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住宅区立体绿化设计

南方住宅区立体绿化设计

一、南方居住区立体绿化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明丽红,林嘉蓓,奚如春[1](2021)在《广州市立体绿化植物资源调查与应用现状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对广州市越秀、天河、荔湾和海珠4个区106个样点的立体绿化情况进行调查与统计分析,得到共有80个样点应用了立体绿化景观,立体绿化应用率为75.47%,其中天河区的应用率最高,为88.46%,荔湾区的应用率最低,为66.67%。应用植物种类共42科72属86种,包括草本植物45种,木本植物24种,藤本植物17种,种数应用最多的科是天南星科和百合科,使用频率较高的种是鹅掌藤Heptapleurum arboricola、光叶子花Bougainvillea glabra、肾蕨Nephrolepis cordifolia、使君子Quisqualis indica和绿萝Epipremnum aureum等,植物种类应用较为集中、单一。立体绿化景观设计类型以棚架、桥体和墙面绿化为主,立柱和斜坡绿化较少;植物栽培形式主要有绿篱式、悬挂式、攀爬式、模块式等。

范俊鹏[2](2021)在《海绵城市理论下的沣西新城绿色屋顶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水资源总量短缺,雨水区域性与季节性分布不均。由于城市化建设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以及地面硬质化水平的提高,为我国带来了严重的水生态坏境恶化以及城市热岛效应等生态问题。基于此种环境背景,我国吸取借鉴国外先进雨洪管理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海绵城市理论,并于2014年起在全国范围开展了第一批海绵城市建设。海绵城市建设需结合各项低影响开发措施,本文的研究对象即低影响开发措施中对屋面雨水进行源头减排的重要措施——绿色屋顶。我国仍处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实践与探索阶段,目前对海绵城市理论下的绿色屋顶的设计研究现存较少,西咸新区作为我国第一批海绵城市试点新区,专门针对以沣西新城为代表的西北地区的绿色屋顶研究更是匮乏。因此本文通过对沣西新城现阶段海绵城市理论下的绿色屋顶建设进行调查研究,梳理总结其建设现状与现存问题,探讨西北地区建设海绵城市理论下的绿色屋顶的设计方法及推广策略,继而对我国海绵城市理论下的绿色屋顶建设起到推动作用。首先,本文阐述了海绵城市与绿色屋顶的发展脉络以及国内外相关理论的研究现状,对二者各时期的研究热点与研究前沿进行了总结。其次,对海绵城市与绿色屋顶的相关概念与研究范围进行了界定,阐明了二者之间的关系以及绿色屋顶建设所能为海绵城市带来的贡献与效益。再次,本文对沣西新城的屋顶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对现有屋顶类型进行分类,选取沣西新城第一批海绵城市试点区域内的八处代表性绿色屋顶建设项目进行系统性研究,归纳总结其运营现状、设计方法、构造特点、雨水流程以及对海绵城市所产生的效益,并分析总结了沣西新城现有海绵城市理论下绿色屋顶建设成果以及效益性、管理性与多样性三方面现存问题。随后,分析提出适合于以沣西新城为代表的西北地区海绵城市理论下推广建设绿色屋顶的设计策略。提出了在国家层面上进行政策法规引导,在设计层面上可在设计前期进行绿化种植考虑,采用丰富的建筑形体操作,从而增加立体空间“海绵体”的数量与面积。对沣西新城所采用的地域性植被进行了归纳总结,并提出绿色屋顶植被选取原则。对沣西新城绿色屋顶的适配模式进行了研究总结,从屋顶环境要素、屋顶类型特点、绿化模式需求三方面研究探索了沣西新城绿色屋顶适配模式,并对绿色屋顶的构造设计进行分类研究,将其划分为容器式绿色屋顶、坡屋面绿色屋顶、简单式绿色屋顶、花园式绿色屋顶以及与屋顶水面结合的蓝绿屋顶五类。最终,根据绿色屋顶与沣西新城现有屋顶类型的相性匹配,展望计算了在沣西新城全域、城市核心建成区以及海绵城市试点区域三个层面内全面建成海绵城市理论下的绿色屋顶所能带来的生态与经济效益。

许慧群[3](2021)在《老旧社区景观提质改造 ——以衡阳市草桥社区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城市中的老旧社区景观提质改造,为小区居民营造优美的景观环境,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的需求,对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水平的持续提高,我国的城镇化建设步伐也走上了快车道,发展的表现主要体现在城市的扩建上,却忽视了老旧社区的更新发展,造成了城市发展的不平衡和居民居住环境的不平衡。针对城市中老旧社区凸显的问题,越来越多的城市进行了老旧社区提质改造、棚户区改造、社区“三清三建”等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如何以社区绿地景观、基础设施、建筑及小品、文化景观四个方面为切入点,探索适合城市老旧社区景观提质改造的新方法和新策略,目前研究的成果并不多。本文选取衡阳市草桥社区作为改造对象,采用实地考察、居民问询、美景度调查等方法,收集社区和居民的基本信息,并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其中利用美景度的研究手法,得出以下结论:从数据的个案处理摘要和可靠性统计表,可以知道没有被排除的数据,克隆巴赫系数为0.949,说明数据有很高的一致性,数据样本可信。从各类景观的SBE值,可以知道,绿地景观SBE值最高是景观12,为0.862,最低是景观10,为-0.632;基础设施SBE值最高是22,为1.111,最低是景观15,为-1.033;建筑及小品SBE值最高为景观31,为1.073,最低,是景观27,为-0.848;文化景观SBE值最高是景观39,为0.967,最低是景观34,为-0.775。从四类景观的回归分析模型摘要可以看出它们的判定系数R方、调整判定系数值都较高,从四类景观的方差分析可以看出它们均符合F检验,且显着性为0.000,符合建立线性回归模型的条件。从绿地景观的线性回归模型可知,美景度的评价因子观赏性、均衡性、协调性、实用性均与其SBE值有显着的相关关系,且居民的偏好程度为观赏性>统一与变化>协调与对比>均衡性;从基础设施的线性回归模型可知,美景度的评价因子实用性、可达性、观赏性均与其SBE值有显着的相关关系,且居民的偏好程度为实用性>可达性>观赏性;从建筑及小品的线性回归模型可知,美景度的评价因子观赏性、均衡性、协调性、实用性均与其SBE值有显着的相关关系,且居民的偏好程度为观赏性>实用性>协调性>均衡性。从文化景观的线性回归模型可知,美景度的评价因子地域特色、艺术美观均与其SBE值有显着的相关关系,且居民的偏好程度为地域特色>艺术美观。本文首先明确了老旧社区景观提质改造的相关概念,提出了该项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在查阅了众多文献和相关资料后,阐释了景观提质改造的相关理论,总结老旧社区的特征和社区景观的作用,提出老旧社区景观提质改造的必要性,之后结合国内外的改造案例进行分析,得出可借鉴之处。最后针对老旧社区现存的主要矛盾,结合城市文化内涵、社区的现实情况和居民需求,提出对应的改造方略如下:1、绿地景观的改造强调通过丰富植物景观的配置使绿地更具层次性;提高落叶树种的比例,疏阔林下空间,使绿地的透光性更强,观赏性和游览度提高;增加林下休闲坐凳,为社区居民,特别是老年人,提供更适合的游憩场所;更需要注重对绿地持续地养护,主动伐倒已经空心的乔木,避免倒塌伤人,对保护树木进行挂牌,打保护桩。2、基础设施需注重实用性和可达性,也需注重其与周围环境的协调,通过增加、翻新、修缮原有的设施,使其同时具有较高的观赏性;注重适老设施在社区公共空间的运用,为社区老年人出行提供便利;对道路系统进行分级,改善社区内部交通混乱的现状;取消树围,使社区的空地与道路保持同样高度,将空地划停车位,提高宅前非绿化空地的利用率,解决停车难的困境;将社区利用率不高的位置,规划电动车棚和电动自行车位;将休闲广场划线做运动场地,一地多用,为提供居民运动场所,靠墙靠坡做晾衣架,居委会增加一至两间办公室做阅览室,以增加社区娱乐服务休闲运动设施;注重环卫配套设施、室外照明设施的运用、更新、换代与管理,提升居住环境的洁净度与便利性。3、建筑及小品的改造需注重设计感,拆除违建,注重社区整体风格的统一;加强屋顶的修缮,重新采取防水措施,改善老旧建筑的基础问题;清理屋顶及楼道堆积物,翻新屋面、楼道,颜色注重与周围环境的匹配;做好立体绿化,增加立面绿化面积,提高社区整体绿化水平;小品的改造注重精品塑造,打造盆景园,融入社区文化元素,提供居民休憩场所,提高居民对园艺与植物的兴趣。4、文化景观的改造需融入社区景观改造的各个部分;分析地域文化特色,提炼适合社区设施建设的文化符号;情景再现文化内容,使景观更为生动;加强文化宣传场所的建设,为文化宣传提供阵地;也需注重设计的艺术美感,打造有地域特色的独特社区风貌。

