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酸锌热分解条件对氧化锌粒径的影响

草酸锌热分解条件对氧化锌粒径的影响

一、草酸锌热分解条件对氧化锌粒径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姚海威[1](2021)在《低共熔溶剂处理转底炉含锌粉尘制备纳米氧化锌工艺研究》文中指出钢铁行业在我国经济建设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但随着钢铁行业的快速发展,随之而来的很多问题也暴露出来。钢铁行业资源与能源消耗大,与此同时在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大量的固废,2020年我国粗钢产量约10亿吨,伴随产生固废约1亿吨,如果处理不当,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同时导致资源浪费,不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前,国内已研发了多种固废处理方法,其中转底炉法在钢铁厂含锌粉尘的回收处理方面有着显着成效,但回收的含锌粉尘一般都直接出售,对提高含锌粉尘附加值问题并没有太多关注。低共熔溶剂作为一种新型绿色溶剂,因具有选择溶解性、低毒、可生物降解、可替代表面活性剂等优点,将其作为处理转底炉含锌粉尘的溶剂,在提纯的同时制备纳米氧化锌,可有效提高转底炉含锌粉尘的附加值。本文以低共熔溶剂为研究体系,以转底炉含锌粉尘为研究对象,运用低共熔溶剂的选择溶解性及替代表面活性剂的特性对含锌粉尘提纯并制备纳米氧化锌。首先对氯化胆碱-尿素-氧化锌(Ch Cl-urea-Zn O)及氯化胆碱-二水合草酸-氧化锌(CC-OA-Zn O)体系的热稳定性进行了系统研究;开展了转底炉含锌粉尘提纯工艺研究,采用单因素及响应曲面设计浸出实验,考察各因素对氧化锌收得率的影响。并针对Ch Cl-urea及CC-OA两种体系制备的前驱体的热分解情况进行研究并计算热分解动力学。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在Ch Cl-urea-Zn O体系中随着ρ(Zn O)的增加,溶液的热重法(TG)及微分热重法(DTG)曲线向着高温方向移动,表现出更好的短期热稳定性。当0 h<t<8 h时,ρ(Zn O)越高长期热稳定性越好,当8 h<t<16 h时,ρ(Zn O)越高长期热稳定性逐渐变差;而当16 h<t<64 h时,ρ(Zn O)越高长期热稳定性越差;最终溶液的颜色随着ρ(Zn O)的增加而由原来的无色逐渐变成黄色再到黑色,并且有膨胀现象发生。在CC-OA-Zn O体系中随着ρ(Zn O)的增加,溶液的TG及DTG曲线向着高温方向移动,表现出更好的短期热稳定性。当0 h<t<64 h时,ρ(Zn O)越高长期热稳定性越好,并且最终现象相较原样并无太大变化。(2)在Ch Cl-urea及CC-OA浸出实验中,通过单因素实验发现浸出温度和浸出时间对氧化锌收得率影响较大,通过响应曲面设计得出对氧化锌收得率的影响浸出温度>浸出时间>液固比。Ch Cl-urea锌粒置换脱铅实验中,最佳的脱铅条件下脱铅率基本达到100%,对元素极为敏感的XPS也并未检测出有铅,同时阐明脱铅机理。(3)Ch Cl-urea及CC-OA得到的前驱体为Zn4CO3(OH)6·H2O和Zn C2O4·2H2O,都以前驱体热分解第二阶段为热分析动力学的研究目标,得到平均反应活化能为244.01及220.09 k J/mol;根据唯象方程计算出纳米氧化锌的晶粒生长平均激活能为47.3及6.13 k J/mol并确定最佳焙烧条件。比较Ch Cl-urea(A)、CC-OA(B)、CC-OA后Ch Cl-urea(B-A)及先Ch Cl-urea后CC-OA(A-B)四种处理工艺对所制的前躯体及纳米氧化锌性质的影响。A工艺的前驱体为Zn4CO3(OH)6·H2O,B、B-A及A-B工艺的前驱体皆为Zn C2O4·2H2O;A、B、B-A及A-B工艺处理得到Zn O含量分别达到98.332%、99.768%、99.733%及99.76%。A、B及B-A工艺处理均能得到呈球状聚合在一起的纳米氧化锌,粒度分布呈正态分布,其中B工艺处理得到纳米氧化锌效果最佳,平均粒径为28.5 nm。但A-B工艺处理得到的纳米氧化锌效果不佳,粒度分布范围较宽,平均粒径为259 nm。

