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S在现代雷达和电子对抗中的应用

DDS在现代雷达和电子对抗中的应用

一、DDS在现代雷达和电子对抗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程浴晟[1](2021)在《雷达信号模拟器数字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当今高速发展的电子技术使人类生活的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时也导致了复杂程度越来越高,形式越来越多样的雷达信号环境。因此模拟复杂雷达信号环境的研究也越来越具有现实意义。在模拟复杂雷达信号的工作中,信号产生模拟器是整个工作的核心内容,信号产生模拟器要能够按照要求来模拟不同体制的雷达信号,并且在其他系统的辅助下进行雷达信号的完整模拟试验。当今雷达信号模拟系统的传统做法是进行多部雷达的模拟,然后按照简单的排序算法如冒泡法,插入排序法等,将多个通道的脉冲合并成一路脉冲序列,最后根据脉冲的重叠情况取舍。本文针对复杂雷达信号模拟器的设计要求,对基于线性规划软件进行雷达信号排序和以现场可编程逻辑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为核心的雷达信号模拟器进行了设计,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以下部分:1.分析了不同的雷达信号形式,主要包括调幅、调频、调相、重频参差以及频率捷变信号。根据不同种类雷达信号的时域以及频域特性,来构思雷达信号的排序算法以及在硬件上的具体实现方案。2.重点研究了雷达信号的调度算法,将在处理器中进行周期任务调度时用到的MILP算法引用到了雷达脉冲信号调度中来,同时考虑到雷达脉冲信号与处理器中的周期任务的数学模型并不完全相同,所以对其算法进行了改进,提出了新的约束关系式模型,从而使算法能够适应雷达脉冲信号存在丢失,时域重叠频域不重叠,周期不固定以及存在优先级的情况,提高了雷达脉冲信号调度算法的性能和可行性。3.设计了雷达信号模拟器硬件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脉冲控制模块、高速DDS模块、DAC模块。实现了多相频率合成和波形存储压缩技术,并对系统的工作流程、信号参数有效位数和协议帧进行了设计,该流程首先对雷达脉冲信号进行排序,接着FPGA接收排序后的雷达信号参数,然后在FPGA内的慢时钟域进行分析后控制直接数字频率合成(Direct Digital Synthesizer,DDS)产生对应的数字域雷达信号,最后将产生的信号进行数模转换以生成对应的模拟信号。4.论文的最后部分进行了验证工作,对模拟的雷达信号进行分析,验证整个设计的正确性,表明雷达信号的排序算法以及基于FPGA的硬件系统能够正常运行并且达到实验的预期效果。

李光笙[2](2021)在《宽带干扰模拟器中干扰分系统设计与实现研究》文中指出宽带干扰模拟器常用于特定的电磁环境模拟,通常包含雷达侦察分系统和干扰分系统,侦察分系统实时获取电磁环境参数并引导干扰分系统高效产生干扰。随着雷达技术的发展,雷达装备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的性能要求日益增加。宽带干扰模拟器可以产生多种典型干扰样式,自动对雷达信号进行侦察和干扰,用于雷达装备性能检验,能够提高雷达装备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的使用水平。本文围绕宽带干扰模拟器的干扰分系统进一步提升干扰的实时产生能力、减少硬件资源消耗、特定条件下的有源干扰及生成等问题,开展了宽带干扰模拟器的干扰分系统设计与实现研究。论文的主要工作和贡献如下:1.在现有的硬件资源条件下,进一步完善了宽带干扰模拟器中干扰分系统的设计。研究了雷达有源干扰策略,分析了影响干扰效果的因素、不同干扰样式特点以及雷达工作模式对干扰策略的影响,对现有干扰分系统设计中的不足进行了分析。2.针对窄脉冲信号的干扰问题,利用数字射频存储器,研究了快速频率引导策略+跨周期干扰和循环转发干扰两种方法,给出了实现架构及高效实现方法。3.针对长脉宽线性调频信号的干扰问题,研究了基于去斜和逆去斜处理的干扰方法,给出了实现架构及并行高效实现方法。4.针对宽带压制干扰实现灵活性低、资源消耗大的问题,研究了基于DDS的多窄带合成、带宽可调的压制干扰产生方法,给出了实现架构及高效实现方法。5.基于FPGA硬件平台,完善了宽带干扰模拟器中干扰分系统的设计与多样式压制与欺骗干扰的高效实现。系统的调试与侦察分系统联试结果表明,系统运行稳健、功能完备。

许昊[3](2020)在《雷达个体及工作状态识别》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战争的战场从传统的陆、海、空战场扩展到了网络和电子空间,电子对抗成为了现代战争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雷达侦察系统和雷达干扰系统是电子对抗的核心,通过对截获的雷达辐射源信号进行识别,判断出雷达的工作状态、个体信息等情报,并通过分析为对敌攻击、己方防御以及战场态势评估提供情报保障。然而如今电磁环境日益恶化,雷达辐射源信号更加多变且存在大量的干扰,因此快速且准确的执行雷达侦察任务意义重大。雷达干扰是在侦察的基础上根据战场态势对敌方雷达电子设备和系统进行干扰使其丧失或降低使用效能。本文主要研究了雷达侦察系统中的雷达个体识别问题,雷达工作状态识别增量学习问题,以及雷达电子对抗中的雷达干扰决策问题。首先,针对雷达辐射源个体识别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最长公共子序列(ada-LCSS)的雷达辐射源个体识别算法。该算法通过对最长公共子序列匹配算法进行改进,减小噪声对个体识别结果的影响。文中介绍了辐射源个体识别问题的求解思路以及脉冲包络的提取过程,并提出改进后的ada-LCSS算法,该算法通过结合雷达信号在传播过程中衰减及受干扰的变化特点,将原始的线性权重改变为非线性权重,并通过相似性计算公式,对雷达辐射源个体进行识别。然后,针对雷达辐射源识别中的增量学习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数据块的集成式雷达工作状态增量学习算法。该算法对基于差异性模型选择和知识迁移的概念漂移处理方法(DTEL)进行改进,针对DTEL中每次遇到新数据块都要更新集成模型而造成的资源浪费问题,通过加入概念漂移检测机制控制增量学习启动的时机来缩短训练时间,同时使用新的差异性模型选择策略,在保证增量学习分类正确率的前提下提高集成模型训练速度。最后,针对雷达干扰决策问题提出了基于自适应启发式Q-Learning的雷达干扰决策方法。首先从雷达干扰决策的基本问题出发,介绍了干扰策略构成要素、雷达干扰决策方法和干扰效果评估方法,研究了雷达工作状态的变化与雷达干扰效能评估的关系。然后提出一种改进后的雷达干扰决策方法,通过自适应结合干扰趋势表(IIT)的方式,引导强化学习过程中干扰动作的选择,从而缩短学习时间,并得到最佳的干扰策略。