冯雪[4](2021)在《基于“双修”理念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研究 ——以自贡市为例》文中指出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病”问题也日渐显着,严重制约着城市的健康发展。在此背景下为改善人居环境,我国提出了“城市双修”理念。作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重要专项规划之一,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对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与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有着关键性作用。目前,我国对城市绿地系统的研究已大有进步,但与生态城市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许多城市绿地系统在规划时并未融入地方特色,缺乏对城市环境的特殊性考虑和因地制宜的科学布局,一味追求表面的规划指标,忽视城市绿地更深层次的建设。论文对国内外“城市双修”和绿地系统的文献资料与政策法规文件进行理论研究,同时对近年来已建的和在建的相关实际项目进行分析总结,提炼出“城市双修”与绿地系统的关系。根据“城市双修”理念下绿地系统规划内涵,结合绿地系统规划相关理论、标准规范、指标体系和建设经验,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评价体系,通过适宜的指标体系对绿地现状进行评估,找出绿地系统存在的问题。进而以发现的问题为导向,将“城市双修”理念作为指导思想,修复城市山体、水体和绿地系统,实现绿地效益最大化。论文将理论研究与规划建设相结合,对四川省自贡市城市的绿地系统空间结构、各类型绿地、山体、水体等几个方面进行了优化与改善,以提升城市绿地品质。最终总结出“城市双修”理念下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方法。通过对自贡市的实践研究,以期改善与优化自贡市城市绿地系统,同时丰富“城市双修”理念下绿地系统规划的内容与可行性,并为以后的绿地建设拓展思路。

李智茂[5](2020)在《杭州市老城区道路立体绿化植物景观评价及优化》文中指出本文研究了杭州市老城区道路立体绿化建设现状。通过对杭州市老城区内主要道路进行实地调研,总结了老城区内道路立体绿化中应用的植物种类、绿化形式、种植频度及其观赏特性等。再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适合的道路立体绿化综合评价模型,并对选取的25个样点运用权重值结合样点打分加权计算的方法进行打分。根据打分结果分析道路立体绿化现存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优化提升策略。最后,选取不同立地条件的立体绿化样点进行优化设计。研究内容和成果总结如下:(1)通过对杭州市老城区进行实地调研,统计得出立体绿化应用植物种类共有69种植物,乔木6种、灌木34种、草本19种、藤本7种、竹类2种,隶属于44个科,其中以蔷薇科、百合科、杜鹃花科和木犀科的植物为主。(2)道路立体绿化的应用形式包括墙面绿化、护栏绿化、廊架绿化、立体花箱、桥体绿化、坡面绿化6种类型。植物的应用频度方面,以桂花、女贞、月季、杜鹃、常春藤和麦冬应用频度最高。观赏性方面,观花和观叶植物的占有量相接近,观果植物运用数量较少。(3)从功能价值、观赏价值、生态效益和生态适应性四个方面选取12个评价因子建立道路立体绿化植物景观综合评价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对选取出的25个立体绿化样点景观质量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等级为I级优秀的样点有3处、II级良好的样点有11处、III级中等的样点有8处、IV级差等的样点有3处,立体绿化样点质量大多处于中间水平。(4)总结杭州市老城区道路立体绿化现存的主要问题,根据建设现状和立体绿化构建原则,提出以下优化策略:丰富植物种类、结合道路功能、引进新的绿化技术、加强养护管理、控制时令花卉应用、统筹协调,长远规划以及政府制度支持。最后选取5处不同的道路立地条件的样点进行优化设计。

夏静静[6](2020)在《昆明长水航城居住区景观设计》文中认为居住区是人类生活的场所,居住区景观作为居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在满足居民日常活动、美观的需求外,开始探索更广阔的作用。可食性景观是可食性植物与景观设计相结合的复合型景观,这种景观形式具有美化空间、装饰功能区、经济效益的功能,在某种层度上还具有促进日渐冷淡的邻里关系和科普教育的作用,能够满足人们的多种需求。通过对居住区、可食性景观及其相关概念界定,明确了居住区可食性景观设计的相关理论内容,指出了可食性景观在居住区景观设计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对相关案例进行调研,总结对比它们在设计场地、植物元素、种植技术、管理方式、景观效果等的情况,分析每个案例的优缺点,总结借鉴其优点。对长水航城项目场地情况进行现场调研并使用相关软件对日照情况、风向、高程等进行数据分析,通过数据分析结果明确该地块可食性景观和屋顶绿化应用的可行性。对长水航城居住区景观进行方案设计,寻找设计—文化—可食性三者的关系和连接点,探索文化、食用、观赏的居住区景观设计。对可食性景观在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探讨进行总结,分析了饮食文化与居住区景观设计、可食性植物与居住区景观设计在项目中的应用模式。在长水航城项目的可食性景观方案设计中,具体涉及到饮食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体现及可食性植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其中,对居住区绿化空间和可食性植物的分析是为了可食性景观能够更好地在居住区景观设计中得以体现,更加充分的体现可食性景观的价值。与传统景观形式不同,可食用景观的观赏性和实用性都存在着巨大的吸引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可食性景观在居住区的应用也是在景观方面的探索和创新,希望未来有更多学者进行相关的设计。

