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病理与临床的关系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病理与临床的关系

一、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病理与临床的联系(论文文献综述)

王虹云[1](2021)在《基于Meta分析和网络药理学探讨防己黄芪汤干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及机制》文中指出研究一防己黄芪汤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系统评价目的:系统评价防己黄芪汤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rimary nephrotic syndrome,PNS)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Pub Med、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自建库至2021年01月02日所有公开发表的关于防己黄芪汤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位研究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及评估偏倚风险后,采用R语言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项研究,试验组491例,对照组49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防己黄芪汤试验组在提高PNS患者临床总有效率(OR=2.96,95%CI[2.06,4.24],P<0.0001)、升高血清白蛋白(SMD=0.86,95%CI[0.72,1.01],P<0.0001)、延长凝血酶原时间(SMD=1.36,95%CI[1.15,1.58],P<0.0001)、升高IL-10水平(SMD=1.21,95%CI[0.92,1.50],P<0.0001)及降低PNS患者24h尿蛋白定量(SMD=-1.18,95%CI[-1.50,-0.87],P<0.0001)、降低总胆固醇(SMD=-0.85,95%CI[-1.33,-0.38],P=0.0005<0.05)、降低甘油三酯(SMD=-0.56,95%CI[-0.84,-0.28],P<0.0001)、降低肿瘤坏死因子-α(SMD=-1.37,95%CI[-2.61,-0.13],P=0.0307<0.05)、降低IL-6水平(SMD=-1.14,95%CI[-1.42,-0.87],P<0.0001)、降低IL-8水平(SMD=-1.41,95%CI[-1.85,-0.97],P<0.0001)方面疗效均优于对照组。但防己黄芪汤试验组在降低血肌酐(SMD=-0.01,95%CI[-0.21,0.20],P=0.9255>0.05)、降低血小板计数(SMD=0.02,95%CI[-0.18,0.21],P=0.8682>0.05)方面与对照组疗效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安全性方面,两组患者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不良反应主要以向心性肥胖、痤疮、视物模糊及白细胞升高为主,且防己黄芪汤试验组在激素副作用发生方面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防己黄芪汤用于PNS的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好。受纳入研究质量所限,上述结论尚待更多高质量研究加以论证。研究二基于网络药理学的防己黄芪汤干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机制研究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防己黄芪汤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对防己黄芪汤中的活性成分进行收集和筛选,并在TCMSP数据库中查找活性成分对应的人类靶蛋白;在Uniprot和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中匹配靶蛋白对应基因;在Gene Cards及OMIM数据库中获取PNS的疾病靶点;利用微生信构建韦恩图,得到防己黄芪汤治疗PNS的关键靶点,并依据STRING数据库得到关键蛋白的蛋白互作网络图;采用DAVID数据库对关键靶点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使用微生信平台制作富集结果气泡图;相关结果采用Cytoscape 3.7.2软件进行可视化研究及网络拓扑结构分析。并利用PDB及Pub Chem数据库获取分子对接分数。结果:筛选得到防己黄芪汤105种活性成分,对应376个潜在靶点;得到原发性肾病综合征靶点1413个;药物与疾病共同的靶点109个。药物-成分-关键靶点-信号通路网络图显示槲皮素、山柰酚、Tetraneurin A、7,2’-二羟基-3’,4’-二甲氧基异黄烷等可能是防己黄芪汤治疗PNS的关键成分,PTGS2、ESR1、AR、PPARG等可能是该方治疗PNS的关键靶点。GO功能富集分析共获得431个条目,其中BP富集分析获得340个条目,涉及RNA聚合酶II启动子转录的正调控、凋亡过程的负调控、药物反应等;CC富集分析获得40个条目,涉及细胞质、细胞外间隙和胞外区;MF富集分析获得51个条目,涉及蛋白结合、ATM结合等。KEGG通路富集分析共获得102个条目,包括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及TLRs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显示槲皮素与TNF,MAPK3与异鼠李素,IL-6与异鼠李素具有较好的结合能力。结论:本文从网络药理学角度阐明了防己黄芪汤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整体调节特点,初步揭示了防己黄芪汤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为后续进一步开展研究提供思路和切入点。

覃越[2](2021)在《增效减毒方加减联合糖皮质激素、霉酚酸酯治疗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增效减毒方加减联合激素、霉酚酸酯对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指标的影响,评估整个治疗方案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以期为临床更好医治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开拓出更多的思路,同时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脏疾病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方法:1.资料来源:选取2018年11月至2020年5月期间,在武汉市第一医院肾病科接受治疗的62例达到入组条件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1例。2.试验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标准治疗,包括低盐低脂优质蛋白饮食,利尿消肿、抗血小板聚集、调脂、减少蛋白尿、糖皮质激素、霉酚酸酯、预防骨质疏松、护胃等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增效减毒方加减治疗,中药颗粒剂,每日1剂,每次150ml,分早晚2次兑水摇匀温服,疗程均为12周,两组总疗程均为24周,治疗后随访2个月,观察有无不良反应。3.观察指标:治疗2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指标变化,包括血生化(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胆固醇、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肌酐、血尿酸、血尿素氮)、24H尿蛋白定量、中医症状积分及中医症候疗效,综合评估增效减毒方加减对激素联合霉酚酸酯治疗的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治疗效果,同时观察患者心电图、血常规、粪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血压、血糖等安全性指标。4.数据处理分析: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实验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对于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的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或方差不齐的采用非参数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反之,P>0.05则表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1.