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电视解析——“中国虹桥网络”诞生的启示

网络电视解析——“中国虹桥网络”诞生的启示

一、网络电视探析──“中国虹桥网”横空出世启示录(论文文献综述)

何白[1](2017)在《中国网络视频产业发展研究 ——基于产业融合的分析》文中研究说明上世纪90年代以来,数字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信息传播领域的产业融合引人瞩目。在传媒业与电信业相互融合的交汇处,网络视频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介形态诞生并迅速风靡于我国的互联网。自2006年网络视频产业发轫,历经跑马圈地式的野蛮扩张,泥沙俱下式的市场洗牌,再到步履稳健的理性成长;我国网络视频产业规模由小变大,产业规制从无到有,产业链条不断地完善,产业布局逐渐多元。作为产业融合边界处诞生的边缘产业,网络视频产业的发展受到融合因素的深刻影响。数字融合使广电、出版、电信三大产业的信息产品属性趋同,互联网的出现为信息内容传播提供了一个通用的网络平台,多种产业力量均可以在互联网上布局网络视频业务。同时,三网融合的推进使广电网、电信网与互联网通过技术升级改造,在技术标准上趋于一致,网络层上互联互通,业务上彼此渗透;多样化的视频传播终端被催生。融合的扩散还使娱乐、文化、教育等产业经由内容的数字化与网络化,加入到信息产业大汇融的队伍之中。面对产业之间广泛融合的大背景,网络视频内容运营面临内容来源多元化、传输渠道多元化、播出终端多元化的局面;网络视频企业的业务经营范围也拥有极为广阔的延伸拓展空间。当前,我国网络视频产业的发展面临融资、内容版权、政策规制等各方面的现实阻碍,视频企业之间在内容领域的白热化竞争令运营成本年年攀升,行业长期处于普遍亏损的状态。如何找寻我国网络视频产业的良性发展路径?此问题十分值得探讨和研究。本文尝试以产业融合为分析视角,对我国网络视频产业的发展进行全方位的探析,从中探寻破除产业发展困境、推动产业发展的路径和方法。在研究思路与结构安排上,本论文首先对我国网络视频产业的发展脉络、发展特征进行全面且深入的梳理,从宏观上把握我国网络视频产业发展的整体图景。其二,结合产业融合趋势对我国网络视频产业融合发展的背景、机理与动因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建立起我国网络视频产业融合发展的理论框架。其三,应用实证分析方法,对产业融合下我国网络视频产业的产业组织、产业链以及网络视频企业的发展模式进行具体分析研究。最后,在前文的研究基础上,对如何推动我国网络视频产业融合发展这一命题进行思考,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与对策。本论文可能的创新点在于:第一,选题创新:我国网络视听新媒体产业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对于网络视频产业的研究更为匮乏,研究内容缺乏整体性与系统性。本研究将我国网络视频产业作为研究对象,从产业融合的角度来分析网络视频产业的发展,在研究选题角度较为新颖,具备了创新性。第二,内容创新:本文在第三章对我国网络视频产业的发展历程进行全面的梳理,弥补了当前相关领域的研究空白;在第四章中,提出我国网络视频融合发展的框架,对网络视频产业融合发展的动因进行了分析探讨;在第五、六、七三章分别对产业融合环境下我国网络视频产业的产业组织、产业链以及企业的发展案例进行具体分析;以上研究内容在本研究领域均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第三,方法创新:本研究应用了产业经济学的经典理论和研究范式对网络视频产业进行分析。在第五章中,本文应用产业组织研究中经典的SCP分析框架,对网络视频产业的融合发展进行分析;第六章中,通过产业链整合理论和价值系统、价值网等的理论工具对网络产业的产业链发展进行研究。在网络视频研究领域具有方法上的创新性。第四,结论创新:在理论探讨与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本研究注重对产业发展现实问题的解决。在第八章中,系统性地分析了阻碍我国网络视频产业发展的一系列现实矛盾,提出推动网络视频行业技术创新、鼓励企业进行营利模式创新、建立新环境下版权治理机制以及如何科学制定产业规制、推动网络视频产业融合发展的一系列建议和对策。

