 多重共线性检测
        6.3.3 异方差检验
    6.4 实证结果分析
7 提高煤炭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水平的对策建议
    7.1 政府角度
        7.1.1 加强社会责任与会计信息披露的法律法规建设
        7.1.2 设立专门的社会责任与会计信息披露评价机构
    7.2 社会角度
        7.2.1 促进行业协会成长
        7.2.2 行业协会引导制定社会责任与会计信息披露的指导方针
        7.2.3 鼓励社会公众对煤炭企业进行监督
        7.2.4 建立社会责任的会计信息披露第三方审计制度
    7.3 企业角度
        7.3.1 强化企业自身规避财务风险的能力
        7.3.2 提高煤炭企业社会责任的会计信息披露水平意识
        7.3.3 建立企业自律机制
        7.3.4 优化会计人员知识结构,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
8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3)燃煤发电项目双因素风险分析及期货对冲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径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技术路径
    1.4 主要创新点
第2章 相关基础理论研究
    2.1 波动理论
        2.1.1 经济波动理论
        2.1.2 价格波动理论
        2.1.3 宏观经济变量波动周期基本分析法
        2.1.4 经济变量波动周期分析的滤波法
    2.2 期货市场相关理论
        2.2.1 动力煤价格指数
        2.2.2 期货价格理论
        2.2.3 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关系
        2.2.4 煤炭期货套期保值理论
    2.3 协整理论
    2.4 状态空间模型基本理论
        2.4.1 状态空间模型概念及构成
        2.4.2 状态空间模型的类型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燃煤发电项目双因素风险分析
    3.1 我国煤炭及燃煤发电现状分析
        3.1.1 煤炭供给状况分析
        3.1.2 燃煤发电行业现状分析
    3.2 影响燃煤火力发电量因素分析
        3.2.1 影响火力发电量的一般因素分析
        3.2.2 火力发电量影响双因素分析
        3.2.3 煤炭价格、火力发电量、煤炭库存量之间的关系分析
    3.3 燃煤发电项目双因素风险定义及风险因素分析
        3.3.1 燃煤发电项目双因素风险定义
        3.3.2 煤炭价格波动对火电项目经营风险因素分析
        3.3.3 新能源替代波动因素及风险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煤炭期货套期保值策略研究
    4.1 煤炭现货市场
        4.1.1 煤炭国际现货市场
        4.1.2 煤炭国内现货市场的特点
    4.2 煤炭期货市场
        4.2.1 国际煤炭期货市场
        4.2.2 国内煤炭期货市场
    4.3 煤炭期货套期保值利益分析及操作步骤
        4.3.1 煤炭期货套期保值参与者利益分析
        4.3.2 煤炭期货套期保值操作策略
    4.4 基差及煤炭期货风险对冲
        4.4.1 基差概念
        4.4.2 期货风险对冲
    4.5 煤炭期货套期保值风险管理
        4.5.1 煤炭期货套期保值存在的风险因素分析
        4.5.2 煤炭期货套保操作的风险管理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双因素风险的期货对冲模型构建
    5.1 模型构建总体设计
    5.2 燃煤火电项目双因素关联性模型研究
        5.2.1 煤炭价格对火力发电量影响的理论模型
        5.2.2 煤炭价格对煤炭库存量影响的理论模型
        5.2.3 价格波动、新能源发电量波动对火力发电量影响的理论模型
        5.2.4 煤炭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联动关系理论模型
    5.3 煤炭最优库存与期货套期保值对冲策略模型
        5.3.1 煤炭实际库存与虚拟库存模型的思想基础
        5.3.2 煤炭实际与虚拟库存模型的建立
        5.3.3 煤炭实际库存与虚拟库存模型的应用
        5.3.4 煤炭期货对冲模型
    5.4 模型特点介绍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燃煤发电双因素风险及期货对冲模型实证与应用
    6.1 燃煤发电项目双因素风险及期货对冲模型实证分析
        6.1.1 数据收集与整理
        6.1.2 煤炭价格对火力发电量影响模型的实证分析
        6.1.3 煤炭价格对库存量影响的实证分析
        6.1.4 价格波动、新能源发电不稳定对火力发电影响的实证分析
        6.1.5 煤炭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联动关系的实证分析
