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愈合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骨折愈合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一、骨折愈合的分子生物学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张波[1](2021)在《神经肽Y在骨折愈合中的作用及成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随着全球老龄化进程的加快,骨质疏松带来的骨折及社会、家庭负担逐渐加重。此外,严重的创伤性骨折、肿瘤切除、先天性疾病会导致巨大的节段性骨缺损,给临床工作带来很多困难。生长因子(growth factors)、多肽(peptides)及小分子(small molecules)联合人造骨移植材料(Synthetic bone graft substitutes)可以明显诱导成骨细胞的转移、分化和成熟。研究表明超过2cm的骨折后缺损就需要生物活性因子的介入,否则将难以愈合。因此,生长因子、多肽及小分子正成为国内外研究骨折缺损修复的热点。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是位于大脑和周围神经系统的重要神经递质。NPY具有促进骨折愈合、改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治疗骨质疏松脆性骨折的多重作用,是一种重要的骨骼神经营养因子。NPY在周围组织骨细胞、成骨细胞、破骨细胞中可通过直接和间接激活多个通路来促进骨合成及代谢。NPY可能会参与增强成骨细胞介导的骨合成、抑制破骨细胞介导的骨吸收,是骨折愈合的关键因子。此外,NPY对关节软骨修复、维护骨代谢均衡也具有关键的作用。研究表明,关节滑膜、关节软骨、半月板和软骨下骨等关节组织都含有丰富的神经肽。NPY是重要的交感神经肽,其对髋、膝等关节的神经滋养作用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并被认为是改善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的潜在治疗靶点。同时,NPY是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的重要神经营养因子。在人体及啮齿类动物模型中,NPY通过NPY Y1受体(NPY receptor Y1,NPY1R)和 NPYY2 受体(NPY receptor Y2,NPY2R)调节体内骨量平衡。NPY沉默的小鼠在面对冷刺激时表现为体内皮质酮水平升高,骨量丢失,其骨丢失速度是野生型小鼠的3倍;其分子生物学机制是沉默NPY的小鼠体内中枢和外周组织缺乏NPY,不能通过其相应的NPY2R受体抑制皮质酮的产生,继而对抗应激反应造成的骨量丢失。换言之,NPY具有在应激状态下促进体内骨合成的作用。然而,NPY通过什么信号通路调控骨折后骨代谢及骨形成,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综上所述,探究NPY与机体成骨的相应分子生物学机制,对改善骨折后巨大骨缺损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及研究价值。本研究体内实验中,通过建立C57BL/6小鼠胫骨骨折模型,探究了 NPY及成骨相关基因在骨折初期的细胞分布及表达情况,揭示出NPY可参与骨折早期炎症反应,可能起到骨诱导的作用;在体外实验中,我们合成了 NPY小干扰RNA(siRNA)及NPY过表达质粒,并将其转染入小鼠前成骨MC3T3-E1细胞,进一步检测了 MC3T3-E1细胞成骨相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情况,揭示了 NPY基因通过上调Runx2、Osterix基因表达促进细胞成骨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第一部分神经肽Y在小鼠骨折愈合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研究目的:1.检测小鼠胫骨闭合骨折愈合过程中NPY在小鼠血清中的表达情况。2.检测小鼠骨折组织愈合过程中成骨相关因子NPY,NPY1R,Runx2,Osterix 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3.分析NPY在小鼠骨折愈合中的生物学效应。研究方法:1.建立C57BL/6小鼠的闭合胫骨骨折模型以18只SPF级C57BL/6雄性小鼠为实验对象,在异氟醚诱导麻醉下人工掰断一侧胫骨建立小鼠胫骨闭合骨折模型,密切监测小鼠饮食及饮水情况。2.动态观察小鼠骨折过程中骨痂形成、重塑分别于建模后第0、1、7、14天,随机取3只小鼠,进行IVIS(?)SpectrumCT检测,观察骨折部位骨痂形成情况。3.检测小鼠骨折愈合过程中血清NPY的表达情况分别于建模后第1、7、14天,随机取出3只小鼠,取血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验 C57BL/6 小鼠血清中NPY的表达水平。4.检测小鼠骨折愈合过程中成骨相关基因及蛋白的表达分别于建模后第1、7、14天,随机取出3只小鼠处死,并取骨折处组织提取RNA,应用RT-PCR技术检测组织样本中NPY,NPY1R,Runx2,Osterix mRNA的表达。取上述小鼠骨折处组织,切片石蜡包埋,行苏木精/伊红染色(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或固定在 70%乙醇中分别行 NPY,NPY1R,Runx2,Osterix 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IHC)。利用AI图像分析系统(Alpathwell)自动读取石蜡切片免疫染色区域图像,分析测定阳性染色的灰度值。研究结果:1.成功建立了 C57BL/6小鼠胫骨闭合骨折模型通过大体观察小鼠生活状态,术后第1天,小鼠运动较少,可能小鼠患处有轻微疼痛,但不影响进食和饮水。术后第2天,小鼠可逐渐活动。术后2周,小鼠患肢即可负重行走,有时可见双侧肢体同时站立的情况。提示患肢术后2周有足够强度及硬度支撑体重。2.宏观及微观角度观察动物模型中骨折愈合良好从宏观角度,我们应用IVIS(?)SpectrumCT三维成像系统动态观测小鼠骨折愈合情况。CT显示术后14天骨折线模糊不清,骨折端骨性骨痂形成,提示建模成功。从微观角度我们应用HE染色,观察建模第14天骨折处出现初级骨化中心,并可见新生骨小梁结构,骨性骨痂形成提示建模成功。3.动物模型中血清NPY表达情况应用ELISA法检测了小鼠骨折后14天细胞外血清中NPY的表达情况。NPY不同时间点(建模后第1、7、14天)浓度范围为925.35pg/ml-1055.2pg/ml。NPY浓度在检测的14天的时间段内有一过性下降后逐渐增高趋势,但整体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152)。4.小鼠骨折愈合过程中成骨相关基因及蛋白表达情况应用RT-PCR法检测了小鼠骨折愈合过程中成骨相关基因mRNA表达情况,结果显示:NPY mRNA在骨折早期纤维性骨痂组织中高表达,在软骨痂中中等表达,在骨痂中低表达。建模后第7、14天NPY mRNA的表达量分别是第1天的27%和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NPY1R mRNA表达总体差异性不显着(P=0.133)。建模后第7、14天NPY1R mRNA的表达量分别是第1天NPY1R mRNA的1.6倍和3.8倍。建模后第7、14天Runx2 mRNA的表达量分别是第1天Runx2 mRNA的7.9倍和65.6倍。建模后第7、14天OsterixmRNA的表达量分别是第1天Osterix mRNA的124.0倍和775.1倍。应用蛋白免疫组化染色和AI图像分析系统做了小鼠骨折愈合过程中成骨相关蛋白分析,结果表明:NPY蛋白在骨折早期纤维性骨痂组织中高表达,建模后第7、14天NPY蛋白表达量分别是第1天NPY蛋白的37%和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PY1R蛋白在小鼠骨折早期组织中高表达。建模后第7、14天NPY1R蛋白表达量分别是第1天NPY1R蛋白的8.2%和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建模后第7、14天Runx2蛋白表达量分别是第1天Runx2蛋白的15%和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建模后第7、14天的Osterix蛋白表达量分别是第1天Osterix蛋白的12%和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研究结论:1.NPY基因及蛋白共同参与骨折早期炎症反应,可能起到骨诱导的作用。2.骨折愈合相应成骨因子NPY、NPY1R、Runx2和Osterix的表达存在时间及空间特异性。第二部分神经肽Y在小鼠前成骨细胞MC3T3-E1中的表达和生物学功能研究目的:1.检测过表达或干扰NPY后在MC3T3-E1细胞中NPY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2.观测NPY对MC3T3-E1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研究方法:1.构建3种NPY siRNA序列构建针对 NPY 基因的 siRNA1、siRNA2、siRNA3 序列。应用 RFect siRNA转染试剂法转染后,应用反转录定量(RT-qPCR法)检测转染3种siRNA 48小时后细胞NPY mRNA的表达情况,筛选出干扰效率最高的NPY siRNA序列。2.构建NPY过表达质粒并测序验证构建NPY过表达质粒,测序验证后应用RFect DNA转染试剂将NPY过表达质粒及对照质粒载体转染入MC3T3-E1细胞,验证NPY细胞内表达情况。3.检测不同干预组MC3T3-E1细胞中NPY mRNA的表达情况将NPY siRNA、scrambled siRNA、NPY过表达质粒、空白质粒分别转染入MC3T3-E1细胞中,应用RT-qPCR法于第4、7天检测NPY mRNA的表达情况。4.检测过表达或干扰NPY后MC3T3-E1细胞中NPY蛋白的表达情况按照分组分别于MC3T3-E1细胞中加入对应的干扰或过表达质粒,应用半定量蛋白检测(Western blot)法于第4、7天检测各组中NPY的蛋白表达情况。5.观察过表达或干扰NPY后MC3T3-E1细胞成骨变化复苏MC3T3-E1细胞,加入成骨诱导培养液培养,按照分组分别加入对应的干扰或过表达质粒,14天后,分别行茜素红、碱性磷酸酶(ALP)、β-catenin免疫荧光染色后镜下观察细胞成骨情况。研究结果:1.成功筛选出干扰效率最佳的NPY siRNA成功制备三种包含目的基因NPY的siRNA1、siRNA2、siRNA3,验证NPY siRNA3在胞内干扰效率最高,为75%。因此,选用siRNA3做后续实验。2.成功制备NPY过表达质粒NPY过表达质粒构建成功后,测序验证符合NPY序列。3.过表达及干扰NPY后检测细胞NPY基因表达的影响过表达NPY可显着促进细胞NPY mRNA的表达,第4天增加了 3.9倍,第7天增加了 4.3倍(P<0.001)。应用siRNA干扰NPY后,可显着减低NPY mRNA的表达,在第4天下降了 75%(P<0.05),第7天下降了 55%。4.过表达及干扰NPY后检测细胞NPY蛋白表达的影响过表达NPY可显着促进细胞NPY蛋白的表达,第4、7天,NPY蛋白分别增加了 1.2倍和1.5倍(P<0.05)。应用siRNA干扰NPY后,可显着降低细胞NPY蛋白的表达,第4、7天,NPY蛋白分别降低了 45%和35%(P<0.05)。5.过表达及干扰NPY后检测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茜素红染色显示过表达NPY后MC3T3-E1细胞数目增多,体积较大,核染色较深,胞内粒子增多,可见较多的紫红色钙结节;应用siRNA干扰NPY后,细胞数目较少,核染色较浅,可见较少的紫红色钙结节。ALP染色显示过表达NPY后细胞数目增多,体积较大,核染色较深,胞内黄色钙盐沉积较多,可见较多蓝色颗粒或块状沉淀。应用siRNA干扰NPY后,细胞数目较少,核染色较浅,蓝色颗粒较少。β-catenin免疫荧光细胞染色显示过表达NPY后细胞核数目增多,细胞质内绿色荧光较多,应用siRNA干扰NPY后,细胞核数目较少,胞质内绿色荧光较少。研究结论:1.干扰NPY可抑制MC3T3-E1细胞成骨分化。2.过表达NPY可促进MC3T3-E1细胞成骨分化。第三部分神经肽Y上调Runx2、Osterix表达促进小鼠前成骨细胞MC3T3-E1成骨的机制研究研究目的:揭示NPY上调MC3T3-E1细胞成骨特异性转录因子Runx2、Osterix表达,促进MC3T3-E1细胞成骨分化的机制。研究方法:1.过表达及干扰NPY后检测MC3T3-E1细胞中Runx2、Osterix、ALP、OCN mRNA的表达情况将NPY siRNA和NPY过表达质粒分别转染入MC3T3-E1细胞中,应用RT-qPCR 法于第 4、7 天观察 Runx2、Osterix、ALP、OCN mRNA 的表达情况。2.过表达及干扰NPY后检测MC3T3-E1细胞中Runx2、Osterix、ALP、OCN蛋白的表达情况将NPY siRNA和NPY过表达质粒分别转染入MC3T3-E1细胞中应用Western blot法于第4、7天检测各组中Runx2、Osterix、ALP、OCN的表达情况。研究结果:1.NPY上调MC3T3-E1细胞Runx2、Osterix基因的表达1.1过表达或干扰NPY后检测细胞Runx2和Osterix基因表达的影响过表达NPY可明显上调MC3T3-E1细胞Runx2和Osterix基因的表达,Runx2 mRNA较对照组在第4、7天分别增加了 5.4倍和6倍。Osterix mRNA在第4、7天分别增加了 2.7倍和3倍。应用siRNA干扰NPY后,Runx2 mRNA在第4、7天分别下降了 50%和35%。Osterix mRNA在第4、7天分别下降了 80%(P<0.001)和 55%。1.2过表达或干扰NPY后检测细胞Runx2和Osterix蛋白表达的影响过表达NPY可显着上调MC3T3-E1细胞Runx2和Osterix蛋白的表达,Runx2蛋白较对照组第4、7天分别增长了 1.6和1.2倍;Osterix蛋白表达第4、7天分别增长了 1.6和2.1倍(P<0.05)。应用siRNA干扰NPY后,Runx2蛋白表达第4、7天分别下降了 40%和55%;Osterix蛋白表达第4、7天分别下降了 60%和55%(P<0.05)。2.NPY促进MC3T3-E1细胞成骨分化2.1 过表达或干扰NPY后检测细胞ALP和OCN基因表达的影响过表达NPY显着上调MC3T3-E1细胞ALP和OCN基因的表达,ALP mRNA较对照组第4、7天分别增加了 3.7倍和4.9倍,OCN mRNA在第4天和第7天分别增加了 4.0倍和4.3倍(P<0.001)。应用siRNA干扰NPY后,ALP mRNA在第4、7天分别降低了 56%(P<0.05)和26%,OCN mRNA第4天和第7天分别降低了 60%(P<0.05)和 35%。2.2过表达或干扰NPY后检测细胞ALP和OCN蛋白表达的影响过表达NPY明显上调MC3T3-E1细胞ALP和OCN蛋白的表达,ALP蛋白较对照组第4、7天均增加了 1.6倍;OCN蛋白第4、7天分别增加了 1.4和1.6倍(P<0.05)。应用siRNA干扰NPY后,ALP蛋白第4天和第7天分别减少了 60%和60%;OCN蛋白第4、7天分别减少了 64%和78%(P<0.05)。研究结论:1.NPY通过上调Runx2、Osterix基因的表达促进MC3T3-E1细胞成骨。2.NPY有望成为创伤后促进骨折愈合的靶点。课题的创新性和局限性课题的创新性:(1)本课题系统阐述了小鼠骨折愈合早、中期不同细胞NPY、NPY1R、Runx2和Osterix的mRNA及蛋白分布表达情况,并部分揭示了 NPY可参与骨折早期炎症反应,可能起到骨诱导的作用。(2)本课题成功筛选出干扰效率最高NPY siRNA并制备了 NPY过表达质粒,验证了 NPY在小鼠前成骨细胞MC3T3-E1中的表达和生物学功能,从而为深入研究NPY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创造了条件。(3)本课题揭示了 NPY可上调Runx2和Osterix表达促进小鼠前成骨细胞MC3T3-E1的生长、分化,阐明了 NPY调控前成骨细胞成骨分化的潜在生物学机制。课题的局限性:(1)体外细胞学实验研究了单一成骨细胞系,后续可增加人体原代培养成骨细胞系,来进一步阐述NPY的生物学效应。(2)本研究仅建立了创伤性骨折模型,而未建立骨质疏松脆性骨折模型,今后可行进一步的研究来阐述NPY在不同类型骨折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