任绍威[2](2012)在《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与受众互动关系研究》文中提出电视作为大众媒介,是联系个人与社会的中介,它通过传播信息影响受众。而在媒介融合出现后,电视的互动性更为凸显,受众地位提高,在传播过程中受众能通过自身的意见表达来影响电视及其他受众,在不断的互动过程中,电视与受众获得共同的进步。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传播学学者们就已经预言未来各媒介在科技的推动下,将逐渐走向融合阶段。九十年代中期开始,西方多国在政策的协助下,开始正式进入了媒介融合阶段。到了本世纪,随着经济和媒介技术水平不断发展提高,我国媒介融合之势逐渐显现,并成为媒介发展的大趋势。除了科技进步的原因外,经济、政策、受众等多方面因素也共同影响着媒介融合。本文主要采取文本分析与实际运用等方法,综合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总结媒介融合的出现给电视产业在制作环节、传播方式、接收终端的新变化;分析人类互动的实质以及电视缘何进行互动,为互动形式分类;分析我国电视事业发展史,试图准确、全面的为我国电视互动进行阶段性划分,找出我国电视互动的发展规律。总结现阶段互动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期望在传播地位平等前提下,为电视提出一些改进与受众互动的具体方法。

肖倩[3](2011)在《基于创新扩散理论的网络电视用户使用行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截至2010年12月,我国的网民人数达到4.57亿,网络作为一种传播介质的功能正在逐步影响、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得各种传统媒体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互联网的出现也催生了许多新型传播模式,网络电视就是其中一个典型代表。网络电视是网络与电视相结合的一种产物,它通过互联网向用户在线提供画面和声音的传输,是一种全新的视听传播方式。从20世纪末至今的短短10余年间,网络电视以其互动性、可选择性以及强大的个性化服务功能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和接受,网络电视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速度可谓非常神速。为了能够了解网络电视用户的使用情况,研究影响用户对网络电视选择和使用的因素,本文以美国学者罗杰斯的创新扩散理论为全文的理论支撑,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描绘网络电视用户的结构特征,建立网络电视用户的行为模型。全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绪论主要是对研究背景、研究对象、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的梳理。通过对国内外关于网络电视的现状分析,确立了以网络电视用户的使用行为为研究,在实际的研究过程中,采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比较分析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第二章是对网络电视发展脉络的梳理,重点是理清网络电视在我国的发展历程。首先对网络电视的概念进行诠释,然后梳理网络电视在我国的发展历程,这部分围绕网络电视在我国经历的三个重要年份而展开,最后,从创新扩散理论的五个创新属性入手,对网络电视进行创新属性的分析。第二章重点论述网络电视的受众,从网络电视受众的概念及特征入手,进而归纳出关于网络电视受众的三个行为特点,为建立网络电视用户的行为模型打下基础。第四章是对网络电视用户的使用行为进行问卷的设计和调查,这部分主要对本次调查问卷的设计框架、样本及抽样、数据处理进行阐明,以及在问卷设计中,本研究需着重解决的三个问题,即描绘用户的结构特征、建立用户的行为模型、显示用户的未来使用倾向,这也是本研究的主要脉络方向。第五章,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数据统计和分析,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对网络电视用户的使用行为因素分析,第一方面是结构因素分析,第二方面是选择因素分析,第三方面是过程因素分析。总体上,笔者将使用行为的影响因素分为样本的个人因素和创新的特征因素,个人因素包括性别、年龄、身份属性、受教育程度和经济状况,创新本身的特征因素包括节目内容的丰富程度、画面清晰度、视频流畅度、操作界面的难易程度、广告弹出数量、广告持续时间和节目的更新速度。研究发现,在个人因素方面,采纳者表现出年轻化、低龄化的年龄趋势,结合创新本身的特征因素,采纳者以高学历和学生、技术性人才为主要的用户群。第六章是对研究结果的总体讨论,结合本研究的调查数据,笔者对网络电视市场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四点具有现实意义的建议:(1)内容为王,加强媒体融合;(2)创新营销模式,探索广告行为;(3)加强个性,完善服务性功能;(4)注重口口相传,开展多渠道推广总的来说,网络电视不仅以一种新型的视听传播模式流行于现代社会,它更是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新型娱乐化手段,它的发展潜力是非常巨大的,希望这篇在笔者能力范围内所描绘的行为特征能帮助决策者进一步认识网络电视用户的使用行为,对网络电视的未来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易绍华[4](2009)在《数字化背景下中国电视媒体的网络化生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数字化浪潮冲击下,媒介融合加速,网络化渗透让电视面临着艰难选择,这种选择的艰难性来自电视媒体在两种现状之间的碰撞与困惑:一方面,电视媒体目前的经营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仍领跑其他传统媒体,日子仍旧好过。