疾病疗效比较:两组间疗效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达83.87%,对照组总有效率达61.29%,表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观察指标比较:两组在升高血清白蛋白、降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4h尿总蛋白定量及改善水肿程度均有效,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前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高密度脂蛋白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前后两组血肌酐、血尿素氮、血尿酸无统计学差异(P>0.05)。3.中医症状积分和证候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中医症状积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减少积分方面优于对照组;中医证候疗效对照组总有效率70.97%,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32%,治疗组总疗效优于对照组。4.安全性指标评价:治疗前后治疗组和对照组心电图、血常规、粪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血压、血糖均无明显异常改变,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增效减毒方加减联合激素、霉酚酸酯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水肿症状,减少蛋白尿,升高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清白蛋白,降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效减毒方加减在临床实践应用中疗效确切,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用药安全,具有临床实用和推广价值。

李衡[3](2021)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的免疫功能与临床及其病理间的关系》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对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的患儿的体液免疫的总结分析,探讨患儿的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水平与其临床表现及其肾脏病理之间的关系,为临床医师的诊疗提供参考资料。方法:选取2011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年龄<18岁并行肾脏活检穿刺术的患儿共81例,收集患儿的临床与病理资料(一般资料、临床资料、实验室资料、肾脏病理类型),对其分别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运用spss21.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1)PNS患儿男性血Ig G显着低于女性(P<0.05),而C4水平高于女性(P<0.05),剩余指标中血Ig A,Ig M及补体C3水平在男女组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血Ig G、Ig A、Ig M、C3及C4水平在不同年龄组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血白蛋白<15g/L组的血Ig G水平显着低于血白蛋白15~20g/L组和血白蛋白>20g/L组,血白蛋白15~20g/L组的血Ig G水平显着低于血白蛋白>20g/L组,同时血白蛋白>20g/L组的C4水平均低于白蛋白15~20g/L组和血白蛋白<15g/L组,上述所有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白蛋白15~20g/L组和血白蛋白<15g/L组的C4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Ig A、Ig M及补体C3在各组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血Ig G、Ig A、Ig M、C3及C4水平在不同24小时尿蛋白定量组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血Ig G、C3和C4水平在各病理类型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FSGS组血Ig G水平均明显低于MCD组、Ig AN组、Ms PGN组及MN组,MCD组血Ig G水平低于Ig AN组,MCD组和Ms PGN组的C3水平要高于MN组及FSGS组;MN组的补体C4水平要低于MCD组,上述所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血Ig A、C3及C4水平在不同的免疫荧光类型组间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Ig A为主型和Ig M+补体型的血Ig A水平高于Ig M为主型、Ig G+补体型及Ig G+A+M+补体型;其次Ig A+补体型的C3水平要低于Ig A为主型、Ig M为主型、Ig M+补体为主型及无免疫复合物型;Ig G+A+M+补体型的C3水平要低于Ig A为主型、Ig M为主型及无免疫复合物型;Ig G+补体型的C3水平要低于Ig M为主型和无免疫复合物型;最后,Ig G+补体型的C4水平要低于Ig M为主型、Ig A为主型、Ig M+补体型和无免疫复合物型,Ig A+补体型的C4水平要低于Ig M为主型和Ig M+补体型,Ig G+A+M+补体型的C4水平要低于Ig M+补体型,上述所有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剩余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7)血Ig G、Ig A、Ig M、C3及C4水平在感染组与非感染组之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PNS患儿男性血Ig G显着低于女性,而C4水平高于女性,提示不同性别间PNS患儿的免疫状态不同;2、PNS患儿的血Ig G水平越低,血浆白蛋白越低,提示低白蛋白血症越严重,临床应及时关注患儿病情;3、病理类型诊断为FSGS的PNS患儿的血Ig G水平要低于其他病理类型组,提示血Ig G水平明显降低者,其病理类型更可能是FSGS;4、行肾活检穿刺术的PNS患儿的病理类型目前以非MCD型为主,免疫荧光类型以Ig M为主型占多数;5、血Ig G、Ig A、Ig M、C3及C4水平与年龄、24小时尿蛋白、是否感染无显着相关性。

程姣[4](2021)在《刘宝厚教授中西医结合诊治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经验总结》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总结刘宝厚教授中西医结合诊治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经验,分析其用药规律,传承其学术思想,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的诊治。方法:(1)跟诊学习:通过跟诊抄方、临证分析、个案讨论等方法学习并归纳刘教授中西医结合诊治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2)文献研究:查阅相关文献和书籍,学习并整理刘宝厚教授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病因、病机的认识,总结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关键点。(3)数据挖掘: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期间就诊于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刘宝厚教授门诊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的处方资料进行数据挖掘,归纳处方及用药规律,整理刘教授中西医结合诊治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学术思想。结果:(1)刘宝厚教授认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肺、脾、肝、肾亏虚为本,其中尤以脾肾亏虚为要,风邪,湿热及血瘀为标。(2)刘宝厚教授诊治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提出了“湿热不除,蛋白难消”、“瘀血不去、肾气难复”的病机观点。治疗上主张清利湿热、活血化瘀、从风论治,常以激素的使用作为中西医结合的关键点分阶段辨证论治。