冒卓影[7](2020)在《共生视角下的广州都市边缘乡村住宅更新改造设计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经济与城市化的高速发展,乡村的产业模式逐渐从“传统一产”发展为“三产并存”,并伴随着乡土文化复兴,乡村养老、医疗和文旅等产业快速崛起。然而多数乡村住宅跟不上急速发展的节奏,无序的新建拆建和更新改造导致乡村整体风貌丧失、生态环境破坏、空间景观无序和能耗污染居高不下等一系列问题,乡村的居住环境、功能空间、景观形态和文化特色等亟待改造与提升。国内外住宅更新改造研究大都是从乡村规划、建筑环境、技术改造和节能提升等不同视角展开,分散的研究成果较多,但各层面系统综合的改造提升的深入研究相对较少;针对广州都市边缘乡村住宅及更新改造的研究多偏于个案,缺少对住宅发展史、演进动力机制等层面的综合研究。课题针对上述问题与不足,从共生视角对广州都市边缘乡村住宅更新改造开展系统综合研究,期望实现乡村住宅的可持续发展,保护乡土文化,减少资源浪费,推动乡村住宅的传承和延续。运用共生理论及其和谐共存理念和方法,结合新陈代谢理论、建筑再循环理论、环境行为学理论、触媒理论与开放建筑“层级”理论,分析乡村住宅的发展历程与现状,提出广州都市边缘乡村住宅面临的问题、机遇与挑战。对广州都市边缘乡村住宅的共生关联因素与价值构成进行解析,分析乡村住宅发展的影响因素、乡村住宅的层级与共生关联因素及价值构成,提出广州都市边缘乡村住宅更新改造目标。结合广州都市边缘乡村住宅更新改造的和谐共生设计思想,从乡村整体环境、建筑“支撑主体”和功能生活空间三个层面探讨广州都市边缘乡村住宅更新改造设计原则与策略,并运用以上设计原则和策略,开展乡村住宅更新改造实践尝试。共生视角下的广州都市边缘乡村住宅更新改造应遵循和谐并存的共生整体性原则,及其衍生的气候适应性原则、乡村文化性原则、生活整序性原则、传承创新性原则和集约紧凑性原则。环境层面,广州都市边缘乡村住宅更新改造设计遵从“乡村织补”的整体环境建构策略,重塑乡村格局,实现乡村与环境的共生;“织补”乡村环境,实现“新”与“旧”的共生;优化交通系统,实现绿色出行与公共空间的共生;推动广州都市边缘乡村可持续发展,实现整体与局部的共生。建筑层面,遵从“支撑主体”的共生建筑优化策略,优化乡村住宅,实现内部与外部空间的共生;协调新旧民居,实现“既有”与改造”的共生;延续场所精神,实现理性与感性的共生;优化住宅结构,实现结构与艺术的共生;提出绿色节能住宅设计策略,实现节能技术与环境的共生。“功能生活”层面,遵从开放空间营造策略,传承创新地方材料与技术,实现历史与未来的共生;提出居住空间集约化、弹性化设计策略,实现空间与效益的共生;建构一体化住宅,实现设计与建造的共生;设备可持续更新,实现设备与构造的共生。此外,将上述原则与策略应用于广州增城正果镇黄何屋村精品民宿区实践设计中,促进乡村住宅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

甄竹[8](2020)在《住宅空中庭院的气候适应性研究 ——以第Ⅱ建筑气候区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我国住房发展从建国以来,经历了温饱时期集合式住房、小康时期安居式住房,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人们对居住需求趋向多样化、生态化和人性化。在此背景下,空中庭院住宅不仅为人们提供更好的居住方案,同时又能减轻城市热岛效应,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但是在北方寒冷地区直接采用空中庭院的住房模式,会出现超高封闭率和极低使用率的问题。影响建筑的气候因素主要包括气温、降水、风和阳光,本文详细分析第Ⅱ建筑气候区的气候因素特征,以空中庭院气候适应性为研究对象,分析相关国内外文献和空中庭院的使用现状;借助绿色建筑软件模拟气候因素对空中庭院的相关影响,在采光、日照、遮阳、防风、防寒等方面进行详细定量和定性研究,提出第Ⅱ建筑气候区住宅空中庭院的气候适应性措施;并将措施应用在实际案例中,对适合第Ⅱ建筑气候区的空中庭院户型设计形式和布置方式进行统计,进一步证实研究结果的可操作性。本次研究为房地产开发和设计提供参考,对城市生态环境和住宅宜居性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研究结果可为今后在第Ⅱ建筑气候区,实现空中庭院住宅提供客观的数据支撑与判断依据。

卢雯韬[9](2020)在《重庆主城区新型农村社区植物景观综合评价及其优化》文中研究说明为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我国在乡村地区大力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推进村民集中居住,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同时,乡村振兴等政策强调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植物景观在新型农村社区中对乡村人居环境改善起着重要作用。然而现阶段建设中,植物景观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建设上存在诸如与周边城市趋同等等问题,且目前关于新型农村社区植物景观规划建设和评价的研究较少。本文选取重庆主城区5个新型农村社区植物景观为样本,分实地调查研究和景观评价两部分内容展开。首先,运用实地调查法调查社区植物景观各类数据对其种类构成、风格、类型、功能、管护和满意度等进行总结,进一步认知新型农村社区植物景观。其次,运用内容分析法以及层次分析法,基于认知并结合内容分析大量居住区植物景观综合评价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构建新型农村社区植物景观综合评价体系,并对5个调查对象进行评价。基于调查与评价结果提出优化和设计策略,旨在为今后新型农村社区植物景观建设和改造提供一些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调查后得到植物种类共142种,隶属69科、127属。其中,草本植物种类最丰富;47.18%的物种集中分布于禾本科、蔷薇科、豆科等10科;乡土植物有103种,占比为72.5%,应用较充分;以常绿植物为主,常绿与落叶之比约为3:1;观花、观叶植物种数较为多样,观果类植物种数较为单一。与重庆主城区城市居住区数据相比,新型农村社区植物物种丰富度较低,乡土植物运用较充分,在极常使用植物种类上重合率较高。(2)植物景观类型丰富,根据功能可划分为生产型、美化型、防护型、综合型4种类型,其中美化型在社区中运用最多,但此类型植物景观模仿城市痕迹明显,缺乏特色。道路、公共绿地植物景观也存在模仿城市倾向,宅旁绿地较具有乡土特色。整体来看,植物景观风格偏向规则精细风格,失去了乡村地域植被原有的自然野趣感。植物景观功能复合性较强,以生产功能为主,美化和防护功能较为次要。(3)植物景观管护水平较差,且社区精细养护型植物景观的使用,导致管护成本增加。原有植物景观破败后被居民开垦种植的现象常见。居民普遍较不满意目前所在社区的植物景观建设成果,居民更看重观赏性与生产性并存的植物景观,偏好种类繁多的美观植物配置,且参与植物景观管护的意愿较强。(4)从美学功能、生态功能、人文特色以及建管成本四个方面出发,构建新型农村社区植物景观的评价指标体系及办法,包含1个目标层、4个准则层和16个指标层。准则层权重排序为:建管成本>人文特色>美学功能>生态功能。指标层中权重靠前的6个指标依次是乡土植物比例、归属感、群落稳定性、绿地率、环境协调性和居民参与程度,是提升新型农村社区植物景观综合质量的关键点。对5个调查社区植物景观进行评价后,等级属于“良好”的有2个;等级属于“及格”的有2个;等级属于“较差”的有1个。整体来看,水平中等,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综合调研和评价结果对植物景观提出优化策略:丰富植物种类;打造自然、田园、乡土的植物景观风格;依托村庄资源与产业发展营造特色;提升各类绿地植物景观配置合理性;充分运用原场地植物资源;适当引入“公共菜园”模式提高居民参与程度等。并制定具体设计策略,在设计时首先依据村庄环境及资源建立自然乡土的基调风格,其次依据社区各地块功能不同有侧重的打造植物景观,最后推荐可粗养护的、生产性与观赏性并存的植物种类以及配置模式。

