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皮滩双曲拱坝整体稳定性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研究

构皮滩双曲拱坝整体稳定性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研究

一、构皮滩双曲拱坝整体稳定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王维强[1](2020)在《基于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的拱坝破坏过程及变形研究》文中指出高拱坝-坝基的整体稳定影响着工程的正常运行和安全,以及下游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研究高拱坝-坝基的破坏演化过程,对于整体安全度的确定、工程安全性和可行性的评价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地质力学模型试验,分析了超载状况下的拱坝-地基的开裂破坏过程,概括了高拱坝破坏演化规律。论文主要工作如下:(1)基于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相似原理,提出了一种以重晶石粉、膨润土和胶水在不同配比下压制成的相似材料,并确定了相似材料试验所采用的配比为重晶石粉:膨润土:胶水=12:0.3:1.5(工业胶:水=1:2)。该配比下重晶石粉、膨润土和工业胶的质量占比分别为89.96%,2.17%和3.63%,当相似材料密度为2.0g/cm3时,相应的变形模量和抗压强度分别为87.45,0.686MPa,表明该相似材料可用于模拟力学参数范围大的岩体,满足试验要求。(2)采用小块体砌筑的地质力学模型试验方法,按照1:250的几何相似比,模拟了拱坝坝型、两岸坝肩山体的岩体力学特性、不连续结构面和断层、基础处理措施等,进行了超载破坏试验。研究了坝体-基础从加载至破坏的整个过程,并分析和评价了拱坝-基础的变形特征、失稳破坏过程、破坏形态、整体稳定性以及超载能力。通过分析拱坝在正常和超载工况的位移、坝体变形及其分布特征、内部断层测点的相对位移,对拱坝坝体-基础破坏前后裂缝发展的全过程及其破坏机理进行了研究。进行超载试验时,坝踵左侧在2.0~2.5倍时最先开始出现微破裂,加载至5.0~6.0倍时,坝体开始进入非线性,随着超载的继续,地基裂缝逐渐向两岸延伸,加载到11.0~12.0倍时,结构出现大变形,很难继续施加荷载,大坝丧失承载力。最终破坏时,破坏区域主要集中在基础,且基础右岸破坏程度较左岸严重,而坝体破坏程度较小。综合位移应变测试及声发射处理结果可知,在超载工况下,K1=2.0~2.5倍上游坝踵开裂;K2=5.0~6.0倍坝体处于非线性变形;K3=11.0~12.0倍坝体失去承载能力。(3)基于多个高拱坝的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破坏过程和工程类比分析,研究了不同地形地质条件(河谷的宽窄度及两岸基础的不对称性)下拱坝地基系统破坏演化的规律,以及对整体安全度的影响,并深入分析了拱坝设计中应力强度判别准则与拱坝非线性开始安全度K2之间的关联。