(3)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对所录入的200首处方进行数据挖掘发现,共使用中药142味,其中使用频次≥10次的药物有48味,使用频次前十的药物依次是:黄芪、当归、地龙、水蛭、石韦、女贞子、生地黄、益母草、炒白术、防风;四气频次统计结果显示刘教授用药以寒、温、平性为主;五味频次统计结果显示用药以甘、苦、辛为主;药物归经统计显示入肝、脾、肺、肾经药物较多;基于关联规则的组方规律分析,得出使用频次较高的药对45个,其中位于前五的药对依次是:水蛭-地龙,黄芪-当归,黄芪-地龙,水蛭-黄芪,水蛭-黄芪-地龙;基于熵聚类算法,得出关联度较大的药对36个,核心组合18个及新处方9个。结论:(1)刘宝厚教授诊治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主张“中西医双重诊断,中西药有机结合”。治疗上注重祛邪,常以激素使用不同阶段作为中西医结合点辨证论治,具以有鲜明的诊疗特色。(2)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客观论证了刘宝厚教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注重清利湿热、活血化瘀、内外风兼治等,其结果符合刘教授“湿热不除,蛋白难消”、“瘀血不去,肾气难复”、“从风论治”等学术观点,有重要的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许加伟[5](2021)在《黄芪颗粒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使用免疫抑制剂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使用黄芪颗粒联合免疫抑制剂后免疫功能的变化,为各类辅助药物在肾病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提供新的思路。方法:收集60例自2018年9月至2021年2月符合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诊断标准、于我院我科门诊与住院部就诊的患者病历。录入患者基本信息,病理资料,将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低盐优质蛋白饮食以及利尿消肿、降压、护肾等一般支持治疗,并参考《2011年成人肾小球疾病KDIGO临床实践指南》、《中国成人肾病综合征免疫抑制治疗专家共识》制定特异性治疗方案;研究组在对照组一般支持治疗的基础上,规律口服黄芪颗粒,每日2次,每次1袋,冲服。在此基础上观察黄芪颗粒对原发肾病综合征患者使用免疫抑制剂后免疫功能的改善情况及相关感染次数,并对其进行统计。治疗时间为6个月,6月后对两组患者的免疫功能及感染情况进行评估,评估标准包括临床情况及相关临床指标,以此来评价黄芪颗粒联合免疫抑制剂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各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1.免疫功能1.1免疫球蛋白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在使用黄芪颗粒辅助免疫抑制剂治疗后,免疫球蛋白IgA较治疗前升高(P<0.05),IgG水平较治疗前显着升高(P<0.01),且免疫球蛋白IgG、IgA升高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1)。两组患者免疫球蛋白IgM较治疗前略微下降(P<0.05)。研究组可以通过显着提高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治疗后血清免疫球蛋白的水平来进一步调节机体免疫力,从而改善机体免疫功能。1.2T细胞亚群单独使用免疫抑制剂后,患者血清CD3+、CD4+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P<0.05)。CD4+/CD8+较治疗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在使用黄芪颗粒辅助免疫抑制剂治疗后,CD3+、CD4+、CD4+/CD8+较治疗前均显着升高(P<0.01)。研究组运用黄芪颗粒辅助免疫抑制剂治疗后,CD3+、CD4+、CD4+/CD8+水平的升高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显着(P<0.01)。研究组较对照组能有效调控T淋巴细胞水平,调节机体免疫平衡。1.3白细胞介素-18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白细胞介素-18均明显下降(P<0.05)。研究组白细胞介素-18的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1)。与对照组相对比,研究组能有效下调白细胞介素-18水平,改善免疫功能。2.相关指标2.1感染情况部分患者在治疗期间并发感染:对照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30例,其中并发感染者21例,占比70%;研究组患者30例,并发感染者10例,占比33.3%。治疗期间,对于患者感染的控制情况,研究组相对于对照组能有效降低感染的发生率(P<0.01)。2.2相关实验室检查治疗后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较,血浆白蛋白均显着升高(P<0.01),24小时尿蛋白定量均显着降低(P<0.01)。研究组治疗后血浆白蛋白升高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1),24小时尿蛋白定量较对照组无显着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说明研究组对于纠正低蛋白血症效果较对照组更佳,研究组与对照组在控制蛋白尿方面无明显差异。3.疗效观察本次研究的60例患者,其中完全缓解共20例(对照组8例,研究组12例),显着缓解共15例(对照组6例,研究组9例),部分缓解共17例(对照组11例,研究组6例),无效共8例(对照组5例,研究组3例)。研究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比较P>0.05,两组治疗方案对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治疗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结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治疗相较于单用免疫抑制剂,加用黄芪颗粒对于患者免疫功能的调节,更为有效,且效果更加明显。具体作用表现为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机体免疫球蛋白水平、调节T细胞亚群(CD4+/CD8+)、降低白细胞介素-18水平、降低蛋白尿、改善低蛋白血症,并降低感染发生率。

郭蓉[6](2020)在《基于多元统计分析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中医证候规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运用多元统计的方法,研究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的中医证候特点以及证型分类,探究各证型与一般情况、病理类型、用药情况之间的关系,得出更为客观、符合临床的PNS证候规律,以完善PNS证候学研究,指导于临床。方法:本研究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就诊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肾病科住院部及门诊符合研究条件的196例PNS患者病案,根据设计制作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信息采集表》对患者病案进行统一的中医证候相关信息采集,并应用SPSS 21.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一般情况:(1)患者男女比例为1.97:1,平均年龄为49.54岁,青年、中年、老年三组患者人数分布相对均衡。(2)病程在1年5年的患者最多。(3)病理类型上,以膜性肾病(MN)最常见,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MPGN)最少见。(4)使用激素与未使用激素的患者比例约为1:2.1。(5)病理类型中性别构成无明显差异(P>0.05)(6)PNS病理类型与年龄段之间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中医证候分类结果:(1)依据聚类结果,在导师指导下将PNS的中医证型分为本虚证和标实证两大类,其中本虚证包括肺脾气虚证、脾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肾阴亏虚证;标实证包括水湿浸渍证、湿热内蕴证、湿浊血瘀证。(2)本虚证和标实证之间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中医证型与临床信息相关性:(1)证型与性别、年龄、病理类型、激素使用及使用阶段之间的相关性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本虚证与病程之间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实证和病程之间的相关性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1.PNS的病理类型在不同年龄段的分布上有所差异。青年以微小病变型肾病(MCD)多见,中年多见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MPGN),老年以膜性肾病(MN)居多。2.PNS以肺、脾、肾为病变中心,水湿、湿热、湿浊、瘀血为主要病理因素,并涉及外邪侵袭。病性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3.PNS的常见证型按照本虚证和标实证进行分型:本虚证包括肺脾气虚证、脾肾气虚证、肾阴亏虚证、脾肾阳虚证;标实证包括水湿浸渍证、湿热内蕴证、湿浊血瘀证。4.在证型分布方面:(1)本虚证以脾肾气虚证为最常见证型,其次为脾肾阳虚证、肾阴亏虚证、肺脾气虚证;标实证中湿热内蕴证、水湿浸渍证均较多出现,湿浊血瘀证较少;在二者兼夹关系上,肾阴亏虚证多兼夹湿热内蕴证。(2)在疾病发展规律上,早期以脾肾气虚证为主,肺脾气虚次之,随着病程延长,脾肾阳虚证或肾阴亏虚证比例升高,疾病后期多转向脾肾阳虚证。5.患者的性别、年龄、激素使用情况会对PNS中医证候的表现及演变规律产生一定影响。(1)女性及老年患者更易表现为脾肾阳虚证。(2)使用激素患者更容易出现肾阴亏虚证和湿热内蕴证。(3)从激素应用的阶段上看,本虚证在使用激素的初始期,以脾肾气虚证多见;撤减期以肾阴亏虚证最多,脾肾气虚次之;维持期则多表现为脾肾阳虚证。而标实证中,湿热内蕴证比例随激素使用的阶段变化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