段启明[10](2019)在《立体绿化在西安曲江新区城市街道景观中的设计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建筑密度与日俱增,而城市绿地面积日渐减少,城市生态环境亟待改观。为此,本文从传统的平面绿化模式向三维立体绿化模式发展转变切入,研究探讨关于当前中国城市绿化的解决思路。论文对西安曲江新区城市街道景观空间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梳理、案例分析、实地调研、案例设计的研究方法,以风景园林、建筑等多专业视角,对国内外相关理论和技术实践、政策实施进行梳理。分析总结国内外先进的立体绿化设计手法和技术特点,归纳可借鉴点,为研究对象西安市曲江新区的立体绿化设计提供相应的设计策略。通过对西安曲江新区核心区域的商业酒店、遗址公园、文化广场、立交桥和交通节点、步行道立体绿化应用形式进行分级调研,发现所存在诸多不足。为此,文章运用整体性和创新性、地域性原则,在立体绿化优化设计中提出了总体绿化思路、植物肌理运用、色彩表现的三方面的建议。在此策略的指导下,进行西安市曲江新区立体绿化优化设计,通过设计验证其可行性。继而为今后城市街道立体绿化的研究,提供新的策略和思路。

二、南方居住区立体绿化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南方居住区立体绿化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广州市立体绿化植物资源调查与应用现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研地点和时间
    1.2 调查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立体绿化应用频率分析
    2.2 立体绿化植物应用
        2.2.1 立体绿化植物的习性类型
        2.2.2 立体绿化植物应用频率
        2.2.3 立体绿化植物生态特性
        2.2.4 立体绿化植物观赏类型
    2.3 立体绿化景观类型
    2.4 立体绿化栽培形式
3 结论与讨论
    3.1 结论
    3.2 讨论
        1)因地制宜选择立体绿化方式
        2)立体绿化植物种类选择
    3.3 研究展望

(2)海绵城市理论下的沣西新城绿色屋顶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雨洪管理理论
        1.2.2 绿色屋顶研究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框架
2 海绵城市理论与绿色屋顶相关性研究
    2.1 海绵城市
        2.1.1 基本定义
        2.1.2 建设途径
        2.1.3 技术措施
    2.2 绿色屋顶
        2.2.1 基本定义
        2.2.2 绿色屋顶分类
        2.2.3 构造层次
    2.3 海绵城市与绿色屋顶的关系
    2.4 屋顶对海绵城市的作用机理
    2.5 本章小结
3 海绵城市试点背景下的沣西新城绿色屋顶现状及问题
    3.1 建设定位
    3.2 建设策略
    3.3 地域特点
        3.3.1 地域气候
        3.3.2 水资源
        3.3.3 水生态
        3.3.4 土壤地质
    3.4 海绵城市建设现状
        3.4.1 区域与城市层面
        3.4.2 市政基础设施层面
        3.4.3 社区与场地层面
    3.5 沣西新城屋顶现状
    3.6 绿色屋顶建设现状
        3.6.1 西部云谷一期
        3.6.2 西部云谷二期
        3.6.3 沣西总部经济园
        3.6.4 沣西国际大厦
        3.6.5 中铁港沣国际
        3.6.6 同德商厦
        3.6.7 同德佳苑
        3.6.8 中国西部创新港
    3.7 绿色屋顶现存问题
        3.7.1 效益性问题
        3.7.2 管理性问题
        3.7.3 多样性问题
    3.8 本章小结
4 沣西新城推广建设绿色屋顶设计策略
    4.1 政策法规引导
    4.2 建筑形体操作
    4.3 地域植被选取
    4.4 绿色屋顶适配模式
        4.4.1 屋顶环境要素
        4.4.2 屋顶类型特点
        4.4.3 绿化模式需求
        4.4.4 绿色屋顶适配模式
        4.4.5 推广建设绿色屋顶的效益
    4.5 绿色屋顶构造设计
        4.5.1 容器式绿色屋顶
        4.5.2 坡屋面绿色屋顶
        4.5.3 简单式绿色屋顶
        4.5.4 花园式绿色屋顶
        4.5.5 蓝绿屋顶
    4.6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图表目录
附录 沣西新城绿色屋顶植物选配
致谢