李正兵[2](2018)在《高拱坝坝基软弱破碎带处置技术研究 ——以锦屏一级水电站坝基f5断层处置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我国西部地区蕴藏了极为丰富的水能资源,开展了大规模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高坝大库不断涌现。混凝土高拱坝已经成为我国西南、西北山区大型水库和电站枢纽的主要坝型之一。混凝土高拱坝对地形和地质条件的要求较高,坝基及坝肩抗力岩体的稳定性是拱坝建设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然而受地质构造影响,拱坝坝基不可避免地存在各种地质缺陷,可能引起坝体破坏,进而危及水电站的运营,高坝坝基及坝肩岩体破坏引起的灾难性事故在国内外均有发生。因此,根据坝基地质特征及地质缺陷的实际状况,采取科学可靠、经济合理的处置措施,是水电站建设中的核心问题。特高拱坝坝基处理与加固,尚无可靠的规范作为依据和成功的工程范例作为参考,本文以锦屏一级水电站300m级特高拱坝左岸坝基软弱岩体加固工程为依托,以坝基软弱破碎带(f5断层)为研究对象,在对其工程地质特征深入调查分析基础上,剖析其所处不同部位对坝基安全稳定的影响,分别对主要的处置技术(灌浆、冲洗置换、锚固)进行了室内外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揭示其内在机理,并论述了处置方案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并借以现场监测数据对破碎带处置工程效果进行了反馈分析与评价。主要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如下:(1)建立了针对300m级高拱坝坝基典型地质缺陷—f5断层的综合处置技术方案体系。从区域构造及坝址区的工程地质条件等角度系统地分析了断层破碎带、层间挤压错动带、煌斑岩脉、深部裂缝以及Ⅳ2级岩体和Ⅲ2级岩体的空间分布规律和物质组成特征,并评价了建基面的岩体质量。详细调查分析了f5断层破碎带的工程地质特征特性(围岩物质特征、破碎带构造特征、力学性质及参数取值等)及其对高拱坝带来的危害影响,并据此初步提出了f5断层的综合处置技术方案体系,即:“置换(高压冲洗置换)处置+个性化灌浆处理(控制灌浆+高压帷幕防渗及固结灌浆+水泥-化学复合灌浆)+预应力锚固+渗压排水控制”技术体系——各有侧重、互为补充、紧密联系的综合处置成套技术。该处置措施对于f5断层破碎带在坝基不同部位所产生的不利影响,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加固处理,可有效提高断层破碎带及其影响带抗滑与抗变形能力,提高其渗透稳定性。(2)开发了适应地层性状和可灌性要求的系列灌浆材料,解决了断层破碎带低渗透岩带可灌难题和宽大裂隙带控制性灌浆问题。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水泥灌浆材料的流变特性、可灌性、析水率和稳定性,研究表明浆液分属于三种不同流型,并发现了水灰比对纯水泥浆流型的影响,从而验证了水泥浆水灰比在牛顿液体、宾汉流体或幂律流体间的分界点。通过最小可灌裂隙宽度与水灰比对比试验,揭示了水灰比0.5的浆液仅能灌入0.4mm的裂缝;水灰比0.8的浆液可灌入0.1mm的裂缝,但灌浆速率较慢;当水灰比大于1.0时浆液可完全灌入0.1mm的微裂缝,且具有一定的灌浆速率。采用牛顿流体本构,以微元受力平衡为基础建立流体扩散微分方程,并结合杨氏浸润理论,增加灌浆时间的方法来提高灌浆扩散半径更加经济合理,其工程技术意义为低渗透浸润化灌理论中“长时间、低速率、浸润渗灌”灌浆的理论依据。通过不同配比化学灌浆材料的试验研究,获得了浆液粘度随时间历时变化的规律,进而解决了断层破碎带低渗透岩带的可灌问题。考虑断层破碎带的物理力学特征,确定了四类断层破碎带条件下(软弱低渗透断层破碎带、断层带影响区域微细裂隙、补强灌浆区域和断层影响带宽大裂隙等区域)的灌浆材料及相应的配比。根据f5断层各部位岩体特征及拱坝受力状况,提出了相应部位的灌浆处置设计方案,即:混凝土网格置换+加密固结灌浆(1730m高程以下):在1730m和1670m高程布置2条高度为10m的置换平洞对f5断层进行加密固结灌浆,置换平洞和斜井的宽度均根据f5断层实际宽度确定。防渗帷幕水泥灌浆:轴线布置3排防渗帷幕灌浆孔,排距1.3m,孔距1.0m;防渗帷幕水泥-化学复合灌浆处理:普通水泥材料灌注完成后,再采用两排化学-水泥复合灌浆。并对各类灌浆提出了灌后检查的指标要求。(3)开发了宽大破碎带高压对穿冲洗置换处理技术(高压往复式冲穿冲洗+群孔扩孔冲洗+混凝土置换回填技术),为软弱破碎带加固治理提供了新颖的处理思路和方法。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中的非线性动力分析模块LS-DYNA系统地研究了气液射流高压对穿冲洗碎岩效果,提出了高压对穿冲洗扩散计算模型。研究表明高压对穿冲洗回填砼方案处理软弱破碎岩体的技术措施能够达到预期目的。高压对穿冲洗开始时,在孔壁与射流的接触部位会产生应力集中现象,使得接触部位的岩体发生向临空方向的变形破坏,破坏脱离后的块体在气液射流的高压作用下产生向下运动。随着时间的推移,气液射流的应力波由接触部位开始向外部的岩体扩展延伸,并且对外部的岩体逐渐产生损伤破坏。经过气液射流的高压对穿冲洗作用后320mm的孔径扩大到1100mm,从而提出了高压对穿冲洗有效作用范围:孔径为320mm,3540MPa高压水和1.01.5MPa高压风作用下,在距孔壁小于0.4m岩体的冲洗、碎岩作用明显,高压对穿冲洗作用后320mm的孔径扩大到1100mm,出渣量为43.4m3。优选的高压对穿冲洗回填砼方案处理软弱破碎岩体的技术措施是科学、经济、安全和有效的,能够达到预期目的。高压对穿冲洗置换技术改善了断层岩体的物理力学性能指标,加固效果显着,解决了宽大断层破碎带在特定环境中难以处理的技术难题,为断层破碎带加固处理提供了新颖的思路和具体处理方法。(4)利用相似理论研制了受f5断层带影响的卸荷岩体的相似材料,设计了压力分散型锚索加固卸荷岩体的物理模型试验。试验分析表明压力分散型锚索较长锚索松弛而较短锚索过载的现象;岩体非线性变形特征明显,结合Mindlin应力解与卸荷岩体非线性本构推导了岩体的位移计算公式;锚索周围较远的岩体锚固内应力较小,岩体的非线性变形特征不明显;邻近锚索对岩体的附加应力较小,可采根据变形叠加原理计算邻近锚索引起的附加位移,并推导了附加位移引起的锚索应力损失计算式。采用FLAC3D对压力分散型锚索进行了单锚、双锚的数值模拟研究,模拟结果与物理模拟试验较吻合,其揭示的群锚效应规律为:锚索间距为5.0m时,主应力方向锚索的应力影响范围比较小,而且相邻锚索间应力明显无叠加。对压力分散型锚索锚结合被覆式面板(或框格梁混凝土)的群锚支护系统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该支护方法科学合理,对复杂岩体结构适应性强,有利于充分发挥预锚的锚固效应。(5)通过对f5断层灌后检查分析,浆液充分填充至裂隙及断层中,灌浆效果明显,固结灌浆透水率较灌前大幅降低,大于3Lu的孔段全部消除,水泥浆液对f5断层带填充效果明显。物探检查结果表明:各类岩级的声波值均不同程度得到了提升,各单元的变模值与灌前相比均有大幅度提升随灌浆进行单位平均注入量随灌浆孔序递增显着降低,地层渗透性改善明显;化学灌浆对普通水泥浆液不能到达的细微裂隙和特殊地质区域起补强加固作用;高压对穿冲洗置换回填后,透水率降低明显,声波及变模显着提高,满足设计指标要求。通过监测资料系统分析,高拱坝左岸坝基f5断层及其影响带,经采用综合处置措施后能够满足高拱坝安全运行要求。锦屏高拱坝左岸坝基f5断层及其影响带经过加固处理后,历经四个阶段的蓄水检验,左岸坝肩边坡位移增量无明显变化,目前总体变化量值不大(不超过5mm);左岸边坡浅部多点位移计(累计值不超过30mm)、锚索锚固力损失率(约为±15%)、各平洞内石墨杆收敛计位移变化量围岩无明显变形现象,岩体总体稳定;坝基帷幕后渗压计折减系数小于设计控制值,水位变化与上游水位有一定的正相关性,符合坝基扬压力分布一般规律;蓄水前后渗流变化符合一般变化规律;水位控制在1880.0m高程附近后,各部位的渗流渗压变化趋于平稳。从目前监测情况看,渗控工程总体在设计范围内工作。各类监测成果汇总分析表明,f5断层及其影响带加固处理后,高拱坝相应部位处于安全稳定运行状态。高拱坝左岸坝基f5断层及其影响带,通过采用加密固结灌浆处理、帷幕防渗处理、水泥-化学复合灌浆处理、高压水冲穿冲洗回填混凝土及预应力锚固等技术措施,高拱坝蓄水经过四年多的监测与分析及评价,各项监测指标稳定受控,能够满足高拱坝安全运行要求。这充分表明上述处置措施科学合理、安全有效。