甘佳丽[7](2020)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舌诊及目诊临床特点分析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rimary nephrotic syndrome,PNS)患者舌诊、目诊的临床特点,探讨肾综病理类型与舌诊、目诊及中医证型与目诊之间的关系,以期能在原发性肾病综合综的诊断方面提供一定参考价值。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病房收治及门诊的PN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标准筛选病例共138例,收集患者一般情况、中医证型、病理分型、舌象及目象等资料。对数据资料进行分析,主要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病理类型与舌诊、目诊及其辨证分型与目诊之间的关系。结果:1、PNS患者一般情况:138例PNS患者中,男性81例(58.69%),女性57例(41.31%),男女性别比约为1.42:1。在所有患者中,年龄最小为14岁,年龄最大为81岁,平均年龄37.23±18.00岁。其中14-18岁患者有21例(15.21%);18-35岁患者最多,有52例(37.68%);36-59岁患者有44例(31.88%);60岁以上21例(15.21%)。2、PNS病理类型及中医证型的总体分布:膜性肾病(MN)46例最为多见,占33.33%;其次为微小病变肾病(MCD)34例,占24.63%;系膜增生性肾炎(Ms PGN)23例,占16.67%;膜增生性肾炎(MPGN)19例,占13.76%;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16例,占11.59%。在各中医证型中,以脾肾阳虚证65例最为多见,占47.10%,风水泛滥证31例次之,占22.46%,湿热蕴结证23例,占16.67%;肾络瘀阻证11例,占7.97%;肝肾阴虚证8例,占5.79%。3、PNS总体舌象分布:总体舌色分布以淡白舌及红舌最为多见,绛舌最少。总体苔色分布以白苔最为多见,黄苔次之,灰黑苔最少;苔质分布以薄苔最为多见,薄腻苔次之,厚腻苔最少。4、PNS各病理类型舌象分布:FSGS和Ms PGN以红舌、薄白苔最为多见,MCD以淡红舌、薄白苔最为多见,MN以淡白舌,薄白苔最为多见,MPGN以淡红舌,薄白腻苔最为多见。(1)舌色:FSGS和Ms PGN以红舌最为多见,其中FSGS中红舌比例达62.5%;MCD与MPGN淡红舌出现率明显高于其他组;MN则以淡白舌最为多见。各病理类型均以绛舌最为少见。PNS各病理类型舌色分布存在差异(P<0.05)。(2)苔色:各病理类型的苔色均以白苔最为多见,除Ms PGN外,其他病理类型中白苔的出现率均达50%以上;FSGS和Ms PGN黄苔出现率高于其他组,各组均以灰黑苔最为少见。PNS各病理类型苔色分布无差异(P>0.05)。(3)苔质:FSGS和MCD苔质以薄苔为主,其次为薄腻苔,厚腻苔最少,MN和Ms PGN均以薄苔最为多见,厚腻苔次之,薄腻苔最少见;而MPGN苔质特点则是薄腻苔做多见,薄苔次之,厚腻苔最少见。PNS各病理类型的苔质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PNS患者总体目像评分分布:在目诊评分分组中,10-13分最多,共有77例,占55.79%;小于10分次之,共47例,占34.05%;大于13分最少,仅13例,占9.42%。各病理类型的目诊评分分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中医证型的目诊评分分组分布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6、PNS各病理类型与目诊评分比较:Ms PGN的评分最高(11.05±1.28分),MCD评分最低(9.52±1.88分)。MCD与FSGS、MN、Ms PGN的目诊评分比较存在差异(P<0.05);MPGN与MN、Ms PGN目诊评分比较存在差异(P<0.05)。余各组间目诊评分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7、PNS各中医证型与目诊评分比较:肾络瘀阻证评分最高(11.91±1.97分),风水泛滥证评分最低(9.55±1.89分)。肾络瘀阻证与风水泛滥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目诊评分比较存在差异(P<0.05);湿热蕴结证与风水泛滥证、风水泛滥证目诊评分比较存在差异(P<0.05)。各组间目诊评分比较具有显着差异(P<0.01)。结论:1、PNS各病理类型的舌象、目像均有所差异。其中FSGS和Ms PGN以红舌、薄白苔最为多见,MCD以淡红舌、薄白苔最为多见,MN以淡白舌,薄白苔最为多见,MPGN以淡红舌,薄白腻苔最为多见。意味着舌诊、目诊对PNS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或可为临床诊断PNS的病理分型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2、PNS中医证型与目诊评分之间有显着的关联。目诊是中医诊断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目诊内容,为更准确的中医辨证提供更有力的依据。

刘青菊[8](2020)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ANPGTL8的表达水平与血脂及蛋白尿的关系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分析血管生成素样蛋白8(angiopoietin-like protein 8,ANGPTL8)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rimary nephrotic syndrome,PNS)患者中的表达特点,并探讨ANGPTL8与PNS患者血脂、蛋白尿的关系,为今后深入研究ANGPTL8在PN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提供新依据。方法:本课题收集了2017年11月至2019年11月在甘肃省人民医院就诊的PNS患者133例作为病例组,60例健康对照选自该院的体检中心。采集受试者空腹静脉血和晨起清洁中段尿,-20℃冻存。采用ELISA法分别检测所有标本的ANGPLT8浓度;实验室指标(CHOL、TG、HDL-C、LDL-C、ALB、CREA、Ur、24hUTP、UCr、尿蛋白)在甘肃省人民医院临床检验中心完成检测。所有数据使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PNS组的年龄、性别构成、BMI、血压及CREA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PNS组的血清及尿液ANGPTL8水平显着升高(P<0.001),PNS组的血脂指标(CHOL、TG、HDL-C、LDL-C)、Ur及尿蛋白水平显着升高(P<0.001),PNS组的ALB水平显着降低(P<0.001);PNS组年龄<18岁患者尿液ANGPTL8/UCr水平明显高于年龄≥18岁患者(P<0.05)。2.PNS组患者尿液ANGPTL8/UCr与病理类型:尿液ANGPTL8/UCr在不同病理类型中的表达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两两比较显示,尿液ANGPTL8/UCr仅在MN与MsPGN两种病理类型中的表达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且MsPGN中的表达水平高于MN中的表达水平。3.PNS组患者尿液ANGPTL8/UCr与蛋白尿程度:尿液ANGPTL8/UCr在不同程度蛋白尿中的表达水平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两两比较显示,尿液ANGPTL8/UCr仅在中度(24hUTP 13.5g/d)与重度(24hUTP≥3.5g/d)蛋白尿中的表达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且中度蛋白尿中的表达水平高于重度蛋白尿中的表达水平。