罗丁川[4](2020)在《宽带雷达中频信号产生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今雷达对抗研究中,为了能模拟出复杂多变电磁环境下的雷达信号,就要对雷达信号模拟器提出更高的要求,其中包括有:宽频带、高稳定性、高捷变能力和多模式输出的能力。本文以多种雷达信号类型,能满足不同工作模式下雷达信号的模拟为背景对宽带雷达信号产生技术进行了研究,从而为复杂环境下宽带雷达模拟器的研制、试验和生产提供了研究方法和功能验证。首先本文针对如何产生雷达信号问题,通过雷达中频信号和天线虚拟极化进行建模分析,按雷达信号的信号类型和极化方式进行仿真。针对复杂电磁环境下如何实现高保真雷达信号的问题,通过在雷达信号生成中引入噪声信号和雷达信号失真模型来模拟接收机能够接收到的雷达信号。在失真原因分析中针对信号的大宽带而造成信号在通过DAC器件输出跨奈奎斯特区产生的失真问题深入研究,在零阶保持模式下,采用跨奈奎斯特区预失真补偿滤波器方式对奈奎斯特区前三区信号衰落现象分别进行补偿,实现采样率0-1.5倍频率信号的幅度衰落补偿。其次,针对如何在低速时钟下实现宽带雷达信号的问题,通过采用多相结构对雷达信号生成模型进行并行实现,完成了多种调制模式下宽带雷达产生方法的实现。并对捷变频雷达信号的并行混频结构,卷积调制的并行卷积结构和通过并行卷积结构引出高逼真雷达信号的并行滤波器结构进行了方法实现,从而给宽带雷达信号产生技术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方法研究。然后,针对双通道极化特性失真的问题,通过采用并行滤波器的方法对失真通道信号进行校正。并针对并行滤波器消耗过多的硬件资源的问题,采用了FFAs并行卷积结构对滤波器进行优化设计,完成了16路的并行优化滤波器的设计。通过前后测试来验证并行优化滤波器对通道输出幅度失真的校正功能。最后,对宽带雷达信号整体功能进行测试。首先对试验设备所需要的软硬件平台组成模块以及组成设备的各个部分进行介绍;其次对开发环境以及所需要的软件芯片进行简单介绍;然后对FPGA开发进行了介绍;最后通过示波器与频谱仪分别对脉冲流密度、脉冲雷达信号、连续波雷达信号、线性调频雷达信号、相位编码雷达信号、频率捷变雷达信号、噪声信号、极化调制特性以及宽带频点进行了测试,满足了试验要求,反映了宽带雷达信号产生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

张一培[5](2020)在《毫米波导引头信号处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W波段是毫米波中重要的窗口频率,该波段的雷达信号处理系统的研究是毫米波应用中的热门课题,基于FPGA的毫米波雷达信号处理系统可以实现小型化、低功耗、高速数据处理等要求,本文的工作主要围绕雷达信号处理系统的设计展开。本文根据课题功能要求提出了基于扩展处理的模拟脉冲压缩方案,实现了对回波信号的模拟去斜、中频带通采样、正交变换多相滤波、多倍抽取以及FFT运算等处理。在回波信号的杂波抑制中,针对二次对消器抑制凹口较窄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脉冲对消器结构并对其进行MATLAB仿真对比分析,验证了改进的脉冲对消器具有更深的槽口和更平的通带响应,设计了流水线结构的动目标检测方案,实现了动目标检测数据的实时处理,采用邻近单元取平均的快门限检测方案实现恒虚警概率检测。为了实现FPGA和DSP之间的数据高速传输,设计了EMIF高速传输接口,使数据传输速率达到40MB/s。在DSP中将处理完的数据通过点迹凝聚、4个周期解模糊、距离与速度跟踪算法以及和差脉冲角度跟踪算法实现对目标距离、速度与角度的跟踪。最后在ISE 14.7平台完成系统搭建并进行硬件实现,给出了系统实物图、电路设计图、chipscope工具抓取的实时信号图以及信号频谱图。验证了系统能够完成不同模式下雷达信号处理的功能,实现对目标的搜索和跟踪。