郝滋辰[2](2020)在《长期吸烟在骨折愈合早期的抑制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长期吸烟患者骨折后延迟愈合和骨不连的发生率升高,由于致病机制不明确,目前缺乏有效的针对性的干预方法。长期吸烟所致骨折愈合不良与全身多器官系统的改变相关,想要系统地阐释这种复杂的关系网非常困难。在骨折局部,自然的骨折愈合过程中的细胞学、分子学特点已经获得了较深入的认识,而在长期吸烟作用下,骨折愈合过程的生物学变化有待进一步研究。研究表明长期吸烟对骨折愈合的不利影响早在软骨形成阶段即有表现,骨折愈合早期局部的细胞学和分子学改变可能是长期吸烟导致骨折愈合不良的重要机制。因此,本研究拟(1)构建贴近长期吸烟者骨折愈合表型的小鼠模型,(2)在该模型上研究长期吸烟作用下骨折愈合早期的关键细胞学和分子学特点,(3)基于细胞学和分子学特点探索长期吸烟所致骨折愈合不良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并采用动物实验进行验证,为未来的临床干预治疗以减轻甚至防止长期吸烟所致骨折愈合不良提供可能的新靶点。研究方法一、构建长期吸烟所致骨折愈合不良小鼠模型1、将C57BL/6J、129X1/Sv J和BALB/c J三种小鼠每种品系分为吸烟组(CS)和对照组(NS),采用烟雾暴露装置对吸烟组小鼠进行香烟烟雾暴露,具体为:每只小鼠每天接受2支3R4F研究型香烟暴露,每日上、下午各对小鼠进行香烟烟雾暴露一次,间隔6小时,每周暴露6天,持续3个月。对对照组小鼠采用同样的方法进行空气暴露。通过分析烟雾暴露后小鼠体重变化、静脉血白细胞数目变化、血浆可替宁浓度和系统性炎症因子的变化来评估模拟长期吸烟的有效性。2、在香烟烟雾/空气暴露3个月的小鼠上制作股骨中段横形骨折并给予髓内固定,术后继续暴露4周后对骨折的股骨进行取材并进行X线、Micro-CT和生物力学对骨折愈合情况进行分析,挑选骨折愈合情况最接近长期吸烟者骨折愈合表型的小鼠品系用于后续研究中构建长期吸烟所致骨折愈合不良小鼠模型。二、探索长期吸烟作用下骨折愈合早期的细胞学和分子学特点1、对吸烟组和对照组股骨骨折术后7天的骨痂进行H&E和番红O染色,观察骨痂和软骨的形成情况。2、采用流式细胞术对吸烟组和对照组完整股骨、骨折术后3天、7天骨痂内小鼠骨骼干细胞(SSC(CD45-Ter-119-Tie2-Alpha V+Thy-6C3-CD105-))及其下游的骨、软骨、基质细胞的祖细胞(BCSP(CD45-TER119-Tie2-Alpha V+Thy-6C3-CD105+))进行检测分析。3、采用多重免疫荧光染色对吸烟组和对照组骨折术后7天的骨痂进行Ki67和CD105染色,观察骨痂内荧光共表达(增殖的BCSP)情况。4、Brd U标记小鼠,流式细胞学方法对不同组小鼠骨折术后3天骨痂内的SSC增殖活动进行分析。5、CCK-8方法体外检测不同组小鼠股骨来源的SSC的增殖能力。6、长期吸烟作用下骨折早期血肿环境特点:收集吸烟组和对照组骨折术后6h和24h的血肿,采用基于Luminex微球的多重细胞因子分析技术对血肿内的32种标志性炎症因子的浓度进行检测;并采用流式细胞术对骨折术后6h血肿内的主要免疫细胞(中性粒细胞(Ly-6G+,F4-80-)、巨噬细胞(Ly-6G-,F4-80+)、B细胞(CD3-,CD19+)和T细胞(CD3+,CD19+))进行检测分析。7、正常组小鼠血肿环境(NS-Hematoma)和吸烟组小鼠血肿环境(CS-Hematoma)对SSC增殖能力的影响:体外CCK-8检测不同培养环境下SSC增殖情况。三、长期吸烟抑制骨折早期骨骼干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研究1、IL-6 Trans信号通路对SSC增殖的调节作用:使用sgp130Fc选择性抑制IL-6Trans信号通路后CCK-8法检测SSC增殖能力变化。2、STAT3基因对SSC增殖活动的调控:(1)RT-PCR检测吸烟组与对照组小鼠骨折术后3天骨痂内SSC中STAT3的表达水平。(2)RT-PCR检测正常小鼠股骨来源SSC在体外NS-Hematoma和CS-Hematoma培养后STAT3的表达水平。(3)使用AG490对STAT3特异性抑制后,CCK-8法检测SSC体外增殖能力变化。3、IL-6 Trans信号通路对STAT3基因的调控作用:使用sgp130Fc选择性抑制IL-6 Trans信号通路后RP-PCR检测SSC中STAT3基因的表达变化。4、构建长期吸烟组(CS)、对照组(NS)、吸烟+干预组(CS+sgp130Fc)骨折小鼠模型,CS+sgp130Fc组小鼠骨折术后30分钟和48小时分别给予sgp130Fc腹腔内注射以选择性抑制IL-6 Trans信号通路,其余组注射等量Ig G抗体作为对照。5、不同组小鼠术后4周骨折愈合情况评价分析:X线、Micro-CT和生物力学分析。6、不同组小鼠骨折术后7天的骨痂进行番红O染色,观察骨痂和软骨的形成情况。7、采用流式细胞术对不同组小鼠骨折术后3天、7天骨痂内SSC和BCSP的数量进行检测。Brd U标记小鼠,流式细胞学方法对不同组小鼠骨折术后3天骨痂内的SSC增殖活动进行分析。8、流式细胞术分离获得不同组小鼠骨折术后3天骨痂内SSC,RT-PCR检测STAT3的表达水平。研究结果一、129X1/Sv J小鼠在长期烟雾暴露后的骨折愈合表型较贴近临床长期吸烟者1、吸烟组小鼠体重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小鼠,该现象在C57BL/6J和129X1/Sv J较显着;吸烟组小鼠血常规分析表明白细胞数量明显升高;吸烟组小鼠血浆可替宁浓度明显升高,CRP浓度无明显变化,大量促炎因子浓度升高或趋向升高,系统性炎症反应增强;该模型与长期吸烟者的临床特征具有相似性。2、典型X线图像显示129X1/Sv J的吸烟组小鼠样本中,骨痂量少、桥接较差,且骨折线清晰;RUST评分发现129X1/Sv J小鼠吸烟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Micro-CT图像显示吸烟组骨折端存在广泛的松质骨,而对照组骨折端主要为紧实的密质骨,BMD明显下降,三种品系小鼠的吸烟组较对照组均表现出明显的骨痂重塑延迟。生物力学特性分析表明三种品系小鼠吸烟组在抗弯强度和抗扭强度上均弱于对照组,而最大扭矩上只有129X1/Sv J表现出显着的下降。二、长期吸烟导致骨折术后早期炎症反应增强,抑制SSC/BCSP扩增,破坏软骨形成1、骨折术后7天的骨痂H&E显示吸烟组与对照组的骨痂面积并无明显差异,而番红O染色表明吸烟组软骨骨痂的面积及其在骨痂的百分比均明显下降。2、吸烟组小鼠术后7天骨痂内SSC和BCSP的数量均显着少于对照组。3、多重免疫荧光染色结果表明,吸烟组样本骨痂内共表达荧光(Ki67+CD105+)的面积占骨痂面积的百分比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吸烟组样本较对照组样本骨痂内处于增殖状态的BCSP细胞数目明显减少。4、吸烟组小鼠骨折术后3天骨痂内SSC增殖受到明显抑制。5、分离自吸烟组和对照组小鼠完整股骨的SSC在体外增殖能力上无明显差异。6、对吸烟组和对照组骨愈合早期血肿内32种炎症因子的浓度分析发现,在两个时间点,吸烟组小鼠相比于其对照组均出现大量促炎因子的浓度上升,少量抗炎因子的浓度出现下降。在术后6小时吸烟组中趋化因子MIP-1α、MIP-1β、MIP-2、MCP-1、RANTES、KC、LIX和细胞因子IL-1α、IL-1β、IL-2、IL6、IL-9、IL-15、TNF-α的浓度明显上升,细胞因子VEGF-A和G-CSF的浓度明显下降;在术后24小时吸烟组中趋化因子MIP-1α、MIP-2、MCP-1、KC、IP-10、LIX和细胞因子IL-1α、IL-6、IL9、IL-12p40、IL-15、IFN-γ的浓度明显上升,趋化因子G-CSF和细胞因子LIF、VEGF-A及IL-13的浓度明显下降。对骨折术后6小时血肿内的免疫细胞分析显示,吸烟组小鼠较对照组小鼠骨折术后6小时血肿样本内的主要变化为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B细胞和T细胞的数量显着升高,且中性粒细胞、B细胞和T细胞的比例显着升高,而单核细胞的比例下降。7、培养于CS-Hematoma环境中的SSC增殖活动弱于培养于NS-Hematoma环境中的SSC。三、IL-6 Trans信号通路激活,上调STAT3是长期吸烟抑制骨折早期骨骼干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1、IL-6 Trans信号通路对SSC增殖具有调控作用:IL-6 Trans信号通路选择性抑制改善了SSC体外增殖潜能。2、STAT3基因对SSC增殖具有调控作用:(1)吸烟组小鼠骨折术后3天骨痂内SSC中STAT3的表达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2)相比于培养于NS-Hematoma环境中,培养于CS-Hematoma环境的SSC中的STAT3基因的表达明显升高。(3)STAT3特异性抑制后,SSC体外增殖能力明显升高,表明STAT3的表达对SSC的增殖具有调控作用。3、IL-6 Trans信号通路能调控STAT3的表达:在选择性抑制IL-6 Trans信号通路后,同样培养于CS-Hematoma环境的SSC中STAT3基因表达出现显着下降。4、IL-6 Trans信号通路选择性抑制能改善因长期吸烟所致的骨折愈合不良:X线显示,CS+sgp130Fc组有明显骨痂生成与桥接、骨折线较模糊,RUST评分较CS组显着提高;Micro-CT显示,CS+sgp130Fc组比CS组骨折周围松质骨痂体积少,骨痂内骨小梁数目较吸烟组少,且结构更有序,骨折愈合进程明显加快。生物力学显示,CS+sgp130Fc组较CS组抗弯强度、抗扭强度及最大扭矩均显着升高。5、CS+sgp130Fc组样本新生软骨面积和新生软骨占骨痂总面积的百分比均明显高于CS组样本,少于NS组样本。6、在骨折术后7天的骨痂内,NS组SSC和BCSP的数目均显着高于另外两组,CS+sgp130Fc组BCSP的数量显着高于CS组,SSC的数量较CS组呈增多趋势,但未达到统计学差异。三组在骨折后3天骨痂内BCSP的增殖活动上未见明显差异,但在SSC的增殖活动方面,CS+sgp130Fc组虽然弱于NS组,但显着强于CS组。7、CS+sgp130Fc组小鼠骨折术后3天骨痂内SSC中STAT3的表达显着低于CS组,高于NS组。研究结论1、本研究通过构建并比较三种品系小鼠长期吸烟作用下骨折愈合模型,发现129X1/Sv J小鼠骨折愈合情况接近长期吸烟者骨折愈合表型,适合用来构建长期吸烟所致骨折愈合不良小鼠模型。2、借助129X1/Sv J小鼠长期吸烟骨折模型,首次揭示了长期吸烟在骨折愈合早期的抑制作用,报道了该阶段关键的细胞学和分子学改变:长期吸烟能够增强骨折愈合早期局部炎症环境,抑制SSC的增殖活动,导致SSC和BCSP在骨痂内扩增不足,可能是引起软骨形成障碍和最终骨折愈合不良的原因。3、通过体外细胞实验,发现IL-6 Trans信号通路是长期吸烟作用下骨折愈合早期局部环境中调节SSC功能的关键分子通路,该通路受到长期吸烟作用而激活,上调SSC中STAT3的表达水平,抑制SSC的增殖活动。在动物实验中,选择性抑制IL-6 Trans信号通路后,吸烟小鼠骨折愈合早期SSC中STAT3表达降低,增殖活动增强,SSC和BCSP在骨痂内扩增增强,软骨形成部分恢复,骨折愈合的质量明显改善。该部分体内、外实验为解释长期吸烟所致骨折愈合不良提供了可能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也为未来的进一步研究和临床干预提供了潜在靶点。