徐素鹏[2](2020)在《液相直接沉淀法制备纳米氧化锌研究进展》文中认为液相直接沉淀法制备纳米氧化锌,生产成本低,易于工业化,可用于生产多种形貌、应用于多种领域的纳米氧化锌。纳米氧化锌的粒径、形貌可控性制备是其发展的基础。本文综述了直接沉淀法制备不同形貌纳米氧化锌的研究进展,包括可溶性锌盐种类、沉淀剂种类、沉淀条件(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物配比、锌离子初始浓度、pH值)、热解条件(热解温度、热解时间)、反应溶剂、表面活性剂等对纳米氧化锌粒径、形貌的影响研究。

张帅国,米杰,尚素利,上官炬,武蒙蒙[3](2014)在《固相反应法制备纳米ZnO及其晶粒生长动力学》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乙酸锌和草酸为原料,采用低热固相化学反应法制备纳米氧化锌的前体,通过微波和马弗炉两种焙烧方式焙烧制备得到纳米氧化锌,考察了焙烧温度和时间对纳米氧化锌粒径的影响。使用透射电镜、热重-差热、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对前体和纳米ZnO进行表征;采用晶粒生长动力学唯象理论计算得出纳米氧化锌在这两种焙烧方式下的晶粒生长动力学规律。结果表明,前体为ZnC2O4·2H2O,随着焙烧温度的提高,纳米氧化锌晶粒迅速长大,在相同焙烧温度和时间下,微波焙烧氧化锌的晶粒尺寸要明显大于常规焙烧方式。微波焙烧和常规焙烧下氧化锌的晶粒生长平均动力学指数分别是6.114和6.858,晶粒生长的平均活化能分别为70.67 kJ/mol和52.13 kJ/mol。

赵锐[4](2013)在《氧化锌和银基电子材料的制备及应用研究》文中提出为了适应整流二极管和光电转换器件等电子元器件轻薄化、柔性化等发展趋势,电子材料的研制成为材料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基于材料的物理和化学特性,辅以功能实现方式和器件结构的设计,是构建新型电子元器件的基本思路,可解决其目前面临的问题以满足未来的发展要求。以此为主题,本论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利用两种液相法设计并制备了具有不同禁带宽度的氧化锌材料,用于组装异质结整流二极管。第二部分制备了银基电解质材料,利用电解质中银碘离子对的电化学和沉淀特性,在PEG环境中实现了整流性能,使离子二极管的构建和运行过程摆脱了水体系电解液,实现了该类器件的全固态化和柔性化。进一步将银碘体系材料的电化学性质扩展到碘化银光电器件的设计,提高了该类器件的运行时间。氧化锌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其电学性能与禁带宽度密切相关。不同的生长环境可以使氧化锌具有不同的杂质或缺陷状态,造成禁带宽度间的差异。乳化液膜法和液相直接沉淀法是同属于沉淀反应机理的两种液相制备方法,但乳化液膜法因油水界面的存在,不同于液相直接沉淀法。论文根据乳液界面对晶核生长过程的控制作用,制备了禁带宽度为2.93eV的氧化锌颗粒,利用SEM和XRD研究了颗粒在内水相液滴中的生长过程,证明油水界面的存在限制了颗粒的尺寸,且内水相液滴从3μm增大到5gm时,颗粒形貌由棒状转变成片状。利用XRD和界面张力测试证实油水界面上的表面活性剂会吸附于颗粒的表面,使制得的氧化锌颗粒存在杂质或缺陷。该氧化锌颗粒和液相直接沉淀法制备的氧化锌颗粒具有相近的晶体结构,但禁带宽度相差0.13eV,可形成异质结,将其组装成三明治结构的二极管,具有整流能力。无机半导体二极管的发展已经接近其物理极限,因此以离子二极管作为其替换或补充的下一代整流器件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但离子二极管强烈依赖水体系电解液,水的易挥发性和高温不稳定性限制了其应用范围。为解决此问题,选用具有解离能力和离子传导能力且物化性质稳定的聚乙二醇(PEG400)为电解质溶剂,提出利用易电解且相互沉淀的离子对实现整流功能的新方法,将AgN03电解质和LiI电解质分置于多孔分隔膜两侧组装成三明治结构离子二极管。在正向偏压下,两侧的银离子和碘离子相背运动到各自相邻电极上发生电解反应产生电流,器件实现导通。电场方向反转后,银离子和碘离子将转换为相向运动,因在接触界面处发生沉淀反应而无法到达对电极发生对称的电解反应,而电极上惰性的NO3-和Li+在低电压下难以电解,此时器件中无电流产生。囚此,器件实现整流功能,开启电压为0.3V,击穿电压为-2.7V,偏压为1.5V时的整流比为40,高于目前大部分离子整流器件,连续运行300个周期后仍具有整流能力。这种利用液态电解质实现整流功能的方法可用于多种无机化合物或者有机化合物的组合。PEG的固液状态可根据其分子量大小进行调节,利用这种性质,可以实现电解质的固态化。高分子量PEG强度较差,难以自支撑,利用纸纤维为支撑材料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实现电解质材料的柔性化。基于此,论文利用PEG20000为电解质环境、纸纤维为支撑材料制备出AgN03和KI的柔性固态电解质材料,并组装成离子二极管。这种二极管在±1V下的整流比为46,可承受大幅弯曲(弯曲半径15mm),且耐受800次以上的连续弯曲。电解质材料的固态化可以减弱离子的扩散,使器件的静置寿命达32天。银-碘材料间的电化学性质可以扩展到光电转换功能的实现。针对该器件因碘化银的光化学反应不可逆而造成的运行寿命短(数分钟)的问题,结合银碘化学电池和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结构的设计方法,以沉积了碘化银膜的导电玻璃为光电极,铂电极为对电极,I-/13-的碳酸丙烯酯溶液为电解液,在两电极间加入遮光板构建了碘化银光电转换器件。利用碘化银在光照下生成单质银的能力,使器件转变成银碘化学电池体系输出电流,实现光电转换,同时单质银在碘离子的存在下被氧化,实现碘化银的再生。理论上器件在运行过程中不存在反应物的消耗。使用氙灯在100mW/cm2的光强度下照射,器件在长达47小时的连续运行过程中光电效应始终存在,对光开关的阶跃响应时间约1.2秒,光电流密度约0.7μA/cm2。遮光板防止了游离的碘化银颗粒在对电极上发生光化学反应而造成的内部短路,相比于未使用遮光板的器件,光电流可提高17倍。铂对电极对I3-反应具有催化能力,使光电流为氧化钢锡(ITO)对电极器件的7倍,而光开关响应时间仅为其1/6。器件输出的光电流大小与入射光强和波长相关,具有制作光检测器的潜力。