(3)老旧社区景观提质改造 ——以衡阳市草桥社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的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2 相关概念及案例分析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社区
        2.1.2 老旧社区
        2.1.3 社区景观
        2.1.4 社区景观提质改造
    2.2 老旧社区特征
        2.2.1 中心旧城区的生活圈配套设施完善
        2.2.2 公共基础设施落后
        2.2.3 园林绿化景观存在短板
        2.2.4 道路系统缺乏安全性和有序性
        2.2.5 社区老龄化现象逐渐严重
    2.3 社区景观的功能
    2.4 国内外社区改造的相关案例研究
        2.4.1 美国加州旧金山罗莎公园(Rosa Parks)老年公寓案例研究
        2.4.2 法国巴约纳旧城改造
        2.4.3 北京菊儿胡同
        2.4.4 株洲原国营331厂的生活区景观提质改造
        2.4.5 广州竹丝岗社区立体农园设计规划
3 草桥社区概况分析
    3.1 衡阳市石鼓区概况
    3.2 衡阳市地域自然环境特点
    3.3 衡阳地方特色文化元素
    3.4 草桥社区美景度(SBE)分析
        3.4.1 草桥社区景观现状分析
        3.4.2 草桥社区美景度分析
        3.4.3 数据处理
        3.4.4 结果与分析
        3.4.5 结论
4 草桥社区景观提质改造应用策略
    4.1 草桥社区景观提质改造设计原则
        4.1.1 整体性原则
        4.1.2 渐进式原则
        4.1.3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4.1.4 经济性原则
        4.1.5 以人为本的原则
        4.1.6 文化延续性原则
    4.2 草桥社区景观提质改造设计策略
        4.2.1 绿地景观改造设计策略
        4.2.2 基础设施改造设计策略
        4.2.3 建筑及小品改造设计策略
        4.2.4 文化景观改造设计策略
    4.3 草桥社区景观提质改造设计流程
5 草桥社区景观提质改造设计分析
    5.1 绿地景观改造分析
        5.1.1 绿地植物配置
        5.1.2 游园绿地
        5.1.3 组团绿地
        5.1.4 宅旁绿地
        5.1.5 道路绿地
    5.2 基础设施改造分析
        5.2.1 道路设施
        5.2.2 健身及娱乐休闲服务设施
        5.2.3 环卫设施
        5.2.4 室外照明设施
        5.2.5 适老设施
    5.3 建筑及小品改造分析
        5.3.1 建筑外立面
        5.3.2 楼道
        5.3.4 小品
    5.4 文化景观改造分析
        5.4.1 文化元素提炼成图像符号
        5.4.2 在基础设施小品中运用图像符号
        5.4.3 增加文化景观实体
    5.5 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基于“双修”理念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研究 ——以自贡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城市双修”理念的提出
        1.1.2 绿地系统存在的困境
    1.2 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1.2.1 研究对象
        1.2.2 研究内容
    1.3 相关概念界定
        1.3.1 城市双修
        1.3.2 城市绿地
        1.3.3 城市绿地系统
        1.3.4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框架与方法
        1.5.1 研究框架
        1.5.2 研究方法
    1.6 本章小结
2 国内外研究进展与实践经验
    2.1 “城市双修”研究进展
        2.1.1 国内“城市双修”研究概况
        2.1.2 国外“城市双修”研究概况
    2.2 绿地系统研究进展
        2.2.1 国内绿地系统研究概况
        2.2.2 国外绿地系统研究概况
    2.3 相关实践经验
        2.3.1 国外相关实践
        2.3.2 国内相关实践
    2.4 本章小结
3 “城市双修”理念下绿地系统规划理论体系
    3.1 “城市双修”与城市绿地系统的关系
    3.2 “城市双修”理念下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内涵
        3.2.1 生态内涵
        3.2.2 系统内涵
        3.2.3 文化内涵
        3.2.4 功能内涵
    3.3 “城市双修”理念下城市绿地系统评价体系构建
        3.3.1 评价体系构建思路
        3.3.2 相关指标体系研究
        3.3.3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3.4 指标权重确定
        3.3.5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结果
    3.4 本章小结
4 自贡市绿地系统现状分析
    4.1 自贡市概况
        4.1.1 地理区位
        4.1.2 自然概况
        4.1.3 文化资源
        4.1.4 山体水文条件
    4.2 自贡市绿地系统现状分析
        4.2.1 公园绿地
        4.2.2 防护绿地
        4.2.3 广场用地
        4.2.4 附属绿地
    4.3 自贡市绿地系统现状评估
        4.3.1 现状评估
        4.3.2 评估结果
    4.4 本章小结
5 “城市双修”理念下自贡市绿地系统规划
    5.1 “城市双修”理念下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方法
        5.1.1 生态系统修复
        5.1.2 景观风貌修补
        5.1.3 人居环境修补
    5.2 自贡市绿地系统规划
        5.2.1 绿地系统空间结构规划
        5.2.2 公园绿地
        5.2.3 防护绿地
        5.2.4 广场用地
        5.2.5 附属绿地
    5.3 山体生态修复及风貌修补
    5.4 水体生态修复及风貌修补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创新点
    6.3 研究不足
    6.4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5)杭州市老城区道路立体绿化植物景观评价及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论文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内容
        1.3.1 杭州市老城区道路立体绿化应用现状和植物资源
        1.3.2 杭州市道路立体绿化植物景观综合评价
        1.3.3 杭州市老城区道路立体绿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优化提升建议
    1.4 国内外立体绿化研究进展
        1.4.1 国外立体绿化研究进展
        1.4.2 国内立体绿化研究进展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2 城市道路立体绿化相关概念及应用形式
    2.1 城市立体绿化相关概念
        2.1.1 立体绿化的概念
        2.1.2 城市道路立体绿化
    2.2 城市道路立体绿化策略及应用形式
        2.2.1 道路两侧建筑
        2.2.2 道路绿地
        2.2.3 交通设施
        2.2.4 桥体立体绿化
        2.2.5 护坡绿化
    2.3 道路立体绿化的功能
        2.3.1 协助交通,提高效率
        2.3.2 改善环境,平衡生态
        2.3.2.1 净化空气
        2.3.2.2 降低噪声
        2.3.2.3 缓解热岛效应
        2.3.3 弘扬文化,体现精神
        2.3.4 美化环境,有益身心
3 杭州市老城区道路立体绿化现状调查及分析
    3.1 研究区域地理概况
        3.1.1 地理位置
        3.1.2 气候水文
        3.1.3 杭州市老城区道路立体绿化现状
    3.2 .调查地点选取
        3.2.1 杭州市老城区道路立体绿化景观调查分类
        3.2.2 道路立体绿化样点选择
    3.3 调查方法
    3.4 调查结果与分析
        3.4.1 道路立体绿化植物种类
        3.4.2 道路立体绿化应用形式
        3.4.2.1 墙面绿化
        3.4.2.2 护栏绿化
        3.4.2.3 廊架绿化
        3.4.2.4 立体花箱
        3.4.2.5 桥体绿化
        3.4.2.6 护坡绿化
        3.4.3 立体绿化样点调查结果
        3.4.3.1 道路绿化
        3.4.3.2 桥体绿化
        3.4.3.3 广场绿地
        3.4.4 立体绿化植物种类及应用频度
        3.4.5 植物观赏特性分析
        3.4.5.1 观花植物
        3.4.5.2 观叶植物
        3.4.5.3 观果植物
4 道路立体绿化植物景观综合评价及分析
    4.1 评价对象、评价人员和评价方法
        4.1.1 评价对象
        4.1.2 评价方法
        4.1.3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4.1.4 评价人员
    4.2 道路立体绿化植物景观评价模型
        4.2.1 评价指标选取
        4.2.2 评分标准等级划分
        4.2.3 评价指标权重确定及一致性检验
        4.2.3.1 构造两两比较的判断矩阵
        4.2.3.2 权重值计算及一致性检验
        4.2.3.3 指标权重计算
        4.2.3.4 综合权重值详细分析
    4.3 杭州市老城区道路立体绿化景观综合调查结果分析
        4.3.1 景观评价单元分值计算方式
        4.3.2 景观评价单元等级划分
        4.3.3 杭州市老城区道路立体绿化植物景观综合评价结果
5 杭州市老城区道路立体绿化植物景观优化设计
    5.1 杭州市老城区道路立体绿化存在的问题
        5.1.1 道路立体绿化体量较小
        5.1.2 部分植物种类应用频繁
        5.1.3 应用技术落后
        5.1.4 后期植物养护管理较差
        5.1.5 高架桥下植物配置未与道路走向相适配
        5.1.6 道路立体绿化建设缺乏城市整体规划
    5.2 道路立体绿化植物景观构建
        5.2.1 景观构建原则
        5.2.1.1 生态性原则
        5.2.1.2 经济性原则
        5.2.1.3 整体性原则
        5.2.1.4 美学性原则
        5.2.1.5 以人为本原则
        5.2.2 立体绿化植物配置
        5.2.2.1 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
        5.2.2.2 合理搭配不同种类的植物
        5.2.2.3 根据不同立地条件搭配植物
    5.3 杭州市老城区道路立体绿化植物景观提升策略
        5.3.1 丰富植物种类,优化植物配置
        5.3.2 充分与道路功能相结合
        5.3.3 引进新的立体绿化技术
        5.3.4 加强长期有效地养护管理
        5.3.5 控制时令花卉的应用
        5.3.6 统筹协调,长远规划
        5.3.7 政府制度扶持
    5.4 杭州市老城区道路立体绿化植物景观优化设计
        5.4.1 高架桥
        5.4.2 公交站台
        5.4.3 人行天桥
        5.4.4 分车绿带
        5.4.5 路侧绿地
6 总结
    6.1 结论
    6.2 创新点与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个人简介
致谢

