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敦煌史料与徽州史料开发利用研讨会在兰州召开

第二届敦煌史料与徽州史料开发利用研讨会在兰州召开

一、第二届敦煌历史档案与徽州历史档案开发利用研讨会在兰州召开(论文文献综述)

牟雅娜[1](2020)在《从档案视角浅谈敦煌遗书的档案价值及其挖掘利用途径》文中指出敦煌遗书是弥足珍贵的档案文献。目前鲜有学者从档案学的角度去看待敦煌遗书并发掘其所蕴含的档案价值。本文从档案视角出发,浅要分析敦煌遗书所具备的档案属性及档案价值,并就其信息资源库构建、"丝路文化记忆"打造等价值挖掘利用途径作简要探讨。

张燕[2](2020)在《新媒体时代档案记忆再生产转型研究》文中提出档案与记忆共生相长,恒久绵长。“社会记忆”现已成为学界共所关注的重要问题域。社会记忆再生产属于一种普遍性社会现象,档案领域为其重要领域和典型场域。档案记忆再生产研究是近几年档案学界出现的新课题,以探索档案记忆再生产内在机制、参与社会再生产发展规律为问题导向。本文引入档案记忆再生产这一新的研究视角,汲取档案学、信息科学、社会学、历史学、传播学、哲学等多学科的理论营养,综合运用档案记忆理论、社会记忆理论、社会再生产理论、媒介传播理论等,从档案、人与社会的本质关系出发,深入阐释档案记忆再生产的内涵实质、运作过程与作用机理,从学理上就其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进行抽象与分析,并以变革中的新媒体时代为研究背景与分析语境,探讨档案记忆再生产的转型发展与推进机制。本研究采用“档案记忆再生产”这一新范畴统摄多方面的档案实践,进一步提炼其概念、要素、结构、性质、功能、运行机理等,初步构建档案记忆再生产的理论分析框架。档案记忆表现为从中介切入的“刻写”的社会记忆形态。档案记忆再生产是行为、过程与结果的统一,融文本形式、内容、意义再生产于一体,经由生成、加工到消费的往复更新过程,实现档案记忆的累积、更新、展演、传播与共享。作为一项典型的记忆实践活动,档案记忆再生产以记忆传承、社会治理、文化认同三大社会功能的发挥,作用于整体社会记忆再生产和人类社会再生产。借鉴文件连续体模式,本文构建了档案记忆再生产参与社会记忆再生产的“太极图”式运行机理模型,将既往受忽视的媒体要素纳入其中,从档案记忆社会化、社会记忆档案化两个维度突出加工性和往复更新性。结合实践考察,本研究探析档案记忆再生产的历史演变、影响因素,以及新媒体时代的社会情境变化。档案记忆再生产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各个时空,从古至今呈现出由封闭、分散、单一走向开放、系统、多元的演变轨迹。档案记忆再生产受档案记忆系统内外多重因素影响,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媒介技术等外部因素,以及档案记忆再生产主体、档案记忆制度、档案记忆资源等内部因素。步入快速演进的新媒体时代,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已深度嵌入社会结构,社会转型、国家治理、文化消费、媒体融合等社会情境的变化共同推动档案记忆再生产转型发展。聚焦具体环节,本文深入解析档案记忆再生产在生成、加工、消费三方面的变化。档案记忆生成环境从传统、单一、单向度转向电子环境、竞争记忆场域和交互语境;生成主体从官方、精英走向民间、大众;生成对象从传统形态记忆转向数字记忆,并扩展到新媒体档案记忆、个体档案记忆。档案记忆加工目的趋向意义再生产,从注重史学研究到追求共享记忆;加工形态由文本到可视化,并以空间记忆和影像记忆为代表;加工方式转向数字化、叙事化、创意化、融合化。档案记忆消费主体由传统用户到数字消费者;消费对象从内容到注重情感、认同、价值等的意义消费,并成为档案记忆资本化消费的主要内容;消费方式转向数字化、个性化、品牌化、休闲化,消费途径趋向在线获取。本研究提炼概括新媒体时代档案记忆再生产转型的总体特征,探究这一转型对整体社会记忆建构的影响,进而提出相应的实践推进机制。新媒体时代档案记忆再生产在路径、取向、内容、方式、范围五方面,由单向性、生产性、凝固性、单一性、区域性转向多元化、消费性、流动化、融合化、全球化。档案记忆再生产转型对整体社会记忆建构将产生多重影响,包括数字记忆迈向智能、媒体记忆加速融合、共享记忆趋向反思、社会记忆竞争加剧、社会记忆遗忘凸显。档案部门可从档案记忆再生产的主旨、主体、客体、中介、关系等维度,实施价值引导、协同参与、消费者培育、多维叙事、媒体融合和伦理约束等六大机制,提升档案记忆再生产转型能级,促进社会记忆及整个社会再生产。研究档案记忆再生产转型蕴涵理论研究对实践的深度关切。当下媒体融合浪潮方兴未艾,对档案领域将持续产生重大影响。媒体不仅作为记忆中介,更作为重要的记忆机制作用于档案记忆再生产。本文将档案和档案工作视作一种社会建制,统摄于档案记忆再生产的论域,对新媒体时代档案实践活动的热点问题予以回应,从理论层面进行抽象与建构,在丰富档案记忆理论研究的同时,对新媒体时代档案工作转型发展具有现实启发意义。