而要摒弃长期传统观念、颠覆既有发展模式,必然面临牺牲眼前利益的风险;另一方面,又不得不直面新媒体日趋激烈的竞争现实,积极应对网络化挑战。而电视媒体在网络化生存面前显得步履蹒跚,发展思路和策略指导更是捉襟见肘。在这一背景之下,本研究的目标就是力求剖析传媒网络化内在规律,为我国电视媒体的网络化生存发展提供某种具体发展模式,以便于业界同仁在电视网络化实务运营中有所参鉴。笔者从电视媒体网络化的生存形态视角出发,以逻辑方法论证网络化趋向的必然性。电视媒体选择网络化生存是历史逻辑、技术逻辑和市场逻辑发展的必然,摆在电视人面前的紧迫问题是如何合理制定战略和策略,以期在网络化生存的四条具体路径上发展得又快又好。这四条路径是:平台型网站打造、数字化频道改进、视频化业务拓展、移动化技术应用。平台型网站建设,一定要突破“窗口”局限,将网站视为一个辐射范围更加广域的全球性电子商务系统,集信息推广和产品营销于一体,形成一个服务高满意性、技术高先进性、产品高实用性、业务高扩展性的高盈利性平台。数字化频道改进,主要是在“海量专业内容、双向交互功能、多元盈利模式”三个方面加以提升和强化。为此,务必构建网络化的电视产业链,建立合理的产业价值链利益分配机制;开展资本运作,整合民营资源,推动内容产业大发展;拓宽产业经营领域,摸索更多的盈利模式。与此同时,要打造网络化共享机制的内容中心,建立完善的媒体资产管理系统;开发基于网络营销系统的内容平台;构筑以家庭消费为内容指向的数字中心。网络化视频业务扩展,面临着五大压力:受众压力、同业压力、域外压力、业外压力和上级压力。也恰恰是这些压力的存在化成了电视媒体网络化视频业务发展的动力。和其他形态的传媒相比,电视媒体具备发展视频业务的天然优势,这种优势来自其专业性的媒介属性、专业性的人才和设备以及几十年来的资源储备。在发展网络电视方面,要注意“双轨并行”策略:开路网络电视(WebTV)要借力民营公司的发展范式;闭路网络电视(IPTV),要应合三网融合背景下的开放与竞争,与电信方面在“竞合”中发展。移动化趋势来自三股力量:受众(个体内在)对自由的无限追求、技术进步提供更优的移动信息传播手段、以及现代社会发展的形态变迁。“施拉姆公式”和“长尾理论”揭示了移动化发展的内在规律。近乎上述同样的理由,电视媒体的移动化和网络化汇流势不可挡。电视媒体应该顺势而为,克服当前存在的标准之争,以“合气生财”策略进行移动化电视网络的标准抉择;以“资源互换”策略进行移动化电视网络的市场拓展;以“广开财源”策略丰富移动化电视网络的盈利模式:以“丰富而适配”的策略打造移动化电视网络的内容平台;以“竞合之道”策略实施移动化电视网路的生产运营;以“平等与开放”策略寻求移动化电视网路的政策扶持。传统的电视产业生产形态在网络化技术冲击下,已经发生变革:生产平台的网络化(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构建生产平台)、生产方式的定制化(基于海量化和差异化的大规模定制)、生产流程的双向化(逆向生产的出现)、生产领域的跨界化(从非实体产品领域跨入物质产品领域)以及生产资源的数据库化(数据库成为生产体系的核心资源)。对于网络化电视产业而言,其主要核心资源优势首先是文化内容产品(形成虚拟产品信息流),其次是未来掌握的消费者个体数据库(消费者信息流)。由于网络化构建了电子商务平台,电视产业延伸到实体产品的经营甚至生产领域(形成实体产品信息流)都是可以期待的。而与此同时,配合电子商务运营的金融支付系统和现代物流运输系统必然成为产业链上的重要环节,因此建构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三流合一”的网络电视市场机制是未来的必然选择。网络化技术作为先进的生产力对电视产业的渗透必然要求网络化生产关系与之适配。电视产业新体制呼之欲出,网络化对电视产业新体制提出了五个方面的变革要求:经营体制的变迁、传输体制的变迁、制播体制的变迁、投融资体制变迁以及管理体制的变迁。

刘雪梅[5](2000)在《网络电视探析──“中国虹桥网”横空出世启示录》文中认为

二、网络电视探析──“中国虹桥网”横空出世启示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网络电视探析──“中国虹桥网”横空出世启示录(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网络视频产业发展研究 ——基于产业融合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从媒介融合到产业融合
        1.1.2 网络视频的勃兴与媒介变局
    1.2 研究问题与意义