唐晓璐[3](2020)在《基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迁移探讨桃红四物汤促进骨折愈合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Micro-CT对早期骨痂的分析以及桃红四物汤含药血清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迁移,从分子生物的角度探讨桃红四物汤对早期骨折愈合的内在机制。方法:1.随机选取SD雄性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骨折模型组、桃红四物汤高中低剂量组,每组各10只。骨折模型组、桃红四物汤高中低剂量组在无菌下完成开放截骨法建立右侧股骨干骨折模型,假手术组只切开皮肤,之后缝合伤口,正常组不做任何处理。术后按照“人和动物间按体表面积折算的等效剂量比值表”计算药物干预量,桃红四物汤高中低3组水煎剂灌胃;正常组、假手术组、骨折模型组等量生理盐水灌胃,连续灌胃14天。在灌胃第7、10、14天每组随机抽取3只大鼠的骨折骨痂进行直接观察及Micro-CT分析。2.随机选取SD雄性大鼠5只,运用全骨髓贴壁法体外培养BMSCs;3.随机选取SD雄性大鼠2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桃红四物汤高中低剂量组,连续灌胃7天,末次灌胃后1h,腹主动脉采血,离心后制备正常组血清及含药高中低血清组,干预体外培养BMSCs,通过细胞划痕实验及迁移小室观察正常组血清、含药高中低血清组对BMSCs的迁移作用。结果:1.桃红四物汤干预骨折大鼠模型后第7、10、14天,桃红四物汤高中低剂量组骨体积、骨体积分数明显高于骨折模型组(P<0.05),且高剂量组干预效果更佳。2.通过细胞划痕实验,含药高中低血清组对BMSCs迁移率明显高于正常血清组(P<0.05);迁移小室实验,含药高中低血清组对BMSCs迁移细胞数量高于正常组血清(P<0.05)。结论:1.桃红四物汤可以促进骨折大鼠早期骨折的愈合。2.桃红四物汤含药血清可以促进BMSCs迁移。3.桃红四物汤促进早期骨折的愈合,其中内在机制可能是推动BMSCs向骨折断端迁移,进而促进骨痂的生长,加速骨折的愈合。

高如阳[4](2020)在《循环microRNA-29在大鼠骨折后的表达量变化与损伤时间的关系》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大鼠股骨骨折后不同时间内的组织形态学改变,研究不同时间段内循环microRNA-29表达量与损伤时间的相关关系,及其在骨折损伤时间推断中的应用性。方法:将45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5只)、手术组(20只)和假手术组(20只)。假手术组和手术组随机均分为伤后1d组、4 d组、7 d组、14 d组,每组5只。手术组采用开放性截骨术,致左侧股骨中段横行骨折;假手术组仅暴露股骨组织,后进行切口缝合、消毒。取大鼠的股骨组织置于10%福尔马林固定液内,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腹主动脉采血4.5 mL,提取血浆microRNA。BestKeeper软件进行内参基因的筛选,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技术对microRNA-29的表达量进行检测,所测得的循环阈值(cyclic threshold,Ct)进行2-ΔΔct转换,用SPSS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Ct值进行曲线回归分析。结果:1.大鼠股骨组织HE染色镜下结果:骨折后1d可见骨膜肿胀、出血及炎症细胞浸润;4 d可见大量新生的毛细血管、纤维组织增生;7 d可见透明软骨细胞形成并开始骨化;14 d可见纤维性骨痂逐渐被骨性骨痂取代。短期内大鼠骨折的修复,经历了血肿形成、纤维性骨痂形成、骨性骨痂形成三个阶段。2.选择血浆组织中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SD)和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均最小的U6作为本实验的最适内参基因。3.循环microRNA-29a、microRNA-29b、microRNA-29c的相对表达量在大鼠骨折后1 d到14 d内呈现递减趋势,且1-7 d内的下降幅度较大,后逐渐变缓(P<0.05)。4.以骨折损伤时间为自变量 x、循环 microRNA-29a、microRNA-29b、microRNA-29c 的 ΔCt 值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均为三次回归方程的系数最大(回归方程依次为:(?)microRNA-29a=0.0278x3+0.1224x2+0.1721x+2.322,R2=0.454,P<0.05;(?)microRNA-29b=0.0009x3-0.0249x2+0.242x+3.0335,R2=0.750,P<0.05;(?)microRNA-29c=0.0059x3-0.0733x2+0.407x+2.0668,R2=0.557,P<0.05)。结论:1.循环 microRNA-29a、microRNA-29b、microRNA-29c 的相对表达量与大鼠股骨骨折损伤时间存在相关性,且在短期内随着时间的增加呈递减趋势(P<0.05)。2.检测血浆组织中 microRNA-29a、microRNA-29b、microRNA-29c的相对表达量可以用于骨折损伤时间的推断,对7d内的骨折时间推断价值较大。