闵桃[3](2020)在《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研究》文中指出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是与世界记忆工程对接的国家工程,是对档案文献遗产进行认定、管理、保护和开发的系列计划和措施。2000年,受世界记忆工程和国内档案文献遗产保护工作影响,在国家档案局牵头组织下,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正式启动。至2018年,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已选出四批142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成功申报12项《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和13项《世界记忆名录》,构筑起了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体系。工程为档案文献遗产走出国门、面向世界提供了途径和平台,促进了档案文献遗产工作的发展,并有意识地发掘档案文献遗产内涵及价值,塑造文化品牌,增强了档案文献遗产的文化影响力。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的启动,引发社会对档案文献遗产的广泛关注,有关档案文献遗产的研究不断涌现,但直接以工程为研究对象的成果较少,且工程开展近二十年,有必要进行一定的梳理,为即将开展的工程新阶段做准备。故本文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建设为题,梳理分析遗产工程过去近二十年的实践活动。本文共有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的时代背景。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的启动既是中国档案文献遗产保护工作深入发展的要求,又是世界记忆工程全面实施的体现。第二部分是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的实践活动。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围绕档案文献遗产的确定、保护与利用开展工作,建立起了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体系即中国档案文献遗产的认证体系,组织了相关的整理研究项目和宣传、出版、文艺创作等开发利用活动,来保护和传承中国档案文献遗产。第三部分是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实践活动的分析与展望。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的启动为档案文献遗产的保护开发提供了平台,促进遗产保护工作的发展,增强了档案文献遗产的文化影响力,但在实践中也出现了定位偏差、组织建设不足、活动内容不平衡等问题,需从工程定位、组织功能、发展规划、合作交流、信息化建设等方面进行加强。

本刊编辑部,黄维忠,玉珍,央宗[4](2018)在《《中国藏学》30年(1988-2018)大事记》文中研究指明《中国藏学》是由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主办、《中国藏学》杂志社编辑出版的社科类学术期刊,汉藏文版均于1988年正式创刊,季刊。英文版创刊于2003年,半年刊。截至2018年底,本刊共刊发文章(含学术动态与信息、综述、书评、书目索引等)近6000篇,其中《中国藏学》3000余篇,《中国藏学》(藏文版)

张启安[5](2018)在《不尽的档案情愫》文中研究表明根据甘肃档案工作的现实需要,1998年开考了全省档案学专业(独立本科段),采取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国家考试的形式,在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西北民族学院举办档案专业大专班培养档案人才。省档案学会开展了省内外档案学术交流,组织了多次档案学优秀成果评奖活动。

李雪云,饶圆[6](2016)在《新时期徽州历史档案开发路径探析》文中研究表明在分析当前徽州历史档案保护现状的基础上,探索新时期徽州历史档案开发的新路径,重点阐述了徽州历史档案数字化的业务外包模式以及徽州历史文化特色数据库的建设。同时指出了在新时期徽州历史档案开发所需要注意的问题和可能采取的对策。

