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西部大城市的竞争力

比较西部大城市的竞争力

一、西部大城市的竞争力比较(论文文献综述)

赵凯旭,石兆杰,张锋,李龙涛[1](2021)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西部大城市郊区农业小镇规划策略研究——以西安市高新区灵沼街道为例》文中提出随着新型城镇化深入推进,小城镇将作为我国城镇化的主要阵地,而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又为农业小城镇的发展带来了重要契机。对于城郊农业小城镇而言,无论是城市的产业外溢转移,还是乡村的功能补充完善,其都将作为连接城乡的重要平台节点,同时也作为乡村振兴战略贯彻落地的重要空间载体,对其开展深入研究在当前乡村振兴背景下意义重大。本文着重分析了西部大城市郊区农业小城镇发展所面临的困境,提出产业发展、国土优化、文化挖掘、体制创新四个领域的具体规划策略以对接乡村振兴战略确定的发展导向,并以西安市高新区灵沼街道为例进行了实证,以期对同类型农业小镇的发展提供借鉴。

李建新,杨永春,梁曼[2](2021)在《中国西部大城市开发区企业投资决策的驱动因素——以成都、西安高新区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基于成都、西安高新区企业调研数据,在构建企业投资决策驱动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因子分析法考察企业投资决策的驱动因素,并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相关性检验进一步探究企业异质性与投资决策驱动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1)信息通信水平、获取高素质人才、人际关系网络等构成企业投资决策的关键驱动指标,而跨国公司集聚、获取自然资源、决策者偏好等指标的解释力度最小。(2)企业投资决策由6个维度因子构成,其重要程度由高至低依次为政策、产业集群与人力资源、城市环境、城市区位、企业集聚以及关系因子。(3)入园越早、规模越大、总部型及出口型企业均更加依赖政策驱动;私企与外企、一般服务业企业与高级服务业企业、部分迁移企业与非迁移企业、办公区企业与科技园企业、办公区企业与厂区企业分别形成了基本对立的投资驱动偏好。

李恩龙[3](2020)在《转型期企业空间动态、园区发展与城市空间重构研究 ——以西安市为例》文中提出全球制造业转移和以贸易保护主义为代表的逆全球化等外部因素,以及国内经济增长动力的变化的内部因素,都促使了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而各类园区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主阵地不仅促进了城市的发展,而且其自身的功能也面临着转型和升级;此外,国内产业转移不仅促进了西部城市产业发展和经济实力的增强,还促使其产业空间的重构。基于此,本文以西部大城市西安为例,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企业空间动态、园区发展与城市空间重构互动模式探讨企业空间动态和园区发展对城市空间重构的影响。首先,本文基于已有研究进展和理论基础尝试构建了企业空间动态、园区发展与城市空间重构互动的理论模型;基于分权化、市场化和全球化的制度基础及其对应的影响因素构建了转型期企业空间动态和园区发展对城市空间重构的作用机理,分析了企业空间动态和园区发展对城市空间重构的作用过程。其次,分析了西安市主城区的空间扩张情况,发现西安市主城区在各个方向都有所扩张,整体上向北向西扩张,建成区由快速扩张转向平稳低速扩张,由“非理性”扩张转向“理性”扩张。另外,探讨了西安市制造业空间分布与演化过程,发现1998年以来西安市制造业经历了以中心区企业密度下降的“去中心化”和园区企业密度上升的“重新聚集”过程,制造业分布呈现显着的分散化趋势,整体制造业空间结构已由单中心的圈层式结构转向了多核心结构。为下文的实证分析提供了基础。再次,基于企业退出和进入视角,探讨了西安市制造业空间重构的去中心化和重新聚集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发现:(1)退出企业的基本空间格局类似于1998年制造业企业整体空间分布,进入企业的基本空间格局类似于2013年制造业企业整体空间分布,退出企业对原空间结构的打破和进入企业重新集聚建立的新空间结构共同重塑了西安市2013年郊区化的多中心的制造业空间格局。(2)集聚经济、外资引入、高新技术产业、高速路网建设等因素促进了制造业重新聚集;土地市场化促进了制造业的去中心化和重新聚集。总体上,市场化对城市制造业去中心化具有显着的影响与促进作用,而分权化和全球化影响不显着。但是,制造业重新聚集是分权化、市场化和全球化共同作用的结果。最后,探讨了园区空间扩张对城市主城区空间的影响以及西安市园区发展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结果发现:(1)西安市园区空间扩张方向为主城区的延伸方向,其扩张速度整体上有所降低,扩张方式由“粗放式”扩张转变为“精细式”扩张。园区扩张对城市空间扩张具有很大的贡献。(2)园区发展在城市扩张过程中经历了“触角”的生长与被淹没的过程,园区影响下的城市空间呈现触角式扩张。(3)西安市的制造业呈现明显的园区化特征。西安市通过以园区为载体重点打造城市的创新增长极、工业增长极、文化产业增长极、金融增长极和开放增长极等培育城市次中心。