佟亦天[6](2019)在《基于锁相双光频梳的雷达信号光子生成与接收处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信息优势是信息化战争的致胜关键,电子战(EW)则是获得信息优势的主要形式和手段。由于雷达在现代军事作战中的广泛使用和显着效果,针对雷达的电子对抗成为现代电子战的重要内容。雷达对抗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提升已方雷达的抗干扰、低截获能力,即要求乙方雷达在防止敌方截获和识别的同时,能够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以及存在敌方干扰的情况下,进行快速有效的目标探测;另一方面,提升己方侦察和截获敌方雷达信号的能力,即要求己方侦察机具有宽带、高灵敏的接收和处理能力,能够在有大功率噪声干扰和多种电磁信号的复杂环境中对敌方雷达信号进行截获识别。雷达波形设计是提升雷达抗截获、抗干扰能力的主要手段。通过增加信号带宽、降低信号峰值功率、参数捷变、复杂调制格式、功率管理、超低旁瓣等措施,大幅度降低雷达被截获、被干扰的概率,使其能够在其作用距离上有效探测目标,从而达到“看得到对方但不会被对方发现”的目的。而在诸如超外差接收机、信道化接收机、晶体视频接收机、瞬时测频接收机等众多的电子信号接收技术中,信道化接收技术因采用了频域信道划分的并行接收处理方式,不仅具有极高的截获概率和同时接收时域重叠信号的能力,而且在接收带宽、灵敏度方面具有相对优越性,是当前综合性能最优的电子侦察接收技术。然而,传统微波技术在频率、带宽、噪声等方面对雷达的高频、宽带化发展形成制约。需要新型的技术手段来支持高频、宽带雷达信号的生成和接收处理,以满足雷达对抗的发展需求。基于微波光子学的信号生成方法具有更高的频率和带宽支持能力,以及灵活的调谐能力,从而可以有效解决高频、宽带雷达信号生成及接收处理中面临的技术问题。微波光子技术在雷达中的应用,已经成为相关领域的关注焦点。然而,现有的微波光子雷达信号生成及接收处理技术尚有诸多基础问题有待解决,如信号的线性度、相参性、可重构性以及噪声性能等。本文基于雷达的基本理论和未来雷达发展需要,围绕基于微波光子技术的高频、宽带雷达信号生成和接收处理的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开展研究,致力于微波光子技术在雷达信号生成中的线性度、相参性、可重构能力,以及基于微波光子技术的光信道化接收处理等问题的解决,促进微波光子技术在雷达对抗中的应用。论文的主要内容和创新点体现在以下方面:1.提出光电延时匹配的级联光调制光频梳的生成及其锁相方法利用双光频梳拍频可实现微波信号的倍频、变频、参数重构等功能,在微波光子信号生成和接收处理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其关键是需要生成梳齿间隔灵活可调的、相位相互锁定的双光频率梳。传统的激光锁模式光频梳生成方法面临梳齿间隔调谐能力弱、结构复杂以及相互锁相困难等问题。本文提出了光电延时匹配的级联光调制光频率梳生成及其相位锁定方法,通过光电延时匹配方法解决了梳齿间隔宽范围调谐下的光频梳稳定性问题,采用双锁相环路分别锁定两个光频梳的中心频率和重复频率,抑制了两个光梳在经过不同的光纤链路后梳齿间相干性的损伤问题,保证了两个光频梳的梳齿间相位的同步。为后续的基于锁相双光频梳拍频的微波光子技术奠定了基础。2.提出基于锁相双光频梳的调频连续波(FMCW)雷达信号光子生成方法调频连续波雷达在目标测距与测速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需要发展高载频、超宽范围扫频、高线性度和低相位噪声的调频连续波雷达信号,以提高雷达的分辨率等性能。受电子器件的频率和带宽限制,传统的微波技术难以满足现代雷达的需求。本文提出了基于锁相双光频梳的、参数可重构的FMCW雷达信号光子生成方法,实现了带宽10 GHz、扫频时间30 ms、中心频率分别为10 GHz和242 GHz、扫频非线性分别为116.117 kHz和125.461 kHz的FMCW雷达信号。在调频连续波雷达信号的载频、带宽、时宽、扫频线性度、相位噪声以及可重构能力等方面取得突破,可以很好地满足连续波雷达的发展需求。3.提出基于锁相双光频梳的线性调频(LFM)脉冲雷达信号光子生成方法在脉冲相参雷达中,需要保证每个雷达发射脉冲信号具有相同的初始相位(即脉间相参),由此可对多个回波信号进行相参积累,提高接收信噪比,并可通过目标回波信号的相位信息,提取多普勒频移,获取目标的速度。针对现阶段光生脉冲雷达方法在调制带宽、时间带宽积、脉宽、脉间相参性以及可重构能力方面的不足,本论文提出了基于锁相双光频梳的LFM脉冲雷达信号生成方法,利用锁相双光频梳的梳齿间相位同步特性,提取不同梳齿并拍频获得的脉间相位同步的LFM脉冲信号。实现了6 GHz带宽的Ka波段LFM脉冲信号,并建立了相参雷达实验测试系统,完成了回波信号的相参累加、脉冲压缩以及距离分辨率的测试,验证了本方法在高频、宽带相参雷达中的可用性。4.提出基于双光学频率梳的全光信道化接收技术高宽带、高灵敏、大动态接收是雷达信号接收处理的主要发展目标,信道化接收具有最优的综合性能。然而,受到模数转换器(ADC)的技术限制,传统信道化接收技术面临带宽瓶颈。本论文提出基于锁相双光频梳变频的全光信道化接收方法,利用梳齿间隔不同的锁相双光频梳拍频,实现信号频段的分割,利用正交光电混频进行信号的并行下变频和解调,由此实现了带宽20 GHz,信道宽度500 MHz的信道化接收处理。此方法大幅度提升了信道化接收的带宽,可满足现代电子侦察的发展需求。