张培培[5](2019)在《创伤性颞下颌关节纤维性和骨性强直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分化能力比较》文中提出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强直是指髁突与关节窝粘连导致长期张口困难的疾病,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由于其治疗技术难度大,复发率高,仍然是临床医师所面对的一项巨大的挑战。在组织学上它可分为纤维性、纤维-骨性及骨性强直。通常认为,纤维性强直可进一步钙化达到骨性强直。而临床与实验研究表明:纤维性和骨性强直可能并非同一病理学过程,骨性强直只能由纤维-骨性强直转化而来,纤维-骨性强直是骨强直的早期表现或过渡阶段,纤维性和骨性强直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存在纤维软骨阶段。动物实验表明足够严重的TMJ创伤方可导致骨性强直,相对轻微的TMJ创伤导致纤维性强直。然而,TMJ创伤程度如何影响关节间隙的组织分化并导致不同结局的机制尚不清楚。我们前期以调节骨愈合的关键信号通路Wnt信号和血管生成为切入点,初步探讨了纤维性与骨性强直相关基因表达差异,结果提示:(1)增强的BMP,Wnt信号促进了骨性强直的发生,(2)关节间隙内增强的血管生成,特别是在早期阶段,促进了骨性强直的形成。最近的研究发现人类TMJ强直的透射带区域中含有多向分化潜能的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其成骨能力低于下颌骨髓MSCs。我们认为TMJ创伤后关节间隙内组织的分化与MSCs自身的增殖和分化能力密切相关。本研究试图从MSCs角度探讨纤维性和骨性强直的发生机制,并分两部分内容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研究。一:创伤性TMJ强直动物模型构建目的:构建创伤性TMJ纤维性和骨性强直的动物模型,探索强直早期阶段组织学表现。方法:选用12只幼龄健康雄性绵羊作为实验动物,所有绵羊均进行双侧TMJ手术,左侧为纤维性强直诱导侧:髁突骨折+2/3关节盘去除+关节窝纤维带去除。右侧为骨性强直诱导侧:髁突骨折+2/3关节盘去除+关节窝骨质破坏。分别在术后1周、2周、4周、8周处死并取样,每个时间点各处死3只绵羊,通过HE染色进行组织学分析(n=3),术前术后分别进行最大张口度及体重测量记录。结果:1.术后1周、2周绵羊最大张口度和体重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术后4周、8周绵羊最大张口度较术前明显减小,且体重均有增加(P<0.05)。2.组织学结果显示:术后1周,3只绵羊双侧关节间隙均表现为炎症反应,被大量的肉芽组织、纤维蛋白支架、血肿残留及组织碎片填充。术后2周,3只绵羊纤维性强直诱导侧与骨性强直诱导侧组织学表现出差异,尽管双侧关节间隙均由无软骨的纤维结缔组织所占据,纤维性强直诱导侧的纤维组织更加杂乱粗大,关节间隙仍有血肿残留,而骨性强直诱导侧则无血肿残留。术后4周、8周,6只绵羊骨性强直诱导侧均形成纤维-骨性强直。纤维性强直诱导侧均形成纤维性强直。结论:我们研究表明:通过髁突骨折+2/3关节盘去除+关节窝骨质破坏可成功构建TMJ骨性强直模型;髁突骨折+2/3关节盘去除+关节窝纤维带去除可成功构建TMJ纤维性强直模型。此动物模型稳定可重复,为进一步探索TMJ强直的发病机制提供良好的载体。二:创伤性TMJ纤维性与骨性强直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分化能力的比较目的:比较创伤性TMJ纤维性和骨性强直形成中MSCs的增殖和体外多向分化能力差异。方法:选择幼年雄性绵羊12只,按实验一方法在左侧TMJ诱导纤维性强直,右侧TMJ诱导骨性强直,分别在术后1周、2周、4周和8周各处死3只绵羊,并获取关节间隙的强直骨痂组织。另外选择3只幼龄雄性绵羊获取正常髁突松质骨组织。采用酶消化法及改良组织贴壁法分离、培养及鉴定不同来源的MSCs并按取材时点对各组MSCs进行增殖和体外分化能力的比较。将纤维性强直骨痂来源的MSCs统称为FA-MSCs(Mesenchymal stem cells derived from fibrous ankylosis),又根据取材时点的不同将术后1、2、4、8周来源的FA-MSCs分别称为FA-MSC-1W组、FA-MSC-2W组、FA-MSC-4W组和FA-MSC-8W组。将骨性强直骨痂来源的MSCs统称为BA-MSCs(Mesenchymal stem cells derived from bony ankylosis),又根据取材时点的不同将术后1、2、4、8周来源的BA-MSCs分别称为BA-MSC-1W组、BA-MSC-2W组、BA-MSC-4W组和BA-MSC-8W组。绵羊正常髁突松质骨来源的MSCs称为NC-MSCs组(Normal condylar bone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不同来源的MSCs共计9组。(1)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鉴定并检测各组MSCs的表面免疫表型,(2)通过细胞克隆形成率实验以及CCK-8测定生长曲线比较各组MSCs的增殖能力,(3)通过体外诱导成骨、成脂和成软骨实验比较各组MSCs的体外分化能力。结果:1.成功从绵羊髁突松质骨组织、TMJ纤维性和骨性强直骨痂中分离并培养出类似于“成纤维样”的基质细胞,并且在体外可以高度增殖。2.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来源的各组MSCs均表达CD29、CD44、CD166等MSCs特异性表面抗原,不表达CD31、CD45等造血干细胞表面抗原,免疫荧光结果显示:不同来源的各组MSCs均可在一个细胞上同时表达两种MSCs特异性阳性表面抗原(CD29、CD44)。3.克隆形成率实验结果显示:BA-MSC-1W组和BA-MSC-2W组克隆形成能力倾向于分别高于FA-MSC-1W组和FA-MSC-2W组,但差异无显着性。BA-MSC-4W组和BA-MSC-8W组克隆形成能力分别高于FA-MSC-4W组和FA-MSC-8W组,且均低于NC-MSCs组(P<0.05)。4.CCK-8检测结果显示:从第3天开始BA-MSC-1W组增殖活性高于FA-MSC-1W组(P<0.05)。而BA-MSC-2W组与FA-MSC-2W组、BA-MSC-4W组与FA-MSC-4W组、BA-MSC-8W组与FA-MSC-8W组增殖活性相似(P>0.05)。但从第3天到第7天时FA-MSCs各组和BA-MSCs各组增殖活性明显低于NC-MSCs组(P<0.05)。5.茜素红、油红O、阿利辛蓝染色及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不同来源的各组MSCs均能在体外分化为成骨细胞、脂肪细胞和软骨细胞。6.Real-Time PCR检测相关成骨标志性基因(ALP、Runx2、OCN、OSX)的表达量,结果显示:在体外成骨诱导7天时,BA-MSC-1W组ALP、Runx2、OCN、OSX的表达均倾向于高于FA-MSC-1W组,但差异无显着性。BA-MSC-2W组ALP的表达高于FA-MSC-2W组(P<0.05),而BA-MSC-2W组Runx2、OCN、OSX的表达与FA-MSC-2W组相近,无统计学差异。BA-MSC-4W组Runx2的表达高于FA-MSC-4W组(P<0.05)。而BA-MSC-4W组ALP、OCN、OSX的表达与FA-MSC-4W组相近,无统计学差异。BA-MSC-8W组Runx2、OCN和OSX的表达高于FA-MSC-8W(P<0.05),每一个取材点BA-MSCs组和FA-MSCs组成骨相关基因表达均倾向于低于NC-MSCs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体外成骨诱导14天时,BA-MSC-1W组、BA-MSC-2W组和BA-MSC-4W组ALP、Runx2、OCN、OSX的表达与FA-MSC-1W组、FA-MSC-2W组和FA-MSC-4W组相近(P>0.05)。BA-MSC-8W组ALP、Runx2、OCN表达高于FA-MSC-8W组(P<0.05)。每一个取材点BA-MSCs组和FA-MSCs组成骨相关基因表达均倾向于低于NC-MSCs组,其中BA-MSC-1W组和BA-MSC-2W组ALP的表达均低于NC-MSC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A-MSC-2W组Runx2的表达低于NC-MSCs组,差异有显着性。7.Real-Time PCR检测相关成脂标志性基因PPARγ表达显示:FA-MSC-1W和FA-MSC-4W组PPARγ表达分别高于BA-MSC-1W组、BA-MSC-4W组和NC-MSCs组(P<0.05),每一个取材时点BA-MSCs组PPARγ表达与NC-MSCs组相近,无统计学差异。8.Real-Time PCR检测相关成软骨标志性基因(COL2A-1、SOX9)表达显示:BA-MSC-1W组和BA-MSC-4W组COL2A-1的表达分别高于FA-MSC-1W和FA-MSC-4W组和NC-MSCs组(P<0.05)。BA-MSC-2W组COL2A-1的表达倾向于高于FA-MSC-2W组(P>0.05)。BA-MSC-8W组、FA-MSC-8W组和NC-MSCs组三组COL2A-1的表达相近,但无统计学差异。BA-MSC-1W组和BA-MSC-4W组SOX9的表达分别高于FA-MSC-1W和FA-MSC-4W组(P<0.05),BA-MSC-2W组和BA-MSC-8W组SOX9的表达分别倾向于高于FA-MSC-2W和FA-MSC-8W组,无统计学差异,每一个取材时点BA-MSCs组和FA-MSCs组均低于NC-MSCs,无统计学差异。结论:1.绵羊创伤性TMJ纤维性和骨性强直骨痂中存在着MSCs,该MSCs可能参与关节间隙的组织分化及强直的进展。2.与创伤性TMJ纤维性强直相比,骨性强直骨痂中的MSCs的增殖、成骨和成软骨能力较强,但成脂能力下降,这表明TMJ创伤后关节间隙组织中MSCs增强的成骨和成软骨能力促进了TMJ骨性强直的发生。3.TMJ创伤术后早期关节间隙内的MSCs分化能力可能与TMJ创伤后的结局相关。