向家葆[4](2019)在《“一带一路”背景下西安金融业发展的SWOT的分析》文中研究指明"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赋予了西安经济发展的重大机会,同时也是西安金融业发展的重要机遇。本文通过SWOT分析,指出了在"一带一路"背景下西安金融产业面临的机会与威胁,具有的优势与劣势;同时通过与西部大城市对比,发现西安在经济实力、教育人才、金融业基础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优势,特别是在西北部大城市中,西安金融业的发展也面临众多的竞争。本文根据西安金融业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关于"一带一路"背景下西安金融业发展的建议。

张梦琪[5](2018)在《新时期基于都市区的西部大城市城乡空间治理研究——以呼和浩特市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以呼和浩特市为例,通过人口密度模型、城市辐射力模型等方法研究了西部大城市都市区化发展的特点,包括都市区化整体进程缓慢、人口都市区化滞后于产业都市区化等,并总结了其都市区化面临的生态安全隐患、城乡割裂、结构失衡、治理缺失等问题,从城乡空间治理的角度提出主动构建适合于西部大城市的都市区空间策略。

夏驰雨[6](2015)在《我国西部大城市公共交通服务质量研究》文中提出公共交通作为城市的重大基础设施,是一个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命脉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城市的城市发展水平和城市治理能力,随着我国西部地区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公民的出行范围也越来越宽广,出行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增加,选择公共交通作为出行方式的人口激增,使得城市公共交通的服务质量变得更加重要,在上下班时间,城市交通状况长期处于比较拥堵的状态,虽然城市规划建设的地铁轨道交通和公交线路总里程逐年增加,但是依旧不能很好的解决交通拥堵问题,造成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水平不高,市民乘车体验不佳。同时,面对互联网专车和传统出租车的激烈竞争,城市公共交通迫切需要高质量的公共交通服务,提供舒适和便捷的公共交通服务,改善城市居民的出行条件。因此,如何提高城市公共交通服务质量,改善城市居民的出行条件,成为目前城市公共交通管理部门的重要研究议题之一。根据对现实问题和已有研究的梳理,笔者提出了提升西部大城市公共交通服务质量的研究假设。选取成都市作为西部地区大城市的典型代表城市,首先走访了成都市公交公司和地铁集团,依据《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评价指标体系》中关于城市公共交通服务质量的技术指标,分析成都市公共交通服务质量的现状,基本得出了成都市公共交通服务的硬件发展水平。然后,设计了基于乘客的公共交通满意度和重要度调查问卷,通过乘客的乘车反馈,找到公共交通服务急需改进的地方,根据实地调研进行数据分析和加工,对西部大城市公共交通服务质量研究假设进行了论证,从而更有针对性的制定更好的西部地区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提升对策。最终评估西部大城市公共交通服务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且借鉴发达国家城市公共交通服务的经验,并结合西部地区的地域特征,提出了加强公共交通组织领导、建立公共交通协同治理机制、发展公共交通信息化服务体系、提升公共交通优先政策优先力度四大举措,致力于提升西部大城市公共交通服务质量,对西部大城市交通管理部门提供合理化建议,也希望能够为提升西部大城市公共交通的服务质量提供一些参考。