4.PNS组患者ANGPTL8与血脂、蛋白尿的相关性:血清ANGPTL8水平与CHOL(r=0.209,P<0.05)、TG(r=0.412,P<0.001)呈正相关,与24hUTP(r=0.087,P>0.05)不相关;尿液ANGPTL8水平与HDL-C(r=0.181,P<0.05)呈正相关,与24hUTP(r=-0.182,P<0.05)呈负相关;尿液ANGPTL8/UCr水平与HDL-C(r=0.201,P<0.05)呈正相关,与24hUTP(r=-0.268,P<0.05)呈负相关。5.PNS组患者血脂、蛋白尿在ANGPTL8四分位数组间的表达差异:TG仅在血清ANGPTL8第1与2、3、4四分位数组间的表达水平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HDL-C仅在尿液ANGPTL8第2、4四分位数组间的表达水平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24hUTP仅在尿液ANGPTL8/UCr水平第1、4四分位数组间的表达水平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6.ANGPTL8的ROC曲线对PNS的诊断价值:血清、尿液ANGPTL8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2、0.765,与曲线下面积=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最佳临界浓度分别为26.00 ng/ml、45.02 ng/ml;综合血清及尿液ANGPTL8水平对PNS的预测价值更高(曲线下面积:0.823,P<0.001)。结论:1.PNS患者血清及尿液ANGPTL8水平均显着升高;尿液ANGPTL8/UCr在MN与MsPGN病理类型中的表达水平存在差异,可能为确定PNS病理类型提供无创性的诊断依据。2.PNS患者血清ANGPTL8水平只与血脂水平有关,与血脂水平呈正相关;尿液ANGPTL8水平与蛋白尿程度有关,与蛋白尿程度呈负相关,提示血清及尿液ANGPTL8可能在PNS高脂血症、蛋白尿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ROC曲线分析也表明ANGPTL8可能作为PNS一种新的生物标志物。

杜晓雪[9](2020)在《滋阴益肾汤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肝肾阴虚型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观察以滋补肝肾、理气活血为治则,运用滋阴益肾汤对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肝肾阴虚型患者的相关症状及实验室指标的影响,进而客观科学地评价滋阴益肾汤对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肝肾阴虚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0例患者,按照分层随机法分组,遵循同期对照试验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5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对症加口服激素治疗,必要时加用细胞毒药物;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滋阴益肾汤。试验组和对照组均连续治疗12周并做好相关记录,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症状、实验室指标及安全性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从而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前在性别、年龄、病程、中医症状、实验室指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在总疗效方面,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总疗效优于对照组。3.在中医证候方面,试验组的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的有效率为6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4.两组患者治疗后各中医症状均有所改善(P<0.01);在改善腰脊酸痛、目睛干涩、盗汗、五心烦热、口干咽燥的症状方面,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在改善头晕、大便干结的症状方面,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改善耳鸣、颜面或下肢水肿、小便黄赤的症状方面,两组疗效差异不明显(P>0.05)。5.两组患者治疗后在降低24小时尿蛋白定量、降低尿蛋白、降低血脂、增加白蛋白方面均有疗效(P<0.05),并且试验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肾功能均未见明显改变(P>0.05)。6.在试验过程中两组患者安全性指标均未见明显改变(P>0.05),心电图及大便常规+隐血基本正常,无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运用滋阴益肾汤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肝肾阴虚型的患者,在改善腰脊酸痛、目睛干涩、盗汗、五心烦热、口干咽燥、头晕、大便干结的中医症状,以及降低24小时尿蛋白定量、降低尿蛋白、降低血脂、增加白蛋白方面,两组均有疗效,且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能改善耳鸣、颜面或下肢水肿、小便黄赤的症状,但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在试验过程中无不良反应发生,安全性值得肯定。

马晶晶[10](2020)在《加味茯苓导水汤治疗脾肾气虚兼血瘀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采取回顾性分析,意在观察加味茯苓导水汤治疗脾肾气虚兼血瘀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以期在临床上推广应用。材料与方法:采用门诊及病房电子病历系统收集2017年9月—2019年12月就诊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门诊及病房诊断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根据本研究制定的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排除标准,收录使用西医基础治疗的患者,共30例,作为对照组;收录西医基础治疗并服用加味茯苓导水汤方的患者,共30例,作为治疗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疗效、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甘油三酯、胆固醇、肾功能、肝功能、血常规、心电图等指标,从而评价加味茯苓导水汤治疗脾肾气虚兼血瘀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1.西医实验室指标疗效分析:两组患者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甘油三酯、胆固醇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西医疾病疗效分析:治疗组完全缓解4例、显着缓解4例、部分缓解18例、无效4例,治疗总有效率86.67%;对照组完全缓解1例、显着缓解2例、部分缓解18例、无效9例,治疗总有效率70.00%。说明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有效,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3.中医证候总积分: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和体征均较治疗前好转,中医证候总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效果明显。4.中医证候疗效分析:治疗组临床痊愈3例、显效10例、有效15例、无效2例,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临床痊愈0例、显效4例、有效19例、无效7例,对照组总有效率76.67%。说明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均改善,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5.安全性分析: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不适反应,治疗前后肝功能(ALT、AST)、肾功能(Scr、BUN)、血常规、心电图均无异常。结论:1.加味茯苓导水汤能够明显改善脾肾气虚兼血瘀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2.加味茯苓导水汤能够升高脾肾气虚兼血瘀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清白蛋白,降低尿蛋白、血脂水平,延缓疾病进展,提高临床疗效。3.加味茯苓导水汤未引起肝功能、肾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安全性良好,可进一步临床推广。