靳凌涛[7](2018)在《多载波相位编码雷达信号生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军事技术的发展,要求现代雷达具有更完备的功能与更高的性能。鉴于传统宽带雷达信号低截获性能的不足,人们开始寻找新体制雷达信号。多载波相位编码OFDM信号(MCPC-OFDM)作为一种新型宽带雷达信号,结合了相位编码信号和OFDM信号的低截获、抗干扰、成像性能好等优势,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MCPC-OFDM信号发生器是新体制雷达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性能的好坏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整个雷达系统的性能高低。本文针对宽带雷达的多载波相位编码信号生成展开了以下研究工作:(1)多载波相位编码信号分析。本文研究了多载波相位编码信号的时域和频域形式,验证了多载波相位编码信号的正交频谱结构,推导了多载波相位编码脉冲信号的模糊函数,总结了多载波相位编码信号的优越性。(2)MCPC-OFDM雷达信号生成技术分析。首先讨论了OFDM调制原理及其快速傅里叶逆变换(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简称IFFT)实现,然后推导了基于DDS的MCPC-OFDM信号生成技术,最后分析对比了两种生成技术。(3)提出了一种基于FPGA+DAC架构的MCPC-OFDM雷达信号生成系统的工程实现方案。首先,通过对该方案硬件资源消耗情况及性能要求的分析,选择了FPGA Kintex-7 XC7K325T和AD9129芯片;接着,给出了利用多个DDS IP核合并一路子载波来产生所需频率信号的方法。最后,研制出了一种基于FPGA+DAC架构的MCPC-OFDM雷达信号生成器。(4)系统功能仿真测试与误差分析。通过设置MCPC-OFDM信号参数对生成模块进行测试,将测试生成的波形数据用MATLAB进行频谱分析,然后对系统误差进行分析,并对幅度截断误差进行了测试。经过功能仿真测试与验证,本文设计的MCPC-OFDM信号生成模块能够生成高质量的MCPC-OFDM信号,且子载波数可以任意改变。

任家琪[8](2017)在《线性调频雷达典型有源干扰抑制技术研究》文中认为雷达干扰抑制技术一直是雷达信号处理领域最为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雷达系统必须在复杂的电磁干扰环境中,依然能保持正常运转,才能在实际电子对抗中赢得优势。然而,随着高速数字电路技术的快速发展,雷达系统所面临的电磁干扰环境日益恶劣。传统的压制式干扰依然在发挥作用,基于数字射频存储器技术和直接数字合成技术的欺骗性干扰又给现代雷达系统带来了新的挑战,一些新型的、更加复杂的干扰样式更是不断涌现。因此,如何增强雷达系统抗有源干扰的能力,受到广泛的研究和关注。本文基于线性调频体制的雷达系统,围绕典型的有源干扰样式,对干扰抑制技术展开了深入分析和研究。重点研究了噪声调幅干扰、转发式密集假目标和卷积式灵巧噪声干扰的抑制方法和实现算法,主要的工作和贡献有:1)噪声调幅干扰的抑制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大似然的自适应迭代参数估计方法,并通过频域对消方法抑制干扰。针对噪声调幅干扰的数学模型,研究了其似然函数的特点,给出了一种基于修正傅立叶系数插值的参数粗估计方法,理论分析了该方法的参数估计性能以及参数估计的克拉美罗下界;设计了噪声功率比的估计方法,进而提出了基于最大似然准则和梯度下降策略的参数精估计迭代算法,并通过理论分析得到了迭代的收敛条件。仿真实验表明,所提方法的参数估计均方误差渐进无偏逼近克拉美罗下界,优于已有的其它方法,噪声调幅干扰的抑制效果明显增强。2)转发式密集假目标干扰的抑制针对完全转发干扰样式,分析了实际数据中干扰的特点,建立了干扰的数学模型;针对模型中多分量线性调频干扰时域部分混叠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多步干扰消除的参数估计方法,分析了参数估计的克拉美罗下界;在此基础上,通过干扰重构和对消的方式来抑制干扰。仿真实验验证了所提算法参数估计的均方误差逼近克拉美罗下界,实际数据的结果表明了所提干扰抑制方法的有效性及适用条件。针对部分转发干扰样式,总结了不同干扰样式的共同特点,建立了统一数学模型;针对模型中不同部分转发分量拼接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集合经验模态分解的参数估计方法,并通过干扰重构和对消的方式来抑制干扰。仿真结果显示,所提方法的干扰抑制性能优于其它已有方法。针对雷达在实际工作中会受到通信信号干扰的情况,分析了实际数据中无意通信干扰的特点,对通信干扰进行了建模,进而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维经验模态分解的批处理方法,将干扰分解到不同的多维本征模态函数中进行抑制。经由仿真实验,验证了该算法能够有效抑制通信信号的干扰。3)卷积式灵巧噪声干扰的抑制针对干扰与目标回波移频的不同,分析了卷积式灵巧干扰经脉冲压缩后调频斜率、移频以及峰值位置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一种基于污迹谱的方法,分辨出真实目标回波。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在干扰表现不同特征时的干扰抑制效果,且该方法的干扰抑制性能优于其它已有方法。通过分析灵巧噪声干扰各干扰分量时延相关性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原子分解的方法,分离目标回波和干扰。通过仿真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干扰抑制效果。

曹晨曦[9](2016)在《宽频段多目标干扰策略、方法及高效实现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各国对电子战的关注度的不断提升,电子战在现代战争中的所处的地位越来越突出。雷达对抗作为电子战中的重要环节,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随着集成电路的飞速发展,大规模可编程器件的出现,使得很多制约雷达对抗的问题得到解决。发射功率越来越高、信号带宽越来越大以及雷达新体制新技术不断涌现对现代雷达干扰技术提出新的挑战,干扰机要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中对多目标进行有效干扰的前提是干扰机具有多目标干扰能力以及有效的干扰策略。随着态势感知技术的发展,对宽频段多目标干扰策略和方法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完成了如下工作:1.基于现在复杂的电子对抗环境,分析了多种雷达有源干扰样式的数学模型和产生机理,给出了不同干扰样式的参数设计准则。根据不同参数分别进行了仿真实验并进行了仿真效果阐述,最后在硬件系统上将干扰样式实现。仿真验证了直接多波束形成的有效性。设计了一种基于相位同步的数字多通道同步方法,并在多通道同步的基础上实现了数字多波束形成。2.针对现在雷达体制的多样性,研究了两坐标雷达、捷变频雷达、脉冲多普勒雷达和相控阵雷达这些不同体制雷达的工作特点和工作模式,根据其不同模式下对应的不同特征,结合研究的干扰样式的不同特点和不同干扰效果,选择针对这些雷达各个工作模式下的干扰样式。3.在态势感知的基础上,考虑到对多个目标雷达的干扰的可行性,设计了一种基于雷达参数库、雷达状态与信号功率的雷达目标威胁程度评定准则,在保证干扰威力范围的前提下完成对多部雷达的威胁程度排序。在此基础上结合不同雷达的干扰样式选择完成干扰策略流程图的制定。4.完成系统的硬件调试,对多种雷达有源干扰的结果进行分析,从时域和频域验证雷达有源干扰生成的有效性。完成了基于相位同步的数字多通道同步,通过产生不同频率的单频信号证明了此同步方法的有效性,验证了多目标雷达干扰的可行性。