张梦琪[7](2015)在《呼和浩特都市区空间组织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城市区域化发展,我国大城市的都市区时代已经到来,由于地域差别,不同地区的都市区空间发展需因地制宜。呼和浩特是典型的西北城市,地广人稀,生态环境基础薄弱,随着城市空间向外围更广泛地区加速扩展及国家“一带一路”等区域宏观政策的推动,亟需转向以都市区形式为依托的城市-区域空间组织。同时,本文以呼和浩特都市区为研究对象,一定程度上可以反应部分西部大城市的都市区空间形成及发展特点。文章从四方面展开:第一部分通过文献调查及数理统计的方法对呼和浩特市域空间发展的特征与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城市空间的演变特征及人口、产业、交通、生态等城市功能要素的空间分布及变化特征,并总结了其空间发展的主要问题,即:中心城市难以支撑全域发展、快速发展地区区域统筹缺乏、现有空间治理手段乏力及资源瓶颈凸显,环境破坏加剧。第二部分结合第一部分的特征与问题研究,从呼和浩特城市发展的基础及都市区构建需求两个方面论述了为什么要构建呼和浩特都市区,并通过综合指标法及通勤距离法确定了呼和浩特都市区空间范围。第三部分对呼和浩特都市区空间形成与发展的动力机制进行了解析。其动力主要包括区域发展推动力、产业经济驱动力、城乡一体化协同力、基础设施投资带动力、资源环境双向力五个方面,并基于他组织理论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解析。第四部分探究了呼和浩特都市区空间组织及其实施路径。在前三部分特征与问题、范围界定、动力机制解析的基础上,通过类比国内外与呼和浩特相似地区的都市区空间结构模式,提出了组合式多中心模式,并据此从都市区空间结构、城镇体系组织、产业空间组织、生态空间组织、交通空间组织五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空间组织方法,最后提出了具体的实施路径。

谢晓玲,岳佳,朱霞[8](2013)在《区域协调发展背景下的兰州新区空间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区域协调发展的背景下讨论兰州新区空间发展的战略,通过分析兰州新区的建设背景,揭示城市空间发展的条件和约束,提出跨界交通网络衔接、区域产业体系优化、低碳生态系统示范、城乡公共服务提升等发展战略;结合城市空间规划,提出新区空间结构与组织方案,确立"两带双轴"的功能结构和"两区三廊"的生态格局;最后,提出对我国西部大城市而言,新区发展规划应在交通走廊、要素流动、空间组织三个层面实现对区域协调发展的网络化组织与示范作用.

马戎,马雪峰[9](2007)在《西部六城市流动人口调查综合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发展战略以来,在西部省区基础设施和许多行业的大量投资吸引了大量来自东部和邻近农村的流动人员。我国西部是少数族群聚居区,在发展过程中各民族之间存在相互协作的广阔空间,也存在发展机会和利益分配方面的相互竞争关系。为了调查和分析近年来西部的人口流动及其对当地族群关系的影响,我们在西部六个重要城市开展了流动人口的问卷调查。本文以这次问卷调查的数据为基础,系统地分析了西部大城市中流动人口的基本特征、就业状况、收入与消费情况以及他们与当地居民之间的交往。这些量化分析的研究成果,将便于我们进一步深入分析"西部大开发"过程中人口流动对当地经济建设、社会生活和族际交往所带来的影响。

袁菱[10](2006)在《试论城市的整合营销传播 ——以成都城市营销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世界一体化和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城市之间为争夺有限的资源和发展空间,展开了激烈的竞争。营销作为市场经济中的一项重要手段,成为提升城市竞争力的一种重要方式。诞生于西方的城市营销近年来在中国内地成为热门话题,许多城市纷纷把城市营销作为城市形象宣传的指导思想,进行了一系列的营销城市的活动。 在当今信息社会中,资讯发达,传播学研究深入到许多领域,为人们打开了一扇扇不同以往的感受之窗,让很多复杂的事物清晰呈现。对于城市的发展和竞争而言,同样需要传播学的观点和方法,展现战略的观点和沟通的智慧。由美国西北大学舒尔兹教授提出的整合营销传播是欧美90年代以消费者为导向的营销理念在传播宣传领域的具体体现。运用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分析城市营销现象,可以搭建一座沟通营销学和传播学的桥梁,让城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突显自己的特点,避免发展目标缺失、城市同质化程度高等问题。 成都,作为中国西部的大城市,人口最多省份的省会,历来十分重视城市宣传,也是较早开始实施城市营销的城市之一。近几年来,成都的城市营销经历了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过程,确立了城市营销的战略目标,并通过一系列异彩纷呈的城市营销活动打造城市品牌,使城市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把成都推到了全国城市营销的前沿。如果用传播学的专业眼光来看,成都的城市形象提升并不是一件偶然的事情,诸多城市营销活动也不是孤立的现象,城市发展遵循经济发展的规律,城市营销也体现营销发展的前沿——整合营销传播。