二、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病理与临床的联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病理与临床的联系(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Meta分析和网络药理学探讨防己黄芪汤干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及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研究一 防己黄芪汤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系统评价
    1 资料与方法
        1.1 检索策略
        1.2 纳入标准
        1.2.1 研究设计
        1.2.2 研究对象
        1.2.3 干预措施
        1.2.4 结局指标
        1.3 排除标准
        1.4 文献筛选及资料提取
        1.5 质量评价
        1.6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2.2 纳入文献特征
        2.3 文献质量评价
        2.4 Meta分析结果
        2.4.1 总有效率
        2.4.2 24 小时尿蛋白定量(24h UTP)
        2.4.3 血清白蛋白(ALB)
        2.4.4 血肌酐(Scr)
        2.4.5 总胆固醇(TC)
        2.4.6 甘油三酯(TG)
        2.4.7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2.4.8 凝血酶原时间(PT)
        2.4.9 血小板计数(PLT)
        2.4.10 白细胞介素-6(IL-6)
        2.4.11 白细胞介素-8(IL-8)
        2.4.12 白细胞介素-10(IL-10)
        2.4.13 不良反应
        2.4.14 发表偏倚
    3 讨论
        3.1 现代医学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认识
        3.2 祖国医学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认识
        3.3 防己黄芪汤组方分析
        3.4 防己黄芪汤的药理研究
        3.5 疗效总结
        3.6 对今后研究的建议
    4 结论
    参考文献
研究二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防己黄芪汤干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机制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1.2 方法
        1.2.1 防己黄芪汤相关化合物的收集
        1.2.2 防己黄芪汤靶点预测
        1.2.3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相关靶点预测
        1.2.4 核心靶点筛选及蛋白互作网络构建
        1.2.5 GO富集分析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
        1.2.6 分子对接
    2 结果
        2.1 防己黄芪汤活性成分筛选结果
        2.2 防己黄芪汤“化合物-靶点蛋白”网络构建
        2.3 疾病靶点的获取、关键靶点的筛选和PPI网络的构建
        2.4 GO富集分析结果
        2.5 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2.6 “成分-靶点-通路”网络构建
        2.7 分子对接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1: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表
附录2:文献综述 防己黄芪汤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2)增效减毒方加减联合糖皮质激素、霉酚酸酯治疗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语对照
前言
1.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2.1 PNS诊断标准
        1.2.2 水肿诊断标准
        1.2.3 高脂血症诊断标准
        1.2.4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脱落标准
    1.6 中止标准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治疗方案
    2.2 治疗组治疗方案
    2.3 观察疗程及注意事项
    2.4 观察指标
        2.4.1 有效性指标
        2.4.2 安全性指标
    2.5 疗效评价标准
        2.5.1 疾病疗效评价标准
        2.5.2 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标准
        2.5.3 水肿症状疗效评定标准
    2.6 安全性评定标准
    2.7 统计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病例完成情况
    3.2 一般资料比较
        3.2.1 性别比较
        3.2.2 年龄比较
        3.2.3 水肿程度比较
        3.2.4 合并症比较
        3.2.5 干预前两组实验室指标比较
        3.2.6 两组肾脏病理类型比较
    3.3 疗效比较
        3.3.1 疾病总疗效比较
        3.3.2 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3.3.3 血清白蛋白、24h尿蛋白定量比较
        3.3.4 甘油三脂、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较
        3.3.5 水肿症状比较
        3.3.6 血肌酐、血尿素氮、血尿酸比较
        3.3.7 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3.4 安全性评价
讨论
    1 现代医学对PNS的认识
        1.1 PNS的概述
        1.2 PNS的治疗
    2 中医对NS的认识
    3 中医学对糖皮质激素的认识
    4 增效减毒方加减的立方依据
        4.1 增效减毒方加减的药物组成
        4.2 增效减毒方加减的方义解析
        4.3 增效减毒方选药依据
    5 临床疗效分析
        5.1 疾病疗效比较
        5.2 观察指标比较
        5.3 中医症状积分和证候疗效比较
    6 安全性指标评价
    7 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文献综述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中西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二 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3)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的免疫功能与临床及其病理间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研究对象的纳入
        2.1.2 研究对象的纳入及排除标准
        2.1.3 研究对象的分组标准
    2.2 研究方法
        2.2.1 一般资料的收集
        2.2.2 实验室指标的收集
        2.2.3 经皮肾活检穿刺术
        2.2.4 病理检查
    2.3 统计学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PNS 患儿的体液免疫与性别之间的关系
    3.2 PNS患儿的免疫功能与不同年龄之间的关系
    3.3 PNS患儿的免疫功能与血浆白蛋白之间的关系
    3.4 PNS患儿的免疫功能与24 小时尿蛋白定量之间的关系
    3.5 PNS 患儿的免疫功能与病理类型之间的关系
    3.6 PNS患儿的免疫功能与肾活检免疫荧光类型之间的关系
    3.7 PNS患儿免疫功能与感染之间的联系
第4章 讨论
    4.1 PNS患儿体液免疫的特点
    4.2 PNS患儿的免疫功能与性别、年龄之间的联系
    4.3 PNS患儿的免疫功能与血浆白蛋白水平之间的联系
    4.4 PNS患儿的免疫功能与24 小时尿蛋白定量水平之间的联系
    4.5 PNS患儿的免疫功能与病理分型之间的联系
    4.6 PNS患儿的免疫功能与免疫荧光之间的联系