(6)昆明长水航城居住区景观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相关概念解析
        1.3.1 可食性景观
        1.3.2 屋顶绿化
        1.3.3 垂直绿化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2 国内研究现状
    1.5 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二章 案例分析
    2.1 路馨小区
    2.2 EATHOUSE
    2.3 纽约布朗克斯区“绿途”社区
    2.4 Pentana Solutions屋顶花园
    2.5 上海创智农园
    2.6 案例调研总结
第三章 长水航城40号地块项目分析
    3.1 场地的建设条件分析
        3.1.1 区域位置分析
        3.1.2 周围场地分析
        3.1.3 建筑风格及内部建设分析
    3.2 场地的公共限制分析
        3.2.1 用地限制
        3.2.2 航空高度分析
        3.2.3 经济指标分析
    3.3 场地的自然条件分析
        3.3.1 地形分析
        3.3.2 气候类型分析
    3.4 可食性景观可行性分析
    3.5 屋顶绿化可行性分析
第四章 长水航城居住区景观设计
    4.1 方案构思
        4.1.1 设计定位
        4.1.2 饮食文化要素分析
        4.1.3 文化在空间布局的划分
        4.1.4 方案草图
    4.2 总体设计
        4.2.1 功能分析图
        4.2.2 道路分析图
        4.2.3 平面布置图
        4.2.4 基础设施配置
    4.3 分区设计
        4.3.1 入口景观设计
        4.3.2 酒文化区景观设计
        4.3.3 药文化区景观设计
        4.3.4 食文化区景观设计
        4.3.5 茶文化区景观设计
    4.4 专项设计
        4.4.1 植物设计
        4.4.2 景观小品设计
        4.4.3 铺装设计
        4.4.4 其他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7)共生视角下的广州都市边缘乡村住宅更新改造设计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乡村振兴持续推进
        1.1.2 乡村住宅面临挑战
    1.2 研究对象与范围界定
        1.2.1 研究对象
        1.2.2 范围界定
    1.3 相关概念界定
        1.3.1 广州都市边缘
        1.3.2 乡村住宅
        1.3.3 更新改造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方法与框架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框架
第二章 乡村住宅更新改造研究与理论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2.1.1 国外研究综述
        2.1.2 国内研究综述
        2.1.3 小结
    2.2 共生理论
        2.2.1 共生理论的缘起与发展
        2.2.2 共生理论与住宅更新改造
    2.3 新陈代谢理论
        2.3.1 新陈代谢理论释义
        2.3.2 运用新陈代谢理论的住宅更新改造
    2.4 建筑再循环理论
        2.4.1 建筑再循环理论的发展与共生
        2.4.2 基于建筑再循环理论的住宅更新改造
    2.5 环境行为学理论
        2.5.1 环境行为学视角下的乡村住宅设计
        2.5.2 应用环境行为学理论的住宅更新改造
    2.6 触媒理论
        2.6.1 触媒理论释义
        2.6.2 基于触媒理论的乡村住宅更新改造
    2.7 开放建筑“层级”理论
        2.7.1 开放建筑“层级”理论的内涵与特点
        2.7.2 开放建筑“层级”理论的住宅更新改造
    2.8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共生视角下的广州都市边缘乡村住宅更新改造设计原则
    3.1 广州都市边缘乡村住宅更新改造的历程、问题与挑战
        3.1.1 乡村住宅的发展历程
        3.1.2 广州都市边缘乡村住宅的现状综述
        3.1.3 广州都市边缘乡村住宅面临的问题
        3.1.4 乡村住宅面临的机遇
        3.1.5 乡村住宅面临的挑战
    3.2 广州都市边缘乡村住宅的共生关联因素与价值构成
        3.2.1 广州都市边缘乡村住宅发展的影响因素
        3.2.2 乡村住宅层级与共生关联因素
        3.2.3 广州都市边缘乡村住宅的价值构成
        3.2.4 广州都市边缘乡村住宅更新改造目标
    3.3 广州都市边缘乡村住宅更新改造设计原则
        3.3.1 共生整体性原则
        3.3.2 气候适应性原则
        3.3.3 乡村文化性原则
        3.3.4 生活整序性原则
        3.3.5 传承创新性原则
        3.3.6 集约紧凑性原则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共生视角下的广州都市边缘乡村住宅更新改造设计策略
    4.1 广州都市边缘乡村住宅更新改造的和谐共生设计思想
        4.1.1 传承创新核心思想
        4.1.2 广州都市边缘乡村住宅更新改造本质
        4.1.3 共生视角下的广州都市边缘乡村住宅更新改造三要素
        4.1.4 解决共性矛盾的乡村住宅更新改造思路
        4.1.5 乡村住宅更新改造设计定位与价值取向
    4.2 “乡村织补”的广州都市边缘乡村整体环境建构策略
        4.2.1 乡村格局重塑规划设计策略,实现乡村与环境的共生
        4.2.2 乡村环境“织补”设计策略,实现“新”与“旧”的共生
        4.2.3 交通系统优化设计策略,实现绿色出行与公共空间的共生
        4.2.4 局部与整体共生设计策略,实现广州都市边缘乡村可持续发展
    4.3 “支撑主体”的共生建筑优化策略
        4.3.1 乡村住宅建筑优化设计策略,实现内部与外部空间的共生
        4.3.2 新旧民居协调设计策略,实现“既有”与“改造”的共生
        4.3.3 延续场所精神的创新设计策略,实现理性与感性的共生
        4.3.4 住宅结构优化设计策略,实现结构与艺术的共生
        4.3.5 绿色节能住宅设计策略,实现节能技术与环境的共生
    4.4 “功能生活”的开放空间营造策略
        4.4.1 地方材料与技术传承创新设计策略,实现历史与未来的共生
        4.4.2 居住空间集约化、弹性化设计策略,实现空间与效益的共生
        4.4.3 建构一体化住宅设计策略,实现设计与建造的共生
        4.4.4 设施可持续更新设计策略,实现设备与构造的共生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共生视角下的广州都市边缘乡村住宅更新改造实践设计
    5.1 项目概述
        5.1.1 实践案例概况
        5.1.2 项目定位分析
        5.1.3 项目现状调研
        5.1.4 居民意愿需求
        5.1.5 更新改造设计重点
    5.2 “乡村织补”的整体环境建构设计
        5.2.1 乡村格局重塑设计,“织补”乡村肌理
        5.2.2 交通系统优化设计,推动乡村可持续发展
    5.3 “支撑主体”的共生建筑优化设计
        5.3.1 乡村住宅优化设计,协调新旧民居
        5.3.2 场所精神延续设计,弘扬乡土文化
        5.3.3 住宅结构优化设计,推广绿色节能住宅
    5.4 “功能生活”的开放空间营造设计
        5.4.1 地方材料和技术延续设计,实现文化融合创新
        5.4.2 居住空间弹性化设计,提升居住质量
        5.4.3 住宅一体化设计,设备可持续更新
    5.5 本章小结
结论
    一、主要创新点
    二、研究结论
    三、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8)住宅空中庭院的气候适应性研究 ——以第Ⅱ建筑气候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居住需求提升
        1.1.2 城市热岛效应增加
        1.1.3 国家对立体绿化的政策支持
        1.1.4 绿色建筑的发展
        1.1.5 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应用
    1.2 研究对象与内容
        1.2.1 研究对象
        1.2.2 研究内容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内案例借鉴
        1.3.3 国外研究现状
        1.3.4 国外案例借鉴
        1.3.5 研究不足点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5.1 研究方法
        1.5.2 创新点
    1.6 研究框架与章节安排
        1.6.1 研究框架
        1.6.2 章节安排
第2章 研究概念界定及理论
    2.1 研究概念界定
        2.1.1 第Ⅱ建筑气候区
        2.1.2 住宅空中庭院
        2.1.3 气候适应性
    2.2 第Ⅱ建筑气候区气候特点及建筑基本要求
        2.2.1 气候特点
        2.2.2 建筑基本要求
    2.3 空中庭院的气候适应性原则
        2.3.1 合理利用
        2.3.2 趋利避害
        2.3.3 易维护管理
    2.4 空中庭院的气候适应性目标
        2.4.1 建筑节能
        2.4.2 适应气候
        2.4.3 适宜使用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空中庭院现状调查研究
    3.1 市场需求问卷调研
        3.1.1 需求问卷设置
        3.1.2 需求问卷结果分析
    3.2 调研对象选择
        3.2.1 调研城市选择
        3.2.2 调研小区选择
    3.3 空中庭院现状调查
        3.3.1 北京香颂小区
        3.3.2 石家庄天山熙湖小区
        3.3.3 邯郸赵都华府小区
        3.3.4 郑州森林半岛小区
        3.3.5 太原市泛华盛世小区
        3.3.6 枣庄市金水湾小区
        3.3.7 成都天鹅湖花园小区
    3.4 实地调查问题分析
    3.5 共性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第Ⅱ建筑气候区内气候对空中庭院的影响
    4.1 阳光对空中庭院的影响
        4.1.1 建筑各朝向的日照时间
        4.1.2 植物生长影响
        4.1.3 人的使用影响
        4.1.4 日照影响
        4.1.5 采光影响
    4.2 风对空中庭院的影响
        4.2.1 主要城市全年风力特点
        4.2.2 植物生长影响
        4.2.3 人的使用影响
        4.2.4 安全影响
    4.3 降水对空中庭院的影响
        4.3.1 主要城市全年降水特点
        4.3.2 植物和人的影响
    4.4 气温对空中庭院的影响
        4.4.1 主要城市全年气温特点
        4.4.2 植物生长影响
        4.4.3 人的使用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第Ⅱ建筑气候区空中庭院气候适应性措施
    5.1 设计系统性措施
        5.1.1 设计专业系统性
        5.1.2 设计程序系统性
    5.2 采光、日照措施
        5.2.1 合理的布置形式
        5.2.2 选择有利平面
        5.2.3 各朝向的植物选择
    5.3 遮阳措施
        5.3.1 遮阳作用
        5.3.2 遮阳形式
        5.3.3 固定遮阳
        5.3.4 活动遮阳
    5.4 防风措施
        5.4.1 合理的位置选择
        5.4.2 建筑构件挡风措施
        5.4.3 植物防风措施
        5.4.4 室外家具防风措施
    5.5 防寒、防雨措施
        5.5.1 植物保温防寒措施
        5.5.2 种植土壤保温防寒措施
        5.5.3 折叠玻璃防寒、防雨、防风措施
        5.5.4 高科技下翻式转换窗技术
    5.6 气候适应性措施应用
        5.6.1 户型布局应用
        5.6.2 景观绿化应用
    5.7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附录1 气象资料补充
附录2 调研小区空中庭院住宅户型平面图