二、西部大城市的竞争力比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西部大城市的竞争力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乡村振兴背景下西部大城市郊区农业小镇规划策略研究——以西安市高新区灵沼街道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西部大城市郊区农业小镇的发展困境
    1.1 规划滞后,对自身优势认知不足
    1.2 产业发展落后,人口流失严重
        (1)农业生产水平落后,产业体系单一,市场竞争力较弱
        (2)大城市虹吸效应显着,人口外流严重,乡村出现凋敝
    1.3 设施配套不足,空间关系不合理
        (1)产业薄弱导致发展能力受限,进一步导致设施配套缺乏
        (2)镇乡空间缺乏整合,国土空间要素系统梳理不足。
    1.4 特色挖掘不足,品牌意识薄弱
2 乡村振兴背景下西部大城市郊区农业小镇规划策略构建
    2.1 优化国土格局,重塑宜居环境
        (1)对接国土空间规划,系统梳理环境要素,框定发展底线
        (2)完善生产生活配套,塑造便民宜居生活圈。
    2.2 凸显特色资源,完善产业体系
        (1)突出特色,强化品牌。
        (2)农业升级,链条拓展。
    2.3 挖掘优秀文化,培养内生动力
        (1)以当地文化为亮点,凸显乡村文化旅游特色。
        (2)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消除精神贫困,培养内生动力。
    2.4 创新体制机制,加强人才支持
        (1)创新治理机制
        (2)创新人才机制
3 灵沼街道发展规划实践
    3.1 灵沼街道区域概况
        3.1.1 产业上——农业基础深厚,但产业链条延伸不足
        3.1.2 文化上——文化特色突出,但文化资源开发较弱
        3.1.3 环境上——山水特色明显,但生态优势未充分发挥
        3.1.4 配套上——建设水平落后,设施配套有待提高
    3.2 规划应对策略
        3.2.1 发展模式——空间框定,分类振兴
        3.2.2 产业体系——农业为基,三产联动
        3.2.3 文化内涵——扩充内涵,打造品牌
        3.2.4 设施配套——基础强化,旅游提升
        3.2.5 机制创新——创新体制,组织护航
4 结论