        1.2.1 研究问题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对象与概念界定
        1.3.1 网络视频
        1.3.2 网络视频产业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与框架
        1.4.2 研究方法
    1.5 前沿性与创新性
2 文献综述
    2.1 理论资源
        2.1.1 产业融合理论
        2.1.2 产业链相关理论
        2.1.3 研究中使用的分析工具
    2.2 研究综述
        2.2.1 传媒产业融合研究综述
        2.2.2 中国网络视频产业发展研究综述
    2.3 网络视频产业研究述评
3 我国网络视频产业的发展阶段与特征
    3.1 我国网络视频产业的发展阶段
        3.1.1 市场导入期:“播客”风潮下的业态萌芽(1994-2005)
        3.1.2 产业萌芽期:资本“盛宴”下的行业爆发(2006-2007)
        3.1.3 市场调整期:市场洗牌后的秩序重构(2008-2009)
        3.1.4 理性成长期:资源困境中的“合纵连横”(2010-2012)
        3.1.5 融合发展期:多元布局下的跨界经营(2013-)
    3.2 我国网络视频产业的发展特征
        3.2.1 内容生产模式多元化
        3.2.2 传播终端移动化、多屏化
        3.2.3 市场竞争主体多元化
        3.2.4 企业营利模式多样化
        3.2.5 政府管理规范化、细致化
    3.3 小结
4 我国网络视频产业的融合发展:背景、机理与动因
    4.1 网络视频产业的融合背景
        4.1.1 传媒业与电信业的融合
        4.1.2 基于互联网的更大范围的融合
        4.1.3 一些融合型的产业概念
    4.2 我国网络视频产业融合发展的机理
        4.2.1 网络视频产业的核心层——视频内容产业
        4.2.2 网络视频产业的外延层——视频衍生产业
    4.3 我国网络视频产业融合发展的动因分析
        4.3.1 信息技术的驱动
        4.3.2 资产通用性的提高
        4.3.3 视频企业对范围经济的追求
        4.3.4 规制放松与政策的推动
    4.4 小结
5 我国网络视频产业融合发展的SCP分析
    5.1 我国网络视频市场结构分析
        5.1.1 市场集中度高
        5.1.2 差异化程度较低
        5.1.3 市场进入壁垒高
        5.1.4 产业融合对网络视频市场结构的影响
    5.2 我国网络视频市场行为分析
        5.2.1 网络视频市场的价格协调
        5.2.2 网络视频市场的非价格行为
        5.2.3 网络视频企业的并购与联合
        5.2.4 产业融合对网络视频市场行为的影响
    5.3 我国网络视频市场绩效分析
        5.3.1 规模增长与长期亏损并存
        5.3.2 行业收入格局的转变
        5.3.3 产业融合对网络视频市场绩效的影响
6 我国网络视频产业触合发展的现实路径——产业链整合
    6.1 我国网络视频产业链的形态特点
    6.2 我国网络视频产业链的整合
        6.2.1 网络视频企业的水平整合
        6.2.2 网络视频企业的跨产业垂直整合
    6.3 我国网络视频产业价值链的网状嬗变
        6.3.1 网络视频产业价值系统的基本模型
        6.3.2 价值网:网络视频产业价值系统的高级形态
    6.4 小结
7 网络视频企业的融合成长——基于多案例分析
    7.1 理论背景与分析框架
    7.2 研究设计
        7.2.1 研究方法
        7.2.2 样本选择
        7.2.3 数据收集
    7.3 案例一:乐视网的“生态”构建
        7.3.1 案例背景
        7.3.2 乐视网的融合成长模式分析
        7.3.3 乐视网融合成长的竞争力分析
        7.3.4 讨论与启示
    7.4 案例二:芒果TV的融合成长
        7.4.1 案例背景
        7.4.2 芒果TV的融合成长模式分析
        7.4.3 芒果TV融合成长的竞争力分析
        7.4.4 讨论与启示
    7.5 小结
8 推动我国网络视频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
    8.1 我国网络视频产业发展的阻碍
        8.1.1 行业盈利困局尚未破除
        8.1.2 企业同质化竞争仍较严重
        8.1.3 版权保护不断面临挑战
        8.1.4 政策倾斜成为产业发展掣肘
    8.2 推动我国网络视频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