张晨路,公绪华,刘一民[10](2015)在《相参捷变频雷达接收机及动目标处理技术》文中提出在现代雷达技术的发展中,相参捷变频雷达因其目标分辨能力和在电子对抗战中的优势而越来越多地被应用。文中介绍了三种相参捷变频雷达接收机的体制,并分析了各自的原理以及适用的应用场景。针对该体制在杂波抑制上的难题,提出一种基于最优输出信杂比的杂波滤波器的设计方法,对回波信号进行杂波抑制以实现动目标处理。展示了由原理样机进行的外场实验,通过对外场实验获取得真实数据进行分析,验证了系统的相参性和动目标处理的有效性。

二、DDS在现代雷达和电子对抗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DDS在现代雷达和电子对抗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雷达信号模拟器数字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贡献与创新
    1.4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第二章 雷达信号模拟器基本理论
    2.1 主要功能
    2.2 雷达信号的分类
        2.2.1 线性调频信号
        2.2.2 相位编码信号
        2.2.3 步进频率信号
    2.3 雷达信号环境仿真模型
        2.3.1 RF模型
        2.3.2 PRI模型
        2.3.3 PA模型
        2.3.4 天线方向图函数
        2.3.5 天线扫描模型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线性规划与雷达脉冲信号排序
    3.1 无关联周期任务调度
        3.1.1 无关联周期任务模型
        3.1.2 MILP算法
        3.1.3 可调度性分析
        3.1.4 线性规划表达式
        3.1.5 无关联周期任务调度评估模型
    3.2 雷达脉冲信号调度
        3.2.1 雷达脉冲信号的频域特性
        3.2.2 雷达脉冲信号的丢失率特性
        3.2.3 雷达脉冲信号的非周期特性
        3.2.4 雷达脉冲信号的优先级特性
    3.3 仿真与结果分析
        3.3.1 仿真环境介绍
        3.3.2 线性规划求解器
        3.3.3 仿真结果
        3.3.4 算法性能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信号模拟器的设计与实现
    4.1 信号模拟器总体设计
        4.1.1 模拟器主要技术指标
        4.1.2 信号产生板方案选择
        4.1.3 模拟器设计方案
    4.2 信号产生板硬件设计
        4.2.1 信号产生板整体设计
        4.2.2 脉冲控制模块
        4.2.3 高速DDS模块
        4.2.4 DAC模块
    4.3 信号产生板软件设计
        4.3.1 FPGA工作流程
        4.3.2 信号参数的有效位数
        4.3.3 信号参数协议帧解析
        4.3.4 DDS控制字的生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多相频率合成技术实现
    5.1 多相频率合成原理
        5.1.1 相位计算
        5.1.2 波形存储压缩
    5.2 FPGA实现
        5.2.1 相位计算模块
        5.2.2 相位波形转换模块
        5.2.3 并串转换模块
    5.3 仿真与实测验证
        5.3.1 雷达脉冲信号排序结果
        5.3.2 雷达脉冲信号生成结果
        5.3.3 信号频谱验证结果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6.1 本文总结
    6.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2)宽带干扰模拟器中干扰分系统设计与实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及发展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及章节安排
第二章 宽带干扰模拟器中干扰分系统设计及关键技术研究
    2.1 系统架构设计
    2.2 有源干扰策略
        2.2.1 干扰效果影响因素
        2.2.2 有源干扰样式特点分析
        2.2.3 雷达工作模式对干扰策略分析
    2.3 有源干扰产生
        2.3.1 有源干扰信号产生模式
        2.3.2 现有干扰方法薄弱环节分析
    2.4 小结
第三章 特定条件下干扰信号产生研究
    3.1 针对窄脉冲信号的干扰方法研究
        3.1.1 快速频率引导策略研究
        3.1.2 针对窄脉冲信号干扰产生研究
    3.2 针对长脉宽信号的干扰产生方法研究
        3.2.1 基于去斜和逆去斜处理的干扰产生方法研究
        3.2.2 仿真测试及分析
        3.2.3 针对长脉宽信号的干扰高效实现研究
    3.3 针对宽带信号的压制干扰产生方法研究
        3.3.1 基于DDS的多窄带合成干扰产生方法研究
        3.3.2 仿真测试及分析
    3.4 小结
第四章 宽带干扰模拟器中干扰分系统实现
    4.1 硬件实现设计总体架构
    4.2 宽带干扰模拟器中干扰分系统实现设计
        4.2.1 数据传输模块
        4.2.2 数据预处理模块
        4.2.3 并行DDS模块
        4.2.4 快速频率引导模块
        4.2.5 针对窄脉冲信号的干扰产生模块
        4.2.6 针对长脉宽信号的干扰产生模块
        4.2.7 针对宽带信号的干扰产生模块
    4.3 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本文总结
    5.2 未来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3)雷达个体及工作状态识别(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雷达个体识别研究现状
        1.2.2 雷达工作状态识别及增量学习研究现状
        1.2.3 雷达干扰决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第二章 相关知识介绍
    2.1 脉内细微特征
        2.1.1 有意调制
        2.1.2 无意调制
    2.2 雷达信号分析
        2.2.1 雷达脉冲描述字
        2.2.2 雷达工作状态介绍
    2.3 增量学习
    2.4 强化学习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ada-LCSS的雷达辐射源个体识别
    3.1 提取脉冲包络
    3.2 基于ada-LCSS的雷达辐射源个体识别
        3.2.1 LCSS算法介绍
        3.2.2 ada-LCSS算法介绍
        3.2.3 基于ada-LCSS的雷达辐射源个体识别算法描述
    3.3 实验及结果分析
        3.3.1 辐射源个体雷达仿真实验
        3.3.2 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CDD-DTEL的雷达工作状态增量学习
    4.1 基于数据块的集成式雷达工作状态增量学习问题分析
        4.1.2 概念漂移
        4.1.3 集成学习策略
    4.2 基于CDD-DTEL的雷达工作状态增量学习
        4.2.1 基于DTEL增量学习
        4.2.2 基于相对熵的概念漂移检测算法
        4.2.3 差异性模型选择策略
        4.2.4 算法实现细节
    4.3 实验及结果分析
        4.3.1 实验仿真设置
        4.3.2 实验及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自适应启发式Q-Learning的雷达干扰决策
    5.1 雷达干扰分析
        5.1.1 干扰策略构成要素
        5.1.2 雷达干扰效果评估
    5.2 基于自适应启发式Q-Learning的雷达干扰策略研究
        5.2.1 Q-Learning算法
        5.2.2 启发式Q-Learning算法
        5.2.3 基于干扰趋势表的启发式Q-Learning算法
        5.2.4 基于自适应启发式Q-Learning的雷达干扰策略