    6.2 煤炭期货套期保值对冲策略案例应用分析
        6.2.1 燃煤火电项目案例简介
        6.2.2 煤炭现货库存和与期货虚拟库存安排
        6.2.3 煤炭现货期货对冲交易
        6.2.4 煤炭现货期货对冲交易收益分析
        6.2.5 煤炭期货等量对冲策略算例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研究成果和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攻读博士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致谢
作者简介

(4)山煤国际资产剥离行为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资产剥离行为动因的研究
        1.2.2 关于资产剥离行为策略的研究
        1.2.3 关于资产剥离行为效果的研究
        1.2.4 文献评述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的基本框架
第2章 资产剥离行为的理论概述
    2.1 资产剥离行为的概念界定
        2.1.1 资产剥离行为的定义
        2.1.2 资产剥离行为的特征及实现形式
    2.2 资产剥离行为的动因
        2.2.1 回归核心业务提高运营集中度
        2.2.2 前期盲目投资债务负担沉重
        2.2.3 降低投资损失规避经营风险
        2.2.4 剥离劣质资产盘活存量资源
    2.3 资产剥离行为的策略选择
        2.3.1 战术性资产剥离和战略性资产剥离
        2.3.2 经营性资产剥离和非经营性资产剥离
        2.3.3 关联性资产剥离和非关联性资产剥离
    2.4 资产剥离行为的效果
        2.4.1 回归主业利于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
        2.4.2 有助于为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2.4.3 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
    2.5 资产剥离行为的理论基础
        2.5.1 归核化理论
        2.5.2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
        2.5.3 效率理论
        2.5.4 委托代理理论
第3章 山煤国际资产剥离的案例概况
    3.1 山煤国际基本情况
        3.1.1 山煤国际公司简介
        3.1.2 山煤国际股权结构
        3.1.3 山煤国际资产剥离前的财务状况
    3.2 山煤国际资产剥离实施情况
        3.2.1 山煤国际资产剥离的行业背景
        3.2.2 山煤国际资产剥离的实施过程
第4章 山煤国际资产剥离行为案例分析
    4.1 山煤国际实施资产剥离的动因分析
        4.1.1 下行压力加大市场需求低迷
        4.1.2 贸易业务拖累公司业绩侵蚀优质资源
        4.1.3 连续两年亏损退市压力巨大
        4.1.4 山西国企矛盾突出改革势在必行
    4.2 山煤国际资产剥离的策略分析
        4.2.1 山煤国际采用战略性资产剥离
        4.2.2 山煤国际资产剥离出的资产以经营性资产为主
        4.2.3 资产剥离受让方既有关联性又有非关联性企业
    4.3 山煤国际资产剥离行为效果分析
        4.3.1 山煤国际资产剥离前后财务效果分析
        4.3.2 山煤国际资产剥离前后市场效果分析
第5章 山煤国际资产剥离行为研究的结论与启示
    5.1 山煤国际资产剥离行为的研究结论
        5.1.1 资产剥离行为与企业战略目标一致
        5.1.2 剥离亏损资产提升了企业经营效率
        5.1.3 大力缩减经营规模忽略转型升级
    5.2 企业资产剥离行为的启示
        5.2.1 恰当选择合理的剥离资产和时机
        5.2.2 资产剥离具有以退为进的战略意义
        5.2.3 企业战略部署应立足于长期发展
        5.2.4 煤炭企业应加速调整产能结构
参考文献
致谢

(5)中国神华高派现股利政策的财务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本文创新点与不足
        1.3.1 本文创新点
        1.3.2 不足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文献综述
        2.1.1 关于股利政策的研究
        2.1.2 关于高派现股利政策动因的研究
        2.1.3 关于股利政策的效应研究
        2.1.4 文献评述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信号传递理论
        2.2.2 代理成本理论
        2.2.3 生命周期理论
        2.2.4 财务杠杆理论
3 中国神华高派现股利政策的案例介绍
    3.1 上市公司总体派现情况
    3.2 中国神华现金股利分配情况
    3.3 中国神华高派现股利政策的动因