晏周[7](2014)在《档案资源的瑰宝 传统文化的精华——敦煌历史档案价值浅析》文中研究指明敦煌历史档案是20世纪发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两大地方历史档案之一,其发现被列入中国历史文化的五大发现。本文简要剖析了敦煌历史档案的学术价值、史料价值和经济价值,证明了敦煌历史档案不愧为档案资源的瑰宝和传统文化的精华。

陈琳[8](2014)在《档案馆与地域文化建设》文中认为档案馆在地域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章主要探讨了安徽各省级档案馆在参与徽州文化建设中的一些实际行动以及该如何更好地参与地域文化建设。

张蓓[9](2014)在《徽州文书档案开发利用研究》文中指出徽州文书档案的发现被称作是继殷墟甲骨、居延汉简、敦煌经卷、明清内阁档案之后20世纪中国历史文化“第五大发现”。徽州文书档案是指历史上徽州人在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宗教、民俗等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原始记录。它真实的反映了封建社会后期徽州的社会实态,是古徽州人留给我们的优秀历史文化遗产。它不仅是研究徽州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也是研究中国传统社会后期历史不可或缺的资料,因此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同时,徽州文书档案又因其不可再生性,从而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因此,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展开对徽州文书档案的开发利用工作都具有积极意义。徽州文书档案的开发利用是指在对徽州文书档案进行整理挖掘并对徽州文书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整合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方式提供徽州文书档案的利用服务,以实现徽州文书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传播。经过近八十年的历程,徽州文书档案的开发利用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仍存在着不少问题与不足,集中表现为目前徽州文书档案开发利用工作的滞后性与局限性。研究徽州文书档案的开发利用问题对推动徽州文书档案管理利用工作的深入开展、徽学以至我国整个学术研究的发展、徽州地区社会经济尤其旅游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本文旨在探讨四个重要问题,一是介绍徽州文书档案及其开发利用的意义,使人们了解徽州文书档案并认识到对其开发利用的必要性;二是总结徽州文书档案开发利用取得的成果;三是归纳分析徽州文书档案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四是提出推进徽州文书档案开发利用工作的若干对策。基于以上目的,本文的第一部分绪论介绍了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主要内容、研究思路和方法、创新点,并对徽州文书档案开发利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简要的文献综述。第二部分系统介绍了徽州文书档案的产生、遗存与发现、徽州文书档案在国内外的分布状况、徽州文书档案的特点以及徽州文书档案开发利用的意义,为后文的分析和探讨作铺垫。第三部分论述了徽州文书档案开发利用经历的三个阶段,并对其取得成果做了总结。第四部分提出了目前徽州文书档案开发利用中仍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第五部分是针对提出的问题和不足给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本文以“徽州文书档案开发利用”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梳理七十余年来徽州文书档案开发利用的发展历程来总结其经验成果,发现其问题和不足,并针对这些问题和不足就如何加强徽州文书档案的开发公布和有效利用进行思考,最后提出一些具有普适意义又有操作性的建议,以使我们更好的了解我国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徽州文书档案,为徽州文书档案开发利用工作的展开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刘丽,胡槿,杜华[10](2008)在《2007年中国近代史论着目录》文中提出

二、第二届敦煌历史档案与徽州历史档案开发利用研讨会在兰州召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第二届敦煌历史档案与徽州历史档案开发利用研讨会在兰州召开(论文提纲范文)

(1)从档案视角浅谈敦煌遗书的档案价值及其挖掘利用途径(论文提纲范文)

1 档案学界对敦煌遗书的关注及研究
2 敦煌遗书的档案属性及档案价值
    2.1 敦煌遗书的档案属性
        2.1.1 原始记录性
        2.1.2 真实性
        2.1.3 信息性与知识性
    2.2 敦煌遗书的档案价值
3 敦煌遗书的档案价值挖掘利用途径
    3.1 继续走好传统开发利用途径并从中获取价值挖掘的思路和方向
    3.2 借鉴“数字敦煌工程”发展经验,同时依托国际敦煌项目(International Dunhuang Project,IDP),打造敦煌遗书档案信息资源库。
    3.3 树立“大档案”观念,联合各学科共同挖掘敦煌遗书内在价值
    3.4 从档案记忆观出发,围绕敦煌遗书构建丝路文化记忆并进行档案记忆再生产