尚素利[5](2013)在《微波固相反应制备纳米氧化锌及其过程动力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纳米氧化锌作为一种新型无机多功能材料,在磁性、光学、电、敏感性等方面具有一般氧化锌无法比拟的特殊性能。因此,在陶瓷、化工、生物、医药等方面备受关注。近些年,纳米氧化锌的制备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文以二水合乙酸锌和草酸为原料,首先采用室温固-固相化学反应制备纳米氧化锌的前驱体,然后分别利用传统焙烧和微波焙烧两种方式制备纳米氧化锌,考察了焙烧时间和焙烧温度对氧化锌粒径的影响,并对前驱体的热分解过程和氧化锌的晶粒生长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利用XRD、 TG-DTA、FT-IR和TEM等表征手段对前驱体草酸锌和产物氧化锌的物性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如下:1.以乙酸锌和草酸为原料,采用室温固相反应制得纳米氧化锌前驱体,产物纯净,过程简单。最佳条件为研磨时间:2h;反应物摩尔配比:1:1。并且确定了前驱体的热分解温度为450℃。比较传统焙烧和微波焙烧方式下制备的纳米氧化锌,发现粒径均随温度的升高和焙烧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其中,晶粒生长速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为显着。相同条件下,微波焙烧得到的纳米氧化锌粒径较大,说明微波的“非热效应”促进了晶粒的生长。2.采用Ozawa法和Coats-Redfern法,获得了前驱体草酸锌的热分解反应机理函数,并计算得到热分解过程的表观活化能E。前驱物的热分解反应机理函数为:G(α)=[-1n(1-α)]1/2f(α)=2(1-α)[-1n(1-α)]1/2确定了前驱体热分解的机理是成核和生长的机理,并计算得该过程的表观活化能为119.7kJ/mol。3.在450~600℃范围内,两种焙烧方式下的晶粒生长动力学指数及其生长激活能。即:传统焙烧方式下,纳米ZnO晶粒的生长动力学指数n为6.87,晶粒生长激活能为74.3KJ/mol。

南军,于海斌,薛群山,刘红光,李永丹[6](2010)在《低温固相法制备纳米氧化锌及其在脱硫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以乙酸锌和草酸为原料,采用低温固相法制备了纳米氧化锌,考察了表面活性剂和焙烧温度对氧化锌晶粒的影响,采用XRD、TG-DTA、IR和TEM等技术进行表征。以不同晶粒的氧化锌为锌源,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一系列NiO/ZnO吸附荆;以噻吩/正庚烷为模型化合物,在固定床微反装置考察氧化锌晶粒对吸附剂脱硫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以十二烷基硫酸钠效果最好,合适的焙烧温度为400℃;制备的氧化锌呈球形,为六方晶系纤锌矿结构,具有较好的分散性,平均粒径约15 nm。活性评价表明,NiO/ZnO吸附剂对噻吩类硫化物具有较高的活性。可以实现超深度脱硫;氧化锌晶粒越小,相应NiO/ZnO吸附剂的脱硫活性越高;脱硫前后吸附剂的XRD谱图对比表明,脱硫过程中S以ZnS的形式固定在吸附剂上。