(9)重庆主城区新型农村社区植物景观综合评价及其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新型农村社区是中国城乡发展的必然产物
        1.1.2 重庆市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实践情况
        1.1.3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时代要求
        1.1.4 新型农村社区植物景观面临的问题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综述
        1.3.1 相关概念辨析
        1.3.2 居住区植物景观评价研究进展
        1.3.3 乡村植物景观评价研究进展
        1.3.4 新型农村社区植物景观研究进展
    1.4 研究范畴的界定
        1.4.1 新型农村社区
        1.4.2 新型农村社区植物景观
        1.4.3 植物景观评价
    1.5 研究内容及方法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5.3 技术路线
第2章 与论文研究相关的理论基础
    2.1 植物景观
    2.2 景观生态学
    2.3 乡村植物景观规划
    2.4 植物景观综合评价
第3章 实地调查
    3.1 调查区域自然概况
        3.1.1 地理位置及地貌特征
        3.1.2 气候条件
        3.1.3 植物资源及绿化概况
    3.2 调查社区选取
        3.2.1 选取原则
        3.2.2 调查社区的确定
        3.2.3 调查对象概况
    3.3 调查内容及方法
    3.4 结果与分析
        3.4.1 植物种类构成
        3.4.2 植物景观风格
        3.4.3 植物景观类型
        3.4.4 植物景观功能
        3.4.5 植物景观管护
        3.4.6 植物景观满意度
    3.5 小结
第4章 新型农村社区植物景观综合评价体系构建
    4.1 评价指标的确定依据及步骤
        4.1.1 评价指标筛选
        4.1.2 评价指标修正
        4.1.3 评价指标确定
    4.2 评价指标含义及计算方法
        4.2.1 美学功能指标
        4.2.2 生态功能指标
        4.2.3 人文特色指标
        4.2.4 建管成本指标
    4.3 评价指标赋权
        4.3.1 权重值计算方法
        4.3.2 权重值计算结果及分析
    4.4 评价指标的量化方法
    4.5 综合评价构建
第5章 新型农村社区综合评价与优化
    5.1 评价对象
    5.2 数据获取方法
    5.3 评价结果与分析
        5.3.1 综合评价结果
        5.3.2 综合评价结果比较分析
        5.3.3 准则层及指标层评价结果论证分析
    5.4 新型农村社区植物景观优化策略
    5.5 新型农村社区植物景观设计策略
        5.5.1 整体设计思路
        5.5.2 各类型植物景观设计思路
        5.5.3 植物种类及配置推荐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的主要结论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重庆市主城区农民新村社区建设及市级示范点名单
    附录2 植物名录表
    附录3 社区居民需求与满意度调查问卷
    附录4 城市居住区植物景观综合评价指标使用频次统计
    附录5 评价指标筛选专家调查问卷
    附录6 评价指标赋权专家调查问卷
    附录7 定性评价指标社区居民打分问卷
    附录8 各社区定量指标调查数据计算结果
    附录9 各社区定性指标调查数据统计及计算结果
    附录10 样地调查情况表
致谢
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一览表