陈鸿泰[6](2019)在《棕榈酸促进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迁移及成骨、成软骨分化的基础实验研究》文中指出骨缺损、骨不连一直是困扰骨科临床医生的重要难题。随着严重骨折发生率明显增高,由其带来的骨缺损、骨不连等问题也越来越严唆。因此研究促进骨修复的机制、缩短骨折愈合时间的方法显得尤为必要。中医活血化瘀法在骨折愈合治疗中具有显着的积极作用,且前期大量实验证实活血化瘀药红花通过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迁移,进而对骨折愈合治疗具有显着效果。为探讨红花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迁移,深入研究其分子生物学机制,故本实验通过一系列筛选发现红花有效单体棕榈酸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迁移具有显着促进作用,挑选红花有效单体棕榈酸以进一步深入研究,探讨棕榈酸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迁移的影响作用。同时,进行相关实验研究证实棕榈酸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及成软骨分化是否具有促进作用。目的:观察红花有效单体棕榈酸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迁移、成骨分化及成软骨分化的影响作用,并深入探讨棕榈酸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迁移及分化相关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从而为棕榈酸促进骨折愈合提供基础实验研究依据,为开发新药产品奠定基础,并申报专利。方法:1.采用全骨髓灌注法培养SD大鼠原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由于细胞贴壁生长的特性,采用贴壁筛选法不断提高细胞的纯度,取纯度高且状态良好的第3代细胞行细胞表面抗原流式检测及诱导成骨、成脂及成软骨三向分化鉴定。2.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棕榈酸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影响作用。3.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棕榈酸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迁移相关CXCR4基因表达情况及CXCR4沉默后棕榈酸干预下CXCR4基因表达情况。4.细胞体外迁移实验(Transwell)检测棕榈酸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迁移及CXCR4沉默后棕榈酸干预下细胞迁移的影响作用。5.免疫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棕榈酸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迁移相关CXCR4蛋白表达情况及CXCR4沉默后棕榈酸干预下CXCR4蛋白表达情况。6.茜素红染色检测棕榈酸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作用。7.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棕榈酸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及成软骨分化相关基因(ALP、、OPN、RUNX2、SOX9、COL2、ACAN)表达的影响作用。结果:1.细胞鉴定结果:检测细胞表面抗原标志物结果显示CD105、CD29、CD44、CD73、CD90阳性率分别为98.62%、99.20%、98.82%、98.57%,阳性率均大于95%。表达造血细胞的标志物CD34、CD45阳性率分别为0.40%、0.10%,阳性率均小于5%。同时,三向分化细胞鉴定结果:在成骨、成脂及成软骨诱导液干预下,细胞均能实现成骨分化、成脂分化及成软骨分化。由此证实,本实验所使用的细胞均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2.噻唑蓝(MTT)比色法细胞增殖结果:在棕榈酸各梯度浓度干预下,各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呈现不同程度的细胞增殖,且在不同干预时间(24h、48h、72h)下,维持不同程度的增殖速度。最佳干预时间为48h,最佳浓度均为10μg/mL,增长率可达29.5%。相较空白组,棕榈酸干预下细胞增殖各实验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可见,棕榈酸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3.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结果:在10h棕榈酸各梯度浓度干预下,各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呈现不同程度的细胞迁移。其中,10μg/mmL浓度棕榈酸干预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穿膜下室细胞数量显着增多,与空白组比较,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而5μg/mL、20μg/mL浓度棕榈酸干预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穿膜下室细胞数量明显减少,但仍多于空白组,与空白组比较,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可见,棕榈酸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迁移具有积极促进作用。4.RT-PCR基因表达量结果:在棕榈酸不同浓度梯度干预下,均可不同程度提高CXCR4的信使核糖核酸(mRNA)的表达,其中尤以10μg/mL浓度为最佳,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可见,在棕榈酸干预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CXCR4基因表达有显着提高。5.CXCR4沉默后RT-PCR基因表达量结果:10μg/mL棕榈酸对沉默后细胞CXCR4基因的表达具有显着促进作用,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在棕榈酸干预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部分恢复CXCR4基因表达。6.CXCR4沉默后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结果:10μg/mL棕榈酸对CXCR4沉默干预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迁移具有显着促进作用。棕榈酸+沉默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棕榈酸+沉默组与沉默组比较,P<0.01,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可见,在棕榈酸干预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部分恢复细胞的迁移能力。7.Western blot免疫蛋白印迹实验结果:10μg/mL棕榈酸对CXCR4沉默干预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CXCR4蛋白表达具有显着促进作用。棕榈酸+沉默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棕榈酸+沉默组与沉默组比较,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可见,在棕梢酸干预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部分恢复CXCR4蛋白表达。8.棕榈酸+成骨诱导干预下,茜素红染色以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结果:与诱导组比较,棕榈酸+诱导组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UNX2基因的表达具有显着促进作用,其中尤以20μg/mL浓度最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在棕榈酸干预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有成骨分化的趋势。9.棕榈酸+成软骨诱导干预下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结果:与诱导组比较,棕榈酸+诱导组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S0X9基因的表达具有显着促进作用,其中尤以20μg/mL浓度最佳,且与诱导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在棕榈酸干预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有成软骨分化的趋势。结论:活血化瘀药红花的有效单体棕榈酸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体外迁移及成骨、成软骨分化具有积极促进作用,进一步证实了活血化瘀法治疗骨折愈合具有显着意义,并为红花在骨折愈合治疗中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为棕榈酸促进骨折愈合奠定基础。同时,优化以中医活血理论为基础的创新中药设计,为加快骨折愈合开辟新的治疗思路,为骨折三期辨治原则提供研究基础。

沈玮[7](2019)在《补骨脂酚对BMSCs体外迁移能力的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从SD大鼠股骨体外培养获得遗传稳定,表型一致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并对其进行生物学鉴定。2.用补骨脂酚干预细胞,观察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从而获得补骨脂酚对BMSCs药物毒性安全浓度区间。3.观察补骨脂酚对BMSCs细胞体外迁移的作用,进一步探讨补骨脂酚对BMSCs体外迁移过程中Wnt非经典通路Wnt5a/JNK的关系。方法:1.运用全骨髓贴壁法培养Sprague Dawley(SD)大鼠BMSCs,取生长状态良好的第3代(Passage 3)BMSCs行细胞表面抗原检测及三系分化诱导(成骨分化、成脂分化、成软骨分化)检测以鉴定。2.运用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筛选补骨脂酚细胞毒性浓度。选取不影响细胞增殖的浓度进行下一步实验。3.运用细胞迁移小室实验观察不同浓度补骨脂酚对BMSCs细胞迁移效果的影响。4.运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Blot WB)和细胞免疫荧光法观察补骨脂酚干预后BMSCs中Wnt5a蛋白表达5.运用sh-Wnt5a慢病毒载体敲除BMSCs中Wnt5a基因,运用观察绿色荧光蛋白表达以及聚合酶链锁反应(PCR)检测感染效率。得到sh-Wnt5a BMSCs细胞。6.选取补骨脂酚最佳促迁移浓度干预细胞,观察对比其迁移能力强弱,随后用PCR检测Wnt5a/JNK及其相关蛋白基因表达,进一步蛋白质印迹法从蛋白层面验证实验结果可靠性。结果:1.流式细胞检测细胞表面抗原标志物结果显示CD90、CD44、CD29表达阳性,其阳性率分别为98.58%、95.50%、97.63%;CD11bc、CD34、CD45表达阴性,其阳性率分别为0.47%、0.31%、0.24%。三系诱导分化结果显示实验所用细胞具有成骨,成脂及成软骨分化能力,从而进一步证明体外分离培养的细胞是BMSCs。2.用不同浓度梯度补骨脂酚刺激细胞,得出高浓度补骨脂酚(100 μ g/ml)抑制BMSCs增殖,但其结果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浓度小于等于50 μ g/ml补骨脂酚不影响BMSCs增殖。获得无明显抑制细胞增殖的药物浓度范围,设立浓度梯度进行细胞迁移实验。3.细胞迁移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25 y g/ml补骨脂酚促迁移效果最佳,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12.5μ g/ml补骨脂酚也促进BMSCs体外迁移(P<0.05)。其余浓度补骨脂酚也可以促进BMSCs体外迁移,但结果无统计学差异。4.运用慢病毒转染细胞后,显微镜下观察绿色荧光蛋白表达阳性,PCR结果显示sh-Wnt5a BMSCs中Wnt5a表达量明显下降,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5.用含25 μmol/ml补骨脂酚完全培养基干预BMSCs以及sh-Wnt5a BMSCs,PCR、WB结果显示干预组Wnt5a、JNK蛋白表达量较空白完全培养基组增高。结论:补骨脂酚对BMSCs增殖无促进作用,且高浓度的补骨脂酚有细胞毒性。低浓度的补骨脂酚可以增强BMSCs迁移能力,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Wnt5a/JNK信号通路从而促进细胞迁能力。