崔小明,陈天舒[7](2010)在《纳米氧化锌的制备及表面改性技术进展》文中研究说明介绍纳米氧化锌的制备方法以及表面改性技术进展。沉淀法是纳米氧化锌工业化生产方法,产品粒子小,粒径分布窄,分散性好。纳米氧化锌表面改性方法主要有表面包覆改性法、表面化学改性法、机械化学改性法和外膜层改性法等。

杨光华[8](2010)在《利用含锌烟尘制备超细氧化锌的工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课题究了利用含锌烟尘制备活性氧化锌和肤色超细氧化锌,论文分别从硫酸浸出含锌烟尘制备活性氧化锌和氨法浸出含锌烟尘制取肤色超细氧化锌两个角度进行实验,并系统地完成了利用含锌烟尘制备超细活性氧化锌和肤色超细氧化锌的全流程,试验证明本课题是可行的。本文具体研究内容如下:研究了硫酸浸出含锌烟尘,并分析了影响锌、铁的浸出率的各种因素;采用针铁矿-氧化水解联合法深度除铁、过硫酸铵氧化除锰、锌粉置换除杂对浸出液净化。结果表明,较优浸出工艺条件为:硫酸浓度为1.0mol/L、液固比为7:1、浸出时间为2.5h、浸出温度为60℃,在较优浸出条件下,锌浸出率可达97%以上;浸出液经过净化后得到高纯度的硫酸锌溶液。分析了碳化法制备氧化锌前躯体过程的热力学,结果表明前躯体以Zn5(CO3)2(OH)6的形式生成,在煅烧温度400℃、煅烧时间2.0h的条件下,得到片状固体,平均粒径约为0.4μm活性氧化锌。研究了氨法浸出含锌烟尘制备高纯锌氨溶液工艺。实验结果表明:在总氨浓度为9.0mol/L、浸出温度为40℃、浸出液初始pH为11.011.5、搅拌转速为400r/min、浸出剂体积与含锌烟尘质量比为4,浸出时间为60min的浸出条件下,锌的浸出率为83.3%。浸出液经过两段净化除杂后,得到高纯度的溶液。研究了可控缓释沉淀法制备的吸附有NH4+的碱式碳酸锌(Zn3CO3(OH)4·H2O)热分解过程,采用TG、DTA、DTG等热分析方法研究得到其热分解过程符合一维扩散过程,在煅烧温度350℃、煅烧时间1.5h的条件下,Zn3CO3(OH)4·H2O分解得到肤色超细氧化锌,煅烧后得到肉红色的片状六方形氧化锌,粒径在200nm左右,粒度均匀,分散性好。采用热重-差热、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和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对前驱体沉淀物以及焙烧样品进行表征,并探讨着色搀杂机理。结果表明:在煅烧可控缓释沉淀法制备的吸附有NH4+的碱式碳酸锌(Zn3CO3(OH)4·H2O)时,NH4+分解释放的氮原子或氮氢键进入氧化锌晶格引起微观结构变化,搀杂的氧化锌呈现肉红色,且具有优良的紫外屏蔽能力和较宽的吸收波长范围。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含锌烟尘制备活性氧化锌和肤色超细氧化锌的技术可行,在实践上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实现固体废物的循环利用。

邵兵[9](2009)在《应用多相系统制备形貌可控的金属及氧化物纳米材料》文中研究表明纳米材料是介于原子、分子与块状材料之间的尚未被人们充分认识的新领域,是纳米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身的结构和特性决定了纳米材料的许多独特的性质,如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和量子效应等,使其在光、电、催化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前景。纳米材料的应用非常广泛,对人们的生活、生产以及经济都有重大的影响。而在制备纳米材料的众多方法中,液相法有着反应条件温和、设备简单、操作方便等明显的优势,因此通过溶液反应制备纳米粉体的研究已越来越受到关注,该领域的科研成果业已大量报道。本论文提出了在多相条件下进行化学反应直接合成无机纳米材料的新方法,该方法是将乳状液模板技术、界面生长法、沸腾回流技术、高沸点溶剂热解原理等有机结合的新尝试,能有效地实现纳米材料尺寸大小和形貌的调控,同时有望对纳米粒子的硬团聚进行有效改善。由于该方法制备纳米材料的系统是选定的多相反应系统,在反应中无需使用表面活性剂。如采用油-水两相系统,则在反应结束后,油水自然分层,废液很易回收利用,对环境不造成任何污染,所以该方法是一种有前途的合成纳米材料的绿色工艺技术,不论是对纳米基础理论的发展学还是对高新技术的开发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此背景下,我们采用了多相反应系统,在常温常压下制备了金属以及氧化物纳米材料,在没有其他有机添加剂的情况下实现了对产物形貌和粒径的控制。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非均相回流法制备氧化铜纳米线:以醋酸铜和草酸二甲酯为原料,通过乙醚-水组成两相系统,在较低的温度下回流反应制备出草酸铜纳米线,煅烧后得到氧化铜纳米线。考察了浓度、油水比例等不同的反应条件对产物形貌的影响。(2)非均相回流法制备绣球状氧化锌:以醋酸锌和草酸二甲酯为原料,通过乙醚-谁组成两相系统,在较低的温度下合成出花状和球状的氧化锌。考察了不同的两相系统、油水比例等条件对产物形貌的影响。(3)鸡蛋壳微反应器制备金属铜:以硫化钠和氯化铜为原料配成溶液,加入鸡蛋壳做成的反应器中,使其分别处在鸡蛋壳的内部和外部,通过多相渗透扩散过程使两种反应物在相界面上进行反应,合成出粒径约为100nm左右的金属铜纳米微粒,建立了一种制备铜纳米微粒的新方法。