    4.7 PNS患儿的免疫功能与感染之间的关系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局限与不足之处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免疫功能状态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4)刘宝厚教授中西医结合诊治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经验总结(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刘宝厚教授个人传略
    1 个人简介
    2 中西医结合思想的启蒙
    3 主要学术思想
        3.1 提出“中西医双重诊断,中西药有机结合”的临床医学模式
        3.2 提出治疗肾脏病三大原则
        3.3 创立了“病位病性辨证法”
        3.4 创立了“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辨证分型”方案
    4 科研成果及着作
    5 临床工作及教学
第二部分 刘宝厚教授中西医结合诊治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经验总结
    1 刘宝厚教授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西医认识
        1.1 对病因的认识
        1.2 对病机及病理生理的认识
        1.3 对不同年龄段患者肾活检的认识
    2 刘宝厚教授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中医病机的认识
    3 中西医双重诊断—病证结合
    4 中西药有机结合—激素与中医药结合分阶段论治
        4.1 大剂量激素首始治疗阶段
        4.2 激素减量阶段
        4.3 激素维持治疗阶段
    5 祛邪重湿热、血瘀、风邪
        5.1 从湿热论治
        5.2 从血瘀论治
        5.3 从风论治
第三部分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刘宝厚教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经验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软件支持
        1.6 方法
    2 结果
        2.1 频次、频率统计
        2.2 基于关联规则的组方规律
        2.3 基于熵聚类的方剂组方规律
    3 讨论
        3.1 药物频数及频次统计分析结果讨论
        3.2 药物四气分析结果讨论
        3.3 药物五味分析结果讨论
        3.4 药物归经分析结果讨论
        3.5 组方规律分析讨论
        3.6 新处方的分析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验案举隅
结语
第六部分 文献综述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中西医诊治进展
    1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现代医学诊治进展
        1.1 概述
        1.2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诊断进展
        1.3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治疗进展
    2 祖国医学对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认识与研究
        2.1 病名溯源
        2.2 病因病机
        2.3 治法治则
        2.4 现代医家诊治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临床经验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主要成果

(5)黄芪颗粒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使用免疫抑制剂后免疫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中西医理论研究
    1. 中医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认识
        1.1 病因病机
        1.2 中医治疗
        1.3 中医相关研究
    2. 西医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认识
        2.1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定义
        2.2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发病机制
        2.3 相关治疗
        2.4 西医相关理论研究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内容
    3. 研究对象
        3.1 病例来源
        3.2 诊断标准
        3.3 纳入标准
        3.4 排除标准
        3.5 剔除、脱落、中止标准
    4. 研究方法
        4.1 分组方法
        4.2 治疗方法
        4.3 观察指标
        4.4 统计分析
        4.5 不良事件轻重程度判断标准
        4.6 随访及预后
    5. 研究结果
        5.1 研究一般资料
        5.2 研究组与对照组免疫功能比较
        5.3 研究组与对照组次要指标观察
        5.4 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效果观察
    6. 研究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情况
第三部分 分析与讨论
    1. 一般情况分析
    2. 临床指标分析
        2.1 对患者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分析
        2.2 对患者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分析
        2.3 对患者治疗前后白细胞介素-18 (IL-18)分析
    3. 研究组与对照组次要指标观察
        3.1 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感染情况分析
        3.2 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血浆白蛋白、24小时尿蛋白定量分析
    4. 研究组与对照组疗效观察
    5. 讨论
    6. 结论
    7. 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2011年KDIGO针对肾小球肾炎的临床实践指南》
    附录2: 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方案
    附录3: 临床观察表
中英文缩略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6)基于多元统计分析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中医证候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研究对象来源
        1.2 样本量估算
    2 诊断标准
        2.1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西医诊断标准
        2.2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3 纳入标准
    4 排除标准
    5 研究方法
        5.1 调研方法
        5.2 资料收集
        5.3 数据录入
        5.4 统计方法
    6 技术路线图
研究结果
    1 一般情况
        1.1 性别分布
        1.2 年龄分布
        1.3 病程分布
        1.4 病理类型分布
        1.5 激素使用情况
        1.6 病理类型与性别的相关性
        1.7 病理类型与患病年龄段的相关性
    2 PNS中医证候分型研究
        2.1 中医证候信息分布情况
        2.2 聚类分析结果
        2.3 主成分分析结果
        2.4 中医证型分布情况
    3 中医证型与临床信息相关性
        3.1 性别
        3.2 年龄
        3.3 病程
        3.4 病理类型
        3.5 激素使用情况
讨论
    1 中医学对PNS的认识