石杰[3](2018)在《特高拱坝柱状节理坝基变形稳定与加固机理研究》文中认为基础岩体适应性对特高拱坝安全与稳定至关重要,作为重大工程的基础岩体,柱状节理岩体的复杂力学特性及其工程响应引起了广泛关注,是当前岩石力学与工程、水工结构学科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充分掌握柱状节理岩体的力学性能以及坝基卸荷松弛演化规律,对于保障特高拱坝建基面岩体质量和坝-基长期整体变形稳定,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工程意义。本论文围绕坝基柱状节理岩体适应性,以揭示特高拱坝柱状节理坝基变形稳定与加固机理为目标,开展了不规则柱状节理岩体的力学特性与本构模型、柱状节理坝基卸荷松弛机制、复杂坝基加固控制与整体稳定分析等研究。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提出了典型不规则柱状节理网络的构建方法。基于天然柱状节理岩体的断面及节理形态特征,提出了Lloyd松弛算法、规则度定量表征及节点闭合算法,建立了不同规则程度柱状节理网络的模拟方法。基于现场柱体平均直径、多边形边数分布和边长分布等几何统计指标,成功生成了以五边形、四边形为主的典型不规则柱状节理网络。基于离散元和节理变形张量,揭示了不规则柱状节理岩体可视为横观各向同性,等效力学参数的稳定尺寸取值为3 m×3 m。(2)建立了不规则柱状节理岩体的等效连续介质本构模型。基于节理变形张量一致性,将不规则柱状节理平面内的随机节理合理简化为三组节理,并提出了确定节理等效变形参数的方法。基于等效柔度法,考虑节理间距和连通率,以及错距节理的应力集中系数与强度修正,构建了包含贯通与非贯通节理的岩体等效连续介质本构模型。通过与离散元和现场成果的对比,该模型可较好描述不规则柱状节理岩体的各向异性力学特性。(3)揭示了柱状节理坝基卸荷松弛与加固控制机理。总结了柱状节理坝基四类典型的卸荷松弛特征,利用等效连续介质本构模型,基于现场监测和坝基开挖模拟,揭示了特高拱坝柱状节理坝基卸荷松弛模式与松弛机制。复核分析了柱状节理坝基防松弛以及坝基稳定的加固措施,综合考虑建基面应力规律和横缝开合状态,提出了河床坝基固结灌浆与大坝浇筑上升的控制时机。坝基表层松弛岩体对约束区廊道群的应力状况影响较小,大坝-基础整体稳定满足要求。

程立[4](2017)在《特高拱坝变形破坏的机制与控制研究》文中提出特高拱坝是水电开发中重要坝型,近年来随着锦屏一级等7座坝高超过200m的特高拱坝先后建成并蓄水运行,这为特高拱坝建设积攒了丰富资料和宝贵经验;而工程实践中,卸荷松弛、谷幅收缩等设计期未充分重视且常规方法难以准确定量分析的变形破坏问题日益突出。本文研究了特高拱坝超载中变形稳定与开裂破坏的演化过程、边坡卸荷松弛与异常变形的机理及对特高拱坝稳定性的影响;将特高拱坝变形破坏的相关关键问题统一到不平衡力框架中,指出特高拱坝稳定与控制的典型特征。主要工作和创新成果如下:(1)将不平衡力、塑性余能范数分别作为结构局部和整体的损伤开裂评价指标,指出位移形式有限元法无法放松变形协调条件是不平衡力产生的根源;通过模型试验和现场监测,验证不平衡力在分析岩体及结构面变形破坏中的有效性。分析岩体结构超载过程中变形破坏的演化过程;通过将弹塑性迭代步类比为时间步,论述最小塑性余能原理,为岩体结构的变形破坏分析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2)整理模型试验技术与评价标准,开发数字化操作系统。分析特高拱坝的试验成果,研究其破坏全过程和3K安全系数的意义及控制关键;提出一套数值求解3K安全系数的近似方法,并与模型试验成果良好的验证。指出相比于一般高拱坝,特高拱坝的安全水平显着降低等重要特征;探索K2与坝趾区压裂破坏的密切关系,强调下游坝趾区贴角的加固效果。(3)结合锦屏一级工程实例,反演混凝土及基础岩体的力学参数,数值模拟锦屏一级拱坝的破坏演化过程,求解3K安全系数并指出薄弱区,使用模型试验进行验证。结合类比法,分析基础加固效果和设计参数的可靠性。(4)论述不平衡力分析卸荷松弛的理论基础。使用不平衡力分析白鹤滩左岸建基面开挖过程中变形与松弛演化;结合现场监测验证成果有效性。评价预设保护层和锚索锚固对卸荷松弛的控制作用。分析建基面松弛对拱坝变形稳定与开裂的影响,提出白鹤滩左岸建基面的优化建议并被工程采纳。(5)探讨Terzaghi有效应力原理不适用于蓄水初期边坡异常变形分析的原因,提出了裂隙岩体非饱和有效应力原理。指出裂隙岩体中裂隙与孔隙之间存在非平衡压力差使岩体屈服区回缩并产生塑性变形是谷幅收缩等边坡异常变形的主要因素。模拟了锦屏一级拱坝蓄水初期边坡变形场,边坡变形的计算值与监测值拟合较好;计算表明边坡异常变形对坝体稳定性影响较小。