    5.3 实验及结果分析
        5.3.1 实验仿真设置
        5.3.2 实验及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4)宽带雷达中频信号产生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的发展现状与应用
        1.2.1 国内发展现状
        1.2.2 国外发展现状
    1.3 本文主要内容与结构安排
        1.3.1 主要内容
        1.3.2 结构安排
2 雷达信号生成建模
    2.1 雷达中频信号模拟
        2.1.1 常规脉冲雷达信号
        2.1.2 连续波雷达信号
        2.1.3 脉冲压缩调制雷达信号
        2.1.4 捷变频雷达信号
    2.2 天线虚拟极化模型
        2.2.1 极化模型
        2.2.2 雷达信号极化特性的数字虚拟
    2.3 噪声信号模型
    2.4 模拟雷达信号失真建模
        2.4.1 混频误差失真
        2.4.2 幅度量化与相位截断误差失真
        2.4.3 时钟失配与电路器件失真
        2.4.4 数模转换中跨奈特斯特域失真
        2.4.5 其他原因
    2.5 本章小结
3 宽带雷达信号模拟并行实现方法研究
    3.1 雷达并行方法研究
        3.1.1 并行信号生成理论
        3.1.2 线性调频的并行实现
        3.1.3 相位编码的并行实现
        3.1.4 频率编码并行实现
    3.2 并行混频实现
    3.3 并行卷积实现
    3.4 并行滤波实现
    3.5 本章小结
4 宽带雷达信号极化模拟通道校正
    4.1 通道校正
        4.1.1 并行结构优化算法
        4.1.2 并行优化方法验证
    4.2 本章小结
5 测试结果验证
    5.1 试验设备介绍
    5.2 开发环境简单介绍
    5.3 FPGA介绍
    5.4 测试内容
        5.4.1 脉冲流密度
        5.4.2 脉冲雷达信号测试
        5.4.3 连续波雷达信号测试
        5.4.4 线性调频雷达信号测试
        5.4.5 相位编码雷达信号测试
        5.4.6 频率捷变雷达信号测试
        5.4.7 噪声信号测试
        5.4.8 极化调制特性测试
        5.4.9 宽带信号频点测试
    5.5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毫米波导引头信号处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雷达信号处理的发展概况
        1.2.1 雷达信号处理的发展过程
        1.2.2 雷达信号处理的发展趋势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2 雷达信号处理的相关技术
    2.1 脉冲压缩技术
        2.1.1 脉冲压缩基本原理
        2.1.2 脉冲压缩实现方式
        2.1.3 线性调频信号的脉冲压缩
    2.2 杂波抑制技术
        2.2.1 动目标显示MTI
        2.2.2 动目标检测MTD
    2.3 恒虚警概率检测技术
    2.4 本章小结
3 毫米波雷达信号处理的FPGA实现
    3.1 系统方案设计
    3.2 线性调频信号的实现
    3.3 和差三通道回波信号的脉冲压缩
        3.3.1 模拟去斜
        3.3.2 数字正交变换
        3.3.3 FFT运算处理
    3.4 杂波抑制与目标检测
        3.4.1 一种改进的脉冲对消器
        3.4.2 基于FFT的频域动目标检测
    3.5 CFAR检测
    3.6 本章小结
4 毫米波雷达数据处理的FPGA实现
    4.1 雷达目标测角
        4.1.1 雷达测角基本原理
        4.1.2 雷达目标和差测角
    4.2 雷达系统多模式控制
    4.3 雷达数据后期处理
        4.3.1 雷达数据预处理
        4.3.2 雷达数据传输
    4.4 本章小结
5 硬件验证及结果分析
    5.1 硬件介绍
    5.2 硬件验证结果
    5.3 本章小结
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6)基于锁相双光频梳的雷达信号光子生成与接收处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雷达技术简介
    1.2 微波光子学
    1.3 微波光子学在雷达中的应用现状
        1.3.1 基于脉冲整形和频率时间映射方法
        1.3.2 基于双激光器拍频的光生雷达信号生成方法
        1.3.3 基于电光调制相干拍频的光生雷达信号生成方法
    1.4 微波光子雷达系统
    1.5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结构安排
第二章 雷达基本原理与雷达发射信号介绍
    2.1 雷达基本原理
        2.1.1 雷达最大探测距离
        2.1.2 低截获概率
    2.2 雷达信号的基本参数
        2.2.1 雷达信号的频率
        2.2.2 雷达发射信号的相位
    2.3 雷达波形参数
        2.3.1 调频连续波
        2.3.2 脉冲波形
    2.4 雷达信号设计原则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锁相双光频梳原理与生成
    3.1 光频梳原理
        3.1.1 光频梳中相干光载波的提取方法
        3.1.2 基于光电调制的光频梳
    3.2 锁相双光频梳的原理
    3.3 光电调制双光频梳的锁相
        3.3.1 光学锁相环基础
        3.3.2 基于级联光调制的锁相双光频梳生成
    3.4 梳齿间隔连续可调光频梳生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光生调频连续波(FMCW)雷达信号研究
    4.1 光生FMCW雷达信号生成方法综述
    4.2 基于锁相双光频梳的微波光子FMCW雷达信号生成方法
        4.2.1 锁相双光频梳FMCW雷达信号生成原理和系统
        4.2.2 实验结果
    4.3 系统稳定性测试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光生线性调频脉冲雷达信号及其系统演示
    5.1 基于微波光子技术的LFM脉冲雷达信号生成技术分析
    5.2 基于锁相双光频梳的LFM相参脉冲雷达信号生成方法
        5.2.1 锁相双光频梳脉冲雷达信号生成基本原理
        5.2.2 锁相双光频梳脉冲雷达信号生成特点分析
        5.2.3 锁相双光频梳LFM脉冲雷达信号生成实施方案
        5.2.4 光生LFM脉冲信号性能测量
    5.3 微波光子相参脉冲雷达系统
        5.3.1 单目标探测
        5.3.2 距离分辨率测试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超宽带信号解调方法研究
    6.1 超宽带电子信号接收需求分析
    6.2 信道化接收机
        6.2.1 基本原理
        6.2.2 频带折叠信道化接收机
        6.2.3 时分信道化接收机
    6.3 信道化接收机的指标
        6.3.1 信道化接收机的灵敏度
        6.3.2 信道化接收机的交调失真
        6.3.3 信道化接收机的动态范围
    6.4 全光信道化接收机
        6.4.1 全光信道化接收机的基本原理
        6.4.2 光频梳的生成及锁相双光频梳
        6.4.3 光波长解复用与正交光混频方案
        6.4.4 镜像解调方案
        6.4.5 光信道化实验研究
        6.4.5.1信道镜像抑制实验
        6.4.5.2 全光信道化接收机的动态范围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全文工作总结与创新点
    7.2 工作展望
        7.2.1 微波光子软件定义雷达系统
        7.2.2 多体制雷达信号测试
        7.2.3 系统集成化设计
附录一 缩略语
附录二 符号表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攻读博士期间已授权或公开的发明专利
攻读博士学位论文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致谢