        8.2.1 持续推动视频行业的技术创新
        8.2.2 鼓励视频企业进行营利模式创新
        8.2.3 建立新环境下的版权治理机制
        8.2.4 加速三网融合促进跨产业竞合
        8.2.5 科学制定政策推动融合发展
9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与受众互动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电视与受众互动关系分析
    1.1 互动起因探究
        1.1.1 互动——人类社会化的必要手段
        1.1.2 电视互动——电视与观众的双赢
    1.2 传播学中的互动环节
        1.2.1 奥斯古德和施拉姆的传播模式
        1.2.2 电视互动对“使用与满足”的发展
        1.2.3 电视互动类型的划分
    1.3 中国电视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互动史
第二章 “媒介融合”与电视的新变化
    2.1 “媒介融合”产生及其动因分析
        2.1.1 “媒介融合”的产生
        2.1.2 媒介融合产生的原因分析
    2.2 新变化——媒介融合下的电视与受众
        2.2.1 受众参与内容生产
        2.2.2 受众多样化的接收终端
        2.2.3 电视传播方式转变
第三章 构建电视与观众良性互动
    3.1 缺憾——电视互动仍有不足
        3.1.1 “受众本位”名不符实
        3.1.2 互动过程存在简单化、娱乐化倾向
        3.1.3 人员互动素质匮乏,持续性互动缺失
    3.2 良性有效——互动的发展方向
        3.2.1 从伽达默尔到哈贝马斯
        3.2.2 内容生产应体现社会核心价值,做到雅俗共赏
        3.2.3 重视受众的心理需求
        3.2.4 重视数据库、传输网络等基础硬件建设
        3.2.5 强化互动意识,多层次满足受众表达、互动要求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3)基于创新扩散理论的网络电视用户使用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对象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网络电视发展历程梳理
    2.1 网络电视概念界定
    2.2 我国网络电视的发展状况
    2.3 网络电视的创新属性分析
第三章 网络电视用户的特征分析
    3.1 网络电视受众界定
    3.2 网络电视受众的特点
第四章 网络电视用户的使用行为调查
    4.1 调查问卷设计框架
    4.2 问题假设
    4.3 样本及抽样
    4.4 数据处理
第五章 网络电视用户的行为模式因素分析
    5.1 模式分解之一——结构因素分析
    5.2 模式分解之二——选择因素分析
    5.3 模式分解之三——过程因素分析
第六章 研究结论
    6.1 内容为王,加强媒体融合
    6.2 创新营销模式,探索广告行为
    6.3 加强个性,完善服务性功能
    6.4 注重口口相传,开展多渠道推广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

(4)数字化背景下中国电视媒体的网络化生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媒介融合在多个层面上继续渗透
        二、网络化成为大众媒介数字化生存的形态取向
        三、世界范围内电视产业的数字化、网络化发展进程加快
    第二节 研究目标与意义
        一、研究目标及问题提出
        二、研究的意义
    第三节 研究范畴
        一、基本概念的厘清
        二、研究视角的选取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框架
        一、技术路线
        二、总体框架
第一章 网络传播与电视媒介发展
    第一节 技术与媒介的关系
        一、技术促进媒介形态变革
        二、网络技术发展提升媒介在信息时代的地位
    第二节 媒介网络化发展的动因分析
        一、传媒网络化发展的几种逻辑力量
        二、中国媒体网络化发展的社会动力
    第三节 三网融合与电视媒介的发展
        一、三网的概念
        二、三网融合
        三、三网融合将加速我国有线电视网的发展
第二章 国外媒介网络化发展的实践参照
    第一节 美国
        一、美国电视数字化频道的发展
        二、美国电视媒体网站的发展
        三、美国IPTV网络电视的发展
        四、美国电视媒体网络化的发展模式分析