石玥[8](2017)在《二补助育改良方与君药骨碎补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1研究二补助育改良方对胚泡着床障碍模型小鼠子宫内膜的影响,探讨二补助育改良方调节子宫内膜容受性的作用机制。2探索骨碎补及其主要成分对胚泡着床障碍模型小鼠子宫内膜的影响,初步探讨骨碎补对子宫内膜容受性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3探究二补助育改良方对反复IVF-ET失败患者黄体中期子宫内膜的影响,观察二补助育改良汤的疗效并进一步探讨其调节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效应机制,为临床提高IVF-ET受孕率提供依据。方法实验研究采用GnRHa+HMG+HCG方案,制备小鼠胚泡着床障碍模型。1采用扫描电镜研究形态学方面的影响,对比观察二补助育汤、二补助育改良方、补佳乐、阿司匹林各组小鼠子宫内膜胞饮突表达的影响;对比中药单体骨碎补及其成分总黄酮、柚皮苷对子宫内膜胞饮突表达的影响。2采用qPCR技术研究分子生物学方面的影响,对比检测二补助育汤、二补助育改良方、补佳乐、阿司匹林各组小鼠子宫内膜SCF mRNA、HOXA mRNA表达的影响;对比中药单体骨碎补及其成分总黄酮、柚皮苷对子宫内膜SCF mRNA、HOXA mRNA表达的影响。3采用免疫组化法研究分子生物学方面的影响,对比检测二补助育汤、二补助育改良方、补佳乐、阿司匹林各组小鼠子宫内膜ER、PR、LIF、整合素αv β3表达的影响;对比中药单体骨碎补及其成分总黄酮、柚皮苷对子宫内膜ER、PR、LIF、整合素αvβ3表达的影响。临床研究收集因反复IVF-ET失败而就医患者资料,二补助育改良方药物干预三个月后,与未用药干预组对比,采集两组患者黄体中期子宫内膜活体检查,以HE染色法、电镜观察胞饮突来研究形态学方面的影响,以qPCR研究SCF、HOXA10及MMP-9的mRNA表达,以免疫组化法检测LIF、整合素αvβ3等指标,来研究分子生物学方面的影响。结果1在二补助育改良方对胚泡着床障碍模型小鼠子宫内膜影响的研究中,各指标模型组表达量均低于空白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二补助育改良方组小鼠子宫内膜表面形态较规整,细胞表面有大量微绒毛及丰富的胞饮突,突起更明显,细胞之间的间隙明显,有利于细胞黏附;二补助育组及改良方组小鼠子宫内膜SCF mRNA、HOXA10 mRNA表达明显增加(P<0.05),与西药各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二补助育组及改良方组ER表达明显增加(P<0.05),明显高于补佳乐组(P<0.05),与阿司匹林组无明显差异(P>0.05);二补助育组及改良方组PR、LIF、整合素αvβ3表达明显增加(P<0.05),与西药各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2在骨碎补及其主要成分对胚泡着床障碍模型小鼠子宫内膜影响的研究中,各指标模型组表达量均低于空白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骨碎补组及补佳乐组胞饮突表达较丰富,总黄酮组及阿司匹林组胞饮突发育低小,而柚皮苷组胞饮突少量表达;骨碎补组及总黄酮组ER表达明显增加(P<0.05),明显高于补佳乐组(P<0.05),与阿司匹林组无明显差异(P>0.05);骨碎补组及总黄酮组PR表达明显增加(P<0.05),但均低于西药组(P<0.05);骨碎补组及总黄酮组LIF表达明显增加(P<0.05),但低于补佳乐组(P<0.05),与阿司匹林组无明显差异(P>0.05);骨碎补组整合素αvβ3表达明显增加(P<0.05),与西药各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总黄酮OD值明显增加(P<0.05)。柚皮苷组,各指标均与骨碎补组有明显差异(P<0.05)。3在二补助育改良方对反复IVF-ET失败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影响的研究中,HE染色结果非用药组及用药组差异不明显(P>0.05),但佳型内膜所占比例,用药组高于非用药组;扫描电镜下检测胞饮突,两组差异不明显(P>0.05),但丰富表达胞饮突所占比例及发育中等以上胞饮突所占比例,用药组为高于非用药组;在HOXA mRNA表达中,两组差异明显(P<0.05),而SCF mRNA、MMP-9mRNA三指标中,两组无差异,但从均值比较和分析离散度上看,用药组均优于非用药组;在LIF、整合素αvβ3的表达,两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1二补助育改良方能明显提高子宫内膜胞饮突、SCF mRNA、HOXA 10mRNA、ER、PR、LIF、整合素αvβ3的表达,与西药组无明显差异。二补助育改良方的药效值得肯定,作用机制可能通过上调以上因子的表达,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有利于胚泡对子宫内膜的黏附,从而为临床提高IVF-ET受孕率提供实验依据。2骨碎补可能通过调节胚泡着床期子宫内膜胞饮突、SCF mRNA、HOXA10mRNA、ER、PR、LIF、整合素αvβ3的表达,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有利于胚泡对子宫内膜的黏附。总黄酮作为骨碎补药材的主要活性成分,亦可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而作为鉴定主要成分的柚皮苷,可能因为剂量问题,在此实验中并未体现其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3二补助育改良方可以改善反复IVF-ET失败患者黄体中期子宫内膜HOXA 10mRNA、LIF、整合素αvβ3的表达,同时对胞饮突、SCF mRNA、MMP-9 mRNA的表达有一定影响。通过内膜活体检查,二补助育改良方的药效值得肯定,表明其可以改善反复IVF-ET失败患者的子宫内膜容受性。

董重阳[9](2019)在《蒙药蓝刺头调控FoxO/Wnt/β-catenin通路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证实蒙药蓝刺头抗氧化应激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作用;阐明其调控FoxO/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介导成骨细胞分化与骨形成的机理;明确蒙药蓝刺头抗氧化应激相关调控机制及效应靶点。为蒙医药基于“补暖补精-清镇赫依-固骨质壮骨”的经典理论、通过抗氧化应激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提供实验依据,丰富蒙医药基础理论现代化的内涵。方法:分组:6月龄SD系SPF级健康雌性未孕大鼠84只(体重250±20g),随机数字表法分为7组:假手术组(Sham)、去卵巢骨质疏松模型组(OVX)、蒙药蓝刺头高剂量组(Echinops-H)、中剂量组(Echinops-M)、低剂量组(Echinops-L),中药对照组淫羊藿组(HEP)、西药对照组辅酶Q10组(Co-Q10)。造模:采用双侧卵巢切除法(去势)制备绝经后骨质疏松模型[1],阴道上皮角化实验、骨密度检测、子宫病理学检查验证造模成功。给药:术后90d,除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外,其余各组按照方案给予相应药物干预。标本采集:末次灌胃后,腹主动脉穿刺采血离心血清;处死剔除双侧完整股骨、胫骨,右侧股骨、胫骨4%多聚甲醛溶液固定,左侧股骨、胫骨-196℃液氮贮存罐保存。指标检测:ELISA法测定血清标骨钙素、护骨素等骨代谢相关指标及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还原型谷胱甘肽的等氧化应激指标。采用RT-PCR测定调节目标基因表达的核内受体转录因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激活受体-γ、成骨细胞分化转录因子蛋白、破骨细胞抑制因子护骨素的基因表达。左侧股骨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骨组织中p-p66(S36)、p66、β-catenin、Wnt2、FoxO3a蛋白表达。右侧股骨采用骨密度仪测定离体骨骨密度,Micro-CT进行骨微结构的形态计量学测定。结果:1.大鼠骨密度、骨形态学计量测定结果:与Sham组比较,OVX组大鼠股骨近端BMD和股骨总BMD均明显降低(P<0.05);骨微结构的形态计量学表达上,OVX组骨微结构骨小梁立体网状结构异常,骨体积分数(BV/TV)、结构模型指数(SMI)、骨小梁体积(TBV,trabecular volume)、骨小梁宽度(Tb.W,trabecular width)、骨小梁数量(Tb.N)、骨小梁厚度(Tb.th)均明显降低(P<0.05),骨小梁间距(Tb.Sp)增大(P<0.05)。与OVX组比较,蒙药蓝刺头高、中、低剂量组、中药对照组淫羊藿组、西药对照组辅酶Q10组、假手术组的BMD及骨微结构、骨形态计量学明显改善。2.大鼠骨组织学计量测定结果(HE染色):骨组织学检测结果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可见脂肪细胞密度与脂肪细胞直径显着增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蒙药蓝刺头高、低剂量组脂肪细胞密度与脂肪细胞直径增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蒙药蓝刺头中剂量组、淫羊蕾组脂肪细胞密度与脂肪细胞直径有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其对抗骨质破坏效果显着。3.血清骨代谢指标变化:与假手术组(Sham)相比较,模型组(OVX)大鼠血清护骨素(OPG)含量明显降低,且骨钙素(BGP)的含量明显升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与OVX组比较,蒙药蓝刺头高(Echinops-H)、中(Echinops-M)、低剂量组(Echinops-H)、中药对照组淫羊藿组(HEP)、西药对照组辅酶Q10组(Co-Q10)、Sham组的血清护骨素(OPG)含量明显降低,且骨钙素(BGP)的含量明显升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4.血清中氧化应激相关指标变化:与Sham组比较,OVX组大鼠血清抗氧化应激相关指标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与OVX组比较,蒙药蓝刺头各剂量组、中药西药对照组、假手术组抗氧化应激指标均明显增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5.Western blot法检测骨组织中相关蛋白的表达:与Sham组相比较,OVX大鼠β-catenin、Wnt蛋白的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FoxO3a表达明显升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与OVX组比较,Echinops-H、Echinops-M、Echinops-L、HEP、Co-Q10 组、Sham 组β-catenin、Wnt2 蛋白的含量均明显增高(P<0.05),FoxO3a蛋白的含量明显减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6.RT-PCR测定调节目标基因表达的相关因子表达:与Sham组相比较,OVX组大鼠Runx2、OPG的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OVX 组 PPAR-γ明显升高(P<0.05)。与 OVX 组比较,Echinops-H、Echinops-M、Echinops-L、HEP、Co-Q10 组、Sham 组βRunx2、OPG 的表达均明显增高,PPAR-γ明显降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验结果显示:蒙药蓝刺头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具有显着的抗骨质疏松症作用;蒙药蓝刺头能够显着改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的氧化应激状态;蒙药蓝刺头可以交叉调控FoxO/Wnt/β-catenin通路,抑制氧化应激中FoxO的转录,上调Wnt的表达,促进模型大鼠骨组织成骨分化、骨形成;蒙药蓝刺头可以降低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骨代谢高转换相关指标,抑制骨吸收。本研究表明:蒙医药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补暖补精-固骨质壮骨”的生物效应可能通过促进骨组织成骨分化、骨形成的机制实现;蒙医药“清镇赫依-固骨质壮骨”的生物效应可能通过抗氧化应激机制实现。本研究丰富了蒙医“补暖补精-清镇赫依-固骨质壮骨”理论的科学内涵,从现代生物学角度揭示了此理论与治法的效应途径。