郑鑫,贺高红,李祥村,刘红晶[10](2007)在《乳化液膜法制备草酸锌微细颗粒》文中提出采用乳化液膜法制备出草酸锌微细颗粒,乳化液膜体系以煤油为油相,以含量高于95%的二-(2-乙基己基)磷酸酯为载体,选取丁二酰亚胺类表面活性剂T155为膜相稳定剂,内、外水相分别为草酸和硝酸锌溶液,外水相Zn2+透过膜相与内水相草酸结合生成草酸锌微细颗粒。反应在40min时基本平衡,Zn2+萃取率达到90%。实验考察了反应条件对产物粒径的影响,研究表明,粒径随表面活性剂用量的增加、油水比(O/A)的增大而减小,外水相Zn2+浓度的降低可以有效地减小颗粒的粒径。TG、SEM和XRD分析证明合成产物是含两个结晶水的均匀草酸锌颗粒。将制得样品在500℃下煅烧2 h得到粒径均匀的六方纤锌矿晶系ZnO颗粒。

二、草酸锌热分解条件对氧化锌粒径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草酸锌热分解条件对氧化锌粒径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低共熔溶剂处理转底炉含锌粉尘制备纳米氧化锌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含锌粉尘
        1.2.1 含锌粉尘的来源
        1.2.2 转底炉回收含锌粉尘
    1.3 纳米氧化锌
        1.3.1 纳米氧化锌的性质及用途
        1.3.2 纳米氧化锌的制备工艺
    1.4 类离子溶液——低共熔溶剂
        1.4.1 低共熔溶剂的概述
        1.4.2 低共熔溶剂的分类
        1.4.3 低共熔溶剂的应用
    1.5 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5.1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5.2 创新点
第2章 实验药品仪器及研究方法
    2.1 实验试剂和仪器
        2.1.1 实验试剂
        2.1.2 实验仪器
    2.2 低共熔溶剂的制备及测试
    2.3 实验方法
        2.3.1 热稳定性研究
        2.3.2 浸出实验
        2.3.3 焙烧实验
    2.4 样品的分析检测
        2.4.1 X-荧光(XRF)
        2.4.2 X射线衍射(XRD)
        2.4.3 扫描电镜(SEM)和能谱(EDS)
第3章 低共熔溶剂热稳定性研究
    3.1 引言
    3.2 低共熔溶剂体系热稳定性的表征
    3.3 ChCl-urea-ZnO低共熔溶剂体系热稳定性研究
        3.3.1 ChCl-urea及 ChCl-urea-ZnO体系短期热稳定性研究
        3.3.2 ChCl-urea-ZnO体系长期热稳定性研究
    3.4 CC-OA-ZnO低共熔溶剂体系热稳定性研究
        3.4.1 CC-OA及CC-OA-ZnO体系短期热稳定性研究
        3.4.2 CC-OA-ZnO体系长期热稳定性研究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转底炉含锌粉尘的处理
    4.1 引言
    4.2 实验原料
        4.2.1 含锌粉尘的预处理
        4.2.2 实验及分析方法
    4.3 ChCl-urea处理含锌粉尘
        4.3.1 ChCl-urea浸出含锌粉尘
        4.3.2 ChCl-urea浸出含锌粉尘响应曲面实验设计
        4.3.3 ChCl-urea提纯含锌粉尘
    4.4 CC-OA处理含锌粉尘
        4.4.1 CC-OA浸出含锌粉尘
        4.4.2 CC-OA浸出含锌粉尘响应曲面实验设计
        4.4.3 CC-OA提纯含锌粉尘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纳米氧化锌的制备
    5.1 引言
    5.2 ChCl-urea体系制备纳米氧化锌
        5.2.1 前驱体的表征
        5.2.2 等转化率法前驱体热分析动力学研究
        5.2.3 前驱体焙烧实验研究
    5.3 CC-OA体系制备纳米氧化锌
        5.3.1 前驱体的表征
        5.3.2 等转化率法前驱体热分析动力学研究
        5.3.3 前驱体焙烧实验研究
    5.4 纳米氧化锌性质对比研究
        5.4.1 不同处理工艺前躯体的表征
        5.4.2 不同处理工艺纳米氧化锌的表征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2)液相直接沉淀法制备纳米氧化锌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纳米氧化锌应用及制备方法概述
2 液相直接沉淀法制备纳米氧化锌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2.1 可溶性锌盐种类对纳米氧化锌粒径、形貌的研究
    2.2 沉淀剂种类对纳米氧化锌粒径、形貌的研究
    2.3 沉淀条件对纳米氧化锌粒径、形貌的研究
    2.4 热分解条件对纳米氧化锌粒径、形貌的研究
    2.5 表面活性剂和反应溶剂对纳米氧化锌粒径、形貌的研究
        2.5.1 表面活性剂对纳米氧化锌粒径、形貌的研究
        2.5.2 反应溶剂对纳米氧化锌粒径、形貌的影响
3 结语