(7)多载波相位编码雷达信号生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OFDM雷达研究现状
        1.2.2 雷达信号生成技术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第2章 多载波相位编码信号分析与DDS实现原理
    2.1 多载波相位编码雷达信号分析
        2.1.1 OFDM基本原理
        2.1.2 多载波相位编码信号的时域和频域分析
        2.1.3 多载波相位编码信号模糊函数分析
    2.2 DDS基本原理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多载波相位编码雷达信号的产生技术
    3.1 引言
    3.2 基于IFFT的MCPC-OFDM信号产生
    3.3 基于DDS技术的MCPC-OFDM信号产生
    3.4 两种生成技术的对比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多载波相位编码雷达信号产生的工程实现
    4.1 引言
    4.2 MCPC-OFDM雷达信号生成系统的总体设计
    4.3 多载波相位编码雷达系统的FPGA资源评估及器件选择
        4.3.1 多载波相位编码信号模式设计
        4.3.2 系统的FPGA资源评估
        4.3.3 DAC的选择
        4.3.4 时钟分配芯片选择
    4.4 MCPC-OFDM雷达信号生成系统的各模块设计
        4.4.1 多个并行DDS合成一路子载波信号
        4.4.2 多载波信号的相加设计
        4.4.3 DAC与FPGA互连设计
        4.4.4 多普勒频率补偿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多载波相位编码雷达信号的测试与验证
    5.1 系统生成模块的配置实现
        5.1.1 AD9129的配置
        5.1.2 控制字参数配置
    5.2 系统测试与分析
        5.2.1 开发平台及测试环境
        5.2.2 系统模块仿真测试
        5.2.3 系统误差分析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8)线性调频雷达典型有源干扰抑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常用缩略词表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2.1 压制性干扰的抑制
        1.2.2 欺骗性干扰的抑制
        1.2.3 一些新型干扰的抑制
        1.2.4 发展趋势
    1.3 研究内容和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
    1.4 论文结构安排
第2章 雷达典型有源干扰特性
    2.1 引言
    2.2 LFM信号及DRFM技术
        2.2.1 LFM信号及脉冲压缩
        2.2.2 DRFM技术的基本原理
    2.3 典型压制式干扰
        2.3.1 射频噪声干扰特性
        2.3.2 噪声调幅干扰特性
        2.3.3 随机脉冲干扰特性
    2.4 典型欺骗式干扰
        2.4.1 距离门拖引干扰特性
        2.4.2 距离假目标干扰特性
        2.4.3 部分采样转发干扰特性
    2.5 新型干扰样式
        2.5.1 灵巧噪声干扰特性
        2.5.2 SMSP干扰特性
    2.6 小结
第3章 基于自适应频域对消的噪声调幅干扰抑制
    3.1 引言
    3.2 基于频域对消的干扰抑制方法
    3.3 噪声调幅干扰参数估计的模型
    3.4 基于ML的参数估计方法
        3.4.1 噪声调幅信号的似然函数
        3.4.2 基于修正傅立叶插值的粗估计
        3.4.3 噪声功率之比的估计
        3.4.4 基于最大似然的精估计
        3.4.5 参数估计CRB和收敛条件
    3.5 仿真实验
        3.5.1 频率、相位粗估计情况
        3.5.2 频率、相位精估计情况
        3.5.3 干扰抑制效果及比较
    3.6 小结
第4章 基于干扰重构的转发式密集假目标干扰抑制
    4.1 引言
    4.2 基于多步干扰消除的完全转发干扰抑制技术
        4.2.1 基于实际数据的完全转发式干扰模型
        4.2.2 基于多步干扰消除的参数估计干扰重构
        4.2.3 LFM信号参数估计CRB
        4.2.4 仿真实验
    4.3 基于EMD的部分转发干扰抑制技术
        4.3.1 部分转发式干扰的统一数学模型
        4.3.2 EMD方法原理与EEMD
        4.3.3 基于EEMD的参数估计干扰重构
        4.3.4 仿真实验
    4.4 基于MEMD的混合干扰抑制技术
        4.4.1 实际数据中的混合干扰
        4.4.2 多维EMD的实现方法
        4.4.3 基于MEMD的窄带干扰抑制方法
        4.4.4 仿真实验
    4.5 小结
第5章 基于时-频域联合处理的卷积式灵巧噪声干扰抑制
    5.1 引言
    5.2 信号模型
    5.3 基于SMSP的干扰抑制方法
        5.3.1 使用SMSP方法的原理
        5.3.2 干扰抑制算法
        5.3.3 仿真实验
    5.4 基于原子分解的干扰抑制方法
        5.4.1 原子分解理论
        5.4.2 干扰抑制算法
        5.4.3 仿真实验
    5.5 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科研项目经历