        3.3.1 煤炭行业下滑,投资机会减少
        3.3.2 为神华集团并购提供资金
4 中国神华高派现的案例分析
    4.1 与同行业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情况的比较
    4.2 高派现股利政策的正效应分析
        4.2.1 营运能力和盈利能力得到提升
        4.2.2 延伸企业产业链,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4.2.3 优化资本结构,提高净资产收益率
        4.2.4 减少闲置资金,降低代理成本
    4.3 高派现股利政策的负效应分析
        4.3.1 偿债能力和成长能力有所下降
        4.3.2 市场反应不佳,企业价值降低
        4.3.3 支付方式单一,财务策略受到影响
        4.3.4 中小股东利益受损
5 中国神华股利政策的改进建议
    5.1 公司层面
        5.1.1 稳定股利支付率,提升企业价值
        5.1.2 拓宽股利的支付方式
        5.1.3 建立多层次融资渠道,避免财务策略不利影响
    5.2 外部监管制度层面
        5.2.1 建立健全中小股东表决机制
        5.2.2 完善中小股东权益保护制度
        5.2.3 充分发挥媒体监督职能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中国煤炭能源国际定价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1.5 相关概念界定
        1.5.1 国际定价权与国际定价影响力
        1.5.2 国际定价中心与期货交易所
        1.5.3 价格发现
    1.6 主要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6.1 主要创新点
        1.6.2 不足之处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供求规律与价格理论
        2.1.2 市场势力相关理论
        2.1.3 期货市场相关理论
    2.2 文献综述
        2.2.1 定价权的形成
        2.2.2 能源需求相关研究
        2.2.3 关于国际市场势力与国际定价权的相关研究
        2.2.4 关于期货市场与国际定价权的相关研究
        2.2.5 简要评述
    2.3 本章小结
3 全球及中国煤炭能源市场发展现状研究
    3.1 煤炭能源市场供需形势分析
        3.1.1 全球煤炭能源市场总体供需形势分析
        3.1.2 中国煤炭能源市场总体供需形势分析
    3.2 煤炭能源市场贸易现状研究
        3.2.1 全球煤炭贸易形势
        3.2.2 中国煤炭贸易形势
    3.3 煤炭定价方式分析
        3.3.1 全球煤炭能源主要定价方式
        3.3.2 中国煤炭能源定价历史变迁
    3.4 中外煤炭期货市场发展状况
        3.4.1 国际煤炭期货市场发展状况
        3.4.2 中国煤炭期货市场发展状况
    3.5 本章小结
4 中国煤炭定价权的形成及构建
    4.1 煤炭定价权的形成
        4.1.1 煤炭能源定价权的形成
        4.1.2 煤炭期货市场在定价中的作用
    4.2 影响煤炭定价权的主要因素
        4.2.1 现货市场因素
        4.2.2 期货市场因素
    4.3 中国煤炭定价权缺失的影响因素及传导路径
        4.3.1 中国煤炭定价权缺失的影响因素
        4.3.2 煤炭定价权缺失对中国现货及期货市场的传导路径
    4.4 中国构建煤炭定价中心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4.4.1 中国构建国际定价中心的意义
        4.4.2 中国构建煤炭定价中心可行性分析
    4.5 实现煤炭定价权的路径规划
    4.6 本章小结
5 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中国煤炭需求拐点预测及进口量研究
    5.1 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中国煤炭需求拐点预测
        5.1.1 煤炭需求拐点理论假设
        5.1.2 煤炭需求拐点模型
        5.1.3 煤炭消费EKC曲线空间计量实证研究
    5.2 基于ARMA模型的中国煤炭进口量预测
        5.2.1 变量与数据
        5.2.2 描述性统计分析
        5.2.3 实证过程
        5.2.4 实证结果
    5.3 本章小结
6 基于市场势力视角的中国煤炭能源定价权研究
    6.1 市场势力与定价权的互动机理
        6.1.1 定价权的经济学机理
        6.1.2 市场势力的测度方法
        6.1.3 市场势力与定价权的关系
    6.2 基于PTM模型的全球主要煤炭贸易国市场势力研究
        6.2.1 模型的选择与推导
        6.2.2 变量与数据来源
        6.2.3 全球主要煤炭出口国市场势力实证检验
        6.2.4 全球主要煤炭进口国市场势力实证检验
    6.3 中国煤炭能源进出口市场势力研究