(4)氧化锌和银基电子材料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CONTENTS
图表目录
主要符号表
1 绪论
    1.1 整流二极管
        1.1.1 无机半导体整流二极管
        1.1.2 有机整流二极管
        1.1.3 离子整流二极管
    1.2 光电器件
    1.3 电子材料
        1.3.1 氧化锌
        1.3.2 碘化银
    1.4 论文研究目的及主要研究内容
2 氧化锌的液相法制备及其异质结的整流特性
    2.1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材料和设备
        2.1.2 乳化液膜法制备氧化锌颗粒
        2.1.3 液相直接沉淀法制备氧化锌颗粒
        2.1.4 乳化液和颗粒的表征
        2.1.5 氧化锌二极管的制备与测试
    2.2 乳化液膜法制备氧化锌颗粒操作条件的确定
        2.2.1 乳液膜法制备草酸锌前驱物的实验原理
        2.2.2 反应时间
        2.2.3 草酸锌焙烧温度
    2.3 乳化液膜法制备草酸锌颗粒的机理
        2.3.1 草酸锌颗粒的表征及生长过程
        2.3.2 内水相液滴尺寸对草酸锌颗粒形貌的控制作用
        2.3.3 表面活性剂对草酸锌颗粒生长的影响
    2.4 氧化锌颗粒的表征
        2.4.1 乳化液膜法制备氧化锌的形貌与晶体结构
        2.4.2 液相直接沉淀法制备氧化锌的形貌与晶体结构
        2.4.3 氧化锌的禁带宽度
    2.5 氧化锌异质结的整流特性
    2.6 小结
3 银基液态电解质材料的制备及其整流特性
    3.1 电解质的设计和整流机理
        3.1.1 电解质溶剂的选择
        3.1.2 电解质的功能化设计
    3.2 实验材料与方法
        3.2.1 实验材料和设备
        3.2.2 器件的组装及测试
    3.3 离子二极管的性能
        3.3.1 整流性能
        3.3.2 响应速度
        3.3.3 稳定性
    3.4 整流性能的影响因素
        3.4.1 分隔膜的影响
        3.4.2 沉淀作用的影响
        3.4.3 离子浓度的影响
        3.4.4 不同电解质种类的影响
    3.5 小结
4 银基柔性固态电解质材料的制备及其整流特性
    4.1 PEG20000对离子的络合能力
    4.2 实验材料与方法
        4.2.1 实验材料和设备
        4.2.2 纸基柔性固态电解质材料的制备及其器件的组装
        4.2.3 纸基柔性固态电解质材料的表征
        4.2.4 器件的测试
    4.3 纸基柔性固态电解质材料的表征
    4.4 纸基柔性固态离子二极管的整流性能及影响因素
        4.4.1 柔性固态离子二极管的整流机理及性能
        4.4.2 柔性固态离子二极管的弯曲性能
        4.4.3 PC添加剂对器件整流性能的影响
        4.4.4 器件的稳定性
    4.5 小结
5 碘化银光电器件的设计及其性能
    5.1 碘化银光电器件的设计原理
    5.2 实验材料与方法
        5.2.1 实验材料与设备
        5.2.2 碘化银膜和铂对电极的制备
        5.2.3 器件的组装与表征
    5.3 碘化银膜层的表征
    5.4 器件的光电转换性能
    5.5 光电转换性能的影响因素
        5.5.1 遮光板的影响
        5.5.2 铂对电极的影响
        5.5.3 入射光强度的影响
        5.5.4 入射光波长的影响
    5.6 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摘要
    6.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致谢