(2)新媒体时代档案记忆再生产转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主要概念与理论基础
        1.2.1 主要概念
        1.2.2 理论基础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社会记忆再生产研究述评
        2.1.1 国外社会记忆再生产研究述评
        2.1.2 国内社会记忆再生产研究述评
    2.2 数字记忆再生产研究述评
        2.2.1 国外数字记忆再生产研究述评
        2.2.2 国内数字记忆再生产研究述评
    2.3 档案记忆再生产研究述评
        2.3.1 国外档案记忆再生产研究述评
        2.3.2 国内档案记忆再生产研究述评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档案记忆再生产的理论阐释
    3.1 档案记忆再生产的内涵
        3.1.1 档案记忆再生产的双重维度
        3.1.2 档案记忆再生产的实践表现
        3.1.3 档案记忆再生产的比较分析
    3.2 档案记忆再生产的结构
        3.2.1 档案记忆再生产之形式、内容与意义
        3.2.2 档案记忆再生产之主体、客体与关系
        3.2.3 档案记忆再生产之生成、加工与消费
    3.3 档案记忆再生产的性质与功能
        3.3.1 档案记忆再生产的实践性质
        3.3.2 档案记忆再生产的社会功能
    3.4 档案记忆再生产的运行机理
        3.4.1 文件连续体模式的启示
        3.4.2“太极图”式运行机理模型构建
        3.4.3“太极图”式运行机理模型内涵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档案记忆再生产的历史演变与转型情境
    4.1 档案记忆再生产的历史演变
        4.1.1 古代档案记忆再生产
        4.1.2 近代档案记忆再生产
        4.1.3 现代档案记忆再生产
        4.1.4 档案记忆再生产的演变轨迹
    4.2 档案记忆再生产的影响因素
        4.2.1 档案记忆系统外部环境因素
        4.2.2 档案记忆系统内部构成因素
        4.2.3 档案记忆再生产影响因素的综合作用
    4.3 新媒体时代档案记忆再生产的社会情境
        4.3.1 新媒体时代社会转型的发展
        4.3.2 新媒体时代国家治理的转变
        4.3.3 新媒体时代文化消费的兴起
        4.3.4 新媒体时代媒体融合的变革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新媒体时代档案记忆再生产之生成转型
    5.1 档案记忆生成与社会记忆再生产
        5.1.1 档案记忆生成的内容与方式
        5.1.2 档案记忆生成的记忆再生产性质
        5.1.3 档案记忆生成的记忆再生产功能
    5.2 档案记忆生成环境的转变
        5.2.1 从传统环境到电子环境
        5.2.2 从单一场域到竞争记忆场域
        5.2.3 从单向语境到交互语境
    5.3 档案记忆生成主体的转变
        5.3.1 从官方走向民间
        5.3.2 从精英走向大众
    5.4 档案记忆生成对象的转变
        5.4.1 从传统记忆到数字记忆
        5.4.2 新媒体档案记忆的兴起
        5.4.3 个体档案记忆的显现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新媒体时代档案记忆再生产之加工转型
    6.1 档案记忆加工与社会记忆再生产
        6.1.1 档案记忆加工的内容与类型
        6.1.2 档案记忆加工的记忆再生产性质
        6.1.3 档案记忆加工的记忆再生产功能
    6.2 档案记忆加工目的的转变
        6.2.1 传统史学研究的记忆转向
        6.2.2 从公共记忆到共享记忆
    6.3 档案记忆加工主体的转变
        6.3.1 档案记忆加工主体的社会化
        6.3.2 档案记忆加工主体的协同化
    6.4 档案记忆加工形态的转变
        6.4.1 档案记忆加工的视觉化转向
        6.4.2 档案记忆加工之影像生产
        6.4.3 档案记忆加工之空间生产
    6.5 档案记忆加工方式的转变
        6.5.1 档案记忆加工的数字化
        6.5.2 档案记忆加工的叙事化
        6.5.3 档案记忆加工的创意化
        6.5.4 档案记忆加工的融合化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新媒体时代档案记忆再生产之消费转型
    7.1 档案记忆消费与社会记忆再生产
        7.1.1 档案记忆消费的过程与特点
        7.1.2 档案记忆消费的记忆再生产性质
        7.1.3 档案记忆消费的记忆再生产功能
    7.2 档案记忆消费主体的转变
        7.2.1 从传统档案用户到数字消费者
        7.2.2 档案记忆消费者与生产者的融合
    7.3 档案记忆消费对象的转变
        7.3.1 从档案记忆资源到记忆资本
        7.3.2 档案记忆资本化消费的新动向
        7.3.3 档案记忆资本化消费的边界
    7.4 档案记忆消费方式与途径的转变
        7.4.1 档案记忆的数字化消费成为基本方式
        7.4.2 档案记忆的个性化消费成为重要方式
        7.4.3 档案记忆的品牌化消费成为优选方式
        7.4.4 档案记忆的休闲化消费成为新兴方式
        7.4.5 档案记忆的在线消费成为主要途径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新媒体时代档案记忆再生产的转型影响与推进机制
    8.1 新媒体时代档案记忆再生产转型的总体特征
        8.1.1 档案记忆再生产路径:单向性转向多元化
        8.1.2 档案记忆再生产取向:生产性转向消费性
        8.1.3 档案记忆再生产内容:凝固性转向流动化
        8.1.4 档案记忆再生产方式:单一性转向融合化
        8.1.5 档案记忆再生产范围:区域性转向全球化
    8.2 档案记忆再生产转型对社会记忆建构的影响
        8.2.1 数字记忆迈向智能
        8.2.2 媒体记忆加速融合
        8.2.3 共享记忆趋向理解
        8.2.4 社会记忆竞争加剧
        8.2.5 记忆遗忘冲突凸显
    8.3 新媒体时代档案记忆再生产转型的推进机制
        8.3.1 面向主旨的价值引导机制
        8.3.2 面向生成、加工主体的协同参与机制
        8.3.3 面向消费主体的消费者培育机制
        8.3.4 面向客体的多维叙事机制
        8.3.5 面向方式的媒体融合机制
        8.3.6 面向关系的伦理约束机制
    8.4 本章小结
第九章 结语
    9.1 研究结论
    9.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作的项目
致谢