(2)中国西部大城市开发区企业投资决策的驱动因素——以成都、西安高新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研究区域、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1 研究区域
    1.2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2 指标选取与维度构建
    2.1 指标选取与描述统计
    2.2 维度构建与重要性评价
3 企业异质性与投资决策驱动因素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3)转型期企业空间动态、园区发展与城市空间重构研究 ——以西安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的园区发展
        1.1.2 产业转移背景下西部城市发展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4.1 研究方法
        1.4.2 数据来源
    1.5 研究区选择与概况
        1.5.1 研究区的选择
        1.5.2 西安市的概况
        1.5.3 西安市园区的概况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进展
    2.1 理论基础
        2.1.1 企业空间动态相关理论
        2.1.2 园区发展相关理论
        2.1.3 城市空间重构相关理论
    2.2 研究综述
        2.2.1 企业空间动态与城市空间重构的关系研究
        2.2.2 园区发展与城市空间重构的关系研究
第三章 企业空间动态、园区发展与城市空间重构模式
    3.1 作用主体
        3.1.1 企业
        3.1.2 园区
        3.1.3 城市
    3.2 企业空间动态与园区发展模式
        3.2.1 企业空间动态模式
        3.2.2 园区发展模式
        3.2.3 园区效应
    3.3 企业空间动态与城市空间重构模式
        3.3.1 企业空间动态与制造业空间重构的影响机制
        3.3.2 企业空间动态对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的影响
        3.3.3 企业空间动态对城市空间结构变迁的影响
    3.4 园区发展与城市空间重构模式
        3.4.1 园区发展对城市空间重构的影响机制
        3.4.2 园区发展对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
        3.4.3 园区发展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
第四章 西安市空间演化过程分析
    4.1 西安市空间扩张分析
        4.1.1 城市扩张方向
        4.1.2 城市空间扩张强度
    4.2 制造业空间演化分析
        4.2.1 制造业空间分布特征
        4.2.2 制造业空间演化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西安市制造业空间动态对城市空间重构的影响
    5.1 企业退出特征
        5.1.1 退出企业空间特征
        5.1.2 分行业退出企业特征
    5.2 企业进入特征
        5.2.1 进入企业空间特征
        5.2.2 分行业进入企业特征
    5.3 企业空间动态与城市空间重构的机制分析
        5.3.1 企业空间动态与制造业空间演化模式
        5.3.2 企业空间动态对制造业空间演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西安市园区发展对城市空间重构的影响
    6.1 西安市园区发展对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影响
        6.1.1 园区空间扩张及对城市空间扩张的贡献
        6.1.3 园区发展对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
    6.2 西安市园区发展与城市空间结构演变
        6.2.1 工业园区化
        6.2.2 城市次中心培育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4)“一带一路”背景下西安金融业发展的SWOT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西安金融业发展的SWOT的分析
    1.优势
        (1) 西安高校众多, 人才充足。
        (2) 西安2018落户政策革新, 吸引大量人口迁入西安。
        (3) 西安交通发达且地理位置处在全国中心, 交通便捷。
        (4) 西安历史悠久, 文化产业发达。
    2.劣势
        (1) 西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仍有待提升。
        (2) 西安金融产业不够发达。
        (3) 西安当地政府部分机关工作效率质量有待提升。
    3.机会
        (1)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 西安作为整个战略的起点, 国际知名度会取得提升。
        (2) “一带一路”背景下, 会带动更多政府新政策的提出, 西安受其协助, 在发展中会获得更强大的动力。
        (3) 关中其他城市近几年取得较大发展, 带动西安整体实力提升。
    4.威胁
        (1)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 随着西安知名度和开放程度的提升, 政府对企业的管理能力需要经得住检验。
        (2) 其他西部大城市会与西安竞争, 对西安有所威胁。
三、竞争力分析
    1.整体经济实力方面
    2.教育实力方面
    3.金融业实力分析
四、对策与建议
    1.出台有利于金融产业发展的政策, 注重发展金融产业配套设施。
    2.利用西安教育实力强这一优势, 大力培养人才, 并且改善对优秀人才的政策。
    3.在“一带一路”背景下, 坚持发展实体产业, 提升其实力。