        五、1996年《电信法》在美国电视网络化政策规制方面的意义
    第二节 欧盟
        一、英国:数字电视渗透领先,媒介规制及时跟进
        二、法国:手机电视发展滞后,网络电视发展瞩目
        三、德国:重视交互业务发展,卫星电视普及迅速
        四、欧盟在数字化背景下的传播规制演变
    第三节 韩国
        一、韩国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发展概况
        二、韩国的IPTV发展
        三、韩国的移动电视发展
    第四节 日本
        一、日本对数字化产业发展高度重视
        二、重视数字电视全面发展,注重内容的整合开发
        三、3G技术推动日本移动媒介产业飞速发展
        四、创新的盈利模式推动数据业务快速发展
        五、日本手机电视的发展与盈利分析
    第五节 国外电视媒介网络化发展的启示与挑战
        一、经验与启发
        二、问题与挑战
第三章 当前中国电视媒介的网络化生存状况分析
    第一节 互联网兴起对中国电视媒介的冲击
        一、互联网影响力日趋强大,分流电视媒体受众
        二、互联网传播力获得认可,蚕食电视媒体广告份额
    第二节 中国电视媒介网络化发展的的种种尝试
        一、我国电视台传统业务领域(频道)的数字化、网络化发展现状
        二、我国电视台在数字化、网络化新业务领域的尝试
    第三节 中国电视媒介在网络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业务路径非常集中,商业模式同质化严重
        二、内容匮乏、质量不高
        三、用户数量偏小,规模效应尚难显现
        四、交互技术优势未能充分开发
        五、定位模糊,市场细分欠缺
    第四节 我国电视媒介网络化总体进程落后的原因分析
        一、主观性因素
        二、客观性因素
第四章 电视网络化生存的路径之一:打造平台型网站
    第一节 网站已成为重要的电视媒介新形态
        一、注意力资源向网络媒体(网站)飘移
        二、网络媒体的经济效益日益凸显
        三、我国电视台纷纷建立自身网站
    第二节 我国电视台网站发展中的具体问题
        一、触网率高,点击率低
        二、定位狭隘,缺乏"大媒体"战略
        三、设计粗放,功能简单
        四、传统组织结构束缚网站做大
        五、双向互动依旧是短板
    第三节 电视网站发展的功能取向:窗口还是平台
        一、电视网站应该是平台
        二、网络化核心原则对网站平台功能设计的要求
        三、平台型网站的核心优势分析
    第四节 如何打造平台型电视网站
        一、要有准确的市场定位
        二、要有可靠的盈利模式
        三、要有科学的运营策略
        四、要有实效的推广策略
        五、要有专业化的人才梯队
第五章 电视网络化生存路径之二:改进数字化频道
    第一节 当前数字频道电视发展的困局
        一、概念厘清
        二、我国数字频道电视总体发展进程概述
        三、当前我国数字频道电视发展遭遇的瓶颈
        四、困局背后的原因分析
    第二节 网络化对数字频道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作用
        一、技术层面
        二、业务层面
        三、战略层面
    第三节 如何加强网络化,改进频道生存状态
        一、建构网络化的电视产业价值链
        二、打造网络化共享机制的内容营销中心
        三、寻求与网络化配套的电视政策体系支持
第六章 电视网络化生存路径之三:网络视频业务的扩展
    第一节 网络视频业务的概念及特点
        一、网络视频的定义
        二、网络视频的分类及特征
        三、基于前段资源可控性的类型划分
        四、IPTV(闭路网络视频)和WebTv(开路网络视频)用户基本特征
    第二节 电视媒体发展网络视频业务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必要性:视频业务是电视网络化生存的重要资源
        二、紧迫性:网络视频市场面临的五大压力
        三、我国电视媒介网络视频业务发展现状分析
    第三节 视频业务市场的竞争与障碍分析
        一、民营力量的单边式暴发
        二、IPTV市场的双雄博弈
        三、电视媒介发展IPTV存在的障碍
    第四节 电视网络视频业务的扩展
        一、电视媒体发展网络视频业务有天然优势
        二、开路网络电视(WebTV):借力民营公司的发展范式
        三、闭路网络电视(IPTV):三网融合背景下的开放与竞争
第七章 电视网络化生存路径之四:移动化网络技术的应用