(3)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言
    一、选题依据
    二、概念解析
    三、学术回顾
    四、研究思路
    五、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缘起
    第一节 中国档案文献遗产保护的传统
        一、中国古代的档案文献保护措施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档案文献保护工作
        三、改革开放后的国家重点档案保护工程
    第二节 世界记忆工程的推动
        一、世界记忆工程概况
        二、世界记忆工程影响
第二章 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实践
    第一节 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概况
        一、发展历程
        二、工程组织
        三、工程任务
    第二节 档案文献遗产名录体系的构筑
        一、《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的评选
        二、多层级档案文献遗产名录体系的形成
    第三节 中国档案文献遗产保护与利用探索
        一、整理研究
        二、宣传展览
        三、出版发行
        四、文艺创作及品牌塑造
第三章 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影响与展望
    第一节 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影响
        一、档案文献遗产保护的新平台
        二、档案文献遗产保护工作的发展
        三、档案文献遗产文化影响力的增强
    第二节 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缺憾与展望
        一、工程缺憾
        二、工程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6)新时期徽州历史档案开发路径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徽州历史档案保存现状
二、新时期徽州历史档案开发的路径
    1. 加大征集力度,丰富馆藏资源。
    2. 保护是利用的前提,利用是保护的目的。
    3. 以高校为依托,建立徽州历史档案数据库。
    4. 借助新媒体,构建面向大众的徽文化。
三、需要注意的问题
    1. 徽州历史档案的征集。
    2. 徽州历史档案数字化业务外包模式。
    3. 徽州历史文化特色数据库。
    4. 综合利用优势媒体,扩大宣传。

(7)档案资源的瑰宝 传统文化的精华——敦煌历史档案价值浅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学术价值
2 史料价值
3 经济价值