        6.3.1 基于PTM模型的中国煤炭进出口市场势力研究
        6.3.2 基于SMR模型的中国煤炭进口市场势力研究
        6.3.3 模型的实证结果分析
    6.4 本章小结
7 中国煤炭能源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的动态关系研究
    7.1 煤炭期货市场对取得煤炭定价权的意义
        7.1.1 大宗商品期货定价机制的产生
        7.1.2 煤炭期货市场对取得煤炭定价权的意义
    7.2 中国煤炭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的相互作用机理
        7.2.1 煤炭现货市场对期货市场价格的作用机理
        7.2.2 煤炭期货市场对现货市场价格的作用机理
    7.3 煤炭期现货市场的动态关系分析方法与理论模型
        7.3.1 分析方法
        7.3.2 理论模型
        7.3.3 变量与数据来源
    7.4 煤炭期货与煤炭现货长期与短期关系分析
    7.5 本章小结
8 基于期货市场的中国煤炭能源定价权研究
    8.1 国际煤炭价格对中国煤炭价格的期货传导路径
        8.1.1 国际煤炭价格对中国煤炭价格的期货传导路径
        8.1.2 中国与ICE期货市场联动现实基础
    8.2 期货定价机制下国际定价权的测度方法
        8.2.1 期货定价机制下国际定价权的测度方法
        8.2.2 不同期货市场联动过程中的表现
    8.3 研究方法与数据选取
        8.3.1 研究方法
        8.3.2 数据选取
    8.4 中国煤炭期货价格与ICE 理查德湾煤炭期货价格关系的实证研究
    8.5 中国煤炭期货价格与ICE鹿特丹港煤炭期货价格关系的实证研究
    8.6 本章小结
9 主要结论与展望
    9.1 研究结论
    9.2 政策建议
    9.3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一览

(7)生命周期视角下煤炭企业筹资战略研究 ——以大同煤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选题的来源、研究意义
        1.1.1 选题来源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企业生命周期研究现状
        1.2.2 筹资战略研究现状
        1.2.3 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筹资战略研究现状
        1.2.4 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本文的创新之处
2 理论基础
    2.1 筹资战略理论
        2.1.1 筹资方式
        2.1.2 筹资战略的类型
        2.1.3 资本结构理论
        2.1.4 筹资战略的经济后果
    2.2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
        2.2.1 企业生命周期的概念界定
        2.2.2 生命周期嵌入财务战略矩阵模型
    2.3 企业生命周期视角下筹资战略的选择
3 煤炭企业生命周期与筹资战略相关性研究
    3.1 数据样本与指标选择
        3.1.1 样本选择
        3.1.2 指标选择
    3.2 研究方法
    3.3 结果分析
        3.3.1 描述性统计
        3.3.2 相关性检验
        3.3.3 回归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大同煤业简介及生命周期划分
    4.1 大同煤业基本情况
    4.2 大同煤业财务战略矩阵模型的构建
        4.2.1 横坐标指标
        4.2.2 纵坐标指标
        4.2.3 财务战略矩阵的构建
    4.3 大同煤业生命周期的划分
        4.3.1 生命周期的成长期(2006~2008 年)
        4.3.2 生命周期的成熟期(2009~2012 年)
        4.3.3 生命周期的衰退期(2013~2016 年)
        4.3.4 生命周期的成长期(2017 年)
    4.4 本章小结
5 大同煤业不同阶段的筹资战略分析
    5.1 成长期(2006~2008 年)的筹资战略分析
        5.1.1 筹资方式及资金使用情况
        5.1.2 资本结构
        5.1.3 筹资战略的经济后果
    5.2 成熟期(2009~2012 年)的筹资战略分析
        5.2.1 筹资方式及资金使用情况
        5.2.2 资本结构
        5.2.3 筹资战略的经济后果
    5.3 衰退期(2013~2016 年)的筹资战略分析
        5.3.1 筹资方式及资金使用情况
        5.3.2 资本结构
        5.3.3 筹资战略的经济后果
    5.4 成长期(2017 年)的筹资战略分析
        5.4.1 筹资方式及资金使用情况
        5.4.2 资本结构
        5.4.3 筹资战略的经济后果
    5.5 本章小结
6 大同煤业筹资战略的评价及优化措施
    6.1 大同煤业筹资战略的评价
        6.1.1 成长期符合预计收益
        6.1.2 成熟期保守筹资主营业务单一