郑毅[10](2016)在《“接骨丹”对兔骨折愈合过程的促进作用效应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骨折是临床上多发疾病和常见疾病,主要包括骨小梁中断和皮质骨断裂,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是骨折治疗中比较棘手的问题,骨折愈合过程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组织学、生物学、内分泌学、生物力学修复过程。骨折愈合影响因素众多,包括全身因素和局部因素、医源性因素、骨生长因子、微量元素、生物力学因素。据不完全统计,大概有5%-10%的骨折患者会因为各种原因发生不愈合、延迟愈合等不良后果。因此如何促进骨折愈合、缩短骨折愈合周期、恢复骨的正常功能和结构一直是医学界研究的焦点和热点。虽然说加快骨折愈合的方法有很多,但是有一些治疗办法的效果并不显着,祖国医学治疗骨折折历史悠久,历经了几千年的临床实践检验,其简单方便、安全有效、毒副作用低、成本低廉等特点一直被医生和患者所认可。本课题在祖国医学理论指导下,开展“接骨丹”对骨折愈合过程的促进作用效应研究,希望能对中医药促进骨折愈合提供进一步的试验依据。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0只,年龄10-12个月,体重2.5±0.25Kg,身长约25-30cm,四肢无畸形,活动自如,生命体征平稳,饮食正常,无传染病,动物喂养于标准动物房,适应性喂养1周开始实验。用显微外科骨刀在股骨颈中部凿断,形成股骨颈骨折,克氏针固定,术后8天拆线,以生命体征稳定、正常进食、无感染、内固定无明显移位、脱落为造模成功。随机分为2组,每组10只,A组为对照组,只做复位固定;B组为实验组,在复位固定基础上采用中药方剂“接骨丹”治疗。术后4、8、12w拍摄双髋关节正位X线片和进行核素骨显像检查,双髋关节正位取X线片,以99mTc-亚甲基二磷酸(99mTc-MDP)为示踪剂,SPECT及配套系统骨同位素显像;双侧股骨头的血液灌注的情况以头干比的比值(股骨头和同侧股骨干的99mTc-MDP浓集值相比)比较;血液流变学检测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沉、红细胞压积;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钙和血磷、血清碱性磷酸酶;ELISA实验检测骨形态发生蛋白、转化生长因子β、胰岛素样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生物力学试验检测骨痂最大载荷、挠度和刚度,Westemblot法检测骨骼中胶原蛋白含量,运用图象分析系统进行检测,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X线结果观察:术后4周股骨颈骨折线模糊不清楚,实验组骨痂逐步形成,对照组有骨膜反应,骨痂阴影密度实验组比对照组高;术后8周骨实验组骨折线基本消失,有外骨痂桥接骨折断端,面积逐渐缩小,髓腔未完全再通,对照组可见骨痂形成,髓腔未通,骨痂生长面积和骨痂阴影密度比较,实验组优于对照组;术后12周骨折基本愈合,实验组骨痂生长速度比较快,骨折线完全消失,髓腔完全再通;对照组可见到比较模糊的骨折线,有明显骨痂形成,面积缩小,髓腔未通。实验组骨折愈合质量评分第4周、8周、12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结果认定实验组较对照组骨折愈合较快。2.骨折部位灰度值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骨折部位灰度值4W、8W、12周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着性统计学意义(P<0.01)。3.骨同位素显像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股骨头处核素浓集明显,头干比值比较大,4W、8W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W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W、8W、12W头干比值随时间推移出现下降势。4.血液流变学测定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沉、红细胞压积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接骨丹对生化指标影响:血清钙离子浓度4W、8W、12周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磷离子浓度实验组与对照组血清磷离子浓度随时间推移逐渐上升,8周趋于稳定,4W、8W、12周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钙磷乘积比较4W、8W、12周钙磷乘积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4W、8W、12周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6.接骨丹对骨生长因子影响:4W、8W、12W实验组BMP2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4W、8W实验组IGF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12W两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4W、8W实验组TGF-β1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12W两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4W、8W实验组PDGF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12W两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4W、8W实验组b FGF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12W两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7.接骨丹对生物力学影响:最大载荷、挠度、刚度12W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8.接骨丹对Ⅰ型胶原蛋白的影响:Ⅰ型胶原蛋白4W时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8W实验组与对照组Ⅰ型胶原蛋白表达较少,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W两组无表达。结论1.接骨丹能明显改善骨折端微循环,增加局部血供,可以降低血液粘稠度,使局部血液循环尽早恢复,同时通过改善血液流变学的性质,使血液浓粘、凝集的程度减轻,加快血肿内瘀血的吸收,改善血液流变状态,增加局部肢体血流量,以促进骨折愈合。2.接骨丹能够升高血钙和血磷,使钙磷乘积高峰显着升高,促进钙盐沉积,提高骨折愈合中血清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增强体内成骨活动,促进骨折愈合。3.接骨丹可以调节外周血中骨生长因子的合成、分泌,促进骨形态发生蛋白、转化生长因子β、胰岛素样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的表达,通过影响骨生长因子促进骨折愈合。4.接骨丹能够提升骨痂最大载荷、挠度和刚度,促进骨生物力学性能的恢复,生物力学性能的增强可能与骨骼中胶原蛋白含量的增加有关。

二、骨折愈合的分子生物学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骨折愈合的分子生物学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神经肽Y在骨折愈合中的作用及成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研究背景
第一部分 神经肽Y在小鼠骨折愈合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
    附表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神经肽Y在小鼠前成骨细胞MC3T3-E1中的表达和生物学功能
    前言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
    附表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神经肽Y上调Runx2、 Osterix表达促进小鼠前成骨细胞MC3T3-E1成骨的机制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
    附表
    参考文献
综述 神经肽Y在骨与能量合成中的生物学功能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英文文章一
英文文章二

(2)长期吸烟在骨折愈合早期的抑制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引言
课题设计
第一章 构建长期吸烟所致骨折愈合不良小鼠模型
    一、前言
    二、材料和方法
    三、结果与分析
    四、小结与讨论
第二章 长期吸烟作用下骨折愈合早期的细胞学和分子学特点
    一、前言
    二、材料和方法
    三、结果与分析
    四、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长期吸烟抑制骨折早期骨骼干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研究
    一、前言
    二、材料和方法
    三、结果与分析
    四、小结与讨论
全文总结
综述 骨骼干细胞(SSC)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博士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工作情况
致谢

(3)基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迁移探讨桃红四物汤促进骨折愈合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材料与方法
    1.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药物
        1.3 实验试剂及仪器
    2.动物实验
        2.1 实验动物分组
        2.2 实验动物造模
        2.3 股骨组织采集
        2.4 骨痂的一般情况及Micro-CT检测
    3.细胞实验
        3.1 含药血清的制备
        3.2 BMSCs的提取、培养、鉴定:全骨髓贴壁法
        3.3 细胞划痕实验
        3.4 迁移小室(Transwell试验)
第二部分 结果与分析
    1.动物实验
        1.1 实验大鼠一般情况
        1.2 骨折大鼠股骨直接观察
        1.3 显微CT(Micro-CT)图片及分析(图1)
    2.细胞实验
        2.1 BMSCs细胞形态(图2)
        2.2 细胞划痕实验(图3)
        2.3 迁移小室(Transwell小室试验)(图4)
    3.统计分析方法
第三部分 全文讨论
    1.桃红四物汤治疗骨折的作用机制
    2.桃红四物汤对BMSCs的影响
    3.“活血化瘀”与BMSCs迁移密切相关
    4.BMSCs治疗骨折的现状
    5.对早期骨痂及含药血清对BMSC的迁移影响
展望
结论
实验附图
致谢
参考文献
附:文献综述:桃红四物汤促进骨折愈合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4)循环microRNA-29在大鼠骨折后的表达量变化与损伤时间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课题设计思路图
第1章 引言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动物
        2.1.2 实验设备
        2.1.3 实验试剂
        2.1.4 试剂配制
    2.2 实验方法
        2.2.1 实验动物处理
        2.2.2 样本采集
        2.2.3 HE染色
        2.2.4 microRNA提取及检测
        2.2.5 引物合成
        2.2.6 cDNA合成
        2.2.7 qPCR检测
    2.3 统计学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组织形态学结果
    3.2 内参基因筛选结果
    3.3 qPCR扩增结果
    3.4 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3.5 回归分析结果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
小结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综述 循环microRNA在骨折损伤中的研究进展及法医学应用
    参考文献

(5)创伤性颞下颌关节纤维性和骨性强直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分化能力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创伤性TMJ强直动物模型的构建
    1.1 对象和方法
        1.1.1 实验对象
        1.1.2 实验所需仪器与试剂
        1.1.2.1 仪器和设备
        1.1.2.2 耗材和试剂
        1.1.3 实验所需试剂配制
        1.1.4 实验方法
        1.1.4.1 手术过程
        1.1.4.2 术后检测指标
        1.1.5 统计学分析
    1.2 结果
        1.2.1 临床观察
        1.2.2 体重和张口度测量结果
        1.2.3 组织学表现
    1.3 讨论
    1.4 小结
二、创伤性TMJ纤维性与骨性强直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分化能力比较
    2.1 对象与方法
        2.1.1 实验对象
        2.1.2 实验所需仪器及试剂
        2.1.2.1 仪器及设备
        2.1.2.2 试剂及耗材
        2.1.3 实验所需试剂配制
        2.1.4 实验方法
        2.1.4.1 FA-MSCs、BA-MSCs和NC-MSCs的分离与培养
        2.1.4.2 FA-MSCs、BA-MSCs和NC-MSCs免疫表型鉴定
        2.1.4.3 FA-MSCs、BA-MSCs和NC-MSCs免疫荧光染色
        2.1.4.4 FA-MSCs、BA-MSCs和NC-MSCs增殖能力检测与比较
        2.1.4.5 FA-MSCs、BA-MSCs和NC-MSCs体外三向分化能力鉴定与比较
        2.1.4.6 总RNA的提取与c DNA逆转录合成
        2.1.4.7 Real-time PCR
        2.1.4.8 茜素红染色
        2.1.4.9 油红O染色
        2.1.4.10 阿利辛蓝与免疫组化染色
        2.1.5 统计学分析
    2.2 结果
        2.2.1 FA-MSCs、BA-MSCs和NC-MSCs的形态学特征
        2.2.2 FA-MSCs、BA-MSCs和NC-MSCs的免疫表型特征
        2.2.3 FA-MSCs、BA-MSCs和NC-MSCs的增殖能力比较
        2.2.4 FA-MSCs、BA-MSCs和NC-MSCs体外分化能力比较
    2.3 讨论
    2.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创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骨不连、间充质干细胞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棕榈酸促进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迁移及成骨、成软骨分化的基础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骨折愈合的过程
        一、骨折愈合的概述
        二、血肿机化期(肉芽组织修复期)
        三、骨痂形成期(原始骨痂形成期)
        四、骨性愈合期(成熟骨板期)
        五、骨折改造塑形期(塑形期)
    第二节 骨折愈合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一、抑制骨折愈合的药物的研究进展
        二、低氧张力对骨折愈合的影响作用
        三、电频治疗对骨折愈合的影响作用
        四、高糖环境对骨折愈合的影响作用
    第三节 影响骨折愈合的细胞因子
        一、骨形态生成蛋白(Bone Morphogenic Protein,BMP)
        二、骨源性生长因子(Bone- Derived Growth Factor,BDGF)
        三、骨骼生长因子(Skeletal Growth Factor,SGF)
        四、软骨源性因子(Cartilage-Derived Factor,CDF)
        五、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
        六、转化生长因子-β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TGF-β)
    第四节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一、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概述
        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归巢性
        三、促进迁移的趋化因子
        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迁移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五、其他促进骨折愈合相关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第五节 中医学对骨折愈合过程的认识
        一、活血化瘀法促进骨折愈合的研究进展
        二、补肾活血汤促进骨折愈合的研究进展
        三、红花挥发油促进骨折愈合的研究进展
        四、棕榈酸单体的研究进展
第二章 实验研究
    第一节 研究思路
        一、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及鉴定
        二、棕榈酸对细胞增殖影响的研究
        三、棕榈酸对细胞迁移影响的研究
        四、棕榈酸对细胞分化影响的研究
    第二节 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取材、原代培养及鉴定
        一、实验材料
        (一) 实验动物
        (二) 实验试剂
        (三) 实验耗材
        (四) 实验仪器
        (五) 实验试剂的配制
        二、实验方法
        (一)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取材
        (二)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传代培养
        (三)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计数
        (四)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流式细胞仪鉴定
        (五)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
        (六)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软骨分化
        (七) 骨髓l间充质干细胞的成脂分化
        (八) 统计学处理
        三、实验结果
        (一)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活性检测
        (二)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形态观察
        (三)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流式细胞鉴定
        (四)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三向分化鉴定
    第三节 棕榈酸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影响
        一、实验材料
        (一) 实验细胞
        (二) 实验药物单体
        (三) 实验试剂
        (四) 实验耗材
        (五) 实验仪器
        (六) 实验试剂的配制
        二、实验方法
        (一) 种板
        (二) 药物干预
        (三) 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
        (四) 统计学处理
        三、实验结果
    第四节 棕榈酸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迁移的影响
        一、实验材料
        (一) 实验细胞
        (二) 实验药物单体
        (三) 实验引物及抗体
        (四) 实验试剂
        (五) 实验耗材
        (六) 实验仪器
        (七) 实验试剂的配制
        二、实验方法
        (一) 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
        (二) 提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NA
        (三) RNA逆转录及RT-PCR测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目标基因表达
        (四) 构建质粒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沉默目标基因
        (五) 免疫蛋白印迹法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目标蛋白表达
        (六) 统计学处理
        三、实验结果
        (一)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Transwell迁移实验的结果
        (二)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T-PCR目标基因表达量的结果
        (三)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质粒沉默目标基因表达的结果
        (四) 沉默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T-PCR目标基因表达量的结果
        (五) 沉默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Transwell迁移实验的结果
        (六)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蛋白印迹法目标蛋白表达量的结果
    第五节 棕榈酸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的影响
        一、实验材料
        (一) 实验细胞
        (二) 实验药物单体
        (三) 实验引物
        (四) 实验试剂
        (五) 实验耗材
        (六) 实验仪器
        (七) 实验试剂的配制
        二、实验方法
        (一) 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及成软骨分化
        (二) 提取干预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NA
        (三) RNA逆转录及RT-PCR测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相关基因表达
        (四) RNA逆转录及RT-PCR测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软骨相关基因表达
        (五) 统计学处理
        三、实验结果
        (一)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
        (二)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T-PCR成骨分化相关基因表达量的结果
        (三)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T-PCR成软骨分化相关基因表达量的结果
    第六节 实验讨论
        一、中医活血化瘀法促进骨折愈合的理论依据
        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骨折愈合过程中扮演的角色
        三、棕榈酸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
        四、棕榈酸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迁移
        五、棕榈酸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及成软骨分化
        六、总结
结语
    一、研究结论
    二、意义和创新点
    三、存在的问题
    四、研究前景
参考文献
附录 英文缩写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及获奖情况
    发表论文
    参与课题项目
    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临床学术竞赛
    国家高新技术产业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7)补骨脂酚对BMSCs体外迁移能力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骨不连的流行病学概述
        一、年龄因素
        二、既往史因素
        三、基础病病史因素
    第二节 骨折愈合的研究进展
        一、骨折愈合概述
        二、骨折愈合的阶段
        三、骨折愈合相关信号通路
    第三节 中医药治疗骨折的现代研究
        一、概述
        二、中药作用于BMSCs对骨折伤修复作用
        三、补骨脂酚与骨折修复相关的基础研究
    第四节 BMSCs体外迁移与Wnt5a/JNK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
        一、BMSCs与Wnt5a信号通路的关系
        二、Wnt5a/JNK信号通路
第二章 实验研究
    第一节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分离、增殖以及鉴定
        一、材料
        二、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第二节 补骨脂酚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活性、迁移能力的影响
        一、材料
        二、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第三节 补骨脂酚能激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Wnt5a信号通路
        一、材料
        二、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第四节 补骨脂酚对sh-Wnt5a骨髓间充质干细胞Wnt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一、材料
        二、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结语
    一、研究结论
    二、意义和创新点
    三、存在的问题
    四、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8)二补助育改良方与君药骨碎补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子宫内膜容受性调控因素的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综述二 骨碎补临床应用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二补助育改良方及君药骨碎补对胚泡着床障碍小鼠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
    前言
    实验一 二补助育改良方对小鼠内膜形态学的影响——扫描电镜观察胞饮突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实验二 二补助育改良方对小鼠内膜分子生物学的影响——qPCR法检测SCFmRNA和HOXA1OmRNA表达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实验三 二补助育改良方对小鼠内膜分子生物学的影响——免疫组化法检测ER、PR、LIF、整合素α_vβ_3表达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实验四 骨碎补及其主要成分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临床研究二补助育汤对反复IVF-ET失败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
    前言
    实验一 二补助育改良方对反复IVF-ET失败患者子宫内膜形态学的影响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子宫内膜形态学判定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采用对照的方法
        2.2 子宫内膜标本的采集
        2.3 子宫内膜标本的初步处理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实验二 二补助育改良方对反复IVF-ET失败患者子宫内膜分子生物学的影响——qPCR法检测SCF、HOXA10及MMP-9的mRNA表达
        1 临床资料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实验三 二补助育改良方对反复IVF-ET失败患者子宫内膜分子生物学的影响——免疫组化法检测LIF、整合素α_vβ_3的表达
        1 临床资料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论
创新点
展望
致谢
个人简历