(9)宽频段多目标干扰策略、方法及高效实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1.3 论文内容介绍和章节安排
第二章 干扰策略形成前提
    2.1 概述
    2.2 干扰策略考虑因素
        2.2.1 干扰策略先决条件
        2.2.2 干扰策略构成要素
        2.2.3 干扰样式选择
    2.3 雷达有源干扰样式
        2.3.1 压制式干扰
        2.3.2 转发式干扰
        2.3.3 拖引式干扰
    2.4 雷达抗有源干扰措施
        2.4.1 空域抗干扰措施
        2.4.2 频域抗干扰措施
        2.4.3 功率域抗干扰措施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态势感知的干扰策略研究
    3.1 概述
    3.2 干扰策略中干扰因素研究分析
        3.2.1 干扰因素时间域
        3.2.2 干扰因素频率域
        3.2.3 干扰因素空间域
        3.2.4 干扰因素能量域
    3.3 雷达目标威胁程度评定准则
        3.3.1 基于雷达参数库的威胁程度评定
        3.3.2 基于功率与状态的威胁程度评定
    3.4 不同体制雷达干扰样式选择分析
        3.4.1 两坐标雷达干扰样式选择分析
        3.4.2 捷变频雷达干扰样式选择分析
        3.4.3 脉冲多普勒雷达干扰样式选择分析
        3.4.4 相控阵雷达干扰样式选择分析
    3.5 不同干扰样式参数计算
    3.6 基于态势感知的干扰策略设计
    3.7 小结
第四章 宽频段多目标干扰方法的FPGA实现
    4.1 概述
    4.2 干扰机系统基本结构
        4.2.1 侦察分系统处理部分
        4.2.2 干扰分系统处理部分
    4.3 数字多波束形成的FPGA实现分析
        4.3.1 数字多波束形成原理
        4.3.2 数字发射多通道同步
        4.3.3 直接数字多波束形成仿真分析
    4.4 硬件测试结果
        4.4.1 数字信道化测试结果
        4.4.2 干扰后端测试结果
        4.4.3 灵巧噪声干扰测试结果
        4.4.4 假目标密集复制干扰测试结果
        4.4.5 移频叠加干扰测试结果
        4.4.6 多目标同时干扰测试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
    5.1 本文总结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10)相参捷变频雷达接收机及动目标处理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相参捷变频雷达接收机技术
    1. 1 直接频率合成
    1. 2 直接数字式频率合成
    1. 3 基于微波光子学的接收机
2 相参捷变频雷达动目标处理技术
3 实验结果
4 结束语

四、DDS在现代雷达和电子对抗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雷达信号模拟器数字系统设计与实现[D]. 程浴晟.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2]宽带干扰模拟器中干扰分系统设计与实现研究[D]. 李光笙.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3]雷达个体及工作状态识别[D]. 许昊.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0(05)
  • [4]宽带雷达中频信号产生技术研究[D]. 罗丁川. 西华大学, 2020(01)
  • [5]毫米波导引头信号处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张一培. 南京理工大学, 2020(01)
  • [6]基于锁相双光频梳的雷达信号光子生成与接收处理研究[D]. 佟亦天. 上海交通大学, 2019(06)
  • [7]多载波相位编码雷达信号生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靳凌涛. 湖南大学, 2018(01)
  • [8]线性调频雷达典型有源干扰抑制技术研究[D]. 任家琪.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7(09)
  • [9]宽频段多目标干扰策略、方法及高效实现研究[D]. 曹晨曦. 电子科技大学, 2016(02)
  • [10]相参捷变频雷达接收机及动目标处理技术[J]. 张晨路,公绪华,刘一民. 现代雷达, 2015(12)

标签:;  ;  ;  ;  ;  

DDS在现代雷达和电子对抗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