(6)我国西部大城市公共交通服务质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问题的提出
    1.3 相关文献综述
        1.3.1 国外文献研究综述
        1.3.2 国内文献研究综述
        1.3.3 文献研究评述
    1.4 研究的假设
    1.5 研究思路与方法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核心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概述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大城市的概念界定
        2.1.2 城市公共交通服务质量的内涵与界定
    2.2 理论基础概述
        2.2.1 新公共服务理论
        2.2.2 协同治理理论
    2.3 新公共服务理论和协同治理理论对公共交通服务质量提升的启示
        2.3.1 公共交通必须体现公共服务精神
        2.3.2 公共交通必须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2.3.3 公共交通必须体现规划的战略性
第三章 我国西部大城市公共交通服务质量的调查研究设计
    3.1 我国西部大城市公共交通服务的发展现状描述
    3.2 调查对象的选择——成都市的引入
        3.2.1 成都市公共交通服务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分析
        3.2.2 成都市公共交通现状
        3.2.3 成都市公共交通服务质量的技术指标分析
    3.3 成都市公共交通服务质量问卷调查
        3.3.1 成都市公共交通服务质量问卷的设计
        3.3.2 成都市公共交通服务质量问卷发放的安排
        3.3.3 成都市公共交通服务质量调查数据的基本构成
        3.3.4 成都市公共交通服务质量调查的总体评价
    3.4 成都市公共交通服务质量调查研究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3.4.1 成都市公共交通服务质量调查研究的信度分析
        3.4.2 成都市公共交通服务质量调查研究的效度分析
第四章 成都市公共交通服务调查结果及其分析
    4.1 成都市公共交通服务面临的问题
        4.1.1 公共交通管理部门协调配合机制不健全
        4.1.2 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和公共交通路网规划失衡
        4.1.3 公共交通运营管理和运营模式滞后
        4.1.4 公共交通管理制度规范不健全
    4.2 成都市公共交通服务问题的原因分析
        4.2.1 城市公共交通管理整体性治理职能协调不顺
        4.2.2 城市公共交通智能化管理缺失
        4.2.3 城市公共交通运营的社会服务职能缺位
        4.2.4 城市公共交通管理政策具不稳定性
第五章 提升西部大城市公共交通服务质量的对策建议
    5.1 加强大城市公共交通管理部门的组织领导
        5.1.1 加强大城市公共交通管理部门的组织领导的合理性分析
        5.1.2 加强大城市公共交通管理部门的组织领导的可行性分析
        5.1.3 加强大城市公共交通管理部门组织领导的具体措施
        5.1.3.1 成立专门的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研究机构
        5.1.3.2 设置专业的城市公共交通信息发布平台
        5.1.3.3 推进城市区县公共交通企业改革
    5.2 完善大城市公共交通协同治理机制
        5.2.1 完善大城市公共交通协同治理机制的合理性分析
        5.2.2 完善大城市公共交通协同机制的可行性分析
        5.2.3 完善大城市公共交通协同机制的具体措施
        5.2.3.1 推行公共交通各部门跨部门协同机制
        5.2.3.2 实施公共交通票价跨行政区域统一机制
        5.2.3.3 优化公共交通线路规划跨企业协调机制
    5.3 建立大城市公共交通信息化服务体系
        5.3.1 建立大城市公共交通信息化服务体系的合理性分析
        5.3.2 建立大城市公共交通信息化服务体系的可行性分析
        5.3.3 建立大城市公共交通信息化服务体系的具体举措
        5.3.3.1 注重公共交通服务信息化的制度建设
        5.3.3.2 实现公共交通线路运营管理信息化
        5.3.3.3 实现公共交通应急管理服务信息化
    5.4 加大公共交通优先政策力度
        5.4.1 加大公共交通优先政策力度的合理性分析
        5.4.2 加大公共交通优先政策力度的可行性分析
        5.4.3 加大公共交通优先政策力度的具体措施
        5.4.3.1 树立公共交通先行的出行理念
        5.4.3.2 完善公共交通的财政税收优先政策
        5.4.3.3 加大公共交通的路权优先措施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附件1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 2
附件2成都市公交公司回复资料