        6.1.3 衰退期大额举债逆周期而动
        6.1.4 现阶段稳中向好转型是关键
    6.2 针对现阶段生命周期的筹资战略优化措施
        6.2.1 实现产融结合模式
        6.2.2 扩张盈利业务,增加内部资金积累
        6.2.3 多元化筹资,力争“走出去”
        6.2.4 关注绿色债券创新型筹资
        6.2.5 与投资者保持良好关系
7 研究结论与不足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局限性与展望
致谢
在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附录:26 家煤炭企业财务数据

(8)政策传导下中国煤炭价格波动及其宏观经济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与思路
2 国内外研究评述
    2.1 中国煤炭价格的形成机制
    2.2 煤炭价格波动的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2.3 政策传导下煤炭价格的波动研究
    2.4 煤炭价格波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研究
    2.5 本章小结
3 中国煤炭价格波动的趋势及特征分析
    3.1 中国煤炭价格波动的历史趋势及政策调控
    3.2 中国煤炭市场的发展态势分析
    3.3 中国煤炭价格波动的特征分析
    3.4 中国煤炭价格波动的趋势预测
    3.5 本章小结
4 中国煤炭价格政策对煤价波动的传导机理分析
    4.1 中国煤炭价格政策的构成
    4.2 中国煤炭价格政策的特征分析
    4.3 中国煤炭价格政策的代理变量设计
    4.4 中国煤炭价格政策对煤价波动的传导机理
    4.5 本章小结
5 中国煤炭价格政策对煤价波动的传导影响及前瞻性分析
    5.1 中国煤炭价格政策的传导模型构建
    5.2 中国煤炭直接定价政策对煤价波动的传导影响
    5.3 中国煤炭间接调价政策对煤价波动的传导影响
    5.4 中国煤炭价格政策的前瞻性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政策传导下中国煤炭价格波动的宏观经济效应模型设计
    6.1 DSGE模型概述
    6.2 中国煤炭价格波动的宏观经济系统构建
    6.3 中国煤炭价格波动的DSGE模型设计
    6.4 模型参数的校准和估计
    6.5 DSGE模型的稳健性分析
    6.6 本章小结
7 政策传导下中国煤价波动的宏观经济效应情景仿真和调控方案设计
    7.1 煤炭价格政策调控情景设计
    7.2 无政策干预下煤炭价格波动的宏观经济效应
    7.3 中长期合同政策传导下煤炭价格波动的宏观经济效应
    7.4 去产能政策传导下煤炭价格波动的宏观经济效应
    7.5 市场结构调整政策传导下煤炭价格波动的宏观经济效应
    7.6 中国煤炭价格调控方案设计
    7.7 本章小结
8 研究结论与研究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论文的创新之处
    8.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9)煤炭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思路框架
2 相关理论概述
    2.1 盈余管理的界定
    2.2 盈余管理的手段
    2.3 盈余管理的理论基础
        2.3.1 委托代理理论
        2.3.2 契约理论
        2.3.3 信息不对称理论
        2.3.4 经济人假设理论
3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分析
    3.1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
        3.1.1 资本市场动机
        3.1.2 契约动机
        3.1.3 政治成本动机
    3.2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
        3.2.1 应计盈余管理方面
        3.2.2 真实盈余管理方面
    3.3 盈余管理的影响因素分析
    3.4 盈余管理对上市公司的影响
        3.4.1 盈余管理的有利影响
        3.4.2 盈余管理的不利影响
4 理论分析与模型构建
    4.1 样本及变量选取
        4.1.1 样本选取
        4.1.2 解释变量选取
        4.1.3 被解释变量选取
        4.1.4 控制变量选取
    4.2 机理分析与研究假设
    4.3 模型构建
5 实证分析
    5.1 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计算及变化
        5.1.1 应计盈余管理
        5.1.2 真实盈余管理
    5.2 回归结果及分析
        5.2.1 回归结果
        5.2.2 结果分析
6 对策建议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10)基于战略视角的红阳能源并购沈阳焦煤绩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并购绩效研究方法的研究综述