    2 PNS中医证候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2.1 PNS中医证候研究的必要性
        2.2 证候研究方法的选择分析
    3 临床一般资料分析
        3.1 性别与年龄
        3.2 病理类型
    4 PNS中医证候规律分析
        4.1 高频中医证候信息分析
        4.2 PNS的辨证分型分析
        4.3 中医证型与临床信息的相关性分析
    5 不足及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7)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舌诊及目诊临床特点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 肾病综合征概述
    2 中医对肾病综合征的认识
    3 NS 分类及其病理分型
    4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5 PNS舌诊、目诊的研究意义
第二章 临床资料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选择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诊断标准
        1.4.1 中医诊断标准
        1.4.2 西医诊断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类型
        2.2 病例资料的收集
        2.3 舌象采集方法
        2.4 目象采集方法
    3 统计学方法
    4 研究结果
        4.1 PNS患者一般资料
        4.2 PNS患者总体舌象分布情况
        4.2.1 PNS患者总体舌色分布
        4.2.2 PNS患者总体苔色分布
        4.2.3 PNS患者总体苔质分布
        4.3 PNS各病理类型的舌象分布情况
        4.3.1 PNS各病理类型分布情况
        4.3.2 PNS各病理类型舌色分布情况
        4.3.3 PNS各病理类型苔色分布情况
        4.3.4 PNS各病理类型苔质分布情况
        4.4 PNS患者目像评分分析
        4.4.1 PNS患者总体目像评分分布情况
        4.4.2 PNS各病理类型与目诊评分比较
        4.4.3 PNS各中医证型与目诊评分比较
第三章 讨论
    1.PNS患者一般情况分析
    2.PNS总体舌象特点
    4.PNS目象分析
    5.关于舌诊的认识
        5.1 舌诊的原理
        5.2 舌诊的方法
        5.2.1 舌体应内脏定位的九区分法
        5.2.2 舌诊的采集方法
        5.3 舌诊的意义
        5.4 舌诊的现代研究
    6.关于目诊的认识
        6.1 目诊的方法
        6.2 目诊的意义
        6.3 目诊的现代研究
    7.存在的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词表
综述 肾脏病的舌诊及目诊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ANPGTL8的表达水平与血脂及蛋白尿的关系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语对照表
前言
(一)研究对象
    1.病例来源
    2.纳入标准
    3.排除标准
(二)研究方法
    1.临床资料
    2.实验方法
    3.统计学方法
(三)结果
    1.PNS患者与健康对照者各指标的比较
    2.PNS患者ANGPTL8 表达特点的分析
    3.PNS 患者 ANGPTL8 水平与临床指标的关系分析
    4.血清及尿液ANGPTL8 水平对PNS的诊断价值
(四)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血管生成素样蛋白 8 的表达水平与血脂及蛋白尿的关系分析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
    附录2 受试者信息采集表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9)滋阴益肾汤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肝肾阴虚型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一览表
前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2.诊断标准
        3.病例选择
        4.分组
        5.治疗方法
        6.观察时间
        7.观察指标
        8.判定标准
        9.安全性评价标准
        10.统计方法
    二、临床资料
        1.基本资料
        2.两组临床基线资料比较
    三、研究结果
        1.总疗效比较
        2.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3.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4.实验室指标比较
        5.安全性指标比较
    四、讨论
        1.肾病综合征的分析讨论
        2.滋阴益肾汤分析讨论
        3.滋阴益肾汤对肝肾阴虚型肾病综合征的治疗效果讨论
    五、结论
    六、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1
第二部分 理论研究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2
附录
研究生期间参编论着1部(编委)
致谢

(10)加味茯苓导水汤治疗脾肾气虚兼血瘀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中医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四、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病理与临床的联系(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Meta分析和网络药理学探讨防己黄芪汤干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及机制[D]. 王虹云.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09)
  • [2]增效减毒方加减联合糖皮质激素、霉酚酸酯治疗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D]. 覃越.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09)
  • [3]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的免疫功能与临床及其病理间的关系[D]. 李衡. 南昌大学, 2021(01)
  • [4]刘宝厚教授中西医结合诊治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经验总结[D]. 程姣.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黄芪颗粒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使用免疫抑制剂后免疫功能的影响[D]. 许加伟.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6]基于多元统计分析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中医证候规律研究[D]. 郭蓉.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0(08)
  • [7]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舌诊及目诊临床特点分析研究[D]. 甘佳丽.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8]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ANPGTL8的表达水平与血脂及蛋白尿的关系分析[D]. 刘青菊.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0(10)
  • [9]滋阴益肾汤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肝肾阴虚型的临床研究[D]. 杜晓雪. 云南中医药大学, 2020(01)
  • [10]加味茯苓导水汤治疗脾肾气虚兼血瘀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观察[D]. 马晶晶.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病理与临床的关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