胡森映[5](2016)在《特高拱坝三维非线性整体安全度评价标准研究》文中认为我国已建、在建特高拱坝具有工程量大、投资大、地质条件复杂、水推力巨大、施工周期长、过程复杂等特点。特高拱坝的应力分析与安全评价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尽管国内外开展了大量针对拱坝安全评价的非线性有限元研究,但是目前尚缺乏一套特高拱坝稳定评价与控制的标准化分析流程。本文依托溪洛渡、锦屏一级和小湾三座特高拱坝工程,开展了三维非线性有限元应力分析与安全评价对比研究,深入分析考虑孔口细部结构后特高拱坝的主要应力控制区域和相应的应力、变形和超载安全度等,建立合理的控制标准,归纳特高拱坝整体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归纳与分析特高拱坝应力分析与安全评价理论及方法,总结了主要研究方法的基本内容、优缺点以及研究进展。在对多个高拱坝安全评价理论进行对比研究后,深入分析了高拱坝整体安全的含义。(2)通过采用相近尺寸网格模型,相同本构关系、分析路径及判别指标,系统比较数值模拟结果,提出了一套针对特高拱坝整体稳定的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标准化流程,包括计算模型要求、荷载施加及计算流程,对边界条件、材料本构模型及屈服条件的选取提出了相应的建议。(3)基于特高拱坝坝身孔口多,结构复杂,泄洪流量大,而以往的地质力学模型试验和有限元法往往不考虑孔口。应用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法对考虑孔口的特高拱坝进行应力分析与整体安全评价,包括正常蓄水位与超载工况下位移、应力分布研究,探讨位移、应力变化规律。提出了考虑孔口分布的大坝-基础整体真实应力分布评价指标。(4)探索不同超载倍数下,特高拱坝的局部与整体屈服开裂的规律,建立考虑孔口的特高拱坝整体安全控制指标,进一步明晰超载作用下大坝-基础起裂安全度、非线性变形超载安全度、极限超载安全度以及相应的控制标准。对特高拱坝变形、应力、安全度控制指标进行了量化研究,给出了建议值。

殷亮,张伟狄,魏海宁[6](2015)在《杨房沟水电站拱坝-基础整体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试验技术的发展,地质力学模型试验已成为研究高拱坝整体稳定性和安全度的重要方法。依据相似理论,按照1∶200比例建立杨房沟水电站整体三维地质力学模型,模拟拱坝-基础及两岸主要的断层、节理裂隙及风化卸荷等地质条件,采用水压超载法进行破坏试验研究,分析拱坝、基础及两岸坝肩抗力体的应力、变形和稳定安全度,研究拱坝-基础整体稳定性、失稳破坏过程及超载能力,并与国内同类高拱坝研究成果进行对比分析,综合评价杨房沟拱坝-基础整体稳定安全度。研究结果表明,拱坝起裂安全度K1=2.53.0,非线性开始安全度K2=4.06.0,整体稳定极限安全度K3=11.0。可见,杨房沟水电站拱坝-基础整体稳定性较高。

陈媛,张林,杨宝全,董建华,胡成秋[7](2012)在《木里河立洲拱坝整体稳定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研究》文中提出采用三维地质力学模型超载法试验,对立洲拱坝的整体稳定性进行研究,在模型中充分反映断层、层间剪切带、裂隙密集带及长大裂隙等复杂地质构造对拱坝与地基整体稳定性的影响。通过超载法破坏试验获得坝体、坝肩、坝基岩体及结构面的变形特征、破坏失稳过程、破坏形态和破坏机制,揭示影响稳定的控制性因素和工程薄弱部位,确定拱坝与地基在各阶段的超载安全系数为:起裂超载安全系数K1=1.4~2.2,非线性变形超载安全系数K2=3.4~4.3,极限超载安全系数K3=6.3~6.6。通过对比分析类似拱坝工程的超载法试验结果可知,立洲拱坝的超载安全系数在统计分布范围之内,但两坝肩中上部的岩体和结构面局部破坏较严重,需对这些薄弱部位进行重点加固处理,以进一步提高坝与地基的整体稳定安全性。

周维垣[8](2010)在《岩体工程结构的稳定性》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首先讲述岩体结构与稳定的意义,其次叙述结构的稳定及求取极限荷载的方法,进而论述岩土稳定的基本问题、岩土材料本构关系及结构的正定问题。结合岩土结构稳定的有限元方法、非线性稳定分析的能量判据、有限元分析多余力加固方法以及结构稳定势能原理等,认为对复杂结构至今缺乏理论解及数值方面的精确解。给出结构的极限荷载求法,并区别结构失稳和材料失稳的不同;应用有限元法求解结构的极限荷载时,指出一般结构的极限荷载可以求得"上下限"的解析算法,但是对于复杂结构,特别是高拱坝结构,对其求得极限荷载则有待于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法进一步求解。据此,着重介绍有限元求解结构稳定的方法,阐述结构稳定的能量原理;结合水利高坝工程,将这些理论与实际工程相结合,表明其工程应用的合理性。综述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结果,并将试验超载极限稳定系数和计算结果加以对比分析,使之在实际工程中得到验证,并将其引入相关设计规范。研究结果表明,经使用上述方法进行工程计算并结合试验论证,中国高坝工程的安全稳定已得到初步验证。

杨宝全,张林,陈建叶,董建华,胡成秋[9](2010)在《小湾高拱坝整体稳定三维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结合小湾高拱坝坝肩坝基的地形、地质特征、软弱结构面分布状况、浅层松弛卸荷现象以及加固处理方案,建立三维地质力学模型,研制主要断层的变温相似材料,运用超载与降强相结合的综合法对整体模型进行破坏试验。通过试验获得小湾拱坝坝肩坝基的变形特征、失稳的破坏过程、破坏形态及破坏机制,得到强度储备系数为1.2,超载系数为3.3~3.5,确定拱坝坝肩坝基整体稳定综合法试验安全系数为3.96~4.20。对试验数据的综合分析得出,两坝肩中上部高程部位由于对断层和蚀变带采用了混凝土洞塞置换,其变位相对较小,破坏形态和破坏范围相对较轻,说明混凝土加固洞塞置换起到较好的加固效果。根据试验显示的破坏形态和破坏区域,建议对右坝肩下游1245m高程以上的断层F11和F10做一定范围的处理,对左坝肩推力墩以上部分岩体进行适当的加固处理。

周维垣[10](2010)在《岩体工程结构的稳定性》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首先讲述岩体结构与稳定的意义,其次叙述结构的稳定及求取极限荷载的方法,进而论述岩土稳定的基本问题、岩土材料本构关系及结构的正定问题。结合岩土结构稳定的有限元方法、非线性稳定分析的能量判据、有限元分析多余力加固方法以及结构稳定势能原理等,认为对复杂结构至今缺乏理论解及数值方面的精确解。给出结构的极限荷载求法,并区别结构失稳和材料失稳的不同;应用有限元法求解结构的极限荷载时,指出一般结构的极限荷载可以求得"上下限"的解析算法,但是对于复杂结构,特别是高拱坝结构,对其求得极限荷载则有待于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法进一步求解。据此,着重介绍有限元求解结构稳定的方法,阐述结构稳定的能量原理;结合水利高坝工程,将这些理论与实际工程相结合,表明其工程应用的合理性。综述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结果,并将试验超载极限稳定系数和计算结果加以对比分析,使之在实际工程中得到验证,并将其引入相关设计规范。研究结果表明,经使用上述方法进行工程计算并结合试验论证,中国高坝工程的安全稳定已得到初步验证。