(5)微波固相反应制备纳米氧化锌及其过程动力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及选题意义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微波辐射的应用
    1.3 纳米氧化锌的制备方法
        1.3.1 气相法
        1.3.2 液相法
        1.3.3 固相法
    1.4 热分析动力学
        1.4.1 基本方程
        1.4.2 微分法
        1.4.3 积分法
    1.5 课题的选择及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仪器及实验试剂
        2.1.1 实验仪器
        2.1.2 实验试剂
    2.2 纳米氧化锌的制备
    2.3 表征手段
    2.4 热分析动力学
        2.4.1 计算方法
        2.4.2 计算结果判据
    2.5 氧化锌晶粒直径的计算
第三章 纳米氧化锌制备条件的优化
    3.1 固相反应机理
    3.2 实验方法与条件
        3.2.1 草酸锌前驱体的制备
        3.2.2 氧化锌的制备
    3.3 结果与讨论
        3.3.1 研磨时间对固相反应的影响
        3.3.2 反应物配比对固相反应的影响
        3.3.3 前驱体热分解温度的确定
        3.3.4 热分解时间对纳米氧化锌的影响
        3.3.5 不同加热方式对纳米氧化锌的影响
    3.4 小结
第四章 前驱体草酸锌的热分解动力学研究
    4.1 原理
    4.2 实验部分
        4.2.1 前驱体的制备
        4.2.2 前驱体的红外光谱分析
        4.2.3 前驱体的TG-DTG分析
    4.3 前驱体草酸锌的热分解过程动力学计算
        4.3.1 Ozawa法计算热分解反应活化能
        4.3.2 Coats-Redfern法计算热分解机理函数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氧化锌的晶粒生长动力学研究
    5.1 实验部分
        5.1.1 实验过程及方法
        5.1.2 谢乐公式计算氧化锌晶粒直径
    5.2 原理
    5.3 传统焙烧方式下的氧化锌晶粒生长动力学
        5.3.1 晶粒生长分析
        5.3.2 晶粒生长动力学指数的计算
        5.3.3 晶粒生长激活能Q
    5.4 微波焙烧下的氧化锌晶粒生长动力学
        5.4.1 晶粒生长分析
        5.4.2 晶粒生长动力学指数的计算
        5.4.3 晶粒生长激活能Q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语
    6.1 结论
    6.2 论文的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8)利用含锌烟尘制备超细氧化锌的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含锌烟尘的综合利用现状
        1.2.2 活性氧化锌制备的研究现状
        1.2.3 肤色氧化锌的研究现状
    1.3 微波技术简介及在冶金中的应用
        1.3.1 概述
        1.3.2 微波加热原理及特点
        1.3.4 微波在冶金中的应用
    1.4 超声波技术简介及在冶金中的应用
    1.5 本课研究的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1.5.1 本课研究的内容、方法
        1.5.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硫酸浸出含锌烟尘制备高纯硫酸锌溶液
    2.1 浸出实验
        2.1.1 实验原料、试剂及设备
        2.1.2 实验及分析方法
        2.1.3 结果与讨论
    2.2 浸出液的净化
        2.2.1 针铁矿-氧化水解联合法除铁
        2.2.2 过硫酸铵深度除锰
        2.2.3 锌粉置换除铜、镉、铅
    2.3 结论
第三章 碳化法制备活性氧化锌
    3.1 实验试剂、仪器和实验方法
    3.2 碳化法制备碱式碳酸锌过程热力学分析
    3.3 碱式碳酸锌的制备与表征
        3.3.1 碳酸氢铵用量和加入方式对产物的影响
        3.3.2 硫酸锌溶液浓度对产物的影响
        3.3.3 温度对产物的影响
        3.3.4 粉体的表征
    3.4 活性氧化锌的制备与表征
        3.4.1 煅烧温度对活性氧化锌粒度的影响
        3.4.2 煅烧时间对活性氧化锌粒度的影响
    3.5 结论
第四章 氨浸出含锌烟尘制备高纯锌氨溶液
    4.1 浸出实验
        4.1.1 实验原理
        4.1.2 原料、试剂及设备
        4.1.3 实验及分析方法
        4.1.4 结果与讨论
    4.2 净化实验
        4.2.1 原理
        4.2.2 实验试剂及设备
        4.2.3 实验及分析方法
        4.2.4 结果与讨论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可控缓释沉淀法制备肤色超细氧化锌
    5.1 肤色氧化锌前驱体的制备
        5.1.1 实验仪器及设备
        5.1.2 前驱体的制备和表征方法
        5.1.3 碱式碳酸锌的表征
        5.1.4 碱式碳酸锌的热分解动力学
    5.2 肤色超细氧化锌的制备
        5.2.1 实验仪器及设备
        5.2.2 肤色超细氧化锌的制备和表征方法
        5.2.3 肤色氧化锌的表征
        5.2.4 肤色氧化锌的着色机理分析
    5.3 结论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9)应用多相系统制备形貌可控的金属及氧化物纳米材料(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纳米材料及性质
        1.2.1 纳米材料的分类
        1.2.2 纳米材料的特性
    1.3 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1.3.1 纳米材料制备的物理方法
        1.3.2 纳米材料制备的化学方法
    1.4 纳米材料的表征方法
        1.4.1 X射线衍射(XRD)
        1.4.2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1.4.3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1.4.4 红外光谱(IR)
        1.4.5 紫外可见光谱(UV-Vis)
    1.5 纳米氧化锌、氧化铜和金属铜的应用
        1.5.1 氧化锌的应用
        1.5.2 氧化铜的应用
        1.5.3 纳米铜的应用
    1.6 本课题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非均相回流法制备氧化铜纳米线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试剂
        2.2.2 实验仪器
        2.2.3 氧化铜纳米线的制备
        2.2.4 产品表征
    2.3 结果与讨论
        2.3.1 FT-IR分析
        2.3.2 XRD分析
        2.3.3 SEM分析
        2.3.4 TEM及SAED分析
        2.3.5 热分解性能分析
        2.3.6 反应机理分析
    2.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非均相回流法制备绣球状氧化锌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试剂
        3.2.2 实验仪器
        3.2.3 草酸锌前驱体及氧化锌的制备
        3.2.4 产品表征
    3.3 结果与讨论
        3.3.1 SEM分析
        3.3.2 EDS分析
        3.3.3 XRD分析
        3.3.4 FT-IR分析
        3.3.5 固体紫外分析
        3.3.6 荧光分析
        3.3.7 TG-DSC分析
        3.3.8 反应机理
    3.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鸡蛋壳微反应器制备纳米金属铜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试剂
        4.2.2 实验仪器
        4.2.3 样品的制备
        4.2.4 样品表征
    4.3 结果与讨论
        4.3.1 XRD分析
        4.3.2 形貌分析
        4.3.3 EDS分析
        4.3.4 反应机理
    4.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致谢
硕士阶段发表论文