(7)呼和浩特都市区空间组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大城市区域化日益明显,中心城市外围地区亟待发展
        1.1.2 大城市进入“都市区”时代,分地域都市区空间有待研究
        1.1.3 呼和浩特城市整体竞争力不足,中心城市亟待做大做强
        1.1.4 呼和浩特城市空间进入快速扩张时期,亟待区域统筹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相关概念界定
        1.3.1 都市区及其相关概念辨析
        1.3.2 城市空间功能要素
        1.3.3 空间组织与都市区空间组织
    1.4 研究内容和框架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框架
    1.5 研究方法
2 国内外相关理论及研究综述
    2.1 城市空间组织及其相关理论
        2.1.1 城市空间组织的层次划分
        2.1.2 城市空间组织的相关理论
    2.2 国内外都市区空间组织相关研究
        2.2.1 国外都市区空间组织相关研究
        2.2.2 国内都市区空间组织相关研究
    2.3 国内外都市区相关实践案例研究
        2.3.1 东京都市区
        2.3.2 兰斯塔德都市区
        2.3.3 长沙都市区
        2.3.4 武汉都市发展区
    2.4 研究述评
3 呼和浩特市空间发展特征与问题分析
    3.1 城市空间发展演变历程
        3.1.1 城址初建及中心城区拓展历程
        3.1.2 首府形成及市域扩展历程
    3.2 城市功能要素空间分布及变化特征
        3.2.1 人口空间分布变化特征
        3.2.2 产业空间分布特征
        3.2.3 交通与重大基础设施空间分布特征
        3.2.4 土地及生态资源空间特征
    3.3 城市空间发展的现状问题
        3.3.1 中心城市难以支撑全域发展
        3.3.2 快速发展地区空间统筹缺乏
        3.3.3 现有空间治理手段乏力
        3.3.4 资源瓶颈凸显,环境破坏加剧
    3.4 本章小结
4 呼和浩特都市区构建
    4.1 呼和浩特都市区构建的必要性分析
        4.1.1 都市区的构建基础——城市发展阶段判断
        4.1.2 都市区构建的现实需求——区域治理需求分析
    4.2 呼和浩特都市区空间范围界定
        4.2.1 呼和浩特都市区的界定原则
        4.2.2 呼和浩特都市区范围确定
    4.3 本章小结
5 呼和浩特都市区空间发展动力机制分析
    5.1 宏观政策推动力
        5.1.1 区域层面宏观发展规划的推动力
        5.1.2 市域层面行政区划调整的整合力
    5.2 产业经济驱动力
        5.2.1 区域产业转移的推动力
        5.2.2 行政区经济主导下产业集聚力
    5.3 城乡一体化协同力
        5.3.1 旗县乡村城镇化拉力
        5.3.2 中心城市郊区化推力
    5.4 基础设施投资带动力
        5.4.1 高速交通网络影响下城市功能向外围地区的扩张力
        5.4.2 重大基础设施布局的拉动力
    5.5 资源环境双向力
        5.5.1 资源优势下的创新驱动力
        5.5.2 生态基础限制下的转型动力
    5.6 基于城市空间他组织的动力机制分析
        5.6.1 基于他组织理论的动力机制分析框架
        5.6.2 呼市都市区发展动力的作用机制分析
    5.7 本章小结
6 呼和浩特都市区空间组织及实施路径
    6.1 呼和浩特都市区空间结构模式选择
        6.1.1 呼和浩特都市区现状空间结构模式
        6.1.2 几种都市区空间结构模式比较
        6.1.3 呼和浩特都市区空间结构模式选择
    6.2 呼和浩特都市区空间组织
        6.2.1 呼和浩特都市区空间结构
        6.2.2 呼和浩特都市区城镇体系组织
        6.2.3 呼和浩特都市区产业空间组织
        6.2.4 呼和浩特都市区生态空间组织
        6.2.5 呼和浩特都市区交通空间组织
    6.3 呼和浩特都市区空间组织实施路径
        6.3.1 建立多层次的都市区协调机制
        6.3.2 形成规划引领的都市区空间管控
        6.3.3 确立城乡并重、环保优先的都市区发展思路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论文创新点
    7.3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8)区域协调发展背景下的兰州新区空间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区域协调发展理论与兰州新区开发
2 兰州新区的城市空间发展背景
    2.1 区位特征
    2.2 交通条件
    2.3 用地条件
    2.4 生态约束
3 发展思路与战略
    3.1 跨界交通走廊衔接战略
    3.2 生态走廊网络建设战略
    3.3 产业要素布局优化战略
    3.4 城乡公共服务提升战略
4 城市空间结构与组织
    4.1“两带双轴”的功能结构
    4.2“两区三廊”的生态格局
5 结论