二、构皮滩双曲拱坝整体稳定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构皮滩双曲拱坝整体稳定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的拱坝破坏过程及变形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研究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
第2章 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的相似材料研制
    2.1 相似原理
    2.2 相似材料的选择
    2.3 相似材料配比的确定
        2.3.1 配比确定流程
        2.3.2 试件制备
        2.3.3 相似材料配比的确定
    2.4 各组分敏感性
第3章 基于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的高拱坝超载破坏过程研究
    3.1 高拱坝-坝基系统的地质力学模型试验
        3.1.1 模型试验的总布置
        3.1.2 岩体地质构造、基础加固及荷载模拟
        3.1.3 坝体及基础测量及采集设备的布置
    3.2 拱坝工作状态分析
        3.2.1 正常工况下拱坝位移分析
        3.2.2 正常工况下拱坝应力分析
    3.3 基于声发射的高拱坝破坏过程研究
        3.3.1 声发射技术的测量原理
        3.3.2 声发射测点布置
        3.3.3 拱坝破坏过程分析
    3.4 高拱坝-坝基的开裂破坏过程研究
    3.5 断层软弱带的滑动变形和稳定性研究
        3.5.1 夹泥裂隙Rnj3稳定性和加固处理分析
        3.5.2 断层f5稳定性和加固处理分析
        3.5.3 大裂隙L22稳定性和加固处理分析
        3.5.4 裂隙Lnj1稳定性分析
    3.6 与数值模拟结果对比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高拱坝破坏演化规律和整体安全度研究
    4.1 高拱坝破坏演化过程的影响因素分析
        4.1.1 宽河谷和窄河谷的拱坝破坏过程研究
        4.1.2 不对称型拱坝影响破坏过程研究
    4.2 高拱坝-坝基的整体安全度研究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成果与结论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致谢