        1.2.2 并购是否创造价值的研究综述
        1.2.3 企业发展战略的研究综述
        1.2.4 评述
    1.3 研究思路、内容、方法及创新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3.4 创新点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相关基本理论
    2.1 并购的基本理论
        2.1.1 并购的概念和分类
        2.1.2 并购的动因
        2.1.3 并购的理论
    2.2 战略的基本理论
        2.2.1 战略的概念
        2.2.2 战略的特征
        2.2.3 战略的层次
    2.3 并购绩效的基本理论
        2.3.1 并购绩效的概念
        2.3.2 并购绩效的评价方法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煤炭产业现状分析
    3.1 煤炭产业的发展成就
        3.1.1 资源储量丰富,占据主导地位
        3.1.2 经济稳中向好,改革初显成效
        3.1.3 有效化解产能,推动产业升级
    3.2 煤炭产业的问题分析
        3.2.1 污染问题依然存在
        3.2.2 科技创新能力不强
        3.2.3 安全事故频繁发生
        3.2.4 煤炭产业集中度低
    3.3 煤炭企业并购重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3.3.1 必要性分析
        3.3.2 可行性分析
    3.4 战略视角引入煤炭企业并购绩效评价的必要性
        3.4.1 行业战略性整合成为并购主题
        3.4.2 将战略目标与各个层面的生产经营活动联系起来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红阳能源并购沈阳焦煤的案例分析
    4.1 公司简介
        4.1.1 主并购方简介
        4.1.2 被并购方简介
    4.2 基于SWOT分析法的战略转型动因分析
        4.2.1 红阳能源的SWOT分析
        4.2.2 红阳能源的发展战略
    4.3 战略决策分析
        4.3.1 并购与新建投资的差异性分析
        4.3.2 并购对价分析
    4.4 并购事件描述
    4.5 战略性整合措施分析
        4.5.1 经营战略整合
        4.5.2 人力资源整合
        4.5.3 组织结构整合
        4.5.4 文化整合
    4.6 战略决策结果定量检验
        4.6.1 基于事件研究法的短期目标检验
        4.6.2 基于对赌协议完成率的中期目标检验
        4.6.3 基于平衡记分卡的长期目标检验
        4.6.4 基于EVA的最终经营目标检验
    4.7 决策结果的评价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对煤炭产业并购的建议
    5.1 对监管部门的建议
    5.2 对监督及金融机构的建议
    5.3 对企业的建议
        5.3.1 评估企业内外环境
        5.3.2 执行多元化并购
        5.3.3 签订补偿条款
        5.3.4 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
        5.3.5 加大研发投入的力度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四、2003年煤炭行业股票面临机会(论文参考文献)

  • [1]山西省煤炭企业并购动因、特征与效应研究 ——以SX煤炭进出口集团公司为例[D]. 薄宇宙. 西安科技大学, 2020(01)
  • [2]煤炭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水平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 马瑞. 西安科技大学, 2020(01)
  • [3]燃煤发电项目双因素风险分析及期货对冲模型研究[D]. 刘凌云.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0(06)
  • [4]山煤国际资产剥离行为探究[D]. 张尊. 江西财经大学, 2020(12)
  • [5]中国神华高派现股利政策的财务效应研究[D]. 程思瑞. 江西师范大学, 2020(10)
  • [6]中国煤炭能源国际定价权研究[D]. 苏梦颖. 西南财经大学, 2020(02)
  • [7]生命周期视角下煤炭企业筹资战略研究 ——以大同煤业为例[D]. 吴倩倩. 东华理工大学, 2019(01)
  • [8]政策传导下中国煤炭价格波动及其宏观经济效应研究[D]. 张言方. 中国矿业大学, 2019(01)
  • [9]煤炭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影响因素研究[D]. 陈萍. 西安科技大学, 2019(01)
  • [10]基于战略视角的红阳能源并购沈阳焦煤绩效研究[D]. 李蒙苏. 江苏科技大学, 2019(03)

标签:;  ;  ;  ;  ;  

2003年煤炭股面临机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