(8)档案馆与地域文化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二、档案馆参与地域文化建设的实践方式
    1. 对徽州历史档案的征集整理。
    2. 对徽州文化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3. 对徽州文化的研究保护。
三、档案馆建设最优化地域文化的路径选择
    1. 处理好传统和现代的关系,以现代理念来传承、继承、弘扬、创新徽州文化。
    2. 处理好文化和经济发展的关系,以产业化思路来开发利用徽州文化。
    3. 处理好自励传承和介入传承的关系,以文化主体的自觉来传承和保护徽州文化。
    4. 处理好开发利用和研究保护的关系,以同步的方式建设徽州文化。

(9)徽州文书档案开发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创新点及特色
2 徽州文书档案及其开发利用的意义
    2.1 徽州文书档案的产生、遗存与发现
        2.1.1 徽州文书档案的产生
        2.1.2 徽州文书档案的大量遗存
        2.1.3 徽州文书档案的发现
    2.2 徽州文书档案的分布状况
        2.2.1 徽州文书档案的流传
        2.2.2 徽州文书档案的分布状况
    2.3 徽州文书档案的特点
        2.3.1 遗存数量巨大
        2.3.2 时间跨度长,连续性强
        2.3.3 系统完整
        2.3.4 典型性
        2.3.5 具体性
        2.3.6 民间性
    2.4 徽州文书档案开发利用的意义
        2.4.1 徽学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徽州文书档案的开发利用
        2.4.2 能够从整体上推动我国学术研究的发展
        2.4.3 有助于徽州地区经济尤其是旅游业的发展
        2.4.4 有助于促进社会发展和“两个文明建设”
3 徽州文书档案开发利用的历程及进展
    3.1 徽州文书档案开发利用的历程
        3.1.1 始用阶段
        3.1.2 全面开发利用阶段
        3.1.3 巅峰阶段
    3.2 徽州文书档案开发利用取得的进展
        3.2.1 大批徽州文书档案资料的整理与出版
        3.2.2 专门研究徽州文书档案的研究机构相继成立
        3.2.3 以徽州文书档案为主要史料来源的各类研究蓬勃发展
4 徽州文书档案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4.1 档案研究存在的不足
        4.1.1 研究者不足
        4.1.2 研究跟不上搜集、整理步伐
    4.2 档案整理公布的滞后和局限
        4.2.1 整理公布滞后于徽学发展的步伐
        4.2.2 开发领域的狭隘
    4.3 档案分散保存,不少收藏机构对外封锁
    4.4 档案自然流失现象严重
5 推进徽州文书档案开发利用工作的对策
    5.1 积极开展宣传活动,创新徽州文书档案展览陈列形式
        5.1.1 主题鲜明
        5.1.2 因人而异
        5.1.3 增加互动
    5.2 加快数字化进程,推进徽州文书档案信息化建设
        5.2.1 档案数字化
        5.2.2 建设档案网站
        5.2.3 建设数字档案馆
    5.3 鼓励各方参与,调查分析国外收藏情况
        5.3.1 解除机构封锁
        5.3.2 提高公众认识
        5.3.3 调查国外收藏情况
6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四、第二届敦煌历史档案与徽州历史档案开发利用研讨会在兰州召开(论文参考文献)

  • [1]从档案视角浅谈敦煌遗书的档案价值及其挖掘利用途径[J]. 牟雅娜. 档案, 2020(12)
  • [2]新媒体时代档案记忆再生产转型研究[D]. 张燕. 上海大学, 2020(02)
  • [3]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研究[D]. 闵桃.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4]《中国藏学》30年(1988-2018)大事记[J]. 本刊编辑部,黄维忠,玉珍,央宗. 中国藏学, 2018(S1)
  • [5]不尽的档案情愫[J]. 张启安. 档案, 2018(10)
  • [6]新时期徽州历史档案开发路径探析[J]. 李雪云,饶圆. 兰台世界, 2016(18)
  • [7]档案资源的瑰宝 传统文化的精华——敦煌历史档案价值浅析[J]. 晏周. 档案与建设, 2014(06)
  • [8]档案馆与地域文化建设[J]. 陈琳. 兰台世界, 2014(17)
  • [9]徽州文书档案开发利用研究[D]. 张蓓. 安徽大学, 2014(09)
  • [10]2007年中国近代史论着目录[J]. 刘丽,胡槿,杜华. 近代史研究, 2008(05)

标签:;  ;  ;  ;  ;  

第二届敦煌史料与徽州史料开发利用研讨会在兰州召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