(2)高拱坝坝基软弱破碎带处置技术研究 ——以锦屏一级水电站坝基f5断层处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历史及现状
        1.2.1 高拱坝建设及拱坝稳定性研究现状
        1.2.2 断层等软弱破碎带的灌浆处置
        1.2.3 断层等软弱破碎带的高压冲洗置换处理
        1.2.4 断层等软弱破碎带的锚固处置
    1.3 论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的技术路线
    1.4 论文主要创新点
第2章 f5断层工程地质特征及其影响分析
    2.1 坝址基本工程地质条件
        2.1.1 地质构造
        2.1.2 地形地貌
        2.1.3 地层岩性
        2.1.4 坝基岩体质量分级
    2.2 左岸坝基典型断层—f5断层的工程地质特征
        2.2.1 f5断层空间展布
        2.2.2 f5断层及其影响工程地质特征
        2.2.3 f5断层及其周围岩体分区
    2.3 坝基f5断层处置方案初步分析
        2.3.1 左岸坝基f5断层的灌浆处置方案
        2.3.2 左岸坝基f5断层的高压对穿冲洗置换方案
        2.3.3 左岸坝基f5断层的预应力锚固方案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断层带灌浆材料性能及浆液扩散理论研究
    3.1 灌浆材料性能及试验
        3.1.1 浆液的流变性试验
        3.1.2 浆液的可灌性研究
        3.1.3 浆液的塑性强度和可注期
    3.2 低渗透带水泥-化学复合灌浆技术
        3.2.1 单裂隙浆液扩散理论
        3.2.2 液体的浸润理论
        3.2.3 化灌材料试验
    3.3 粘度时变性灌浆材料的灌浆模拟试验研究
        3.3.1 粘度时变性浆液性能特点
        3.3.2 粘度时变性灌浆材料模拟试验
    3.4 灌浆材料工程适宜性研究
        3.4.1 宽大裂缝灌浆材料及配比
        3.4.2 断层破碎带补充加密灌浆材料及配比
        3.4.3 软弱低渗透破碎带灌浆材料及配比
        3.4.4 断层影响区微细裂隙灌浆材料及配比
    3.5 断层破碎带灌浆技术
        3.5.1 断层破碎带灌浆处理特点
        3.5.2 断层破碎带灌浆处理设计
    3.6 坝基f5断层破碎带灌浆效果评价
        3.6.1 防渗帷幕
        3.6.2 软弱岩带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高压对穿冲洗碎岩机理及置换效果分析
    4.1 高压对穿冲洗置换方案
    4.2 高压对穿冲洗数值模拟试验
        4.2.1 数值模拟设计
        4.2.2 材料参数取值
        4.2.3 数值计算流程
    4.3 高压对冲数值结果及分析
        4.3.1 运动趋势分析
        4.3.2 应力特征分析
        4.3.3 位移特征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断层影响带卸荷岩体的锚固变形机制研究
    5.1 卸荷岩体力相似材料制作
        5.1.1 卸荷岩体力学参数及相似比
        5.1.2 岩石相似材料配比试验
        5.1.3 岩体相似材料力学试验
    5.2 卸荷岩体锚固物理模型试验
        5.2.1 工程背景及试验目的
        5.2.2 单锚试验设计
        5.2.3 群锚试验设计
        5.2.4 数据采集及测量设备
        5.2.5 压力分散型锚索模型制作
    5.3 物理模型试验结果及分析
        5.3.1 单锚试验结果及分析
        5.3.2 群锚试验结果及分析
        5.3.3 试验分析小结
    5.4 单锚及群锚数值模拟试验
        5.4.1 单锚数值模拟分析
        5.4.2 双锚数值模拟分析
        5.4.3 群锚数值模拟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处置效果监测反馈与分析评价
    6.1 坝基f5断层固结灌浆处置效果评价
        6.1.1 固结灌浆成果统计分析
        6.1.2 固结灌浆透水率检查结果分析及评价
        6.1.3 固结灌浆物探检查成果分析及评价
    6.2 坝基f5断层帷幕灌浆处置效果及评价
        6.2.1 帷幕灌浆成果资料统计及分析
        6.2.2 帷幕灌浆透水率检查成果分析评价
        6.2.3 帷幕灌浆物探检查成果分析评价
    6.3 高压对穿冲洗置换回填成果检测及分析
        6.3.1 高压对穿冲洗区域回填混凝土后测试孔和检查孔透水率分析
        6.3.2 高压对穿冲洗区域检查孔岩芯分析
        6.3.3 高压对穿冲洗物探检测
    6.4 坝基f5断层综合处置后岸坡稳定性监测及分析
        6.4.1 岸坡坡面的变形观测
        6.4.2 岸坡锚固区的变形、应力监测
        6.4.3 坝基断层处置洞室变形监测及分析
    6.5 坝基f5断层处置后的渗控监测及分析
        6.5.1 坝基渗透压力
        6.5.2 灌浆平洞和排水洞排水渗透压力
        6.5.3 坝体和坝基渗流量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及展望
    7.1 结论
    7.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3)特高拱坝柱状节理坝基变形稳定与加固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特高拱坝建设概况
        1.1.2 坝基变形稳定与高拱坝安全
        1.1.3 研究意义
    1.2 柱状节理岩体结构与力学特性研究综述
        1.2.1 柱状节理岩体分类与参数估计
        1.2.2 柱状节理岩体力学试验研究
        1.2.3 柱状节理岩体数值模拟研究
        1.2.4 小结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及创新点
        1.3.1 主要工作
        1.3.2 创新点
第2章 不规则柱状节理网络构建及力学特性研究
    2.1 本章引论
    2.2 天然柱状节理岩体的几何特征分析
        2.2.1 天然柱状节理岩体的形态分类
        2.2.2 天然柱状节理岩体的断面特征
    2.3 不规则柱状节理网络的构建方法
        2.3.1 Lloyd松弛算法
        2.3.2 规则度定义
        2.3.3 节点合并算法
        2.3.4 不规则节理网络的几何统计特征
    2.4 白鹤滩现场不规则柱状节理岩体网络构建
        2.4.1 现场不规则柱状节理岩体几何特征
        2.4.2 柱体断面现场统计特征
        2.4.3 现场不规则柱状节理岩体模型匹配
    2.5 不规则柱状节理岩体力学特性
        2.5.1 柱状节理变形张量
        2.5.2 各向异性变形特性
        2.5.3 尺寸效应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不规则柱状节理岩体等效连续介质本构模型
    3.1 本章引论
    3.2 不规则柱状节理变形等效方法
        3.2.1 不规则柱状节理几何分布特征
        3.2.2 不规则柱状节理变形张量
        3.2.3 节理变形张量等效方法
    3.3 多组节理岩体等效连续本构模型
        3.3.1 节理岩体柔度张量
        3.3.2 节理岩体强度准则
        3.3.3 应力更新算法
        3.3.4 非贯通节理变形与强度修正
    3.4 贯通节理岩体验证
        3.4.1 基于FLAC3D的子程序实现
        3.4.2 贯通节理岩体变形与强度解析解
        3.4.3 模型验证
    3.5 不规则柱状节理岩体验证
        3.5.1 离散元验证
        3.5.2 现场岩体验证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特高拱坝柱状节理坝基卸荷松弛机制
    4.1 本章引论
    4.2 柱状节理坝基面临的关键问题
    4.3 柱状节理坝基卸荷松弛特征
        4.3.1 原有节理裂隙张开
        4.3.2 卸荷时效松弛回弹
        4.3.3 柱状节理与结构面组合回弹变形
        4.3.4 高地应力河谷玄武岩屈曲破坏
        4.3.5 柱状节理坝基卸荷松弛特征总结
    4.4 白鹤滩坝基柱状节理卸荷松弛程度评价
        4.4.1 卸荷松弛深度
        4.4.2 卸荷扰动程度
        4.4.3 卸荷松弛影响因素
    4.5 柱状节理岩体卸荷松弛模拟分析
        4.5.1 计算模型与参数
        4.5.2 计算工况
        4.5.3 卸荷变形分析
        4.5.4 卸荷松弛特征分析
        4.5.5 卸荷松弛机制分析
        4.5.6 松弛加固机理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白鹤滩复杂坝基加固控制与整体稳定
    5.1 本章引论
    5.2 白鹤滩复杂坝基综合加固设计
        5.2.1 白鹤滩工程地质概况
        5.2.2 坝基卸荷防松弛加固
        5.2.3 坝基变形与稳定加固
    5.3 河床坝基引管灌浆与大坝浇筑关系
        5.3.1 坝基固结灌浆效果
        5.3.2 计算模型与工况
        5.3.3 大坝工作性态分析