(9)西部六城市流动人口调查综合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一、西部地区劳动力的主要特点
    1.西部各省区劳动力 (特别是少数民族劳动力) 集中于农牧业
    2.西部省区各民族劳动力的受教育水平参差不齐
    3.西部各省区的非农业劳动力集中在国有企事业单位
    4.西部各省区与东部相比在资源、收入和城镇就业方面的差距
    5.西部各省区与沿海省区人口跨地域流动性的比较
二、当前中国的流动人口
三、项目设计及调查方法
四、六城市流动人口的基本特征
    (一) 性别比例
    (二) 年龄结构
    (三) 民族构成
    (四) 宗教信仰
    (五) 受教育程度
    (六) 婚姻状况
五、六城市流动人口的迁移特征与居住状况
    (一) 迁出地
    (二) 迁入时间
    (三) 居住情况
六、六城市流动人口的就业与收入
    (一) 流动人口从事的职业
    (二) 职业结构中的民族差异
    (三) 收入与支出
    (四) 各民族流动人口收入比较
七、六城市流动人口的社会交往与族际关系
    (一) 流动人口与本地人的关系
    (二) 民族关系
    (三) 民族之间的社会交往
    (四) 流动人口中的族际通婚
    (五) 流动人口对政府管理工作的评价
八、总结:流动人口与民族关系

(10)试论城市的整合营销传播 ——以成都城市营销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1. 导论
1.1 选题原因、背景
1.2 相关研究综述
1.3 研究价值 2. 城市与城市营销
2.1 城市
    2.1.1 城市的历史
    2.1.2 成都的城市历史
2.2 城市营销
    2.2.1 城市营销的实践
    2.2.2 城市营销理论
    2.2.3 城市营销的五大问题 3. 整合营销传播
3.1 整合营销传播理论
    3.1.1 以消费者为重心的营销传播新概念
    3.1.2 整合营销传播的企划模式
3.2 城市的整合营销传播之路 4. 成都城市营销的整合营销传播分析
4.1 营销战略篇
    4.1.1 城市顾客(目标市场)分析
    
4.1.1.1 城市顾客分析之观光旅游者
    
4.1.1.2 城市顾客分析之居住生活者
    
4.1.1.3 城市顾客分析之企业投资者
    
4.1.1.4 城市顾客分析之人才就业者
    4.1.2 城市品牌与定位
    
4.1.2.1 城市品牌
    
4.1.2.2 城市定位
    4.1.3 城市竞争战略
    
4.1.3.1 城市竞争的SWOT分析
    
4.1.3.2 城市竞争战略的选择
4.2 营销战术篇
    4.2.1 城市产品与销售主张
    4.2.2 城市市场推广
    
4.2.2.1 推广方式一—形象广告
    
4.2.2.2 推广方式二—活动行销
    
4.2.2.3 推广方式三—公关活动
    
4.2.2.4 推广方式四—人员推广
4.3 成都进行城市整合营销传播应排除的障碍
    4.3.1 设置专门机构,重视传播的功能
    4.3.2 以消费者为导向,建立由外到内的营销模式
    4.3.3 城市整合营销传播的品牌意识与品牌管理 5.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致谢

四、西部大城市的竞争力比较(论文参考文献)

  • [1]乡村振兴背景下西部大城市郊区农业小镇规划策略研究——以西安市高新区灵沼街道为例[A]. 赵凯旭,石兆杰,张锋,李龙涛. 面向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治理——202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8小城镇规划), 2021
  • [2]中国西部大城市开发区企业投资决策的驱动因素——以成都、西安高新区为例[J]. 李建新,杨永春,梁曼.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21(01)
  • [3]转型期企业空间动态、园区发展与城市空间重构研究 ——以西安市为例[D]. 李恩龙. 兰州大学, 2020(01)
  • [4]“一带一路”背景下西安金融业发展的SWOT的分析[J]. 向家葆. 全国流通经济, 2019(04)
  • [5]新时期基于都市区的西部大城市城乡空间治理研究——以呼和浩特市为例[A]. 张梦琪. 共享与品质——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6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 2018
  • [6]我国西部大城市公共交通服务质量研究[D]. 夏驰雨. 电子科技大学, 2015(07)
  • [7]呼和浩特都市区空间组织研究[D]. 张梦琪. 华中科技大学, 2015(05)
  • [8]区域协调发展背景下的兰州新区空间发展研究[J]. 谢晓玲,岳佳,朱霞. 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13(04)
  • [9]西部六城市流动人口调查综合报告[J]. 马戎,马雪峰. 西北民族研究, 2007(03)
  • [10]试论城市的整合营销传播 ——以成都城市营销为例[D]. 袁菱. 四川大学, 2006(03)

标签:;  ;  ;  ;  ;  

比较西部大城市的竞争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