(9)蒙药蓝刺头调控FoxO/Wnt/β-catenin通路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1. 研究背景
        2. 研究意义
    第二节 中蒙医药抗氧化应激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概述
        1. 氧化应激与雌激素缺乏
        2. PMOP与Fox O/Wnt-β-catenin通路
        3. 中医药与PMOP
        4. 蒙医药与PMOP
        5. 蒙药蓝刺头与PMOP
    第三节 课题研究设想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实验研究
    第一节 蒙药蓝刺头对经后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骨微结构的影响
        1. 实验材料及设备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药物
        1.3 实验设备
        1.4 主要实验试剂
        2. 实验方法
        2.1 实验分组
        2.2 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模型的建立
        2.3 造模是否成功的判定
        2.4 给药方法
        2.5 标本采集
        2.6 指标检测
        3. 实验结果
        3.1 实验过程中大鼠生命概况
        3.2 假手术组与模型组大鼠去卵巢术前术后体质量变化
        3.3 骨密度(BMD)测定结果
        3.4 骨形态学计量(Micro-CT)骨微结构测定结果
        3.5 各组大鼠骨组织形态学观察(HE染色)
        3.6 各组大鼠骨组织学定量检测结果
        3.7 血清骨代谢指标测定结果
        4. 讨论
        4.1 实验相关检测指标分析
        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节 蒙药蓝刺头调控Fox O/Wnt/β-catenin通路抗氧化应激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实验研究
        1. 实验材料、实验设备
        1.1 造模动物
        1.2 实验药物
        1.3 实验设备与器材
        1.4 主要实验试剂
        2. 实验方法
        2.1 实验分组
        2.2 绝经后骨质疏松模型建立
        2.3 造模是否成功
        2.4 给药方法
        2.5 标本采集
        2.6 指标检测
        2.7 数据的统计学处理
        3. 实验结果
        3.1 阴道上皮角化实验结果
        3.2 造模术后4周BMD检测结果
        3.3 造模术后8周子宫病理形态学检测结果
        3.4 血清中氧化应激相关指标测定结果
        3.5 Western blot检测骨组织抗氧化应激相关蛋白的表达
        3.6 RT-PCR测定调节目标基因表达的相关因子表达
        4. 讨论
        4.1 蒙医学对骨骼的认识
        4.2 蒙医学对骨质疏松的认识
        4.3 传统蒙医学“骨枯症”与现代医学“骨质疏松”理论契合点分析
        4.4 蒙医药传统疗法防治“骨枯症”的理论探讨
        4.5 蒙药蓝刺头的选药依据
        4.6 去卵巢骨质疏松模鼠模型选择依据
        4.7 实验中药对照和阳性对照药选择依据
        4.8 实验相关检测指标分析
        5. 结论
        6.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节 全文总结及研究结论
        1. 全文总结
        2. 本研究结果表明
        3. 结论
        4. 研究不足之处
        5. 展望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抗氧化应激调控Fox O/Wnt/β-catenin通路防治骨质疏松研究进展
        1. 氧化应激反应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
        1.1 氧化应激概述
        1.2 氧化应激与骨质疏松发病的相关性
        1.3 抗氧化剂对骨质疏松的治疗作用
        2. FoxO/Wnt/β-catenin通路与骨质疏松
        2.1 叉头框蛋白Fox O与骨质疏松
        2.2 Wnt/β-catenin通路与骨质疏松
        3. 总结
        参考文献
    第二节 探讨蒙医药学对骨质疏松症发病机制影响的研究进展
        1. 骨质疏松症和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概述
        2. 蒙医学对骨骼的认识
        3. 蒙医学对骨质疏松的认识
        4. 骨枯症发病机制与骨质疏松现代研究中寻找共同点是制定蒙医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理论依据
        4.1 从蒙医对骨枯症发病机制方面判定
        5. 蒙医治疗骨质疏松的原则
        6. 蒙医传统疗法对“骨枯”病的预防与治疗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的理论探讨
        7. 结语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三节 蒙药蓝刺头抗骨质疏松研究进展
        1. 蒙药蓝刺头概况
        2. 蒙药蓝刺头化学成分研究现状
        3. 蒙药蓝刺头药理作用实验研究
        3.1 毒性试验
        3.2 镇痛作用
        3.3 保肝作用
        3.4 抗炎作用
        3.5 抗氧化作用
        3.6 骨科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4. 蒙药蓝刺头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研究进展
        4.1 蒙药蓝刺头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的研究内容
        4.2 蒙药蓝刺头预防和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临床研究进展
        4.3 蒙药蓝刺头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实验研究
        5. 结语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中英文缩略语对照表
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学术成就
致谢
个人简介

(10)“接骨丹”对兔骨折愈合过程的促进作用效应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实验一 接骨丹”对骨折模型家兔骨折愈合的影响
    1 材料及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实验二 “接骨丹”在促进骨折愈合中对血生化指标的影响
    1 材料及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实验三 “接骨丹”在促进骨折愈合中对骨生长因子的影响
    1 材料及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实验四 “接骨丹”在促进骨折愈合中对生物力学及Ⅰ型胶原蛋白的影响
    1 材料及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结论与讨论
    1 骨折愈合过程
    2 骨折愈合影响因素
    3 促进骨折愈合的方法
    4 骨折愈合中医病因病机
    5 中医药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机制
    6 接骨丹文献研究
    7 本课题创新点
    8 问题与展望
    9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四、骨折愈合的分子生物学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神经肽Y在骨折愈合中的作用及成骨机制研究[D]. 张波. 山东大学, 2021(11)
  • [2]长期吸烟在骨折愈合早期的抑制作用及机制研究[D]. 郝滋辰.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20(05)
  • [3]基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迁移探讨桃红四物汤促进骨折愈合的实验研究[D]. 唐晓璐.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20(03)
  • [4]循环microRNA-29在大鼠骨折后的表达量变化与损伤时间的关系[D]. 高如阳. 青海大学, 2020(02)
  • [5]创伤性颞下颌关节纤维性和骨性强直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分化能力比较[D]. 张培培. 天津医科大学, 2019(02)
  • [6]棕榈酸促进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迁移及成骨、成软骨分化的基础实验研究[D]. 陈鸿泰.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
  • [7]补骨脂酚对BMSCs体外迁移能力的实验研究[D]. 沈玮.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4)
  • [8]二补助育改良方与君药骨碎补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D]. 石玥.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7(05)
  • [9]蒙药蓝刺头调控FoxO/Wnt/β-catenin通路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实验研究[D]. 董重阳.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6)
  • [10]“接骨丹”对兔骨折愈合过程的促进作用效应实验研究[D]. 郑毅.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6(08)

标签:;  ;  ;  ;  ;  

骨折愈合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