        5.3.4 单坝段悬臂高度工作性态分析
    5.4 坝基松弛岩体对约束区廊道的影响分析
        5.4.1 计算模型与工况
        5.4.2 大坝自重影响分析
        5.4.3 坝基松弛岩体影响分析
    5.5 整体稳定复核分析
        5.5.1 坝基变形监测分析
        5.5.2 计算工况与参数
        5.5.3 大坝应力变形分析
        5.5.4 整体稳定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4)特高拱坝变形破坏的机制与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工程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特高拱坝稳定性研究综述
        1.2.1 应力控制及拱梁分载法
        1.2.2 刚体极限平衡法
        1.2.3 地质力学模型试验
        1.2.4 数值分析方法
        1.2.5 能量法
    1.3 特高拱坝坝基开挖松弛破坏研究综述
    1.4 蓄水期枢纽区异常变形研究综述
        1.4.1 蓄水期枢纽区异常变形现象
        1.4.2 蓄水期枢纽区异常变形机理
        1.4.3 蓄水期枢纽区异常变形的模拟及对坝体影响
        1.4.4 蓄水期枢纽区水岩相互作用机理分析
    1.5 本文的研究思路、主要工作及核心创新点
        1.5.1 研究思路
        1.5.2 主要工作
        1.5.3 创新点
第2章 不平衡力分析岩体结构变形破坏的理论基础
    2.1 本章引言
    2.2 变形与破坏分析的基本原理
    2.3 弹塑性迭代过程
    2.4 不平衡力性质的讨论
    2.5 最小塑性余能原理的证明与讨论
    2.6 持续增载过程中结构破坏分析
    2.7 结构非弹性变形破坏分析的热力学基础
        2.7.1 Rice内变量理论及格林非弹性体综述
        2.7.2 格林弹性体的Hamilton原理
        2.7.3 格林非弹性体的准Hamilton原理
    2.8 本章小结
第3章 特高拱坝稳定性分析方法及变形破坏规律研究
    3.1 本章引言
    3.2 基于小块体的地质力学模型试验技术进展
        3.2.1 重晶石粉胶结相似材料
        3.2.2 小块体压制设备
        3.2.3 岩体裂隙及结构面的模拟方法
        3.2.4 全桥法的简易位移计
        3.2.5 伺服加载系统及缸壁摩擦处理方法
    3.3 地质力学模型试验数字化操作系统
    3.4 特高拱坝的3K安全系数与关键控制研究
        3.4.1 起裂安全系数K1与坝踵拉裂
        3.4.2 整体非线性变形安全系数K2与坝趾压裂
        3.4.3极限承载安全系数K3
    3.5 基于变形加固理论的高拱坝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
    3.6 基于变形加固理论的3K安全系数数值求解
        3.6.1 起裂安全系数K1与不平衡力
        3.6.2 整体非线性变形安全系数K2与屈服区体积
        3.6.3 极限承载安全系数K3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锦屏一级拱坝变形破坏分析及加固控制研究
    4.1 本章引言
    4.2 工程概况及计算模型
        4.2.1 锦屏一级工程概况
        4.2.2 有限元网格
        4.2.3 计算参数
        4.2.4 计算方案
    4.3 混凝土和基础的材料参数反演
        4.3.1 参数反演方法
        4.3.2 2014 年2月的材料参数的反演
        4.3.3 反演参数对第四阶段蓄水的适用性
    4.4 基于不平衡力的锦屏一级拱坝变形破坏分析
        4.4.1 坝体体型及荷载比
        4.4.2 坝体位移与应力
        4.4.3 坝体屈服区分析
        4.4.4 塑性余能范数分析
        4.4.5 坝趾、坝踵及坝肩不平衡力分析
        4.4.6 重要结构面的屈服区和不平衡力分析
        4.4.7 3 K安全系数的数值求解
        4.4.8 本节小结
    4.5 模型试验与数值计算的对比验证
        4.5.1 相似比尺及模型试验设计
        4.5.2 坝体变形及应力的非对称性对比
        4.5.3 坝体开裂破坏对比
        4.5.4 结构面相对变形及破坏对比
    4.6 断层不平衡力与现场位移监测值的对应
    4.7 基础加固措施的效果评价
        4.7.1 坝体的位移及屈服区分析
        4.7.2 3 K安全系数对比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特高拱坝建基面卸荷松弛及其对拱坝影响研究
    5.1 本章引言
    5.2 不平衡力驱动非平衡演化
    5.3 卸荷计算方法与模型
        5.3.1 开挖卸荷松弛模拟方法
        5.3.2 锚索模拟方法
        5.3.3 有限元模型
        5.3.4 材料参数与计算程序
        5.3.5 地应力反演分析
    5.4 白鹤滩左岸特征及基础处理措施概况
        5.4.1 白鹤滩体型及左岸坝基特征
        5.4.2 白鹤滩左岸开挖基础处理措施
        5.4.3 白鹤滩左岸开挖卸荷松弛情况介绍
    5.5 无基础处理措施的卸荷松弛分析
        5.5.1 开挖至630m高程时的松弛卸荷分析
        5.5.2 开挖过程中不平衡力变化分析
        5.5.3 开挖过程中位移变化分析
    5.6 基础处理对建基面卸荷松弛的影响
        5.6.1 预设保护层效果分析
        5.6.2 边坡锚固影响分析
    5.7 建基面卸荷松弛对拱坝稳定性影响
        5.7.1 松弛影响的模拟方法及参数选取
        5.7.2 松弛对位移和应力影响
        5.7.3 松弛对整体稳定性影响
    5.8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于不平衡力的特高拱坝建基面优化研究
    6.1 本章引言
    6.2 计算模型及方案
        6.2.1 左岸建基面开挖卸荷松弛计算对比方案
        6.2.2 整体稳定性及抗滑稳定性计算对比方案
    6.3 左岸建基面开挖卸荷对比分析
    6.4 拱坝整体稳定性对比分析
    6.5 关键滑块抗滑稳定性对比分析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初期蓄水期边坡异常变形机制及对拱坝影响研究
    7.1 本章引言
    7.2 饱和渗流分析及Terzaghi有效应力原理
    7.3 裂隙岩体非饱和有效应力原理
        7.3.1 Terzaghi有效应力不适用蓄水初期的讨论
        7.3.2 裂隙岩体非饱和有效应力原理
        7.3.3 裂隙水压力系数取值的讨论
    7.4 非饱和有效应力原理的有限元实现
    7.5 蓄水初期库盆变形及对拱坝影响分析
    7.6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成果与结论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5)特高拱坝三维非线性整体安全度评价标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特高拱坝发展情况
        1.1.2 特高拱坝安全评价研究必要性
    1.2 特高拱坝应力与安全评价研究现状
    1.3 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特高拱坝安全评价理论讨论
    2.1 特高拱坝应力分析方法讨论
        2.1.1 拱梁分载法
        2.1.2 地质力学模型试验法
        2.1.3 有限元法
    2.2 特高拱坝安全评价理论讨论
        2.2.1 基于强度理论的安全评价方法
        2.2.2 基于稳定理论的安全评价方法
        2.2.3 其他安全评价方法
    2.3 小结
第3章 三座特高拱坝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模型
    3.1 三座特高拱坝工程概况
    3.2 网格模型
    3.3 材料参数
    3.4 计算荷载
    3.5 计算工况
    3.6 小结
第4章 孔口对高拱坝工作性态影响分析
    4.1 正常荷载下特高拱坝成果分析
        4.1.1 坝体位移分析
        4.1.2 坝体应力分析
    4.2 超载工况下特高拱坝成果分析
        4.2.1 超载位移分析
        4.2.2 超载应力分析
        4.2.3 超载安全度分析
    4.3 孔口对高拱坝安全稳定影响分析
        4.3.1 孔口对变形影响
        4.3.2 孔口对应力影响
        4.3.3 孔口对整体稳定影响
    4.4 小结
        4.4.1 位移分析总结
        4.4.2 应力分析总结
        4.4.3 整体安全度分析总结
第5章 特高拱坝有限元安全评价标准
    5.1 特高拱坝有限元模型分析
    5.2 位移控制指标分析
    5.3 应力控制指标分析
    5.4 安全度控制指标分析
    5.5 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6)杨房沟水电站拱坝-基础整体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地质力学模型试验设计
2 试验结果分析[3]
    2.1 正常水载作用下坝体应力、位移分析
    2.2 开裂和破坏过程分析
3 与国内类似高拱坝工程研究成果的对比分析
4 结语