(10)立体绿化在西安曲江新区城市街道景观中的设计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范围与内容
        1.4.1 研究范围
        1.4.2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框架
2 城市街道立体绿化景观相关概述
    2.1 城市街道景观相关概念
        2.1.1 城市街道的概念及其分类
        2.1.2 城市街道景观的内涵及构成要素
    2.2 立体绿化相关概念
        2.2.1 立体绿化的概念
        2.2.2 立体绿化的优势
        2.2.3 立体绿化的形式
    2.3 城市街道立体绿化景观相关概念
        2.3.1 城市街道立体绿化的内涵
        2.3.2 城市街道立体绿化的分类
        2.3.3 立体绿化在城市街道景观中的构建意义
        2.3.4 城市街道中立体绿化景观的控制要素
    2.4 本章小结
3 立体绿化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3.1 立体绿化的技术应用
        3.1.1 模块化屋顶绿化技术
        3.1.2 种植毯屋面技术
        3.1.3 铺贴式墙面技术
        3.1.4 模块式墙面技术
        3.1.5 摆花式墙面技术
    3.2 立体绿化中植物品种选择
        3.2.1 植物选择强调适生性与主题性
        3.2.2 植物选择强调地域性与创新性
    3.3 本章小节
4 西安曲江新区城市街道立体绿化景观调研与分析
    4.1 西安曲江新区概况
        4.1.1 自然地理概况
        4.1.2 地域历史文化
        4.1.3 西安曲江新区立体绿化的植物造景的代表性植物种类
    4.2 西安曲江新区调研范围、方法及内容
        4.2.1 调查研究范围
        4.2.2 调研的方法及内容
        4.2.3 西安曲江新区城市街道分布
    4.3 西安曲江新区商业、酒店立体绿化应用现状分析
        4.3.1 调查列表
        4.3.2 应用现状分析
        4.3.3 调研问题总结
        4.3.4 解决措施
    4.4 西安曲江新区遗址公园立体绿化应用现状分析
        4.4.1 调查列表
        4.4.2 应用现状分析
        4.4.3 调研问题总结
        4.4.4 解决措施
    4.5 西安曲江新区文化广场立体绿化应用现状分析
        4.5.1 调查列表
        4.5.2 应用现状分析
        4.5.3 调研问题总结
        4.5.4 解决措施
    4.6 西安曲江新区立交桥、交通节点立体绿化应用现状分析
        4.6.1 调查列表
        4.6.2 应用现状分析
        4.6.3 调研问题总结
        4.6.4 解决措施
    4.7 西安曲江新区步行道立体绿化应用现状分析
        4.7.1 调查列表
        4.7.2 应用现状分析
        4.7.3 调研问题总结
        4.7.4 解决措施
    4.8 本章小结
5 西安曲江新区城市街道立体绿化景观优化设计研究
    5.1 西安曲江新区城市街道立体绿化景观设计原则
        5.1.1 整体性原则
        5.1.2 创新性原则
        5.1.3 地域性原则
    5.2 西安曲江新区城市街道立体绿化景观设计方法
        5.2.1 绿化构图设计
        5.2.2 植物肌理运用
        5.2.3 色彩表现设计
    5.3 西安曲江新区商业、酒店立体绿化景观优化设计
        5.3.1 改造前场地现状分析
        5.3.2 改造设计方案
    5.4 西安曲江新区遗址公园立体绿化景观优化设计
        5.4.1 改造前场地现状分析
        5.4.2 改造设计方案
    5.5 西安曲江新区文化广场立体绿化景观优化设计
        5.5.1 改造前场地现状分析
        5.5.2 改造设计方案
    5.6 西安曲江新区立交桥、交通节点立体绿化景观优化设计
        5.6.1 改造前场地现状分析
        5.6.2 改造设计方案
    5.7 西安曲江新区步行道立体绿化景观优化设计
        5.7.1 改造前场地现状分析
        5.7.2 改造设计方案
    5.8 西安曲江新区立体绿化发展措施
    5.9 本章小结
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图录与表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四、南方居住区立体绿化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广州市立体绿化植物资源调查与应用现状分析[J]. 明丽红,林嘉蓓,奚如春. 广东园林, 2021(05)
  • [2]海绵城市理论下的沣西新城绿色屋顶设计研究[D]. 范俊鹏.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1)
  • [3]老旧社区景观提质改造 ——以衡阳市草桥社区为例[D]. 许慧群.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1(01)
  • [4]基于“双修”理念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研究 ——以自贡市为例[D]. 冯雪. 西南科技大学, 2021(09)
  • [5]杭州市老城区道路立体绿化植物景观评价及优化[D]. 李智茂. 浙江农林大学, 2020(08)
  • [6]昆明长水航城居住区景观设计[D]. 夏静静.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5)
  • [7]共生视角下的广州都市边缘乡村住宅更新改造设计策略研究[D]. 冒卓影. 华南理工大学, 2020
  • [8]住宅空中庭院的气候适应性研究 ——以第Ⅱ建筑气候区为例[D]. 甄竹. 河北工程大学, 2020(07)
  • [9]重庆主城区新型农村社区植物景观综合评价及其优化[D]. 卢雯韬. 西南大学, 2020(01)
  • [10]立体绿化在西安曲江新区城市街道景观中的设计应用研究[D]. 段启明.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9(06)

标签:;  ;  ;  ;  ;  

南方住宅区立体绿化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