(10)乳化液膜法制备草酸锌微细颗粒(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1.1 主要试剂
    1.2 制备过程
    1.3 萃取速率的测定
    1.4 表征
2 实验结果及讨论
    2.1 反应原理
    2.2 草酸锌颗粒的制备
    2.3 萃取速率
    2.4 草酸锌粒径的控制
        2.4.1 表面活性剂用量对颗粒大小的影响
        2.4.2 油水比对颗粒大小的影响
        2.4.3 外水相Zn (NO3) 2浓度对颗粒大小的影响
    2.5 Zn O的制备
3 结论

四、草酸锌热分解条件对氧化锌粒径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低共熔溶剂处理转底炉含锌粉尘制备纳米氧化锌工艺研究[D]. 姚海威. 江苏科技大学, 2021
  • [2]液相直接沉淀法制备纳米氧化锌研究进展[J]. 徐素鹏. 广东化工, 2020(19)
  • [3]固相反应法制备纳米ZnO及其晶粒生长动力学[J]. 张帅国,米杰,尚素利,上官炬,武蒙蒙. 化工进展, 2014(03)
  • [4]氧化锌和银基电子材料的制备及应用研究[D]. 赵锐. 大连理工大学, 2013(05)
  • [5]微波固相反应制备纳米氧化锌及其过程动力学研究[D]. 尚素利. 太原理工大学, 2013(03)
  • [6]低温固相法制备纳米氧化锌及其在脱硫中的应用[J]. 南军,于海斌,薛群山,刘红光,李永丹. 工业催化, 2010(08)
  • [7]纳米氧化锌的制备及表面改性技术进展[J]. 崔小明,陈天舒. 橡胶科技市场, 2010(13)
  • [8]利用含锌烟尘制备超细氧化锌的工艺研究[D]. 杨光华. 江西理工大学, 2010(08)
  • [9]应用多相系统制备形貌可控的金属及氧化物纳米材料[D]. 邵兵. 江苏大学, 2009(02)
  • [10]乳化液膜法制备草酸锌微细颗粒[J]. 郑鑫,贺高红,李祥村,刘红晶. 化工进展, 2007(08)

标签:;  ;  ;  ;  ;  

草酸锌热分解条件对氧化锌粒径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