(7)木里河立洲拱坝整体稳定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工程概况
3 三维地质力学模型超载法试验
    3.1 试验方法
    3.2 模拟范围与模型材料
    3.3 地质构造的模拟
    3.4 模型加载、量测与试验步骤
4 拱坝与地基整体稳定试验成果分析
    4.1 坝体变位及应变分布特征
    4.2 坝肩抗力体表面变位分布特征
    4.3 结构面对坝肩变形和稳定的影响
    4.4 破坏形态及破坏特征
    4.5 整体稳定超载安全系数
5 工程类比分析
6 结论

(9)小湾高拱坝整体稳定三维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工程概况与坝基坝肩地质构造
3 模型设计与制作
    3.1 模型相似条件与材料主要力学参数
    3.2 坝基坝肩岩体、地质构造、浅层卸荷现象以及加固处理措施的相似模拟
    3.3 软弱结构面变温相似材料研制
4 试验成果及分析
    4.1 坝体位移分布规律
    4.2 两坝肩及抗力体表面位移分布特征
    4.3 两坝肩断层及蚀变带相对位移分布规律
    4.4 模型破坏形态及特征
    4.5 拱坝与地基整体稳定安全系数评价
5 结论与建议

(10)岩体工程结构的稳定性(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1.1 岩土工程的失稳问题
    1.2 工程稳定性分析
    1.3 结构设计问题
2 岩体工程稳定性研究实践和发展
    2.1 岩体工程稳定性问题工程背景与发展
        2.1.1 龙羊峡拱坝的稳定性问题
        2.1.2 二滩拱坝的稳定性问题
        2.1.3 李家峡拱坝的稳定性问题
        2.1.4 三峡大坝I~V坝段的稳定性问题
        2.1.5 三峡船闸高边坡的稳定性问题
        2.1.6 锦屏一级水电站高拱坝开挖的稳定性问题
        2.1.7 小湾水电站高拱坝开裂及稳定性问题
    2.2 岩土工程的稳定理论及极限荷载研究
        2.2.1 岩土工程材料失稳和结构失稳
        2.2.2 弹塑性材料稳定及本构矩阵的正定性
        (1) 弹性结构材料本构矩阵的正定性
        (2) 材料塑性状态下的本构矩阵
        (3) 材料的稳定性证明
        2.2.3 结构稳定分析的数值方法
        (3) 求解非线性问题及弹塑性问题
        2.2.4 大坝极限承载力及失稳临界状态的判别方法
    2.3 岩体工程结构稳定的发展
3 岩体工程结构的极限平衡法
    3.1 极限平衡法
    3.2 刚体平衡法的应用
    3.3 岩土工程的稳定极限平衡法
        3.3.1 刚体极限平衡法
        3.3.2 关键块体理论
4 结构稳定的极限分析方法
    4.1 结构塑性极限的分析上下限
        4.1.1 下限定理
        4.1.2 上限定理
    4.2 整体稳定极限分析方法
        4.2.1 整体稳定和极限承载力
        4.2.2 刚塑性极限分析方法
        (1) 刚塑性极限分析主要方法
        (2) 刚塑性方法的优点
        (3) 刚塑性极限分析方法的不足
        4.2.3 弹塑性极限分析方法
5 拱坝弹塑性极限分析及应用
    5.1 弹塑性极限分析方法及应用
        5.1.1 分析方法
        5.1.2 本构模型
        5.1.3 拱坝极限状态的判别
    5.2 多余力数值方法求极限荷载
        5.2.1 变形稳定及加固分析
        5.2.2 极限分析标准:K-ΔEmin曲线
        5.2.3 地质力学模型试验标准
        5.2.4 标准评价和选取
        (1) 抗滑稳定标准
        (2) 理论标准
    5.3 结构稳定性的判定——能量法则
6 基于多重网格的稳定校核法
    6.1 基础抗滑稳定和边坡稳定分析中的刚体极限平衡法
    6.2 基于多重网格的稳定校核法
        6.2.1 多重网格法
        6.2.2 稳定校核
7 当前岩体稳定的研究课题多层次与多尺度研究
8 结论

四、构皮滩双曲拱坝整体稳定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的拱坝破坏过程及变形研究[D]. 王维强. 青海大学, 2020(02)
  • [2]高拱坝坝基软弱破碎带处置技术研究 ——以锦屏一级水电站坝基f5断层处置为例[D]. 李正兵. 成都理工大学, 2018(02)
  • [3]特高拱坝柱状节理坝基变形稳定与加固机理研究[D]. 石杰. 清华大学, 2018(04)
  • [4]特高拱坝变形破坏的机制与控制研究[D]. 程立. 清华大学, 2017(02)
  • [5]特高拱坝三维非线性整体安全度评价标准研究[D]. 胡森映. 清华大学, 2016(04)
  • [6]杨房沟水电站拱坝-基础整体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研究[J]. 殷亮,张伟狄,魏海宁. 大坝与安全, 2015(06)
  • [7]木里河立洲拱坝整体稳定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研究[J]. 陈媛,张林,杨宝全,董建华,胡成秋.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2(S2)
  • [8]岩体工程结构的稳定性[A]. 周维垣. 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创新和实践: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 2010
  • [9]小湾高拱坝整体稳定三维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研究[J]. 杨宝全,张林,陈建叶,董建华,胡成秋.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0(10)
  • [10]岩体工程结构的稳定性[J]. 周维垣.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0(09)

标签:;  ;  ;  

构皮滩双曲拱坝整体稳定性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