    第一节 移动化技术的概念及其他
        一、移动化技术的定义
        二、与移动化网络技术关联的几个术语
    第二节 传媒的移动化趋势分析
        一、传媒移动化现象解读
        二、传媒移动化的内在动因分析
        三、移动化与网络化的汇流
    第三节 我国电视媒介移动化网络发展现状与问题
        一、移动化电视网络发展现状概述
        二、移动化电视网络发展进程中的问题
    第四节 我国移动化电视网络应用的发展策略
        一、移动化电视网络的标准抉择:合气生财
        二、移动化电视网络的市场拓展:资源互换
        三、移动化电视网络的盈利模式:广开财源
        四、移动化电视网络的内容平台:丰富而适配
        五、移动化电视网路的运营策略:竞合之道
        六、移动化电视网路的政策扶持:平等与开放
第八章 电视网络化生存的终极形态:全能数据库及服务
    第一节 全能数据库的概念及意义
        一、全能数据库
        二、内容为王的新诠释
        三、全能数据库将是推动网络化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四、网络化的电视媒介需要全能数据库平台及服务
    第二节 全能数据库生存条件下电视媒介形态的变迁
        一、传播形态的改变:柔性化、4A化、跨文化
        二、营销形态的变革:二元营销
        三、扩张形态的变革:圈屏运动
    第三节 当前我国电视媒介数据库生存的现状与问题
        一、现状
        二、问题
    第四节 基于海量、个性、专业、智能的全能数据库生存
        一、海量化
        二、个性化
        三、专业化
        四、智能化
    第五节 对发展我国电视网络数据库产业的若干建议
        一、国家政策的扶持,实现更大限度的信息开放和资源共享
        二、数据库生产的商业化机制导入
        三、建立特色数据库和实用子库
        四、建立实用的检索系统
        五、发动社会力量,建设全能数据库
第九章 网络化生存下电视产业链构建及体制变迁
    第一节 网络化电视产业链的概念及其他
        一、网络化电视产业链的概念
        二、网络化电视产业链与传统电视产业链的区别
        三、网络化电视产业链构建对我国电视媒介发展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 网络化电视产业生产形态的变化
        一、生产平台的网络化: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构建生产平台
        二、生产方式的定制化:基于海量化和差异化的大规模定制
        三、生产流程的双向化:逆向生产的出现
        四、生产领域的跨界化:从非实体产品领域跨入物质产品领域
        五、生产资源的数据库化:数据库成为生产体系的核心资源
    第三节 建构"三流合一"的电视产业发展新模式
        一、当前网站发展模式的启发
        二、信息流:(虚实)产品库和消费者库的信息映射与汇流
        三、物流:是建立在海量个性市场需求导向上的现代物流运输系统
        四、资金流:为产业模式的循环提供血液和发展动力
        五、三流合一:网络化电视市场的运行机制
    第四节 网络化背景下电视产业体制的变迁
        一、当前电视产业体制的弊端
        二、网络化对电视产业体制变革的要求
    总结语:本研究结论与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一、本课题的研究结论概述
        二、研究的难点与不足
        三、需要进一步探讨的与电视媒体未来发展有关的几个概念
附录: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后记

四、网络电视探析──“中国虹桥网”横空出世启示录(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网络视频产业发展研究 ——基于产业融合的分析[D]. 何白. 厦门大学, 2017(01)
  • [2]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与受众互动关系研究[D]. 任绍威. 广西大学, 2012(02)
  • [3]基于创新扩散理论的网络电视用户使用行为研究[D]. 肖倩. 西南大学, 2011(09)
  • [4]数字化背景下中国电视媒体的网络化生存研究[D]. 易绍华. 武汉大学, 2009(09)
  • [5]网络电视探析──“中国虹桥网”横空出世启示录[J]. 刘雪梅. 当代传播, 2000(01)

标签:;  ;  ;  ;  ;  

网络电视解析——“中国虹桥网络”诞生的启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